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梯橙锡杖经

恭请。得道梯橙锡杖经。

恭请。得道梯橙锡杖经。

恭请。得道梯橙锡杖经。

 

水香赞。

先天真水。净洗灵台。杨枝一滴洒尘埃。涤秽消灾。 香焚宝鼎。气达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烟。降鉴此心虔。

 

释迦如来。牟尼世尊宝诰  。 志心皈命礼。

东华教主。西域圣师。弃皇宫之富贵。爱雪岭之清高。炼成摩尼珠。光照大千世界。尊居兜率地。德被亿万生灵。大法东被。无不精修波罗蜜。梵贝西来。咸知皈依无上道。灯传万世。佛日常辉。法继千秋。皇图巩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释迦牟尼古佛。慈悲广化天尊。

 

得道梯橙锡杖经。本卷。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诸佛。执持锡杖。未来诸佛。执持锡杖。现在诸佛。亦执是杖。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执如是。应持之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教诸弟子。亦执锡杖。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诸佛法。以教于汝。汝等今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建念义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

尔时。尊者迦叶。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䠒跪。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锡杖。云何而受持。唯然世尊。愿敷演说。我等奉行。”

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所言锡杖者。锡者轻也。依倚是杖。得除烦恼。出于三界。故曰轻也。锡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锡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复染着。故曰不回。锡言惺也。持是杖者。惺寣苦。空。三界结使。明了四谛。十二缘起。故曰惺也。锡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断慢业。故曰不慢。锡者言疏。持此杖者。与五欲疏。断贪爱结。散坏诸阴。远离五盖。志趣涅槃。疏有为业。故曰疏也。锡言采取。持是杖者。采取诸佛戒。定。慧宝。获得解脱。故曰采取。锡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诸佛法藏。如说修行。不令缺减。悉具成就。故曰成也。”

佛告迦叶。“如是锡字。其义广多。不可具陈。汝今且当。如是受持。”

迦叶白佛言。“世尊。是锡杖者。其义如是。云何智杖。乃至建念义之志。唯然世尊。愿为敷演。”

佛言。“是锡杖者。为修智士。广修多闻。解世出世。分别善恶。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了智无碍。智慧成就。故曰智杖。

“为持禁戒。忍辱。禅定。一心不乱。常修福业。无时懈怠。如救头然。故曰德杖。

“摄持是杖。如斯之人。内具十六行。复具三十七行。于是法中。了了分别。自身作证。不随音声。于是法中。而自遨戏。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自在无难。名之为圣。内有是德。外执锡杖。表式此人。必有圣德。戒定忍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脱。皆悉具有。以记此人。望表生敬。故曰圣人之表式也。

“贤士之明记者。内有智性。故曰贤士。明记此人。内有智性。习功德本。于法增进。善心成办。故曰贤士明记。

“此人不久之间。智慧成就。入无为处。寂然宴静。涅槃安乐。第一义道。故曰趣道之法幢。

“建念义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见三鬲重。则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三灾老病死。则除三毒贪。瞋。痴。念三界之无常。则信重于三宝。除三恶。断三漏。净三业。欲具三明。入三解脱。得三念处。通三达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

“复有四钴者。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净四空。明四念处。坚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

“通中鬲五。用断五道。苦恼轮回。修五根。具五力。除五盖。散五阴。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

“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令心无患。

“三重四楞。合数成七。以念如来七觉意法。成就七圣财。

“通鬲钻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脱。除灭八难。故用八也。略说锡杖。其义如是。汝当善持。”

迦叶白佛。“如是世尊。如圣法教。”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三世诸佛。法同是也。”佛言。“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四钴。或有二钴。环数无别。但我今日四钴十二环。用是之教。二钴者。迦叶如来。之所制立。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以立其义。”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尊者迦叶。千二百众。及诸大会。皆悉欢喜。顶戴奉行。

凡体法。上台法天。下台法地。四支法四天王。十二环法。十二因缘。包含天地人天上下。无不斯尽。凡发慈。广生万行。物不准此。已起善本。

持此杖法。齎天挟地。着左胁下。以小指句之。使两头平正。不令高下。鸣则常鸣。不令声绝。其声均细调和。恒使若初。若初无声。讫一行处。不令有声。若初有声。讫一行处。常令有声。亦使粗细一等。不得或粗或细。僧置左足。尼置右足。不得着地。若檀越不出。近至三家。远满七家。若不得。更不容多过。若过非行者法。若限内得食。持杖悬之树上。勿令着地。若无树着地。就地平处一。不令倾侧。眠时安杖。与身相顺。置之床后。正与身齐。不令前却。持行路。止息时。头常向日。勿令倒逆违背。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谓持天挟地。

并观十二因缘。为护身一切。如其倾侧。一切万物。皆亦倾侧。如其平正。一切含生。皆令安隐无为。若下台着地之时。令三涂众生。苦剧逾增。若不着地。令三涂众生。因之得拔。如其颠倒。则逆世界。亦令行者。其心迷乱。若能顺持。彼此俱利。若如是持。具现得威仪。出入护助。后得获果。速成正觉。

持锡杖威仪法。有二十五事。持锡杖十事法。一者。为地有虫故。二者。为年朽老故。三者。为分越故。四者。不得手持而前却。五者。不得担杖着肩上。六者。不得横着肩上手垂两头。七者。出入见佛像。不听有声。八者。杖不得入众。九者。不得妄持至舍后。十者。杖过中不出。

复有五事。一者。远请行宿。过中得出。二者。至病瘦家。过中得出。三者。送过世者。过中得出。四者。外道请者。过中得出。五者。不得将杖。指人画地作字。

复有五事。一者。三师俱出。不得持杖自随。二者。四人共行。除上座不得普持。三者。到檀越门。好正威仪。四者。入檀越门。三抖擞三反。不出。从至余家。五者。檀越出。应持杖。着左肘中央。

复有五事。一者。杖恒在己房中。不得离身。二者。不听下头着地。三者。不听杖许生衣。四者。日日须好磨拭。五者。杖欲出时。当从沙弥边受。若无沙弥。白衣亦得。

 锡杖四钴应四谛。 环应十二因缘。

 中召明中道义。  上头应须弥顶。

 第二应须弥山。  中央木应于空。

 下错应须弥根。

沙门之法。解空得道。执此惺寣世间一切众生。诸比丘等。至心奉行。

 

得道梯橙锡杖经。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