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真言,实兼儒家之精微,达天人之蕴奥。
三千年来,教者、失意传言;学者、诵言忘味。以佛祖传心之真文,当作凡世祈福之神咒;致使西竺道法,湮没不彰,不几大负释迦托文载道,以道觉世,因觉成道,道脉接绪之盛意乎?谨粗解大意,使学者,知西天、东土,非有二道;上天、下地,原自一理也。
南无阿弥陀佛解:
“南”者、乃先天干位,干为天,天则大无不包;一气流行,寒暑代谢,此变易之易也。又为后天离位,离为日,日则明无不照。朔望盈亏,日月周转,此交易之易也。 大无不包,明无不照,犹不足以尽佛法之妙。惟“无”则无微不入,无声无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在而无不在,此不易之易也。
交易之易,象也。为画卦之所自来。
变易之易,气也。为序畴之所自来。
不易之易,理也。为河图之所自来。
万物统体之理,为降衷之维皇。
物物各具之理,为虚灵之明命。
虚灵明命,即南方妙无也。“妙无”即佛之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金刚性、舍利子也。”人人有此妙无之性,因拘于气禀,蔽于物欲,往往有而不知其有,故迷真逐妄,流浪生死,常沉苦海!三教传心,即传此南方妙无之心也。学者知其所在而修之,可以见性成佛。
阿隬陀佛者,造诣之次第也。盖积精息念,凝聚坚固之谓“阿”,此初乘法也。在释为清静法身,在道为太清真人,在儒为充实而有光辉之大人。
直养无害,充塞周遍之谓“弥”,此中乘法也。在释为圆满报身,在道为上清真人,在儒为大而化之之圣人。
神化自然,圆通应感之谓“陀”,此上乘之法,最上一乘之法也。在释为千百亿化身,在道为玉清真人,在儒为圣而不可知之神人。儒之所谓“神”,道之所谓“仙”,释之所谓“佛”,其义一也。
故曰∶凝聚坚固之谓“阿”
充塞周遍之谓“弥”
圆通应感之谓“陀”
三者成就之谓“佛”
只此六字真诠,会通三教,贯彻人天。虞廷一十六字,中庸三十三章,道德五千,南华十万,释典五千四十八卷,皆不出此六字之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