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指玄宝录

第十七参 门生问道录(二)

达摩祖师 降         癸亥年正月十八日

 

诗曰:白雪寒霜满树枝。轻风问道语还痴。

   原来此意非凡俗。忍得无衣即是师。

 

圣示:天气寒冷,人们添衣;心地脏了,谁知来洗?手足干净,口里芬芳,可是打开肚肠,无人敢闻!若你来问道,我就送你一把扫帚,这只丢在墙边死角的东西就是道,可惜都被世人轻贱了。

 

欧阳智纯问:现代人应如何修持定、静?从舍事应迹中,如何才能立于中道不偏不倚?

 

达摩答:修持之道刚才已说了,送你一把扫帚,打扫心地,可是别自以为有了扫帚,便乱丢垃圾,那么不是自找麻烦吗?故言“舍事”就是不要制造脏乱,扫完地要放下扫帚,否则整日拿着扫帚像什么?拿得起,扫得净,放得下,才是智慧者。何谓中道呢?把握自己,随心而做。随心不是所欲,是随着原来的心意,不因外染而变心,如此随着不变心之所欲,就是“中道”。再浅言之,学道无他,学做人而已矣。你不撞人,人又不撞你,最为安全,此即是中道人。

 

许聪郎问:修道者遇有人畜死亡,即念“往生咒”超度之,虽不知其梵文之意,但是否有效果?

 

达摩答:学佛者本慈悲之心,遇有人畜死亡,念往生咒度之,念者闻者并不悉咒语意思,有否度化功能呢?此一题确是迷惑不少人,吾喻一例:有一位不识字医生,只知道此一帖药是治肝病妙方,刚好遇一肝脏病患者,医生即以此药注射病患,果然药到病除。但医生与病者皆不知药品之成份,只知效用,此与念往生咒度亡者相同。他们只知咒语之妙用,而不知其妙意。可是话说回来,经咒必有其妙意存在,学佛者按梵音而念,如学英文会话,你会念,外国人自然听得懂其意。然又有人发问:人畜之灵魂生前并无梵语之基础,为何此时能感悟咒语之意义而受度呢?吾今释之:念往生咒者,念咒时虽不知咒意、咒音之正确性,但此刻其心中已发起一种“慈悲度亡念头”,此一念头也是一种无声的“当地语言”,在他的灵波中,充满着“爱与祝福及救苦”的念波,亡魂此刻受到这种温暖气流加被,如一受寒冻的人,突遇温暖之火光,灵性渐除痛苦阴冷,由念咒者发出之光芒,使亡灵渐渐清醒,而感召圣佛前来相度之。

 

许聪郎问:经云:“因果报应,如影随形。”若有人被前世冤魂索报所缠,此位冤魂报了仇后,他们之间的因果是否就此了结,来世是否会继续冤冤相报?

 

达摩答:因果之报,如影随形,所以有云:“怨人就是爱人。”爱人才跟你形影不离,世间的因果也就是因这个“爱”字所形成:爱财、爱色、爱酒、爱气、爱人、爱名、爱物,爱不到便产生恨,因恨成仇成杀;或爱过火,玩火自焚,惹祸临身,这些都是由“爱”而招来的困果。你既然爱“他”,他就如影随形,寸步不离了。一个冤家找上你.又爱上你时,你就跑不了了。报应来索,如果半斤八两再加一点利息,则互相抵销,来世不再来报,但有者报得太过份,来世又要偿还。所以说索报者不要过份,如世人拜一次神就想要求十分的感应,这也就是不自量力。但因世人痴性太深,有者被打一下就消罪了,他又反击一下,故等于欠债未还,减一又加一。所以世人受到报应时,最好佛前忏悔,甘心受报,不要强求免报,欠债不还不是君子。如何还债?积功德即是蓄债钱,可以抵偿,但精神肉体上要受些折磨,以还对方以前所受之痛苦,如此方为公平之原则。

 

吕芳裕问:修道者常被“客尘”所困,不知如何方能解脱自在?

 

达摩答: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人无事求事,外事即是来客,因外客混于尘俗,形色太深,已如一个患有传染病者,他来你家做客,你却亲切招待,同饮共食,甚者晚上共睡一床,不过几天,你也被传染病菌,此时主人也等于客人(主客同化)。所以修道者在平净心湖中,皆因外来激荡而起涟漪,使心镜起伏,无法照见本来面目。故对来客宜“敬而远之”,客尘来时,当然不能无情以拒,但对宾客,我们该以“礼”待之,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若对客尘太亲蜜,近小人而不自知,后日必为小人暗算。故修道学佛外缘不能避,但守一“礼”字,则无“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