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心总持论

【开示初机论第一】

金刚心论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与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围绕,听佛说法,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知诸四众心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乃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

法会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说法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

开悟圣僧云:悟生死性,生死是涅槃;迷涅槃性,涅槃是生死。

【金刚心论第二】

金刚心论第二:佛法以心为宗,四圣六凡不离一心。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有大方便,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汝所问,当为汝说,时诸大众默然而听。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何名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褔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褔种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诸恶,常修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愿,佛说是人,不久成佛。

开悟圣僧云:过去诸佛证此一心,菩萨证悟此一心,佛弟子欲得证悟,亦当证悟此一心。

开悟袓师云:诸佛证悟,悟此一心;众生迷妄,迷此一心;三藏经论,五乘教法,无非方便,导入渐悟,透此一心。

金刚心论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达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如读诵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自心流出,无穷无尽,不坏不杂,故名金刚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与众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众生也。

四十二章经云: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开悟圣僧云: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明心为本。

开悟圣僧云:狮子吼者!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知自心佛性具足,则性外岂有法而可求耶!

【金刚经论第三】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世尊曰: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十圣、三贤,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自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向声闻四果之义

四向: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

十圣:菩萨十地果位。

小乘三贤: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

大乘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惑、无明惑未断,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称为三贤,或称地前菩萨。

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

五停心观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
三.多痴众生因缘观。
四.多障众生念佛观。
五.多散众生数息观。

别相念处:小乘行人修四念处观时,将其各别分开来作观,叫做别相念处。

总相念处:小乘行人修四念处时,每作一观,即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是也。

如来三十二相:
一.足安平相。 十二.毛孔青色相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
二.足千辐轮相。 十三.身毛上靡相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
三.手指纤长相。 十四.身金光相。 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  
四.手足柔软相。 十五.常光一丈相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五.手足缦网相。 十六.皮肤细滑相 二十七.广长舌相。    
六.足跟圆满相。 十七.七处平满相。 二十八.梵音相。 
七.足趺高好相。 十八.两腋满相。 二十九.眼色绀青相。   
八.瑞如鹿王相。 十九.身如狮子相。 三十.睫如牛王相。
九.手长过膝相。 二十.身端正相。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   
十.马阴藏相。  二十一.肩圆满相。 三十二.顶成肉髻相。
十一.身纵广相。 二十二.口四十齿相。

【四句偈论第四】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褔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褔,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褔,未审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令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开悟圣僧云:因境显心,因心现境;心不染境,名之空心;心若染境,名之凡心。空心凡心,不一不异,染净有别。

金刚心论云: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复观如来所说经法,皆是方便,引导法门,如水洗尘,似病与药,令证心空法了,病退药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

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诤阿罗汉果。此四句偈,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是故得褔胜前七宝身命布施,所得褔德,百千亿分,不及其一。

空身─人空─初果须陀洹。
空心─心空─二果斯陀含。
空性─性空─三果阿那含。
空法─法空─四果阿罗汉。

声闻四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是初入圣人之流,命终人天七番往来。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死后生到天上当一世天人,再生到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思即是修到此果位,解脱生死,不受后生,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

【十种功德论第五】

金刚心论云:佛告文殊师利:前佛后佛一体,皆在各人自己,明心见性,修而成之,然则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终不成佛,何以故?为无佛功,有求佛者:一.用斋戒,为佛基址。二.投明师,指示功程。 三.识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褔,助初发根苗。五.用结缘,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为。七.破邪魔,远离外道。八.用通理,不着有为。 九.用精进,习佛行德。十.用通达,法法精明。

若人具此十种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求明师论第六】

金刚心论云:复次文殊师利,吾灭度后,末法年中,多有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明师,正真诀法。一向执着,认妄为真,或有执着经书文字,或有执着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四生论第七】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问佛:云何四生,造何等业,受形禀命,种种不同?世尊曰:一切众生,无始劫来,种种颠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恋尘缘,从贪瞋痴,行杀盗淫,造诸罪业,无量无边,轮回相遇,受形非一,略说四生,颠倒业本:

一者卵生,世人先世,贪心机谋,计较为活,故堕卵生,鱼鸟之类,贪高为鸟;见人高飞,谋深为鱼,逢人潜沉。

二者胎生,是人先世,贪恋淫欲,故堕胎生,人与畜类,本分贪淫,为人竖立,横心贪欲,作畜横行。

三者湿生,是人先世,贪食酒肉,打闹作乐,故堕湿生,烂蛆厕虫,蠛蠓之类。

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变异,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堕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

佛告文殊师利:六道四生,为人最贵,惟人最灵,佛将人中修成,业从人中造就,人能修褔,决生天上;人能造恶,必堕地狱,有德有神,有道成圣人,五总路头,褔罪不由,近定临命终时,随业受报,人道不修,余道不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造作何业,感生何道,自作自受,平等平等!

佛经云:佛法以人道为主,旁度五道。

【五眼论第八】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以何知见,名为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见、暗不见;见前、不见后是也。天眼者,前后内外,山岩石壁,真见无碍是也。慧眼者,能见文字义理浅深,前生后生后世,善恶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见三世佛法则,种种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时也。佛眼者,圆明普照,无始劫前,无终劫后,一切因果,如对目,毫发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从一切诸善功德,褔感而生,惟佛能全,余人不及,眼须分五,照空一心,见性修行,人人有分。

人道─肉眼。
天眼─天人。
慧眼─声闻、缘觉。
法眼─菩萨。
佛眼─佛。
佛具足五眼。

【清净佛身论第九】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问佛:云何是清净佛身?世尊曰:自性清净。是诸众生本性,但见肉身,不见法身;诸佛悟后,常见法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坏无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圣贤地,名曰圣性;在乾坤地,名曰天性;在菩萨地,名曰佛性;在诸佛上,名曰清净法身。若不修行,终不能悟本来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师证,认妄为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乱众生,生遭王难,死堕恶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性无两样:在凡夫称凡夫性,在畜生称畜生性,在佛称佛性,在魔称魔性。

开悟圣僧云:真如法身,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

【无余涅槃论第十】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无余涅槃?佛言:寂然不动心是也,三世诸佛,共一路头,回到不动心中,齐受无乐之乐,更无有乐,过于此乐,故名无余涅槃。

开悟圣僧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赅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

【证果论第十一】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以何工夫修证,能超凡夫,入圣道果?佛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爱,截断尘缘,坚持斋戒,精修十善,清净三业,远离六尘,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不杂用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须陀洹果。

复有善人,习佛威仪,清净戒律,一心坐静,摄心不散,身口意业,皆悉调伏,于世间心,动少静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

复有众生,三业不萌,六尘不生,静久功深,心性恒一,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

复有众生,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有此功者,得阿罗汉果。

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圣贤,寂灭场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净佛国土,自度度人,报佛恩德,直至菩提,永无颠倒,故名四果,得道圣人。

复次文殊师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师教诲,不二用心,威德精严,威仪俱足,于世财色,恩爱名利,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从始至终,守道如一,虽则不能大通大达,心性坚固,清净解脱,与佛无异,故得超凡入圣位也。

开悟圣僧云:大丈夫奇男子具足三笑:一笑破裂名利关,二笑顿入真如性,三笑真如本体起妙用,恒沙群生同入大觉海。

佛经云: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外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心佛不二。

【有无四相论第十二】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认自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学大乘佛之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已,无生无实,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五根五佛论第十三】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五根五佛,同种善根?世尊曰:若是清净斋戒,明心见性之人,投师口诀,得正见者,眼是佛见,耳是佛闻,鼻是佛嗅,口是佛说,心是佛知,五根常显,五佛神通,同种善根,成佛种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说是人,立地成佛。

袓师:六根同是作用,为何诸佛解脱!为何凡夫不能解脱!关键在于诸佛明心见性,自性不被五欲六尘所染,是故心地清净解脱;凡夫迷妄自性,心地愚痴黑暗,随业逐流,染污自性,故有生死束缚。

大般若经云:诸佛出世,皆说本性空义,化导有情;要闻佛说本性空义,乃入圣道,得圣道果;离本性空,无别方便。

【六波罗密论第十四】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修证,得六波罗密?佛言:若有众生,能舍酒肉不食,能舍财物不贪,能舍恩爱不恋,能舍诸恶不作,能舍人我不争,名得第一布施波罗密。

复有众生,能持佛戒,能习佛仪,能降六贼,能断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罗密。

复有众生,能受人亏,能忍人骂,非来正对,逆来顺受,都无怨恨,返加度脱,名得第三忍辱波罗密。

复有众生,能学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讲说,未通务通,未证务证,名得第四精进波罗密。

复有众生,能断诛杀,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习禅定,定力如山,魔扰不乱,名得第五禅定波罗密。

复有众生,能破无明,能空诸相,能通理法,能决是非,言言的当,字字无差,名得第六般若波罗密。

若人能具六波罗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数也。’

佛遗教经云:“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忍辱五种功德:
一.人天爱戴。二.人见人喜。三.相好光明。四.证入无生法忍。五.同登佛道。

【大善知识论第十五】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法论议,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袓权衡,作佛门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流传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识。’

善知识具足七种因缘:
一.引人出世解脱。二.良师益友。三.是出三界圣者。四.精通三藏圣典。五.具足无量权实教法。六.悲智双运。七.菩提心之实践者。

【得生天堂论第十六】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问佛:修何褔业,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众生,信佛因果,受三归依,持五戒十善,事二亲,截断邪淫,常行正道,斋僧供佛,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相,护善遮恶,作大福田,是人舍寿,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诸天福,五欲妙乐,思衣衣来,想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办,天上一日,人间百年,各具五种神通,快乐逍遥自在。’

供养罗汉圣僧:一百劫人天上,最后人间修道,证罗汉。山上方七日,人间数十年。

【邪师外道论第十七】

金刚心论云:复次文殊师利,世间多有邪师外道,不知善恶因果,不达轮回报应,一向狂心信邪,倒见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广杀猪羊牛马,禽兽畜生身命,自贪食肉,妄称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寿,保家保身,托鬼为由,干人财食,又有书鬼符牍,传授世人,妄称功力,度人生天,要人财物,活自邪命;若杀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师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见,大家相连,同入地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何以故?求福莫过斋戒布施,求寿莫过不杀放生,求慧莫过广学多闻,求安莫过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师,欲出轮回,莫犯因果,罪福报应,如影随形,邪正道殊,苦乐各异。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召迂曲。

杀生是因,堕三恶道是果。

【外道六师论第十八】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被褐,称佛弟子,相共檀越,饮食酒肉,食污漫净地,第一外道。

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偏学瑜珈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

复有邪人,上无师傅,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内行邪法,乱惑世人,同入邪路,灭佛知种,第三外道。

复有外见,偏学有为,行符咒水,驱鬼遣神,惑乱世人,增长恶见,灭佛正见,第四外道。

复有道依休咎,学问吉凶,占卜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五外道。

复有妆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别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智,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着痴顽,第六外道。

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佛敕大乘愿力菩萨,随方应现,或为人王帝王,或为宰官长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灭邪道,护守正法,无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说者是佛弟子,随顺邪者,即是波旬,相同毁谤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无有出期。

菩萨戒经云: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天魔外道能破。

古德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报应二种:一.近报。二.远报。

【根性迟钝论第十九】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迟钝,福德力微,虽信佛修,心不开悟,工夫不了,云何得度?佛言:根性虽钝,但有坚固真实信心,不退斋戒,时时发愿忏悔,夙殃障消,愿满慧性现前,便得开悟,见性成佛也。

开悟圣僧云: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毁善信邪论第二十】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若有众生,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轻慢贤圣,欲信邪鬼,步步造业,不修寸善,此等众生,具足邪见,生前不信三宝教化,死后决堕三涂,受大苦恼,求出无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佛经云:谤师,毁师、嫉师、憎师、法中大魔、地狱种子。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云:自有过失,和尚阿阇黎教诫呵责,正是师长们以慈悲心,行方便事,成就自己的道心戒行,当低头受教,作感恩想,不得还逆语,看待师长,当如看待活佛一般,输诚致敬,因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已般涅槃,而师能代佛宣化,生我慧命,成就戒身,故当恭敬。

【受持五戒论第二十一】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何以故?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千万生中,相啖无休,是故菩萨欲出轮回,先学慈悲,不食不杀。二犯偷盗,破人富贵,本小息大,千万生中,酬他宿债,何以故?若物属他,不与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还,是故菩萨,欲求富贵,财物如意,先学布施,何况偷瞒。三犯淫欲,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生死,先断爱欲,四犯妄语,口业相诬,千万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报,世世相吞,是故菩萨,欲求入道,先学诚实。五犯饮酒,昏迷本性,千万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钝,身体臭秽,闷乱颠倒,是故菩萨,欲求定心,聪明智慧,当断酒业,此五种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圣道,若人不持,永堕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感情是世间法,苦多乐少,是变化无常,是造业的,是非永恒不变的,是黑暗,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根本,是堕落之因。感情当下净化,当下是出尘罗汉。

【受饿鬼报论第二十二】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受饿鬼报?世尊曰:一切众生,悭伫财物,贪恋衣食,偷瞒公众,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济一文,返加瞋骂,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寿终决堕饿鬼道中,长饥欷歔,咽细如针,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头大如山,倘逢饮食,自然化作镕铜热铁,饿得口吐猛火,鼻出青烟,祼形黑瘦,业满力消。

悭贪为因,堕饿鬼为果。

【堕畜牲报论第二十三】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造何等业,堕畜牲中?世尊曰:一切众生贪酒食肉,宰杀禽兽,铺设筵席,取欢作乐,果报为牲,酬前命债,又有借人财物,未足酬还,或有偷骗他人,夺人受用,果报为畜,还人钱财,直至业尽,方出轮回。

贪酒食肉,宰杀禽兽为因,堕畜牲为果。

借人财物,偷骗他人,夺人受用为因,堕畜牲为果。

偷骗他人财物果报,有四种: 一.得贫穷,衣不蔽形,食不充口。二.自财常为王臣,恶贼之所劫夺,不得安乐。三.常被他人倒财。四.家属、朋友皆是讨债之果报。

【一体三宝论第二十四】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体三宝?佛言:性是佛宝,如如不动是也;心是法宝,明决公正是也;身是僧宝,清净斋戒是也。

五种三宝:
一.化相三宝。 二.住持三宝。 三.自性三宝。 四.小乘三宝。 五.大乘三宝。

归依四种意义:
一.断恶行善义。  二.回转义。  三.去邪归正义。  四.破魔显佛义。

成佛之道云: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归依处处求,求之偏十方,究竟归依处,三宝最吉祥。

佛经云:三宝出现世间,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断爱河,超生觉悟彼岸,是故三宝恩难报也。

佛经云:僧宝在则法宝在,法宝在则佛宝在;僧宝不住世,法宝则消亡,法宝若消亡,佛宝亦消亡。

【三种净戒论第二十五】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又问佛:如何是三净戒?佛言:第一恶心去尽,第二善心满学,第三度尽众生,是名菩萨三种净戒。

菩萨为何发菩提心度众生?一.观看众生苦。二.观看圣教衰。

【长得男子论第二十六】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又问:修何福业,长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宝,孝养二亲,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贤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堕女身,五百年中,为人一次,或有转身换身,忘却前因,遇恶因缘,同造不善,便失人身,万劫难转。

佛经云:得人身如爪上尘,失人身如大地土。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男子七宝论第二十七】

金刚心论云:复次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
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
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
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
四.有安生之宝,善能辅君养亲。
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
六.有安邦之宝,举理上下皆从。
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

【女人五漏论第二十八】

金刚心论云:女身何名五漏?
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体。

【到老修行论第二十九】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若人回心发愿修行,舍非从是,改恶向善,长斋戒酒,参投明师,得正见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无常经云: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古德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年少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凉与烦恼。

净土诗文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福尽气灭,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瞋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楞严经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

华严经云:淫人妇女者,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三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绝嗣报。三者得不如意眷属。

说诚实语得七种功德:
一.天龙八部护持。二.得好印象。三.众人敬仰。四.具足威信。五.得大辩才。六.舌灿莲花。七.常与圣贤共居。

阿修罗六种果报:
一.男丑女貌。二.男好斗争胜。三.女易生疑心。四.伤致法身慧命。五.易结恶缘。六.有天之福无天之德。

金刚心论云: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瞋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愿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求;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受持五戒六种功德:
一.诸佛欢喜。二.保住人身。三.得无漏清净。四.远离恐怖。五.心安理得。六.戒法圆满,同登佛道。

【荐拔亡亲论第三十一】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凡人在生不能斋戒,修诸佛慧,死后有孝顺男女,请僧转诵大乘,修设水陆,无遮大斋,资度亡者,未审亡者,实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无善功,死后子孙,修功报荐,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无过财力,是故生人,出己财力,众同分中,得福胜前,过于亡者,其中或饮酒食肉,不净人等,诵经修荐,善神不降,圣贤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业,若有真正孝顺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内,三年之中,合家斋戒,出清净财,命有德者,诵读大乘,修设水陆,无淂大斋,烧香散花,铺设庄严,如法供养,一心虔诚,代为亡者,释罪请福,如此拔荐,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两泰,人喜神欢,方为人子,孝顺者也。

在生活跳跳要修行,布施、做功德;在生不修行,死后请出家人超度,是无可奈何补救方法。

慧海禅师云: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如果佛能度众生,那么过去诸佛无量无边,一尊佛度一位众生,早应度尽,为何至今尚未度尽,要明白,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唐朝慧海禅师云: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家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来去相,偏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

地藏经云: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子,善女人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明师口诀论第三十二】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明师口诀?佛言:如来灭后,庑诸菩萨,传佛心印,续佛慧命,各化一方,开示未悟有缘众生,正因正果,正见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见,修正功行,始终清净,非根不度,非器不传,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数数亲近,久久供养,下心参求,体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传道,心心相印,祖祖联芳,流传不绝,是名天机口诀,有缘遇者,根无大小,皆成佛道。

开悟圣僧云:诸佛相传,传此一心,祖祖相传,亦传此一心,此一心是十方诸佛所依所证也。

开悟圣僧云:十方诸佛,一切众生,全在当人一念心中而成,当知方便虽有多门,归元无二,即归真如,此一心是也。

开悟圣僧云:圣人之道,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皆由汝心,善恶也只由汝心,地狱天堂也只由汝心,只今相应与佛合智,即是佛也,更无相诳,直下奉信无疑。

开悟圣僧云:舍本外求远家乡,狂心歇处见娘面;菩提涅槃非外求,回光返照法王现。

【轻师慢法论第三十三】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或有男女,亲师闻法,带信不信,以归不归,身虽礼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责师,不肯开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脱?世尊曰:此等薄褔少慧众生,不悟无为,取相执着邪见,自慢障碍本心,不得正见,何以故?重师者,便重其法。轻师者,便轻其法。重师者,法便行。轻师者,法不行。轻师慢法,是增上慢人,虽然与师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终时,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轻师慢法得五种果报:
一.圣贤难逢。二.与正法不相应。三.必堕三涂。四.自障圣道。五.恶名遍布。

心地观经云:一切菩萨修圣道,四种法要当知:第一亲近善友、第二听闻正法、第三如理思惟、第四如法修证。

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

华严经云:菩萨因地修行,应发愿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具足大智慧,能引导人出世解脱故。

【七宝布施论第三十四】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一身七宝布施?佛言:不贪布施,所谓眼不贪色相奇物,是色宝布施。耳不贪好声音乐,是声宝布施。鼻不贪好上妙香,是香宝布施。舌不贪好上美味,是味宝布施。身不贪好妙衣服,是触宝布施。意不贪名利恩爱,是法宝布施。性不贪世间欲乐,是佛宝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宝布施,所得福德,胜如世间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琥珀,七宝布施之福,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开悟祖师云:佛性在六根门头出出入入,不染五欲六尘世界,自性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是名出三界,证菩提,佛、世尊是也。

大般若经云: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不可得,有为界无为界,如是二界,非相应非不相应,有色无色一相,所谓无相。

物质七宝布施是有漏生灭,有为染法─人天小果。一身七宝布施是无漏无生灭,无为无染法,无相布施─自性功德,出世菩提果位。

【王舍城论第三十五】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穿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国王仁政,大公无私,上下一如。国王暴政,背公向私,朝野上下乱起。

比喻心性持戒受斋,不染六尘,自在解脱。若心性破戒犯斋,染着六尘,轮回生死。

开悟圣僧云:自觉则离染着,还本来之净;去无明惑,证本具之真;从一切法本不生处,了彻真空本体自家面目。

【自己佛法论第三十六】

金刚心论云:文殊师利问佛:云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来真性,即自佛也。于世间法,及出世间法,通达无碍,即自己法也。心要理养,佛要法扶,是故财食养身命,道理养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开悟袓师云:刹那顿见真如本体,不被顺逆之境所惑动,自性如如,圆满具足,名之为佛;世出世间诸法,已通达绝学,名之为自性法宝具足是也。

【千手千眼论第三十七】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见性,手表妙用。若人彻悟明心见性,亦同千佛,见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体自性,发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无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体用两显,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

狭义单指观世音千手千眼。广义十方诸佛。

悲华经云:观世音因地修行时,曾为转轮圣王第一太子,宝藏佛出现于世,于宝藏佛前发大菩提心,立大誓愿:若世界中苦恼众生,为求解救痛苦,

称念我名号,我天眼所见,天耳所闻,不能救脱其苦者,我誓不成佛。宝藏佛见他所发拔苦与乐之大愿,希有难得,故为取名观世音。

【三毒论第三十八】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痴邪见是一毒。贪心不足是二毒。瞋怒嫉妒是三毒。此三毒是三恶道之种子,若人具足,决堕三途,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阿含经云:贪瞋痴永尽,是名阿罗汉。

古德云: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忍受一时天下太平。

【四大论第三十九】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四大论?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焰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有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孝顺论第四十】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孝顺?世尊曰:孝者慈也,顺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伤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宝,敬顺二亲,不醉不乱,无爱无憎,劝令合家,同修福慧,内和外睦,上恭下敬,现在父母,心安体乐,过去父母,离苦升天,是名世间孝顺男女,若是日杀三牲,奉亲祀袓,皆与父母,加增罪业,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后同堕,父母冤亲,相牵相连,成群作队,同入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孝顺有四种:一.物质孝顺。二.精神孝顺。三.物质与精神孝顺。四.出世间孝顺。

【方便论第四十一】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说有十五种,第一方便,不养不杀。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浆。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错指路。第六方便,不可烧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难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浊言。第十一方便,积仁布德。第十二方便,勤俭知足。第十三方便,敬老怜贫。第十四方便,修因种果。第十五方便,冤亲平等。相济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种清净福报,常生人天,受诸快乐。

成佛是学佛最终目标,修行须无量权巧方便。

佛经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法华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好心论第四十二】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二字,无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报;结事他人,不求果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及至下心,满人心愿,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真实能行,非但口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好心定义:利他、助他、度化、不求报是好心。

不好心定义:利他、助他、度化、有求报是不好心。人天小果。

三轮体空,无住相布施,功德无尽如虚空。

布施八种功德: 一.广结善缘。二.成就福德。三.增长慈悲心。四.诸佛赞叹。五.常得贵人。六.亲近善知识。七.日增菩提善法。八.同证佛道。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金刚心论云: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者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啖,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累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

菩萨戒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菩萨戒经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六袓坛经云: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金刚心论云: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人,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途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开悟圣僧云:佛法者无特权;佛法者无赦免;佛法者无权威。佛法者是解脱法;佛法者是菩提法;佛法者是成佛之法,是平等之法。

开悟圣僧云:佛法是实相胜义谛,空有不二之法,处处显示诸法空无自性,若人与诸法毕竟空相应,世间忽然少一人,法王出世更无差。

开悟圣僧云:佛法平等一味,修行无分男女智愚,乃至富贵贫贱,若入我门者,证悟吾道者,凡夫变圣人,娑婆变极乐,是故佛法名之为成佛平等之法。

【佛道证果论第四十四】

金刚心论云:于是文殊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行不成佛道正果。’

开悟圣僧云:幸亏业是无形无相,若是有形有相,堆积如须弥山;是故愿力道心应坚强,犹如冲天之志,勿懈怠,尚未出三界,终无有休息,是名精进道人是也。

开悟袓师云:三界内是众生造业的场所,也是修行的道场,但是造业因缘远胜修行因缘,胜过百千万亿倍,造恶业无奇不有,直接间接,有形无形造业,业力使然,身不由己,所造之罪业,广如虚空,深如大海,无始无终,是名为凡夫。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

金刚心论云: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绝路;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文殊菩萨叹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前,若不发心,佛也难救。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菩萨戒经云:“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悭贪得六种果报:
一.得愚痴果报。二.人不喜近。三.人缘狭隘。四.命终堕饿鬼果报。五.生生常得不如意。六.与菩提背道而行。

演讲金刚心论五种感想,也就是五种的感言:
一.金刚心论是一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兼顾的论典。
二.金刚心论处处显示明心见性的重要性,见性名圣人,迷性名凡夫。
三.金刚心论总共有四十五论,每一论的意义与角度不相同,但无非导归正知正见,破迷启悟,转凡入圣。
四.若是人人受持金刚心论的正法,欲证菩提成就佛道,有日可期。
五.金刚心论直指心性关键所在,把持如来心法扼要,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