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主席关 登台
中华民国八十五年七月廿六日
圣示:今夜恭接 无极皇母懿驾亲临,诸生接驾切莫失仪。兹命本堂福神十五里外接驾,命本堂城隍十里外接驾,命本堂观音菩萨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候驾。
御林军统帅岳武穆王 降
诗曰:护驾懿前率阵先。威灵赫赫碧云巅。
奔腾万马于今在。遗德将来功果添。
圣示:吾今夜随母降莅拱衡道场乃属因缘殊胜,吾不多示。可,吾退!
懿前董仙姑 降
诗曰:伴母迢遥下九州。挥沙往返解民忧。
拱衡今降因缘胜。期勉众贤善进修。
圣示:母驾降莅,诸生接驾,切莫失仪。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懿示:母居无极瑶天,无时不以诸儿女是念。今尔台疆著作《弥勒心法》业已告一段落,实可贺也!诸儿女全心一致付出时间心力,实值得嘉勉也!
另拱衡道场所开“通灵灵疗班”,亦将接近尾声,诸生习功宜放宽心而不执,关窍不紧绷,方可达净灵之效,更宜多行坐功以勤补拙,勉之!
另观现今南瞻部洲民风不古,道德失之久矣!娘心大悲,为解诸儿女倒悬之苦,百思不得良方。幸台疆道场林立,尤以普化之道场为最,此亦感慰也!今经群仙大会决议,欲再颁布新书以为寿世牖民。其中或以事例示之,或以申论示之,一切乃以世风所需而加以斟酌,吾大喜而颁赐尔拱衡道场,题其颜曰《世风集录》。以采摭当代世风正反面事例与解决之道,盼能收渡世化民之效。兹命宣笔邱生原章为主着正鸾,黄帝老祖为主着仙师,瑶池仙童为辅着仙师,定于六月十八日开着新书,限期一年内完功,届期论功行赏,勉之!
无极皇母 述于懿敕拱衡堂
天运丙子年六月十一日
不动明王 降
诗曰:妙哉修子好因缘。懿驾降颁寿世篇。
盼自保珍勤奉道。化民匡俗乐绵延。
圣示:拱衡道场诸贤生道安!贵堂可谓因缘际会,诸佳机缘全入尔拱衡道场之中。尤其今又逢 母驾亲临颁布寿世牖民之圣典《世风集录》,实可喜可贺,此乃鸾门圣道阐教以来,首度由 母驾亲颁,且由万仙大会所集会拟定之圣典也!
此书除将阐述个人之修为外,并扩及剖析家庭、社会之种种弊端;其中不乏以小说形式为实例,并包含短篇故事铺陈,其可谓乃直指民心之一部圣典,确实值得诸生与诸善信大德共同研阅之。
在此亦勉尔等诸生当从此书之中深切体悟,当下即为菩提道种开花之时,有犯其中一、二者,宜虔求忏悔;且从此不再有犯,以此为戒,那么内性之修持,便会提升。再加以外功之行持,内外合一,功果累积之下,返回无极理乡之大道便在眼前,深盼诸贤生切记之。
不动明王 赞于丰原懿敕拱衡堂
天运丙子年七月初三日
本堂主席关 登台
圣示:恭接 玉皇亲临,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驾,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候驾。外堂贤生传香接驾。
御前侍卫杨戬 降
圣示:吾今夜伴主公降莅尔拱衡道场,为《世风集录》一书作序,实千古未有之殊胜,望尔堂修子能更秉持初发心。可!御驾临坛,吾退!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降
御示:朕居凌霄,掌三界之大权,今夜有此机缘降尔道场实是殊胜因缘;此《世风集录》乃由 皇母懿驾亲颁之圣典,且经群仙大会共同推派,今尔拱衡道脉有此殊胜机缘,理应更加精修坚志,共为道务奉献心力。
《世风集录》系乃 皇母观娑婆世界,世风日下,道德衰微,故召集群仙开此大会,研讨解决之道,经万仙菩萨研议三日,而得此一决策,并将决策集结于此书中,故而题其颜曰《世风集录》。希尔等道子能多加研悟,做为日后考核之一环也!
此书乃一大圣典,故而不容有误,今派命尔拱衡道脉济佛为校对仙师,诸修子可将所示之鸾文,分别抄出,择一日校对,然应避开鸾期为宜。书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负朕意!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序于丰原懿敕拱衡堂
天运丙子年七月十七日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一章:观眼不净
大凡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众生,无不囿于眼见为凭之迷惑。例如有人因只见片面之景象,便将其记于心识,认为如此就是正确的,实则差误甚大;不知修道中人最忌以眼前所见,认为即是真实,而未予查觉,将所见记在心识中,此种错误观念实有必要修正也!
有些人专喜在他人遇有急难之时,群聚围观,而别人愈是有困难,自己看得愈是快乐,这些人实乃因眼见其境而心起了不净之思。是以故,眼所见必须是一种真理的境界、合和的境界,如此心识方可随之净化。
眼是灵魂之窗,专司人身的光明;是以故,眼前所见若为正道、正理,那么眼前必一片光明,心中亦一片光明;若眼前所见皆偏于正理,那么眼前即已陷入黑暗之中,心中亦是一片的迷茫飘摇,而苦磨频添也!
欲脱离诸般困境,乃须由所见着手,将原先喜好见人苦、见人悲之心降伏;而眼不观不善之景,自然心无所扰动,从此将眼界转移到真理的处所,那么心中亦将转为净化之光明心地。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二章:观耳不净
人生两耳乃主听闻,本是一切清静俱足,奈何时至今日,世人只喜听自己所喜好之言语,但不细思此等言语,对自身究竟有多少助益?
例如正值青春期,尚无主见之女子,偏好听一些冠冕堂皇而不切实际的话语,心生欢喜而倾心此人;另一人若将实言托出,便招来嫌恶,像此种人便容易吃亏上当。
亦有一种人只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奉承,倘若他人说出其缺点,便生气恼怒,动无明火;也有一种人听了别人对其诽谤辱骂,或无故怒言相向,便气的双脚直跳,火冒金星,像这样的人生活在他人的掌控之中,一句话便要他喜怒哀乐随之现形。这般人生存在世上只为别人而活,实令人悲哀!
所幸还有一妙法可行,即是在心生恼怒之时,自身回避一下人群,听闻佛乐、佛菩萨圣号或研习一段经文,如此便可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受他人言论而影响自己的生活。且既生为人,理应闻正法、听正言,对别人的批评更该虚心领教,自我改进,方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如此才不枉学道、修道。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三章:观口不净
人生于世皆有一张嘴,以用来沟通、饮食,然而有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之说,何以言之?乃因口不择言,口不择食也。
人人这张嘴,本该用于情感之交流,学识之研习,岂知世人不知好好运用此天生器官,开口闭口不是言不及义,便是纷争扰攘;更有者专好言人是非,挑拨离间。凡此诸般不净口业,如不知早日虔求忏悔,则口业在无形之中累积,终必造成大祸。
从前有一个人,从小就喜好凭着一根三寸不烂之舌去骗吃骗喝,却从未有人纠正他,直到某日,此人依旧行骗,对象是地方恶霸,最后却落得被断手断脚厄运。依此现象追究起来,若此人能及早改正行骗之习惯,便不会有如此凄惨的下场。
在二十年前,北埔地区有一金姓少年,平时就爱讲人是非,更进而挑拨离间,奈何好景不常。某次依然像往常一般在挑拨别人,对方却是一位大官的亲戚,而这大官的家族每个星期都会召开家庭会议,凡是家族里面的大小事情,援例都会在这一日提出,共同解决。不幸挑拨之日正值家庭会议,结果这位少年不久被控毁谤的罪名,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是以故,世人必须时时观照自己的身、口、意,检测是否常口出狂言、口出妄语、口言不善,凡此种种不善口业,皆须忏悔;并发誓从此不再犯,那么自身褔运必可提升,人缘必臻良善。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四章:观心不净
末法时期,五浊恶世之娑婆世界众生,道德日愈低靡,善心渐失。
吾常闻众生言道:“人心好,何必做什么善事?何必吃什么素?”话虽如此,反观这些口说只要心地好,又何必如何如何……的这些人,心地真的好吗?何以如此?吾举一例:在廿五年前,板桥一地有一金姓人家,不信三宝,常有宗教人士向其劝修入道,金氏云:“我从不害人,也不偷人、抢人,何必修什么道!入什么门?”岂知金姓人家虽不偷不抢却有一个毛病,喜好与人争长短、论是非。今日张三、李四齐聚一堂便开始言林家、论陈家,何人昨日如何!如何!或者因为别人一时的疏忽,便与之争得面红耳赤,欲投诉官门。尔等以为这种人心地好乎?心慈乎?望世人有此习性者改之,无此习者戒之。
吾以为世人的心终究是慈是善,只要多静下心来,修持本性,便是一个人上人。希众勉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五章:礼仪
人际交往重于礼,有礼者,人缘好,无礼者,人缘差。礼者,理也,无礼即失理也。
夫,人生于世若不重礼,则谦卑失,人道难成,更遑论天道。礼在于表现一个人修养,礼在于显现一个人的品格与地位;然而又当如何分别礼之有无?此有其一定之形式与仪规。例如世间之学校,遇见师长行三鞠躬礼,身向前倾四十五度为礼,此为师生行仪;又如在军队中遇见长官必须五指并拢贴于眉稍,此为军中行仪。反观宗教礼仪,其形式又各不同。例如一贯天道乃手抱合同,眼眉低俯而手叩急促见礼,此为一贯天道之礼仪;而鸾堂乃行三跪九叩礼,其仪式须以不急不缓为原则。
鸾门叩礼“起式”为两脚伸直靠拢,双手紧贴于裤缝,五指并拢,此为起式。揖礼乃接续于起式后,躬身四十五度,此为揖理第一式。如单人者,男以右脚横跨向右前,后跪左脚,女则横跨左脚向左前,后跪右脚(双人则右者同男单人,左者同女单人),然后双脚跪于拜垫上,上身挺直,目视前方仙佛,身再向前倾俯,同时两手五指并拢,以右下左上呈四十五度相叠,而额头贴地或拜垫,此为一叩首,重覆三次即为三叩首,以上为揖礼第二式。二式为一循环,而循环三遍,即为三跪九叩礼,最后再回复起式。此即为标准之鸾门礼仪,若仅是急促之顺手上下摆动,则失其功效也。此仪礼可使跪叩者达到脊髓与腰部之运动,依循而行,则气行可于无形之中通畅,面色粉红如婴孩、如姹女,如此即达到礼拜之功效也。宗教礼仪为培养内德之法门,亦为求忏悔之法门,希诸众乃至于各门修子应确切落实,行久则业自消,性渐明,而心渐谦,人缘渐好,脾气渐除,习性渐改,人格日臻完善也。
以上所示,乃吾遍观娑婆世界各门修子之行礼而所感叹也。希此示能让自以为礼仪周备之众生确实自我要求、行持,方不负吾天地往返,苦口婆心也!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六章:包容心
何谓包容心,乃在于容人之所不能容,古来有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即在表示一个人愈是权高位重,愈是要有弥勒佛大肚能容之精神,所谓容天、容地、容万物,在在表明包容之心攸关一个人的修养与德行。
与人相处如果缺乏包容心,便会产生不必要的纷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自己先入为主之观念与不明是非,对某些人的言行举止生出排斥之心,而处处以为别人将对自己不利,实乃可悲也!如此包容之心已失,想要有什么成就都是妄想。
从前有一个名叫阿林的人,出生于贫穷人家,故而养成克苦耐劳之精神,凡稍有收获,便生出感恩心。同时有一位名叫陈生的人,自幼便生在富裕家庭中,故而受宠过度,养成高傲之心。陈生与阿林乃是自幼相识的朋友,两个人有于不同的家境,也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一次陈生与阿林相邀出游,路经闹市,陈生因一时好奇,便顺手取走摊位上的物品,走到较不显眼的地方,便把玩起来。阿林看见了,便好言相劝,请陈生将物品归还物主,以免犯了偷盗罪。但阿林之好意,看在高傲的陈生眼中,却生出不悦与排斥;因为这一件事,引起陈生对阿林的不满,便经常对他嘲笑与打压,因此阿林最后对陈生敬而远之,亦不再规劝,而陈生以为除去了眼中钉,便暗自窃喜,对以往之行为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最后因犯案受巡抚审断,判处流刑十年。
以陈生之无法包容他人纠正,而导致自己断送了美好的前程,实乃可叹也!此一事例望世人有所醒觉。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七章:忏与悔
所谓忏者乃反省过去所做种种身口意凝积之过错、恶业与孽债,此皆为无始以来所造下之不自主、不自知之行为言语,故当须时时求忏。人人皆知道必须忏悔,至于该向何人求忏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所有之人自降生于后天,身即受五行所牵掣束缚,故有许多事出于心不由己,其中有欠下财务债、欠下情债、恩惠债与人命债,尤甚者欠父母重恩之债……等等,此皆须求忏。忏言如:“弟子○○○与过去父母、师长以及累世冤亲债主,及一切娑婆世界众生所做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当时时做是忏,以求冤亲债主之原谅,更代为求生净土,言曰:“弟子○○○,代为夙世父母、师长与累世冤亲债主及一切娑婆世界之众生,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祈求诸佛菩萨慈悲作主。”
又何谓悔?乃时时观照每日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礼与理,如有不合礼者,便起忏心而改过,不再有犯,是为悔。
总而言之,忏过去一切有违礼教,或触犯道德者,求众人慈悲赦罪是为忏;而悔者乃落实不二过,断绝恶源之妙法。是以故忏与悔当有所明了与分别并行持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八章:根与枝叶
一棵良好的树,其根必然茁壮且扎实,但光有粗大的树身尚非完整,必须还有枝干来衬托;然虽有树身及枝干亦无法成为一棵树,必然要有许多的叶子来搭配,才是一棵完整的树。这些枝干与叶子,有它的生命周期与作用,正所谓“叶茂而荫人”,如此才能显现出树的作用。
例如世间的公司一般,一个健全的公司,有良好的制度及优秀的干部,而最主要部份的还是那些默默耕耘的劳力付出者,即为所谓的员工。然而诸般周全的公司,如果营运正常,必然会有其他的协力厂商在另行运作;但若公司在营运多时之后,却不见公司扩大营运或资金增加,那么便可断定这家公司业务萧条,甚者将面临倒闭;故一个公司虽部门齐备,但平日的经营状况亦须步步为营。
一个人俱备五官与手脚,其中人的双脚便是根,双手譬如枝,而发便是叶,人在出生之时,诸般俱备而完好,但历经岁月的侵袭与淬炼,有人身体愈来愈壮,相对的也有人愈来愈虚弱。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根、枝、叶坚固,其日常生活饮食必须正常,不可作息无序。甚至有些人专门拿自己生命开玩笑,吸毒、酒后驾车、飙车,一个小小疏忽,却导致残废或丧命的终身遗憾。凡人在做任何的事情之前,不可不三思而后行。人一旦失去双手,便如公司失了干部一样;失去了脚,便如公司失去客户一般;一旦断了气,便像公司倒闭了一样;故,人人都该思考应以什么样的心理与态度来面对事情,才会让自己茁壮与成长,此番道理要众生多多的去体会领悟。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九章:静
静者安也,念不起也,思不生也,是为静也!静在心也,心须安也,首在清静。凡人之起心动念无不掺杂诸多紊杂之思绪,其中或因受物境所牵动或因人事而引发念想;此般念止,那般念起,全在止与生中轮回不息。
须知,每一个人在日常之中,思念起伏转轮不休是所谓一念一轮回,非但无法超脱生死,反是愈坠迷蒙而无以自拔,悲哉!希世人了悟万般随缘,不必斤斤计较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别人生活过得好而自己却过得差。
须知各人皆有不为人知之辛酸苦楚,故而不要专看别人在享受福报的一面,应该想想别人有今日之成就不是天上落下来的,而是经过诸般劳苦与挫折,不屈不挠的坚定心念,没有退失初发心所得来今日之成果,应作如是观。
回头想想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对国家社会与人群付出了什么?当思如何自惕才是,切不可与他人处处比较,一有比较就有得失,一有得失便心生不平,心既不平,烦恼怨恨由此而生,终无以达到静的功夫,欲求真静必要心平气和。应有如此之想:别人好等于我好,别人富等于我富。何以故,他人富在财,我则富在知识,富在智慧,富在清心寡欲少烦恼,有如此的真思惟则离静不远矣!
故,世人只要识得此静功之法义,则无时无刻心念都是平静、和顺的,勉而行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个人篇 第十章:谨慎
观现今社会处处布满危机,一个不留意便会造成莫大的灾害与损失,可不谨慎乎!
在六十年前,于今之台北市,有一对夫妇平时待人和善,且夫妇俩皆乐善好施。因待人热心,故而受邻里之好评,推为大善人。有一日夫妇俩偕同往山区欲找寻灵芝,在下山返家的路途上,巧见一名年约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昏倒在地,夫妇俩因而见危相救,将此一年轻人带回家中,延医并加以照料。此事原属善事一桩,岂料所救乃为盗匪,此匪如若一改前非而向善也就无事,岂知却恩将仇报,向此夫妇强掠财物而一走了之,从此下落不明。而夫妇因此次之教训,往后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则全委由政府机关来办理。
由此事例得知行事处处要谨慎,尤其是身处于三期末劫的现代社会里,对任何事更要谨慎行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一章:父慈
为人父者,自身言行当力求庄严,何以故?盖因为人之父,亦即一家之主,所行所为乃一家之中的模范,一家大小所学习之对象,故而一切言行须更为严谨,不可有粗暴之行为。
自古以来,一家之主常为子女所畏惧,何以故?盖因古来为人父者对子女乃采打骂教育,故子女见到父亲犹如老鼠见到猫一样的避之唯恐不及。为人父者实应改变如此之态度,想要当个现代的模范父亲,除了本身的工作之外,其余的时间必须教导子女为人处事之道理,以及如何待人接物;但对其学校之功课除了从旁协助与解决问题之外,切不可给子女在课业上有太多之压力,因为现实的生活并非用数字便能代表一切。若能依此而行,则子女自然敢亲近父亲,有事会找父亲帮助。
在空暇之余,当与子女多从事户外活动及亲子间的沟通,多利用时间去了解儿女的思想与需要,并适时的予以协助,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好父亲。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二章:论孝
所谓孝者乃在于事亲,为人子女者理应对父母尊长时时嘘寒问暖,当知父母已渐渐年老,而气血亦日愈衰竭,故而更该知道多利用空暇时间陪伴在父母亲的身边。
末法时期,为人子女者多半为工作事业忙碌,而时日一久便渐渐忘却家中倚门思子之双亲在等待着儿女的归来,有些人仅是以所赚之钱财的一部份去奉养父母,有的人光是以美食、衣物来奉养父母,而自己却常找理由在外不归,为人儿女者当知父母所希望亦不过子女常陪侍在侧以安心,双亲若一朝未见儿女回家便倚门遥望,恐儿女在外与人有所纷争,恐儿女在外欠缺银两,更恐儿女在外有所不测,天下父母心又有多少个做子女的能将心比心呢?父母生我、育我、养我,其劳其苦为何而来?莫不是盼望儿女长大,在社会上能与人比拟,处处无不是为着儿女的往后生活而辛勤俭朴,无不希望儿女日后能独立自主。但现今之儿女长大却一个个都想往外跑,家里待不住;有者更嫌父母唠叨,此等儿女莫不令父母痛心、悲心,其情何堪!
故而盼望世上为人子女者应该多多的与父母团聚,切不可让父母倚门思子、盼子不归,切不可使父母在年渐衰老之际,成为孤独老人,切记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三章:顺亲意
世人论孝时对顺之一字常有所疑议,常问,顺从何来?又该如何才算是做到顺呢?
顺者,顾名思义乃在于顺从别人的意思叫做顺,那么本章谓之“顺亲意”,乃在于强调做儿女的从呱呱坠地起,受父母亲的教养及培育,而双亲受尽了多少的辛酸苦楚,却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言及悔意,在儿女日渐长大之际,为人父母的仍慇切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龙成凤,在社会上能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有用的人。如此的盼望倘,若做儿女的能够体谅父母的心意,而尽自己一身的心力去朝向这个光明的前途及目标发展,那么不但可以完成父母的期待,同时亦可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与订定远大的目标,朝此前进,日后必有所大用及成就也!反之,如果一个人处处惹得父母亲伤心与失望,那么这一个人在现实的社会里,必然会得罪很多人,最后自食恶果。故而为人儿女的岂可不顺从亲长之意而一意孤行呢?自认为是孝顺的人应该切记之。
然而也并非什么事情都要顺着父母亲的意思去做,为什么呢?譬如说,做父母的喜欢赌博,就教儿女也去赌博,那么这就不应该去顺从了;非但不应该去顺从,相反的更要去劝解父母亲不要再赌博了,并为其解说赌博的坏处及对家庭的影响,这才是为人儿女所应该做的事。
总而言之,凡事合乎情理法且顺从亲意的事情,身为儿女的便应该尽全力去完成才对,而不合乎情理法的便要设法去排除,这才是正确的顺字真谛,切记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四章:夫妻之道
华夏民族自开国以来已五千余年,而所流传下来的男尊女卑观念,至今虽倡言男女平等,而一些妇女团体也纷纷创立,但是这千古不变的大男人主义却未因社会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反而有更多且更怪的思想产生,实令人慨叹也!
所谓夫妻乃是百千年所结下的缘分,如此不易的因缘,若夫妻之间不能相互帮助扶持,互相体恤对方的辛劳,那么夫妻之间便会产生许多的纷争异论,岂可不慎!经常可以观见许多的家庭之中,若不是做丈夫的喜欢花天酒地,便是做妻子的在外有所不当之行为,如此的家庭岂会久长?
吾奉劝为人丈夫的应该把时间放在家庭与事业上,切不可经常在外流连不归,更该避免出入声色场所,才不会使一个美好的家庭变样;而对家中的贤妻更该时常予以慰勉与沟通,才不会因为久无沟通而各生异梦。在此亦劝勉为人妻的应该多体恤丈夫早出晚归都是为了这个家,而难免偶而有些不中听的言辞产生,为人妻的理该谅解,不予计较才是,而二人有什么事情彼此看不惯时,应该心平气和的互相提出研讨,加以改进才是,切不可恶言相向,如此才是美满的家庭、和蔼的夫妻。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五章:手足情深
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着一句话“打虎捉贼亲兄弟”,何有此言?乃意谓无论手足之间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一旦遇到了对亲人不利的事件时,全家成员便会一致团结对抗外来的欺凌。
在一百八十年前,于今之云南一带,住着一对兄弟,这对兄弟虽然是亲手足,但是兄弟俩一见面便会大打出手,或者互相辱骂。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乡里间的人早就习以为常,并且认为这对兄弟如果能和好,那太阳便要打从西边出来了。直到有一日,地方上突然来了一批恶霸白吃白喝,而且还抢夺老百姓的血汗钱与珍贵物品,而这为兄的因闲着在外游街逛市,恰巧的撞上这批人,心想那来的恶人在乡里为恶,心里看不惯,便上前去劝止这群恶徒,然而有谁会听呢?不仅如此,反而与这位兄长起了冲突,幸而这一家兄弟自幼习武,早就练得一身好功夫,岂会把区区几个匪徒看在眼里,在一番的搏斗之时,这当弟弟的已经赶到,原来乡邻已向弟弟通报。在兄弟俩的联手搏击之下,将匪徒一一制伏,且将这群匪徒送交官府严办,而兄弟俩因为扫匪有功,而被村民公推为邻里守护神,以后兄弟俩除了自家的工作外,大部分的时间便是巡视邻里,以维护地方安宁。
从这个例子看来,虽然兄弟时常吵架,但毕竟是亲手足,遇到了外来的欺侮,也一样回复和蔼而团结一致,共同抗制外敌。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六章:婆媳之道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颇为难解的一件家事,便是婆媳之间的问题,虽说有些家庭婆婆与媳妇之间的相处是非常的融洽;然而绝大部分的家庭之中,婆媳相处的却是非常的不愉快。有的是为人婆婆的不喜欢媳妇,有的是媳妇对婆婆不满。
这究竟是那里出了问题?原是中国自古以来虽是男性社会,但是大部分的家中琐事乃由女性掌理。由于媳妇不同于亲生的女儿,故而做婆婆的为巩固自己的威严、地位,便对做媳妇的百般刁难与呵责。有的因为有这层顾虑,所以在嫁入夫家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自由,一开始便对做婆婆的百般挤压与嘲讽,作出诸般不孝之行为,实令人痛哉!
世人当知,媳妇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然而有缘才能相聚一堂,何苦对做媳妇的百般为难,理应待如己出的亲生女儿一样爱护与疼惜才是。亦奉劝那为人媳妇的,虽然婆婆并非自己的亲生母亲,或许对自己偶而有所不悦,但毕竟也是尔夫君之生母,理该真诚敬奉而虚心聆训才是,切不可对自家婆婆有所顶撞,才是好媳妇所应有的态度。
综言之,为人婆婆的纵使对媳妇有不满意之处,也该看在自己的儿子对其有所包容,切不可故意为难,纵有不悦之处也该婉言劝诫才是;而为人媳妇的纵使有了委曲,也该看在夫君的面上,不可予以顶撞或怒言相向,理应低声下气且委婉的向婆婆做沟通与解释才对。遵循以上所言,方是现代的婆媳相处之道。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七章:妯娌之理
娑婆世界,芸芸众生,原本先天各自俱有和合之情谊,但是落入后天,皆受三毒五蕴之染着,而各自有着不同之习气。就好比是一盘的种子,其中有大有小,亦有好有坏,但是种子聚集在一盘,也只能分其大小,又怎能分其好或坏呢?这只有将种子向土壤播种,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其中的好坏。比如说在一个家庭之中,有着许多的成员,其中有长幼辈分之区分,然而当各成员各自有了对象以后,也只能将他们的对象分出大或小,但是要如何去透析她们的内心呢?
当这些人相处了一段时日以后,便会显现出各自的习性,多半是为了所分的家产不合己意,而各自争斗。或明来和善,暗里斗争,就为了财产的事在起争执。有的是因为互相看不顺眼而明争暗斗,在公婆面前,为了要争一席之地而处处打击对方。虽然妯娌之间来自不同之家族,然而理该更加的和睦才是,岂可反目成仇,实令人不解。
须知妯娌应该为夫家多扶持,对外扩展家族中事业,切不可各自内讧,而使原本健全的家庭日愈不振;有了健全的家庭才有家族的风范,而妯娌之间也才有各自尊严、地位,然而这些确是要靠妯娌间的互助合作,去协助夫家才能得到的成果。
奉劝世人,身为妯娌算是有缘才能聚集一堂,当各自惜缘,才是正途。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八章:教养
观现今红尘世间,庸庸碌碌,终日为三餐奔波劳苦,有时候就连自己在做些什么都不清楚。若问人生在世究竟为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为了三餐的温饱,或许有人会言道为的是金钱与名利,这样的人真的是不知晓生活在人世间的目的与理想!
人生在世,不单单只是为了求三餐的温饱与名利权势而已,人活着乃在于学习更多的知识学问,以及人际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创造出和谐且进步的社会,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而身为家庭的一分子,尤其是为人尊长的须要对家中的儿女做好家庭教育,尽好长辈该有的本分,使其成为一个富有学问与知识的好青年,切不可因忙于工作或者因发展自己的事业而疏忽了儿女。若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儿女的生活不正常,交友无择选之能力,那么日后恐将会沦为社会的一个不良份子,所以对儿女的调教不得不慎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其理即在于此。
故而,做好健全且有规划的分层家庭教育乃有其必要性,当儿女的年龄达另一个层次的时候,便开始对其实施不同之教育,使其能真正的吸收而消化成为自身的知识,也才能在日后面临不同的考验与抉择时,能适当的处理,这才算是有了好的家庭教育。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九章:三代同堂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大家庭而居,时至今日由农业时期转变为工商业时期;然而这样的一个转变,不但没有使世人更趋合群,反而使世人情义道德更趋于低落,此实非世人所乐见之事也。
然而无论社会如何的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是不容有变的。现台疆政界正积极推动的三代同堂,对于久已习惯小家庭的社会,又究竟有多少作用?现代的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总是有着不正确的观念,那便是大家庭的生活约束颇多,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故而许许多多的人,一有机会便走向小家庭的生活。
有些老人家为了要看看儿女常要千催万促,为人儿女的才迟迟返家去探望父母亲。有些人为了不想回家,便找了一大堆理由推辞,例如公司加班……等等,以这样的理由去搪塞父母,实大为不孝不敬也!众生忘却父母生我、育我之辛苦,受尽了多少苦楚,才将儿女拉拔长大;而为人儿女的竟反而嫌父母太约束,个个去过自己的生活,不管父母的感受。
世人须知父母恩重如山,思报都来不及,岂可藉故远离。况且家有二老如有二宝,当儿女的出外工作,亦还有父母在家中可代为看管门户,以及处理突逢的急事,倘若为人儿女的,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家中的父母也可代为照料,让夫妻俩可以安心的去工作,这样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所幸台疆的许多宫庙积极的弘法宣讲,印送善书为提升世人的伦理观念不遗余力,尚称颇收效应;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众生的自我鞭策及升华自我之清明本性。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家庭篇 第十章:家和万事兴
家者,共同居住之处所也!其中有父母尊长以及兄弟姐妹诸般成员关系密不可分。父母自幼年迄结识到共同组织为一个家庭,少说也要数十年的时间,然而成为兄弟姐妹虽然有些只须要短短一、二年时间,有者甚或只在数月之间便能成,但此缘之聚合却须溯及累世由此可得知家庭中之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很深厚的缘分。是以故,既然有缘为一家人,理当珍惜此一缘分,一家人共同携手合作,创造辉煌而灿烂的生活。
人世间家家户户皆有着许多的问题存在,有些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睦,经常为一些芝麻小事而争吵,把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弄得很不和谐;有些家庭则是为了少许的家产而互相斗争,实不智之举也!纵然再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也要自我想想,自家人有什么好争的呢?当时刻警惕自身,家若乱了,必然使有心人趁虚而入,破坏家中之和谐,那时后悔恐已晚了。
智者当共同去珍惜家庭中每一成员之间的缘分,若能如此,家也才能够事事兴且声名旺。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一章:忠
忠也者,孝之扬也,为人处事当须忠于所负责之事物。
例如身为官场中人,理当竭尽己力去把自己所负责的部门处理妥当,更要积极的去推动国家之建设,才可算是稍微尽了职业上的忠。例如在工厂上从事劳力或脑力的人既然已选择了所工作的场所,本该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老板所交待好的工作,将它如期完成,切不可终日混水摸鱼,时常在观察老板是否有在附近,好乘机去做自己的私事;如此行径久之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指责,严重的恐将有面临被开除的命运,到那个时候便后悔难矣!例如为警察的理该严守岗位且随时留意每个可疑的人物,如此方可杜绝犯罪的发生。例如为医者当须忠于职业,时时以病患的健康为己任,积极的将医术充分发挥于每一个病患身上,以期人人早日康复。切不可以金钱为第一考量,如此将使病患陷于急难;若因病患家中经济状况差,而拖延了医治的时间,使病情更加恶化,医者因一己之私欲,日后将受削夺福运之报,甚者有可能缩减其纪算,以正因果。是以故,当混水摸鱼之际,贪求私利之时,该为往后的日子设想,才不会害人害己。
吾奉劝世人无论身做何行业,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忠于职业才是好国民;且有些不正当之事业理该趁早改行,归向正途,方是常道也。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二章:名利
红尘俗世,芸芸众生,莫不为追求名与利而奔波。然则有名则有利,有者浪得虚名而私下违法谋利,有者虽不求名而默默耕耘,最后终得名留千古。
在二十年前高雄地区住着一户陈姓人家,家中成员共有五人,专营放款生利之事业,一家原本和乐,但日经三年,为了争夺经营权,各自受到贪欲薰心,一家成员意见不合,互相攻击,后来因受借贷户付不起高利而向地方管区申控检举,结束了此家之名利梦。
在二十五年前,嘉义地区有一金姓之年轻人,自小为孤儿,故养成勤俭之习惯。在金某二十一岁开始,便从事小吃工作,营业可谓童叟无欺且待人谦和,若逢营利较丰,便斟酌捐出一笔钱予生活较困苦之人家或公益团体。如此默默行持不懈怠,后来终名扬于当地而就成大善人之美名,因名声宏开为其带来兴隆的生意,自此可言名利兼收。
以上二例,在奉劝众生切不可因贪求名利而使利欲薰心,致使道德伦理丧亡,久之必定害人害己,世人理该时时抱存着一颗牺牲奉献的心,刻刻常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之正确观念,如此虽不求名而名自来,虽不谋利而利自得。以上所言,盼众生悟之!行之!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三章:急功躁进
世间事常令人难以预料,若要圆满的完成一件事,则必须循序渐进。人若做每件事都急躁,欲以短短的时间去完成,那么一遇到难处或波折必定心生退却,而无法如己所愿,必定会对事情失去耐心及信心。
在三百年前,于开封一地住着一户人家姓陈,以经营珠宝为生,其经营方法是以小渐大,以少积多,从最便宜之物品,卖到最高级昂贵之物品,而经营理念便是以静为动,凡事都看得很开,让顾客有需要购物之时,能方便选购;逢人便以笑脸视之,且彬彬有礼,对人又很和善,日久便赢得众人的信心及爱戴,自此生意不断,财源广进。
九十年前,桂林有一周姓青年,为人尚称笃实,但有一毛病,便是做事情没有耐心及毅力,故而十做九不成,有一次周某要做买卖茶壶的生意,便大量进货,但是每日来选购茶壶的人才约五个,经过了半个月,周某心想卖茶壶的生意不适合自己,便把茶壶生意收起来,再过了十数日,周某恰巧遇上了一摊卖包子的,而来买包子的人来往不断,便又生起卖包子的念头,依然照着以往的做法,把所有卖包子的器具全买回来了,隔天便做起卖包子的生意,但是一换成自己要卖,来买的却不如理想。如此又过了个把月,又把包子的生意收起来了,之后依然见到什么好卖,就做起那样的行业,但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
以上二例,奉劝众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循序渐进,刚开始要做最坏的打算,所以起初应该以最少、最经济实惠的物品来买卖,且必须有长期投资的心态,那么事业才会巩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不如意,便对自己的决定失去信心而退却,若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
做生意且如此,相对的在道场上修持的道子亦如此,对道务都要以平常心去看待,才会有精进,才会有智慧,而不受一时的外景假象所蒙蔽。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五章:好逸恶劳
在末法时期的人世间,个个已不知什么是苦日子,更不知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人只知道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丝毫烦恼。因为上一代的父母出生在贫穷困苦的时代里,饱受苦楚,所以为人父母的都一直希望给儿女更多、更好的生活环境及条件,也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深植于心,所以只要有什么好吃的都省下来给儿女享用,儿女想要什么就迎合儿女的需要,久而久之使儿女养成好逸恶劳的懒散心态。
一旦到了该外出自谋生活的时候便不知如何适从,工作都想做最轻松的、离家近的、薪资又高的工作。但天底下有如此的好事吗?工厂的老板们都希望员工能好好认真工作且薪资是最低的,所以产生许多的年轻人只要薪资不合自己的要求,工作较粗重些的工作便不肯去做,而高薪资的又不合自己的资格及条件,以至于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世人须知付出多少的劳力,方有多少的报酬,切不可有好吃懒做,想等人送金上门的妄想!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七章:信心道心
所谓信心乃对自我之肯定。何以故?盖因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要做什么事,要用什么方法去完成,如果一件事情稍微遇到挫折或难关就失去了原先的冲劲而呈现萎靡,那么自信心已失,对自己无法认同,如此又有谁来认同自己呢?是以故,对每件事心中必须充满了信心,才会有朝气,才会有活力,做事情才会有成功的一天。
在十八年前于嘉义地区,有一陈姓人家,家境尚称小康,且对道义也颇有研究,深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是每次到寺庙去,第一件事不是去礼佛,也不是去做布施,而是把那三柱香高高举起,开始要求仙佛保佑赚大钱、出外平安……等。如果当月收入稍微少一点,出外与人口角或不小心受伤,便开始到庙里去向仙佛责难没有保佑他;如果当月收入多了一些,也只说是自己辛苦赚来的。像这种人求神问卜,遇好认为是自己应得的,遇到不如意便怪罪仙佛没保佑,如此之人根本不配论道。人处处求神拜佛,神佛当然也时时卫护,但仙佛之赐佑乃于无形之中,世人凡心迷昧,凡眼蒙眬,凡智堵塞,无法感应到仙佛就在身边,不知仙佛时时都在为其排解灾劫难关,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此之慈悲赐佑,世人不但不知谢恩,反而遇到事情便一味的怪仙佛没保佑。世人不自己想想,仙佛可有叫人们去互相口角;可有叫人们去从事暴力活动;可有要人们去赌博或打架吸毒,这些并没有一样是仙佛的意思,全是世人自己没事找事所产生出来的。世人须要认清事实,这样才会有高尚的人格,才会明辨是非。
以上之事例非但众生常犯,连修道中人亦有所犯之,故而希修道子以此为戒,初学者以此为惕,愿大众皆能明白大道之真谛。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八章:世道衰微
观今世间道德颓糜,每每翻开报章杂志或新闻便是暴力、色情、抢劫,以及杀人事件、绑架事件,足以证明人心之不古。众生处于如此之社会中岂不终日提心吊胆,不知何日何时自身会突逢不幸。
虽诸天仙佛时时著书立说,以劝化世人,然而听者藐藐,行者更是茫茫。其实万事万物欲善或恶,全在世人的一念之间而已,尤近来台疆发生如此多惨绝人寰之事件,怎不更令人忧心。白家事件虽说是有其宿世之因缘牵缠,但就以现时之人道社会来讲,事件之起因主在人之一念而造下罪恶,此是人心贪婪所引起,不可全然推给果报。
世人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总是只想到自己,从来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只要自己好就好,不管他人之死活,从来不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此等人实没有资格称之为“人”。总不想想别人有今日之富贵,全是靠年轻时候的努力,一点一滴所累积出来的成果。天下绝没有人是一出生就带着金钱来这个世间的,全要靠自身在这世间打拚,努力奋斗,日积月累的成果,才能在晚年有所收获。希世人要知悉,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有什么收获就要有什么样的耕耘;盼世人皆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互助合作的,要有安和乐利的生活环境,便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打击犯罪,以期减除罪恶,如此才有祥和的社会;盼世人切不可再各自为政,自私自利。
很多时候暴力事件发生时,都有许多人在旁围观,却没有人肯出手相助,实叹之!但是这样的一种人直到自己或其家人遇上了这样的事情,又会怪别人不肯相助,实该各自检讨!希望以白家的事件,能唤醒众生团结打击犯罪的心,否则世人只有自食恶果了。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九章:人心不古
人之心变化万千,从不曾安稳。心也者,思绪之源也,动静之本也,而心里头所孕藏之珠玑牵动大脑之思想,故心与人体关系甚为密切。昔时之人心性纯朴而思想纯真,每一个村落的任何一个人发生了些许小事,便有全村的人前往关心、协助或安慰。昔时人来人往甚为和善,且起居互有照应,虽曰古时教育较少,而道德却非现代所可比拟,反观现今号称科学时代,尤其教育更是普及,在这教育高超的时代里,道德却成反比,在西方思想东侵之下,南瞻部洲的汉唐子孙自诩受过西方科学文明洗礼,致力于中土传播无神论,自此中原人士思想为之一变,毁弃中国固有文化道德,到如今道德日愈沦沈,可言世人已处于无道德之社会里。
随着岁月之变迁,人们的价值观业已大大不同,有人心里头常在算计他人之财物;也有人不曾出过丝毫心力、银两,却有不正确的观念,以为慈善团体,受各方之捐款早已钱财充裕,如果世人有这样的思想乃大错特错。也有人认为财不应露白,也不应生活在太奢华的日子里才不会受人嫉妒。话虽如此,希世人想想如果一个人日夜辛苦的工作,日积月累的勤俭、省吃俭用,而到晚年或未来自身去使用那辛苦的成果,却日日必须提心吊胆的不知何时会有人为灾祸发生;而发生时却有人言之是因树大招风引起,如果有这样的嫉妒心理,实在是太可悲也!自己辛苦所得来的成果自己不能去享用,那么又何必工作,又何必省吃俭用呢?盼世人必要导正自己的价值观及道德观。
须知他人的物品那怕是一株一草,也是别人的东西,是不可碰的;想想如果自己的东西别人硬是要拿,自己有什么感想;又自己的东西肯不肯拿出来分送给别人。甚希世人凡有人遭逢不幸事件时,当集合众人之力予以协助与解难疏困,切不可再有旁观的心里。须知下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希世人提升道德及邻里互助之精神。
民族始祖黄帝老祖 降
社会篇 第十章:大圆满
何谓圆满,乃为完美无瑕,一切圆融无碍也。众所周知,为人处事须要圆融,也知道要修身养性,敛心凝神,也知悉要心灵合一,却是无人可以做得到,纵然做到了也是几天而已,故而有许多人很感慨的表示,自己天天都在想着如何去面对大家,而以最和婉的态度,最欢喜的情绪去和众人相处,但是经常被某些人莫名奇妙的恶言破坏了原来的美好心情,就为了如此,一整天都抱着坏心情在做事,甚至有人会因此而产生数天的后遗症,因此吾要奉劝世人,既然有心要与人和睦相处,理该对一切的恶语怒颜,以及一切他人加诸于自己之恶意批评都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如果人人都能遵循吾言,那么世事没有不能解决的,也没有任何的一天会处身于坏心情及愤怒的生活中。
至希世人每日都抱持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心情,以及“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精神去面对一切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届时便不再有任何坏心情,也不会再有不欢喜的时候了,当知时时秉持着快乐的心情在做事,以笑脸迎人,那么便不再有争端,至希人人都能如此,那么世上便真正的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逍遥天女 齐降
圣示:外堂诸贤生就地习功,由逍遥天女各别加灵。
问答篇 第一章:仙师问答
仙童:见过黄老。
黄老:仙童无须多礼。
仙童:今夜排定小仙童与黄老来问答,未知有何用意。
黄老:此乃皇母之慈悲,深怕由修道子发问或一般善众发问无法深入题要,及避免无关紧要之问题产生,故而采吾等二位来做问答。
仙童:原来如此。
黄老:仙童有事可问之,吾尽予详细解答。
仙童:敢问黄老,本书名为《世风集录》有何特殊之意义。
黄老:书名世风乃应红尘俗世之人间习气及毛病而收录书中,故名《世风集录》。
仙童:何以世风日下?
黄老:乃因众生之贪婪所致,日积月累以形成今之风气。
仙童:吾观人世间之众生每一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终日不知所为何事,只为三餐而忙,此事敢问黄老为何?
黄老:此乃世人“不见棺材不掉泪”。何以故?因一味追求金钱而忽略了人生的大目的,乃为在有生之年尽己之力,去为众人服务;不知此意,故而有甚多的人们乃一早到公司工作,晚上下了班便不知何去何从,实悲哉!
仙童:现今人世间之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多接近大自然,因何还有那么多的人们无所适从?
黄老:此乃这般人们根本就不知自己需要些什么,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才会有这个现象产生。
仙童:原来如此!那要如何来改变这些人的思想及观念呢?
黄老:此当多加强宗教界之法音传布,以为这些无助的人们,开启心灵之法喜,以导偏念为正念,才是首要。
仙童:诸般修道子之业报与其他善信大德,与未知修或疑修各众之业报分别为何?敢请黄老解答。
黄老:修道子之业报,一般而言比较频繁。何以故?此乃诸仙佛与冥府各殿阎王所共同协议,为提早让修道子早日了结冤怨业愆而做定期之冤欠发放、业力牵扰,有时藉由病痛之时加以干扰,有时藉灾劫厄运而做干扰。大致而言,全在运势较差之数年间而行干扰之。
仙童:那一般善信大德之业报又如何?敢请黄老解答。
黄老:善信则因为时有行布施,故而业力多由仙佛暗中依所行之功德大小而解,业力大化小,而小化无,对于冤欠之牵缠,因善信多有接触宗教,故而较知有此因缘果报也,才会常叩问仙佛诸般问题而得适时之排解。
仙童:那未知修行及那些心存怀疑之众生业力又是如何?敢请黄老解答。
黄老:至于未知修行及心存怀疑之世人业报,乃多以厄与昏而解决之。何以故?以劫厄使其凡体受重创而使工作停顿,造成家中经济之衰耗,这样的人遇上劫厄,通常无法站立,唯有卧在地上等待救援;而冤欠之牵缠,大致以精神分裂为多,何以故?乃因冤欠干扰,无形之中凡体脑力减退,而言行异常,此时若不知为其排解冤欠,恐此人将终生以精神病患直到老死。
仙童:原来修行与未修行之业报有如此大的分别。那再请问黄老,以杀业来说,未修行者是如何处理?
黄老:论杀业,未修行者因本身少近佛光,而少有仙佛为之护卫,故当冤欠牵缠初期乃以无事昏倒最多,此时若不知及时来求禀仙佛开示其业报恐将造成日渐严重之病症,故世人须知一切重病全由杀业所引起。
仙童:原是如此!那世人当于病发之初期,迅速做冤欠业报之排解才是。
黄老:当如此!今夜已晚,著书至此,吾等退!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太阴星君 齐降
黄老圣示:诸贤生道安!外堂贤生可就地习功,今夜劳太阴星君为道子调灵。
星君:黄老客气。
黄老:那么著书开始。
问答篇 第二章:仙师问答
仙童:小仙童参见黄老。
黄老:仙童无须多礼。
仙童:今夜著书又逢连日来天雨不断,各地频传灾情,还请黄老圣示一番。
黄老:那是当然!仙童有话可直言无妨。
仙童:何以天雨不断?
黄老:乃应台疆一地,水源短缺,故而天雨普降。
仙童:那又为何造成水患?
黄老:此乃因为众生为了一时的方便四处随意丢弃废弃物,日积月累造成河川水渠到处堵塞,又无人清除,积年累月,一遇上豪雨便水积成患,而上升至地面上来所形成水患之现象。
仙童:那么要如何防范水患的发生呢?
黄老:只要世上的每一个人做好废弃物之分类便可防止水患的发生。
仙童:又有那些类别呢?
黄老:大致上分为可燃性之物品与不可燃性之物品。
仙童:那不可燃性之物品,又有那些呢?
黄老:可分为铁、铝、铜、玻璃、陶瓷及果皮核等。
仙童:这些类别之物品又如何处理呢?
黄老:例如纸类可以焚化,铝箔亦可以焚化,塑胶可以做资源回收,至于木材树枝等较大型之物品,可以用来野外求生用,或者截成小段用以焚化之。
仙童:那么不可燃性之物品又要如何处理呢?
黄老:例如铁类、铝类、铜类、玻璃,这些物品全都可以做回收之用,至于果皮可以打碎置于盆景,或花园、田里做养份的回收利用,而果核有些可以晒干了焚化之。
仙童:依黄老所言,如能做到这些便不再有废弃物的问题了。
黄老:那是当然!尤其最重要的是,世人不要再贪着一时的方便而造成日后众人的不便。
仙童:既然如此,世人理当加紧脚步做好废弃物之分类处理,才不会到时候害人又害己。
黄老:做到上述所言,还有后续之动作!
仙童:是什么动作呢?
黄老:那便是要经常清扫街头,将灰尘小细沙集中回归于土壤中,亦要时常清除沟渠内之尘土垃圾,久之必然重获美好清新的大自然。
仙童:回归到美好环境,那人们便不再有灾害产生了!
黄老:说得是,能回归到那样的环境,也才是“人”所居住的地方。
仙童:至希世人能够依照黄老的指示来做才好。
黄老:今夜著书至此,吾等退!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南海古佛 玄天上帝 齐降
古佛:吾为修士说法去。
黄老:有劳古佛。
玄天上帝:那吾便为道子调灵去。
黄老:有劳玄天。外堂贤生可就地习功。
问答篇 第三章:仙师问答
仙童:请问黄老,世上之刀兵劫是何因?
黄老:此乃多造杀生害命之缘故,因缘聚会故成刀兵劫数。
仙童:那造因又有何分别呢?
黄老:可分为杀害动物(分为低级灵与高级灵之动物。脱劫龄达百年以上者,视为高级灵劫物),以及杀害人之不同业报的刀兵劫。
仙童:就请以杀害低级灵动物之业报予以开示。
黄老:好的!此业报通常以身体之病痛缠扰最多,亦经常有大洞小洞的皮肉之伤于不知不觉中形成。
仙童:那杀害高级灵之业报又是如何?
黄老:此报通常以某部位做干扰,多依附冤欠缠扰之际而来。
仙童:那杀害人又有何业报?
黄老:此报通常以精神异常,情绪起伏不定,多恶梦、中风、植物人,以及种种癌症属之。亦有较轻者,乃常头痛,药石无效,检查无恙之病痛皆属此类业报居多。
仙童:那当如何来解脱。
黄老:一可多行梁皇、水忏等忏法,或延请有德高僧拜忏。二者舍去自身所喜之一切珠宝财物,变卖以做回向求忏。三者,现今南瞻部洲台疆有数间鸾堂领旨开设灵修位,以供子孙为祖先做保调灵修,修期届满参加证道考核,封仙叙果以做了断;但大多只供门下生保调,且多限制于祖先,目前可供外界及一般善信保调,且有开办保调冤欠之宫堂实在屈指可算不多也!
仙童:这三种方法小仙童倒愿选择后者,但众生现世近亲祖先亦屈指可算,绝大多数乃为冤欠干扰最为严重,且间断索讨,令人防不胜防。
黄老:是以故,保调冤欠乃殊胜之事,一来可供世人了断因果报应,再者结下善缘,实为难得之盛事。
仙童:但大多数人皆不信因果又当如何?
黄老:有贵人而累世结下大善缘者,可在最紧要关头逢贵人指引,得仙佛开示;而累世无造善德者,贵人又微,无人可做指引,便要重症缠扰一生或短命。
仙童:那还是早做冤欠之清除排解才是。那有人被杀害又是何原因呢?
黄老:此为累世杀害彼命,今各自转世同为人,机缘巧遇之下,便有此事发生。
仙童:那要如何防患避免呢?
黄老:当日日心存正念,时时行忏悔,并要多行善布施广结善缘,心善口善,最好也要常持念佛圣号回向冤亲债主,可防范类似之事件发生。
仙童:那有些人常筋骨酸疼又是何因?
黄老:此乃怨业侵身之故,藉以了断业障。
仙童:那行功求化解可有其效?
黄老:可减轻症状。
仙童:依黄老所言,筋骨酸痛之怨业,当去坦然接受,行功回向消怨业以减轻症状?
黄老:正是如此,因人之一生怨业甚多,有者累世所积,有者再加上现世日常生活中之一切怨戾,都会形成此症;故平时要心平气和,才不会旧业刚消新业又来。但有异常之筋骨酸痛,最好先行请示仙佛可有冤欠干扰。
仙童:除了这些外是否尚须配合人世间之医药做治疗。
黄老:当如此。可吾等退!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九天玄女
麻仙姑 齐降
九天玄女圣示:诸生久违了!今夜由吾与麻仙姑为诸贤生调灵。
黄老:可著书,外堂贤生就地习功。
问答篇 第四章:仙师问答
黄老:仙童今夜可有何疑问欲提出,不妨直言。
仙童:小仙童有一事纳闷,就是关于修道子与素食之间的问题?
黄老:对素食有何问题吗?
仙童:有关修道子是否只有素食才升得了天?
黄老:那倒未必一定要素食才能升天。
仙童:如果这样,那杀害生灵食其肉,古来各教皆有论及因果律,又如何去解析呢?
黄老:那要看所杀害的是否为成精之灵物,因为成精的灵物本身具有法力,甚至足以阻隔修道子对道的信念与行持。
仙童:那对没有成精的动物杀生食肉,又要如何去了断彼此之间的业力呢?
黄老:如果修道子修持到足以升华返天的境界,便可自然的断除荤食,而不再造下杀业。
仙童:那么一般未足以升华返天之修子呢?
黄老:那也不必刻意的去食素,因为凡事一切讲求自然,如果是刻意的去食素,或争论那些东西不能吃便心生执念,执于素食便不自然。
仙童:既如是,对于杀业因果又要如何去了断呢?
黄老:多半会呈现疼痛或筋骨酸痛、脓血……等。
仙童:那最好还是不要吃荤的好。
黄老:那是当然,一来可断杀业,二来可养慈悲心。
仙童:那么人吃素食而日常生活亦与人争论是非……等,素食有用吗?
黄老:那只是断除与众生之间的杀业因果,另又造下与人的怨业,还是一样在造业。
仙童:那么自己素食而强迫他们人也要素食,可算功德吗?
黄老:不算!因为已侵犯他人的饮食自由权,但若是劝化他人食素而他人果食素者便是功德一件,因为已达护生之目的,再者已助他人断杀业,养慈悲。
仙童:如果持素者在外寻找素食不易,当如何!
黄老:一切当顺乎自然,外出素食不易,当以方便斋为之,方不生执。
仙童:素食者可否食蛋与牛奶等物。
黄老:可也!现今蛋类因乃专供食用,故可食之。关于牛奶之类乃在于喂食小牛,故而以往之道子不食牛奶,因为奶品珍贵,小牛如无奶水难以续命,但今之科技发达,小牛已有专人喂养,而牛奶亦可日日制造,故而已不若以往之短缺,故而牛奶可食用也!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南海古佛 天上圣母 齐降
古佛:吾为修士说法去。
圣母:今夜由吾为诸贤生调灵。
黄老圣示:外堂诸贤生原地习功。
问答篇 第五章:仙师问答
仙童:小仙童参见黄老。
黄老:仙童无须多礼,有事可直言无妨!
仙童:敢问黄老,素食之意义何在?
黄老:此乃因应三期末劫之因缘而推广弘扬的一项殊缘圣事。
仙童:怎么说呢?
黄老:因为众生无知乃以为动物身是该让人吃的,而大肆宰杀烹食,广造杀业,囤积怨戾而不自知。
仙童:那该如何是好呢?
黄老:应该渐改肉食习惯而以素食代替之,一来可断杀业,二来可消怨戾,何乐而不为呢?
仙童:那素食的目的又在那儿呢?
黄老:乃在于培养一个人的慈悲心,再者不再有怨戾干扰人生运途,三者可断刀兵劫,四者更可消弭病业,五者因应世界之潮流趋势,为保护动物付出一份心力。
仙童:如此而言,素食确是一椿很殊胜的事情。
黄老:是的!也至希世人莫可轻忽素食之好处。
仙童:常闻素食者之诸般益处,又是那些呢?
黄老:素食者因食用清淡,故而可免除肉食者之高血压,以及胆固醇过高而影响身体之健康,再者可免除肉食者之酸质过高,而产生筋骨之病变,以及一些传染病毒借由肉体传至肉食者身上,素食者除有以上之益处外,更是欲保持身材者之福音,更进而可养颜美容,益处多多也!
黄帝老祖 瑶池仙童 天上圣母 齐降
圣母:今夜由吾为诸贤生调灵。
黄老:外堂贤生可就地习功。
问答篇 第六章:释疑篇
黄老:诸贤生可直呈,由吾与仙童分别说明。
洪生:弟子叩问,道子有何方法可使冤欠不来讨报?
黄老:使冤欠不来讨报须正心诚意,修身养性培德,且乐于助人,施不求回报,能确切落实以上所言,自有护法加被而不受冤欠之缠扰。
洪生:道子应以什么态度与观念来面对财与福的问题?
仙童:修道子最确切攸关及最为现实之问题,只有财与福报二个问题。然而财之一字乃世人所追求之目标,但财有财路,当以正当之财路获得才是正途,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财道乃为士农工商服务……等正统行业,而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乃指一个人所付出之劳力有多少而判定所得收入之报酬率多少,再加以衡量平均物价,整体收入所得,扣除以固定支出及各般税款,及一些折旧而分配出来之薪资即为某一行业所能付出之报酬率,此是劳力方面之财;而以脑力作策划设计之人,例如工程设计师、律师……等,以付出脑力为谋生者之所得自然偏高。而福运乃指一个人的收获有多少,修道子理当有正确之观念,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秉持战战竞竞之心理去做事才对,当然也有人会认为工作多、劳力大为何不见薪资多,这也就是所谓的福报问题,但应该以客观心理去思考,是不是这一种行业不适合自己,是否改做其他行业可得更多收入,正所谓“男怕选错行”,即在于工作适不适合自己,如果到头来发觉工作不适合自己,便已枉费许多青春,想要重新开始又有力不从心,而无所适从之感,是以故,奉劝世人及修道子面对所选择的行业须专心去从事,而之前便要依自身之兴趣及能力,并考量收入是否合宜现状,再予以抉择,若对收入有不敷使用,当考虑节流或另觅他职,因目前台疆地区之工厂等多未设退休金制度,故而适时选换工作乃是必要,但若可支出有余,便该少换工作才是。
吴生:叩问冥府批准冤欠讨报之标准?
仙童:冥府对于冤欠之判定可分恶意致残、间接致残(可分意外导致他人受伤残障,以及雇人残伤);恶意欠债不还及欠债未及清偿,或部分未清偿(而本人或债主已死亡);诱、骗、拐而使他人对自己深信不疑,但全在以利用,事后予以伤害或抛弃,甚至于杀害之。其他如看不顺眼而对他人伤害或杀害之即为冤欠,尚有欺骗感情......等,皆为冤欠之判定标准。
吴生:懿敕拱衡堂自丁丑年起,昊天紫绶灵修位的渡阴化冤道务,冤欠增加的比例和数量愈来愈多,其中缘由为何?
黄老:道场设置灵修位原意在于使世人皆能超先拔祖,以尽大孝,至今乃以冤欠居多,此乃世人对超拔祖先灵修没有概念,有者并且以为祖先只要做完三年便已做神,此乃不正确之观念也,因亡者在丧后及头七家属为之哭嚎已导致亡魂心生不舍而成中阴身沦落九幽,不得出离,何来做神之有?亦希为人做法事者不可再造此夸大不实之口业。因世人少知拔祖,故而亡魂乃将指标转向累世之债务人,而成冤欠之关系。
吴生:门下生因面对善信大德讲解保调化冤的机率较多,有时遇到身体病痛者常会鼓励叩查冤欠,可是有冤欠较多者,弟子则有冥冥的感觉身体疼痛,类似被无形的修理,是否有原因?
黄老:因尔较具感应之故,换以世间事来谈,多人找少数人之麻烦,而路见不平者,欲为其从中排解,那么先被K(修理之意)的,一定是中间人,完后才有机会调解,因为已经报案了!
吴生:办理保调冤欠,是否冤欠接受和解之时,即安排在地府待保所?为何有人尚会感应到干扰?
黄老:也不尽然全入待保所,有些不甘者亦会在保调者身旁做监督,多数乃受怨戾之气所环绕。
吴生:一般化冤,一位大约折合多少功德,仙佛菩萨即会办理和解之程序?
黄老:只要每一功德金指明回向冤亲债主,便依冤欠之意愿做功德之转移,至于须多少功德金冤欠方愿离去,则依其所求而不定。
洪生:有人努力于事业,不愿接近道场,谓修道无益于事业;有人却入于道场中,不愿再操作凡业,谓士农工商有碍修行,此两者各有其理,却各走极端,如何方是正确?
黄老:世人对于学道修身养性认为全然知悉,只要心好不必到道场学道,而一心于事业家庭发展亦在所难免。但正常之工作时间外还拚命的为些许金钱做追求,已成贪财之身,而一意于道场学道却未见有多大改变者,此人已有法执,因道场之设置,在于使人学习圣贤心路,以达自性返回先天至善本性,但也必须工作,有一份经济方得以养身活命,若只靠善信之供养,一来当视自身对社会、善信作了多少回馈,及本身何德何能去受大众之供养,故而工作、修行走并重的。
洪生:事业繁忙,全心投入,无暇于道场,情非得已。但有一种人,认为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赚钱,然后只要用部分的金钱去布施就可得到同样的功德,而且还有赚头。如以现时最低工资的学生打工的工资来算,每小时大约七十元上下,一个晚上四个小时可赚得大约三佰元,而用壹佰伍拾元去助印十本每本工本费十五元的善书,假设一本可得一功计算,则十本可得十功,约略等于一般道场仙佛鼓励众生到道场效劳的赐功,则助印十本善书,还得剩约壹佰伍拾元,算一算还真的比用一个晚上时间去道场效劳还划得来。叩问这样子不对在何处?
黄老:在于对修道没有认知方会如此,纵使金钱赚得再多,也有其他流失的地方;且此种人通常较多病痛来消财。但个人经营事业者亦是在所难免,但须知中庸之道在于正常之调节时间。
吴生:道场办理保调冤欠,是否会影响本堂之磁场及道子?
黄老:因冤欠之故,怨戾较重,故而多少会影响修子之情绪、同修间之关系。如能多持经咒,以作回向,可得改善。经咒方面当以普门品、心经、白衣大士神咒及父母恩重难报经为之回向,或是解冤方面之经咒。
可!诸贤土今夜辛苦,《世风集录》著书至此圆满完功,有缘再聚。吾返天缴旨,诸生保重。可!吾等回。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