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身

济公活佛慈训

徒儿们,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人生也是如此,一晃就消逝了,可是在这一晃当中,却有太多的感受了。在这一年当中,必须因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而换上种种不同的衣服,短袖、长袖、毛衣。因此,人既生活在世间,就必须受到种种的束缚、不自由与无奈,之后,一生也就随着这些时光的流逝而流逝了。

你们看到流水,有没有悟道啊?没有!因为你们是凡夫,是不是?人家孔圣看到水在流动,就体悟到上天似乎是在跟他说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像人生,一去不复返,是不是?所以,徒儿们,一年过一年,莫要白发一根接着一根,却一点悟性也没有!修道也一样,修了一年再一年,得有悟性,智慧得增长再增长,才能够悟出人生,才能够安抚你这个飘浮的心。

听道理是给人寄托用的吗?不是的,是用来助人“解脱”的。不要认为修道这件事是对死亡的一个寄托,应该是对死亡的一个解脱,是在追求人生的一个“解脱之道”呀!徒儿们既进入我门,点了那么一点,有没有去悟悟看啊?徒儿们是否要进来了解方的内容?还是只要在外面看一看、观一观,就说你们是佛门弟子了?徒啊!要悟一悟啊!

 

你用的是什么心

徒啊!修道一定要懂得体会,不只是用“心”去悟,更要用什么去自觉呢?“自性”是不是?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三样东西:一个性、一个心、一个身。你们比对多的时间都用在哪里呢?用在“身”啊!难怪上天要降道。用在身就要采取行动是不是?如果没有那一口气,能够行动吗?无法啊!所以是什么在控制你们的行动?心跟性。你们较多的时间用在哪里啊?心跟性都分不清楚了,是不是?

想想看,你们平常看人、看事是用什么在看的?用眼睛看?还是用自性看?好好悟啊!还是悟不出来,是不是?

所谓“识字见性”,你们见到了没有?当你们看到“如来”这两个字时,会想到什么?令想到那是佛教的如来佛是不是?如来佛是不是佛教教主的专利啊?你们本身有没有如来?“如”者﹒就是自性,也就是不变;“来”者,就是智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不变﹒那才能够产生智慧。所以,用这个名词,作为佛的注册商标,看到如来就想到佛。那么,你们本身是不是佛?是不是佛教的教主呢?所以“如”就是“戒定”,本性就是戒定嘛!能够“觉”,同时也能够“戒”、能够“定”;那么“来”就是慧。所以一个人若能够守住自性,如如不动,那你就是佛﹒就是佛教的教主了。

念佛是念什么?念了以后你能否回光返照、自我反省呢?你们早晚叩头,只是叩个形式,有没有回光返照啊?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如来佛、弥勒佛呢?不都是念个形式而已!忏悔、忏悔,“忏悔渡罪经”念,念到会背,有没有体会到你是不是用自性在念呀?还是用你的心在念?用你的嘴在念呢?你要渡你的罪,要用什么来渡?没有悟性是渡不了的,众生还是众生。苦海无边哪!罪就带着你在苦海当中流浪,你无法用心,又怎能见性呢?

所以,你们天天用的还是人心、血心是不是?那一团血肉之心啊!人之异于禽兽者,就是人能够追求内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那么的享受,生活过得很愉快,是不是?如果不愉快,那是因为心无法够平服嘛!所以为师每次来,都会问声贤徒可安平?你们的心平了没有?气和了没有?你的这个心,这个理智,有没有常常在平衡的那一点?有没有保持平衡呢?没有的话,就赶快调,赶快调调看你们的心还有没有不正的地方?

人心有四不正,哪四不正?心有所忿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有所恐惧,是不是?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想想,你们每一天过得不愉快,是不是因为这几样东西在绑着你们?你们修道有没有摆脱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那你们修道真是混混啊!

修道就是要摆脱这些外在的干扰,这些电波会干扰你的自性,佛菩萨为什么不会被干扰?因为守中嘛!守着中间那一点,刚刚好调到那一点。为师给你们点的那一点,你们有没有守住呢?怎么守?是斗鸡眼那一种守法吗?怎么守呢?做到了吗?

所以谈到修行就必须要谈到“心”,首先必要从这个心下手。谈到这个“心”呢,就可以分出很多种,诸如凡心、恨心、恼心……等等,而佛菩萨是清静心、慈悲心,还有喜舍救苦救难的心,就看你们怎么去运用。所以悟道的人是智慧之心,没有悟道的人就是烦恼之心。

那么,人根本上要活得快乐,就必须要“调心”。所以圣人都是调心,而凡夫呢?调身罢了!

谈到心,必须要用“性”去悟,不是这些名词可以形容宅的。“心”是什么?它是超越一切所有对立的名词,也兼有好、坏,是不是?世间的一切﹒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低,这些都是从“心”上分别出来的。那么要超越这些恶缘的对立,唯有用“性”﹒唯有用“悟”才能去超越它。人们常常说要活得理性一点,但是理性又要以什么来作依据呢?又无法有一个标准,如果人人都执着自己的意见,那就会认为自己是最理智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说要活得理性一点,让理性胜过感情,而每一个人口中所说的自己是“最理性”的,那岂不是还有争执吗?既然还有争执,那就不是一个标准了。

 

让自已回到原来的空处

所以呢,这性、心、身的总结合,就是一个“空”,这个空就代表一切。注意,虚空不是空喔!你们常说的“心头、心头”,这个心还没有起念头的那一刻,那就是道了,那就是本体。你们常说,你的念头很多,念头念头,这一念还没有起来之前,那个就是本性,那个是不是“空”啊?所以点传师在给你们点道的时候,叫你眼看佛灯,那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没有,没有的话,那就是“有”了。所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就是那么妙。你如果执着它,那心量就小,你如果不执着它,那宇宙虚空就是有。这些梦幻的东西,无法将心统一的,你如果能够时时把心虚空出来,腾出来,那么你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了。

徒儿们也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实在的,但是却又不肯把这些梦里的东西一手抛掉,所以人也就随着这些念头六道轮回永远无止息了!修道要明了“道”是给人解脱的,不是寄托的,所以一定要时时去悟,什么是实在的?什么是虚妄的?当你的本心被意识所执着时,就如同你们晚上睡觉一样,会不会作梦?会作梦啊!因为白天不断地吸收嘛!吸收在那个表层意识里面,那么晚上就反射出来,所以本性就起不了作用,就被意识分裂,把它分割得支离破碎了。

所以,如果人的心无法执中于一处,办事就难成了;如果能够把它执中于一处,则无事不成;能以本性来作为你的主人翁,那么你就可以主宰你自己,对于一切你也就能够平衡了。

为师常常喜欢用深海来比喻最平静的那一点,也就是最清静、最逍遥的那一点。像鱼生活在大海的最深处,它是不是最逍遥?因为它不合受到上面这些狂风暴雨或太阳照射所影响。所以在最深处的那一点,就是你原来的自己。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你能够活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了,懂吗?

也许徒儿们因为无法常住,就常常跑出去玩,玩得满身脏兮兮的,所以常常叫你们回来洗一洗啊!就好像你们带着肮脏的衣服回来,妈妈叫你回来换下衣服洗一洗,你们又嫌麻烦,嫌唠叨,所以又守不住了。现在的人,都喜欢往外跑,喜欢这个花花世界,那你们的“自性”是不是也跟着“身”一起往外跑了呢?就是因为无法够守住那一点;无法够守住,就不能够找到你原来的自己,无法成为一身之主,因此,就容易被假人把你给绑住了。

 

抛开枷锁的起点我相

人啊,在三十岁以前是睡不醒,三十岁以后呢,是睡不着,为什么?因枷锁太重了。人不需要出家,但却必须修行。谈到修行你们就会想到四个字,哪四个字?“四大皆空”是不是?空在哪里?抛家舍业吗?抛哪个家?要醒醒呀,是抛那个木字旁﹒枷销的“枷”啊!

不是出家才叫作修行,也不是去闭关才叫修行。人不要自闭,但必须要修行,才能够淡化七情六欲,抛开这些烦恼,这些束缚。

舍哪个业呀?舍掉事业吗?抛家舍业,是舍掉心中无形的那个枷、跟那个业,不是你包袱款款(台语)到庙里去,那一种的“抛家舍业”啊!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抛枷舍业”,才能得到一个自由之身。人为什么不自由?因为追求太多外在不实在的东西了,明明知道世间无情﹒但是又不舍得把它抛开。你们又不肯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看看真理,而愿意被这些不实在的世间把你给束缚住!徒儿们是真的愿意被这些枷锁把你给锁住吗?如果愿意,那么你就永远活在痛苦烦恼之中了。徒儿们,醒一醒啊!醒一醒来看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呀!

你们每一个人都身受着天恩师德的庇荫,徒儿们,有没有感受到呢?还是整天以抱怨的心、埋怨的心,去埋怨这世间,埋怨你们的父母,埋怨所有的亲朋好友?

这全因你们的心无法正,而不正的心倒底是哪一个在作怪呢?当你烦恼起来的时候,当你的嗔心、恨心起来的时候,你应该用你最清静的那一点去降服它,去问问你自己守中了没有?守住那一点了没有?人为什么会六道轮回不息?是不是都以“我相”为中心,我相产生人相,人相产生众生相,再产生寿者相。所以呢,人生的架构都是由这个点开始的。那么,如果今天这一点拿开了,这个架构还存不存在?所以,你只要把这一点拿开,去除掉我相,再来的那些就不存在了。徒啊!为师有没有帮你把这一点给点开了呢?那点开了以后,你自己要怎么做呢?人为什么会痛苦呢?因为人会执着一切的事情,会记住一切的烦恼,记住一切的恨、一切的不愉快﹒而忘了清静的本性,所以人会活得痛苦,活得不自在!

世间是一个多欲的、烦恼的娑婆世界,有是非、有烦恼,这种种便构成了一个娑婆世界。而其实这个烦恼的娑婆是从哪里延伸出来的呢?都是从心引伸出来的,是不是?所以想要超脱这个六道轮回,就得解脱这一切。那么,要从哪里下手呢?当然就是从“那里”喽!

希望大家能多去悟一悟,不管讲的能无法契入你们的心,希望你们都能用心去体悟。你们求道也多年了,也办了那么多,但是,如果没用心去体悟你们的本性的话,那还是在周边罢了!要知道,功德是无法够该你们超生了死的,只能够帮你减少业力而已。

如果徒儿们无法够真正透视你们的那一点,那么,还是在束缚、有为之中,仍然是落入“有为法”。所以,徒儿们就会经常觉得做得很辛苦,会认为自己牺牲奉献那么多,于是,内心就充满了无数的不平;如果你今天是一个知名妁讲师,那你就会以你的标准去解析别人能无法得到解脱,能无法得到智慧,你就会产生那么一个执着;有了执着接着就会产生愩高、我慢,这就是落在有为之中。记得啊!要解析别人之前先解析自己,你自己回到了最顶点了吗?上面还有没有更高的?要不要再继续往上爬呢?

 

学习放下才看清自已

徒啊!要小心别人把你捧得高高的,小心赞美都落在你身上。当你得到了赞美,当别人把你捧得高高的,那你就要更小心、更谦虚了,这样,你才不会被这些假相给骗了,也才不会害了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赞美,是不是?但是,如果你无法除掉愩高、我慢的心,你就会有所分别;心起了分别﹒就成了对待﹒你就会认为我今天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大家都必须听我的;办起事情来如果还有这种对待的话,那一切的是非就会由此产生了。

要知道,修道到最后要传回低处﹒因为道就在低处。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步步高升,但是你在步步高升当中,如果脚步不稳,修道不修心,又不回光返照,那就如同打电脑一样,速度虽很快,但错字却一大堆。所以你今天就算爬得很快,一下子人家把你称为讲师,称你为什么“师”的,但实际上你一点也不扎实,因为不扎实,所以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下,总是有一些缺点迟早会让人看到的,那就危险了。

所以为师希望徒儿们,修道一定要从心下手,而“心”要从“性”出发,才能平衡这个不定的心。徒儿们千万不要带着凡夫的心去解析别人,也不要带着这个“血心”去记住一切不干净的东西、不愉快的事情,应该带着“清净心”去处理事情;带着“慈悲心”去成全一切的好事,去渡化一切的众生;带着“喜舍的心”去关怀别人,离开一切的对立。

为师希望你们对于道场的伦理,要建立得健全一点。点传师应该有点传师约风范,讲师有讲师的风范,那么你们也应该有一个榜样,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修道家囿。纵然你们的修道过程,每一个人都在牺牲奉献,每一个人都是勤俭的,都是辛苦的;但,如果仍在人心的分别上起对待、起纷争,那真的是永远都找不到“道”了!

徒儿们到佛堂是不是想找到清静?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们到佛堂就必须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来,澄清一下你自己。因为人啊,只有时时的澄清自己,才能够看清自己,否则,就不晓得自己到底是走在什么路上,对自己便没有一个肯定。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徒儿们有没有想一想在这一年当中,你们到底做了多少?进步了多少?如果徒儿们从来都没想过这些的话,那对自己的修道课程,又该如何做个交待呢?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了解,修道的路途是坎坷的、起伏不定的。路途既然坎坷,那又该怎么样来平伏这一条路呢?要怎么样才能走完这一条路呢?是不是要先平衡这一颗心啊?所以时时要从心的小同走向身的大同

为师说来说去,生死还得自己了,真的是生死自己了啊!别人没办法替你了,只要问问你的心了了没有,就知道你将来成不成佛,就知道你将来能无法证果啊!你们在凡间,苹果吃了那么多,将来回天能无法成就一个果位啊?这得问问你的三心,问问你钓四相正了没有便知道!

所以,徒啊!如果遇到逆境,记得!千万要稳住,不要起了埋怨之心,应该调一调自己的收音机。要怎么样才能把它调得没有电波来干扰呢?徒儿们看看,现今的社会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要怎样才能够得到快乐?要怎样才能得到安祥?那就是内心要平实、平淡、平凡。讲来讲去就是最平的那一点,所以要找到一个和平的世界,还是要从内心搜寻起。外面的世界很动荡,知果你们的内心也跟着动荡的话,那娑婆世界真的就跟着动荡不安了。

当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时,你就应该往内心去找一个和平的世界,那么外在的这些就跟你没有关系了!天时到了末后,一切该算的都要算,善恶要分班,玉石要分判。那么,徒儿也要问问自己,你内心的善恶分班了没有?你的善念,你的邪念,分班了没有?是善多还是邪多?善多就是佛,邪多就是魔。人世间也是一样,当善人多恶人少时,战争就起不来了,你内心的和平声多于战争之声时,那就和平了。说起来战争与和平全来自一个理念,外面的战争你们无法去扭转它,但至少徒儿们应该为自己的内心塑造一个和平、理性的世界,对不对?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和平,应该安祥,应该理性。你们都是已求道的人了,虽然还称不上是高僧,但至少也是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是不是天天在念经?念的是有口无心,是不是?小和尚啊,该做个时代的天使,平一平自己内心的世界,降服一下你们的妄念,莫让妄念纷飞。这已是一个百音吵杂的世界了,如果你还妄念纷飞,那就真的找不到一刻的宁静了。所以说,想达到世界大同,就得在大同还未来临之前就先“小同”。那么,小同从哪里开始呀?从自己开始。所以为师希望贤徒们能先找到一个小小的和平世界,不要让外面的这些动荡不安干扰到你们,然后再由你们一股一股和平的力量,来影响外面的世局。希望徒儿们都能够保持这一显慈悲心、喜舍心,去造成一股善气,如此,才能够减少一分的战争、一分的灾害,知道吗?修心、要调心,当你有忿怒、不平的时候,你要能调伏这一颗心,时时把它调在最中间的那一点,知道吗?

 

从戒律收束身心

到了这时候人心惶惶,任你黄金万两也无法为你带来一些什么快乐,是不是?这时候是日头赤炎炎,随人顾生命(台语),还是性命要紧。到了真正事到临头的时候,外在的这些金钱,你们才会发现是虚假的、是身外物,是不是?

所以,能够识透虚假,借用这些假相来启发你的智慧,带动你的修行动力,那也是一件好事。有时不好的并不是坏,有坏才有好,有战争才会显出和平的重要,有痛苦你们才会觉得幸福的可贵。所以,磨、磨、磨,磨到极点,痛苦到极点,烦恼才会变成菩提。徒儿啊!不要怕这些烦恼,也不要怕这些苦痛,这是在造就你们,使你们证得一个无上果位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徒儿们应该好好地悟一悟,好好地去力行一番,发出你们至诚的心,来行无上大道才是。

求道,既然已求了一条光明大道,再来就得看你们能无法依循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开创美好的前程了。所以,现今你们所要做的是渡己渡人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渡脱自己的烦恼。烦恼若去不掉,那么,你渡别人也是虚假的,你所讲出来的也只不过是藉著名人的话、圣贤的话,在教训别人而已;若能身体力行做出来,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无法做到,却又讲得天花乱坠,那就不只是在训别人而已,并且会有危险。比如:你有一分的能力讲三分,那你就有二分的危险。所以做事一定要怀着谦虚、怀着惭愧不足的心,来调伏自己、降服自己。

道场的伦理非常的可贵,你们生生世世都会结缘,但是所结的不一定是善缘,所以这个伦理你们要好好地把它发扬出来,把这种道场的精神、道场的伦理好好的发扬出去,代表无上大法的可贵,懂吗?徒啊!千万不要一天过一天,又一点也不像神仙。修这就是要步入神仙的境地,用心去体会,慢慢地去效圣法贸,而不是天天随着这个流程,日子就一天天地流逝了。

徒儿们在佛前所立的愿,无非是辅助说明你们将来在弥勒佛还没下世、还没见佛之前,先透过修行办道,以便为将来铺一条路,并做一番见证。在末后这个时刻,徒儿们能够闻法、得道,这全是你们累世所修积的,千万不要抱着一种随缘而过、随时而过的心态,应该要好好地体悟一番,好好地立愿了愿。最重要的,高慢的心要降服,如果连这一点你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你们的修行永远是在周边绕,若无法够舍掉那些心,也就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出“悟道”的喜悦了。

说到修心嘛!你们摸也摸不着,不过内外一定要合一,当你们还无法“以觉为师”的时候,还是须要靠一些“戒”来约束自己。一讲到五戒,你们就会觉得更束缚,说不定就不敢来佛堂了,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会不会啊?一个修行人就是时时要谨慎自己,无法够让自己太过方便。你们都很聪明,都会自认为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自己都令作佛来定戒律了,是吗?你们随便的,自己就开方便,开方便到最后就变成下流了。所以,你们既然进入了修行,戒律就一定要了解、要遵守。打个比喻,自杀有没有罪啊?什么罪?只是不孝而已吗?人有没有权力自杀啊?自杀有没有犯到杀戒呢?人们都以为我没有杀别人,我没有杀众生,没有杀那些动物,就是不犯杀戒,要知道杀自己也犯到了杀戒;因为人身是离成佛最近的一个阶段,有人身你才有机会修行证佛,如果你没有人身,那么你离成佛的阶段就远了。所以六道之中,人道是最可贵的,天道、阿修罗道不见得就能够成佛;因此,有了这个肉身,就得要好好地去爱惜它,甚至于借假修真。有人说:“我不杀别人,但是我有权利杀我自己。”错误!错误!这也犯到杀戒了!

希望你们都能够了解!戒律,最重要的是要让你们能够解脱,而不是要增加束缚。就像佛规一样,你们认为佛规很束缚是不是?佛规就像佛所定的戒律一样。“戒”是用来摄心用的,就跟线一样,你若超出线外,就是犯了规。所以大家不要把戒律想成是一种束缚,其实它能够让你减少放纵的心、不致随心所欲的犯错!

人要控制自己的心,要怎样控制呢?不要随心所欲。如果你放纵你的欲望,那么心念就随着欲望、妄念纷飞,那就收不回来了。戒律可以辅助说明收束你的心,约束你约行,减少你们一些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所以有时候,你们对事情的判断观念若不正确,就必须要藉着种种的戒律来约束,帮助你们减少超出界线。

你们在佛堂的时候个个都是乖乖牌,但是出去了以后不见得仍是乖乖牌,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了,无法约束自己的心,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是不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你就会胡作非为。当然,大错是不会,但是内心里面点点滴滴的小错,有没有呢?人的“业”从哪里来啊?就是从那点点滴滴的“念头”而来的。所以舍业舍业,要从哪里舍起?就是要舍掉那心中的点点滴滴啊!看到一点,就须要去掉一点。用什么来去掉呢?要用关老爷的那一支青龙偃月刀,还是用老师的扇子来扫啊?嗯?要用智慧啊!如果没有智慧,就是一个愚、一个痴。修道无非是要证你们见到原本的那个智慧,原本的那个佛性,原本的如来,使你们每一个人都回覆原来的自己,该你们的如来自性常住在握,常住你心!

 

修持的入手诚敬信

徒儿们天天拜观音菩萨,有没有观音菩萨那种巨集誓大愿啊?徒儿们想想,修行要由哪里入手呢?是不是由“至诚”入手?由诫发出“敬”,再由敬产生“信”,由“诚、敬、信”这样来入手呢!

徒啊,你们能够发出至诚的心,对道永远始终如一吗?你们是怎么样一个诚法呢?是至诚也好,还是石沉也好,为师所看的每一个徒儿的那个诚,都是虚虚拟的诚,是不是啊?来做一点事情,就要跟仙佛算帐的那种诚。今天你布施了多少,你渡了多少人,你讲了几堂课,你做了几场秀,都执相执名,是不是?你们都无法用那个“无为”之诚来行善。

行善的最高超、最神圣处就是“无为”之善!由“至诚”才能够自然地产生“敬”。譬如你今天虽能够对为师敬,但是你能够对一个可怜的人、对一个跟你不相干的人也同样地产生尊敬的心吗?天下最有心的人是谁?观世音菩萨啊!他对每一个众生都尊敬,视众生如父母、知自己的子女阿!

假设你家失火了,那么你会先救你自己的儿子,还是先救别人的儿子?还有,如果是点传师在你家,你会先救谁?好,你能够对点传师产生敬,那你也能够对那个在路边流着口水、流着鼻涕的老太婆也产生敬意吗?恐怕就有折扣了,是不是?

再来,你们能够对你自己所发的愿产生信心吗?徒儿们若能够对仙佛所说的,始终如一地如法修行,将来就能够回到无极理天、超生了死。徒啊!你们能够对这些话产生信念吗?同时是不是也能够对讲师跟你们所讲的:“只要好好的修行,九玄七祖都能沾光”也产生信心呢?

再回想当初引保师渡你的时候,跟你说求道有多好、多好,你当时有这个信心吗?所以,今天要你们拿出的这个信是“坚信不移”的信,对佛的话、你们的愿、以及对所有的经典,你们都必须要产生信念,才能信受奉行。

十条大愿的第一条是什么?诚心抱守,徒儿们有没有守住呢?第一条的诚心抱守是守住道,守住你还颗善心,守住你这颗诚心,守住你清静的念头,再来才能够实心修炼、忏悔。你有了这个敬,才有办法真正脚踏实地去做,然后才会产生信心,才不致虚心假意,才不会退缩不前,是不是?所以诚、敬、信﹒等于是让你们守住十条大愿的最佳信条。

记住啊!记住为师的话,修道要诚、要敬、要信。你们若没有半途退缩信心,那就不怕魔考了。

 

转欲望为愿力

徒儿们在家里的那副德性是什么样子啊?为师我很清楚,你们是骗不了的。所以,人啊!就是很虚虚拟,每一个众生都是夸大其词,只是在佛的面前绝对不敢,但是在人的面前什么都敢。政治家也好,教育家也好,生意人也好,到处都可以看到夸大其词的面具,因为他不夸大其词,他就不会被对方接受,是不是?生意人也好,电视广告也好,青年男女也是一样,好像没有讲到那样死去活来的话,就不会被对方接受似的。所以,凡夫都比对喜欢生活在虚虚拟当中去粉饰自己;同时,也喜欢被粉饰过的束西,就像女孩子喜欢化粉饰自己,男孩子喜欢听那些不实在的话,喜欢有成就感,是不是?这就是众生的心态、凡夫的心态。

今天大家既然要修道﹒就一定要去掉外壳这层的虚虚拟,实实在在的去做人﹒青年男女也要用实在的心去交往。为师并不是说修道人就无法做凡人的事,而是说,合理的欲望没有错,但如果欲望它是自私、伤人的话,那么“成功”就是错误的累积、就是罪过了;所以合理的欲望本身没有错,但是欲望一定要切实而不伤害他人,欲望是推动社会的一个原动力,但是如果你把它丑化了、行偏了,那就变成罪了。

你们要渡人,你们要讲道理讲课,那也是一种欲望,是不是?你们希望更多的人来求道,这也是一种欲望;仙佛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佛,这也是一种欲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坐着莲花,这也是一个欲望。欲望用在合理的地方,它也是好的,并不是一个罪过,所以不要把欲望给丑化了。

 

化掉我执多做善解

任何事情就看你们用什么心态去做,你要劝化人就一定要先为对方着想,这件事情人家会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你们得要先去为对方着想,然后再去劝化别人,去规劝、解析,这样才不会去伤到别人的自尊,懂吗?不要一开始就用那种自我的观念去解析别人,那就令在无意中伤到别人的自尊。所以,你们的心态一定要健康,如果用了一个不健康的心态去处理事情,这事情一定会出毛病的。

众生的心态就是如此,分别、对待、挑剔,所以时常在讲话当中便伤到别人。徒啊!既要修道,挑剔别人的这种心态就一定要调整才行啊!如果你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做善事”,就如同电脑时时都在送这些好的档案进去,心善面就善,那你们就不须要再去算命了,对不对?算命对真正在修行的人来说是不准确的,因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你们也不必要去找那些算命的替你们算,只要问问你自己的心态改变了没有?问问你的脾气毛病改变了没有?问问你自己的一些习性舍了没有?凡事问你自己的心就好了,不要去问别人,问别人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执着。所以,只要你们真心修炼、真功实善,为师相信每一个人绝对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徒儿们千万不要受这些所束缚。

现今外面算命的能大行其道,那全因众生的无知,就是因为你们无法够把握住你们自己的那个善念,无法够平衡自己的心态,所以常常会觉得“迷惑”,如此就六道轮回永不息了。

所以,为师希望你们站在高位的,能够去除以自己为中心的那点无明。别人对你的赞叹,那只是外在,只是短暂的,骗骗你们高兴而已;同样地,学问也是短暂,骗骗你们高与而已。不过,水果能够把你那个欢喜心骗出来,也让别人欢喜,那也不错!所以,当别人赞叹你的时候,你更要谦虚﹒千万不要被这些赞叹,被这些外来的音声。把你给宠坏了,变得沾沾自喜﹒然后所有的事情就都以自己为中心﹒我执、无明便随之而起。

人啊,就是如此,无法站得太高,但是也无法够把自己看得太低、贬得太低。要懂得降服自己高傲的心,提升自己的道德心,不要老是想要去改变别人。记住为师的话,别人要如何做,有人家的道理存在,你要试着去了解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试着去关怀别人,不要老想去改变别人,若是你改变不了别人,到头来反而会使自己产生痛苦,所以众生就是最会自己制造痛苦的动物,徒儿们说是不是呢?

 

恩师临行的叮咛

希望徒儿们有班就要参加,如果为师的长篇大论中能够有一两句让你们解脱的话,那就已经够了。所以,你们不要想:“这次老师没有来讲什么!”知果下一次为师讲了,你却没有来,那岂不是错过了吗?徒啊!可不要去预先设想:“今天会是哪位仙佛来?会讲些什么?”不要抱着这种心态,你们只要抱着一颗诚心、尽心,不管是哪位仙佛临坛,即使没有仙佛临坛,只是讲师开示,你们一样要诚心敬意地聆听。听过顽石点头的故事吗?连石头听法都能够听到点头,难道,徒儿们会是顽石吗?

要知道,听法也能够让你们种下很多的善因缘,不要老是觉得上课很烦、很乏味,也不要觉得无奈,每一句不管是白话也好,是经论也好,都是大家发自真诚的付出,都是送给你们的金玉良言,都是对你们的一份真心关怀。希望徒儿们都能够把心融会在道场里,即使你们感觉没有受益,但是你们至少也发出了那个诚心,也献出了你们那份“诚”出来了,是不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徒儿们若是光诚于中,但是你没有形于外,这个诚会是什么样的诚呢?是成了一半,是不是?所以诚要真诚,愿要真愿。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地用功修持你们的心,用你们的自性去调服自己的心。记住,为师时时都会问候徒儿,平安不平安,希望徒儿们时时都能够切实地去力行,更愿徒的平安是内心能踏实的平和与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