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

第一章 修道子入道

天上圣母 90228

 

诗曰:修身养性进鸾堂。格物致知有义方。

   众志输诚明仪礼。忍人不忍德沾光。

 

第一章 修道子入道

 

为求学习先天大道义,而一一皈依进入鸾门圣地,藉以学习人生哲学,了达修身之目的。修身不外行功立德,养性不外降伏贪、嗔、痴、爱、妄;而一个修行者,纵然智慧再高,那也不过是内涵而已,但终究未实践在外,一切的功行,皆在于外在之实践,方称功德。

 

修身之人必先使其知了是非、善恶、对错,以其心中明白是非善恶,而后能明辨是非善恶,因为心中已明白如何造作,所以能身体力行,把心中之物欲降伏,便能行真道。修身养性最容易实行的便是外行,而最易犯错的也是身行。何以故?身体力行攸关大众,而内性之修持,仅个人之事而已,影响不到外人。诸如一位自称是孝子,对父母是如何恭敬有礼,如何的遵从,但实际上对父母并不予以理睬,甚至顶撞,如此之人在心上虽然孝敬,但外行上却已是违孝行,而造成影响的只有外在之行为,却与内在涵养无关。诸修道子一致输诚入道,求学、知礼达义,实难能可贵;须知凡事先由修身为本,本是致用,是实践,将我人身内之脾气毛病藉由外在之改进,渐而身内可化育去芜存菁。养性是体,是不变之道理,但终是较不易持久,因人心时常在变,所以外行之功德常行,正可培育内心之品德。譬如有一个人无故将不满加诸在我人身上,我人必定自然的加以反弹,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必须有忍辱之精神,而忍辱乃由心中之分辨,下达身体力行,但心中长久之忍辱,必定在有朝一日,爆发出积压已久之忍气,然而修身之人将一切忍辱视作平常,毫无忍字可言,是以必不会有忍气充爆之时。修身以养性必须合而为一,因为性德是发自于心,身行则是显诸于外,是相辅而相成,缺一不可,但就重要性而言,修身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若众人能依循而行,则德泽万众,九玄七祖同沾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