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改造了自己的命运—“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第三集

第二、要具备谦卑的态度(Hurnility)—科学家与其他伟大的人物一样,大都具备了虚怀若谷异常言兼卑的态度,很少有骄傲自负、狂妄自大或目空一切的习惯。也惟有如此,他们才能不断的继续努力,不停的探讨钻研,发掘创造、永远不以己有的成就感到自满。俗语说:满招损,谦受益。唯有谦逊卑下的态度才能使人变得更有成就。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几乎莫不如此。

孔子为至圣先师,儒家大宗,学贯天人,为万世所敬仰,然而却经常不耻下问,而且谦称:“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也。”换言之,自己的学问并非天才所赐,而是因为喜好古代的典籍礼仪学说,经过发愤努力,废寝忘食,长期困苦而学得的结果,这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西方的孔子”苏格拉底(Socrates)其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及震古烁今的智慧,一直都是古代西方文明的象征,尽管他一直被称赞为最具有智慧的人物,然而苏氏在生前却不断的向他人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有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的无知。”苏氏平常走路的时侯,经常弯着腰低头,他的学生有一次甚感疑惑,就问他为何如此,苏氏回答说:“当麦子成熟的时候头总是低的。”这实在是一个最好的教训。

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Issac Newton)曾经向世人表示,他并非一般人所称赞颂扬的科学奇才他说:“我常觉得自己不过是像一个无知的小孩,在海滨上游玩,偶然发现一些发亮的贝壳,由于好奇的作崇,而加以观察一番而己,事实上,整个宇宙的奥密,就像那浩瀚的海洋内部一样,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都应该体会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伟大的造物面前都应该变得谦虚和卑微才行。”

曾经荣获诺贝尔奖金的杨振宁博士,有一次回国讲学,记问他对于学术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感想,他当时作了一个非常令人难忘的谈话,他说:“当我中学毕业的时侯,我感到几乎什么都懂,可是当我大学毕业的时侯,我感觉到自己所懂的只是沧海之一粟,而自从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之后,我发觉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足以产生巨大而复杂的新问题,因此研究愈深入,便愈觉得待究问题的浩瀚无穷,同时也愈发觉显得自己能力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因此现在除了我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部门之外,我什么都不敢表示意见(大意如此)。”这些话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工作最好的写照。

西方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发人深省的这一段话,他说:“一个人如果骄仿,即使是身为天使也会沦为魔鬼;如果是谦卑,虽是凡人也会成为圣贤。”由此可见,谦卑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导至成功和伟大的一个途径。

第三、要具备怀疑的精神(skepticism)—要发掘相获得理,除了要具备好奇好学的态度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具备怀疑的精神。所谓怀疑,并非疑神疑鬼或互相猜忌,而是凡事圴应细加思考,不要道听涂说,不可盲从附会,不轻易相信权威,如此必然可以发掘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象。所谓学思并重,作学问除了“学”以外还必须运用“思”和“问”的功夫,所谓“思”或“问”主要还是教人要能怀疑,一个人如果能够怀疑,则小疑可得小悟,在科学史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重大的创造或成就都是归功于怀疑的结果。

科学之父培根曾经说过下列的一则故事:中古时代欧洲的僧侣大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为了研究学问常常行定期的聚会和讨论,有一次在聚会中有人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马的牙齿有几颗?”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加以回答,后来僧侣中的一些长老就要求大家离去之后运用当时的研究方法—翻阅并搜索古代希腊罗马权威的典籍,尤其是阿里斯多德的著作,来寻找问题的解答,然而经过一段时间辛勤的搜查之后大家仍然未能找到答案,因此在下一次的聚会中,这个长老便郑重的公开宣布:“马的牙齿有几颗”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永远无法揭开的一个谜!这时候有一修道院的小和尚,在旁边听到这种宣布之后,觉得十分的奇怪,后来由于忍受不住心中的困惑,便鼓起勇气向会中的长老说明,如果要知道马的牙齿有几颗,只要到附近的马打开马的嘴巴,然后数一数,不就立即获得了答案吗?这些长老听了以后,不仅不同意这个小和尚的建议,反而勃然大怒,对于这种违返传统的研究方法痛加指责,接下令鞭打这个藐视权威叛经离道的少年,然后把他驱逐出修道院,永远不得回来。由此可见,崇尚权威不准怀疑的结果,只有造成长夜漫漫的“黑暗时代”。

十七世纪以前,大家都相信埃及的天文学家托勒米(Ptolemy)的学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环绕地球而运转,甚至圣经都持着相同的观点,几千年来大家都公认这种主张是一种无可争辩的“理”。后来哥白尼(Coperni-cus)经过仔细的观察研究之后,便大胆的怀疑这些“理”的正确性,由于他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终于推了过去“权戚”的主张,天文学也因此产生了观念上的大革命。古代希腊的科学鼻祖阿里斯多德(Aristotle)曾经主张:一切物体下堕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例,换言之,重的物体必然比轻的物体先堕地面,几千年来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然而到十七世纪时,有一位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便怀疑逭种学说的正确性,后来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公开做实验,结果证明了物体不分轻重均同时着地,因此也就打破了这一“权威”的定律,物理学也因而向前迈向了一大步。

理性主义大师笛卡儿(Reni Descates)特别强调,唯有透过“怀疑”这种思考的历程才能领悟理,所谓》“我思故我在”,一个人必须怀疑自己目前的一切,追究其来源,最后才能获得实确切的结果。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着五花八门的世界,邪说诡辩到处充斥,假黑白混淆不清,处身于这一光怪离陆,日益复杂,令人迷惑彷徨,甚至令人眼花潦乱的时代中,我们更应该具备一对怀疑的慧眼,冷判断一切,如此才不致于自己陷于迷失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