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佗教育

佛教圣典
释会靖法师译
佛教圣典 这本圣典是佛陀所说五千余卷教法中的菁华,经历了二千五百年的岁月,得以超然于国际、民族的范畴,继续流传到现在。这是佛陀广大言教中的浓缩部分,对我们人类现实生活所接触的种种问题,提示了中肯、生动,而切合时弊的完美解答。‧‧‧
佛法概要
明旸法师著述
佛法概要 佛教是佛陀和他的弟子共同创造的。因此本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对五大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稀有的。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种在读者的八识田中,可以预期,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庄严。这对于世道人心,修身养性,都会起了一定的美好作用。‧‧‧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道源长老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佛说四十二章经》,经的题目一共七个字,先讲「佛」字,佛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梵语叫做「佛陀耶」,把尾音略掉,叫「佛陀」,过去翻译经典的大祖师,观察到中国人的根性喜爱简略,简略翻译为「佛」。要解释字义,还是得用「佛陀」来解释,梵语「佛陀」翻成中国话叫「觉者」,「觉」是觉悟,「者」是指人之词。觉悟的人,叫做觉者,等于社会上有学问的人,我们称他为学者一样。佛是大觉大悟的人,所以称他为觉者。为什么不翻成觉者呢?因为梵语「佛陀」含有三觉的意思,中国话觉者没有三觉的意思,这叫含多义不翻,所以保存它的梵音。‧‧‧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智顗大师 述,宝静法师 讲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八个字,为本部书之总题。此书全明止观下手工夫,为天台宗初心人修证入道最为切要之法门。此总题八字,于七种立题之中,属单法立题。修习止观是法,坐禅法要亦是法,是为单法立题。止观法门,为十方诸佛,历代诸祖,修习坐禅之法要,可谓包括一切。‧‧‧
华严义海(全一册)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华严义海(全一册)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
华严经讲义
郑石岩教授 讲授
华严经讲义 读经是我自愿自动的事,没有压力,也没有丝毫勉强。有空就读,持续不辍,几十年来的阅读经验,都是自然美好的。当我清闲时,读经阅藏会带来法喜,引领我仰望庄严法界之浩瀚。当我心烦气躁时,细阅法藏,身心得到调理,领受安慰和宁静。每天夜里的晚读,更让我悠游于法喜,住心毘卢遮那大庄园之中。‧‧‧
妙法莲华经玄赞
唐 大慈恩寺 窥基大师 撰
妙法莲华经玄赞 盖闻。至觉权真。乘物机而诞迹。灵枢擅妙。应群品以扬筌。振融山而秀大千。腾委海而津八万。叆慈云而广庇。骤法雨以遐清。滋两木之分华。润三草之殊茂。然以幼商倦于绵险。始循诱于化城。稚子翫于羬轩。竟照晋于犪驾。由是。摧十军之圣后。解髻上之明珠。建八谛之医王。授掌中之妙药。藻掞众筌之表。邃轶百宗之外。笼七地而孤荣九分。冠五乘而独颖千古。大矣哉。扬一实而包总太虚。振两权而遗罗万象。岂可以溟输类其深旨。妙高方其峻躅者乎。‧‧‧
佛学问答类编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佛学问答类编 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于凌波居士讲授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但是法相唯识之学 是一门极为艰深 极为繁琐的学问 唯识经论 可说是「文如钩锁 义如连环」 亦可说是「字包千训 言含万象 」以现代人的语文训练 不要说不了解它的意义 甚至于读不通它的句子 特别是十卷︽成唯识论︾ 它一方面字字珠玑 是发堀唯识妙理的宝藏 但另一方面 它揉集十家之说 破斥多家外道及小乘异说 所以在行文之时 有如枝上岔枝 叶旁长叶 顺着枝叶走下去很难再回到原点 ‧‧‧
首楞严经要解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环解
首楞严经要解 如来果体。其体本然。何假密因。菩萨道用。其用无作。孰为万行。无因无行。无修无证。无了不了。大小名相。一切不立。此真首楞严毕竟坚固者也。特以众生如来隐于藏心。非密因不显。众生菩萨沦于七趣。非万行不修。觉皇于是示之以大法。使不迷于小道。而默得乎无外之体。喻之以佛顶。使不滞于相见。而妙极乎无上之致。指如来密因。使明本妙心。知三世诸佛。皆依此为初因。‧‧‧
佛学十四讲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佛学十四讲讲记 ‧‧‧
佛教基本知识
正果法师着
佛教基本知识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道源长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
中国人传统大家庭的好处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中国人传统大家庭的好处 中国传统的家,有家道、家规、家学、家业,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大学︾讲,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家都整齐,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中国人的家道思想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宣讲之净土大经解演义
中国人的家道思想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他教些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教你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所以佛教是道地道地的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大学生品德如何教
周泳杉老师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大学生品德如何教 我们以前常听说:「唉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对不对?可是,现在这个说法已经换了,叫做:「一届不如一届」。各位老师们,「一届不如一届」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当大家看到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我们要认真地把原因找出来!如果我们不把原因找出来,不把原因拿掉,这个结果不但不能改善,而且会越来越恶化。‧‧‧
五伦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五伦 五倫是什么?五倫就是整个民族一家人。倫理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个纲領就是我们常說的五倫。五倫是道,是性德,是天性;五倫是最基本、最坚固的团结。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所以没有灭亡,实在讲就是靠儒家的传统。朋友、邻居一扩展就是国家,国家民族是一个五倫的社会整体。「四海之内皆兄弟」,整个国家民族要团结得像一个人,这是儒家将近兩千年來的教育。‧‧‧
五常
整理自净空老法师讲演集
五常 五倫是组织,维系五倫的是五常,就是常道。这个﹁常﹂就是中国人做人的道德标准,仁、义、禮、智、信。在佛法裡讲就是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行︵不邪淫︶是禮,不饮酒是智慧,不妄语是信。五戒、五常,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常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易解
华藏净宗学会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易解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夭下大平,须从根本着于。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鸟枝末,认枝末鸟根本。鸟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白宁。‧‧‧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一
华藏净宗学会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一 。‧‧‧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二
华藏净宗学会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二 。‧‧‧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三
华藏净宗学会
弟子规教学读本初级三 。‧‧‧
修增历史感应统纪
许止净居士编纂
修增历史感应统纪 。‧‧‧
儿童经典教师讲习手册
华藏净宗学会
儿童经典教师讲习手册 。‧‧‧
儿童读经课本
华藏净宗学会
儿童读经课本 。‧‧‧
六道轮回录-白话选译
丁福保居士编,池中生居士译
六道轮回录-白话选译 。‧‧‧
冥报记,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
冥报记,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 。‧‧‧
十善业道经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十善业道经讲记 佛说八万四千法,乃契众生不一之机。众机在二乘者,四谛十二因缘契之。其为诸菩萨机者,则大乘诸法契之。机虽异,法亦各有所契,而断恶修善,则为不二之行。凡夫众生,恶习至深,断恶殊难,修善亦不易。是以世尊于娑竭罗龙宫,说《十善业道经》,以为不同之机同修之课也。‧‧‧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钟茂森博士主讲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
寿康宝鉴撷录
华藏净宗学会
寿康宝鉴撷录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而好色贪淫之人。心之所期。与身之所行。‧‧‧
太上感应篇注训证
兰凌学了氏纂辑
太上感应篇注训证 。‧‧‧
夫义妇德-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杨淑芬老师讲述
夫义妇德-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小则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维系。每一个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呢?那就要做到﹁夫有义,妇有德﹂。‧‧‧
小故事大智慧上册
蔡礼旭老师讲述,华藏讲记组整理
小故事大智慧上册 。‧‧‧
小故事大智慧下册
蔡礼旭老师讲述,华藏讲记组整理
小故事大智慧下册 。‧‧‧
幸福锦囊集
蔡礼旭老师讲述,华藏讲记组整理
幸福锦囊集 。‧‧‧
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
黎澍口述/林黝襄手录/王敏 白话译
幽冥问答录白话批注 人的命运,与因果报应㈲密切的关系。所谓「万般将不去,唯㈲业随身」,虽然命运随着善恶报应而流转,但并非无法改变。人积功累德,命运由坏转好;反之如不知惜福,终日听天由命,甚而造业害人,待恶道现前,悔之晚矣。‧‧‧
康宁之道
陈柏达居士着
康宁之道 。‧‧‧
敬悼已被残蚀的理性
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
敬悼已被残蚀的理性 。‧‧‧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 帝舜。冀州人。父瞽瞍顽。母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友爱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舜。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二十四孝图说
华藏净宗学会
二十四孝图说 。‧‧‧
善待生命
索达吉堪布
善待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人人都希望自己生命的花朵开得绚丽多彩,生活能够幸福安乐,一旦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保护。人类如此,动物等一切生命无不如此。无论从佛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生命都是平等的,国王或乞丐,乃至蝼蚁,他们的生命同样珍贵。‧‧‧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净空老法师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 今之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建设,皆物质建设也。即使至于极,仍是富而不乐。欧美列强,可为殷鉴。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设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设必以宗庙为其根本。是故「中华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讲求也。‧‧‧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
赵良玉老师/钟茂森博士
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报告-母慈子孝 讲演内容从胎教开始到钟博士成为知名大学教授,每个阶段都能按照赵老师的用心安排,顺利达成。而且随着讲演的进度,分别把母子历年来的往返书信展现出来,信中字里行间亲情流露,感人肺腑,华藏净宗学会出版组根据讲演内容整理成册,分享大众。‧‧‧
现代救世良方-胎教的重要
净空老法师
现代救世良方-胎教的重要 中国几千年历史,社会长期安定,动乱的时间不多。所谓一乱一治,治世比乱世的时间长,是什么原因?教学。中国古圣先贤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人民,什么最重要?教学。世出世间的问题非常复杂,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唯一的方法也是靠教学。‧‧‧
用心感化癌症
佛陀教育基金会
用心感化癌症 癌症,很严重的一种癌症叫肺癌,它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十。而乳腺癌跟直肠癌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将近一半。然后血癌跟淋巴癌存活率更低,只有百分之三。可是更令我们感觉到惊讶的是什么?治疗跟不治疗存活率差不多。就觉得好像很奇怪,不是治疗的存活率会高吗?可是临床的研究告诉我们,治疗跟不治疗其实存活率差不多,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在远古的周朝,三太的德行,照耀古今,母仪天下,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孟母三迁,培养出了儒家的「亚圣」孟子。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夫人以其才德辅佐于诸葛亮,她的才能并不比诸葛亮差,甚至可能都超过他,可是依然安守于自己的本分,辅佐丈夫。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大德,善于劝谏,以天下为重,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素书注
秦黄石公原著/宋张商英注
素书注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圮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
素食的功德利益
净空老法师
素食的功德利益 古德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世人每遇天灾人祸,往往心中忿恨不平、怨天尤人,而不深究其理。应知,有果必有因,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感召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此乃真理也。‧‧‧
圣贤是教出来的
圣贤是教出来的 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圣贤的三个根本
圣贤的三个根本 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自杀以后的真相
红叶
自杀以后的真相 。‧‧‧
观音签─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
观音签─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 观世音菩萨。愍念众生寻声救苦。凡作善事。恳求菩萨。必垂加被。令其得成。若作恶事。亦垂加被。令决不成。以成则造罪堕苦。其苦难救矣。此菩萨之真慈大悲也。欲决疑者。若原供有菩萨像。则于像前焚香礼拜。若无则即向此课本焚香礼拜。‧‧‧
护生画集
丰子恺绘,弘一法师,许士中书
护生画集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历时四十六年的作品(一九二七至一九七三),总共六集四百五十张图,以关爱生命为题材,劝养护慈悲心为宗旨。遵弘一法师嘱,从一九二九年弘一法师五十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五十幅,六十幅,七十幅,八十幅,九十幅和一百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
护生画集2
丰子恺绘,弘一法师,释悟有,释悟谨
护生画集2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先生历时四十六年的作品(一九二七至一九七三),总共六集,以关爱生命为题材,劝养护慈悲心为宗旨。遵弘一法师嘱,从一九二九年弘一法师五十岁起,每十年作一集。‧‧‧
认识净土
编者 净业学人 妙音张 鸣 谨识
认识净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