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亲闻记
湛山倓虚大师着
讲经要如经讲。听经要以神听。般若甚深妙义。离心缘相。语言文字。讵能诠解之耶。然一切法皆是佛法。因指见月。由语言文字而契入实相。渡河之筏。又安可少哉。将释此经。依台宗家法。应先开五重玄义。俾听者先聆大纲。临文自易于了解也。五重者何。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是也名有通别。先别次通。初别中应先拣定而后正释。初拣定者。一切经立名。不出七种。一单法。二单人。三单喻。四人法。五人喻。六法喻。七人法喻。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也。此经以法喻立名。法则般若之妙法。喻则心为身主。喻般若心经。为六百卷般若经之心髓也。
初释般若。梵语般若。华言妙智慧。夫般若之智。本非世俗之智所可比拟。亦非世间之慧所能诠释。且含义深广。故在五不翻中为多含并尊重故不翻。妙智有三。曰实相。曰观照。曰文字是也。夫实相者真理也。观照者真慧也。文字者真教也。从教生慧。从慧生理。乃能从二种障碍。断五住烦恼。从生死海。达三德岸。证般若平等性空。以是而知般若妙理无穷。复为万行之导。故以冠首。
梵语波罗密多。华言彼岸到。谓离烦恼证菩提。度生死到涅槃。证此二究竟果是之谓究竟到。夫究竟到云者。离能到所到之义也。
释名。心为一切法建立之本。法界之因。具有坚实最妙之义。以心为喻符其奥也。释别名竟
释通名。经者贯穿缝缀之义。梵语修多罗。此翻为契。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约此土之义。则训为常。为法。常不变义。法可轨义。谓教行理。咸可轨与不变也。举一即三。言三二即一。三一互具。是之谓不可思议。释通名竟
显体。体者主质义。名有其体。得体乃能全性而起修也。又经若无体。则邪正不辨。行人将无所适从矣。今此经以诸法空相。为体。的示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所谓诸法空相者。在诸法上即是空相。以缘生无性故。若名若相皆了不可得。故谓之空相。虽空。然不泯诸法。乃曰真空。真空当体诸法宛然。乃曰实相。又者相是有法。空是无法。而有与无不即不离。不一不异。思议不得。故又曰妙有真空。皆是诸法空相之义。岂非法法皆是真空实相之妙智体乎。明宗。宗者旨趣也。由明宗乃能趣体而领妙旨。行人所应着眼者也。此经以无所得为宗。无所得者。推求诸法。不见诸性之谓也。(见显扬圣教论。)既不见诸性。则远离依他。及偏计执。证入诸法实性。是之谓无得之得也。所谓无所得者。以无旨趣故。无旨趣者。以无彼此故。无彼此者。以无同异故。无同异者。是无旨趣之旨趣。方能趣其体也。何以故。而诸法空相之体本自如故。趣之则非。故以无所得为宗也。
辨用。用者力用也。由断惑证真。而起力用用不离体。斯有大力。以力大故。能除一切苦。此经即以能除一切苦为用也。所谓能除一切苦者。以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皆如如故。方能除之。
判教。教者圣人所说之言教也。判者判差别相殊之致也。此经在台宗判教。为化仪中渐后。化法中带通别明圆。五味中熟酥。五时中般若时也。夫教以起行。行以入理。而入理之浅深。成受用之优劣。故教不可不判也。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唐国名。都长安。李渊统一中国之号也。三藏经律论也。通此三者。可称三藏法师。玄奘法师。事迹见慈恩本传。繁不录引。译者易也。易梵字为华文。易梵言为华语也。(释译人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即观世音。以因上观世间种种音声。反闻自性。能所俱泯。耳根圆通。故果上得大自在也。此菩萨行甚深般若。以智慧光照破五蕴之昏昧。不被缠缚。且不同二乘之偏浅。是以谓之行深。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蕴者集聚义。一作五阴。阴者盖覆义。言此五蕴能盖覆佛性也。大般若经曰。色相譬如聚沬。瞬息归空。受相如浮泡。起灭速如箭。想相如阳焰。倏忽便无。行相如芭蕉。析之不可得。识相如幻事。幻化无实。一切不出因缘无常。故毕竟空。行人知其了不可得之真实义空。则与般若相应矣。然此空有四。一曰断灭顽空。(凡外所起之见。)二曰折法真空。(藏教声闻缘觉所计。不了义之空。)三曰体法真空。(通教圣人所计。亦为不了义之空。)四曰妙有真空。(界外别圆菩萨所悟但中圆中之了义真空。)是也。此处空字。正属妙有真空。照者能观之智。五蕴者所观之境。皆空者。别明所显之谛也。五蕴当体无不即空即假即中。离过绝非。强名为空耳。二种生死之因果。是曰苦厄。度者救度脱离义。令法界众生同出苦轮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一作舍利弗。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故说此经时呼其名而告之。舍利华言鹙鹭。子者华言。梵语曰弗。统言之曰。舍利子。鹙鹭目最明利。其母目如之。连母名为名也。因义多含故不翻。五蕴先举色蕴者。因众生身执最重。不审四大元是假合。妄执为我。起惑造业。受苦无量。若能观破色蕴非实。则彼四蕴。可渐次而照破之矣。色不异空句。破凡夫并藏教因人执色身世界为常之见。言色身世界。本不异于真空。莫于此虚幻无实之形相。坚执不舍也。空不异色者。破外道断灭及二乘之偏真也。盖通教圣人。不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旨。尚偏于但空。堕于但空一边。沉空滞寂。不起一念度生之心。故晓之曰。空不异色。言真空本不异于幻色。非离色断灭之空也。既破此不了义之断灭及偏真但空。又恐钝根者。将色空分作两橛。背平等一如之理。故又和会之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所谓圆成一心。无智亦无得者也。色空境原不二。悲智念自无殊。是则住甚深之无住行也。一念返观。本自圆明。谁能缚汝。而不得解脱哉。故曰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盖义虽万端。理无二致耳。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复告舍利子曰。既知五蕴一如。当体即是真空实相。妙有真空。则应当知。是诸法上说空相。非离诸法外别有空相。方是实相。实相本自不生不灭。既无生灭。何有垢净增减种种对待哉。众生迷于名言习气。不舍前尘影相。始有生灭垢净增减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故承上启下之词。在此真空实相之中。本来清净本自如如。无色并识之分别。自此之下。乃通释诸法。即是般若妙法。离过绝非有由然矣。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明般若真空。不但无五蕴。亦无六根。不但无六根。亦无六尘。不但无六尘。亦无六识。乃至者超略之词。根尘识界。一切皆无之。何以言其无也。因此十八界。乃对待而生之法。既对待生。焉有实法。而凡夫不了蕴处界本来如幻如化。以致颠倒迷昧。轮回六度。末由自拔。良可哀愍。如能于十八界不起分别。意念不生。灭三心。空四相。则十八界元是清净本然之如来藏妙真如性。能见本性。则无处而非解脱自在矣。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生死。亦无老死尽。
上来空众生相。此则空缘觉相也。自无名至老死。谓之十二因缘。缘觉根性。依此而修。逆之而行。以求无名(烦恼)。灭(灭即尽也)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由是苦尽。断正使。兼侵除习。而证辟支佛果。众生顺之。取着贪恋。是以流转于六道。菩萨知其本性空寂。一生观诸法实相。无流转还灭之可得。故曰无也。言无者。契妙有真空也。既契真空。则十二因缘。无非如来藏妙真如性。当体咸是三德秘藏。如无明爱取三支。皆属烦恼惑道。烦恼即菩提。则惑岂非般若德哉。行有二支属于业道。而有即真空。则业岂非解脱德哉。从识至受并生死。共有七支。皆属苦道。而生死即涅槃。则苦岂非法身德哉。此三德皆是真空。三道皆是妙有。若空若有。无非实相本体。大乘菩萨深悟妙理。故如实而空之。亦无无明尽者。谓诸法既本是真空实相。而无明乃诸法之一。亦是实相。既是实相。则无无明。既本无无明。则何尝犹有无明尽者。故曰亦无无明尽也。
无苦集灭道。
此空声闻相也。此苦集灭道四谛法。乃声闻根性。依之而修者。谛者审实不虚义。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声闻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证涅槃。然此四谛皆由思议分别而立。如不执着。则全体是第一义谛。谛即真空实相。实相之体。如实空寂。故曰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此空权位菩萨有所得之相也。以文简略。故以智之一度。摄前五度也。非但真空中无前诸法。即能知空之智。及所知之空理。亦复俱不可得。故曰无智亦无得。如明斯理。则了悟真空。何有理事二障之蒙昧哉。合上解之。是则人法皆空。境智俱泯。息分别之戏论。而中道之理斯显矣。
以无所得故。
此牒上起后之词也。夫灵明本心。既无能缘所缘之相。则般若全体。朗然若明镜之高悬。无照无不照。是之谓得无所得。是乃真得。此真得者。乃菩萨之所依归也。
菩提萨睡。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翻觉。萨埵翻有情。菩萨自利利他。觉一切有情。故言觉有情。此出能依之人。般若波罗密多。所依之法也。言菩萨依般若如理而修。圆解了无所得之妙理。故得心无挂于色身报障。而色身不碍于生死等五种恐怖。(菩萨之五种怖畏、曰生活畏、死畏、地狱畏、恶名畏、大众威仪畏),则菩萨任运大业繁兴。何障之有。既无业报二障。何能引起颠倒梦想之烦恼障哉。三障(惑业苦)既空。三德斯显。故云究竟涅槃。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障无不尽。菩萨断德极果也。菩萨修行。非此真修。安能证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谓不但菩萨依般若修而证果。即三世(过现未来)诸佛。亦莫不依此般若。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也。言得者。证其本有觉性之谓也。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此总赞般若殊胜功能。无可比也。般若功德。能破坚固执着。神力无量。故曰大神咒。能破幽暗。故曰大明咒。无以复加。故曰无上咒。超伦绝待。故曰无等等咒。是以外道邪见。凡夫情执。二乘偏真法执。菩萨俱生我法二执。统能破除而归之正觉。一切三苦八苦。以及分段变易二种生死。顿然断除。此真实之般若妙法。定能离苦得乐。故曰真实不虚。
故曰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上来所说是为显诠般若。此乃密说般若。若显若密。无非诸佛心法。众生觉体。咒是诸佛密语。但虔诚诵持。自能除障生慧。其收功之义。即在忘情绝解。不思议之力耳。般若功能。殊胜无上。行人念念观照。则念念契入实相。滔滔苦海中。般若作舟航。固不难直达彼岸也。法会今告圆满。望在座诸善信。由闻而思由思而修。一念光。便同本得。是则区区之微意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