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吕祖心经

序一

窃以世风不古。人心奸狡。滔滔天下。皆是一样的。以致愈趋愈下。愈迷愈深。国家有累卵之急。人民有倒悬之危。这是什么缘故。全是蒙蔽个人的天良。才酿出这等浩劫来。全是人自造的呢。试问。天良谁能无有。谁能不充足。皆是一样的。所以他所作不善。也非  上天教他这样。也非明德教他这样。全是受了世俗的恶风俗。而传染的。那如日月一般明亮的天良全被物欲所遮。以致造成了流毒社会。全是人心造成的。天下混淆。如蜂无王了。方引动  上天震怒。降下刀兵、水火、饥馑、种种灾难。这人民的痛苦。不言而知了。何能顾得伦理网常呢。这才是自作孽不可活。那句话一点也不错的。正是应在这时候啊。要想解去人民的痛苦。消去世界的流毒。非从根本下手不可。根本是何呢?就是个人固有的天良。能复兴我们固有的天良。固有的明德。非打去一切物欲不可。方才能使天良发现。如日月一般光明。这世界或者还可以挽救。人民或者还可以解危。劫煞或者还可以渐滑。全在人心。一念善,一念恶、的发动了。试观。现在的人民。那有这等心理。还是胡作妄为。尽在邯郸之中。以致愈迷愈大。全不识天到何时。况为善。那一层。更是无有了。也不知作到何处。而方止呢。那天良一点也不透明了。真是作死啊。日观这样的景况虽土木偶人。岂不伤心吗。况是济世的仙佛。更有何方而能挽救呢?虽有冲天之愿。实难达我的目的。不过为众生一哭。以表满腹的忧肠吧。然又翻覆思想。不得不为众生指条明路。行与不行。全在个人呢。非是仙佛不尽心。实在这心真难尽啊。教我如何静呢。然又想到上下的弊病。不得不略略的说说。以表我的寸心吧。你看现在。为父的不修其慈。为子的怎能尽孝呢。为君的不修其德。为臣者怎能尽忠呢。这不是自然的道理吗。以致上下失序。不以仁义服人而只以武力压迫。与古时圣贤方法。正是大翻张了。这不是弃本而就末吗。如此渐趋禽兽的世界了。上下交征利。这国家还能存在吗。这正是违背圣贤治世一条大网领。一条大节目。方才有现在的这样情形。全是不思本了。要再想恢复原状。达本来的面目。这种辨法。是不行的。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反过来说。人人皆有本来的天良。是纯善无恶的。皆是被社会的流毒。以致一蔽再蔽。不能发展了。假若在上。以自己的天良。启发他们的天良。在上能以天良用事。在下岂敢不以天良用事呢。这不是自然的理处。假若天下之人。皆发现他那固有的天良。皆以天良之心用事。这流毒社会。也自然而然。化为无影了。这不是那拿圣贤的方法。教化当今残暴的世俗吗。这也是。古时圣贤济世的一个极好的方法。就是本着天良呢。如此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国家尚可以挽救。社会尚能复兴。所以一时一刻。跑不出圣贤的范围。仙佛的手掌。若一离圣贤的道。则渐趋邪途。如鱼离水。还能活吗。所以现在的人。莫说一时一刻。就是日日离了圣贤的道。自觉离了圣贤。就不自有吗。时常有这种心思。这就是鱼离水。岂能再复生呢。所以现在残暴世界。皆是人人有这种心理。把圣贤的道理。看为粪土。现已到极点了。再想复生。无非如鱼再跃入水中。人再兴复纲常。或可还有生路呢。想这些话。对当世人说。谁信咱的。以为邪说异端。反不知道。现在的景况。此古时的景况。有天渊之别了。人人还以为现在的进化。此古时强的多了。岂知丧尽天良呢。谈到此处。岂不为众生挥泪吗。仙佛下世。岂不想把这强暴的世俗。再挽回呢。我济世的目的。由此可见出来了。可惜人人不知回头是岸。还在苦海。遂波逐浪。任意荡漾呢。也不知天到何时了。还尚在邯郸梦中哩。可见人民痴到极点了。愚到极点了。眼看连自己的性命也不保。还尚不知呢。所以  上天大动慈愍。特降  天道。作为金声玉振。世俗的一个木铎呢。你看这慈悲有多大。恩惠有多大。自古不轻传的大道。至今粪土不值了。可惜人不识时务。大道送到门前。尚然说黑论黄。不相认识。不知自己的性命。就在旦夕了。还尚在痴迷之中呢。若这时不登慈航。真是有眼无珠了。也是眼光未认真。也是昧了天良。所以才是这样糊涂呢。这非是天良的作用。全是利欲所薰的。连自己的面目。也恐怕不认识了。何况天道呢。所以  皇母特降浩恩。令  纯阳大帝。用白话注解心经。使稍有知识者。一见可以明了。以换他们名利的脑筋呢。所以自古注经人士。虽然不少。皆是用深奥文字注解。有智者。也不能十分明了。何况是那些庶民小子呢。岂不成了一盆子糊涂吗。将这心经的真精神。完全息灭了。这圣贤遗留的真经。何能济世呢。这不是误人的前途吗。所以这是古注经者。是自己明白。别人难以明白。虽然注出。人不明白。这不是枉费心血吗。如此有知识者。还晓得一二。何况那无知识的人呢。试想天下有几个有知识的。有几个有学问的。所以那时心经。虽然注出。是给那有知识的看。那无智者。心里印不上这脑筋。他不任意作吗。并不是他愿作。是他脑海里没有印上这样规节。所以他才在意作呢。并不是怨他任意作。是那注经的人用深奥的文字。他不识的。所以才发生这样关系呢。纯阳帝君。有见于此。乃将心经的真精神。用白话注出。使人一见即明。能得明其中真意义。就能印在他的脑海里。他的一身就有了规范了。他再作恶。心里早有了不忍之心。如此良心一发。这背天理的事情。他岂敢再复作呢。他既不作背天理的事。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全球之人。尽不肯作背天理的事。这临头的浩劫。岂不挽回吗。这是救劫的一种尽美尽善的方法。这岂不是万古的一个标杆吗。按其文字。虽不佳而易明。不求其深。但求其达。这才是救万亿众生一只大慈悲船呀。这不是济世的一个好方法吗。岂拿文词来论呢。可见救世的婆心。恨不能一时即将众生渡上彼岸。方趁我的心呢。这也是众生有缘无缘了。这也是由不得自己啊。乾坤男女。识得真经。早早回头。莫错过这良辰佳机。以免后悔。这才是识时务呢。那有缘者。一见真经。即能回头。无缘者,至死不悟。所以说有缘无缘。这里头有天渊之别呢。这才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缘无缘。全在一念之中所蕴藏呢。所以说。这次收圆。非是小可的事情。乃是关天关地。顶重要的一件事。人可不自警戒吗。有缘无缘。全在这一次了。试想。三千年的秘密。至今愚夫愚妇。尚能得传。真可谓三生有幸了。若这时不勇力加鞭。将待何时而才加鞭呢。岂不失了良辰的佳机吗。奉劝世人。早早修行。要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岸边的慈悲船上。早有了群仙群佛。在那里撑船等待呢。这是多大荣幸的事呀。若这次再不回头。可真是无有缘了。别怨仙佛不来打救。是怨自己了。但到此处。人赖天。天赖人。如此双方携手共进。苦海虽广。凭人有志。终有一日成功。岂不将这残暴的世界。重另发展吗。尧舜的世界。就现于今日了。若各同心一志。救世界的危急。救万民的痛苦。岂不易如反掌吗。但这时候。谁也有救世的责任。谁也有救万民的技能。个个皆有责任。个个尽得负担。别自暴自弃。这不是替天济世吗。这才不枉与人一世呢。趁此机会。自己立起标杆。作一件警天畏地之事。岂不名扬千古吗。天上人间。双留美名。自己又得善果。岂不是一举两美的事情吗。何患不得留传千古呢。又何患不得与仙佛同体。圣贤并肩。十万八千。只在转瞬一念了。岂不是应时普济的良贤吗。再奉劝世人。见此经者。早早看破红尘。跳出三界。不受五行的压迫。也不负仙佛一片济世之心。也不负已身幸遇此时。也不负已身生于中华之地。也不负已身逢于三期之中。这岂不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吗。又何患这圣经不传千古呢。    为师特此至嘱

南屏颠僧序于山东周村振坤佛堂

民国念九年岁次庚辰夏四月十五日

 

序二

心经一书。由来久矣。历代前贤。注述者。不乏其人。但其文义高深。诵读者。莫明其妙。是以其经虽存。而知者鲜。小子自入道以来。言行多属盲从。自客岁冬间。头部生疮。中西医人。尽皆束手。适值  点传师宿君来周。闻之大生不忍。代求仙佛降鸾指示。幸蒙  纯阳大帝。临坛。赐一仙方。而疮疾不日寻愈。铭感之下。实无以报。再生之德。惟有笃信一贯。借渡众生。或可报鸿恩于万一。因欲渡苦海。必须用佛典圣经为舟楫。遂立志将心经奉持。力求明晰。但此经注解。率多深奥。而小子又才学疏浅。圆柄方凿。龃龉难入。实属宫墙外望。难见宗庙百官之富美。若将终身焉。孰知天不秘宝。于庚辰春。小子在周训蒙。适逢  活佛师尊降鸾。感周地人才缺乏。命设研究班。造就人员。用以宏展大道。所列课程。首重心经学庸。翌日。更蒙  纯阳大帝。临坛降鸾。注述心经。不终朝而全经注竣。辞意详明。理无不备。奉读之下。恍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则此经一出。使天下苍生。咸知佛法无边。诚与道儒共驾齐驱。将见顽廉懦立。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语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圣弗传。良不误也。小子于此。因之有三感焉。可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也。后诵读者。不致如之困难。二也。更使蚩蚩者。皆知神圣如在。用破群疑。三也。凡我同侪。常思圣恩如天。浩荡难名。与  皇母好生之德。同一罔极。共立共达之心。能不油然而生也。设使天假之年。小子之茅塞。或可以渐而开。苦海之愚顽。必因之而求渡。是又幸中之大幸也。但记问之学。安能作序。而仙佛之命。又不敢辞。惟有竭尽愚诚。用答神庥。但自惭固陋。不足当大雅之观。爰缀数语。幸附骥尾?永矢弗谖云耳。是为序

昔在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四月桓台王锡汉序于周村  振坤坛

 

序三

经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盖言信之未深。而行之必不能笃也。予于戊寅冬。来周访友。经王纯生前贤。指示一贯真宗。继又见疑问解答。内有荐拔亡灵一节。睹之大有所感。诚以孝亲之道。生未能事。没即已矣。荐拔一说。千古未有之闻。转而一思。洋洋如在。仙佛岂能诳予耶。慕道之心。遂油然而生。是小子之入道。虽属引师劝道之力。实则神明之启示也。迨及今春。在周村振坤坛。襄办道务。用备洒扫。适逢  活佛师尊。降鸾垂谕。感周地办事无人。爰命设立研究班。借以栽培善信。以心经学庸为讲演主题。以阐三教危微精一之密旨。但是佛经深奥。群感讲演为难。而吾道之真宗。原为天人合一。是以有感斯应。感而遂通。即蒙  纯阳大帝临坛。用浅近言语。将心经注成白话解说。俾读者。均可一目了然。是诚诵者之大幸。抑亦此经之非时不明也。谨成之日。因命小子作序。以弁经首。奉命以来。夙夜忧惧。诚以螳螂之斧。何堪当大车之重。乃年来侍一贯。坛前屡蒙  大帝教诲。面命耳提。俨若师生尊长之谕命。少者贱者。又岂敢辞。是以不揣简陋。作此俚语。愿效献日之憨农。用以塞责。惟望四海君。诵是经者。万勿因椟而弃玉。是则小子之所至望也。此经到处。能使人人知佛法无边。咸无慈悲为怀。将见鄙夫宽。薄夫敦。普渡之心。有欲罢而不能者。大千虽广。从兹可无沉沦。因知  大帝之德。与天同齐。活佛之心。慈航遍地。愿我有缘善信。得是经而受持者。务要沉心参悟。将见无上大道。圆成正果。是则小子所馨香祷祝者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夏四月  日长山朱秀梧序于周村坤振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摩诃般若波罗蜜。

 

心经注

心者。这心字。说大就是天地万类万象的大枢纽。说小就是万相万法的小机关。所以是天主性。性主心。心主意。意主身。身行于外。便知是道心的发动。或是人心血心的发动。看他作事的偏正。就知道。他内里的心意了。由此看来。这心意二字。非同小可的。由心发就能警其意。意发就能动其身。是为君子的道学。由身归于意。由意归其心。这就是小人的行为了。所以是君子以性主心。以心主意。以意主身。这就是由本而推其末呢。小人是以身主共意。以意主其心。这就是由其末推其本了。这就是君子的心意。合小人的心意。就有这点分别呢。经者。就当径字讲。人人必行的一条路途。试想。心意谁能无有。有其心意。心意一发。常得从这里走。方是光明的路途。所以这经。就是入德的一个门户呢。所以是有其心。就有其意。这意所发的思想。就向这门户出入。这才是心意至善的地方。所以是古时圣贤。遗书留经。费尽千言万语。无非是尽其心就完了。还有别的吗。这就是收其心意。而归其性。求其放心的功夫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字解】就是当明字讲。是如如自得的意思。是无所不在处处皆在的意思。就是觉共觉。就是因其因的意思。行深就是学而时习的工夫。就是觉心妙有其所妙。就是明其大小之理、无所不明的意思。就是一气周流、运行人身的意思。就是一气周流、共浮沉升降、费隐莫测的意思。就是周而复始、川流不息、的意思。就是达到至善的地方。

【节解】观其天之至性、性之至心,心之至意,意之至身,这些曲折,能皆是明为目的底地方,所以合天即是明性,性明,自达于心,心明,就达于意,意明,就能明亮全身,这就是明其本,也就明其末,无有不明亮的,内观无欲,外观无物,这性光上至于天,下照万物,无忧无虑,岂不自在吗,这就是大学所说。明明德的那一章,合观自在的意思,正是相合,一点也不错,然我的心意,即能达到明明德的功用,心有所觉,而彼必有所因,彼有所因,也能感我所觉,我心无觉,而彼亦无所因,彼无所因,而我亦无所觉,这不是觉其觉,因其因吗,假若将我心德推外,这不是明德里头,就含着新民的工夫吗,由我性的明德,而推他人,使他也知如此办法,这就是由已推外,新民兼善天下,然上二条是明明德自修的功夫,下是推入新民的功用,这明德新民是一线相连的,能明德,就能新民,能新民,就能明德,这是内外有连带的关系,若明德新民,皆能作到,这不是至善的地方吗,这就是归根认  母的两条大路径呢。

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字解】就是学而时习。是普照。五蕴是色、受、想、行、识。皆空就是无物所触。度一切苦厄:、是度过。一切苦厄、是种种的苦处。

【节解】五蕴,蕴藏身体,伤损灵性的下路,假若时习,照见我的本来明德,这五蕴,无形之中,就能消灭了,这就是为善则恶消,作恶则善没的意思,能使清纯,这浊即消化这五蕴,岂不成为空空的吗,若五蕴化成空的,这苦厄又从那里来呢,这不是纯全天理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字解】舍利子即人之道心。即是声色。即是无形无象。不异就是无有分别。

【节解】这一句,是我心即是舍利。舍利怎讲,就是舍去后天的一切名利,这即是道心的别名呢。色不异空者,就是空由色生,色由空出,也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然我身是肉体,即是假,也址真在里头,这就是老子所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这样看来,这色空还有什么分别呢,所为色能生空,空能生色,这不是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字解】由外达内。由内达外。就当也字讲。如是就是还是这样。

【节解】此句接上所说,前句是空色二字,空藏于内,色行于外,这是说我有所受,是由色而达于空,想是,我有所想,由空而达于色,由此看来,这是一外一内的分别,也就是清浊有连带的关系,这就是色发于空,空发于色,有其空色,则有其行识,其行办不到,他的识神就发动了,这即照从前一样,还是这样的讲法呢。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字解】舍利子如前。是诸法是一些。是无形。是由心生、发曰相。

【节解】既然能舍去名利,这就是道心的作用,假若看破名利,这心意就无有所思,无思就无虑,大半思虑,皆从心意所发,心意不动,这诸法思虑,又从何处生呢,这即空其心意,就能空其诸法,也是心生法就生,心灭法就灭,既无心意,这诸心无处所生,这不是舍利之心吗。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字解】是生长。是消灭。是污浊。是干净。是增加。是减少。

【节解】然我性,皆是从一根所生发的,人人皆有,人人皆定,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皆由天发而赋其灵的,然性同一根生发,然而是受气天气禀所拘,象天的物欲所蔽,然物欲有浅有厚,这灵光,从此就分出明暗来了,如此圣凡的分别,于此可以见解呢,这就是性是一样,气象所禀的,岂能一样的吗,我作善,则物渐消,作恶,则欲渐长,可见欲为鬼为神,为圣为贤,是全在自己的功夫,非是力量不足,是人不自为呢。

是故空中

【字解】就是这样。是所以。空中就是真空不动之中。

【节解】这是说我虚灵不昧的真性,是无声无臭的。

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字解】色、受、想、行、识是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贼。

【节解】五蕴生发,皆由眼耳鼻舌身意,故说是六贼,然我心清静,无思无虑,这心意就能得其安身的地方,五蕴,六贼,皆随心生,心意不生,这五蕴,六贼,又在何处而生呢。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字解】是淫色。是声音。香味就是芬香的气味。是眼所看到的。意识是意有所识。

【节解】色是心好的,声是耳好的,香味是口好的,这皆是眼口耳的过界,也是触动心法的作用,若无此,即是无眼界,无有眼界以后,就无意识这一界,意识,尽由口耳鼻而意识则生,若无口耳鼻的过界,这意识,也就化为无有了。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字解】是没有。是光明。是尽头。

【节解】我性与天地同齐,无无明,是无时不明,即是浑然天理,无一时不明,无一刻不亮,犹如日月一般,是常而不变的一团虚灵,何有尽头呢。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字解】即无有。即年大。即形坏。是尽头。

【节解】然我性,无老无少,无死无生所谓人死则性不死,就是这样的意思,能至诚不息,这性就永远的存在呢。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字解】即劳碌。是聚集。是消灭。是智慧。是有所心得。

【节解】我性无量,悠然无边,难描难测,说有则有,说无则无,何有苦集灭道之说,岂不是了然清静,如如自在吗,无智亦无得我智有所得,是为无得,智无所得,是为有得,这是智有所识,非是真识,智无所识,方是真智识呢。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字解】菩提是了去一切人空。萨埵是了得法空的。

【节解】自承上而言,言人能了得人空,自空其法,法既空,则空其心,心能空,则归真性,性有所归,这不是返回本来的面目吗。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字解】挂碍是心有所连牵,其余见前。

【节解】然为性之道,能使其活泼流运,一气运行,这就是明明德的功夫,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什么挂碍,还有什么思虑,天地即我,我即天地,天地虽大我亦随大,日月虽明,我亦随明,我有一气,随天地呼吸,能与天地同齐,还有什么挂碍呢。

无墨碍。故无有恐怖。

【字解】恐怖就是害怕。

【节解】此接上而说,我心既能无挂碍,无思无虑,心空法空,有我而无我,无我而又有我,这就是能达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我安有恐怖之心呢。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字解】远离是隔的远了。梦想即心有所触,则有此梦想。究竟是总然是这样。涅槃是根源。

【节解】然我心有其所触,则有颠倒梦想,无所触,也就无颠倒梦想,远离,是离共所触,久而久之,自然归涅槃的路径呢。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

【字解】三世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就是我的心意。诸法就是心生种种之法。依是遵照。般若波罗如前。

【节解】若过去佛,再思,是既往而究,所以劳其神,现在佛若有,就劳其心,未来佛若有,则动其意,假若是三种佛皆无有,这诸法也就消灭了,所谓是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要知无法即无心,无心即无法,这心法,有连带的关系。要去此诸法,与三心,当得依遵照活泼真常之理,玲珑清静之心,这就是初步下手的功夫,先去三心,而后去诸法,这不是纯全一团天理吗。

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字解】是所以是。是大。是耘耕。三藐是精气神。三菩提是三省。

【节解】这就是耕耘我的心田,胜似耕庄田万万倍呢,也就是保全个人的天良,能将精培养好,精全而包元气,元气能足,再养其化神、神化而周身,元精、元气、元神,总归一体而归于本性,性之周流,化全身,而总归一心,心者,发而中节,何曰情,由其情而发于理,即曰人道,也是本来心之灵妙呢,心者,即喜怒哀乐未发前,其意难言,难尽其意,故曰三菩提,这就是觉其心的灵妙,即在不言之中呢,也就是克己复礼的功夫,归其性源,即三菩提之道呢。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字解】般若波罗蜜多见前。大神咒是无量之法。大明咒是上乘之法。

【节解】此乃性之无量,无量,是无所测量,无所不在,处处昔在,天地间,无所不照,无处不有,不知其大小则不知其量,这就是自在之心,无处不明,故说是明,也就是恢复本来的明德,达其明,就是所止的地方。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字解】无上是至极无以复加。等等咒言等等诸法。没有再如上乘法高上的。

【节解】此接上而说,既能恢复,如日月一般,光明的明德,如清虚无量,一般的性,这不是,至极无以,复加的上乘,至精至微的法吗、这等等的法,莫有再同这层高上的呢。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字解】能除一切苦是打去一切的苦楚。真实不虚这就是天地诚意的意思。

【节解】能除一切苦,这就是大学圣经的,头一部功夫,先格其物欲,然后真实不虚的诚意,从此而发现呢,能发真实不虚的诚意,这就能随天地的诚,日月轮转,四时运行,万物随时发生的诚,这就是绵绵不绝,至诚无息的真诚呢。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字解】揭谛揭谛就是呵其所诚的意思、其余见前。

【节解】这一章,是接上而言,能以活泼流运,天然之理,清虚照见,无量之妙,这岂不是真实真诚吗,一诚而化三千,一实而悟性实,一点虚伪也没有了,这就是诚内而向外,进行的意思呢。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字解】就是满。就是简易。就是定,其余见前。

【节解】达到我至诚不息的心神,运流周遍世界,三千三大,无所不照,无所不满,神化周流,由尔一念之悟,这天地在其掌上,岂不是,在这一念一诚之中,所包藏吗。

摩诃般若波罗蜜。

【字解】是枢纽。是心机,其余见前。

【节解】这就是我心之灵机,即达其至诚,能与天地同参,来而复往,无时能息,大则放之六合,卷之藏芥子内,如此这活泼,天然的大道,由我身之运流,岂不是,自然而然,而生无为的空法,这岂不是,人身密藏的真机呢。

 

总章演说

这心经一卷。就是以其心作主。以其意作用。有其主。则有其宾。所以是万法即在心意内中蕴藏呢。然明德又含其新民。能以明我的明德。恢复本来的光明。天地之广。就只有我一人吗。所以是本来的明德。无有不慈悲的。无有不仁爱的。能慈悲仁爱。视人如己。保国如家。这样方是灵光的作用呢。要知天地之广。本系同源。犹如水出一源。终归一本。人出于天。而终归于天。由此可见新民的外功。还是顶重要的。你看  上天降道。非是救我自己一人。乃是救万亿的痛苦。收万亿的灵光。方才降此道。也是非同小可的事情。若知天本无形。全赖人力。人能行力。也赖于天。若我不肯推己及人。这新民的方法。还是未有达到真完善的地方。要知有我则有你。无你也就无我。一源之水。何分清浊呢。所以明德能达到真目的。这新民不行也得行呢。这是什么意思。天理是纯然慈愍的。岂忍袖手旁观。而独善已身吗。所以有不忍人之心。还在明德的里边。若内外皆行。这至善的地方。就在你的目前了。所以说。心经。观自在。就是先明我的明德。而后推人的明德。然后方得其所止之地。岂不由其本而推其末呢。其下乃是修明德。修新民。一切入手的方法。其中之大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这一句话就是完全概括了。这也说性命大源。出在这三句上面。下边乃是说的性之活泼流运。无有彼此的分别。无有贤愚的判解。皆可以成圣成贤。皆可以成仙成佛。全在人为呢。所以说。阴阳人身俱备。作鬼为神。全在心。非在性了。观世界的颓败。人心的奸狡。  上天降道。无非指其源,尽其心为目的。还有其他的事吗。所以是三教成一统。万法总归一心。这就是由一无极。而散成三教。由此三教而终归一贯的源头呢。这就是三教合一的意义。故心经配合学庸。由此看来。这不是三教成为一家吗。此经无他。也就是由后返先。发展喜怒哀乐未发以前。的灵妙心机。这就是。心经的总意义。试看。大地谁人还有良心。谁人还有德天。这三教的圣脉。然则到此就要绝断了吗。所以是。  上天有好生之德。圣贤有济世之心。三教合一。复降东鲁。使其明本来的源头。指其所止的地方。试看。苦海汪洋。只有这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能救得几人性命呢。说到此处。不由触动心肠。岂不为众生大声一哭吗。一叶小舟。何能普遍这汪洋大海呢。仙佛敢不竭尽其力吗。从此可见。仙佛救世救民。一片婆心。何况是汝等呢。但到此时。不遗余力。各自加鞭。苦海虽广。凭人有志。但遵照此办。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救天下。救万民。岂不易如反掌吗。  为吕  特此至嘱。

 

重印心经附志

经者径也。盖佛以无上正等正觉妙智慧。观一切众生。渡一切苦厄。对症下药。灭度烦恼。挽狂澜于既倒。济佛心于沉没。慈航普渡。整化彝伦。讵非拯痴愚于迷径耶。如佛授心经一书。言简意该。虽注述者不少。但皆以文辞深奥。了解乏人。纵口诵娴熟。究有何益于身心哉。后学幸于已卯八月。蒙引师叶君引渡。得求  天道。禀受真传。略领道义。因素慕心经。此后尤不舍手。但学浅智愚。虽知欲脱苦海。必以佛经为舟楫。每持心经。莫名内蕴。今春乃蒙前贤叶保龄君。授余‘纯阳吕祖心经白话新注解一部’。系庚辰孟夏。周村振坤坛。前贤等诚感。济公活佛师尊降鸾。命设班列课。研究心经。复蒙  纯阳吕祖临坛。批此心经白话注解。辞浅意备。俾奉读有所依从。愚夫可以与知。非特后学之茅塞渐开。而苦海迷子。悉得悟此以自修。谨将重印几百卷。公诸海内同胞审思明辨。笃信行深。当体  济公活佛师尊。一序谆谆之诰诫。一片渡世之苦心。默思佛慈如天。用资替  母宣化。秉成己达之心。抱继天立极之志。方不员神庥。普渡于万一也。后学自惭愚昧。焉敢附言。用缀经末。永矢愚诚云尔。是为志日。

中华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已孟冬重印德县德兴坛后学王树刚谨志

本书完


回善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