玉皇心印妙经真解&养生集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自序

  古来三教之书。汗牛充栋。其中关人日用伦常者。垂诫不一。惟性命之学。其理精微。其义玄妙。惜乎无人深穷研究。寻访至人领取生死大事。即有聪明才士。未得指破。亦不过知其未而已。曾子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余自幼读书。诚心好道。识破富贵荣华。浮如朝露。夫妻恩爱。幻若南柯。凡间乐景欢情。莫不石火电光。虚而不实。只有行善积德一着。可以感格天地鬼神。余常阅往圣经典。无非教人修性返本。明善复初。用是早晚泥首吁天。求感一师。指示修性了命大道。逃出苦海轮回。适至三星之地。得遇月明老人。坐谈数月。立誓皈戒。指明玄关修练法则。苦行十有四载。一日静坐。性赴太华宫中。得见 上圣高真。讲经说法。谓余曰。尔受先天金丹口诀。固贵独善其身。尤宜兼善天下。使人同归觉路。个个共出迷津。方可超凡入圣。飞升玉清。余一一领之。遂立下洪誓。愿将玄机妙果。与众同修。因见 玉皇心印妙经。言虽五十。字字金玉。句句玄妙。诚为修炼金丹宝筏。无如机深义蕴。昧者难明。是以潜心体会。敬将经中所藏采取药物火侯老嫩。消长刚柔。结丹炼己。还丹温养。胎脱神化等件。一切妙绪。分作二十四章。借引三教真言。阐明注释。言虽浅陋。义理的真。倘后世学人。有缘得遇此经。细绎解义。访证高师。将见道之真伪。理之是非。不辨而自明。三千六百旁门。九十六种外道。不辟而自破。且而修性性有其地。了命命有所归。外加功德栽培。内果成熟。上应 玉诏。脱凡体而证金仙。儒尊圣。释尊佛。道尊天尊。逍遥室外。永享极乐无疆。有识者当不以吾言为妄。是为序。

  时

大清康熙六年桂月望日醒梦道人觉真子序于金陵别墅

孚佑帝君弁言

  今夫天无日月。黑暗不明。地无水火。万物不生。人无性命。骨立难存。嗟乎。日月水火性命。名虽分六。事散三才。而究之不外一阴阳而已。阴阳为何。道而已矣。余自韶龄入泮。壮岁登龙。由痒生而入进士。三阅春秋。因思富贵浮云。功名草露。每欲弃官一访高人。指示阴阳大道而不可得。后知任襄阳。任满调验。路过终南。得遇 正阳帝君。坐谈七昼夜。立誓皈戒。授君先天阴阳大道。法天地运用功夫。采天地精华妙理。始知铅汞抽添。坎离反复。由筑基得药结丹炼己还丹。以抵于温养脱胎神化妙境。呜呼。此真乃合天地人日月水火性命而归于先天大道之中矣。余度人心切。自唐至今。飞鸾显化不一。今游南离吉地。太乙园中。得见醒梦道人所注 玉皇心印妙经一部。分为二十四章。引用各家真言。不一而足。按章细阅。深得心印真诠。回忆吾师授吾修道法则。口不能言者。竟为此解明之。心不能到者。竟为此解到之。噫嘻。此经真解一出。不诚为度人宝筏乎。适有湘南抱元居士。执此请序于吾。吾急力怂恿。刊刻行世。济度群迷。用此以志吾之心意云尔。

月华老人弁言

  呜呼。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为。强名曰修。此 玉皇心印真经所由作也。余自幼年存心。壮岁得道。于丹经子书。阅历不下千万卷。名色虽多。终不能讲出先先天大道一字。余甚戚焉。但成己尤贵于人。淑身兼宜淑世。每欲注一宝训。以为度人梯航。终不可得。今余往朝普陀。于大方丈之中。得见醒梦道人所注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一部。分作二十四章。其中将经内所藏采取抽添。药物老嫩。文武烹炼。温养沐浴。由筑基得药结丹。炼己还丹。脱胎神化。一切玄妙。一一漏于廿四章中。然漏而不漏。不玄而玄。深得 上帝着经度人本意。且发明 上帝千万亿劫未发苦心。诚济世度人宝筏。实获我心。因于云水百忙之中。乐而为之叙云。

盖天古佛弁言

  人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可以行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之大道。  玉皇心印妙经。垂训教人。即此意也。吾幼好技艺。冠好英雄。壮好春秋。奋志功名。所谓匹马踏开三足鼎。单刀劈就乾坤汉。而于天地大道毫未经心。迨至黄梁梦醒。路过玉泉。得遇普济禅师。指破迷津。授我先天大道关窍。于牛斗宫中。苦炼三年。九丹成就。飞身朝 帝。名列相班。噫嘻。斯道之妙。一至于此哉。吾因大道不敢擅露玄妙。着有觉世灵文。救劫宝训。飞鸾行世。历年有矣。今路过南昌灵谷寺。遇一文生。号曰涤尘居士。手持醒梦道人所注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一部。分作二十四章。请序于吾。吾加细批阅。六道所为。筑基得药。结丹炼己。还丹温养。脱胎神化。一切秘奥显而不显。微而不微。深得 上帝垂经救人本意。劝惩相兼。所引各家真言。不支不蔓。真为度人宝筏。上天灵梯也。吾把玩不忍释。后世学者。幸勿以此书当作老生常谈。自迷自误。今因涤尘请序。特于万忙之中。借此以作暮鼓晨钟。发人猛省云尔。

真武祖师弁言

盖闻五行立而天道生。五常明而人道着。溯自鸿濛以至今日。天包人外。人处中天。蒙蒙昏昏。轮回六道。如线转车。自牵自缚。不知天之所以包于人外。历久而长存者。以其逆运五行。使五行之气。气气相通。毫无一泄。人则不然。一自胞胎初出。乳饮血食。即昧本初。迨至二八期临。阴来阳往。天性日漓。情好日笃。由少而冠。冠而壮。壮而老。数十年百忧感心。万事劳形。枝枯叶落。至死莫明。即质以天赋五常人道。已属难全。何况天道乎。窃思天地无私。常覆常载。日月无私。常照常明。人何不效天地日月无私。而一法天道之逆行哉。呜呼。叔季人心。于今为最。吾每于三昧大定。轸念人心。恨不提斯人之肺腑一一洗之。使其为子能孝。为臣能忠。为兄弟能友。为父母能慈。为夫妇能和顺。为朋友能信真。以以光华宇宙。倒转宇宙。然而不能何也。吾用是咽呜太息。欲得一宝筏救世而不可得。今奉 上帝敕巡天下。过路罗湘。见无缝塔前。有醒梦道人所注 玉皇心印妙经一则。拾而阅之,不禁情欢意洽。噫嘻。立说注书。大非易事。今醒梦自梦方醒。而欲借此以醒人梦乎。嗣将所注经解。按章细加批阅。其中指点玄妙天机。若隐若显。引经据典。不即不离。深得 上帝垂训初心。诚为提醒迷人大炮。实获我意。因于巡察之间。乐为序以助醒梦之一棒欤。

文昌帝君弁言

噫嘻。人得天地阴阳之全。五行之正而生。为万物之首。不思超出阴阳五行之外。犹与万物同处天地之中。争餐争食。迷昧真灵。实大有负天地之所赋矣。余自无始以来。知人得天地之厚。不敢自弃。于是弃尘觅静。返朴归真。于大荒山中。得无极子心授。始信人间天上。狂圣几希。因思大道为公。仁智兼重。因复降生尘世。十七宦途。着有阴骘经文行世。本意原以大道不轻谈。借此阴骘一经。启蒙化俗。以稍冀改变人心于万一。奈乎世人沉迷己久。名利薰心。竟把吾之阴骘经文。当为口头戏语。全不经心。嗣因浩劫将临。又复着有救劫宝章行世。竟又视为具文。嗟乎。人心之变。一至如此乎。大劫之降。真不可挽乎。吾不禁蹙额久之。今奉 上帝敕命。文衡下。路过南安。有金蟾子手执醒梦道人所注 玉皇心印妙经一部。请吾序于南安堂中。吾批阅终日。噫。异哉。于狂澜万顷之中。竟有一钓艇来救人乎。此经 玉帝于千万亿劫之前。着明垂训。而其中秘奥。世所难闻。吾即知之。亦不敢泄。今醒梦道人。旁参曲引。分为二十四章。按人身周天气数。显显微微。明明暗暗。将一部成仙作佛的灵文。形于言间。令人积德访师。指示大道。深得 上帝露而不露。令人省悟自明本意。诚度人阶梯。拯溺宝筏也。吾于云水行间。何幸得此以清眉宇。因乐为序。以志吾之遇云。

朱夫子弁言

道之本原出于天。天者何。理而已矣。理者何。心而已矣。心者何。本然之良耳。人自有生以来。气以成形。理亦赋焉。在天为五行之气。在地为五行之质。发于心为仁义礼智信之德。仁也义也礼也智也信也。即金刚本柔干健坤顺之理也。土为戊己。以备五行。元为善长。以会五气。故周一易书。散之。则为六十四卦。合之。则为太极无极。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诚以易之为书。致广大而尽精微。无所不包也。然性命之道。不敢轻言。即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微露玄机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无非此精一执中之心法。相传于万世。无如后世学者。不明此理。只求理之糟粕。不求道之精微。故道自孔孟而后。寖失其传。曾子以一唯得心法。孟子以养气为难言。岂非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乎。故吾之集解章句。隐寓性命。微阐此理。后世后者见吾辟佛老后学谬行之言。遂将性命精义之学。弃而不讲。岂知我为缁黄僧道言。非为归一守一者言也。为世之有名无实者言。非为践履笃实者言也。夫道。浑然之气耳。在儒曰太极。在释曰舍利。在道曰金丹。太极舍利金丹。无非道也。故经籍之中,诗首关睢。言以阳求阴也。书言精一。言至善之地也。易者乾坤。中咸恒。终于济既水火。言道之不外阴阳二气也。礼言安土敦乎仁。春秋首书元年春正正月。无非隐寓三阳之理也。嗟嗟。此理至精至微。非时而可轻语乎。余生于南渡之时。有志圣贤。集解经义。晚年知道之不行。自号逊翁。闭户潜养。因见参同契一书。其中尽言易理。日月升降。坎离会合。阴阳交媾。火候药物。秩然有序。遂有出尘之志。日以此书娱老。然究不得其奥妙。惟以纳甲消遣。后以此道问于崔公阿仙。彼皆笑而不答。谓余乃理学中人。何暇及此。苟有志于修养。则治世之理。人伦之道。无人阐发。故退注参同契一书传世。所言皮毛。未得乎精微。故宋之理学。惟富公。欧阳公。及邵子。陈希夷。苏东坡。得性命修炼真传。后皆仙举。至于陆氏象山。以冥悟为本。落于顽空一途。呜呼。大道渊深。非人不传。可易言乎。余以经教有功。 上帝敕封为文宗。配享圣庙,俎豆千秋。因神唔武夷。同苏仙翁赏玩鹅湖鹿洞。遇复性书屋诸生。内有习性命之功者。名曰虚谷子。手捧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一部。乃觉真子所注。叩吾求叙。余批览之下。字字精微。阐发性命之理。抉露无遗。诚药世针砭也。所言虽与吾儒异。而其理实与吾儒同。所言药物。即吾儒言浑然天理也。所言玄关。即吾儒道义之门也。所言采取。即吾儒存理遏之功也。所言结丹神化。即吾儒诚中形外睟面盎背之效验也。况 玉帝之说见于书中者。曰惟皇上帝。又曰简在上帝。岂虚语乎。但吾儒于齐治平体用有不所耳。嗟乎。余览此书。不觉浩然叹曰。理无不具。道无不包。非比世之假儒假释假道。失其本心。违背忠恕慈悲感应。行乎三教正理之外。妄注圣经之言。诱惑愚人。所可同也。于后世有志之士。幸遇此书。究竟其中妙理。以经为证。求访心法。明此作用。克己复礼。厥性复初。以德为本。以道为尊。则人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一诚有不难矣。学者其知之。是为叙。

晦庵徽国公朱夫子降于复生书房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原赞

吕帝赞

 心印真传亘古无 一经醒梦注方舒

 章分廿四超三界 大地从今获宝珍

月华老人赞

 一部心经廿四分 分分玄妙见天根

 超凡入圣无他法 抱此心经即上升

关帝赞

 一卷无为妙印经 旁参曲证太劳心

 注成宝筏传天下 万古勋名此日成

真武大帝赞

 心印传经度世人 未曾真解不为珍

 一经醒梦题名后 万古常悬不夜灯

观音古佛赞

 心印真经本妙玄 不经引证雾迷天

 自从廿四分章后 不夜明灯照大千

文帝赞

 心印真经垂上古。杳冥活泼五千语。任君聪慧过颜回。玄牝机关哽难哺。黑夜摸门锁上封。瞎子衣裳那里补。一经醒梦发慈悲。廿四分章捶暮鼓。盲者能看哑者言。解除千万劫之苦。这才是大海狂澜溺众生。一艇横来水之浒。劝大众。早回头。向着此艇而捕。

又曰

 五十真言降玉京 百千万劫一濛灯

 自经醒梦评章后 无灭无生转法轮

又曰

 廿四章成泣鬼神 玄机隐显夺天心

 玉皇心法从今泄 得者须凭德行深

又曰

 无为而治妙中玄 谁识先天与后天

 注成人鬼能超拔 功德无量万古传

又曰

 本来一卷妙玄经 前无千古后无今

 章成廿四千秋鉴 盲哑昏蒙照自明

代天巡狩豁落灵官王天君

  词

夫。人之由来。渊源本至善。父母之养育。社会之造尘。性体乃迁。且婴儿临盆一哭。先天失而后天继接矣。由此长大。而有善恶。有贤愚。有登极乐。有坠阿鼻。种种不能尽举。明者自悟。昧者借光。可得同登享福。奈因灯光不亮。致之天下不公平。今借此微添一点助光。以待望世人。同证同游。不胜是盼。

  是为词

辛卯年端月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

    广野山醒梦道人觉真子注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觉真子曰。上药者。非山石草木黄白水银之类。乃。人身自有之物也。不以贤而增。不以愚而减。悟真云。人人本有生真药。只是迷徒枉把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生。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鹑争知有凤巢。丹熟自然金屋满。何须寻草学烧茅。此经乃 上帝大慈大悲。见下民众迷贪嗔痴爱。名利酒色。醉生梦死。脱骨如山。六道轮回。何日了期。无药可医。特降宝筏。露发玄机。使大地众生得闻。信受奉行。念诵者。可以消灾解孽。有大志者。以此为证。求访真师。得受口诀。即可以超凡入圣。奈乎。世间一等假知愚人。他言修先修佛。必要有仙骨仙体。方可修得。并非凡人所为。正是孔子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自暴自弃。甘堕苦海。轮回有缘。天堂路绝矣。嗳。独不思想人为万物之首。质立三才之末。体天法地。可能行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之大道。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作仙佛。只在觉迷之分云耳。觉者。能识真假。视富贵如浮云。觉俗缘如梦幻。身虽居尘而心不为尘染。常存济人利物之心。觅求至人。得授下手功夫。以德为本。以道为尊。久行不迨。一旦功圆果满。脱壳上升。超九玄。拔七祖。同享极乐。逍遥玉京。无垢子云。若得心经苦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周袄。做个逍遥大丈夫。迷者以孽为乐。以奸为能。以虚为实。认假弃真。即有一时道心发现。无如贪妄性成。乍明复暗。行假事志若金刚。偶遇小小蝇头。便是如蚁慕膻。钻头觅缝。行事真心如柳絮。一逢出财积德。就要游龟缩首。退步藏身。见富贵而动心。遇患难而移志。老死不知悔。古诗云。经营世故日忙忙。错认迷途是故乡。识得本来真面目。此身原是臭皮囊。无垢子云。法身体若太虚空。性道原来总一同。只因逐妄迷真性。所以轮回六道中。三品者。言其药之次第。上中下三等炼法也。炼精化气。谓之下品。炼气化神。谓之中品。炼神还虚。谓之上品。故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也。吕祖云。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不免天机重漏泄。灵丹只是气和精。凡有大志之士。需要会体这三品药物。急求名师。指点下手之处。不可迟延。错过光阴。虚度岁月。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诚可惜也。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觉真子曰。恍惚杳冥者乃浊净清升。火逼金行。一元复始之际。现此药苗景象。老子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金刚经云。三藐三菩提。儒云。人欲尽净。天理流行。悟真云。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侯合天枢。此是超凡入圣。证佛成真。修炼之效验。结丹的消息。学道之人。要见此消息么。却也不难。怎奈世有一等假学之辈。或者读了几句儒书。会做几篇文字。自以为满腹经纶。心高气傲。不肯低求于人。或者看了几卷丹经。强解强辨。妄猜妄拟。不知性是何修。命是何了。杠高执着。不肯低求于人。或者会诵几卷经典。稍得一点运气之术以为己知修道之法。不肯低求于人。或者误投旁门。听信盲师所指。不辨道之真伪。理之是非以讹传讹。偶遇识神发现项后有光。即以为大道已成。不肯低求于人。此乃是等性命如鸿毛。视金丹如儿戏。盲修瞎炼。妄做妄为。而质诸恍惚杳冥消息。茫然莫知。张真人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名师莫强猜。纵是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吾劝尔等修道之士。要晓人身难得。生死事大。速将这世俗假知魔障之心一刀斩断。另立一个无人我。无高傲。无贪痴。无忌妒。无固执的心肠。利人利物。善乐不倦。始得真师口传心授下手法则。久行不怠。方有恍惚杳冥玄妙。见于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之中矣。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觉真子曰。金丹大道。不离自身三宝。后天水火。先天真阴真阳耳。人在母腹未生之前。本干南坤北。先天主事。母呼随呼。十月胎足。瓜熟蒂落。一个筋斗下地。哇啼一声。先天气收。后天气接。朝失中爻之阳而成离。所以离中虚。无也。名曰汞。坤得干宫之阳而成坎。所以坎中满。有也。名曰铅。三教圣真。了凡成圣。证佛成真。别无异术。不过知此存无守有。厥性复初而已。悟真云。梦谒华西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吕帝云。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工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此皆言大道简易。至玄至妙。至精至微。难逢难得。一得易成。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者。此也。学道之士。若要明觉存无守有之妙诀吾今漏泄。仔细参详。迅速觅访真师盟誓。指出存虚灵中一阴无。而守北海中一阳有。后天中寻出这点真铅。有返治无。工行到此。须用黄婆请动东家之女。邀接西乡之男。同归无尘无垢之地。配作夫妻。四海龙王。自献真宝。大丹顷刻而自成矣。三丰真人云。无根树。花正黄。色色中央戊己乡。东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掀开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大药王。吾嘱学道诸友。用心体会。免堕旁门曲径。明觉性命死生之关。勤修苦炼。天堂有望。证佛成真。有何难哉。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觉真子曰。凡修炼者。欲使阴阳混合。功在回风。欲得灵通。功须百日。但其中秘奥。不遇真师指示。虽智过颜闵。亦属徒然。今之学人。要知回风混合之理。先明生身之处。方能下手。得此灵机。何也。人初生时。本是阴阳合一。天理浑然。虽有眼耳鼻舌之具。而无色声香味之知。四相和合。五蕴皆空。一性圆明。自闲自在。能夺天地万物之灵。迨至二八期临。一斤数足。若不得至人指示返本。阳极阴生。天机日浅。世欲日开。良知良能。明化为昧。识神用事。六贼颠狂。眼贪五色。耳贪五声。鼻贪五香。舌贪五味。把一个圆陀陀。光灼灼。无尘无垢的真性。弄得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儒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者此也。三教圣真所著经典。篇篇藏道。字字隐义。愿人人体会真玄。个个同登极乐。怎奈世人心血用事。迷入苦海。不知其苦。身堕幻境。不知其幻。三教金言。视为故语。予体  玉皇上帝慈悲度人无量之心。阐明斯义。回风混合者。乃是真汞静定于北海。真铅返至于南山。青龙白虎。交会黄庭。龙夺虎髓。虎吸龙精。阴阳合并。万脉归根。结聚一团。还我本来面目。自有龙吟云起。虎啸风生之妙。入药镜云。起巽风。运坤火。悟真云: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观音心经云。般若波罗密多时。金刚经云:一合相。修道有缘。得授真师口诀。明此玄妙法则。二六不迨。苦下百日之工。自然得见回风混合之机矣。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觉真子曰。此节却有两解。如有善念之人。机缘不遇。未得真师口传心授。不知修炼下手。能斋戒沐浴。洗心涤虑。行功积德。虔诚叩诵此经。一纪不怠。亦可感格  上帝之心。一朝弃世。依尔所行功德。定尔之福。或受天爵。或转受人爵。以报尔斋戒叩诵之功。此一解也。至若超生了死。出苦还原。成其不生不灭正果。飞升上清。非金丹口诀。身中默朝不能。要知身中默朝之法。须求名师指点生死之穴。五行生化之处。命那无情女子。去到北海龙宫。将我家七宝。换出他家的定海神针。方可打通三关疏通九窍。得见默朝之机。默者。默运我在母腹中先天真一息。朝者。我得先天真息作用。五气自然朝元。五气一朝。则周身毫毛孔窍骨节。无不朝此这个。吕帝云。先天一气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蒂子。访求铅本问仙姑。人人会饮长生酒。个个能成不死夫。悟真云。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只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正合欢。等侯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翔鸾。节要篇云。举世学道讲参玄。参玄不识这先天。五千四十归黄道。三十时辰定黑铅。不在乾坤分辟后。本来父母未生前。这般宝物家家有。只是愚人识不全者此也。可见金丹大道。玄妙不测。后世有缘。得受默朝之理。必要除却奸邪。诡诈。贪妄。一切有相的不正念头。刻加三省九思。诚意正心默朝。如临  上帝之面。虑险防危。方无渗漏。川老仙云。虚空不关丝毫念。所以彰明大觉仙也。至于结胎以后。务须乳哺三载。面壁九年。共数一纪。功果全备。大丹已成。一朝  帝诏提宣。脱却色身。现出那不生不灭的百千万劫不坏金身。跨鹤飞升。享受无疆之福岂不乐哉。

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觉真子曰。金丹大道。无论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只要低心下气。求教高人。口传心授。得知下手之处。则采取药物。火侯老嫩。升降配合。武文烹炼。以及超生了死。证佛成真。种种一切法则。自不言而易悟。古经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吕帝云。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节要篇云。信道金丹最精。先天一点少人明。不拘贫富家家有。无问贤愚种种生。至于无师强学。虽三教圣人。本是天生奇才。性命之道。不得师授。亦徒然耳。是以老子师元始。释迦师燃灯。孔子师项橐。吕祖师正阳。邱祖师重阳。已往佛圣群真。莫不赖师口口相传。脉脉相授。方成不生不灭之道。孔子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老子云。吾非圣人。学而得之。世有一等糊涂学道之辈。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自高自大。假作聪明。把性命之道。视为常行。虽看三教经典。并不穷究其源。又不低心求访高人。以己之见。妄猜妄拟。强解强辨。仗自已一点记问之学。笔下生花。即为取巧。妄注经典。自误误人。老死不知悔。紫阳真人云。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劝后世学人。急早醒悟。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强不明以为明。掩耳盗铃。捏目生花。自误性命大事。错过岁月。虚度光阴。一念之差。失落人身。苦海无畔矣。

履践天光。呼吸育青。

  觉真子曰。履践者。乃真工实行之运。坎铅返本之时也。天光者。金丹之道。剥阴取阳。抽爻换象的工夫。子时一阳初动。丑时二阳复生。寅时三阳开泰。万物回春。阳光发现。虎奔龙穴。龟蛇蟠舞。指玄篇云。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府要寻天。龟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居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奋火种金莲。叮咛学道诸君子。好把无毛猛虎牵。三丰真人云。无根树。花正香。铅鼎温温现宝光。金桥上。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圭旨云。金满三车夺圣基。冲开九窍过漕溪。迢迢运入昆仑顶。万到霞光射紫微。呼吸者。虽有龙虎相投。龟蛇蟠舞之象。须知呼吸之法。呼者。开也。吸者。阖也。将先天元始之气。一出一入也。育青者。育养我浩然之青气。运日月之精华。贯四时。符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骨节。均在此一呼一吸之中。古先云。调息须调真息息。炼神要炼不神神。非凡夫口鼻之纳清吐浊。妄服天上日月之精华。瞎费工夫。劳死无成。紫阳真人云。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谩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古仙云。开透双关行日月。金光默默返泥丸。吾劝后世学人。务须急早访师。究竟此中玄机。不可迟延自误也。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觉真子曰。金丹大道。修至药苗升干鼎时候。若不知出玄入牝之法。虽朝勤夕苦。丹亦难成。学道之士。要明白成丹之功么。 帝言虽泄。还要得明师一指。方可一目了然。药升到鼎。左手擎定金乌。右手捉住玉兔。二物对照。敕令黄婆。将那药物好好调和。着神使动出玄入牝的工夫。出玄者。阳也。名曰呼。入牝者。阴也。名曰吸。用这一阴一阳真灵之息。炼气团丹。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此也。凡炼丹之人。工行到此地步。紧防六方贼祟。又恐阴符发生。仙师云。子进阳火。午退阴符。此阴符一生。致人神昏。必须振定精神。把那松木连环宝剑。高悬午门。群魔自退。而大丹方可成矣。中庸程子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紫清真人云。玄牝之门若会通。百川万派总归东。时人若识真消息。子午阳生月正中。悟真篇云。安炉立鼎法乾坤。煆炼精华制魂魄。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但玄牝之门。立名不一。曰天地灵根。曰舍卫国。曰紫府宫。曰南天门。曰极乐乡。曰无极根。曰太极母。曰黄庭。曰净土。曰鹊桥。曰蓬莱岛。曰众妙门。曰守一坛。曰幽玄洞。曰灵山路。曰甚深法界。曰上天梯。曰龙虎穴。曰无缝塔。曰总持门。曰不动道场。曰出圣地。曰西南乡。曰真一处。曰戊己门。曰混沌窍。曰造化窝。曰虚无之谷。曰凝结之所。曰通天窍。曰复命关。曰至善之地。曰斯道之门。曰呼吸之根。曰仙佛鼎。曰主人翁。曰自在菩萨。曰无孔笛。种种之名。还是说的这一字圈圈。道德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释迦云。万法归一。张真人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至于武火烹后。须知文火温养之法。五行攒簇。四相圆明。还我先天无极之象。在于若亡若存之间。亡者。无也。存者。有也。无者。后天识神以灭。有者。先天元神作主。虚灵不昧。黍米大丹成矣。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觉真子曰。绵绵者。常也。不绝者。真息相聚。常往来而无间断也。此乃是三关已开。九窍通达。百脉朝宗。周运无停。药不采而自生。法不举而自举。神不交而自交。火侯纯熟。无有间断。才有绵绵不绝。虎啸龙吟之象。古仙云。虎在山头有应。龙眠海底无声。玄珠滚滚过昆仑。到此神仙不远。想人未生之时。绵绵之景。人人都晓。个个尽知。因一个筋斗下地。苦啼一声。先天气收。后天气受。真息之气。久而昧之。三丰祖云。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三教经典。讲来讲去。无非言的性命二字。教人返本还原而已。惜呼。世人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把性命之道不以为然。但人又畏死贪生。又不谋超生了死之道。   帝言此者。为慕道者考金之石。修道者上天灵梯。求师一指。炼这绵绵不绝之法。学人要知绵绵不绝的工夫么。咦。须立起富贵不能淫之心。贫贱不能移之志。威武不能屈之胆。有此铁石念头。自然得见真心不改的黄婆。他会采那五味长生药酒。时时引动东家之女。相邀西乡之郎。谈些甜言蜜语。劝他二人同饮此酒。久而久之。必定上瘾。他二人会去会来。情投意合。哈哈。这两个人好像成了一个鼻孔出气。女不舍男。男不舍女。念念不离。二六不忘。其乐难讲。节要篇云。仰俯黄婆作善媒。无中生有自栽培。故教姹女当时待。勾引郎君自外来。两窍相通无滞碍。中宫聚会不分开。翕然吻合春无限。产个婴儿号圣胎。后世学道之士。将此段玄机。务须体会。向自身中穷究。自然得此妙义。世间一等糊涂作孽不堪之辈。不知性命之道。阴阳之理。不识仙佛玄妙。强解误会。身外求之。见言黄婆姹女。他就买些幼女。以为鼎器。万般做作。无亦难言。全不思天宫仙佛。男女都有。皆由凡间修成。依尔之见。男子修。买些女子。妇人修。岂不要买些男子乎。此等真异端邪术。吕祖百句章云。世人不知。三峰采战行。也有说三关。也有入炉临。又以口对口。丑秽不堪听。一切有为法。俱是地狱人。凡有误入邪径者。急早醒迷。速行阴功。感格上苍。得遇圣师。指示身里真阴真阳。修性了命大道。免遭地府显戮。慎之慎之。无垢子云。起初行处认教真。若还失脚丧其身。踏得故乡田地稳。作个逍遥自在人。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皆教人必先辨其道之真伪。理之是非。的的确确。方可下手。固蒂深根者。性乃命之根。命为性之蒂。得取坎填离之法。五行攒簇之工。修性归于命蒂。炼命返回性根。性命会合灵台之中。乃见绵绵不绝之机。自然根深蒂故金丹成矣。儒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白玉蟾曰。人人天赋此元和。好把真常各自磨。上古神仙成道者。皆由掘地采铅多。学道者。工行到此。须要外功栽培。性命二字。由我自生矣。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觉真子曰。精在人身。一种至宝。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佛成仙。只在人能识顺逆之作用已耳。顺者神生气。气感精。精化而生人物。逆者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无而登上清。然逆用之道。非得真师口授。不能方圆。世有一等学人。未得真师口诀。听信盲师所愚。把肝肺为龙虎。以心肾作坎离。岂知血心属后天有形之火。徒燥而无刚。吾今点醒逆用迷团。须到南天门。找一土地。姓黄。名无尘。请他找着和合二仙。取动那先天老君太极之中这点虚无之火为君。用后天血心之火为臣。再把民火相骤。教孙行者守定。方可制化。等候白气发现。才能有用。所以开章首言上药三品。这就是下品之药了。男女修炼。诸皆一理。并非两法。至于结丹工用。须将精去合神。精者。非后天交感之浊精。何也。浊精与神不能相依。要那神工制化之精。可以与神和合。神者。亦非血心中之识神。乃是先天本来的元神也。精为神工制化。又是怎么精合其神。咦。还是要问南天门的土地。和合二仙。他能制精化气成药。必然明精合其神之道。你须驾起三车。将那所制药物。车至灵谷寺中。安炉立鼎。低心下气。邀请和合二仙。传这精合其神的工夫。炼这中品大药。名曰炼气化神也。悟真云。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偏身香。节要篇云。雪向静中飞白点。芽从虚处长黄枝。夺他阳气归来孕。产个婴儿化鹤飞。后世有缘之人。得授真师口诀。明此玄机。总要身体力行。发猛勇之心坚长久之志。久行不怠。不负得此大道矣。

神合其气。气合体真。

  觉真子曰。此乃是抽铅添汞。金木合并。众星共朝北辰。左卧白虎。右蟠青龙。炼这神丹。还虚的工夫。但此中玄妙。法则不一。难书竹帛。须得真师面授。一一指示。方知奥义。何也即知下手。不知采取。不能成丹。知采取。不知时节。不能成丹。知时节。不知配合。不能成丹。知配合。不知升降。不能成丹。知升降。不知刚柔。不能成丹。古仙云。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紫阳真人云。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侯着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炼神还虚的工夫。难明若此。而炼虚还无的妙法。又将何如。欲明炼虚还无知法么。须将真息运动三宝。合而为一。炼成舍利金刚。现出不生不灭真体。一旦功圆果满。脱凡胎而跨鹤物外。即此体也。悟真篇云。三才相盗即其时。道德神仙隐此机。万化即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仙师云。人生苦海如浮沤。醉生梦死不停留。不是遇师亲指点。今日怎能跨鹤游。凡后世学人。须要诚心体会。勿将此玄机。视为泛说可也。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觉真子曰。不得其真。而为强名者。先天大道。三教一理。本来无二。所著经典。言虽不同。其道一也。一者何。真也。真者何。玄关也。后世学人。未遇真师指示。不知性理。不得玄关真窍。听信盲师所愚。各立门户。万般强作。苦死无成。古经云。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仙佛圣贤。人人皆从此始。还原返本。超凡入圣。无不从此窍而成。吾特辨明。以免后世学人。堕入旁门外道。邪术曲径。明觉玄关。超出苦海。同登彼岸。玄关者。不在心肾。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脐轮。不在尾闾。不在榖道。不在两肾中间一穴。不在腰前脐后。不在明堂泥丸。不在关元气海。不在脐下一吋三分。不在脾胃。不在气门。不在鼻准。这些地所。尽是孤阴寡阳。清浊怎分。阴阳怎会。龙虎怎交。三花怎聚。五气怎朝。汞铅怎投。药苗怎取。金丹怎取。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榖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屈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凡有学道之人。不明玄关性命根蒂。难了生死。皆是强名矣。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觉真子曰。此神不是思虑识神。乃是炼精化气炼气所化之神。其体金刚。其识圆明。入石而石无碍。飞形而形能升。北海虽深。水不能溺。南离虽焰。火不能焚。其故何也。以其此乃玄珠之玄。神妙莫测。丹本属水中之金。擒到火乡。八卦太极炉中。三昧真火锻炼。结成至宝。名曰金丹。其大无大。其小无内。日月虽明。难比其光。乾坤虽大。难包其体。上至三十三天。中至四大部洲。下至十八重地狱。只是一道电光。难摸难捉。有何石之不入。形之不飞。水火之能溺焚哉。儒云。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悟真篇云。欧治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炼成便会如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无垢子云。一性为密众为多。先将觉性普均和。炼成一片真如性。一性圆明赴大罗。但此金丹大道。难遇其缘。后之学者。务必积功累行。哀告神明。方可感动真师。指示炼神之妙矣。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

  觉真子曰。形无神不立。神无形无依。故形衰者神必散。精无气不固。气充精始盈。故气弱者精必滑。今人欲炼化精神。而不先固形气。其可得乎。每见世俗之人。百忧感心。万事劳形。多言耗气。喜饮灼精。把一个生神生精之舍。弄得东倒西歪。南倾北塌。只谓神不我生。精不盈我。不知神精之舍一坏。神虽欲生。而亦无依而生。精虽欲盈。而亦无依而盈。及至神耗精消。形气脱漏。无常到来。而不知无常之由。老死不悟。洵可叹也。古仙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先世种来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云。为人若不行阴德。如入宝山空手归。可见人身难得。中国难生。六根难备。今得人身中华。又得六根全备。知识聪明。而不自将一切剥散我的物件。一刀斩断。固我形气。以为神精之依。访求名师。指示我生神盈精之道。超生了死。出苦还原。以图收场结果。诚草木之不如也。悟真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图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吾劝世人大开慧眼。急早回头。体 上帝指示金言。觅友寻师。得授形神精气。相依作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无。再加外功培补。内果得全。脱凡体而证金身。永劫长生。岂不大快乐哉。

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觉真子曰。此承上文而言。人之神精。既得形气相依而有生盈之妙。则有人之形气。炼成舍利金刚。自必历久长存。逍遥物外。亦如是岁寒之松柏而不凋不残矣。然而难言之矣。人生天地间。红纱罩眼。六贼迷心。孰是弃荣华而甘淡泊。孰是厌桃李而爱青松者乎。尝见青年烈士。慧业文人。一入热闹场中。即不识吾身谁属。以真为假。以假为真。认实为虚。认虚为实。只是虚假奔驰。不实顾真妒败。谁知功名朝露。富贵浮云。石火电光。转眼即没。蜉蝣水泡。随出随消。即富贵可百年。屈指不过六十甲子。功名可三代。相看难满二十春秋。何况人生七十。自古为稀。富贵功名。一已。不得长存久视。悟真篇云。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随身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指玄篇云。叹世凡夫不晤空。迷花恋酒送英雄。春宵漏水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功。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吾劝世人。早早看破迷津。回头是岸。立起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的志向。积功累德。感格神明。访求名师。指示不生不灭的大道。不凋不残的功夫。脱离三界。不囿五行。学一个松柏青青。无有那春夏秋冬代谢凋残之变。长亨天外富贵。岂不乐哉。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

  觉真子曰。三品者。即开章首言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也。一者。先天玄关一窍也。理者。调理也。言上药品虽分三。而其调理炼法。总不离乎一窍玄关。移戊就己。坎离投交。将那精气与神。攒于一处。金木水火。簇于一中。武炼文烹。人我俱化。结成一粒黍米玄珠。献于主人。其妙趣有不可言语形容者。又何有耳之可听哉。悟真篇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世罕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之中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太乙含精气。十月胎完入圣基。此章乃 上帝恐人不知精气与神三品药品。归着煆炼之处。堕入旁门。有误性命大事。故特提一理之妙以警醒之。恩至深哉。

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觉真子曰。人身三宝。炼于一处。妙谛不可令人得听。然其聚散之神。有零之妙。鱼游水底。冷暖未必不自知也。何也。先天大道。三宝既知合一玄功。透三关。通九窍。盗日月之精华。窃五行之妙用。水火逆行。金木合并。丹砂成就。聚散自然随心。已不欲聚则己。一聚则万派朝宗。千江归渎。自有三花团聚。绵绵密密之神。己不欲散则已。一散则三山五岛。十地九州。何处不仰千百化身之妙。聚有散零。其捷若此。噫嘻若此。节要篇云。一片闲心绝世尘。寰中寂静养精神。素琴谈落天边月。玄酒倾残瓮里春。五气朝元随日长。三花聚鼎逐时新。炼成大道超凡去。仔细题诗警后人。吾劝后之学者。此段神机。实在妙绝。务必访求明师。指示玄妙。须要功德栽培。内果一全。则聚散有零之机。可不劳而自得矣。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

  觉真子曰。聚有散零之妙。既已捷如影响。未必八万四千毛孔窍,三百六十骨节筋骨尚然。黑暗不通。多尘多垢。有此妙着。何也。一本散于万殊。万殊归于一本。欲神聚散。先通大千。欲通大千。先通七道。欲通七道。先通南昌。但南昌一道。未易得通。其中有一不老不少的女子。名曰乌头太岁。其性刚烈。把守南昌头关。不肯开关。人要想七道开通。须将七宝常常敬奉此女。买和其心。使其暗地开关。不我遐弃。然后七道方可借路相通。七道一通。则九州四渎。河汉江淮。窍窍关关。自然瞥地回光。辉腾宇外。无垢子云。人法双忘万事休。百川还海会源流。猛然迸出寥天月。照撤乾坤四大洲。后世学人。有大其缘。得闻圣师秘诀。通窍玄机。总要积功行善。苦炼勤修。无论有效无效。一味猛勇向前。念兹在兹。久久自有通窍光明之乐矣。

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觉真子曰。日者。阳也。月者。阴也。日月而日圣。有不可显言者也。在天为日月。照耀大千。无微不入。在地为水火。运化坤维。无物不生。在人为性命。活活泼泼。至虚至灵。至于修炼大道。日月二物。立名又自不一。有曰卯酉。有曰东西。有曰龙虎。有曰婴姹。有曰铅汞。有曰金木。有曰龟蛇。有曰鸾凤。有曰男女。有曰夫妇。种种别名。莫不是说这个太极图而已。学道之士。既明日月之圣为太极。而不知运用太极。使其照耀金庭。亦属无益。今欲知照耀金庭之法。须明抽爻换象。采药老嫩之工。何也。药老则药无用。药嫩则丹不结。紫阳真人云。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侯也如闲。大都皆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吕祖云。一阳气发用工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紧关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此乃 上帝恐人堕落旁门。特将药苗火侯。抽爻换象的法则。着于言间。使人自醒自悟。后世学者。欲明抽爻换象药物老嫩知法么。吾体 上帝救人慈心。为尔一泄。抽者。抽离爻中阴。换者。换坎爻中阳。象者。景象也。火逼金行。必有恍惚杳冥之象。有此景象。乃是药苗至矣。即命黄婆。相借正阳帝君鹅毛羽扇。坐在金庭之上。睁开眼睛。扇他一二次。自然虎啸龙吟。紫云蟠绕。日月并明。照耀于金庭之所。结成舍利。于道名曰灵关。修炼黍米玄珠。于释名曰灵山。烹炼牟尼宝珠。于儒名曰灵台。煆炼九曲明珠。三教名虽不同。其道一也。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觉真子曰。前言筑基得药。结丹炼己。俱已透露讲出。一一指明。此乃言还丹妙理。圣胎完全实际。然还丹之功。实不易得。恐学道之士。无功无得。虽得此境。中庸云。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紫阳真人云。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太上云。欲求天仙者。常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可见古来成真证佛。莫不赖此功德栽培。吾劝后世学人。有缘得此先天大道。务必积功累行。久久不倦。则还丹圣胎。自然得矣。还丹圣胎一得。则身外有身。物外有物。与太虚同体。逍遥无碍。放之包罗万象。收之黍米玄珠。体证金仙。永劫长存。跨鹤瑶京。而犹有不身轻神化者哉。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觉真子曰。此乃周天纯熟。采太和之元气。名曰大药。充之于四体。溢之于周身。骨节成玉。筋络成金。借这色身。修我不生不灭的法体。虽则凡骨多寒。有此和气一充。自然寒琼骨散。孟子云。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节要篇云。自从凿破鸿濛窍。认得乾坤造化炉。不用禅功运水火。自然灵学透肌肤。朝朝黄鹤藏金鼎。夜夜银蟾在玉壶。要识金丹端的事。未生身处下工夫。后世学人。有缘得遇大道。采此大药。必有恍惚杳冥之象。百脉万窍齐开。偏体舒酥。黄中通理。美在其中。乐味虽言矣。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觉真子曰。丹之得与不得。其灵倾之应有不待一转盼者。何其机之捷也。不知得丹者。采万物精华。夺阴阳造化运五行。抽铅添汞。聚三宝。结成灵砂。玄机莫测。玄妙难窥。生死二字由我自主。吕祖云。道在人为日常用。逆修入口遍生香。便须默养天胎就。稳跨翔鸾谒玉帝。此云其灵。盖有不可思议者也。不得者。迷入酒色名利。屈身苦劳苦奔。内外相攻。将三宝全不顾惜。元精常为交感之精。元气常为口鼻之气。元神常为思虑之神。幼而壮。壮而老。火水未济。阴阳俱离。魂魄不交。死期立至。三寸气断。四大皆倾。这壳一脱。又不知投入何壳矣。可不惧哉。无垢子云。智慧聪明总是心。智人修内蠢旁寻。若人有智超三界。无智愚夫生死临。吾劝后之学者。应为得之丹灵。毋为不得之倾。亟访名师。口传心授辨明道之真伪。理之是非。何为先天阴阳。何为后天阴阳。何为返本。何为还原。何为修性。何为了命。何为三花聚顶。何为五气朝元。明此妙义。加功进步。依法行持。久久自然灵通。而无倾败之悲矣。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觉真子曰。大丹之舍。不在身外。大丹之像。不可色言。何以故。人身有黄庭。乃藏丹之舍。丹结即在人身黄庭之中。是人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即儒云。精一执中。释云。万法归中。道云。抱一守中也。故中庸程子云。中者。天下之大本矣。至于丹之体相。乃人身中青黄赤白黑五行之气。攒簇而成。有何色定可拟。言大无外。言小无内。言其颜色。任那吴道子的仙笔。也描不出。言其形体。任那公输子的巧心。也雕不出。言其玄妙。即是三教圣人。也说不出。所谓大丹千百化身。光照宇宙。此乃引人入圣。丹成飞身。而后见的景象。若修炼之时。即见有此形色。乃人妄念所生。识神发现。妄念不了。即有天魔投窍。性命难存。紫虚真人云。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自有异常明。无垢子云。清净无暇一法身。如莲出水不沾尘。分身应现千江月。千月还同一月真。吾兹将真身幻景一一辨明。后世学者。务须体会。凡修炼之时。三昧大定。法身出现。见己色身。此乃为己之不生不灭真人。若己之色身。见有外相。此为幻境。亟宜反观内照。守定黄庭。运动真息。以除幻境。切不可认幻象以为炼丹之真谛也。

持诵万遍。妙理自明。

  觉真子曰。金丹大道。既无色相可拟。然其中妙理。何自而明。噫嘻。其在诵持乎。其在诵持万遍乎。或者曰。若是则弟子之惑兹甚。吾见天下诵经浮屠。不下千万。读书士子。不下百千。诵经读书。何只万遍。未见有明妙中之妙。理中之理者。何也。于曰。是徒知诵而不知持者也。是徒知理中寻妙。而不知妙中寻理者也。诵数虽多。有何妙理之得明邪。三教经典。乃三教圣人道成天上。筏遗人间。为后世众生超凡入圣路迳。儒有大学中庸。释有金刚密多心经。道有此经。非是教人口头念诵。是教人身体力行。非是教人瞎眼妄行。是教人妙中寻理。初祖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若教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中庸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今人欲明金丹妙理。须要立起超群拔萃之志。始终如一之心。人之难舍我能舍。人之难为我能为。人之难行我能行。人之难苦我能苦。人之难屈我能屈。人之难受我能受。思爱不为纠。富贵不能诱。如是可以闻道。可以学道。可以修道。可以行道。可以成道。可以了道。必须诚访真师。指示修炼次序。结丹妙处。潜心理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自然心花开放。妙理潜明。果熟成丹。超玄拔祖。证佛成真。永享极乐无疆矣。

              后学华阳子重刊

玉皇心印妙经真解终

  余先大父素好金丹。购买丹经子书。盈箱满箧。而未得真传。抱戚弃世。余父领之。访师三十载。足迹遍坤舆。亦不得。谢尘日。抚余背曰。尔祖与吾。于金丹一道。煞费苦心。而卒无一得。太上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吾与尔祖之不能得金丹真诀者。其殆善之未立耳。汝善继之。余于是弃儒业医。借医可以济世。亦可以养身。其可借此游览名区。一访高人踪迹。医游十载。遍历荆襄衮冀粤蜀滇黔。非名利先生。即蝇趋市叟。而欲求一明金丹大道者。以为师。率不可得。噫。余家三世于兹。均非浮慕。而竟无一遇者。何也。因思真师不遇。皆由善量未宏。由是广立善缘。开局送药。更倡造船搭溺。设堂育婴。如是又复三载。一日购药金陵。于江东门外茶坊中。得遇吾师与一僧对谈。语漏金丹二字。余甚奇之。岂金丹大道。即于此可得耶。遂长跪前席。叩其姓氏里居。并金丹玄妙。师云。此非谭玄之所。盍往吾寓一游。余于是敬步后尘。登堂展拜。诘朝即执弟子礼以见。细叩玄机。师言此道非常道。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非立誓皈戒。不能妄传。余谨领誓戒。得指先天。即弃家负笈。旦画劝求。吾师道通三教。学贯天人。立说注书。非玄即妙。一时诵之而得进取者。不一而足。一日手执一编示余。名曰 玉皇心印真解。分为二十四段注释。嘱余校阅募刻行世。以济群迷。余敬谨庄诵。如梦初醒。谁知一部金丹大道玄机。尽藏于心印妙经五十句内。不经师解。长夜漫漫。用是细加校阅。凡师所传余之募取抽添。药物老嫩。文武烹炼。结丹炼己。还丹温养。脱胎神化。等等法则。以经证己。以己证经。莫不句句金玉。字字珠机。曲证旁参。一丝不碍。诚为灵山捷径。无极心传。真游夏不敢赞一词矣。嗟乎。余祖父三代慕斯。至余方得真传。得与吾师同校此解。斯道之难。一至如此哉。吾愿后之同志。得见是书。得闻是道。幸勿自弃。适史子应修。王子正志在坐。耸吾校异跋此。同刊以公世云。时

大清康熙六年桂月望日  门人启蒙居士明中子谨跋于金陵别墅

 

一、关圣帝君桃园明圣经中示曰

  吾不吃长斋。(注解)  斋所以交神明何尝不吃,必须有节。斋始有益。若一年半载。或期月三年。以至终身奉持。希图神灵保佑。赦已往之愆。锡将来之福。成何体态。不知斋之为言齐也。必平日砥节砺行。此心可质鬼神。临祭齐其思虑。凝结精神。方能通微合漠。洋洋如在。若素行不可自问。空空吃一长斋。遂欲赦过赐福。有是理乎。 帝故为天下破一惑曰。  吾不吃长斋。 天君批。杀人之仇。吃斋遂可免耶。况武将血战疆场。杀人百万。亦有何罪。吃斋解冤。庸夫所为。实在可笑。

  吾不信佛说(注解)  长斋固不必吃。佛说尤不可信。世间有等奸僧。倡地岳轮回之说。耸人听闻。以取利于己。谓死者须延僧追荐。解罪破狱。方可超身脱难。生者须拜佛忏悔。寄库还钱。方可获福免灾。不知今之作佛事者。庸僧耳。有何德能画地则为狱。架木则为奈何桥。煎苏水则为血河水。凿纸则为钱。粘纸则为锭。剪纸则为衣。印纸则为车夫驼马。指库则有库。安官则有官。僧有许大神通。使纸能千变万化乎。种种妄诞。难以枚举。故佛可信。而诬佛之说。决不可信也。人能节义无亏。则神钦鬼服。岂至有罪。若贪酷奸才。此乃自造地狱。纵然念经拜佛。吾恐鬼卒狰狞。非纸钱所能买赎也。恶簿注明。非礼忏所能消释也。  十殿森严。非  菩萨所能说情也。牢狱坚固。非庸僧所能破救也。然则烧香拜佛。追荐预修。其可信乎。 帝故又为天下破一惑曰。  吾不信佛说。  天君批。并一切妖僧。假设法坛。倡为超度之说。尔等切勿信此鄙语。况升降之权。操于吾  夫子。凭善恶以为定衡。岂庸僧所能超度耶。

二、幽冥教主云

  世人不教子弟读书。昧理犯分。但知请佛老礼忏。以进香祈祷为善。不知此固非善也。夫善者。遵理而行。奉天为则。以己之善。化人之善。将天地亦报之以善。每见不行善之人,以行善事为迂。而反以不善待其亲。亲死则曰入地狱矣。非和尚不能超生。非道士不能出世。于是为僧道者。骗煽多方。如破地狱。破血污。寄库开天堂等事。不一而足。试问破狱一事。地下狱门竹竿子可捣得开乎。果如所言。则是富贵人作恶多端。死了拜几卷经。叫几声  佛。遂离苦楚。将苦坏了没钱作佛事之人。是造物亦炎凉也。即以佛论。  佛坐莲花。何等快乐。作恶者求之。  佛遂手授之乎。  吾谓心田是佛。心田即是天堂。心田好。顺天守理。则父母超生。心田不好。逆天违理。则父母永不超生。不然日求  佛援。  佛虽欲援之。无能援之也。  我亦是  佛中人也。凡道理所在。  佛非没分晓的。善则不必求  佛。而  佛自佑之。不善则磕破了头亦无益处。  吾愿世人及早回头。奉行功过格。莫作昧理犯分之事。流为狂妄。则  我必佑之。不要和尚道士拜忏悔磕头也。

三、达摩宝传中云

何为三皈?

皈依佛发慈悲常清常净   勤参悟本来面无字真经

不贪那富与贵世俗浮景   不恋那恩与爱红尘美情

将酒色与财气一刀断尽   学一个大丈夫跳出凡尘

人打我不还手弥陀念定   人骂我不还口哈哈连声

他害我只当是他把我敬   嫉妒我只当是待我有情

诽谤我我只是良言相敬   欺压我我额外把他钦尊

逢着人谈善言谆谆告训   分贤愚因人训见机生情

常穷究古仙佛是何动静   不能学佛行持怎么超生

佛佛佛原来是尘缘抛尽   并非是雕塑的有像有形

有形像是后天即有损坏   无为体合太虚那有死生

行坐卧二六时莫离方寸   观自在行般若转运法轮

精化气气化神妙义难论   神还虚虚还无性光通灵

真中假假中真真如自静   才算得孝儿童与佛有因

此乃是皈依佛指示尔等   再把那皈依法讲来细听

皈依法要点贴法则莫紊   循规矩讲礼义洗涤身心

上待下要慈悲依规示训   下谏上依礼行莫乱章程

行动间立品格衣冠要正   闲坐时如泰山守定黄庭

神佛堂宜洁净诸佛欢幸   四时香要虔诚性透神明

诵真经除杂念神气交并   调贤良设法度计从心生

见道友要谦和礼必恭敬   学低心学下气虑以下人

谈道时莫嬉笑不可争论   先天道理无穷各有浅深

骄傲心满假心一概除尽   奸贪心诡诈心丢九霄云

悭吝心刻薄心扫除干净   嫉妒心是非心不可稍存

名利心恩爱心不积方寸   酒色心财气心总要除根

杠高心执着心丢去莫吝   论修行无人我中国一人

不畏苦不畏难勇力前进   存一个铁石心拔萃超群

外法则一言儿讲之不尽   再将那心传法成圣指明

言心法也不是呼雷显应   也不是呼风雨遣将遣兵

法法法原无法法乃自性   空空空不落空空乃为真

上丹时心要死真是调运   子午针上下对前降后升

铅投汞坎离交金木合并   三花聚五气朝养育圣婴

结一颗黍米珠脱凡成圣   跨仙鹤显法像无忧无惊

此名是真法则余今指醒   再将那皈依僧略叙其情

皈依僧皆因是不恋俗景   正其心诚其意稳步而行

做一个大丈夫不畏苦困   把尘垢速洗了悟透死生

悟道人识得破真假路径   是与非邪与正好歹自明

无根种受佛心法无把柄   进了道意不专图务虚名

又或是想利息苦把钱挣   又或是思家务常不安宁

又怕饥又怕寒又怕受紧   放的帐又恐怕收不回程

一天天忙到晚无有安静   老与少儿合孙慨挂在心

每日里受劳碌忧心耿耿   想修行又不能打坐念经

这等人真来是糊涂愚蠢   既恶湿而居下是诚何心

岂知道皈依僧念头去尽   恋恩爱贪家财何为皈僧

论皈僧心在尘心无尘混   虽居俗不累俗各有一能

二六时忙偷闲闲中来静   身在俗性天中毫无俗情

僧与俗分疆界两条路径   清与浊不分开怎望功成

嘱贤良速醒悟回光自问   要怎样才脱离苦海深坑

论内功僧乃是真人名性   勤参悟才能明其中妙音

运呼吸调真息出玄入牝   甘露水润百脉药苗自生

真阳动透三关转至五顶   有黄婆为媒证婴姹相亲

密绵绵妙难言无限乐景   结一粒九曲珠毫光腾腾

这三皈修行人奉为标准   将三宝炼一片一字金丹

何为五荤?

这五荤草将军气味凶险   就是这葱蒜韭薤同众烟

烟伤肺把金气被他冲散   韭伤肝把木气被他伤完

葱伤肾把水气被他外赶   蒜伤心把火气被他灭烟

薤伤脾把土气被他困倦   此五气受了伤如何结丹

修行人戒五荤才是正传   精五戒才炼得五气朝元

何为三厌?

这厌字昔仓圣造作明鉴   将日子安之在四阴之间

上横阴下月阴左撇右犬   这就是名天狗日月食完

这三厌削三花原属三件   有飞禽身横飞天厌根源

那走兽身横走此名地厌   那水族名水厌横游水间

修行人炼纯阳阴气莫犯   那五谷身直长立地顶天

况三厌属幻体食之可惨   炼三花守三戒才是真传

何为高明配天。博厚配地?

  达摩老祖曰。干为天。坤为地。在先天之时。天位于上。地位于下。一离母腹之后。脐带一断。一声啼哭。四相打开。乾坤颠倒。干失中爻之阳。血为离离者离也。离了先天之家乡。何日返本也。坤得干中之阳而为坎。坎者陷也。一点真阳陷于后天丹田不得还源也。博厚者重浊之气也。将离火中之真阴。而为坤地。极其博厚。高明者轻清之气也。将坎水之真阳吸升于离。换出真阴。便其阳并结而为干天。极其高明。配天配地。使天地定位。返本还原。天是性之主。地是命之宾。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炼得阴阳合于一。不为  天地造化所夺。  天地不能拘束我。那有  十殿老阎王。打开四方灵山路。逍遥自在古观音。有人识得造化理。便是灵山会上人。偈曰。腹内运真经。泥丸别主宾。霹雳一声响。撒手脱红尘。

真经歌:

真经歌 真经歌 不知真经尽着魔 人人纸上寻文义 喃喃不住诵者多

持经咒 念法科 安排纸上望超脱 若是这般超生死 遍地释子成佛罗

得真经 出洪波 不得其经没奈何 要知真经端的处 先天超化别无他

顺去死 逆来活 往往教君寻不着 真经原来无一字 能度众生登极乐

要真经 知着魔 除非同类而相和 生天生地生人物 难舍阴阳造化窝

说真经 笑盈盈 西川涧底产黄金 五千四百归黄道 正合一部大藏文

日满足 气候升 地应朝兮天应星 初祖达摩亲口授 大承妙法莲花经

初三日 正出庚 曲江之上月华荣 花蕊初开含珠露 虎穴龙潭探浊清

水生二 月真正 若待其三不可进 壬水初来癸水来 须当急采定浮沉

金鼎炼 玉炉烹 温温文火暖烘烘 真经一射玄关透 恰似准箭中红心

遍体热 似笼蒸 回光返照入中庭 一得真经如酒醉 呼吸百脉尽归根

精入气 气入神 混沌七日又还魂 这般造化真消息 料得世人少人明

活中死 死复生 自古神仙赖真经 此般造化能知得 度尽阎浮世上人

大道端居大极先 本来父母未生前 度人须用真经度 若问真经癸是铅

四、古书云

  修真之人。不论善恶男女。老少富贫。只要得遇正法。勿走旁门。永无退悔。皆有果位。只恐人不肯信心。或信之不坚。自误前程。乃与  佛无缘耳。尝见世之看经念佛。与削发为僧者。不可胜数。而成  仙成  佛。万中无一。岂  佛仙之难成欤。实由明师之未遇也。普愿天下。男女善信。及持斋念佛者。当穷性命生死。急寻知识至人。求一真之妙诀。悟三教之根源。制伏身心。收敛神气。静则忘思息念。动则济人利物。广种福田。力行善事。孝弟忠信。正直公平。万罪冰消。千祥云集。能与  圣人合德。  佛祖同心。而道岂有不成者哉。

五、文昌帝君母妙惠真人谕曰

人之在世  生灭无定  渐去渐来  如亏盈月  如开谢花  今世之生

乃前之死  前若无死  今何以生  今若之死  不明后日  之生奚保

六、文昌帝君蕉窗圣训

一、戒淫行。未见不可思。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于处女寡妇尤宜慎。

一、戒意恶。勿藏险心。勿动妄念。勿记雠不释。勿见利而谋。勿见才而嫉。貌慈心狠者尤宜慎。

一、戒口过。勿谈闺阃。勿讦阴私。勿扬人短。勿设雌黄。勿造歌谣。勿毁圣贤。与尊亲亡者尤宜慎。

一、戒旷功。勿早眠迟起。勿舍己耘人。勿为财奔驰。勿学为无益。勿见异思迁。身在心驰者尤宜慎。

一、戒废字。勿以旧书裹物糊窗。勿以废文烧茶拭桌。勿涂抹好书。勿滥写门壁。勿嚼草稿。勿掷文尾。于涂中秽间尤宜慎。

一、敦人伦。父子主恩。尤当谕之以义。君臣主敬。尤当引之于道。兄弟相爱。尤当勉之以正。朋友相信。尤当劝之有成。夫妇相和。尤当敬而有别。

一、净心地。玩古训以惩心。坐静室以收心。寡酒食以清心。却私欲。以养心。尤当悟至理以明心。

一、立人品。敏事慎言。志高身下。胆大心小。救今从古。弃邪归正。思君子之九思。畏圣人之三思。尤当不恤人言。

一、慎交游。始终不怠。内外如一。贵贱不二。死生不异。功过相规。化夷惠而师孔子。绝奸狂而交中正。尤当立身为万世友。

一、广教化。遇上等人说性理。遇中等人说因果。多刻善书。多讲善。言尤当攻邪崇正。以卫吾道。

七、文昌帝君敬惜字纸论

 文昌帝君曰。毋弃字纸。  关圣帝曰。重栗惜福。毋秽溺字纸。窃维积善获福。惜字延年。是有明征。何烦多言。奈见近时。于字纸谷米。更觉作践。为甚殊有目不忍睹。不得不言者也。其事因有故焉。特揭出之以敬劝国民。偷积善获福。惜字延年之报应。话不能尽信。试讲一实在道理。假如无  仓颉圣人造字。是一个黑暗的世界。是一个野蛮的乾坤。才学从何而得。信息从何而通。所以字纸谷米。宜与财宝珠玉并敬惜者。以其利于人生日用。不可须臾相离。岂可散弃而轻贱者也。苟如财物落地惜爱必拾。安有文字米谷功被世界。利溥民生之宝。任其遗弃。抛散而不拾。且故意污秽而勿惜。如此罪过岂能赦免者乎。奉劝仁人君子。信士善长。随处敬惜并劝人敬惜。则功德无量矣。获福亦无量矣。缘近年来。见世人住践更甚。故出俚拙之言。三复告诚。重以劝世云。

八、东岳大帝回生宝讯曰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不为祭享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目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利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自祸。饶人自福。天网恢恢。报应自速。谛听吾言。神人鉴服。

九、回头真人曰

 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队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终日贪。无时了。只恨家中财帛少。分明傀儡线牵提。断线之时身跌倒。无常到。没大小。不羡金银不要宝。不分贫贱与王侯。年年多少埋芳草。看看红日落西山。不觉鸡鸣天又晓。急回头。勿说早。小小孩童易到老。才高八斗富千箱。业障随身原自造。劝世人。回头好。

十、坐右编云

 人每临终时。忧子孙异日贫苦。不知子孙贫苦从何而来。乃从祖宗积恶中来。平日事事苛刻,谋计便宜。损人利己。无所不为。是日日杀子孙矣。平日杀子孙。至临终忧子孙。自我杀之。复自我忧之。不已惑之甚矣。

十一、山东历城十岁神童江希张着息战中云

 (精气为物)精者人身之宝。而赖以生存者也。多则年长而智惠大。少则年促而智惠小。孩童之时。天赋之元精。流注全身。而不入于肾脏。上升而不下降。周转而不停滞。此时虽精而气是气而精。至成人后。即有欲念。后天以生。遂成液体。注以肾脏。由是精欲一发。精即下流而耗。耗尽则死。吾人所进饮食。其精华亦能成精。惟常人随成随用,每患不足。圣人不然。保合太和。元精固矣。而又以饮食所化之阴精。助其营养。愈养愈多。愈多愈固。复归于婴儿。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或曰有在母腹而死者。有生未弥月而死者。亦精不足也。曰此先天之不足也。小儿固无所耗。然阨于秉赋。故不待成形而死。或生形而不能生。又曰突遇水火刀兵瘟疫缢毒而卒者。亦精之不足耶。曰人之精盛于器具。器具既坏。精亦不能自为一身也。

 诗曰:恍兮惚兮莫能名。渺兮微兮不可穷。先天惟是灵一点。后天有质亦有形。

 又曰:圣人寡欲保真精。因保真精复归婴。俗人耗精又不善。精无以致于丧倾(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修道者。固精萎气凝神。保合太和。顺以驭。缓以行。窄以通。扣以走疾徐得法。用而不用。勤而不勤。如水之绵绵。往来不息。外积阴功内持苦行。此双修之法也。盖人在母腹时。魂尚未有。尔时元精。元气。元神。俱是先天。精不注于肾脏。气不入于口鼻。神不在于眼目。元精遍布全体。上升而不下流。是为全真之体。既生以后。神在于目。气入口鼻。惟精不注于肾脏。虽非全真之体。犹不失为半真。自成人后。肾中之精。因七情六欲。感动不已。遂乃下流而耗。半真之体遂失。其失也顺。其还也逆。故道之秘诀。无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漠。以复其本来而已矣。而其妙用。全在行所无事。无助无忘。乃能合德。无忘即绵绵若存之意。无助即用之不勤之义。有志斯道者。其身体力行也可。

十二、十二圆觉云

叹髑髅是个灾殃。提起来叫人着慌。想未生以前情状。这点性何等吉祥。

坦荡荡无有遮攩。明晃晃亮亮堂堂。因一念错下了像。少打点莫及提防。

有了命就有尘网。假髑髅现出皮囊。有耳目口鼻四相。有心意贪念分张。

眼贪色为色精丧。耳贪声为听神伤。鼻贪香气随耗荡。口贪味三宝自戕。

纵心猿邪思没想。放意马走入迷缰。要美衣髑髅摆场。要美食髑髅充肠。

要美妻髑髅同帐。要美妾髑髅铺床。要华屋髑髅安养。要良田髑髅盈仓。

要金银触髅满广。要功名髑髅显扬。要富贵髑髅尊仰。要肖子触髅荣昌。

为髑髅万般扰攘。千载调办不下场。谁知道空有主掌。不由人算计踌量。

雄纠纠心如滚浪。恶狼狼有个无常。一来到气绝喉噪。顷刻间硬了尸疆。

一灵魂阎王算帐。善恶簿一行一行。孽镜台照簿发放。不由你舌剑唇枪。

为善的照善旌奖。作恶的照恶刑伤。两傍的牛头马像。持钢叉凶过虎狼。

名与利尽成虚晃。妻和子又在那厢。孤单单独自抵挡。悔生前错心用肠。

怎不去持斋修养。入佛门皈依行藏。尊三皈伴佛长往。严五戒去作善良。

学佛祖扫心飞相。悟本来自在灵光。除十恶心不入网。去八邪性不颠狂。

守佛法参求灵爽。听师言净炼金刚。仰吾首不愧天上。俯吾心没有惭惶。

一性儿毫光朗朗。那里有这些凄凉。千万悔终成虚枉。寻髑髅臭味难当。

指髑髅咒骂不放。叫髑髅你听端详。髑髅鬼是个精样。为利名恩爱空忙。

髑髅儿是个魔障。为酒色财气徨彷。髑髅儿是个鬼况。为嫖赌逍遥趋跄。

髑髅儿是个性状。为邪淫奸盗荒唐。骂髑髅屎尿桶藏。骂髑髅脓血臭囊。

骂髑髅惹祸孽障。骂髑髅招罪盈筐。杀一命一命填偿。吃半斤八两还搪。

淫人妇妻女照样。骗人钱马牛赔偿。为着你带下罪障。造下孽着我承当。

骂不尽髑髅魍魉。劝人世听吾言章。早把这髑髅打帐。一莫要为他着忙。

求明师修行温养。躲过了地岳阎王。功行满天外游荡。转回了故家之乡。

永不受髑髅苦旷。才不枉出世一场。()

 凤邑修心社灵善堂众生等 

 奉

主席王天君命敬集重刊 辛卯年端月

 

养真集卷

自古及今修行之路。三教圣经。无非诱人明其理知其万物。理乃天地之首大也。知于理也。则知天地一切之物。生来死去。善恶两途之报。善者能创基业。神鬼相护能成大事。恶者鬼神怒恨。难成富贵。亦不能作顶天利地之汉。如此等是。

奉劝 诸君子依吾之浅才薄能。刻此书流行天下。自务其正一生有益受用无穷。不尽矣。今以自逞薄才之序。实于惭愧 诸君子观之。勿以一笑耳。

养真集序卷上

通元理而不通禅。必受固执之病。通禅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禅儒皆通。而又能贯之以道。不但今鲜其人。即古之紫衣黄冠。下除紫阳莲池外。恒不多觏。丙午夏之日。偶过友人赵公斋友。见几上有养真集一卷。因朔其书之渊源。乃得之。

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陈提台。提台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归阅之。系隐士养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盖赤松黄石者流也。其书由儒悟禅。就虚灵而养舍利。由禅证道。借般若而炼金丹。谈空则皆拈花画壁之真传。论道则无铅虎汞龙之假借。孔颜乐处。信手拈来。濂洛薪传。随笔挥出。汇三教而同归。扫白马青牛之幻象。总百家为一辙。泄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阁楼。步步阶梯。修成幻海桥梁。头头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须十卷。楞严。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蓦直行去。省多少云水三千。便可坐洞天十二。因其为希有之奇。书遂全忘我心之固陋。始续貂以裁狗。继付枣而登梨。以后寻真不用白云观。里从兹访道何须黄鹤楼头。采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飞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噫。偌大乾坤。应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岂无见性之人。聊染翰而畅言。遂无心以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观灯日白鬓老人王士端题于尘世蓬壶晓峰

  道

今夫人要做天地间第一等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朱子曰。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他何用。至于学业。乃分外事。可惜坏了多少人。道德经有云。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者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师道者也。至于孔子。斯道不在于君。而在于士。今非无士也。孰是见而知之者。孰是闻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则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其天下。诸侯得道。能保其国。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为人用而鲜终。德为脩己而有名。道则无名。而用之无穷。是故君子惟道是学。功名富贵。皆视如浮云。任其去来。而漠然无所动于其中矣。或问。君子惟道是学。有所取益而然欤曰。有。愿闻焉。曰学道之人。是学其在我者也。心可广。身可润。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又问。学道之人。果有是益与乐乎。而今世人。见有学道之人。共嗔为迂。何也。曰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白鬓老人曰。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自古及及今。学道者纷纷。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五戒真。次要读书多。三要遇人早。五戒不真。不能有出世之想。读书不多。不能见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门小术之误。终不能成大道。试看钟吕紫阳玉蟾邱祖诸仙。俱是颖悟超群。胸藏万卷。更兼早遇仙师。是以名标仙籍。身出尘凡。若不得真师。断难成道。若谓余言有缪。君其问诸蓬莱。

  理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于天地之间。发着于日用之际。事事物物。皆有当然之理。而不容己。即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观物。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因而付之。是谓无我。无我则公。公则明。明则处事当。而尽物之性矣。若以我观物。则爱憎横生。不免任情。任情则私。私则昏。昏则颠倒错乱。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气。气着而理隐。有气斯有形。形着而气隐。理无不中也。气则偏矣。形又偏矣。中无不善。偏有不善矣。茍求化偏之不善。而归于中之善也。须于几动之始。密密省察。是发于理之中者。扩而充之。是生于形之偏者。绝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天下之理。不可不穷也。而亦不可胜穷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则明。明则诚。诚则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有言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因圣言而扩充之。身受贫贱而慕富贵者。亦惑也。人不来学。而思往教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犹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圣贤之道。必待其人而后行。望庸众之人为之。又非惑与。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营营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强就。功有不可速成者。而孜孜在念。非惑与。素位不行。而生无益之外愿。是惑也。圣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与。明知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万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大事。而不体取无生。明知无常迅速。而不了本无速。非惑与。理是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无底。但能照破而自无。遏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于理。而存理者少。损人莫大于欲。而纵欲者多。人之多欲。犹树之有虫。暗食于内。不久自毙。夫人以欲为乐。不知欲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神明受其熬煎。酒色耗其精气。生病生疮。昼夜叫苦。浮屠谓死后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鬓老人曰。周子曰。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经年穷理之人。尚不能认理皆真。行理皆当。而况未尝学问之人乎。世之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争理而丧身者。亦复不少。故禅家又以理为障。

  天地

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底天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义理。与见圣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赋我性。内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中天。天在我心。见天地而效其清静。与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获罪匪轻。形色天性也。率天性而形。自无人欲之累。日用常则也。顺帝则而动。必无逾矩之愆。人之道。无时不与天地相合。一动一静。是也人之气。无时不与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尝见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月到天心。肾水上升之象也。仰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名曰天枢。夫天固有枢。以为造化之本。人亦有枢。以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试察我之心。并我之性。其合乎天地有几。合则加勉。不合则速改。而至于大人。不为忧矣。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动地静。吾人之大师教也。已往圣人。天地之肖子也。未来圣人。天地之慈孙也。能爱其亲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师者。下学而上达。

  白鬓老人曰。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远了。此篇最吃紧处。莫过天在我心一语。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见性。可以成佛。可以作祖。所患者随知随忘耳。

  人生

人生者。太极也。太极动而生阳为火。火者神也。静而生阴为水。水者精也。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两肾之间。为元气之根。夫吾人未生以前。气禀之清浊。从天所赋。人不得而与焉。既生以后。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强。与上智不二。中人若自弃。与下愚何殊。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与父母与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无愧于天地。无忝于父母。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地于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后世之人。一人生来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灵妙通天地。真人清净无埃尘。真人自古不增减。真人从来莫死生。但能养得真人就。胜如贫子获万金。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圣成贤。去之者为禽为兽。是去之时。即变为禽兽。不待死后与来生也。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谓之行。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矣。今夫人有五常。仁义理智信是也。不变谓之常。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矣。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于人身之中。则为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也。五脏也者。生人之大本也。伤此大本。则不能以有生。是故明医治之。必先调和五脏。发于日用之际。则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五伦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废此达道。则不可以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伦之理。而今世人有堕肢体。去人伦。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惊以为贵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鬓老人曰。气禀之清浊从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说得好。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说得尤好。

  老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如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如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如一日。予今八十有余。将如之何。自今以后。多活一日。是天假道之一日也。敢虚度乎。今纵得道。已是迟了。岂容再迟。昔有三个老者。言及无常。有一老者曰。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来年又少谁。又一老者曰。你说底远了。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天明穿不穿。又一老者曰。你说底还远了。这口气既然出去。不知进来不进来。智者不失时。勇者不再计。今日知道。今日就该下手。此时得知。此时就是下手之时。若曰今且不暇。姑待异日。只恐你要做时。却又做不迭了。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则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或问人老。血气既衰。如何可补。曰慎言语。可以补肺。节饮食可以补脾。绝思虑可以补心。去嗔怒可补肝。断淫欲可以补肾请益。曰不患不补。惟恐补而又损。我故尝曰。百日补之。不见其有余。一旦损之。遂觉其不足。视彼草木。其叶蓁蓁。秋后落叶。生理归根。归根不死。来春复生。由是观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归其根。物之理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犹根也。三冬归根之时。宜静养之。

  白鬓老人曰。心息相依。忘言守中。还精补脑则三宝固矣。慎言语。节饮食。绝思虑。去嗔怒。断淫欲。则五脏足矣。三宝既固。五脏又足。有不延年益寿乎。

  病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烦恼。烦恼既生。内伤其心。心伤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肺气必亏。故至发咳。咳则水气竭绝。故木气不充。发焦筋痿。五脏传遍而死矣。人当妄想萌动之时。即疾病发生之时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着身。才为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也。内有七情。喜怒哀乐忧恐惊是也。因七情而病者。为内伤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为外感。而成有余之病。不足宜补。有余宜泻。后天有形之精神。内伤而病者。药石针灸可以治之。先天无形之精神。内伤而病者。非反观静养不能愈也。十大名医。治人身病。三教圣人。治人心病。亲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却不知看。若知自看。内无其心。外无其身。心身既无。受病者是谁。不病者是谁。见得分明。自然无事。常想病时。则尘情渐减。常防死日。则道心自生。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谓之曰。贵恙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夫妄想有三。或追忆数十年荣枯恩冤。即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强生意见。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也。或期日后富贵如愿。或望子孙及时登荣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也。三者妄想。乎生乎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是妄。遂即消灭。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恐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又曰。贵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爱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或夜思佳冶而成梦遗。此是内生之欲。二者染着。耗散元精。若能断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思索文字。忘其寝食。谓之理障。经营职业。不惮劬劳谓之事障。二者虽非人欲。亦损性灵。若能缓之。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于肾。故尘不相缘。根无所偶。反流归一。六用不行。子元如其言。独处一室。扫空万缘。坐至月余。心疾如失。自家有病自家知。即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到悔追迟。

  白鬓老人曰。谚云。心病难医。非难医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三教圣人。善治心病一语。可为患心病者指南。谁其信之。谁其行之。昔余为抱关吏时。患脾虚下泄之症。五年。厌厌一息。百药不效。万无生理。因谢绝人事。反观静坐。闲校心经一卷。百日后。经完病愈。此余即验之奇方。故敢告之有痼疾者。

  死

人当血气强壮之时。驰志六欲。无所不为。及血气受伤。百病生焉。死期将至。纵有满堂儿女。也替不得。无数金银。也买不得。至死方悔。迟了。谁不怕死。当怕之于未死之先。若待将死之时。而怕死。则死难免矣。谁不怕病。当怕之于未病之先。若到有病之时。而怕病。则病难治矣。试观天下之物。有重于性命者乎。试思天下之事。有大于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也。但不好长生之道。人莫不恶死也。但不恶取死之事。人在世上。事事相续。必死而后己。直等到临死。有甚方法。可以躲得。不如急早回心。将种种尘缘。一齐放下。坐个长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或问尘缘缠绕日久年深。一旦就要放下。不亦难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是以说难。设若你死。还有不放下底么。今虽未死。权当已死。一齐放下。有何不妙。又问放下个什么。曰。放下四大五蕴情识种子。真脩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却活才好。大死人也。无世界缠绕。也无斯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为了当。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吾夫子教人急切之语。盖谓上士闻道。了生死于片晌之间也。

  白鬓老人曰。昔人云。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若有人能向死前休者。不但其死必迟。而且可以了生死。

  苦

人只为一个爱字。不能除却。爱名利。遂为名利所缚。爱酒色。遂为酒色所缚。爱身家。遂为身家所缚。爱子孙。遂为子孙所缚。将此真性。缚得七颠八倒。往来人间受无限之苦。受父精母血。始结成胎。衣胞犹如囹圄。拘束其身。母吃热底。如滚汤浇身。母吃冷底。似寒水逼体。及至气满胎全。急要撞出。必将衣胞先挝抉数日。衣胞才破。人只知为母底腹痛之苦。不知为子底。更受无数底苦楚。至于分娩。呱底一声。受苦于胎中才尽。又有一身之苦。随至内患饥渴。外畏寒热。变蒸痘疹。相继而作。此童蒙之苦也。及至成人。事业面临。为君王者忧社稷。为士庶者忧身家。昼夜焦劳。坐卧不安。五火俱动。焚其天和。随身疾病。不禁夫人也。始成病苦。终至死苦。后有报苦。历劫轮转。无有休息。释氏曰。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今人苦恼。都是自作自受。有不知是苦而悮入其中者。有明知是苦。而脱离不得者。语曰。莫言婚配早。婚配后。事难了。莫言中会高。中会后。业大了。莫言耕种饱。耕种后。苦多了。莫言僧道好。僧道后。心难了。或问。世人之苦多在身。学人之苦独在心。无绳而自缚。无事而自忙。要收收不来。要放放不下。如之何则可。曰。学人未得真道。其苦有如斯也。茍得真传。收放由我。何苦之有。况学道是个安乐法门。凡说下苦。便是个外道。

  白鬓老人曰。世人常谈。谓人生下时必呱的一声。可见从此皆是苦境。余谓不然。皆因迷了真性。纵欲不遂。是以百苦丛集若肯回心向道。万物皆备于我。乐莫大焉。何苦之有。

  性命

学道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心地是也。命有命蒂。真息是也。命蒂要固。性源要清。或问。性源如何清。曰。内外两忘。则清矣。命蒂如何固。曰。神气相守。则固矣。性。即神也。命。则精与气也。太极图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人始生焉。所谓性。即无极之真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无易子曰。性具于心。心空一分。即性见一分。心空十分。即性见十分。性见则性尽矣。是止念。即所以尽性也。性尽一分。则神气凝一分。性尽十分。则神气凝十分。为学别无工夫。不过从容至之而已。大抵功夫。全在止念。心息相依。此法最为直捷。何也。气乃神之母。神乃气之子。心息相依。如子母相见。神气融浑。打成一片。紧紧密密。久久而成大定。此之谓归根复命。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也。何仙姑曰。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我则曰。心有一丝之未忘。息不能定。夫人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太极之全体也。才道阴阳五行处。便是气质之性。即此太极之体。堕在气质之中。非别有一性也。张子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或问善反有道乎。曰。愿闻焉。曰。儒曰。洗心退藏于密。佛曰。观自在。老曰。复归于朴。是善反之始也。儒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曰。照见五蕴皆空。老曰。复归于婴儿。是善反之中也。儒曰。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佛曰。无眼耳鼻舌身意。老曰。复归于无极。是善反之至也。人性本善。有不善者。气质之性也。知是气质。而不为其所使。便是变化气质之方。八十五岁大老汉。每日静坐无事干。道义明了没底说。经书见了懒待看。识得一性是主宰。照破万缘皆空幻。散谈逍遥自在活。再不与人闲扯淡。

  白鬓老人曰。无极之真理也。性也。二五之精。气也。命也。从古多少大儒。发明一理二气之奥。可见天下无无理之气。亦无无气之理。其在人也。无无命之之性。亦无无性之命。奈释道二教。各执一端。纷纷聚讼。究之总因太极之理。并未深明。是以性命之源。裂成两片。遂至释门崇性学。道家重命功。分门别户。如道冠僧帽之不同。殊令大彻大悟者喷饭。吁胡不取此篇玩索之。

  心

人只要一个心。向外是情。向内是性。顺去是势。逆来是智。今要将顺去向外者转而逆来内向。必也反观乎。盖反有能回能复之义。而观有能照能了之功。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故目用在内。而心亦随之在内。不但在也。而且定矣。此心一定。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饵甘津。足蹑火鼎。其妙有不可尽言者。人只一个真心。因何而妄。迷则似有。觉则还无。我故曰。知妄无妄。要放下看。诚是去个伪。敬是去个慢。当妄想纷起之时。不用止绝。直反看其心。看他想底是什么。但回光一照。当处即寂。学道别无法。时常反照便是学。无了妄想便是道。朱子曰。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力向里。得两分力。若紧紧收拾。不要逐物去了。安有不得其正者。虽半月问可验也。又曰。求放心者。非是别求一个心来存着。止才觉放心。便想此心是我底心。须要由我使。不得信从他往外去了。虽锢蔽之久。猛可醒来大吓一声。百邪皆退。继之以观心心无。继之以依息息住。而神随之俱住焉。此之谓真人之息以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惟此心耳。佛言作恶之人。来生变为禽兽。予谓丧心之人。当时变为禽兽。何也。形虽是人。心已不是人了。见境心不动。则名不生。不生即不灭。则此心不为尘缘所缚。无缚即解脱矣。

  白鬓老人曰。大学正心章。前言四样有所。是心之病。则心不得其正。后言心不在焉四句。是无心之病。心亦不得其正。究竟并未指出正心功夫。教学者无从下手。此篇既指出正心之功。又说出心正之效。条分缕析。字字金针。吾人诚能遵而行之。不但可以希圣希贤。并可以成佛作祖。有志斯道者。胡不勉旃。

  情

七情已见前篇。喜则气馁。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散。忧则气结。愁则气下。惊则气乱。乖戾失常。变生诸病。为心腹膨痞。为腹胁刺痛。为咽喉窒塞。为上气喘急。为五积六聚。夹血而为症。夹水而为癖。痰涎或因之以凝结。如絮如膜。不可胜纪。故善养者摄情归性。乃却病之良方也。情者。性之向外而动也。圣人养之于未动之先。故能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过而不有。涉而不留。譬如名镜照物。美者物之美也。不因之而生爱念。恶者物之恶也。不因之而生憎心。故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大公云者。纯是天理。无一毫人欲之私也。顺应云者。有物必有则。行其所无事也。定性书曰。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无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人曰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朱子曰。忘怒则公。观理则顺。二者所以为自反而去蔽之方也。得道之人。内外空寂。静中反观。了无一物。则身寄寰中。而心超物外矣。

  白鬓老人曰。古人云太上忘情。非忘情也。摄情归性也。人能摄情归性。在儒谓之收放心。在道谓之炼还丹。日久功深。自能似佛之如如不动矣。孙大圣既进水濂洞。唤众猴曰。大家进来。进来则不受老天之气矣。

  思

人心要死。其机贵活。死谓死其欲念。活谓活其理趣。夫思者心之活机。无邪其纲也。九思其目也。思道为正。思物为邪。道。我固有之也。思我固有之道。思即是道。思到妙处。洒然会心。优游悦始。始可谓之自得。若思索虽深。心气耗竭。总有所见。非自得也。不思而得者。圣人也。思则得之。贤人也。不思不勉之谓诚。即赤子不学不虑之良知也。择善者。择此不思不勉而已矣。人心有七孔。多为血丝所锢。如要开通。非学思不能。思有钻研之义。学有印证之功。思学兼用。何道不得。理有未通者。如面墙而立。思如墙上钻穴。钻得一穴。透得了一穴之明。先小后大。久则并其墙而去之。则豁然大通。无复障碍矣。礼云。俨若思。俨则不茍。若则不苦。不茍不苦。可谓善思也矣。君子思不出其位。谓之思。但出其位。则谓之念。思是入道之门。念是障道之根。

  白鬓老人曰。儒曰思。释曰参。道曰悟。皆用心求道之名也。少年要用心。中年要养心。老年要息心。则功夫得其当矣。儒曰化。释曰了。道曰得。则功夫无可用矣。

  念

只因不觉。忽然念起。是谓无名。无明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观心至此。其念自止。止念不难。能反诸一念未起之前。则念自不续矣。未起已前。浑是无极。而今要会一念不起。便是常察念之所由生也。因现在生过去。因过去生未来。现在若无心。过去自然了。人我之见固是念。法爱之见亦是念。必尽除之而后可。用心止妄念。妄念反觉多。试看他念甚。其念自消没。脩真要止念。止念要观心。观心心不有。心无境自空。心境既然无。止观亦何有。圭峰曰。密密察觉。勤勤观照。习气若起。当处即休切莫随之。免落凡夫纵情。亦莫灭之。免堕二乘。夫圆宗顿教。毕竟如斯。但举本性相应。觉知自然无间。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即心得无心者。不灭心相而分别也。即念而无念者。以念无自性。缘起即空也。

  白鬓老人曰。用心止念。未必能止。即使止住。念去止存。此止独非念乎。犹逐张三留李四也。初学之人。每受此病。然则如何而可。必也坐忘乎。忘则无我。我尚然无。谁来起念。

  好

人心各有所好。好者心之所独注。有不期然而然者。竟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夫以一念而分人品高下。一时而定终身之成败。不可不慎也。使其所好者。仁义也。礼乐也。诗书也。不问而知其为贤也。使其所好者。佚游也。博奕也。酒色也。不问而知其为废人也。使其所好者。苑囿也。渔樵也。不问而知其为细民也。使其所好者。斗讼也。骄傲也。兵刃也。不问而知其为凶人也。凡好玩乐戏耍者。其失有五焉。一曰亵体。二曰劳神。三曰伤财。四曰失时。五曰误事。纵极精巧。不能致远。是以君子不为也。

  白鬓老人曰。大凡人之偏好。皆从无始劫带来种子。非彻悟以后。要改甚难。

  身

人之一身。前有三宫。曰泥丸宫。绛宫。黄庭宫。为神气栖泊之所。后有三关。曰尾闾关。曰夹脊关。曰玉枕关。为神气通畅之路。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又曰。汤武身之也。只是反求诸已而已矣。汤武能反求。汤武身中有个尧舜。吾人能反求。吾人身中都有尧舜。反观其气。气在其中矣。反观其神。神在其中矣。君子以身任道。故身修而道立。小人以身徇欲。故欲滋而身亡。楞严经道。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人之不能得道者。皆为形所累也。欲除此累。须知此身是不年之物。最苦之躯。无主之形。脓血尿屎之袋。浑身内外无一点好处。为什么。你要吃好底。穿好底。每到人前。夸伶俐。卖俊俏。指使底人。意乱心迷。把世上人。都被弄坏了。死了生。生了死。从无量劫来。受过无数苦恼。终无出期。我今立志学道。把你始末缘由。都看透了。再不受你迷惑。再不受你指使。渐作人空慧。顿用舍身法。堕肢体。黜聪明。抱而弗道。道可几乎。仙家修身。必返其体。神即气凝。气则神注。性命双修。道气相乘。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白鬓老人曰。老子云。外其身而身存。长春真人云。百计以养身。即百计以昧心。再兼看皮囊歌。自能全身放下。

  脉

人身之脉。正经一十有二。奇经有八。为任督二脉。系人人之生死。凡夫任脉之在腹者。从下而上行。督脉之在背者。从上而下行。前后间隔。化机无本。遂以禀气之浅深。为寿命之修短。仙家识得。任总诸阴之会。督统众阳之纲。二脉若通。百脉皆通。故退阴符。进阳火。而行河车运转之法。其法凝神入气穴。是谓归根。神气相守。抱一勿离。迨夫静极而动。是神复乘气根。而上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始通。要知河车之路。即吾身之任督二脉也。气之始生也。郁蒸于两肾之间。泛溢于五腧之上。乃经水乱行。不由沟洫也。吾急以神斡归尾闾。而上至于夹脊。夹脊难过舌柱上腭。使之上风府。而直至泥丸。神与气交会于此。其疏畅融液可知。少焉变为甘霖。急将舌放。自鹊桥而下通。开会咽。过重桥。游绛宫。复归于所藏之处而休焉。如此循环灌注。久之纯熟。气满三田。上下交泰。所谓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白鬓老人曰。其法以下数句万卷丹经。不能出此。出此便是旁门。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正谓此也。宝之秘也。尤愿与上等根器者笃行之。

  尘世

摇动之谓尘。变迁之谓世。世有治乱。治世贵才而见。乱世贵德而隐。人有老少。少年贵学而勤。老年贵静而静。唐虞之世有许由。熟忧熟乐。叔季之世无严光。孰清孰浊。吾人涉世如渡河。凡有陷溺处。要知避之。良骥至捷。常受风尘之苦。玄龟虽灵。难逃刳肠之祸。相彼飞鸟。乘风而起。择木而栖。何其适也。只因贪食。悮入于笼求脱不得。今夫爵禄亦人之樊笼也欤。春秋不用孔子。春秋之不幸也。后世之大幸也。玄德能用孔明。玄德之大幸也。孔明之不幸也。古人所行之淑慝。与今人所行之是非。并自己所行之得。失事属已往。俱是尘世中之精扯淡。说着何为。念着何为。念着何益。不说不念。则心静矣。心静便是道。今日之脱洒处。皆从先年之不如意得来。今日之不如意处。安知非异日之脱洒乎。

  白鬓老人曰。心静便是道。可见道不远人。世人之不得意处。正高人之得脱洒也。参参。

  名利

学道之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绝。有以障之也。妄念之不绝者。皆名利之难忘。有以牵之也。茍欲绝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后可。名为造物之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争。故名利杀人。甚于戈矛。何也。戈矛杀人。人知避之。名利杀人。死而不悔。古之有道者。多为佯狂。盖不欲人知也。今之人。但有寸长。而欲表暴于世者。陋矣。君子学道。将一切好胜逞能之心。俱都忘尽。暗暗潜修。道明德立。犹未能焉。故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利之为物也。无德而使人亲。无火而使人热。无权而使人不惮其劳。无情而使人一刻不忘。使学道者见之而败德。使治世者见之而枉法。自古人心国法。多为利所害。天下有大害。藏于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不知也。为利所昏也。犯法之赃。犹犯病之食也。窃取时惟恐其不多。败露时惟恐其不少。一物也。何前后之异若斯也。利与害相随故也。设若见利时。即思有害。而苟且之念。必念可息矣。君子积德。德能润身。亦能荣身。故大德者。位禄名寿。不求而自至。小人积财。财能养身。亦能害身。故财多者。忧患恐惧。欲去而不能。

  白鬓老人曰。名为造物之深忌。固说得好。利之为物以下数句。尤说得透骨透髓。商贾闻之。亦当点头。况士大夫与学道之人乎。

  色

今夫天地。一大夫妇也。能生万物。夫妇一小天地也。能生男生女。大抵人道通乎天道。顺施之可以生子。逆取之可以成仙。古仙有曰。子要不老。还精补脑。脑也者诸髓之海也。淫佚之精。是诸髓之所化而出也。好色之人多患头痛。脑空是也。噫。油尽灯灭。髓竭人亡。楚馆秦楼。非乐地也。陷人之罟获也。歌妓舞女。非乐人也。破家之鬼魅也。人都怕鬼。独不怕家中有妆扮之鬼。钩人神魂。人都怕虎。独不怕牀上有同眠之虎。吃人骨髓。人都怕蛇。独不怕矜中有缠人之蛇。吸人血气。人都怕贼。独不怕夜间有盗阳之贼。害人性命。色之害人也。大矣哉。非不知戒也。戒而又犯。将以为美乎。殊不思耳中有垢。目中有眵。鼻中有涕。口中有涎。腹中有尿屎。阴中有浓血。腥臊臭秽。处处不洁焉。含(口黄)巧媚。诈为亲爱。其实狼毒。无知愚人。为之心醉。图取片时之欢。不顾百骸之枯。败德损身。为害最大。应当远离。如避盗贼。贼劫人财尽者穷。色盗人精竭者死。

  白鬓老人曰。洞宾诗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悬利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吁。中年以后之人。尚不能深信此言。而况少年乎。而况无知之少年乎。

  事

事有不可以行诸身者。即不可以萌诸心。有不可以对人言者。即不可以告天知。就此四可不。时时检点。则近道矣。天下事机会难逢。可为者不可自诿。自诿者无功。不可为者不可强为。强为者取败。事之来也。莫不有理。君子论是否。小人论利害。人当无事时。心要常存腔子里。不可暗中妄想。有事时。心要专在理上。不可强从己见。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天下至难为者。其事有二。莫如过海与上阵。人犹不畏其难。而有为之者。至于学道有反求即得之易。不似过海之险也。有天理天然之安。不似上阵之危也。既吉且安。而人鲜有为之者。何哉。

  白鬓老人曰。高明人之事。多从外来。且能就事了事。痴愚人之事。多由内生。偏会就事多事。高明人事来。应之以理。自然如庖丁之解牛。官止神行。痴愚人事来。应之以私。自然如鹬蚌相持。渔人享利。

  物

万物之有生于无。凡人之情着于有。能究常无固难。常无其有更难。人要欲立常无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则未始有物。已忘而物自化。物虽满前。常归于无矣。庞居士曰。但自无心于万物。那怕万物常围绕。人有妖人。物有妖物。皆能迷人。彼岂能迷人哉。还是人自迷之也。百字碑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见物之美者。而生一爱念。此心便为他引去。即是迷了。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万物。不受万物之迷。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天下事事物物。自有个停停当当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思何虑。是故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着物。程伊川曰。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茍得外物好时。而不知自己身与心。已先不好了也。今夫人房舍衣服饮食器皿。多耻不如人。至于学问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耻。抑独何哉。弗思甚也。

  白鬓老人曰。已忘而物自化。可见内因有已。外才有物。内已若忘。外物自化。世人弃真觅假。尚曰予智。

  我

论语记孔子绝四。而以无我终之。盖谓意必固。皆因有我而言也。惟我无则意必固与之俱无矣。我是众私之根也。无我则断根。而众私不生矣。今人有心制行。有一不为我者乎。不利于我。即功略盖世。见以为分外也。而置之矣。有利于我。即升斗锱铢。裂形陨身而亦徇之矣。我之为害何大也。惟无我则私化形端。且忘形骸矣。有何物之累哉。遍索诸形骸之内。何者是我。我见既无。得大解脱。永嘉集曰。无明不了。妄执为我。我见坚固。贪嗔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知身是幻。了无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真实。四大五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毕竟无我。详看我字。从二戈而成。一正戈。一反戈。狼毒杀生之祸。皆因有我而起心。故心于道者。先要无我。

  白鬓老人曰。世人之所谓我。非真我也。识神之作祟耳。昔人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又云。去后来先作主人。若不将金钵覆住。金箍棒打死则取经降魔。皆六耳弥猴之事矣。

  假

学道之士。先要认得真假。而后可以入道矣。尝观作戏者穷通得失。离合悲欢。外像宛然。心内坦然。彼何所得。能不动心若斯也。彼明知形像假妆。情境假作。互换互移。而无损益于己也。学者观之。可以悟道焉。又见提偶者。手舞足蹈。恍若人形。不知者观偶观线。却不思线上有人。提而后能动。倏尔人去。偶线俱在。而不能动。今夫人之形骸其偶乎。气血其线乎。真性其人乎。又见耍戏法者。变名易质。以炫观者。庸愚见之。目眩心惑。称为奇妙。世间一切有为之法。你来哄我。我来哄你。颠倒倒颠。与耍戏法者何异。见之而目不炫。心不惑。则近道矣。又见挑灯影者。燃灯击鼓。众人齐来看影。其心与目。俱随影转。丢下自己一个皮壳。却不知看。及至油尽灯灭。种种幻态。皆归于无。智者观之。可以悟道。当其无而生有也。有亦非有。及其有而归无也。无亦非无。夫何以故。缘会之有。有无自性。故言非有。以破常见。性空自无。无显真体。故言非无。以破断见。小而昼夜生死。大而元会运世。皆可触类而旁通矣。学道者须知一性是真。万缘皆假。一切日用养生之物。皆假中之尘垢也。胡为乎与凡庸之辈。争多寡。较美恶于尘垢之间哉。

  白鬓老人曰。优人知戏是假。学人认世为真。岂学人反劣于优人乎。欠悟耳。言非有以破常见。言非无以破断见。二语尤精。人能参透。自然不着有无。

  魔

日月晦蚀。皆为魔障。遇一番魔障。当生一番智慧。惟生一番智慧。更得一番进益。若不以智慧照破而生烦恼。则大事坏矣。尝入寺中。见四金刚降八怪。此降魔之像也。及进大殿。见佛端坐其中。此洗心退藏于密之像也。或问一佛二菩萨其义云何。曰阳之数奇。阴之数偶。世人只知独修一物。岂知得同类而成乎。修行之人。习气难忘。要学主静。一切情识。在将忘未忘之际。故有诸魔发现。顺则令人贪爱。逆则令人恐怖。应当观察。勿令此心堕于邪网。常念惟心无外境界。岂有自家爱怖自心耶。如是照破。境界自灭。概圣道不明。邪说蜂起。自心迷乱。妄称教师。是以山精鬼怪。皆得乘隙。飞精附人。假称是神。无知愚人。遂信为真。同共煽扬。愈说愈神。大家着魔。终不省悟。生作魔民。死作魔鬼。呜呼哀哉。不可救也。道释二门多魔事。不知对治。每成颠症。皆因见理未明。强制其心而然也。惟儒无魔事。盖格物致知之功。施之于先也。

  白鬓老人曰。大凡学道之人着魔者。皆因认理不明。骤学二氏。盲练盲修。多受此病。惟儒无魔。盖格物致知之功。施之于先也。诚哉是言。鸟巢禅师云。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可见总是妄念为之。

  境

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动念。而生一切境也。念若不生。境自无了。及穷动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时无失迷。亦无得以无住。真心不增减。故心因境起。借心观境。见物生心。虽居山林海岛。都是尘劳。人恋境。境弄人。心失其正而发狂。情逐物。物引情。神离乎舍而成痴。好境歹境。总是境。境虽沓来而非有。邪念正念皆属妄。念纵分起而亦无。勿谓五欲为乐。迷而忘返。必至伤身而伤命。当知一性是真。抱之弗离。却能消魔破有。浊世作净土。归根复命。凡身结成圣胎。三界惟心所作。何不将心先了。六尘借识而入。直要把识顿绝。赤子浑然无识。尘缘滚滚。永无可入之窦。真人纯然是智。法界朗朗。尽是了妙之乡。

  白鬓老人曰。境无苦乐。从心所起。同一岳阳楼。有心旷神怡之人。即有感激而悲之客。昔人云。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非道德深厚者难以语此。

  识

本来之性。真净明妙。虚彻灵通。迥出思议之表。无异同。无分别。悟之则菩提岸。迷之则生死海。小儿未识父母谓之朴。能识父母之疵。疵者心病也。见识一长发热。是心病而身随病也。由是而生分别是识。领纳在心是受。思念是想。贪着是行。污秽是色。如若降伏识神。莫如变识为智。何哉。识尝遂境而忘返。智能了境而不着。逐境不了。何智非识。了境不着。何识非智。切要而言。止此一心。放去是识。收来是智。但有分别。即堕情识。稍有攀缘。即是妄想。不知直下尽了。才得清净。

  白鬓老人曰。小儿才识父母。已露识神技俩。见识一长是心病。知此病者几人。逐境是识。了境是智。放去是识。收来是智。字字指得分明的确。可称黄帝看症。岐伯立方。其如众生之不信何。

  过

有心失理之谓恶。无心失理之谓过。语曰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此言可以恕人。不可以恕己。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予今行年八十有五。八十四年之非能尽之乎。已往之非犹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则孰非为是。悟则见是犹非。省不止三。悟不容再。朱子曰。日用间知此为非。即不如此。便是去病之方。若问何由而能不如此。便是骑驴觅驴。学者在净修口业身业意业三者而已。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意过难。有志者必就难处用力速改。而后可与入道也已。或问人有罪可忏悔。曰昔者所作。无大无小。内外求之。了不可得。名真忏悔。又问人有誓愿怕犯何如。曰。迷则说誓。悟则全无。今试求之。誓愿安在。得大解脱。

  白鬓老人曰。儒理去非存是。禅理是非不着。因不着。方能解脱。

  善

善也者。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也。人得之以为性。故人性皆善。修善之家。要养得阳在天之阳。生于十月纯坤之后。规中真息是也。释氏为示劝惩。说天堂地狱。善恶因报。分毫不爽。必待异日与来生也。吾夫子止曰。上达下达。坦荡荡。长戚戚。夫上达者。日进于高明。非天堂而何。下达者。沉溺于卑污。非地狱而何。坦荡荡者。随在无非乐地。福谁如之。长戚戚者。到处俱是陷阱。业莫大焉。盖作善作恶之时。即受福受业之时。捷如影响。不待异日与来生也。或问禅师曰。天堂地狱。是有是无。曰。欣怖在心。善恶成境。但了一心。自然无。或问心如何了。善恶都莫思量。或问为善与学好。有以易乎。曰。无以异也。问其目何如。曰。耳不听淫声。是好耳。目不视邪色。是好目。口不出非言。是好口。心不起妄念。是好心。手不取非礼之物。是好手。足不蹈非礼之地。是好足。本尧舜之道以治其民者。是好君。学伊吕之道。以事其君者。是好臣。学孟母择邻。以教子者。是好母。学曾参养志。以奉其亲者。是好子。又问今所谓修路修庙修来生者。果有好处乎。曰。吾闻圣人有言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凡舍身而有修者。是之谓不知本。

  白鬓老人曰。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为性。可谓天命之谓性第一注脚。欲养此阳。又指出规中真息是也。可谓合盘托出。先能知味。能修身内者几人。身外之修。宜乎众乎。

  梦

梦何为而作也。总是沉迷不醒一个识神。变作种种幻境。三界四相。惟一梦心。梦中变异。无中生有。正作梦时。苦乐身受。忽然觉来。一切顿无非觉始无。本来无故。证道歌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山河天地。皆梦中境也。王侯将相。皆梦中人也。三教圣人。皆先觉人也。三教经书。皆解梦书也。茍知世事皆空。生死一梦。无挂无碍。为名觉了。昔者白云先生睡醒。金励问以世事。先生曰。两仪之下。孰尔孰我。千载之中。谁兴谁亡。说者非项羽。是刘邦。记者悲灵君。权元亮。谈者夸太邱。悲范滂。看来都是尘土中泥涂总不如一杯浊酒。一局残棋。一枕鼾睡。身内乾坤随吾收放。励曰。先生以一睡收天地之混沌。以觉来破古今之往来。妙哉睡也。亦有道乎。曰有道。凡人之睡也。先睡目。后睡心。吾之睡也。先睡心。后睡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后醒心。目醒因见心。心醒不见世。不见世并不见心。宇宙以来。治世者。以玄圭封。以白胜出。出世者。以黄鹤去。以青牛渡。训世者。以赤子推。以绿图画吾尽付之无心也。睡无心。醒亦无心。励曰。吾欲学无心。如何则可。曰对境莫认心对。心莫认境。如是已矣。焉知其他觉来无所知。知来心愈困。堪笑尘世中。不知梦是梦。

  白鬓老人曰。心醒不见世。可见着境者皆在梦中。

  鬼

夫天下之人。一半为鬼所迷。一半为人所惑。交相鼓煽几盈天下。高明者。以明言救之而不从。在上者。以法禁之而不止。邪说日炽日盛。将来不知所终矣。鬼是既死底人。人是未死底鬼。而今之人皆古之人也。盈天地间。无处不有鬼神。非但天地间有鬼神。人身中亦也鬼神。何以知之。人性生于阳。而形生于阴。阳则为神。阴则为鬼。摄情归性者。神之道也。狥情丧性者。鬼之事也。俗语云。人有一分阳不成鬼。有一分阴不成仙。诚哉是言也。夫人也者。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也。倏而向善。神启之也。倏而作恶。鬼使之也。君子慎独。察善恶之机。辨鬼神之道也。

  白鬓老人曰。摄情归性。不求神而神矣。狥情丧性。不觉鬼而鬼矣。君请择于斯二者。

  神

人之真性。即人之元神也。以其灵明而莫测。妙应而无方。故名之曰神。谓之元者。所以别于后天思虑之神也。神来人身者生。神去离身者死。何以知神来。念止神即来。何以知神去。念动神即去。形者气之宅也。气在则形不衰。气者神之母也。气在则神不散。人为善则神聚而灵。人为恶则神散而昏。人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人有难则神先去而不当其殃。人一息不得。神则一息不至。人有三谷。其虚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上曰天谷。泥丸是也。为天根。神之本宫故神居天谷。则精化气。气上升九年天宫满。而天门为之开通矣中曰应谷。绛宫是也。为布政之明堂故神居应谷。则耳有闻。目有见。五官效职。而百骸为之从今矣。下曰灵谷。丹田是也。为藏修之密室。故神居灵谷则视者返。听者收。神气相守。而营魄为之抱一矣。

  白鬓老人曰。元神二字说的极明白。不然。必认后天思虑之神矣。念止神即来。念动神即去。尤为下手口诀。有病则神离形。而不受其苦。有难则神先去。而不当其殃。非神化之人。断不能道神化之妙。世之津津神者。何尝梦见。

养真集序卷下

癸卯梦春。余自都中来。过吾友之邑。留止书舍。见四壁字帖累累密布如鳞。就而视之。乃天地日月之道。鬼神人物之理。超生长生之术。出世入世之法。无不备载。无不精详。真醒世之语。修身之要也。请吾友尽书分类而次集之。书成。分作上下二卷。直将三教真伪。并自得心法。毫无所隐。出以示人。使见斯集者。若能潜玩。自然善心发现。洞彻精微。由是而迷者悟。邪者正。不误入于旁门。愚者明。柔者强不废功于半途。吾友之集。其有裨世道人心者大矣哉。吾友道号养真。余老拙不能赞一词。直书为养真集以弁其首云尔。

余尝谓大脩行人。必得学禅家参悟。用道家功夫敦儒家品行。其故何也。人不学禅家参悟。则心性不能明彻。不用道家功夫。则神气不能相抱。不敦儒家品行。则必至好奇尚怪。惊世骇俗而后已。是本欲学仙学佛。反成魔王妖孽。试看古今来。得正道而脩成者固多。入旁门而丧身命者。亦复不少。故邱祖云。试叩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空老。又云。磨砖作镜。积雪为粮。悮了几多年少。吁世有躬行深造。必能默契余言。

白鬓老人再笔

 气

凡人之气。前升后降。真人之气。后升前降。气之有出有入。谓之凡息。不出不入。谓之真息。盖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动。息之所以停者。非强闭之不出也。乃虚极静笃。心愈定而气愈微耳。其法行住坐卧。摄心归静。未来不想。既往不思。久之神与气会。情与境忘。神凝气结。止有一息。腹中旋转。不出不入。名曰胎息。此息既生。牢守虚静。练精化气。通透三关。灌注三宫。是谓真橐籥。真炉鼎。真火候也。翠虚篇云。昔遇真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气之初。所禀父母精气而成者。乃吾人各具之太极也。真人神依于息。深入于本穴之中。绵绵若存。无少间断。故得专气致柔之妙。而能观其复也。太上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呼吸者。橐籥之机。真息者。呼吸之气也。然此真息。为受气之蒂。生气之原。呼吸升降。互相迭推。与阴阳相应。刻漏相准。故曰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寒声滴滴符。或问以真息为火。亦有说乎。曰。非以真息为火也。火。人神也。息乃火之橐籥也。盖囊籥绵绵不绝。即真人之息以踵也。故曰。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夫人之一身。总是一气之周流。气通则快。气塞则病。故手舞足蹈。以养其气血。此法不拘时候。得便就行。必要专心闭息。则神充气满。而气易流通。仍要怒目切齿。则严密武毅。而邪念自无。行此数次。而后静坐。最能除妄消疾。此一段功夫。大有益处。不可忽诸。

 白鬓老人曰。仙家秘而不传者。只一命功。所谓命者何气是也。此篇既指出不出不入谓之真息。又说出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动。盖凡息者。人生哇的一声。口鼻通气。所谓后天之气也。后天之气既通。必得乳食之养。少加蒙盖。则死矣。先天之则不然。一任母腹之十月。胞衣之包裹。终不能死。其故何也。即此篇所谓腹中旋转不出不入是也。脩炼之人。摄情归性。日久功深。返本还元。如婴儿在母腹中一般。世之所死者。不过口鼻无气耳。今活时。口鼻已经无气。又死个什么。世之不信仙道者。皆因未明其理。未见其人耳。

 精

真人练精化气。凡人气化为精。古人比之为汞。谓其最易走失也。喻之以龙。谓其最难降伏也。学道者。固守而不失焉。名曰筑基。神与精。常欲去人。但留得住。使之不去。可以长生。魏伯阳曰。凡说抽铅添汞。实是还精补脑。或问。学道之人。多患梦遗。炼睡固难。服药不效。如之何则可。曰。牵转白牛。则不走矣。又问。人言元牝立。助真精固。元牝如何能立。曰。谷神不死。则立矣。问谷神如何不死。曰。无欲静极。则不死矣。尝入元帝庙见龟蛇盘纠夫玄帝。天神也。而居北辰。人神独无所居乎。维天之所在。紫微居其所而不动。天之极立焉。造化之所由生也。维人之所在。黄庭立其所而不迁。人之极立焉。性命之所由固也。故善养者。将神火精水。凝在一处。犹如龟蛇盘绕。混成一块。再不间离。久之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艳。冲关透项。灌注上下。此深根固蒂。长生久世之道也。

 白鬓老人曰。无欲静极。则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玄牝立矣。玄牝立则真精固。真精固则永无走失之患。可见梦遗之病。皆从色心来退而起。人真能勘破色魔。一心清净。则龙不难降。汞不妄走矣。

 教

道是一个无言底圣人。圣人是个有言底道。虽曰有言。不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非强其所难知难能也。古之教人者。便是教以圣人之道。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训蒙时。即以学圣望之。而学者可不以学圣自勉乎。盖自孔子之道不着。而佛老之教兴。自佛老之教乱传。而邪说之风起。老子曰修己之身。其德乃真。舍身而言脩者假也。今之求仙佛者。往往绝人逃世以求之彼以为有身家。有妻子。有人事。皆能累人。故不能成仙成佛也。必绝人逃世以为之。殊不知仙佛之道。不离身心。果能正心修身。有身家可居。有妻子可乐。有人事可以磨炼。故在家亦可以成圣成仙成佛。何必弃其所甚便者。而必为其所不便者乎。

 白鬓老人曰。说出家可以成仙佛者。人或信之。说在家可以成仙佛者。人皆不信。其故何也。皆因未真明其道。来真穷其理耳。独不思仙佛必得出家方成。难道圣人亦必用出家方成乎。何世人着相之甚也。

 学

学也者。适道之路也。圣经贤传。其路引乎。后世邪教大作。其言与行。果合于圣经贤传乎。但有不合焉。即为魔说。学道者。只要收得身心牢固。舍身心而别处用功。便非正道。学道不是说过便罢。亦不是知道便了。必要实实底向自己心中。将一切物欲。打扫底干干净净。自然合道。学道之志。贫当益坚。老当益壮。或为客气所使。外物所夺。其咎不在气与物也。皆是志不立之病。只可责志反覆寻思。必见病痛处。决烈底断了。譬如抽骨换髓。涤肠洗胃。另换了一个人。破死底做上一番。何事不成。圣人之心。与人同耳。何独常清常静耶。此无他。只是见得真。养得定。惟见得真一切幻境。不能迷乱。惟养得定。一切好物。不能摇夺。耳闻目见。譬如饮食。日日要用。日日又要化而去之。若化去不尽。停滞在腹中。久而成病。

 白鬓老人曰。世间学者如牛毛。大约非名即利。名利之外。如此好学。如此用功者几人。故吕祖云。天涯闻说人寻我。走遍天涯不见人。诚哉是言也。

 知

学莫先于致知。致知在格物。必学了思。思了学。至于豁然贯通。则知至矣。知至则意诚心正。可次第而得之矣。学者识见有限。天下义理无穷。故有所知。必有所未知。及知其所未知。更有所未知。故诗人有如切如磋之喻。人非无知也。而真知为难。人之于珠玉也。皆欲以手执之。以怀藏之。何哉。盖真知其为宝也。学道者。如是真知。不患其不力矣。人之于砒刀也。皆不敢以舌尝之。以身当之。何哉。盖真知其能伤人也。去恶看如是真知。不患其不净矣。人心本明。只为物欲所蔽。便昏了。若知是物欲所蔽。便是明处。紧紧着力主定。今日去些。明日去些。忽生忽灭。汝知之乎。知面能照。则可不生不灭。至于不生不灭。则心定而性尽矣。令汝之气。一出一入。汝知之乎。知而能依。则可以不出不入。至于不出不入。则气全而命立矣。

 白鬓老人曰。今日谕知行。多云知易而行难。殊不悟所知者。皆圣贤之枝叶皮肤耳。真精髓真命脉。曷尝容易知哉。人若真知。必肯真行其不肯真行者。仍是假知。

 行

知行原是合一之功。常常保得知在。便是能行若一刻不行便是一刻昏了。君子以身体道。凡身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是故行有行功。立有立功。坐有坐功。睡有睡功。随在无念。随在是功。几有行不来底。只是知不真。知理果真。自然乐于循理。故曰学不厌。知也。若见理未真。而勉强果行者。意气能有几何。至于意尽气弛。自当行不去了。时当晚夕。此君子晏息之时也。随当收敛神室。抱一弗离。固无世情缠绕。赤无玄妙道理。乍同死人。始可谓之大休歇。至于梦寝无颠倒。而后见主敬之功。迨至来朝。此君子日新之时也。随当蚤起。日求其所未至。有人一已百人十己。千之志积日成月。积月成岁。不论三年五载。而学不至于圣人者。未之有也。瞬存息养。功无间断于俄顷。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或问天理如何全。曰。必得时时存养。又问人欲如何净。曰。只是日日消磨。人皆有良知良能。然良知贵致。良能贵充。致而充之。在于勤学好问而已矣。吾人真性。灵而最神。念动即飞。不见其形。若欲留之。须察其宗机常在目。宅安于心。心常清静。神气归根。久生至宝。渐渐充盈。周流上下。遍体生春。炼已成熟。对境忘情。采取灵药。用阳制阴养成圣胎。号曰真人。

 白鬓老人曰。常常保得住。知便是行此一语。非透重关者。不能道破。至论晏息日新。瞬存息养。日就月将。天理必时时存养。人欲当日日消磨。尤为十二时中。忘不得之注脚。

 言

圣贤言语。都是实事。依而行之。可以修己。可以治人凡。看书。必要看通彻。体认在自己身上。才有得力处。大学下手工夫。全在格物致知。看佛一藏。不如习心经一卷。习心经一卷。不如解观自在三字。道德经五千言。其要全在虚心实腹四字。凡人之患。在好言人是非。学道之患。在好执己是予尝自警曰。先年所学。多知多能。近日所作。或诗或文。检点起来。都是心病。今急要去。默而搜寻。天下治乱。付诸罔闻。人间是非。置之不论。憨憨傻傻。兀兀腾腾。万物无有。三际皆空。麈缘断尽。神气归根。大道已了。何必寻人。言言实践。句句相应。来日有限。切莫因循。言行相顾。圣人称其君子。予能言而行。不逮圣人。讲其为朽木。为粪土。或曰。子儒者。每引佛语。何也。曰。今之儒者。名利薰心。专格虚文。以干禄位。偶有厌世离麈者。出乎其间。不思明德新民是何物。知止能得是何事。往往悖儒而求仙佛。不知吾儒之所谓圣。即玄释之所谓仙佛也。予若以佛老之语。为异而不言。彼必以余未知伊之妙。彼且争立门户。各建旗鼓。

纷纷纭纭。未有已时也。

 白鬓老人曰。每见世人观书。如市中驰马。大段落尚不能分明。而何敢叩其精细乎。何敢坚其领悟乎。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方见。吁。一味匆忙。虽涉猎五车何益。

 省察

省察者。省察我之心。一日十二时。几个时在内。几个时在外。如是之人。自有得力处。昔有陈烈自察其心。用黑白二色豆以记之。起一善念。取一白豆。置于盘中。起一恶念。取一黑豆。置于盘中。初则黑多。继则黑白相半。久则白豆多于黑豆。又久则纯是白豆。无一黑豆。又久则白豆亦无。如此拙法。亦有可取者也。省察即是觉照。克治即是改过。存养即是主敬。大道虽无修无证。麈情要日消日磨。人只一个心。要在内者是谁底心。忽然走在外边。又是谁底心。察得分明。而后可以进修。省察要细心。克治要果决。存养要宽裕。此三样功夫。日日要用。至于无功可用则成矣。或谓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在上智。容或有之。不敢谓人皆可能也。

 白鬓老人曰。此三样功夫。即圣门口诀。有志希贤希圣者毋忽。

 敬

本性灵光无有生灭。亦无增减。虽锢蔽日久。灵光一耀可以灭千恶而生万善。但保得灵光常在。与圣人何殊。或问如何保得灵光常在。必也敬乎。惟敬则保得灵光常在。戒慎恐惧固是敬。兢兢业业亦是敬。敬朋不生妄想。不随昏住。允矣存心之要修己之法乎。自古圣人以此传心。今夫人正衣冠。整思虑。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主一则自无邪假矣。心者身之主也。敬者心之主也。今夫入庙而生敬者。为有神像在上耳。却不思自己身中有个真真底鬼神在里面。慢不知敬。独何欤。程明道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程伊川曰。周先生说。一者无欲也。寻常人如何使得无欲。只在敬字上。步步涯去。执持得定。只如此下手用功。时时惺惺。莫令皆昧。一二日便可见效。规矩方圆之至也。准绳平直之至也。人而左规矩。右准绳。人之至也。规矩准绳者礼也。礼以敬为本,国无礼则盗贼起面丧其国。身无礼。则情欲胜而丧其身。

 白鬓老人曰。朱子解敬字谓主一毋适。诸事能主一。则心专而神注。游思妄念。自不能起,道家谓之抱元守一。禅家谓之不二法门。

 克治

圣人有言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夫损者。损过以就中也。损末以还本也。损人欲以还天理也。凡百私欲必先克己。克己如克敌。必先知敌所在。而后可以进兵。直捣其穴而焚其巢。使无遗类。才得太平。自治宜严。如农夫之去草。必先去其根。而后无复生之患。省察如缚贼。一时不可放松。克治如杀贼。必须一刀两段。攻人欲者。必如此而后成功。克治者去其所本无也。须知本来自无。非克治而后无也。存养者保其所本有。须知本来固有。非因存养而始有也。

 白鬓老人曰。初进步人必得如此克治。如此加工。方是真学道底人。将来可望其成。否则悠悠忽忽朝勤暮惰。虽到老来亦是涂中汉耳。

 止

艮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人心之所不能静者。皆欲牵之也。夫人一身皆动。惟背不动。一身皆有欲。惟背无欲。故文王教人。当止心于背。不获其身看忘我也。忘我则生欲之根绝矣。是静而止也。不见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则可欲之事泯矣。是动而止也。试思民止邦畿鸟止邱隅。夫物各有当止之所也。而况于人心乎。程子曰。人心必有止。无止则随物是听。何所往而不妄也。止有二义。一是安住于此而不迁也。一是断绝乎是而不复也。二义相须。入道之方也。

 白鬓老人曰。不获其身是无我。不见其人是无人。可以见文王当日。已有无我无人之垂教。岂必待佛入中国。而后有无我无人之论哉。

 观

夫人起得身来。终日营营。绝不知此心去向。或有知存者。又多用强制。强制则反伤其心。阴符经云。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者。心也。人心至活而神当平其性。顺其机以养之。不令一毫放逸。一毫勉强。一毫间断。始可谓之养心之法矣。孔子所谓止于至善。老之似或存。释之观自在。盖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目用在内。而心即随之在内。故曰观自在。观即反观也。自在者。心自在也。人若反观之久。不但心在。而心境定矣。神气一定。恍若初醒。真如天地交泰。其妙有不可尽言者。了心经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今天日落。室内此暗不知从何而来。及点起灯时。此暗不知何处去了。要知灯无逐暗之理。暗无畏灯之情。此有彼无。毫不费力。灯可以喻觉照。暗可以喻无明。应观过去诸法。恍惚如梦。现在诸法。迅速如电。未来诸法。黑暗如漆。又观世间一切有为之法。须臾变坏。历劫以来。受过无限苦恼。宜速远离行住坐卧。皆应止观举行。止是寂静。观是惺惺。或曰如何是明心。曰。虚心是明心。四相俱无。万法皆如。如何是见性。曰。率性是见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白鬓老人曰。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可见人之一心。易放难收。学问吃紧处在此。功天下手处亦在此。若能刻刻回光时时反照。小则见性明心。大则成佛作祖。了心经谓观心得道。并非虚语。

 存养

存养二字。原不相离。若不能存养个什么。存其心。便是养其性。未发要存养。已发要省察。私意要克治。克治毕。又要存养。三者递相为用。一刻不可间断。存心非是用力把持。只要清净寡欲。便是存心。须知此心觉即来。不觉即去。必如之何。而后能常觉。常不去乎。只在熟之而已常见养山禽。非家中物也。只为养底熟了。放之亦不肯去。况心是我心中故物。养之果熟。岂尚有肯去之理乎。朱子曰。涵养本原之功。诚易间断。然才觉间断。便是接续处。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打成一片耳。精气神。得其所养而长者生。失其所养而消者死。试察一日之间。得其所养而长者几何。失其所养而消者几何。则生死可以自知。而无用卜度为也。学道之功。要一日密似一日。一时密似一时。久之自熟与道合一矣。

 白鬓老人曰。人能反观,则神气全归于内矣。神气既归于内。焉有不却病延年之理乎。邱祖语录中。谆谆以此引人入道其如不遵不信何。存养功夫难得熟。熟则打成一片。在儒谓之即心即理。在释谓之即心即佛。在仙谓之与道合真。世之半涂而废者。总为心生。心生有功间断,西游记到九十七八回。才敢说猿熟马驯。吁熟岂易言乎。

 戒

夫人自有生以来至于今日。皆以情欲用事。习染已深。一旦求得清净。事非容易。故必以持戒为先。持戒者。须净修三业。三业为何。身口意是也。不杀不盗不淫。是净修身业。无妄语。无绮语。无两舌。无恶口。是净修口业。除贪。除嗔。除邪念。是净修意业。视听言动。如颜子之四勿。是持戒之至也。克伐怨欲。如原宪之不行。是持戒之粗也。予谓君子有三戒。盖谓君子常存戒慎之心。一生不为血气所使也。又谓君子有九思。盖谓君子心常惺惺。不用持戒而自无不戒也。楞严经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白鬓老人曰。净修三业。是禅门之戒。四勿九思。是儒门之戒。初学之人。不得不刻刻遵行。到家之人。不得不椿椿扫却。

 定

定性书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与其是内而非外。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心本欲定。不能定者。念实累之矣。若止念存心。无所以乱此心者。而心自定矣。云门曰。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入乎大定。须知定中之道有三焉。一曰天生定。谓本性寂然。原自不动二曰修成定。谓涵养纯粹。自性澄澈。三曰宇泰定。谓虚心顺理。行所无事。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古之得道者。以恬淡养智。智生而无以知为也。将睡犹未睡。世事无所知。身心寂不动。便是三昧时。在因谓之止观。在果谓之定慧。

 白鬓老人曰。两忘。即颜子之坐忘也。能到两忘。何愁不定。

 慧

语曰。人心如水。澄清之可照须眉。但一挠之。天地易位。须知慧中之道有三。一曰人空慧。谓了悟无生无我无人。二曰法空慧。了五阴诸法。缘假非实。三曰空空慧。谓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初修定者。忽发神通。或知宿命过去之事。或知异日未来之事。或得他心智。辨才无碍。此无他。我儒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者此也。学道至此。多有贪着世间名利恭敬。俱属有漏。神气因不能固。多致尸解。须急弃之。有漏之法。虚妄故也。道德经云。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白鬓老人曰。水澄可鉴须眉。心澄可了生死。澄到无我无人处。便是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窥不破之机。故曰极乐世界。

 诚

一部中庸。皆言诚也。择善固执。求诚之事也。参赞位育至诚之功也。至诚之谓圣。天道也。存诚之谓贤。人道也。法天始能成人。尽人可以合天。故曰。及其成功一也。天地之道惟诚。故能生万物。帝王之道惟诚。故能化万民。圣贤之道惟诚。可以备万物。慎独致曲。是日用间。求诚最紧要的工夫。至诚可以动天地而格鬼神。盈天地间。无处不见鬼神。人虽不见鬼神。未尝不见天地。夫鬼神者天地之灵。天地者鬼神之迹。君子畏天命。即所以畏鬼神也。世之人敢为不善者。只畏人知。不畏天知。畏人知者伪也。小人也。畏天知者诚也。君子也。

 白鬓老人曰。儒家去尽虚伪。则为至诚。至诚者圣人也。道家炼尽阴私。则为纯阳。纯阳者真人也。殊不知诚即是真也。真即诚也。昔人云。天下无二道至人无两心。诚哉是言。

 孝

孝也者。百行之本。万善之原也。立身行道。终身之孝也。服劳奉养。一时之孝也。古语云。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一举足。一开口。一动念。不敢忘父母。无辱身丧心羞亲之失。可谓孝矣。我尝曰。天地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一举足。一开口。一动念。不敢违天地。无辱身丧心逆理之失。可谓仁矣。父母者一家之天地也。孝子事父母。如事天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人事天地。当如事父母。富贵利达。处之而不逾其则。贫贱患难。受之而不失其正。或问曰。父母既没。何以行其孝也。曰。子之身。父母之遗体也。谨守之而不失。即所以事父母也。人之性。天地之降衷也。善养之而勿丧。即所以事天地也。

 白鬓老人曰。人能成圣。则人称其亲为圣父圣母。人能成仙。则人称其亲为仙父仙母。人能成佛。则人称其亲为佛公佛母。人若庸碌一生。吾不知人如何称其亲矣。

 德

今世之人。得道者鲜矣。非道之难得也。知之未真。守之不固也。八德之功。自知几始。崇德之功。自诚意始。修德之功。自迁善始。圣人有言曰。舍德之原。比于赤子。夫人之初。谁非赤子哉。惟能去净习染。还我赤子之初。圣人之德。如斯而已矣。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舍此五者而言道。外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舍此三者而言德。悖德也。古人一怒而安天下。我今以一怒而安斯心。可谓大勇也。尤贵智以助之。仁以成之。智则觉而不迷。仁则纯而不杂。三者备可谓至德而成。大道始凝矣。子曰。据于德,据者固执之谓。性固执。则一得永得而弗失之矣。久则熟。熟则化而为仁。

 白鬓老人曰。朱子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吾人平日。须当痛自检点。果有真知乎。果有真得乎。总有所闻所见。不过浮浮泛泛而已乎。有则更当勉之。无则自问安乎。

 仁

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欲成真人。无有是处。吾谓儒之所谓仁。即佛之所谓舍利。仙家之所谓金丹也。心者仁之舍也。仁者心之主也。但将此心打扫干净。随觉元气复来。四肢百骸。无不充畅。旋视万物。同一自得之象。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天地生生之理。具于人心。谓之曰仁。取其能生故也。果核之实。亦谓之曰仁。亦取其能生故也。人何不将此生生之理而存养于心哉。吴临川曰。仁者寿。吾尝持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厚重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厚重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也。其寿也宜矣。临川论有仁之一端而且能得寿。若并五者而俱有之。其寿之长也。不问而可知矣。仁者乐山。夫山之为物也。亘古不迁。是凡物之

有寿者。莫山若也。山能常静。仁者常静。静则神凝气结。精满形固。岂有不寿看哉。

 白鬓老人曰。颜子问仁。孔子教之以克己复礼。行干之道。令其一刀两段。即禅家所谓顿教也。仲弓问仁。孔子教之以居敬行恕。行坤之道。令其循序渐进。此禅家所谓渐教也。自阙里己用此义教人。又何待南能北秀。始有顿渐之殊哉。

 静

语曰。圣人主静立人极。夫极者。人之大中也。圣人主静非。以静为善而故主之也。是万物无足以挠其心。不求静而自静也。今之求静者。未得真传。皆曰。紧锁心猿。牢拴意马。至于拴锁不住。遂谓此心终不可得而静也。殊不思此不致知之过也。致知则明。明则见得天下之理。都是停停当当底。一毫私意者不得。此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也。外忘名利则身安。内忘思虑则心安也。人皆曰。身安便是福。或则曰。心安便是道。慧可见达摩曰。某心未安。乞师与安。摩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温则曰。三际求心心不有。寸心觅妄妄原无。妄原无处即菩提。是则名为真得道。告子之不动心。是不得勿求。遗弃而不动。后世枯稿之士。皆告子之流。非见道者。谁知其谬。

 白鬓老人曰。人能内忘思虑。外忘名利。则主静工夫。不待言矣。若思虑未除。名利未断。纵静片时。焉能长久。把提与自然。看破与未破。毫厘之分。天壤之异。

 乐

乐。莫乐于得道。士庶得道。其乐过于王侯。苦莫苦于失道。王侯失道其苦大于乞丐。一日学道。一日快活。日日学道。日日快活。终身学道。终身快活。学道原是安乐法门。是以圣人学而不厌。周茂叔教二程氏。寻孔颜乐处。是乐也。在各人身中。反寻之而自足。孟子谓君子有三乐。一曰天伦之乐。二曰性分之乐。三曰名教之乐。其乐在天与人者。我不得而必之。其乐在我者。胡不自尽焉。今夫人有不为人役者乎。有不为物役者乎。有不为形役者乎。人能去此三役,则可与之言乐矣。尝见茫茫之人。筋出力尽。但得放下。便觉快乐。学道之人。若能放下。其乐倍于世人万万矣。先年予当盛暑远行。见老者坐在凉棚之下。以为极乐矣。予今闲暇坐在凉树之下。不见乐处。何哉。先年以劳视逸。故若是耳。意者贫之视富。贱之视贵。皆若是乎。为人只可素其位而行。故能无入而不心得焉。凡愿外之心。俱属无益。一切攀缘业债。是非功过。皆由此愿外之一念起。可不慎哉。

 白鬓老人曰。学道为安乐法门。人多目之为苦。名利是极苦之事。人反视之为乐。慧眼与肉眼原该有如此之异。

 太极

太极者。两仪之祖也。两仪者。天地之祖也。天地者。万物之祖也。用祖以修身则固。取祖以书符则灵。太极在吾人是谓玄牝。乃真精妙合自然而成。是神气之根而性命之窍也。夫要观天之道。执地之行。二者尽之矣。一阴一阳。两者配合。天地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天地之行也。故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谓坎离是也。圣人知其如此。故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物。其中消息盈虚之数。则又准之以火候。阴符经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神明出焉。圣功生焉。总而言之。盗机逆用尽之矣。天地既判。日月运行。照耀交光。而造化生焉。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神也。于卦为坎离离中之阴。是为乌精。坎中之阳。是谓兔髓。丹法以乌兔为药物。不过识五脏之精。盗其机而逆用之耳。是药物也。生产有时节。采取有铢两。颠倒有法度。其要在于月出庚初。铅生癸后。日月交光。阴阳和气。自然而成。故丹之为字象日月。或问。何谓金液还丹。曰。以其既失而复得。谓之还。以其采取水中之金。合以己汞而成。谓之金液。

 白鬓老人曰。太极在天为理。在人为性两仪在天为气。在人为命。其实理外无气。气外无理。可见性命并非在两处。修性即所以养命。犹实腹即所以虚心也。

 中

古圣相传。只是一个中字。不偏不倚。中之体也。无过不及。中之用也。尧曰。允执厥中。夫执中。兼动静而言也。静则执此中以存心。动则执此中以应事。允者。信也。有因时随事。自然执中。无一毫勉强间断之意。舜曰。惟精惟一。灼见元微曰精。始终不二曰。一言人必有惟精之见。惟一之守。而后可以执中允字内已该此意。恐人不解。故益明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有念。人心也无念道心也言人心易炽。而道心易没也。此言危微之机以惕人。欲人之慎于执中也。李延平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何如。而求所谓中也。如是者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在乎是也。故曰。学问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验天理。天理若见。人欲之私。皆消退矣。李清庵曰此中非中外之中。非四方之中。又非在中之中。念头不起处是也。是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白鬓老人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清庵此语可谓画龙点睛之手。延平先生。终日危坐。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正是允执厥中。日久功深。则人欲变为天理。妖精尽化如来。功夫全在洗心退藏。

 学圣

古人有言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天生底圣人。汤武是学成底圣人。老君曰我非圣人。学而能之。或问周茂叔曰。圣可学乎。曰。可看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助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学道便是学圣人。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可学而至。吾人之性。与圣人同。能尽其性。便是圣人。学举业者能中举人人皆知之。学圣人者能至圣人。胡不知也。吾夫子信己可以为圣人。故学而不厌见世人皆可为圣人。故诲人不倦欲以圣人之道化天下。故周流列国欲以圣人之道教后世。故删述六经。儒者之所谓圣。即僧道之所谓仙佛也。佛者觉也,仙者山也。此古来命名之义也。予相佛一字。更有说焉。佛字从人从弗。弗者不也。有不为人欲之义焉。人而能为人之所不为。则可以成佛矣。仙字从人从山。山者静也。有常定常静之义焉。人能如山。则可以成仙矣。放下便是佛提。起就成仙。如何能作圣。惟一无二三。看来儒释道皆以无欲而成。彼有所贪而后为之者。百无一成。或问欲学圣人。其如习气难除何。曰。惟不肯除。是以说难。若肯除之。刻下即休。何也。一切习气。皆是虚妄。心迷似有。心悟则无。非悟始无。本来无故。

 白鬓老人曰。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可学而至。此四语。可以开圣门之堂奥。长学者精神。孟子生于孔子百年之后。愿学孔子。所以至今人称孔孟。

 坎离

或问易有八卦。求道之人。多言坎离。何也。曰。乾阳坤阴。南北相对。此先天之体也。乾阳一动。便是歪风。故干之中爻。直入坤中而止。则干成离。坤成坎矣。夫南北者。天地之两枢也。先天卦位。本乾坤所居。今退处于无用之地。而以坎离代之。则后天之用行矣。坎之真。化而为铅。即天一所生之水也。离之真精。化而为汞即地二所生之火也。故男得其精。用精者化。故顺而成人。女得其。用者昌。故逆而成仙。以先天未扰之真铅。制后天久积之真汞。则相爱相恋。如夫妇子母之不忍离。皆自然而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离为日。日秉阳精。而离之中爻。却是阴。是阴藏于阳之宅也。其在人也。少阴之数八。男子得之。故二八而真精通。少阴之数七。女子得之。故二七而天癸至。岂非阳得阴数。阴得阳数。而互藏之义。因以见之哉。故人欲求道。必得坎中阳爻。复入离之中爻。然后可以复干象而还大道也。且夫阴中之阳。以动为主。故取坎之期。惟慎其动。阳中之阴。以静为主。故填离之后。致养于静。

 白鬓老人曰。用精者化。世人皆知。用者昌。人皆不知。以先天未扰之真铅。制后天久积之真汞。此二语泄一部悟真篇之秘。得诀者自知。取坎之期。惟真其动。填离之后。致养于静。尤为要紧口诀。

 开关

人身之中。有任督二脉当其在胞胎中。其脉常运。未尝间断。神气混含。以通先天。及其胎分蒂绝。其脉遂分而为二。任脉主阴起于承浆。而终于长强。督脉主阳。起于会阴。而终于人中。阴阳不交。前后间断。泥丸不能与丹田相通。丹田之气。不能与尾闾直透。阴窍不通。化机无本以禀气之浅深。为寿命之修短。自其生之时。已定其死之日矣。古先达人。得跻长生者。盖有周天升降。河车运转之法。使二脉相接。循环无端。三关开通。周流不滞其法于子前午后。盘膝端坐。四门外闭。两目内观。湛若止水。寂如空室。未来不想。既往不思。心不生灭。气不出入。调息良久。注想丹田。守气勿散。才觉丹田气动。即将鼻息紧闭。下腹微协以意。气通尾闾。尾闾通即将谷道轻提。舌柱上颚用意升提。徐徐运上泥丸。泥丸气达。是谓还精补脑。少焉化为甘露。从鹊桥而下。即将舌放。自然会咽开通。用意轻轻送归元海。此为一度。如此三百六十。为一周天。行之日久。自然气机流转。骨节疏通。三关渐开。二脉寻复。泛曹溪之路。有感即通。入众妙之门。元精不走。了此一节。即可长生。至于抱元契虚。脱胎神化。别有妙乘实从此权舆也。

 白鬓老人曰。调息功夫。一旦伏住后天之气。积气开关。自然反回先天路径。所谓寻着来时路也。

 就正

孔圣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心专力勤。可谓学得其宗矣。犹必就正有道者。非过谦也。是求益也。真有见夫天下之道理无穷。一人之学问有限。是故大舜圣人也。犹必好问而好察迩言。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颜子大贤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自古以来。圣不自圣。所以成其为圣。贤不自贤。所以成其为贤。今人不然自称遇师。而不察师之真伪。自称闻道。而不察道之浅深。误入旁门。盲修瞎炼。终无一成。彼认假为真。执迷不悟。即有怜其误而告之以正道者。彼亦不信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今世诸家谈道者。皆仁智之见。求其本末兼该。上下俱尽。性命双修。道明德立。必待笃好之士。常怀就正之心者。始可与言道也已。有道之士。可以成己成物。可以泛应曲当。譬之洪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不叩而鸣。则人以为怪钟矣。叩之不呜。则人以为废钟矣。故有道之士。因人而施。不至失人。亦不至于失言也。或问而今世上。总有慕道之士。其如有道者之难遇何。曰。世上经书。皆有道之所留也。就经书面就正者。但得不悖。其教我者不亦多乎。

 白发老人曰。就有道而正焉。非已有道焉能知人之有道。况道有大小之不同。邪正之回异。己有正。方知人之正。己无邪。方明人之邪。若一味皂白不分。逢人求教。其不入于旁门外道者鲜矣。

养真集卷终

全书完


回善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