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明正堂主席关恩师 登台
中华民国70年1月1日
岁次庚申年十一月廿六日
圣示:恭接无极懿旨及昊天玉诏,命福神十里外接驾,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接驾,不得失仪。
钦差大臣董双成仙姑 降
律诗:赉承懿旨下瑶池。云路迢迢片刻时。知是蓬壶文物盛。欣看鲲岛德恩施。
庄严武庙祟神阙。肃穆骚坛颂母仪。天道从玆堪阐义。娘言句句有机宜。
圣示:恭读懿旨,神人俯伏
无极懿旨
钦奉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旨曰:
娘曾于已未年,亲自下凡台岛中州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执笔飞鸾著作“大道心德”一书,以唤醒迷儿,早修大道,认理归真,返回极乐,同庆团圆。庶免日夜倚门闾而伫望,哀迷儿之未归,老泪长流。痛浩劫之来临,慈心欲碎。幸自“大道心德”着成之日,印成单行本,广布天下,人人争读而知修,启发善觉,已收功效,娘心甚慰,此应归功于输诚印赠者之功德。
娘今特再下凡,亲自执笔飞鸾,著作无极至宝之天书“天道奥义”,以阐明天道秘奥之意义,俾使向善修道者,勤心潜研。此书有辅助治国安民,治家立业,为人处世之功能,若能依据而修,则道可成,果可立矣。“天道奥义”,虽现世间有“黄帝经”与“道德经”阐道之理,以劝导世人勤修大道,怎奈文简意深,读者庶难了悟玄机。
娘今以文白意浅之句,挥鸾阐述,俾使迷儿人人读之而能了悟,以期速修成道之功。今特再降懿旨一道,高悬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特命墨仙子扶金指妙法,娘自通其灵以挥毫。并订自辛酉年端月望日起,每月初一、十五日为著书之日,为期一年完成。作为台中黄帝神官兴建落成之纪念书,愿神人合一,各尽厥职,功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负
娘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庚申年葭月念六日
玉 诏
钦差大臣诸葛武侯 降
中华民国70年1月1日
岁次庚申年十一月廿六日
律诗:中州圣地现祯祥。大命皇皇未敢忘。天意无私宣凤藻。人心秉正布鸾章。
勤修维德诸儿子。践履纲常慰母娘。奥义一书明阐释。愿期了悟启灵光。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俯伏
昊天玉诏
钦奉
玉皇太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尊而鉴卑,无时不以苍生是念。今奉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命;老母念儿心切,不惜金玉之躯,订于辛酉年端月望日起,每月朔望,御驾亲临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飞鸾执笔,著作无极天书“天道奥义”,期望原儿进修天道,早登觉路。老母下凡降鸾期日,特敕命下列诸卿任护驾神,希各司其职,莫负
朕意。
敕命 精忠武穆王岳卿任正护驾神。
敕命 桓侯大帝张卿任副护驾神。
敕命 天君赵卿任副护驾神。率领天兵三千御林军护驾。
著作天书“天道奥义”,特派命神职如下:
敕命 述圣子思子任校正总司神。
敕命 紫竹林观音大士任赏善记功总司神。
敕命 南宫孚佑帝君任罪恶记过总司神。
敕命 先天豁落灵官王天君任督理鸾务总司神。
敕命 九天司命真君任司礼神。
敕命 南天哪吒三太子任驰聘神。
剌命 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关平太子任督理堂务总司神。
以上务希各尽厥职,勿负
朕意,功成之日,论功升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庚申年葭月念六日
本堂主席关夫子 登台
律诗:恭承懿旨感光荣。寿世扶鸾志不更。天道从玆宣奥义。娘心重见表深情。
砂盘显字醒迷句。木笔题诗博好评。但愿效劳勤且勉。勿违母意嘱诸生。
精忠岳武穆王 降
律诗:恭承诏命感光荣。护驾诸神责不轻。老母慈怀传奥义。凡儿善觉表虔诚。
时机迫切应开悟。天道勤修自显明。愿尔世人齐立德。精研真理格瑶京。
圣谕:
吾生于大宋年间,汤阴县人,自少恭聆慈训,拜义父周侗为师,继承文武衣钵,并蒙慈母教训,刺背“精忠报国”四字。以坚定民族精神,精忠报效于国家,死后蒙 金阙玉帝,嘉我忠烈节操,诰封“精忠节烈王武穆帝君”,位列左相之职。今奉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命, 金阙上帝之诏旨,为 老母应运救劫,再降懿旨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择定辛酉年端月望日起,每月朔望日躬亲再下凡,为期一年,执笔飞鸾著作“天道奥义”无极天书一部,唤醒迷蒙,早登觉路,勤修天道,发扬民族精神,唤起“黄帝魂”团结人心,爱国救国。吾恭领敕命,任正护驾神之职,深沐 无极老母慈晖, 金阙玉帝恩德,自应克尽职责。兹特宣布禁令与赏律如下:
禁令: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自辛酉年正月十五日亥时起每月逢初一、十五日为期,御驾降临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躬亲降笔,著作“天道奥义”天书,一百里方圆内之众神佛,应每于是日列班恭接懿驾,至是书着完为止,不得有违,违者严罚。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一百里方圆内之邪神,魔鬼,不得进入,不得冒犯懿驾,不得惊扰阳民,违者难逃斩妖剑下。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在一百里方圆之内,冤魂不得报冤,应化干戈为玉帛。自当叩请老母慈怀,准予超升,违者,打落阿鼻地狱,永不超升。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在一百里方圆之内,阳民不得闹事暴动,违者削减其阳寿。
赏律: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凡有犯过错之世人,能衷诚悔改,自新做人者,老母均准予抹消其前过,并赐予善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特褒扬国之忠臣,家之孝子,增添其福禄寿算。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特准勤修天道者,早日得道,灵性光明。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凡有孝心,下愿印赠“天道奥义”无极天书,造功叩求其亡父母或其祖先之冥福者,一律准予超升。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驾期间,凡世人下愿印赠“天道奥义”无极天书,造功立果,叩求其父母之康寿者,或叩求改运解业,解病殃者,视其输诚而酌予添寿解除业殃。
凡有叩求者,应提前向武庙明正堂,立疏焚呈转禀。以上宣布天下周知。
至尊无极老母躬亲降笔著作
天 道 奥 义
直辖武庙明正堂墨仙子扶笔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2月19日
岁次辛酉年正月十五日
律诗:老母亲临直辖堂。万神接驾喜洋洋。开迷俗子宣真理。著作天书迥异常。
句句珠玑成宝筏。篇篇金玉耀文光。从玆普化苍生愿。千古流传德泽长。
圣示:今日良宵,无极老母亲临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著作无极天书,人间至宝“天道奥义”一部,天下万神,齐集圣地,恭接懿驾,天书着成之后,可开迷感化世人,其德泽可流传千古也。
又示: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子,免礼。
律诗:春风送我下瑶池。步入鸾门会众儿。天道无私传奥义。母心至爱教良规。
阐明真理醒迷子。浅白文章作导师。性命双修成硕果。愿期研读志毋移。
又示:应运降着无极天书“天道奥义”一部,乃人间至宝,由今夜开着,为期一年完成。
自序
“天道奥义”一书乃无极之秘本。是天道之真理,其原文,语简意深,凡人无法参研。今应运开着于世,用浅白文字,阐明其奥,俾使世人,易读而易了悟。
“天道奥义”,全书分为二十四章,每章皆是玄奥之妙理,是修道最高之境界,亦是为政者,必须参研之心法,盖天道乃无为而治,修无为之天德,具出世之才智。天道之道统,始自黄帝,黄帝传于颛顼,黄帝训颛顼云:‘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女能法之,为民父母’大圜者,天也,大矩者,地也,法天法地,即可治民。此乃天道无为,治民之心法,即洽国修身之道也。
道统传至尧帝,尧帝禅位于舜帝,传授其心法曰:‘允执厥中’四字。舜帝禅位于禹帝,舜训禹以治国之道,再进而传其心法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这是天道心法之真传。
世人之修道,开口便说修天道,殊不知天道者何?盖‘道’乃分为“人道”、“地道”、“天道”。“人道”,乃修身齐家也。地道,乃博爱布施也。天道,乃治国平天下也。人道、地道、天道齐修者,可谓之性命双修也。性命双修,若得修成者,可得长生不老也。兹值天道奥义开着之前,聊述数语,以为自序。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自序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天运辛酉年正月望日
无极老母曰:混沌初开,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日月诸星罗列其间,天无所不覆,无所不容,故,天之号,又曰大圜。地球亦诸星之一,人在地球视天,见为天体所包围,乃自然之天也。天是神仙所居,故有天堂天国之称。天之精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成象既着,功用乃行。
天有十三层天,由十三层天再分为三十六天,天外之天,谓之“无极”,天内之天,谓之“太极”,故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所以,天能生万物,也能养万物者也。
六合之外、谓之“无极”,六合者,上下东南西北,即天地四方也。“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两仪”,即天地也。“四象”乃金木水火之谓也。金木水火乃禀天地而有者也。
天分为东、西、南、北、中天,均属十三层天之内,虽各有天门,但仅启开南天门,有路直通凡尘,诸圣佛仙神,均由南天门出入,其它东西北三大门,均被封闭,不与凡尘接触。故三清五老,太乙金仙,神超于六合,敛气于三界之古老金仙,皆逍遥自在于天界也。凡天神,省称曰天,如云:皇天后土,天知地和。因天是自然之天,故有天然、天命、天性、天心之谓也。
人之灵,皆由天而降生于凡尘,故死后,其灵应归回故乡之天。怎奈,人自降生于花花世界,多数为名、利、酒、色、财、气所迷,更为贪欲所驱使而无恶不作,甘愿坠落于苦海之中,不能自拔,致忘记回归故乡之天,而坠落于地狱,此非天心不仁,实世人自甘坠落,夫复何言乎?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也。
玄穹彼苍,是上天之称,天乃主宰宇宙万物,化育群生,生生不息,所谓:天行健,自强不息。天是奇妙不可解?是威力最强大的。天为公正、纯洁、至善,一切以天为标榜。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3月4日
岁次辛酉年正月廿八日
律诗:天地无私颂母仪。敦敦教诲醒群儿。万千蝼蚁迷歧路。九六生灵急捷眉。
不忍凡尘如苦海。欣看圣域固洪基。堂开明正输明正。奥义真传化四夷。
圣示:命御林军排班,神人恭接老母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子,免礼。今夜继续著书。
无极老母曰:亘古之初,未有天地之前,原是一片太虚,太虚者,虚而无物也。在虚无之中,混然产生一粒种籽,此种籽似一股力量,但无形状,亦无固体,亦无声亦无臭而永远长在,茫茫而不明,不分昼夜,周流于宇宙之间,毫无挂碍,祂是创造天地万物之老母,故号其名曰“道”。
道既无形无体,恍恍惚惚,仿佛里面有个象,又仿佛是有一个物,又仿佛是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至今,藉此,可以看到万物,依之而化生。道,寂静,不燥不寒,天不能覆帱,地也不能承载,小言之为无内,大言之为无外,充满于四海之内,犹包其外,在寒而不冷,在炎而不热,此乃道之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而累进,庶类繁多也。此道,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永远不变其质,能适用万物,鸟得之而能飞,鱼得之而能游,兽得之而能走,人得之故能生存,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用祂,而不能见其形。故,道者一也,传至后世,老子曰:“抱元守一”,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故,万物皆由一而起者也。
所以,道之高,高而不能察看,深而不能测量也。虽然道很明显,也无法形容其名,看来很是广大,也无法形容其广。道是独立而不改,万物亦不能役使祂,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飞禽走兽,凡有生命之物,皆取之于祂,而祂也不减少,全都合并于祂,祂也不增多。此乃道之秘奥,与光明正大也。
道之明者,聪明有智慧之人,能察考到宇宙的深处,知道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事,他人之所不能得到的,而聪明修道者可以得之,这就称为“察稽知极”也。“察稽”,是从纷歧复杂的现象里,而稽察是非曲直。“知极”,是从宇宙人生的深处,而明白很多的道理。一国之元首,若用此“察稽知极”之道理,则天下归服矣。为政者,若用此道,则人民不迷惑而服从。在上者虚极,在下者静笃,而“道”得其正也。虚则无我,静则无物,无我即无私,无物即无欲,“无我无物”即可进于道也。信即是诚,诚则无欲,为上者,若能如此立于道,则可为民立命,立命就是为民设教也。无争即无为,无为即是最上的诚,则万物皆感其诚而应之也。无为是最高的修持,无为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道”即理也,轨也,路也,为政者,对于人民,应按其身份,而给以其所应得,自然公平,万民不争也。授之以应得知名份,万物自然平定,此即道为一之理也。天上月球,星辰之运转,地球之绕行,皆有一定之轨道,决不越轨。世上之飞机,其航空亦有一定之航线,海上之船只,亦有一定之航道。车辆之行驶,亦要按照交通规则之右行,否则,乱其轨道,就会发生危险与车祸。行人之行路,亦要遵守行走行人道,否则,就会发生危险与事故,所以循道而行则安,逆道而行则危,此皆“道”之用也。
道为一,永不变化,得道之本体,应由少以知多,得事之要妙,应操正以治奇,则往前可知到太古,往后可知到无终。凡修道者,应抱着道,即道之本体,执着道之法度,即方法也。如是,则天下可归于一也。
“道”是万物之深奥处,善人以为珍宝,拳拳而服膺,惟恐失之,未敢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不善之人,虽未明道之理,而能依道而行,亦可以安身立命。是故,“道”是天下之至宝,所以重此道者,坚心求之而可得,有罪者求之,也可以免罚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3月19日
岁次辛酉年二月十四日
律诗:迢迢云路到中州。护驾娘亲愿可酬。著作天书挥木笔。阐扬大道泛慈舟。
群迷早觉修真理。众善奉行解罪尤。时值三曹开普度,回归无极乐悠悠。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娘今夜继续著作“天道奥义”。
律诗:大道真诠奥且深。从玆阐述起迷沉。超生本自修功德。了死原由积善心。
苦海无边宜早觉。乐天知命最堪钦。娘今木笔题诗句,惟愿诸儿作宝箴。
无极老母曰:天道即天理也,天道欲传于世,上天乃先降生圣主轩辕黄帝。黄帝战榆罔,灭妖人蚩尤,一统天下而创建中国,在生三百余岁,修天道一百余年而得道,在鼎湖龙驭,白日升天。
黄帝传位于圣孙颛顼,并将道统传于颛顼。黄帝训颛顼云:“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女能法之,为民父母。”大圜者天也,大矩者地也,法天法地,即可治民。
溯天道之道统,皆有渊源,自轩辕黄帝,得天道而升天,道统一直传于尧帝,尧传于舜帝,舜传于禹帝,禹传于汤王,汤传于文王,文王传于周公,周公传于老子,老子传于孔子,孔子传于曾子,曾子传于子思,子思传于孟子,孟子继而一脉相传,迄今不绝。自黄帝传至尧帝,天道之心法真诠曰:“允执厥中”四个字。由舜帝传下之天道心法真诠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故,后世以此十六字谓:“天道心法十六真诠”所以,中国固有文化,系继承天道之道统者也。
“道”是流动的,宇宙一切变化,都是“道”的表现。“道”的本身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而确是先天地生,为万有的主宰。因道是最高的,无所不能的,所以,世人当志于道。
天道之道统,既自无极而降传于世,又天生圣人以弘道,是乃应运而降生者也。盖道统自轩辕黄帝传于尧、舜、禹,当是时,人性本至善,道行自然,无为而治。迨至夏、商、周朝时代,人类却不知固有德性,失去本来面目,以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虽有圣人层出弘道,泄露天道真理以化人,指出真我之所在,和修复之方法,怎奈,时至春秋之乱世,诸侯争雄,人心渐趋险恶,而有孔子周游列国,提倡人道,孟子倡行仁义,此乃上天差遣圣人降世,以弘道化人者也。
天道之道统,流传至于今日,道降于鸾门,藉神教以化人,飞鸾提醒人心向善,怎奈人类智慧,趋于科学之文明,弃天道真理于不修,逞奸诈险恶于横行,致使世道更崩溃,人心更反常,造成浩劫频临,人民涂炭。上天有鉴于此,为挽救浩劫,乃大开普度之门,圣、佛、仙、神频频下凡,阐教劝世度众,惟愿修道者,虚心深造,自能达于天道之秘奥,忠恕之旨,而至于仁,得证圣成真。所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以“道”在心中,一念之差,即天堂,一念之恶,即地狱之谓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4月2日
岁次辛酉年二月廿八日
律诗:更深人静夜风凉。护驾步云到圣堂。上界千寻飘瑞气。中州万里灿文光。
娘亲垂爱挥鸾笔。儿子输诚起篆香。方便之门今大启。三曹普度道康庄。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自下凡著作“天道奥义”以来,甚多有善觉之儿子,输诚乐助印赠,其所呈疏叩求事项,均由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主席关卿转奏在案,娘目当酌情,一一批准其所请,以酬其善。可,继续著书。
无极老母曰:天道为最高之源头,“良知,良能”乃道之产生。道动而生乾坤,亦即纯阳纯阴。良知属干性,良能属坤性。良知属静,良能属动。所以欲修天道者,应先修良知良能。
良知;静如止水,光可照物,但受“气”之影响.如风吹水动,渐至于混溷境界。良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但良知非槁木死灰,在静中亦有动,虽动又似不动。故曰:“无为”即静中之动,“无不为”即动中之静也。
良能;良能之动多端,当其未受外感时,其动为正轨之动,良知也随之兴起。良能之微动,其烛照不远,其动力亦小。钜动者为良能之大发挥,修天道至此境者,必是不世之睿哲,便是一代英豪。可以动天地,动鬼神也。
良知属“相”,良能属“用”,修天道知能,至发展者,即知能的功用,知能的功用,知能的性能不同,故其发展也异也。良知之表现于外,为灵明,亦曰明觉。故无所不照,此所以辨别善恶,故良知为相。良能为用,其范围极广,为善去恶,都属于良能,每当遇到疑难,或遇到艰苦,心内似有一物在蠕动,即良能也。用之于亲则是孝,用之于国则是忠,用之于友则是信,其所用无不能也。人之所以立于天地间者,在此良能之用也。
良知之本体为“识”,良能之本体为“力”,后天所谓知行之知,只是知识之论,为感官所得之“知”。良知之“知”可称曰“识”。此谓根窍内通,不缘物境。其所以根窍内通者,盖通于良知,打破五官归于玄同,在乎良知也。
动之本体曰力,良能似动能,其力最大,此种动能,充塞宇宙间,为宇宙一切活动之主力。如九大行星绕太阳而转,固然有赖于离心力与向心力。但何以要有离心力,又何以要有向心力,个中当然有一主力,此力即良能,浩然正气即良能之发挥。
良知良能以良能为先,良知为后。一定先有良能之发动,而后良知才可显现。良知之所以显现,原是由于良能的鼓动。宇宙万有的生长,俱是良能也。良知良能并重,仅知良知,而不知良能,则如车之两轮失去一轮,终不克大行也。良知是辨别善恶,良能是为善去恶。辨别善恶在“明”,为善去恶在“格”,故知能的功夫在明与格,有良能而后才能致,致之中亦含有良能,良能较之良知,更为重要。
良能是无所不在的,无所不有的。一切动植矿物,俱含有能量,无良能便不能成为物。物之所以成为物,在有良能也。良知是偶然遇一问题而起的一种明觉。明觉原属一时性的,譬如见父母而知孝,孝为良知,但孝的实践便是良能,无良能便不能孝。知能在本体上,原是不分的,惟有的人,偶而良知现,知孝敬父母,但终未孝敬父母,即良能之不足,终是不孝。
性者良知也,命者良能也,“天命之谓性”是命重于性,亦即“能”重于“知”也。一念之善即见性,一善之行即见命,“性命”即“良知良能”也。良知良能同出于天道,其本体,万殊归为一本,其知识,则一本散为万殊,其终归一也。良知良能俱不可见,为一种潜在的。良知良能为道之表相,道不可见,但其表相于外为良知良能。
修天道者应唤起良能,修良知由少私欲入手,盖无私欲,则良知自现也。良能固然也戒私欲,但良能不是仅由少私寡欲入手,良能者为原有的,说来就来。良知是静的,良能是动的,人之能冒险犯难,见危授命者,固然也有赖于良知之明辨,而实为良能之鼓励,有以成之。今日不可不致良知,更不可不起良能。良能者为宇宙不灭之生命体。人能唤起良能,则一往无阻,何患乎天道修不成乎?
然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动心忍性,而后增益其所不能”此乃上天激励其启发良知良能也。良能之起,即意志之表现,故修天道者,不可不立志,志立则良能起矣。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4月16日
岁次辛酉年三月十二日
律诗:南天直辖有鸾堂。皇母亲临教义方。明正挥毫宣正气。斯文丕振启文光。
扬清牖世功无限。激浊醒迷德永长。护驾何辞辛与苦。须知大道本康庄。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娘要继续著作天道奥义。
无极老母曰:道是先天地生的,道不可形容,无所不在。因为人是由道生的,是故,人是“道生之、德育之”,一切都是由道生的,因为人是道生的,所以人有道根。
人来自天,所以可返于天,自何处来的,自可再返于何处,要回原处,必修天道,天道是天与人之桥梁。人与道同体,道是善的,是故,人性也是善的。人与道同能,道所能的,人也可能做到。由于以上的三同,所以人与道,能合而为一,既合而为一,则道与人,本无距离,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
道与人之间,有一个境界,所谓境界者,就是另外一种生活。譬如:天与地之间,当然有境界,圣人与常人不同,善人与恶人不同,其生活不同,则其境界也不同。所以修天道者,就是修“道与人”之境界,修至无境界时,就是得道而成道。
境界大别分为有形的境界与无形的境界。有形与无形,也是一种波动,即矛盾也。人在矛盾中而看矛盾,自非真境。真境乃大自然,自然者无所不然,即玄同也。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亲疏利害贵贱,完全不存在,其终为齐物,亦即玄同也。
冲和之气者为人,人者,天地之性。道为灵界之尊,人为物界之长,道居很高的境界,人居于物界,不免有物的困扰,人受物的影响,所谓物者,包括衣、食、住、行、育、乐等,这些生活都影响于生理,自会生出许多欲念。身是人之一个樊笼。把人的生命,围困在这躯壳之中,身是一道铁幕,也可以说是罪恶的渊薮。因此修道者,没有过份爱惜这个躯壳的,所谓苦修者,不是故意轻视他的身体,而是藉苦修以减少肉欲。
修天道者,不可为现实境所囿,现实境都是幻相,幻相者,伪也。亦不可为远境所惑,远境也是迷恋,迷恋者,枉也。既不囿于现境,也不迷于远境,而处于超境,既不计将来,也不计目前,坦坦荡荡、任其自然,才能达于真境,真境者,不变之境也,亦即天道也。
道与人之间,原无大距离,道无时不与我们同在,因我们不觉耳,一个善念兴起,便是道,一个恶念兴起,便是魔。因善念难生,恶念易起,故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语。善念属阳性,清轻上升,恶念属阴性,浊重下降,上升者,即天堂,下降者,即地狱,天堂地狱,在一转念之间。
修天道者,所谓修至长生不老,是指灵性,不是指肉体,因肉体不可能长生不老,三百年、五百年,也终是要坏的,且肉体长存在这人世上,又有什么快乐。惟有灵性,永远光明,才是快乐。生生者不生,不生者长生,宇宙有不生者,即永恒也,果能得到永恒,才是长生不老之道。
人想修至与道合而为一,必须修入化境,世人何以不能化?原因为私欲所障碍,私是“我”,欲是“物”,打破我,打破物,庶可以化了。如何能打破我,打破物?虚则无我,静则无物,惟其虚也才能静,惟其静也才能虚,虚静是一件事,为修天道者的重要功夫。
要想做到虚静,其入手的功夫,第一、先建立信仰天道,即有一止处,使精神统一。第二、定一日课,每日行之,日课中,必须有读经、祷告、反省、静默。第三、发愿救人济人,藉此激起内在的良知良能,孜孜不息,自有进道,此乃修天道之要诀。修天道者,若是仅以修道成仙,为自己的目的,也必须先济人救人,所谓:“内圣外王”也,果能救人,便可成仙,不必深居古刹,也不必遯迹山林,须知“道在迩,而求诸远”。
古之修道心法传授,均是帝王,而修道者,也是帝王。“贯天地人,谓之王”,故有大德者,始有大位,“守天地之极,与天地俱见”。“天地之极”即宇宙最高的真理,“与天地俱见”即与“天地参”也。现今,天道降于民间,只要虚心深造,自能达于天道之秘奥,人人皆可修之,人人皆可得之也。所以,天道无私,惟德是辅,有德者,皆可修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5月8日
岁次辛酉年四月初五日
律诗:风和气爽夜清幽。护驾精诚乐无忧。堂内庄严空色相。母心爱戴佑神州。
阐明大道源流远。解释真诠衍派悠。仁义为怀行普化。鸾门德泽继春秋。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娘今夜继续著作天道奥义。
无极老母曰:天道是最宝贵的,有一定之轨道与真理,如太阴之绕行太阳,如星球之运行,皆有一定之轨道,不易不移。又如世上之火车,依轨道而行驶,不能脱轨,脱轨则发生车祸,伤人生命。所以,道是最宝贵的,人人都要修。
人之生于世,转瞬而衰老,以至于死亡。在世间固有甚多烦恼与痛苦,及至其死亡后,尚不知其来自何处,应归何处?所以,修天道就是修解脱之道。解脱烦恼,解脱生死。
世人均骛于现实,只顾眼前之快乐,却不想死后之间题。皆因认为人之死,就是人之终,如灯之油尽而灭。所以都求肉体的享受,极可怜也。盖因不知修天道之好处;人身虽死,但是道之能量不灭,道之质量也不灭,人之死也不灭。
宇宙是一道洪流,永远不息,滔滔的流着,人在这洪流中浮沉,受到因果循环的报应,也就是消长盈虚的变化,永永远远,脱离不了这种苦难,这就是劫数。近世科学发达,注重唯物,更忽视宇宙变化之理,而只研究物理上的智识,没有高远的思想,所以社会上的风气日渐败坏,战争愈来愈多,也愈残酷。上天有好生之德,何忍降劫,但浩劫是世人自造,终极自受,良可哀也。
-般人都喜欢追求快乐,快乐分两种,一种是精神上的快乐,一种是物质上的
快乐。现在的人,都不知修天道的快乐,只知要求物质的快乐,物质的快乐,不外声、色、财、货。声;是悦耳的音乐与歌曲。色;是美丽的女人。财;是金钱,货;是珠宝与贵重的什物。因此,声、色、财、货,应善用之则可,不善用之,便成为“四贼”,有害人的灵性,莫此为甚。人有欲念,欲之起,不是先天的,是起自后天。然则,有钱的人快乐吗?有势力的人快乐吗?不,他们在精神方面,是极为烦恼不安,如坐针毡一样的苦。这是因为金钱势力所造成的声、色、财、货四贼的为患,这四个贼子,日夜不休的用各种方法来害你的身体,自然产生烦燥,悲痛、愤怒,其结果就是死亡。所以,你是否想要求超脱苦恼的洪流?你是否想追求快乐?永不陷入烦恼悲痛?欲达成以上的三个要求目的,你必须要修天道,因天道有不生不灭之奥,修道者,即追求这个大好之奥,达到此奥,才能解脱生、老、病、死,以及各种之烦恼也。
修道;是使一个人从颓唐萎靡的生活中,一跃而起,刻苦自励,奋发精进,必定有他内在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呢?就是:
(一)惊醒──人的寿命无常,不知何时要离开这个世界,必须在未离开之前,将一切事物准备好,好比游子归乡,须将外边许多事交待清楚,在途中需要什么,均需准备。同到家乡庶免被亲友耻笑。
(二)忏侮──人均有过错,只要能忏悔,上天即可免了你的罪。能忏悔的,才能精进,不能忏悔,讳疾忌医,最后大病暴发,不可救药,必永远陷入地狱中。
(三)魄力──善与恶是对立,你要修道,恶魔必随之而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须有大魄力,用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斩断恶魔的束缚,开辟一条新生的康庄大道。
天道从本体说起,是无为,至诚,至善,中庸,无极。无为──从道的形态而言,无为即至道。至诚──讲道的功效,四书之中庸一书,论之甚详。至善──从善的功德说起,止于至善,即止于至道。中庸──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庸者用也,即道之体用也。无极──由道的运动论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也。
中庸之修道,分三种功夫,一曰‘性’,二曰‘教’,三曰‘曲’。性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功为修道重要功夫。“自诚明谓之性”,即顿悟,一言而悟道。顿悟多为生而知之,有宿根者,听一言而大悟,直接通天,自是捷径,惟不可强求。只可用“心斋”为性功,此种性功,属于静,有助于修养。教功──“自明诚谓之教”,用一种修养的方法,再恢复灵明。灵明二字,为道之光辉,灵明之照,即道之精进。修道功夫,均是修明,要在少私寡欲。人性之暗澹,即是魔道,即坠入地狱。曲功──“其次致曲”,曲者抱一也。精神集中一点,达于静止。曲功简便易行,世人皆不知抱一之应用,实应注意曲功。所以,性、教、曲、若能修成,都可达到“诚”的境界。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5月18日
岁次辛酉年四月十五日
律诗:鸾门闸教继春秋。护驾堂堂随圣俦。母德宏扬怜俗子。娘心慈爱佑神州。
忍看尘世痴迷路。普度人寰泛善舟。唤醒黎民应早觉。勿沉苦海永悠悠。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娘心本是大同篇。无佐无私一圣贤。盘古开天垂德泽。鉴今追昔实堪怜。
奈何赤子沉迷苦。愿望苍生早觉先。天道文章深奥义。吾儿多研意超然。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娘今夜继续著作天道奥义。
又示:凡在娘著作“天道奥义”期间中,有善觉之儿女,输诚乐助印赠“天道奥义”,以利书成之日,广为普化者,其所祈求事项,娘当酌情,予以照准。
无极老母曰:宇宙之主宰,称之曰“道”,万法归宗者,万法归道也。宗者道也,一也。万法归宗,亦即万法归一也。所以,万法必须归宗,盖宗是绝对的,如同大海,所有江河溪流,都须流入海中。所谓:“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宗”是一个最高的圭臬,即“天道”也。凡合乎这个圭臬的,便是正法,否则,不是正法,是故,人人必须归宗天道。
然则,归宗天道者,必须由“人道”、“地道”修起,然后始得修“天道”也。
人道者,即人本主义,以专修作人的道理为宗旨,主要在“克己”,就是自己的“净化”,这是基本修法,因自己净化,而后才能再往高处迈步。净化自己,为“明明德”,明德者,就是“灵明”,灵明是由明德产生出来的。
“明德”者是什么样子?明德是善念,善言,善行,一切都是善,那就是明德。所以,善念、善言、善行,便是“仁”。
“道”为宇宙的本体,看不见,摸不到,又从何证明呢?盖“德”是道的表现于外,修德即是修道,所以,凡有大德者,必获大道。只要修人道,即可达天道。
地道者,即贡献于社会,为发扬地道。地道的宗旨在“兼爱”,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靠赖于“爱”的力量。爱是结合人群的,“仁”者二人也,即我与他。我与他之相处,以爱为标准。即“推己以及人”也。
兼爱是发挥地道的基本力量,修道者,如期“人与神通”,则首重克己,但必须启发良能,始能使自己的精神光大。兼爱是不分时间与空间,统之以为爱,必须有“浩然正气”的精神,始能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天人如何合一?这与兼爱有关系;凡为社会或国家牺牲者,其精神弥纶于天地间,自可通神。所以,行善功为最高之美德,牺牲为升化的捷径。
凡修道者,多立功德,由功德可以抵销自己的罪过。罪过既销,就可“精神光大”,这是修“天道”的捷径。
天道者,为升化,就可达到“天人合一”,天也是人,人也是天,人也是神,人与宇宙,合而为一。所以“天道”是最高境界。
神也是一个境界,每人若愿以善修持,也都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天道的工夫在升化,而升化的工夫,又在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也。
无为的工夫,在物我两忘,这是至诚的由来,所谓:至诚者抱一,抱一不动,专于一也。
人道、地道、天道、三道俱须归宗于道,盖不归宗于道者,别无根基,如天上之浮云,不知飘至何处也。所以“万法归宗”创归于一,归于“天道”者也。
对于修“天道”,应有的认识:(一)心地要纯洁无垢、善良。(二)信仰要统一无二,坚定。信仰“天道”必须虔诚,但虔诚不是自然而来的,也当用一番功夫,其功夫在:
(一)认识道──何谓真道?当先分辨清楚,千万不可走小路,当走光明正道。须知“道”降人间,“魔”亦在人间,切不可着魔,一着魔,则终生逃不出魔掌。
(二)斋戒──斋不茹荤不吃酒,戒除杂务,从生活中,加强一种精神力量。
(三)归宗天道──统一精神,清洁心思,坚定信念。
(四)反省──每晚反省自己的过错,加强克己功夫。
至诚可以通神,所以人当诚,“诚则灵”。世人多向神祈祷求福,但福不是祈求可得的,福是修来的。多积功德,自有福来,不积功德,则无福。世人在平日里,“不知积功累德,也不知诚意正心”,而只会至神前祈祷求福,岂能有福降临乎?所以修道者,当有新的认识,“福由自造,空口求神必无效果”,因此,修天道者,当努力于修身及积功德,修身对内,功德对外,内外兼修,天道自然可得。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6月3日
岁次辛酉年五月初二日
律诗:不古人心实可怜。皇皇天道降于天。经传泗水诗书继。铎振尼山道统传。
化俗移风凭众力。挥鸾阐教系双肩。开聋启瞆醒迷句。挽转狂澜赖此篇。
圣示: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娘临阐教策光前。天道文章岂俗篇。欲在书中求正果。可于句里悟真诠。
修身养性纲常守。积德树功福寿延。一塔明灯开觉路。沉迷唤醒出深渊。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不辞云路迢迢,披星戴月,沐雨栉风,临堂挥鸾著作“天道奥义”,无非是唤醒迷儿,早觉早悟,齐修天道之秘奥,期能同登极乐之天,庶免为娘倚门闾之望,希众儿子,须知时机已迫切,应体念娘心之慈爱,迈步天堂康庄之大道,切勿沉迷不醒,甘坠地狱之门,是嘱。
无极老母曰:解脱生死,即性命双修也。道本是虚体,道为宇宙的根本,宇宙由虚无中生起,无能生有,有归于无,道是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原是空洞的.由虚无中而生宇宙。所以“道是万物之母”,然则,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从何而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娘今所说的“气”,即今日世间所说的“电子”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之生起,俱为此而生,其本源,俱是由虚无中来的。宇宙之初为虚体,此虚体即宇宙之本体,虚非真虚,虚之中即含有不变之实体。现今世人,祇是追求到电子,而电子又从何处来?推其根源,必有一本体,称之曰“道”。
宇宙是虚体,人生当然也是虚体,虚体即假体也。惜乎世人,都认假为真,以致发生许多烦恼。人死为鬼为神;鬼者精气耳,神者游魂耳,人死后,肉体败坏,而精气不散,结为鬼。生前有大德行,与天地同化,死后灵魂超脱,遨游宇宙,不受时空之限制。人生是土水火风四大假合,人生是假合而不是真的,人生在变化中,又何得为真,既不是真,又何必多奔走而多造罪孽乎?
所以,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是幻也。造物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
宇宙是虚,人生是幻。既为虚幻,又何必固执于物欲?但,人何以所能解脱生死?盖因,人身为肉体,受感官的影响,情欲充塞,明德暗淡,坠落在魔掌中。人必须从魔掌中解脱出来,才能得救,如何才能解脱出来呢?应勤修天道,才能得救,才能解脱。然则,能否得救,还在人自己,虽然祈求帮助,仍须自己努力,自助而后天助;苟不自动,而专倚靠天助,天也不愿意帮助一个怠惰的人。
世人既然觉悟人生是幻,而不能解脱者,其故在“人自己”。因人不从“无我”这个根本方法,去下功夫。须知宇宙以人为中心,要认识宇宙者人也,要解脱人生者亦人也。身为人的寄托所,有身才有人,无身则无人也。兹将修天道以期解脱生死之道,阐明如次:
一、澄清思想
凡欲修天道期解脱,必须先清理自己的思想,对于宇宙人生,当有一正确的认识。这是根本问题,如不认识宇宙人生,则不能谈解脱生死之道,欲认识宇宙人生,前已谈过,应再求其深入,才能谈道。
不澄清思想者,痴痴迷迷,不知生命的价值,随波逐流,终是招致淹没为止。所以,修天道,期解脱生死者,必须先澄清思想,使复杂的思想,完全扫除。此时有一先决的问题,澄清有一范畴,往什么方向澄清?如先没有一个方向,则也无从澄清其思想。所以,欲修解脱者,一定先有个方向,即先有一个天道的信仰,本着这个信仰,而后整理自己的思想。
世有很多修道者,思想复杂,精神不集中,力量也不集中,不仅谈不上解脱,连安慰也难求。澄清思想本来容易,但在凡间的社会里,也很困难。盖因凡间的社会,极为纷扰,自然澄清思想也就做不到了。如不能澄清思想,解脱生死之道,便无法下手。所以欲求解脱,必先澄清思想。澄清思想,就是:不妄念,不歪念,不贪念,不欲念。
二、调整生理
为何要调整生理?因生理会影响到心理,所以修道者应调整生理。一个人在生理方面有病态,可能使他心理不正常。譬如,有肝病者,多暴燥。有肺病者,多忧郁。有胃病者,精神不振。每一部份生理有缺欠,都足以使心理发生问题。所以,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要健康的身体,必须有定时运动,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充分的营养。果尔,则身体健康,可以从事修道的工夫。
三、专气致柔
人身体内,存在一种东西,名曰“气”,气存则生,气息则死。气者动能也,或称曰“电”。不仅人有赖于电,即星河等亦有赖于电。宇宙的活动在气,无气则宇宙灭亡。总之,人的身体内在一种流动的东西,祂是生活的“动能”,名之曰气。
修道者当注意“气”,气动则情感动,所谓七情六欲,及其他一切思想,都是气的鼓荡。人的“本性”,原是澄湛的,因气动则汹涌不平。气犹风也,风吹则水动,故修道者首当制气。专气不是闭气,闭气易使气塞,专气也不是导引,导引祇是导引气的活动而已。为什么要制气?气的本身,固然对于人的生活有关系,但修道者并不专注意生活。修道者所以注意气者,是见于气的影响力。修在性功,性如海,气如风,要想使海面平静,必先无风,此制气之重要也。
无论行、走、坐、卧,总是要念念在气,所谓念念者,不是出之于口,是心理注意,祇要注意,气便不敢妾动。谁在注意?神在注意,即良知,即性。气与神有时也在斗争,如气胜,则神败。于是欲念充斥,遂坠入魔道。人在静坐时,气很平静,一旦离座则气浮,此等专气无效。所以,当时时刻刻注意气,永远控制着。气不可无,也不可纵;纵则狂妄,一切恶魔生矣。
无论行、走、坐、卧,要平息,使气平静,不可太快,也不可太高。太快则急,太高则燥。要使呼吸匀整,宁肯少慢一点,也不可太快。行路步调不可太急,急则气易上浮。在工作时,举动也须缓,缓则气平。凡是专气者,无论言论行动,都比较迟慢,迟慢无害。试看,气粗的人,呼吸的声音很大,这个人一定是气浮,气浮则燥暴。所以,平息之要诀,在慢、慢、慢。专气者,使气平定,以至柔细,如同婴儿之呼吸。气动则万念动,气专则念绝,念绝则万象岑寂。
修专气之法:端坐于椅上,不必盘膝,背直、面正,鼻与脐成一直线,两臂下垂,两手相叠,置于股上。坐椅最好有靠背,背靠于椅上,以免摇动。静坐之前,不可吃太饱,不可吃有刺激的食物,如蒜、椒之类。不可饮茶与咖啡,以免内脏蒸热。如系初习者,坐时殊感不安,亦感胸腔有闭塞之现象,愈止念则念愈多,此时当先使念头统一,念一句“天母至尊无极老母”及至念头统一,再慢慢停念。注意呼吸,任其自然,直至忘气,不再动念.此为专气致柔之法也。
每日早晨习之,时间之长短,白己斟酌定之,有助于修养至钜。久之气自然定,气定则念不起,念不起则欲断矣。私欲断,而良知现也。
四、载魂魄
载魂魄者守神也,守神之道在“抱一”,抱一者,念于一,思于一,一切归一,与专气之念不同,专气之念原为气,守神之念在神。最后当返照,目光往里看,则可使神光不外溢。
专气功夫在平静,守神功夫在收敛。神随时随地可外溢。神可驭气,气亦可伤神。气之动可以神驭之,驭之上则上,驭之下则下,随神的意思而流动。气浮则念动,动念则伤神,惟神为主宰。修道者,当善守神,守神不难,以断念为要。念断则神不动,神不动,则神守。气与神有密切关系,当多加注意,此乃性命双修之梗概也。
五、坐忘
坐忘者,物我两忘也,专气与守神的功夫有成就,才能坐忘。否则,达不到坐忘。坐忘者,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无有者,无为也,无有者,非真无也,如为真无,又何有之有。坐忘者,不注意气与神,亦不注意文字,将一切丢开。连自己也忘掉,这才是坐忘。
坐忘后,自能超脱于有形之外,不是后天的樊笼,有形的世界为幻,凡是在幻中追求者,终不免沉没,沉没就是自戕,坠入地狱而不省悟也。无欲者,坐忘也。有欲者,声色之逐角也。声色足以乱性,性乱则迷,迷则失真,无欲有欲之别,何啻天壤,修道者,应自知有所抉择也。
六、解脱
坐忘何以能解脱生死?因“本无生无死”,又何解脱之可言;人之所以有生死者,原因于“有”中,及达至“无”的境界,生死两灭,自不需解脱也。修道者所求之解脱,非长生不老之丹,乃澈底摧毁这个有形的世界。或曰打破这个有形的“身”最希望“无身”,无身者非真无身也。特由假身再返于真身,真身自无生死矣。
人原是幻,生死者亦幻也,又何得有身!人之所以有身者,原受感官的约束。感官之所以起者,在气之动耳。苟气不动,则万象俱寂也。
娘今为众生设教,使其于生活中,觉悟大道,既已悟道,便无生死也。谁为之迷?自迷之耳。倘不自迷,则立刻解脱。万变不动于心,岂仅解脱生死而已乎。
御林军护驾主神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6月16日
岁次辛酉年五月十五日
律诗:御林军壮势非常。护圣追随逸兴长。万里风云齐拥驾。一时车马降临堂。
眼看诸子虔诚抱。心喜群生矢志强。执笔挥鸾题俚句。仍期天道待宏扬。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接跪。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悬崖勒马勉黎民。早日回头脱俗尘。浩劫千端求赐福。无常一到怨何人。
修身修德修功果。成造成仙成圣神。奥义文章开觉路,慇懃信奉拱奇珍。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曾于五千余年前,分灵降生于中土,名曰“附宝”,因思子心切,在祁野祷天,忽见有大电光绕于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始诞生圣主黄帝,即中华民族之始祖也。圣主皇帝自天而降,秉承上天之命,建国立教,发扬光大天道以治世,在世三百余年,修天道百余年,在鼎湖龙驭,白日升天为神。天道由天而降于黄帝,其道统直传至于今日,已有五千年历史,所以,中国五千年固有文化,即天道之道统也。怎奈世人,皆受酒色名利所迷,而不知天道之宝贵,弃之而不修,良可叹也。娘,不得不重履凡尘,躬亲扶鸾著作“天道奥义”一书,以开悟迷儿,愿诸迷儿,悬崖勒马,早修善德,自有康庄大道可行,回归极乐之天有日也。希勉而修之。
无极老母曰:“道”的本身,是看不见的,听不到的,也摸不着的,而确是先天地生,为万有的主宰。因道是最高的,无所不能的。“道”如同江河之水,源泉滚滚,日夜流动而不停止,宇宙一切变化,都是“道”的表现。宇宙的本体便是“道”。一切由“道”而生,道先天地生,没有天地之先已有“道”。道是宇宙万有的母体。道成人身,人身又返于道,所以,人若修道,得“道”升天,便是神,不会再像肉体的人。“道”是万有的主宰,修道即信仰宇宙的主宰,人人能修道,则可返本还原而升天。所以,人人当志于道,须要修道,因为人,如果能进入天道。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有罪也可以免了。进入天道。便是天人一体,也是天人合一,是故,“道”为天下之贵,天下母也。
然则,“道”要怎样修呢?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可离开便不是道。生活就是“道”,把日常生活做好,就是修道。生活很复杂,不完全是善的,也有很坏的地方,所以必须谨慎,必须在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下功夫,这是说罪恶之来,都是从细微变来的,修道者,一定要对于许多细微处,加以小心,不要被魔鬼钻进来。
修道,须要实践“道”。道有德,就是道德,怎样讲呢?“道”是看不见的,但是至公至正的。而“德”是“道”的表现于外的,所以说:凡大德是出自道。道德本是一个,道不可见,而德可见,所以修道就是修德。什么叫德呢?礼义廉耻是德,孝悌忠信也是德。须要实践,空口说话是不会修德的。要想求道,以期生命的长存,高升于天,必要实践“道德”。持斋清口,减少杀孽,烧香念经,多行善事,都是自修之道,但必须身体力行,多立功德,宣扬正道,才是修道。修一分德,即进一分道,一定要有最大的德行,才能进于道,所以修德也就是修道也。
修道者,必须修“内圣”与“外王”。兹将内圣、外王,分别阐述于后,以悟诸子。
“内圣”:在克己,将自己先克制的很清洁,而无半点私欲,私是我执,欲是物执,则物我两忘。而后才可“见素抱朴”。当从致良知用功夫,良知本是人之原有,惜为物欲所蒙蔽,只要去掉私欲,则良知自然出现,即所谓“尽性”也。良知即性,复其本来的性,亦致良知也。所以,意诚、心正、身修、即内圣之道,亦即修内果也。
“外王”:在救世,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别人。则兼爱之精神也。外王进道,原因在“起良能”。良能为宇宙的动能,此种动能,至大至刚,弥漫于宇宙之间,即浩然之正气也。凡是牺牲自己利益.而帮助他人,其良能必有所发挥。其牺牲愈大,良能的发挥亦必愈大。浅言之,亦即布施济困.乐助等之造功德,亦即造外功也。
良知良能,原是一体,静曰良知,动曰良能,修道者须静动双修,即内圣外王兼顾也。
是故,窒欲为修道第一步功夫,欲净则可现出良知。欲之来,起于物,故修道者,必须无贪欲之心,即可远物也。亦即内圣之功夫。行功了愿,布施财物,即外王之功夫也。
娘今特引述五千年前,黄帝访道的一个例证,以开悟修道的诸儿子:
例证:“修道如种田”
昔时,轩辕黄帝,平定天下,举行封禅大典。所谓封禅,就是封泰山以祭天,禅粱父山以祭地,就是祭天祭地的大典。有丰功伟业的皇帝,才能举行封禅。
当时泰山有一位修道之士,不详其姓名,但修道的境界,很是高深。他的修道方法,完全为入世的,很合乎一般人的需要,黄帝早知其人。黄帝举行封禅大典完毕后,即访这位修道士,却遍访而不得,遂下山西归。
在归途中,一日的中午,黄帝在路旁的树荫下休息,随从的军马很盛,一般民众多不敢接近,惟独有一白发老者,在田中除草如旧,头也不抬,眼也不睁,仿佛不知有大队军马经过,更不知黄帝驻跸。护卫的士兵,为了保护黄帝的安全,在驻跸的四围,不免要清理闲杂人。黄帝战榆罔、诛蚩尤,自有许多人心存仇恨,不能不防万一。对于种田的老农,自须驱之远去,老农毫不注意,漫为不理,兵土多无礼貌,拟强迫他离开。
老农曰:“各处访我,今我在此地,反要驱我远去,奇怪的很。”
老农遂荷锄,缓缓而去。士兵知黄帝访道,立刻将这位老农的话,传达给风后。风后马上追赶老农,因走的不远,很快的赶上。
“老先生,士兵失礼,多请原谅,我帝访君很久,今已遇老先生,可否与我帝一晤?”
老农立住脚.笑一笑:“我知道黄帝访我,我不忍他失望而去,所以今天特来此相迎。”
风后很感激老农的意思,遂相偕,至驻跸的所在。斯时早已有人报告黄帝,黄帝正准备亲迎,适风后偕老农已至,帝便亲迎于帐外。
“士兵无礼,多请原谅。”帝向老农道歉。
“荣辱无动于衷,一般之礼仪,何足介意。”老农也很客气。
“寡人虽有天下,而好道,此次封禅,遍访天下有道之士,藉开茅塞,愿先生教之。”黄帝避席很恭敬的请教。
老农:“我听说帝前年,曾不远千里,登崆峒山,访问广成子,广成子是得道之士。想广成老仙,一定有宝贵的意见。本人乡野之人,日以种田为生,实在不明什么道?”
帝再拜曰:“广成老仙讲养生,以抱神为第一要义。先生乃东方得道之士,久闻大名,必有更高的指示。”
老农:“修道不是专为自己的得救,乃是在救世,帝居元首地位,既然济人民于水火,如能再建立万世的道统,功德更无量。本人乡野的农夫,力弱德薄,且时代转变,人心浇漓,更非一人之力,所可挽救的,愿我帝发最大愿心,救万世的苍生为幸。”
帝曰:“榆罔时天下荼毒,蚩尤为虐更甚,赖天之助,得以平定,今天下无事,人民各安其生,我有志于道,愿为后世留一修道的规范,而久不得其妙要,请先生不吝珠玑,详示修道的方法。”
老农避席一揖:“修道如种田,本人是农夫,从种田而悟道,敢不奉告明主。”
帝亦避席再拜。(古人席地而坐,避席者,起立,表示恭敬之意。)
老农:“种田须要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整理士地’,先将选择妥的士地加以整理、除草、翻土,使其整整齐齐,一根野草都没有。修道第一步,也当如此。心田当是一块肥沃地,不可浅薄,这是最重要的,把心理的私欲除掉,有一点私欲,都是阻碍,私欲就是魔鬼,小心亲近。要把旧日的一切不好的习惯洗掉,把新的精神振刷起来,才有进益。”
帝问:“何以知是肥沃的心田?为什么要肥田?”
老农:“心田的根基要厚,厚则根可深入,不易拔脱。有的土中多沙砾,好比心多杂念,自然不会多有收获。深厚乃可载大道,浅薄只能小成。”
帝曰:“为什么一般人,不知注意深厚的心田?”
老农:“一般人求速成.所见的很小。修道必用实功,不能存侥幸心理。世上外道甚多,其说,容易动人。大道平夷,一般人多不注意耳。”
帝曰:“请问种田第二段功夫是什么?”
老农:“种田第二段功夫选种籽。选一粒最好的种籽,下在土里,将来才能有好的收获。”
帝曰:“修道的种籽是什么?”
老农:“所谓修道的种籽,就是信什么道?世上道派很多,究竟以什么道为正道,这是十分重要的。”
帝曰:“今流行很多道派,有出世者,有入世者,有习内功者,亦有习外功者,五光十彩,令人不知所从。”
老农:“因大道之关闭,已数千年,法门不免复杂。但真道不二,要在从生活方面进修。生活的德行,即是人道的表现,故修德即修道,修道不能用什么法术。凡是用法术的,最后不免走到旁门左道。”
帝曰:“果如先生所言,则修道也很容易,是成神也不难了。”
老农:“骤听来.是很容易,但实际做到,亦非易事。譬如,以‘信’论之,想要做得好,又多么困难。真信则坚定不移.信其为山,则是山,信其为水,则是水,信决定一切。只此一个字,即可得道,圣人教人均是从生活入手,生活即是道,离开生活,便无真道。”
帝曰:“许多坏人,生活腐败,也是道的表现吗?”
老农:“腐败的生活,那是罪恶,也是魔鬼,已经不是生活。生活是养人的,罪恶是害人的,所以称谓魔鬼。”
帝曰:“宇宙万有,既然同出于道,为何又生出罪恶?”
老农:“在后天的变化中,全凭阴阳的变化,阴则浊重,阳则清轻。浊重者则流为罪恶,清轻者则升为和善。宇宙的变化,不外消长盈虚,一起一伏。宇宙的本体,寂静不动,无善无恶。后天的运行,见于阴阳,始有善恶之分。魔鬼是由后天的习染中产生的,好似榨豆油者,不能无豆粕,所以善恶是对立的。有善就有恶,善恶也是相随的。”
帝曰:“魔鬼永远也去不掉吗?”
老农:“阴阳世界,不免有对立现象,除非达于混元境界,否则,善恶是永不能分离的。如能增加善果,则魔鬼自可减少。”
帝曰:“道既造生,又为何造死?使人不免生离死别的悲哀?”
老农:“生无所从来,死也无所从去,整个宇宙不生不灭。所谓生死者,祇是消长的现象,死为新生的转变.非真有死也,又何必悲哀。”
帝曰:“选择一粒种籽,也不容易,须有圣人出来指引迷津,否则,又向何处选种籽?”
老农:“祇要把握住生活规范,不走入迷途,则离道不远。”
帝曰:“请问种田第三阶段。”
老农:“种田的第三阶段是灌溉,不灌溉则种籽枯死了,修道必须要灌溉。”
帝曰:“什么是修道的灌溉?”
老农:“每人都有向道的心,其向道的心,便是种籽的萌芽,惜不知灌溉,而
多枯死土中。修道的灌溉,则是通灵,宗教多用祈祷方式,每早晚都应当有祈祷。祈祷好似甘露,一次祈祷,即一次甘露的降下。”
帝曰:“敢问种田的第四段功夫?”
老农:“种田的第四段在培土,修道也须要培土。如不培土,则根脱于外,易于动摇。读经,听道,反省.均是培养功夫。培养至为重要,修道者多矣。而鲜有其成效,都是由于不知培养。时时培养之,才能滋长。许多修道之士一时兴高彩烈,而转瞬消沉下去,冷如冰霜,这样子,又焉能有成。”
帝曰:“开花结果是最后的希望,修道在升天,不从生活上修养,又焉能升天?”
老农:“所谓升天者,即升化,升化分多种。(一)随缘升化。(二)脱体升化。(三)本相升化。(四)幻化升化。这四种升化道理是:
‘随缘升化’,修道者明白生死之道理,之道我从何处来,将来归到何处。并且把握住自己的心灵,死生不过是变化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到如此的境界,便可随缘升化。
‘脱体升化’,如秋蝉脱壳,说死即死,其来去自如,所谓无疾而终。
‘本相升化’,是带肉体而去。即白日飞升。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其成功,飞升亦易事也。
‘幻化升化’,是变另外一种形相而升化,如变为鸟或变为龙虎。也都是升化的一种妙法。
帝曰:“如何能做到升化?其方法如何?”
老农:“升化无方法,如有方法便是方术。离正道远矣。人从虚无中来,自然再返于虚无,万相均是幻化,世人认假成真,以致走入迷途。”
帝曰:“怎样才能跳出迷途?”
老农:“知其为迷途,则不迷矣,世人受肉体的影响很大,一时不能自拔耳,肉体不可缺,但人不可过份爱惜,如过份爱惜,则必坠落于爱情中,一落爱情,便有执着,不克升化了。”
帝曰:“寡人闻道很多,从人道而进入天道,当以先生为第一次指示。寡人因有国事牵累,不能久留于外,今日听先生的话,顿开茅塞。先生诚为东方的圣人,封先生为东华君。”
按,老农受封为东华君,即东华帝君木公也。修道如种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祇要耕耘,自有收获。开花结果;乃自然的变化,不可强其所为。东华君,古仙也,其说教,从平淡入手,诚有其高见。愿世之修道者,应详为研味之。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7月6日
岁次辛酉年六月初五日
律诗:护驾瑶池责不轻。著书奥义到三更。纲常丕振遗余力。维德宣扬发正声。
满望黎民皆信奉。尚祈庶子尽虔诚。堂名明正香烟绕。天道鸾章博好评。
圣示: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绝诗:天道文章岂俗流。阐明奥义泛慈舟。世人拱璧修阴骘。定必论功愿可酬。
又诗:虔诚一念要纯真。人死魂飞魄尚珍。地狱幽门虽可破。修成有望列仙神。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在三更半夜,迢迢云路,披星戴月,不远千里而来,无非为诸迷子,一落凡尘,受酒色财气所迷,而忘记回归极乐之天,致使为娘日夜倚门闾,望眼欲穿。这次,不得不,躬亲再下凡,挥笔著作“天道奥义”一书,以唤醒迷儿,早修善德,迈向康庄大道,齐归天堂,以期母子团圆之乐也。
又示:幸诸儿女之中,尚有善觉者,助印“天道奥义”,协助代天宣化,娘心甚喜慰,所有叩求事项之文疏,娘皆已悉,当可酌情照准。可,继续挥鸾著书。
无极老母曰:人之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生命是由天而降临的,故曰:“天命”。天命是属于灵体的,所谓灵体者,是很微妙的,所以,又称曰:“灵明”,灵是光明的,烛照蘟微,无所隔阂。所以,欲求生命之灵明,必须修“天道”。
天赋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没有厚薄之分,其成就之不同的原因,是在“修持”有别的缘故。生命的价值,完全看个人的修持,善于修持,则其生命价值高超。如不能修持,则将生命弃如粪土。
人之生命,均有灵明,只因其修持之能量不同耳,若能修持其生命,达到升化的境界,便是达到天人合一。所谓合一者,即生命力充塞于宇宙,宇宙间有一种最基本的东西,弥漫宇宙,为生天生地的原素,称之曰“道”,人若果能修至升化,则可成道与天地相通。
然则,人之生命,要怎样修持,才能达到“灵明”的地步呢?先当使你的心纯
洁,心已纯洁。就好似揭开帏幕,自然可以内外相通。祇要“道”进来住在你的心里,你的生命,自然永久光明。所以,凡有生命的人,必须修道。怎样才能使人心纯洁呢?纯洁不是空口说的,必须恪遵左列六纯道:
-、纯念──诚意正心,泯除邪恶的念头。
二、纯行──行为清洁,泯除邪僻的行为。
三、纯信──信仰专一,泯除复杂的思想。
四、纯志──志向坚定,泯除不正的志趣。
五、纯业──精进事业.泯除魔力的诱惑。
六、纯守──抱神以静,泯除纷杂的困扰。
果能恪遵六纯,自然纯洁,道即降临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谁是善的,“道”即与他接近。在道的眼光里,没有富贵,也没有贫贱,只有善恶。善则赏之,恶则罚之。修道者,必须相信这个道理,这就是“天道”,丝毫不爽。
怎样才知道“道”住在你心中呢?当道住在你心里时,你的精神是非常焕发的,你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你的志趣是非常高超的,你的信仰是非常坚定的。
世上有两条路,一条是生路,这条生路,是走向永生之家的。不过,这绦路很狭窄,也很崎岖,可是必有柳暗花明之时。一条是死路,这条路是走向灭亡的。但是极其广大,且平坦快乐,最后是黑暗,永远痛苦。一般人都喜欢走宽路,从表面看是快乐的,所以人人都愿走。修道之士是走窄路的,从表面看,生活很不自由,很困苦的,可是生命是无限大的。肉体的快乐,多属魔鬼的,令人死亡。诸子若明白生死的道路,则应下决心修道了。
人之生命,要怎样修,才能进道呢?人有精、气、神、三宝、与生命实为一物。应从此三宝而修,若能修至蓄精、养气、定神之境界,则智慧宏开,能辨是非,精神饱满,身体健康。自然可以进道也。
盖、精为人身之至宝,修道之原液,人若不知蓄精,精失则身体衰弱,精神散乱,道怎能修成乎?气亦人身之至宝,人无气则亡,所谓,三寸气在则可长生也。若明理之人,都不敢多言以伤气,在夜间卧睡时,不敢口开以漏气,而善养浩然之气也。神亦人身之至宝,神定则不散乱,神能驭气,就不会六神无主也。
精、气、神,修得饱满而无欲念,则可“通玄”,玄者天人一体之总名称也。通玄只有一个“定”字。就足“知止而后有定”,“致虚极,守静笃”的功夫。也就是“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7月16日
岁次辛酉年六月十五日
律诗:庄严斧钺列前排。护圣追随亦快哉。诸子若知遵道德。群黎却免受轮回。
修真有路争先到。奥义无门正启开。把笔挥鸾资悟觉。今宵不负我登台。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夜静山河分外嘉。一行驾起五云车。星沈北海波光艳。月映南天景色华。
道德沦亡悲此日。文章济世放奇葩。上苍奥义玄机泄。信奉勤修实不差。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沐两栉风,每于三更夜静,亲自下凡降鸾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挥笔著作“天道奥义”一书。无非是唤醒诸迷子,洁身自爱,勤修天道,避免轮回之苦,咸归极乐之天。
又示:惟怜悯诸迷子,浮沉于苦海之中,多造罪孽,难以超脱。娘特准许在著书期间中,凡有输诚助印“天道奥义”,协助代天宣化者,有所祈求之事,酌情予以照准。凡有呈疏者,均已批交各部门,酌情办理。可,继续著书。
无极老母曰:修道者第一先要认识“通玄”。通是什么?明白四达,四达者无所不达,即无所不通。玄是什么?玄者幽远也。玄之又玄,推求到极处,便是众妙之门。众妙之门,即是天地根,换言之,就是“天道”。通玄二字是修道最高的目的。修道之士,达到这个境界,便可成道。
但,修通玄之道,障碍太多,须打破障碍,方能通玄。有下列之障碍:
一、我障──去不掉我字,这是一个大障碍。人之私心,在有我。一定要无我,面后才可自然,否则,终有所固,有所固,即有所执,所谓固执也。
二、物障──物者相也。一落于相,便失之于着,着即不能自然,不能自然,则为物所累,失去本性矣。
三、知障──金玉难捐,土石易舍,此乃人之心理。学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执之,是可为而不可执,腹心之疾,无药可疗也。切勿得鱼忘筌,故修道者,不可执着。一经执着,则不可化矣。
打破我、物、知三障,也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能。须依“静”、“动”两种方法下功夫。
“静”──人在激动中,便是罪恶的渊薮,一切烦恼罪过,都是在慌乱中生出来
的。魔鬼之进入人心,也是在动乱中渗入的。所以必须要静。静中才有智慧,静后则清,清则一尘不染。人之私欲也是在纷扰中来的,倘能至静,私欲自也不起。
“动”──静不是槁木死灰,静中有动,动而后有生命。生命是“能”。“能”即是“力”。有此力,而后宇宙才能动,否则,便是灭亡。修道不免遇魔,斩魔当用动力,不是一般和平功夫可能胜任者。
所以,静功在致良知,亦即明明德。动功在启良能。良能现,则浩然之气,充塞宇宙间。此天人合一最大的要求,亦即通玄之道也。
修道在通达无碍,如何能通?在升化。其所以能化者,在打破障碍。世人今日受尽八戒束缚。八戒者:“色、酒、利、名、怒、惧、乐、欲。”难得打破,真我隐于欲中,不得光明。故,修道者在少私寡欲,物我双遗,则拨云雾而见青天,万里碧空,光风斋月。即可达“通玄”之境界,通玄微妙者,乃最高之升化也。
然而“通玄”之道,祇有一个“定”字,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故,痛下苦心,以修“定”功,不但,可清除障碍,亦可打破“八戒”,不被八戒所束缚,而清心寡欲。真我可浮现而得光明,自能“通玄”也。
凡有意修天道者,必先减少私欲,使自己日进于光明。也必须反省自己过错,并应忏悔,这就是精进的功夫。然后修“定”功,以至于“通玄”。
兹引述一例证:修“定”功,以打破“八戒”获得“通玄”之故事,以悟修道者。
例证:修“定”功勘破八戒,八圣终能得“通玄”
昔时黄帝西游,登昆仑山,达于玄圃。玄圃者,为古代仙人聚会之所。远在黄帝之前,时有仙人聚于此处。黄帝特访玄圃,藉觅古仙修道的圣迹。
玄圃在昆仑山云霞峰,此为最高峰,攀登不易。仙人之往来也乘云,飞行空中,自无险阻。黄帝斯时尚未得道,其登山也不无困难。不过.因其是天子,一国之元首,开山通道,虽费时日,亦可通达。玄圃非有楼台殿阁,其所奇者,在诸峰之中间,有一广大之平台,约有二里许之平方,四外峰峦环抱,苍松翠柏,葱郁扶疏。各种佳禽,飞鸣上下。平台上浅草如茵,在平台之北端,生一高昂之大树,其苍老不知生几万年矣,除此则无所有。
黄帝瞻望良久,顾伯常曰:“此神仙所聚之处也。”
伯常问曰:“果如斯?则仙人何所乐也?”
帝曰:“人间之所谓乐,均属幻境。指地可起百层之楼。仙乐丽伎,意之所至,则随想随至,均是幻景耳。至于仙人则不饮不食,御风而行,又何所待于人世之乐。”
黄帝静默沉思,黄帝走到巨木的前面,不禁为之惊愕。
“此生命之神树也,何以坠落人间?”
柏常问:“生命神树有什么作用?”
“我告诉你,生命神树的作用。”帝绕树走一匝,至为欣慰。
以一皮垫子放在地上,帝就坐,八圣围绕着亦坐下。帝遂以至为愉快的心情,解说神树的道理。
“此神树即生命树,永永远远不死,天地开辟之初,撒下种籽即生命树,开五色鲜花,结五色生命果,凡是吃到生命果的,便永远不死。”
风后问曰:“此生命树多少年开一次花?”
帝曰:“五百年开一次花,亦即五百年结一次果。”
风后曰:“我们今天来的不巧,未逢其结果时。”八圣不禁感叹。
帝曰:“曾闻古仙云,生命树可以随时开花,不必感叹。”
八圣为之欣喜若狂,拜请黄帝,使生命树开花结果,每人可以吃一粒生命果,可永远不死。
帝曰:“生命神树为五百年开一次花,所以世界上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位王者便是吃到生命果的。为什么也可随时开花?这须要说明。”
风后急于要知道这个说明,问曰:“请帝详为指示。”
帝曰:“生命果,人人愿吃,可惜不能遵守生命的八戒。”
风后曰:“我们无论什么戒,都愿遵守,祇要能吃到生命果。”
帝曰:“第一戒色,策二戒酒,第三戒利,第四戒名,第五戒怒,第六戒惧,第七戒乐,第八戒欲。如果能打破八戒,则可吃到生命果。”
八圣俱言:“绝对遵守八戒,请帝叫生命树开花。”
帝曰:“说话容易,恐怕你们八人做不到,我们还是快一点回去吧。”
既然已经看到生命树,又焉能愿意回去,再三恳求帝显威灵,吃到生命果。
帝曰:“你们愿心,我很同情,但生命树的开花,不是任何人可转移者,必须受八戒,姑一试之。”命八圣坐下,试一试八戒如何?
一、玄圃平地起楼阁,美女如云,翩翩歌舞,八圣受戒未动。
二、忽现精肴美酒,饥腹辘辘,有动酒戒者。
三、在亭台之上,金银财宝堆积累累,八圣未动心。
四、另一环境,一大官高居宝座,享受万民欢呼,极尽荣誉,八圣也未动心。
五、正在游玩之际,忽有一人向八圣漫骂,污辱备至,八圣不忍,为之理论。动五戒。
六、玄圃之南,有一南天门,仅可立人一足,下临万丈深渊,经过此地而不惧者,才可登山,八圣祇过去三人,五人未敢过。
七、又一新境界,楼阁均是金银筑成,玛瑙铺地,美妙的音乐,妩曼的舞蹈,诚为仙地,八圣本来有宿根,未为所动。
八、至一深山,万赖无声,八圣端坐,不无杂念浮起,好似大海中的波纹,时起时伏,第八戒破矣。
帝曰:“略一试之,即破戒。”守八戒也不是容易的。八圣不能吃到生命果。但已见到生命树,又焉能轻易放过。要求帝暂留于玄圃,加紧修持,必须达到坚守八戒而后已。帝悯八圣的诚心,遂允暂留,叫八圣修“通玄”大法。
“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玄通气。”这是黄帝训八圣,修“定”功以“通玄”之粤义。大道混元,所以称芒芒昧昧。天者,原为人事之显化也。由人事而通天,再通玄。玄者,天人一体之总名也。玄牝也是宇宙开辟之老祖,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即黄帝所称之“通玄”。通玄大法,衹有一个“定”字。八圣留于玄圃,痛下定功,八天而成功。再试之完全不动心。
生命树立刻开花,五彩滨纷,果实累累,黄帝摘生命果,分给八圣,八圣遂得长生久视之道。很快乐的下玄圃,东归。
生命树长于玄圃,不可得而至,五百年开一次花,又不是每人可以吃到的,是生命果难矣。
每人有一株生命树,生在你的心里,祇要守八戒:“色、酒、利、名、怒、惧、乐、欲。”则可通玄,生命树自然开花结果的。天道便是生命树,凡是归依天道的,都能永永远远不死。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8月10日
岁次辛酉年七月十一日
律诗:接驾焚香绕案前。中州圣地百花鲜。鸾乩喜赋开迷句。木笔频挥写锦笺。
老母无辞辛与苦。痴儿深沐德兼慈。天恩浩荡君知否。道本须臾不可离。
圣示: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著书劝世醒迷儿。早觉修真正此时。天道无私传奥义。人心秉正学规仪。
慈航广度成仙路。法鼓频敲响海湄。个里功勋谁占浩。堪期硕果返瑶池。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为唤醒迷儿,早悟天道之宝贵,勤修实践,以期天下大同。故不辞辛苦,为期一年,躬亲下凡,著作无极天书“天道奥义”,实是人间之至宝,凡有善觉之儿子,开囊助印天书,协助代天宣化,其所祈求之事项,娘当酌情,予以照准,敕令各部门遵示办理,以偿其愿。以褒其功。嗟呼!现世竟有不肖之儿子,假藉圣神之名,乱出谬论以诽谤天道,或背道而毁道以扰人心之正信者,其人已被魔所作祟而不自知,若不早觉回头,报应之日,悔之已晚矣。所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无极老母:“何谓心?心是变化的枢机。心的本身,原是一无所有。常无欲,以观其妙,此“妙”字,即变化的枢机,亦即心也。心无方所,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只是变化的一个枢机。
枢机是变化之所出,而非变化,故心是所以生,而非所生。故称之曰“妙”。宇宙在无穷的变化中,此变化均生于心。而心又无形体,无方所。如指出心之形体,或指出心的方所,便不成为心矣。心乃由天而降,故称之曰:“天心”。
何谓性?“天命之谓性”,性为万有之本。性是由无极自然而来的,自然为混元的景象,这个混元的景象,即太易,为真空的宇宙。在这真空中,慢慢开始运动,遂产生第一粒种籽──即“原灵之性”。第一粒种籽,原为无极,即是“道”既由天而降,故称之曰:“天道”。既称之曰“道”,又何以称之曰“性”?性为无极之静态,命为无极之动态,其实“一”也。言性,命自在其中。言命,性自在其中,性命不可分。性命是宇宙的基本,也是人生的要道。
所以,天道之最高修养在心性。性为原灵之本体,未动之初,心为枢机,将动之际。枢机之发动在性,性之流露在心,心性总绾人生,可知其重要也。
然则,修养天道的心性之道,应如何?人别之可分为“先天”与“后天”二类。后天,拜神──劝善规过。先天──修养心性。希望达于最高的境界。即是修“内圣”与“外王”也。
所以,“心性”是修天道最高之工夫。
一念之善,即是“正心”。全心之正,即是“尽性”。
有一个善念,就是正心,这是多么容易。善就是“天堂”,一念之善即升天堂。恶就是地狱,一念之恶,即坠地狱。所注意者是“全心之正”,心无时无刻不正,果如此则尽性也。只要从善念下功夫,一日一善念,二日二善念。久之自然达到全心之正,亦即心无不善,即尽性也。此乃修“天道”入圣超凡之捷径也。
欲求尽性,必从正心入手。盖以心之正,或不正,人人可以自求,下手容易耳。心性原是一体,性之动为心,心之正归性也。
修心性,确实容易,其方法如下:
一、慎独──戒慎乎所不睹,恐惧乎所不闻,正心之道,首重慎独。心之动,原为人所不可见,所不可闻。显现者,心之动也。动则感应,丝毫不爽。一件行为,看来似很复杂,实为无数之“心动”集合而已。
二、塞其兑──兑为欲根,视、听、嗅、味、触、性、法。所谓塞者,使其不放纵耳。此七根为人生之需要,求其适中,不失其正可也。
三、闭其门──欲之经过,有其门径:耳、目、口、鼻、身、色、意、此为七门。七门当有其用途,不可偏废。但欲念经此七门而入,故不可不闭之。闭非弃而不用。是闭其邪恶者,行其善良者也。
是故,性为天命之所由来,为宇宙之本。修天道者,在“原始要终”,即反其本也。性功既成,返于道也。既归于道,则是天人合一,宇宙在握,所谓执大象也。心原是由性海中产生的一种波纹,心性为一体。万化生于心,此为宇宙变化的枢机,性为体,心为用,体用兼备,始为修道之结果,故修天道之功夫在于心性。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8月21日
岁次辛酉年七月廿二日
律诗:斜月将沉入海堤。清晨绝好一台西。山河忽见来山雨。竹野微闻叫竹鸡。
愁世贪眠尤未醒。恼人难寐叹长迷。登鸾劝善心惶恐。护驾追随责不低。
懿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劝善又来盼望中。台湾海峡水融融。名山画忆王摩诘。胜地诗怀陆放翁。
渔火依稀遥鹿渚。书灯隐现近王功。一声钟磬醒迷梦。奥义深藏唤大同。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躬亲下凡著作“天道奥义”一书,欣看诸儿子都有善觉,争先恐后。输诚乐助印赠,由武庙明正堂将诸儿子祈求事项,填入文疏,呈娘批阅,娘心甚喜甚慰。娘本爱子心切,自应酌情照淮,懿命各部门,遵命办理。诸儿子代天宣化,普渡众生之功德,不失本来之善性,娘感动流泪不已。愿诸儿子,切勿忘记天堂之极乐,早日修道立德,同归极乐之天,以期母子团圆。俾使俗世,尽是善人,恶人绝迹,则大同世界可期也。
无极老母曰:道事先天地生的,没有天地之前,已经有了道。道是不生不灭,万古长存。永远运动,永不止息。便是万物所从出处,为万物之主宰,可以为天下母也。所以,“道之贵”,由此而可以之也。
孔子曾形容“道之贵”而言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子形容“道之贵”,但并不是朝闻道,晚间就死了。如果朝闻道,到晚间即死,尚有谁敢再闻道?
什么叫道?仿佛是很玄妙的,其实,所谓“道”者,就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就是得道了。世人皆认为得道不是如此的简单,还有很神秘,所谓神秘者,是有许多问题不懂,一旦懂了,也就没有神秘了。
“人生为什么活着?穿衣吗?吃饭吗?”人之衣食是维持生活的,但人绝对不是为衣食活着的。究竟为什么而活的?这就是为“道”而活,所以,世人一定要“闻道”。其所以要“闻道”者,最大的关系是“人生是在外面流浪,人人必须回家”。
何处是我家?人人究竟要回到那里呢?所以,闲道者,在得一归宿,不然的话永远是流浪,永远没有家,不是太苦了吗?那么最后归到何处?即“归真反朴”,返同无极之天堂,生我原灵之家,如不闻道?将安归乎。如果我闻道,便明白我的身份,也明白一切变化之由来,则万化不动于中,此即“道之贵”也。
然则,“道”是什么?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字是什么?一即道,道先天地生,未有大地之前,已有道。万有从‘一’而来,最后又归于‘一’,由何处来?最后必返于何处?宇宙万象看来是很复杂,实在很简单。须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凝,神得一以灵。”由此可知‘一’即是道之可贵也。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孔门弟子不知其意,来问曾子,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二字,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中心者,人心也。袪除私欲,复其光明之本体。如心者、从心也,即放心,放其心,以达于自然。万化生于心,把握住心,这就是一贯之道也。
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基本功夫,以正心为最重要。正心者,不动心也,心不动则大定,定中自可复性。如心者从心也,从心者,从心所欲。物我两忘,达到自然境界。由正心至从心,以说明养心的功夫,亦即一贯之道。用“心”以贯之,一贯者“心”也。
心是万化的枢机,宇宙的变化,都是由心而生的。心不是本体,祇是变化的一种枢机,如能把握住这种枢机,也就是把握住变化。所以心是修道的重要课目。
根据娘,以上的解释,世人可略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义,亦可知“道之可贵”。应如何闻道?应如何养正这颗心?这就是要看修道者,是否有恒心与毅力的功夫了。
“闻道”则明道。道不是什物,本是一种精神境界。闻则知之矣。人生不过几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逝而坠入轮回,生生不已,亦极痛苦。闻道则复性,复性则明矣。可以永远不死。
闻道是一种通灵的工夫,第一必须先抛私见,才可容物。第二须净化,而后才可一感即通。所以,若明道者,就可知“道之贵”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9月8日
岁次辛酉年八月十一日
律诗:挥鸾奉命降诗章。烟篆氤氲觉味香。唤醒群黎登彼岸。引迷众信渡津梁。
满怀奥义修功果。一念慈悲引兴长。愁世不曾能悟道。瑶池圣训实堪扬。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极乐瑶池不计春。往来尽是我生民。从来岂用尘寰物。过去何须世上珍。
大学书中明本性。中庸句里运元神。阐开奥义修天道。莫负为娘费苦辛。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为唤醒诸儿女,早觉黄梁之梦,勤修天道,庶免浮沉于苦海,齐归无极之天,以期母子团圆。故不辞云路迢迢之苦,下凡著作“天道奥义”,愿我诸儿女,应体娘心之慈爱,弃恶从善,同头是岸,莫负娘心之期待。须知天堂之大道,本是康庄,四方八达也。
无极老母曰:天道之进修,分为六段;‘止、定、静、安、虑、得’兹分别解释如下:
第一段──止
修天道者,可无所止,尽量可修也。止者,即止于一也。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孔子所云:“吾道一以贯之”,盖宇宙最高之原理,即止于一也。世人名之曰“信仰”,其所以名之曰信仰者,乃最高之统一精神,实为最大之止处。宇宙不停的移动,世事也纷至沓来,人处于其中,沉浮辗转,非常苦恼。所以必须有一止处,有所止,乃可应付纷扰苦恼的环境。止不是消极,止是精神之统一。知止而后能更有所为,实为修天道“止”的功夫。其进修的方法如下:
(一)坚定信仰天道,信奉天道。
(二)恪遵修道戒律,以严肃本身之生活。
(三)实行抱一,绝无杂念,则精神可集中,自然止矣。
第二段──定
正体不动,雷霆鸣于头上而不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一切诱惑均不动摇,此是“定”功。定功的效果,见理明,不为邪说异词所动。有大魄力,可担当大任。即“庄敬自强,处变不惊”也。其进修方法如下:
注重食物卫生,多食素,以清血液。避免食荤,以免血液重浊。使生理健全, 须
锻炼身体,由生理以增加心理的力量。
(二)时刻提气,勿使下坠,则可以助长健康。
(三)实行专气调息,使气平和不浮,气不浮,则血液不上冲,心思自然底定。
第三段──静
由定而静,静如止水,水静尚可照影。人的精神止静,自可烛照万物。由静中可以生慧,更可进入感而遂通的妙境。其进修方法如下:
(一)少私,私者我也,少私者忘我也。
(二)寡欲,欲者物也,不可受物的影响。
(三)实行心斋,使体合于心。
第四段──安
止、定、静、均不免用功夫,似由勉强而来。“安”则自然,自然即放心也。放心者,无心也。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心所欲即放心也。其进修方法如下:
(一)任其自然,不造作,不矜式,不勉强。
合于玄同,打破一切差别,无所区分,自是尽物之性,尽人之性。
第五段──虑
以上四段多属静的,到此则变为动的。修天道的最高修养,不是专注重静功,静功祇是进修的一个段落,并不是进修的目标。其进修的方法如下:
(一)钩深致远,随心应化。
(二)探赜索隐,揭发玄机。
第六段──得
得者,得道也,而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者,即宇宙在我里面,我在宇宙里面,我与宇宙是一个。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大地山河,都是属于我的,我与天地合成一个,即与天地参也。如此即可回归故乡之极乐无极天也。
兹再解释进修天道之六段功夫与效验如下:
止──由止而形,形者立也,道形于中也。
定──由定而着,著者成长也。
静──由静而明,明者光华也。
安──由安而动,顺其自然也。
虑──由虑而变,变者阴阳不测之谓也。
得──由得而化,化者超生了死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9月22日
岁次辛酉年八月廿五日
律诗:当年壮志贯凌云。报国精忠盖世勋。破敌万千金国将。歼仇五百岳家军。
丹心扶宋威风在。碧血成河烈士焚。却恶奸秦无限恨。于今地狱有何云。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驾起云头远望中。东敦夜色露光融。登台觅韵羞偏涩。挥笔题诗句未攻。
八德能通同造化。一诚可合建勋功。苍天奥义人知否。愿尔黎民信始终。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无极老母曰:修道者,必须“见素抱朴”,始能修成大道。见素抱朴为除掉一切纷扰的捷径。修道者,须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如何解除本身的痛苦,痛苦就是魔考,这是急需的。修天道是回归极乐世界之康庄大道,但未修成天道之前,如何能救我目前的痛苦,这是修道者十分急迫的事。欲解脱目前的痛苦,惟有见素抱朴,始能解脱。
玆将“见素”与“抱朴”分别阐述如下:
素者纯白,一尘不染,毫无沾执也。见素者,所见为素;此处所讲之素,并不是真正纯白,而是一假藉之词。见素则空无所有,如虚室生白。应如何才能见素?
一、毋我──不要有我念,一有我念,便起他念,我他对立,则生私心,魔就乘隙入矣。
二、毋远──不要有远念,一有远念,便起近念,远近对立,则生空间,魔就乘隙入矣。
三、毋早──不要有早念,一有早念,便有晚念,早晚对立,则生时间,魔就乘隙入矣。
四、毋亲──不要有亲念,一有亲念,便起疏念,亲疏对立,则生爱憎,魔就乘隙入矣。
五、毋重──不要有重念,一有重念,便有轻念,重轻对立,则生纷扰,魔就乘隙入矣。
六、毋高──不要有高念,一有高念,便有下念,高下对立,则生不平,魔就乘隙入矣。
七、毋老──不要有老念,一有老念,便有少念,老少对立,则生生死,魔就乘隙入矣。
八、毋强──不要有强念,一有强念,便有弱念,强弱对立,则生争持,魔就乘隙入矣。
九、毋大──不要有大念,一有大念,便有小念,大小对立,则生计较,魔就乘隙入矣。
十、毋尊──不要有尊念,一有尊念,便有卑念,尊卑对立,则生贵贱,魔就乘隙入矣。
十一、毋是──不要有是念,一有是念,便有非念,是非对立,则生罪恶,魔就乘隙入矣。
十二、毋美──不要有美念,一有美念,便有恶念,美恶对立,则生色欲,魔就乘隙入矣。
抱朴者无欲也,如何能作到无欲?
一、毋贪──无论何事,祇要一落贪心,便是欲念。欲则障,有所隔阂不能大通,魔就乘隙而入矣。
二、毋溺──父母爱子乃是本性,但溺爱则不明,溺者无是非,陷入罪恶中,魔就乘隙入矣。
三、毋忿──忿怒即嗔。忿是坏事,容易坠入暴戾中,暴则失常,有悖于里,魔就乘隙而入。
四、毋喜──过喜也容易生欲,因喜之则不免迷惘,迷惘则乱真,魔就乘隙入矣。
五、毋悲──悲则沮丧,缺乏勇气,魔鬼乘隙而入,终至跌倒。
六、毋惰──惰则精神懈弛,疏于防范,百病滋生,魔就乘隙而入矣。
七、毋淫──淫为万恶之首,亟应戒之。
八、毋感──欲之由来,生理关系最大,故当注意感官,不可轻易受外感,有动于中,则魔乘隙而入矣。
以上各项是修“见素抱朴以却魔”之特效法,希修道者,应慎守而修之,则天道可成也。盖毋者,略举差别象耳,欲除掉差别,以还我本来之素。差别愈大,则痛苦(魔考)愈大,无差别,则无争持,无争持则无痛苦,亦即可避魔考。
欲之起因不外贪、溺、忿、喜、悲、惰、淫、感。果能塞此八贼,则欲可止也。惟根绝欲念,则须“明明德”;明德既明,好比慧剑在握,一切妖魔,自然倒退。无欲即抱朴,亦即反朴也。
总而言之,修道者,应“少私寡欲”,祇要无私欲,即可进道。如何能斩断私欲?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此为两把利剑。虚则无私也,静则无欲也,当一片空寂时,是什么景象?“虚室生白”,“虚者心斋也”亦即修道的最高功夫。
静与虚攸关,但也有区别;静是湛寂,欲其有,则万象林立,欲其无,则一片阗然,静中无所照,亦无所不照。前言十二毋以见素,八毋以抱朴,均是修道下手的功夫。如能善为修持,久之,自有成果。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0月10日
岁次辛酉年九月十三日
律诗:今宵护驾职无违。八百神兵任指挥。九九炎峰看隐现。三三松岭认依稀。
一诚可合天人意。八德能通宇宙机。愿尔诸生修正果。成仙成佛兴遄飞。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一轮明月照瑶帏。锦绣江山入翠微。台岛风光看隐约。鲲瀛景色认依稀。
遥观可合乾坤里。近却能通造化机。劝世不辞千万里。愿期信奉莫相违。
懿示:诸肾卿及诸儿子免礼,娘续着天道奥义。
无极老母曰:修天道者,在有一最高境界,此种境界之达成在修灵。如无修灵,则境界等于是幻想,天道亦修不成矣。
一、何谓灵
灵者天地之精气也,此“气”字并非指呼吸之气,是指一种不可形容的代名词,言其精微不测,因此称曰“灵”。
此灵气为天人相通的媒介,极为微妙。其状不可形容。细推其由来,原来是由“道”之运转所产生者。道不可见,此精灵之气,自亦不可见。有时形成光,但光并不灵,光为灵的一种放射线耳,此种放射线是不能常见的,祇是偶而一现。灵之降灵,不完全是光,故称之曰“精气”。
二、灵之由来
灵不是先天而来的,先天者为“道”。道的运转产生灵,灵为道之产物。所以凡是蒙到灵的,都是有道之士。灵之降临,因人而异,盖以人之修道不同,其所得之灵自异。通灵须你自己修持,修则灵至,不修则灵不至。所以灵之由来在我自己,不必他求。灵不是求而得来的,灵是修来的。
三、灵之种类
在人世上所看到的灵,可分多种。其实灵体祇是一个,但在用的方法不同,其所表达者也各异。
(一)灵机-当环境困难,生死存亡之际,而生一种机智,转危为安,这“机”者灵也。灵,机二字合在一起,益知灵之微妙。
(二)灵明-灵有时发射为光,故称灵明。所谓智慧者,亦一种灵光,这种光明,仿佛是一块明镜,可以烛照万物,反映出各种景色。灵明是由静中产生的,所以修道在主静,此大智慧所由来也。
(三)灵感-宇宙一切都在感应中,宇宙为电磁场,善感则善应,恶感则恶应,丝毫不爽。甚哉感之危也。灵感者通神也,不是一般的感应。须有最大的修持,而后获得灵感。
四、如何修来
修灵不一定要脱离社会,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修灵。修灵的步骤如下:
(一)发愿──发愿者,即发最大的决心。所谓“愿”者,即对于天道下一种至诚的信仰,则精神统一。发愿后,则精神有一方向,即有一归宿也。不过,并未达到目的,祇是先建立一目标耳。必须先建立此目标,有目标而后才能迈步,朝着这个方向行进,故发愿为修灵之首要。
(二)受道──凡是志在修灵者,当接受“道”之真理,惟有接受真理,才能开悟。盖宇宙一切都有一个真理。
(三)洗心──用卦爻所讲的吉凶悔吝,以洗涤此心,即戒慎恐惧之意。修道有戒律,时刻以此洗心,以免魔鬼乘隙而入。守戒律以澄清此心,不起涟漪。自然此心光明,无所不照。
(四)开障──所有的过错,及不良的习惯,都是魔障。魔是一种浊气,把良知障碍,而发生一种极坏的毛病。开悟者开此浊气;当用一种力量力以破除,此种力量,修持者自念:“天灵,地灵,天母神灵,诸魔退位,灵光灵灵。”诚心虔念,自有一种力量,这个力量可克制魔障。如有得道之士,助修持者念:“一心在念,万灵聚掌,开关通窍,灵光灵灵。”助念者,举掌向修持者,诚心念之,自有力量。
(五)观妙──“无欲以观其妙”,妙者万有变化之枢机也。无欲则明,明则灵现也。当用心斋功夫。心斋分四段功夫,即抱一,专气,守神,还虚。心斋亦静功之一种。心斋之目的在明,明则通。
修灵分为五段,发愿为一修,受道为一修,洗心为三修,开障为四修,观妙为五修。如能按此五段进修,自有灵光降临。如影之随形,立竿见影。
清轻者上升,浊重者下降。此乃不移之论也。何以清轻,要在少私寡欲,如无修灵又何能清轻?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0月19日
岁次辛酉年九月廿二日
律诗:护驾输诚意念真。中州文物实堪珍。挥鸾阐教凭鸾笔。化俗移风启俗人。
武庙长留千载誉。神宫指日一番新。诸生奉圣成功果。奥义颁行志可申。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人心不古已临危。作恶多端仍未知。道德沦亡诚可叹。天良丧尽实堪悲。
匡时劝善文千句。济世宣仁笔一枝。奥义箴言须记取。免教坠落苦无期。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躬亲下凡著作“天道奥义”全书二十四章,作为台中黄帝神官重建落成纪念书,由辛酉年正月十五日起,为期一年着成。玆因黄帝神宫重建,已将完成,并订于本辛酉年十二月初四日举行安座大典。娘为配合神官落成纪念,拟将“天道奥义”尚有七章,提前着成,即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完功。并订于明年壬戌岁正月十五日缴书天廷。命鸾友杂志社速印单行本赠阅。
又示:诸儿女输诚助印造功,有祈求事项者,可在缴书前呈疏,娘当酌情照准。缴书后助印者,其所祈求事项之疏文,须经南天签呈始得办理,尚有三个月期间,希诸儿女,勿失造功良机。
无极老母曰:世人论道,意见纷纭,似盲人摸象;有云鼻长者,有云似墙者,有云长牙者,均是象,并无错误。惜所论者,祇是一斑,未见其全貌。研究天道者,必须贯通,否则,必发生窒塞,百弊丛生也。
盖“道”是无为、至诚、至善、中庸也。
无为──从道的形态而言,无为即至道。
至诚──道的功效,中庸一书,论之甚详。
至善──从道的功德说起,止于至差,即止于至道。
中庸──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庸者用也,即道之体用也。由道的运动论之,即天道也。
中庸是一部天书。中庸:“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所以修天道者,有三条之路线,即“性”,“教”,“曲”之功夫。
一、性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性功为修天道重要功夫。“自诚明谓之性”,即顿性,一言而悟道,孔子之朝闻道,亦为顿悟。顿悟多为生而知之,有道根者,听一言而大悟,直接通天,自是捷便,惟不可强求。
二、教功──“自明诚谓之教”,用一种修养的方法,再恢复灵明。灵、明二字为道的光辉,灵明之照,即道之精进,修道的功夫,均是修明,要在少私寡欲。人性之暗澹,即是魔道,即坠入地狱。修道订有戒律,修道者应所遵循。藉此以正心修身,去掉私欲。欲净则明德现。故修道的功夫在“明”;明明德,则近于天道矣。
三、曲功──“其次致曲”,曲者抱一也。精神集中,念“天母至尊无极老母”,无论行走坐卧,有闲则念之,专心在念。起初声音很高,渐念渐低,以至无声,达于静止。曲功简便易行,惜世人不知抱一之应用也。
性、教、曲,三条道路,都可达到诚的境界,“诚”有六段功效;“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
(一)形──“进于道”,为入道之初,此形字不是有形之形。道是混元,先天地生,道不可闻,不可见,恍恍惚惚。老子称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亦可知“道”之精微,所求者在用明的功夫。
(二)着──“德润身”,为形容道之成长。道之成长,为气质之变化。气质之变,在修养之励进,则可进德修业也。
(三)明──“含弘光大”,这是修道的重要功夫,明则洞烛隐微,辨别善恶,达于不惑的境界。
(四)动──“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道之动,是自然的运转。修道不完全用静功,也注意动功。静动是互用,这是很微妙的。
(五)变──动而后变,变中万象杂陈,即现世之境界。“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从万物之变化,看到宇宙之微妙。变者,幻相也。不变者,乃是真实的。
(六)化──由变而化,“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同参”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亦即升化。化者又返于道,道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返于道,即合于主宰,这是化的境界,也是修道最高的目标。
性、教、曲,是修天道的三条大道,修道者当遵循此三条道路,作自己的规范。拳拳服膺,必能渡过苦海,达到彼岸而登极乐。不知修道者,难免走入歧途,或坠落深渊,希诸迷子,速猛醒!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0月28日
岁次辛酉年十月初一日
律诗:秋去冬来岁欲更。著书劝善育群英。人心不古堪为憾。世道浇漓实可惊。
但愿颓风能挽转。惟期良俗得安荣。阐明奥义无穷理。天道文章博好评。
圣示:命御林军排班,神人恭接懿驾。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深宵夜静下瑶池。著作天书劝众儿。立德造功修硕果。行仁履义达无为。
谩言学道成非易。只要明心理自知。证佛登仙凭一念。勤修信奉勿多疑。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著作“天道奥义”完功期限,迫在眼前,尚有六章未着,娘拟提前着成,以便由鸾友杂志社印行单行本,广为赠阅劝世。此书为纪念台中黄帝神官重建落成而作,现该神官已订定辛酉年十二月初四日落成安座,娘虽在百忙中,亦不得不抽身,致力于著作也。
又示:此书是修道之秘要,人人必读亦是修身立德之明师。凡有善觉者,研而学之,学而行之,自可进道也。
又示:凡协助代天宣化,助印本书,以利广为赠阅者,无量功德。助印者有所祈求事,娘自当酌情,予以照准。
无极老母曰:“人身难得,东土难生”,由此可知人生之宝贵。诸迷子既然已得人身,又生在东土,岂可不惜光阴,早日向道而修乎?须知,圣佛仙神,都是由人生修成正果,而得来者,所以“天人合一”是最高的“意识型态”,“大同思想”是人生最完备的“生活方式”,果能善为发扬,善为向道而修,启发人类最高的理性,兼以完备的生活方式,才是修天道者所希望的,也就是人类最后的一个归宿。
一、人生的价值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与道,天与地,并称为宇宙之四大,是“人”的地位很高。既得人身,必须修道,始能与天地同参也。
逍遥游,形容修道者,气象之高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又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是以大鹏鸟,形容修道者气象之高。所以修道者,应似大鹏鸟直上九万里之志也。“天池”是天国,达到无极天之天堂也。人身难得,今既得人身,应知人生之价值,早修天道,始不枉得人身也。
人有万物之灵,此灵乃天之付与也。是故,人是天之子,天是人之父,故有“天子”、“天父”之称也。以天为父,人为天之子,是同一体,即可“天人合一”,从天人合一而言,则人也可修道,得道而升天也。
二、人生的过程
人自得人身而生至终,有四段的过程,即“婴孩”、“少壮”、“老耄”、“死亡”。详细解释此四段过程之大意;婴孩是天真德全。少壮是血气方刚,易被物欲所攻。老耄是体衰,减欲。死亡是归其真宅。真宅者,不生不灭,永恒的境界也。
人生的过程也有四苦:生、老、病、死。释迦当年想要逃出“生、老、病、死”的四苦,所以,出家修道,终能得道而成佛。
三、人生应厚积德
大鹏之徙南冥,须有巨风,始能雄飞。大舟须有深水,始能航行。人也须有厚德,而后修道才有大成。诚意、正心、修身,多立功德,自然积厚。须知修德,才能进于道也。
四、人身应求悬解
所谓悬解者,即解倒悬之苦也。人身既得,须修道以求悬解,欲求悬解者,须打破一切的烦恼,安时而处顺,始能自解也。人之烦恼,多是受外感而引起精神上的不安。因此修道可安定精神,打破物欲,进于精神清净愉快的境界。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1月11日
岁次辛酉年十月十五日
律诗:护驾军威慑鬼魔。妖氛扫尽净娑婆。荣膺大命丹心耿。保卫黎民铁钺磨。
从此显灵施德泽。伫看硕果广恩波。千秋青史垂芳誉。丕振天声绩可歌。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三阳复始线添长。春意梅传菊傲霜。天道勤修凭毅志。人伦确守异寻常。
著书劝化恩向沐。说法醒迷德可扬。奥义阐明开觉路。鸾门此日耀文光。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娘因爱子女心切,故不辞辛苦,躬亲下凡著作“天道奥义”一书,全书二十四章,尚待其余五章着完,全书就可完功,娘亦可偿夙愿。
又示:“天道奥义”之着,已决定提前一个月完成,即将于辛酉年十二月十五日着完全书二十四章。已命鸾友杂志社汇集编印单行本,广为赠阅劝世,并谕示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缴书。
又示:凡是有善觉之儿女,能善体娘心,协助代天宣化,助印“天道奥义”,广为普化,其功果自能感动上苍,故有所祈求者,娘自当酌情准其所请。
又示:“天道奥义”一书,乃无极天书,人间至宝,应予珍惜,朝夕勤读,必有所得,切勿以一般之凡书而弃之。读此书者,必须读而再,再而三,研味其真髓,自能了悟天道之宝贵,进而信奉而修之,则道果可证,获益无穷也。
无极老母曰:魔道是一种与正道相反的力量,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种魔道之魔力,是专门阻碍正道之进修。
天道由来平坦宽广,怎奈,民众好走小路,小路者,近乎魔道,魔道者为不正当的路,好比一个小巷子,虽然也是一条路,可是很狭小,最后就无出路,是一条死巷子,也就是一条死路。死路走不通,这就是魔道。魔道者左道也,不是中正大道。
大道是光明的,昭然于世,人人可见,人人可修。大道甚易行,为人生不可须臾离由,离者非道也。凡是隐晦黑暗的,都不是正道,就是魔道。所以,凡修道者,必须“诚意、正心、修身、少私、寡欲”为主,这是光明大道,也是修道者,筑基的功夫,惟有遵循此功夫而修,才能进入正道之境,否则,易坠入魔道也。
魔道不时都在引诱民众,一旦坠入魔道,则陷落地狱中。惟有善觉者,则可超然进入大道,坚志而修,就可超升天国。地狱与天国,是两个境界,一个代表黑暗──悲哀,一个代表光明──快乐。这两个境界,随时随地都存在着,恶与善是地狱天国的分界线。魔道之魔力,好似一片的乌云,遮蔽了日月,不久乌云散开,日月重光。
人的良知──人性,纵然一时为私欲之魔力所淹没,但魔力终有消退之时,它是一种阴气的凝结,好似晨雾一样,转瞬间,旭日东升,晨雾自然消失了。每人都有良知,好似旭日,必能透过云雾大放光明。只要坚志勤修正道,终必战胜魔道,进入光明大道之境,所谓:邪不胜正,魔终是要灭亡的。
然则,世人应走什么道路,才可避免魔力的侵害?当然要走康庄大道,遵照圣佛仙神的圣训,勤修天道,始得光明,就可避免魔力的侵害。但切不可误入歧途,坠入魔道,以致万劫不复也。
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修道若无魔考,亦不能进道。修道者如玉之未琢,一旦受魔考而不退志者,则如玉之琢而成器,自可进道而成果也。
须知人世上,有一种魔力,此魔力是很大的,不过邪不侵正,祇要坚心信道而修之,自有定力,魔鬼自然要退避的。人有一种正气,其形如火,一个正人君子的火焰数丈,任何魔力都将退避的。凡是无欲的人,其火力都是很强的。魔鬼毕竟属于阴气,纵然也有很强的力量,终是阴不胜阳。如果心不动,则一切魔力化归无有。盖以“相”由心生,心既不动,则万相岑寂,这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1月26日
岁次辛酉年十一月初一日
律诗:葭管飞灰岁欲残。梅梢傲雪序临寒。风声急急无辞苦。云路迢迢不畏难。
但愿苍生齐向善。为期黎庶得平安。鸾门此夜挥桃笔。万丈文光耀圣坛。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天道完成二十章。阐明奥义耀文光。人间应有勤修者。世上那无立义方。
四大部洲沾德泽。三千世界沐恩长。从兹普化痴儿女。印赠造功感玉皇。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女免礼。
又示:娘下凡著作“天道奥义”已着成二十章,尚有四章,将于辛酉年十二月十五日以前全部完成,以了却为娘一件心愿。此天书并订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缴书天上,已命鸾友杂志社积极筹备编印单行本,以便广为赠阅劝化。
又示:凡是娘之诸儿女,不论多少,均可乐助印赠,如有祈愿之事,当可立疏禀呈,娘自应酌情予以照准。是造功德良好机缘,希勿失良机。
又示:“天道奥义”天书之着,是娘思念诸儿女沉迷于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致忘却回乡之铬,故特泄露天机,阐明天道之奥义,俾使诸迷子,能得早日回头,同修天道,以光灵性,认清康庄之大道,早登极乐之天,庶免为娘朝夕倚门闾而望儿之归也。希诸儿女,体娘心之痛苦,应悬崖勒马,弃恶从善,以慰娘心,特嘱。
无极老母曰:人与物的感应、人与人的感应、人与天的感应,究竟道理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人与物为同体,天与人也是同体,宇宙万象都是同体,同体是一个,既然俱是一个本体,所以随感随通。
同体之体是什么呢?这个宇宙的本体便是“道”。一切由“道”生之,“道”失天地生,没有天地之先,已有“道”。“道”是宇宙万有的母体,所以人人须要修道。娘今所著作之“天道奥义”,便是“道”的真髓。修天道者,最重要的问题是“炼心”,如能把心炼好,即可入道。
如何炼心?心猿意马,最不容易控制。要想控制“猿”与“马”,必须用绳子将猿与马之颈部套住。套住心猿意马的绳子,就是要遵守戒律,不可逾越。并要时时刻刻的与“道”接近,念天道十六字真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使你的精神永远聚在一起,而不分散,一切恶魔自然不能侵入,自可还你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就是独立自主的“真我”。人所以犯罪,是“真我”披魔鬼所控制,所以修道最大的功夫,是驱逐魔鬼,把“道心”光大起来。
感应仿佛是一种磁电,无论多远,都可瞬即反应,所以谓之“灵感”也。善感有善应,恶感有恶应,丝毫不爽。要想避免不好的感应,应快觅一归宿,不要让魔鬼进入心里。归宿者,皈依大道,进修天道之谓也。
人类有许多毛病,譬如“眼”看鲜艳的颜色,“耳”听快乐的声音,“口”吃好的滋味,这都是私欲,由这些私欲,都可演成许多的罪恶。因为这些罪恶,慢慢的把生命包围住,以致拖人到深渊里,永远不能再见天日。什么叫深渊?深渊就是灭亡的陷坑,也就是地狱,当然要受痛苦,将永远不能再重生了。此皆没有好的“感应”与没有“炼心”所以然也。
灵感之“灵”是一种“光”,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有光则明,无光则暗。大学书上说:“明明德”,又云:“克明俊德”。中庸书上也讲:“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明就是灵,有灵而后才能明。“道”是一大灵,其灵不时都有光明,人若能勤修天道,就可得到“道之灵性”、“灵之光明”也。灵能烛照幽暗,辨别善恶,启发智慧,从危难中,拯救世人的生命。
灵是从“道”处来的,勤修天道,就可得到灵的力量。但必须“炼心”以少私寡欲,以清洁自己的心灵。更当修至有所感应,便自己的灵光焕发,而后自能得到“道”的灵感。
然则,修至道的灵感,不是易事,非每人均可得到道之灵,一定要有至诚的修养、坚定的信心,灵才能降临,降灵之时,也就是天人感应之时。不是随时均可通灵,通灵一定在寂静之时,万念皆空,一片寂静,而后灵光仿佛是一颗星,现在眼前,光明四射,无论想什么,都会随感随应的。凡勤炼娘之心传“金指妙法”者,若有恒心与毅志,浸淫一久,自能得到“道之灵光”也。此皆要由感应与炼心之功夫致力也。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2月10日
岁次辛酉年十一月十五日
律诗:春夏秋冬又一年。输诚护驾任双肩。著书劝世心犹壮。说法度人志益坚。
紫气腾腾环玉阙。文光期朗耀南天。若能了悟修真理。奥义深研气浩然。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著书不倦到三更。奥义文章劝众生。身外钱财都是假。心中善性即真诚。
愿期了悟修天道。一旦开明觉世情。体念娘亲思子苦。门闾倚望泪盈盈。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又示:娘自本辛酉年正月十五日起,每月二次下凡,降鸾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著作“天道奥义”,已将近一年矣,幸明正堂诸贤生,一本虔诚效劳,又幸有善觉之诸儿女,踊跃乐助印赠,“天道奥义”,始能顺利着成,将于民国七十一年,岁次壬戌年正月十五日缴书天廷,娘亦可完成心愿矣。此皆是诸儿女发挥善觉,代天宣化之功劳也。娘心甚慰。
又示:娘欣看诸儿女,一片真诚,体念娘亲之辛劳,凡有助印立功,叩求诸事,娘已一一酌情批准,亦有部份批交南天办理。
又示:娘已决定“天道奥义”着成后,即明年正月一日起,每月初一、十五日亲自下凡,驻驾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之“无极宫总堂”。凡诸儿女,如有叩求事项,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来堂叩禀,只要输诚,娘自当亲为排解,并赐福寿保平安。
又示:“天道奥义”尚有三章,预定于下期,全部着成,以完二十四章。因时间仓促,再命鸾友杂志社,积极筹备印行单行本,以便广为赠阅,勿负娘意。
无极老母曰:人生数十寒暑,转眼过去,世人当怎样的渡过这一段数十年的生活呢?在人死后,离开这个世界,人的生命是否终了呢?娘今坚决的指示:“生命不死”,肉体虽死,而生命可升天,永远不死的。
轩辕黄帝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者,即人的生命,生命也名之曰“玄牝”,牝是天地的根源,一切万有,都是从谷神产生的。谷神好似生命的本体,一切生命都是从祂那里来的,源源滚滚的流动,永远不息。黄帝修天道一百余年而得道,故知“生命永远不死”的道理。
所以说:人之肉体虽已败坏,生命并未灭亡,他是永远与天地并存的。可惜世人不知道“生命”的尊贵,也不了悟修“天道”可以超生了死。很多人在摧残他自己的生命,把自己送入地狱中,这是由于罪恶造成的,也是魔鬼的力量。修道者当与魔鬼战争,不能使魔鬼在心理立足,更不能让魔鬼放纵姿肆。不过这场战争也不简单,修道者自己的力量能否战胜魔鬼,须要凭其恒心与毅志了。
修道为求“超生了死”,故必须了悟“生前与死后的关系”,娘特阐述人之生前与死后关系如何?以开悟诸迷子。
-、生前好贪者,死后必受贪火的烧炼。
生前多有贪心,贪之起,由于内心火之燃烧,凡是火盛的,都有贪心。所以,生前犯贪者,死后必受火的烧炼,此火即生前的贪火也。
二、生前好怒者,死后必遭暴力之压力。
怒者气盛,自不免凌人。所以,死后将遭暴力之压力。此种暴力就是魔鬼。所谓魔鬼者,实为其生前“怒”的反应。是故,世人必须戒“嗔”,盖“嗔”之结果,是魔鬼的纠缠。
三、生前好淫者,死后必受女鬼的侵扰。
奸他人之女者为淫,其结果,死后多病,受女鬼的侵扰。再来世时,将为鳏夫。
四、生前好争者,死后必被恶鬼所斗争。
好与人争夺者,死后必被恶鬼所斗争,这就是必然的反应。有感自然有应,如同回音,丝毫不爽。生前的所为,死后亲受,这是感应的道理也。
五、生前好财者,死后成饿鬼。
生前好财,视财如命者,死后必为饿鬼,饥寒交迫,永远沉沦在贫困艰苦的途中。
六、生前好私者,死后都要补偿出来。
凡是好自私的,许多事不公平,死后遭审判,将许多自私,都要补偿出来,并且还要加倍的赔偿。
七、生前好妄者,死后遭割舌头之苦。
说谎话为妄,说谎话即是骗人、骗人者死后割舌头,因为罪起于舌头,当然受到处罚。
八、生前好迷者,死后坠入迷魂河。
凡是生前迷迷糊糊的、不明事理,不知是非,死后将坠入迷魂河里,永远不清醒。
世人须知死后的问题与生前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前,必须保持下列二种态度,庶免死后,多受苦楚也。
一、为人必须清明。
清明者,清醒明白也,不浑浑噩噩的生活着。对于人生有根深刻的认识,不为名利所混淆,不为物欲所困惑。
二、为人必须和平。
遇事不可争持,对人要谦恭,在世一日要和平一日,以养成慈祥之心地。
三、为人必须快乐。
人生短暂,不可多悲愁,一有悲愁,便有郁结,则沦为魔道。娘所说的快乐,不是征逐于声色,而是一种自然陶冶心情的快乐。
果能生前清明、和平、快乐,则死后可免除许多苦恼,这是非常重要的,希世人应多注意。为了死后,铺平一条大道,在生前一定要多立功德,今日的功德,就是为来日的准备。准备的好,自然多享幸福。其功德分为下列四种:
一、供品大,功德小。
某人捐献虽多,而别有用意,其心不诚,凡是不诚者,功德小也。
二、供品小,功德大。
某人甚贫,奉献一文钱,已倾其所有,所以,功德最大也。
三、供品小,功德小。
某人本不愿立功德,而勉强捐献。供品小,自然功德亦小也。
四、供品大,功德大。
某人愿意奉献,心亦诚恳,供品大,功德自然亦大也。
然则,奉献要看自己的力量,不必勉强,主要在心诚,不诚无物,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与不善,是两条道路,世人当选择一条路行走,不可再敷衍。人生不过数十寒暑,不知何时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不早作准备,一旦劫数到来,悔之晚矣。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2月26日
岁次辛酉年十二月初一日
律诗:云车驾起贯凌云。爱国精忠盖世勋。统辖貔貅夸一代。驱驰邪恶扫千军。
破金壮志威风在。扶宋输诚战日昏。随圣登堂怀往昔。挥鸾聊表赋诗文。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著书寒夜露凝霜。接踵挥鸾乐未央。昨日苍天烹玉液。今宵紫府炼琼浆。
愿将一滴乾坤酒。祈望千秋日月长。奥义编编资济世。慈晖永沐耀台疆。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又示:天道奥义之着,尚有三章,拟连续三天着成,以利早日付诸印刷。鸾友杂志社在编印此书时,应特别注意校正,以免失真。
无极老母曰:修道就是修德,这是一个基本思想。而德是什么呢?从祂的内涵说,可分为“明德”、“公德”、“下德”三种。从祂的外延说,则分为五种。道德经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由身而修及天下,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修天道之真髓也。玆将修天道之五德,分别阐述如下:
一、德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德一定要从身体上修养,这个德乃是真实的。修之于身,并不是炼丹之谓也,是“无为”之谓也。无为而无不为也。唱道正言:“上士学道,修之于身,中士学道,索之于言,下士学道,求之于术,学者多,而成者少,盖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也。”是故,孔子云:“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不可须臾离者生活也,离开生活,便无真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德而行也。
二、德余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道者,非独善其身也,应再扩大之,由身推及一家。由我自己推及一家,其德乃有余;余者充余也,有所余,盖不尽也。将德扩大至一家,数十户,或数百户。沾德之恩泽,与一身之德不同;一身之德,好似一个点,扩至一家,则是增大一个面。这个德,比一身之德,大了若干倍,所以称余。德是开拓的,仅仅一身修德,其光甚小,不足以达于大道。道是无所不在的,德亦应普及,此乃上德也。
三、德长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一乡较一家为广,其德乃长久。余之本意,祇是略有所多耳。长之字义,则是有久远“不灭”的意思。修德而成道果,有下列等级之差;“修三百公德者,可成人仙。修八百公德者,可成地仙。修一千二百公德者,可成天仙。”总之,修德愈多,则升化愈高,此乃不移之理。故云:“德感天地”者也。
四、德丰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丰是丰满之意,一国人民之众,疆土之广,如能施以恩泽,则德丰矣。治国平天下在立德,应以修德为出发点,则其境界极高。所以,修道之目的在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修德是为民服务,服务愈大,则所修之德亦愈大。
五、德普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普者,普遍也。则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之间,娘希望从政的人,都以修德为本,不必以功名富贵为目的。功名是暂时的,转眼过去,如同一场黄梁之梦。“孔德之容,为道是从。”德即道,修德即修道。道不灭,德亦不灭。故修德者实为“生命的扩展”,德愈高,其生命亦愈大。生命是不朽的,修德则生命扩展,所谓长生久视之道者,其渊源于德也。普及天下,即“渡尽众生”之意也。
老子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这几句话是补充上述的话,可见老子之修德的积极,要自我的实践,实地去做,由身以至家、国、天下,都是要实践其德。修道的基本精神在救世,主要在修德。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0年12月27日
岁次辛酉年十二月初二日
律诗:心随老母到台中。色相真如悟本空。大道阴阳成两气。修身日夜启三蒙。
因皆夙世遗今世。果出前功证后功。祸福无门均自召。阐扬奥义挽颓风。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云车飞辇出仙关。武穆神威伴圣颜。飘渺清风身上拂。苍菁玉树手中攀。
文章满腹冲牛斗。道气明心济世寰。无极天书开奥义。群黎有幸沐荣颁。
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
又示:“天道奥义”之着,已将完结,娘虽费尽一年之苦心,但若能唤醒诸迷儿,同登觉路,一心向善而修,则娘之苦心,亦不白费也。犹其有善觉之儿女,均参加乐助印赠,其代天宣化之功德,实无可限量也。娘心甚喜慰。
无极老母曰:天道有七善道,凡修天道者,应遵循而修之,则道果可成。七善道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玆将天道之七善道,阐明如下:
一、居善地──住在一个地区,就应将这个地区感化好。
天道以化民为首,我住在什么地方,就应将这个地区感化好。如何的感化,自然以布道为要务,凡是修道者,都当负起布道的责任。能布道,才能化民,为善有多端;寒者衣之,饥者食之,自是功德。这个功德虽大,但真正大的功德,是挽救人的生命。什么能救人的生命?惟有布道、劝人修道,道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源泉就是道,使一个人得道,这是最上的布施。道不是很神秘的,道在生活中,生活即是道;劝一个人改善他的生活,就是修道。修道者不可以自修满足,如自己得道,更当感化别人,兼善天下,乃是修道的最高目的。
二、心善渊──心如大海,清澄照物,万流所归。
渊者,海也,以海喻性。为什么以海喻心或性呢?因心性有如大海一样,不仅明可照物,亦可载物。心性是什么东西?不是虚无飘渺的,如本无其物,则不能有何作用。心是宇宙变化的枢机,这个枢机无限大,又无限长,它是一个充满宇宙,不可思议的东西,所以,以海喻之。言其广大深湛也。心必须如渊,才能发挥心的功能。
(一)沉潜:不浮燥,则可以肆应众感,千变万化。
(二)灵明:不浑浊,则可以烛照幽冥,纤尘毕现。
(三)下流:不偏狭,则可以宏百川,广为收纳。
养心的功夫在诚,诚者纯一不二也。纯一即“见素抱朴”,亦即“明心见性”。诚字的意义非常深奥,孔子云:“至诚如神”,又云:“诚者,非自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三、与善仁──救济仁爱,发大恻隐之心。
帮助别人,也当以仁爱为要,并不存其他意思。许多人帮助别人,存有不正当的企图,这是不对的。仁爱也不是随便可施的,不当用爱的,也不可爱。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谓之天德,天德则爱之。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谓之天贼,天贼则不爱之。
四、言善信──说话要有信,民无信不利。
人必须有信,人类之相处,其结合之条件在信。信好似一种契约,买卖之成立在有契约。信者约也,约必兑现,不能兑现则买卖不能成立。治国者尤贵信,言而有信,则立,言而无信,则亡。一人当立信,一国更当立信,信者第二生命也。
五、正善治──正者,政也,行政必须做到最好的地步。
执政者不一定能正善治,许多暴政,历史上记载也很多。昔时轩辕黄帝,一生经五十二次大战而后安定天下。黄帝且战且学道,修道者,不一定要遯入深山古刹,随时随地都可进修。为政者当善为之治,以安天下,此乃修天道救世之本旨。
六、事善能──作事要努力,再接再厉。
善能者,善其所能,即自强不息也。修道的自强不息,是竭精殚虑,较之一般人更为努力。盖修道应清心寡欲,专一于一件事的。每人都应求之于己,而不求诸人。任何人都不靠,惟有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新的事业。其所以事善能者,因其对于人生有认识,有修养,此修道之可贵也。
七、动善时──及时而动,既不可过,亦不可不及。
人需要动,但不可妄动,当乘时而动。宇宙为一动体,生命者动能也。人生自然也在动中,善动者成功,不善动者失败,善动与不善动,其区别在“时间”;凡是捉住时间的,大半可成功。时间决定一切,许多问题,或成或败,自有时间来裁决。由此可知善时之重要也。
例如种田,善时而耕,适时而种,必可收获,若不乘时而动,则终无获可收也。所以修道者,众人所不愿作的,我独自去作。才能进于道。又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伟大的修道精神。修道应苦修,苦修则可少私寡欲,藉苦修以静化,始能致良知。良能之发挥在压制及刺激。越受苦,良能才能光大。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不是忧患,而是神对于人的考验,凡能担当重任者,均出身贫困,此乃上帝对于人的恩惠。从艰苦中站起来的,都有大成就,并进于道矣。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
中华民国71年1月9日
岁次辛酉年十二月十五日
律诗:频吹腊鼓写鸾笺。奥义天书不了缘。愁世贪眠酣未醒。恼人趋势梦中牵。
豪吟岂让黄山谷。情意何输白乐天。险恶人心悲此日。钟声磬韵化三千。
圣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恭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
律诗:真如一气化三清。宝殿庄严顶上鸣。八卦道衣明日月。五轮法掌胜神兵。
呼风唤雨乾坤动。伏虎降龙宇宙惊。奥义经年终着就。付诸剞劂耀鲲瀛。
懿示:诸贤卿及诸儿女免礼。
又示:娘为著作“天道奥义”天书,虽每月仅两次亲自下凡临堂挥笔,亦已过春夏秋冬之四季矣,在此四季之中,由岳卿精诚护驾,与诸贤卿及诸儿女输诚接驾,娘心甚感安慰与喜悦。今夜最后之二十四章着完后,将与诸儿女离别,娘心亦甚感痛苦,何况诸儿女依依之情,更加娘心之不忍也。所以,娘已决定自壬戌年正月十五日起,每月初一、十五日,亲自下凡驻驾于武庙明正堂,无极宫总堂,凡吾诸儿女,均可常来会晤,以慰娘心。
又示:诸儿女如有祷告之事,娘自当酌情予以排解,只要输诚行善立功,自能感动天心。
无极老母曰:近世科学发达,注重唯物,更忽视宇宙变化之理,而祇研究物理上的智识,没有高远的道德思想,所以社会上的风气日见败坏,战争愈来愈多,也愈残酷。娘为不忍苍生齐罹浩劫,故不辞云路之辛苦,下凡扶笔著作“天道奥义”天书一部,期唤醒世人同修天道,齐履善路,以挽救此一大危机也。
修天道确定一条光明大道,既无禁忌,又无避讳,一切公开研究,确实对于社会有供献,无其他弊端,因所信仰是最高“道”,所希求者,同为人生的真理。修天道者,必须心神专一,不为物所动摇,达精诚的境界,自有奇迹的出现,何以信心专一,而能发生奇迹?因心一则神凝,神凝则何求之不得乎。神凝即至诚,至诚如神也,盖天人距离甚近,其交通在“至诚”,起信为修道第一件大事,信仰是一种力量,藉着这种力量,才能打通天人的道路。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人之生死系于机,所以必须掌握机先,如能掌握“机”,则生死变化,一切在掌握之中。机是什么?机是玄牝,也是“众妙之门”。玄牝是什么?盖玄牝称曰谷神,以玄牝代表“道”也。宇宙有不生不灭之处,修道即追求这个大好去处,达到此处,才能解脱生、老、病、死,以及各种烦恼。修道对于人,有两大目的。一、脱离生活上的一切烦恼。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是中庸开宗明义第一段,已经将修道之天、性、道、教,四者提出来。
天──天是自然、天是神,天命者天所赐也。后来也讲命,其意亦有天之意。故天命可作一事看,亦可分开。
性──是由天所赐的,即由自然而来的。人由父母而生,但此一点性灵,非父母所赐,乃系由天所赐的。
道──性本善,率其性即曰道。道有本体与方法两种说法。先天道为本体论,后天道为方法论。
教──修道之谓教,将道加以修持,即曰教。易经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使人民容易暸解修道之理,乃以神设教。
以上为本书之总论,并作本书之跋,凡修天道者,若能读而研之,研而味之,味而修之,则获益无穷也。(全书完)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书于武庙明正堂无极宫总堂
天运辛酉年十二月十五日
编 后 语
无极老母慈悲,为救度众生,不辞辛苦,云路迢迢,躬亲降驾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挥鸾降笔著作“天道奥义”天书一部,实是 母娘呕尽心血之佳作也。今大功告成,委命本社编印单行本,广为赠阅劝世,深感上天好生之德,恩波广披,无微不至也。本堂社荷此重任,自当体念 母娘之慈爱与辛苦,战战兢兢从事于编印工作,以期早日问世,缴书天廷,广为赠阅海内外之读者,以利劝世,庶免有负于慈命也。
在著书一年期间中,荷蒙各地诸善德之支持,陆续助印,俾使本社得能顺利出版,此功此德,永铭五内难忘也。此书既是无极天书,人间至宝,乐助印赠者,代天宣化之功果,实无可限量。但愿阅读此书者,亦应善为宝惜,读毕请勿轻弃,或转赠他人阅读,其劝化之功亦不少也。
本社编印此书后,谨将其底版,保留在本社,如有意翻印赠阅者,请向鸾友杂志社接洽,本社电话(○四)二三一○八八五号、二三四七五四九号,自当诚恳效劳。并代为呈疏 母娘,以便叙功立案。
又者奉 母娘懿命,凡捐印者可个别呈疏 上天。本书恕不刊登印赠者姓名。
谨此
鸾友杂志社社长王翼汉 谨敬
中华民国七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全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