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寻声救苦念观音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开示于观音七

从无量劫以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有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遇到过观音法会,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丝毫没有减少,而无明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既能遇到观世音菩萨法会,这也可以说是在无量劫以前所种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参加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会。如果你没有善根,没有德行,是没有机会让你打观音七的,所以要珍惜这七天的宝贵时间,不要打妄想,虚度光阴。如果尽打妄想,虽然参加这个法会,也等于没有参加一样,因为你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虽然,这法会才开始两天,可是我知道有人已经见到菩萨、见到光……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又有人将要开五眼。所以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应该生大惭愧;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其他人也是这样子,不是的。

金山圣寺,也可以说是沙里澄金的工厂。谁想要真修行,就不能离开金山圣寺,想再找修行的地方,就不容易找了。金山圣寺里的人,皆是有道心的修行人,纵使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要用功修行。

修道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种。每一种法门,你都要明白一点,不要单单知道一种而已。若能每一种法门都知道一点,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门都明白了。单单只明白一个法门,就不容易体会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窥天”,还以为天只有管口那么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学佛法,不要单单知道一种法门,应该法法皆通,法法皆明。现在打观音七,是佛法中的一部分。你如果没有修过这个法,就一定要来试验一次,不要没有试验,就不修了。如果能圆满打完这七天,对你身心定有好处。诸位千万不要当面错过,失之交臂!

菩萨是修六度万行。六度:

(一)布施:自己要布施给其他人,不是要其他人布施给自己。

(二)忍辱:现在是打观音七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忍。要是能忍,就能圆满的打完观音七。要是不能忍,就一天到晚打妄想。譬如:“我等一会儿,要到某一间餐厅去大吃一顿。”或者想:“我在此处念观音,有什么用?简直是胡闹,赶快跑!”这都是没有忍。没有忍的人,不能修道。你修坐禅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观音菩萨也可以,这都是一样的法门,根本上没有什么分别。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你要是没有忍,什么法门也修不了。没有忍耐心,常常觉得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好,事事不如你的意。那么,你能修什么呢?道是没有我见,没有我执。如果有所执着,就永远不能修道。有人说:“我要参禅”,你要参禅,更需要有忍辱心。

(三)持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四)精进:即不懒惰。

(五)禅定: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们获得禅定。

(六)智慧:有了禅定,就生出智慧。所以六度是有连带关系的。

有人说:“我喜欢专门修禅定”,那么我告诉你如何修禅定,就是一进入禅堂,不论怎么样,也不能出禅堂一步。有人说:“假如有病了,怎么办?”有病你就病,有病也要参禅!要是死了,怎么办?死了也不可以抬到禅堂外边去。参禅的人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到空的坐单底下。纵使发臭了,也放在那儿,不往外抬。人死了,也不准出去。有人说:“那不等于监狱一样吗?”等于监狱?你难道不觉得你现在是在监狱吗?每一个人都在监狱里,不过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的自性想出也出不去,想回来又不能回来。出去了,不能回来;回来了,不能出去,这是自由吗?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个监狱,只是你不了解。

我们现在坐禅,一进禅堂,就不准出禅堂的门口。谁一出去,香板就往头上、背脊打下去,这就是打七。打观音七,也是一样不准出禅堂。谁一出去,就要捱打。谁叫你来的?有人说:“我是看到公告,所以才来。”可是公告上面,并没有写来了就可以走。走,可以的,但是要付大家的伙食费,才可以走,否则是不可以走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走,旁人看你走,也跟着走了。你也走,他也走,大家都走了,这叫做破坏道场。为了避免你破坏道场的罪,你需要负担大家的伙食费。如果你付不起,那就最好不要走!

你们各位都是有缘才到金山圣寺。要是没有缘,连金山圣寺的门口也没法子进来。既然是有缘,大家不妨作为观音法会中的朋友。大家手拉着手,一起向前开步走。到什么地方呢?到每个人心中想要到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帮助其他人。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我怕你们走错路。

观音菩萨与我们是兄弟

我们每位众生的心里,都有一位观世音菩萨。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开示于观音七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间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看哪一位众生的心没有妄想。空了,就得到开悟。所以说“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无为法。

念观世音菩萨,也是一种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亲戚,你的亲戚也想念你。我们和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就是法眷属,法亲戚。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从阿弥陀佛那儿论起。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观音菩萨的师父。观世音菩萨是帮助阿弥陀佛弘扬净土法门的助手。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就是法兄弟。观音菩萨是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众生的哥哥,而众生是弟弟。如此说来,我们是很近的亲戚,所以我们想念亲兄弟,亲兄弟也想念我们。我们是观音菩萨的弟弟,观音菩萨是我们的哥哥。有人说:“观世音菩萨怎么会是我们的哥哥?那我们不是太高攀了?”观世音菩萨不仅仅拿我们当弟弟看待,也拿所有众生当弟弟看待。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寻声救苦?为什么众生有困难,他要帮助呢?因为他看一切众生,有如手足一样,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艰难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众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们念一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我们。我们叫一声“观世音菩萨”,里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观世音菩萨就叫一声我们这些未来的菩萨,未来佛小弟弟。你要是能这样看观世音菩萨,更应诚心,更应该亲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过。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低着头念,要抬起头来,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不要现出颓丧不振的样子。观世音菩萨看你这么有精神,便即刻对你说:“快拉着我的手!”然后和你一起走向极乐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观世音菩萨怎么一天到晚看看看?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观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观世音菩萨是看里边,你是看外边。观世音菩萨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众生都有电波。哪个众生在打什么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里看他的电波,和你看的不同。因为有的众生离他很远,虽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无量的众生,也是不够用,也看不过来。所以他要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看看自性的众生,哪一个正在受什么样的苦?他就去救度这个众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这个看,和他那个看,是不同的。还有人又打一个妄想:“法师啊!您讲这个开示,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为什么我不相信呢?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是兄弟,可是观世音菩萨是圣人,我们是凡夫。凡夫怎能和圣人称兄道弟呢?这不合乎逻辑学,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讲的也是有道理,可是你这个道理,是属于凡夫的知见。因为你没有深入经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华严经》上说:“菩萨作是念。我与众生无始以来,互为兄弟,互为父母,互为姊妹,互为夫妇。”你说你不相信,这是因为你不明白《华严经》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萨看我们是众生;成佛之后,他看众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众生都是父母亲,那么我说观世音菩萨看众生是兄弟、是姊妹,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呢?你说你不相信,是因为你没有这种智慧,没有知识。要不然,就是你所见太少了,所以才变得那么愚痴。我讲什么,你都不相信。佛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度众生,希望他的父母离苦得乐。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现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认识。所以我们众生是很苦恼的,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现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呢?就是那个当面关,也就是你的考验。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样子。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也要学他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无论谁对我们不好,我们都应该不动心。谁骂我们,我们都要忍;谁打我们,我们也要忍;甚至谁把我们杀了,我们也要忍,并且要认帐。为什么要认帐?假如我往昔没有骂过人,他也不会来骂我;我往昔没有打过人,人也不会打我。为什么有人骂我、打我、杀我?因为我往昔在愚痴的时候,也骂过人、打过人、杀过人,所以今生遇到这种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债务还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时候,就好像赖债不还;现在明白了,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承认这笔债务。我们能承认这笔债,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和观世音菩萨有真正法眷属的关系。所以,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一见到人,就看别人的不对,你尽找别人麻烦,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断尽。所以各位要认识境界,彻法底源。学佛法,必须要会运用佛法。要是不会运用佛法,无论你修到什么时候,佛法仍是佛法,你还是你自己。如果你会运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开。

忍,是最要紧,即是叫你忍你所不愿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愿意挨骂,可是有人骂我,我都欢喜。我不愿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欢喜。我不愿意被人杀,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有人要杀我,这是了脱我一生的业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各位啊!学佛法要倒过来学,修道也要倒过来修。怎么倒过来呢?就是你不愿意的事,也要愿意。可是你所不愿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让给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样,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执不空,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麻烦就现出来。若能退一步想,那么任何事自然海阔天空。

我们学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学。所谓“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用直心来修行。你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存一种贪心。不要说:“我念观世音菩萨,会发财。”这是办不到的。你要是没有贪心,反而会得到,一旦有这个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观世音菩萨,也不需要向外宣传说:“我到某某地方打过观音七,你没有打过,你不如我。”不要打这种妄想,不贪名,不贪利,也不贪享受。

念观世音菩萨,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观世音菩萨,说:“我没有儿子,要求观音菩萨给我儿子。”有人又要求个女儿。有的男孩子,念观世音菩萨是为求得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个男朋友,这是不可以的。念观世音菩萨,应该把这些肮脏的念头去除,不要有贪瞋痴的心。譬如: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饭,也不要有一种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这种妄想,那你就没有真心念观世音菩萨。要是真心念观世音菩萨,怎么还会想吃好?穿好?早已经把什么都忘了。什么都忘了,才能和观世音菩萨合而为一。

我们每位众生的心里,都有一位观世音菩萨。你现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里的观音菩萨。有人说:“我向心里找,怎么连个心都没有?”如果你连个心也没有,那就不要念观世音菩萨了。因为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没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没有贪瞋痴。他也不计划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点好的东西,享受一点好的供养。他是一切无着,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众生。他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成佛道,而无所求于众生。他希望众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没有贪瞋痴。我们念观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没有吃东西,晚上又没有茶喝,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这真是没有出息的修行人!

弥陀佛七开示

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

◎一九七九年冬开示于万佛圣城

娑婆世界的人,都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地狱的众生,欢喜苦恼,不欢喜快乐;饿鬼欢喜瞋恨,不欢喜慈悲;畜生道欢喜愚痴,不欢喜有智慧,所以它才跑到畜生道去。

我们虽说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没有苦恼;天上的众生,也是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在佛和菩萨的境界上,没有苦恼,也没有快乐,苦乐俱忘。众生多数是颠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究竟他知不知道这是颠倒呢?知道的,虽然他知道,他仍然去做不对的事;明明知道不合法的,他专门去做;知道什么是对的,他却不去做。

譬如,念佛时去喝茶。喝茶有特别时间,不是随时随地可喝。用念佛的时间去喝茶,是躲懒偷安。念佛念的倦了,便去喝一杯茶休息休息,懒惰一下。若要真心念佛,怎会想起去喝茶?早就把喝茶忘了。何况喝牛奶?什么都忘了。真正在念佛,吃饭了没有也不知道,更何况喝茶?

有人说:“念佛太危险了,连饭也不知道吃了没有。”这就是功夫。真正用功的人,吃饭没吃饭他不知道,穿衣没穿衣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是白天?不知道;是黑夜?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空了,怎会想起要喝茶、要喝牛奶?

金山禅寺有位法师便不敢喝牛奶。一喝牛奶,欲念便高升,他控制不住,于是不敢喝。我们吃东西只为维持生命,以食物作药品。不吃东西会死亡,所以吃一点维持生命;并不需要什么营养的食物来滋补身体。营养一多,麻烦就大了。修念佛法门,就要时时刻刻都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的时候。醒时也念,睡觉时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断,扯也扯不断,用剑斩也斩不断。它的力量,比钻石还坚固。你没有任何方法能破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持咒也是这样。在这情形之下,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修行并不容易的,看果真(三步一拜的恒实法师)为什么他发愿不喝牛奶?因为他知道牛奶的厉害。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牛性来了,比老虎还要厉害。凡是对身体有营养的东西,你若不缺,身体若不亏,都不能用的。用了,就有很多麻烦,所谓“过犹不及”,太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瞋,都是痴。世间法,他用贪瞋痴去修行;出世法,他还是用贪瞋痴去修行。修行,他贪着开悟。坐了两天半禅,想要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两天半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会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没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修行,要行所无事,不要有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哪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古人说:“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但你不要怕费事。时间久了,自然会磨成针。所以修道,就要去毛病。什么是毛病?你欢喜喝茶,这是毛病;欢喜喝牛奶,这是毛病;欢喜打妄想,也是毛病。如果一切贪图自在,用功便不相应。用功,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疲倦,才会有成就。这里要向你们诸位道歉!因为我欢喜说笑话,所以你们胖的人,听我说了以后,不要急着去减肥。要不然又头上安头,弄出很多麻烦来。

全世界都充满天灾人祸,黯淡无光。这表示人类的生命都有危险。这种杀人的戾气,前所未有。我们知道的有原子弹、氢气弹、核子武器,现在还有镭射。这些杀人的利器,一旦使用起来,人类可能同归于尽。所以,时到今日,唯有依照佛法修行,才能消灭灾祸于无形。全世界充满黑气,黑业弥漫。哪个地方真有修行人,哪个地方的灾难就少一点。若遇很多人聚在一起修行,共同的力量,便能消灾化劫,无形中把暴戾之气,改为祥和之气。可是必先要脚踏实地,躬行实践,依照佛法修行。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染污、暴戾、灾难的空气改变过来。

万佛圣城是世界上最光明的一个地方,因为万佛放光,遍照寰宇。你在万佛圣城,就是打妄想,比起在世界上做最大的功德,还有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万佛圣城的人,人人向善,就是打妄想,多数打善的妄想,很少打恶的妄想。所以万佛圣城,可以说是世界的太阳,世界的月亮,遍照大地,令一切众生普获清凉。所以住在万佛圣城的人,皆是往昔种诸善根,发过愿,愿意改造这个世界,令世界的灾难,化为乌有。所以,在万佛圣城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正确的去做。不要同流合污,不要像一般人。万佛圣城里的住众,都是很善良的人;若有劣性众生,早晚他不能存在,早晚他会自己迁单。

万佛圣城,在西方从地涌出,将来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聚会一起,共同在此地修行,共同研究佛法。令佛教发扬光大,既然能在万佛圣城出家修道,将来一定会成佛。为什么?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先到了万佛圣城,会先得道。后来的,便会晚一点。有些人来到万佛圣城,觉得住不下来,因为他们感到这城市没有很多活动,很呆板,没有很多娱乐。但你应该知道,只向外求娱乐,反把你真正的快乐耽误了。在这世界里,要找假的,会把真的丢了;要找真的,先要放下假的。不能又想修出世法,又放不下世间法。脚踏两头船,又要到江北,又要过江南,是办不到的。

现在打佛七,要一门深入,凭着真心、诚心、虔心,修念佛法门,不要空过一时一刻。要知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不用功,便增长罪业;真用功,便增长善根。要老老实实地念佛,才不致浪费光阴,生命才有点价值

什么是佛法

修道,就是要“倒过来”。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不过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私,是为了利益他人

学佛法,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法。一般人往往对于这一点认识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里争争吵吵、烦烦恼恼、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一边立功,一边损德。这样,对佛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所说的:“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身为佛弟子,在佛教里这么自私自利,看不破,放不下,怎会与佛法有所相应?学佛的人要: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要彻底了解佛教的真理,自己必须先要修忍辱、布施,才能有所成就。必须要“翻过来”,这也就是与世俗的人有所不同,不要同流合污。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即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与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

你们皈依我的人,都是我身上的血和肉。无论把哪一块肉割去,都是很痛的。无论哪一个地方流血,元气都会受损伤的,所以你们要互相团结。为了要使佛教发扬光大,就要吃人所不愿意吃的亏,受人所不能受的侮辱。心量要放大,行为要真实。如果不向真的去做,佛菩萨是知道的,不能欺骗佛菩萨。大家要检讨己过,痛改前非,真正认识自己以往的颠倒、不合理的作风。要老老实实,忘记自己,而为整个佛教、整个社会服务。

本来,在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团体,哪一个社会,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勾心斗角。在金山圣寺、万佛圣城、金轮圣寺,以及隶属法界佛教总会下的所有道场,都要把这种情形改善。当然,不能马上改得很圆满,可是也要一步一步做去。改到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的地步,然后,还要念玆在玆,保存这种良好的行为、志愿,去推展佛教,令佛教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佛弟子应有的责任。佛教若不兴旺,乃是因为我本人没有尽到责任。不要把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若能这样,不久的将来,佛教一定能发扬光大,推行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身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帮助我,或者助我发财,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开智慧──只知道求佛帮助自己,但没有想想我们对佛教有什么贡献?是不是拿出真心来?就在这处要常常回光返照。皈依时发菩萨四宏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问问自己:“我度了众生吗?”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点。若没有度,便赶快发心度众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无穷无尽的,但要把它反过来,化为菩提。反过来没有?若还没有,则快点把它反过来。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我检讨:有没有学佛法?有没有为佛教出点力?是不是学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天下间没有比佛道更超脱、更究竟的法门。我有没有真正发愿去成佛?不但是自己成佛,还要度一切众生成佛!

且看,释迦牟尼佛往昔“三衹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为半句偈而舍生命,这种精神是多么伟大!为法之诚,多么高超!大家要效法这种精神。

在洛杉矶的金轮圣寺,我每个月去一次,差不多有三、四年了。我觉得你们每个人没有从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没有真正体会到佛法伟大的精神。还是把自己划到佛法的外边去,未能深入。要想佛教兴盛,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做起,要献出真心 ,为佛教牺牲、努力,不要在小圈子里混。应以法界为体,虚空为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果真能这样,那么佛教就会发达。

禅七的规矩

时刻用自己应该用的功夫,时刻把功夫提起来。

◎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法界佛教总会,成立于一九六八年。该会的前身,就是佛教讲堂。自从成立之后,每一年都举行佛七和禅七数次。所以,都在无声无息中过去了。很少人知道法界佛教总会所属的金山禅寺在打佛七或禅七。

因为我们对外不宣传,不攀缘,而是老老实实在修行。如有人知道愿意来参加,我们欢迎之至!但是我们绝对不到外边化缘,叫人帮助,对人家说:“我们金山禅寺在打禅七,有一些无心道人在修行,你们应该来供养,则功德无量。”我们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宣传。

在中国打佛七的时候,善男信女所乐捐的功德香油钱,足够道场一年的开销,有时还有盈余。在打禅七时,有很多善士发心供养而结缘,这个法缘,源源而来,米、面、油、酱等等收入很多。在美国,佛教刚开始,一切要往好的方向去做,要将过去的陋习铲除,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采取任何方法来化缘,所以这种缘就没有了。如果会用方法,也许会化得更多。

我们为什么不去化缘?因为我们要老老实实认真修行,听佛菩萨的安排。佛菩萨和天龙八部护法善神,看我们用功修道,自然会有感应,如果我们不认真修行,就是有人来供养,也应该生大忏悔心。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我们要是存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种心不能了,那么,施主即使只供养一杯清水,也难消受。如果能把五观的道理明白了,就是吃金子(金,譬如珍贵的食物),也能消受得起。什么是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今天晚上开始打禅七。我们金山禅寺的禅七,和中国各大丛林的禅七不同。他们打禅七是“打食七”,在晚上一定要吃麻油包子;就是镇江的金山寺和扬州的高旻寺也不例外。有很多禅和子,专到有麻油包子吃的寺庙去打禅七。哪个地方包子好吃,就到那里去打禅七。他们不选择寺庙而选择包子的大小,所以有的寺庙以麻油包子又大又香为号召。并不是我诽谤出家修道人,放不下吃,的确是如此。

我们金山禅寺没有吃麻油包子的规矩,就是连小吃也没有。在中国打禅七时,有很多居士来供众,这一炷香,你供养四个桂圆;那一炷香,他供养两个花生糖,或者饼干,或者锅粑。总之,每炷香,都有人来供养。令无心道人生出贪吃的心来,吃得肚子满满的,无法静坐。我们这里就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和他们不同。

我们从早晨两点三刻钟开始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到晚上十二点钟休息。我们是修苦行,是苦干,是苦炼,行人所不能行的事情。可是,如果不将“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反觉得睡眠不够,坐在那里,正好入睡觉三昧;如果是这样子,永远不会有所成就。

我们要“舍死忘生”来打禅七,要认真用功打七,必须要得到自己应得的才受用。不要随波逐流,看人行我也行,看人坐我也坐,看人睡我也睡,这样是不可以的。浪费时间,对自己无益。

我在以前曾经参加过几个地方的禅七,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被监香者打过香板。为什么?因为我不睡觉。白天在禅堂里坐,晚上也在禅堂里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坐在禅堂,也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什么叫睡眠?就是一秒钟的时间,也不随便放过去,时刻用自己应该用的功夫,时刻把功夫提起来。

你们各位都是善根深厚的人,都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应该把这事情看重,不可敷衍了事。尤其今年的禅七,一定要有人开悟。如果没有人开悟,等打完禅七,每人要打一百香板。你们觉得能受得了一百香板的话,就不要开悟。要是觉得受不了,那么,就要开悟。若是有人害怕被打香板,现在还没有开始打禅七,可以退出。既然参加之后,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可退出。

禅堂的规矩,是已经告了生死假。就是有人死了,只能将尸体放在坐单底下,不许往外抬,况且又没有人死,更不可随便退出去。

我们在这里要立生死的门庭,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

舍不了死,就换不了生;
舍不了假,就成不了真。

这是金山禅寺的门庭。所以今年的禅七,大家要努力再努力,无论如何,要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谁也不要想走出金山禅寺的大门,就把你关在监牢里,这是今年大概的规定,希望大家遵守规矩。

以妄制妄参话头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

◎一九七五年九月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参禅,就是参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后,就采用参话头。现在所有的禅堂,都是参话头。话头有很多种,有的参“念佛是谁?”有的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有的参“如何是没有了?”等等。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譬如参“念佛是谁?”总想念佛是谁?其实这也是妄想,但是用一个妄想来控制一切妄想,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甚至于念“阿弥陀佛”,也是以妄制妄。就是念佛这一念,也是不对的。参“念佛是谁?”这一念,也是没有的,但由这一个妄想就能把其他的妄想都制住了。这是参禅的一个道理。

参禅的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执着在一切境界。参禅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外不知有物,内不知有心。”到这个时候,与法界合为一体,才能豁然开悟。切记!不要被声尘所转,东望西看,心不专一。参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四相的时候,便能把生死的根本断了。面见释迦牟尼佛,才知参禅的好处。

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才幸运遇到打禅七的法门。一定要特别专一,至诚恳切,好好用功,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不要打好吃、好衣、好住的妄想,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时光和命光一样的宝贵。古人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阴过去难再寻。

这就是说,一般的光阴就这样的宝贵,何况在打禅七,时间的光阴更为宝贵。不知道在哪一分钟?或哪一秒钟?就是开悟的时候;所以分秒必争,不可空过。希望参加禅七的各位!要勇猛精进,不可放逸。要忍一切苦,才得一切乐。忍人难忍,受人难受,这才是修道的精神。

认真修行莫放逸

要时时刻刻反省和检讨,有过改之,无过勉之。

我们第一个暑期班(一九六八年)在佛教讲堂开课。当时有很多人从西雅图来参加,为期九十六天。功课很忙,每天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有在星期六放半天假时,有的就去洗衣服,有的就做私人的事。《楞严经》就在那时讲的,计划在暑期班的期间把它讲完。最初每天讲一次,讲了一个时期,觉得时间不够,于是乎增加一次,每天讲两次。后来又怕讲不完,再增加一次,这样,每天讲三次,到了最后,每天讲四次。在这个暑期班的期间内,勉强将这部《楞严经》讲完,功德圆满,回向众生。

《楞严经》讲完之后,就有五位美籍青年出家,三位比丘、两位比丘尼。这是美国最先有人出家,受具足戒的开始。以后每年都有暑期班,继续有很多人来学习佛法,也有人出家做比丘和比丘尼。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金山禅寺的宗旨,重质不重量,只要实实在在修行,研究佛法,就是一个也不算少,何况不止一个。

金山禅寺出版一本英文杂志,定名为《金刚菩提海》(编按:目前是中英对照,改名为《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是月刊,刊登佛法要义,令西方人晓得佛法的来龙去脉,而对佛法有个正确的认识,不再误解佛教是迷信,是崇拜偶像,是消极悲观者,是社会的寄生虫。令一般人知道佛教是自由平等,没有种族、国籍、地域的界限,一律是佛弟子,以提倡世界和平为目标。佛教从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因为佛教的戒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但不杀人,就是其他的动物也不杀,而且还要放生,保护一切动物的安全,所以没有战争。

金山禅寺是在沙里澄金。若是金子,来到金山禅寺,等于回到自己的家里。虽然不讲话,但是读书很方便,没有人来打闲岔。天天研究佛法,这是很好的环境。美国人很多,但真正发心来到这里研究佛法,来听经学法的有多少呢?所以,成佛是一个一个成的,不是一群一群成的。世界上无论什么,都是以少为贵。我们金山禅寺研究佛法的人数虽不多,但在这世界上却是最贵重的,将来各位把佛法学会了,都可以到各处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是我对各位的期望。

这次来参加暑期班的人,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时间,不要浪费光阴,中国有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时间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今年暑期班的同学,在这里要努力学习佛法,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去,一定要学点真正的道理。

现在有一件事情,想对各位说一说,本来我不想说,可是不能不说。什么事情?就是出家人一定要尊重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贱,又不可以贡高我慢,要时时刻刻反省和检讨,有过改之,无过勉之。绝对不可散漫,不可放逸。你们大家既然跟我出家学道,凡是我所见到的,一定要讲出来,纠正你们的毛病。如果不讲,那是我对不起你们各位。我将所见到的事说出来之后,你们听不听?改不改?那是你们个人的事。我把做师父应负的责任尽到,问心无愧。你们可不要堕地狱的时候,才来埋怨师父。“啊!我师父当初为何不严教?如果好好教我,我怎会堕地狱?”

现在我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出家人切记!切记!不可以干涉别人的自由,不要影响别人的行动。自己不修行,不要妨碍他人修行;自己不持戒,不要妨碍他人持戒;自己不修德行,不要妨碍他人修德行。如果有这种思想和行动的人,一定要纠正过错,改恶向善。出家人,时时刻刻自己管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荒唐,要认真。不可随随便便,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佛在入涅槃时,告诉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这是出家人的座右铭。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存三念五观。“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吃了不修行,披毛戴角还。”这是多么危险!所谓“袈裟底下,失去人身。”所以,出家人处处要严守戒律。我们在生死未了的时候,欲心未断的时候,时刻不能懈怠,处处不能马虎。所以普贤菩萨说: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又说: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出家人,一分一秒也要爱惜,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如此的宝贵,不可浪费时间。每人要用功修行,精进再精进,才能有所成就。凡是用功修行的人,没有时间说话,没有时间打闲岔。关于这一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要注意。我见到不修行的人,非常痛心。这岂不是辜负当初出家时所发的愿吗?这种口是心非的出家人,焉能为僧宝?盼望各位自己尊重自己!

清洁空气的电疗法

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电疗世界的病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

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欢喜它,也不肯去修行。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打禅七,是调身调心。调身,令身不乱动。调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净;心能常清净,则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自性里边。自性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就是本来的佛性。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见迷染得太深了,所以不容易明心见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打禅七。打七叫“克期取证”,定下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一定要得到好处。

在用功方面,一定要求个明白。你要想真正明了,首先要学一个不明了。在禅堂里用功,用的是什么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间不知有人。从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么事?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饭?不知道。穿的是什么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么也不知道。这叫“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就是说养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痴的人,这时便会生出巧妙来。

此时,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彻底的开悟了。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样。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就出现了。

打禅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聪明、小智慧都收起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明白,你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种人才有大成就。我们在禅堂里,人家跑就跟着跑,人家坐就跟着坐,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这时候,才能转过身来,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么?明白自己的本地风光。了解什么?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禅堂里,要用功修行,少说废话,不要浪费时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坐禅确实是这样宝贵,不知在哪一分钟就能开悟,所以要分秒必争,任何时间也不能放过。若是到厕所,方便之后,即刻回到禅堂,继续打坐;到斋堂去,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到禅堂打坐;喝完茶之后,即刻回到禅堂打坐。总而言之,不放弃开悟的机会。不知哪个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换句话说,行香、跑香、坐香,都是开悟的良机,不可错过!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见高旻寺和尚天慧禅师到北京去,和他谈论禅理,问他还识玉琳国师的宗旨吗?他没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宫里的禅堂坐七天,一定要参出答案来。否则,要斩他的头。在六天之内,他参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后一天,急得他跑禅堂,跑来跑去跑昏了头,撞到大柱上,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回清醒了!得到标准的答案,于是他来见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认识玉琳国师的宗旨,他也所以开悟了。从此之后,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香、坐禅、参话头。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禅,参话头就是思惟一句话。例如,参“念佛是谁?”一心一意参这句话,参到一心不乱、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开悟时。这些方法,是用来禁止妄想。没有妄想,就能开悟。

坐禅的目的,是要开悟。开悟之后,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师们研究以毒攻毒的办法,用参话头来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个问题控制多个问题。参什么话头?参“念佛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把“谁”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谁?”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么?明白颠倒是非要远离。在《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过程,要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讲多了,打闲岔,还是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去用功修行。

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经》上说:“贵以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能专心一意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参话头也是这样,只想一个话头,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想,睡觉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烂不停止。换句话说,就是“不开悟不休息”。想一个问题是真理,想多问题是妄想。

有这么样两句话,说的很有意思:“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的功德,就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清静片刻,能修静虑的功夫,就比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许多倍。因为造那样多的七宝塔,不过是供养佛舍利(灵骨)。如果能静坐一须臾,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说静坐一须臾(很短的时间),胜造七宝塔。静坐片刻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静坐,那种功德非算数所能算出来的。你能在一须臾之间不打妄想,清净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有人说:“我们的功德,怎能给全世界人类呢?”现在全世界的人,因为争名夺利,所以杀气腾腾,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人类斗争坚固,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危险,一天比一天严重。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世界的危机,总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的。地球怎会爆炸呢?因为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大国研究杀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赛。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武器便会将地球毁灭,到那时候,真正的末日就到了。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修道,在无形之中能把这些杀气消灭,世界便没有危险了。怎样消灭呢?因为空气被污染,有许多毒素存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会影响众生的健康,威胁众生的生命。你们看看,现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使医生束手无策。因为空气被污染了,混浊不干净,充满毒气。我们修道人,要用电疗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疗?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

现在有人怀疑这种道理是不可能的。静坐怎么会把空气给消毒呢?现在来讲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学家,名叫苏东坡,当时有位大禅师,名叫佛印。两人是道友,常有往来。有副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证明他们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苏东坡居士作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佛印禅师评论,因而引起二人的辩论。我们现在看这首偈颂中的“毫光照大千”,用这句来说明道理。这毫光就是电疗,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浊有毒的空气,消灭得一干二净,乃至丝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气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气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气毒。大家同心协力来帮助世界电疗这个病,这世界污浊的空气,就会越来越少,光明的空气,也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空气便能完全转为清净。要知道污浊空气就是毒素,光明空气就是智慧。

现在的空气为什么会污浊呢?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不会使用电疗,所以空气越来越污浊。我们修道人要负起责任,使空气清洁。不但自己要勇猛精进地坐禅,还要劝亲戚朋友来坐禅。坐禅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对身心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如果他们不相信的话,教他们试一试,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大家努力坐禅,毫光照大千,空气的毒素,自然被消灭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来,就会放出智慧光明,这种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们会有无量功德,这种功德,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把空气的毒素毒菌消灭,人类便再不会患绝症──这是间接得到的好处。

魔是来帮助你修道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魔当作来帮助你修道的护法。

在前边所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坐在禅堂里,打这个妄想,静坐一须臾,就有功德,胜造七宝塔,想来想去,连一须臾的时间也没有静坐,那么,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好像认指为月一样,只见手指不见月,还说功德无量!无量!坐在那里念无量!又说,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这种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净入定,那时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乱想是没有用处的,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又在想,我怎么样能入定呢?我怎么样能开悟呢?如果打这个妄想,怎么样都入不了定,怎么样都开不了悟。为什么?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竟向外找,不向内求,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你们应做电疗医生来帮助这个世界,拯救空气污染中的众生。成就空气清洁中的佛,那么,大家现在要静坐,不要打妄想。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明白,要了解。现在我把清净空气的电疗法告诉大家,你们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们所用的功夫有没有上路?是上正觉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们参“念佛是谁?”有没有提起来?你们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没有提起“念佛是谁?”赶快把它提起来。好像“猫捉老鼠”一样,聚精会神在等待;又好像“鸡孵卵”一样,一心一意在想小鸡;又好像“龙养珠”一样,谨慎专一地保护,能念玆在玆来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们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的戒律。这种苦行敢说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间,每天坐十二小时,走六小时。这样辛苦,需要营养,所以在中国,从前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晚上每一个人可得两个大菜包,皆大欢喜。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所以吃中饭时要加菜,叫大家吃饱一点,有力气跑香。佛教的戒律,规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时候吃饭,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后来就改为过午不食,就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不可以再吃饭。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这是因为没有超过中午,所以不是犯戒。

在禅七期间,如果没有吃饱,那么,跑香、行香、坐香,都没有力气,就会生退转心。怎样生的?参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发牢骚,批评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开悟,对它一点也不关心,令它受痛苦。说你修的是什么道?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于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转心,不愿意修行了,前功尽弃。所以在禅七的期间,一定要吃饱,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脱。

今天讲“打禅七吃包子”的故事,这是真人真事,不是虚构。在中国宁波天童寺,该寺方丈叫密云禅师,他是个明眼善知识。该寺的维那师父,也是个明眼善知识。不过,这个维那的慈悲心太多,那个方丈的慈悲心太少。方丈和尚是“摩诃萨不管他”的作风,维那师父是“菩提萨埵爱管他”的作风,两个人的思想不同,所以作法是对立的。

在打禅七的时间,大家勇猛精进打坐,求智慧解脱。这位慈悲的维那师父,在晚上看大众肚子饿,没有食物,无精打彩地坐着;有的昏沉,有的掉举,不是睡觉,就是坐小。本来坐时是三尺高,现在是一尺半,为什么?因为肚子饿,挺不直腰,所以叫坐小。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之后,就没有法子继续维持下去。

维那一看这种情形,便发慈悲,为照顾大众的健康,所以用神通力,在定中到厨房偷锅粑,每个人分一块。等开静时,大众睁开眼一看,在膝上有锅粑,就偷偷吃了。人是铁,饭是钢,马上就有精神了,跑香时,也不觉得疲倦,不像饿的时候,跑也跑不动,要在旁边休息。这位慈悲维那,偷了两天锅粑,给大众当点心,不料在第三天,被方丈和尚发现他偷锅粑,于是被迁单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第三天早晨,管理厨房的和尚,发现锅粑不见了,以为被老鼠偷去了,因为职责的关系,乃向方丈和尚报告这情形,请示方丈和尚。老和尚说:“那么,就捉老鼠吧!”到晚上,方丈和尚在定中观察,发现维那在定中又去厨房偷锅粑,于是把维那的身体放在凳底下。等维那回来一看,自己的房子不见了,仔细的寻找,在凳下找到,于是把身体拖出来。这时,方丈和尚说:“你在做什么?你这个大老鼠,敢到厨房偷锅粑,现在你犯戒,你知道吗?犯戒是要被迁单的,明天你走吧!我们这里不留你了。”

这位被迁单的维那说:“您迁我的单,是可以的。可是我有一个要求,请您答应我。”方丈和尚说:“你要走了,还要求什么?”维那说:“参禅的人,一定要吃饱饭,才能用功修行。如果吃不饱,的确不能修行,所以我到厨房偷锅粑,是为大众,不是为我自己。希望方丈和尚发点慈悲,每天晚上,每人分两个大包子,若能这样做,我就向和尚叩头顶礼。我走之后,也不会打妄想。”

方丈和尚一想,这话很有道理,便说:“好吧!答应你的要求,满你的愿。”从此之后,每逢打禅七,晚上每人可得两个包子吃。这位维那师父问方丈和尚:“我应到何处?”方丈说:“你到四川去,到那里去建道场,因为那地方的护法和你有缘。”于是他用神足力,来到四川看见有一个地方,有两棵大桂树,枝叶长得非常茂盛,于是在树下打坐。后来被当地的护法居士发现,认为他是老修行,是有德行的高僧,于是便在桂树下建一所寺院,命名为“双桂堂”。他就在此堂传法授徒,后来有很多参禅者开悟,他也成为开山的祖师。

参禅,好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没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应该继续努力,没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懒惰。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谓“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么?提得起“念佛是谁?”放得下什么?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来,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会相应。

在这七天之中,应该勇猛精进,不生丝毫懒惰的心,不生丝毫怀疑的心。大众一起用功,用功到无人无我的境界时,便会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来”合而为一。若是没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应当生大惭愧心。为什么我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就因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所谓:

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
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

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薰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薰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我们为什么不认识本来面目?因为“我相”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和“自私心”,就会认识本来面目。你要想不认识本来面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为没有什么希望。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希望,希望明白人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把这个本来面目认识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难,才能返本还原,也就是得到金刚不坏身。

我们在禅堂里做什么?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既然是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是由锻炼而成的,现在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把身体锻炼得坚坚固固,永远不坏。

这时候,有人在打妄想说:“我修这个不是为了这身臭皮囊,锻炼它不坏有什么用?”不错!你的理论很正确。可是,我说的“金刚不坏身”,不是你说的那个臭皮囊。那么,它是什么?就是“自性”的金刚不坏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净本源的金刚不坏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是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作护法看。

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是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来得重要。这个生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知怎样生,不知怎样死?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应该努力用功,否则,永远要受生死束缚,而得不到解脱。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个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为什么会被魔的境界转呢?

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圆满。智慧不圆满,遇事就迷惑,认识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来,众生相、寿者相也生出来,烦恼相也跟着跑出来,如果有智慧就没有这些问题。

菩提达摩祖师来中国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九月,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抵达广州登岸,来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问答,因不契机,离开金陵,北往洛阳。路过神光法师讲经处,顺便进来,发现神光法师辩才无碍,有天华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知道是载法之器。此时,神光法师见一位印度和尚来听经,情不自禁,生起我慢之心。讲完经之后,就在达摩祖师面前打个招呼。

达摩祖师提出问题:“请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
神光说:“正在讲经。”
达摩又问:“你讲的是什么经?”
神光不耐烦地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达摩说:“从印度来。”
神光又问:“难道印度不讲经吗?”
达摩说:“当然要讲经。不过,讲的是‘无字真经’。”
神光又问:“什么是无字真经?”
达摩说:“无字真经,就是一张白纸。你所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讲它做什么?”
神光一听,心里不高兴,就说:“我讲经,教人了生死。”
达摩说:“你凭什么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还没有了呢!”

神光一想,这个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来诽谤三宝,我要试一试他的法力如何?于是用念珠(铁制,作为降魔武器)朝达摩祖师脸上打去。此时,达摩没有防备,不幸被击中,门牙被打掉两颗,菩提达摩一想,圣人(达摩祖师是证果圣人)的牙齿如果落在地上,那里就会大旱三年。为慈悲众生起见,将两颗门牙吞到肚中。所以留下“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成语。达摩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道场,踩一芦草,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思禅机。

神光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不知达摩修忍辱波罗蜜行门。菩提达摩刚走,无常鬼就来了,就对神光法师说:“你是神光吗?”神光说:“我是神光,有什么事情?”无常鬼说:“我奉阎罗王的命令,请你去喝茶,谈谈你讲了多少经?念了多少经?还有多少经没有讲没有念?”神光一听,吓得魂飞九霄云外,知道寿命将终,乃恳求地问:“谁能了生死,不受阎王所管?”无常鬼说:“就是刚才那个满脸大胡子,被你打掉两颗牙齿的黑和尚。”神光一听,后悔自己,不应该发无明火,将证果圣人打跑了,于是乎向无常鬼要求:“能不能让我去找那个和尚,学学了生死之法?”无常鬼同情地说:“可以!不过速去速回,我好交差。否则,我担待不起。”

神光日夜赶路,急追达摩。追到嵩山,远见达摩祖师面壁而坐。欣喜若狂,急忙来到达摩祖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忏悔地说:“请和尚慈悲,宽恕弟子鲁莽,不知和尚是证果圣人,多所冒犯,请和尚赐我了生死之法。”达摩回头一看,没有说话,继续打坐。神光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

我们参禅打坐,坐不到两小时,腰也酸了,腿也疼了,就受不了。或者打吃饭的妄想,或者打喝蜜水的妄想。总而言之,心猿意马,控制不住,时时刻刻想往外跑。神光法师为法忘躯的求法精神,一跪就是九年,谁能跪九小时,恐怕办不到吧!

有一天,天降大雪,神光仍然跪在达摩面前。雪厚约有两尺之深。此时,达摩抬头一见,深受神光这种求法的精神所感动。便问:“你跪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恳求和尚慈悲,传授躲阎王之法。”达摩说:“求法不是容易事,等天降红雪时,再传法给你。”

神光一想,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作菩萨时,为求半句偈,曾舍身命。这念一起,福至心灵,见石壁上挂了一把戒刀,乃取下来,砍断自己的左臂,血涌如泉,将雪染成红雪。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请求传法。达摩说:“你为法断臂,求法真诚。”于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之法传授于神光,改名为慧可。

慧可又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默良久,然后才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豁然大悟,成为禅宗第二祖。后将衣钵心法传授于三祖僧璨大师,又传四祖道信大师,再传授于五祖弘忍大师,又传授于六祖惠能大师,此时,禅宗分为两派。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拂尘看净,成为渐悟”,他的偈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立即开悟,成为顿悟”,他的偈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分为五宗,就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达摩的偈颂:

吾本来玆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果然到了六祖时,分为五宗。这种法在中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又把这法传到美国来,但是不需要跪求。只要诚心修行,就可以得到这种法要。

坐禅的姿势

结双跏趺坐,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着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希望参加者,也要贯彻始终,不可半途而废,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弃,浪费时间,一无所得。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参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又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小鸡来。我们参禅打坐也是这样,要念玆在玆,不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在参,为什么?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水落石出的时候,便是开悟时。

参禅,又像“龙养珠”一样用工夫。龙时时刻刻保护它的宝珠,没有不注意不谨慎的时候。所以这个宝珠,一天比一天光明,它昼夜六时精心的保护。参禅的人,也是这样,时刻不能生杂念。古德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可以说妄念不生全体现。没有妄想,就会有所成就。

参禅的人,不想成佛,不想开悟,不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修行,到时候自然会开悟。不可去想什么时候能开悟?如果这样一想,想到无量劫,也不会开悟。在禅堂里,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所谓“久坐有禅。”

参禅,又好像“猫捕鼠”一样用工夫,要聚精会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来,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乱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参禅的人,亦复如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这是参禅初步入门的知识。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边。你能结双跏趺坐,专心致意参禅,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向外驰求去找道,那是永远找不到,舍近求远,到处找困难的事。这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参话头

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话头,就是研究“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透“念佛是谁?”就是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欲念,只留有参话头的念,别的念一概没有了,这时道心就生出来。

“念佛是谁?”在没有打禅七之前,先打个佛七。打完佛七之后,再打禅七,比较有功效。先念佛,后参“念佛是谁?”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是鬼,是哪个鬼?是人,是哪个人?是我,我死了,还会不会念?装在棺材里,就没有人念佛。找究竟对“谁”念佛?念“谁”呢?找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找不到。永远的找,也找不到。这个“谁”如果找到了,什么妄想也没有了。为什么还有妄想?因为没有找到“谁”的缘故。这个“谁”字,可以找上个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在定中找这个“谁”字。因为专参这个“谁”字,一切妄想没有了,豁然开悟,在黑暗中现出光明,什么都看见了。所谓“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这就是“念佛是谁?”的道理。所以,谁能不打妄想,谁就有功夫;谁要打妄想,什么功夫也用不上,这就是参禅的中心思想。

参禅的功夫,就是专一其心来参,行也参,住也参,坐也参,卧也参。总而言之,时刻在参,不放弃参的机会。所以,在打禅七的期间,不拜佛、不念经、不上殿,也不过堂。到时候去吃饭,吃完饭立刻回到禅堂,继续参禅。到时候去厕所,方便后即刻回禅堂,继续参禅,不可浪费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时间内是开悟的时间?所以分秒必争。

所谓“不离这个。”不离哪个?不离“念佛是谁?”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这种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本性现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

我们在参禅时间,要面对现实,克服一切环境,抱定宗旨。苦,就是快乐的开始。我常对你们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古人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附。”就是说在不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吉祥的事来;在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不吉祥的事来。世间法都是相对待的。

我们在往昔的时候,不知造了多少业?所以要受果报。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进,把业果受完,就会证道业。各位要注意!无论遇到“顺”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修道,就是修忍受。所谓“忍是无价宝”,能忍受得住,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好像练过武术的人,没有经验,等打架的境界来了,就把所学的招式忘了;等境界过去了,想起招式,已经太晚了。参禅也是这样,等境界来了,要忍受,要吃亏,咬紧牙根,度过难关,便得到自在。

参禅,要朝于斯,夕于斯。在早晨也修这个禅定,在晚上也修这个禅定,修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成就。要能忍耐,腰酸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参“念佛是谁?”这样就时刻不会打妄想,能摄受身心,令其清净,一点妄念不生。心不离“念佛是谁?”四个字,时时提起来,刻刻不忘记,这就是用功的目标。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候,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参禅的境界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一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是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说明。在佛教中有人没有开悟,就说自己开悟,这种行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开悟,也不要对人讲:“我开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传,自卖招牌,那就没有意思。

你真开悟,知道某人是菩萨,某人是佛,他们化身来到世间,那时候,他们就走了,在唐朝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寒山大师,一位是拾得大师。寒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原来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丰干和尚在路旁拾来的婴儿,在国清寺养育成人)他在厨房管理烧水的工作,每天将残余的饭菜装在竹筒内,供养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国清寺来取残余的饭菜。因为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说笑,全寺僧人认为他们两人是疯子,所以不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是菩萨化身,游戏人间,来度应度的众生。

有一天,闾邱胤太守见到丰干和尚(弥陀化身)便问:“禅师!过去诸佛菩萨,常常化身来到世界,现在诸佛菩萨是不是也化身到这世界来?”丰干和尚说:“有啊!不过你不认识而已。现在在天台山国清寺厨房烧水那个和尚,就是普贤菩萨,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怎说没有呢?”闾太守闻之大喜,拜别而去,急往国清寺,专诚拜访寒山、拾得两菩萨。

来到国清寺,知客僧见太守光临,慇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觉得奇怪,不知太守为什么要见两个疯人?觉得莫名其妙。乃引导太守来到厨房。此时二人大说大笑,疯疯癫癫的样子,令人好笑。可是闾太守恭恭敬敬地给二人顶礼,必恭必敬地说:“弟子闾邱胤请两位大菩萨慈悲,指示迷津。”拾得大师说:“你在做什么?”太守说:“我听丰干和尚对我说,两位是文殊和普贤二大菩萨的化身。所以特来参拜,恳乞开示。”

拾得一听,向后倒退而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丰干是弥陀化身,你不去拜弥陀,来麻烦我们做什么?”说完便退到寺门之外,到天台山月光岩,退隐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萨隐藏起来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弥陀吧!”等他回来时,丰干和尚已圆寂了。这是当面错过,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我们禅堂中也有观世音菩萨,可是我不能告诉你们,免得被你们给撵跑了。

参禅能控制生死

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来去自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北宋末年,中国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岳飞。他幼年丧父,母亲很贤慧,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幼年时,他母亲教他识字、练字。家贫无钱买笔纸等,在沙子上练字,成为书法家。青年投军,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时时不忘救国家民族的大志愿。

此时金人侵宋,占领汴京(开封),执徽钦二帝北去,康王构在杭州建国,成为南宋,称为宋高宗,用秦桧为相,当时文人主和,武人主战。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离汴京很近”,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主和派),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岳飞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

道悦和尚劝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镇江)出家修行,可以免是非。岳飞将生死置于度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绝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颂:“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

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这证明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便可控制生死,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现象。古时禅师,都有这种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师,名叫邓隐峰,可以倒立而圆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这都是由禅定的功夫,来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修行要忍耐

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衹(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恶虽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恶,永远不会成就道业。修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能诸恶莫作,那么福报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若能众善奉行,那么智慧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虽然在增长,但要继续修行,而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现在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在禅堂里用功修行,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作诸恶”。如何修慧?就是“众善奉行”。在这种情形之下,福报也圆满,智慧也圆满,然后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衹劫。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走错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继续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最后达成佛果。我们修行佛法,比释迦牟尼佛幸运。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标前进,很快达到目的地──彼岸的净土。

释迦牟尼佛前生为常不轻菩萨时,修一种忍耐的苦行。见人就顶礼,口中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有人讨厌他的行为,所以他向人家叩头,还要遭受人的骂或打。有一次,行菩萨道,向人叩头,被人踢掉两颗门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励,行叩头的苦行。这回学到经验,见到人来,在远处就先叩头,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叩完头,说完话,即时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轻菩萨,以“无我相”的精神来修福修慧。谁教他这样修行?没有人教他这样修叩头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这样修行。被打被骂不生瞋恚,这就是修忍辱波罗蜜法门。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争。若是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向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瞋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修行。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瞋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换句话说,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瞋恨心,反而可怜歌利王的无知,所以对歌利王说:“等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你修道。”歌利王闻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后来就是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佛为他们五人说四谛法、三转法轮,都证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主,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极点,怎样也不会生瞋恚心,我们都是佛的弟子,应该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忍耐”的功夫。浅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门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说:“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说:“忍是无价宝。”谁把万佛圣城打碎了,我也不执着,无所谓,绝对不生瞋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没有忍耐力,一切免谈。今天所讲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无味。可是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虽然平常,但是道是从平常中生出来,道是人用脚走出来的。这种无为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不可当面错过。如果当耳边风,过而不留,那就后悔莫及。

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会用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若能用智慧来判断这个境界,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会有什么麻烦。最后希望各位努力参,参“念佛是谁?”不找到“谁”字,不休息。

参禅是开悟的方法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密是持咒。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他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话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可是,这个法门,要念玆在玆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在《证道歌》上说: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就是立刻觉悟一个理,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的修,在“理”上要立刻就明白。顿悟的时候,知道井在哪里,可以去取水;没有顿悟的时候,常听辘轳(汲水的工具)响,但不知井在何处。这个譬喻,是说明佛性从什么地方来的?怎能证得佛性?证佛性别无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参禅打坐。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六度修行圆满,才能开悟。

我们都在作梦,所谓: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是作梦,不觉梦黄粱;

梦中若不觉,枉作梦一场。

在梦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觉悟之后,三千大千世界也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把万事万物都返本还原,又怎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没有了。有人听到这四相没有了,就不敢修行。误认修到极点,人也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寿者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么,什么工作也没有了,成为失业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吗?那就继续颠倒吧!修行到了无四相的境界时,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证得诸法实相的道理。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不是说我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要真正证得这种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境界,那时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在世界上,不是执著名,就是执着利,或者执着财,或者执着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舍不得。为什么舍不得?因为有精细鬼和伶俐虫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当面错过,失之交臂,对面不识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受颠倒妄想所支配。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玆在玆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义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地参,绵绵密密地参。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秘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又叫五阴。蕴是集聚的意思,阴是遮盖的意思。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就因为被五蕴所覆的缘故。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有障碍为色,有形相为色。色蕴不空,见到色被色尘所迷惑,闻到声被声尘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尘所迷惑,尝到味被味尘所迷惑,触到觉被觉尘所迷惑。如果把色蕴空了,就是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的境界。

色,有种种颜色,能令你眼花撩乱,认识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样。在《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境界,都是被色蕴所执着。若能破了色蕴,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所以说,色蕴不空,便执着在色上,若着色上,见惑不能破。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就是色,对着境界生起一种贪心和爱心,就执着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断尽,就证初果罗汉。我们修道人,先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然后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对一切理认识不清楚。如果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证四果阿罗汉。

(二)受蕴:就是领纳的意思。境界来了,不加考虑,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觉。譬如吃一种好东西,觉得很自在,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住一间好屋子,觉得很漂亮,这就是受。坐一辆好汽车,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觉得不错,这就是受。

(三)想蕴:就是思想的意思。因为五根领受了五尘的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妄想,种种的念头。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蕴:就是迁流的意思。随来随去,随去随来,没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恶的动机,由妄心所支配,而反应于身口的行为。

(五)识蕴:就是分别的意思。境界来了,就生起分别心。例如:见到美色,生欢喜心;听到恶声,生讨厌心等等的分别。

若能把五蕴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没有一切的灾难。我们为什么有灾难?就因为有我执、有法执,二执不空的缘故。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本来没有自性,犹如空中的浮云,自然而有,自然而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被五蕴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我们修道,就是破五蕴,好像浮云,来,随它来;去,随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执着它。贪瞋痴好像水中的泡一样,本来没有实体,它自己生,它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又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实相,就是无相,无所不相,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以说返本还原,证得自性清净。到这种境界,也无人,也无法,人法双亡。也没有人执,也没有法执,这就证得实相理体。在刹那之间,能将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无间地狱罪,统统消灭无余。永嘉大师说:“如果我用诳语来欺骗众生的话,我心甘情愿到拔舌地狱,去受尘沙劫那样多的苦。”

我们在禅堂里,要实实在在来修行,好像抽茧丝一样,要有忍耐性,一点一点来抽丝,才不会乱。不可自作聪明找捷径,用科学方法来开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学能开悟,那些科学家不会在牛角尖里乱钻,早就开悟了,不会有你的分。不要异想天开,还是按部就班来参“念佛是谁”吧!腰酸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到时候,自然会开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各位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晓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修行讲真功夫,不是口头禅,能说不能行,是无用处。不但对开悟无帮助,反而成为障碍。所以说:“不说话,才是禅。”

一念灵光能彻照天地,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把智慧遮住,没有光明,成为无明。整天起惑、造业,要受生死的苦报。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若没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证得这些境界。这并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自然现象,是从实践功夫中得来的,一点也不为奇,这是平常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被无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识的指引,不知什么是明心见性(明悟自心,彻见本性)?什么是返本还原(恢复童子身)?我们在参禅,要明心见性,要返本还原。得到解脱,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一分一秒也不可空过,时时刻刻用功修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地念“谁”字。这一念,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什么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地步,与宇宙合为一体,打成一片。

古时高僧大德,他们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到无人、无我的境界,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认为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把开悟的机会错过了。所以拼命地参“念佛是谁?”找不到“谁”字,永不休息。找“谁”字,就是控制妄想最佳的办法。

在扬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当初他在参禅时,参到“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的程度,什么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谁?”有一天,要去小便,因为专心参“谁?”绵绵密密地参,所以误走到天王殿,在韦陀菩萨座前,当做厕所,正要小便时,抬头一见韦陀菩萨瞪着眼睛,举起宝杵,吓得清醒,知道走错路,急向韦陀顶礼,忏悔过错,祈菩萨原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妙度禅师用功专心,一心一意参“谁”字,别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天王殿误做厕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学妙度禅师,不去厕所小便,来到观音台上小便。故意这样做,那就离道十万八千里。要知道妙度禅师不是学某某人的行为,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谁?”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所以才有这种现象,你想故意学走错路,那是大错而特错。就是有这种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谓“差之丝厘,谬之千里”。在禅堂里不用功修行,坐在那里打妄想,引磬还不响?开静可以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饭的妄想,还不到吃饭的时候?肚里饿的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数时间,已经过去十二天了,还有九天就功德圆满,快点过去吧!免得造罪。

人家打禅七,希望时间越长越好,能有开悟的机会;他坐在禅凳上,好像坐在针垫上,时刻不安宁,不是换腿,就是伸腰。人家在入定,他在想入非非,妄想重重。既然是这样,何必来打禅七?装模作样做什么?干脆不要来参加,免得自找苦吃。

可是要知道,想了生死,应该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睁眼看见生死问题,闭眼不忘生死问题。要念玆在玆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堂不是念玆在玆想了生死,而是念玆在玆打妄想。唯恐妄想打少了不够本,这是多么可怜!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钟也不可打妄想,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大事没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哀。所以在参禅的时候,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可以空过,也不放松。时时刻刻用功修行。用功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自然就有感应。有了感应,功夫才能相应。就是已经开悟,也要再接再厉向前进,不可躲懒偷安,化城自困,到此为止,不向前走。有这种思想,就是修道的绊脚石。

妄想,明明知道办不到,为何还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这就是一般人的习气毛病,明知所以犯。说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执东执西,着男着女,把宝贵光阴浪费掉了。

打禅七的时间最宝贵,乃是不容易遇到的良机。在这期间内,把一切妄想抛到九霄云外,让心清净一下,专想“念佛是谁?”不要打闲岔,大家努力来参!参!参!

开悟要印证才算数

开悟要经得起考验,否则成为大妄语,要堕无间地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威音王佛以前,人人能开悟,不需要有人印证。在威音王佛以后,自觉开悟的人,一定要经过祖师或善知识(已开悟)印可证明才算数。好像在楞严法会上,有二十五位圣人,自叙圆通,请释迦牟尼佛印证。

现在讲一个印证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师,他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因为他一生没有离开永嘉县,所以时人称为永嘉大师。他出家后,研究天台教理,好修禅观,曾阅《维摩经》,豁然大悟。

后来遇到玄策禅师(六祖的弟子)叙述此事,玄策建议,令他去曹溪参六祖,请印证。否则,无师自悟,乃是天然外道。他来到曹溪南华寺的时候,恰巧是六祖坐禅时间,他贡高我慢,来到六祖禅床前,也不问讯,也不顶礼,手执锡杖,右绕禅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说:“沙门应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行无亏,名为沙门(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六祖说:“何不体无生?达了无速乎?”

永嘉答:“体本无生,达即无速。”

六祖说:“子甚得无生之意。”

永嘉说:“无生岂有意耶?”

六祖说:“无意谁能分别?”

永嘉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说:“如是如是。”乃授与印可证明,成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师得六祖大师印证之后,即刻要回永嘉开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为在一宿的时间,便觉悟佛法的真谛,所以,时人称为“一宿觉和尚”。后来他极力宣扬“顿悟”的禅风,特作《证道歌》五十多首,说明顿悟的境界。这是不朽的佳作,成为佛门必读的功课。

我们坐在禅堂里,在表面看来,好像用功修行,其实坐在那里打妄想,一点也不用功修行。心中想,现在是科学时代,应该用科学方法来开悟,想来想去,一点也不科学,这就是痴人说梦。

开悟要经得起考验,否则成为大妄语,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凡是自我宣传,开悟啦!证果啦!都要受此报。希望各位!谨慎再谨慎,不可任意乱语,要受果报。

我们现在很早就起来,很晚才休息。为什么要这样苦修呢?因为多一分钟的参禅,多一分钟开悟的机会。现在,虽然都坐在禅堂中,聚精会神在参“念佛是谁?”其中不能说没有人专心用功,可是真正想要开悟,得到受用的人,为数不多吧!多数的人,对参禅不认真,也不热心,敷衍了事,来混光阴。这样打禅七,尽未来际,也不会开悟。我希望在这个国家(美国)有多人开悟,对佛教前途才能有所帮助。

在打禅七期间,不要讲话,不要打妄想,拿出真心来用功,才有感应,才能开智慧。有了智慧,才不会颠倒。不颠倒才能教化众生。自己对道理还弄不清楚,怎能去教化他人?这岂不是以盲引盲吗?这是很危险的。

参禅,好像农夫在春天播种五谷的种籽,在夏天努力的耕耘、灌溉、除草、施肥,到秋天才可以丰收,到冬天才能得饱暖。这是农夫一年之希望──丰衣足食。参禅也是这样,要兢兢业业守住念头,时时刻刻管住自己,在禅堂里,行的时候用功否?坐的时候用功否?总而言之,行住坐卧都要用功修行。觉得用什么功相应,就用什么功,没有什么限制。譬如,参话头觉得不相应,可以念佛,或者修止观。只要相应,才会有成就。

无论用什么功,心要专一,没有妄想,用到极点,便有消息。如果妄想重重,用什么功,也不会相应。凡是真正用功的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行坐都不知道,怎会打妄想呢?只知道“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个疑问,要念念不忘,常在心中参。在这个时候,渴不知渴,饥不知饥。冷不知冷,热不知热。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专一其心的缘故,腰酸不知酸,腿疼不知疼,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只有唯一的念头──“念佛是谁?”常提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提起来,时时刻刻,绵绵密密,接接连连而不间断用功夫。用到极点的时候,或者撞着,或者闯着,忽然间开悟。

为什么你没有豁然开悟?因为你没有专心致志,不知明心见性的道理,不知返本还原的境界。不知家乡在何处?愿做流浪异地的穷子。最后一句话,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善恶不离一念心

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真谛。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大乱。

我们在打禅七,就是“改恶向善”,是“改过自新”最好的机会。一念恶,天地会有狂风暴雨发生,造成灾害。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天地会风调雨顺,世界会国泰民安。简言之,上自元首,下至老百姓,守五戒,行十善,这个国家一定丰衣足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若是犯五戒,造十恶,毫无问题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安宁,国家不富强,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参禅,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禅堂里一心参禅,其他妄念停止下来。专心参禅,拿得起,放得下,一念是谁?时刻在寻找!这就是守五戒,也是行十善。禅堂一坐,五戒十善具足了。因为这个,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打些无益的妄念,要把握时机来参“念佛是谁?”

参禅时,要努力用功,勇猛精进。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生了多少善念?生了多少恶念?打了多少妄想?要统计一番。 

未生善念,令生善念;
已生善念,令其增长。
未生恶念,令其不生;
已生恶念,令其消灭。

这就是修行初步的基础。

世界为什么会毁灭?因为人们的“善念少、恶念多”的缘故。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要转戾气为祥和,戾气就是毒气,生一念贪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瞋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痴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如果用贪瞋痴三毒来处理事情,就会天昏地暗发生灾难。如果用戒定慧来处理事情,天会清,地会宁。所以说,恶人多的地方,灾难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总而言之,灾难或吉祥,都在人为。

古人说:“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离三界,造恶者能堕落三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痴就是恶念。世间一切都在说法,有的说善法,有的说恶法,有的说旁门左道的邪知邪见法,有的说中道了义的正知正见法。换句话说,说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说恶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为什么颠颠倒倒?就因为执着,一切放不下。

古诗云:“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你们想一想,看一看,所有的人,谁能逃出生死关?在一生之中,图个好名,死了,名也没有啦!贪个大官,死了,官也没有啦!一切成空。中国有个秦始皇,他修万里长城,为保护子孙万代作皇帝。不料才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丞相赵高所弑,这不是枉费一番心机吗?

古今中外,发大财,当大官的人,糊涂过一生,争名夺利,造了多少孽障,死的时候,两手空空去见阎王。由此观之,我们参禅一定要用功,不可懈怠,不可放逸,错过机会,后悔莫及。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有人说:“等我功成名就时,再放下一切,专心修道。”可是时光不等待,那就晚了。参禅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出离生死关。到临终时,身无痛苦,心无贪恋,如入禅定,含笑往生,这才是对生死大事有把握!

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

玄奘法师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西元六○一年)。河南陈留人,俗姓陈氏,幼年即有过人的智慧,七岁开始读五经,在十三岁那年,随其二兄长捷法师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诵习经典。隋朝制度,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必须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证书(度牒),才有资格作为沙弥。此时,正逢洛阳度僧,玄奘法师年幼,不能参加考试。他在考场门前徘徊,望之兴叹!而被主考官郑善果发现,认为是佛教龙象,破例特取度之。

玄奘法师在二十岁,受具足戒之后,到处参访善知识,发现众师所说,与经典颇有歧异,令人无所适从。尤其《十七地论》,见解不同。乃发愿到天竺(即今日印度)研究,以解其惑。

由于赴天竺路途,要经过崇山峻岭、崎岖不平的山道,所以玄奘法师在未启程之前,先练习爬山越岭的技术,先用桌子、凳子之类物品,堆成假山,从这边爬到那边,再从那边爬到这边。一天练习多次,后来自己感觉爬山的技术不错,又到山上去实地练习,约有一年经验,技术方臻熟练。于是上表,申请到天竺取经。当时(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玄奘法师拿定主意,无论批准与否,决定赴天竺一行。所以最后不得不私自出境。

从长安出发,只身向西行,经过一山洞,见洞口有蝙蝠粪,当时玄奘法师在想:“这洞中一定无人住,否则不会有这么样多的蝙蝠粪。”好奇的心理向洞中走去,在不远的地方,他发现一个怪物,头发都结在一起,小鸟在上面做窝,这怪物脸上的尘土很厚,好像石头人一般。玄奘法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位老修行,已经入定。玄奘法师用引磬给他开静,令他出定,一会儿,这位老修行开始动弹。

玄奘法师便问他:“老同参!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啊?”老修行的嘴巴动了几次,才发出声音来:“我等红阳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我好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老同参!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老修行一听,很惊讶地问:“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出世?”玄奘法师说:“在一千多年前,出现于世。佛灭度已经很久啦!”

老修行又说:“释迦牟尼佛入涅槃,那么,我还是入定,等白阳佛(弥勒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吧!”玄奘大师说:“老同参!你不要再入定了,等弥勒佛出世时,你又要错过机会,不如现在跟我到震旦,将来我取经回来,你好帮我弘扬佛法。”

老修行一想,言之有理,于是答应大师的要求。玄奘法师对他说:“你的身体太旧了,所以你要换一个新的房子。你到长安去,看到黄色琉璃瓦的屋子,你就到那里去投胎,等我从天竺(印度)取经回来,我再来找你。”老修行辞别玄奘法师,二人分手,一向东走,一向西行,各奔前程。

玄奘法师经过跋山涉水,迭遭灾难而不灰心。曾经誓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实在伟大!所以完成他伟大的事业,对中国佛教有所贡献,创立“唯识宗”。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希望成就道业,应以玄奘法师为宝鉴,作为模范,向他看齐,把本有的智慧现出来,为佛教贡献一分力量。

一日复一日,玄奘法师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向西进行。抱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不到目的地(天竺),决不休息。所谓“见贤思齐”经过千辛万苦,在路上行走三年,终于到达天竺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拜戒贤论师为师(当时天竺唯识学权威),专学《十七地论》及《瑜伽论》等经典。

学成归国,路经曲女城,为戒日王所请,在该城成立辩论大会,参加的有十八国的国王,以及大乘和小乘、婆罗门和外道等,约有六千人,盛况空前。大师为论主,称扬大乘,序作论义,写悬于会场门外,并言:“如改一字,愿拜他为师。”经过十八天,无人能改,最后胜利,名扬五天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

于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长安,当时僧俗出迎有数十万人。唐太宗派相国梁国公房玄龄等为代表,欢迎玄奘法师于弘福寺,从事翻译经典工作。

玄奘法师,在天竺留学十二年(在路上往返耽误五年),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祖师。取回的经典有五百二十箧,计有六百多部。将全部经典贡献于国家,特蒙皇帝召见,嘉奖一番。玄奘法师便向唐太宗贺喜:“恭喜陛下。”唐太宗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喜从何来?”玄奘法师说:“陛下得一位太子。”唐太宗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说:“没有啊!”

玄奘法师心想:“明明指示老修行来投胎,怎会没有呢?”于是在定中观察。哎呀!老修行搞不清础,投错胎了,跑到尉迟恭家里去。玄奘法师将这段因缘,向唐太宗报告。唐太宗说:“原来如此,你就去度他吧!”玄奘法师去找尉迟恭,说明来意。玄奘法师一见尉迟恭的侄子,心生欢喜。因为窥基的身体,非常魁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是载法之器。所以开门见山地说:“你跟我出家吧!”窥基一听,莫名其妙,不悦地说:“你说什么?叫我出家,岂有此理!”转身就走了。

玄奘法师只好与唐太宗商量,成就这段因缘。于是乎皇帝下旨,要尉迟恭的侄子出家,尉迟恭一接到圣旨,便叫侄子出家。窥基严辞拒绝地说:“岂有此理!皇帝怎么可以叫我出家?我还没玩够哪!我要去和皇帝讲道理。”第二天尉迟恭带着侄子来见皇帝。

窥基一来便说:“陛下要我出家,可以!可是我有三个条件。”唐太宗一听就说:“你要多少个条件都可以。”窥基就说了:“我最欢喜喝酒,我不能没有酒,无论我到什么地方,都有一车的酒跟着。”唐太宗心想:“出家人是戒酒,可是玄奘法师告诉我,不管什么条件都答应。”于是就说了:“好!我答应你。第二个条件呢?”窥基说:“我知道出家人不可以吃肉,可是我欢喜吃肉,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后面都有一车新鲜的肉跟着。”唐太宗说:“我答应你。第三个条件呢?”

窥基没想到皇帝会答应他的条件,所以就说:“出家人不可以有太太,可是我离不开女人,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必须有一车的女人跟着。”他心想:“这个条件,皇帝无论如何一定不会答应的。”唐太宗心想:“哎呀!这怎么能答应呢?可是玄奘法师已经嘱咐我,不管什么条件一定都要答应。”所以就说了:“好!我完全答应你,你现在可以出家了吧!”

窥基没办法,就很勉强出家了。所以在出家那天,后面有一车的酒、一车新鲜的肉、一车美女,陪着他一起到大兴善寺出家(编按:大兴善寺是玄奘法师的译经场),庙里知道窥基要来出家,所以敲钟击鼓来迎接他,窥基一听到钟鼓的声音,豁然大悟:“啊!原来我就是那个老修行,来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于是乎把后面的三车遣回去,什么都不要了。所以后人,称窥基为三车祖师。

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同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玄奘法师回国第二年,奉诏撰《大唐西域记》一十二卷。于唐显庆五年(西元六六○年),玄奘法师五十九岁时,开始译《大般若经》。梵本有二十万颂,玄奘法师广译,不敢删略,一如梵本,经过四年的时间,译成六百卷。次年,拟译《大宝积经》,不幸,患病而辍笔。

唐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玄奘法师圆寂,年六十有四,葬于樊川北原。玄奘法师所译的经典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其弟子甚多,以窥基、圆测传承唯识,普光、神泰传承俱舍。

隋唐二朝,是佛教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祖师辈出,各创宗派,当时有十宗,小乘有二宗,大乘有八宗。其中“三论宗”和“唯识宗”的思想,完全保存天竺原有的思想,原封不动,搬到中国来。另外“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宗)和“贤首宗”(以《华严经》为宗)的思想就变质了,将中国的思想掺杂在内,这四宗是研究佛理,成为教门。乃至演变成现在的五宗派:教、禅、净、律、密。其实目的是同入究竟涅槃,不过修持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参禅要回光返照

要回光返照,认清过错,痛改前非,不要抱着臭习气而放不下。

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离了这个,便是错过。

“这个”是什么?就是用功参悟的话头。用真心来办道,提起绵绵密密不断的话头来参悟,来研究。一时一刻,一分一秒,也不生杂念妄想,总是念玆在玆去参悟自己的话头。哪有时间讲话,打闲岔?也没有时间躲懒偷安,更没有时间说人家是非。专一其心,在参悟话头。

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

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

再要不恨人,事事都能好,

烦恼永不生,怨孽从哪找。

常瞅人不对,自己苦未了!

参禅打坐,具有这种思想,才能入门。在禅堂里,每个人都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是在用功?还是在打妄想?看看自己,是回光返照照自己?还是反光镜照外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在禅堂里,要记住这两句话:“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时时刻刻管自己,不要去管他人。更不可打闲岔,障碍人家用功修道,耽误他人开悟的时光。这种行为,最要不得。我常对你们说: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人人有这种思想,就不会乱讲话,打闲岔,一心一意用功办道,并无二想。

参禅的人,要把根本问题认识清楚。什么问题?就是习气毛病。我们打禅七,就是打掉恶习气坏毛病。洗心涤虑,解除妒贤嫉能的心理。把嫉妒障碍心、无明烦恼心,统统灭尽,这样,真心现出,智慧现前,才有好消息。

人为什么讲是讲非?因为愚痴。为什么嫉妒障碍?因为愚痴。为什么有害人心?因为愚痴。凡是做出不合理的事,都因为愚痴。为什么愚痴?因为没有禅定的功夫,所以没有智慧。在人我是非圈中转,跳不出圈外。这一点要回光返照,要认清自己的过错,痛改前非,不要紧抱着臭习气而放不下。

打坐的时候,为什么要睡觉?因为求法心不真实。如果真心求道,绝对不会睡觉。大家不妨试一试,这个道理正确不正确?

禅堂是选佛的道场

你若总戴着假面具,也不会被选为佛。

大家在禅堂里,参禅打坐,就是考试。看谁能考上佛的果位。怎样才能考上呢?就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有了这种功夫,才有被录取的希望。

为什么说:“视之不见”?因为“回光返照”。为什么说:“听之不闻”?因为“反闻闻自性”。为什么说:“嗅之无味”?因为“收摄身心”,不为味尘所转。这时,眼观色而无色,耳听声而无声,鼻嗅香而无香,舌尝味而无味,身觉触而不着触,意知法而不着法。到了这种境界,被选为佛,才有希望。不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到登峰造极的时候,不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那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在禅堂里,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阴过去难再寻。”我们要把握时机,认真用功修行。修行之法甚多,唯独“参禅”这法门,是最高无上的法门。这个法门,如果用功到相当时,能回过头来,能转过身,背尘合觉,而选为佛。

修菩萨道的人,外能舍国城妻子,内能舍头目脑髓。只要有人需要,一切皆布施,绝不悭吝。只知道利益众生,而不为自己打算。这样的思想,在选佛场中才有希望被选中。大家要知道,是诸佛来选拔,大公无私,绝对不会侥幸被取,是完全靠真功夫的。

佛来选佛,而不是魔来选佛。可是魔来助佛。佛是在正面教化众生,魔在反面教化众生。反面来鼓励你,给你机会,发大愿力,用功修行,所以魔是反面的善知识。我常说:

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

磨如秋中月,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化了,现出本来佛。

所以对魔不要有敌对的心理,当作助道的善知识。如是观想,便心安理得无烦恼。有人来诽谤我们,那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本来做得对,可是有人批评不对,那么,则要往对的去做,更有百尺竿头进一步。所谓“见吾过者是吾师。”能说出我们毛病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应该感谢他,不可仇视。

诸佛不像我们那样的糊涂。你若总戴着假面具,也不会被选为佛。要选拔真里求真,真中更真,要“真真真真真真真!”有七个真,才有希望。所谓“七真八正。”在禅七中,七天要真修行,第八天就改邪归正。这时的习气毛病,一扫而光,脱落净尽了!

什么是无心道人

修道人,要没有求名求利的心,老老实实参禅习定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心道人。”什么是无心道人?就是在禅堂打禅七的人。他们没有求名求利的心,把财色名食睡五条地狱根,都拔出来,无心无念在参禅,所以叫无心道人。

在西方想要真正弘扬佛法,就要修“无心道人”的法门。并不是希望某某人,来护法供养无心道人。如果贪图供养,那就是有心。所以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要老老实实参禅习定,不可妄想丛生,接二连三,像演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现在眼前,那就离道有十万八千里。越走离家越远,作为外乡的游子,多么可怜!

我们修道,要躬行实践,凭真功夫。不要搞名搞利,不要自我宣传。要学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王诸大菩萨的精神,护持道场,教化众生。菩萨认为众生有成就,和自己有成就是一样,没有彼此之分别。菩萨是见闻随喜,来赞叹有功德的人。

俗语说:“有麝自然香,何须大风扬。”无心道人,修到极点,自然有感应。做佛事就是佛,做菩萨事就是菩萨,做罗汉事就是罗汉,做鬼事就是鬼。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修道不可找捷径,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认真修行,才有成就。

参禅是行六度波罗蜜

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

做维那要注意,在开静的时候,先打一下引磬,令大家准备站起来;看看准备妥当,再打第二下引磬。这时,大家一起站起来,然后,再打两声木鱼。大家开始行起来,在跑香的时候,分为内外两圈,跑快的人在外圈跑,跑慢的人在内圈跑。这是折衷办法,自在来修行,快慢均可。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这是没有定法。

在《金刚经》上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说一定,就会发生毛病。在《金刚经》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行这个法,都要平等。佛虽然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可是佛不觉得和众生有什么不同,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佛,佛是众生;众生是佛,佛是心。

走得快也是参禅,走得慢也是参禅,随自己的体力来决定。要任运自然,一点也不造作,一点也不要勉强,要这样精进、用功、忍耐。腰酸腿痛,不要管它。什么也不要了,这就是布施。身不去作恶,这是身业清净;口不说是非,这是口业清净;心不打妄想,这是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就是持戒。能忍受一切痛苦,就是忍辱。能不断的用功修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而不退心,就是精进。能坐下来,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就是禅定。由禅定而生智慧,就是般若。六度圆满,便到彼岸。

到止静的时候,维那要看班首已到他的座位前,便敲一下木鱼。大家各站各人的座位前。等都站齐,再敲一下木鱼,这时,要端然正坐,把脊背挺直,不可低头弯腰,所谓“坐如钟”,头要正,腰要直,好像一个大钟,四平八稳。

参“念佛是谁?”不是念这句话,而是参这句话。研究这个“谁”字。有人说:“我知道,念佛是我。”这是不对的。这句话头,若是明白了,就是明心见性,彻法底源,借道还家。不是像你所说那么样的简单,那样的容易。“就是我嘛!我在念佛。”那么,人死了之后,还有人在念佛吗?是没有的,既然没有,怎会是你在念佛?要晓得念佛的人,是不会死的。你会死,念佛不是你。念佛成佛,成佛又是谁?谁去成佛?你已经死了。所以就在这个地方要参,参到海枯石烂的时候,也不放松,追根究底的参,终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豁然大悟,原来如此!

要修无相的功德

把妄心停下来,现出真心来修道,就有无量功德。

在禅堂里是选佛的地方,是种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外边所造的寺塔,是有形有相的功德。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能静坐片刻的时间,就有永不磨灭的功德。有人说:“外边的功德我不作了,来修内边的功德。”这种思想也是不对的。而是要并驾齐驱,修功修德,到功德圆满,福慧具足,成为两足尊。

当知所造的庙,经过长时间,皆会变坏。所建的塔,经过劫火,会被烧空的。唯独静坐,能把自性中的佛法僧三宝修行成功──这是无漏的功德。不怕风雨,不怕劫火,永远存在,所以无相功德胜于有相功德千万倍。

在禅堂里,把妄心停下来,现出真心来修道,就有无量功德,否则,就无功德。所以才说:“你能静坐片刻的时间,就胜过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比那功德还要大。”

各位来参加打禅七,都是有善根,才遇到这种因缘,共同来参禅。现在要把心清静下来,不可心猿意马,时刻不安静,总想向外跑。那就与道不相应,浪费了七天的光阴。一无所得,辜负当初的发心。设法控制妄念,令心静下来。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因为这种原因,拟在明年(一九八二年)举行十个禅七,静坐七十天。今时今日,在全世界找不到连续打十个禅七的道场了。

万佛圣城要将末法改变为正法,所以我们拼命修行,用功办道。如有人想实实在在修行,只有到万佛圣城来,才有机会真修行。在外边修行,不过在皮毛上打转,敷衍了事。在名义上说是打禅七,实际上时间有所不同。万佛圣城打禅七,从早上二点半钟开始行香,到夜里十二点才休息,在中间只有一小时养息香,这是打禅七的规矩。

虚云老和尚出家的因缘

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进。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

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烟。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可是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棚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从九华山沿着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泛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于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主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还让他掉在水里?”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是不是生了退道心?“啊!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算了吧!我不修行啦!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众人皆钦叹不已。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说: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信徒供养,布施钜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我们受了什么苦?做了什么功德?就妄想开悟,简直是幼稚的想法。

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进,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管成就如何,只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不要有所企图,什么五眼六通?什么神通妙用?这不是修行所究竟的成果。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宣化老禅师出家的因缘

对死很怕,也不愿意死。
又觉得生生死死没有意思,遂起了出家的念头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

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编按】:宣公上人是吉林省双城人氏,俗姓白,父富海公,一生勤俭治家,务农为业。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好善乐施,有求必应,认为“为善最乐”。乡里称赞不已,称为活菩萨。于戊午年三月十六日,在夜间,太夫人梦见阿弥陀佛降临,身放金光,照耀世界,震动天地。惊醒之后,异香扑鼻,香味非常,清澈肺腑,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久,宣公降生人间,连哭三天三夜而止,盖觉娑婆世界之苦不堪忍受所以。今将宣公上人自述出家的因缘,摘录如下:

我在十二岁以前,脾气很倔强,倔强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有人惹我的时候,就会哭,一哭起来,就没有完的时候。父母的话也不听,非常任性,有时候不吃不喝,拼命地哭,令父母也没有办法。当时的想法,知道父母非常疼爱我,我若是不吃东西,父母的心会软,会向我投降。我那时就是这么样的不孝,不体会父母的辛苦。现在想起来,实在不应该这么样不乖。

有一次,邻居的小孩子来到我家,那时,我刚会爬,他也是在爬的阶段,我们在炕上爬,看谁爬得快!我爬到前头,不料他用嘴来咬我的脚。愚笨的我,不知反抗,只知大哭,现在想起来真可笑!

在十一岁那年,和同村的小朋友到郊外去玩,发现一个婴儿的尸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认为小孩子在睡觉,但叫也叫不醒,看他眼睛闭着,又不喘气。我莫名其妙,所以回家问母亲:“为什么小孩子在郊外睡觉呢?”母亲说:“那小孩子死了。”我又问:“为什么会死呢?怎么样才不会死?”当时,有位亲戚便说:“要想不死,除非出家修道,才能不死。”那时候,我对死很怕,也就是不愿意死。又觉得生生死死没有意思,遂起了出家的念头,修道才能了生脱死。

有一天,我对母亲说:“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妈妈同不同意?”母亲说:“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拦阻你。可是等我死后,你再出家也不迟。”母亲已经许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兴,但是不能即刻出家。

当时的我,反省过去做了不知孝顺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费了很多精神。怎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个笨法子──向父母叩头,表示忏悔。遂决定发这个心愿。当我开始给父母叩头的时候,父母吓了一跳,便问:“为什么要叩头?”我说:“因为我以前不知孝顺父母,惹父母生气,现在知道不对了,所以从今天开始,向父母叩头。”父亲说:“既然知道过错,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头。”我说:“孩儿的个性一向倔强,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父母亲知道我的脾气,不再说什么,默许我的愿心,接受我每天早晚叩头。

从此以后,每天清早起来(家人在睡觉时),就到院中向父亲三叩头,向母亲三叩头。每天晚间,家人上炕睡觉之后,就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个头。叩了一个时期,感觉不够,又向天地叩头。当时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词,只知有天、地、君、亲、师,所以每天早晚,给天叩三个头,给地叩三个头,给国家元首叩三个头,给父亲叩三个头,给母亲叩三个头,给未来老师叩三个头。

这样的叩头,经过一段时期,感觉还不够,又增加给天下大孝人叩头,给天下大善人叩头,给天下大贤人叩头,给天下大圣人叩头。以后又增加给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头,也给全世界所有的坏人叩头。乃对天叩头,向天祷告,希望大恶大坏的人,改恶迁善,统统成为好人。这样的增加下去,最后增加到八百三十个头。每次要叩两个半小时的头,早晚两次,需要五小时,我在院中,无论刮风下雨,照叩不误。就是在冬天下雪,也是在院中叩头。用我的愚诚来叩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样叩了几年,母亲往生,我在母亲墓上守孝三年,仍然在叩头。出家之后,开始研究经典,觉得佛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经典,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经典。其他宗教的经典,简直是望尘莫及。

我在未出家之前,参加各种宗教的活动,曾经参加天主教的弥撒仪式,基督教的安息会,还赴旁门左道的法会。总而言之,到处寻觅了生脱死的方法,到最后很失望,找不到根本解决的方法。各宗教的教义,都不彻底、不究竟。但是发现天主教和基督教,普遍令一般人所接受。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新约》和《旧约》,翻译成各国文字,义理浅显,容易明了。佛教的教义,虽然很圆满,但是文字太深,非一般人所能明了,所以信仰的人很少。当时,我发了一个空愿,决心将三藏十二部经典译为白话文,再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可是我不懂世界语言,也没有机会学习,也没有这种智慧,不知能否实现呢?

一九六二年,我来到美国弘扬佛法。到机缘成熟时,美国弟子们,便开始翻译经典,完成我的志愿。经过多年的努力,翻译的成绩颇佳,可是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从事这种使命乃是神圣的、清高的、无上的。把三藏全译成英文,功德无量。今天有位弟子发愿,拟将佛经译成英文,让我想起往日所发的愿,盼望我的弟子,大家同心协力,来完成我所发的愿力! 

【编按】:宣公上人在南华寺亲近虚老的时候,蒙老和尚重视,特委要职,受命为南华戒律学院学监,不久转为教务主任。在传戒时,为尊证阿阇梨。以后虚老将“沩仰宗法脉”传上人,成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

为续佛慧命,上人从香港来到美国,极力提倡“禅、净、教”三修的法门,打破门户之见。规劝弟子们天天要坐禅,天天要念佛,天天要研究经典。三管齐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上人有超人的智慧,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讲经说法,事前不拟草稿,观机逗教,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说,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说出来义理圆融,所谓“辩才无碍”,令人叹为观止。

上人讲《华严经》时,能闭目诵经文,一字不错,笔者认为未曾有,亲目所见,亲耳所闻,所以衷心地敬佩。在上人座下的弟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对上人的德望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人教导有方,弟子们循规蹈矩,认真修行,遵守佛制,时时搭衣、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可以说,现在找不到第二个地方;所以万佛圣城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对所有佛弟子有不可思议的启迪作用。

上人于一九六二年,来美之后,成立中美佛教总会(法界佛教总会的前身),又成立四大道场:万佛圣城、三藩市的金山圣寺、洛杉矶的金轮圣寺、西雅图的金峰圣寺。为培养弘法的人材,特在万佛圣城设立法界佛教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为使佛经流通于全世界,所以成立国际译经学院,现在有许多僧尼、居士,埋头苦干,把佛经翻译为英文,已出版六十余部经典,均获各界好评。

在上人德高望重之号召下,有华籍、美籍、英籍、意籍、越南籍等青年男女,纷纷皈依受具、出家修道。其中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者,放下前程似锦的生活,入佛门求证真理。有的修苦行打饿七,或二十一日禁食,或三十六日禁食,或七十二日禁食。这种苦行在美国佛教史是空前的壮举。希有之至!恒实和恒朝两位法师,为祈祷世界和平,发愿三步一拜,二年六个月,从未间断,风雨不误,身体力行,做一切佛教徒之榜样。这种学菩萨道,为人忘我的精神,皆是效法上人而受他高蹈懿行所感动,殊值钦佩!

果佐行者出家的因缘

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勤加修持,才能得到真功夫。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
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我驻锡于哈尔滨南三十里平房站三缘寺时,有一天在定中观察,知道第二天有个小孩子会来出家。第二天早上,就对弟子果能说:“今天会有个小孩子来出家。等他来了,告诉我!”在中午时,果能到我房中,用山东腔说:“师父!您说的那个小孩子,真的来啦!”我到前边一看,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五官端正,身体强壮,是比丘相。这个男孩见到我,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情不自禁的哭起来,所谓“喜极而泣”。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小孩子说:“因为我有病(他在五岁时,能替人家治病,可是自己有病,不能治自己的病),医生检查不出病源,束手无策,无药可治。父母非常着急,到处求医,仍不见效。有一夜里,我连作三个相同的梦,在梦中有位胖和尚,对我说:‘你的病,除非到哈尔滨三缘寺去找安慈法师,跟他出家修道,即能不药而愈。否则的话,是没有希望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所以征求父母的同意了,来到这里。请安慈法师慈悲,收我为弟子。”

当时,我笑着对他说:“你认识安慈法师吗?”他说:“我不认识。”我说:“既然你不认识,你怎能找到他呢?我们这里没有安慈法师。”小孩子很有信心地说:“不会吧!刚才我进门时,就看见梦中那位胖和尚坐在那里(他用手指着弥勒菩萨),他不会骗人的。是他教我来的,绝对不会错。”我又问他:“你所说的梦话,有什么根据令人相信?你是不是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想来出家?”

他坚定的说:“不是的!我是受肥和尚的指示,教我来找安慈法师,只有他才能医好我的病。所以,我走了一个多月,步行一千多里。(当时日本无条件投降,东北的铁路已经不通车。)有时候,走过旅店,前边没有村庄,只好在荒地上睡觉。为赶时间,不顾一切。有一天夜里,我在草坪上睡觉,忽然有狼群,很快将我包围在中间,可是我不怕,对狼群说:“快点离开!不然,对你们不客气,给你们个弹(手榴弹)吃。这时,狼群乖乖地走了。”这是他求法的一个小插曲。

他说完经过之后,用乞求的眼光看我。我要考验他是否有诚意,于是将馒头用口嚼烂,吐在地上,对他说:“你把它捡起来,吃下去!吃完再说。”他毫不考虑,也不嫌口水肮脏,捡起来就吞到肚中。考试及格,证明是诚心诚意来出家,于是授沙弥戒,成为一个小沙弥。

他受戒(沙弥戒)之后,用功修行,勇猛学习,毫不懈怠,又不放逸,不到半年的时间,便证得五眼六通,本事很高,可以说“神通广大”。这不是夸大之词,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时的人,皆知小沙弥有神通。可惜他后来生出贡高我慢的心、自满的心,认为自己了不起,所以神通就不翼而飞,要显也显不出来了。

我们修道人,要注意!无论有神通也好,没有神通也好,千万不要生骄傲的心,执着的心,更不可自我宣传,自卖广告。要安分守己,老老实实去精进,勤加修持,才能得到真功夫。千万不可在皮毛上用功夫。听到什么音声,看到什么境界,便认为了不起。要晓得那离真道还有十万八千里!

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缘

虚空粉碎明佛性,通体脱落见本源。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禅七

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果舜是吉林省哈尔滨市人,俗姓姚氏,以农为业。夙秉善根,感觉世界,万苦交煎,充满罪恶,乃萌出世之念,到处访求明师。有一天,在途中被日本兵(伪满时代)发现,认为是无业游民,强迫送到边界去做苦工。他被送到里河劳工营中,时时想逃走,可是找不到机会。因为营房的四周,用电网围绕。如有逃者,不是被守兵枪击而死,就是被狼犬所咬死。纵使侥幸逃过此二关,也逃不出电网,一定被电所烧死。这等于人间地狱一样,苦不堪言。

有一天晚上,果舜在梦中,见到有位长须老人对他说:“今天晚上是你出离樊笼的时机,在门外有只白狗,随它而去!”果舜惊醒,悄悄走到门外,果然见到有只白狗,在等着他。于是乎就跟随在狗的后边,安全走出电网,逃回家乡。他庆幸死里逃生,又看破红尘,所以决心出家修道。

民国三十三年冬天,我到大南沟屯为高居士的母亲治病。第二天,全屯传遍高母病愈之奇迹。这个时候,果舜听闻了,来拜我为师。他长跪不起,我见他很诚心,所以允许他的请求,满他的心愿。对他开示:“在家修道不易,出家修道更难。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更如丧考妣。’修行人还要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吃人所不能吃,穿人所不能穿。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沙门的本分。”又为他说一首偈颂:

念念莫忘生死苦,心心想脱轮回圈;

虚空粉碎明佛性,通体脱落见本源。

又对他开示:“现在是末法时代,出家者多,修道者少。信佛者多,成佛者少。你既然发愿出家,必要发菩提心,作疾风中之劲烛,烈火内之精金。不可辜负出家之初衷,谨之慎之!”果舜叩头顶礼,跟我到三缘寺受沙弥戒,法名为果舜。

果舜出家之后,勇猛精进,严守戒律,不懈怠、不放逸,但专一其心,参禅打坐。每次入定,往往经过一昼夜的时间而出定,在定中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因果,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果舜在大南沟屯的西山下,龙王庙之左,自建茅蓬,作为自修之所。落成之日,我率领果能、果佐、果植等去开光,当天夜里,有十位龙神来请皈依。我对他们说:“汝等职列水祇,受人供养。天时如此奇旱,因何不雨?”诸龙神异口同声地说:“无玉帝敕命,小神不敢擅行降雨。”我就对他们说:“汝等代吾奏帝释(玉皇大帝),请求明日降雨,然后再为汝等授皈依。”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灾,农民欢喜若狂,感谢神恩,唱戏为酬,人神同乐。因为果舜茅蓬开光,有此一段因缘,所以,命此茅蓬为“龙雨茅蓬”,以志纪念。

茅蓬中共有三人同修,是同村人。刘居士和杨居士,随果舜做早晚功课,诵〈大悲咒〉为主课。后来刘居士出家为僧;杨居士被征,参加八路军,参军之后,常常写信回家,以后消息突然断绝,家人十分惦念,怀疑彼不在人间。

民国三十七年七月某日,果舜和高居士在茅蓬中诵〈大悲咒〉,忽然听见有人叫门的声音,开门一看,原来是杨居士回来了。他一言不发,就到屋后去了。果舜继续诵〈大悲咒〉,诵毕,到屋后去看杨居士,想问他这两年到哪儿去了?一进门,就看见一只狐狸,挟尾而逃。

果舜因为持〈大悲咒〉,已具威德,狐狸无法扰乱其心,乃现原形。大概是因为杨居士在战场死了,其头脑被狐狸所噬,所以现杨居士之形来引诱。岂知果舜的定力到了不动转的程度,邪不侵正,狐狸精始知难而退。所以修道人要经得起考验,不要被境界所转。

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法会,我率领弟子,在佛前燃香,我乃发愿:“若能活到百岁,则烧全身,供养佛陀,求无上道。”当时每个弟子,都发心愿。果舜也发愿:“弟子果舜!若遇相当机会,愿效药王菩萨,烧全身供佛,不待百岁。”我在观察中知道他宿有此愿,所以允许他发这个愿。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果舜感觉一切无常,而佛教破产,痛不堪言,悲不忍睹,乃发心烧身,以殉教难。自备油柴,端坐其上,自焚其身。次日,村人知之,大家来看,果舜全身成灰,唯心未焚化。村人敬之,将骨灰及心埋葬于殉难之处。

修道的六大宗旨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邪法就是有争、有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有了这六种心,就是邪知邪见。正邪的关键在于此,所以这是正邪的分水岭;向前流是正法,向后流是邪法。这一点,大家要认清楚。

如果没有邪知邪见,不论魔王如何来扰乱,而你的定力坚固,不会动摇你的道心。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教你不要执着境界,就是佛来也不接受,何况是魔呢?在境界中的预兆,虽然有时很灵验,可是不要相信。那么,要相信什么?就相信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六种宗旨,就是六把斩魔剑、降魔杵。

有了这种的正知正见之后,就算有天人现身来供养、来叩头,也不动心。如果一动心,或生出欢喜心,欢喜魔便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修道,令你发狂。若生忧愁心,那么,忧愁魔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的心,令你烦恼。或者动了执着心,或者动了我慢心,都会受魔来扰乱,使思想不清净。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奇奇怪怪的境界,不要相信,不要动心。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要明白自性能生万法,明白自性本来清净,明白自性本无染污,明白自性本不颠倒。若能这样,还有什么可求呢?

凡是有所求,就是染污。有争、有贪、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都是染污。无论什么法,可以用这六大宗旨来衡量、来观察,做为尺度。合者是正法,不合者是邪法。这六大宗旨,能破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见。天魔外道所行所作,皆有所求。总是在争、贪、求、自私、自利、妄语中打主意,一切为自己,而不为他人,这就是旁门左道的思想。

修道人,要行所无事,积功累行,不可执着。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可说:“我有什么功夫,我有什么修行。”或者“我有什么境界,我有什么神通。”就算是有的话,都是虚妄不实,不可相信,免上其当。若相信异端神通,就不能成就正定正受。要晓得正定正受不是从外边得来,乃是从自性中所生出来。怎样能生出来?就是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才有成就。

万佛圣城是万圣集会的地方,可是在四周也有魔王在等待机会。如有修道人的心不清净,尽打妄想,魔王就入其窍,做你的顾问,譬如令你先知今天尚未发生的事。你若认为这是神通,就上了魔王的大当,做为他的眷属。不要听到一点声音,便认为虚空在说话,虚空本来无言语。所谓“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假如听到虚空有声音,那就是魔的境界,不是大圆镜智所应该有的。为什么要耽着雕虫小技?这是没有出息的行为。

修道人,心要清净,不要贪图预先知道的事。先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反而有麻烦,令你分心,精神不能集中,无法专一来修道,妄想纷飞,烦恼重重。不知道,不烦恼,即无挂碍。在《心经》上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才是修道人所趣向的目标。

久参自然会开悟

参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有好消息,柳暗花明的境界便出现眼前。

参禅时,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基本的法则,可以控制心猿意马,不令向外驰求。在禅堂参禅,不可东张西望,如果前视后盼,心就跑到外边去了,禅就参不下去。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禅七的光阴,非常宝贵,可以说分秒必争 ,不能空过,把握时机来参禅,参禅才能得大智慧。

修道人,不要把皮囊视为宝贝。没有这种思想,才能用功修道。如有这种思想,则会做为它的奴隶,一天到晚为它服务。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将身体视为臭皮囊,不去重视它;如果重视,则成修道的障碍,所谓“借假修真”,方便而已。

在禅堂里,最大的忌讳,就是在参禅中睡觉。一般人参禅,容易犯了两种毛病:一为掉举,一为昏沉。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用功的人,聚精会神在参,绝对不会睡觉。若是入定,另当别论。

坐禅可以证得正定正受,也就是三昧。若能证得此境界,便会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如何能证得此境界?就要下一番苦功夫,勇猛精进、心无妄想,到一念不生全体现的时候,就找到本来的面目,本地的风光。

坐禅的关键,就在“念玆在玆”参话头。所谓“久参自然开悟”,参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自然有好消息,柳暗花明的境界便出现眼前。有人说:“我参加这么多次的禅七,为什么还不开悟?”因为你不能忍耐一切苦,只想开悟。要知道开悟是从立功积德而来,久而久之,功德圆满,自然开悟。可是你一点功德也没有,就想开悟,简直是痴心妄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那是办不到的。

修道不要争第一

好的给人家,坏的自己留着。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人,不可争第一。功夫到家,智慧现前,自然会有人评判你是第一,那才是真第一。如果心想第一,有这种胜负心,就与道相违背了。

修道的人,好像水一样,有谦卑心,不争功、不贪德,好的给人家,坏的自己留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几于道。”上善,就是第一流的修行者,如水一般,向低洼之处流去。虽然水对万物有利益,可是不争其功德。不论是飞潜动植,或是胎卵湿化,一视同仁,供给所需。修道人,亦复如是,对一切众生,视为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要慈悲为怀,方便为门,拯救他们出离苦海。凡是众人所不愿意住的地方,也要去住,有这种的思想,就离道很近。凡是有胜负心,就不合乎修道的宗旨,就违背了道。

修道人,要没有“四相”的心。“无我相”,谁在修道?修道的人也没有了。“无人相”,没有和人比赛的心。“无众生相”,我相没有,人相没有,所以众生相也空。“无寿者相”,既然众生相也空,那来个寿者相?若是有争强论胜的思想,就有四相心。有了四相心,从什么地方能得到正定正受?这个道理,不妨琢磨琢磨。一言以蔽之:“有四相心,即是凡夫;无四相心,即是菩萨。”

修道人,要记住《金刚经》的四句:“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是有形有相,皆是有为法。有为法,好像作梦,好像幻化,好像泡沫,好像影子,好像电光,皆是虚妄而无实体。一切的一切,皆应该这样来观察,才能明白真实的道理,就不会执着,不会打妄想。

在《金刚经》上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还管它做什么。现在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现在念念不停。你说这是现在,等你说完,现在又过去了,时间不会停留的。未来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还没有来嘛!你说那是未来,可是它又来啦!连未来也没有。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能依佛所说的法去修行,直截了当,可达涅槃之境。

修道人,要依正知正见的法为准绳,勇猛修习。这时候,“离言说相”,言说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话可说的。“离心缘相”,心缘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缘可攀的。“离文字相”,文字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文字可代表,可说出来。既然说不出来,还有什么可回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可认真?各位!要在这个地方用功,不可在皮毛上用功。

有人在想:“今天坐禅,腿不知疼,腰不知酸,不知不觉到开静的时间。”因为你在睡觉嘛!当然什么也不知道。不要误认是境界。若是有这个执着,则容易走火入魔,大上其当。

各位注意!凡是从外来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要理会它,听其自然,不随它转。在《楞严经》上讲的非常明白,希望参禅者,要彻底研究“五十阴魔”的来龙去脉。《楞严经》是参禅人的宝鉴,所有修道人宜深入钻研。

修道目的为成佛

修道要有正知正见,不可颠倒是非,黑白要分清楚。

为什么要修道?为成佛。怎样能成佛?初步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进一步“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再进一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在未成佛之前,要选择光明平坦的大道去行,不可以贪图方便,去走崎岖小路,那会迷失方向。谨之!慎之!

真正的修行人,依法修持,不怕苦、不怕难,勇猛前进,直达佛果。所谓:“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用功用到极点,自然成就佛位。不可标异现奇,不可自夸其德,有这种思想的人,永远不会成佛。

开五眼的境界,能见十方诸佛,在那里怎样用功修行,怎样成佛果。能见十方诸菩萨,在那里怎样用功修行,怎样成菩萨果。能见十方诸阿罗汉,在那里怎样用功修行,怎样成阿罗汉果。这些境界,皆一目了然。开五眼的人,一念之间,能将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通达明了,照了诸法实相。

在〈三皈依文〉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如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时候,无所不通、无所不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才是大彻大悟。不可因小失大,为贪图小境界,而把本有的大圆镜智遮住了,那就不能深入经藏,不能智慧如海。开大智慧的人,绝对不贪小境界。凡是贪小境界的人,乃是不认识真假,把黄金当黄铜,或把黄铜当黄金,甚至于不要钻石而要玻璃。为什么?因为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

修道要有正知正见,不可颠倒是非,黑白要分清楚。不可鱼目混珠,不可滥竽充数。否则,就是邪知邪见,永不成佛。什么是正知正见?浅言之,没有三毒心,身心就会清净,智慧就会现前,能照破无明的黑暗,能灭除烦恼的热病。到这种境界,便证得果位。希望大家向这个目标迈进。

停止你的妄想吧!

怎样才能不打妄想?别无二法,就是参话头。

诸位坐在禅堂里,表面上在打禅七,可是在心里是打妄想。这个妄想,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饿鬼,忽然而畜生。种种妄想,都离不开贪瞋痴。说是勤修戒定慧,可是不修戒定慧;说是息灭贪瞋痴,可是不息贪瞋痴,就是这样的怪。不但一生一世是这样,而且生生世世都是这样。所以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不停止。做狗的时候,觉得是第一。做猫的时候,也觉得是第一。总而言之,无论做什么众生,总觉得自己是第一。为什么?因为有无明的执着。如果真心修道,努力参禅,即能解脱轮回之苦,证得涅槃之乐。

有的人修行不认真,随梆唱影,在禅堂混光阴。人家坐我也坐,人家行我也行,人家怎样我就怎样。把生死的问题,抛到九霄云外,一点也不认为重要。不肯真正用功,不肯决心修道,又不肯把妄想打死。坐在那里,打一个妄想又一个妄想,没有停止的时候。一天打了八万四千个妄想,还觉不够。妄想!妄想!被妄想搞得心乱如麻,神魂颠倒,太可怜啦!

那么,怎样才能不打妄想?别无二法,就是参话头。话头虽然也是妄想,可是它能令你的精神集中,不向外驰求。这是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将一个妄想参来参去,就没有妄想。到了没有妄想的境界,便是开悟的时机,这时候,或一言、或一行、或一举、或一动,都是开悟的钥匙。

入定不是睡觉

入定,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觉。

有人问我:“入定和睡觉有什么不同?”简而言之,入定的姿势,仍然端坐,背直如笔,实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脉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觉。可以坐一天不动,十天不动,甚至一个月不动。睡觉的姿势,头歪身斜而不自主,气出气入,呼呼有声,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处,就在这个地方。

参禅的过程,好像读书一样,由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进研究所,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参禅这个法门,亦复如是,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四禅的境界。简略述之如下:

初禅名“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的关系,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此非凡夫所得的快乐,而是在自性功夫里边。到初禅定中,呼吸停止。外边呼吸停止,内边呼吸活动起来,好像冬眠一样的道理,不再赘言。这时,心清如水,明如镜。照了自性的本体,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禅名“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出生一种无比的快乐,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种快乐,不知道饥饿,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饮,没有关系。但是不可执着,如一执着,前功尽弃,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谨慎。二禅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二禅之欢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觉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乐。三禅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脉搏停止,意念也停止。这时候,不念善、不念恶,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认为了不起,这仅是一个过程而已,离开了生死还有十万八千里。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在此境界连快乐的念也没有了,已把它舍弃,而到达清净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地步。到了四禅,乃是参禅功夫所必经之路,没有什么不得了,不要误认是证果。如果这样想,就和无闻比丘犯同样的错误,而堕地狱。

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进向前,证到“五不还天”的境界,才是证得圣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脱死。这一点要弄清楚,不可混为一谈。

《楞严经》是伪经吗?

《楞严》无法不备,无机不摄,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憨山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的确是这样的情形,因为《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所以参禅打坐的人,必须要熟读研究这部经,才明悉“五十种阴魔”的境界,不会上魔王的圈套。否则,境界认识不清,不管什么境界来临,就执着它,便容易入魔境,为魔王眷属。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不但〈楞严咒〉要背得出来,就是《楞严经》也要背熟。所谓“熟能生巧”,到时候。便有无穷的受用,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凡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人,《楞严经》是必读之书。因为此经文辞优美,义理丰富,是一部最理想的经典。

有些自命不凡的学者,对于佛学未曾深入研究,就认为自己是佛学专家、佛学权威,似是而非,不彻底了解佛教的真谛,乱加批评,贸然提出《楞严经》是伪经的谬论。别有用心的人,就随声附和;这是盲从,实在可怜!

为什么有人说,《楞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门呢?因为,这部经所说的道理太真实,把人的毛病说的太彻底了。令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无法横行,原形毕露。所以,要故意破坏,宣传是伪经,令大家不相信《楞严经》,他们才有生存的机会。如果承认是佛说的法,他们做不到。

第一、对“四种清净明诲”不能守。
第二、对“二十五圣圆通”法门不能修。
第三、不敢面对“五十种阴魔”的境界。

如果人人读《楞严经》,明白《楞严经》,外道的神通则失去灵光,毫无效用,使人不再相信他有神通。所以,天魔外道只好妄言破坏,大事宣传,说《楞严经》是伪经。

不但在家人这样诽谤《楞严经》是假的,就是出家人也如是云云。为什么?因为一般出家人,所受的教育有限,甚至还有目不识丁者,对于经典看不懂。尤其这部《楞严经》,文又深,义又妙,所以无法了解,无法辨别真伪。如有人一说某某经是假的,某某经是伪的,此辈便不加考虑,人云亦云。所以《楞严经》便受到不白之冤。

古时在印度,《楞严经》被列为国宝,禁止运出国外,凡是出境者,都严格检查,深深恐怕这部经流出。海关对出境的僧人,特别注意。当时(唐朝时代)印度有位高僧,名叫般剌密帝三藏法师,他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将《楞严经》藏在臂内,瞒过检查人员,带到中国,从广州登陆。

当时,有一位被武则天女皇所贬的宰相房融,在广州做太守,于是乎,请般剌密帝法师翻译这部经,而他为润色,成为文学的巨著,并献于武则天。因为在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存在宫中,没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认为对于禅宗有价值,乃流通于世。这时,中国才流通《楞严经》。据传说,《楞严经》是最后来到中国,但在末法时代,《楞严经》最先毁灭,其他经典,也渐渐被毁灭,到最后,只剩下一部《阿弥陀经》。

   【编按】:宣公上人极力主张《楞严经》是千真万确的诸佛心印。所以上人来到美国之后,就讲《楞严经》。为什么?因为佛法传到美国,拟将末法变成正法。现在《楞严经浅释》,已出版问世。这是上人为续佛慧命,费了一番心血的成就。玆将《楞严经浅释》,在《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杂志分期刊出,以供读者研究,中、英单行本,已出版问世,特此告知读友。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

“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供养。有这种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萨”的行为,一切是利益众生,以众生为前提,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我们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总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先要计较一番,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的就不做,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就因为这种关系。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所以就发生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的残局。

这位菩萨,他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没有间断的时候。修深般若法,

(一)没有骄傲心;若有骄傲心,就是愚痴。
(二)没有自满心;若有自满心,就是愚痴。
(三)常生惭愧心;不生惭愧心,就是愚痴。
(四)不生攀缘心;若生攀缘心,就是愚痴。
(五)不生瞋恨心;若生瞋恨心,就是愚痴。
(六)不生颠倒心;若生颠倒心,就是愚痴。

我们修道人,以这六种心,做为标准。衡量自己所行所做,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痴。也就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灭贪瞋痴,就是愚痴。智慧和愚痴的分别,就在这个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会照破五蕴中的五十种魔境:在色蕴中有十种阴魔,在受蕴中有十种阴魔,在想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行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识蕴中也有十种阴魔。总括来讲,有这五十种;分开来讲,有无数无量种。如有不慎,就堕入魔境。总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见的人,都是属于魔的眷属;有正知正见的人,都是属于佛的眷属。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认清魔的境界,不会被其动摇。这时候,不但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真空。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灾八难之苦厄。

若能将这四句经文的法,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

(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二)讥:就是讥讽。人家讽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里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恼。受一点苦楚,就烦恼起来;一切苦来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乐:就是快乐。受一点快乐,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乐都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兴,失去利益就悲哀,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六)衰:就是衰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要损失不计较,失败不动心。

(七)毁:就是毁谤。有人毁谤你,说你的坏话,无所谓!应该处之泰然,自然风平浪静。

(八)誉:就是荣誉。有人赞叹你,宣传你的名望,仍要无动于衷,视功名犹如瓦上霜。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在逆境不动心,在顺境也不动心。若是动心,就是修持不够,没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动心,便证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满,自我宣传:“八风也吹不动我,我的定力,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这样也不对。

在宋朝有位苏东坡居士,他对佛学略有研究。虽然他禅定功夫还不够,却自觉定力到了相当程度。有一天,心血来潮,灵感而至,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为自己已开悟,所以请佛印禅师给印证,于是派遣侍者过江送到金山寺。老禅师一看,在原纸上写上“放屁!放屁!”四个字,交给来人(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无明火有三丈高,大发雷霆,岂有此理!这是开悟的偈颂,怎说是放屁?于是过江来找佛印禅师算帐。

不料,来到金山寺的山门时,佛印禅师已在那里等待他的光临,就大笑地说:“好一位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因为他们二人是老道友,时常开玩笑)苏东坡满肚子的火,刚要爆炸,被老禅师一说,觉得有理,于是承认自己定力不够,乃向禅师顶礼谢罪。从此之后,不再说口头禅了。

禅是行的,不是说的,能说不能行,无有是处。

修道人不可打妄语

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替自己辩护,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焉能修道?

在禅堂里要循规蹈矩,不能标异现奇,不能自以为是,而不守禅堂的规矩。要知道禅堂是造圣人(开悟)的处所,不可以破坏道场,令人失去开悟的机会。这一点,凡是参加参禅的人,要特别注意,要严守戒律,不可放逸。

参禅的机会是很难得到,千万不可错过。现在大家共同来参禅,这乃因为往昔所种下的善根,才有今天的机缘。用功修道的人,遇到打禅七的良好机会,要把握开悟的时机,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浪费。不可因为一时的快乐,而躲懒偷安。这样会耽误开悟的机会,又会堕落在三恶道。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说:“莫待苦时方学道,三涂都是懒惰人。”所以要时时在用功,刻刻在精进。

在禅堂里,将话头放在心上,行也参话头,坐也参话头,参来参去,把话头参透了,就见到本来真面目。为什么?因为话头能照破妄想。乃至于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哪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

要晓得妄想就是妄语,对基本的五戒不守,为争而打妄语,为贪而打妄语,为求而打妄语,为自私而打妄语,为自利而打妄语。打妄语就是骗人,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替自己辩护,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焉能修道?

人为什么用功不进步?就因为妄语打的太多。打一句妄语,就有一百个妄想生起。这时,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这是掉举。不知如何是好,进也不知对不对?退也不知对不对?无所适从,很不如法。

真正修行人,处处守规矩,时时勤精进,绝对不打妄语,不去攀缘。希望大家不要向打妄语人学,更不要向不守规矩人学。这样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其害,这一点要谨慎,要小心。如果被传染,后患无穷。真正修行人,不怕苦,不怕难,时刻认真在修行,不为外来境界动摇其心。参!参!参到水落石出,就是本地风光。

修道人要受苦

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款了。

不应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侥幸得来的福。好像强盗,抢人家的钱,自己享受,这是不讲道理的享受,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报银行的户头就透支了。应享的福,享完之后,就报销了福,何况不应享的福,硬要勉强享受?这不但消福,而且还要亏本。因为这种关系,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我们做人,要明白这种道理。在困难的环境中,欢喜接受逆境,这样便无怨恨,也没有不满现实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为,与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顺着生死去造业,修道人是逆着生死来消业。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处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觉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至理名言。

现在讲一个受苦的公案,作为参考。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崇祯。他虽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没有皇帝的福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没有受尽。他前生是个沙弥,因为未到受具足戒的时候,就死了,所以还是个小沙弥而已。他做沙弥的时候,凡是搬柴运水的苦工,都由他来做,任劳任怨。天天做苦工,来护持道场。

有一天,他到房顶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坠地而死。师兄弟就去报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后果,想成就小沙弥,替他了苦。于是乎,对大家宣布:“这个小沙弥,做事不小心跌死,对道场有很大的损失。因为他犯了侵损常住的过错,要惩罚他。你们用马来把他的尸体拖散为止,免得买棺材埋葬。”大家一听方丈的话,不以为然。师兄弟们发恻隐之心,而不听方丈的命令,因为不忍心这样去做。于是共议:“我们是师兄弟,同修一场,应该把他安葬,不可用马拖尸。”乃出钱买棺材安葬于荒山中。

这个小沙弥,因为替庙做苦工,积有功德,来生为人,做了皇帝,身为崇祯。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穷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没有过一天好日子,都是在忧患煎迫中度日。这事是被好心的师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尽。如果他们当时听方丈的话,用马拖尸,苦便了了,不会害得崇祯在煤山自缢,而为国殉难。

去妄心存真心

心要正大光明,方能照破一切黑暗。

《华严经》上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你行佛心,就是佛;你行菩萨心,就是菩萨;你行缘觉心,就是缘觉;你行声闻心,就是声闻;你行天人心,就是天人;你行人心,就是人;你行阿修罗心,就是阿修罗;你行畜生心,就是畜生;你行饿鬼心,就是饿鬼;你行地狱心,就是地狱。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由此可知,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来的。

有一首关于“心”的偈颂,说得很有道理:

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仔细研究之,说得很恰当。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什么是正心?就是菩提心、平等心、大慈心、大悲心、怜愍心、布施心、惭愧心。什么是邪心?就是自私心、自利心、嫉妒心、怨恨心、骄傲心、妄想心。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妄心存真心,也就是除邪心生正心。

我们一举一动,要存正念,就是正知正见。存邪念,就是邪知邪见。有邪念的人,或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颠倒是非,黑白不分。他所作所为,自己认为是对,结果造成罪业,要堕地狱,自己还不知道。因为这样所以佛苦口婆心来规劝,不怕麻烦的一次又一次叮咛:“不要走错路!不要误入歧途!”也就是告诉我们修道人,在道场中不可造恶业。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时时要战战兢兢,深省警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改善自己的习气毛病,改善自己的恶劣行为,改善自己的聪明鬼、伶俐虫。要把自己弄清楚,不可糊糊涂涂混日子,以盲引盲,互相欺骗。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危险,最后成了世界的末日,同归于尽。

有正念的人,能引导世界的人,走向正大光明之路。人人有同情心,人人有互助心;你帮助我,我援助你,大家互相帮忙。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又可以说:“为善最乐”,你要发善心做善事,这种快乐,无言可形容。只有行善者,才能体会其中意味。各位不妨试试行善事的滋味如何?它有妙不可言的乐趣。千万不要走黑暗弯曲的路,不但自己会有失足之忧,也会引人误入歧途。所以心要正大光明,方能照破一切黑暗。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要相信自己的智慧,不要相信自己的愚痴,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

现在是打禅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时间,诸位时时刻刻要提起“话头”;去参禅,去用功。修道人,要自己修行,不要依赖他人,更不要依赖师父。我们是打禅七,不是打师父七。这一点要弄清楚。

有人这样的想:“师父在万佛圣城的时候,我就用功修行。师父离开万佛圣城,我就不认真修行。”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无论师父在不在万佛圣城,都要勇猛精进的修行,贯彻始终,才有成就。否则,尽做表面的工作,那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永远得不到解脱。

参话头!就是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这要参!是哪一个?说是“我”在念佛,那么,我死了,这个“我”又跑到什么地方去?根本那不是“我”。这样来说,没有“我”了。既然没有“我”,那么,在还活着的时候,就不需要修行了?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应该怎样?就是要参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面目,是什么样子?参明白了,就可开悟。

念佛是哪一个?时时刻刻在追究,分分秒秒不放松。其实用这种功夫,就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念佛是谁?虽然也是一个念,但是用一念控制一切念,用这个妄想,停止一切妄想。制止到了极点的时候,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便能开悟。

什么是开悟?就是真真实实认识自己是怎么回事,证得空理,知道一切是虚妄,这是真知道。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这种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所谓:“明心无难事,见性不知愁。”明心的人,什么也不愁。所谓:“自古神仙无别法,广生欢喜不生愁。”这是修道人的座右铭。

修道人,无论遇到顺或逆的境界,皆不动心。若能有这样的定力,那就不会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这才是修道人的真功夫。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色当前而不动。”男人见到西施那样美的女人,当做骷髅观,自然不动其心;女人见到潘安那样英俊的男人,当做白骨观,自然不动其心。否则,见到美女或俊男,心猿意马,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若是这样没有定力,那就失去道业,多么可惜!

今天我们听了三步一拜两位行者的来信,晓得他们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有护法善神的保佑。所谓“感应道交”,他们诚心地拜,真心地念,于是乎感动了天龙八部,时刻在他们的身边,处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我们要将他们两位做为借镜,照照自己是怎么回事?要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清净?这样的光明?这样有智慧?这样不打妄想?

各位!听经闻法,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不要依赖师父!要依赖自己。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相信自己的智慧,不要相信自己的愚痴,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我们打禅七的目的,就是自性自度。六祖大师曾经说过:“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我们现在参禅,应该分秒必争,不可把宝贵的时光空过。所以在打禅七的时间,佛也不拜,过堂也不念供。为什么?就是给大家专一用功的机会。多一分钟参禅,便多一分钟开悟。哪有时间去打闲岔?去充壳子?去开小会?若三三五五,讲是讲非,讲些无意义的话,把开悟的时光,轻易放过,尚不自知。这样的参禅,就是参八万大劫,也没有希望。在打禅七的时间,一定要老老实实去参!参“念佛是谁?”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这是开智慧的钥匙。

参禅要克服痛关

我们是来这里参禅,而不是来这里混光阴。

◎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至八日禅七

开示于万佛圣城万佛宝殿

今天是新年,我祝各位新年快乐。本来这是世间的风俗,我们出世的人,不应该再有这种习气。可是,要知道我们大家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和世间距离太远,那么,和人的距离也远了。所以还是依世俗之礼,向你们说一句“新年快乐”。又说一首偈颂:

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会来参禅;

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

新年是快乐,我们参禅,应该得到禅悦为食,以参禅作为饮食。真正参禅的人,吃饭或未吃饭?忘了。穿衣服或未穿衣服?忘了。睡觉或未睡觉?忘了。参到极点处,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和虚空合成一体,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既然是这样子,那么,腿痛也不怕痛了,腰酸也不怕酸了,一切一切,都要用忍耐功夫来忍受着。既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那又有谁在痛呢?尤其是这种痛要过关,痛过去就不知痛。如果过不了关,便总是在痛中。若过了关,不但不知痛,而且非常自在,非常快乐。

“参禅”这一法门,没有再比它更妙的,能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古来参禅的人,可以连坐几天,不起于座。那么,他的腿痛不痛?当然痛啊!可是他能忍受着。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受人所不能受的。他有一种勇猛精进的力量,只知向前进,不知向后退,所以才有成就。

参禅要有忍耐心,那是开悟的本钱。好像做生意一样,有了本钱,生意才能发展,才有希望赚大钱。我们参禅,要克服痛关。通过痛关,过了关之后,光明大道就在眼前,直达明心见性的境界。没有过关时,好像“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界;过了关,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们参禅,要有“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换不了真;舍不了苦,得不了乐。” 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功。

若能把困苦艰难的关打破,然后才能得到另外一种境界。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专一其心来参禅。各位注意!我们是来这里参禅,而不是来这里混光阴。要拿出真正的志愿来参,拿出真正的忍耐来做。要知道世间的事,没有不劳而获的。没有出力,而想得到代价,哪有这样容易的事?那是痴人妄想,不可能的事。非得拿出真正的力量来,才能有所成就。新年大家都有新希望,希望今年开悟,希望大家向这个目标迈进,若不到开悟的境界,不停止参禅。

怎样才够资格参禅

不愿做的事,要忍耐去做;受不了的苦,要忍耐去受。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一番的锻炼,然后才会成功。参禅的法门,更不容易,要受多方面的辛苦和锻炼,才能上路。

凡是打禅七的人,最重要的是有忍耐心:自己不愿做的事,要忍耐去做;受不了的苦,要忍耐去受。要有这种精神,才够资格参禅。否则,一切免谈。身在禅堂内,心在禅堂外,参到何时,亦是枉然,无有成就可言。

我们欢喜做的事情,更要努力去做,不要辜负来参加打禅七的初衷。既然心甘情愿来受锻炼成金刚之体,那么能受得了苦,更应该去受。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

一身病苦从何来

生怪病的人,在过去生中,多数贪便宜,不肯吃亏。

法界佛教总会所属法界佛教大学,组织亚洲区访问团,到东南亚弘扬佛法。在未起程之前,我便知道会有种种的障碍,因为我到什么地方弘法,一定会被人所嫉妒和障碍。为什么?因为我太直,不会同流合污,所以遭人嫉妒。可是我有把握,邪不胜正,牛鬼蛇神,无能为患。

我有信心,佛菩萨时时护我的法。我所到之处,虽然遇到很大的障碍,可是不起作用,不会发生意外的问题,处处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这是蒙佛菩萨的加持。

我所到的地方,每天有很多患病的人,来求医治。凡是患病的人,皆因业障深重。若是没有业障,则不会生怪病。凡是来见我的人,都是生奇怪的病,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无法医治的绝症。

生怪病的人,在过去生中,多数贪便宜,不肯吃亏;或者吝啬成性,一毛不拔,不肯布施,救济穷人,处处为自己着想,不为大家着想,时时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所以搞得业障一天比一天重,终于生了怪病。

还有,患怪病的人,在往昔曾毁谤三宝,甚至谤大乘经,所以堕落在地狱受苦。从地狱出来,再转为畜生,或为飞禽、或为走兽。做完畜生,再转做人,可是做人时,多数六根不全,有种种的缺陷,或是瞎子、或是聋子、或是哑吧、或是瘸子,总而言之,生理不健全。这类的人,在往昔造了恶业,所以今生受这种果报。

受这种果报的人,本应该生大忏悔心,多作功德事,才是对的。可惜他们不但不觉悟,而且爱财如命。求我治病,还想贪便宜,希望不要花钱,就能治好病。病好之后,很慷慨的封一个红包,作为供养。红包内只有一块钱(新加坡或马来西亚钱),或者两块钱,至多五块钱,他们想在出家人身上找便宜。他们业障这样的重,还想贪便宜,这是多么的可怜!

我为什么对各位说这件事呢?因为令各位提高警觉,谨慎小心,不可造恶业,在佛教里不可诽谤三宝,不可谤大乘经,不可狐疑不修行,不可妄语欺骗人。如果造这种种的恶业,将来一定会堕落地狱。到时候,做师父是爱莫能助,无法援救。事先声明,免得届时埋怨师父不救你出地狱。

贪着境界会招魔

参禅的人,应该要无着无贪。

“参禅”这一法,要脚踏实地的参,埋头苦干的修,勇猛向前进,绝不向后退。有这种的恒心,才是真正的参禅人。在参禅时,用“忍耐心”来克服一切疼。腿痛不管它,腰酸不理它。要想开悟,就得忍耐。不能忍耐,就不能开悟。

这个忍,包括忍饥、忍渴、忍寒、忍痛,一切都要忍耐。若是能忍,就破除我执。若没有一个我的执着,向内观心,心也没有了;向外观形,形也没有了;向远观一切物,物也没有了。这时“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就是一个空。

这个空,还不能执着它,如有一个空的存在,那还是一种执着。要把空也没有了,才能与法界合而为一,与虚空没有什么分别。这种境界到了极点,就是一个定。在定中,不是糊糊涂涂的,而是明明白白的,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是说,我坐禅有所企图,贪着有个什么境界现前。如果有这种妄想,便会招魔来扰乱。

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参禅的人,不能执着境界的存在,更不要贪着神通。若有贪着,便会走火入魔。也不要贪着虚妄的名利,否则会入旁门左道,成为魔王的眷属,实在可怕之至!

我们参禅的人,应该要无着无贪,所以才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用金刚王宝剑(智慧)斩断一切。好的境界不贪,坏的境界更不贪。千万不要贪小小的境界,认为这是功夫,那会误入歧途,不可不慎!

在打禅七的时间,把我忘了,把人忘了,把时间忘了,把空间忘了,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什么也不执着,一切放下,这时候,便能进入四禅天的境界。

四禅天的境界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参禅参到忘人无我的境界,便到初禅“离生喜乐地”。在这阶段,破了众生的执着,而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受用。在此定的境界上,呼吸停止,无呼无吸,不出不入,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妙不可言的。总之,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快乐。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得到最大的欢喜。坐在那里,不饮不食。脉搏也停止,等于死人一样,可是还有意念,知道自己在静坐。

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在定中离开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种的欢喜,而得一种妙乐。这种妙乐,无法可形容出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在此境界,把念头也止住了,没有意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四禅是“舍念清净地”。意念不但止住,而且也舍了。这时候,得到非常清净、非常微妙的快乐。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尚未证果,不要以为了不起,此境界离证果尚有一段距离,应该努力去参,再接再厉去参,进一步才到“五不还天”的境界,那才是入圣人法性流。

有个无闻比丘,他参到四禅的境界,误认为证了果位,所以到处宣传,自己证了果。因为他对佛法不彻底了解的缘故,所以打妄语,最后堕于无间地狱。

参禅的秘诀

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驰求。

禅译为“静虑”,又为“思惟修”。思惟就是参;静虑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思惟修”就是教你提起话头,念玆在玆,时刻不忘的意思。所谓“朝于斯,夕于斯”,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驰求。凡是外来的境界,若是跟着它跑,便很容易走错路。从自性生出的境界,才是真境界。这一点,希望各位要弄清楚。否则便上魔王的当,终于做他的眷属。

静虑这一法,要绵绵密密的用功,不要间断。在用功的时候,好像母鸡在孵蛋那样的专心,又好像龙在养珠那样的谨慎,又好像猫在捕鼠那样的忍耐。参禅要有“坚、诚、恒”的心,不可有骄傲的心。不要以为我比谁都高,比谁都强。如有这种思想,那就是狂魔入体,功夫不会进步。

参禅的时候,不可打妄想。打妄想没有真实的受用,浪费大好时光。参禅要有忍耐心、长远心。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然贯通,明朗开悟。若没有忍耐心,不能吃得苦,不能耐得劳,遇到境界,便投降了,这种行为最要不得,是参禅的大忌。

金刚王宝剑斩妄想

就用“谁”字,向下凿,凿到水落石出,便是成功时。

参“念佛是谁?”就是一把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妄想,妄想是开悟的绊脚石。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便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就因为妄想执着,所以要破妄想执着。如何破法呢?就用“谁”字,向下凿,凿到水落石出,便是成功时。

参禅,就是参这个“念佛是谁?”时时刻刻在脑海中研究这个问题,不间断地研究。时间一长,自然有消息。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坐的时间久了,自然有禅。居住的时间久了,东邻西舍,自然有缘分,情感融洽,和平相处。

参禅参到火候时,不但没有妄想,而且脾气小了,烦恼少了,人品高了,气度也大了。这时候,智慧现前,明白是非,辨别善恶,把贪瞋痴清理得干干净净,只有戒定慧大放光明,照见五蕴皆空。

净极光通达

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参禅的功夫,是由忍耐中得来的,是从受苦中换来的。不是说,我参的腿痛,就向后退,遇着困难就要投降。这样不会有相应处,必须要坐到极点,自有境界现前。

所谓“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智慧光明便现出,通达宇宙,照天照地。这时候,没有贡高我慢的心,没有骄傲自大的心,没有嫉妒他人的心,也没有障碍他人的心。看大地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时,智慧时时现前,愚痴时时减少,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在禅堂里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在禅堂不讲话,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把口造四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专一其心参话头,不生贪念、不生瞋念、不生痴念,把意造三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静坐不动,不会杀生、不会偷盗、不会邪淫,把身造三恶的门关上了。这时候,五戒十善具足。行住坐卧,都修习定。定力具足,慧力现前,所以才说“净极光通达”。净极,就是定;光通达,就是慧。

修行如何开智慧

因为有择法眼,所以正法、邪法一目了然。

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愚痴,尽做颠倒事,在轮回中受苦,不得自在。因为求智慧,所以要修行。有了智慧才不会被魔境所转,也不会认贼作子,更不会一边修行,一边起贪心,能认识清清楚楚。因为有择法眼,何者是正法,何者是邪法,一目了然,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

怎样能开智慧?唯一的办法,就是参禅打坐,可以转识成智;或者诵〈楞严咒〉,这是开智慧的咒;或诵《楞严经》,那是开悟的经,开悟之后,智慧现前。或研究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出乎意料之外

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

这次到东南亚弘法,见到许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病,又见许多奇奇怪怪的事。以前我没有注意,想不到居然有假冒喇嘛,利用下蛊的手段,来控制护法。真令我惊奇!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

这次在马来西亚,遇到很多怪疾怪事,说起来真令人痛心!冒牌喇嘛想控制信徒,用一种蛊毒,下在护法人的身上,令受害者生一种怪病。假冒喇嘛们便从中控制善男信女。这种行为,坏到极点,将来的果报,真不堪设想。

以前我知道加拿大有个马田喇嘛,他的行为很不正当。想不到在亚洲竟然还有这样多玩弄邪术的人。不但在亚洲有这种假冒的佛教徒,恐怕在美洲也一样有的。现在美国有奇奇怪怪的病发生,也许与他们有关系吧!

世界的人类,还不觉悟,迷迷糊糊觉得密宗有什么妙法,可以即身成佛。想走捷径的人,以为学习密宗之法,便会很快得到利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今天本来不愿讲这些不道德的事,但是我不能不说。为什么?因为恐怕有人以盲引盲,误入歧途。所以才说一说,供诸位作为参考。

古德经验之谈

如果不打妄念,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灾难。

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

我们为什么不满现实?不满环境?因为性没有定,所以向外驰求,到处去寻找。这是贪心在作怪,若是没有贪心,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找了。这时候,心平气和,天天是快乐。如果事事不知足,这样也不满足,那样也不满足,便妄想纷飞,总觉得不够。这样就发生种种苦恼。

性若是定了,无论遇到什么魔,都能降伏,这时天天都是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从自性发生的。如果不打妄念,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灾难。所以这两句偈颂,是古德经验之谈,身临其境,亲自体会出来的箴言。

世界佛教的中心

佛教在亚洲是末法时代,可是在美洲是正法时代。

万佛圣城是西方佛教最完整的一个道场,是最用功的道场,也是最修行的道场。凡是来万佛圣城修行的人,都要有德行。没有德行的人,在万佛圣城是住不了的。万佛圣城可以说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佛教在亚洲是末法时代,可是在美洲是正法时代。所以处处要遵照佛制修行,做为世界佛教徒的榜样。

在城里弟子恢复佛在世的规律,“时时搭衣,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持银钱戒。”凡是佛所立的戒律,万佛圣城的比丘和比丘尼一律遵守不犯,严守戒律,注重威仪,现出家人相。这样才能令佛教复兴,发扬光大。

修道修的是什么

用功的人,处处要吃苦,时时要耐劳,绝对不找小便宜。

打禅七!打禅七!万佛圣城的禅七是不休息的,拼命用功,努力参禅。这是用来考验参禅人的功夫,究竟到了何等程度。大家要拿出真功夫来参禅,才能证得真实的境界。

在禅堂参禅的人,不要躲懒偷安,贪图便宜。要晓得那是欺骗自己的行为。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至理名言。有人认为是占了便宜,实际是吃了大亏。为什么?好像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无所得,多么可惜!

用功的人,处处要吃苦,时时要耐劳,绝对不找小便宜。修行尚且贪便宜,何况做其他的事。可想而知,这一类的人,可以说是德中之贼,修行之败类,叫人痛心。这种人,不会有发展,更不会有成就。

凡是参加这个禅七的人,在无量劫以来,都是躲懒偷安,所以没有成就。到今天还是这样,习气不改,毛病不除。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生脱死?恐怕遥远无期吧!

各位!要痛下针砭,不要随着性情去躲懒偷安。在这样好的道场中,再不努力修行,那是不堪造就,我也无能为力了。希望各位好好修行了生脱死的法门──参禅。

参禅好像龙养珠、猫捕鼠、鸡孵蛋那样专一其心,绝无二念,要那样来用功。用功的人,时时刻刻拿起金刚宝剑(智慧剑),观照功夫,看参禅这一念,是不是在用功?还是在打妄想?如果在打妄想,即时把这个念收回来。这叫“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不过有轻重之分。若没有妄想,那么真正的智慧,必定现前。就因为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业重妄想多,业轻妄想少,成为正比例。妄想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无量劫所造的业那里来的,也是被业风所吹,就起了妄想。

妄想好像大海,本来是风平浪静。一旦风起,则兴起波浪。波浪是从风那里来的,所以要把业风平静。业风平,妄想便少了。怎样平业风?就是不造恶业。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妄想的波浪不起,智慧自然现前。智慧现前,能破一切无明妄想。这时,一切习气毛病都改了。

我们修道修什么?就是改习气毛病。习气毛病不改,永远不会和道相应。习气毛病一改,才能与道合一、与真合一、与觉合一。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注意改良习气毛病。

从什么地方来注意?先从衣食住行着手。所穿的衣服,不必太讲究,清洁整齐就可以了。如果贪美食、贪味道,那就是习气没有除。所住的房子,不要住豪华大厦,能挡风挡雨就可以了。如果贪图住得舒服,睡得舒服,那就是习气没有除。行的问题,古时人是安步当车,现在人是汽车代步。这是因为交通方便,但不要坐名贵的车。假如仍有这种思想,那就是习气没有除。

衣食住行的习气,都能改变,这才是无心道人。在禅堂参禅的人,都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若是用心,那就错了,我们要学的是无心道人。

要供养无心道人

在禅堂参禅一定要用功,完成使命,达到悟的境界,才不负众望。

《四十二章经》上说:

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

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受五戒的人。

供养一万个受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位出家人。

供养十万个出家人,不如供养一位证初果圣人。

供养百万个初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二果圣人。

供养千万个二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三果圣人。

供养万万个三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四果罗汉。

供养四果罗汉的功德,不如供养一位无修无证的智者(无心道人)。

由此可知,供养无心道人的功德,是无可限量。

我们在禅堂参禅,一定要用功,完成使命,达到悟的境界,才不负众望。否则把大好时光空过,不但对不起自己所发的心愿,也辜负师长之期望。这一点,希望各位深深反省一下,检讨这次禅七所得到的是些什么?

在美弘法如火中栽莲

虽然困难,但我用最大的忍耐心,令佛法在美国扎下根,蓬勃生长。

在这个国家(美国)弘扬佛法,是很不容易的。好像火中栽莲一样,又好像登天那样难。虽然是这样的困难,可是我用最大的忍耐心,来到这个国家开拓佛教的新大陆,令佛法在这个国家扎下根去,蓬勃生长。

记得我在三十岁以前,谁也不认识我,谁也不知道我。所到之处,也没有人注意我。虽然在年轻时,我曾于母亲的墓前守孝三年,但那是在家时的事,有很多人晓得这件事。可是出家之后,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到处都是韬光养晦,因为我没有什么光,所以无人注意我。不像现在年纪轻轻的人,爱出风头,搞名搞利,我和这些人完全相反。

三十岁以后,来到香港,自己建筑一所小房子,在那儿用功修行。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在香港隐居了十多年,来到美国,最初六年,无人知晓,静心修道。

一九六八年以后,渐渐有人知道我在三藩市弘扬佛法,传习禅理。这时,有人来听法,有人来修道,开始有美国人出家,受具足戒,成为美国人真正出家为僧尼的先河。

令人惊奇的怪事

学佛法,要学正知正见的大乘法,不可学邪知邪见的法。

这次到亚洲弘法,有那样多人来听佛法,并不是我讲的好,而是我讲的真。我是不讲假话的,处处往真的地方去做。直言直行,不用任何手段来待人接物。我要说的话,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要说,我也不怕得罪人。我不要说的话,在什么地方我也不说,绝对不打妄语,不欺骗他人。

大概是因为我是从美国去的,所以才有这样热烈的反应。有很多人,特意来听我讲法。虽然来听,可是多数是抱着瞻望的态度来听。我所讲的经,用通俗道理来讲,令一般人都能接受,绝对不讲令人听不懂的哲理,这是我讲经说法的一贯的宗旨。

这次到亚洲,得到很多经验。以前我对喇嘛的印象很好,以为他们也是修道人。对于其他僧侣的印象更好,以为他们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的作风,没有变质。想不到他们没有慈悲心,所行所作,违背佛制。不但有些冒充喇嘛会向人下蛊,利用卑鄙手段来害人,就是某些似是而非的佛教徒,也采用这种手段来迷惑人,令人失去本性,受其控制。我觉得很惊奇!这种伤天害理的事,竟然发生在救人济世的佛教中,实在令人不敢相信,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不能不信。

人人想学密法,本来欲得利益,想不到反受其害。所以学佛法,要学正知正见的大乘法,不可学邪知邪见的法。稍有不慎,便容易落在邪见坑里,被邪人所迷惑,这是末法现象的特征。身为佛教徒的我,看到这种不良的现象,非常痛心。所以我们今后对冒牌喇嘛和假佛教徒,本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要以为他们有什么法术?有什么道业?这一点,要特别小心,免受其害。

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不种恶因,将来就不会结恶果。要种清净的因,时时一心向道,不生半点染污心。时时循规蹈矩,不调皮,不捣乱,将来一定会结清净的果。

若现在于因地时,不守规矩,将来到果地时,一定痛苦无边,受尽苦的果报。各位!我对你们说的话,都是真实语,绝非戏论。不要当作耳边风,吹过去就算了。

修道不可错因果

对因果不可以不谨慎,不可以不小心。

这么多年来,有些人修道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可是还糊涂不清醒,不懂因果,也不怕因果,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所以,修道要特别谨慎,不要错因果。错了因果,铸成大错,后悔莫及,所谓:

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因果是丝毫不爽,错了因果,“差之丝毫,谬之千里。”所以对因果不可以不谨慎,不可以不小心。

各位注意!不要一面修行,一面打妄想,放不下世俗的享受,要认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如果天天打些邋遢的妄想,必会错因果,将来一定堕地狱。并不是吓唬你们,而是实实在在的情形。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一切不要为自己打算,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

所谓“善一伙,恶一群,什么人找什么人。”的的确确是这样的情形。世上的人,各从其类。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做朋友,种田的人和种田人做朋友,乃至于做生意的人、做官的人、做工的人,互相为好友,彼此往来,聚集在一起,感情融洽,互惠互助。即使是畜生,也是这样;马和马在一起,牛和牛在一起,羊和羊在一起,猪和猪在一起,和睦相处。

我们人为万物之灵,智慧比较高,畜生的智慧比较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畜生经过阎罗王化学工厂(轮回)的淘汰,其灵性被分开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灵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较低。

有人发问:“怎样把灵性分开呢?”譬如有一个人,他因为业障深重,所以转为畜生。虽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为一个畜生,甚至为十个或者二十个(转高等畜生为一身,转低等畜生为多身)。这样便把智慧分开为许多分,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贪心的,无明很重,刚强好斗。好像鸡狗,虽然物以群分,但是它有斗争的思想。两只鸡相遇,必定战斗;两只狗相遇,必定打架。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食物,而起悭贪、舍不得。这就是前生为人时,那种自私自利的习气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时候,这种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消除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不要为自己打算,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再能无所求,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时候,什么也不求,顺其自然,行所无事,达到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万佛圣城六大宗旨)的境界。世界人类都有这种思想,一定和平相处,绝无战争。这时候,人人注重道德,不会做亏德的事。不注重道德的人,也会做有德行的事。所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在这世界上,人人一定要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努力修道,完成使命。

世界为何有战争

人人有这种你争我夺的思想,这世界焉能没有战争?

因为人人有贪心,贪而无厌。贪得则喜,贪不得则瞋。因瞋而愚痴,因愚痴而战争,这是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非得斩草除根,天下才能太平。如何除根呢?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

我们和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不争、不贪、不求,在这种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明白。不明白的人,在这世间同流合污,人在求名求利,我也求名求利。人人有这种你争我夺的思想,这世界焉能没有战争?

要真正了解这个世界,不是个平安的世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核子战争,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一扫而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为什么教我们对境界要看破,要放下呢?因为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就会得到自在。

要想不发生核子战争,非得人人改恶向善,去邪心、存真心,不贪、不瞋、不痴。对一切的人,要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人人能如此,世界的危机,才可以解除。否则的话,终有一天会爆发;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终将会同归于尽。所谓“劫数难逃”,众生业力所感,真正到了坏劫的时期。目前的时局,真令人不寒而栗,有谈虎色变之感。

万佛城中选圣贤

画饼不能充饥,说食不能充饱,还是要脚踏实地去修行。

我们现在参禅,是为开智慧,不是为争第一。有人想:“哦!我的功夫了不得!我在西方人中是最用功的修行者。”有这种思想的人,必是贡高我慢大愚痴的人。在佛教里不允许有这种思想行为存在,佛教是让而不争,要晓得参禅是为开悟而参,不是为我慢而参。在禅堂里要往真善美来参,“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

真正修道人,不见人之过。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不照己。为什么?因为它只能向外照,不能回光返照。我们参禅人,要回光反照照自己。所以我在前天新年时,说一偈颂:

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会来参禅,

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

参禅要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看看自己在不在?在,就是没有打妄想;不在,就是在打妄想。如果不打妄想,那就自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谁能回光返照,谁就能自在,谁就能入圣贤之选,入圣贤之流。可是要拿出真功夫来,不是口头上说。画饼不能充饥,说食不能充饱。还是要脚踏实地去修行,拼命去参!参!参!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自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都有成佛的希望,可是背觉合尘,回不了家,也就是回不去常寂光净土,所以在这娑婆世界流浪生死,不得出离。

修行如同做生意

多作善功德,就赚钱;多造罪孽过,就赔本。

我们在今生做点善事,来生就富贵;今生做点恶事,来生就贫贱。好像做生意一样,会做生意的人就赚钱;不会做生意的人,就赔本。多作善功德,就赚钱;多造罪孽过,就赔本。这是因果律,万古不变的定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有时赚钱,有时赔本。赚一点钱时,就心满意足,不肯努力再经营,慢慢便赔本了。在赔本时,又兢兢业业来做生意,久而久之又赚钱了,如是周而复始,在这种情形之下流转不已!所以不能了生脱死,跳出轮回之外。这是说在好的时候,不肯修行,所谓“富贵学道难”;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才知修行。

所谓“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生苦。”这种道理和做生意一样。一般人,只知做小本钱的生意,不知做大资本的生意。为什么?第一资本(善根)不够,第二经验(智慧)不足,所以没有大发展。什么是大生意?就是出离三界的生死大事。

各位!想一想,这种生死问题怎么办?怎样能断生死的长流,停止轮回的波浪?唯一办法,赶快来到万佛圣城参禅。以这个法门,就能断绝生死长流的波浪。

参禅的人,想得开,放得下,才有进步。如果看不破,放不下,那就有苦恼。有了苦恼,就到轮回中受生死。若是把生死的苦都忘了,与道相违背,则辜负参加参禅的初衷。

糊涂生命糊涂人

把来的路和去的路,弄明白了,才算不是糊涂人。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步骤,人有“生、老、病、死”四个过程,事有“生、住、异、灭”四个阶段。

“劫”代表时间的单位,一增一减为一劫。增劫的计算,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高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减劫的计算,从人寿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高减去一寸,减到人寿十岁为止,这叫一劫。一千个劫为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世界“成”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住”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坏”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空”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有八十个小劫,是为一大劫。大劫的时间是很长,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所能想像得到的。

人的寿命,到二十岁时,代表“成”劫;到四十岁时,代表“住”劫;到六十岁时,代表“坏”劫;到八十岁时,代表“空”劫。二十岁以前,是生长知识的时期;四十岁以前,是发展事业的时期;六十岁以前,是病老的时期;八十岁以前,是死亡的时期。

物的生住异灭的道理,亦复如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中间经过“住”期和“异”期。物成之后,经过一段住的时期,慢慢变异而起化学作用,又慢慢消“灭”了,这是必然的现象,所谓“无常”,是自然的定律。

在这种情形之下,真正能明白的人不太多,真正能修行的人也不多,大多数是在这里糊里糊涂混光阴。由生那一天起,到死那一天为止,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生就胡混过去,人类都是这样,迷迷糊糊把光阴混过去了。

我们要寻找光明的道路,才知道我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到什么地方去?把来的路和去的路,弄明白了,才算不是糊涂人;否则就是糊涂人。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莫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糊涂亦无悲。

我们被业所牵,所谓“业不由己”,而生到这世上来还报。因为在往昔所造的业不同,所以今生就受不同的报,所谓“业网交织”。因为种种因缘和种种境界,而造成人的糊涂生命。但人还不知道,总觉得活在世上满有意思,也不去想办法了生脱死,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人死只有业随身

你到什么地方去?我就跟你到什么地方去。

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珠宝满仓库,金银堆成山。”成为世界第一大富翁。因为他最欢喜金银珠宝,所以他的大儿子,名叫钻石,二儿子名叫金子,三儿子名叫银子,小儿子则名叫业障,不知为什么缘故。

他一生爱钱如命,吝啬成性,不肯布施去救济穷人。自己享受,天天美食,大鱼大肉填肚子。可是吃来吃去,脑满肠肥,成为大肚子,于是乎便患了高血压,不久就中风(脑溢血),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卧床不起。可是他舍不得花钱请护士照顾,所以想叫自己四个儿子轮班侍候。这样既省钱又得天伦之乐,不料大儿子、二儿子以及三儿子皆反对,只有小儿子细心照料。不久,小儿子也罢工,不管他了。

这位最富有的人,就这么一气之下,病势就加重了,到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又想,我自己到阴间去,无人作伴,这太寂寞了。于是想叫大儿子陪他去,乃唤大儿子到病床前,说:“钻石!我快要死了,感觉一个人太寂寞,你能不能陪爸爸一起去死呢?”大儿子一听,便皱眉头地说:“爸爸您老糊涂了,我怎能陪您去死呢?”说完扬长而去。

他又唤二儿子到病床前,便说:“金子!爸爸对你很好,很疼爱你,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伴我死呢?”二儿子一听,把眼睛一瞪的说:“岂有此理!要死就快点死,不要发神经!”乃怒气冲冲的走了。

他又唤三儿子到病床前,便说:“银子!我对你不错,你所要求的事,爸爸皆满你的愿。今天爸爸要死了,希望你陪爸爸一起去死。”三儿子一听,大发雷霆的吼叫:“你这个老东西!我应该把你打死,免得作怪。”说完之后,转身就走,还狠狠地说:“你真应该死!”

这时,无有余策,这个富有的人,便很悲哀地痛哭流涕向小儿子说:“业障!我虽然不爱你,可是你是我的小儿子,你愿不愿意跟着我去死?”小儿子不加考虑,很慷慨地说:“我愿意陪爸爸一起去死,您到什么地方去?我跟您到什么地方去,免得爸爸一个人太寂寞。”富人一听,心里很舒服,两眼一闭,两腿一伸,到阎王殿去报到,结束一生。

这个公案,警惕世人,不要贪恋红尘,无常转瞬即至。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弱病老。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人生在世,莫待老来方学道,试看那些孤坟,尽是少年人。不要留恋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乐。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好像这个富有的人临死时,金银珠宝带不去,只有业障陪他去,这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要赶快觉悟,发菩提心,修无上道,才能了生脱死,没有白来这世界一趟,不要再糊涂一辈子。切记这两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

见事省事出世间,

见事迷事堕沉沦。

有首偈颂,说的道理很正确,今天不妨说出来作为参考,仔细的研究,有一番哲理在其中。是这样说的:

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

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

空手见阎王,愧心把泪掉。

业和情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

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按照业的轻重和情的深浅来判断。所谓“业重情迷”,这种人死后堕地狱。所谓“业深情痴”,这种人死后作饿鬼。所谓“业重情浓”,这种人死后转畜生。业越轻,情越浅,便往生于三善道。到“业尽情空”的时候,便是圣人。

业重,就是时时刻刻存着邪知邪见,不怕因果,见利忘义,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迷,就是遇到感情,没有智慧,便着迷了。所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发展,便铸成大错。这类众生,将堕落在地狱里。这种业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萨来耳提面命,来教化劝说,他也不会听的。真理他不听,只信邪理,这一类的众生,虽然做人,可是无药可救。

业深情痴的众生,他的业障虽然很深,但是没有那样的重。遇到感情便糊涂了,分别不出是道、不是道?是法、不是法?境界一来,便随着境界转了,转到什么地方去呢?转到饿鬼道去,到那时候,悔已晚矣!

业重情浓,业障虽重,犹比入饿鬼道者较轻点;情感虽浓,还比入饿鬼道者较浅一点;这种人,将来转为畜生,受各种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设想。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不知有智这种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修道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将来他会堕落在哪一道中受生。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着境界而生出执着,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着,这皆是情感的作用。诸位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牵而不能出离,当知“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盼共勉之!

众生教、人教、心教

佛教像是虚空,能包括所有无量世界。

刚才许教授讲:“世界的宗教,有独神教、多神教、全神教。”但是没有讲无神教,也没有讲有神教。何谓神?聪明正直谓之神。什么是佛?佛是位觉悟者。谁能大公无私,谁就是神。谁能有大智慧,谁就是佛。

神不是独神,佛不是独佛,神、佛是最民主的,谁都有资格作神佛。好像民主的国家,人人皆可当选为总统,可是要有才能,才会被选为总统,替老百姓服务。有人说:“天主才是真神。”这种说法,不合逻辑,单单一个天主,他能做些什么事情呢?所以,我们要把神教变成民主作风,人人可以成神;把佛教变成民主思想,人人可以成佛。绝对不要那样的独裁,也不要那样的专制。

宗教不应该用强迫的手段,来威胁或利诱人信教,应该用感化力劝导人信教。要出于自然,心甘情愿来信教,那才是真信。若勉强来信,或用感情来信,那是假信,可能另有企图。世界各国的宪法,都规定“有信仰自由”这一条。人民信仰宗教自由,政府绝对不干涉。

宗教自由,不是把人绑上,强迫信教;也不是把人囚在监狱,命令信教。“你只可以信我的宗教,不可以信其他的宗教。”这就等于把人绑上一样,没有信仰自由。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因缘,中间有许多因素,多数是环境所造成,或者因为某一种因素所造成的。信仰应该比较自然,不可用强迫手段逼着人信仰某宗教。如有这种行为,那和所传的教义便相违背,不但不能给信徒快乐,反而增加愁肠,统统失掉传教的意义。

我所讲的佛教,不是像印度所讲的佛教,也不像中国所讲的佛教,更不像日本、泰国、缅甸等国家所讲的佛教。为什么?因为我所讲的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教。《华严经》的境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圆融无碍的境界。佛陀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人人皆有作佛的资格,不管信佛不信佛,将来都可成佛。由此可证,佛教不是独裁的宗教,而是民主的宗教。

佛教绝对没有这种思想:“只有我一个人才可以成佛,你们凡夫俗子,只有给我做奴隶的资格。”佛说:“没有一个人不可以成佛,不但人可以成佛,就是所有的众生,皆可成佛。”这种思想,多么的民主;其他宗教,望尘莫及。

有人说:“我不愿成佛,所以我不信佛。”你不信佛,不愿成佛,那是暂时的问题,将来你自己也做不了主。为什么?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今天想吃这种东西,到了明天,你的胃口有改变了,又想吃另外一种味道的东西。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今天想吃这个,明天想吃那个?这是最简单的比喻。对于衣食住行四大项,尚有很多的改变。何况信仰宗教,更有改变的可能。

有人说:“我皈依三宝,我永远信佛。”要知道,出家人也会还俗的,现在这种人大有人在,这不是改变吗?信佛之后,又不信佛,去信天主教或基督教。信佛教尚能改换,那么若信其他的教,谁能保证他不会改信佛教?这一生是这样,来生更没有把握。你能保证今生不信天主教,不信基督教,来生能保证或不能保证呢?我相信你绝对做不得主,你若能做得主的话,那你就不会死了。

就因为你做不得主的缘故,所以不管怎样有学问,怎样有财富,到时候都会死的。一切改变了,一切环境又不同了。你今生不信佛,到来生会信佛。来生不信佛,再来生会信佛。总而言之,你终会信佛的。

有人说:“我不相信有来生!”你不相信有来生,那就无话可说。你觉得人死了,什么也没有,没有轮回、因果和报应。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杀人放火,只要对自己有好处,都可以做。为什么?因为没有来生,不受果报。那么,就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但那是不行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到头总有报,不是不报,只因时候未到。既然知道有报,就要行善止恶。果报各有不同,或在今生报,或在来生报,乃至多生报。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麦得麦,种稻得稻,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我所讲的佛教,包括一切,所谓“尽虚空,遍法界”。谁能跑出法界外,谁就不用信佛;谁能跑出虚空外,我就不把他算作佛教徒,如果不能跑出虚空法界之外,那就是佛教徒,这是我讲佛教的宗旨。当然,有些人听了之后,觉得这种理论不顺耳。但是久而久之,就认为是对的。为什么?因为我不和任何宗教分家,分门别户。

我把所有的宗教,合并为一家,所以我把佛教叫做“众生教”。因为谁也跑不出虚空法界外,谁都是众生,所以佛教乃是众生所学之教。我又把佛教改为“人教”,因为所有的人,都有作佛的资格。只要专一来修行,最后会成佛。我又把佛教改名为“心教”,因为人人有心,修行是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这一念心就是真心。

宗教本来是没有的,因为宗教只为对治人的病。人的病,就是贪瞋痴,宗教就是戒定慧。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是绝症,戒定慧是特效药,有药到病除的奇效。

宗教越多,人的自私心就越大。这个宗教说:“我的宗教最好。”那个宗教说:“我的宗教最真。”又有宗教说:“我的宗教最伟大。”又有宗教说:“我的宗教最无上。”没有一个宗教说:“我的宗教是最坏的。”大家都用一个最好的名词来自我宣传。外表是好的名词,内容好不好?不得而知,恐怕有问题吧?我们要学真正的宗教,不要互相诽谤,也不要彼此攻击,要和平相处,劝人向善,改邪归正,这才是宗教的使命。不要为拉信徒,而不择手段,那是卑鄙的行为。

我所信的教,不是一定好的,可是我愿意信它。因为佛教是开智慧的教。为什么说它不好?你看!所有的人,并不是都是好人。我把不好的人包括在佛教里,所以佛教也有不好的。佛教像是虚空,能包括所有无量世界,哪个世界没有厕所?如果没有厕所,怎能成世界?所谓“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极。”好是从坏处形容出来的;坏是从好处比较出来的。好的极处便该坏了,坏到极处便该好了,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是必然的变化。

我们要明白真实的道理,那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本有的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说糊涂的话,糊涂人不会说有智慧的话。有道德的人,不说亏德的话;无道德的人,不说有德的话。为什么?关键在智和愚的分别。所以我们研究宗教,要实事求是,不可意气用事,甚至引起宗教战争。

许教授又说:“有种宗教,引发战争。”那不是宗教之错,而是宗教徒之过。他们不明宗教的宗旨,反而感情用事,引起争论,发生战争。所谓:“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德,不明道德。”这话说的道理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