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的五项资粮

德性篇

德性,是圆满境界。有了德性,不论在圣在凡,皆能处世圆融;即使受苦受毁谤,也能化于平淡〡济公活佛


(一)德性,是修身的根本

◎仁者无敌,一个人若有才而无德,便会遭来别人的嫉妒;如果能力强,德行就要愈齐全才行。一个有仁德的人,大家都会心甘情愿地跟你在一起。道是本来面目,德是当然的行为,你要学习率性而行,把当然的行为做出来。

◎礼貌是一个人修养的指标,涉及一个人的德性,也表现道的亲切与尊贵。所以初步的功夫,要做到“非礼勿视”,道德经不是讲“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吗?眼不见心不乱,慢慢的就习以为常了。这一切都要心正,从根本处下手。

◎修道要蕴含德性,而德性是什么?那是诚于中、形于外的表现。若真心想帮助他人,就不求回报,默默地去做,这才是真德性、真功德。徒啊!要记得“养德”啊!

◎修道是修什么?修心。那么心怎么修?八八六十四卦里哪一卦最强?是不是谦卦?修道人得学会第一个要“谦”。“谦”字有个什么边?是不是“言”?言,代表言语、言词、表达,就是在言词上表达得要得体、要谨慎,由诚心敬意所讲出来的话,那么心真一切就真,心诚万事就灵。你心真、心诚,你心低下,所讲出来的话,不就是“谦”了吗?


(二)身、口、意,三业要清净

◎你们要有丰富的德性,就要有丰富的经验,以便济渡众生的所需,你们也要有普渡众生的大志愿,才有办法德普人间。首先,脾气先改,身、口、意,三业要清净。

◎老师我不是曾经说过吗!徒儿傻傻没关系,傻人傻到家就好,是不是?修道办道不是凭你的口才能力,不是在争、在计较谁赢谁输,谁办得好,谁办得广,输赢是在什么啊?在“真修实炼”。你们常在口舌上争输赢,是不是啊?输赢决定在谁啊?会讲话的人?那有用吗?从你们的口修起,好不好?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要如何做扫除工作呢?

一、扫地时,角落是最难扫的,而修道的小节也是最难注意到的,修道要修到连最细微小节处都注意到才行。

二、地要每天去扫才会干净,修道的工作也是每天都要做。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义即在此。

三、地再怎么扫,门窗紧闭仍会有灰尘。所以修道修心,就是要从心地上下功夫,从根本处着手,而不是只靠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说、不去听来遏止。白阳的修道人都是在闹市中修,故必须从根本处着手,真正由心地的修养、修持上来下功夫。

◎你们现在不是每个人都说要美化环境、美化家庭吗?有没有想过要美化心境?美化你自己和每一个人的心境,更进一步去美化你的整个人生。还记得求道时,不是叫你们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吗?说好话是美化言语,做好事是美化行为,存好心是美化你们的心境。美化面容,脸上就没有嗔怒,满面笑容,而不是在外表上做美容。相由心生,你的心是美的,面相就不会丑到哪儿去。简单的讲,就是要去美化言语、美化行为、美化心境,再美化为更简单的满口好话、满手好事、满心的欢喜,再让你的欢喜去感染别人。这根本要抓得住,而不是在枝末上用功夫,这就是心的作用。所以说,修道修心,要美化心境,这个心须纯正,听懂吗?

◎守着你的耳朵、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的嘴巴,没有一点知识的作用,全靠你这个心做为主人;但是你现在的心邪了,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全都造反了,才会沦落到四生六道中受苦。修道就是修这个心,心一定要纯、要正,不可稍有偏差。

◎行善不为人知才是真善,如果行事能坦荡磊落,还会畏惧背后让人挖一个窟窿吗?除非是心不平气不和、疑神疑鬼!既不做亏心事,夜半当然不怕鬼敲门了。

◎修道要涵养气质,切不可深藏心机,这就有愧于修道的名了,要记得“养德”,望徒儿们能朝这目标去做,修心、修身、修口、修意,修去一切不正的。懂吗?

◎大家已经求了道,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一个“行”字!只有“行”,才能创造天经地义之德,才能成就圣贤仙佛之伟业,记住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耕耘才有收获,这徒儿们也都知道。为师要讲的是,每一位徒儿想要采收“成功欢笑的果实”,就要勤于耕耘。


(三)反省,可以终身寡过

◎末后修道要时时自我省察,一个能时时反省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古时一日三省吾身的是曾子,他用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

一、为人做事有否尽心?二、对人是否信实?三、求学有否温习?

一个修行者,若能每天反省对人对事及对道的学习,能时时温习,则可终身寡过。学道者可以把曾子做为学习的对象。修道就是要“当思己过,而不论人非”,这不是常讲的吗?“有过归己,有功让人”,你们有没有这样?

◎修道人要学习“聪者听人”,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再学习“明者反观”。聪明的人是不固执、多听别人的劝导,静的时候能存养省察,动的时候不乱我心,时时刻刻反观自醒,反省一下自己的思想,有没有合乎天理良心?反省自己的行为有没有违悖天经地义?也就是说,一个做好的人、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而是因为他肯“多用心、多费心”,才成功的。只要你肯下功夫,与圣贤又有什么两样呢?


戒律篇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一)以戒为师,不致放逸

戒律要守,就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做给自己看。你们修道是图个表面功夫而已吗?别人看得到的界限,就做得战战兢兢,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松懈得很,这就是表面功夫,对不对?

◎戒律要好就要谨言,一个默语戒都守不好了,更何况其它的戒律!火候、愿行要怎么行啊?火候不炼,心念就更难守了喔!

◎懂得佛规礼节吗?能一一遵守吗?每次都要你们用心念十五条规,
一、尊敬仙佛
二、遵前提后
三、齐庄中正
四、循规蹈矩
五、责任负起
六、重圣轻凡
七、谦恭和蔼
八、勿弃圣训
九、莫着形象
十、手续必清
十一、出告反面
十二、不乱系统
十三、爱惜公物
十四、活泼应事
十五、谨言慎行

因为念久了,印象就来,有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你们记住,不致临时抱佛脚。要知道,佛规不是只有在佛堂才要守,出佛堂要不要守啊?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要有诚敬的心,就像你们的叩首,有没有诚敬的心在叩呢?如果没有,有叩跟没叩是一样的。徒儿们的杂念太多了,连叩个头都不能专心,胡思乱想,这就是诚敬心不够的原因。戒律的作用,不就在收心,收摄那个妄动的心吗?


(二)尽心守份,也是一种戒律

◎你能尽心尽力,就不愧于天地,因为尽心才能与天地相容,如果你无法尽全心,就没办法做天下事,就连吃饭也没办法安心。道在日常啊!吃饭是基本道理。我们立足于天地之中,就要行乎自然,才能达到圆满。在这之前,你要学会尊重生命,也就是尊重他人。生命的本源就在天地中,你不尽心,无能知晓本性的奥义呢!

◎修道一点也不麻烦,既不耽误时间,又不影响家庭,你如果在人世间不能像天堂一样,到哪里都会有麻烦、争执、困扰的事发生。做人啊,就是要守本份,仙佛也是由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就如同种田的要专心种田,上班的要专心上班,不可种田的想要做老板,做老板的想当总统。既然你们想成仙作佛,就要把基础打好;菩提树要种得深,风来就不会倒。

◎凡事专心去做,才会成功,如同吃饭必须专心的吃,才能吃出滋味,做任何事都专心,那就是“道”。由此看来,做事与修道是不会互相冲突的,把你在佛堂修道的经验用在生活中,就能圣凡兼修。

◎修道并不是说天天跑道场就是修道,也不是说上台讲道就是修道,当然也不是一味地紧跟随前贤身边就是修道!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跟随前贤或跟为师跑、代天宣化,这可能吗?当然很难啦!有凡才有圣;有圣,凡才会如意。修道可别尽凑热闹、人云亦云,要懂得守住自己的岗位、职责,该做的事就赶紧去做,毋需多担心“我一天没跟上,就没有功德”,功德不是这样来的!问心无愧地做事,坦坦然然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才合乎道。

◎修道最主要在于“用心”与否?其实,道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人去行了,就有所体悟,若能一方面看、一方面讲、一方面听、一方面行,心中自有体悟、升华。你们都是善良的人,可惜的是,知道道好,就是不知道要修啊!


(三)克己,是戒律的起步

◎我们学圣贤之道,第一个是“克己”的功夫不能让。什么是克己?克制自己一切的欲念杂想。不是你本份该去想的叫“妄想”,所以要用克己的功夫来对治它。

◎如何克己呢?

一、冷静。这不是一次就能冷静下来,是要慢慢、要功夫的。
二、意守玄关。
三、凡事都是自己的错,所以要并用三宝。
四、将心比心。
五、替换定律。不急不缓,做到中庸之道。
六、反求诸己。凡事先想一想,仔细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错?

修道是要对自己有所要求,而非让仙佛来要求你们。

◎常言道:“圣贤过多,愚人过少。”为什么圣贤会说自己的过错很多呢?因为修道就像煮菜,厨师炒个什锦大杂烩,上菜了,这色香味俱全,但是好不好吃呢?火候功夫怎么样,这就得看功夫到不到家了。修道不能像只有外表看起来漂亮的菜,但是内在怎么样?味道香不香?营不营养?咱们讲的是实质的东西,不做这个外相,所以修道得用心去体会。

◎当你们有了习性时,就很难生存了,人与人之间也很难和平相处,你也会变得很难入境随俗。所以“修道”两个字就是“化性”,而不是忍气,忍气会厌气、会散气,所以要化性,把它化掉,化解掉脾气、毛病和个性。


心念篇

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智者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故当善护其心,一心倾,则证菩提。〡济公活佛



(一)当你有心结时,如何打开?

◎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想想自己的心结到底在哪里?到底为了何事而想不开?为什么走不出来?受到什么阻碍?要把这些问题看清楚,为什么会做不到,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当会觉得很为难,是不是个性的问题?为什么会觉得很无力?为什么人家可以走得很好,而我却重心一直都不很稳?是哪里生病了?修道不是都讲“转念”吗?听课都听那么多了,会不会转?

◎过于恐惧,就没办法得其正!过于好恶也没办法得其正啊!你修道修得愁眉苦脸,什么原因啊?心结没打开是不是啊?修道身心不健康,让人家觉得是变态,可不可怜啊?修到最后,脑袋里不装道理,只装一些是是非非,可不可悲?身为前面的人,你脑袋里装着某人怎样啊!某人要改进啊!那是最可悲的。每个人都有眼睛,每个人都会看,现在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多说少做,有没有感觉?

◎当你心有千千结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心中的障碍须自己去突破,再怎么沟通不了的,也要试着去沟通。

◎当你听了许多的是是非非、毁毁谤谤之后,你还是要告诉你自己,要来道场,道场需要你。

◎当你处在逆境考验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要以乐观、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这种种的处境与困难。

◎当你与同修有分歧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办上天的事,一定要同心同德,才能够圆满达成任务。

◎当你与点传师、前贤意见不合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不管前贤对不对,你还是要尊重前贤、谨守佛规。为什么?因为你固执己见,所以要先学低心下气、圆融的心,以接受谏言。

◎当你有所疑惑,没办法解答,又不敢问前贤、点传师的时候,你怎么办?从四书五经中找答案。

◎当你的心念有所杂乱的时候,是你被他人所牵引,赶紧二目守玄、紧握三宝、默念五字真言,真假自明。

◎不要当钱的奴隶,每当点传师要你出国办道的时候,你不要找藉口,你要告诉你自己,众生需要你的慈悲心挽救。

◎当你遇到人家对你的毁谤、批评时,你要忍辱负重,不要管他人说什么,只要无愧于天就好。

◎当你遇到顺境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你要告诉你自己,上天给你这个好机会办道了。

◎当你认为你自己的心念有偏差的时候,多点时间让自己调整调整。

◎当你修道到中途的时候,你会懈怠,这是一个过程,你还是要不断的鞭策自己,要始终如一修道办道。

◎当你发现你在道场愈修愈痛苦、离道愈远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〡认识自己。

◎当你见到别人在说是非的时候,你是要走,还是跟他一起说人长短?你要告诉你自己,做个真修实炼的人,不要做个是非人。

◎当你认为你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你要赶紧充实你自己、提升心境。

◎当你发觉你已活在别人对你的看法时,你要告诉你自己,要跳出这个漩涡。

◎如果你认为你真的尽心尽力,反而众生不理你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百战百胜、再接再励。

◎当你发觉你处处要求别人照你的意思去行,而他人不理睬你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当你想护持整顿 老○道场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从本身开始着手。

◎当你发觉你的后学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你不可以独善其身、轻视他人,你要把所会的都教给后学。

◎当你认为你的意见是正确,而别人不遵从的时候,你还是要以圆融的态度,私下沟通。你要告诉你自己、问你自己,是你做的方式不对,是否你太尖锋,以致别人不采信、不照你的话去行?

◎当你在道场发觉你的人际关系不好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改变你自己,这不是别人对你有所偏见,而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圆融。

◎当你发觉你有嫉妒、怨恨、不满对方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与优点。

◎当前贤给你的意见,你没有办法采信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前贤走的路比你多、比你还要有经验。

◎当你知道有同修不修不办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赶快把他从深渊里救出来。

◎当你对后学有意见、有成见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 老○、老师都不放弃他,你为什么放弃他!

◎当你发觉你在固执己见的时候,你要告诉你自己,放下“我”,参考别人的意见。


(二)打破执着、抛开习惯!

◎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在于你的心念想法,不要去执着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什么叫做“自在”?你内心放下了,人我执着对待也没了,把自己都忘了,这样才是真的自在。就像为师,你们现在看到的是这个窍手,她是个女的,可是为师并不觉得她是男或女。你们自己也是一样,你们总是觉得是女孩子,就不能做粗重的事情,是男孩子,就不能像女孩子那样斯文,那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真修的人是能把一切都看空,当你看空一切的时候,就不会执着在人我的看法、环境的顺逆,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在的人。

◎心里想佛,就会看着佛;想老师,就会看着老师;想着苹果;就看着苹果,所以咱们不要胡思乱想。有杂念的时候,心不专,所想的尽是一些杂事,只在一念之差而已。请问,如果你到佛堂,看到不好的地方,是不是就不修道啦?

◎别人一点点的缺点,都是给咱们做借镜的,别人丑,咱们就不可跟别人一样;就像为师看到徒儿都是上进的心、慈悲的心、想帮助别人的心,所以你们的一点点缺点,都不会影响到为师对徒儿的心。

◎如果说你一直有一个死对头的人,为什么会和他成为死对头?就是你不让他嘛!让他,不就没事了!修道要懂得看破,不要结因果。人家希望你怎么做,都是为你好,为什么还不退让一步呢?退让一步日子会更好过。试着去做做看,试着去改变自己。好吗?

◎人生有一定要受的苦,不管你是做凡事还是做圣事,都会有必受的苦,但是在你做凡事的时候,有可能于无形中又招来更多的苦,那就是再结因果。所以为什么说“无圣,凡不顺”?你没有这种圣心,没有为众生的心,都只为自己,又不知要自我改变,就会一直往牛角尖里头钻,结果苦了更苦,没事找事!所以才说不能离开圣事。当你在办圣事时,是一种付出;在成全人时,反而自己被成全了,对吗?



(三)修道修心,你的心修了吗?

◎为师的徒儿是不是都傻傻的?傻人有傻福,徒儿们若真的傻,那也是傻得可爱,但是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是外表看起来好像很能干的样子,内心却是空虚的,一种是精明,一种是傻劲,你们是属于哪一种?把你的心充实起来,充实之谓“美”,外表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内心是美的,才是“真修”的人,愈修愈年轻美丽了。

◎现在的修道人,慈悲心较容易,谦卑心较困难。学习谦卑的心,虚心求教,虚心去学习。古时人忠孝不离心,现代人忠孝不离口,上口不上身。

◎每一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就好像琴。不同的心理,所弹出来的音也就不一样;有弦的琴可以拨弄声音,无弦的琴亦可拨出声音,你可以用自己的心境演奏。人心变,局世也在变,人人皆需花一点心,来耕植此心。因此,人若不觉醒,有几世可以浪费呢?

◎你们会觉得来佛堂很茫然吗?不确定自己该怎么做吗?不知道来佛堂的目的吗?你们只要想想从前的你,从前的样子,从前的心态,想想你最苦的事情,想想那个难关,再想一想现在,有没有什么不同?今天的你的确和从前不一样了,有改善了,因为你的心境更提升了,问题也改变了。以前的你遇到事情,正痛的时候,是急于抓一块浮板、抱住一块木头,只要不让自己沉不下去就好了,看得很浅近,所以容易冲动、犯错,甚至怨尤一堆。现在不同了,不再像以前一般,因为你们懂得遇事感恩,所以你求道、修道,值不值得?

◎我们今天出去被人家指指点点,说我们脾气坏,说我们毛病多,这样就很严重了,所以要好好的调适自己。

◎德性不足当然你讲的话人家就不听,怪谁啊?自己。从头至尾讲来讲去,原来是我们自个儿出了问题!


缘份的故事

你相信缘份吗?相信缘份是早就注定好的吗?
在释迦牟尼佛和十大弟子的故事中有提到.......
有一天他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
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
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
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
“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
“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把阿难给赶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
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
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祂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
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
“老人家阿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向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仿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
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
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他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
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世尊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
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世尊开示说道.....:
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
它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
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贾人,见到这只死老鼠,
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
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
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它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
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缘份真的很奥妙!!
有时候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莫名其妙就觉得很讨厌;
有时候又跟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或不是很认识的人产生莫名的好感,
就像我对你的感觉一样。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四)坦荡、平常的心,才能随遇而安

◎修道要修到没有挂碍,走到哪里都能适应,都能心安理得、随遇而安,都能把道继续传下去,如此不就跟仙佛一样云游四海、逍遥自在了吗?衪们不论困难或平顺,都能安然的渡过、安然的接受,这就是“仙”啊!其实仙佛也会有碰到困难的时候,但不管顺、逆,衪们都能以平常心去面对。

◎要当常青树,就得时时保持心平气和,当你心中没有怨恨、没有痴想、不与人争时,才能时时快乐。但是如何才能经常心平气和呢?只要用心、秉持一片公心,就可以了。就像为师,有没有特别疼爱哪一个,或特别讨厌哪一个?为师可以做得到,相信你们也可以做到。

◎良田,指的是我们的一颗心,它主宰我们的一身,因此,做事若心不在焉,则不会成功。佛家所说的“扫三心、飞四相”,儒家说的“三省其身、四勿其心”,在在皆指此心。修持若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心中就有所得,而追求人生的目标,或生命的意义,也在在都靠此心,其中最重要的是踏实。道德经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强调踏实的重要,修道人要踏实才能久远。


(五)抛开推拖、怠慢的心

◎有的人修道心态只想过逍遥自在的生活,将办道变成副业慢慢来,以修道为主,办道为辅。现在什么时候了,还不知道天时紧急,不知道要赶紧多救一些人,有没有?玩的时候可以尽情的玩,但到了该办佛事的时候还是应以佛事为重,做该做的事,才是重要。

◎你们现在的努力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要“顾佛祖也顾肚子”吗?你们现在努力的做凡事,就是希望现在的生活可以过得好一点,而做圣事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但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活多久?不能预料,是不是?如果说将来末后的选精拔萃,三千六百圣、四万八千贤,很巧被你们都考上了,那时候有多久,一万零八百年是不是?所以你们是为了将来而做的。现在要做的是“重圣轻凡”这件事,而不是永远都做“先顾肚子再顾佛祖”的事。能不能做到,关键就在你愿不愿意去做而已!所以不是仙佛救不救你们,而是你们要不要让仙佛救的问题,对不对!

◎今天你们走上了修办这条路,就要去接受它、去做它,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命、自己的角色,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的!如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的,为师也很难过,明白吗?末后了,善恶功过要刷清,这资格是怎么选拔的?如果现在就要刷清的话,可能很多徒儿是要被刷掉的。为师都知道你们每个人走得很辛苦,这种圣凡要圆满兼顾,为师怎么会不了解你们的苦呢?但为师还是希望你们要好好的面对自己,好吗?


4、火候篇

相见容易,相处也容易。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独处的时间可能会多于与你们前贤相处的时间,你们都知道“道在日常”,你们可能很会在团体中生活,但却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与那个心境相处,平常你可能都无法把它调适得很好喔!就像有时你与道亲在一起办事时,会道气充满,一但回到家,经过了一个礼拜、一个月,或更长久之后,你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了,接下来该如何让这颗道心保持得像在佛堂时的道气呢?外在的是与人的相处之道,内在与心灵的相处,却不容易了。是不是?

怎样才叫做随遇而安呢?不论你们在哪个国家、哪个家庭、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各安其份,也就是安守你的本份,不要有不平的心。是你的命,就要安你的心、安你的命,把你的心抱持在最平和的状态。如果你还有怨恨、忌妒,就很难随遇而安了。

处世不圆融,做人才会有缺陷。不要刻意显露自己,凡事都喜欢让自己成为主角,难道你们忘了“红花也要绿叶衬”吗?如果你要一再地强出头,到头换来的,可能是一堆的烦恼喔!

处世要有方圆,要能行方处圆、活泼玲珑、随机应变,遇事才能圆满,做事也会理路明确,否则就如困在茫茫沧海之中,没有舵手,寸步难行啊!

 
5、愿行篇

以佛愿为己愿,以师愿为徒愿。立愿了愿,尽心了愿。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不要口头立愿,以为事小。口头立愿一样是愿,你立愿不了,还是不行的。立愿了愿,尽心了愿。

想自已这些年来进升了多少?外功纵然做得少,也要让内德培养得好:可以默默地付出,是不是真的立愿了愿了呢?自已立的愿,还记得吗?实行了多少?每天都要去想想。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了愿吗?

何谓尽心?心是否在众生身上?心能和道契合吗?你们对道尽了几分心。渡人、讲课、办事就是尽心吗?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真正用心。想想,平时对道是否真的用心了?用心才能真正了愿!

只要守住求道时所立下的十条大愿去谨慎奉行,自始至终地矢志完成它,相信一定能回得了天,也一定能超生了死的。

要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划地自限,愿力又怎么伸展。

修道修心、办道尽心,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人生路途长且速,可是修道的路途呢?难免也是坎坎坷坷的。既然知道这一点理,那么道场受了些风风雨雨又怎么会支持不住呢?为什么稍遇到挫折就退缩不前进了呢?问问你的良心吧?(听听老天的声音)且该晓得你立了何愿,不是立给前贤看,更不是做给仙佛看,你们前人苦,牺牲奉献,都是在各了各愿,但是,你们自己的愿呢?

你想了罪,要如何了呢?用什么了呢?了罪得要有大愿哪!你没有愿,就会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会珍惜你的人生。你忘了你的愿,造罪累累,苦的是谁?为何不珍惜你现在所结下的缘,好好的惜缘,圆你这个缘呢?

每个人从理天下来皆是立愿而来的,不怪你来到人世间迷失了自已,忘记了誓愿,可是一旦你进入道门,担了神圣的职任,就不得不再提醒你们!要知道,你一人坠、万人坠,九玄七祖皆遭殃?且不要以为你一个人事小,只不过是造了小恶、小过,要知道“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不要小看一滴一滴的水源,一点一点的小过:渐盈大器。
 
人生似苦海,你要在这苦海中撑舟,各个都是舵手,凡若是把舵不住,起了波涛汹涌:你撑得住吗?这个舵就是你的愿,你的方向。

修道就是借假修真,藉相明理,明理之后才能向前一步。

末后修办方针:你有何心态,就招感什么魔;依赖感应,了不可得。

您放开了私我,以大体为前提了吗?心偏私了,左道旁门可能就是你。

永远都要感恩:饮水思源,知恩感恩;真正的感恩,要产生报恩的行为;压力是激励,逆境要感恩。(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珍惜知足的人,经常制造快乐;惜福的人,必能造福。把握行功了愿机缘,能做就做;珍惜彼此的相遇、相知。

无我无私的志向,才是大志向。立何志,成何人。立志要果决,切勿犹豫后悔。志要恒,才能成大事。立三不朽业,享万八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