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85年7月27日
岁次丙子年六月十二日
圣示:恭接昊天玉诏,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钦差大臣,其余神人与证道院众修士排班候驾,不得失仪!
诗曰: 著书劝世继年年。神佛慈怀道德篇。
唤醒迷蒙如悟觉。回归美境乐悠然。
圣示: 玉诏宣读,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昊天玉诏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尊而鉴卑,无时不以苍生是念,有鉴于苦海世间,漂浮沉沦,茫茫不知所向,导致罪业重重,实堪悲焉!故特敕命缔着圣书一部,题其颜曰:“惑”。敕命聘请各界仙真等为主着仙师,明笔为主着鸾乩,自丙子年六月十九日开着,至书成为止,希神人用命,各尽厥职,书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负
朕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 运 丙 子 年 六 月 十 二
日
圣示:又是喜讯降临本堂,上天畀重,诚惶诚恐,但有诸贤生等之坚心毅力,配合代天宣化,吾心可释矣。亦盼诸贤生等莫负上苍所望,再接再厉,缔造功果。
中华民国85年8月3日
岁次丙子年六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惑”一书作序。
序
嗟夫!孽海茫茫,汩汩没没,世态变异,苦海猖狂,醉生梦死,行尸走肉,灵智晦蔽,懵懵懂懂,寻觅“道”路,苦无明标,实堪怜焉。
试观世人何以如此?自降凡以来,受三毒六害之染,愚于情,失于义;争于利,强于欲;昧于理,迷于道,致使愈陷愈深,罪业重重,无以自拔。上天不忍坐视,敕聘各界仙佛、高真,飞鸾阐教,导引世人一光明之路,安归正道。
离尘凡虚幻于不惑,立生活处世于不惑,自修持大道于不惑,自可逍遥矣。简数语以为序。
金阙诸葛上相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 运 丙 子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中华民国85年8月10日
岁次丙子年六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夜降为“惑”一书作序。
序
心有所迷恋者,必有所惑;心有所执著者,必有所惑;心有所郁结者,必有所惑;心有所沉醉者,必有所惑,惑之不解,难以释化,或造罪、或造业,终久必沉疴,损德而堕落矣。
心乃身之主,心有其惑,不加排解,会导致行为之偏差,心志之暗晦,天性之泯灭,本灵无法光明显耀,让自己永远的败乱。今世人有福矣,将由各界仙真等予以解化,导引步入美好之境界与康庄大道。
持己心于无迷,修己心于不坠,炼己心于不惑,可成就道德也。简数语以为序。
广成子仙翁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 运 丙 子 年 六 月 二 十
六 日
中华民国85年8月17日
岁次丙子年七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一章 情 惑
情为何物?耐人寻思,自古而今均为此所困。情由何而来呢?乃人性受尘凡之感染,衍生不同的情怀,产生正邪之情愫。如果无正确之理念及相当之素养,则必困惑不已。
世间情,大凡分为:亲情、友情、男女私情(即是爱情)、同胞之情、仁人爱物之情等,而亲情要能有真有实,友情要能有义有信,男女私情(或是夫妻之情),要能有美有守,同胞之情,要能有广有博,仁人爱物之情,要能有厚有大,同时能将以上诸情融合而为纯正、纯一之正情、圣情,就不会为情所惑矣。
试观现今社会,亲情因利欲而失其真,友情因利害关系,而失信失义,男女私情因灵性之趋落与道德观念之低差,已失其美与守,同时因男不守伦常,女不遵三从四德,致而伦理观念败乱沉沦,这项在现今社会所惑者最为严重,不重节操,任何之人均可夫可妻,致使灵性坠落于低等之动物,任何之人均可精血交异,无不同也,甚可思及更因此发生甚多为情所惑者。同胞(非指手足同胞)之情,谁会思及,己顾已不及,怎会照顾同胞呢?至于仁人爱物之情更不用提及,已丧失此宽大之胸怀,这些都是属实之感情也。
不为情惑者,当正念、正德、正思,顾及伦理,全力致力于正情,发挥灵性之光芒,情可无惑矣。盼世人能思勉行之!
中华民国85年8月24日
岁次丙子年七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章 心 惑
心即是灵,亦是人身一切之主宰,心之灵乃秉先天之所赋也,原本清纯真净,无有任何之污染,心灵绽放着无比之光辉,故于人则无邪正明,奈何降落尘凡,受尘宇利欲等之薰染,就因而朦上一层难以拭去之污秽,让人之灵,其阴影无以辉明,令人叹息!
灵当养其正,放其纯明,使得本性有所依据,如果心无所忌惮,则必暗晦,难以清性,然而人之心灵,当然受到环境、本身之学识、修养、以及父母家庭、以及所接触等种种之关系,导引出一个人心灵之差异,在此之中因为有所不同,所以更当积虑,设法让己之心灵能在正与明的方向上去发展,决不可任使其沉落,不加以修正,那你的心灵就永远埋在迷惑之中矣。
心灵有惑,除了造罪造业而外,其影响更加深远,不得不慎!可知一个人有所心惑,除了本身外,其所关系的父母、兄弟、子女、朋友等若亦有惑,则必相加落害。今提示心惑之意义与利害关系,就是要唤醒世人能养护你的心灵于纯正之道途上,不可因习俗之迁异与之堕落,让自己陷于迷雾之中,无法寻回己身之正确方向,要详细论及心惑之细节,实在无法于一章之中谈完,惟盼世人己身有所警惕,不让自己心惑,则后福可期也。勉之!
中华民国85年9月1日
岁次丙子年七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藉驻驾之便,登台着:“惑”。
第三章 财 惑
财者,为世人所喜爱者,不论男女、小孩等均无例外,但“财”者非喜爱就可得之,还得看个人不同之情况而定也,故财之来,可分先天与后天之分,所谓先天之财,是依你前世之德与前世之善以定之,而后天之财,则是依你后天之努力与后天之行善来定之,故所谓:“命中若无莫强求”之理就在于此,如果欲强求,则必会有不良之罪业产生,如抢劫、偷窃等都是,不但无法享得,还得受法律之制裁,这个就是“强求”所带来之罪业也。故世人当明白财来还得财去,财来时,懂得以财行善,或回馈众生,这善财才会永远水流不断。如只将得来之钱财存留,不知善以财去,那亦只有遗患子孙,亦会因而阻滞财福也。
世人往往惑于此点,为子孙、为将来存留财富,而造成往后之罪业而不自知,智者不为也,盼能明白此点,不为真财所惑,则将是真正之智财也。
世人最易为财所惑者,乃是“强求”,不知“智得”,所谓智得,就是唯有善用钱财,即是以钱财去行善,自可得财,或是积累善德亦可得财也。所谓:“福予善者”,即是“财予善者”之意也。希望世人能知此理,才不致于为财所惑,做一个善财之智者,更会使得你的生活达于美境。
中华民国85年9月7日
岁次丙子年七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章 意 惑
心可成念,念生心意,故意乃由心、由念而来,亦即是心念之所及而成心意,行之于外,由意而起,意之是否正念,引发于外之种种,受其甚大之影响也。
意可分其大义与小义之差,如人之意正确,可达于大小之义,如人之意不确,或是错误,不但无法达于义境,相反的必有恶之现象产生,亦会因而有颇大之不良后果也。
例如最近某禅寺之风波,完全属于意惑所起,主持者以及受意惑之学生们,同犯相同之错误,亦也违反佛门修持之规戒,亦是不当之导引佛道,这完全背离佛祖慈悲之大义也。又如一个人有所意惑,就会因而沉溺于无法自拔之境地,每每产生甚大之影响,不只自身受害,大者还会涉及社会亲友等,真是罪过,然而人当正心来免意惑之祸害,不只是正确之炼修方法,这才是真正光明己心之正途也。
某禅寺主持,意惑在违反真道之自然发展,未经时日之考量,轻率为浅智意惑者剃度入空门,这是大大的错误根源,世人之如此易度,仙佛何忧之有?这完全是那些年轻学生意念不清,一时错误所致而来,所谓时运变迁,众法亦迁,人伦之道不尽,无道可修也,亦惟有沉陷自己耳,此理当深入研悟之。意当正、当诚、当明,法方能随之正顿、正悟,否则执迷而造罪,误以为是光明之显现,盼世人能真正意明自己,而达真修之境地。
中华民国85年9月14日
岁次丙子年八月初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章 美 惑
因人秉至善,故性有好美之情也,然美者是一切事物之真,所以呈现在人之心念上均是纯善的,往往就是因为人之善性受惑,而沉醉于美的事物上,不得不慎虑戒化也。
世间可见,自然就是美之存在,细悟体会一草一木、一事一情都是美的,但诸美之中尚存含甚多之虚假,如美中有其真在,方属真美也,故而当知求美得求其实质,并非在于其外表之美,如同世人有云:“娶妻娶德,不在外表之美。”如只外表之美,心地无德如毒,那再美亦是枉然也。又如事物上,只求外观之美丽漂亮而不实用,亦同枉费也。但是世人往往受虚荣心之驱使,舍本而逐末,最后待了悟时悔之已晚。同时世人亦受生活环境虚美之诱惑,造罪造业者亦多也,不得不慎心去面对体悟。心不受虚美之惑,不但可光明心地,更可藉以真正了悟美的真谛。盼世人齐明之!
中华民国85年9月21日
岁次丙子年八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六章 疾 惑
世人疾之来,其源有因,如不为疾所惑,疾就不会有惑于人也。然世人之疾,凡气血不顺,逆而成疾,或因调理不当而致疾、或因内心忧虑而成疾、或因嫉心而导疾、或自劳累过度,不知休息而病疾,亦尚有甚多之因,必当明之加以防范,疾可健矣。世人对疾之惑,往往认为致疾,就有药可医,错也。然所谓:“真药医假病,真病无药医。”其理在此,当明调理之因与法,防范于未然,才是治疾之道。
世人往往不知如何来调适自己,故而疾病长年困扰不已,须知疾由己生,非疾之致疾,只为世事凡尘烦恼,无以休止,怎会无疾?总为世间利欲烦忧,使己之心无以安然,又怎会无疾呢?平常不知如何摄养自己,怎会无疾呢?日常不知让己心灵静息,试问怎会无疾呢?故可知疾就自取,非其他之因也,如能注意上述种种之原,就可无疾而寿长矣。
静心安性,调理畅适,血气通顺,自可无疾,如能更加注意保养则更可长寿也。盼世人不要依赖药物,或是医理,如不能通明疾原,一切均属枉然,明以行之。
中华民国85年9月28日
岁次丙子年八月十六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七章 名 惑
名乃虚表之荣也,受尘世虚幻意识所导致,且世人因内心无修,不明其真意之所在,因此受困、受惑而无以自拔,沉溺于“名”之虚表中,亦因而烦恼不已也。
试观世人因名而倾家荡产、因名而争吵不休、因名而意气斗智、因名而欺心使诈、因名而勾心斗角、因名而狠心趋害、因名而无所不极等等,比比可见,实在令人恐惧!然而为何为名会有如此之现象?追其根、究其底,乃心无以明理,不知名只是一种代表而已,非真实之物,即是世人不知名之真谛,因而在虚中深受其害也,希世人能细加研悟,莫可劫复其中而悔恨不已。不论属何种之名(或名份),只是某种代表之意耳,当明真谛,不可受惑,否则沉迷其间,待悔醒时晚矣,亦盼世人在此中能细加明悟之。
中华民国85年10月5日
岁次丙子年八月廿三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八章 道 惑
俗话说:道即是路也,路各由人去创始,亦即是路由人自己去开创,故可知各种之教门,其亦有其路道也,虽起始各有差异,但其终之效应则是归一也,这是世人可明辨而了解的。
道虽殊,而目的则劝人善一,在此之中,世人习学之道,因不明深理,常有误解之来,说什么自己所修学之道门最佳,因而谤毁其他教门之不是,更甚者攻讦甚为严重,这就是不明真道之理,受道所惑,如此之人就是耐心清修,亦难果证,须明道须正、须理,不在派别道系之分,如此才能真正步入道之门墙,修而有得,只要认清道之真谛,何教均可修之,以达己身之愿望,总不可受歪理、歪道之惑,让己身钻入迷惑之途。
现今末运之途,五教不分,其理在此也,亦可明而将五教合一共修,亦属可行之道也,如果能细加研悟,必可发现五教有其相似之处(只不过在其仪式,或是教条之差异不同耳)。总归还是要能启发世人之良心、善智,以达升华之至境。希世人习道、学道,不可受道之惑而沉迷了自己,使得永远心昧而无法敞开心志,懵懂于已修之道程也。
中华民国85年10月12日
岁次丙子年九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九章 相 惑
相者,即是色也。色相在世间均属不实,虚幻者也,有相必属其渺,不切实际,然世人往往不明此理,永远追逐于梦幻之相,无以休止,永无实得也。
相虚,不值用心去追逐,当能明己之性,向己之心去探求,才是最根本之道,否则心受外界之相所迷、所恋,致而影响到自己心念之不纯正,永受蛊惑而腐蛀,那就凭你所表现的如何之诚挚亦是枉费者也。故当明,不为“相”所惑,存真正自己之性,向己心去研悟,久久自有所获也。
目前世间不论何种教别,受“相”之惑而研修者不计其数,今日有机论及相惑,特别提出予以纠正,以免世人再陷入于迷团之中,无法自拔,那待你悔醒时已晚矣,慎思之。
中华民国85年10月19号
岁次丙子年九月初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章 幻 惑
佛陀云:“明心见性”,意思是说明人之心当能自明,方不致于有惑,同时亦不会产生幻象,能见己性以除幻象,世人往往不能向内自求,因而幻象不已,产生甚多严重后果。
幻之来,往往由人心来引导,如果心不能定静,常见其散乱,那幻必来之,且在生活之中,己心之无以控定,则必常埋于幻觉之中,幻觉既生,所有之生活必即受到影响而不能自己,不论在何方面均是如此,工作啦、事业、或读书、或是从事任何之活动、或是以修道者,必定乱其根矣。根既不稳,那来之成就,故当安心于虑定以清静,不为外界及己身所秉之天性自惑,则方可求得己心所想成就之愿,否则心既有幻惑,永无成功之日也。
各道门之理均同于此,能己心不为所幻,才能求得所谓之真道,虽教义有异,然乃异曲同工也,最终之目的多在于能求得心不幻、不惑,来成就功果,这才是最根本之道,希世人能明以悟之。
中华民国85年11月2日
岁次丙子年九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一章 色 惑
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就因为色本身不会迷人,而是由于人之不能了悟、不能透澈,故而受迷惑也。然色本身亦无其害,而人因沉迷而自害之,所以可知受色所惑害,都是人之自取也。
色之类别甚多,大凡外界之种种均属之,如女色、食色、物色、欲色等等,如果能深入研悟其中之妙,并且能澈底去了悟其理,自可悠然不为所惑矣。但世人往往不能自己,常只见其表,而不去澈底认知其害,故愈陷愈深,无法自拔,以致于深受重害而不知醒悟,待回头时已百年身矣。在此能唤醒世人,惑者都是己心不明所导致,如能明见己心,自可豁然开达无迷矣。
色之迷害于人,各项之例亦甚其多,不胜枚举,惟能不受惑,始能不受其害。盼世人能在此深入了解,自能离惑而清醒,自可悠然生活自得矣。
中华民国85年11月9日
岁次丙子年九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二章 求 惑
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智者在生活上无所执着,亦因无相而能自由自在,与宇宙浑为一体,因而无所挂碍而自得。
贪是苦因,更因“求”而造成苦恼之根源,世人常因无财而求财,因无名而求名,造成无边之苦恼,亦常因“求”而无法如愿,故常困惑不已,亦因无所不求,则必因而生活在痛苦之中,不知这因“求”而造罪造业,而无法自拔,到头亦因“求”而沉坠于渊薮之中,是故当明此“求”之惑,其祸害非浅,须能无所求来净化己身心地,因无所求可自由自在、因无所求可光明觉性、因无所求而悠然自得,更可因无所求而超脱自己也。
不为“求”所惑,超出“求”之范畴,让自己之心能永远脱离“求”的欲望,来觉明自己,成就己身光辉之灵性。
中华民国85年11月16日
岁次丙子年十月初六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三章 利 惑
“欲与利”是败坏品德之根源,亦是修持的致命伤,因利欲层次的不同,造成对人不同程度的影响,欲利存心重者,败德乱行,欲利于心较轻者,影响己身之心志,难以定虑行止,故欲利之惑于人,其道德之影响至深也。
虽“利”人人所欲者,但得顾及品德廉耻,不可无故受惑于利,则必使己之心志沉坠于罪恶之中。人生之生命价值,就在于道德之高尚与否来论评,并非在钱财之多寡来评定。故当明己之心念,决不可受诱惑而导致己身品德之败乱,绝对得拒绝利欲之迷惑而远离之,不只己身须修炼此种之品行,还须作为庭训、或是传家之戒训,使得好的家风永远流传下去。又如每个人或是每个家庭都能如此,则必是尧风舜日之社会矣。
“欲利”会腐蛀人之心灵,得特别的戒慎之,品德与修持之好坏,由欲利测之,就可明见其中之佳否。在欲利能明心鉴别者,就是一个良好的修持与胸怀之表白,并可藉以认定其道德是否为高尚之人,盼世人能离欲利之惑,来光明自己之品德,并让其发扬光大之。
中华民国85年11月23日
岁次丙子年十月十三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四章 生 惑
人之生与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然生与死可说是人之大事,须有明确的认识,方有生与死之价值,否则轻率之生与死,那就失去了意义与生命价值之真谛,不可不明、不知也。
试看世人往往在生之时,好似只为日常之生活在烦恼而已,每日庸庸碌碌、奔波不停,好像只为了糊口生存,或是日过一日,平常的吃饭、睡觉息息不停而已。请问这是生命之意义吗?那跟其他低灵之动物又有何差别呢?甚至于有些人每日醉生梦死,每天痴痴疯疯,不知所为何事?又可说甚多之人过了一生,问他到底如何过的?还是茫然不知,那如此枉过数十寒暑,又存在何种之意义呢?这等之现象可说是“生”之惑也,亦可说是“生命”之大惑也,不能不加以戒惕悟醒之。
首先人不可受不白之生所惑,除了生命现象得维持外,更当立定目标,生活得须有个定向,真正做些对社会众生有所贡献之事,或是为自己的灵性修持,使得有个归宿,才是开朗之人生,不是人生之惑也。盼世人能在此予以了悟,并能体会而加以施行,那你必定会将生命扩大其真义矣。
中华民国85年11月30日
岁次丙子年十月二十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五章 乐 惑
乐者,在于调剂己身之身心达于和谐、安顺、详平之境。同时应能将己之心性安适而达于详和,谓之真乐也。如不能使之如此,就是违反乐之真义也。
世人往往对乐之真谛误解,以为乐就是纵欲之乐,亦即是违反理性之乐,将乐戕害己身之身心谓之其乐,其实这不但不能调适身心,使之平衡,更因而伤害身心之健康,这即是被乐所惑也,如能明白真义,就可避免为乐所伤矣。然乐能乐适于适当之心性,使己心可免于伤害,又能将己身心获得真正的调理,才是乐的真义也。
乐合其适、乐得详和、乐乎其境,不但身心无伤,更可调和,这才不会为乐所惑,今之世人乐伤己之身心,不论以何方式为乐,往往都过纵而伤矣,盼今提出惑,能明而改之,真享真乐。
中华民国85年12月7日
岁次丙子年十月廿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六章 义 惑
凡事当先探求其义真之所在,始可知而行之,不为所惑也。义者乃天间之正气,义者乃合情合理之事,义者乃良知、正知之所在,义者乃不违背良心所行之事,义者乃人性之光华,义者乃是情理之升华。义之真谛,可说弥漫于一切正直事理之中,不可不明、不知也,而在于义之解,则甚其多也,无以详述。
世人往往曲解义之所在,故常违之,或而造成甚多遗憾之事来,大多人因不明义,以为一般小事,或为世情一般之琐事,肝脑涂地,或是针锋相对、或是两肋插刀、或是因不合情宜而牺牲、或是偏理而争斗,这谓之朋友讲义气、或是因而卖命而说是情义之所在,这些种种都是偏差矣。然真正之义,是真为情理,或是真为众生之利益而拼命、舍命,以解众生疾苦,或是真正拯救众生之痛楚所在,这方能谓之真义。否则那只是痴义、愚义耳。故世人真修其道,更当明此真义修之,始有成效与功德,不然只有枉费修持,更因而造罪、造业,其害深且大也。
修己性而明义,行慈心而造义,让己身心灵光辉而立义,这才不受义惑而真正的成就自己,莫轻忽而淡忘,当真正施行力勉之。
中华民国85年12月14日
岁次丙子年十一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七章 富 惑
富贵者,世人所喜者也;贫贱者,世人所厌恶者也。然所谓:“富贵在天,小富由俭。”此乃说明富贵贫贱皆有定数,这是渊源于祖德等之关系者来,不可强也。又此项暂且不谈,说说世人求富之弊何在?世人大家均想富有,但均求富无门,非只三支清香叩拜于神佛之前就可如意,其实当知如何求取财富才是最佳之途径。试看世人理财之法各有不同,也因而贫富各有差异,故可知理想理财方法才是致富之道,有些世人赚一元,花二元;有些人赚一元,省五角;有些人赚一元,花三角。试问那些人会富有,可想而知矣。或者更会作理想之投资,或者有些会利用钱来滚钱,如能明智的行之,久久必富也。故贫富可说由后天各人的作为有相当密切之关系,更可因而明白富贵贫贱在后天是有相关之因素存在也。
世人对上述之理不明而产生富惑,此话怎说呢?世人往往不知量入为出,由俭来致富,总想一次致富,所以用尽心机:偷、抢、骗、害等无所不用其极,或是利用种种不当之方式去取得钱财,也因而造罪造业,身入囹圄,后悔莫及,这都是为富之惑也,不可不戒慎!更当不惑于富,安份守己,久久必由小财积累而成大富矣。盼世人能知此理,勤俭自己,和乐安康也。
中华民国85年12月21日
岁次丙子年十一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八章 祸 惑
福世人所欲者,祸世人所恶者,祸福之来,虽有原业之牵缠,但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可知祸福全凭自己所导致者也。
世人往往福来则喜,祸来则悲怨,诚不知细加检讨福祸其来之因,如能探讨知其因原,则祸福自可淡视,且能以平常之心付之,更不会有祸福不同之心态差异矣。再言祸福全由自取,世人有些为名所惑而造祸;有者为利惑而造祸;有者为情爱所惑而造祸;甚者有为私益所惑而造祸;亦有为虚无身外之钱财所惑而造祸,类此之祸实在太多了,无法一一列述说明。而世人遇祸之时,诚不知自己细加研悟其祸因,只会怨天尤人,感叹悔恨不已!到头来自闯之祸亦得自己承担,他人更无法替之解围,故当认明祸因,慢慢的加以排解,求得内心之安然。
正己之心以行事,则可去祸因而得福,更不可错己行径而惹祸,当慎于始,莫哀怨于终,且不要受祸之惑而悔恨。盼世人能深明此则,生活于日常之中,不只无祸之来,更由而可造无限之后福也。
中华民国85年12月28日
岁次丙子年十一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十九章 死 惑
世人一谈到死,心中无限的畏惧,其实死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如能确识死之因缘,则必不怕矣。生乃人所喜,死乃人所恶者,然而如生得无意义,醉生梦死,那还不如死得好,故死有重如泰山,死亦有轻如鸿毛者,故死不足为惧,但看死得有无意义?死得是否辉煌?否则生不如死也。
试看世人往往为死所惑,每一有死,就感叹不已!但却不追究是否有意义?甚多之世人一生懵懂过日,不知有所作为,且未能在有利益众生之情况下来努力,只不过是为了日常之生活而奋力罢了!这种之人生,其生又有何意义呢?简言之,就好比行尸走肉罢了!还不如不生,反而造罪堕落,遗患万年,是而生不足为喜,死亦不足为忧。再看生活的是否有意义?且人生是否为死而惑?则须看世人之聪明才智而定的,但盼人生得过其真义,澈底了解生死之真谛,不为所惑,才有意义也。
死之惑,永远埋藏于世人之心中,甚少有人澈底的去探讨死的真谛,天地循环,有生必有其死,故在生时能做些有意义且能贡献人生者,才不辜负自己的一生。盼今夜提出探讨,希世人能有所了悟,以正确人生的方向,并藉以勉之。
中华民国86年1月4日
岁次丙子年十一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章 善 惑
人性本善,这是无庸置疑,然因受后天环境之影响,致而使得人心受到污染而堕落,甚至于达于不复之地步,令人惋惜不已!故可知人之依秉性所行事应为善,这是理所当然者也。
世人甚多不知此理,违背本质之性,不知为善,如欲行善,则必提出条件,甚或是祈求,持己善作为交换,试想这种之善能够使之达成愿望吗?又历劫以来,每个人都因罪业之关,沉沦于世间之苦海,能秉己性行善,这才能渐次的褪去,弥补以往之罪愆,如总以条件作为交换而行善,不如不为,而且失掉了真正行善之意义,能不知醒乎?故可知为善是人之本份,不可有任何之企心存在,否则全然失去了真谛,再之,本质行之在于人之至诚,才能显得真实可贵,亦可因而表现出人性之光辉,盼能悟知此理,澈底打从内心开始来向善吧!
不因行善而有惑,当依本性至理去行善,一来可得己身内身之愉如,二来可因善功而去历劫之罪愆,更能因至诚之行善,使得整个社会达于祥和之境,此等之功德更加不可抹灭也,希齐明之。
中华民国86年1月 11日
岁次丙子年十一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夜再降着:“惑”。
第二十一章 乐 惑
喜与乐乃人人所想要者也,但往往不知乐之真谛而受其惑,如有些世人有某种之嗜好而自得其乐;有些人好赌,将赌为其所乐;有些人喜爱喝酒,伤身而自得其乐;有些人则执着于某种不当之偏好而自得其乐。诸如此等之喜乐,均属不当也。同时不知控制适当,致而伤身、伤财、伤元气等而不自知,以为这就是所谓之人生之乐,其实细悟之,不但相反,更受其害也。
专题本文人当知能悟、能明,不为所惑最为重要。乐者真义:在能真正使己身心达于怡然之境。也就是说,如果能把自己的心真正置放,怡养于平和无忧、无烦、无虑之境地,就可达于真乐而不受所惑。然世人往往就是因为想不开,对利欲钱财的执着来拼命,请问这怎么能得真乐呢?或是遇有某种值得喜庆之事,就乐得不可开交又不想想,这些非真其乐,转眼即失即灭,非有长久之真乐也,故可知此等之乐,乃虚幻之境耳!如沉迷于其中,当然亦会受害也。人当明真乐之真谛,永远保持心境之开朗,心境之升华,不为一切喜事所蒙蔽,那不管是在修持或是怡养上,必定有其裨益,盼世人能深明之。
乐在于心境之内,真乐在于怡情之乐,乐非表面虚华无实之乐,乐要能对本灵有所助益之乐,乐当有助于他人各方面之乐,乐须让之升华,以助群生之乐,乐要能对修持有所助益,乐要能使普天下之人得其裨益,如能如此,则不但不为乐惑,更能永远滋长乐之真谛也,希能齐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1月18日
岁次丙子年十二月初十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二章 真 惑
真,有其纯美、有其光明性,在人之身上为天性,在物上则为物性,故不论人或物存其真则必美也。但世人往往为真所惑,弃真而从伪,以为伪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人生,此则惑矣!诚不知真纯才有美点,如是伪假则一切必是丑陋万分,无以形容,因而受惑者多,甚或沉迷,不知返真,令人叹息!
“真”是一切事物真性之所在,不管是处世或是修持,惟有纯真才有所获,否则在伪乱之中,绝对不可能会有所其得,甚至于败乱本身所向往之一切,亦从来未有伪假能成就本身之想要成就之事,同时伪假只有败乱品德之根源,并无法用来成就自己的,同时亦会因而造下无边之罪业而不自知。上天秉赋于人之性,就是要能从真而不虚伪,实实在在的把真性显露于生活之上,亦以此来成就秉性之光辉,使之灿烂,照耀己身之道程、佛性,是而有所谓:“真性就是佛性”,其道理就在于此也。
秉承天性以存真,不可认为虚伪可适应处世,惟有纯真才能光明自己,坦然的面对一切,更可藉以造就无边之功德,若是痴迷于虚伪,不知速加反省,尔后必痛恨不已。盼能受劝以醒之!
中华民国86年1月25日
岁次丙子年十二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三章 喜 惑
喜者世人所欲者也,亦即是世人均欢迎喜之来临,对于恶祸均厌而弃之,不愿纳受也。但何者属喜?何者属忧?世人往往受此困惑不已,亦即是不明事之究理,才会有惑之来。如果能彻底了解何者是喜?何者是忧?则就不会受惑矣。世人有庆,如各种之贺庆,如生小孩、功名、纳财等,均喜出望外,更或因争得某种之胜利而喜之、或是在某方面有所成就而贺喜之、或因某种称心如意之事而喜之,或因某种之因素得获而喜之,这些都是常而易见之事。如果深入加以探讨,人生如梦,梦幻人生,这些等等就真是足喜吗?这些幻化之事件,有何是真的令人足喜之事?智明者明之,愚痴者当更审思之。
真正足喜者,但看世人是否有存积道德而论,故可喜者人生之道德也,因这才是最根本之所谓真财富也,这种道德并不是金钱财富随地可得之者也(诚心者除外),这也才是随着人身元灵而走的,如果无德之人,总是无法消受其福,而且是短暂、易于幻灭的。智明者不为喜惑,有喜来时,淡而处之,更得省思自己是否有德,加以检讨。故世人须明真乐之喜,乃在于能速积德,一来可消前业,二来才是培养自己福德之根源。这些道理,世人须明智以行之,不必去忧虑你现在之情况为何?设法真正的培养己德吧!亦因而不为喜所惑矣,勉之。
中华民国86年2月15日
岁次丁丑年正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四章 运 惑
世人往往不明人行运之关系与来源,致而在一生之中常为运所迷惑,不知何去何从,甚至于有者一生总在运命中打转,不知如何是好,不但耽误了美好之前程,更因而毁误自己之一生,甚值惋惜!
有否运与命?答案是肯定的。然因星球之运转,感应到世间的每个人,致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有者能适应星际之运转,故常感世事如意;有者因不适星际之组合,故而身心常有不良的反应,致而常感不顺畅,就因为如此,所以对运致而产生怀疑,所以迷信于此。而命则是因各人前世或是宿世因果之关,而导致今生生活不同之变化,这些比较固定不变,是而可知己身之命是死的,而且是自己前世或是宿世前所造下来之结果,故好与坏,怨不得人也,亦即是得由自己去承担才能了结,否则任何条件是改不了的。在明白命与运关系之后,就不会被其所惑。在运上是稍为可改变的,因星际运转,对每个人年年有所转换,故而可知运之变也,亦唯有运能稍转命也。
不为运命所惑,惟有善而可转移运与命,原因是上天及众圣神仙佛有助善者,故惟造善立德可改运与命,这不但是千真万确之事实,亦常显现于民间之事实,希世人能知而行之,那自己之命与运自可亨通,亦同时得明白命与运其好坏全操于自己的手上,莫忘之。
中华民国86年2月22日
岁次丁丑年正月十六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五章 药 惑
奇哉!奇哉!为何以此题纲论述?药即是药,又怎会有惑之来呢?奇怪就在于此也,世人往往只认知药乃是治疾之物,诚不知药乃是毒也。药只不过是只在于舒解病痛而已,并非真正能去除真疾,所谓真病无药医,真药医假病。然而吾试尝百草,以为纲目,旨在于能舒解众生疾苦而已,故只在告知世人万一有疾,可用药暂时解除痛苦,并非能完完全全的根除,世人总在于此执迷,故而生惑也。
药须适其切而用之,才能得到真正之疗效,否则纵使试用百药亦无济于事,更有甚者,世人还喜用药物补身,其补身当然亦有其妙。而吾所试之百草中是有安养滋身之药,但其实亦在于促人身之血气通畅、血脉顺宜,即血脉能通、血气能顺,自然无疾身健矣。详细探讨诸如此类等药物是否真的就是补身强壮之药物吗?其实不然,故世人不可为所惑也。人求身健,只在能习练身血气,使之平和,心气让之调顺,自可身强体健,莫有依赖药物之心理而生活于药惑之中,此点至为重要,莫可轻忘了。
心无药惑,常习正己身血气调和,就无需什么药矣,亦不会有药惑之来。盼能明乎此理,再求各方面对己有利的方向去适应吧!
中华民国86年3月1日
岁次丁丑年正月廿三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六章 迷 惑
哈哈!痴哉世人,总为身边各种事态所迷、所惑,有者迷于酒而醉天天,或为酒而醉连连,不正事业;有者为色所迷,伤身败肾,声名扫地,或损及伦理道德;有者为财所惑,终日沉迷于赌场,或是迷恋于各种之赌局上;有者迷惑于垂钓上,让鱼儿哀叫声连连;有者迷惑于各种不同的嗜好上,实在说也说不完,可见知世人所迷惑者太多了。哈哈!唯独吾沉醉于酒香中。
上述所迷所惑较之不好,但如果过度沉迷于好的方面上,亦属不佳。如有者过份专心于事业上,整天从早到晚就是奔波忙碌,甚少休息,请问赚那么多的钱财,自己不加享用,不是太傻了吗?甚至于遗留给子孙,而子孙不知善用,反而恶处,那你不就是成了罪魁祸首了吗?在世人一般眼里,认为这种人不错啊!那请问这种人生有多大意义呢?除非真正致力于慈善事业,那就另当别论。世人有者沉迷于读书研究上,但既已入迷,就是不好因为会疏忽于其他方面之上,如身体之健康、或是在为人处世、或是在人伦道德上总是有其缺失在,无法完美,所以说,在好方面的迷惑,也有其错误之存在,不得不慎也。
世事之迷惑,要想适切除去,当然惟有靠修持来建其功了,因惟有修持,心有所其定与静,不会轻易受惑,故而修持的好处就在于此,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希望世人能于此多加探讨,并勉励自己。吾又迷惑了,喝多了,哈哈!再会。
中华民国86年3月8日
岁次丁丑年正月三十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七章 疑 惑
所谓“疑心生暗鬼”,伤身又伤神,在一个正常之心态,其心念是正诚的,不会因某种小事或是某种之因素而产生疑虑,因心一有所疑虑,心必受搅乱而伤神,如遇有疑虑,必心神不定也,必定会伤害到己身所接触之事物上,故当明此理,将己身修炼至正诚、定静的地步,而扫除一切不利之阴霾。
一个人如有疑心之惑,那在现实的生活上亦会产生甚多不利之事来,人与人之间之相处,除了须坦然正诚面对而外,更不可局限心念而疑虑。如一个经常有疑之虑,怕这个、怕那个,甚至于经常怀疑他人对己不利,或是杞人忧天,或是小事就担心不已,或是因他人些许之错误,引以为会对自己有什么甚大之伤害,如此之人,久了必生心神之疾,同时亦无法与人相处,或是跟家人在一起,不只自己生活上会产生障碍,同时亦会造成别人生活上之阻力,亦可明白此等之人必定会为人所拒于千里之外,由此可明白疑心之惑影响至深且钜也。
父子不睦,有者因疑惑所致;夫妻难以和谐,有者亦因疑惑而来;兄弟亲人不能祥和,亦有因疑惑所造成。可见疑惑之害、之可怕,本来好好的亲情伦理,就因疑惑之害而不自知,得须除去疑虑,大家才会和谐安祥,甚多家庭就是被疑惑所引起的不幸,即可加以印证,故世人当时加警惕!得实事求是,不要不加印证就心生暗鬼而疑惑之,吾在此盼世人能细加了悟并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3月15日
岁次丁丑年二月初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八章 酒 惑
哈哈!酒尚有惑乎?奇哉!奇哉!其不明内里,就不明其中之惑也。世人往往因酒可乐怀而惑之、因酒可助身,误而惑之、因酒可喜乐,误而惑之、或因酒能畅意,误而惑之等等之故,所以被惑也。
为何如今杜康尚被监禁于十八层地狱之中,就是因世人之酒惑所连累之牺牲者,然酒如能适切其用,即可得其妙也,就是因为人性沉迷、坠落之关,无法把持得住自己,使得一沾酒就难以释手,不到酩酊大醉,总不感到畅快,致而恶习日累,至而成瘾中毒而深受其害,或因自己无法抑制得住,一喝就没完没了,否则难称己意,致使无法收拾,这也是受酒之惑使然者也。
酒之害,日常生活常可见到:因酒而误事、因酒而伤身(日积月累,伤肝而不自知),因酒而失去大好前程、因酒而丧失斗志、因酒而背逆父母亲人、因酒而丧意失礼、因酒而乱己性,做出违背良心之事,如此等等甚为其多,不胜枚举,世人举目可见,其害也多矣,不必再予赘述。
不为酒所惑,宁可伤心,莫可伤身、伤肝,否则永受其害,蒙昧了己身清明的心灵,盼世人适其可而品之,诚实的享受酒的美味,真正的畅意自己。
中华民国86年3月22日
岁次丁丑年二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二十九章 赌 惑
赌乃人性劣根之所在,亦即是存于人性之阴暗处,人人均有之,只因涵性差异而有所不同。赌者虽是性之根,但可因灵明而除却之,同时亦可因人之空性而了却之,更可因能见性而去除之,否则赌性永远埋于人之本性上,无以根除也。
赌之害,世人常而易见,因赌钱而倾家荡产,生活落魄;因赌气而伤身坏体,得罪亲朋好友;因赌性而乱灵己身,同时亦因而伤及灵根;因赌意而伤及本性。此等等现象,世间可见,亦即是赌惑之害也,如能了悟赌,则无可伤及人也,就是因世人惑而不知避之,故深受其害而无法自拔,使得己身受害外,更伤及无辜也。
赌不受其惑,自然无伤害之来,往往因贪嗔痴之故,所以沉迷于赌而受其腐乱。盼世人能知惑而避之,就可避免受毒矣。齐思勉之!
中华民国86年3月29日
岁次丁丑年二月廿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章 福 惑
太上有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即是说明福与祸全操纵在自己之手上,非外求可得者也。话是如此,然世人均不知如何得福避祸,虽言操之在己,但不知如何去探求,茫茫然不知所措,故为福所惑矣。
世人之弊,凡事避祸求福均全依赖神佛之助佑,然神佛是助佑善人,而并不是随意就可赐福的。试看世人每在庙寺上香拜佛,所拜供品,就会先想到先生、孩子或是家人等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供品,这还没啥关系,因供品供奉之后,当然还是带回家人来享用,神佛并没有真吃,但是世人每每手持清香,就是什么:先生事业如意、家人身体健康、生意兴隆,或是其他不合理之祈求等等,一大堆诉不完的心中愿望,然以此小小供品作条件,与神佛交换条件,试问那位神佛敢领受呢?当然就会有祈求失望,不能如意也。类似这种有条件的祈求,不等于就像民间买卖一样,何等可笑!神佛会与世人有条件的交换吗?故而可知,如非有大德之人,就是摆上数十桌之供品亦是徒然。希世人于求福之时,这种观念应该去除,懂得求福,才是根本之道,莫可为求福所惑。
又如何去求真福呢?就是要能时时有善心、行善事、积善德,那福不特求,自可降临也。聪智之人与神佛沟通,目的就是在能求得神佛的心印,如何改变自己的心念,成为真正善良之人,这才是求真福之关键也。希世人能澈底明白此理,以求真福。
中华民国86年4月5日
岁次丁丑年二月廿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一章 伪 惑
伪者,真实之反也,同时亦是害实之惑也。然伪者虚其表而难确其实,掩人耳目,难见天日,可欺其一时,难以久远,故不可受其所惑,造成不可收拾之后果。
世事以伪之惑,常见其之弊害所在,而且比比可见其祸难,以长远之事实:如货物之伪其表而卖之,只能图短暂之利,难作其长远之生意;如货物之外表只求其表面之美观,不能求货质之实,无以耐久,更失其价值矣。世间常见这种之食品,或是衣饰等外表,只见其美观,难求其货之实在,更有将坏之食品包装于内,使人无法察觉而受惑,此等等之事实,除了受伪惑之害而外,更是败坏己身之道德,只贪图欲利之快,未能顾及道德信用,无以坦然面对一切之事实,故此等伪惑,当明以制之。
货物如此,论及世人亦然也,世人有者外表打扮的妖艳美丽,但其心思、心念,恶毒如蝎,试问此种之伪又有何用?又有人善于伪其心地而行事,更属可怕!故可明白:不要只求外表而包装,但求内里之实在最为重要,可知人心不必求得包装,能坦诚表露最为实在,如是包装,则必有其伪也。社会之会如此之乱,就是因为人心之伪装所造成之惑也。盼世人能对伪虚能透视其弊与害而不受惑,将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光光明明,坦坦荡荡的使得见其实在。今日提示,期盼勉之!
中华民国86年4月19日
岁次丁丑年三月十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二章 智 惑
智概略之:有愚智、邪智、正智与静智等。然愚智与邪智,约略相近;正智与静智,大约相同也。愚邪之智,乃是非不明,心念执着,善恶颠倒。又正智与静智,乃心地善良,心纯慈悲,善恶分明也。世间之所以会动乱不已,而且道德趋于沉没,大多是因愚邪之智充斥之关所致,故而使整个人伦道德难以挽回与救治,令人感伤不已!
愚邪之智者,除了伤害自己而难自知外,其对周遭以及整个社会等都会产生深远之影响,同时,因为无法细加分辨,那情况就更加严重矣!如今之社会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其主要之原因就在于此也。然人之修要,就是在能体悟出己身之愚邪之智,能够达于正智与静智之境地,因为惟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因而祥和,由而净化,更由而达于康庄之境。如果人人能细加研悟此理,更能往此目标迈进,那就等于人间天堂矣。
人灵智之由来各有其异,因教育与生活环境之差异,故有所不同,然如无根深蒂固而无法醒悟,则就如此的毁误一生,从此为智所惑也,如社会如此之人多,则社会难以和谐,终就沉沦,无法挽回。惟盼世人能真修自己之正智与静智,不但无有所惑,更是光明心灵之最好途径,希齐醒勉之!
又示:难得之机回院著书,吾喜见堂上诸贤生等诚挚不渝之心志,值得嘉勉!同时,如能坚志不退,在圣务上更加努力,这就是正智与静智之人也,简此勉之。
中华民国86年4月26日
岁次丁丑年三月二十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三章 孝 惑
凡事因有其惑,因而导致观念之偏差,以及行为之差异也。然“孝”亦有其惑吗?当然有之,世人现今对“孝道”之观念不但已逐渐的没落,同时将有除弃之可能也,实在悲哀!亦因为孝惑使其然也。其实“孝”乃人之本性,人之秉性,无论男女,根深于心念之中,因世态之变迁,道德观念之沦亡,所以这“孝”字快要迷失了,这即是人间之大悲哀也。
自古流传之孝道,不只是将近离正念之情况,同时因“教育、家庭、学校”等之未能重视,使得现今孝之观念已渐不存在矣!就是有的话,大多以简单之能养为其尽孝之意,其实差也!就是家中所养之宠物,有者照顾得无微不至,比起奉养父母还来的尊敬,这常而可见之事也,故可知现今为人父母者,比家中之宠物还不如也,最主要为人父母者并不是要子女能天天大餐、日日好菜来奉养,而是能与子女之间取得亲情之沟通而不使之烦恼而已,其实细加说之,反而父母孝顺子女的要来的多也,这就是道德沦亡之见证也。为人子女者应多思虑将来亦会为人父母,如果此等现象再予循环,那情何以堪呢?是以,都是因果循环,并无所谓的当然之事。盼世人能在此多思悟,改正自己错误观念,速速尽孝吧!
孝并不是做给人看的,孝是发自内心真正的感受,孝是人间伦理美满的见证,孝是个人圆明的光芒,孝更是真正致福的途径,希世人在此深悟之,并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5月3日
岁次丁丑年三月廿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四章 义 惑
义属人本性之光辉,亦即是人性正气之表现。又义可分为“正”义与“邪”义之别,为何有如此之差异呢?主要在于本性涵义之不同,与对义之认知不一样而造成其之差别也,亦因此而造成义之惑也。
义如能其正,则人性可光芒,同时义可造福自己与他人,同时义能藉以提升人性之价值。如果趋于邪义,不但害人害己,更因而黯淡了己灵之光辉,不得不慎也。又何者是属“正之义”呢?乃行事可坦然面对苍天,即是俯怍光明坦荡,正正当当,合情合理者谓之。那“邪义”就是曲解、歪扭义之定理,造成行为之偏差,甚而步入不可收拾之地步,本身茫然,不知其错在何?此等谓之邪义也。正义之事实不用例举,而邪义则当说明,否则世人不能了悟。如同某人行为已经有所偏差,失去了正理,而偏因事理之至亲至友,因不明是非而袒护与照顾,这就是邪义之例。又今之世人亦有为了某种因素(大多是财利等),昧着良心去诈骗,甚至于不顾一切手段,藉以达到目的,这等都是歪扭正义之实也,故当明理以辨之,莫可受惑也。
当多思涵养内敛本性,而归趋于正义,莫可失去本性,没落自己之本灵,而陷于邪义,正邪之义,相去甚远,其功德之差别亦远矣!盼世人能多修、多悟以正己,齐心勉之。
又示:甚久未回堂与诸贤生共聚,甚念!见诸贤生不渝之心志,吾佩服也!如今败乱之社会,还是你们最好、最值得欣慰之一群也。
中华民国86年5月10日
岁次丁丑年四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五章 理 惑
理求其正,始不为所惑,如理歪、理偏、理奇,不但己受其惑,亦波及他人易为所惑也。然人心本其理正,因受各种因素之影响,故而偏行其理,或是歪曲其理,使得本身蒙受其害而不自知,实在堪虑也。
理存于人本性之内,故每当行事应秉性而行,不可懵懂而被各项外在因素所惑,以导致其理之乖逆,或是因而使得所做所为产生不良之后果。在人性之中,正理、正道是永不受某种原因而失其正,须明此理,每当举事更得思虑秉性之诚正以赴之,千万莫可因循随意而行,那不但违心违德,将造罪业于无形,本身自沉之,灵亦会因而暗晦,难以清明。人乃当求心灵之光明,就是在于其行事之理性,自然会存涵出浩然之气也。盼世人能悟出此理,秉正而为,无亏于心,使得本性能安然也。
不可为理所惑,或是以偏歪之理惑人,或是因利欲而强词夺理,或因偏私而失理,这些都是有违逆败德之举,当慎而勉之!不只可光明己灵己性,更可藉以浑厚天地之正气也。
又示:吾儿镇镒,举家近来可好!吾亦念喜之!然今夜有机回院著书,时机难得,惟有数语以为见勉。同时能见堂上诸贤生等,此之不渝心志已有多年矣,实值嘉勉!盼能坚志行之,尔后功德无量也。
又示:喜家近有喜事,吾更加欣慰也。
中华民国86年5月17日
岁次丁丑年四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六章 念 惑
心动念起,念生行至,故可知念之动起,影响行为之好坏,同时其之关系至深且钜也。
念生有其善与恶之别。念善:行为可正、可善、可光明心性、可涵养本灵,亦可爱及他人,更可慈悲与物。如念恶者:必心性堕落,恶行歹做,本灵暗晦,本性泯灭,亦因而波及他人,亦因而毁及万事、万物,自身沉沦。故可知善恶之念,其有甚远之差距,亦因之导致本灵之升华或是堕落之根源,当必省悟思之。
人念恶之起,究其根源,乃是受尘凡欲利私怨,或是其他之因素所引起,故而会生念惑,如能将此等之因素去除,秉己心于净、于空,则念无所可惑矣。然世人都是沉于欲海,不知醒悟者多,所以常因而念惑不已,无法自拔,造罪造业,沉沦苦海,人之所以知修、当修,其目的就是能在己身每一动静之间,使己身之念不受任何之惑而清明历炼,这就是修与不修最大之不同,会受惑者,大多属于无修之人,如能深修,任何之念就不生不惑矣,盼世人能知悟此理,速予纠正自己,迈向清明之境。
中华民国86年5月24日
岁次丁丑年四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七章 尘 惑
现今之社会受物质的诱惑,以及智慧之污染,每个人内心无法安定下来,同时内心常产生甚多之苦恼,且内心无比的空虚与寂寞,致而利用各种方式来加以排解:有者花天酒地,有者豪赌,有者利用各种之享乐,有者甚至于以吸毒等等来解除内心之无比难耐,这就是常见之尘惑也。
除此外表易见之惑外,甚多之世人亦常以享受、权利、名誉为生活追求之目标,以为这就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其实这已是中了尘境之毒矣,诚不知这些都是因六根及六尘之习染所造成之严重后果,这些不但对人生无价值可言,更深深的伤害了自己的灵性,同时在人生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之中,常因而无法安定心性,造成甚多精神上疾病而难以疗愈,请问这是何等的不值!待人生末途知悔已晚矣。
再见现今世人甚多文明病之起源,并非完全在于生理现象之不适使然,大多皆因尘惑伤身、伤神所造成的,故常见药物罔效,苦恼不已,如能排除此惑之源,亦能知悟者自然和乐而无疾,同时亦会真正生活得和乐愉快也。
世人当明尘凡一切皆假,不受所惑,明心见性,则必无任何后顾之忧,又可因为修知之根基,任何之尘境就不会受惑矣。
又示:吾难得之机返院著书,未见女儿贵花与女婿文龙来堂参鸾,甚为可惜!
但知其夫妇俩诵经在院功德不小,以此堪慰之。
中华民国86年5月31日
岁次丁丑年四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八章 邪 惑
邪乃正之反,且邪除心术不正外,邪还害情害义,造罪造业,同时,邪亦偏离正性,导致本灵之暗晦,故如受邪所惑,则其影响至深且钜也。
世人可见受邪所惑,害情害义之事实甚多,如为私利,骗人钱财,为谋多利,失却良心,凡事不依正理而行。商人者欺品卖虚,同时为求大利,不顾情义,假货充斥;建筑者偷工减料,品质不佳,甚有影响他人生命财产之虞。又有昧着良心欺压善良,施骗行抢,亦或为了一时致富,不顾自身生命,绑架抢夺,在所不惜,诸等之情事,都是为邪所惑而导致严重之行为偏差,这些事例浅显可见之事实,非吾所虚言者也。
现今世人亦有甚多近道、入道者,终究只有少许之人成正果,为何会有如此之现象呢?这亦是为邪所惑而造成之结果也,习道、进道,其法亦深亦实,非简单所能悟至者,世人往往思勉成道证果,看有无可速成者,更有以什么顿悟来惑引,其实这顿悟之念,非是无其事实存在,但看习道者本身累世道根、道基如何而定,非人人都可适其用也,故当明之,不可受智见之惑而害己进道之基。盼世人能明智安稳,习道进道,以达己身之愿望,千万莫可受邪惑之害,永远沉沦于道之迷惘里。
邪不可入心而受其害,邪:害理、害性、害义、终亡己身,则罪业难释,当思悟勉之。
中华民国86年6月7日
岁次丁丑年五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三十九章 错 惑
人非圣贤,谁能无错,错当善改,如不能及时改之,则错成过,过积成罪业,罪业常累,则败德乱行,将沉沦于不复之地,到那时悔则晚矣、恨亦晚矣。
人错之来,其因甚多:有者由自己意念不对所造成,有者由于环境所逼而来,有者受他人错误之引导所致,有者受利欲之诱惑所造成,有者由于感情错误所导致,有者错用情份所引起。诸等之原因多也,无法详述,但不管是任何之因素所引起之错误,如能诚正己心,详细三思,加以判断,就可无错,或是将错降至最低程度,亦不会因错之关,造成不可收拾之罪业,或因错了一步而造成终生之遗憾!当必戒慎自己,千万不可任己之心向偏差,导致悔恨不已。
错之来,亦有因惑所起者,如本身不有所惑,那错就可避免矣,亦即是所谓的错惑也。现今社会此等错惑现象甚多,故造成今日社会紊乱不已之因素,如人人能慎戒错惑之发生,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恐惧等之事情发生,亦会因人人无错而安定,社会之所以会如此令人寒心,大多是将错就错,为所欲为而来,故错惑之长远影响是甚为可怕的!但盼世人能经常检点自己,不论在那方面都不要有些许之错误发生,不只不会错惑,亦能安然己心,他人亦可放心,社会不就祥和了吗?盼齐思悟而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6月14日
岁次丁丑年五月初十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章 妄 惑
妄念一起,心猿意马;妄心一生,攀缘不止,钻动不已。妄心受惑者,贪嗔痴欲,穷出不已,同时亦因而造罪造业,深远且重,实堪虑焉。
世人就是因为受妄所惑,所以生活的非常痛苦,而且难有美满,不时因妄念之缠,常在己心中流动,想这、思那,变化不已,不能定静心志在良善美满之境域上去发展,亦因而常无有定念,使得生活无有依靠之目标,造成所行所为无任何之成就,导致永远心境茫茫然,无有寄托,故受妄惑者,终难有其成也。
除了日常生活可见妄惑之害而外,尤其谈及修持,更不可受妄所惑,但在目前常见一般修持者,常犯此妄之过,如心不能定向,不知往何方向加以修心养性,总受妄念妄心之害,心念无法把持,有时认为修这可成道,有时认为修那可成仙佛,茫然不知所归,到头来一事无成,修无成果,这些都是妄惑之害也。故而当审慎自己,莫受妄惑而使得自己之心念无有定向,那可说是枉费心志而无有成效,当特别注意此点,予以纠正,并能坚定自己,再实确的去成修自己,并在此勉之。
中华民国86年6月21日
岁次丁丑年五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一章 穷 惑
富与贵,世人所喜所欲者也;贫与贱,世人所恶所弃者也。然为何世人有富贵贫贱之差异?主在于前世各人功德不同之影响所致,故一生下来就有相当大之差别,有者自小受长上之呵护,无微不至;有者受父母百般疼爱有加;有者一生下来,就受到亲人之冷淡;有者备受父母之凌虐;有者失怙恃(父母)。这些都是可见先天之不同也,今夜此点暂且搁置,不予详谈。
后天富与贫又为何有所不同呢?其实可说是全在于己之为来论定之。有些人其之所以会致富,主在于能勤能俭,百般刻苦,有计划的生活,这是其有钱之原因所在也。有些人则毫无计划的生活,浪费奢侈,不知节俭,亦不知勤奋,只图享受,赚多少、花多少,从无些许之积蓄,当然就会叫穷,永远没有舒适之日子,同时亦会经常到处借贷过日,造成己身之人格受损也。这些全是后天自己造成贫富之因素,这些浅显之例子,都是可以见证得到的。
贫富其人格皆同,无有高低之差异也,故贫并不可耻,富亦无其可骄之处,然最怕的是贫受惑而误念,造成行为之偏差,那后果堪虞也。好比因贫,见他人有钱,就伺机想予以设计加害,或偷、或抢、或骗,想之占为己有,或是因受贫之惑,而藉机危害他人之生命,想一图享受,这些都是受贫所惑之后果,或有些人见人享受,或是有些地方比不上人家(主要是因贫穷之故),就想尽办法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就是受惑所惹的祸也。贫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安份的生活,也是会很快乐的,不要欲望太高、太多而导致受惑,造成永远的遗憾!世人当知只有老病而死之人,并无饿死之人也,深悟这句话,就不会受穷所惑矣。
安于贫,乐于正道;富能慈,嘉惠众生。这才是人生之真谛,故贫不受外惑能安之;富不奢骄而施之。这种人生才有价值,盼世人能悟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6月28日
岁次丁丑年五月廿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二章 昧 惑
心不明则昧,昧再受其惑则影响更大矣,然世人往往就是沉昧,无以开畅,故常因而困惑不已,造成甚多之烦恼,及导致罪业之来,实值惕醒也。
人不可执念,执念则易昧于事理,同时,人在世间所学者亦属有限,难以达到样样精通,在事理上一定有其不明之处,所以如遇有不知不明之处,当就教于他人,使得处世能够顺畅,不被事理所惑、所昧,造成难以收拾之地步。而且世人之念更当和谐,与人之间才不致于昧情、昧义、昧亲等,这都是应注意之事也。又每个人更能随时致力于道之勤修,不昧于先贤圣哲之理,以求己身心灵之清明,这些都是人生重要之事,诸如此类等如果能时加注意,不但不受任何之昧害,当然就没有昧惑矣。
试观世人许许多多痛苦烦恼等事,无不出于昧惑而来,也就是说明己身不昧,则此等等烦忧自然就可烟消云散矣,更可因而快快乐乐的生活。好比有疾当寻疾因之来,对症下药,即可痊愈。又如有事情受阻受碍,寻出症结之所在予以舒解,事就可摆平而无烦恼。又如病源属于冤孽者,更当施善造功予以排除,则冤欠自可消除,亦可安康无恙,但如果不知醒悟,愚昧自己之执念,那当然得受其苦其烦之困扰,无法排解,故可知不可昧理、昧情、昧义、昧己之执念,否则将永远生活于苦痛之中,终无美满安详可言也,世人宜多加以思悟改之。
不可昧心而为,因心昧其之后果最为严重,一旦昧于心,则狠心、戾心、暴心等随之出现,那不只是惑在而已,其所造成之祸害更是可怕,宜多戒慎之。
中华民国86年7月5日
岁次丁丑年六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三章 蛊 惑
人身受毒则难医,弥布五脏六腑,深受其害,这都是易于了解之事实。然人之心如受毒害,心志迷乱,则不但无法自知,更不知受此之惑其利害之可怕也。
人往往受生活环境种种情况之毒,而无法澄清,加以排除,日积月累而积患成祸,危及自身及他人,实在可悲也。
然身受毒蛊之害,而知设法求医诊治,以为去毒,以免危害,但如心受蛊毒则难以自明而求医,实在令人痛心不已!故盼世人能不为世间各种蛊惑之迷陷,自明、自清、自在,以为正性正灵之依据,盼在此勉之。
又示:难得之机,再次回院著书,未见亲人灵晤,一憾也!但见诸贤生等能不
遗初志,代天宣化,令人敬佩也!并藉此勉之。
中华民国86年7月12日
岁次丁丑年六月初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四章 爱 惑
爱乃是人真性的表露,爱亦是亲情之真性,亦是人与人和谐的原动力,爱更是祥和社会的基源,故可知爱之力量是有其无比的真实性,不可不知也。
但由于在于人间人性之错用,致而产生爱之惑也,亦因有爱之惑,故而产生甚多之遗憾,亦造成爱之祸也。如亲情之过于溺爱、宠爱,致使受爱者不但辜负了爱的情份,更因之造成己身不知爱惜而造罪造业。如今之甚多为人子女者,受父母之溺宠之爱,不只不知珍惜,更藉以忤逆而为非作歹,进而不孝,这就是爱惑之祸也。然人与人之间亦得适切其爱,不可因受爱惑而盲目,不只害人,更而害己,这些都是必须时加注意,否则将违背爱的真谛矣。
爱须适其所切,不论是亲情之爱,或是友情之爱,都得恰到好处,不只可真正发挥爱的真义而外,更可将原本人之天性发展出来,同时当将人之爱、亲情之爱扩展开来,达于大爱,如此更可显出爱的伟大,亦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祥和、温暖,亦能确实的发己灵真性的光辉,也因而不会有爱惑的滋生,使得整个世界都能徜徉于爱的和暖之中,个个受惠而品味。盼齐勉行之!
又示:今夜有机再回院著书,见诸贤生等还是如此坚志在道程上力行,值得敬勉!道之发展,亦惟有靠诸贤生等之如此一股清流之志向,才能长远,在此勉之!孙儿文龙、孙媳等亦能坚志在经典之课诵,功果亦大也,吾亦甚慰也,有子孙如此,何有遗焉!
中华民国86年7月19日
岁次丁丑年六月十五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五章 世 惑
俗云:“世态如局”,即是说明世态多变化,无法知其常,故而世人常受世态之演变而迷惘,不知何去何从?不知应如何把持自己?而致使心惑成祸,无法挽回,沉沦不已。
就以一般世事之象来加以说明,如某些事物一有所畅行,尤其有利可图,更是一窝蜂的跟进,无法把持自己,这就是最明显的世惑,更不知深入去了解、探讨其中之善恶关系,如此等之事态甚多也。如股市之成长,亦是世态惑之来;不良风尚之流传,亦是世惑之关;不当社会道德之言论,也是属于世惑之源,这些都是世人常所易见的,甚至于跟惑而行,吃亏上当,而后悔不已也。
人当秉正己心,坚正当之行而为,明正义而为,就不会为世态变迁所惑,如此不只保全己身,更能藉以纠正不良之世风,以达于纯良,希世人能多在此注意,自己受益,他人亦可同之受利也,勉之。
又示:今日能二度回院著书,此等荣幸,非言语可喻。更见诸贤生长年不渝之心志,值得敬佩!
儿庆麟亦是难得不退,吾亦欣慰也,后福可期。
中华民国86年7月26日
岁次丁丑年六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六章 信 惑
信者人之言也,然就是因为其为人言之故,所以每个人言其可认知之程度各有差异,亦或因听信人言而误失,亦因而惑之,后遗之症实在太多,故无法确认他人之言是否确真,和产生不可收拾之地步,令人痛心也。
然每个人因为己身无法对各方面均能有所真确的知识,致而每遇有事不明之时,或是心中有所疑虑之时,都得取信他人之言作为参考,在此时或对方之言确实,可为参考;如对方之言不确,就因而生惑而误入歧途矣。故生活上每一细节均是如此,除非己身能有正智予以判断,否则心难把持住,心猿意马,不知如何是好?令人茫然,可成就自己者鲜寡也。
人每言当求其正、求其实,否则不可随意乱言,伤人害己也,同时言既出,得有所依据,不可导人于歧途,如此可正己德,亦当因而可助人也,不只在生活上得如此,就是在道程上亦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如今甚多之人对道之理不甚明确,胡言乱语,以为如此可以惑众,其实本身已先惑乱矣,更得慎之因误导之惑,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宜当慎明之。
本身多修,发智方不会受人言之惑,己身不深入去了解,则易受人言所害也,希世人能明此理,正信自己,取信他人,齐于道德之上勉之。
又示:吾再度有幸回堂著书,见堂上诸贤生等不渝之心志,令人敬佩也!更感道之可长传也。
儿克唐、儿媳、孙女等均能本坚志在堂,为父甚为欣慰!尔后功德莫大也,并藉此勉之!但盼吾儿能不太过于执心,开放本念,更是佳理也。
中华民国86年8月2日
岁次丁丑年六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七章 丑 惑
美与丑无任何尺寸之标准,俗话说:美无十全十美,丑无穷极恶陋,不可思疑。美丑并无任何标准来加以评论,其实美与丑应以其实质来论断,方属客观与实在,如果不能以此原则评定,那将受其惑也。
世人往往喜美而恶丑,所以常受其惑,试看世间之物,特别奇美者并不久长,如花如是,其他物品亦如是也,有者中看不中用,故受外表掩饰之美所迷惑,亦因而常受其害,就一般世人之心态亦复如此,娶妻总以其外貌为取舍之依据,这就是受惑之例也。
然娶妻只求其外表,而无品德、内涵,这种为妻可靠吗?能长远幸福美满吗?还是应在其品德是否贤淑为着眼,那才不致于后悔,至于外貌等不必太在意,这才是聪智之人也。在世间,今之世人往往求其外表包装之美丽,却不实际去探讨里头物品之好坏,来欺骗购买者,这都是应该检讨的,这也是吾人常见之事实与常犯之弊病,得当力求改善。
再者,世人亦可见到一般之水果,其外表不美者,却特别的香甜,有些物品外表并不美观,但却非常的实用,这都是不可不信之事实,盼世人能深思此理,就不会受到美与丑之分惑而遗憾了。更盼世人能思悟世间之事物,来提醒自己,不要受惑,那就可受用无穷矣。
又示:今夜甚为荣幸!能奉旨回院著书,所论及之题纲,但盼能带给世人有所了悟,同时,回院亦可见到堂内诸贤生,此等坚志不渝之心念,除了令吾敬佩外,更觉得自己更为惭愧!盼能与诸贤生共勉之。
又儿锡钦亦能在院效劳,造功立德回向给吾,吾心甚感也!有儿如此,已无憾矣。
中华民国86年8月9日
岁次丁丑年七月初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八章 忧 惑
世事多幻,变化万千,何者足以为忧?何者足以为喜、为乐呢?让世人总是捉摸不定,幻惑不已。
世人有时以无财为忧,常以世俗之虑为忧,有时怕子女不听话亦忧之,有时因无恒产、无汽车、洋房而苦恼不已,有时因无姻缘而烦忧,有时因无后而苦叹!这都是因不能看开视明而忧惑者也。试想就是你所想要的都给了你,那又如何呢?然而人生真正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生真正的价值是在于此吗?然而恐怕有者得了亦因而惹祸上身,或有者无福得之而又偏忧之,奈何呢?人生其实总得要有起伏之变化,才能来得多采多姿,同时亦可因而真正享受所谓的甘苦人生,你们说对否?
真忧者:当忧己是否善良?当忧己身是否知修?当忧己性有否涵修?当忧己灵有无清修明纯?当忧家人是否能与之齐善?当忧自己是否能以身作范、引导他人行善行修?当忧自己能否贡献心力于社会的纯朴敦厚上?诸如此等才是无惑之忧也,亦即是真忧之意义也。希世人能细思真忧之所在,并予以勉行之。
又示:吾此次能有机回院著书,除内心感恩而外,更见贤妻阿梅亦能迢迢远道前来见晤!加上今日乃七夕,实有好比牛郎会织女之感也,哈哈!又能见坚志不渝之堂上诸贤生,更是值得嘉许也。
又示:自吾证道南天之后,可说圣务烦忙,甚少有此等之机回院著书,故依恋不舍也,原在院潜修之情形历历于眼下,故甚为怀念也,吾贤妻自吾别世后,家中有赖你之辛劳支撑,吾甚感也!当自会佑助于你的。
中华民国86年8月16日
岁次丁丑年七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四十九章 鬼 惑
鬼乃是一种灵之形式,无须任何之恐惧,世人往往闻鬼而色变,又何尝不思人之灵异于鬼,而有所差异于不同之空间,人之灵亦会受惧于他灵之理同也,故鬼无所可怕,亦不须为之所惑也。
其实人之所以会为鬼所惑者,乃由于自己之心,所谓疑心生暗鬼,昧心生愚鬼,故不论何种鬼之生来,总是由人心变幻而起者,就因为如此,所以常被鬼所惑矣,而无法清明自己就在于此,世人就可悟明真鬼不可怕,无冤无仇,绝不致于惹祸上身,而心生之鬼才是可怕,自惑而害己,无法清除,使之自己沉溺于鬼惑之中,但盼世人能悟明此理,心中不存任何之暗昧,就无可怕之鬼来矣。
去除鬼惑、鬼魅,必当由己心炼修开始,如能心胸坦荡光明,必无任何之鬼生,且当正心存义,亦可灭除鬼魅之来,故可了解鬼主心生,心正无鬼,心邪鬼至,宜自明之,则坦然光明也,盼世人思悟之。
中华民国86年8月23日
岁次丁丑年七月廿一日
圣示:吾今夜再降着:“惑”。
第五十章 财 惑
财乃生活之源,而财多非福也,只要能足够应付生活所需即可,然而世人往往受惑,总喜在财利上打滚,去想谋求更多之财富,以为如此才是真正的满足、幸福。澈底了解财对于世人之用何在?能真正确实加以认识,则不但不会受财所惑,更能发挥真正之财利也。
吾曾言及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是空空而回也。故财得知其善用,始能发挥真正之功效也,遗财给子孙非致福给儿孙,反导致子孙之不思上进与造罪造业,且将延祸数代而无穷无尽,令人惋惜!财者当思其善用,或济贫、或铺路造桥、图利社会、或慈善事举,帮助需得帮助之人,那就是属于真正之财善也,同时亦可因而造就己身阴骘之根源。人生在世,所本者乃在于能明清本性,才是人生之真谛,否则就是拥有亿万财富,吝留不当,亦是枉费人生也,当思悟此理,则实际之福始可及身也。
一切事物之理均相同,只有适其所用,才能发挥真正之效力,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想拥有更多之财利非罪也,但得知如何去加以善用,才是明智之人,但盼世人能深悟此理,始能造就自己,不致于受财所惑而迷惘造罪,齐思勉之。
中华民国86年8月30日
岁次丁丑年七月廿八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一章 俭 惑
俭美德也,亦是世人端正品德之根源,同时也是人品涵养之基础,所以可知俭对于一个人修身养性是非常之重要,而且俭亦可养廉,能廉其德必清必正,为人所敬仰,其高操之德可为人之推崇,亦能因而养正己气而清灵,这都是俭德明显之事实也。
然俭有如此之美处,但又如何会有惑之来呢?其实古今情况有异,“俭”本来自能知爱惜生活之各种不同之事物。又“俭”能因而解除不必要之浪费。然而今非昔比,古时生活较为困苦,能知俭以养德,不贪求,不妄取,而今则生活物质较为充裕,世人不但不知惜福而俭,更而无比的浪费,这种情况有违俭的本质,相反的,如今之世人亦甚多节俭之人,这种情形并非有其坏处,但因其惑之关,过份节俭,省吃少用,拼命、无计划的节省,想遗留财产给子孙,其实这是不对的,反而祸害子孙,如能将此节省之钱财加予善用,作为社会慈善、或者是能施救济于贫疾之人,那就不会为俭所惑矣。尚有些人不明究理,拼命的节省,连切身养体之营养也都省了下来,其实这也不对,亦是俭惑之害而来的,故希世人能适其当的节俭,做到适切的俭德,这才能进修兼养己性,才是对的。
凡事俭为先,再则性为养,则不为所惑,不可过与不及,这都是违反自然之理则,当时时以此为惕,就无任何之惑矣,在此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9月6日
岁次丁丑年八月初五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二章 得 惑
得与失到底是好、是坏?尺寸难以拿捏,亦即是说得与失到底是好或是坏,在世人之心目中往往受其所惑而困扰不已。
世人喜得而患失,均以为能得就是好的,其实这都是欲念之作祟使然者也,世间甚多之事可以证实,其得并非完全是好的,那得看有无此等之福份来定之。在民间爱国奖券正风行之时,有位仁兄买了一张爱国奖券,同时到处求佛拜神,祈求能中得第一特奖,等开奖后,果然被其所中,欣喜之余,买了一部豪华(宾士)轿车代步,但未及三日,开车撞到路边大树而亡,试问这等之得是好吗?反而害其一条性命。又俗话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是说:失去了,可能就会因失而得福。这就是很明显之对照,然世人总是在欲利之冲击下不愿有失,而喜有得,这就是得惑之害也。
得与失不要太过于执念,顺其自然最为重要,应该你的,绝跑不掉;不该你的,强求不来,如果不能存此心念,可能就会因而招灾惹祸,所以福得,无福必失,这也是自然之道也,希世人当一切顺其然而善行之,不但无惑,更可生活的舒畅。
中华民国86年9月13日
岁次丁丑年八月十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三章 诱 惑
人心是脆弱的,最易受外界引诱而迷惑,在人世间,因人之居心叵测,所以常以各种不同之形态来诱害,使之信以为真的坠落自己而不自知,这就是被诱之严重所在也。
人常因利而沉迷,或因色而坠落,或因财而迷恋,或因欲望而使坏,或因目的(坏的)而使骗机,或因私利而害他,诸等等都是诱惑所致,甚有人以言语有形、无形的,直接、间接让人坠入圈套之中,任其摆布,由其使唤,或是因而遗祸他人,此等都是不智而受诱惑使然,若是能明辨是非真假,心有其定,就不会受诱矣。
受诱受惑,主在于人心之不能定静而清明所致,因而牵连到人心修持的关系,如有所修之人,其心安然,无任何之企求,当然就会守分,更不会有任何企求,则诱何来?惑又何生呢?故而当明修心炼性之重要,则必不会有诱害也,希世人能知能明而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9月20日
岁次丁丑年八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四章 苦 惑
何者是苦?何者属乐?永远迷惑世间人心,然而人生本苦,故当能真正离苦得乐才是永远之道也。这里头之苦,就是要能坚己心志,不断的磨炼,不停的涵修自己,让己之心性能真正的升华,才能获得实际逍遥之乐也。
人生本苦,但得知苦修,才不致于受苦之惑,但世人往往以为生活不能畅意,事事无法如心,这类都是人生之苦,其实要详尽天下世人之苦,难以尽言也。苦当苦于明道,苦当苦于修性,苦当苦于普度众生、济救群生,苦当苦于弘道,这才是人生苦中之真谛。相较之下,比那人生之生、老、病疾、以及种种无法顺意之苦等更属有意义多了。如果只限于尘凡之诸苦,那就是明显之苦惑也,故而人之终极,当得真正逍遥之乐,才不枉为人生一场,在此之苦,就更有其价值矣。
苦须明苦之道,非但不觉其苦,更能得苦之乐也,如总以平凡之苦而感无奈,那人生就无意义也。盼世人不怕苦之来,还得设法以苦来精进自己,就可得苦而明义,知义而得真正逍遥之乐也。
中华民国86年9月27日
岁次丁丑年八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五章 贪 惑
人能安份则不贪,人能涵修心性则不贪,人能洞澈太清则不贪,人能去欲存性则不贪,不贪者一切和乐安详,如贪者必受惑且祸也。
世人有者贪利,则心机无所不用其极;有者贪财,则心念狠毒;有者因贪情,而意乱心迷;有者因贪爱,而纵毁己身;有者因贪欲,而狠心、戾心、暴心,无所不现;有者因贪念,而毁己声誉;有者因过份其贪(就是什么都想贪得),则必全身憔悴,故贪伤身及伤心而不自知。综合上述所因之贪,乃是受惑而来,细思之,诸如此类身外之一切事与物、情与爱、财与欲、念及份等,仍然属不实之物,何苦用心计较而伤己灵己性?甚且罪恶满身,何苦来哉!
贪欲之来,主要起源于己心欠修之故,更因受到尘凡世俗之染而造成,如果能清明己性,贪就无从生起,且能看开,何必为贪来毁道程。所以世人当避三毒之首,以为戒慎,自能开朗而无挂碍矣。
中华民国86年10月4日
岁次丁丑年九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六章 痴 惑
痴者不聪不明,对事物之理无法洞悉,因而产生惑害。痴亦解为对某事物之过份迷恋,而难以醒返,致而造成甚深之惑害,此等之痴,即所谓之三毒之一,不可不慎也。
人有痴于财利,致而心机无所不用其极;人有痴于情,因而做出不可思议之行止;有人痴于书,因而呆滞于书中,书有正与邪之分,痴于正者,不化其理而受害,痴于邪书者,中毒更深,致而戕及心身;有人痴于食,致而造成甚多难以想像之严重后果,亦有因而造罪于杀业;有人痴于各种不同之嗜好,致而因己之所好,造成甚多不良之影响。诸如此类等,世人均所造犯者,也就因而受惑而不明,造成许许多多之遗憾也,故当多修炼自己,不致于受痴而祸之,方能生活得惬意也。
人当多靠修己以明心,来避痴惑,可增广见闻,适情理而行来避祸。人非生即聪智,对任何事理均能明白清楚,惟有靠自己正心去学习,就不会呆痴而惑害矣,多勉之。
中华民国86年10月18日
岁次丁丑年九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七章 嗔 惑
嗔之祸,关系于人大焉!嗔是毁身德之来,同时亦是烧掉功德之林也,嗔亦伤气、伤身而不自知,嗔能乱及本身之品德,亦将坏及所有之情事,故当知之而免避之。
人当多练习心胸之宽广,不可遇着大小之事,总认为不顺言而嗔之,或是因私念所及,不能顺意而嗔之,更不得无缘无故,总认为他人对不起你而嗔之,这些之事例,比比皆是,也可由而见到如此之人,不只损德,更是罪业重重,世间尚有何事值得嗔怒、嗔视者?能细心去体悟,心中之怒火自可消熄矣!同时更当认定任何之事,非“嗔”可解决者,还可能因而败事、乱事也。希世人能在此明理之,力求改善己身内心之不平衡,以求得真正的调适。
佛言三毒者,嗔为其中之一也,而这毒厉害无比。世间物,有毒者,人皆能知而避食,但此更毒之嗔,怎可不避呢?聪智者当慎以择修,千万不能犯也,否则任凭你再如何的修持,还是没有功德可言也,齐思勉之。
中华民国86年10月25日
岁次丁丑年九月廿四日
圣示:吾今夜登台著述:“惑”。
第五十八章 失 惑
世人总是喜得而恶失,其实得与失要如何去分辨?即得失之价值令人费思也!其实可能因得而致祸,或因失而获福,此等事例经常可见,同时得与失到底是福或是祸?则更令人费解也,故当明白思悟“不得、不失”,可能就是最安稳之事矣。
何谓不得不失呢?就是要能存有不必太过于得失之利害关系是也。因得与失到头来细思之,都是幻灭、虚空的,并无必要刻意去争取与努力,在平常心志之下,任其自然流行可也。得者,应在能造福世间众生齐得幸福快乐,而得之真正计较之者,当以不能谋求解决众生之疾苦而思痛之,这才是真正计较得失之可言性也,希世人能悟思此理,并能在此方向努力之,才可藉以存德、立性、造命,否则整个心志全付予无谓之得失,不但无功德可言,亦会因而造就己身不知之无形罪业来,当慎明之。
正己心、明正德以行之,这就会有所得也,更不会受到失之惑和烦恼不已。世人总是受失惑之害而旋转不已,终穷一生,实在令人惋惜也!故今述明失惑之原义,以利世人,盼能悟之、勉行之。
中华民国86年11月1日
岁次丁丑年十月初二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五十九章 悔 惑
悔之来,大多因贪欲、贪财、贪利、贪气等而引起的,亦因不诚、不忠、不正、不善、不直所导致的,在此等诸事懊恨,小者影响到自己;大者,为害到他人之生命、财产等,故由此可知,不可有悔恨之事产生,否则罪业深重,无以复劫也。
能知悔者,从不再犯,尚属善者,有者不知悔醒,总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掩饰、搪塞自己,然后我行我素,既行为非作歹,待罪恶之事来临,更想求得他人之谅解!更错怪罪他人等所造成之因素,致而罪愆连连不断,难以计数,这种之人最为可怜,亦是所谓之无可救药者,实堪悲怜!亦堪痛恨者也。世人当明是非,总会犯错,但看能及时醒改最为重要,莫可忘记了。
不为悔所惑,又如何能不悔焉呢?凡事当三思而行,慎重其事,如己身智慧较低,或是经验不足,多请教他人,多用心去听闻思考,然后再予行事,以求得无任何之缺失,亦能使缺点达于最低程度,则行事必无悔恨之处矣。最可怕的就是愚智愚行,或是固执不化偏颇者,唯以为非作歹,造成不堪回首之恨事,这就是受悔所深惑者,当能细心加以惕醒,可免真正的悔恨,希世人能在此悟明行之,以期己身生活之圆满。
中华民国86年11月8日
岁次丁丑年十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夜降着:“惑”。
第六十章 惧 惑
人因心不能坦荡而生惧,又因心无依恃而生惧,心无所怙,惧从中来,心一生惧,意念迷乱,胡作非为,身心受创,难以了息,受惧惑害,循环不已。
人如能堂堂正正,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何来之惧?待人之生活或是处世缺乏了诚正、善德,心无所靠,必然生惧,或因贪求欲利,心离道德规范而生惧,或因贪嗔痴等之遗害,无有颜面来面对生活现实而生惧,或因处世违背良心良知,触犯社会道德而生惧,则有因心念之作祟,无所不为,无以忠心自己而生惧,这些惧生之来,总是因其惑而导致者也。然如在一生之中,无贪无求,诚善为人,何有惧惑呢?故当明此理,予以了悟之。
人生如能在道勤修,炼空一切,心必无所惑惧,更能在一生中兢兢业业,坦坦荡荡,不容有丝毫之差错,让自己能在真正的坦途上迈进,心则光明无惧矣,当以此勉思之。
中华民国86年11月15日
岁次丁丑年十月十六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惑”一书作跋。
跋
心一生惑,行则必祸,惑由心起,祸为行止,或与祸息息相关也,不可不知,不得不慎。故当求得心智清明,心灵静净,始可转惑为智,转祸为福矣。
大凡惑之来,由不智、不明、不清、不义所导致,亦或因私情、私利、私欲、私感所影响,造成生活上甚多之困扰,引发出各种不同程度之罪与业,无法解脱,则愈陷愈深,劫难不复,难以觉醒,实堪怜焉!
六十位圣神仙佛,立意剖析惑之真义,期世人能了悟真谛,付予施行。不为尘世所惑,以求得“真道”之精进,莫辜负众圣神仙佛之一片苦心,更盼己身能受其惠,亦希促成他人同跻于圣境,简数语以为跋。
混元教主元始天尊跋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 运 丁 丑 年 十 月 十 六
日
中华民国86年11月22日
岁次丁丑年十月廿三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惑”一书作跋。
跋
惑害之于人,其关系大也,在为人处世上常见其惑,不只伤及个人之品德,亦因而造罪造业,不可不知,不得不慎、不明也。
惑因千百种,皆是理不明,心念常受缚,致灵难开启,悔恨总嫌迟,罪业累满身,能知速醒悟,即可归正途,圣佛苦婆心,阐述不辞苦,但盼惑能止,同臻圣神境,人人齐欢乐,寰宇见太平。
惑因其多,六十位圣神仙佛择其要以训明,盼世人能细加研悟其个中之道理,作为己身修心养性之圭臬,期己灵于光明,在此之同时,亦能藉以感化他人于道之圣境,齐予勉之。
太上道祖跋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 运 丁 丑 年 十 月 廿 三
日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