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真理

天道堂奉旨著作‘圣言真理’ 宝典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夫,道法三千六百法门,唯世人择一苗根而修之,虽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六百法门之中,玄乎妙哉,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若虚;恍兮惚兮,其若无。人之修道,切不可执道,道本无,何执之有。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执名于求道,犹执指求月,月不可得之。如是背道而驰,离法门则愈求愈远矣!故,离指便见月,离名便见道,道一如是,见一如道,如在其中。修炼者须参悟与分辨,盲修瞎炼,了无可得矣!兹今,逢屏邑鹄鸣社天道堂神人请旨,着造圣言真理以教化世人,此册必集三界高真心血之大成,以启下万世之修悟,大小无遗,体行兼备,有如雾中之灯塔,救世之宝舟。天行健,君子则须自强不息,则小用小得,大用大得,今值闻科著作,盼冀其早日付梓,特此勉之,引以为序。

 

抗州灵隐寺李修缘 

夫屏邑鹄鸣社天道堂创立于四十五年,曾着二科善书,复蒙上界圣佛仙真以及天道堂诸真每每挥鸾阐教指引人心向善,遵从三纲五常,发挥启化万民之觉路,而致力于济世施救疾苦,善解冤愆种种造福人群,其大发火光至为丰硕,此系诸位执事者不遗余力,团结一致,遵奉圣训,笃诚力行,始获今日之成就。今奉旨接着三科圣言真理,是以醒世、净化人心,悟真哲理。当今世态人心险恶,谋财害命常有所闻,伦抢欺诈到处横行,虽有律法阻止,作恶者视王法抛其脑后,为一时贪念,造成伤天害理之情事,殊不知人死后尚有冥律善恶之审判,善者福荫子孙,恶者殃及后代。故老衲呼唤世人勿种恶因,勿得恶果,弃恶从善,回头是岸。盼此有助人间安和乐利,诚为社会带来慈舟。陈堂主辛勤督促全体堂生共同协力,以期编刊书成之日颁布世宇,让更多众生受惠受益,点燃众生心灯,挽转愚痴迷途,净化社会风气,回归国有纯朴良俗,使人人彻底了解以行善因而得善果之真理,以此为序也。

 

本堂司礼神 

三科圆鉴表苍天  堂散金光照碧空

四海升平安乐享  诸生纳福受无穷

著书神人有责,不可怠之,期期南天监鸾童子禀报堂中所视。

示:

一、著书期间不可有乱生,否则后果自负。

二、礼仪不可失之。

三、堂生虽少,但可协天助道。

 

恒春天道堂  福德正神 

 

福高禄厚自安然  德配天心化万千

正义真修堪得道  神功妙奥定坤干

话:简述福德正神之史迹

余乃春秋战国时代山东省一偏僻人也,姓张名木琳,母林氏,妻慈娘,育一子,身为县官数十年,于五十八岁时退休,因吾身体肥硕、发白美髯,有福德之相,又精通病理医术、善知药材之用途,救人无数,赒济贫穷疾苦之人,并引导乡民从商之理,从农之笈,从工之策,使得农工商贾日新月异,生活改善安定,深受人们爱戴崇仰,又将数十甲田园所收成之食粮、水果均送穷苦之民享用,当时猛兽入侵,乡民甚惧、荒粮无食、疾害遍地,便为天下人民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杀不食之,则而发奋图强,故人人称财神爷爷,直至八十八岁时,一日正甜梦之中,被一只白色老虎引入山林旷野之际,眼前却显现‘白鹤山白石洞’。梦醒成真,动物野兽竟成知己,此后隐居白石洞内,每月月圆时,成群结队猛兽均来相聚,猛默之侵不再、荒粮无食不现、疫病不染,此顶天立地之举感动上苍,一日正当月圆高挂之时,猛兽来访之日,兴高彩烈之下,安安静静享年一○八寿庚,圆寂于石洞内,此时正是月圆八月十五日,忽见此刻天空显现出‘南天门大仙财神福德’几个大字,这乃是忠心义举感动了开山祖师、道租,道祖于  玉皇大帝御前褒扬余之宏功伟绩,故旨派在南天管理财库。余之才华溢世,  玉皇大帝旨派余下凡救世,有感重任在身,更不辞辛苦,于是在人间祠享香烟,是者,  玉皇帝大帝钦赐旨令,令在西元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年间),台北府增设恒春县诞生一二八年后,在恒春天道堂张天师旗内共携天命,共造福于乡里,同施德于世民,千秋垂世,香烟万代。

福德正神乃民间信徒普遍之尊称,也有尊称为土地公、大伯爷公,山丘坟墓尊称为后土,诸德所称均可也,福德正神早在西元二三九年之间,由自然神演变为人格神,至西元六七六年间有信徒转尊称为城都城隍神之尊称,因当时之管区上有州府,下有五土,一日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墓,五曰百湿,此或大或小天地皆有,众多信徒尊崇福德正神,宏伟之神迹,日日有增无减之,福德正神保佑务农者五毅丰登、六畜兴旺之外,尚要保佑经商者日日得利,川流不息,故而士农工商无一不尊崇,其福德正神之神威赫赫,因此上苍知晓,下旨钦赐土地公为财神福德。再者,民间习惯造坟墓之时,于旁边造一后土神来尊崇祭拜之,因此后土神乃土地公唯一之女性,因天为阳、地为阴,坟墓也属于阴,故而此后土神之职,理所当然由女性来当此职之。再者,习惯于每年清明日祭拜祖先,扫墓之时,先祭拜后土神(也就是女性之土地公),感谢一年之间看顾祖先之坟墓,后再祭拜祖先。此乃后土与其他土地公不同之处。再有一典故,明朝朱元璋掌天下之时,有一日微服私游,来到重庆府巧遇一书生,两人相见甚欢,故相招到当地一饮食酒店把酒言欢,不料进入店内却见桌桌客满,座无虚席,朱元璋眼见店内尚有一桌无人坐,桌上供奉土地公,故而与店家商量后,将土地公移于桌下暂放着。席间言谈甚欢,元璋当下与其书生说,吾出一上联你对下联,如何?其书生曰可也,当下朱元璋赐上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其书生答下联曰: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甚喜曰之:对得好。

故二人半醉而归,离席后,店家再将土地公移到桌上安奉。当夜店家梦土地公诉说:‘皇帝命你在桌下安奉,怎可再移桌上安奉。’此乃土地欠安奉在桌下之典故也。福德正神因年代与地域之关系,故而每一地域之土地公之姓名与千秋之日均不同,本堂之土地公乃奉旨钦赐之财神福德,俗称为‘财神爷福德 ’。乃一般商人所崇拜之土地公,故每月朔望之翌日,生意人均祭拜。于每年二月初二日头迓,又曰迓福,乃迎接福运之意,每年十二月十六日为尾迓,又曰迓礼,乃祈春报福之意,本堂财神福德正是财神,故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木琳之圣诞千秋日。

 

本堂注生娘娘 

诗一

杨枝净水洒三千  开笔启封感上天

诸子虔诚安足下  昊玄率觉入先贤

诗二

注生注死在南权  富贵贫贱总在天

欲得平安行善事  何劳算命访神仙

话:本堂注生娘娘简述

我国明朝末时,福建漳州有一赵举人,单生一女,名曰贞娘,芳庚二十八岁,与本州之士绅张姓订有婚约。有一日张士绅外出发生意外而亡,贞娘万分悲伤,赵举人就想移婚他嫁,但贞娘不从,说生为张家之人,死为张家之鬼。含悲出嫁之后受尽苦楚,其翁姑视为眼中钉,视她为剪刀柄、铁扫妇帚,但贞娘任劳任怨,受本州长老之推荐至京都禀皇上,皇上赐一贞节牌坊,至四十五岁时无疾而终,福德老爷恭迎至冥府阎罗殿审之,见贞娘有功而无过,带入修善所,学圣神仙佛之经道,并派回福建泉州城隍庙为注生娘娘之职至今。后来开台圣王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征台,从泉州分灵来台至今已三百五十二年之久,台湾目前奉注生娘娘为主神者有六座,每年于三月二十日庆祝圣诞也。

 

恒春九莲宫  九莲仙子 

  宝岛恒春  天道堂

春景好,春风清,窗前早备诰诵灯。

柳绿绿、竹青青,闲坐府殿爽气生。

当矢志,要心经,满腹经纶谁与我,鸣鸡戒旦寝三更。

真好景,作速行,勿惹荣华乱心性,偷安苟且误前程。

夏景好,夏日长,诸生速向把经攻。

薰风起,柳絮狂,满地荷蕊淡淡香。

睡午梦,起晨钟,夜里流萤穿此案,帘前新燕戏轻风。

真好景,勿琉荒,来时秋桂荣华发,高攀独步广寒宫。

秋景好,秋月明,窗前不断诵经声。

无寒暑,悚心情,蝉噪夕阳断再赓。

无错过,勿迟行,风飘丹桂香入户,雨洗芭蕉绿满庭。

真好景,要勤耕,若待春雷一声发,困龙直上九天庭。

冬景好,冬气森,罗衣熨贴免寒侵。

无长短,半晴阴,刻苦诗书信口吟。

年将暮,急用心,荏苒光阴容易过,春风又送好花香。

真好景,细推寻,博览群书成大器,花魁独占众咸钦。

诗一

开堂济世育儒流  化俗整风自有由

立说著书贻法则  谈经讲史阐玄机

圣贤扫退当今弊  仙佛添来复古休

际此奇逢非易遇  诸生切勿负春秋

诗二

诸生勤勉众神禧  着造完成天地知

日后自然有美景  始终一贯惠金枝

圣言真理正当时  报应临头赖桃枝

鸡卵密封能出子  凡间立德德全施

 

台南麻豆护济宫勖善堂注生娘娘 

坤仪有道齐家亨  内助功修品格清

君子造鸿居正体  淑人不忒位良卿

纲常重整山河壮  伦理严明社稷荣

千古不磨英烈志  芳徽万载永留名

女人之吟

贤女相夫齐家乃由上孝翁姑,中顺夫主,下偕妯娌,外睦乡邻,任劳不怨,刻己耐心待人,自然中下和悦,诟谇无闻,则身修而齐其家,谓之贤德之佳人。娘娘此吟,实曰杰作,可谓妇女之闺范也。此吟齐家有赖内助,内助主生春,春风添新彩,彩云日之上,上报传美誉,誉好羡仕人,人悟彝真理,理亲德更亲。

台北万古圣公庙古圣尊王

忍暑耐寒化众生  三科通达沐心诚

圣言真理宜深究  助道协天万事成

述:富贵

夫,贫与富乃人之所成,不怨天,不怨地。寿夭乃前生因果所来,三千弟子、四配、十哲、七十二贤,皆复天地之正气,照宇宙与寒暑。正气参天五常备,伏魔大帝关圣帝君,乾坤复转,四生六道,指经之道径,道德良深,把元一气之道,道德之门始终清真,汉河山川自古山明水秀,十字金篇精华青,三科宝箴圣言真理乃醒世明世之灯。

再述:

屏区阐教着金篇,邑地愚痴速悟坚,

鹄振维新尧舜世,鸣琴养性孝为先,

社稷和气诚堪佩,天降纶音种福田,

道贺诸生勤修德,堂中照耀化灾愆,

请迎圣佛群真降,旨挂县城咏宝篇,

圣谕颁下知反省,言行实修极乐天,

真书告成归正途,理登彼岸晤神仙。

 

凤邑仁美社合善堂副主坛司 

日远朴亲丧睦和  须臾离兮惹风波

天真一片如婴孩  因任自然获益多

谈:自然之道

夫,人之为,形神合则生,形神散则死,此所以魂魄抱一而不离也。所谓一即道,道即一,抱一则抱道而行也。盖道不可须臾离,形神抱一,则身心内外合道也。内者无形之道,外者有形之道,无形在神,有形在气,如婴儿其精神抱一而无离,其气纯阳而未散,故柔者和也纯也。纯一片天真,性无善恶之分,心无美丑之别,随圆就方,莫不合自然也。此以其和且纯,故大道之轨迹,其自然循环,周流不息,不亦如如乎。是以老子效法婴儿之天真以为教,无不与孟子“毋失赤子之心”,佛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同理,此中有大道玄机而失传,斯道也,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自然之道与天偕行矣。

 

南宫吕仙祖 

大道无为化万千  存真去妄自安然

始终贯一乾坤造  不减不增永世传

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真谛

夫,大道之行,降本流末,末复追本,有始有终,周行不殆也。溯至大道一气化三清,三清肇五行,五行万灵生,六合宇宙成,七星制度立,八针万象备,九宫运数转,十全复归无。天地万物自虚无中来,复自虚无中去,此乃大道周天之行,大始大终,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也。天地运行,东升西坠,寒来暑往,四时交替,周行不殆,分毫不爽。从开天辟地为始,倾天陷地为终,无年无不是如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乃天地周天之行,大始大终,天长地久也。惜哉人之一生,初生时纯洁无染,历经人生旅程,难顺自然,旁生多少枝节,增衍无数心欲,致老来难复本初赤子之心,故有始无终,难以复始,数自穷尽矣。盖大道天地之行,由本生末,末复返本,干干不息,斯亦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真义谛也,人苟得法之,历万数亦自不灭矣。

荣哉受邀参着本科,并谢诸生之效劳,有缘再会,余退。

 

三凤宫中坛元帅 

完成品格在修为  外在事功不可追

奔竞尘寰宜莫染  廓然性德耀光辉

谈:完成人生与天地同其大,与宇宙同其化

夫,天地于“本来无一物”中生万物,而万物森罗后却仍然归于“本来无一物”也。六祖以“本来无一物”得之衣钵,故能体悟真如自性,亦即道体也。究极天地万物与世间万相,皆为虚幻,即帝王将相之富贵功名,尽如浮云过目耳。故人生之完成,全在内在心性之修养,绝非外在事功名利之成就,以其人性修养之完成,尽人可成,修之即得,而富贵功名之拥有,非尽人可成者也。举凡宇宙天地之大品,物庶类之繁,人欲奔竞于千世,如“尧舜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以尧舜汤武之圣王事业,犹视同其酒,则人世间之一切,又有何可争可为哉。古圣晓然造化之机,廓然心境以对,弃富贵功名如粪土,视帝王将相如草芥,终其一生不为帝王家之所用。惟欲能臻此极境,无不在“道学问”与“尊德性”为下手工夫,尤以问学为然,学问未到,则见理不明;见道不真,自立德不宏,修道不切,欲期大成大用,不亦戛戛乎难矣。自古圣贤未有不读书,不读书何能明理,不明理从何起修,故学道宜博学与明道,读书宜活不宜死,活读则古人死句亦成活句,死读则古人活句亦成死句也。读书不知活用,纵能倒诵经典,虽历千年亦不能入道也。故为学凡百事理宜观察、体证、了悟,以至于实验,与勿懈勿怠,必如是方能超越一切、涵盖一切,而与天地同其大,与宇宙同其化矣。

今宵余受聘登台,以简文与诸贤共研,期能为此次天道堂续着三科尽一分棉薄之力,愿因此为挽转颓风有所助益,则余感幸矣。谢谢诸生效劳,后会有期,余退。

 

本堂正主席张天师 

恭送三界诸圣真仙佛回驾。

再示:

本堂此次请旨续着三科,线本堂人力缺乏,承蒙诸友堂之襄助,尤以合善堂神人之鼎力参赞,若书成完竣,神人同赏荣勋,余在此代表本堂神人,致万分之谢意。今宵就此,余退。

 

翰林院铜钟夫子  王降

论词

人道知天命而处世修身,人居世如幻影,无形接体,阴阳合性,其色是元魄,生化万物,谓其最灵也。正者为于道,诚者为之性,是故正者其中,诚者能尽其性,世人迷性而悖道,逃阴非己不终,人天共盈,日载大千,运筹能鉴而丝毫不爽之,现世之人,力行善道,又化正心顺天命,可期修脱阴阳,免转六道轮回矣!

大邑悟心社从善堂主坛司观世音菩萨 

天书一部启玄机  戛玉剑文翰墨辉

尼山道远阳光照  泗水源流士子依

济世慈航多处去  宝筏渡人四方归

一角觚棱腾秀气  栖听哕哕凤来仪

谈:修身与立德

夫,人居凡界,受六道轮回不息,盈枯得失皆是前世因果所致,今生享尽富贵荣华,悉为前功所荫;今生贫贱,欠人他欠,孤苦无依,离乡背井,皆是前世之应续也,丝毫不爽。故,天理昭昭,举头三尺有神明矣。经云:为善必昌,为善不昌乃祖德必有余殃,殃尽佑昌;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其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殃。今世人受欧风侵染,自性蒙蔽,利欲薰心,道德背驰,造就愆尤,乖张暴戾,利己殃人,实为恶哉。人性本善,应知修身悟道,造布功德,默耕福田。奈人性顽痴不悟,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此三教圣人莫不为此而感叹也,群起造缨以醒人渡众,期能颓俗挽转,重复古雅,匡正仁风,化浊以澄清,勤奋著书立说,盼人心知善修身以立德,功成果就消冤欠与孽矣,使人人本性复初,天下人人可有道而成矣。

 

鸿钧老祖 

妙道虚无不可陈  为何固执任沉沦

依仁据德循天理  因应自然效圣神

谈:“守道不得而自得”

夫道为道,无声无臭,无形无迹,无端倪可见,无征兆可寻。故圣人之言道,旁征博引,无不是叫众生见道、修道、行道、信道矣。人心虽老,道心虽微,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之分,善恶之别亦在一念之间耳,则一念善则喜,一念恶即恶;一念敬则圣,一念肆则狂;圣则神,狂则凡。故而修道在此一心,舍此别无他法可寻。圣人之所以无心为道,因为内外两忘,是非俱泯,善恶亦泯,为阿不二,直向不可名处着眼,不可形处起修。故而若泯独异于人,任世人逐物而动,圣人则抱道而居,故守道则天地万物之秘,自然造化之妙,故而不得而自得,因而明此而得道证道矣!

 

凤邑仁美社合善堂正主坛司 

行功济物唱旋歌  立德依仁福自多

造果功高垂永远  逍遥极乐享娑婆

谈:行功立德之真义

夫,人生于也,不可无功无德,今生富贵贫贱,无不是前生有功有德之多寡。有云“得福原是种福人,检金本是埋金人”,若尔等肯行功立德,天理昭昭,丝毫不爽,一切所求顺心如意。世之愚人不知行功立德,故无功无德,若欲求名、求利、求子、求寿等事,岂能如愿乎。是以功者济物也,德者涵养品格也。人之行为,敬事敬物,不愧天也良心,持斋以修身,修真以救生,静能渡己,动能渡人,如是功德无量矣。盖行功立德求望报,其享不过世间洪福,若施恩不望报,是谓阴德,则逢冤必解,遇缘必结,功不思而自高,德不言而自厚,功高德厚,天地喜之,鬼神敬之,冥府敬之,凶星避之,福星随之,命终丹书下诏,脱壳飞升,永享无疆之乐也。

 

幽冥教主地藏王 

尘梦扰人深  黄泉路无尽 

彼岸无限好  祇待有心人

谈:人间、黄泉、彼岸

人居世尘,尘梦扰人,类多咸为名利,迷其心志,乱其所为,性蔽意迷,自困愁城。待尘梦醒,时觉已晚,良机失不复回,再觅不知何期。心凄凄,悔恨唯叹当时,尘世梦劳我一生,犹是虚渡一场空,虽是有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黄泉道上空遗恨。住尘纵是豪杰,离世沦为走卒,奈何桥顶徒悲切。心茫茫,路濛濛,归何处,难自主,触目所见,尽同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天不怜,夜叉无情催人行,人问唯梦,黄泉梦醒,百年不过昙花,黄泉却永无尽,劝世人早回头,彼岸无限好,祇待有心人。

 

凤邑仁美社合善堂正主席八隆宫池府千岁 

入圣登真本性栽  吞心清静净灵台

日新月异能成果  悟觉今朝大道开

谈:主静入圣

夫,静为入圣之门,进德立业之基,人生修养,不可一时或缺者也,静所以养生、生慧、开悟、明道与通神也。广成子仙翁曰“抱神以静,形将自正。”静者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也,盖人心本体皆一般,衹要养之以静,便自开大,为学宜由静中养出个端倪来,人生修养,静字工夫最为紧要,工夫若足,遇事能不动心,则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梦剧不乱,宠辱不惊,故明日之成就皆立于此也。是以静中别有天地,静中别有人生,静中可以变化气质,心性与形神,亦即超然天地外,不在有无中也。抑宗元有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静中之境界,可以见高雅、超脱、孤旷、空灵,亦可见吾与万物无忤矣。故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以立静为贵,学人不明究裹,徒以弃静,动则失之,如是何益哉。吾辈日缠缚于尘境,此心憧扰,无一刻暇适,苟非立静以药之,则日为躯壳之奴隶而已。人世间一切荣辱得失,不亦多累,人心本自静定,本自泰然,何病之有。惟遇货财则思争夺,遇功名则思排挤,遇势焰则思趋附,遇睚眦则思报复,遇患难则思推避,其未遂则心病于患得,既遂则心病于患失,于是日攻于心,而病入于膏肓,虽外有所养,终不胜内之所扰,此扁鹊所以望而走焉。以其心牵于物,而役于物;心牵于名,而役于名;心牵于利,而役于利;心牵于欲,而役于欲;无所不牵,则无所不役;无所不役,则无所不病。是故能以此心自作主宰,心必清静,清则明,静则净,了无一物,了无一尘,人生自可廓然、泰然。则此心不能有所缠,有所缠则有所动,有所动则心未得静定也。惟立静可以安排此心,可以安排吾之人生,先哲诗不亦云乎“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闭门只静坐,自是出风尘。”是故立静非玄非禅,须知吾道本于天,一朝忽显真面目,方信诚明本自然也。

 

本堂司礼神 

恭送各界圣神仙佛回驾,赐起各生,今宵谢谢合善堂诸生鼎力相助,余代表本堂神人致万分之谢意,回程一路顺风,余退。

 

本堂主坛司 

诸生依礼仪排班,开封印笔。

启开木笔达天边  喜见诸生造喜篇

讽诵经文通上界  至诚方可感神仙

其二

金玺奥妙法无边  莫说无为我独先

最爱庶民行大德  安居乐业福绵延

仁美社合善堂副驰聘司降

道法自然有妙奇  日常体悟简而宜

不明经义空嗟叹  泥古执迷实可悲

谈:天下无二道

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简易平实,尽可人修,尽可人行,毫无神奇,或迷信之事,存乎其间矣。学虽有万千法门,详参穷究,经书典籍,无不汗牛充栋,隐语喻词,其旨难明,而道脉正传,因此则越惑而不彰矣。今人之学,读经研义,如在刻棘中行,大致不知经义,若泥象执文,空自傲慢,至老死一事无成,若有人晓得诸经义,又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焉。盖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如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一旦取其捷径,天下学道者纷然。良而修之不过,遇而不行,行而不动,乃老来甘心赴死黄泉之下,岂不悲哉。故正道在自心,道在自然,自求自得,修之而不至,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至得之者也。

 

凤邑双慈亭天上圣母 

易学精华义理明  寻深致远力勤耕

自然法则通其变  大道宏开万事亨

谈:易学精微

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易曰:“法象莫大乎天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此自然法象之旨也。盖易一名而兼三义,其“不易”者天地之常,易之体也,其“变易”者天地之化,易之用也,其“易简”者天地之行,易之则也。昔伏羲画八卦,象万物,穷性命之理,顺道德之和,以其易之广大,悉备洁净精微,尽乾坤之奥蕴,显体用之通变,可与天地之相终始也。惟老子知易之体,孟子知易之用,故明体达用也。易之全体大用,皆存于五千言中,隐伏精微也。故究老学,尢宜精研易理,入于易而出于易,以期深造有得,方能得其神化而通其妙用也。举凡自然原理、无为原理、循环原理,与变通原理、反用原理,尽在其中也。则进退存亡,祸福之道,无不胎于易教,凡事有利必有害,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毁,有福必有祸也,故易贵未然之方,为无为而事无事矣。

 

北港朝天宫天上圣母  萧降

因缘际会合群成  一贯真经感化生

当下明分知造化  匡时翰墨聚精英

述:大因缘微细成

夫,人之修道立业,无不望成,然往往蹭蹬者非为之不力,实业识病孽太重,致魔能作障也。因人心性之养成,贯乎前生,通及后世,当下之我性,乃承宿世之心识合聚而成当下之我性,故而当下之我性实累世之诸成,亦为来时造化之开端,是然能不因所障而退悔其心,倍加振奋,倍加精进,久之蹭蹬者亦必转为顺心,正所谓福至心灵开矣。盖世上大功业之成,犹须过人之意志、顺畅之运命,其意志之过人,乃其宿世之炼就,贯乎今生合而过人也。其运命之顺畅,乃其累劫之造化,贯乎今生合而顺畅也。故一分拼耘必有一分收获,无分善恶事,理当此也,是以当下一分用心修命,必成来时万年功业大因缘之一分元素也。君不见江海汹涌,惊涛拍岸,寻其源头,却祇是涓涓细流,默默无闻乎。

 

本堂司礼神 

诸生免礼,今宵至此,恭送三界圣神仙佛回驾,谢谢诸贤今宵之协力与效劳,余退。

屏邑广宁宫三山国王 

著书旨在挽人心  阐理有劳圣佛神

教化无分同一志  虚灵处世乐天伦

谈:人上人

夫,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受父母之养育而成,及长当有异于禽兽而不与草木同朽之智,仰不愧铃天,俯不怍于地,以为顶天立地之人也。

男儿立志,必效贤良;女人坚持,必以贞烈。唯人生境遇不免乖违,故宜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之雄志,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如是不易其心,不变其志,遵道而行,以人定胜天之毅力,打破听天由命之消极。盖人生岁月如行云流水,一去不复返,若虚掷光阴,怠忽人生应尽之责,徒自空遗恨而已。

古圣先贤教人以学,人不学,不知义。此所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思善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君子必立志、尽忠、尽孝、存仁、存义,以道德为依归,人之为人,若自以为庸才,随波逐流,醉生梦死,庶有忝此生之为人也。

 

屏束车城福安宫观世音菩萨 

心中三万六千神  勿使邪偏造妄因

正念修持堪治世  功圆可保万年身

心者,万法之根源,故曰“万法由心生”,能以心而成,亦可心灭之。心乃吾人元神之主宰,可善可恶,善生福随,恶作祸至,亦因果循环之使然。欲求福慧,必须行善方有所成,若不作恶,祸焉随之,所以吾人所作之善恶可转命运之祸福也。

心是心中诸内境,三万六千神,凡人之身有三百六十五骨节,二八○经络,所有之元神皆在人体之内,所辖之五脏六腑、九宫七政、四肢百胲、左三魂、右四魄、十二宫神,所以八万神,能以耳入于肾,睹于目,生于肝;入于鼻,生于肺;所然,肾败则耳不聪,肝不佳则引目不明,肺弱则鼻不灵,是以心譬如是君,五脏六腑为臣;身为国,三万六千神为万民,眼耳鼻以为门窗。若心以正,则可君臣同体,臣民合一为社稷创造生机,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欢地喜,天下太平,此是一国仁君所致,而造福社稷山河。若是心偏离正道,则逼臣为贼,从此社稷不安宁,国家不太平,蔓延民反、臣不忠,此是一国昏君所造成也。是故盖国家之兴隆是心之所宰,表示吾人知善积善,则可使社会祥和一片。若是不能兴隆,亦是心之所宰使然,则是走入灭亡之国也,是以其恶贯满盈,此皆是心之起念之关也。能以正念而修,则可返本而还源,若不知身修,则枉为万灵之首也。是道则进,是错则改,能以心正则返朴而归真,是故心之好坏就在一念之间,上天堂、下地狱,由人之善恶而定,所以心可不慎乎哉!

 

台北万古圣公庙古圣尊王 

修持道德感神人  为恶岂能日日新

众善奉行圆果报  是非祸福究原因

谈:善恶之应

夫,人之不修善,天必为之斩魂摄魄,使之颠倒,其之所为,亦为人之所厌,天之所弃也。故易志洗心,去恶从善,以天心之仁恕,岂能加诛于悔罪之人乎。盖前愆可赎,后行可图,万勿自暴自弃也,是以行恶之人,人必厌之。昔有宋相秦桧,欺君误国,残害忠良,百世以降,人心无不恶其之所为。岳王精忠报国,丹心一片,千古迄今,后世靡不景仰其风范,故其祠铁铸秦桧及其妻王氏之像,跪于案前,祠内悬一木掌,远近之人进谒者,皆钦拜岳王,而手执木掌以批铁像焉。如是观之,人非有私好、私恶之心,实则公道自在人心,于人心之本善处,见善与恶,自有景仰与厌恶之别,其同异者,无不是善恶之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