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奉玉旨 懿旨 着造道钟警明 示序义。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代 母警示!
道钟警明之贵重。
无极老母,为应三教收圆,无时不以苍生为念,原儿为怀,乃大开洪德洪恩,特敕命诸佛圣仙真,将先天大道之秘诀,即九节玄功,全盘口诀,着之于书,名曰:道钟警明。以作普渡九二原灵,回转无极故乡,母子早日团圆之指针也。窃念自古传道至今,所不能漏泄之玄机,皆漏在本道钟之书内,实乃难观难觅之宝书也。故特命余临堂,提醒众生,使知本道钟之贵重焉。书中自进道,以至了道,无不全备于此矣。本道钟采用通俗,白话文句编成者,为使世人,皆能一目了然,以收普遍之效果也。须知文以载道,文浅而理自显,若以艰深文句,而理反晦矣。孔圣所谓“辞达而已矣”。即希望世人,容易明通真理之意也。 老母为恐世人,因本书文浅,而鄙视之,故再三叮咛,特命余致此意焉。若有缘,得受本道钟者,自不致轻视之矣。若轻视之人,乃与道无缘,如船之无舵,难登道岸,而转堕六道之苦也。所以阅读本道钟者,须细心研究彻底,谨慎奉行,不可无故乱烧化,若有破害,必须要敬慎修补,亦不可乱置,不洁净之处,或妇人房中,恐亵渎也。须虔奉在堂中案桌上,自有护法神,降临拥护,而得消灾解厄,保一家之安宁也。须知善书经典之贵重,一世劝以口,百世劝以书,若无佛圣仙真,留传经书,世人何能知善恶之路,而可修证仙佛之阶梯乎。故盼望研究本道钟者,必须时时诚敬体会,研之究之,如与 老母神会,而道自益进也。倘心不虔,意亦不诚,精神不贯,视若无观,神与母违,则道根难固,大道难成也。若能遵守本道钟之皈戒者,不论在家出家,暗中依书中,余所规定之皈依进道方式,而发出誓愿,以进表上疏,然后坚心修持,自能得此先天至道也。如有大德大善之士,能得乐捐身外之财,帮助翻印本道钟,广行于世,协助 老母普渡原人,藉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以完此万世不灭之功德,而后再勤行善事,待功圆果满,自能登乐土,以享受无疆之清福也。欣逢本道钟告竣之日,特奉 母命代为致意焉。
无极瑶池老母 讲道钟警明!
哀哉,修罗下凡,魔王混世,扰乱原人,青天光辉之下,阴穟四起,只有黑气冲天,而无一点清气上升,悲泪原人,受物欲之所蔽,纲常废尽,从德沦亡,全不想回复本来面目,致常沉六道,而吾娘无不时时为怀念无极放下九二原灵,何时能回转,刻刻忧虑,幸有三卿,不辞劳苦,阐明教法特设三期普度,安娘之心,而娘每倚椅而待,望儿女,早皈故乡,呜呼,原人受迷未醒,专重有形有相,而不知无形无相之奥妙,不究亦不学,反而重重造恶,叠叠犯过,全不知阴律森严,不比凡间,能用势力,或用财力,则可以赎罪也。吾娘观看,现在之世景,各教自立其门,各闭其户,不知何门,传真授实,今为道一宫至释堂诸子,每每叩求 上苍,暗告无极,特赐道章,藉资普度原人,感动吾娘,暨 无极之古佛, 旨准所请,特赐本道钟,自进道起,逐节功夫编成为二十五章九节,厚望掌乩精一,录谕宗一,校正规一,帮助玄一,妙一,暨堂主,领导门下,重负其责,早日完成,颁布大千, 母最盼望诸灵根,低心下气,琢磨勤修,不耻下问,各有返皈之日,同携手,上 瑶池,母子聚会,永享无疆之福也。岁次庚子年二月初九日亥时,降于林邑道一宫至释堂,宝岛真水坛。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讲道钟警明!
赐着:序。
夫自古以来之修道者,乃为修成万劫不坏,金刚真性,以超登圣神仙佛之域,而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海也。 朕尝思,上古之时,世俗敦厚,物物相亲,人人互爱,蔚为太和之气象,故天道高明,地道博厚,而成民安,物多之盛世也。向后文明,虽日益进化,而人心反日益腐败,只注重物质,而放弃人伦道德,为求满足私欲,而伤害天地之和氧,致此干戈四起,天下永无宁日矣。时至今日,世风愈下,大千世界之众生,不论男女,皆忘本求末,弃真务假,上焉者,以争权夺利为重,中焉者,以诈取财物为能,下焉者,以男盗女娼为本,人人惟酒色财气是务,男不遵三纲五常,女不守三从四德,徒有人身,而实与禽兽无异矣。虽有圣神仙佛,到处挥鸾,降宝训以渡世人,其奈世人,反视为无稽,乱说无根据,毫无忏悔,警惕忧惧之心,以致三期大劫,瘟疫水火,风雷地震,一切灾殃叠降,此祸乃由人自作,亦由人自当也。诸圣神仙佛,虽有恻隐慈悲之念,亦难挽回,天灾地变之浩劫矣。 朕愿天下众生,九二原人,善听 朕之所言,以克尽人道,而进先天大道也。目前适逢三期,大道宏开,实乃修道者,难得之良机,须知“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时渡此身哉”。有此佳期,而再不修,“一旦失人身,万劫难得复矣”。故诸圣神仙佛,不忍坐视世人,遭三期之苦,大发慈悲,恳求 慈母,漏泄玄机,以挽救众生, 慈母准予所请,乃下 懿旨,转命 玄灵,降 旨在林邑道一宫至释堂,敕诸神圣仙佛,登堂挥笔,神人合一,共着道钟警明一书,书中指明玄关一窍,妙理无穷,本道钟乃 慈母为应三期收圆,唤醒原儿,早回 无极故乡,不得已而降著者,有条有理,皆适应修道者乏实用,乃难见之宝书也。
朕愿天下众生,好好善听 朕之良言,若有缘得此道钟,而能诚心依书中玄理修进者,自能进先天大道,待至终后,而得登先天之果位也。若无意于修炼大道,但能依书中规戒修持者,不特能却病延年,阖家亦得平安,而且能扫除恶俗,而成古风,三灾之害,一齐消灭,共享大同世界,太平之福也。 朕再望天下众生,绩功累德,广行善事,后日功圆果满,常有接引尊者,带书下诏,跨鹤西皈,进入无极紫府,同饮华筵,永久同享 无极之乐,岂不妙哉。欣逢道钟完竣,从此钟声,响彻凡尘,警醒大千世界,指明真理,有所赖焉,故今夜喜甚,而略述数言,以为之序焉。
九天司命真君 张
诗
步出云霄下理天,鉴临绪子志心坚,
彻明妙道其中理,脱出深渊学佛仙。
又
至释堂中出善才,无极赐笔大道开,
继着道钟颁世宇,新书告竣赐功来。
又
出贤入圣道一中,无极懿旨悬宝宫,
千载难逢今生转,时时刻刻炼妙方。
南宫孚佑帝君 吕
诗
至释诸生意志虔,颁布涅槃挽大千,
继着道钟宣四海,自得道缘进先天。
又
妄念既生神自迁,心猿意马乱心田,
凡身若乱心无主,堕落轮回在目前。
万物人身最难得,中土难生趁此时,
勿错顷刻天梯路,师徒同乐聚瑶池。
又
今世未修后世难,佳期错过实堪叹,
得成道诀无贵贱,一体同登极乐班。
南天文衡圣帝 关
诗
察鉴至释下云霄,有志诸生学舜尧,
普度三期神圣急,行功积德乐逍遥。
又
世乱纷纷日日迁,奷枭四起母心怜,
帝劝诸子代天启,坚心立德赴琼筵。
又
省身明进脱俗期,觉性悟空学慈悲,
无极妙法六根断,水火抱和产婴儿。
无极瑶池老母
诗
万劫永存一念坚,吾儿宣誓在案前,
弓箭冲天难返转,千世今宵最良缘。
又
人生肉体四假合,急悟圣规脱臭皮,
感叹骷髅满四海,早修免坠六道亏。
又
道法无量坚志得,一气通彻透瑶池,
宫中净似南阳舍,至释堂香列仙机。
母降今宵劝善儿,继着道钟回天时,
证果高下分力愿,莫错前言会佳期。
又
晓得修身究果因,勤行善举德堪亲,
内行炼己心身正,功满果圆乐圣真。
又
大道流传本无形,虔心立志道自明,
群真降驾明因果,广施道诀玄理精。
又
诸众勤修免罪愆,神人一体普大千,
挽转天灾救劫厄,功成果满乐瑶天。
本堂正主席:谕示。
今天 无极老母,暨诸天神圣仙佛,临堂鉴察,诸子之心志及鉴誓, 老母一心喜,而一心悲,喜者,本堂能颁着这道钟警明,挽回愚迷,又感叹堂生,只有少数,知修脱生了死妙诀而已,悲者,多数未悟,再苦叹而枉费,为至释堂之堂生也。期待诸子虔心修炼,可达到誓愿,以慰母念也。
岁次庚子二月初六辰时降临。
本堂正主坛司 朱
诗
挥动桃枝先报知,静坐效劳遵礼仪,
奉备茶果中莫闯,喧哗注意诵经时。
本堂副主坛司 陈
诗
右持上星斩八邪,左提葫芦收三毒,
身穿袈裟法静坐,足踏莲花得宝玉。
又
一心不断守中元,三圣舍利道明传,
真空法界成真道,玄关灵窍乐归原。
本堂副主席
诗
西方有路好修行,道山不远在心田,
身中无物成珍宝,世人难醒道无缘。
又
佛仙开笔指迷川,示引瑶池在悟前,
摊恋红尘难脱俗,明心见性是仙缘。
本堂正主席
诗
道德悟空脱俗情,一心一德本天成,
宫中正觉邪魔断,众法规原后果明。
又
至圣修身诚众意,释明真理渡群生,
堂开点化灵光灿,乐返瑶池老母迎。
又
片刻天君及八仙,登台挥笔示诸缘,
众真仙佛一齐降,洗耳细听记心田。
本堂正驰骋神
诗
职司聘请走无停,为世苦劳渡众生,
天下灵性同一体,四维分散不回程。
金阙上相武侯仙师 诸葛
诗
论巾抱志为皇亲,报国尽忠感主恩,
汉祚天移非妙算,魂魄极界做灵臣。
南天主将豁落灵官 王
诗
伴驾腾空视大千,劫期临近降灾前,
分明善恶末劫算,母哭儿啼心似煎。
老母驾前八洞金仙
诗
老母座前驾彩云,瑶池带旨下天阍,
金仙菩萨齐来降,午刻开毫焕圣门。
四大金刚菩萨
诗
四大金刚得上天,一滴甘露洒三千,
杨柳一挥除万劫,佛麾接引赶收圆。
又
道钟编就颁寰宇,玄理广传普大千,
救度原人消劫运,三教显化造慈船。
钦奉!
无极瑶池老母 懿旨曰。
母居无极,始造阴阳,开辟乾坤,创定日月,降凡原灵,以立人道大纲领,为三才合璧,一点活活泼泼灵性,投胎四大假合,地水火风之肉体中,正望能养太和,以得大同世界,不料母子分离,原灵因染五浊,而沉迷于欲海,男八德不守,女七政不遵,致生遭劫运,死受沉沦,所致难返转瑶池,即受轮回不了,老娘思念儿女,珠泪涟涟,后命十八代祖师及仙佛降生,传经演教,处处设堂筑寺,又命圣仙佛,挥笔阐教,警醒世人,历尽艰辛,原灵未醒,蟠桃已熟,三期龙华会近,尔等诸子,表求玉京 吕张李诸葛四卿,恳奏金阶, 帝心嘉许,敕着,醒世金箴初卷告成,幸得先天掌教教主,燃灯古佛,观察尔等,代天宣化,匡正人伦,心坚意切,施恻隐之心,转奏 玉阙,瑶池颁旨,命七仙姑,四大金刚菩萨,八洞金仙,下临鉴察,本堂醒善,有先天道缘,二卷涅盘道针告竣,再求 上苍,继着新书,感动 玉阙,瑶池嘉奖,敕赐宫号曰 道一宫至释堂,准许所请,新书名曰道钟警明,藉资普化大同,警醒原人,明德阐道,性命双修,以脱离生死轮回,神人用命,一体倾葵,帮助收圆,归返瑶池焉。钦哉勿忽, 旨宣毕,稽首谢恩,至心百叩。
天运庚子年二月初六日午时降旨。
钦差大臣 李
诗
玉旨钦承下理天,布宣玄理解群悬,
至释道宫归释化,晓悟修身结善缘。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玉旨
朕居弥罗天,上掌三十三天,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洲,监制群仙,诸佛圣真,万神之职,忆念上古三皇五帝之时,人民忠厚率直,顺天埋以作事,故真性不昧,生时由天而降,死后复皈天上,传至今来,人心险恶,造恶者多,只用奸巧斗智,倡自由平等,长幼无序,男女混乱,即放弃纲常伦理,不守人伦大道,虽有人之体面,而学兽之行为,徒有人身,实无人身之特质,致造成劫运,上苍震怒,本欲再混沌,因 无极慈怀,悯念世人同一性,不忍不教而诛,故命仙佛圣真,飞鸾著书宣化,教训救渡诸原人,并设三期,大开普渡,实大费婆心极矣。际此末劫之期,人心愈劝愈恶,夸智胜天,全重有形物质,以满足私欲之乐,总不信大道天理,咨尔至释诸子,不忘代天宣化,完成初卷醒世金箴,且二卷涅盘道针,亦随后告成,又继续请着金章,曰道钟警明,钦承洪慈洪德,以应三期,大开普渡, 朕心嘉许, 只准所请,以作原人,还原返本之宝筏,敕诏三界高真,应聘效命,赶著书成,早日颁出世宇,挽恶皈善,神人合力遵依。钦哉勿忽。 诏宣毕,叩首百拜谢恩。
天运庚子年二月初六日午时降旨。
旨命诸任圣职。
亲临鉴着道钟警明:无极璘池老母。
奉旨督着道钟警明:南无圆通古佛。
奉旨阐着道钟警明:南无济颠禅师。
奉旨汇编道钟警明:南无达摩初祖。
奉旨着命 正主席:南无燃灯古佛。
本旨着命 副主席:南无大势至菩萨。
奉旨着命 正驰聘:南无文殊菩萨。
奉旨着命 副驰聘:南无普贤菩萨。
奉旨着命 副驰聘:南天齐天大圣孙。
奉旨着命正主坛司:代天巡狩千岁朱。
奉旨着命副主坛司:三奶娘娘陈。
奉旨着命正功过司:代天巡狩千岁孔。
奉旨着命副功过司:广泽尊王郭。
奉旨着命正司礼神:代天巡狩千岁温。
奉旨着命副司礼神:本境忠福宫三山国王连。
奉旨着命副司礼神:苏家元帅苏。
奉旨着命副司礼神:代天巡狩千岁金。
奉旨着命正护法神:本境慈济宫天上圣母林。
奉旨着命副护法神:本境超峰寺佛祖郑。
奉命 把门神:中坛元帅李。
奉命 把门神:将军马。
奉命 把门神:将军赵。
八洞金仙
诗
道钟警明劝大同,懿旨敕降道集堂,
至德成仁遵三教,复回圣理渡善郎。
本堂正主席
诗
诸仙圣佛返瑶天,送驾排班在堂前,
不可抬头齐俯伏,赐生善进果功圆。
又
古来道法本无边,今次诸生结善缘,
近代人人难晓悟,格致玄理是吾仙。
命派堂生职任人名省略!
五浊恶世之解说。
五浊者,一众生浊,乃为人生,多作恶业,亦不畏怕,有因果报应也。二见浊,乃为人生,执邪见纷乱,总不修正道也。三烦恼浊,乃为人生,只贪欲情爱,而恼乱心神也。四命浊,乃为人生,不修善道,而恶业增盛,致受上天灭寿,世世夭折也。五劫浊,因众生所造恶业太重,变成劫数,而成荒年,人民受饥饿,瘟疫刀兵,亦相继而起,此谓五浊恶世也。
钦奉玉旨 懿旨 着造道钟警明 定义二十五章九节。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 讲道钟警明!
夫自三皇五帝之时,众灵性由天而降生,死后皈天,人人性本善,上无争名,下无夺利,夜不闭门,路不拾遗,贤让贤,天下太平,故无设地狱,亦无善恶之判定,且无功过之分利,名称为大同之天下,至中古之时,人心变动,天下大乱,幸得 上苍施恻隐之心,每派圣贤,仙佛降世,挽回世道,劝化原人,叹原人受物欲所蔽,酒色财气缠身,造恶不少,致不能回复本来之面目矣。既然真性迷昧,无法回天,自此始有开设十八地狱,以定功过,亦有善恶之判定,由赏善罚恶,而生出六道轮回之果报矣。吾悯念众生,本来同是一性,欲渡回原位,不畏染受凡尘之苦,特意下凡,轮转数世为人身,向后观察众生,迷性过重,为欲渡尽灵根,而发出宏愿,表名为地藏菩萨,地者,则人法地也。效法地之宽博厚重,自修其厚博之德,其博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生长万物,至诚不息,功不自居也。藏者,宝藏也。货财殖焉,草木生之,禽兽居之,此即地藏之弥理充满矣。菩者觉也。萨者因其因即为有情,乃众生也。世间所有灵性,因被贪欲,嗔恚,愚痴,迷惑所染,故为众生,世人若能自觉,又能觉人,而有悲慧齐增,觉行妙智圆满,方证位菩萨,故吾发七十二大愿,欲渡众生到彼岸,众生渡未尽,永不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期愿天下众生,须能明德觉道,依菩萨广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心若静定,是非自明,上可求无上佛道,下可化一切众生,修至德,凝至道,至道既凝,同归觉路,则永证极乐之果,此六度谓菩萨行为,学者若做不到,最少亦要守五戒,行十善方当然也。
●六度解说
所谓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世人若知用钱用法布施,就不贪求,若能持戒,就不做恶业,又能忍辱,事事即能让人,若知精进,就不懒惰,能得禅定,心神统一,自无烦恼,智慧则大开矣。
若能守五戒以学大道者,可采用此疏文呈上,而皈依进道。
进道疏文
伏 以
盛德巍峨。万类咸资化育。
佛恩优渥。众生仰赖陶镕。
今据
中华民国台湾省○○○县市○○乡镇○○村里○○号(○○○写自己的姓名)诚恐诚惶。稽首顿首。
今读
道钟警明。自知从无始至今生。流连忘返。迷昧本根。偷盗邪淫与杀生。贪嗔痴爱从无明。忘纲灭纪背圣经。历劫愆尤难悉数。佛前忏悔愿除清。因时下劫难重重。邪法异端四起。值此三期普渡。大道宏开之时。
叩拜
瑶池玉京。三天诸佛。十极高真。众位师尊莲座前。悯念(男女生○○○)迷失东林。脱骨如山。轮回不息。今遇普渡。认祖归根。愿返瑶池。佛前忏悔求赦。并赐大道早明。自今之后。洗涤身心。受持佛规。守戒律。遵圣训。依天命而行。
护法韦驮。王天君。赵天君。证明。谨誓
上
闻
天运 年 月 日 时男女生○○○)叩拜上申
今逢 无极老母,大开洪慈,特赐进道,求忏悔之疏文方式,不论在家或出家,不分教门,都可在佛前,或另置香案忏悔,改消历劫之冤愆,遵规守戒,求仙佛佑助,至人早现,成道自无难也。虽然众生有幸,逢此普渡佳期,大道宏开之时,家家户户,无分教门、贵贱、智愚、都能闻此至道,虽有缘得此道钟警明之书,亦要体会书中文妙意,积极追求先天大道之门路,学脱生了死,见性成佛之妙诀,该书吾等,仙佛虽如此说,但不能直接用口开示,须要无杠高之想,愈须低心下气,再进一段,访求凡间至人,来配合该书所载明之九节玄功,免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使修炼大道之众生,能获修炼顺手成功也。譬喻,三宝佛法僧,佛者是指一切诸佛,法者是指经藏律典,僧者是指明师能指引且带领走进光明大道之人也。佛本无形相,要传法,则由上天认可之人才或与佛心心相印之人,代吾等圣仙佛说法,大道本无言,又无形无相可观,故仙佛欲传授大道,须要借凡间至人代传,方有合法,所以盼望修学大道者,须善听真言,到处求觅上天之大道,即免致修炼大道,有错误之不幸也。
☆回皈依三宝方便法。
解说!
皈依者,就是身心归向,而依附,即依靠之谓也。三宝者,指一切诸佛,为佛宝,诸佛所说经典,为法宝,依佛法修持之比丘僧,或比丘尼,为僧宝,但若出家之人,男虽无受比丘戒,或女未受比丘尼戒,普通亦认为僧尼,若有皈依三宝,清守五戒者,可以开示初进之人,须选有德者为师。
☆三皈依开口念。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解说!
一、自从皈依佛宝,为师以后,愿我众生(包含自己及他人全部)既然为大众救救难,须要加倍,能向前体会,早得了解佛门大道真理,可发出无上菩提之佛心,亦谓之慈悲仁义圣心,而救渡六道众生,脱离艰苦也。
二、自从皈依法宝,为师以后,愿我众生,已经做万众之先锋,须要提出勇敢,至死无退,能向上深入经藏,而将经卷之真理,研究彻底精微,以养成智慧如海之广大,方有能力慈悲,可以宏扬佛法,以渡己渡人也。
三、自从皈依僧宝,为师以后,愿我众生,已有体解大道,发无上佛心,经藏真理既明,生出智慧如海之广大,由此而有能力,可统理大众,一切无受挂碍,则用平等心,不分智愚,或贫富贵贱,皆当养护,救渡也。
☆发四宏誓愿方便法。
一、众生无边誓愿渡。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解说!
☆ 四宏誓愿,乃佛教之总愿,不论男女,初进入佛门,若受三皈依后,定要发出此四条根本大誓愿,然后用克己复礼,以身作则之法,又用慈悲仁义之行为,而普遍广渡六道众生,故谓之宏也。自制其心得坚决.自缚其意能至诚,之谓誓,既然立志,至死不退,以做到圆满,此之谓愿也。
一、众生无边誓愿渡,乃指世间上,所有人类,以及禽兽鱼类,有无量无边之多数,如在苦海中受艰苦,誓愿用平等心,救渡其脱离艰苦,此乃救渡他人之誓愿,必须研究救渡之方法,先渡自己,然后才有能力,可救渡他人,若自己未开悟,如在深坑受苦,心地不明,何能救渡他人乎。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佛说世人之烦恼病,有八万四千种之多数,皆由贪欲、嗔恚、愚痴、娇慢、疑惑、嫉妒、邪见、邪念而集生,既然有誓愿要断此烦恼病,须先解去,此几项病毒,然后可得根本治疗,方能断绝烦恼病,若此内伤外染之恶毒病,能谨慎注意,心地光明,烦恼自除矣。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佛说渡众生,救解脱,断烦恼之法门,亦是无量多种,既然有誓愿要学,定要见机而作之,理有定理,但法无定法,应时而变,能多闻多见,方有妙法,可代理佛菩萨,救渡众生,脱离艰苦也。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佛之境界品位,乃是最高上,既然有誓愿,要学成佛之果位,必须有信愿行齐备坚固,方能完成前面所发渡众生,断烦恼病,及渡己渡人之法,此三项誓愿,若未做圆满,亦难证佛果,总要有信仰志愿实行,此三要点不缺,虽在苦中,能精进者,可成无上佛道也。
☆所谓众生者,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六处乃众生,所轮回之道路,故曰六道众生也。所谓佛宝者何,即觉知之义,能自觉,又能觉他,觉行圆满也。觉行之中,六度最重要,乃用正行而度邪为也。一布施,度悭贪,二持戒,度恶业,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智慧,度愚痴,此谓六度之觉行圆满,能一心任运,万德庄严大智慧,始得称为佛宝也。所谓法宝者,就是有规矩准绳之义,在宇宙天地间之原理法则,道德规律,佛宝已经解说详细微底,所以能指人修证超生了死之路,故称为法宝也。所谓僧宝者,即和合之义,学佛之行为,而用平等心,以说法教化,救渡六道众生,能为人师表,故称为僧宝也。若无僧宝者,诸佛宝所说之法宝,无人可以讲说教化,就不能救度众生之苦矣。所以三宝在世间,僧宝乃为先锋也。又曰教化,就不能救度众生之苦矣。所以三宝在世间,僧宝乃为先锋也。又曰佛如医师,法如药方,僧如护士,亦可以说友伴,虽然有医师,亦要有药方,虽有药方,亦须有人持交病人服,讲来说去,亦是僧宝为先锋,在世信教,既然有开示后学,就可以为人师表,所以先觉觉后觉,先知觉后知,切莫用虚名,只希望高地位,而受后学恭敬,此时恐生杠高而失败也。
关圣帝君 讲道钟警明!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而上浮者为天,重浊而下凝者为地,人为半清半浊,善者气清,可上天堂,恶者气浊,坠落地狱,世人不省察,日沉迷于欲海,酒、色、财、气、之中,废尽纲常,浊气日盛,忘却原路,而不知返,深可叹可悯也。忆先圣夫子,生于东周,当时列国诸侯,只求富强之策,而轻视纲常之道,以致臣弑其君,为子弑其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人民困苦极矣。夫子感世道之浇漓,一心一意,替天行道,原思藉政治之力,以行救民救国之道,实现其大同理想世界,奈被权臣所阻,致未得政权,而道不行,乃转用传教之策,周游列国,并传授学徒,宣扬道德,以期挽回世道人心,依旧受列国权臣之明阻暗碍,终致叹凤鸟之不至,嗟河图之不出,未能收得宏效,遂归鲁国,着春秋,以当一王之法,褒忠孝,贬奸恶,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惧,道德赖以不坠,实春秋一书之也。降及汉朝末业,朝中奸党横行,天下又乱矣。玉女命余,改姓下凡,匡扶汉室,在桃团结义,兄弟三人,当天立誓,愿同甘共苦,锄奸兴汉,以继正统,当无福献帝之时,好贼董卓、及曹操,相继紊乱朝纲,余兄弟起兵,欲灭曹操,虽天不从人愿,终遭失败,但余兄弟,忠贞不二,至死能顾全大义,扪心无愧,回忆曹奸当初用计,欲买余心,从余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嫂嫂住处不许军兵乱进,三、知皇叔去处,立即寻兄,不能再留,曹奸不但从约,而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以结余之欢心,余因常读先圣夫子所著之春秋,熟知人生根本,以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为重,绝非曹奸之金钱,所能买收也。余在世所行之五常,则一、“仁”为国除奸,使人民能得安宁也。二、“义”既不失金兰兄弟之誓愿,又报曹奸待遇之恩也。三、“礼”待嫂如事兄不犯分也。四、“智”水淹七军是也。五、“信”知皇叔去处,不怕千军万马,急于会晤兄弟,以践信也。愿诸生,遵守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以为进修之基础,大道之得不难也。窃思世人,读书知礼义之士多,而成圣者少,论余在世,只守五常,何以能登至极上品之果位哉。因余历世降凡,匡国救民,经多次劫数,受尽艰辛,大义不泯,孤忠永抱,光争日月,灵炳乾坤,振纲常,而继大道,故历朝受封为文衡圣帝,又为盖天古佛,世世显化,护国佑民,后得代御 玄灵高上帝之至极果位,皆由忠义而来也。诸子须知无功无果,难坐金莲,必须外功满,内果圆,方能避万劫也。是以学道者,必须性命双修,性者,先天之本性也。命者,后天之使命也。若要见本性,须由命做起,因人人在世,各有使命,诸如孝顺父母,为国尽忠,超度父母,为妇女尽节,兄弟朋友尽义,以善为宝,此皆为人之使命也。后天使命圆满,进入先天,以修内果,无难矣。余劝诸子,现值三期末劫,要避此灾殃,必须内外双修,照余所定之三纲、五常,及娘娘所讲之三从、四德,合古佛之三皈、五戒,并依菩萨所规定之皈依,进道方式,发出誓愿,呈上表文,遵守所受之戒律,及所发誓愿之条件,以实行无差错者,不论在家、出家,皆能修成也。至于本道钟,乃是 慈母应劫而降,书内所言皆是玄机,若能诚心体会,敬慎修炼,自得精进,期望世人切要奉行,须知诸佛菩萨所言无虚,而余言之不谬也。下面继续,讲三纲五常、五伦、八德,故希望有缘之人,若读本道钟,须加诚意学之也。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者,纲领也。何谓之纲领,即上领导下,而归向光明之善路,于遵奉道德,服从人伦也。譬如网之大条绳,即网之纲领也。取网若将网纲之大条绳牵起,则全领之纲,亦随网绳而起,网绳若牵东,网则亦随转东,若牵西,网亦随转西,所谓网之大条绳者,即是领导全领网之纲领也。再如衣服之护颈处,谓之颈领,取衣若对颈领取起,则全领衣服,亦随起,所谓衣服之领者,即领导全领衣服之主也。再如车马,若无运转手马夫,车定不走,而马亦乱跑,所以运转手马夫,为车马之纲领也。是故纲领者,指在作模范,有标准之正规,领导,劝化,指挥之谓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有条理,下位之人,则不敢乱为,普说万物之主要部份,谓之纲领也。
君为臣纲。
君为臣纲者,非单独指为君主之人,须作好模范,而使朝臣看样而已也。凡为人主事者,不论机关团体,或有权利地位,指挥监督责任者,则皆属君臣之称也。所以居上位之人,总要以身作则,作出模范标准,以教化指导,下位之人,使下位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效法而作,自然能表现端正之仪容,即不存私偏之心,对办事亦能齐全,且自身亦得清白,此则所谓君仁臣义,又曰君敬臣忠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能贤明正气,在下方之人,自知礼义廉耻,若为君主,或首领,或主事者之人,自己有错误过失之时,定要接受部下之谏诤劝解,须能随时改进迁善,方可受部下之敬重,亦克失却,君为臣纲之大义也。但为下级之人,若有差错过失,亦须要承受上位之指导,而急速改过,而为监督之人,或主事者,若逢下级人员有过失,亦不能对其纠正,反而偏听,纳受其言者,则君纲不振也。
父为子纲。
父为子纲者,亦不是专指,为父之人,须作好模范,而使子女看而已也。凡为人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定要以身作则,作出模范之标准,以教训指导,媳妇,孙男孙女,弟妹,使下辈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以效法而作,自然知孝敬,明礼义之理,则不敢存私偏之心,对工作亦能勤勉耐劳,又不懒惰奢华,亦不随便浪费开钱,此所谓父慈子孝,又曰父宽子顺也。所以为上辈之人,若能修身向善,为下辈之人,决定明是非曲直,则不敢乱为,由此而可齐家,享受平安幸福之生活,但为上辈之人,若有差错过失之时,定要接受下辈之人劝解,须能随时改过向善,方能再受下辈之人,加倍孝敬,亦可符合父为子纲之道理也。若为人父母,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切不可一味用偏爱之心,而疼惜子女媳妇,弟妹孙男孙女,若用慈爱疼惜,遇有做过失差错之时,不尽教导之责任,以指示者,则变成偏爱,亦可说宠子为恶矣。所以为下辈之人,若有过失,须听顺上辈之教训,急速改过,但为上辈之人,若不能教化指导下辈之错点,使其改正,反而用偏爱之动作,乱听下辈之言语,而用宠爱者,则父纲不振也。
夫为妻纲。
夫为妻纲者,专指夫妻两人之间而言也。世人常说,“夫和妻顺”此句乃指在夫妻两人,能和睦顺从而已,尚未作到人伦之大体也。再有“夫义妻从”者,已经入人伦之大道,乃指出为夫之人,须要以身作则,作好模范之规矩,能尽天理,发出良心,而进行道德之善路,使为妻之人,可以效法而作之,自然为妻之人,能知孝敬翁姑,恭敬大伯小叔,大姑小姑,且妯娌之间,亦知和睦,又不计较事物,而知相让,由此善行之美德,可以帮助丈夫成家立业,虽然为丈夫之人,自知遵守人伦道德,对内则孝敬父母,兄弟合和,不存偏见之私心,又对外人,有礼义,有廉耻,有仁慈,有信实,故为妻之人,定要随从丈夫,而作此人伦道德之善行,切勿有违背而犯过失,但为人丈夫者,若有差错过失之点,须能欢喜接受妻子劝解,而随时改过复善,方不失夫为妻纲之大体也。且为人妻者,若有失错之时,亦须采纳,丈夫之忠言劝解,知速反悔忏罪,然后方得,夫唱妇随之人伦大道,故曰夫为妻纲也。举例为人丈夫,每日不务正业,又其面上气色,时常现出暴怒之气,为妻之人看见,定然不悦,而心中亦就发生气恼,如此何能受妻之敬重乎,而为人妻,若逢不如意之事,就乱家,闹出风波,致家庭不得宁静,如此亦难受丈夫之顾爱也。而为人丈夫,逢其妻,有过失之处,若不能纠正妻子,使其改善,而反偏爱者,则夫纲不振也。
五常:仁、义、礼、智、信。
常者,即经常,平常,永久如此,万年不变,千古不易,如日月转运,东升西落,昼夜分明,历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温和,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此乃时常之道也。五常,仁、义、礼、智、信,乃人之常道,父慈、母贤、兄友、弟恭、子孝、即人之常行,所以永久,不得改变,能配合天地日月之道理,则谓之正常,人若不照常行事,则为无常矣。
仁。
仁者,人之心德也。心德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正己化人之意也。所谓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人不能离开群众而独存,若看他人之苦,即如自己之苦,他人有病,如自己有病,能发出侧隐之心,即仁也。且能敬老爱幼,保借一切物命,即是慈悲之心,仁也。作事用物,为人而不为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我最讨厌者,别人骂我、欺我、恨我、则我不将祸害,移到别人身上,合仁也。故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若有仁德之人,愿看轻自己,而利益大众,须恭敬、宽厚、信贵、勤敏、恩惠,能将此五种美德,施行在天下,则为仁矣。
义。
义者,宜也,即指人无含私欲,作事正当而合宜,谓之义也。若该做之事则做,不该做之事即不做,亦谓义也。故君子之人,在贫穷困苦之中,不失大义,而能修好自己身心,不被物欲所蔽,又逢发达之时,亦不敢奢华浪费,学富贵不能淫之坚决,不违背道德,使人人能归向善道,故亚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谓君子之道也。所以君子之人,若见财物,定先思义,虽然家庭贫困穷苦,亦不取不正当财物,而失此大义,若不义而贪求富贵,实如空中浮云,亦如草中露水,又如风中灯火,云逢风吹则散,露水受日晒则干,灯火遇风则灭,所以世人,若不远虑,必有近忧,作事若不三思而后行,只一味用险诈之法强夺,虽能成功,亦非永久之计,既然作事无考虑,灾殃已经显示目前矣。人若有受恩,能尽量报恩,即义也,义亦有十义、五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从,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此十者,谓之人义也。五义者,父宽,母慈,兄爱,弟恭,子孝是也。所谓十义五义,乃为人道上,不可缺欠之大义也。孔圣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之人,有见义能勇为之气慨,应尽所担之天职,做事不望报酬,则称谓之大义不忘,如吾以义杀身,至公无私,此大义则可以参天,合乎日月之明,亦能配于大地之厚博矣。
礼。
礼者,即表示恭敬之仪容,又表示尊敬之动作,乃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所谓节文者何也。譬如为人子者,对父母,应尽其孝之义务,此即天理,早晚向父母请安,冬则温之以抗其寒,注意食睡,夏则凉之以辟其暑,吹凉床位,死葬之以礼,祭祀之所礼,此即节文,乃为人子之礼也。所谓礼者,无所不包,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作事有规,淫乱不犯,此皆庄严,中正之礼仪也。然国之四维,礼、义、廉、耻、礼字居先,无礼义则上下乱,故圣人制礼,所以齐民,君子守礼,所以保身,至于作事接物,常存诚敬之心,以正为本,礼者,理之不可易,乃是正人身之法则也。
智。
智者,知也,对于事理,无所不知,对于是非、曲直、邪正、真假、善恶,皆能辨明,所谓智与势不同也。智者,事理明白之后,已经无疑惑,而且能实行,此者可谓之智也。所以有智之人,定少过失,虽有过失,亦能知速改,智人定有孝悌、有忠信、有礼义、有廉耻、有仁慈、有勇敢、而不贪欲,亦不嗔恚,又无愚痴,故佛经般若二字,解释谓之智慧,就是明白万物之原理、又知所应守之法则后,兼能体解万物所受之痛苦,又能解救,而报知其解说之理路,即谓之智慧也。所谓识者,只能识事,不能明理,言行不一致,言不顾行,行不顾言,未做到圆融之事体,凡能言,而不能行者,则谓之识也。今生为人道上,要弃私欲,将识转智无难也。须要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所谓心小者,乃不敢纵心之所欲也。志大者,不为私而为公,则不为小我,而能为大我也。智圆者,万事有周全,义务做圆满也。行方者,行为端正,态度庄严,清白自身而不污也。世人若能依此而遵守实行,可受国家社会之公认,则称谓之大智人矣。
信。
信者,不疑也。乃人言为信,有相信,方能守信用,凡事依照口言守约束按期而至,无妄言误人,待人接物,定要诚实不欺骗,口能言,身能做,若讲得出,定要做得到,言行有一致,即谓之信也。所谓信字,从人言而成,即人言有正确,方可谓信也。守信要先注意三点,第一点,说真实言语,第二点,所讲出来之话,定要做到,第三点,若做不到之话,则不可说,人若不守信,口言乱说,对人失信用,以后定无人要相信他,所以要尊重自己之人格,约时定要准时,约日定要照日,与人所约,决定不可失约,方免自己对他人,有亏损之不该也。所以人若能守信,则能受人任用,此信字之范围,亦极广阔,举例而言,信愿照愿行,信誓照誓做,有信则能愿受,遵守则能奉行也。且能得遵守父母,或师长之教训,亦谓之信也。总要以诚存心,以仁而作,处事有实,不敢欺骗者,可以合此信矣。帝曰?此五常之德,亦称调之五达德,乃人道之纲领,为圣为贤,全得五常之道,世人若失弃五常之道,则为恶,就无仁、无义、无礼、无智、无信实,已成愚痴之人矣。所以此三纲五常之理,必须要谨慎,能省察遵守,时时温养实行,切莫有暂时之违背,或错乱,方能符合纲常之道德也。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伦者,即人道也。亦谓之天理也。此五伦乃是人之常道、常理,千载不变之道理,若有人,定不能无伦,所以人与人之间,须遵守秩序,用正理合法行事,且为人道上,若不知人伦之理,致所作之行为,违背道德,亦可比走出人伦之外,即变成无人道资格,而为下贱之人,故不分男女老幼,须要依照,人道规律实行,可顾伦常之道不败,又无半点缺陷,乃为人类,应该重视之事,因为伦常之道,关系有如此之贵重,故曰人伦道德也。
君臣有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指在行政机关,民间团体,乃为上位之主事者,若要使用下级之人员,须以礼法指导,但为下级之人员,若对上位之主事者,则须以诚敬效忠,下级人员若有差错过失,为主事者,则须将差错过失之点指明,切不可无说明白,就乱责备部下,而为主事者,若有误错,在下级之人,当然尽务以谏诤劝解,亦不可怨恨主事者,虽然用忠言谏诤劝解,主事者总不采纳,亦不改过,此时为下级人员,则可以依照合理法而辞职,切莫对上司,搬弄是非,而暗害同事,以贪图名声,而得权利地位也。故为主事者之办事,若误错者,则全体之事务,亦决定失败也。而为下级人员之作事,若有误错者,自己所担之事务,亦决定乱杂,而不整齐,所谓主事者,如一身之头脑,下级人员者,如一身之手足,故双方定要互相照顾,互相连络,亦不可一味思领薪金,对办公不至诚虔意,须能尽所担任之义务,不受私欲之蔽害,以推行工作,则应该也。所以君臣之间,议论朝政,能正理合法,则谓之仁君义臣,亦可以说,上官若贤明,下官则正直,总要君则敬,臣则忠,自然君臣有义,国家兴隆矣。
父子有亲。
父子之间,乃天性至亲,古今相同,所以父母教训子女,要以仁慈,子女奉事父母,要以孝敬,父母教训子女,不可存偏私之心,子女奉事父母,不可分贵贱之见,父母有差错,子女当然尽为子之立场,以劝解之也。切不可一味顺父母之欢心,而不纠正父母之错点,致陷害父母受不义之罪过,亦不可因劝解不听,即放弃家庭,脱离父母子女,至亲之情义,而受不孝之罪名,须要以尽孝道,用克己复礼之态度,极力采用善法挽回,父母之过性,但子女若有过失,为人父母者,亦须教训指导,不可无严教,而宠子为恶,所以为人父者,须学窦燕山之义方,教训五子,齐登科甲(乃考举人,中进士或状元之谓也)而其名声永留,而为人母者,须习圣孟母之贤慧,用三迁之法,以教导孟子,后成就伟大之圣人,万古芳名,若为子之人,须研究舜帝之贤孝,能顺后母之言,而不敢违逆,至孝之名,世世流传,而为女子者,须效法杨香小孩子之勇敢,在虎口救活其父亲,大孝之字,代代显扬,此好模范,为人须学之也。总要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自然父子有亲,方能符合人伦大道,可得家和万事成也。
夫妇有别。
夫妇亦称夫妻,乃天地乾坤,阴阳配合之男女也。夫为厅堂外面之家,妻即房间内面之室,家室齐全,始谓之家庭圆备,若有男无妻,即不成室,或有女无夫,亦不成家,若缺一则家庭不能完全,即不能成家立业矣。所调夫妇有别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淫乱,而破坏人伦道德,虽是自己之夫,或是自己之妻子,在夫妇之间,亦须遵守正理之秩序以行持,而为夫者,待其妻须如待友,且为妻者,事其夫如事宾客也。做夫有夫之气慨,为妻有妻之态度,能各尽人伦之道,不存偏私邪见,家事夫妻商议而作,须能判明功过,是非、曲直、邪正、真假、善恶之路,有过则相劝,有功须赞褒,能相敬相亲,自得鸾凤和呜,可望百年偕老,对于教训儿女,须以严慈,使子女能贤明成器,可显扬门风,所以夫要修身,而妻要遵命,夫义妇贤,则乾坤合德,家室成立,获福即无穷矣。
长幼有序。
长者,乃指年龄多也。幼即年岁少也,有序者,即依年岁多少而分坐位,及辨先后,此谓有序,长幼有序,即孟圣所谓,乡党莫如齿也。若在家庭,即指兄弟、姊妹、妯娌,若在社会上,即分年龄多少也。齿乃指先出生之义,所以在社会上,须要尊重先生齿,年龄多之人,若在工作上,或对行住坐卧,亦要依顺序相让而行,事事要先得先,后得后,切勿乱杂为要,若年少之人,有自高性,靠有财势,权利地位,则不依顺序相让,亦不遵守规矩者,乃长幼无序,礼节则混乱,对其家庭内,决定不能整齐,又对社会上,亦不能圆满,由此则发生人心不得安宁矣。总要敬老尊贤,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若能长幼各守秩序,则一家和气,亦不只一家能和气,快乐而已,又能感化社会大众,再牵连族亲邻里,亦能和睦,切莫分贵贱,以长幼为序,长幼上下,各守其份,而不乱伦,自然长幼有序,可得国泰民安,家道兴旺矣。
朋友有信。
在社会上之同学或同事,即谓之朋,能相顾相助之同志,即谓之友,结交朋友无欺骗心,言语行为有确实,即谓之有信也。然在朋友之中,亦有益友损友之分别,如孔圣所谓,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一、即交接正直之朋友,二、曰交接有信实之朋友,三、是交接有见识,智慧之朋友,此乃有难能相扶,贫穷能相助,患病能相顾之益友也。又曰,损者三友,即及便辟、友善柔、及便佞,一、曰交接容易发性,而两面奉承,当面讲好语,背后说是非,无真心实意结交,且内心有隐藏邪气之朋友,二、是交接虽然心性柔善,但被外境所摇动,心则无主宰,亦不能判断是非、邪正,则起疑惑而变心,可说无积极,而无勇敢之朋友,三、即交接只能善说好听话,其言行不一致,可说无信实之朋友也。所谓益友者,能相顾相助,又对道德仁义方向,定有标准信实,逢有差错过失之时,亦能互相教化指导,劝解纠正也。若损友者,则能相害相累,对酒色名利之事,定不失约,若遇患难之时,不但不能相助,反在暗中想财色,待机会而起陷害,所以交朋友之先,必须察其行为品性,善者亲之,恶者弃之也!
☆若君子之交接,平时如水之淡,但逢有事,则能尽心竭力,以相顾相助,此即仁义道德之益友也。若小人之交友,平时如蜜之甜,遇有事之时,辞开不担责任,而变心,反面无常,此乃酒色名利之损友也。须知人生在世,欲建功立业,第一须有贤亲,即贤能父母可教训,第二须有良师,即良好先生可教导,第三定要结交益友,即对我有利益,以望互相援助照顾指导,事业则能成功,所以结交益友,就是事业成功一大要事,若交接损友,不但事业难得成功,亦难保守人伦道德,又能相连累,受苦修,故朋友之间,要使其重义厚情,必须要守信而作,言行若有信实,则事事能相助,若再能用礼相对待,而有信者,朋谊友情,愈久念坚固,即与同气连枝之手足兄弟,亦无差别,如此则朋友之信可立,社会自得安宁矣。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德者,指在人有良心,亦说有正直之行为,且有善良品性,在修养而有得于心,不被财色所迷,物欲所蔽也。且世人常说好德行,德行者,即对内外之称,存心好善,仁义慈悲,称为德性,行为作事端正,讲做德性,必须有道德及高尚品行,然后方能感化人,故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吹草必倒,小人假冒为德,遇境即变心移志矣。所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世人之常行,立己立人之大纲领,故称谓之德也。
孝。
孝者,能善事父母,即敬爱父母,故为人子者,须能尽心奉养父母,继承祖先或父母之德志,乃为人子女,能遵奉祖先,或父母之善行,而不违背,即孝也。所谓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子女,应当行,须要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而为人子女者,切不可无孝,若无孝如树之无根,如水之无源,树若无根,定不活而枯,水若无源,必不流而干,所以人若无父母,如何有此身体哉。要知此身体从何而来,自幼童时候,至长大成人当中,是依赖何人之养育,而长大否。然在母腹十月,至长大成人,此十数年间之养育教训,未知用何种之方法,则能养成此健全之身体否。对此项道理,为子女之人,必须要静思研究,可将本书之孝章,特别读熟,言言遵守,句句实行,方免失去为人,乃是万物之灵,最高贵动物之价值也。
☆自父母怀孕我之后,娘亲行住坐卧,都不得安宁,时常头晕目花,三餐难进,饮食无味,若富家者,身能受荫,工作有仆俾代做,即免受操作艰苦,若为贫家之妇,须要帮助生计,虽怀孕亦要工作,而受尽风霜之困苦,极力忍耐十个月满足,逢生产之时,恐其孩儿难顺序出生,此时腹中疼痛,可比刀割一样,有时昏迷不醒,逢此时候,为娘之苦处,实有口亦难言,无语可讲,只暗自流泪而已,此样艰苦,无一人可以代替,生命如纸近火一般之危险,忧虑至生产后,心方得放下几分,孩儿出生后,不怕秽臭,亦不论男女,都欢喜抱养,父母对于儿子,如宝珠一般之爱惜,由此而十月怀胎之苦已过,但要再受三年乳哺,所吸之乳汁,都是娘亲之血液,食得娘亲之身体,如树之枯枝落叶,儿若染病之时,父母之心,都不能安宁,要待疾病痊愈后,父母方得放心,在三年乳哺之当中,为父母者,因欲顾孩儿身体之健康,虽费损金钱,及精神亦不惜,三年乳哺,经过以后,再劳心对教育问题,至七八岁,即送入学校读书,为求儿女后日,成为有用之好人,由小学至初中高中大学,乃希望读书功名,早日成就也。至婚嫁之期,即请媒人查访,贤郎淑女来配亲,为父母者之心,实无所不烦,亦无所不忧,若有幸福,娶得贤慧,好媳妇,知孝敬翁姑,如其父母一般,但若无幸福,娶来不孝忤逆之媳妇,不但不能尽孝,反唆弄丈夫分居,以求自己,自由之生活,此时若有主宰之男子,定知明辨是非,而相劝其妻,但若不知人伦之男子,定顺应其妻,而弄出分居,就枉费父母从前,所费去之物质精神,受千辛万苦,洗屎洗尿,此重大恩情,亦未报答一二,桥未过,则放弃拐,若此种不孝忤逆之男女,决定不如兽禽也。
☆人人所知禽中乌鸦,有反哺之义,何谓反哺之义,因乌鸦母,若养乌鸦子,至能飞之后,乌鸦母之羽毛则尽脱,就不能高飞,此时乌鸦子,飞到各处,觅食物养母,养至鸦母之羽毛生全,能飞为止,此所谓乌鸦反哺之义也。亦有羔羊跪乳之恩,因兽中之羔羊子,若要吸羊母之乳,决定要跪下而食,此乃表现,报答娘恩之证据,可见禽兽,亦能晓知,报答恩义,为何人类,乃万物之灵,反不知行孝之根本乎,今既然读过本章,或有听人讲说,已经知此孝道之重大,绝不可偏听妻子之言,而放弃父母,亦不可做无人伦道德,而能损害身体名声之事,以致连累父母,才应该也。
☆孔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即说人身全体,乃从父母之身体里生出来,又再受养育而长大,所以不可无故作恶,致伤害身体,须保借,此乃行孝之起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孝之终也。是故为人子,既然长成之后,必须遵守人伦道德,以做为人所欢迎之事业,则将此芳名,来显扬父母之名声,此即最后之孝行也。又曰,父母在不远游,虽不得已离家,亦有一定之所在,使父母能安心,所谓孝子,定不忘在世父母之寿数,亦不忘去世父母之忌辰,父母能长寿,为人子女定要欢喜,喜者即喜其年寿高,喜之相反即是悲,悲者悲其寿数多,不知何日之临危也。夫孝者,始于事视,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此乃孝之意义也。但孝道,在人之行为态度内中,亦无所不包,无所不至,譬如居处不敬,对国不忠,非孝也。对职任不忠诚,对朋友不信实,亦非孝也。所以孝为百善之首,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根本也。
☆亚圣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音陆,受辱也),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注”一不孝者,为人子女,每日不务正业,懒惰厌恶,麻烦之事务,即厌倦懈怠,不勤劳耐作得利,以致未能尽心,孝敬奉养父母也。二不孝者,为子女之人,不遵守规矩,而喜爱嫖妓女娱乐,又好睹博或下棋,并爱饮酒,不关心顾生活计,害父母有口难言,因此就不能尽心,以孝敬奉养父母也。三不孝者,乃为人子女,有存私偏之心,即将父母之衣食刻薄,而用最好之物品衣服,以及金钱,只照顾妻妾,及子女之饱足,以致不尽心,孝敬奉养父母也。四不孝者,为子女之人,亦有一种,耳爱听好音乐,而眼爱看好景色,亦不分邪正,只放纵耳目之欲,以求满足心愿,不计划生活之路,致此连累父母,被人耻笑,又染不好之名也。五不孝者,为人子女,敢自夸勇敢,自想无人敌手,即争权夺利,不求人和,亦不遵守法律,以致违犯政策,将此危险之事,以累父母之不安心也。此所谓世上,五种之不孝也。希望为人子女,若有违背此五项,必须随时改过迁善,至急行孝道,以尽为子女之义务,奉养孝敬之,方可表达贤孝之行为,使后人效法,为你子女,亦能继承,此善行也。
☆孟圣所谓,不孝有三,无复为大者,即指为人子女,对祖先对父母,有三项不孝行为,乃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祖先祀,三不孝也。“注”阿意曲从,就是父母有作出,不合道理法律之时,而为人子女,亦用不合道理法律,以顺从父母,只望父母之欢心,即不敢违逆而劝解,致使父母之误错过失,总不能改变,此乃陷亲不义,即害父母,犯不义之罪过,此是第一不孝也。世间之人,陷亲不义,及宠子为恶者,不计其数,所以逢亲有差错之时,为人子女者,当然要劝解之也。而为人父母者,亦不可宠子为恶,该当疼惜,则疼惜之,须要教而不教者,亦是陷害子女,不能成功,所以为人父母,及为子女之人,双方定要劝教齐备,以向上人伦大道精进,可得福寿绵长矣。再说,家庭贫苦,父母年老,为子女之人,亦不愿勤劳得利,以奉养父母,致害父母受饥寒痛苦,此是第二项不孝也。终身无娶妻,就不能生男育女,以致断绝祖先后嗣,此是第三项不孝也。所以绝后嗣,亦属大不孝之一项,世人误认为无后嗣,为最大不孝,若有生子,可继续祖先后代就好,因有此错念,即特别顾妻子,而放弃父母于不顾者甚多,此乃不对之见解,须要先顾父母,然后才顾妻子,须知若无父母,何有我身哉。
☆若愿学佛修道,不希望娶妻嫁婿,以放弃人士,牵妻带子之缠身,此种男女,必须要能确保,修持佛道始终无破戒,又能成佛作仙,可超拔七祖出苦之大志气,以完成后天孝道,若能如此者,虽无娶妻嫁婿亦可以,但要进修之先,须安好家事,若有兄弟姊妹,可代担家务,使父母有衣食可度过光阴,免有缺欠衣食,而往邻近求乞,致被人耻辱,方能符合修真学道大义也。若道理上不合,切不可逆行,恐反惹犯不孝罪过,总要父母能温暖饱食,有金钱可开用,家事有人代担,早晚有人奉养孝敬,则可以自由,进行修道,若能安得好家事,然后而进修,不但父母安心,要进修之人,心亦得能安定,此时要在家修持,或离家修静,都能自自在在,看来在家修,比较出家幸福,夫妻若能同修,将妻子做友伴,何等快乐乎。
附:孝道二十四章。
第一章:父母养育子女有义务,子女孝敬父母亦有义务。
为人父母,教养子女有“义务”,但为子女之八,孝敬父母,亦有“义务”,
父母子女,双方所担之“义务”,能作得周到,方能符合,敬亲教子之道理也。须知为父母,初怀孕我之时,脚酸手软,虽然有美味之物品,或粥饭,亦难得进入口,颠颠倒倒,艰苦亦都忍耐,以待满圆,十个月之长期间,要生产我之苦处,或逢难产危险之时,无一人可以代替此苦难,至生产后,为保护我,时时抱负,提携、牵行、指导,用尽无限量之精神,以及金钱物品,此谓之“恩”也。与我吸乳,赐我饮食,做衣服给我穿,建家宅给我居住,造财产给我享福,身中染病,即紧急医治,若病体未得速痊愈,为父母之心,实不可形容之艰苦,比子女之苦,是更加十倍之艰苦,若能代替此苦,为你父母者,亦愿担当也。到七八岁时候,就送入学校读书,若有能力,又要哉培到中学大学,在读书当中,恐儿女精神不足,即买药品补给,使精神充足,可以顺序从学,至毕业后,即为儿女计划职业,或托媒人,以选贤郎、淑女来配亲,此谓之「债」也。为人子女者,既然受过父母,如此重大之恩情,以及深厚之债务,切不可忘弃,须要抱志,无论如何,当然要报答,此恩情,及偿还此债务,才有符合孝顺之道理也。
☆譬如食过别人一碗饭,时常都思有何物品,可以叫别人来食,而报答此恩情,若有欠他人多少金钱,亦有思勤俭粒积,急速去还人,所以为人子女者,必须要现出良心善性,来孝敬父母,要时常买好物品,好衣服,以敬父母,能用爱妻爱夫,或爱子女之心,以奉事父母,而对待父母,要如容忍子女一般也。为父母之人,爱惜子女,是无所不至之疼惜,若为子女之人,应该亦要如父母,爱惜子女一样,无所不至来孝敬,人人若能依此而作,即可说已有还债,而亦有报恩,世人若知报答父母之恩,奉还父母之债,能完成此责任者,就是能互相尽义务,方可称之谓严父孝子也。
第二章:孝道万古常新,绝无新旧之别。
为父母之人,有保子教子之义务,由十月怀胎,至三年乳哺之保抱,以及十年教训之养育,此乃万古不移之道理,所以为人子女,对此孝道之理,亦要如天地日月一样,万古不变,来孝敬父母,方可谓之孝道无亏欠也。观现在世人,自以为科学文明人,而误解万年不变之孝道,为陈旧腐败者非也。亦非旧时之道理,已经败坏,无新鲜,无合时宜,则不得用也。真理乃万古常新,绝无新旧之别,若非真理,不久就消灭,何能永久留存,而自古续传至今哉。若不信万古常新之孝道,而忤逆父母者,大不对也。
☆如何谓之孝亲,若我有金钱可用,定要思亲有无缺用否。若我逢吉庆喜事,定要思亲有欢喜安乐否。若我安乐,亦要思亲有康健快乐否。若与父母相见,必须满面现出笑容,欢欢喜喜,如见孩子一样爱惜欢喜,即谓之孝也。所以孝子事亲,须常娱亲之乐,虽逢父母生气,暴怒之时,反而冷笑,望安慰父母不气恼,能用真情至意即孝也。实万古不易之法则也。
第三章:孝行无偏,对待父母翁姑,祖父祖母,继父继母一同。
为人子女,有不念父母之恩情,而忘恩负义否。有厌恨父母,而放弃不顾否。有做过失,受父母责骂,不改过,而反抗,与父母斗气否。而为子女之人,有希望父母早死,而独占权利财产,自由行动否。有不顾父母之寒冷,而不做衣服给父母穿否。有不顾父母之饱,而有食物不奉父母吃,独自享受满足否。有放任父母受劳苦,而自己与妻子安闲否。有偏护自己妻妾子女,而刻薄虐待父母否。有放弃家庭而连累父母受饿饿,受寒冷否。有与兄弟姊妹不和睦恭敬,而为财物,则起相争,致累父母生忧心否。有与不务正业,而邪见奸诈之小人相结,使父母忧虑否。有生出凶恶之心,横行四至,无恶不作,想夺父母之财产,而浪费无度否。有颠倒昏迷,乱谈国家是非,或作国家,最严禁之事,致败父母之基业否。有强靠自己之才能,自高骄傲,不受教训,而轻视父母否。有夸自己之富贵,而刻薄父母为其仆婢否。有在三餐吃饭,使妻妾子女先食,而不请父母同食否。有不孝敬祖父祖母(阿公阿妈)否。有奉待继父继母(后叔后母)不尽心诚意否。以上所讲各条之中,若有缺一条,做无齐全者,对人道规格,即无完全,盼望为人子女,必须在夜静心清之时,详细思真,若有违背上说各条者,急速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从速真心诚意,加持孝行,以补改前过,人生在世;不论犯何种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人若有差错,愿认自己有错误之后,若能随时反悔,则罪恶能消,若能反悔改过自新,犹足称孝也。
第四章:能真心体贴父母,方可谓之孝子。
你之父母富贵乎,可贺,但不可靠富贵而奢华,须要建功立业,你之父母贫贱乎,可惜,当然不怨恨父母,须要勤俭兴家,你之父母康健乎,可喜,虽家贫食豆饮水亦欢喜,你之父母哀弱乎,可忧,当然要买药培补气血,使其健康强壮,你之父母双全乎,可庆,当然家中大小要欢乐,遵守天理人伦,而安乐天命,你之父母鳏寡乎,可悲,父母有失一方,为子女者,当然要安慰母,或安慰父,除此苦恼,你之父母残废乎,可怜,逢父母年老,穿衣不整齐,应该加意周全,使其好看美观,免被人耻笑,你之父母早亡乎,可伤,为子女之人,当然要勤俭节约,奋发成人,而建家立业,你之父母出外乎,可虑,为子女之人,若看父母外出,心口当然要关怀思虑,须遵守规矩,以等待双亲归家,你之父母无踪乎,可哀,为人子女,看父母外出,或往外方行商,许久无回家,亦无音信来往,遇此逆境之时,虽在千里之地,当然亦要往寻,你之父母疾病乎,可危,为人子女,看父母身中染病,若有危险之处,则要急速,尽诚意请求医师来调治,你之父母灾难乎,可惊,为子女之人,看父母受灾难,不论水深火热,万枪千刀之内,定要拚命救护,不顾自己,亦不贪生怕死,而急速解救之也。所以为父母之事,为人子女之义务,当然尽至诚体贴,方可谓之孝子也?
第五章:父母比较于金钱、妻子、职位、我身更重。
金钱乃世上之活宝,虽知金钱可宝惜,但父母更加可宝惜,何也,金钱虽然失去,若愿意勤劳求俭,定可再得,但父母者,不能再得也。对妻子虽可爱,但对父母,定要更加可爱,何也。妻子虽然失去,妻可再娶,子可再生而有之,但父母,则不能再有也。职位事业要顾,而父母更加要顾,何也。因职位事业,虽然失去,亦可转他业,或再寻而得之,但父母则不能另觅他人,为你之父母也。自己之身命要保,但父母之身命,更加要保,何也。须知你之身命,皆由父母,千辛万苦,养育而大也。所以若无父母,如何有我身,可见父母,比较金钱、妻子、职位、我身、更加贵重,所以父母如此之贵重,劝为人子女者,当然在夜间,须要清洁床席,排被牵蚊帐,便父母安眠时候,免麻烦,若早晨起床,亦要收被蚊帐齐备也。
第六章:父母即是生神活佛、犹如王侯将相。
父母即是生神活佛,为子女之人,若知孝敬父母,胜往千里寺庙拜神佛,父母庇佑我,是世上最第一厚,第一大福泽,不但如此厚大,且为父母者,对于家庭,可比如一国之君王,亦可比如朝中之良相,亦如护国之勇将,所以父母疼惜我,保卫我,是最大之保护,为人子女,须知拜活佛也。
第七章:学君子之态度,使父母无忧心。
孝子奉事久母,不敢露自己有庄严形威之态度,免使父母有骇怕之心,亦不敢露自己有枯淡衰微之态度,免使父母之不安心,亦不敢露自己有疲劳倦怠,懒惰之态度,免使父母之生气心,亦不敢露自身有疾病之态度,免使父母之忧虑心,亦不敢露自己有愁苦困难之态度,免使父母之燥烦心,亦不敢露自己有怨恨怒气之态度,免使父母之不欢喜不清心,无爽快也。
☆大凡孝子之奉事父母,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乃为子女之人,对于自己所担任之事业职业,或读书,须要尽心奋发,使令事业、职业、读书精进,以慰父母,免使父母有苦叹失望也。不可使父母有烦恼心,乃为子女之人,切莫作能损伤身体,或能损害名节财产之事,才免连累父母,使父母克生忧虑也。不可使父母有惊恐心,乃为子女之人,切不可作危险之事,方能使父母,免受害怕也。不可使父母有愁闷心,乃为子女之人,切不可作违背人伦道德之事,或对婚姻之事,定要顺父母之意见,方免害父母之带愁郁气也。不可使父母有难言心,巧为子女之人,不可无听顺父母之教训而忤逆,免使父母有怒气也。不可使父母有愧恨心,巧为子女之人,若对父母,切不可用恶情意,呆面容,恶言语,呆声音,而无礼貌,乱喝骂,免使父母之心中有怀恨也。人人若能学君子之态度,以孝顺父母,使父母能欢喜无忧虑,如此不只父母之身体能健康,家庭亦定和顺平安矣。
第八章:父母衣食须齐备,依顺环境行孝道。
为人子女者,要尽孝父母,无为难之事也。须要顺父母之心意,依照父母所希望,父母所爱之钱财,或食物衣服,须办齐备,无缺欠,免使父母去邻近求乞,或对朋友亲戚哀求,而受人之耻笑,若能如此做者,便是大贤人也。人人要享受安乐,亦是无为难之事也。只要做父母,能顺应其子女贫富环境,但求有饭则食饭,有粥则食粥,两无嫌怨,父母子女能安份守己,家虽贫不贪求,不滥取,无忧无愁,喜待天时,此就是得大福也。
第九章:父母在生前或死后,目中心内须常纪念。
父母是为天上天下,第一至宝至贵,故为子女之人,目中时时,须有父母在前,心中时时,须有父母牵挂,人人既然知父母,如此之宝贵,定不可忘去思父母之事,若有此良好之心,才可谓天性无亏,乃为人子女,对父母之孝义,未有缺陷,所以父母在生前,对奉事父母,无生出半点厌恨薄待,至父母死后,方免追悔奉事父母之薄,此乃为人子女,对孝敬父母之事,有彻底圆满,做得周到,则能始终,以尽人力,克尽孝道之君子也。
第十章:孝子之敬亲,不可贪求妄取,始父母能安心。
父母在世,是不能永久,所以能得在生一日,要加尽一日之孝敬,须知人生一定要死一次,若为人子女者,逢父母在世之时,当然用真心诚意,每时都要欢容喜面,以奉敬之,使父母欢喜安乐,但要求父母之欢喜安乐,定亦要使我心无愧,不作无礼义、无廉耻之事,且不乱取不义之财物,来敬奉父母,须要依照自己之环境,贫富之程度,若有一分之财物,则用至诚,以尽一分之孝敬,不分家富家贫,总要各尽自己之量力,就可以也。
第十一章:知做合父母之心意,大杖则避,小杖则受,便是孝子。
父母如天地,亦可比如神佛,所心为人子女者,虽然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在父母未表现形容,未发出声音以前,为人子女者,须要先知父母所要发动之心意,则从顺父母之心意,急速做去符合,对父母务求体贴周全,所以为人子女者,要作各项之事,定要先三思,而后行,又要体念,对父母之面目名声无损碍,才是做得周全也。不可使父母有难言之心痛也。所心为人子女者,若做事有差错过失,定污染父母面目名声,心害父母有口而难言,事事就无周全,若不谨慎注意,后悔就不及,反省亦迟缓矣。
☆小杖则受,大仗则避,乃为子女之人,若有做过失,受父母打骂之时,用小杖打者,可以忍受痛苦,但若用大杖来打者,须要急速逃避之也。所以逢父母太愤怒,无明火性大爆发之时,为子女者,定要暂避之,方免受意外之灾殃祸患,而顾肉体安全,使父母无后悔之错也。待至父母,火性降下之时,方可走到面前请罪,此时为父母之人,看子女知过请罪,而含有疼惜之心,就不甘加责备,而再重打,若不知如此作,当父母大怒,火性爆发之时,为子女者,若不知逃避,一时间被错手打死,父母打死国家之人民,该当何罪,在一时要顺其孝,忍受父母重打,反累父母犯法律,而受罪过,要孝反变成大不孝矣。自留终身,可使父母有追悔之悲也。
☆劝为人父母者,对教训儿女,切莫粗心,虽然为父母之人,多数有爱惜子女之心,亦不可因爱惜之时,即如掌中明珠一般,若怒气怨恨之时,如同牛马一般,以乱打乱骂,若对子女常常打骂,乃为人父母,无真慈之表现,教训子女,若用恶毒之手段,可说是愚蠢之父母,为父母之人,若有真慈心,子女定能真孝敬,家庭之中,亦能融融洽洽,家和万事兴,自然得昌盛矣。须知从古及今,有逆伦弑父母之原因,都是父不父,而子不子,父母视子女如畜类,动则乱骂乱打,不顾儿子之面目,积怨日深,父母子女,变成仇敌,由此而杀机顿起,一旦事发,难以收拾,造成逆伦惨剧,父母子女,则同受不慈不孝之罪,岂不是可怜乎,为父母若能以真慈心,而对待子女,子女虽然愚痴,不聪明,不知孝道之理,定亦不敢下杀父之毒手也。所以为父母之人,对教训子女定要用勉励法,乃最为上也。
第十二章:合理合法教训子女为之慈,合理合法顺从父母为之孝。
为父母之人,亦有慈者,亦有不慈者,既然为人父母,教训子女,应该用慈悲以教导之,可使子女知人伦道德之理,又知孝敬父母之法,切不可有分别心,而对所疼惜之子女,则爱如掌中明珠,若自己所怨恨之子女,则看如马牛,不用正法指教,而乱骂乱打,若对教训子女,只用打骂之方法,此不是优良之教法也。须知为人父母者,虽能养子,亦要能教子,若只知养,而不知其教者,子女将未必定变成狼不狼,兽不兽矣。此乃为父母之失教,即父母之过失也。所谓教训子女之法,不在打骂上求优点,而要从何处求乎,就是指在为父母者,行为态度,待人接物,一起一落,一动一静,全部都与教训子女有关系,虽然子女在学校读书,定受老师之教导,若在家中,定要靠父母之教训,若一般未明理之人,对教训子女,多用打骂法,若是优良之教法,则免用气力,亦免动干戈,乃为父母之人,每日之行为态度,及对一切之动作,或家庭习惯,邻里之风俗,乃在此几项,都有牵连训导子女之要点,若子女之成功或失败,总由此而习成性也。
☆譬如为父母之人,性情温柔,而工作勤勉,用物节省,而言语谦逊,不生杠高,而亦不骄傲,尽孝父母,而奉敬翁姑,恭敬尊长,而友爱下辈,事物能相让,而不计较,事事能忍耐,而对邻里知和睦,男女有别,而能守本份,无奢华,而亦不浪费,夫妇和顺,而家庭圆满,对一切能公平,而不贪求利己,为人父母者,若能用此行为,而表现良好之态度,给予子女看者,真是教子女成功之特点,外无特别之好方法也。须知人生,在幼童之时,无杂事燥烦,对诸般之事,都最容易习成惯性,所以为人父母,若做得好者,子女定看此好模样而作,决定不作坏事而败伦,在无意中,无感觉之时,虽有不好之子女,都变成好子女矣。所以近善者学善,近恶者学恶,近君子即学君子,近小人就学小人,此乃古今不易之道理也。
☆再举例为父母之人,亦有性情爆急,遇事无明火就发,即打大打小,口言乱骂,工作懒惰,说话杠高,不孝父母,不敬翁始,亦不敬老尊贤,事物多计较,亦不相让,夫妻相打骂,邻里不和睦,多奢华好浪费,不节约勤俭,夜间不早睡,早晨不早起,家庭不圆满,致常纷争,男女不分别,却混乱失礼节,对事物不公平,只望贪财利己,为人父母,若有如此之行为者,其子女之将来,必定难得成功,依照此不好之模样而学习,怎能成大器,做有用之人材乎,所以教训子女,在父母日常生活,以及行为态度,所表现出来者,影响教训子女,有甚大也。因为教训子女,有遗传性,若为父母之人,对自己行为态度,时时谨慎检点,可使子女,有好模样可学习,若能如此者,虽免用打骂,亦能变成,优良品性之好子女矣。
☆为子女之人,若逢父母不慈善,必须用仁义,以尽孝敬之行为,使父母能得感动,自然能化父母之不慈善,而转为慈善矣。切不可因逢父母不慈善,而反用言语激伤父母,此乃火中添油,不但父母恶性不能改善,反而变成更加凶恶矣。父母虽然如此凶恶,为人子女者,不可无孝敬之心,若忤逆而脱离父母子女,至亲之情,即抛弃父母者不对也。但慈与不慈,有不同之点,却教导子女合理者谓之慈,不合理者谓之不慈,父母虽然严训,而为子女之人,芳能顺言而行,谨慎喜容奉敬之,父母自然转严为宽,性情即变成慈善矣。切莫看父母不慈,自己就不理会父母,则由父母打亦可,骂亦可,满怀怨恨之气,一言不说,而伤自己身体,若有此种之人,当然要反省,将自己不欲之事项,对人参考才应该,尤不可愤激,而行入短路,食药自杀,致累父母,受不慈之罪名,而自己亦做不孝罪人矣。
第十三章莫说无钱,须知为子女之人,若知勤俭,不积私财,不求私利,始终行孝道,则免受忤逆,不孝之之罪过。
为人子女者,要孝教父母,切不可说,我无钱财,难尽孝也。当然要克己勤俭,须倍加勤勉,自己若能俭积一分之钱财,以奉敬父母,则父母能做十分之使用,所以为子女之人,若知勤勉节俭四字,乃是成家之至宝,能得进行勤俭,不但家道益加余裕,家人亦能快乐,父母亦可安心矣。凡有事务工作,勿说有兄弟可分劳也。若孝子之人,有工作定勤勉,而替父母做,切不可看工作而懒惰,则乱想我不去做,我兄长定去做,若你兄长亦如此想,我若无去做,我弟弟定去做,两方都如此想,所有之工作,必定无人去做,父母看你兄弟无去做,为父母之人,定放心不下,自己虽辛苦,亦就去做也。所以人人,切勿放责任之心,且有兄弟者,定要不可使父母去劳苦,而为子女者,反安闲过日也。若逢此不勤不俭之子女,为父母者,必定受饥寒之苦惨矣。何也。你不勤俭,而懒惰,又爱浪费,对家庭之事,放置之度外,父母饥寒,你都不如,因此定害父母,受苦流泪也。
☆为人子女者,亦有一种,对家中之上作懒惰,只一味想食家中米粮,而对外面,即做私己之生意求利,在暗中隐藏,不但兄弟姊妹之中,有此不好之行为,且在妯娌之中,只顾私利者,亦不少,今奉劝男女人等,若有此错点,必须要改过自新,切莫再顾私己之富裕,而偏偏积私财,致放弃家庭之衰落,当然踊跃顾家庭发达,才免害父母翁姑,或主事者,利不及费之苦叹也。人人所知虫类之中,即蚂蚁之和气,若觅得一项食物,就共同运用穴内同食,不敢独得享受,若知而不改过者,已经不及蚁虫矣。
☆勿说看父母仁慈,不能打我或骂我,即违背父母之命,若逢父母叫你工作,或叫你到何处,由你要做不要做,或要去不要去,若如此不顺令者,乃不对也。勿说世道浇薄,我犹胜人,为人子女者,切不可乱想,我虽然对父母有薄待,但世上比我更加不孝之人,亦是多多也。若只如此想,而不急速反悔行孝者,完全不对也。勿说向来不孝,不必后来行孝,嗟呼,若此想者,真无良心矣。为人子女者,切莫生出如此横心,而乱想今日既然不孝,后日亦无必要有孝,若如此想之人者,是无人道,又无良心,定做忤逆之辈,须知孝道,难以比尽,亦不定时,只能使父母欢心满意也。
☆须知尽孝一日,可解双视万种愁,尽孝一时,不至终身皆忤逆,所以为人子女,要知行孝一日,为父母者,不论有如何之忧愁,都被此孝德感化消去,而为人父母,亦须勉励子女,再倍加行孝也。但为子女之人,逢父母在世之时,若知孝敬,到父母寿终,一身都免受忤逆父母之大罪也。
第十四章:自己之安乐,当念父母之艰苦,能孝人,方可受人孝。
为人若得大机会,做生意大发财,当然要思着困苦之人,居安乐之场,当念疾病人之痛苦,必设法以消除之,何况对父母乎,故为人子女,若有机会,在安乐清闲之处,定要思父母有安乐否,若逢父母染病,必须用良方以调治之,使父母早日痊安,然后请去同位一处,享受快果也。值少壮之日,须念衰老人之辛酸,必多方以安慰之,为人子女,在长久成人之壮年,须要注意父母之身体,健康衰弱,或身中之骨节有酸痛乎,若逢衰弱,骨节酸痛,定要选用妙法,以调治之,使父母日夜能得安宁,快活睡眠也。所以尽孝,则勿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所以为人子女,对此孝敬父母之事,定不可怕苦,亦不可懒惰,尽心诚意,以孝敬之也。可见光阴过得真快,人自出母腹,幼而少,少而壮,到结婚配夫,不久生子女,就为人之父母矣。行仁休望报,回头且看尔儿孙,劝世上作善之人,若用物品救人,或用金钱助人,不可思想对方来报答,到最后之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天理之循环,所以知孝敬父母之人,以及不孝而忤逆父母之人,到自己子女出头之时,就可以明白早前,对父母有孝敬,或多忤逆,其子女免教,都自然能露现,此乃冤冤相报,因果之定数,最公平无私偏也。
第十五章:不可骂父母不慈而虐待,反抗父母则成不孝之人。
为人子女,若说父母不慈者不对也。世间无不慈之父母,为父母之人,爱惜子女,是如掌中明珠一样,若怨父母不慈者,是自己不知孝顺之理,必不谅解父母之苦衷,至知谅解时,而父母已流无限红泪矣,晚矣!所以若怨父母不慈之人,定害父母受苦遭忧,为子女之人,若不知体贴代替,到你知孝敬之时,为父母之人,未知流下几多之血泪矣,若到此时,才知反悔而欲孝敬,已过迟缓也。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若骂父母不是者,必不知自己罪恶,待至知时,而父母已归黄土矣,悲哉。所以天下间,为人父母者,要教训子女而责骂,绝无不对之处,为人子女,若被父母打骂,而反抗以骂父母不对者,此种之人,定不知自己身上,有犯不孝忤逆之罪过,若到知改过迁善之时,为父母之人,已经寿终到阴府去也。到此时,虽知行孝,总不能受你孝敬,即永做不孝之人,岂不是可惜非惨哉。过晚矣。
第十六章:子之孝,亦要妇之孝,妇之孝,亦要孙之孝。
为男子之人,若结婚娶妻之后,当然要劝妻,对翁始尽孝,此乃礼所该然要作之大事也。子之孝,不如率妇以尽孝,为人子虽知尽孝,必须要先劝妻尽孝,因妇常近亲者也。所以做妇女之人,是料理家务,时时都近在翁姑之身边,因为做翁姑之人,若得一位有孝顺媳妇,比得一个有孝顺之儿子加倍快乐,但为妇之有孝,皆当导孙以行孝,因孙能娱亲者也。所以为人媳妇,虽然知孝敬翁姑,但亦要教导你之子女,孝敬祖父祖母(阿公阿妈),而为祖父祖母之人,若看着孙男孙女,亦尽此孝敬,必定更加欢喜快乐,所以祖父祖母,若得一个孝孙,可比再添一个孝子相同也。所以子孝、妇孝、孙孝,乃相牵连,切不可缺欠,而为下辈之人,应行之道也。
第十七章:扬名声显父母,尽忠就是尽孝。
扬名声,即所以显父母,虽远游亦孝也。为人子女者,若知人伦道德,乃是人之根本,而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字之中,能得专心至诚,遵守一字,到寿终去世,此贵重之名声,定留存在世间,即由此芳名,而传闻天下,以显扬父母之面目及名誉者也。所以若有做得到,受万人欢迎之事业,虽然不能在家中,早晚奉事父母,但亦可以称孝也。执干戈而能卫社稷,虽死亡亦孝也。若做官之人,对国家有尽忠,逢国家有内乱或外患之时,虽然为国家之事,而放弃父母之不顾,以保护国家民族,逢不幸牺牲战死,亦有得来最大之光荣,对父母虽不能送终,但因能尽忠,即有尽孝也。人若不知忠孝之理,只知孝敬父母,而逢国家临急之时,不极力扶救,若失去国家,家人分散,父母受难,反成不忠不孝矣。须知国能太平,家庭始能安定,国家若存在,父母方能安心,所以为国家尽忠,即是为父母尽孝,此忠孝是有牵连,故不可有孝而无忠也。
第十八章:男子爱祖国,就是爱父母,女人孝父母,须孝敬翁姑。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之品格,有五尺以上之身材,虽然爱父母,而知尽孝之理,尤当爱祖国,亦与爱父母,同样至诚,所以国家若要用我之时,定要至诚效忠,才应该也。女子有两重责任,既要孝敬父母,亦须孝敬翁姑,所以为妇女之人,若未出嫁,在家之时,虽然知孝敬父母,但若出嫁之后,已经做人之媳妇,当然亦要孝敬翁姑,此乃为妇女,所负担两重大责任,不可只孝敬父母,而看翁姑如外人,就不肯孝敬,此偏差即不对也。
第十九章:父母定不是永久,能得在世,所致为人子女者须要明知我根本,因此逢父母在生一日,必须要加尽一日之孝敬。
人生在世间,犹如做旅客,亦如过桥一样,此乃日月推迫人快老,岁月如梭容易过,人生一定要死,因时间不能等待人,一日经过一日甚快,而且过去就难再回,举例光阴如箭去难留,经过一日,就减去一日之寿数,所以为人子女,若逢父母年高,寿数已到,因老人要死之迟速,是无一定之时间,切莫违背良心,而放弃父母,须知父母是我根本,定要知此孝义,以尽心孝敬之也。倘一旦去世之后,才思要孝敬,定不能复生,以受你孝敬矣。故必须逢父母在世之时,克尽子职,以尽孝敬,方能报答父母,十月怀胎,三年褓抱,十年教育,所用去此物质精神之大恩,故为子女之人,既然有受过父母,此重大之恩债在身,若不知报答,以尽至诚孝敬者,就是无良心之小人,亦可说是与不知根本,无人伦道德之禽兽同样也。
☆草木无根,何能茂盛,人无根本,何能继传,故为人子女,若不愿孝敬父母者,应该要反思,自己之身体,是从何而来也。今有此健全之身体,而有家可安居,有妻子可作伴,此不是受父母之根本,何有此身体,且家庭亦能一代传一代乎。所以为人子女,逢父母未死之前,若不知孝敬,到父母死亡那时,定受父母怀恨你,在生薄待之恨气,永远都不消,此时若知悔过前非,思要孝敬,亦是无效果,乃到最终决定之日,已经得到不孝之罪名,万世亦洗不清也。今奉劝为人子女者,定要逢父母在生一日,人之流传,亦可表现尽孝之举动,使子女之留念,可得孝悌友爱传家也。
第二十章:逢父母在世之时,为子女之人,若知奉敬一粒豆或粗衣淡饭胜过死后,虔心祭拜一席好酒好菜,及全猪全羊。
为人子女,逢父母在生之时,若不知尽孝,到父母死后,才思要孝敬者,已经过晚矣。万金空奠思亲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所以父母生前,若不知孝敬,至父母死后,虽用万两黄金,而买好物品,或乐队数十阵,用全猪全羊,上等好酒菜,尽心致意,来虔诚拜祭,虽然有此丰盛之好物在灵前,为你父母亦不能食,亦都不能送一滴半粒到阴府,使父母享受矣。故曰,与其死后祭之丰,不如生前养之薄也。为人子女,若逢父母在生之时,且不知孝敬,到父母死后,在丧葬拜祭之时,要用如此,丰富之礼物来拜祭,何不于父母在世之时,克尽为人子之道,而孝之乎。虽然父母在世之时,无好物品可奉敬,但若能诚心孝敬,父母定不会怨恨,虽用粗衣淡饭,无油青菜,为父母者,亦都十分欢喜,因此诚敬,为行孝之大根本也。
☆古语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因为世上之人,对父母有孝顺,或多忤逆,不但有因果报应之定数,且其子女,亦能显露,若孝敬者,则报之以孝敬,若忤逆者,就报之以忤逆矣。所以为人子女,若对父母有孝顺,其所生之子女,亦必定知孝顺,若忤逆父母之人,所生之子女,必定亦忤逆,而不孝敬,所讲孝与不孝者,乃有遗传性也。盖因见习其父母之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若知孝敬父母之人,则可以说,有良好之模样,而使子女之学习,若不知孝敬父母之人,亦可生言,忤逆父母之不好模样,其子女亦学习,在此好不好,有孝敬,多忤逆,为子女之人,自己都不能明白,只看父母之模样而学习,以实行存敬忤逆之行为也。
第二十一章:有孝之子,定不敢忘恩负义,虽父母死后,如在世一样,必知用神主牌纪念,坟墓亦知筑坚固,已传万世。
为子女之人,若要孝敬父母,定要逢父母在世之时,以尽孝敬之也。亦不是父母死后,对此孝事就完结也。故君子有终身之丧,因本心不忘,逢忌辰日,犹存哀痛,若孝敬父母之人,虽然父母死后,永远不敢放弃父母,对父母之忌辰日,都是如父母在生一样,有存念孝敬之心,而拜祭敬礼,且君子有百世之养,因用情最厚,故坟墓必极安全,所以孝顺父母之人,逢父母死后,对坟墓之建造,定建得安全坚固,以传万世,亦知用记念牌,立在坟墓纪念,又知做神主牌,或相片安在厅堂上,可心早晚礼拜也。
第二十二章:男子顺妻,须先顺亲,父母爱女,须加爱媳。
为人父母,以及为人翁姑者,心定要公平,若看世上之人,多数都是疼惜自己之女儿,而怨恨媳妇者不少也。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男女,本爱女之心,而爱媳,所以为父母之人,若对自己之女儿则疼惜,但对媳妇就怨恨,人有此种不好之习惯所致,才不能受媳妇十分尽情孝敬,因此希望为人父母翁姑者,特别要了解,可将爱惜女儿之心,用于疼惜媳妇,因女儿若不严教,而超过疼惜,将来出嫁,定担不起家务,而懒惰不耐劳,此巧父母失教,亦是父母之过失,致连累其女儿,被翁姑丈夫看轻也。
☆妻常于顺,亲常于逆,愿为人子者,将顺妻之意,以顺亲,观世上之男子,若到娶妻之后,多数都是听妻之言,而忤逆父母者也。所以劝众男人,必须将爱妻子之心,顺妻子之意,拿来孝顺父母,乃礼所当然者也。
第二十三章:父母慈子女孝,翁姑慈媳妇贤,双方并重齐全。
父母慈,而子女孝,两者齐全,为父母之人,都有慈悲之心肠,以疼爱自己之子女,但为人子女者,应该知孝敬父母,所以父母慈,亦要子女知孝敬,才有办法可慈悲矣。若子女都知孝敬父母,而为父母之人,都不慈者,定亦不能受子女之孝敬也。故慈孝不可缺一,定要齐全,方能孝慈也。
☆翁姑慈,而媳妇贤,双方兼重,若做翁姑之人,都有慈悲之心肝,以疼惜自己之媳妇,而为媳妇之人,亦要贤慧,提出良好之方法,以奉敬翁姑,使翁姑之欢喜,倘若做翁姑之人,都有慈爱以疼惜媳妇,而为媳妇之人,反不知足,而颠倒愚痴,则用言话刺激,若如此就不能,得受翁姑之疼惜矣。若为媳妇之人,都有几分贤慧,以知孝敬之理,则用温柔之态度,尽心至诚,以孝敬翁姑,而为翁姑之人,亦反不知足,表现不慈悲之面容,即乱骂乱讲,若如此者,定亦不能受媳妇之孝敬也。所以孝道,定要两方慈孝,贤慧并重,才有办法行孝,而得家道圆满和气,享受幸福也。
第二十四章:逢亲染病急医治,卖田借财不计较。
为人子女者,若逢父母染病,定要请有知识之亲戚或朋友,来参考讨论,所染何症,而有寒热过度乎。然后即请医师来治理,而为人子女,对此药汤之煎奉,须要特别注意谨慎,在日夜间,都不可离开父母之身边,倘不幸临危,亦要尽种种之方法,以期挽救于万一,若逢不幸,有生命危险之时,必须用家人,或朋友亲戚,而轮流看护,若有一分之可望,必须尽一分之医治,若是存有一分之气息,定要再加调治,已到此时候,为人子女者,要尽所能知,以及所能行,种种之好方法,尽此一报身,以尽孝道力行之,可希望万一,能挽救父母之生命,甚至弃产借债,亦所不计,在此父母之生命,如纸近火之时,不幸逢家内金钱都用尽,若做到卖田宅,或借钱财,才能继续医治,亦都踊跃不可计较,切莫计算所用去多少量也。
☆如庆生全,则是家庭万福,乃为子女媳妇之人,若有尽心医治,父母翁姑之病体,幸遇病症能得痊愈,就是子女行孝所荫,乃家庭之大福也。倘不幸死亡,大家都无福份,父母翁姑死去,定不可追求医治病症,所用去之金钱,亦不可怨恨苦叹,此乃天理人伦礼所当然,要开用之金钱也。且对此丧事,亦要用最感恩,而至诚来办理,此乃为人子女媳妇,所要作之义务,又要还之债务,可谓人生最大之事,当此之时,定要万分注意,切勿有丝毫之错点,或违背,所以遇父母翁姑别世,此最终之时,为子女媳妇之人,若不知谨慎注意,恐犯不孝之罪难消,待至后日知时,始欲反悔忏罪者,已经过时期矣。虽然有悲泪,点点滴滴,滴满胸前,顺人跪跪拜拜,哭哭啼啼,对此祭事庄严,又对礼节顺序,亦是瞒观众之耳目而已,至此时候,虽知父母之可宝重,而欲思行孝,亦无办法,受你孝敬也。
悌。
悌者,乃兄友爱弟,而弟恭敬兄也。普通称为兄弟,互相和睦亲善也。若兄不友爱弟,或弟不恭敬兄,则兄弟不能和睦亲善,此皆不悌也。又曰,悌者。顺也。言弟能顺其兄也。若父母尊长在前,即满面笑容,能恭肃谨慎,且为子女媳妇之人,若坐在椅上,逢父母翁姑来者,定要随时起身,待父母翁姑,坐下椅上之后,方可再坐之,若为人弟妹者,亦要尊重兄姊,在坐上遇兄姊来之时,必须起身,让兄姊先坐,然后自己方可坐之也。若无坐位,亦可侍立,而对尊长不得并行,亦不可对坐,父母兄姊或尊长,有问则应答,有命令则顺从,不可违逆,此皆为悌道之总包含也。因为人道上之伦理道德,首重孝悌两字,子能孝顺父母,弟能恭敬兄长,必须尽其至诚,孝敬父母,敬重长辈,乃天下间,第一件大事,始有父母,终有兄哥,有兄哥,然后才有小弟,所以兄弟者,如人之手足,手足若破伤,定难执物行路,可见兄弟如此之贵重,所以定要敬重保惜为是,切莫为财产,或为名利,或为言语,或为酒色,或为妻妾,或为子女之事,而兄弟之间,生出纷争,致使兄弟不和睦,亦连累父母之不安心,兄弟双方之苦恼,可比手足受伤一样,所以遇事,若能忍耐一时,火坑化作白莲池,人若能忍耐,不论大小之事,都可以解决消灭也。兄弟之间,若知连络合和,免怕家庭不发达,免忧无金钱可用,所谓和者,成家立业之大本也。世人若要作完成此悌之道,不只兄弟能友爱亲善而已,在姊妹,妯娌之间,亦要互相友爱亲善,若有食物,阖家同食,有工作阖家同做,事事相让,言语温和,不计较财物,由此而可得,一家之圆满和气,此乃世人,难得之幸福,亦谓之得万福,又日受享,安份守已之清福,则悌道足备矣。
忠。
忠者,能尽自己之心力以做事,而做事要中正诚实,提出勇敢之精神志气,不顾身家,以死报国,逢有危事,能献身奉上,遇险亦不辞难,热爱国家,使衰弱之国家,能得复兴,保护百姓,能安宁,国家若遇难,为国民之一分子,每一人应该都有责任,以赴救国难,抢救国家,不惜自己之生命,虽然身临险地,自己虽损生命,亦不愿投降,致秽国家之名声,及损自己之名节,须学那不屈节,不惜命之精神,威武不能屈之勇敢,而来爱国家,虽遇到祸患,都不逃避,若能忠贞爱国,遇患难亦不畏,现出不屈不挠之伟大精神,来贡献国家,真令人钦仰佩服,如此国家必定大兴旺,国家能兴旺,即是为百姓之幸福,国家之利益,即与自己之利益相同也。须知国家能存在,为国民之生活,则得安全,以获福利矣。若无国家,人民之生活,则失去保护,因此每家庭,亦不能安定,所以忠勇爱国,乃是保护国家,以及家庭之大本也。因此国家若要用我之时,定要踊跃为国效力,虽然捐去生命,乃是最光荣之美事,所以为官,或为百姓者,当然要效法,古来之忠臣义士,报国之精神,以保卫囤家,乃为百姓之义务也。
☆而为百姓,不乱说国家是非,不违背国家之政策,而犯法律,不欠税金而早纳,时时保守忠心与正直,此乃为百姓,能尽忠于国家也。所以心能存名,对国家方能尽忠,大凡讲书之人,初在窗下读书时候,心定有思,而口定亦有说,我将来毕业后,若为官之时,定要为国,做出忠正无私偏之事业,可贡献国家,一到任官时候,即将从前,为国之热烈心肠,全部改变,就忘却从前所说之话,既然手中拿得政权,即贪污利己欺民,由此而百姓都厌恨他,后来不但官位不能保持,恐怕有生命之忧,为国家之事,既然忘却,定遭大祸临身,孔圣所谓,自古皆有死,须知人身一定要死,但死定要死有价值,若是能忠忠烈烈,做一位顶天立地之君子,虽死又何惜哉。尚且死后,得受后人之崇拜,生为忠良之士,死为正义之神,此芳各永流世间,所以希望为官之人,定要忠勇诚正,为国为民之事,不欺自心,而犯贪污之名,以秽染自己之品格,方为忠心爱国之清廉官也。
☆而为办公人员,食国家之俸禄,当然要担国家之忧,国家若有祸患,定要奋发勇敢,精忠为国家服务之志气,虽然为国家牺牲战死,但此大忠大孝之名誉,可做后代官民之规范也。所谓忠者,亦非全指做官之人,对国家,或对上司,有尽忠,即曰忠也。大凡人人作事,能尽诚意,尽其良心,至公无私偏,尽其心之所能做,能顺其善,而改其恶,教人以善,遇恶能忠告而善导,尽己所该作之义务,总不望报酬,亦谓之忠也。忠之简解,即忠正自心,若心正者,办事则不偏,人心之邪正,真忠假忠,亦难自瞒也。因心忠正即属神,心偏邪即属鬼,而神鬼知祸福,明未来之事,所心人人所做之善恶,能瞒他人,定不能瞒神鬼,与自心也。余所著之觉世经有说,“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此乃指人心有神,而神在心,人之善恶,难隐藏,是非难瞒骗,有神鬼监察,愧者,切勿做事有羞耻,而怕人耻笑,要学如神圣之公明正大,虽然在暗中,亦不作无良心,或不义之邪事,或偷取金钱物品,所以作事,对心无愧者,可以对天地,对神佛,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师长,此谓之有忠诚,爱国家,爱家庭之心也。凡事心中不自欺,能真心诚意做事,则不失为忠之大义也。
信。
信者,乃自人言而成,即说话有正确,有标准,有诚实,如此者,人言方能立,能立言,则不失其道,所以为信字也。孔圣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说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要死一次,此乃无失信之定数,为人若无守信用者,决定不能成家立业,若有信心,意志才能坚决,若不信者,则生疑心,就迷惑,说话定不能确实,若遇要事,亦不能解决判断,将此做事业,则不得成功也。又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若为人,不守信用,要如何立身行道,此乃不能承认有对之说,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所以无守信之人,可比有车轮车体,而无横木之车辕,如此怎样能得挂在马肩上,而行走乎。所以为人类,乃是万物之灵,切不可无信实,亦不可分贫贱富贵,待人须平等接物,应该根据于信,故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乃说君子之人,一旦言语说出口,无论死活,或倾家荡产,成功失败,亦不违背口言,而致失信,事事能作得圆满,不亏损他人,而利益自己,最好要守信者,作不到之事,行不到之言,切莫允人或乱说,若一旦允人之事,或言语说后,若知事不能如意之时,定要提前回信,方免时到而失信,恐怕惹出是非,或祸端,则不妙也。所谓信者,乃人生成家立业之本源,亦是正心修身之至宝,所以对人或朋友,若无信实,不但不能真心相助,亦不能受人任用,有过失亦不能相劝,既然行为偏差,成功定无望,而失败亦在目前,故为人不可失信,必须要遵守信用,方能建家立业,以完成为人道上之最大使命,亦是要紧之事也。
礼。
礼者,即人之外貌也。乃调整人类,在社会上,对一切行为,维持人与人之间,有良好之行为规范,以表达人之恭敬心也。因人是万物之灵,为高等动物,所以在日常之生活,无论行、住,坐、卧,或是言语说话,饮食工作,自然生出许多之规矩,以及标准之礼节,所谓礼者,亦是调节自己之心性,与行为之表现,所以为人类,若能谨慎注意礼节,自然对人说话,定有道理,若做官人办事,必有条理,对生活方向,定有秩序,行为态度,可合礼节之纪律,对尊长先辈,亦知敬老尊贤,本舟车之中,定能让位给老人、弱妇坐,所谓礼貌,是有相对也。比较自己对人,若有恭敬礼仪,他人亦定必有礼答覆,若自己无礼貌,就很难让别人,也能对自己有礼貌,若他人对自己无礼貌之时,自己应该反省,是否对人有礼乎。例如受别人帮助大小事项,一定要说感谢,若进入庙寺,或他人之堂宇,亦要脱帽行礼,要入人之住屋,必须先叫声,或敲门,亦不得私自入他人之房内,当然要保持,中国乃是礼义之邦,亦须保持汉族之风度,多数看来,有道德之人,定有礼貌,若对人恭敬有礼,必得人和,事事成功,亦可以成大器,担大任,若无守礼节者,与禽兽无分别也。孔圣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乃说男女之间,定要严守规律,切莫为财色物欲所蔽,或为满足私欲,以致心无主而乱秩序,故在男女之言话说话,或接物行路,都不随便接近,所以随时随地,都要注意礼节,自己若有失错之点,逢别人劝告之时,切不可反认为无礼,而用恶言中伤人,如此则不成礼节,事业定亦难成功,亦已经乱序矣。今奉劝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尊卑长幼,上下内外,决定守礼而做,可接近君子,而远离小人,方不亏损此礼节也。
义。
义者,即作事能合公理,以使大众欢迎,应当而有适合之谓也。又能中正无私偏,留心不作不正之事,亦谓之义也。然在人道上,或为百姓之立场,不可不担之义务者,为人子须要早晚对父母请安,尽心奉养孝敬,此乃为人子之义务也。若为兄弟之义务,皆当互相友爱恭敬,若为仆婢之人,对于主人,亦须尽心尽力效劳,勿辞艰苦,若对国家之义务,须要当兵役,受教育,纳税金,劳动工作,则依据道德标准,或法律规定,乃凡人所应负担之责任,即谓之义务也。若逢国家有内乱,或见人受难,能献身保国救人,奋发前进者,即称谓之见义勇为之君子,又曰有义而勇敢,亦谓之义举也。乃出于正义之行为,所谓义不容辞,在道理上,不随便而能放弃,不担任者也。若有义气之人,方能守正道,虽然在路上,拾得物品,亦不敢随便贪取而隐藏,定知还失主,以成大义,所以大义,可与日月争光,能参配天地之高厚,可以万古长存,留在宇宙之间,受万众之效法,人若不守义,如行远路,以及作事业只赶快,乃欲速则不达成,反而难到目的地,亦如贫穷之人,只希望一时间能得富贵,即作出险诈之事,而夺财夺名,虽然财名得入手,亦不能享受永久,至中途定受祸不浅,所以见小利之人,则大事不成,若有义之君子,必定受神钦人仰,在失败之中,定有贵人相扶助,遇家贫,亦免叹气吐息,须要做好事,能安份守己,以待天时,人生在世,每人都有三年好运,人若不逢天时,定亦难得财利,时未至,强求亦无用,似冬去冰必溶,春来草自生,若时期到时,不强求自有,所谓义者,乃有合理之定准,切莫犯义而损理,为人才有贵重也。
廉。
廉者,即清白自身,察明义理,而不贪污,作事不糊涂之谓也。若为官吏,能遵法守职,至死不敢为非,即谓之清廉之官吏也。举例而言,昔时,杨震任官,理政清白,爱百姓如子女,逢有一县之县今尚缺,杨震访贤,而选孝廉,知域内有王密者,才智双全,即保举王密为县令,王密被保举,受恩未答,即带十斤金条,送与杨震为酬谢金,那时正逢日落西山,王密素知杨震为官,理政清廉,恐其不收难谢,即对杨震说,暮夜无人知,杨震曰,何谓之无人知,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已经四知矣。说毕则将金条十斤,辞还王密,反而谨戒王密,后不可如此,所谓杨震畏四知而辞金,乃不犯阴律,惊怕畏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即谓四知也。他之清白廉洁,是天下无第二名,当时之人,称曰关西夫子,廉洁之名,万古流传,能做代代百官之规范,做万氏之师表,若看杨震为官,乃在逆流中,作砥柱,不随贪官污吏而为恶,又能独立,实乃为公,而不为私,即从性理而办事,不从情欲而贪污,以害百姓,又昔齐国陈仲子者,遏乱世,朝中多是贪官污吏,若为官定要用钱买,他是一个贫士,操守不苟求官荣贵,立节抗行,不入昏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历代亦称陈仲子,以为廉士也。因此盼望为官者,定要学习杨震之廉洁清白,万古芳名,人人亦要守廉洁,清白自身,此廉洁不在贫富贵贱之分,须知贵在身清,不在衣寇外表,自身能清白,以安贫乐道,方谓之大廉士,愿世人以清白传家,不失为廉洁之士,可作千秋廉洁之模范也。此乃指在行政机关,以及团体人员,并有受政府或大众之俸禄者,即称之谓官史也。
耻。
耻者,乃人之本性也。须知人之天性本是良善,人若依据本性作事,则无羞耻,此乃心灵不昧,而知奸恶之可耻也。又作大小之事经过,无有反悔惭愧而想错,不受耻笑之谓也。若无耻之人,其心已被物欲所蔽,则失其本性,以致善恶不明,对人伦道德,亦败坏去,此乃精神错乱,即不知耻之大义也。故耻者,亦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中之重要者,知耻则能依正道以行,而纲常才能立矣。例如对父母不孝敬,而多忤逆,对兄弟不和睦,而相计较,夫妇不和,而相口角,姊妹不友爱,而相怨恨,妯娌不连络,而相弄言,如此者,即被人耻笑,变成无耻矣。若交朋友欺诈,而失信,男女不分别而混乱,不敬老尊贤,而乱次序,或喜嫖睹饮,而花费金钱,终局贩卖产业,或为偷盗,或引诱他人作恶,而骗夺财物,致被官长处罚,而连累父母祖上败名声,此辈亦皆无耻也。若为官贪污而害民,或交官而欺贫重富,身为办公人员,不尽忠诚办事,而顾私利荣贵,此亦无耻之人,故耻者,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条纪,亦能成圣贤之法门也。
☆凡世上之人,若对父母有孝敬者,对待人定必重义,若对兄弟有和睦相让者,对人言行或交朋友,亦定有信实,若有忠心之心者,必定为公不为私,事事都能省察,以廉洁清白自守,若重礼节之人者,待人必定不敢无礼貌,口言亦不敢乱说,而不作无廉耻之事,永保自己贵重品格,已受人敬仰,此乃八德中之相对相成,所以要知对方,君子或小人,只看他有遵守八德,或违背八德,即可知其为君子,或小人也。若君子者,须要亲近,可以学其好品行,若小人者,定要达离,方免受其连累,而生祸殃之苦恼也。帝曰,人生在世,若能常行此道,人伦道德无亏损,能恭敬身心,时时不忘根本,刻刻存乎纲常伦理,从而修功德,然后探究玄妙之理,则内圣外王备矣。入上圣之班,则不难也。切不可说话诽谤礼义道德,而自暴,又执自己不能存仁行义,而自弃,万事在心一念坚,心坚而事成,非人之所能也。非我之不能也。乃在有决心,无决心之分也。能顺天者则存,若逆天者则亡,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世人若无顺天理而作,决定受灾殃不浅,上天虽然降灾殃,乃风雨雷火地震瘟疫,但世人可以避得开,若自暴自弃,而作无天理无人伦之事者,决定不容易活在世间也。期待世人,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盼望已经明白道理之人,尽心教导未觉之众,使令同归觉路,若知而不言者,则谓之不忠不仁。然体念神圣仙佛,留经演教苦心,虽然有经典,若无人讲解,如同有药,而无医师可拿去用,如此染病之患者,永远带病受苦,既然无人讲解,改恶从善之路,留下千经万典,亦无所用,此千经万典之良药,定在暗中苦叹,无人可拿去用,知觉者,须做医师,以医治未知觉者,勿忘此言也。
九天女娲娘娘 讲道钟警明!
三期迫近,大劫灾殃,重重叠叠而来,为何世人,不究避劫之法,自愿永沉苦海,常沦六道乎。诸善男信女,欲想避劫灾者,男须守三纲五常,女宜遵三从四德,男之八德,女之七政,本自无极,在先天之时, 老母自有叮咛,欲返先天,皈本源者,不可失一也。男之八德,即称谓八宝,八宝可合八卦之数爻,若失一者,八卦不满,即不能见本来之性天也。女遵守三从四德,即谓之七政,亦称谓七珠,因女人若要进道还源,定亦不可缺一珠,须知吾本是女人身修成,若观古至今,女身修成者,实不多也。吾今日能得登九天之果位,亦是追究心性理,采运抽坎填离,炼石补先天之妙法,方称女中之英雄,所致也。若看现在世间,学道之人甚多,而有所得者甚稀少,其故何也。乃因全用有形式,不研究无形之奥妙,故文佛所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乃修道者,若用有为法,就不能见本性也。道者,是从肉体中修成,但亦有重功德,倘纲常不专,从德失散,人伦败坏,何能修真学道乎。吾今夜,交带学道众生,若要进道,有失去八宝七珠,似水无源而溪竭,如树无根而干枯,人若无从德,修真学道,即难结果,今夜略谈几句,望人人遵守学之,自能返瑶天,同赴龙华,万仙聚会,千佛庆贺,乐土永长存也。(继续讲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母,出嫁从丈夫,夫死从子女。
第一从:在家顺从父母。
从者,即说女子在家,未结婚时候,必须要孝敬父母,对兄弟妹妹,兄嫂弟妇,定要合和相让,友爱恭敬,亦知敬老尊贤,切不可对父母面前,唢弄是非,或说虚言,而暗中陷害兄嫂弟妇,自己若有做差错,决定要听父母,或兄哥嫂嫂之相劝,不可刺激,或反抗,可将良言采纳,然后随时改过自新,亦不可结交,不正当行为为女伴,而为朋友,定要交往性情温柔品行端正之女友,方可学习良好言行模样,而对于男女之间,必须有分别,切莫混杂而致发生不好之情感,自惹罪过,即不妙也。亦不可无受父母之命令,而乱往东去西,或到邻家讲笑谈,切勿说外人之长短是非,可隐恶而扬善,口言亦不可说粗野之恶言秽语,必须要说良言善语,而对邻里亦要和气接待,若能败家庭,或能败风俗之电影,切不可看,禁止女人看淫书小说,须看善书经典,脚要踏向清净之场所,即指在佛寺或善堂也。定要勤俭,而作善事,不可奢华浪费,对于面容,不可浓妆艳抹,内外之行为态度,一举一动,都是要端方四正,有礼义廉耻,守定女人,未结婚之风度,而对家庭之工作,以及做妇女之人,应该要学习之女工,或手艺,终日无懒惰,勤勉耐劳,学得精通,父母兄嫂之工作,亦要去替做,绝不可离开勤俭二字,且用钱知节省,而用物知保惜,喜用旧废之物件,若至长大时候,对于婚姻大事,定要由父母作主,嫁妆杂品,或金器钱财,多少欢喜,不可有怨恨之心,人事物方面若不合心意者,定要与父母,或兄哥嫂嫂参考要求,切勿激气,或求无而行短见自杀,或食毒药跳河,此样之女人,定死做枉死鬼,所以做女人之身份,未出嫁以前,在家之时,若知如此,能谨慎而修持者,正是从顺父母之孝女也。奉劝世上女子,定要遵守父母之教训,切莫违背孝道,而乱人伦也。
第二从:出嫁顺从丈夫。
女人若结婚之后,必须要合理合法,而从顺丈夫,兼孝敬翁姑,对妯娌之间,亦要合和友爱,对大伯小叔,大姑小姑,亦要圆满和气,切莫唆弄丈夫分居,以求自己清闲之生活,放弃年老之父母翁姑,受饥寒之苦,但家中若有公婆,主决家事者,亦要劝丈夫,协助翁姑,办理家务兼顾生计,若无翁姑主事,家中一切大小事项,夫妇之间,定要参考讨论,然后由丈夫裁决主意,须要敬重丈夫,又知劝解丈夫,行持正当合道德之职业,但自己若有过失之点,必须无反抗,欢喜接受翁姑,或丈夫大伯小叔忠言劝解,然后随时改过,不可再做过失之事,又知勤俭节约,工作无懒惰,能得忍耐效劳,无奢华浪费,尽心帮助丈夫成家立业,男学善良君子,女习模范妇女,为人之妻,若能依此而作,可得夫唱妇随,家庭圆满快乐,但为妇女之人,切勿颠倒昏迷,不明白一切事理,即乱从顺丈夫而作恶者,乃不对也。若只愚想,夫妻两人,感情若能投合,对于翁姑,或家内之人,或亲族邻人,好不好,总不管,所作之事,对不对,亦不关心,为人之妻,若有此样之错念,亦是不符合,从顺之理也。若只望丈夫之满意,则放任丈夫,对其父母不孝,或对兄弟不和睦,又对外人亦不和气,每日不务正业,而去嫖赌饮,或骗取偷盗,作违背法律之行为,若逢丈夫如此差错之时,为妻之人,反不劝解,而阻止,亦是乱听丈夫之言语,只一味顺从丈夫,偏差之意思,而对翁姑,亦不孝敬,妯娌亦不和睦,对家庭大小,总不得圆满和气,只希望丈夫,若有金钱,付足自己可用就好,亦不检点,能符合天理人伦否。若为妇女之身份,逢此环境之时;只一味愚从丈夫去作恶,而自己亦不改过,此乃大大不对也。须要先正好自身,能得端方四正,无有偏见之错点,然后用良好之计,极力劝解,以收复丈夫,不正当之行为,使其知孝敬父母,兄弟再合和。可向上正当,而能合德之职业进行,倘若丈夫作事,有符合天理人伦者,为妻之人,决对要顺从丈夫,而进行道德之路,切莫违背从字之理,以顺从丈夫,乃最合宜也。
☆再交待妇女之人,若丈夫逝世,子女多人,而且幼少,又逢家庭贫穷,不能养育子女长成,或丈夫死后,为妻之人,年龄尚少,未生男女,想要再招夫,以生育子女,可传丈夫之后嗣,若如此之见解,则有符合从字之理,若要守其贞节,切不可用再假情假意,受他人之诱言而动心,或见财色而失节,即损害妇女,最宝贵之肉体,以及高贵之贞节,如此种之妇女,不但失去自己之贞节,又连累丈夫,以及父母之名声,若要行此败名失节之路,何不自早年间,而用合法之程序,二回再招夫,或再改嫁,方免违犯不守贞节之罪过,所以逢丈夫往生后,为妻之人,若能用正式之法,顾名节而进行,以培养子女长大,然后察看子女之智识行为,方可从顺之,兼谨守妇女之贞节,幸得有始有终者,可为世上,节烈模范妇人,此芳名永远传万世,定受神钦人仰,乃难得之善果也。
第三从:丈夫死顺从子。
劝为妇女之人,若逢丈夫死后,子女年龄尚幼者,必须要谨守贞节,学习良好之方法,以做子女之大纲领,拿来尽心,以教养子女,望长大能成器,如似圣孟母,教育孟夫子,成为伟大之圣人,又岳母,教育岳飞,武穆王,能尽忠报国,所以子女能得成器,然后对国家,对社会,亦有甚大之贡献,子女之成功失败,总由为母身上之服务,所造出来也。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所负担之责任,即管理家务,以及教育子女,若管理家务,起初定要防止,奢华浪费,对金钱之开出收入,须要能配合,可使家庭之经济能安定,则向下调整子女之艺术,以及手工能成就,而得广大之事业职业,自然经济就可以安定,以获福利,既然经济安定,由此而得快乐也。
☆若对教育子女,希望子女之成器者,须能用勉励法最为上,若不知勉励子女,只用打骂法,以做教训子女者,定害子女不能精进,须知子女常被打骂,精神反变散乱,决定学业或读书,不能精进,虽为父母之爱子女成功,岂不是一场空望乎。亦须要禁止子女,不可行入非正当,或嫖赌饮,做违背人伦道德之场所,禁止子女勿看,败风俗败家庭之电影,亦不可看淫书小说,注意子女,勿接近不良恶辈,可近君子,而远离小人,方免受到不好之习惯传染,时时刻刻,都要教导子女,亦必须引证,古今之忠臣孝子,烈女节妇,仁人义士,所经过之事迹,以提醒子女之脑智,使子女等,可知善恶是非之路标,亦可使子女,明白何是善,该当作,什么是恶,不可为,若为母之人,能如此教导,将来子女,决对生出伟大知识能力,由此而可齐家,兼贡献国家社会,此时为母之人,何等快乐欢喜乎。
☆若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看早日丈夫,所进作之职业,有正当能合天理人伦者,可准子女继续行持之,若不符合道德之职业,必须改换,切不可准子女去继续为宜,须再觅来一项,正当而合宜之职业,使子女振作之,方免亏损人伦道德也。至于子女长成之时,为母之人,必须要看子女之心性,有良善否,品行有端正否,能善计划否,若有此几点之贤妙者,则将家事,支付儿子处理,为母之人,只执掌监督,教训指示之权就可以,若如此者,正是合理之从顺子女也。后来家庭必定大发达,大兴旺,免怕失败之忧也。若儿子之心性不良善,品行无端正,不能计划事业,常作违背人伦道德之法律,如此者,为母之人,切莫将家事交付,子女处理,若交付子女处理,必定败家破产,兼惹受罪过,定要为母之人,自己处理,以监督指挥,命令子女工作,亦要委托族亲,或邻里老辈,援助教训指示,以望浪子回头,可望将来,能得成器,如此不但为母之人,能安心欢喜而已,子女亦免坠落深坑之不幸,亦能符合为母教子,该要做之使命也。
☆若为子女之人,长大成人时候,切不可自靠刚强,辩论才能,即认定自己之母,才能理智不足,即将母之权利执掌,以想自由行动,此时为人之母,定要进退三思,该可交付即支付,若不该交付,只一味从顺子女者,将来对生活计,以及大小之事项,决定不得顺序,反受苦恼之悲惨也。劝为人子女者,切不可使出刚强之手段,以强占父母之权利,但为人母者,亦不可无照理法,则放弃天理人伦,只强执母权,而乱乱行动,亦不采纳子女之忠言劝解,虽有良善才能之子女,望家庭发达,事业成功,反被此不贤之母连累,所以为人之母者,定不可固执,或乱为,若有差错之时,须要欢喜接受子女之劝解,事业定要母子之间,参考进行,以望将来家庭发达,子女成器,方能完成夫死从子之义务也。若是丈夫死,无子者,则养子立嗣,而守苦节,须念起夫妻之情,抱定冲天之志,一心守节,不失人伦,死后芳名留世间,阳神直升天界,一世苦节,受万世流芳,名扬四海,若受巧言引诱,失了妇节,即万代臭名,秽尽丈夫名声,古人所谓,“烈女不配二夫”,此乃指妇女,能操守贞节,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论如何,虽家穷贫苦,知安份守己,若用武力压迫,都不改变,此坚固心志,而失妇女宝贵之贞节,此即谓女中大丈夫也。
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男人要成就一个美满家庭,必须要为妻之人,能得极力帮助,因为妇女对家庭之中,所负担之责任,比男人更加重大、所以为妇女之人,须要对此责任之方法,特别研究彻底,即能分明了解,而各家庭上,能兴能败,快乐苦恼,总由妇女之造成,所以为一家之主妇,对家庭之整洁,或教训子女,或对一切大小事项,定要料理齐齐备备,若有翁姑,或祖父祖母,必须亦要知孝敬,对大伯小叔,小姑妯娌、亦要友爱恭敬,相让和气,使家中圆满和顺,切莫生出偏见,而唆弄丈夫分居,以求自由生活,而放弃年老父母翁姑受苦,若兄弟之间,圆满分居以后,对丈夫之行为,或职业之邪正,能符合天埋人伦否,须要检讨而劝之,亦要学如人人常说,男人求利,女人俭积,须用此行为态度,该当用即用,应当节省,就要省,使家庭无感觉有困难,而对子女之教养,定要提出好方法,使子女个个,身体健康,精神充足,方能生出智识,养成子女,优良品格,后日可贡献社会,受国家任用,此为妇女,理家行孝,敬夫教子,慎重之点也。
☆妇女之中,有一种不明道理,不知为妇女之人,乃是护国兴家,第一重大之使命在身,而只误说,为妇女之人,若嫁夫要靠夫,以免再努力,食穿丈夫就付给,所负担之责任,不外是煮饭洗衣而已,因有此差错之念头所致,对教育子女之责任,未能关心,即放弃置之度外,误害子女不能成器,全不知子女之成功,亦是家庭之成功,又能做社会国家之栋梁,可以为社会国家服务,所以为妇女之人,虽然在家庭服务,亦是在社会服务同一样,因家庭是社会之基础,有美满之家庭,方能成就美满之社会,所以妇女对家庭之贡献,间接亦是对社会之贡献也。为妇女之人,亦要劝丈夫,以及教子女,做有利于大众,或对社会有益之职业,因为妇女之服家庭,而对国家社会,亦有甚大之贡献也。若为男子之人,须知妇女理家状况,亦要几分体贴,在妇女初结婚,未生男育女之时,对家庭之工作,相信料理,都能齐备清洁,若至生养男女以后,必须为男人,亦要多少之帮助,以料理家务,或教训子女,此乃互相应该协助之工作,若将家务全部,放与妻子担当者,实无体贴之男人,须要同苦共甘,可望百年阶老也。
☆为妇女之人,须知胎教之法,若有怀孕,儿女投胎之时,切莫多生气,若逢不如意之事,亦要极力忍耐,因若不知忍耐,而多生气,脏腑生出不和,而发出毒素,将来生下之儿女,不但不好性地(脾气),又多病痛,至生产后,必须加忍耐,若不知忍耐,而再生气,乳中就发起毒素,又呼吸不顺,亦有毒素,由身内及呼吸,两方之毒素混合,幼儿吃过乳汁之后,则容易患下痢,或其他杂病,所以希望养育幼儿妇女,须加特别注意为是也。
第一德:妇德。
妇者,乃指有丈夫之女人也。德者,内指人之良心,以心修德,即谓之德性,外者指在天理,若依德作事,即谓之德行,人若有良心,所作之事,方能符合天理,此谓天理对良心也。为妇女之人,若要学此德性者,定要发出仁慈之心,温和之性,体天地好生,对于事物,定要柔善,爱惜一切生灵活物,待人接物,须表现恭敬之仪容,而知孝敬翁姑,敬重丈夫,尊敬大伯小叔,而对小姑妯娌,亦知恭敬和蔼,说话亦要谦逊,不可杠高骄傲,不争取事物,而知相让,作每项事,都有端正庄严,而知宣扬他人之善,且能隐藏别人之恶,有过失差错,必须速改,严督教训子女成大器,亦要保惜善书经典,若有破坏者,整理修补,不可乱放无清净之处,敬惜文字不乱写,(若有劝世善书已不堪使用且无法修补者,将其烧化,将此纸灰,放入溪河之中,或埋在无人踏之深土里,不可直接丢弃),五谷食物,亦要敬惜,勿乱抛散,事物克薄自己,而利益他人,凡事公正无私偏,助人成美,成事莫说,勤俭理家,勿奢华浪费,宅舍内外,或灶室,厨房,厅堂,时时都要保持清洁整齐,每日早晚应要焚香,敬天地,祭拜祖先灵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时存心养德,(应多多充实自己善知识),家中之事,必定如意,上天必定,不辜负有善德之人也。
☆以上所讲者.乃妇德,即妇女应该学习之心德也。所以为妇女之人,要作合此德之资格者,对为妇女之身份,应当要作之大小事项,定要作得周全齐备,然后换句话说,即为一个品行端正之德妇,亦称赞好女德也。今为要使诸妇女人等,作符合德妇之规格,即用浅白之俗言,略谈几句,盼望妇之人,定要信受奉行,切莫轻视文白意浅,而放弃不看,若如此者,定失去目前机会,将来定亦无良缘,可与吾娘娘见面相会,而享受快乐之境,须要敬慎,遵守吾言,切莫违背放却,机缘不容易遇,勿忘错也。
第二德:妇言。
妇言者,即指妇女之言话说话也。须知言亦有分别,善言与恶言,若说良善之话劝人,谓之善言,而说不确实之虚话,即属妄言,若用话迷惑人,或用言引诱人作恶,谓之绮语,而心性燥暴,遇事无明火就发,亦不指事物之名,即乱骂天地雷雨风云,或乱骂祖上父母,公婆妯娌,丈夫妻子,以及外人,此皆属恶口也。若用言语,使弄他人斗争,或使人相骂斗气,是非颠倒,杠高傲慢,用言语压倒人,此之谓两舌也。可见口言,有利益以及弊害之数种,令人害怕,恐违犯过失也。所以为妇女之身份,要说话之时,若无谨慎先注意,三思后即说,虽然不是故意要说,但往往常能误错,若不小心,恐在不觉无意之中,而说出恶言,或讲粗野之话,以得罪他人,但说过以后,知言语有误错过失,能承认自己有差错,又能随时忏悔,向他人请罪,而说不是,自然免生出,两方之感情坏去,亦免有产出斗气,大祸临身之忧,且后日要说话之时,亦知谨慎注意,亦能得到人和之好处也。若说话不能明辨善恶是非,而含有愚痴,不受人教,亦不听人忠言相劝,杠高傲慢,若此种妇女,虽有说过恶话,或作过错事,但自己都无感觉,恐后来变成习惯,尤其对方受刺激,自己亦都不在意,日后不但难得人和,亦有犯过失之罪,妇女之中,若有此几项缺点,且不知改过,决定有一日,定惹出大祸临身,至此时候,思要悔过,已经迟缓矣。
☆人人既知口言,亦能助人,亦能害人,若能用善言劝人,以做功德,就是受口言之助成,若故意用恶言,或逆语欺人骂人,又用口言唆使人作恶诉讼,以造罪过,此乃受言语之累害。所以不论男女,要说话时候,定要先三思,明辨是非之后,方可说之也。切莫因一味爱谈话,而口快,致说出恶话,伤害他人,生出不好之灾祸,此谓之自作之孽也。观看妇女之中,亦有不明善言恶言,是非不能彻底,而喜爱说话者,实不少也。今为要使诸妇女等,知口言之善恶,即分段而讲,但恶之对象,即是善,若知恶言,就不可说,定要说善之言,口若不乱说,是非自少,灾祸自减矣。
第一:妄言。
妄言者,即不审察其事实,就胡乱说,又不根据事理之言论,而爱讲笑谈,说虚假不实之话也。所以妇女之人,若听他人说话,然后定要明白事实,方可二次对人说之,虽然有听闻,某某事,但究竟未确实真假,此时就不可对人先说,恐事之不确实,若不知谨慎小心,不但说过后,无确实,一则能害对方之名声,二则损自己,对人讲话无实在,如此已成妄言,可以讲为无信之人,以后若有确实之言要实说,恐人人都不相信矣。若是对隐恶扬善,为顾对方之名声,面目人格关系,虽有说虚言,亦是不得已,但最好者,不可无确实明白之事,切不可乱谈乱言,对外不忠不信之话,亦不可讲,清静口业,防止是非,言行要有一致,方免犯妄言之过失也。
第二:绮语。
绮语者,即不能符合天理人伦之言,乃一切杂秽之邪事言语也。人若不遵守,礼义廉耻,而乱说邪言秽语,使人动心,害人迷惑,牵人行邪恶路,或弄人父子分家产,又害人父母子女绝情,且夫妻亦离缘,亦敢阻人行善路,敢破人婚姻,损人名节,引诱拐骗钱财,只望自己得利,得名,不管对方生出祸端,而牵连生命问题,若此种两面奉承,口言如利刀,说话如美玉动人,引诱人作不正当之事,而获得名利之人,只顾目前富裕,不知后日之惨报,须知天理昭昭,善恶报应分明,近报在己身,远报在儿孙,因果之对相,无差之亳,善者得善报,恶者受灾殃,恶人居苦海,善者到彼岸,人若知改过,弃恶从善路,回头即登岸上矣。盼望为妇女之人,说话定要注意,不该说者,定不可说,说话莫谈谣言,言语不可讲错,切莫用巧言唆弄丈夫,对父母不孝,兄弟斗气,分家别居,若能守口不乱说,可减是非灾祸,亦免犯绮语之罪,对此绮语,亦不是妇女之人该守而已,总不分男女,人人定要遵守,切不可违背道德,而谈出邪言秽语,或用巧诈之话,害人破家败产,失名失利,终结冤仇,执刀相杀,乃不应该也。
第三:恶口。
恶口者,言语不慈善,开言就伤人,或凶恶骂人之谓也。此乃平素无顾礼、义、廉、耻之人,若逢天灾地震,大雨台风,家屋受损,农作物被害,或逢天气不睛,寒暑不顺,作事无顺利,家庭不平安,所求不得如意,即起嗔恚心,无明火就发,亦不指何物,开口乱骂天地风雨,或乱骂祖公祖妈,既然恶口,又性情暴燥,事事未达希望,前途被阻碍,就不管父母翁姑,长幼外人,丈夫子女,亦乱骂、乱詈、乱喝、乱嚷,对人全无慈善,只望贪财利己,以满心愿,总不察前途之吉凶,若此种恶口之人,不急速改过反省,而说善良之言语者,恐患凝心病,只要妄想家庭富裕,家人平安,子孙高中出仕,定不能顺意而得也。所以为妇女之人,定不可学恶口,必须安份守己,事物不得亦免强取,时到免求自有,须要以良言劝人,勿说他人长短,勤俭忍耐为善,家庭使其圆满和气,免惹祸招灾,而连累父母,翁姑丈夫,心神之不安宁,且自己亦免,犯此项恶口言之大过也。
第四:两舌。
两舌者,言词反覆,颠倒是非之谓也。所以带两舌之人,自靠有巧妙之言词,则用无道德之言语,对那人说一样,而再对此人说另一样,使甲乙双方,互相争执斗气,自己在中间取利益,不怕他人,伤害生死,此带两舌之人,不但不依公理而作,亦敢用强词思夺正理,又喜爱与人相骂,若有此种带两舌之人,其最后之结局,定不得好处。须知祸孽,乃由口而造,所谓话有三尖六角,角角能伤害人,故为妇女之人,若口言无守,乱讲乱谈,定害人不少,盼望妇女之人,从今以后,须要谨慎,守定口言不乱说,方得一个端正贤妇,此谓妇女之口德也。前面所讲,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皆属恶言之表示,须要将恶言,反转而说善言,若谈实话,即无妄言,能讲正言,绮语就灭,人有善口,自无恶口,能说直语,两舌自休,人人若能依此而改进,多谈善良之言词,极力以劝人,终获福定无穷矣。
第三德:妇工。
在社会上,有夫之女人,称为妇,若无嫁之女子,则称为姑娘,或叫小姐也。工者,即指妇女之工作,亦曰女工也。工乃四德之一,在昔时,为妇女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三餐,以奉宾客,孝养翁姑,敬重丈夫,是谓妇工也。朝代转运,国策条律改变,已经行至男女平等,妇女亦有参政权,以及继承权矣。虽然国家之宪法,规定男女平等,妇女亦有权利可任官理政,或继承家业,此乃指在行政方向,则可以男女平等同权,若在家庭内,以用男女平等者,上下无规矩礼节,则秩序混乱矣。因此希望,为妇女之人,定要恢复固有伦理道德,坚心遵守三从四德,切莫对父母翁姑,兄弟姊妹,大伯小叔,子女长辈,行为自由平等,可顾妇道女道之健全也。所以为妇女之人,未结婚以前,在家时候,定要听从父母兄长,大姐阿嫂,伯父尊长之教导,以学勤俭,耐劳工作,努力读书,亦可帮助父母兄嫂,去做一切工作,虽然父母兄嫂,应该作之事务,能作之程度,亦要去替作,助父母兄嫂之快乐,此乃未出嫁,为女子之身份,定不可懒惰,切要行持之工作也。若为父母之人,亦须要严训教督,调整子女,有良好习惯,以达成最优秀之女子,可待后日,招夫配婿,为父母之人,亦可安心,女儿将来有望,而为女子之人,自己亦须奋发,学习女人之工作方法,或手艺家政,以待将来,可助丈夫,成家立业,因为男人之成功,亦要妇女之帮助,丈夫如前锋主力,为妻如在后方部队,前锋要精进,后方须护援,所以男人要劳力,女人知勤俭,双方齐全,方能完成大业也。而为妇女之人,若只想奢华浪费,工作不耐劳而懒惰,如此何能协助丈夫,成家立业乎。
☆观古及今,在富家受倾家荡产之原因,皆由奢华浪费,不知勤俭节约而来也。故为妇女之人,若不知勤俭节约,只希望奢华浪费,丈夫未得三元,为妻之人,即浪费四元出去,依此样,枉费丈夫,每日辛劳苦勤劳,则劳而无功也。所以有良好之丈夫,亦要有贤慧之妻人,夫妻并重,家业才可能成立也。所以为妇女之人,乃是男人之内助后援也。今盼望为妇女之人,未结婚在家时候,切不可学懒惰,或爱奢华浪费,定要学耐劳,勤俭节约,养成自然勤俭,温柔之习惯,至招夫嫁婿,可将此良好之习惯,拿来助成丈夫,早日立业成功,虽然逢夫家贫穷,亦不可轻现丈夫,为人妻须忍耐勤俭,节约度日,以待天时,亦知劝丈夫勤俭行正业,教训子女无懒惰,夫妻若能同修同劝,不久必有财星临门,逢凶化吉,家庭平安,勤俭粒积,由此勤德俭功之力,则成为一个小富家,虽然未能大富裕过日,但快乐无穷,此时为妇女之人,若知整理厅堂灶室,清静无污秽,早晚焚好香,口中说好话,对外做好事,就成为美满积善之家,吉庆定有余盛,子孙得荣昌,所以奢华之人,必定爱浪费兼懒惰工作,若节约之人,必定好勤俭兼劳动工作,前向所讲之妇工,乃牵连奢华浪费,以及勤俭节约,故为妇女之人,对于奢华浪费,必须积极改除,此乃败家破产之起源,若勤俭节约者,即成家立业之根本,此谓之正妇女,应当该守勤功之德也。
第四德:妇容。
妇容者,乃指妇女之面貌也。但面貌有美,有丑之不相同,亦有分正与邪,善与恶之差别,所谓美者,能使人真满意,容貌美丽,好看之状态也。丑者,相貌不好看,又不雅观也。正即穿衣全一色,而不穿十花五色之衣服,又其面容不浓妆艳抹,能正肃其颜色,正直不偏之态度也。邪乃正之相反,即妇女之人,衣服十花五色,面容彩妆妖艳,有不正之行为也。所以为妇女之人,容貌之美丽,并不是善能艳妆,或妆得妖娇而求美丽也。若美丽不美丽,亦有注定其骨格面貌,若美丽之人,虽无艳妆,亦是美丽,若用艳妆而求美丽者,失去其意义矣。故善美佳丽之容貌者,乃人人之所爱,若恶之丑陋容貌者,即人人之所厌,此乃父母之所生成,且面容之善恶,则由自己之行为而表现,若容貌之邪正,亦是由自己之化妆所造成也。故为妇女之人,若有温良恭俭让,此五项之美德,又知遵守礼义廉耻之四维,决定不艳妆浓抹之容貌,对穿衣服,亦是纯朴自然,非奇装异服,现出真朴素,外表看来,虽无艳妆,亦含有真庄严之美容,此就是端方四正之妇女,所保持正容善容之美德也。既然有此美德,人人都能恭敬尊重,对家庭奉敬翁姑,孝顺父母,决定能十足,又家务亦能整齐,而帮助丈夫成家立业,教训儿女成大器,此乃不穿十花五色之妇女,亦不艳妆浓抹之女人,应该得之特点,虽然知此美德之特点,若知而不行者,亦难见效也。
☆凡为妇女之人,若不知温良恭俭让之美德,亦不识礼义廉耻之善道者,决定喜爱艳抹,对穿衣服,亦定选取十花五色之衣服穿之,若对外表看起来,虽然十分美观,若将容貌合参而看者,已经露出妖艳之内容,而亦有现出邪气之状态,所以此种喜爱艳妆之妇女,能表出妖艳之面容,定容易引起男人动心,男人之心既然动,就想出邪淫之事,则用种种手段计策,以求满足私欲矣。故妇女之艳妆浓抹,不但能惹犯男人,行此邪事而已,恐自己都难保守贞节,又害父母丈夫都受秽名,若喜好艳妆容貌之妇女,不但难得此美德善道,反而耗散金钱,亦多惹犯罪过也。对此艳妆之状态,亦不只妇女,不可艳妆治容而已,在男人之中,亦有一种,比妇女加倍治邪,而引诱妇女,行邪之路,而损害妇女之名节,亦有之。又男人之中,亦有喜爱妻女妖艳之容貌,自想好看,心满意足,此岂不是反加奢华浪费,亦定会让妻女,容易行入邪路,此乃不应该也。须要好好劝导妻女,勤俭节约,穿衣朴素,可现出端方四正之面貌,又无半点邪气之正容,此乃当然要责督之重大事项,人若不知如此做,决定失利失名也。
☆诸位妇女人,有缘参书会面,特别谕示几句,须要遵守以励行,方不负吾在九天,千万里之路程,虽染凡尘辛苦亦不辞,连讲三从四德周备,文字虽浅,道理甚明,可流传世上,为妇女之宝筏,愿妇女之人,当念此恩,而改除艳妆涂抹之面容,方能成就烈女节妇之品格,虽然无必要抹粉艳妆,但行住坐卧,一举一动,亦要端方四正,行为态度须庄严,在早晚拜佛诵经,亦免妆外貌,只要清心寡欲,衣衫服装整齐,厅堂清洁就可以也。若对父母翁姑,定要温柔孝顺,敬重丈夫,以正礼而待,言语要轻声细说,若逢父母翁姑,或丈夫生气之时,须现出笑容,可灭除父母翁姑丈夫之火性,若要对他人之面前过,定要正容而行,但经过之后,勿越头以看人,亦不可与男人,乱谈闲言而取笑,切要禁止奢华,方可望家庭平安,而得享受幸福,此乃为妇女之人,应该注意,改除实行,容貌之德也。
☆再叮咛交待,世上所有守寡之妇女,若不幸遇丈夫死,幸有生男育女,可继传丈夫之后嗣,从此则愿守贞节,以报答丈夫之恩情,或者,已经定婚,或结婚后,未有生产子女,可心继传丈夫之后嗣,而亦愿守贞节之妇女者,定要取他人之子,以为养子,可以继传丈夫之后代,若此样愿清守贞节之妇女,定要依吾交带,而禁戒艳妆,亦不可穿花色之衣服,才免现出妖艳邪气之色彩,以防止男人之动心,因内中有利害之点,若不谨慎小心,被男人看过动心,恐怕用计策引诱,而破戒损名节,因为如此,若无特别要紧之事,切莫接近男人为佳,亦勿贪他人之钱财物品,又不可随便食人东西,亦要防止媒婆,唆使用计之暗谋,若知注意此几点,才免有失节秽名之忧,盼望守寡之妇女,最好须要食素斋,或初一十五斋,二五八斋,一四七斋,总由人选择行持,而皈依佛法僧之三宝,求依靠身心得安宁,若能如此,往到何处,或做每项事,都可以安心快乐,因有佛仙之暗助,以上所讲之三从四德,不论有结婚,或无出嫁之妇女,定要谨慎,依照说明,而遵守实行,亦须向善精进,若能有始有终,希望登上极乐之境,而得享受天福之乐,定无为难之事也。妙哉期待勿忘此言为宜也。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文佛 讲道钟警明!
夫古时之修道者,玄机妙法乃惟口口相传,而无文字记载,故玄机不在千经万典之中,所以古来之成道者,所流传之经典,只能露头隐尾,不敢顺序指明,因致后来之人,难修证了死之诀,亦不知下手功夫,从何而起,故吾大发慈悲,恐后代之众生,错入邪路,难登道岸,乃留下经书数藏,以为修学者,可进道之路径也。昔日,吾在雪山苦行,忍修数年,至道成之后,在灵山会上传法之时,只提一朵鲜花,在眼前摇动两三回,此为古时之点道法,弟子数百名中,只有迦叶尊者,智慧第一,能悟出玄关一窍,故发出微笑,外无一人,知此鲜花摇动之意也。莫怪古时之大道,玄机坚闭,不免轻漏,而明指者何,因教徒常犯皈戒,真修者少,故仙佛渡人,是希望多多益善,但玄机乃暗指,而不能轻漏,恐怕受天谴之故,致大道不能宏开,若古时之修道者,欲遇真明师,是难中加难,若无从前,或屡世,有积功德,兼能守清皈戒者,虽有遇道,亦难凝也。观看近来之佛子,虽用名目,皈依三宝,而常犯五戒,因无实心之故,真理亦难明,致此大道不成,永久沉沦在于六道之中,受轮回之艰苦也。当时吾掌二期普渡,大道未宏开,渡回众生有二亿,合初期普渡,共渡四亿回天,尚余九二亿在尘世, 老母观此,十二分痛哭失声,故不得已,再开三期普渡,收圆九二残灵回天,特赐洪恩,宏开大道,泄尽玄机,设三期大科场,乃现世众生之大福,今遇此机缘,而再不修,后悔就来不及,反真亦无日,逢此佳期,希望万劫不坏,长生不老,是最容易,所以希望诸善男信女,紧要进道勿迟,依照菩萨,所讲所定之方式,而进表上疏,发誓愿,男守三纲五常,女遵三从四德,合吾佛门三皈五戒,诚心修持,后日成果自有望,切莫进道之初,则如猛火之热,至年久月深,道做不来,即如冰之冷也。
皈依二字!
“皈”皈字,左边是个白字,右边是个反字,因为人,本来真性属白,无被杂色污染,所以能良善,故性本善,而习相远,致被私情私欲染蔽,所谓皈者,即教人反复良善,皈那白色之本性也。须知天地生人,已经有六万余年,奈人被酒色财气,名利情爱,一切假境私欲所迷惑,心暗不明,致不能返本还原,由此而人转畜,畜转人,在六道四生,轮回不了,似那白布,染着黑色一样,所以若要脱去黑色,返还本来白色者,须能将私欲除清,以修炼玄关大道,了悟未生前,万殊皈一本,而弃凡心,以存道心,修炼成功,方能返本还原,得见本来面目真性,此便是反白,皈字是也。“依”依字,左边是个人字,右边是个衣字,乃说人身,离不得衣服之意,不但人离不得衣服,其身亦离不得人道,所以人若离衣服,则露体,就不成人之状态,而亦不好看,身若离道,则非人类,如同禽兽矣。故衣服之珍宝,大道之贵重,一时一刻,两不相离,此便是依附倚靠,依字是也。
皈依三宝:佛、法、僧。
一、皈依佛!
须明吾本性是佛宝,佛者,便不是说有形有像之佛,是指在自身,先天元神,又曰阳神,人若能守住元神,除去后天识神,又曰思虑之神,觉悟原来之自性,日日无忧无虑,参禅静坐,如如不动,作事问心无愧,正大光明,常抱正气,此可以谓之佛性也。为人若不善守元神,做事则奸贪欺诈,心地黑暗,不明是非,事事怕人知,偷物怕人见,此者便是属阴神,故此阴神下降,则坠入地狱,所以为人,若能消除后天,阴邪之私心,而炼元神还虚之境,以保存本性明朗,自得阳神上升,则免坠落地狱受苦也。
二、皈依法!
须知自心是法宝,所谓法宝,并不是那画符念咒,搬运吐纳,一切有为之法,就是自身之先天元气,世人若能养住元气,化去后天,暴怒毛病脾气,虽遇不如意之事,永不再发性,能涵养自家,纯然先天性情,则快活无限,乐在其中,非金钱所能买也。现出春风满面,一团和气,常存而不散,此谓真气上升也。为人若不善养元气,遇事手动,便发立暴怒脾气,由气发而成毒素,致生咽膈等症,有饭亦不能吃,如此之人,死后必到地狱,转为饿鬼道,历受刑罚之苦惨,所以世人,若能化去暴怒之气,则变成和气,由此而真气充溢,意无乱动,清静庄严,修持正法,明决是非,公私邪正之理,以炼气化神,炼神合无,永脱苦海,则免坠落饿鬼之忧也。
三、皈依僧!
须觉人身是僧宝,僧者,不是说那,受戒念佛圆顶之僧,就是自身之先天元精,世人若能保住元精,不被后天色情淫欲之扰乱,方免变成交感精,须能断绝欲念,静中固守此点真阳,不受走泄,为人若不食酒荤,能清净斋戒,身无乱动,免致耗散精血,此谓善保真种也。世人若不知善保元精,真阳耗尽,一旦无常,息断命绝,阴阳五行之气,化为三魂七魄,由此而转坠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苦矣。所以若知保守元精,聚而不散,则精固气足神全,心无挂碍,炼精化气,则免坠落四生之修也。
五戒杀、盗、淫、妄、酒。
第一条:戒杀生!
须学佛慈悲,体上天好久之德,须知人与畜生,都系天地化育,同是一个性体,只有转人身最贵,切勿为贪口腹,而杀害物命,若杀畜生,以饱口腹,岂不是伤天理,故欲学圣贤者,要视万物如一体,常抱一个仁字,何况学修行之人,更要思想,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何等心肠,凡有灵性之物类,不忍害他之性命,不但不杀生灵,就是一举步,亦怕踏死蚂蚁,一举手,亦不妄取,亦不乱折草木,并无半点凶暴之心,亦无一点狠毒之意,待物类尚且此样慈悲,待人断无残忍之心思,永不致犯杀生之戒,此乃与儒家,成仁之意义相同,又合道家,五行中之木字,一样之理是也。
第二条:戒偷盗!
须学佛布施,不生贪求,绝不可因重财物,而失义理,须知天下财物,各有其主,不可昧了天理良心,而乱取不义之财物,致作出损人利己之事,故欲学圣贤者,要见利思义,常抱住一个义字,对于学道修行之人,须加重视,而要反恩,古时之帝王,如尧舜禹,都能把江山让人,而再有看破红尘之客,连财产家宅,都抛弃,何况那不明不白之财物,焉敢乱取,而污我之清操乎。须知人身宝贵,未知从几世修来,为妄贪他人财物,而损坏莫大之品行,若如此贪求之人,岂不可惜哉。故修道之人,不但不偷盗财物,若能戒到细微之处,就是男子,对于一草一木,女子对于一针一线,皆不敢妄取,而借物件,定要经过主人之手,借钱财,该还就还,更要舍财培德,以功培果,可解历劫之冤孽,而保守终身,不犯偷盗之戒,此乃与儒家,义字之意义相同,又合道家,五行中之金字,一样之理是也。
第三条:戒淫欲!
须学佛正气,清心寡欲,修道须先,斩绝情根色性,不为情爱相缠,心不起邪念,眼不看邪色,意不追邪情,须知淫为种下万恶之原,世人若知改淫欲,而对男女定知分别,视自身是舍利宝珠,能谨慎注意,即免染犯淫欲之险,为人若不守身中至宝,而乱淫,以作伤风败俗之事,岂不是失了父母面目,又误去一世可贵人身,故欲学圣贤者,要男女有别,授受不亲,亦不随便接近,常抱一个礼字,何况学修行之人,更要思想,大千世界男女,皆吾同胞,一性兄弟姊妹,总是 无极老母皇胎儿女,灵山亲骨肉,所以夫妇能相劝同修,方为合理,须知淫为万恶之首,切要禁戒勿犯,若能看比我多年龄如姐,减我年岁如妹对待,定无受犯淫欲之戒,永免受此弥天罪过,世人若能戒到细微之处,不但不邪淫,又眼耳鼻口身意亦能清净,正己化人,守道如水清,守身如玉洁,端正行为,不犯淫欲之戒,此乃与儒家,礼字之意义相同,又合道家,五行中之火字,一样之理是也。
第四条:戒妄言!
须学佛要守诚实,不得妄谈,若滥言乱语,必致惹罪招愆,在世与人讲话,若不知检点,颠倒是非,用口言害人,如此之人,岂不是败了自己口德,故欲学圣贤者,口业要清净,常讲道德,须说仁义,常抱守一个信字,尤其是学修行之人,更要知有天地神明鉴察,日月星之三光照临,若说骗人,或唆弄人之话,一言一句,空中便有神祇,记录在簿上,后来如何算账,因此无论师长,善朋道伴,不可欺骗笑谈,宜诚实待人,感化他人,引行善道,言若无信,不但外人看轻,连自己师友都猜疑,如此要作什么事业,如何学道哉。故转为人道,若能将口言注意勿乱说,以戒到细微之处,不但大端不至妄语,就是许人一件东西,约人哪里去,前说之话,今讲之言,皆能做得主,不敢失信,虽然是实话,亦不要多言,因恐有做不能到之处,便成妄语,所以对此口言,须要谨慎,就不致犯妄语之戒,此乃与儒家,信字之意义相同,又合道家,五行中之土字,一样之理是也。
第五条:戒酒肉!
须学佛求定心,自然生智慧,须知人之心性,本来良善,可以说无恶之真性,能参合天地之高厚,且人身之气脉,亦合天地气候,同其升降,故曰小天地,学者,若不改酒,本性沉迷,智暗心昏,所以饮酒食肉,定加添心性迷昧,身中五脏六腑污秽,浊气上升,何能学道守静哉。故欲学圣贤者,要清心寡欲,不使病根从口而入,明哲保身,常生一个智字,何况学修行之人,便要思想,古来之修真学道者,都是在深山古洞,渴时饮清泉,饥来食松柏叶,或青菜树根之类,饥饿度苦过日,不食人间烟火,苦行多年,方成正果,永登天上,如若贪图口腹,酒荤不改,五脏六腑污浊,本性不清白,如何能得脱离尘垢,证西方净土,上登九品莲台台哉。人若能守戒勿犯,以戒到细微之处,不但不饮酒,亦不食肉,日常饭食,亦不思好滋味,只望配蔬菜,不计较食物,淡泊为安,以节俭朴素为便,倘能做出大功夫,自得脱劫飞升,免再染凡境浊气,都在不犯酒肉之戒,此乃与儒家,智字之意义相同,又合道家,五行中之水字,一样之理是也。以上所讲戒条,若有皈依三宝之众,须要更加谨慎注意,切不可违犯五戒,而坠落六道轮回之不幸,切莫只用名目皈依,而贪安闲虚度光阴,致失良机,须知度己度人意义,若自己脾气魔病不改,亦不修炼大道,致此本性难明,如此之人,自己都不能自度,反要坠落,何能救度他人乎。从此看来,如鬼魔度仙佛一样,故盼望世人,须遵皈守戒,方不负吾之苦心也。
儒教教主孔圣先师 讲道钟警明!
夫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而人禀天地,以配乎三才,不能与天地同根者何哉。乃因不知和合之理也。天无日月,黑暗不明,地无水火,万物不生,人无精气,肉体难存,天地与人,有创造万物之功能,故称为三才,而人乃三才之一,何不能与天地同寿者,皆因不知超脱之理也。世人若思与天地同春者,必须先知顺逆之理,顺则为凡,而生有形之物,逆则为仙,修炼万劫不坏,无形无相之金刚圣体,吾感叹世人,愚迷贪痴,不知身中至宝,多受名利情爱,酒色财气,所牵缠,日伤月损,被迷未醒,致难解脱轮回,故永沉苦海惨苦,皆被此八魔之所累也。诸善男信女,若希望超脱苦轮,而与天地同寿者,须修炼身中三宝,精气神皈元,自心火下降,将肾水逆上,自得水火融和,性命则合一,结成男子能产婴儿,万劫长存,与天地同体,即免受无常之拘束,又避免冥王之邢罚也。世人总不知,先天大道者,即是人伦天地也。吾传八德者,乃望世界大同之法也。世人若能依照教规,遵守八德七政之道理而行,三宝无炼自聚顶,五气无调则朝元,吾观看现在世人,全重物质用事,总不体贴圣人,治世苦心,虽有比喻劝世,反说虚妄不实,只用无稽之谈,到此午运之末, 无极老母,大开洪慈,特设三期普渡,若观三期人心,如此过恶,恐难得渡回,故诸仙佛圣真,多有极力以渡众生,望个个能上天台,世人若不知反悔,而再沉迷不醒,此灵性灭尽,则永坠地狱受苦,后返真亦无日矣。故三期大劫,须内外兼修,若无内果,只有外功,亦难证极乐之位也。期待世人,勤紧修持为上,诸子所知,昔日吾生在列国,乱世时代,作春秋,定礼乐,周游列国,所传之道,是为人道,乃世界大同之法,当时吾不知天道之奥妙,在中途遇吾师项橐,点破玄关一窍,直指先天之大道,时吾感叹,道之微妙,而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须知大道至精至微,若无人伦,何能得天道耶,后代之世人,欲学吾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吾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在吾传道之世,大道之玄机最秘,到现在三期, 慈母准命,宏开大道,玄机一切,漏出在本道钟之内,使世人,不论在家,或出家,皆能自习研究,实乃现世,学道分之幸福,因为如此大幸,切勿失良机,须要切磋琢磨,严守戒律,要知古时之学道者,须往千里求明师,万里求口诀,历尽艰苦,今有此最简便,而且容易修炼之法,若再不知修者,就已经无望也。总要严守皈戒,须纲常从德无亏,能依照本书,仙佛所规定之准绳而进,自得超脱也。今夜大悦本堂诸子,有点诚心,代天颁书,帮助普渡,助理收圆之大业,故吾赐一言,以为随身应用之至宝,巧是“忍”字是也。此忍字刀插心,乃学心让刀也。
☆为君若能忍,可得天下平,诸侯或官员,若能忍,可保其位,夫妻若能忍,可享百年偕老,朋友若能忍,盟情则不废,修道参禅之人若能忍,得成正果,此谓能忍之善报,“若不忍”则不得善报,王不忍,国家扰乱,家族不忍家道衰退,诸侯或官员不忍,政事混杂,则受罚眨或致免职,夫妻不忍,家庭分散,子女变孤独,兄弟不忍,则计较财物,相争分居,朋友不忍,礼义疏远,废弃盟誓,学道参禅之人,若不忍,不但三宝难皈元,功德林,能被无明火烧化,反真则无望,枉费前功矣。世人若能忍一时,火坑化作白莲池,所以“忍”字,能得谨慎遵守,永无灾祸,心若不作孽,大地亦不生风浪也。举例不忍之人,若遇不如意之事,其性如火山,爆发一样,但若知忍之人,不与他计较抵敌,虽然他人凶恶爆急之性,亦是自灭,此乃如火药爆发,无物阻隔,冲出虚空,则自灭矣。所以受他人詈骂,不去抵敌,自然免闹出一场大灾殃,而受不幸之惨也。所谓忍字,亦不是全指,能忍辱人之欺负而已也。大凡人人之作事,能始终忍苦耐劳,以望事业职业成功,若有始而无终者,就不是能忍耐之人,依此样作事决定难见功,虽学十艺,亦定九艺不成,最后一艺,亦难得大精通,盼望学道,读书之人,须要特别忍耐,苦中亦不退志,在忍苦之中,方得精进,自然读书成名,大道亦成就,吾指劝世人,若要学此忍字,而愿习成惯性,以避万一事故者,必学水性之软柔,而向下走,切莫习火性之强暴,以向上炎,须知水之性质,要使其向上,决定不向上,反坠下走,所以学水性之人,头定软柔心下气,事事不与他人争论计较,且知反省自己善恶,若火之性质,虽然要使其向下走,任你如何方法,亦决定向不下,反而向上浮,所以带火性之人,其心性定燥暴,难得人和,故吾讲此“忍”之一字,乃天下大同之基本,亦是除人生苦恼,延年益寿之良药也。
道教教主太上道祖 讲道钟警明!
夫万物最难得者人身,虽得人身,又难得者,生在中土,虽能生在中土,又难得者大道,既逢大道,明师又难遇,今幸已得人身,生中土,逢大道遇三期,得道钟之书,须知人从何来,当然知本思源,而为人能活在世上,都是借地水火风,四大之混合,又受父母生产养育,以长大成人,但为人要知,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皇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为人有此四大之恩,定不可忘却,须能报答,方不负为人之灵明也。而人乃禀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而生,况且人身,本有一点真灵,名曰性,此性本是先天附带,而命由父母所生,故称谓先天性,后天命,修道之人,要先知性命双修之法,所谓性者,在先天之处,曰元神,又说真意,坠在后天之时,曰见闻常识,又说思虑之神,所谓命者,在先天之处,曰元气,又说元精,在后天之时,曰呼吸之气,又说交感之精,何谓性命,分为二乎。因父母未生前,原是太和一气,天理合而为一,不分其二,至气足胎圆,生下脐带一断,由此而性命分为二,此性即藏于心,而命藏于肾,因此性则不能见其命,而命亦不能见其性,至壮年时候用事,则识神专权矣。而感精盛矣。所谓性即心,乃心性相依,讲心说性都可以,心属火,火性轻而浮,即发于七窍,乃指眼二空,耳二玄,鼻二空,口嘴一空,共七空,以视物,听声,吸息,饮食,此谓七窍之称,亦谓七孔也。此时总由人心用事,道心暗矣。故发以七窍之时,用凡心做主,即变为思虑之神,逐日游荡,放纵心欲而耗也。所谓精即肾,精动则为水,此水质沉重下流,则发透淫根,泯泄变为交感之精,行淫欲,损身体,耗尽精液者,一命呜呼哀哉。故双修之法者,乃炼性命能合一,而将心中之火,降于命宫肾内,合而为一,以生真种,而性自空,此乃由道心用事也。从此精血就不下流,谓之坎水逆流,火不上焰浮起,谓之心火下降,两相和合,而不外驰,岂不是性命合一乎。吾感叹世上之学道者,不能炼到心性纯一,致性命难合一,而三宝亦难皈原,三宝既不能皈一,即是身中之五行有缺,金木水火土未得中和,以致难炼到太清,上清,玉清,以证天仙,金仙,神仙之果位,都是被酒色财气,名利情爱,此八魔之牵缠,所以错过,一世人身之机缘,吾今次特来开示学道之人,要知八魔之害道,强烈非常,必须知防止,须先遵行八德,以破去八魔,自好无魔扰,而道自成矣。
讲除八魔之方法!
一、酒
学道之人,必须先戒除饮酒,因酒能乱真性,须知人身,肉体中之气脉,本同天地之气而升降,所以若无戒酒,身中之气血,以及精神,决定不得顺序,由此而三宝难皈原,乃染酒毒,致不得长寿,就变夭寿矣。
二、色
学道之人,若贪色欲,以乐其身,则枉费修行,当知色欲之害人。若只一味思娱乐,耗散身中至宝,即精液元阳,如此不但命不长,既然精力减退,亦难养气神,则心昏意沉,智慧黑暗,四肢无力,工作就疲倦,则成懒惰,所以若不知戒色欲,日日损泄元精,寿命不长,而生命休矣。
三、财
学道之人,须先看轻财宝,虽有财,亦须能善用,不被财宝所差使,免致惹犯罪过,亦免朝思暮想,损其精神,须知财宝者,乃人人之所爱也。须有义而取之,若无义则舍之,当知财者末也。德者本也。世人虽有积财如泰山高,亦难买性命之不死,至寿数该终,呼吸气断,无常来时,一钱亦带不去,在世所作之善恶,由人自当自受,所以在生之时,宜借世间财,以修其德,后日望能得证莲果,以享受快乐,即免受轮回之苦也。
四、气
学道之人,若不知忍气,心火难下降,恐遇小事,不能忍受,致心火暴怒,就变成大事,须能让人欺三分,何等清闲,又能忍人几句话,心得自在,而貌无忧,神气融和,世人若能忍耐一时,便是快乐神仙,学者气若不忍,不只道难成,恐惹犯干戈,而受官刑牢狱,倾家荡产,此皆由气,不能忍所致也。但能忍要能消,若一味忍气不消,恐反成凝心病也。
五、名
学道之人,须要心坚志固,以修成正果,扬名于后世,而顾父母之面目,不想为官为将,以显虚名,但人生在世,读书习武,多是想求为名将,求为高官,虽得高官,荣贵显爵耀祖,终日碌碌,到头亦是一场空梦,虽然做明官,能忠义勇敢,死后为神,只享受五百年天福,此气数若满,亦难逃避转轮之苦,须再轮回一次,为人克苦清修,如此何贵之有哉。
六、利
学道之人,不可看重利益,即免失礼忘义,须知利是害之对象,世人若得利以后,心能知足则妙,恐心不能知足,则生出贪求妄取,致终结,必有祸害临身,所以有利便有害,利害须加注意,详细看分明,方免受利字之所牵所害,若知克己利人,不求富裕,以满足私欲,即利德备矣。
七、八、情,爱
学道之人,起初定要暂时,离开情爱,方能筑基,至基筑固,男人无走精,女人无月信,此时就逍遥自在,到何处都可以静也。虽然三期普渡之修法,应在火宅,即在家庭内,使妻为朋子为伴,但亦要暂时隔开情爱,可望道果早日成就也。可见世人,若家庭富裕荣贵,有金钱,有势力,有地位之人,则能受妻子敬孝,但若贫穷家庭,妻定看不起丈夫,而子女亦不孝敬者多,虽然有幸,能得夫唱妇随,父慈子孝,亦是害自己,不能放开,而不能力修,后日死期一到,善恶昭彰,报应分明,一丝一毫,皆自己担当,为你妻子,亦不能代受,一过半过,岂不是被情爱所累乎。今既然知此情爱之累道,但无此情爱所阻,亦不能坚决力修,所以阻我者,就是成功之起源,故学道之先,虽受阻碍,亦要暂时,放开情爱,若不暂避情爱,虽有得道诀,道定亦难成,最后盼望为人丈夫,或为人妻妾子女者,切不可阻碍进修之人,须要极力,援助进修之人,能得成功,方应该也。但进修之人,访要访其真,求要求其玄,修要修心实,得要得印证,学者,若知此进行,方免错失机缘,而违背吾之苦口婆心也。
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 讲道钟警明!
吾佛掌理,三期普渡,号曰天元太保,大开收圆,今观看诸原灵,作恶犯过,横行四至,不遵天理,不守人伦所致,则本被蔽,永受六道转轮之苦,在此普渡之时,宗教虽有普兴,但真假难分,致误其徒众,不得修证真果,为此起,不忍坐视众生,陷落火坑之苦,故今夜特来指醒世人,能脱出生死,一绦路线,若看世人,虽用名字为求道,都不知道从何处求,其实道在自身,何必他处寻,只有智者能悟,昧考沉迷之分耳,须知自古,天地开,就先有道,道本自无极,而生太极,由太极,而分两仪,由两仪,而生四象,化五行,所以道在人身,玄关为无极,太极为丹田,即肾乙也。眼为两仪,眼耳鼻舌为四相,五脏为五行,身意合四相,为六贼,因六贼以眼耳为媒,能劫夺情境美味,故谓六贼也。世人若知将六贼缚住,不受妄动,即变成六神,又将六神守定,七孔即两眼,两耳,两鼻空,口嘴齐闭,八窍自在,所谓七孔,亦谓七窍,加玄关一窍,即谓八窍也。所以八窍能自在,智慧自生,自然明彻了悟真理,永得解脱之道也。
◎吾佛欣喜诸子,代天启化顽俗,故将奥妙,玄关一窍,露之于书,世人若能识破,玄关之秘奥,此乃玄中有玄真妙诀,两仪即两眼,两眼中央居玄王,此处为人之生死关头,玄关丹田一路通,故修学之人,定要回光反照,四时子午卯酉守定,切莫离开,须和玄王之德,能滋润全身,慈悲是真性,不被幻境之迷昧,法轮常转,如讲经说法,无有定数,文武火候,须庄严守,待至贻圆,可证位大觉金仙,若一日温之,十日寒之,道定难凝而分化,故修道如上阶,守道如龙含珠,如鸡守卵,定不可离也。吾佛盼望诸原儿,当知三期普渡收圆,老母慈悲,宏开大道,赐真理在纸上,希望进道返本者,守吾佛门之三皈五戒,及四大条规,以为进修之明路,就免往千里求明师,万里求口诀之苦,本书已有载备玄机口诀,须要抱坚固信心,尽心体会,切莫妄想速成法,自有神人佑助,成道有何难哉。
◎学者,若得明路口诀,须要发出誓愿以进道,此誓愿者,乃学道者之证据,故誓要重,愿要高,心要坚,行要实,果位自高也。修真学道之人,若无誓愿,道定难成,虽然坚志修成,亦无果位可登也。所以学道得果,便有誓愿,芳无誓愿,有道亦无果可定也。总之,要以以誓愿取信者,乃恐人存心不固,有始无终,受了一考,即弃尽修真念头,行不至三年两载,旧事复起,即改了道心,念头一改,戒亦不遵,道亦不学,就去淫奔偷盗,奸计巧诈害人,不怕坠落地狱之苦,故要誓愿取信,使其入道以后,不敢反叛破戒,有一个定律准针,要望 老母,以及诸仙佛赐道,才能放心而赐,但看历来之修道者,以证圣神仙佛之果,无一位不守誓愿而成也。
四大条规!
第一条:
遵上训以修持,受合理之调度,以礼节待人,正己阐道,有错知改,不生骄慢杠高,向人悔过,肚肠如海,忍气能消,魔病除清,修学之人,若能如此遵行,不但将其过解消,上天反记,以身作则,教人之功也。
第二条:
舍身办道,金钱俭用,穿衣朴素,饭菜粗淡,宜惜福为佳,但办事务必防后患,不存高傲,不逞己才,舍己从人,助人成美,学古圣贤行为,不夸自功,不结私仇,不隐瞒贤良,遇缘则渡,莫分你我徒众,须平等劝导,不知求教,觉者应尽义务指示,师徒总要低心下气,以求精进也。
第三条:
办道之人,出入金钱,分文报上,不得隐瞒,公私分明,不可多报少,或以少报多,丝毫不苟,须照秩序,对上下不欺,上训下以规,下劝上以礼,事事三思,又要三省己身,存天地之心,学圣贤之志,能如此者,心性自然纯,功德完成,虽是人身,已有仙佛之资格,可以为活佛矣。
第四条:
修学之人,不得阳奉阴违,作事须问良心无愧,见上下败类,切莫坐视不理,定要为公,不可为私,亦不可以私废公,若条规不遵,由己所欲,违上欺下,执持权利,而压大众,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将是说非,妖言惑众,脾气不改,魔病太重,修学之人,若不改过,依此四大条规而行者,不只道果难成,反受罪遇,定走入十八地狱,受无量之苦惨矣。
◎学者听吾佛之言,严守四大条规,依正法而精进,既然今世能转人身,须要将今世解决,勿犯过失,方能顺序成功,凡学道者,要想长生,必须立世外之志,存世外之心,即刈断轮回之心,又将杠高执着,恶毒嫉妒,损人利己,假知暴弃,好杀懒惰,种种之心,一刀斩断,才能证果也。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为证
南无三丰老祖 讲道钟警明!
世人须知,学道修真,乃天下间,第一件大事,亦是第一件难事,亦名最稀有之事,故修道之人,对魔障之事,当知而注意,若有道必有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有一丈,魔则近在头上,所以有道无魔,则不显矣。学道若无魔之考验,则道不足成也。起初先知自身,内外之魔,以谨慎戒之,内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此为内伤之魔也。为何有内伤之魔乎,世人若多喜乐,必定伤心,多忧怒,必定伤肝,多哀哭,必定伤肺,多畏惧,必定伤胆,多爱色,必定伤精,多恶恨,必定伤神,多食欲,必定伤脾,此为七情缠身之内伤魔鬼是也。外者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为外感之魔,因眼贪看美色,耳贪听邪言好音,鼻贪吸香味,口贪饮食好物,身贪安闲美衣,意贪淫欲邪情,此为外感之魔也。所以学道之人,若不知将此内缘外染之十三魔,一切斩断者,六神被耗散,心中无主,后日坠落六道转轮,改头换面,披毛带角,就不好看,亦要被人伤杀,定苦中加苦矣。
◎所谓六贼者,亦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因能劫夺情境美味,而染尘垢也。六贼亦曰六根,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尘,而生眼识,耳根对于声尘,而生耳识,鼻根对于香尘,而生鼻识,舌根对于味尘,而生舌识,身根对于触尘,而生身识,意根对于法尘,而生意识,因此亦称为六识也。所以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作用也。又此六识,亦称为六境,乃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此六尘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感染,而缘缠之境界,故为六境也。亦讲为六妄,乃凡夫所迷妄之境,故为六妄六蔽也。
◎吾今次,特来参书,劝学道之人,不可不知魔考之害道,须知心为七情之主宰,眼乃六贼之先锋,此两者,则为夺进之大贼,须能善化之,故首先能将六贼,收容监禁,六尘不染,传化善道,清净反观,则群魔无法他何,而自退,皆得妙道也。亦要防止不觉无意之考魔,即顺考逆考,有情考无情考,虽然魔考,利害可怕,但修学之人,若未受过考魔者,可说未入大道之圈内也。须能受魔考,而知精进力修,可为修道人之贵格也。
◎学道之人,若能收禁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不为妄动,久炼之后,则成为六神通,能通阴阳风雨暗明,又四方八达,无不通也。六通者,一、天眼通,能看天上天下之事物也。二、天耳通,能听天上地下之音声也。三、漏尽通,乃身中以不漏精血,又无忧无虑自在也。再有三通,他心通,能知他人心中所思之事也。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前世行业因果之事也。神足通,能游涉天界,往来非常自在也。此三通者,由真意之作用也。此为六通之智渡法,由此六通俱足,以证上品,大罗金仙,历劫永存,则无转轮之苦,何等快乐,何寺清闲,希望得此极乐之境,须外功立,内功修,六贼无乱,六尘无染,六神统一,久而炼之,而道自成也。
◎须知一切含灵,六道众生,不论微细虫类禽兽,皆有佛性,可见万物,静观皆自得妙道,而生六通之效验,所以鱼虾水族,飞禽走兽之中,得神通而能变化亦不少,虽然有神通之变化,可惜此灵不能真善,亦不知因果善恶之报,到处伤害生灵,而变成妖精,终被天雷伐除,就难证果也。故为人乃万物之灵,知善改恶之理,为何不及鱼虾水族,飞禽走兽,能得神通变化乎,皆因不知静观守神之理,虽知而不行,亦难得神通广大也。
南无观世音菩萨 讲道钟警明!
世上之人,修道求真者多,而得道成真者少,是何因否。乃修道之人,全不知扫三心,飞四相,锁心猿,关意马之法,故少成仙佛也。学者,若能调心无乱,意无散,六贼不侵,六尘不染,四相全无,六神澄清,如此何说道之不成哉。此为修道者,进修之好资料也。所谓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此谓之三心也。心乃应事之总指挥,故过去之事不可追,去就吧,虽妄想亦不返,反损精神,现在之事不可存,去就吧,有事则应,无事则静,未来之事不可求,事来则应,妄想亦不得,如此三心灭矣。
◎所谓四相者,不是眼耳鼻舌之四尘也。乃吾佛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儒圣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道祖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吸之不知其香,食之不知其味,此为三教,进修该弃之心法也。今依顺序解说四相,世人认自体,四大假合,地水火风所结色身,当作真我,见义不勇为,贪生怕死,只顾小我,名有我相,心存恶念,依私心所欲,分别你我,作事不公平,意乱动,名有人相,妄念不绝,尘心流转,不求解脱,六道轮回,名有众生相,识神用事,妄想不停,思享百岁,子孙昌荣,恶业为种,不悟佛性求解,超脱真理,随心染境,意识不觉,苦海沉沦,名有寿者相,以上四相,总由心意而生染也。修学男女,若能将三心四相弃尽,顺手而得大道成果也。
◎儒圣之四勿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眼耳口心,清净是也。道祖之,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吸之不知其香,食之不知其味,此巧心意无乱,静入虚空境界,好猿乖巧,御马听令,心欲已止,而意识全灭,内守玄关,六门坚闭,四相忘形,以近道矣。吾菩萨,盼望修道之人,须先发慈悲念,守人伦道德,男遵守八德,女行持七政,善事多积,印书劝世,救济急难人,舍药施茶,敬惜字纸五谷,造桥补路,视善为宝,有钱多善用,勿被财宝所使,而作不合道德之事,以犯过失也。须知人生在世,顺境者不修,只望享虚浮之福,逆境者难行,因有种种之考魔所阻,致所望不能如意,世人若能知足,欲心自灭,就无私邪之念也。须要多多栽培功德,可解消前世,或今生之冤业,若善功积得多,而后修炼大道者,必定容易静,因功德能解去魔障,若杂魔灭尽,心自静也。现在所讲数言,可做修学之人,行进之光明大路,须能心不疑,而切实精进,道自成,宜要访求至人,参考研究,诚心一致体会,终有所得也。
◎吾劝修道之人,若遇魔境,须要抱正念,安慰自心,不使其妄动,学者,能得如此做,何须念咒请佛否。因学进最重要,在正心一字,须知心者,做天堂,做地狱,做仙佛圣贤之总根源,所以心为一身之主,即属君王之位,为君主之人,若能正心,满朝文武,无不敬服,且四海平静,万民安乐,马放南山,枪刀入库,心若一动,犹如君王反无道,作事无主决,由此而眼耳鼻舌身意混乱,而劫夺情境,以满足心欲爽快,须知心若妄动,不知用正念挽回,任有神通广大仙佛,亦难挽救,制止心欲也。所以妄心之利害,强烈神鬼都惊怕,何也。因喜贪花好色,或爱赌博,好饮酒之人,若约友到何处,逢有墓埔,或暗中有鬼魔阻路,此种人之心脏,胜过鬼魔强力,反而鬼魔都要避,此种好赌爱色之人,可见人之心欲,利害非常,能千变万化,如齐天大圣爷,一翻三千里之勇敢,实把持不住也。
南无燃灯古佛 讲道钟警明!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须知天地与人,日月与星,各包其信,天之信者,寒来暑往,四季春夏秋冬,历年如此,无不照其循环者,此为天之信也。地之信者,种豆结豆,栽稻得稻,开井便有水,此为地之信也。日月星之信者,能光能暗,昼夜分明,此为三光之信也。若时之信者,子午相对,卯酉相对,已亥相对,寅申相对,丑未相对,辰戌相对,所以人若无信,万事不成,故无信家业不立,有信则全有,无信则全无,信而得之,不信而失之,估为五常之主,五行之指南针,信属土,金木水火若欠土,即无信,五行就不能全,又五脏肺肝肾心脾之中,若脾土不健全者,食物不化,致此不能生新血,以滋润全礼,由此而五脏六腑,亦连累坏去也。所以学道之人,若不知守信,心意则难隐定,而心无主决,虽进道修学,道定亦难成,此乃比如三才,各有其信,故为人定不可无信也。
◎今再对信仰言之,须能信有天堂地狱,信有善恶之报应,行善者超升,作恶者堕落,信要希望得天道,必须先行人道以合,信男人当守,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信女人该遵三从四德,信成仙作佛,须先扫三心,飞四相,闭六贼,信古今之圣贤仙佛,是人身修成,不是用魔术邪法而成,乃炼三宝精气神皈元而成,亦不是有注定仙根佛骨者也。信人人本是西天佛子,何人无有佛性哉。所以学道之人,若无抱此信仰,则道不能显明矣。
◎第二愿字,修道之人,要发出志愿,而皈依佛门圣门,守三皈,持五戒,遵圣训,志愿苦修苦炼,学成仙佛之境界,可帮助上天,渡回九二同性,返还无极,完成 老母赋性,先天之孝也。又志愿道果成就,超渡生身父母,上极乐天台,以完成后天,养育生命之孝也。志愿学习,幽冥教主地藏王善萨,七十二大愿,以渡阳世众生,地狱鬼魂,即众生未尽,地狱未空,不证佛果之宏誓,所以学道之人,若无誓愿,心志则不能坚固也。
◎第三行字,修道之人,一旦行进佛门圣门,无论人考,幻魔考,有形考,无形考,有情考,无情考,颠倒考,顺考逆考,名利考,财色考,心意须能抱定,立威武不能屈之坚志,死活不管,行到仙佛之地步,人不能行,吾定要行,以用逆行之功夫,炼成水火既济,心肾融和,性命合一,所以学道之人,若不受苦行,决定难结果也。苦之一字,乃修行人之考证,若受不得苦,道何成之有哉。进道之先,须要明察是非邪正,明白所进之门,脚踏之地,有符合修真之事否。能超脱转轮否。故圣人所谓,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真假明辨,以兔误了终身大事,而错去几千年,方转为人身,生中土,一大因缘也。故吾佛,希望修道之人,依照吾所讲信愿行,明辨是非,而修持精进,将来才能成道证果,若是信仰不专,或志愿不坚,或实行不笃,道学则难精进,道就不能成,果亦不能证也。故望修道之人,对此信愿行证之四阶段,切要研究分明,即免失此佳期,以上略谈数言,可做学道之常识,诸子所知大道,不是在聪明,或富贵而可得也。乃在诚心诚意,有彻始彻终,坚决志念,才得真实功夫,所以心有实,功夫方能证实,故聪明虽有胜颜闵,但若不知慈心下气,道定亦无所得也。
◎学者须要心坚意切,规戒善功并行,若不知如此,恐上天不付其道,若无受过一番琢磨,如玉之未明,怎能高贵价值乎,所以上天要将大任付其人,须先考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方降大任,即得道也。
南无圆通古佛 讲道钟警明!
世上之学道者,在研究真理上,多数知西方是极乐,而不知西才之意义,今吾佛指示诸子,西方路途,约有十万八千里,此遥远之路程,若用两脚而行者,决定行不到,虽然不用行,而能用飞者,思飞到极乐国土,亦不知其处,因何西方,远有十万八千里乎。此乃合人之心,所生之十恶八邪也。须知此十恶八邪,即是身心内外所发者也。故对于西方之路,乃指在人之心头,所以世人,若能将凡心俗气炼尽,道心本性自现,要往西方,享受极乐就无难也。须知西方,远在千里,近在眼,即应在玄关一窍也。
◎何谓十恶八邪,十恶者,口有四恶,心有三恶,身有三恶,合共谓十恶也。口有四恶者,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也。心有三恶者,是贪欲、嗔恚、愚痴也。身有三恶者,杀生、偷盗、邪淫也。如何口有四恶,因口主说诘,虽未见诸实事,即颠倒是非,向人乱说,不好之话,便要损坏莫大道德,第一妄言,不审察其事实,就乱对人说,颠倒是非,口言乱谈,不忠不信之话,又不根据道理,而敢讲话取笑,第二绮语,不遵天理人伦,而用花言巧语,全讲那无正经之邪话,引诱人作恶,以欺骗夺财,第三恶口,遇不如意之事,即不指何物,就乱詈乱骂,天地雷雨风台,又脚手若动,亦乱骂父母翁姑,祖父祖母,或乱詈子女外人,性暴心凶,开口就伤人,口言全无慈善,第四两舌,只望自己得利,好名声,唆使他人生事诉讼,害人父母子女,兄弟相争分居,夫妻离缘,此为口中之四恶也。
◎何谓心中有三恶,因心主思虑,决断事项,虽然心中所思,未表出事之善恶,但若起不好之意思恶念,便能惹多少冤愆,第一是贪欲,即贪财利、贪名声、贪物件、贪新厌旧、贪图便宜,欲者,色欲、食欲、睡欲、欲身闲、欲穿好衣、欲居美屋,总是不顺自然之环境,心中存不正之念头者,谓之贪欲,此乃自种饿鬼之因也。第二是嗔恚,人之魔病,最毒者,即嗔恚心,若受染此病之男女,全不听今之教训,又不采纳人之忠言相劝,若遇不如意之事,满腹恨气,半句话亦不说,若要说话,即用大声嚷喝,或怒恨持物落地,则用张大眼睛,怒视他人,含不平念头,而恨上怨下,此乃自种地狱之根也。第三是愚痴,愚即不聪明,无智慧,作事糊涂,又昏昧迷沉、不识事物之理,只愚想得财利,亦不听人教训,自作自专,以用痴呆压人,如此,人之行为,自己若不加意检点,在行为不正之中,便造出无穷罪业,后日改头换面,此乃自结,做畜生之缘,岂不可怜乎。
◎身有三恶者,第一是杀生,世人多为口腹滋味之欲,而伤生害命,轻视生灵物命,或因心性不纯,遇物所阻就暴怒,以烧伤物命,此冤债既结,总要自身转还也。第二是偷盗,偷者暗中诈取,欺骗人家财物,或私自作邪恶之事,怕人观看也。若不应该看,不应当听,不该当食,而自看,贪听,或爱食者,即属偷也。且不愿努力作事,说真用假,即亦偷也。或偷工减料,偷斤数,尺头斗量,此乃做生意买卖之偷也。盗者,抢夺财物之人,亦有分强盗为盗,若在日间,取人家财物,或途中欺骗金钱,此为强盗,窃盗者,逢夜间人静,而暗取财物也。故此迷昧不明,良心被蔽之人,实为自身之污辱也。第三是邪淫,邪谓不正之言行,或不正之念头,淫为色欲,只望欲心之满足,而耗散真阳,自损性命,或偷色情,而污人名节,造孽败伦,轻则秽名,重恐自身难保也。若立志修行之人,定要将此十恶,改为十善,将此恶行截止,而对善行精进,能悔过,恶自消也。
◎今顺序将十恶,改做十善,先戒妄言,须说忠信,合理之言,再戒绮语,须说公明正理,劝人行善之言,再戒去恶口,须变慈悲之口,再戒两舌,须能说方便利人,讲道德仁义之舌,口中四恶,都改去了,再除了贪欲心,总要乐捐布施,救济急难人,再除了嗔恚心,总要接受人教导,发出慈悲以忍耐,永不恨上怨下,慈心下气,平等济渡,再除了愚痴心,总要不耻下问,又不再骄慢,而顺道理工作,总不再愚想,心中三恶,都改去了,再有身三恶,一不犯杀生,并且多放生灵,不烧蚁虫,或打伤鸡鸭,保惜活物之命,二不犯偷盗,更要施财物,以周济贫苦,三不犯邪淫,成全一个清净佛身,以顾人之名节,身中三恶,亦都改去了,所以世上之人,若能如此改变,十八重地狱,已经去了十重,即减去十重地狱之门路,而西方十万八千里之道路,已经行走有十万里,则离天堂,亦不远也。
◎何谓八邪,乃指眼贪美色,耳贪音声,鼻贪香味,口贪滋物,身贪安闲,爱穿美衣,意追邪情,手作非理之事,或染非礼之污物,脚踏非义之地,此为八邪,总由心指挥而作也。而眼主于视,若贪看美色,眼便是邪,耳主于听,若贪听淫事声,或不正当之话,耳便是邪,鼻主于呼吸,若贪吸香气,鼻便是邪,口舌主于味,若贪食滋味,舌便是邪,身怕触,若贪安闲娱乐,贪穿美衣,或被触而动心者,身便是邪,心意主发念,若妄想追念邪情恶意,意便是邪,手主举动,若滥取非礼之物,或乱染污秽,手便是邪,脚主行走,若滥踏非义,乃不清净之地点,脚便是邪也。若立志修行之人,便要将此八邪,改为八正,由此而邪行禁止,正行亨通矣。
◎再顺序将八邪,改为八正,眼不贪看美色,收定眼神内观,耳不贪听音声,收定耳神内听,鼻不贪香味,收定鼻神,调和真息,舌不贪食滋物,收定舌神,运降甘露,身不贪安闲,娱乐女色美衣,或被触不动,收定身神,须能端正庄严,意不贪追邪事,收定意神,专守丹田先天祖窍,手不摇动,洗净合同扣起,脚不乱行,洗净双盘静坐,所以世上之人,若能如此改燮,十八重地狱,又再去了八重,合前面去十重,共去十八重,由此而地狱之铁门闭,永无地狱之路矣。再有西方十万八千里之道路,又再走了八千里,合前面走十万里,共走十万八千里,由此而西方之路通达,登天堂,便在目前矣。盼望修道之人,若能将此十恶八邪,改得清净,由恶业,而化为善业,由邪行归向正行,则能同吾佛结道缘,共修德业善果,而证正等正觉,大觉金仙上品高位,就不受沉沦之苦,直登道岸,享受快乐,则地狱门路永闭,天门常开矣。吾佛所愿世人,闻此正法真理,而成正果,并且化恶类,皆为善良,邪党皆皈向光明正路,又将苦海颓俗,娑婆世界,改为西方净土莲台,消除一切苦恼,皆吾佛之大欢喜,个个回头是岸,使保世人,能尽得渡脱,方不负遇此三期普波大因缘也。若有志于道者,切要穷究,往西方极乐世界之真理,方能与弥陀佛会面,定不可轻视此道钟警明一书,而放弃不学习研究,须当改过迁善,求精进也。
◎人人既知地狱,有十八重,都是合世人,所受染之十恶八邪,所以若知将十恶八邪改去,永免同十八重地狱,结恶缘而受艰苦,亦可登极乐之西方,享受最上之清福,若希望往西方,享受极乐,须先学习念佛,并受三皈依,持守五戒能得始终如一,至临终之日,自然知别世时期,阿弥陀佛决定现身,来接引往上极乐,故在此临终之时,最重要助死者念佛,可望死者,能得安心,既然仗佛之力,心意无散乱,就免投入四生之惨苦,盼望世人,若逢双视或朋友道伴,要临终之时,切不可啼哭,最为上也。
南无无量寿佛 讲道钟警明
夫道者,觉路也。使人人归于觉路,乃引迷入悟,而修出迷途也。然必由浅入深,道本无为,而法可作,则是道为体,法为用,体用俱备,性命双修,循序渐进,未有不能,入于佛境之奥妙也。吾佛开教以来,只与人结缘,不与外道结冤,无论在家之人,或出家之众,须要学忍辱慈悲,诚心精进,持戒尊严,宜要四相皆空,一尘不染身心,如此何有仇之可结乎。
◎当初释迦佛,生平不与人计较,有广大慈悲,且十分涵养,虽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分开,其时歌利王问佛,有怨恨心否。佛说并无怨恨之心,反而对歌利王说,若成道之后,决定对你先渡,有此慈悲之忍辱,方能证位大雄,得涅槃,大觉金仙之极果,永不生不灭,皆由能忍辱仁柔,以得六神通俱足,则无所不知之事也。故佛门以空说法,能空诸一切幻境,无人无我,无声无臭,既然无人我之见,有何怨恨之心,可出现哉。
◎须知释迦佛,在雪山苦行,不贪生,不怕死,若贪生怕死者,非大丈夫之所为也。释迦佛,自己认识,幼年出家学道,不比中年之人,有化了气质之性,事物能看透,故自己深加琢磨,幸遇佛之根基深固,屡次受其父王怒责,又受种种刺激,佛并无半点怨恨,或退道之心,所以希望世人,须知佛之苦行,又成道以后,对渡世之慈悲苦心,讲经说法许多年,所留经书亦不少,所以世上之修道者,免踏入黑暗之路,亦是佛之德庇也。
◎观看世上之修真学道者,意义不明彻,亦不加究读,致邪正真假难明,一旦入于偏门,每多碌碌,以渡过一生,到老来亦无所成就,实可叹可悲也。吾佛今次登堂,是婆心渡世意切,苦口讲玄机,望使人人,同归正等正觉之路也。故自将在世所学之法,尽述与诸善男信女,效用可修,以了俗缘,而同登道岸,虽其言平淡通俗,但其理实现精微,须勇猛精进,采取真材实料,依皈教法修造,完成本性明朗,安身筑基立命,超出世外,作一个逍遥自在菩萨,修真学道,若能视性命,为一大事,看破尘缘,将情境一刀两段,万有皆空,急以脱尘离俗,世人若不寻个出头路径,终日争名夺利,贪妻爱子,至寿终,无常一到,万事皆空矣。至此死期临头,何是我之财物,何是我之妻子,己经无半项是自己之物,只有善恶二字,可随身带去,所以世人,观看世上,所有万物皆是真,于吾视之,如浮云朝露,亦如梦幻泡影或风前灯,虽然三期修法,学道应在火宅,而心须能无尘俗之念,妻为朋,子为伴,千魔百障,顺其自然,生死存亡,苦乐富贫,任凭天断,立大丈夫之品行,抱古圣贤仙佛之志念,用此一点真气,时时使其上升,念念皆仁,如此即真向道,何惧而忧道之不显明哉。
◎道者,自无而生有,乃自然而然之法也。故吾佛叮咛,初进道之人,切莫生愚想,未曾学道,即欲望成道,未曾学佛守戒,即欲望作佛,只生妄想千端,巧诈百计,名虽修道,四相未忘,五蕴不空,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集之义,因世人由色受想行识等之五法,积集而成身,故谓五蕴也。“解”一色蕴,色谓有形物质,即眼耳鼻舌身意之诸根,爱受染者色也。二受蕴,谓眼耳舌鼻身意之六识,而领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作用也。三相蕴,谓意识应于六尘而起,思想之作用也。四行蕴,行者,造作之义,谓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之作用也。五识蕴,谓了别之义,对境而知分别,各事物之心识,举例,电气,能电死人,火能烧死人,米榖可食,能活世人,水亦能生活人,能知事物之相质,即谓识也。
◎学道之人,若五蕴不空,四相不忘,虽然外貌俨然衣寇,看来如真修之状态,其实内心几同禽兽,名利之心不改,是非之心常存,奢华为念,而浪费无程度,只恐衣服,或饮食不及人,不应当得之财物,而望侥幸可获得,常望所思所为,贪求事物皆能如愿,若逢不如意之事,则发生怒气,又多嗔恚,或贪安闲,不愿努力,此种出家之人,是借道靠佛为名,其实行为,只望能安顿其身也。如此之人,虽说学道,可惜心意未纯,只借用假名字为道,心都不在道,依此看来,何不及早还俗归家,染苦为乐,何必久住玄门,靠道借佛营生,造下无边罪过哉。故此种之人,不但今生,不能超拔自身,而来世亦决定坠落深渊矣。且今生之福果未得,来世之罪孳早种,为此吾佛奉劝学道之人,不谕在家出家,当要自己省思之也。
◎道者,以诚而入,以柔而用,以信而修,道心即坚固,观古及今,学道如牛毛,成道如免角,多是不诚心,无真意体会,故少成仙佛之果也。若看学道之人,心中大概,多有欲望,能早日成仙作佛,以逍遥自在之念,此欲字一字,人人本有,人若无欲,心志不高,况且此欲意,若欲得好者,阳气时时上升,若欲不好者,心暗如黑云,蔽在日月矣。所谓好者,谓之正气也。正气者阳也。即道心也。心暗者浊气也,人心也。学者若用人心,以求真道,真道定不可得,若用道心,以求真道,真道则现在目前矣。所谓人心者,即迷昧贪求之心也。道心者,即天良慈悲发现之心,所以修学之人,若用慈悲,无杂念之心,以求大道者,真道不求而自得也。
◎修炼内功,最重要者,乃在却病,要却之病,并非只却风寒热湿燥火之六气病也。亦须要却去贪欲、嗔恚、愚痴、邪见、偏爱、偏恶、骄慢、狐疑、嫉妒、执拗之十毒病也。此十毒病,若能却去清净,百病就不发生,可以延年益寿,可以成仙作佛,为圣为贤,须知此十毒之病,若不能却去,任其如何学道修炼,或得气血壮旺,可以抵抗六气,免被外感染病,亦决定不能成道也。若能却去十毒之病,虽是外功内果未足,致而大道未得全成,不能超生了死,亦可做世上之模范者,亦能享受幸福之生活也。
◎顺解十毒病之大意,贪欲者,只欲贪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欲,以满足私己之偏心,乃用不合道理之法,而强夺诈取也。嗔恚者,逢不合心意之事,即发出无明火,而怨上恨下,或言语半句不说,虽要说话,但其言语,一言如千斤之重,所出口皆是恶声音,或乱喝骂,以用圆眼睁眼怒视人也。愚痴者,不知亦不识,乃无聪明呆教之徒,不但不听人教,反用恶脾气压倒人,其实事理不能通达也。邪见者,不正之见解,乃应该做之事项,亦不愿穷究真理出现,只一味抱自己之心,所思之意,而言行动作,实不能符合公众之道理也。偏爱者,只能爱护一方面,如对自己所亲近者,则用私偏心,而特别爱惜保护,虽有差错过失,亦不甘责备,若对自己之丈夫妻子,或徒众,亦是同一论也。偏恶者,即对自己所厌恨之人,用私偏心对待,虽然其人有善点,不但不表扬称赞,反而用无理之责备,只望他人顺其意见,总不办明善恶是非,家人外众,亦同一论也。骄慢者,乃自夸才能,则看人不起,又自尊自高,亦不服人,亦不受人劝解教示,谏诤也。狐疑者,心性不稳定,时常多疑他人,欲侵害自己,巧不该疑而疑也。嫉妒者,常抱不平念头,若看他人有钱财,有才能,有势力,或受人尊敬,或做事业顺利成功,则起妒恨之心也。执拗者,若不至急改过,决定无药可治此症矣,因此种之人,不认自己之偏差,只要固执到心底,亦不听他人劝解谏诤教示也。观看世上之人,无带此十毒病者少数,今幸逢有病,亦有药可治疗,愿世人切要拿去治疗,免致愈染愈重,若过重恐真仙古佛,亦难治疗也。须知孔圣所说大学“格物”二字,亦是教人须先,格除心腹脏腑中,所有邪毒污秽,乃此十毒病之原因,须先治疗能愈,使心中腹内,常能清洁,然后穷究物理,方能贯通,要知格物之法,乃将自心时时反观,如明镜时时拂拭,不使其惹染尘埃,此即格致诚正,乃治疗十毒病,最好方法也。然必先除清,酒色财气,去其外感,后绝十毒病,去其内伤,此病若再治好,病根自断,病体自愈,然后大道可修,长生可得,身体既能健康,就是世上之活神仙,岂可说待死后,方能为仙为佛乎。若有道德之人,就是仙佛,作恶之人,即是鬼魔,在生或死同一论说也。
◎观看世人,大多数,对大道无缘,虽然不欲炼大道,亦须种人生之善因,男守三纲五常,女遵三从四德,以为人道之根本,若得根深蒂固,欲望大道成功,则无难也。须能依本道钟之内意,章章节节深究,照前面第一章,幽冥教主之规律,以进表上疏,发出誓愿取信,皈依佛法僧之三宝,戒除杀盗淫妄酒之五戒,五戒若不能全守之人,亦可采用方便法,而皈依之也。一旦皈依以后,切不可违背教规,而乱为破戒,必须要行善造功,以望消除历劫,所牵缠来之冤孽债,虽然逢此世,能知忏悔立功,对此冤孽债,恐一时亦难以消尽,故对于邪魔之考验,须要倍加注意为是也。
◎世人在历劫,所造来之善恶,善有善根,恶有恶根,所以根缘之浅薄深厚,皆有注定,名虽注定,亦要由心而定,只在愿修不愿修之差别而已,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所有千万事,总是由心造,故心须能坚,学佛始能成功也。须知有道德之人,头上常现出紫气上升,天魔就不敢侵,学者若无杂想,那有心魔之所生也。又行善之人,其头上有白气之发现,天魔时时来考验,因此善行之阶段,尚未入道之范围,故心意未纯,恐再有生出妄想,而被心魔扰乱,总要抱精进之志,天魔心魔自消,切莫有生出退志,若如此定被魔之侵也。再有作恶之人,其头上有黑气冲出,此黑气邪魔最喜亲近,此三项气,原由心所造之善恶,而显露紫白黑之气也。
◎学道起初,虽发心宣誓,皈依三宝,以守五戒,亦须要谨遵,师尊之法言法训,常要慈心下气,恭敬一切大众,不可使性纵情,依心所欲乱作,或妄念千般,自损真气,更宜舍己从人,以身作则,最忌伤生害命,勿谓吾不如人,即起嫉妒之心,而欺贤压智,休谓他人不及吾,便生轻慢之意,而不尊敬上下,莫抱好胜心,只欢喜事事胜过他人,则生欺凌侮辱心,休起杠高念,而骄傲看不起道伴或朋友,须能反思,吾不如他,是自己修积未到,又他人不及吾,是其时运未来,所以学道,不分大小尊卑之别,亦不论富贵贫贱智愚,男女老幼,皆用平等心,以化渡修学,须要看有道德者,尊为大,不可自作聪明,反被聪明所误,可见古今,许多聪明,反误自身,看天下之事,只有学而知之,若全无学,只生而知者,能有几人乎。故好学者,必定事事成功,即如金如玉之可贵,若不好学,而放荡者,半项不成,就如草茅之不贵也。虽有金银财宝,亦不为贵,贵在仁义道德,身为天子无道,亦不为贵,若乞丐成道,就不为贱,切莫看富贵,而动其心,逢贫贱之时,则移其志,能视自身,为已经死之人,实学死中得活,以无生无死也。所以若无结生之因,就无死之缘,有因后结果也。
◎修行之人,原是不求安,亦不求饱,只要大道真理,能得明彻,便可以了道,岂不知君子之人,谋道不谋食,能抛弃三心,而不存过去心,亦无有现在心,又不起未来心,若看小人之修持,只望谋食,而不谋道,三心常存,即永失真道矣。须知历来之圣贤仙佛,都在心意上用功夫,而能忍耐以修成者,所以心正而身自正,所行之事亦正矣。心若邪,而身定亦邪,所行之事亦邪矣。故修学之人,必先正其心,然后以诚其意,若心不正,而意亦不诚,意若不诚,妄念百端,则离道远矣。既有经过就知,此妄念一起,心神则迁移,神若迁移,心则无主,六贼顺此而扰乱心田,逢此之时,若知再收复尚妙,若不知用道心,收复制止者,就失真道矣。可惜哉。所以修学之人,大道成功,亦是心意助成,失败亦是心意所累也。
◎当知学道之人,魔障极强大,无学无魔,愈深学魔愈高矣。所以炼静,到中途之时,遇功夫之进退,令人生出懒惰之心,或因被食欲睡欲之阻,以退道者不少,要管教他人,虽是容易,实说自己妥管制自己,有难中加难也。道心若无坚固,诸魔顺其心乱之机会,而入心窍,或生于身中,若生于心者,即名利情爱,是非人我,得失之因素,且生于身者,乃疾病饥寒苦乐,反复得意之关头也。此两者,未能解脱,定枉将历年之功夫,以尽放弃,所以修学之人,若不能将魔关,一切斩开,总难高上天阶也。
◎学道之人,若受不得苦,苦根不能尽,智慧就难开矣。今愿修学之众生,当于苦处求真功夫,能受一番苦验,即退一番魔障,若受过十分之苦验,即魔气全消矣。须知吾佛之心,执一不二,不在受苦途中,而移其心志,若起一妄念,正是着魔,终身被迷矣。故修道之人,总要看生死二字,如虚空之有无,亦不可一定贪生,又不可一定求死,生亦由天,死亦由天,不可固执于有,亦不可沉迷于无,能知如此省思者,魔则不侵身,心自静也。虽为修学之人,亦有真心修炼者,亦有图名买誉者,亦有偷生逃避者,多半谈有谈无,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痴心妄想不停,都是此幻气未消之故,致着魔也。今盼望修学之人,切莫为名为利,而误大道也。
◎讲到此处,已不少也。诸有缘善男信女等,若读到此章,看此复杂之长文,必定讨厌,即放弃不读诵,切要忍耐一分,从头至尾,看读清楚,而后则知吾佛在世,苦修成道之法,方可做学道之常识也。再讲静坐之法有三种,乃普通坐法,单盘坐法,双盘坐法,总之理有定理,法无定法,由人随便不拘束,不阻碍心神之不安宁,能随时入静就好,何法都可以用,坐在蒲团上,用鼻吐出腹中浊气,约量几回,至腹中爽快,身中觉暂静,将舌搭天桥,以吞甘露,眼要露一线之光,即半闭半开,平视回光返照玄关,亦要兼守丹田,防止浊气之不上升,静中切忌,埋头昏沉之魔病,静中知觉身正,则前任脉,后督脉自通,呼吸要微细,缓绫而长,不可粗急而浅短,在玄关丹田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肆,则不随便受染六尘,百病不治而自消,每日子午卯酉,是天地转阳气时候,所以依照四时而坐,即容易得静,顺手而得法,在静坐之时,要绝杂念思虑,用真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一上一下,觉有透丹田玄关之间,勿迟勿速,任其自然,觉得口鼻之气似无,由其自如,须知在静中之境界,多般皆是阴魔之变化,切不可初学坐工,即妄想作仙佛,若有妄想之念头,被那天魔心魔阴神看透心事,即在静中变草野,做蓬莱仙境,设出龙华,变假 老母假佛假仙,来引上瑶池,见 老母娘,此妄想,终致落空,无道可得也。
◎吾佛当初在世,静到若亡若存之时,有狂虎张牙舞爪,大蛇现身,遇此境来,吾全然抱死,而不在意也。又遇到杳杳冥冥,即入无我之境,另一境界,亦不之来相视也。知有人送金银财宝来,吾亦不在意也。昏迷之间,见美貌女子,亦不理会她,存正念,而不改其志,又遇道未圆,正在静中,有天神带玉诏来开读,说要接吾上天台,封果位,化来一只白鹤,今吾坐上,生出种种虚幻,欲败吾真道,受此许多,奇奇怪怪之事来,若不是念头抱得稳,其时若有毫厘之差,即失之千里矣。学道若能炼到诸般景象,入眼皆空者,已经得真静也。所谓静坐,佛曰万法归一,乃不为境遇阻其怀,而乱道心,亦不为名利扰其衷,而失真意,早晚修持,朝夕不离,将俗心变为道心,以凡骨炼成佛体,色相皆空,万缘不染,然后自不执人我,亦不着形相,若落于人我众生寿者,则生着相之心,此皆非静坐之道,大道本来无形无相,学道若用有形有相者,已入歧途矣。故坐功之人,心要能空寂,空无所空,自得真空,然后大观自在,其时真种由尾闾关,直上玄关,久久煆炼,自成舍利,透出泥丸宫,即现吾光明本性矣。
◎若年轻学道,欲盛亦要调制,谨慎保持,虽有虔诚静坐,久而全无发现进步,反而消漏者,此必有亏德缺功之事,必要忏悔,加添从善,修功补过,方得容易精进也。亦有修道者,非但信心不能坚固,而有犯速成弊病,明知功夫未到,便思证果,如此岂不是妄想乎。吾佛,深愿下界苍生,既能闻此妙道,须要脚踏实地,乐道修真,若得真静,美女当前亦不知,又有坚志,虽是患难,刀枪临头亦不怕,一心炼道,以求大功成就也。然学道者所知,若魔障之关打不破,必无道可学也。须知在家者,有妻子之情爱所牵缠,在外者,有名利之兢争,色欲之所染,所以修炼大道之人,须将一切俗缘看淡,不为假境,受物质之蔽害,随遇而安,顺事而接应,身在红尘之中,而心超出红尘之外,能如此之人,方有道之可成就也。
◎以上所讲之言,信不信,总由尔世人,若能信,则不负吾佛之婆心切切,若不信,终不能了道上升,故升降二字,巧天堂地狱之路,由尔世人,自作自为之,莫说吾佛之无恻隐,无慈悲也。若能依此浅言而修持,完成三千功果,八百行满,应赴紫府玉京之选,以成菩萨,再加帮助收圆渡世,就成佛之果位,永受紫府标名姓,用心苦志修行,得道成真,参拜 瑶池老母,同赴龙华,赐尔吃一颗蟠桃,寿增千年,不老长生,一旦果就,人间天上,永流芳名,今愿诸有缘后学,须勤习妙玄,既然入宝山,不可空手还,今能入此宝山,转生最高贵之人身,若再不知修,就是空手还,今世不渡自身,更待何世渡此身否。若能学吾能忍受人问无限苦,定做天上,逍遥自在,无量寿佛,岂不美哉,须知无量寿佛,就是大道成就,万年不灭长生,亦名无量光佛,乃煆炼金刚真性,现出舍利宝华,由六神通俱足,而常现光明,救渡众生,离苦得乐,亦是阿弥陀佛另称之佛号也。
东土接引达摩初祖 讲道钟警明!
自亚圣孟夫子归天以后,天道失其传,到梁武帝,统治天下之时, 老母看将来中土,佛教必定大普兴,故特命吾下中土传道,吾从西而东,非有片纸只字,全凭心意用功,以渡众生,那时到中土,看梁武大有机缘,有意渡之,可继为第二代祖师,奈武帝,俗缘未满,不得已,无意中,劝渡神光,神光受吾感化,得传受大道,继吾之后,为第二代祖师,因吾传道,是在中古时代,大道玄机,口诀最秘,口传心受,不借文字记载,到今世三期末劫,灾殃叠降,爆光炮火迫近,收圆赶急,世人全无思念本来故乡,而不觅真理避劫之法,只知醉生梦死,永沉苦海,常沦六道之中也。所以 老母,悯念原儿之苦,设法救拔,故将玄机妙诀,漏在书中,赐与好道之人,不论在家或出家,亦无分教门,以及贫富贵贱智愚,若能依本书,进道守戒,宜要低心以求,下气而修,久之并无移改心志,自有效验也。
◎吾今夜奉命登堂,看到每期,诸仙佛讲修心炼性之法,已有甚多,亦不必再言,故吾转讲性与心及命之起源,以及性命双修之要点,教与世之学道者,并得了解,去末求本,悟本来真面目,习于父母未生之前,而登道岸,是吾之厚望也。吾今所言之性者,无极也。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总根源也。自性本在无极,寂然不动,无极者一圈虚空属白,本无一物,太和之气,今将人初生,以在母腹,譬喻而形容之,人之初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结,以为人也。神者禀父母之性为元神,此元神不识不知,无思无虑,无声无臭,又名曰道心本性也。而受天地之性,变为识神,名曰人心,又曰妄念之心,此识神不生不灭,最虚最灵,而元神能主造化,而识神,最显最灵,能应无停,此元神是心之主人翁,释曰金刚,儒曰灵魂,道曰铁汉,在身为魂,修善为佛为仙,作恶变禽变兽,此元神随身之有无,从受胎而得其生,凝于无极玄关,即两眼之中央,主宰生身之造化,人初在母腹之时,头向上,而脚居下,谓之天地定位,卦爻不缺,纯阳乾卦,无半点阴气,一尘不染,俗气全无,无声无臭,正正纯阳无阴之体,此时识神,妄心未有,一派天然,元神道心存在,本性朗明,修真学道,则悟在此未染尘埃,而修合空空寂寂之实境,此为真本性也。
◎自从十月胎足,临产之时,名曰,天翻地覆,返转胎,即乾坤颠倒,变成头在下,而脚向上,瓜熟蒂落,一个肉包下地,哭了一声,先天无极窍破,而元神元气元精,从无极玄关而出,分为三家,即坎离颠倒,乾卦失中阳,落于坤卦,由坤变坎,坤卦失中阴投干,以干变离,由先天乾坤定位,而变成后天坎离也。坎得一为满,离失一为虚,离属火,坎属水,谓之坎中满,离中虚也。此水火未济之时也。而此元神,自无极玄关奔下之时,在于内心之内,后天称为心性,在圣贤曰圣性,在乾坤曰天性,在无极曰佛性也。而此识神,是人心妄念之神,顺此吸气,随吸而入,以与元神,合而为一,同居于心也。人所知心为主,一身造化在于心,从此元神退位,本性黑暗不明,识神当权,由此而妄念,人心用事矣。此即性之根源也。所以人之本性,本来是善,因被人心所阻蔽,故不得明朗者也。
◎再讲心字,吾今直指众生,依法而进,自得见性成佛而为劫后,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闻正理也。夫本性,名曰金刚,在无极曰性,在人为心,所谓性,与心相依,又名曰金刚心,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俱备,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自心造,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作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之主,身是心之用,所以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也。此心亦能作天堂,亦能作地狱,又能作佛,亦能作众生也。故曰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又曰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即恶鬼也。可见心,乃是一切罪福种子,忽善忽恶,忽起忽灭,把持不定,世人若能,将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作诸恶,常修诸善,依佛法修行,立佛行誓愿,看虽是人,不久定成佛也,若有善男信女,求佛道,而不明自心,恐未得成佛,若能名自心,达知自性,依佛修行,决定成佛,胜诵金刚经三十万遍,功德无比矣。是以一切诸佛,正等正觉之法,皆从自心修出,实为无穷无尽,不坏本性,故名曰金刚心,世人若能悟此心者,名曰悟佛心,所以佛是性,众生是心,心性本相同,只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而已,所以由此而有佛,有众生之别也。因为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非从外得,故人心者,黑暗也。道心者,光明也。所说人心,乃愚人之心,犹如海水起波浪,阴暗不能明彻善恶,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自犯贪花好酒,杀生害命,以供口腹之欲,此种冤仇,积债相报,宜改头换面,乃由此因而来也。
◎世人若能行到好心之地,即是功满,以见性矣。好心少人行得到,何谓好心,则利益他人,不求恩报,供养他人,不求福报,能低心下气,满人心愿,人难舍者,吾能舍,人难忍者,吾能忍,人难行者,吾能行,人难救者,吾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渡,此所谓真好心也。小根之人,口虽说真好心,其实,心无慈善,若贤之人,常行好心,而口不自言好心,惟求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声,故名曰好心,若是舍寸而求尺,积少而望多者,就不是好心矣。须知心与性相依,不生不灭最灵最圣,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如空中浮云,有形而无物,人若能悟真心,常学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依真性主事而行,在后天,只见肉身,不见法身,法身者性也。佛是开悟后,常见本性也。所谓元神本好清,而欲心扰之,道心爱静,而欲牵之,若能除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色声香味触法不生,三毒贪嗔痴消灭矣。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除也。若希望成佛道,须先明心,自心能明,则因果不昧,寂然不动,欲就不生,欲既不生,即入真静,静中得性,见性则成佛无疑矣。以上是讲心也。
◎再讲命,人自无极,只有性,而无命,自出母腹后,脐带一断,先天玄阙失位,后天识神掌管,能呼能吸,命由此而生,人之命者精也。精枯身则亡,精满能善用,则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则见本性矣。此命者,身之命也。托在呼吸之中,呼吸一断,命就休矣。命者,坎水肾也。修真之事,用逆还之法,即炼命归根也。故男子十六清阳足,女子十四浊阴阵,清阳者,壬水也。浊阴者,癸水也。所以修真之道,炼复命归根之法,使精血不走泄也。所以坎属水,离属火,修道之人,若知此理,则用坎中之一,还离中之失,别名曰,抽爻换象,运坎补离,夺天地之正气,谓之坎水逆流,离火下降,此时水火既济,性命合一,玫离回复,乾坤定位,本性圆明,谓之水火融和也。虽言之甚易,而行之甚难,倘能除去一切人欲,洗了顽心之秽垢,心若不妄动,如大海之平波,就不沉船只,故心善,万事亦善,而后自能明心,可以见性,况且此段功夫,非是简单之事也。若不先将七情六欲三毒,种种妄缘,一概扫尽,则难上佛境也。
◎因人落后天,各赋天命,不但人类有天命,且牛马豚犬,一切众生都有天命,欲使性命合一之功夫,所领之使命,须能完成,所领使命者,外功也。外功要行三千,内果须修八百,内外俱备,命半斤,性半斤,二物中和,自能返复先天,合本来真面目,所谓三千功,八百果者,通三关,八卦之爻满也。但双修之法,内外合并,缺外功,则德行不全,缺内果,则道格不足,所以外功,本由心作,须能完成所领之使命,始无亏欠也。世人若能说一言必谨,言则有功,一行必慎,行则有功,做事不荀,大小之事,一芥必严,莫非功之所积,功之所堆也。内功者何,惺惺勿致于昏昧,防心意之动,如防城陷落之险,空空不着一物,守心更比守身之严,慎防真性,及其妄心,所交斗之会,今将内功,重再言之,此内功,不可以色见,不可以相求,若能扫去一毫之色相,则有一毫之阳生,扫去无端之色相,即有无限之阳生,若将人欲色相扫尽,不留丝毫,自得大自然,悟本初父母未生前之正理,此双修法之需要,不可不知也。倘只知修性,落于孤阴不生,或只知修命,落于孤阳不长,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皆非先天大道,修炼者,必知性命合一,方得下手,以炼九转大丹也。若只修性,或只修命,如车之行,只前轮行,而后轮不走,亦难得会合佳期矣。
◎吾今细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不灭,不因智而增,亦不因愚而减,只因迷,与悟之差,致而升沉也。所谓长迷不觉者,永坠苦海,佛是长觉不迷,固能永证佛道也。有缘大志男女,欲求佛道者,须知身是父母所生,亦聚父母气息,九孔常流,种种不净,四大假合,地水火风混成,终须败坏,知自性,在无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一气虚空,有智男女,定之身是幻,在未死之前,当作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观诸圣真仙佛,渡世阐着宝箴,皆是方便,引导法门,若能诚心坚持,如水洗尘,似病与药,心空性明,似良药治病,此理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也。修行不分老少,善恶邪正,依佛行持,吾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若能回心,发愿修行,改恶向善,得此正法,不拘老少,皆能成佛道也。儒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以此数语推之,玄机何等贵重,岂能将大道,露泄于纸上乎,若不是末劫收圆,焉能将玄机口诀,不分贵贱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吾所讲妙理,非是虚言,十方三世诸佛,都由此而成也。学者,须谨慎,而勤勉研究之,将来可望,赴此最乐之佳期也。
南无丈殊师利菩萨 讲道钟警明!
人生在天地之间,可比如蚂蚁一般,地球之旋转,世人全然不知,无定时刻,都是自由行动,若看一般之人,只知身之动,而不知心之动也。因心动者妄想也。故在睡眠时候,乃安静其身之不动,虽要安静,但心意,必不得安静,致有妄想不停止,至睡去不知人事,即开始做梦,此点灵魂,就去游山玩水,消耗体中之真气,所以若要安身,则要先知静心,又对于身礼之动静,亦须要时常配合,若劳动以后,必须加意休息,在工作之劳动上,一小时之间,必定要休息一回,譬喻为人教师,教学一小时,定要休息十五分钟,此休息之名,叫做静字,所说此静字,不是身心能一致,六神能合一之静也。虽然身礼休息,但身中之六贼,无法禁止,必胡思乱想,每每耗散,六神不能合一,所致不能得到真静之效验,人身乃是借五行,金木水火土而生,所以人之劳动,以及劳力之后,必定要休息,以恢复其体力,保养神气充足,人自日间,劳动至夜间,若全无休息时间,此种人之五脏六腑,必定不顺,致身礼火盛,火若盛,百病就发,所以有动必有静,且人之睡眠,乃是最长久之休息,平常人之睡眠,以八小时为度,人若贪眠过度,精神就会不振,对于坐功,极不相宜,亦不符合,阴阳颠倒之秘诀,但初学之人,或劳动者,若睡眠过少,即体力不能恢复,身中就不舒服,对于静坐,有不好之处,而睡眠必要定时,亦须静制时间,常常保持神气清明,方得入静,初步炼习静坐之人,以免定时,在酉刻早晨,以及半夜,身中有爽快者,则可以坐,在静坐时候,感到眠不足,即容易昏沉者,可以再睡少刻,起来再坐,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亦不可过少,若能日日勤调,刻刻注意,后来自能达到无埋头,无昏沉之所阻也。
◎叮咛坐功之人,当知其温凉寒热也。须知人身随天地,四时五行之变迁,道乃旋转于阴阳之间,炼道分四季,春夏秋冬之度数,故在静中,温凉以及寒热,须要注意,因人身是肉体,四大假合而成,在此四季之中,若无提防,恐火盛,或受风邪,对坐功就不宜,应该谨慎,不可学吾,以前在凡间之时,常犯此弊病,困难多年,所以今次,特别嘱咐弟子,不可犯此弊病,而误大事,后日思归瑶池故乡,无机缘可到,切宜记之也。
◎须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之阴阳,学道最易进功,宜在冬一阳生,乃春季旺木之时,阳氧极盛,所以学道修静之人,逢此春季,须极力进功,一年有一阳可得,至三年功夫,若得精血无漏泄,方得三阳开泰,万物萌芽更祈,乃道体大变动之意也。现值三劫之中,圣贤仙佛,慈悲愿切,到处挥鸾讲玄,普渡众生,能尽携手接引,同赴龙华会,位证仙班,无奈世间凡夫,多数迷于酒色财气名利情爱,日不静,夜空思妄想,虽然人生,有活百岁者,但要看七十岁之人,亦不多也。又难免无常一死,所以若不急速,回头向道勤修,跳出爱河,定永沉苦海,受辗转轮回,至何时能息,深可悲哀也。诸子所知,吾亦是人身修成,只能坚心,愿受苦行多年,得成正果,万古流芳,愿诸子及早,修炼舍利,直待功成果就,作为仙佛,寿同天地无疆,永远不入六道四苦,又能将九玄七祖,拔渡超升。今有幸转为人,须来完此大孝,岂不美哉。读者有缘,能参书会面,定要至急,研究性理讲经说法,以渡己渡人,辅佐神圣,办理普渡收圆之职,吾言至切,须记在肺腑,方不负老母,赐着本道钟,及列圣之苦心也。
南无大势至菩萨 讲道钟警明!
须知人身,乃借地水火风,四大原素,混合而成形,所以修真之道,定要借肉体,以修炼成功,因身是神之舍,如人之家屋,若有身而无神居,肉体则不能转动,就坏去,所以初修炼之人,须将身中之至宝,乃精液血液,坚心守法炼化,而成真气,由气足而神充溢,再将神修炼明朗,自然显出本来真性,就可以脱身飞升,故在此未得神明之时,定要研究,净心神之法,须先将心性魔病,所有脾气邪念之毒,尽除却清净,有达到虚空,无一物之境,心平如波浪息,又如明镜未染尘埃,然后方得真静见性也。
◎所谓精血者,身中之至宝也。精血若枯,肉体就难存,精血若满,气自足,而神亦爽,自然无病愁之苦,可得廷年益寿矣。修道之人,要保其精液者,宜先断色,而不可断食,可以食少,且不可断食辟榖,若一断食辟谷,身中定缺欠营养,由此而精血不能生,既然精血缺,气亦顺此而失,气失而神自乱矣。故修道之人,若学那辟榖断食,决定不能成仙佛也。
◎当初释迦文佛,在雪山苦行,六年之长期间,日食豆麻数粒,饿得全体如骷髅骨头一般,再于七真中,邱祖师,修道之时,着魔而甘受断食辟榖,受饿险死数次,世上之学道者,不但未得明了此意,反而说古时之学道,有断食者,有无辟榖者,纷纷不一,此乃当时文佛以及祖师,是年青学道,其精液过强,无法可以制止精之不漏泄,故不得已,则用食量减去,以使精液减少,乃防止走泄也。亦不是故意受饿,以受此艰苦,而大道亦不成,所以仙佛修炼用意,世人何以知之乎,然后三关九窍通过,乃一箭射中九重铁鼓,即是仙女献牛乳,此乃自身真气,已经不走漏而上升,何说有仙女献牛乳,而着相乎,又文佛禁戒,非时不食,或过午不食,名为施饿鬼食,此并不是施饿鬼也。乃减食一餐,以防止走漏,学道之人,须知开天门闭地户,所谓地户者,指丹田就是地狱门,地狱门为精血走漏之路,因为精液中所含之众生,有千万多,故精血闭,如地狱闭一样,既然地狱门闭,就无饿鬼畜生之转轮也。又祖师用锁,要锁闭不食,须知锁闭二字之大意,亦走不出,防止走漏也。所以学道无他,能将精血锁闭,永不再走漏,其时阳气上升,满身热气如火烧一般,亦不分寒天暑期,都能流汗也。由此而妙法轮常转,久久炼尽身中阴气,保持清阳真气,至胎圆之年,自得飞升证果,此乃万圣仙佛,不得说明之玄机也。故读经看书之时,定要悟书中意义,不可只用看读诵念,而不悟出,经书之真意也。
◎诸有缘善男信女,若悟大道者,当知道之正理,不是辟谷断食之事,定要保养肉体之健康,有充足之精气神来修炼,虽然说不必断食辟谷,但修炼之中,对于日常三餐之食物,亦要制定,不可贪食过多,而连累胃肠,不能尽量消化,致在腹内,变成酸气,伤害胃肠生病,虽有意入静,亦不能安静矣。最好三餐以外,勿乱食东西,虽然如此说,亦不可食太少,若食过少,定欠营养,营养不足,身体就衰弱,既然身体衰弱,对于坐功亦不相宜,所以饮食,必须要调匀,世人之习惯,喜欢吃好食物,乃最不好之一项,应该在进食以后,须要特别注意,若觉有饱感,即要随时停止,若食饱之时,经有一、二小时后,候无饱无饥,方可入坐,凡坐功之人,对于糖类,以及油燥之物,须要减食,若散气之物类,或遇补之药物,亦无必要多食,看来学道之人,衣间一餐,须要减食,实有符合修炼也。
◎今顺机缘教示修炼者,能顺序入静见性,须要注意四点,口中言少,心中事少,夜中眠少,肚中食少,所谓言少者,保持气不散,事少者,防止心中,无妄想杂念,眠少者,制止阴魂眠梦,又将阴阳颠倒,食少者,方可使全身关窍,容易流通,又防止走漏,所以多言损气,多事损神,多眠阴盛,多食气不通,总要学自然而然真道,切莫固执着相,依法继续修炼,可为世上活神仙,修炼大道,全靠自己,照顾自己,故要小心,所谓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也。总要借假肉体,而修炼丈六金身,丈六者,十六两也。乃命半斤,性八两,合十六清阳数,谓抱中和,内外兼修之意也。
◎学道之人,当知魂主睡眠,魄主饮食,人身之中,有三魂七魄,学道之人常说,炼魂制魄者,即将三魂修炼,使其合一,为变为阳神,以成真性,在夜间,就不做梦,精神永不散,三魂在人身,一魂主生长全身,一魂主行走动作,一魂主思虑决事,若无修养人之三魂,阴气极盛,所作之事多过失,谓之识神用事,若有修炼,人之三魂,阳清气足,不但夜间不做梦,亦少犯过失,谓之阳神主事,若树木,只有一魂,名曰觉魂,能主生长,而不能行走,禽兽有二魂,主行走生长,七魄者,身中之浊鬼也。
九天司命真君 讲道钟警明!
学道之人,必须看破名利二字,将世事看淡,视一切凡境如似虚浮,行善积德,可以感格,天地圣神仙佛也。有一种愚迷贪痴之人,不知性理,而言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所做得到者,须知道不远人,人之违道而远人,就是自暴自弃,甘坠苦海者矣。全不想,人秉阴阳五行而生,为万物之灵,可以行天地之全功,可以载天地之大道,人人可以为圣为贤,可以为仙为佛,只在有志与无志之分耳,有志者,不论在家出家,亦能修身,在家者,妻为朋,子为伴,世事不能染,情爱不能牵,以生命为重,惟道德是遵,借在世法,而修出世法,无志者,世事看不破,情爱摆不脱,见富贵,而动心,遇愁难,而移志,重其假,而轻其真,对一切为圣贤,做仙佛之事业,一概推开,全不放在心头,殊不知,自古至今,成道者数万,皆因确立勇猛之志,怀抱长久之心,学而修之,苦而成之,此亦是凡夫,做能得到之事,须知功德之宝贵,不可善小而不作,恶小而可行也。
◎所以今夜登堂,指示世人,洗心改恶从善,广积阴功,普行善事,克己渡人,印行道钟,广布全球,时时忏悔,刻刻省察,将从前过恶改除,自然水清月自明矣。大士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三教真书,无一不言,有积功方能得果,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自古至今成仙成佛,皆体上天好生之德,能尽克己复礼之功,积功累行,功德无量,始终如一,方能成正等正觉,吾惟愿人人,行忠孝节义,报答天地君亲,固守本来面目,免坠异类,而受六道之苦,无奈世人,多被名利酒色所迷,迷昧深沉,死不回头,枉费 老母,令诸圣神仙佛,传经之婆心,全不观看,好意劝他,反成毁谤,自己不修,反劝别人退道,败德乱言乱说,或法律不守,致被刑罚监禁,只见活人受罪,那见死鬼带枷,如此之人,皆是圣门已闭,天堂路绝,死后定必坠入拔舌地狱,受无边罪苦,所以吕仙,观看世人,感叹曰,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先师曰,畜物好渡,人难渡,愿渡畜物,不渡人,虽历代仙佛,亦难挽人心,可见原人,迷失深沉,实真可叹可悲也。吾大发慈悲,救渡众生之苦,恳求 老母,漏真妙理,在本道钟,命仙佛前来参着,成此书,言虽浅近,妙理无穷,望文人,勿因此而轻视之,须辨明真假,然后入道,免坠旁门邪党,以离苦得乐也。
◎世上之人,认神佛灵魂之有无,若说有,即信能坚固,而可安心,但无形相可观,只用口言,说有者,岂不是着相,愚迷否。若说无,为何有名目记载,而能现身救渡众生离苦否。此不可思议真理,总亦不可着以有而成着相,亦不可执于无,而生落空,须能修功补过,忏悔谢罪,施财施法培养其德,能如此者,免祷告上天,恳求神佛,亦可得福寿绵长,若不知依此正法,以实行之人,见善小而不作,看恶小而敢行,只一味祷告上天,恳求神佛,消灾赐福,此乃妄想之徒,不但难受幸福之报,反而降灾殃受苦,若要求神佛,赐福廷寿,何不以自己,遵奉善德,免求亦自得,赐福消灾矣。世人所知自身是假,致有生老病死苦之因缘,但假中有真者灵魂,为何灵魂是无形相,怎能受刑具之苦乎。此理论,实有神秘,举例夜间梦中,被人伤打,或被鬼神刑罚,其时亦有生出悲哀痛苦声音,由此而可知,生为身之苦,死有魂受悲惨,所以宜要察明真理,省心警之也。
无极瑶池老母亲临 讲道钟警明!
堪叹原人之心不古,弃尽伦常从德,专倡自由娱乐,致造成浩劫,而不知已过之多,甚或有失去灵根真性,积习恶惯,致难返本位,母心十分悲伤,痛哭失声,须知三期末劫,生死不定,生虽荣耀得贵,死苦沉轮,此三期普渡,乃千载一时,三期收圆,实万年难逢,而原人等,如再不发天良修德,求觅光明道路,后悔莫及,反真无日矣。今幸逢三期普渡,诸圣神仙佛,大发慈悲,滴尽甘露,渡诸原人返故乡, 母受恳求,不得已依准,前期令 天元古佛,前来登堂,漏玄关生死窍,因 天元古佛,所讲意义,几分深沉,恐诸儿女众,不能明细之故,为娘对三期救劫,万分关心致意,今次再亲下凡,愿染受红尘臭气,指明玄关一窍在于纸上,自古三教,传道至今,六万余年,不轻易漏泄,此玄关妙诀,今 为娘慈悲,赐给原儿,能得个个,顺序返本还原,以了悟苦海,即是万载难遇,最大幸大福也。
◎须知人身全体属阴,只有玄关一窍属阳,为使未学道者,下手功夫,得明初步正玄关,统一六神之要诀,以立图言之,玄关者,指在两眼,及两肩牵直,前额骨到鼻骨之中间,形势似在十字架中心者,即是玄关一窍也。此窍,释曰,结舍利之处,儒曰,产婴儿之所,道曰,成金丹之穴,此窍,至宝至贵,故学道,须先明玄关之要,玄关者,大道之正门也。若入道,定要封玄关门前而进,既闻玄关大道,而明玄关之处,亦是知所进行之路标,无偏无差而已,既知玄关,而不体会,虽名为知,实如不知也。明知玄关者,大道之前门,例如玄机,明明指在屋内之中,但其脚步,踏在门前,而不勇敢进入,只明见室内有宝器,但若不体会玄关,而知急精进,此宝何能得乎,既然宝器不能得,大道何能成哉。所以只知玄关窍,而不穷究见性之理,知有何用耶,知而不行者,愚也。进道在此窍,而道成,亦离不了,此玄关窍之路头也。 娘自传下五教,教教说谈玄关,别名甚多,总指玄关,而不敢漏泄之故,惟口口相传,暗指名词曰,生死之门,玄牝之乡,天地灵根,原始祖气,至善之地,西方,呼吸之根,自在菩萨,舍利国,极乐乡,混沌窍,西南乡,十目所视,守一坛,蓬莱岛,归根窍,黄庭,净土,不二法门,玄关,十字架,十手所指,基督则曰,天堂,回回,则曰,乐园,五教名称甚多,任说不能尽,全部之名目,惟指在玄关一窍耳,今已将玄关,漏在本道钟, 母望原儿,既知玄关窍,如此秘奥微妙,须要真心诚意体会之,急速修持,勿失此会良机,要返本还原极乐,该从此道钟,深究苦学,自然成功,进道在此,了道亦在此也。
◎所以玄关者,无极也。一字而已,人人说无极,乃有名,而无形相可观, 为娘救劫心切,今以人生之初,为形容譬喻,而详细之,须知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虽有大小之分,内理原一也。天之一,在无极,人之一,在玄关,何谓一,能成万物也。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气而结,一颗明珠,名曰,无极本性也。玄关之一,自此而有,得父母之精血,此为混沌初开,无极一动,即玄关一摇,无极生太极,玄关失一,在人为丹田,太极分两仪,为两眼,两仪分四象,即眼耳鼻舌,四象分五行,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五脏六腑,由此而成,周身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孔窍,由此一字而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一切万物之起原,都在此一字之分,今修道归一,就是还原之正理,所以天地与人,三才之理,原一理无二理也。修真之事,弃末求本之理,原在此处悟之,一者天下之正理,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天地与人,若失一,难称三才,天得一而清,人得一复命归根,为圣为佛为仙,总之成仙成佛,由此一窍而成也。教名虽异,成功原是一处,其妙难穷,其玄莫测,此功夫,总在人之自悟自进,而自得耳,今林邑道一宫,至释堂,宝岛真水堂,奉 母懿旨,能得着造道钟警明之宝书,皆由诸仙佛恳求之力,尤其诸儿之愿力,帮助 吾娘收圆,上表求 母,漏尽妙诀,警明大千世界,始有今日之幸遇也。 为娘盼望诸原儿等,若有机缘,得本道钟,须要明细读诵之,也不可分门别派,而错失佳期,况且若能遵守 母训,亦兔被假境之误,自有返本之日,对于九节玄功,亦须要深究,勤修八宝金身光亮,日就月将,舍利渐成,和光混俗,救渡大众,积功累德,待至三千功满,八百果圆,返本成真期到,母亲迎接,同饮龙华琼宴,逍遥世外,天地有坏,而真性不坏,历劫长存,故曰金刚不坏之体也。今为救渡原儿,回本位所致,立下名词,曰 无极老母,无极者,本性也。老者元气也。母者,三关九窍通达,乃通天彻地之意,千万勿负 吾娘一片婆心也?
南无燃灯古佛 讲道钟警明!
夫玄关者,大道之玄妙,深奥无穷,其理莫测,此玄关属无极,无极振动,则生一,由一散而为万殊,所谓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灵,人得一则圣,故释曰,归一,道曰,守一,儒曰,精一,一者理也。人得天之理则成性,得天之一,则成形,故在先天,指在母腹内,此时一性圆明,混然天理,不思饮,不思食,又无思无虑,只随母呼吸,一气流行,胎圆而自降生,落地一声叫苦,阴阳之气,随口鼻而入,即性之一,分为命之二,须知在先天之一,谓之性,后天之一,谓之命,性命二字,各失其一,性失一,干变为二,二者离也。离则必散,散则虚,一点灵性,离了玄关本位,本位虚,一点灵性,散于眼,眼能知观色,散于耳,耳能知听声,散于鼻,鼻能知香臭,散于口,口能知言语,饮食,散于脏腑,能知饥饱,散于皮肤,能知痒痛,散于毛孔,能知冷热,散于四肢,能知动作,散于心,则生六欲,乃被色声香味触法之染,若是散于肺,则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由此而东漂西动,昏沉下坠,而命失一,坤变为坎,攻者陷也。陷于七情六欲,沉没,乃为酒色财气,名利情爱之八魔所迷,即转入六道四生之轮回,致不能返本还原也。所以一者,理也。在天为天理,在地为地理,在人为性理,在事为事理,在物为物理,所谓理失一,则为埋字,有理万事灵通,无理万事不成功,天失一,星辰乱度,地失一,山崩海枯,人失一,日日轮回,所以一之得失,最关重要如上,人能得一,复命归根,还其无极圣地,会合本来真面目,乃万殊归一本,可断轮回之苦也。
◎总之玄关藏性,性则神,神属阳,阳中有阴,曰真阴,丹田藏命,命则气,气属阴,阴中有阳,曰真阳,故真阴必配真阳,此以一对一,遇此不易之道也。今所谓玄关为离位,今所谓丹田为坎宫,须先断色欲,斩月信水,守回六神,采抽添之法,将丹田旋转,一点真阳,采还于离位,真阳相合,此谓之抽坎填离,降伏之法,将玄关一点真阴,复远坎宫,真阳相合,此谓之降离归坎,如此复回,先天乾坤本体,天地依然定位,则如如不动,现出本来真性,世人不能见本来真性者,都是被后天阴秽之气蔽住,须能将此秽气拂净,方能与天地合为一,如镜无染尘埃,一照自得明现,亦如月光照水,水平清气月自现,此谓之有感则应,人欲净尽,则天理流行,若人欲未尽,如明镜染尘埃,照不出形影,就不得相印,则亦不能应出也。再如污水,或江水遇波浪之时,月光虽明亮,但水污秽波浪未息,就不得感受而印,犹如本性,被杂想之心念蔽住,即不得光明,上说为真一之门,此真一之门一开,则为超生了死,可为圣贤仙佛之阶梯矣。
◎玄关之奥妙,虽用文字记载,其实奥妙,在无为道中,若说奥妙,世人可欣羡,欢喜而想得到,须知无为奥妙之大道,并无物可形容,若用物形容,已经变成有为法,此有为之法,则离道遥远,苦有希望得此奥妙之道,须能究理明确,无疑问精进,访贤求师,参合书义,道不在老人,或身荣贵者,多在有担大任,而受千磨万琢,考验颠倒之中,而无退志,此大栋梁者,方能担上天大任,不拘老少,能得相遇者,亦不可轻视年多年少,须愿低下气,以求真实之大道,明师既遇,未悟者即徒众,悟了则为明师矣。今幸蒙 无极老母,大开恻隐之心,亲临直指,生死一窍,存在书中,人人须要坚心体会,不可违此妙言,静极既久,则一旦豁然贯通矣。
南无普贤菩萨 讲道钟警明!
人自出母腹,在壮年之期,多是妄念用事,须知在母腹,名为无极,此时一性圆明,混然天理,无思无虑,无声无臭,并无六贼眼耳鼻舌身意之跳乱,又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染蔽,至坠落后天,自一离母腹之后,脐带一断,一声啼哭叫苦,其时元神从无极奔下,藏于肉团顽心,又此识神,顺此吸气,则随吸而进,而与元神合为一,同居在于心,心乃一身之主,因此元神好静,识神好动,天理战败人欲,致而元神失位,识神当权,由此而生七情六欲,昼夜耗散六神,可惜此至宝之元神,受耗散此然尽,则永不能见本来真性,而肉身四大假合,地水火风分散,终致呜呼哀哉。故修道当明识神,不是自己真性,而当识神用事,寿高百岁,难免大梦一场,元神本好静,无奈人心之识神,反好动,时常扰乱,不能清静,元神不静,道心不明,朝伤暮损,渐磨渐亏,元神一衰,百病从此而发,所以静坐之功,究竟能除识神百病,保守元神不散,因为元神,自无极堕在后天,玄关失位,散在眼耳鼻舌身意,五脏六腑,四肢百骨节之中,今若无用静坐之功夫,任君功德有何等广大,而亦难挽回,六神合一之效果也。
◎须知六神能合一,则道自固,所谓六神者,六贼之相反也。可见修身之道,以静坐为首要,这静字,上可以参赞化育,下可以包罗万象,静之一字,不但修行悟道可用,即齐家治国,亦不可少也。无穷妙理,由静中求,虽言静者多,而知静者少,故欲静,而不能静者,是未寻得静之根源,静之根源,先要看空俗境,不染尘垢也。静之门路,则当从不静之处下功夫,斩绝妄念,静之功夫入深,即可以在闹中得静矣。修学之先,须研究妙法,能得充备,杂念一起,随则消灭,灭而复生,不使之生,生而则灭,使其永灭,至静之极,不静自静,何尝言静,何尝言不静,止于至善者,莫过于静,静之于深,泰山崩于面前,而亦不惊也。非不惊也。因静中无心无相,故不惊也。美女当前,而亦不动也。至于动作行为,待人接物,能合中和,其亦镇静之功也。若能如此,则静功之道可成矣。吾佛门之明心见性者,非定静不能明与见也。儒言穷理尽性,若非定静,何能穷与尽耶,道家之言,修真炼性,若无定静,何能修与炼耶,所以定静之功者,乃三教之命脉,实能健康,廷年益寿之好妙方,以外无法可胜此也。
◎试看一日,若不靠夜中之静,日间何能动作乎,所以真道本于静,自然之理也。道本于自然,舍静要从何入门乎,吾菩萨讲此静字,是三教不离之功夫,修真学道,士农工商,王候将相,都要由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父母能静,而子自孝,君王能静,而臣自忠,兄弟能静,而知和睦,朋友能静,而明信实,夫妇能静,则能顺从,参禅静坐,玄机自明,吾劝学道之人,修真悟理,不可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或在口上修,如此之修法,真道皆失之远矣。学者须知,若从耳目上修,腹肚上修,恭敬上修,此一切有为法,皆非道也。亦已失真道之体,不可谓之道也。其形既流露,不可彻底尽言,乃有近于旁门者,有假托修炼者,有浮华重,而镇静少者,亦有心志坚,好环境,而力量弱者,又有习吾佛门者,不但不加意检点,而弊在安闲快活,日日淹淹欲睡,时时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懒惰于行持,不愿用功,岂不知要得一长一短之物,定要用无限心机,方得随心应手,而使心满意足,岂学佛仙之人,免下苦功,而能依妄想以得道乎。此皆各有魔病,此种之人,名虽进道修真,其实进一寸,而退一丈矣。此乃尚未得大道之妙趣,以致不知大道之微奥也。总是人心不灭,道心不彻;人心不灭者,未看淡俗情,恐衣服不华丽,饮食不鲜美,名声不彰扬,金钱恐不多,恐田园屋宇不广,一切绊脚绊手之事,不能看淡,时而有求福之心,时而有欲安之意,时而有贫苦之叹,时而有奢侈之思,满腔私欲,此谓人心也。人心不灭者,不能看淡世俗,俗缘不弃是也。须知人人皆有佛性,能造大器,道基也。但因不能看淡世俗,致使道心不彻,所谓道心者,淡有淡无,他人说有亦好,说无亦好,淡美淡丑,他人说美丑,总亦不管,淡得淡失,事物之得失,总由天安排也。淡毁淡誉,人说好说不好,亦不争论,淡生淡死,了解生死由命,不受挂碍,所以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若用此心而修道,道则可成,降魔,而魔自灭,诸子欲返本还原者,初步由静坐而起,坐时,必要忘形,不可着相,四大阴魔,酒色财气皆空,静中有境无境,若有若无,空无所空,弃人心,而存道心,历久而志不迁,用切磋琢磨之功,运用三气,后自得明心见性,但愿人人,皆发道心,用静坐之功,修成正果是吾之所望也。
南无仙佛主任郝祖师 讲道钟警明!
夫天为阳也。地为阴也。阴阳者,一气所分,轻清上浮者,为天,其质清阳也。重浊下凝者,为地,其质秽阴也。清浊阴阳相混者,为人,故人之身体,乃由半阴半阳配合,而有清浊之气包住,所以人乃禀天地阴阳之气而交,以成真性,受父母一阴一阳,相感以成形,人命由此而生,此性命者,阴阳也。在天之阴阳,显象为日月,在地之阴阳,显象为水火,在虚空之阴阳,显象为风云,在方向之阴阳,显象为南北,在时刻之阴阳,显象为子午,在卦爻之阴阳,显象为坎离,在人身之阴阳,显象为性命,天下无一物,不具阴阳,所以万物,离了阴阳,从何而生,天无日月,不能分别昼夜,地无水火,不能养活生灵,虚空无风云,万民不能清泰,方向无南北,四方怎能安定,卦爻无坎离,水火怎得升降,时刻无子午,昼夜不能分明,人无性命,周身无有主持,是故修炼下手,不离一阴一阳也。
◎学者须知,玄关属干,干者鼎也。鼎即阳,生身之处也。丹田属坤,坤为肾,即炉也。炉属阴,保命之乡也。神属火,即阳也。气属水,即阴也。论说阴阳,名称甚多,则铅汞,水火,坎离,龙虎,龟蛇,金乌,玉兔,东家郎,西家女,清浊,性命,千性,万命,不外一阴一阳,太极而已,阴阳名词,种种异名,说不能尽,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指干为天,坤为地,在先天之时,天位居上,地位居下,天位者,乾卦也。地位者,坤卦也。在先天,卦爻不缺,一离母腹之后,脐带一断,一声叫苦,四相打开,乾坤颠倒,乾坤者,天地也。天地颠倒,而乾卦失中爻,则玄关失一为离,此为离中虚,离了先天无极故乡,何日返本耶,坤卦得干中之一阳,变为坎,坎在肾,此谓坎中满,坎者陷也。一点真阳,坠落后天,下丹田,不能还原也。到此时,须用抽爻换象之方,再用逆行之功,返还之法,将坎中一点真水,补在离中也。离属火,火属阳,将离卦中之真阴,运送于坎,换出坎中之真阳,运送于离,由此坎离之真阳,真阴,使其并凝也。坤指地者,丹田也。而坎属水,水属阴,将坎中之真阳,用逆运吸升于离,激出玄关内之真阴,使真阳凝结,本性明朗,而为无极本位,即先天本性也。其时玄关补满,卦爻不欠,到此时候,乾坤复原,天地依然定位,由此而男人淫根,女人月信自断,既然后天证完,而先天自全,配天配地,本性圆明,如日月之光,脱出三界外,永居理天,岂不妙哉。
◎所以世人,若能常清静,则天地悉皆归,到此地步,阴阳已会合,水火亦既济,夺天地造化之功,永不受天地拘束,亦不怕那十殿老阎君,又不畏那黑白二无常之鬼差,打开四维,丸峰高岭,打开三关,西方大路,本是逍遥自在,古佛仙也。所以今夜吾仙谕示众生,大道木必外求,只在人身之中,须知自性是佛,本性是仙,学道之人,若放弃自性不养,时常无明火暴发,贪嗔痴之三毒常存,此为失本性之原头,故古佛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玄关,人人自有灵山塔,须在灵山塔下修”塔下者,则指丹田,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以使神能明朗,自有本来之佛性可见,亦是教修学之人,不必远求真道,真道在自身之表示,须知用逆行之法,则将除浊之气下降,炼清阳之气上升,玄关虽是属阳,阳中有阴,丹田虽是属阴,阴中有阳,故半阴半阳者,凡体也。须将半边之阴气炼退,则成纯阳金刚体矣。有人识得阴阳理,便是龙华会上人,现在普渡时期,老母恻隐,仙佛慈悲,漏尽九节妙诀,玄关阴阳之理,在此纸上,学道诸子,要详细,节节有动有静,依照书中之义,勿误勿错,散除俗情之气,扫开心性魔病,低心下气,方可了彻真理,成仙成佛,就无难关也。
◎世人所知,本性本来是真善,因为落在后天,受父母生养,亦有受着父母,所习之善恶,而为性,由幼少而壮年,至知世事之好坏善恶,近善者学善,近恶者学恶,而为习性,由此而有本性,禀性,习性之三种,而分别天命,付命,自命之不相同,所以天命之谓性者,乃上天所付给人之本性,是至公无私之真性理,在父母付命,而感染父母之善恶,此禀性之内,则分贪嗔痴,邪正之别,但自己之本命,若不能自主,就由习性之善恶,而造功培德,或诈取欺骗,既然知本性是真善,当然要向善而作,若是作善造功,而欲求福报者,非用本性而施舍也。须能造之范围内,定要踊跃作去,切莫贪功勋,而妄想作一项善,则思起福报,须能反思者,方可符合本性之大使命,若要培养本性圆融真善,先将禀性习性判决,然后顺正行,而弃邪为也。又要保养本命,能健康长寿,当知造命之法,此法多在修炼三宝,调和气息而得,呆性若不改,本命若不惜,决定夭折矣。
南天文衡圣帝 讲道钟警明!
修真学道,必要行功立德,内外双修,谓之外功内果也。诸子,若无外功者,道基不全矣。故内果要外功相助而成也。外功者,有人饥寒,以衣食济之,有人困鸡,以财物舍之,救急救难,或赠药施茶,或修桥补路,或修建寺庙,或修装佛像,或买活物放生,助人丧葬,种种利人方便之事者是也。观现在之世,人心变常,所做多是奸杀偷盗邪淫,无恶不作,无所不为,乱伦伤人,或忤逆父母,违犯国法,致忘却本来面目,永难反转,吾望有德有财者,须以身作则教之,能言能说者,以口化之,作社会之模范,亦要舍财扶益世教,印书唤醒世人,谈道论德,以化风俗之美也。当此三期浩劫,大开普渡,诸佛圣仙真,立愿渡人,着造道钟警明,十方化渡原人,愿诸世人,以舍身舍财,广推教化,借此财缘,而修出苦海也。
◎若寸善不行,片德不积,丧尽天理,只思多积财物,留与子孙,一旦三寸气断,死入地狱,孽镜台前,问汝在世,积何功德,定必无言可答,在世述梦,造成万劫之深孽,到此时候,欲望积善行功,已过迟矣。所以仁者,以财发德,不仁者,以身发财是也。为人在世,富贵者,必要行功立德,不可以财名为重,如若不加行善,只作诸恶业,死入地狱,罪自当受也。为何要立德,德者,福之源也。德不立,则福不至,故古今之圣贤,皆以立德利人为事也。修道,必要立德,德不立则冤孽不消,虽得道诀,修道终不成也。先圣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道要德培养,冤则消清,不然魔考严重,所以世人,能立天地之全功,可以载天地之大道也。德有三焉,曰心德,身德,口德是也。心德者,存心慈悲,作事公平,诚心敬天地,行孝父母,待人无骄、无妒、无怒、无嗔,则为心德也。身德者,品行端正,修持谨慎,为人模范,朴实勤俭,事事平和,对上以敬,待下以慈,先贤后贤,莫不言行相顾,即是身德也。口德者,言语益人,详谈果报,忠言劝世,常解圣经善书,以劝化世人,言行一致,此为口德也。圣人以道为重,以德为贵,故学进须先,立功积德,做天道基础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讲道钟警明!
世之学道修真,不离静坐,静坐之法,分有三种,第一种者,双盘坐法,第二种者,单盘坐法,第三种者,普通坐法,吾对双盘坐法先讲,双盘坐者,自将左脚,加在右脚大腿上面,再将右脚盘在左脚大腿上,使两脚底向上,此双盘坐法,乃是最正确,最端正之姿势,然年老之人,恐怕学不来,则可改用单盘坐法,单盘者,左脚加在右腿上,不必再牵,右脚在左腿上,若是单盘亦做不来,则用普通坐法,亦可用,普通坐法者,两脚脚底向后,在两脚腿下面,此为静坐三法,则随时要安置两手,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两手底向上,近在小腹脐下一寸三分,轻轻放在脚腿上面,坐法虽分三种,但坐时随便,由人自由,无拘束,有定理,无定法,初步坐功,筋骨甚酸,以免坐久为宜,若无懈怠,能得日日勤坐,不定时刻学炼,静坐功夫炼久,则成自然习惯,可达到坐一小时,或者二小时,一天半天,亦都不会酸之功夫,坐法虽然有分三种,但眼之守法亦有三种,第一种,开眼圆神,第二种,露一线之尤,第三种,眼光全闭,吾对开眼圆神先讲,此圆神之法者,坐功之人,少有进步,圆神者,属阳,眼光一定外泄,此种坐法,若无大德好静之人,恐学不来,总之,圆神时候,自将眼尤之精华收归,一心守在窍内,统一玄关丹田,此两窍兼守,不可用力相助,自然得到自身,小周天之微妙,第二种,露一线之光,此法坐功之众生,容易进步,一线之光者,属半阴半阳,使眼勿开匆闭,神光不外泄,一心守定玄窍门中,此法,最快得到,自身小周天之微妙,第三种,眼光全闭,此法坐功之人,有小困难之处,眼光全闭者,属阴,眼闭之法,容易昏沉散乱,恐犯埋头睡魔病,诸子要坐眼光全闭,不出魔病,亦有方法,吾佛指示,眼闭时候,一心内守,使无杂念,守定窍门,目既不露光,头要直,身端正,心定静,不可力助,亦能达到统身爽快之地步也。
◎吾今夜所讲,双盘坐法,单盘坐法,普通坐法,眼或开,或露,或闭,此六法,坐时应用,总是由人,随使自由,种种坐法,种种守法,皆能成仙成佛,不过坐时守时,全身要放空,无人无我,心意内守窍门,眼光不外泄,坐到全身已有动静之时,心意勿乱,一乱清气就散,浊气就上升,如此难免魔病上身,吾佛有一诀,指示修学诸子,坐功容易得法者,就是男儿,抱定五伦八德,女子守定三从四德,须知男女修炼同一样,无差别丝毫,男人炼精液不走,女人炼血液息断,乾坤炼法同一理,须知现在三期普渡,仙佛慈悲,行化大道,传至庶民,最重伦常从德之道,若弃尽伦常与从德,以外无大道可立,虽然得道钟之玄机口诀,亦不能成道也。须要外功善事多培养,戒杀放生,利人方便救世,则成道容易矣。吾佛深念原人,自灵山失散以来,尘海漂流不息,还家无路,但愿人人,听吾佛之示言,正心修身养性,至功满果就,同见 老母娘,同赴龙华大宴会也。
◎前面所讲坐法,亦名曰参禅,打坐,禅有分四禅,即行禅,住禅,坐禅,卧禅,此禅之大义者,谓之禅定,就是守礼节,单独一人,以定心神不外泄,故学禅定之人,须知欲求千年寿,调饮独枕丹,此即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而得长生不老,轻身爽快,所以世人若不离色欲,如干柴近火必灰,人若离开色欲,依法修进,永不生不死,非不死不生,乃本性存在,无生就无死,所谓四禅之行法,参究下面图解,自知行持之法也。
南无孙膑真人 讲道钟警明!
初步坐功,要坐之时,蒲团安放铺平,轻轻坐落去,切不可闭口,要开口吐出腹中浊气,吐尽,感到全身爽快,口方合,舌尖搭在天桥,即腭,自然生出甘露之香津,即时吞入腹内,在此时,眼露一线之光,守定窍门,若感到心意乱动,静不得,则用正玄关之秘诀,同时试用,坐在蒲团上,在蒲团左右,二尺三寸阔,前面二尺半前,左边一炷香,右边一炷香,高低平均,静坐之人,坐在蒲团,向二炷香中央,用露一线之眼法,收此二炷香之红光,缩在一处,虽然在一处,可比在玄关一般,因为人生日常,全是妄想,识神用事,在静坐之时,心猿意马,不容易锁闭,或想东,或想西,无一时能静,吾真人,道行浅薄,今夜所讲正玄关秘诀,能统一六神,除散乱,第一病,若心意能静者,免用此法亦可,初步静坐,坐到六根清静,心意闭息,在此时,人身小周天真玄机,自然发动,发动之功体,各人不同,在此地步之消息,全是识神之变化,元神隐而不出现,识神变化多端,或化身大身小,或化身高身低,时有变仙变佛来欺骗,总之,坐功之人,最初步坐时,务必一心放空,看吾皮囊,是四大假合而成,终必埋于土中,又观凡尘世境如虚空,一心守定玄关,虽泰山崩,而吾不惧,受刀兵水火之危,而吾不惊,人人若能抱此心志,行此功夫而坐,可能得到还丹之佳期,今夜有缘登本堂,顺机嘱咐学道之诸子,对于坐功,若坐到有动静,心不可妄想做仙做佛,或想腾云驾雾,心亦勿妄想与仙佛讲话,又不可妄想灵通,或一时一刻能成道,能算阴阳理,若用此法而修,全是识神用事,乃人心之幻想,终定不能成正觉,及坠入六道之苦,故吾望诸子,须明白学道,不是一时一刻之功夫,须要抱长久之志念,一心行持正法,苦中推行善功,终后自有成道佳期,一同上瑶池享极乐无限也。
◎所讲正玄关之诀,已有立下图解,在第十七章页内,须要细心,谨慎试用之,至能静之时,虽免用此法,只念佛号仙名,亦可镇静,此法若嫌麻烦不用,采用简便法,用一炷香,提在两眼中央,即玄关前面五寸,用两眼神,收归此炷香之红光,缩在玄关内,自然杂念弃尽,而得入静也。
云梦山水帘洞王禅老祖 讲道钟警明!
举世学道者多,而成道者少,虽然用名字学道,全不知何物为道,既要学道,所学何事,乃自将心性修炼,用移炉换鼎之法,鼎者,即生身之处,为玄关无极也,炉者,保命之乡,即下丹田肾也。肾即蓄精之所,为男身至宝者精,精能化气,气化神,精气神三宝,乃是修真之原物,须知人未离母腹之时,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归一处,自离母腹以后,元精变为交感之浊精,元气变为鼻口之呼吸气,元神变为思虑之识神,吾堪叹世人,多被七情六欲所累,三宝耗散,不能会合,受迷昧深沉,全不顾惜真种,以孽为乐,利用身中至宝精液,当做作乐之物,不知后天之浊精,即交感精,乃是先天佛性,居在肾中,透在外肾、淫根之间,致未修炼者,眼若一观色,欲火就发,心自动,外肾则举,精在不知不觉之中泄出,此为空淫也。日日耗散,刻刻漏泄,恐此躯壳难存,则流浪苦海,亦不求上岸,枉转为人身之机缘矣。万物最难得者人身,今已得人身,须保重肉体,欲保肉体,须保精,欲保精,须戒色,须知戒此色欲,若非大英雄,大豪杰,或有思想做世外之客者,定然看不破,亦斩不断,何也。因人自色欲而生,故为色欲而死,学者明知,色中有毒,欲中有害,须早早看破,视色如同死物臭气一般,而厌之,防欲如同防贼,谨谨慎慎而防之,久久固守元阳,用逆还之功夫,而用后天之浊精,炼成真精,化为真铅,成真一之气,从尾闾,夹脊玉枕,打开三关,九窍,运用真意,提上玄关窍内,即用小煆炼之功,风火炼精之法,炼退浊气,变成九曲牟尼明珠,此时淫根自断,见色心就不动,交感之浊精,变为元精,鼻口之呼吸气,炼成元气,思虑之识神,变成元神,此即谓,逆行之法,三家既合一,补满离卦,变为干天,世人只知顺行,为生男生女之理,那晓逆行,成仙成佛之法哉。
◎尚且男女修炼,无差别之分,男子降白虎,女子斩赤龙,作用之法,原属一样,男人是七宝金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本性圆明,女子是五漏之体,炼血斩断月信水,变为白乳,成为纯阳仙体,男人何谓七宝之身,一有志气之宝,到虑游行无畏,二有主决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求财立业,四有安身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定国之宝,举理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近圣,故谓男子七宝之身也。女子之五漏者,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此谓女子五漏之体也。虽有七宝,五漏之名,但炼法,不分男女,富贵贤愚之别,金丹之道,乃是自身三宝,五气结成,炼丹修法同一理,而果位各分高低,乃由外功内果之别,吾劝世人,施天地之财,成自己之功,何等快乐乎。虽然富有大厦千间,良田万顷,家财万贯,不过夜眠八尺,日食二升,寿享百年而已,况且任你堆金满山岳,亦难买无常之不来,若有志于道者,信心坚固,时时不离真意,念念在道中,不管有效无效,一味立猛男之志,久行不怠,改过迁善,行好事,存好心,动则利人利物,静则修身炼性,诚意正心,自然感格仙佛,方有至道可成,若能得受本道钟者,乃大福大缘之人,切不可自作聪明,不知以为知,不明以为明,自称高才,无实心研究,恐误性命大事,错过光阴佳期,而虚度一世,若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世人若能,从此浅言而修持,证金仙有何难哉。
南无黎山老母 讲道钟警明!
坐功之人,未坐以前,心意先放空,弃尽杂念,心无杠高而坐,无妄想而坐,无执着而坐,无动房聿色欲而坐,无散乱无昏沉而坐,镇静心定而坐,所以心定则气和,心静则气自凝,气和神凝,则精聚,精聚而后法轮转,由此而精气神,则能得一致也。若要打坐之时,蒲团要铺平,坐在蒲团上,眼不可闭而看平,头要正,而身亦要端正,口不可闭,须吐出腹中之浊气吐尽,感到全身爽快,神气平和,其时口即闭住,舌搭在天桥,求生甘露,若有甘露,即时吞入腹中,至此时,眼光收回归,露一线之眼法,守定玄关,一呼一吸,要缓而长,不可短而急,可比呼吸,自己不知有无一样,所谓长息长生者,短息即短命也。若坐时最好,看自身是臭皮肉体,四合结成之假壳,最终这个臭皮色壳,该要葬在荒丘野外,肉化清风,骨变污泥,一心一意在道,死活不管,修学之人,若能抱此心意而坐,必定早得镇静,正气即平发动,杂念自然亦消灭,由此而小周天,则身中真机,随时发动,若正气发动时节,要无杂念,所以无杂念,正气自然上升,若感到全体有温暖者,胆子要放大,心意勿助,死心凝神一致,守在玄关,初步功体,发动证据,人人有不同之处,若坐到身中,有千变万化之境,有时身变大变小,或者,变长变短,头大起来,或者,全身凉冷,有时全身甚热,此变化之景,乃是识神之变动,遇此景来,胆子要放大,不要惊怕,自此识神,渐渐退位,元神自现,此为初步,功体发动凭据也。
◎若继续静坐,有得到丹田温暖者,就是丹田火发,此乃化精,以及化月信水之妙火,所以不可害怕,若一害怕,水即来助,倘一着急,而心无守窍,必致身体之不舒服,非但坐不得法,此精血亦不化,反而要走泄,精血既走,难免病痛上身,若坐到虚无之时,身有动静,切不可心活,最好心静无我,死活不管,任其自然,能如此者,方可早得真道也。又对正气与浊气,须要分明,心若静虚所发为正气,心若妄动所发为浊气,既然浊气产生,心就不稳定,窍内定不平和,此杂念之气上升,恐生邪气之火,而连累身中不爽快,所以此杂念之气,即是浊气,故坐功之人,切要心意勿动,由其自然,正气自能上升,全体自舒服,六神自统一,三宝亦得连和,须知若浊气上升,人就不舒服,五脏六腑亦不和矣。故坐功到热气上升时候,最宜注意心静,热气原为正气,心一动,就变成浊气,所谓动则变,变则化,静则聚,聚则转,若不分别,正气以及浊气,浊气发动,认做真气发动,实为误解,所以坐功之人,往往犯此弊病,亦不计其数,道理若不彻明注意,就枉费修道多年苦工,所谓杂念妄想,即是浊气也。
◎吾叹历代学道之众生,难明此理,致而少成仙佛之故,此乃是修道不仔细也。最初步坐功,依照子午卯酉四时而坐,此四时,是天地转阳气时候,坐此几个时辰,容易得法,身中自爽快,至功夫得就身者,免照四时而坐,在行住坐卧,都可以静也。要静坐时刻,由自己自由而坐,静坐以后,待统身齐和,一点动静没有,方可起身动作,切不可性急而起,须照常,渐时坐在蒲团上休息,若有发汗者,一时不可吹风,停数分间,养静全体舒服,方可以行动,此为初步,炼心性之功夫,弃杂念之法,已得入手矣。若能日日,依照此浅言之法,心定而坐,自能得到完全功夫,可以进入筑基之功,自然三关九窍贯通矣。而第一节筑基之功,原本由炼养,精血不外泄,亦由初步,炼心制性之功做起,初步坐到,已无杂念,遇着千变万化之景,无骇怕者,道基渐渐坚固,须知初步炼心性,以及闭精血之法,不是炼三月五月,自能纯然也。炼心性,闭精血之功夫,切不可急欲速成,功夫未到,心性未纯,只急望速成,如此不但道不固,反生妄想魔病,所谓心性炼法,最慢要炼三年,最紧亦要,一年半载,看自己之心性,而可断定紧慢,心性若得坚固无杂想,自能达到筑基固全,筑基者,不是有形相之筑基,乃是用身中一点真意主决,即缚心猿,锁意马,而采取先天一气,将精血炼化,求纯阳之体,须要依照书中妙诀,章章体会,节节细研,合吾所讲浅言之法,而推行之,后日自有九品莲台可坐也。但初步之坐功,在静坐之时,看自身是四合结成臭皮囊,静中死活不管,自然杂念永灭,既然杂念灭尽,由此而心明,万事能通,自性渐渐明朗矣。
◎修学之人,要明白凡心与道心,凡心者,时时刻刻妄想无停,只妄想财利美色,无一时能静定,每每造罪恶,而给身担当,须知人生,上天堂下地狱,成仙成佛,做鬼转六道,原由此凡心而造成,所以初步须将凡心炼死,道心自明,虽然在静中,看此肉体当做是臭壳,但静坐以后,在休息之时,须要保养自己色身,知身是父母所生,性本 老母付带,时时谨慎,保持肉体,完成先天大道,当明人身假壳之中,本有圣贤仙佛,隐藏在内,所以称曰佛性,若能悟则为仙为佛,迷则为鬼为魔,故须要时时保惜,借假以修真,还本来故乡也。诸子修真学道,要先明道及明理,若能明道者,正气时时上升,亦名真气发动,即功体容易得法,而妙法轮常转,乃升降自如,若不明理者,功夫不能进步,反生出魔病,吾盼望初学之人,须要多看善书或圣经道册,在阅读至诚,以穷究心性理,或访有经过之人,符合本道钟,而修持进行,自无错误之处,切莫疑惑,而退道心也。
◎上说识神,就是人心,即妄想之心也。人若用妄想之人心做事,犹如大海起波浪,波浪既起,船只即沉坠,乃指人心惟危,做事多犯罪过,若认定人心识神,当做自己之真性者,可比认贼做父,所以修炼心性之功夫,得容易炼纯,必定学公明正大,如日月大公无私,可见日光照临大地,无分微细穴内,或广野山林,都是公平而照,再如月亮之光,不论江湖河池,或微细蜿水,有清自印月,学道者,欲明自性是佛,可将此道理究明,然后就知,诸仙佛对救劫渡世,亦如日月照临万物一样,平等济渡也。
九节玄功
四禅解说
◎行禅
为何要缓步,眼视前五尺否。关于学禅定之人,脚步若紧快,心决定不静,且意亦乱动,所以定要缓步,轻轻而行,眼看直,勿乱视杂色,须知眼神收皈,不远视,方能守窍,助心神不乱,亦不可经过后,而越头乱看女色,恐动心阻道不进,又不符合学道规格,故须防人议论也。
◎住禅
指坐在椅上,切不可乱思想,须要统一心神,所说不离此个,不离那个,乃暗示学禅功之人,对此玄关及丹田两窍,定要兼守,可以说每时,都不可忘去呼吸之出入,若知注意呼吸之出入,正是性命存在,若忘弃呼吸之出入,犹如失去性命相同,故两窍兼守,为中和长生之道也。
◎坐禅
即坐蒲团上,心放空意收皈,将杂念一切除清,方得真静,呼吸之出入,须要微细,初步若未得到温暖之气上升,渐借精神力作用,用真意引精神循环全身,头顶脚心手底,都要引透,此为却病延年妙法也。
◎卧禅
此法为之吉祥睡,年老之人,可以多用,但睡中须觉勿开口,为何睡眠要觉,须知觉者醒也。因夜间贪睡,阴气盛,即难镇静,所以大睡大死,少唾就不死,乃全重守静功夫,而待一阳动之时,采取舍利也。
八大金仙南极仙翁讲九节玄功!
第一节:筑基。
已到筑基之今日,吾仙欣喜诸子,外功做得广大,善事亦作得甚多,对家事亦安置好势(妥当),三要素,财法伴,亦有齐备,对于炼心性功夫,平常亦做得纯正能忍,在静中以无杂念,坐到身中有千变万化之景,丝毫都无骇怕,虽化泰山崩落,压在吾身,而亦不惧,又化刀枪之险,而都不惊,心意永无乱动,一心守玄窍,所以在静中,死活不管他,任其自然,此初步炼心性之功体,以得到自然健全之效果,须知修真学道,还丹最容易,而炼心性之功最难,炼心性之功,譬喻人生之造屋,筑地基一样,初初造屋,若无先筑地基,以后如何叠璧上梁柱乎,所以筑地基得坚固,后日资力积满,材料备足,欲建平阶,或是建三层,五层,则可由人愿力之希望,资料若丰富,建到中途,自无停工,或欠料之失败,亦免有困难之处,所以炼心性者,谓之筑道基也。心性者,还丹之基础,做仙佛之来源也。心性之功夫,若得健全,在修学途中,虽遇千魔万难,而心性亦不迁移,已入真静,所以在闹动之中,受世事件件刺激,又逢万般考惩,而能心无乱,性无变,又能忍受,看淡俗事虚景,人人若能抱此心志,而进行修道,此为道之资力,道基之资料,如此还丹,则容易贯通也。所以外功,惟善德多作,自然资料丰富,欲证初乘人仙,中乘地仙,大乘神仙,上乘天仙,最上一乘金仙,此五乘亦谓五等,证此五位仙果,亦是由人信愿行而证,亦由人功德而分也。登此五等仙果者,是以炼心性之功夫健全,遇事能看破忍耐,不使心性妄动,而发无明火,可说基础坚固,对渡己渡人之事,或善事亦有广积,善根深固,乃有大德之人,可能得此至道也。为何仙有分五乘五等乎。因初乘炼精血化气,使精血无走漏,得长生不老,但外功未足,谓之人仙也。中乘炼气养神,但本性养未真明,所以不得变化,谓之地仙也。大乘炼气成神,本性朗明,而有神通变化之境也。上乘炼神化形,千百化身,经十数年之热气烧过,全身筋骨皮肤脏腑,已无半点阴气,乃在大温养之功,而得此果也。最上一乘,炼神还虚,炼虚还无,以道合真,一性圆明,万古长存,无去无来,佛之大觉金仙者,即此果也。总要内果外功俱备,方能证此果也。佛亦有五乘之分别,一人乘,乃持守五戒,杀盗淫妄酒不犯,而生人道者,二天乘,乃修上品十善,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愚痴,不犯此十条者,顺于正理,故曰十善,此十善之相反,即为十恶也。所以持守此十善,而不错乱,则生在天上,为天神也。三声闻乘,闻听经理之修法,而独善其身,自悟四谛理,乃彻明苦集灭道,而断生死轮回,得阿罗汉果,知世间是苦恼,而集成烦恼,万境总不实,有生必有灭,能悟此大道真理,修炼本性圆明是实也。四缘觉乘,乃自观十二因缘,而生智慧,以断烦恼,修炼精气神皈元,以避轮回,而证辟支佛果者,此十二因缘,是众生生死轮回之次等,乃由此而缘起也。一无明,乃过去,现在,未来,有种种之烦恼也。二行,乃依此烦恼中,而作善恶自当其果报也。三识,即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在世,投胎之一念也。四名色,谓投胎之中,知心身渐发育,已成有形色相之喻也。第五,六处,乃在胎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俱足,要将出胎也。六触,到出胎二三岁之时,但不知事物之苦乐香臭,只欲触物入口食也。七受,至六七岁时候,已知事物之真假苦乐香臭,而感受爱欲也。八爱,到十四五岁之青春年期,男人清阳足,女子月癸行,由此而生种种,强盛之爱欲,而染情感也。九取,由成人之后,气血渐定,虽不多欲以色欲,但争权夺利之欲愈盛,即贪求所欲,而诈取欺骗也。十有,即依贪求妄取,求不得苦,而生烦恼,将所作之善恶,而定当来,即来世之果报也。十一生,乃由现在世所造之业,而定来世贫富贵贱,智愚高寿,或夭折之受生也。十二老死,谓来世所受之果报,能得高寿,而不艰苦,或寿不高而夭折,乃定苦乐,老死之位,此为十二因缘也。五菩萨乘,谓广修六度万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证最上乘佛果,虽然有此乘别,总要炼己修功,方能得此证位,若无功无果,九品莲台,不容易坐也。
◎欲进筑基者,须要从前,炼心性之法纯熟,无妄动情境,坐到变化之景,无有骇怕者,则可以筑基也。筑基之法,乃在静中,用一点真意,裁决判定,看自己心性,炼到今日,已得到纯然之地步否。须抱定冲天之志,死活不管,明白心性一理,思自己现在,已进入筑基之阶段,凡心定要死,性情方得纯正,切不可行至中途,受着财利美色,心再妄动,或受着刺激魔考,而亦移去道心志念,如此之时,乃心性无主之故,就难免无杂想心,由此而恶疾魔病上身,亦不只染病受苦,亦连累大道之不成,反坠六道轮回之苦矣。所以初步炼心性之功夫,定要坐到观景,而能忘形,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意注意,在于玄关丹田中间,此功夫,亦要由炼静炼坐而得,所以初步之炼静坐,总不分任何场所,闹处亦可,静室宜妙,心若能静,意无散乱,能在闹动求静者,最上之功夫也。以上所说,乃初步之自由炼法,但已到筑基之日,有不同之处,何为筑基,乃自无中,要炼成有,故须选定适当场所,以立基础,可使炼丹,有着落稳当之地点也。为何筑基,要如此之重视乎。因大道之成功失败,乃在此筑基第一节,所以进入筑基,须要严禁几项,即眼不观杂色,耳不听杂言,身如枯木,不乱行动,心意要锁闭,不生杂念,亦不随便接近人,口言亦要减少,男女不混杂,另名谓闭关,食欲睡欲,须知制止,此筑基者,与建筑家屋,筑地基相同,若地基之水泥未干,或地面未实,则要紧急叠壁上梁,如此决定倒落,即建不成家屋,所以筑此道基,若未炼到,温暖之气上升,全身如火炉之热,不论寒天暑期,汗都流得满衣服,又精血未闭者,即未得到筑基,极点之功夫,此为筑基之证明,乃成功失败,进退之证据也。
◎静坐之人,在蒲团上,心意抱定至诚,眼露一线之光,守玄关,统一六神,灭除杂念,不可埋头仰面,埋头即任脉不通,不可昏沉太重,仰面即督脉不贯,尾闾关不开,故要端身正坐,令上下相通,子午相对,方可调匀气息,一呼一吸,缓而长,成一勺,而玄关丹田,自然一气,身中无半点杂念,此时,伸出两脚,双手搭膝,轻放在腿上,此时两手按太极之法免用,应知脚伸直,则精道自闭,而肾中曰丹田,亦谓海底,所聚之至精,亦名干金,就不能逃遁,两手搭膝,则身要正,自然饿鬼所出入之穴遣,饿鬼乃指精血,即永远闭塞,亦名闭地户断死门,然后用先天虚无之火,乃是一点真意而已,即用此火,当时同甘露玉津,降下丹田,心意齐守丹田,一心无乱,此时玄阙免守,一丝不挂,杂念全消,守至虚极静笃,无人我之时,正气复发,丹田温暖,久久修炼自然功成,精血自化矣。
◎因人身背脊中,大肾内,有根管带,名为橐籥(音”陀月”),接肾脉之旁,男女交媾时,男子真精,由此橐籥而出,女子至宝,由此橐籥而飞,二物凝结,长为胞胎,所以世人,不知牧归真金,至久而久之,真精至宝,泄走完了,就做了枯体干壳,死期至矣。今修行之人,则用逆行之术,塞断管窍,不使真精至宝飞走,即是筑基也。按男子十六岁满,而阳精至,到此时期,若无修炼者,就开始走漏矣。又女子十四岁满,而天癸行,到此时期,若知修炼静坐者,是名曰坐断血河,若是筑基功成,男子无梦遗漏精之患,女子无经水月行之理,由此而可延年,而得长生,为仙为佛,观世人之中,只知饮食,可能维特生命,全不知,呼吸比饮食,更加重要,人若断食,可到七天尚不死,但闭塞口鼻,断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时,就要死也。所以普通无学玄功之人,只知饮食重要,全不知呼吸重要之原因,前面章章,己有说过,教示学坐功之人,呼吸之一呼一吸,定要深而长,用腹部调息而成,一勺,须知人之性命本源,下手功夫,由呼吸入门,呼吸初不可短而浅,若短浅者,身体就不能健康爽快,亦不能达到循环之优良,又不能延年益寿,故静坐之呼吸,谓之调息,学者,应该注意,呼吸丝毫不可用力,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使肺中,及腹部之浊气,尽量能外散,所以静坐之功夫,到年深月久,呼吸深细,一出一入,自己不觉不知,可比无呼吸一样,勤炼到此处,可达到调息之极功,若是呼吸不调和,心就不能达成真静,性命亦不得延长也。呼吸若能吸透天地根,即玄关透丹田,此即筑基功夫已成,基若筑稳,则佛仙之道就不远矣。
◎调息之法,决定用腹部凸凹,虽免用鼻吸呼,亦得自然,顺腹部凸凹,而吸呼也。若不知用腹部调息之人,不但性命不长,亦难得健康,恐多患肺病艰苦,何也。因五脏六腑,就是肺脏极软弱,因肺脏极不易展大,若用肺脏呼吸,肺脏时时大起来,致肺尾同胸骨相争,久之定发生肺痨病,若知用腹部调息,由新陈代谢,吸新鲜空气,换出腹部秽气,不只腹部肺部轻松,亦可帮助消化食物之极功也。初筑基之人,若口中玉津未生,感觉口渴,体中火盛之时,可以用后天水,乃清水滚水,多饮之,使身中杂邪之火能散,若至先天真水生出,玉津如蜜之甜,又吞不完之时,口就不渴,此时免再饮后天水,故菩萨,有甘露水,能救活群生,亦名大悲咒水,又曰先天真水,若能饮此水,而得长生,就是学道人之玉津甘露也。
八大金仙吕纯阳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二节 炼己
夫炼己者,则孔门克己之功也。炼者,将凡心俗气炼死,及身中脾气魔病,一切炼退,看境色而不动心,此炼己之要诀也。前第一节之筑基,若只用空壳名字,虽曰筑稳,其实未炼至极功,则心意,亦不稳定,恐怕心猿意马,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制未死,而依然能妄动,故必须用炼己之功,以制伏心性,加添补充,筑基坚固,须知自古千圣万真之修道,先须炼己,使神全气盛也。学者在未筑基,未炼己之时者,每被万事情欲之所劳,而为日用识神之当权,牵连眼耳鼻舌身意之同用,而染色声香味触法之尘境,所以若不先为勤炼,使基础坚固,遇境则亦难安,神驰气散,焉能夺造化之玄机哉。所以未炼还丹,须先炼性,未修大药,要紧修心,在炼己能遇境无形,则六贼不扰,而神自凝矣。须明六贼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人身之六贼也,色声香味触法为尘世之六贼也。爱恶欲贪嗔痴为心内之六贼也。人身之六贼,若不谨慎引入内,则内心之六贼蜂起,而尘世之六贼亦牵引染缠,既然人身之六贼不锁闭,由此而作怪耗精,则眼见色,就爱起而贼精,耳听声音,则欲情起而摇精,鼻吸香味,则贪起而耗精,口尝滋味,则嗔起而走精,身意遇触法,则痴起而损精,此六者,日夜盗贼于身,道基之精液,能有几多,精走去则神气亦随之,由此而丧身损命矣。
◎须知后天浊精,本是先天佛性,修行之人,以身为国,以精为民,精不动摇,谓之民安,神气充足,谓之国富,所以炼己之功,若无炼至纯熟,欲炼精者,不得其精住,欲炼气者,不得其气来,精气不得连和,药当生之时,即不辨其时候,须炼至终,不知其为终,基虽筑成,犹如无筑,或遇喜惧,而随之喜惧,遇疑信,而随之疑信,此皆炼己无纯熟之故也。且炼己,若不炼到虚无,万缘入眼皆空,亦不为百事,而阻碍,若不能炼到如此,则仙佛不得,能到虚无,可以炼丹,即此义也。然对此炼己,若能炼到还虚之功纯然者,乃由气化神,而神有朗明,即还虚之功得,而神意有主宰,所以炼己之法,即观照本心,而心不为识神,物欲之牵缠,比如水桶,桶如身,水如心,身若不动时,桶自然定定,桶定水自定,由此而污物沉底,若身定心不定,桶水摇动,如心妄想,即污物尘垢浮上,须知光明本性,如清水印月,心动如水有污物,污物既浮,就难印月之光,所以炼心性功夫,须万缘不挂,一尘不染,时时保得,七情未发之中,刻刻全得,六识未染之体,外弃诸缘,内绝诸妄,一念不起,使眼耳鼻舌身意,各返其位,在炼之内,耳虽闻声,而元神不受音声之迷感,故在炼之时,不起思想心,身虽在尘,而在炼之时,不受着尘之染,所谓炼己者,逢景无妄,见天地人我,而无天地人我之相也。见山川草木,而无山川草木之景也。见一切诸物,而无一切诸物之体也。万象俱空,虚无正照,一念全无,则渐入大定矣。故金丹之道,若不先炼己,而能成道者,谬矣。老母云,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灵兮道不成,即此意也。所以炼己,则不论时刻,勤而炼之,待至日久,修道则能成全功矣。若炼己放荡,炼丹则有走失之患,养性之时,则有妄出之险,若不炼己而进道,道遥远矣。炼己即用渐法,以修炼之,渐法者,见美色爱欲,亦不起邪念,而心总不动,若见富贵荣华,提起正念,而心不惑,自然功深,静中一切境界,现于目前,就不得起心生爱,先知修行之人,静中境界,多般皆是,自己身中之三尸识神所化,有时化神佛来言祸福,到此境界,若无镇定心意,谨慎提防,恐误性命大事,若希望灵通,或望想做仙做佛,则大差之魔病也。因识神静而现,引诱君心,劫夺尘缘,若能用道心主专一,见境如不见,视如不视,闻如不闻,体与太虚空相合,自然识神消散,炼己炼到七情不动,六贼不乱,六根自然大定,一念不起,一尘不染,万缘皆绝,此即本来性体,持心苦炼至今,方可行此一时半刻之功,而入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内,求此先天真一之气也。
◎古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可见炼己之贵重,超生了死,乃在此处做出者,故炼己到纯熟,筑基基自固,最尊重者,即炼己之功,不可轻视也。昔吾师正阳师试十魔于吾,吾心正念而不疑,任师百般魔难,不生疑心,独立正念,后得到炼己,筑基之安全处,能成正觉,体天渡世,方得今日之果位也。首先应知炼己,魔障极多极强,亦要慎重注意,因恐怕心意受诸魔之考,若再妄动,则照第一节之坐法,两足伸直,手免搭膝合掌拱手求 老母,以及默念佛号,须愈至诚求念,如有眼落,身化之惧,即天谴雷诛之威,乃阴魔已经降复,到此则私心,识神自灭,道心本性自现,其心纯一,心意既纯,则元精元气元神,皆聚于丹田,而恍惚杳冥,药物已现,只待时而采也。到筑基炼己之节,最忌少年人,恐功行半途,再动春心,而再走精血,堕落者多矣。总要提防,拿定主意方可成功也。但是老年之人,虽无此弊病,但恨精气已枯,修炼而采无药,凡人六十岁已过,卦数已周,骨脉干枯,所以老年修行,水火已寒,而在年少之时,不识修行路,耗散元阳,到老来反悔已经迟矣。今将老年之人,比作一根枯木,叶败枝枯,那还能开花结果乎。但若知修炼,弃末求本之法,可将阴中,苦求真阳,培补早日,所耗散去之至宝,就好如逢春风微拂,日暖气温和,能得时刻不怠续炼,不日间,吹得青枝绿叶,纷纷生出茂盛,即是枯树逢春,死而复生,由此而返老还童,收归所失去之真阳复位,须知为人,定可以胜天也。乃从此抽坎填离,炼命归根,做返本还原工夫,虽寿有八十之老翁,亦不为晚也。若能修成纯阳,炼就万劫不坏金身,自得返老还童,须知人生在天地间,虽然受天地好生之德,上有天之所盖,下有地之所载,亦要明天地二气,亦能损害人身,天为阳,地为阴,所谓阴阳相混者人身,不可不知天地能化育人,亦能劫夺人,何谓劫夺人乎。当知世人,自离母腹之后,男人至十六岁,女人到十四岁之青春年期,多是夺天地间之真阳,补充而长成者,故男子十六清阳足,女子十四浊阴降,则经水行,只有此几年间,能夺得天地之真阳而已,若至此青春年过,人欲增盛,识神用事,由此而上天,要夺回人身之清阳,且大地亦助人成阴,是使早日能阴气相混,日月亦是推人死,至死期既到,四大假合,地水火风之肉体分散,即永失真道,所以修炼大道,实无他事,只要将自身,在先天所带来之至宝,又被天地所夺去之真阳,再重新收归本位,此乃夺天地之造化,乃炼清阳之童体,故谓寿八十之老翁,若知正法而修持,至真阳补满,其发虽白,但其颜如童,乃炼白发童颜之活神仙也。能得此法,而有相信者,定永超尘世,不受沉沦之若,所以炼己之工夫,若炼到全身如火热,精血闭断者,则延年益寿而得到人仙,佛曰阿罗汉果之位矣。
◎炼己之功,最忌色欲瞋恚,虽然对色欲有断除,但男女之间,若相见妄想色欲,致动心机者,亦是同真淫欲一样,所以心机既动,真精化而为淫精,在不知不觉,或大小便之时,定走出精液,又瞋恚心,若无提防忍耐,遇事刺激,则发怒气生邪火,而阻道前程,对此二点,宜要注意也。
八大金仙曹国舅仙翁讲九节玄功!
第三节:采药。
采药第三节,学者要知,采药不是上山采青草也。乃待真机发动,而采先天至精,使其皈原,亦是由无念虑之中,所生之精液,方为真药也。若有妄念而动者,即属浊精,须知采药,甚有困难之处,昔云,大药修之易亦难,要知由己亦由天,若非种功修阴德,动有群魔作祟缘,所以采药,虽然靠重自己,有至诚不怠,但亦要靠上天仙佛之暗护,方能顺序而得,若无仙佛之护助,倘受魔之扰乱,心则动摇,如真金变成泥土,所以要阴德培补扶助,方能顺手而可采也。何为阴德,施与不求报,阴德也。积善无人知,暗中作方便,亦阴德也。须知修行人,若阴德未充,必定被内外魔所扰,若知回思内省,发大忍辱以精进,即魔障化为阴德,自然采药,药能自得,故采药之功,在炼己纯熟后,由身不动,万尘不染,而元精自凝,由心不动,清浊自分,而元气方聚,由意不动,三昧大定,而元神混合,此际三家相会,打成一片,结成一团,遇此景象,而大丹药苗渐现,已成真种,自此真阳发动,另名为活子时,或一阳初动者也。故药苗既现,则候时采取,切莫错过,今比如天边之月,每逢初三日,出于西方之上,此乃如修炼大道之人,初筑基炼己之功夫纯熟,久无走漏,由此温暖之气,而生出真种之药苗,另曰金丹真铅,所知初初之生,如初三日之月,形如刀圭,乃形容甚少之意,此亦谓之三阳开泰,即是身中三家,精气神合一,由此而有真药可采,总要求中和之气,使三昧身心意大定,亦是三宝连和,然后由杳冥虚无之中,自有药物可采,都是采取精液所化之物也。
◎学者,须知采药无他,乃吸先天虚无之气,而采精气神三宝,所结之药苗,既然三宝已现,必夺造化之权,运采取之功,降心火于丹田,化开丹田之阴气,以真意为主,意者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神属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自玄关,落于坤,丹田就燮为坎,由坎中阳爻,在人身为精,在五行为金,此精是人吃五谷,所生化之物,若知炼则为佛为仙,不知炼则为鬼矣。此精名说真药,乃属在阴精,故此阴精,若无用风火煆炼,则此精必定在里面作怪,思想淫欲,搅乱君心矣。煆炼之法,务要凝神,入丹田气海,又加调息之功,而使橐籥鼓风,则风吹火,烹炼淫精,化而为气,其气混入一身之气,再合先天之气,再从窍内发出,而为药苗,如世人之镕铁,起初用风筒吹风,使炉火猛烈,然后则铁可镕,若火不暖亦不及,火强则太过,总要取中和,而不失败,此采药之法,乃静入虚无,而待元精生,以神火而化,以息风而吹,以静而取,以动而应,以虚而养,以无而存,则调药之法,得之矣。所谓神则为火,息则为风,别名谓之风火炼精,精得火则化,学者,当知采药之方法,其时心守丹田,只用真意,分而引出两腿,一推出,一降下,此时两绅照原伸直,两手搭膝,佛号免念,玄关免守,抱心如大虚,忘身如枯木,自静中求出甘露,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即时用真意,推引出两腿,引到脚尖母指上面,一寸三分之高,对脐下一寸三分之处,有一条直线之形,其时真意,引到脚尖母指上面,一寸三分高之处,要随时,吸先天虚无之气,到玄关,要吸当时,眼要一开,鼻息要一吸,初次吸后,舌尖再搭天桥,虔诚求出甘露,然后将此甘露,再降下丹田,专用真意引出两腿,照初次之法,到脚尖上两,一寸三分高,二次再吸先天虚无之气,到玄关,吸时照原,眼一开,息一吸,连用三回,勿错勿乱,时令为冬月建子,在太阴为初三日,月出庚方,此为第一次采药也。第二采药,时在十二月建丑,在太阴为初八日,月之上弦也。第三次采药,时在正月建寅,在太阴为十五满光莹也。上说乃借比喻而已,须知初次之采药,如初三日之月,现刀圭之形,在第二次之采药,则如初八日之月,已成半面,若至第三次之采药,如三阳开泰,月到十五日,则圆明光辉,此亦不是指一天二天之比喻,乃将大道,修炼之采药此节,而形容明示,使修炼之人,容易明通大意,若不用积集之法,亦难得一时间,补满先天之破处,所以炼道修真,教人定要抱长久之志,累年累月之功,即如在砂中倾金同样,乃积少成多,从近而远,登高必自迩,如行路之初,由近处而出发,能久行不怠,方得到目的地,采药之法,亦与此相同也。再如鸡母生卵,一日一定生一粒,并无一日生二粒之理。所以此段采药之功夫,乃表示世人,在先天所带,此点元阳,是元精,藏在后天浊精之内,至男十六,真阳走,女十四,月经行,日日耗散,终无人指醒,至死方休,今修行之人,修炼金丹,采舍利大药者,即是采此一点元阳真精也。须要谨慎注意,待一阳初动之时,正宜采取逆行,知者仔细,依照书中之口诀,而精进之,此玄妙之天机,古今不得言明者,今为应普渡之期间,广施妙法,亦不得不讲,乃希望世人,增加进修之婆心,而指泄漏明,须要敬慎以学之,自无错误之差失也。
◎学者,须知采药,就是采取精液所化之真气,所谓金丹大药,并无物可形容,千言万语,亦是自身之浊精,由全身温暖之气,乃强烈之火候烧过,而成真种,由此方有真气可采也。此真气,又曰元气,修炼大道,总要保持,此点真种不散,如浩然之气,时时上升,而得长生不老也。例如精似水,炉属火,水放在鼎内,就是精血聚在丹田,即炉中内,炉若不热,无猛火烧起,此鼎之水,永远不滚,既然水不滚,就无薰蒸之气浮上,至终此水,则变成污臭水,此乃比如精血,聚在丹田,若无受过温暖之烧,此精血永不化,虽然有极法可闭,亦不是究境功夫,久久亦都走泄,此论说,一样如造酒,只收薰蒸之气,而为酒精,若无收此烧气之薰蒸,为酒者,不久定坏去,若真酒精,任存数十年,亦都不坏,所以大道之修法无他,亦是采取,温暖之气烧化,所薰蒸之真气,使其周流全体,而通窍脉,聚阳弃阴,即炼金刚不坏之舍利,若用有形,而为药者,即差之矣?
八大金仙汉钟离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四节 得药
得药者,得精化气谓之大药,前节用心火降下丹田,丹田本有水,水得火,水火则融和,性命则合一,而成真种矣。故自初次凝神,心返照丹田,浑然而定静,以忘形而待动,以意气而同用,以神火而化精,以息风而吹炎,以武火而煆炼,武火者,乃呼吸之急速,以文火而守,文火者,不存而守,不息而嘘,时时刻刻,不昧惺惺,绵绵不绝,如有如无,息息归炉,到此意气两不相离,如母子相随,则和合凝矣。吾仙苦叹世人,只知顺行,生人生物之理,全不知逆行,成仙成佛之道,何也。因为人身,下丹田之处,藏命之所,其中有水,故名曰龙宫,其水是生人生物之浊精,水质沉沉重重,朝朝下流,而心即神,神属火,火质轻轻浮浮刻刻上炎,两离分散,则性不能见其命,而命不能见其性,此为人道之事,死后变鬼道,转六道之苦,乃由顺行而沉坠,故逆行之法,知者微少,上升亦少矣。
◎若仙佛之道,即天道,乃炼龙宫之水,即生人之浊精,使其逆行,再用心中之火,降下丹田,火凝在水中,自此而身中,无名之火消灭,心则自空,而火不上焰,水得火煎,就变为元气,以后此浊精,则不下流,六神通之中,漏尽一通已得,精血既不下流,化而为气,由此真气,自然上升,此名曰,炼汞补丹基,延年益寿,可为地仙也。又曰,最初一点真种子,入得丹田万古春,乃此意也。得药者,无念之念,是为正念,若正念时时现于前,方可合先天一气,到此药苗,则能顺序而得矣。得药之名,乃是夺天地造化之权,尽在此得药之节,药既然得入,名曰风霜都吃尽,独占普天春,此乃譬喻梅花,不怕霜雪,而风霜不染,修炼到此,万尘不能染身,内外融和,已无阴气,如春阳光辉,丹田一派,纯阳之气,其中境象,如沐如浴,周身融融和和,爽快不可胜言,此内外真是阳春之景,乃真种产时,大药已得也。学者,若坐到此真境时节。当兴功收取,如若不收取,即是当面错过机会,须要用仙佛灵活手段,如降龙伏虎以强夺之,切要勇猛,用真意牵之,用真息摄之,将大药收归在丹炉之中,后待法轮之功,得药之时,欲静理纯,忘照沌一,意息无双无急,自然定静,虚无合体,我不知有身,身不知有我,如是真忘,真照真息,此为真嘘之文火,能用此文火,何惧真种大药之不得哉。此时呼吸之顿断,呼吸再复起,总由得药之自然口诀,以采药之后,不吸气者,何也。盖回光有火,吸气有风,风火交加,必损药苗,所以不回不吸,此时依照前节,两脚伸直,两手搭膝,心守丹田,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引出两腿,脚尖上面,已免收回,尽追引,尽降下,约三寸香久,数分间,引出三十六回左右,追得风尽,心自静,身自轻,恍惚杳冥。入虚无之境,全体舒畅爽快,四相忘形,膀胱即尿道,如火热,两肾如滚汤之蒸气,相貌如痴颠,不知有我身,甘露如蜜之甜,久久忽醒,此为得药妙景火候也。到此之时,须要紧急进火,切莫贪其轻爽,恐怕药性太过,则不能结丹矣。吾仙教好色欲之人,须急速来学道,道中亦有色欲之可娱乐,犹胜有形之娱乐数万倍,此乐不但不犯过失,亦不损精气神,反而精神爽快,气血壮旺,精气不外泄走,得此娱乐者,反而得长生不老,亦可得仙佛之极乐,岂不大妙哉。此乃饮食自家水,即长生药,乃精所化永生真水,又名先天真水,既然能得饮吃此水,可得快乐长生,盼望世人,须要相信,至急来学道修炼,而受无为之乐,故谓好色者,快来学道,以上妙喻,读者切记之,勿忘是幸。
◎上说得药,由全身温暖之热气,而将浊精污血烧化,方有真气可采取,即用逆行之功,用心意,另名精神力,而使真气升降,转运法轮,所以精能化气,由气可养元神明朗,此元神另名,谓之本性,世人若知用元神做事,即不违背良心犯过失,因此元神好静,人若知静定,自得减少闲事是非,所谓识神者,即贪求爱欲之心,此元神同识神斗战,天理战败人欲,谓之邪不敌正,从此元神退藏,即识神人心用事,学道之人,若要见本性,须知炼己之功纯一,将识神人欲,炼得干净,精血能化为真气,而得元神本性明现,学者所知,本性本虚空无体,若有意见本性者,本性永远不得见,心有着相,乃属有为法,所谓弃我者,即天堂现前,从我者,即天堂路远,地狱现前矣。若有意入虚空,即虚空不可得,比如世人,有意欲鼻香味,千思万想,香味亦不来,但无意思吸香味,香味一阵一阵吹来,此乃示学道者,不可执我相人相,或一切有为法,而求本来佛性,故佛之净土法门,由念佛号,以弃心中杂念,则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差路”此乃欲得药,见本性者,须念佛号静心也。
八大金仙李铁拐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五节 进火
进火者,乃是道之运周天,释曰转法轮,儒谓升降,三教之名虽异,其理相同,总由真气上升,方得法轮常转,学者,要知转运之理,并不是有何物可转,乃是用真意,使真气运转而已也。所以自得药以后,不知不觉,忽然丹田融融合合,全身如绵花之轻软快乐,爽快之乐,透于四肢,其时身自然定静,如大石居在高山不动,吾心亦自然入虚空无物之静,犹如秋天之月,天气清和,月影照在澄碧水,而现出光亮,约有数分钟久,全身毫毛孔窍,丹田之处,痒生快乐爽快,肢体酥麻如绵,自然自心亦舒快,阳物勃然而举,男人虽有此证,但女人到此功夫,亦是感觉爽快之境,现在内理,男女修炼,无差别丝毫,此时忽然一吼,呼吸顿息,即呼吸断去,神气如磁石之相翕,意息如蛰虫之相含,不觉入于恍惚,天地人我,莫知所有,浑浑沦沦,入得无为恍惚之中,其时心自不肯舍其物,心肾合一,物者三气所结之至宝,又名曰金丹大药,元气亦不肯离其神,相亲相恋,纽结一团,而元关之顿变,如妇人之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气真浑合,自此万窍千脉自开,其中景象,似舒似翕,而实未见之舒翕似泄走真精,亦如漏走真药,而实不能以漏泄此精气,有此妙境,不可以言语形容也。故大士云,一阳初动,有无穷之消息,亦是表示此得药之乐境也。少焉恍恍惚惚,此爽快之境,在恍恍惚惚之时,约数分钟间,心于是复灵,呼吸再复起,丹田之气自下,往后而行,肾管之根,即外肾,龟头毛际之间,痒生快乐,实不能禁止,女人虽无此证,但乐在其中,亦难形容,总不彻底说,恐成污语也。此境界谓金满三车夺圣基,冲开九窍过漕溪,溪者丹田,迢迢运上昆仑顶,万道霞光射紫微,此乃指示修学之人,到此境来,定不可贪爽快,若贪爽快,恐变后天,须至急转法轮进火,但亦不可真机未动,而急于运转进火,须待其爽快暂过,方可进火运周天,此进火之名,又曰移炉换鼎,亦名抽坎补离,即炼石补先天之妙名也。
◎所谓气满,前任脉、后督脉自开,而运行道路自通,乃自然之法,而上自有溶溶兮、如山云之腾太空,霖霖兮、似膏雨之遍原野,淫淫兮、如春雨之满汉泽,液液兮,似河水之将流释,散则透于周身,为百脉之总纲,聚则合于先天,真乙气之虚无,此乃至清至真之正子时,实则至虚至灵之真景象,乃妙示得药后,要进火之真妙景也。此景象,若有妄想,或功夫未到,总不可得,功到自然而有,至此时膀胱如热火,两肾如滚汤,切不可贪其舒畅,恐药苗,被热气烧太过之危,又金丹不结之险,须急速转大法轮,运上玄关,不然此物,满而有溢,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则前功废却矣。进火之法,两脚收回,照前筑基之姿势坐法,统身端正,两手安太极,眼露一线之光,此谓盘膝,则尾闾关自开,尾闾谓之第一关,尾闾一开,则夹脊谓之第二关亦开,玉枕关谓之第三关亦开,此谓之三关,三关既齐开,九窍亦定相通,所以泥丸宫,昆仑顶,等等关窍都尽开,此自古至今,先天大道,自然之经络,若是真意,不对三关顺序运上昆仑,而下玄关,若对玉枕运透玄关者,乃大差矣。此运法之路,乃属偏路,绝不是大道之通路,若如此做,不是一气流行通达,而天地相通之理,所以若如此运用定然做不通,亦定炼不成,此谓左道傍门,若知用前面之正法运用,至此时候,三关已开,八脉亦通,甘露如泉,吞不得了,其味香如蜜,此时紧急回光返照而吸气,运动真意,推动甘露降下,引对前通任脉,上通阴跷,下通阳跷,中通冲脉,横通带脉,上前通阳维,而降下丹田,自丹田所得之药物,即金丹舍利,运动真意,引对尾闾关,而通督脉,上后通阴维,而直运过夹脊关,到达玉枕关,再运过九峰山,昆仑顶上,一并载于金鼎,即玄关之中,此时心意齐守玄关,丹田已免再守,药物到玄关之时,约量守二三分钟,此谓第一次运功,第二次运功,心意再顺甘露,而照初次运法,引通尾闾,提上玄关,再守二三分钟,第三次之运法相同,连运三回以后,心意齐守玄关,以待烹炼,其时龙虎同宫,水火既济,又曰贯满干也。此谓少煆炼之功夫耳,以上候烹炼,参照下节自知也。
◎须知进火之法,即用真意,另名谓之精神力,亦谓心之思想力,运用丹田之热气,使其周流全体,既然有温气,可转运关窍,由此而可得,新鲜血气周流,百病不治自愈,所谓热气,即阳气,寒冷之气,谓之阴气,所以人身,有一分温气,即不死,仙佛若有一点阴气,则不成,故道法无他,全部都是,用精神力运用,学者,若如将精神统一,时时用真意使其升降,气血自循还,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即此意也。
八大金仙何仙姑 讲九节玄功
第六节 烹炼
何谓烹炼,烹炼者,譬如凡人饮食之煮饭也。煮饭起初,定必用猛火而煮,初初要煮之时,若无用猛火煮者,米定不能成饭矣。所以药物已得,若无用进火行法轮之功,运上玄关烹炼,定不能成金丹舍利也。须知道者,路也。乃法轮之通路也。即前任脉,后督脉也。烹炼必须,不迟不速,以呼吸定其法,进火亦名,运周天也。故行法轮之时,神气必须与甘露而同行,亦谓心意,乃精神力之作用,其时心意同甘露,至丹田,则运过尾闾,夹脊,玉枕,透上泥丸宫,落在玄关,若泛然由偏道之外而行,渺渺茫茫,不由正路而行,此不得成舍利,凡行法轮,合乎自然,同顺三关九窍之大道,若勤则太过,而风大,即呼吸粗,法轮不能转运,而焰无所制,若怠则不及,而风少,乃呼吸过微,不能成长旺之功,而变散也。须知进火者,乃运大药,即真灵归源,若不运转,则漏尽,不能止,而舍利亦不成,此运用之法,要运三回后,心意齐守玄关,以待烹炼,此言虽重复,乃叮咛之妙喻,学者愈须注意为是,所谓达摩初祖,折芦渡江,此亦是行法轮过关之妙喻也。世尊一箭射中九重铁鼓,此亦行法轮之意也。箭者真意也。射者神气,同甘露而行之法也。九重者,人身背骨有三关,即尾闾夹脊玉枕,此三关,左右皆有窍,故曰,九重铁鼓,当过关之妙法,所以运过关,亦要照前节说明,必由中窍而运行,若驰别路,则不能得道矣。
◎须知烹炼在玄关,儒曰,灵台,煆炼九曲明珠,释曰,灵山,烹炼牟尼宝珠,道曰,灵关,修炼黍米玄珠,名虽分三,其实皆烹炼,真意所运载之药物,金丹舍利,使混合一团也。学者当知,此药物虽载于金鼎,若不用烹炼之功,而用武火煆炼,则不能凝丹成至宝,此时依照,前节坐法盘膝,六神统一,齐守玄关,即守药物,同时立刻用起枷子,大开神光,两眼圆神,返照玄关守窍,两手举起,左手叠右手,如带加之刑,须用大力,在胸前脐上八寸左右,用最大力量之武火,将那浊精识神,游魂鬼魄,妄意一切炼退,此时呼吸之功,自然一吸到丹田,一呼到玄关,自此妙法轮而常转,烹炼大药,约量数分钟久就可,若过时间,恐怕药物烧化,而丹反不结也。此时五物自交,成为元精,元气,元神,元性,元情也。五物既返,则五元归复,五德持权,则五贼降伏后,五气自然朝元,三花聚项,显吾本性,如城巍巍不动,而丹自结,舍利自成矣。所谓武火者,呼吸之息强烈,谓之武火,微细谓之文火,因此烹炼之功,全动武火用事,但年青之人,以及老年之人,在修炼之中,文武火候之分法,亦略有差别之不同,因老年人气弱,须多用文火温养,若是青年之人气旺,精血猛强,故要多用武火而制止,绝不可过微,反而精不化,即大丹不结,若过旺精走泄,而药被烧,即丹分化,须谨慎抱中和,进功,为一大要事也。
◎学者,既知前节进火,是用真意,引动元气,周流全身,实际上是精神力之作用,须知此精神力伟大,身体若有失调之处,只用调息之功,而运动精神力,如兵将抗战,专心诚意,统一精神,然后将此精神力。引对此痛处而出,能相信不怠运用,久久血气循环,由此百病,免服药调治,亦决定痊愈,若工作上无注意,或无故打伤,须要随时运动精神力,打开凝结血气,自然免积伤,此法,最秘之妙法,古今少有泄漏,今为使学修炼之人,早得见功,虽未得道成真,亦可得身体健康,享人间之安乐也。
八大金仙蓝彩和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七节 温养
温养即是温养圣胎,实喻保守此元气之不散也。前节既采得金丹大药,逆运河车,转大法轮,透过三关,载于玄关,用烹炼之功,炼化阴神,识性,妄念,自此神光寂照,须臾不离,合成虚境,温养圣胎,乃专一,犹如鸡抱卵之至诚,恰似龙含珠,时时静守玄关窍,免得炉中水火寒,此时阳气未纯,有余有阴气未尽,须要防危险,所以至诚,保守胎元不亏损,要念兹在兹,念之天理,即抱正念,如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即有妄想,如浮云之蔽日,须能一念不生,静极自生动机,有一点纯阳之物,从丹田升上中宫,欲与道胎,合为一处,则自往下,转回尾闾,而上干顶,降于玄关,此物是无为助胎至宝,如有现此妙境,当要谨慎转之,所以在克念可以作圣,不视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须知元气为结胎之本,呼吸为养胎之源,再者,元气有生活之理,呼吸有资养之机,元气生时,使之归源,助我胎之圆满,呼吸绵然,使之纯调,助我胎之化育,则心依息平,而息亦随心平,心息相依,神气相含,息之往来,如有如无,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任其自如,故调其息,定养其神,明道胎初凝,后天之息,本似于有,不着于有,圣胎既结,意在其中,寂然不动,心常觉悟,勿忘勿助而养,勿寂勿照而温,自然氤氲二气,升降循环不绝,法轮亦自转,其元气同流,激去五脏六腑之阴气,即变成纯阳干体,由此而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无不通达,打成一片明镜,凡躯自忘,道胎永存,昏昏默默,浑浑沦沦,则神入其气中,而此气包住其神,外则我虚无寂灭之性,在于氤氲瑞气之中,其时阳光发现,普照全体,内则一派天然之佛性,无形无象,又无内无外,就可以欣喜,则性朗朗兮、如秋月之明,而命融融兮、如薰蒸之醉,其骨肉如沐浴,而心性似太空,通达无为兮,安寂六根,静照六识兮,空尽五蕴,身似浮云兮、实合泰山之不动也。
◎若温养圣胎者,照最初筑基坐法,枷子放下,眼漏一线之光,守玄关,约量数分钟,就可以沐浴,此时最忌妄念,武火不用,全用文火,温养圣胎,一呼一吸,随其自然,亦不着而存心意,又不放心意,则不使阴魔作祟,炼阴保阳,而金丹自固矣。前节烹炼,譬喻煮饭,起初用猛火而煮,后米已成饭,但有水分未干,所以余烬热度,自然饭不太过,乃是自定之文武火候,火候若不平和,即金丹被损,恐焚化之危险,烹炼金丹多用武火,须合身中三昧真火,此火者,身心意大定后,可谓三不昧,而成也。此为炼魂制魄,而成金刚真性,到此温养圣胎,定要用文火,须能知进知止,若不知进或止,当用文火之时,而再用武火者,所成之药物金丹,定被武火逼散,学者,到此功程,当知危险,至要谨慎,此为小温养,须知小温养之功,不但静坐进功时,要保守元气之不散而已,在行住坐卧,都要小心注意,现在所说之温养,乃每日每时之温养保守,故谓小温养,至元气结聚,温养道胎,即谓大温养,虽分有大小温养,但其原理原同,只要防止心意不动,使元神元精能合一,关于温养道胎,须要经过,九年面壁功夫,方得本性圆明,而出圣胎,故谓之大温养也。学修炼之人,今听此重复之言论,定有疑问,总要抱信心,尊师重道,在受苦遇难考刺中,亦要精进,若能炼到此功夫,虽免说明,已无不知之处,切莫温一时,而放弃寒雨时,如此修法,任有精勤用功,亦决定不能成功,得道果也。
八大金仙韩相子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八节 沐浴
沐浴乃是圣胎结就,即元气已经聚会,须防其危险,是防其心念不定,畏此阳气未纯也。虑者,虑其意念不静,怕此阴气未尽也。学者,当知洗心涤虑,正是寂而常照,此为沐浴之首务,沐浴者,乃洗涤其心,能知此意,则能转识成智,日后则能证胎之圆性,比如玉工琢玉,如琢如磨,则玉如光亮,而成宝贵矣。古仙云,三万刻中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此为法轮常转,息息归根,只知内而不知外,免妄想念虑,则无分散之不幸,所以元气既聚,如婴儿出现,十月之养胎,只在绵密寂照之功夫,此绵密寂照之功者,乃沐浴所用之义也。能得心意不动,正是照而常寂,此为沐浴之正功也。须知后天气,乃浊精被热气薰蒸,化在全身,结在元关,所以寂照返观,正是绵而又密,此为沐浴之大义,其时默识氤氲和畅,正是密而又绵,此为沐浴之仙机,所谓道胎立,则千智生,金丹舍利归中宫,自然明通真理,可以闻一知二,至大成之后,万物之事理,即无所不通,若至六通俱备,智慧广大,过去未来,亦无所不知,内则心无虚妄,性无生灭,佛性融融,犹如阳日之慧光,耀耀心明,犹如阴月之光亮,正是真空无为之景,此乃一性圆明,不为物欲所累也。沐浴者,圣胎已结,舍利金丹出现,本性圆明,实是元气聚而不散之说也。此种种之名字,乃借比喻而已,总不离自身三宝,精气神也。所以要沐浴其身,须绝点尘埃也。但此婴儿非后天顺生之肉子,实自身至宝,三花五气结成,若十月胎足,脱离胞胎,必须沐浴其心身能洁,如污水之莲花,不受污秽之染,此即儒之无声无臭,释为不生不灭,道曰不凋不残,总之,不外内守,洗心涤虑,不受情欲之牵,在行住坐卧不使心意妄驰,至此时候,若无谨慎,妄念一起,譬喻凡间妇人之流胎,金丹舍利分散,则前功尽废矣。须当紧制妄念,能久久不移志念,至胎圆,脱胎神化,总由此而成也。此沐浴坐法,盘坐就可,两手搭膝,在腿上,此时玄关免守,全心放空,两脚放开亦可用,两眼自然,上不守玄关,下不守丹田,舌免搭天桥,停几分钟可以退符,所谓十月养胎,乃借比喻而已,学者当知大道之真理,须要加倍猛志,穷究心性理,才免炼至中途,而生疑惑退志,致费前功也。亦不是学十月道胎自能足,而能脱胎神化也。定要保守,日日温养而知新,刻刻不离常转运,至本性圆明,两用真意,使其出胎,方可稳当,若本性未明,后天阴气未尽,其时出胎者,恐出阴胎,另名谓之阴神出现,如此则不妙,学者,当知此意,而静守待时,虽守三年五载,亦须忍耐精进,若全身之温热,能得日日增加,则有进步之证据,若热度火候日退,乃元气分散之内证,总要调和凡体,至大功成就,方可和光混俗,而渡己渡人,乃有独善其身周全,即可兼善天下,万众无不钦服也。希望大成仙佛之果,若无经十四五年之火候烧过,由此热气,而激出身中阴气,由阴气炼尽,本性圆明,方能大成仙佛也。若无修炼大道之人,身中之热气,属在感邪之气,此邪气既发,至发汗后,全身变成虚弱失力,若有炼功者,所发之热气,谓之浩然正气,此气既生,全体爽快,元气百倍,口永不渴,须知修炼大道,定无速成之法可学,若用速成之法,以望早出胎神者,定走出阴神,此法乃属旁门外道,非真仙佛之道也。所以仙佛,有一分阴气未尽,则不成,人若有一分阳气,乃体中有丝毫温气,则不死,宜要弃阴保阳也。
八大金仙张果老仙翁 讲九节玄功
第九节 退符
何谓退符,乃是退阴符也。未出胎神之前,体中有阴气,必须用退符之功,两脚伸直,两手搭膝,求生甘露,此时心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再推出两腿足弯,连推三回,已免吸回收入,为何要退阴符于两足弯,因留下火种,以待下次炼丹之用也。若退符在脚尖者,已无火种矣。所以退在足弯,乃留下次之火种也。退符三回以后,起身留意,切莫胡思乱想,以使心意无妄驰,行住坐卧,须臾不离,念兹在兹,时时在道,外则三宝,眼耳口闭塞,自然功夫日进,胎神日足,待气足神明,能脱胎神化,则不为阎王,以及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拘束,做世外之客,无极永久长存也。吾仙嘱咐学道之众生,先明此九节玄功之秘诀,自筑基,至退符,为做全盘大道之总诀,此九节玄功,要分为二阶段以行之,不可乱分为三四段,若分为三四段者,差矣。第一段者,筑基第一节,炼己第二节,此二节者,谓之第一段,未进道之人,或者,进道之众生,定要先修此二节,以为健康长生之根本,方可做大道之基础,所以炼己之功不可急,须知炼己难,而还丹容易,炼己,须要炼数年,总之年数不能一定,心性能得早静者,身体早得健康,方有办法可炼道,若身体未健康,或心性未纯,须炼三年二载,或五七月八九月之久,亦要忍耐精进,若觉有精进,就可以继续进入,第二阶段修炼,诸子,大道不可想难,须知道要真,人亦要真,理有真,亦须天命有真,总要由自己根缘,至诚即能感天,然后方有大道真理可得,所以筑基,炼己之功,若无大德行以感天,受上天神佛之暗助,亦决定做不来,须能忍耐,苦心修炼,在数年之艰苦,方能进功,炼心性之功夫,若做得完全,虽受刺激不动心,可顺序进入第三节,由采药至退符,合共七节,谓之第二段,虽然分为九节二段,亦要同时做得始终,二段亦如一段,此初步每日定要做,须勤采,而继续转法轮之功夫不断,若能做到心肾合一,则阴阳会合后,此九节免做,只用文火保守,守至本性明朗,自能脱胎飞升,此时逍遥快乐,在千万劫亦不损,岂不大妙哉。
◎诸子对此九节玄功,时时刻刻要详细静观,自有妙理出现,须知筑基,若筑有坚固,自然男不走精,女无月信,此乃筑基之证据,但此炼己,乃一生之功程,虽然筑基成功,自有大药金丹可得,乃由精化,而元气方聚,谓之结道胎,至本性圆明,未出胎之前,因为身中存有阴气,故炼己之功夫,切不可少也。炼己之功,谓之炼心性,此功夫定要至死方休,在未成道之前,切莫放却炼己功程,恐有无明火,烧化功德林,则前功尽废矣。学者,对此九节玄功之做法,每日定要做二次至三次,一次之功夫,约量一点钟左右,同时定要做得透彻后,方可以休息起身,待至道胎圆满,至出胎后,吾身顺先天一气而行事,乾坤虽大,难包其身,吾身无挂无碍,无拘无束,养太和之气,所谓大德润身,至德自有至道,此九节玄功,谓道之全盘口诀,自进道,以至了道,无不备此中矣。此盘玄机,乃是吾八大金仙同南极仙翁,奉无极至尊懿命,应三期收圆,不得已漏在本道钟书中,赐与劫中之众生,以及劫后之原人,能得早日,返本还原,若有大幸,得受本书,能依照书中之皈戒,以及口诀而修持,男子三纲五常不废,女人三从四德无亏,始终无怠,久久自有效果,然必要栽培功德,或印一切善书醒世,或者,代老母印本道钟救劫,警明大千世界,渡尽原人,放生解孽,或者诵经消冤,或者,舍身渡众,有财出财助道,修庙设堂结缘,行种种善事,广积阴德,以为做大道之基础,久行无怠,方保此先天至道,能得成就,不然,虽得本书,日闻大道,片善不积,寸功无行,欲望仙佛之快乐,即愚夫之想也。而道定无所成矣。得此道钟既有机缘,闻此至道,须恭敬于诸佛诸仙诸圣面前,叩首百拜,以谢泄漏玄机之恩,尽孝于无极老母,爱儿女之心,一心一德,尊敬精进,待后日功圆果满,自有丹书下诏,脱壳跨鹤飞升,永不再投东下世,此为大丈夫之能事毕矣,是谓得其出生了死,先天大道也。其乐为何如乎,奈因何而不谨慎哉。
本堂副主席南无大势至菩萨 讲九节玄功
九节玄功补充明细之解说
九节玄功者,筑基、炼己、采药、得药、进火、烹炼、温养、沐浴、退符也。筑基者,建筑基础也。学道,必须先行人道,配合天道,行外功,作善事,守规戒,炼静坐,闭精血,定饮食,制睡眠,限劳动,弃妄想,以为修大道基础也。为何学道,要先行此几项乎,因为无先守此几项,决定离不开地狱门路,所以佛说地狱五条根,谓之贪财,好色,爱名,贪食,贪睡,此五项之欲,乃世人所欲,所以学道之人,若不知制止,激去此欲,绝无成道之可望,再者,静坐之法,依照书内所定三种,一双盘,二单盘,三普通此三种坐法,由人随便选坐,此三法者,乃筑基初步坐法也。初步坐法,坐到心静,杂念消除,则伸出两脚,双手搭膝,此两脚伸直之法者,筑基心静之时,所用之法也。炼己者,炼心制性也。使心欲无妄生,静中对境无心,一切假境,现于目前,一毫不着,即俗气全消矣。炼己坐法,两脚照原伸直,恐心意不定,合掌暗念佛号,求佛帮助,此二节者,成佛成仙之总根源也。外功由此而满,内果由此而圆,大药由此而生,绝不可急欲速成也。此二节,每日勤调,时时注意,勤炼勤习,学习既久,功自成矣。人欲炼尽,天理流行,道气凝结,药苗自现,此自然之正理,虽无意采药,而自有药物可采也。然后顺序做第三节,采药功夫,采药者,筑基炼己功成,外功满,而人欲消,得到大自然之景象,静极之中,已有药物渐现,即时用采取之功夺之也。采药坐法,佛号,免念,玄关免守,两脚照原伸直,两手搭膝,静中求出甘露,真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即时用真意,推出两腿,在脚尖母指上面。一寸三分高,随时吸先天虚无之气到玄关,在吸之同时,眼要开一次,而鼻息,亦要吸一回,开吸后,随时再降下甘露,同样推出两腿,二次照原,一吸一开,连续用三次,到得药之节者,照前节之坐法,两脚伸直,两手搭膝,心守丹田,再求甘露,真意再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即时推出两腿,脚尖母指上面,以免吸回,口诀以采药之后,不吸气者何也。因回光有火,吸气有风,风火交加,必损药苗也。所以不回不吸,约量引出三寸香久,连推连降,有三十六回左右,推得阴尽,心自静,身自轻,全体舒畅爽快,四相忘形,膀胱如火,两肾即丹田如汤,相貌如痴,甘露如蜜,此时紧急进火,运法轮之功也。若贪其轻爽,则损药苗,而大丹不能结矣。进火者,运周天,行法轮之名也。进火坐法,两脚收回,照初步筑基之坐法,大药元气,已凝结在丹田,紧急用真意,顺甘露,而降下丹田,兹将丹田之药物,名曰金丹舍利元气,原本用真意,引对尾闾关,而上夹脊关,直透玉枕关,运上昆仑顶,自将所运之药物,乃温暖之气,一并载于玄关之中,此时约量守数分钟,再继续第二回,再降下甘露,运过三关,到玄关,再守数分钟,连运三次,以待烹炼之功,烹炼者,用武火而煆炼真意所引之药物,谓之元气,在玄关烹炼之也。若不烹炼,定不能成金丹舍利,就是此温暖之气,不能聚在身中,分散之危险也。烹炼坐法,照前节筑基之姿势,六神统一于玄关,守药物,立刻用起枷子,大开神光,两眼圆神观窍,用最大力量,两手速力,将那浊精,识神,游魂,鬼魄,忘意,一切炼退,烹炼大药,约量数分钟就可以,并看年龄,由自己分定,更要时刻注意,恐药物烧化也。温养者,温养圣胎,实是浊精所化,已成元气,聚在丹田,如万星斗数,拱照北斗星也。前节所载药物,用烹炼之功,已成金丹舍利矣。所以圣胎已结,温养圣胎,不用武火,而用文火,以温养之,坐法照最初筑基之法,枷子放下,眼漏一线之光,守在玄关,呼吸要自然,不可急,约量温养数分钟,就可以沐浴矣。沐浴者,因金丹舍利元气已结,沐浴其心身,绝点尘埃也。沐浴坐法,照初步筑基姿势,两手放开,两眼自然,此时玄关免守,全身放空,暂停几分,可以退符矣。退符者,乃全盘功夫做完,退了阴符,留下火种,待下次之用也。坐法两脚再伸值,两手搭膝,再求甘露,即时真意顺甘露,降下丹田,用真意引出两足弯,已免吸回,退符于两足弯,以待下次炼丹之用也。连推三回以后,起身留意,切莫胡思乱想,使心意无妄驰也。此段功夫,若希望早日入手者,一日定要连作三四次,不可中途而停止也。以上九节妙诀者,是最上乘之法也。而且自筑基,到炼己,此二节为一段,自采药起,得药,进火,烹炼,温养,沐浴,退符,此七节为一段,此二段,若合为一段而学,亦可用也。绝不可功夫未就,筑基未固,炼己未纯,时时都有走漏,则心意妄想采药,或妄想得药,乃愚人也。因筑基炼己之功夫,未炼得坚固,直做采药者,定无药可采,反而变成筋骨酸痛也。药者须外功满,而人欲无,得大自然之正理,至精血闭断,自有药物可采也。所以筑基,炼己未纯,欲想采药,或欲望得药,亦不研究实学,致功夫乱做,如此者,差之毫厘,错有千里,定错失机缘,且永沉苦海,无有出期矣。此九节实际,系同时并用,不分亦可以,为使学道之人,详细起见,不得已分段,而绘图记述,为较勿明了,便利应用关系也。此九节绝不可分割三四段,而炼之,学者,应该精进,统一精神,十二分贯彻,善于体会,能记吾言而不忘者,决定成功也。
◎学者,当知真道为体,方法为用,故在修炼当中,须要抱意诚志坚,借假体以修真性,由外功内果俱备,方可证位大罗,所以先后天兼用之法,不可不知也。须知借后天命,而修先天性,再有先天息,后天息之分别,先天息之呼吸,对玄关吸,但要借后天鼻出入,修炼若无借后天息,决定无道可学,所以法为筏,即船也。欲渡江须用筏,若到彼岸,法就不用,故此九节玄功行法,亦是暂时借用而已,行法至阴阳会合,水火既济以后,已有产真种,另名谓之结道胎,乃浩然正气上身,炼到此功夫,四禅通用,只用文火保守真气不散,已免再用九节玄功亦可,此保守之法,亦须要详细,虽然阴阳会合,已得真种,宜要保守谨慎,以免真种分化之忧,若只欢喜,水火既济,此未得究竟之道,此乃初开花,未结道果,花既然开,须能使其结果了道,对于结果之说,即指在善能保守道胎本性圆明,由此而可出阳神,脱胎神化,谓之结果也。若不能脱胎出阳神,就是守尸鬼,任学百年亦难成道,死后定走不出,六道轮回,观古及今能开花不结果者,不计其数,多是有始无终,炼至中途放弃不学,为此原因,致成道证果者少矣。今既然知开花结果之法,不分男女须要向上精进,紧急修持正法,行功积德,待至功果全备,应赴三会龙华,得涅槃之极果,须知今次龙华会,是最后一会,切勿轻视本道钟而不学,致错过此会良期也。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讲行述劝世
夫道者,无形无相,无声无臭,包罗天地,养育群生,不生不灭,金刚原性也。人生在世,必学不生不灭,圆明本性,即免受沉沦之不息,学者,必须先知道之有魔,有道必有魔,道高魔必高,无魔考验,何能成道证果乎。吾今奉命述之,以供世人参考焉,吾在世之时,生在王宫,为第三宫主,名曰妙善宫主是也。幼年自知修行之事,受恩师,燃灯古佛,点化先天大道,从此之后,心坚意切,愿修行断轮回,其时父王不准吾愿,欲迫招驸马,继统后代江山,时吾不贪富贵假名,受父王责备痛骂,无半点怨恨之心,然后苦毒在花园担水栽花,当时在花园担水植花,受尽磨难,吾永不灰心,父王闻知,怒而不言,令将士,到白雀寺,请尼僧前来劝诱吾,言吾身为宫主娘娘,何必修行也。吾不改其志,父王大怒,命尼僧,将吾带上白雀寺,将五百余名尼僧之事务,全部给吾担当,吾志坚定不怕磋磨,日夜勤守黄庭玄关,暗中学内功,父王误会是尼僧不敢虐待,致使吾心志不改变,即命将军,焚化白雀寺,烧死五百尼僧,那时吾正在云房洞里静坐,方得免受灾祸,父王闻之,增加怒气,将吾受种种刑具,吾死不退坚志,再将吾处斩,时有护法神,拥护吾丈六金身,将士斩不得,父王大怒,怨是将军之所为,斩死多位将士,时吾心不忍,祷告天地神祇,默念自己早死,免害生灵,时不觉神虎出现,将吾身负到香山,修行多年,方成正觉,此时父王不知其故,喜悦吾身已死,被虎咬去,父王心喜意足,经过不久,所造前冤后孽,报应甚速,身染疮疾,无药可医,此时吾道已成,知父王之愁难临身,不念旧恶,尽行孝道,舍手眼医治痊愈,再渡双亲两姊,功圆果满,得今之果位,受封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历劫千百,化身渡世,吾示世人,学道究竟是孝行,须能受魔难,坚志不退,学有亦好,无亦不管,决定有一日,道果自成,以了道证果矣。
护驾天君 王
诗曰:护驾腾云降至释。堂中诸子有前缘。
至尊御驾登道一。万载难逢今夜天。
护驾天君 赵
诗曰:道法皈一明觉悟。钟声振动转法轮。
警明外道速归正。书竣紫气透天阍。
金阙上相 李
诗曰:代天颁书竣三科。推人行善积功多。
警明外道速归正。道明理彻心性磨。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训谕
朕嘱咐诸子,本堂第三卷书完竣,以后对外功内果须坚 持,而踊跃体会书中之妙意,须知书内,言言玉律字 字珠玑,定要静心细研,守静用真意详参,待后日功 圆果满,自能与
朕同登理天,应受万载之乐,本道钟一书既然着成,须提早颁出四海,挽恶而可从善,故不可延长日期为盼也。
朕命勿违,幸遇本堂书竣,诸子有缘,得今之音,御笔赐堂号曰至释堂,须做牌匾悬挂,留为后代之纪念,若无缘定难会佳期,切莫错失为上也。
先天金仙姑
诗曰:随母銮车驾紫云。功德无量诸善群。
书竣倍加修内外。老母赐号万古存。
无极瑶池老母 训谕
今夜临堂,欣喜诸儿,日夜勤劳,著书劝世,功德无量,能得完成道钟警明之书,代母渡尽原儿,母心大悦,特亲临本堂,赐诸子道号,以及宫号,须要做牌匾悬挂,留为万古之纪念,御笔赐宫号曰,道一宫,
母盼望诸儿,由大道之路,而觅此一字,可望早日,母子团圆,享极乐之果位也。
太上道祖 李
诗曰:驾出天涯步绛霄。飘飘游兴下琼瑶。
道祖挥毫灵心贯。道德复兴复尧舜。
又诗:万法修持皈道一。元神精窍献中宫。
原来三教出无极。真经章理学元阳。
金阙上相 吕
诗曰:道本原从明德性。一心贯彻复真诠。
宫集道群炼凡体。同皈真如坐白莲。
又诗:至诚至理着金篇。释儒道降赶收圆。
堂德无量成正果。众生坚志有天缘。
南无释迦牟尼文佛
诗曰:天降真道少人知。知而不悟意愚痴。
人人堕落轮回去。永远难逢脱出时。
又诗:胎卵湿化可成仙。贵贱富贫在善缘。
恩爱利名无果得。跳出轮回别有天。
护驾天君 赵
诗曰:护驾钦差下玉京。先挥柳笔示群生。
严遵礼则迎銮驾。赏罚功过定判明。
金阙上相 李
诗曰:职奉玉音降本宫。功勋赏赐德昌隆。
昼宵耐苦众生志。万古传名留世芳。
本堂正主席燃灯古佛 讲道钟警明
◎ 着本道钟之原因。
本道钟乙书,是 老母恻隐,以及 玄穹上帝,怜悯苍生之苦,应此三期收圆,命 玄灵上帝,敕令吾等仙佛圣真下凡,神人合一,参着完竣者,将自古不得漏之玄机妙诀,一切泄在书内,而且章章指明,节节说破,吾佛望诸善男信女,真实仔细体会也。若依古时之法,皈依佛门,欲进道者,须要拜三师,今为应三期末劫之修法,幸无极特降简便,而快修之诀,以免如古时修道学真者,受尽千里访明师,万里求口诀,千辛万苦,终而无所得也。故今得无极特赐妙诀,若有缘,遇本道钟,有志修大道者,紧急修持,依照菩萨所定之方式,而进表上疏,发出誓愿,抱定信心,毫无疑虑,竭力进行,自能达到不生不灭,超生了死之期也。本道钟是救劫宝筏,今回上苍恻隐,仙佛慈悲,为应末劫时期,若非如此,玄机口诀,安得而闻乎,现今迫近劫期,善恶尽渡,故玄机不秘,若肯诚心学习者,不分教门,善恶邪正,依法修持,自能进益也。况且人人,本是西天佛子,个个都有佛性,若分教门,轻视派别,就难以受渡矣。仙佛渡人,本一心,无二心,大公无私,不论教门,善恶邪正,都要尽度,因此若有信心,坚固修持,不分大小,人人都能登无极理天也。绝不可分门别派,错过此良期也。今上苍既有恻隐,悯念众生之若,不论善恶邪正,一切都能得此妙诀,既然能闻此至道,善者,须加坚行持,恶者,定必须反省,就不敢再乱为。改过迁善,专心忏悔,而将从前过恶改除,如拨开黑云,而见青天,终定能成为无极之真种子也。人人本有佛性,若知行善,进修大道,保持本来真灵,不生不灭,倘不知行善,未了灵性,三期劫后,此点真灵灭尽,变成化生之物矣。故今回上苍,对于救劫,十分关心,乃是为此原因也。
◎ 内外功与修道。
既然闻此至道,内外要俱备,须先立人之根本,男遵三纲五常,女守三从四德,合吾佛门之三皈五戒,四大条规,为学道之准绳,此者,为外功也。内果者,照书中之口诀而行持,内外俱备,方称为大丈夫,女英雄也。现值三期,正宜内果外功兼修,不可有外功,而无内果,必不能断轮回也。外功者,在世法,乃证来世之福报而已,虽是在天为神,亦享受几百年福,若此福享尽,须再转为人身清修,内果者,出世法,乃断轮回,修成金刚原性,避此末劫之良方也。吾佛嘱咐原人,不可有外而无内,性命要双修,方能了道也。欲想仙佛之快乐,依法进道,发出誓愿,而取信,以守皈戒,此为学道者,最初要抱之信愿行,为做前程也。信者,无疑惑也。愿者,见众生受诸苦恼,心生怜愍,即发愿救拔,渡己渡人之心愿也。行者,虽受如何苦处,亦能忍而精进也。吾佛之慈,不是利益一人,是求利益于无量无边之人也。仙佛渡世,心坚愿切,常起慈念,欲与众生乐,悲念,欲拔众生苦,时时念及众生灵,沉在苦海中,不忘事前所宣之言,譬喻慈父之爱子,不求恩德之报,故曰仙心佛肠也。佛之慈悲,不论动植老幼智愚,皆视之如自身,仙佛之法,专以渡众生为念也。一切众生,能否得渡,须视其是否德高行备也。一切德行,若静坐不深,一切觉智,不能生出,所谓人之治病,是服之以药,而求痊愈,皆因无有功夫,不知善调,身心气息之故也。而佛家之治病,全是服用,以静定之药,使示世人,能于静中生出智慧,治一切烦恼,得以力求反本还原之道,以广渡众生,视万物一体之念也。静坐者,曰打坐,曰参禅,修真者,须先持戒,使身心清净,善调心性,随事磨炼,难忍之处须忍,难舍之处须舍,难行之处须行,难受之处须受,若仍如未学未炼以前之时,不能忍者,须炼今日忍一分,明日又进一分,炼习既久,自能达到,真实功夫也。若在静处养气,闹处炼神,似金不惜火炼,杂念不去,心不得净,则私欲不除,切实努力养心,静中调和气息,修养元神也。人自初生以来,就是妄念用事,念念生灭不停,所谓心猿意马,最不容易调伏,所以静坐功夫,乃为调伏妄心,在未入坐之时,除了卧以外就是行住,应先对此两种检点,一言一动,须把心意放在腔里处,勿令猿马驰走,练习既久,自能容易调伏也。
◎ 消除修道病源。
世人之病,多半因妄想不停,而后生烦恼,或食物中发生,有时妄想家不富,生意不发财,官不显爵,妻不美,妾不娇,饮食衣服不鲜美,此妄想变成苦恼,成了病源,然妄念实是最难控制者,惟有从静坐之功下手,调心除妄,起初须明自己心中念头,从何而起,处处随时制止,此是由粗入细,由浅入深之功夫也。学静宜仔细体会,因所想事物,都是虚妄无实,反观自己,心心念念,迁流不息,过去之念已灭,现在之念不停,未来之念将到,可见妄念,一生一灭,都是虚妄不实,此为反观制止之法,观自身体中,自幼及壮,到老至死,刻刻变迁,皆虚幻不实,须把良心,制止人欲,须知人人,本有良心,若顺良心而做事,就无过失,若受私欲所逼迫而作,必后悔不及矣。此为道心,人欲之相斗也。所谓世上万物,没有一件不是相对者,既然相对,必有相反,例如有开则有闭,有东西就有南北,有大小,就有高低,及古今,画夜寒暑之循环变动,与有苦必有乐,乐极生悲,邪正善恶之分,此皆相对,必有相反之证也。学道之人,即在调和相反,反覆练习,久而久之,自能统一全体,听道心之发挥,以行动也。故功夫纯熟,妄心自然停止,得到真实境界也。人在世上,每日所吃东西,变成精血,若能依照本书之妙诀行持,将此精血炼成元气,精血多,充足而能知善用者,全身舒服,精血满,而不能善用者,物极必反,冷炉不薰蒸而化,日日耗散元阳,后日死期到时,反悔欲修炼保惜,已经迟矣。须知人身之病,皆由食物秽气,同杂念之气,藏在腹中,无功夫推散此浊气,致此年久月深,腹中肺部之浊气,不能消散,自此而发生,恶疾危病也。食物之中,最不宜者为三厌五荤也。五荤者,珠葱,大小蒜,韭菜,蕗薤,兴渠也。此五者,亦谓之五辛,乃青菜之浊者,食此五荤以后,能伤五脏六腑,五气分散,浊气存在,三厌者,飞禽,走兽,水族是也。此三厌本是生灵,若食此三厌之肉,肉中含有浊质之气,食后此浊气,隐藏在于五脏六腑之中,若无用静坐借呼吸之功,此浊气决定不能消散也。比较之,以素食最宜,因此菜类无浊质,对身体之中,十分有利益也。
◎ 学静与坐功。
学静之人,对于睡眠要定时,不可贪眠,若贪睡者,阴气过重道不进,亦不可过少,要节制得宜,永保神志清明,神爽气足,对坐功,就无昏沉散乱之患也。或在劳动上,体力亦要限制,不使身中火盛,若火气旺盛,对坐功不佳也。在劳动后,必须休息,以回复其体力脑力,坐功之人,对饮食应该制定,不可食过多,亦不可食太少,若见好东西喜吃,应该注意,若有感觉饱,须即时停止,吃饱时候,不可入坐,要过二小时后,方可入坐,初步坐功,炼调息,炼心性,时刻长短不可限制,坐十分钟,二十分钟亦可,须能不怠,久炼自能渐渐进功,功夫纯熟之时,一小时,二小时,都可能坐也,坐功最好时间,宜依照子午卯酉四时而坐者,容易得法也。而气候分春夏秋冬四季,学者,宜知其温凉寒暑之度数,气候变迁时,使体中随之,时时调养正常,对坐功十分有益也。坐功之人,在未坐之时,端身正体姿势,在坐前,或入坐之时,以及坐毕后,都要注意,全体动作,有行住坐卧进退,必须极其安详,不可有粗暴发怒之举动,举动若粗,则气亦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难于入静,所以应该先调和自身,入坐之时,要解衣宽带,从容入坐也。静室之内,须要悬挂佛相,为吾护法神,基址在于清净,风水属阳,向凉之处最妙也。学静之人,起初先要除二种魔病,一是心思散乱,把持不住,若要治此散乱之法,定要用止,心一起,即时止之,止而又止,心思散乱,渐渐收束矣。二是昏沉,不知不觉之中,又要昏沉,治昏沉之法,就要用观,观不是向外观,是内守玄关,反观自心,观宇宙一切山川草木,小至自身,都无丝毫实在,总是空,提起此念,名为观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则入真空矣。此昏沉散乱,是炼坐功人之通病,容易埋头,应当一切放下,看自己是臭皮肉体之外物,专心一念,存在玄关窍内,自能安定矣。大抵在晚间入坐,容易昏沉,当然要注意为上也。而世上万物,都是因缘对象,譬如父母,一阴一阳,合而生产子,此为因,受三年乳哺,养育成人,谓之缘,若无父母,就无因,虽有因,而无受养育成人,自无缘也。所谓因缘合则生,因缘分散则灭,人之心中念头,起落生灭,亦同也。此假像丝毫不可执,所谓假像谓之空,空属无,该当再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亦不执着其假也。
◎ 调息与坐功。
人生之生命本原,在于鼻息,静坐功夫,正对此呼吸下手,自古至今, 无论儒教,道教,释教,初步入门,定要练习呼吸,原因即在此,炼到功夫成就,亦离不了此处也。鼻中气息之出入,入名为吸,出名曰呼,一呼一吸为一息,静坐入手,最重之功夫,在于调息,息是生命本原,人之生命,寄托在此,倘一口气不来时,身体便成死物,四大分散,生命就此完结,随业升降去矣。可见呼吸之重大,需要也。因此在九节还丹之时,若无借呼吸之功,药物不凝,而分化矣。此呼吸之功,世人不能彻底了悟,致脏腑失调,身内成病,乃未闻此妙法也。普通人之呼吸,短而且浅,吸时快,而呼时亦快,此种呼吸法,不是优良之功夫也。呼吸之法,一呼一吸,要深长,在行住坐卧,心意无一时离开呼吸之中,永不忘调息,所以息息,能达到小腹最佳,在于吸气之时,清气入肺,充满肺部腹中,此时胸部,从前所郁积之浊气,一切借呼吸之功,尽行消散,五脏六腑轻松,既借呼吸之功,使身中之浊气,尽量外散,则百病自消矣。学者,先对呼吸注意,丝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自然呼吸,能到腹部,呼吸深长之法,是却病延年之术,调息要绵绵,专心在息,息若入时,知从鼻端入至脐,息若出时,知从脐,出至鼻,坐功若不先调息,入静之时,心就不定矣。呼吸之深长,不但坐时,则在工作上,劳动中,亦要吸长而深,可比吸到下丹田一般,自能达到彻底,最佳之功夫也。静坐之功,调息之法,易除百病,若是身中有病者,快快学静坐,调呼吸,无论何处何时,可以行之,自能痊愈矣。恐信心不固,智慧虽高,而不信,终不及愚人之深信也。此法不是修真学道之人所专者,虽普通无受戒之人,若能依此妙法而练,亦能达到却病增寿之效也。在入坐以及未坐之时,要注意尾闾关,尾闾骨,乃粪口同尿口,除去大小便以外,决定要闭塞,使至精不外泄,静坐最初,蒲团铺平,在蒲团上,眼露一线之法,守在玄关,口暂时放开,吐出肺部腹中之浊气,约量十数次后,则闭合,此时舌尖塔在上腭,别名天桥,此时有甘露,别名玉津,乃自家之真水,不生不灭之长生水,则吞入腹中,坐法,正体端身,最正确姿势,为双盘坐法,然年老之人,若学不到者,用单盘坐法,或者,普通坐法,亦可也。此时之呼吸,照前言,吸要长而深,呼要缓而轻,使腹中肺部之浊气秽气,一切外散,能达到健全之体,即能炼丹长生也。在静坐之中,感到心意不能静者,照前章正玄关之法,统一六神,或者,暗中密念佛号以调心,此念佛之法,久之习熟,心与息相依,则散乱昏沉两病,都避免矣。念佛不但坐时可念,在于无坐之时,亦要念,在入坐时候,须要先将妄想,杂念放空,专心守在玄关窍中,呼吸之出入,不知何来,不知何去,久之妄心就消灭矣。静坐功夫,若纯熟,不论行路时,或停住时,或静坐时,或卧床时,都能动中取静,心不外驰矣。在入坐之时,应该注意,鼻中出入之息,如一条直线,从鼻孔喉管,通透至小腹下丹田一样,此法习久之后,不但妄念渐停,并且可以帮助调息之功夫也。静坐之功,能使神心宁静,使血液循环优良,呼吸能调整,帮助身中五脏六腑不调之处,效力极大也。在静中境界,觉知有魔,不忧不惧,即提起正念请佛暗助,在魔未灭之时,不必骇怕,魔灭之时,亦免生喜,心能不动,方谓之真静也。在坐之时,若埋头昏沉者,应随时轻轻越正,坐毕以后,应该开口,吐出腹中之浊气,此浊气因在静坐调息,血液流通,周身温热,若不开口吐出,此气隐在肺内,最不宜,或用鼻呼出方可用,约呼出十数次,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放出两手两脚,举手先擦两眼皮,擦后眼即开,再擦鼻头,耳轮,足腿,手臂,因在静中,身中有生热气,定有发汗,应该等待汗干以后,方可随便行动,一时不可吹风,亦不可吃东西,随时留意,勿再胡思乱想,不使心意乱动为妙也。须知静坐功夫,可能治好百病,吾言不虚,书内玄机妙诀丰富,不可疑心,须要抱定信心坚固,而踊跃试试便知也。
◎ 最后叮咛。
本道钟乙册,若不是遇三期末劫,至尊敕命仙佛圣真下凡,降鸾扶乩,借神人合一之力阐着,何能成本书乎。吾佛舍身渡人,发大宏愿,千百化身,广渡无量无边之众苦,不分教门,智愚贫富善恶邪正,一切生灵,都愿渡其脱苦归乐,故而今回,愿受染红尘,致在无极领命下凡,担任本道一宫至释堂主席之职务,幸遇列圣恻隐,诸生坚志可嘉,能得顺利,完成本道钟助天收圆,颁布四海,完了神人口愿,吾佛喜中加喜,不可胜言,若无完成,吾佛罪中加罪矣。本道钟乙书,自古到现在,不得漏之玄机,一切漏在书中,不但供修真学道之用,普通之人,无受戒之众,亦可以学,可以炼,若肯依书之法,不论教门,天下众生,不分场所,任何时候,勤勉练习,久必达到无限益处也。学此玄机妙诀,不可自作聪明,玄机不在聪明中求之,而在信愿行中求之也。世之读书者,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总为明理为先也。理既明,方能学古今圣贤,到超升了死,永脱苦海,而登极界,方为合理,此诀不但文章满腹,读书万卷,或虽一字不识者,亦都能学之功夫,世之修身持戒者,不分教门,皆是欲脱生死关头,为其最后目的,其功原在静坐求之,可见古来学道者,欲求此九节玄机妙诀,都要千里访,万里求,受尽千辛万苦,用尽心神,有时求之不得,今能遇此三期大因缘,至道降在火宅,家家户户,都能闻,有此良机,而再不学,再待何时求学,今生不肯自渡,等待何生修哉。诸善男信女,欲望仙佛之乐,当然依法进道,遵皈守戒,学静坐,炼心调息,内外兼修,灭除杂念妄想,自能全体舒服,静中得大智慧,产生六神通,既然学此玄功,得了神通,当然帮助上天收圆,行功积果,功果两备,登上无极,受尽无疆之福也。吾佛奉命,谈本书结论,本当以指明大要为得体,但望世人修道心切,故不惜舌敞口焦,重复言之,深望读本书者,宜明吾佛之此心也。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