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开示录.行持语录)
承天禅寺编
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转下尘老和尚,命师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师,瑞公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师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一九三三,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师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人兽相处了无畏惧,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径而走。
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时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转下尘和尚等数人上山探之,方晓师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师出定。
凡兹岁月,已历一十三载,一九四五年(乙酉)师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一九四七年(丁亥)师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时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于该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一九四八年(戊子)春,师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一九五一年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师复过隐居之生活,一九五二年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一九五三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一九五五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一九五八年(戊戌)年底,师复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数间。一九六镚年(庚子)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一九六二年建三圣殿。
一九六三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一九六四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继于一九六五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完成。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故于一九七六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一九七八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一九七九年启建新大殿。一九八三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一九六七年,师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一九七八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壬戌)九月,师又派随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龟乡宝来村,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一九八四年七月,师移锡该寺,并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陆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
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时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岁,改以流质。
一九八五年岁末,师以看承天禅寺之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拥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意既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
师抵妙通寺后,日以继夜念佛,有时自己亲打木鱼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徒众颔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综师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两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其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诚堪与古德共赞。惜以众生福薄,遽尔示寂。惟愿不舍悲智,再驾慈航,广度群迷,导归净土,共成无上菩提,不胜馨香祷祝者也。
广钦老和尚圆寂赞颂委员会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八
★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农历十月廿六,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俗姓黄,名文来。由于家贫而鬻与晋江县李姓农家为养子。
★清光绪廿二年(一八九六年),师五岁,李姓以种植水果为生,差堪温饱。师幼年多病、养父母爱护有加、视同己出、曾带往观音亭许愿,冀能消除灾难。
★清光绪廿四年(一八九八年),师七岁,养母信佛茹素,师亦随之素食,终身不渝。
★清光绪廿六年(一九零零年),师九岁,养母去世。
★清光绪廿八年(一九零二年),师十一岁,养父亦相继去世,师顿成孤儿。深感世事无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归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师,瑞师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
★清宣统二年至民国十五年(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二六年),师十九岁至三十五岁,由于特殊因缘,乃赴南洋,因未受教育,仅能在侨商开设之店铺中打杂,从事童仆工作。年岁稍长,随同当地同乡上山砍材。某日,有一运材车辆翻落山崖,师于事前即有预感,曾提出警告,无奈众人不信。事后有同乡戏称:何不出家修行度众?师似有领悟,随即乘船返闽。
★一九二七年,师三十六岁,于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法名照敬,字广钦。时瑞芳法师已圆寂,乃由方丈转尘法师代为剃度。师出家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曾担任大殿烧香、打板之职,某次因睡迟耽误打板时间,深自忏悔,从此立志不倒单。
★一九三三年,师四十二岁,晋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具戒归来,决志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潜修。
★一九三四年,师四十三岁,背负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一数尺见方之石洞,作为安身之处。不意该洞乃猛虎巢穴,师即告以即将以此作为修行场所,嘱其迁往他处,并为之说三归依。该虎似解人语,竟摇尾而去,嗣后且不时率同虎妻虎子前来戏耍献舞,驯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传遍遐迩。
★一九三九年,师四十八岁,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樵夫无知,误认师已圆寂,走告承天禅寺,转尘老和尚偕同弘一大师上山探视,经弘一大师弹指三下,师乃出定。当时泉州一带曾为之轰动。
★一九四五年,师五十四岁,师在清源山穴居十三年后返回承天寺。
★一九四七年,师五十六岁,农历六月中旬偕同普观法师(原籍基隆),由福建厦门乘英航号轮渡海来台。最初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单。亦曾于台北法华寺夜度日本鬼魂。
★一九四八年,师五十七岁,于台北新店街后石壁上,开凿一间小寺,定名为广明岩(即今之广明寺)。
★一九五一年,师六十岁,于广明寺右后方上侧大石壁上鸠工雕凿阿弥陀佛大佛像,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雕凿石佛风气之先。又于左下方凿石洞,建立广照寺。
★一九五二年,师六十一岁,于台北县土城镇成福山上,觅得一天然石洞,深高各两丈余,洞口东向,日月初升即照彻洞内,故以日月洞名之。该洞本无水源,师住洞之日,忽有清泉自石缝涌出,于是决定在此隐居修行,并于洞前建木屋三间,中供地藏菩萨。洞之上方建一茅蓬,接引弟子同修。
★一九五三年,师六十二岁,又在山顶大石前搭一茅蓬自住。某日深夜有大蟒蛇至师处,毫无惧意即为之说三归依。
★一九五五年,师六十四岁,板桥信众于台北土城购一山地(该处俗称火山)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师砍竹为筏,两端系缚于巨竹上。师于筏上结跏趺坐,及后又辟地建瓦房一间供养佛像。
★一九五六年师六十五岁,回新店广照寺。
★一九五八年师六十七岁,年底再回土城火山。
★一九六零年师六十九岁,于火山山坡建造大殿并将该处命名为承天寺火山改称为清源山。
★一九六二年师七十一岁,陆续兴建屋舍外并扩建旧殿(旧称三圣殿)。
★一九六三年,师七十二岁应信众之请赴花莲即台中等地宏法。并分别于天祥协建祥德寺,今之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龙井山上之南寮兴建广龙寺。
★一九六四年,师年七十三岁,年底返回承天寺重整旧业,增建山门及方丈室。师来台十七年间曾有三次长时间(约一周以上)之入定记录,加以每日仅以水果为生,不食熟食,因而赢得水果师的雅号。除雨天外,夜间辄于林中趺坐修行。上述特立异行之修道行径,众口相传妇孺皆知。
★一九六五年师年七十四,是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之初步建设于焉完成。
★一九六六年师年七十五岁,慕名前来请益归依者络绎于途。
★一九六九年师七十八岁,于土城镇创立广承岩。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师八十至八十三岁时,曾表示即将舍报,经弟子们一再恳切哀求乃获慈悲俯允,延缓时日。此数年间应信众之请分别赴南投台中嘉义花莲等地宏法度众。
★一九七五年师年八十四岁,开始禁足不再下山。
★一九七六年师年八十五,承天禅寺初建之砖瓦房时日既久,地基下陷、墙壁龟裂。故于是年首先重建女众寮房。
★一九七七年师年八十六岁,是年秋承天寺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大雄宝殿及方丈室等。
★一九七八年师年八十七岁,春,承天寺于大雄宝殿之原址建三圣殿。再依山坡地形兴建祖师堂及斋堂等,广承岩复建华藏塔。并陆续兴建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讲堂等。所有建筑事宜由弟子传斌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师九十一岁,师指派随侍左右十余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六龟乡宝来村筹建妙通寺。
★一九八五年师年九十四岁,农历十月举行护国千佛三坛大戒,求戒弟子二千五百余人,盛况为历来之冠。戒期届满,已近岁末,师急欲北返,乃于农历十二月廿六日由传悔法师迎回承天寺。
★一九八六年,师年九十五岁,示现病容,拒绝饮食、医药,不接见信众。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指定圆寂火化后之灵骨分别供奉于“承天寺”、“广岩寺”及“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高雄妙通寺,众以师意已决,不敢有违,乃送师南下。
★正月初二,气息微弱。
★正月初三日,体力恢复,且与徒众共同念佛,自由交谈,精神焕发,若无其事。
★正月初四早晨,唤弟子传闻及大众伫立于殿外晒太阳,随即又嘱传闻师于身旁坐下,并谓:“你可以了,他们(指大众)还没有。”
★正月初五(国历二月十三日),师瞻视清澈,定静安祥,全无异状,仅嘱弟子们同声念佛。午后二时,告大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并向徒众颔首莞尔!闭目安坐。少顷!众见师不动,乃趋前细察,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矣!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历整整三年,其中地点,曾记有“福利社”、“寺务处”、“客堂”或“大殿”等,福利社即在今之“般若”亭下,其他地点,都在现在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上,当时正逢承天禅寺重建的初期,原有砖瓦房,已全部拆光,为朝暮课诵、办理寺务、接待客人等,乃在大殿前的广场上,用铁管及石棉瓦搭盖了将近两百坪大的临时大殿,会客室与寺务处等都在其中。广公上人亦常在这里,坐在藤椅上与众结法缘。其次就是月日,皆记以农历,在此特为说明。(编者附识)
※日期:一九七八年冬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七岁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父母只是让我们藉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某某师初任寺务处书记职,每天须面对一些来来往往的信众,由于出家未久,尚不知如何应对。上午,在招呼一些信徒后,老和尚即对某某师说:“在世俗社会分贫富贵贱,只要走进佛门来,就没有高下的分别,无论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对待,生生世世要广结众生缘,这样,我们在成佛度众的过程中,才会有殊胜的因缘。”“不要说众生有善有恶,一切的善恶都是我们的分别,如果真正会修行的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十方施主供养三宝,种福田,而常住也须回施十方,这样,十方来,十方去,一切众生都能蒙受恩泽。”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六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传某师与传某师在客堂谈及弘一大师,两人颇赞大师再来之功德,而自惭凡夫,习气无明炽盛,老和尚坐在旁边,听了即说:“晓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这就是参自己。在一个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自然一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无不通晓,而智慧大开。”
“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中午,某某师随师父往工地,师父指着刚去掉板模的墙壁说:“这个壁可维持几百年没问题。”
某某师说:“真好,就这样几百年传下去,承天寺将来会成古刹,出高僧……”
师父说:“你们要好好苦志修行,来世转男众身,沙弥出家,来做圣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生,要誓愿作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请师父教他坐禅。
师父说:“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现前,没有杂念,心安定下来,自然就会坐得好。坐得久,这是最快的方法,否则,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纷飞。”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日期:一九七九年八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说:“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日期: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师父在客堂对某某师说:“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起不平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无事,那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取师父曾说的教诫,忍之,心安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晨间,洒扫毕,师父对弟子某某师说:“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
承天寺正值忏云老法师主持佛七,上午,老和尚在大殿对参加佛七大众开示:
“娑婆世界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万缘,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
上午,忏云老法师请老和尚到大殿为大众开示,老和尚到大殿后,忏云老法师对众人说:“你们有问题,可以请问老和尚。”
问:“如何得一心不乱?”
答: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正念或开智慧,是要去除色、声、香、味、触、法,得六根清净。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净,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么。”“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则修不妄语等五戒。经、律、论三藏亦很重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开得比较快,经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这个无量无边如海的智慧,不是用开示或讲经可以开出来的,这是一种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流露,而世俗的智慧则是一种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觉,如大学生的智慧,在佛门中仍是小学生。”
问:“修行过程中有许多难关,要如何打破?”
答:“我们现在虽然出家,但是仍带有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劫数。怨亲债主,这些都会来讨,我们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关一关地打破。”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下午,忏云老法师与大众在客堂,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我们念佛就是要念到花开见佛,什么叫花开见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耐,和颜悦色以道理行之,对人要亲切和蔼,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脸,令人望之却步,当法师的也要如此才能度众。凡事照道理来,就事论事,不可用烦恼心去应付,对人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是和气地平等对待,不要去看别人的过错,这样别人对我们印象好,我们心也清爽,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八十八岁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生的事。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传某师将请假下山参学,老和尚在客堂对传某师开示说:“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多攀亲攀戚的俗家样,没有出家人辞亲割爱的气魄,又多争名争利的名闻利养心,没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风。”
“参学是在参自心,参我们的烦恼心、烦闷心、对人善恶是非的分别心,参我们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不起烦恼,得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老和尚继续说:“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眼、闭一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某某师任寺务处书记,颇为信徒种种事烦恼,老和尚对某某师说:“我们出家修行是在取德,做人是第一步,对来寺里的信徒,不论对方如何,我们将就应酬应酬,但不可以有恶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月☆日 地点 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他人,侦察他人有无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
“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判别人,自己岂不也与他人同一类?”
“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人若来请问我们经典的意思,应当尽己所知,诚恳为他解说,则于人于己生诸功德,切不可以轻慢心推说不知,则自己有过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某某师请示师父,什么叫“自净其意”?老和尚开示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是为“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念佛是最简便的,不像持咒还须费脑筋,无论做什么事,心内默念佛号,有念像没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只有那些不开化、不明理的人,才会把不实在、没有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尚便对某某师开示说: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老和尚又继续说:“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佛法是圆的,是可以权宜变通的,并不是有棱有角的,总是要宽怀大度,自身立场没有过失,别人要怎样,那是别人的作为了,与己无关。修行就是在训练我们做人和做事的态度。”
“你看看过去祖师们的书,那些祖师并没有走,他们还在对我们说法。”
“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抱着愿意吃苦的心态,愿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亏,不畏艰苦,则照样会进步。”
“在俗家,我们是享受惯了,受骄纵惯了,什么事情都受不得委屈,总是固执自己的意思,刚愎自用,受不住约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无始以来,所带的这种习气种子换成佛种子。而培养种子并不是简单的事,要用我们的信、愿、行的力量慢慢改过,拔除习气种子,让佛的种子逐渐地发芽茁壮。”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傍晚,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一位年轻人上山,向老和尚闲聊些他家庭的事,人去后,老和尚便藉机对身边的弟子说:“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香灯某某师,正为一些事情,与执事人大起烦恼,老和尚在客堂见此,便对某某师开示说:“俗家人分别善人恶人而起憎爱,而出家人对善人是如此,对恶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心,于好不起贪着心,于恶不起憎恶心。那些刺激我们的,才是我们真正的指导者,入寺没刺激,便没修没行。”老和尚又说:“不可起憎恶心,来分别那是恶人是坏人,是我们自己不够那个道行来接纳对方,不够那个涵养来与人善处,错是错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别业识,这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气,我们就是被这些习气障碍住。”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传某师对一些人众是非,颇为在意,一大早,大众还在洒扫,便在大殿穿梭于人众之间,东讲西听的,老和尚坐在客堂,静静地看在眼里,便对传某师开示说: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洒扫毕,老和尚唤传某师过去,对传某师开示说:“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妄想多的人,须要做一些杂务事,将念头有个寄托,否则妄念纷飞,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静静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会渐渐地不觉得在工作,而且自然会生起平等心。”
老和尚又说:“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要如龟缩头,住于清净无染。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上午,传某师在厨房煮饭,煮得起烦恼,摔锅摔盘的,老和尚在客堂,便对当时在场的几位出家弟子说:“领职事必须受过戒,方知戒律因果,才不会乱来,没受戒的,只能帮忙杂务,免得造因果。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监斋菩萨在那儿,可要循部就班来,不可起动无明,与人争吵或乱摔东西,这样,不但业障会反绞,且加重罪业,地狱道还有你的一份。以前,观世音菩萨、文殊、普贤菩萨,也是在厨房中修习因地的。”
“在大陆丛林中,大寮不可有闲杂人进入,即使是当家也要有事才能进去,以避偷盗之嫌,不像现在,杂人进出,还聚谈闲语。”“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遇境便能知所举措、知因果,要戒学庄严。戒就是要学忍辱,忍辱第一道,有戒才能有定慧。”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下午,在客堂,老和尚谈及台湾的出家人就说:“在大陆,出家就没有了家,父母来也没有说那是父母,哪像台湾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牵扯不绝,甚至连六亲眷属也混杂在一起,不成一个出家人的体统。出家就是要断与父母亲眷的牵缠,否则出家反落俗套,变成不像出家,也不像还俗。”
由于某某师执意要下山参学,老和尚不赞成,但也颇无奈,在客堂便对某某师说:“父母对子女,爱深责切,若子女嫌父母唠叨,多管闲事,离开父母外出别住,不但自弃父母的依恃,且让父母怨叹,自失其利又伤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样,做师父的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若弟子不从,弃师而去,不但自身失去规导者,且令师父失望。”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学佛要具足信、愿、行,仅有信还不够,还须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这样遇到业障逆境时,才有办法以这个愿力来坚定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念而无愿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时要以念佛来克服它。”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老和尚对信徒开示:“用斋时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所谓的愿断一切恶,当我们拿着筷子争夹好菜的同时,便是一种恶念。”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我们出家,是看破爱别离苦来出家的,所以说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还跟家里人牵缘,则身虽出家,心中的念头却没有出家,临终时,念头会被这些爱别离苦缠住,无法跳出轮回,且与家人牵扯,自己也会俗气化。不要与家人扯爱别离苦,不与人攀缘,则念头自然清净,到时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极乐世界得不退地后,才有办法报亲恩。”
“被称赞而不会起欢喜心或贡高心的人,我们才能称赞他。”
“寺庙是个十方道场,十方人聚集一处,一个人一个样子,我们要自己去应付这个环境,不可能环境来适合我们的意思,在家里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顺己意,何况十方人?处处要能忍,能顺承,心才会安。”
※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廿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八岁
心若修得清净时,一触到境界,便能分辩邪正,心无动乱是道场。”某某师心有烦恼解不开,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进去,老和尚便对某某师说:“金刚经里头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解释看看?”某某师无言以对。
老和尚嘱在旁的传某师为之解说,传某师说:“若人在好言、恶言上起分别,在形色相上分别善人、恶人、好事、恶事,而起执着憎爱,以此分别执着的业识习气,是无法进入如来清净解脱的境界。”
老和尚在客堂对出家众开示:“出家就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修,那些好的、快乐的顺境,已经不必学了。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我们出家的意义就是要了断恩怨,在怨亲平等,对恶人、有冤仇的人,我们要平等发愿,度他们一起成佛,这样我们才会起平等慈悲心。”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十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那些随顺自己自由意识生活的人,往往会失败;不会作却装会的,也会失败。”
“自以为是,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而不躬行的人,终为文字所缚,心不得解脱。”
※日期:一九八零年一月廿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念佛,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无其他杂思想,便能预知时至。若还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虽念佛也无法预知时至。”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顶礼老和尚后,某某法师对老和尚说:“出家以来,我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与精神上的种种挫折磨难,不知是我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重?”
老和尚说:“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无始来的罪业越是会现形,幻成种种境界来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体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击磨难,这些磨难会刺激你,使你体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离,你必须跳越过这些障碍,越过人身的种种劫难,才能得到清净安乐,成就净业。”
接着老和尚对那些信徒开示说:“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寿尽,便会堕落,反而是福中藏祸。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黄昏时,老和尚在大殿外坐,信徒请问老和尚金刚经中“一合相”的意思。老和尚说:“一合相的意思包含很多,例如与人同事共处,和合无碍,也是一合相的一种,常诵金刚经,虽然未行到那儿,也可以开悟出来。”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越是当大法师的人,越是处处要谨慎,在任何时候对人都要尊重、慈悲。”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廿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女信徒林某某一心一意要上山落发,以了却娑婆苦,老和尚明白地对他说:“不要因为对世俗种种的挫折磨难,产生怖畏厌离,以为出家便可以避开这些痛苦,过清净舒适的生活,事实上,出家更是有各种的挫折与苦难来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会的苦,是生死轮回的业,再如何奋斗、吃苦,仍逃不出六道轮回的路;而出家的种种刺激挫折,却能敲醒我们的觉知性,由其中历炼出解脱的智慧来,终而了脱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的训诫:“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要顺别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事事逞能干,样样要占上风的,最后都会失败。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样样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话,那么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进步的。知识份子总是在思想上转不出来,被自己的思想所缚,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干,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要卑下谦虚,要以大慈悲来待人处事,才不会失败。”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信徒开示:“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出家弟子开示:“念佛、为常住贡献心力、利益众人,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为众人,以后会堕下去。我也是在为众人,修众人福。”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信徒开示:
问:“如何可得解脱?”
老和尚说:“念佛。念佛收摄妄念,能开智慧,便能解脱;不念佛,则妄念纷飞,想东想西,绞业障,如何能解脱?”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廿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由于某某师的出家,一直未能取得其家人的谅解,始终郁闷在心,请示于老和尚当如何排解。
老和尚说:“既已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么那层情爱别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不得解脱,甚而随之生死轮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回之因,我们应当发愿:对那些有怨仇的债主,要起慈心,有能力的话,尚且要度他们,何况是父母这些对我们有恩的人。虽然,因世俗的观念,父母不谅解我们出家,产生怨隙,我们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气,发愿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后去度他们,如此才是大孝,而不违出家之志。”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日前,一比丘自彰化来,请教老和尚找道场的事。
老和尚说:“我们出家人,寄形天地间,这天地便是我们栖身办道处,还要找什么地方?出家人游山历水,到哪里便算哪里,并不是要去找什么道场,而是看自己有没有愿力,有愿力,林下竹子三两根编纂一下,也可以栖身,也是道场,有愿力克服每一环境的障碍,心便能安定下来,这样,在每一个道场,皆能安心办道。”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在大殿外,某某师对老和尚提及“大弥陀经”中的种种,老和尚说:“大弥陀经中所说的西方胜境,不过是佛以此诱导众生,使其念佛,令精神上有寄托与目标,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消除,心无妄念,而达自性西方,皈入极乐。”
“虽然说极乐世界亦是妄,但佛究竟无虚言,临终时只一佛念而无他念,心达一心,照样随佛号往生。”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
“若人一心系念佛,则念佛可扫妄念、垢尘。一心念去,至业障消尽,则智慧眼开,心无挂碍,自心则比西方境,以此无垢心境,命终后即感莲花化生,佛菩萨众会一处,经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点都不虚假,佛绝无妄语。”
“但若众生不信念佛有个西方境可去,却偏执于眼前的妄念、业感、种种事相,以为实有,如此不务实修,嘴里虽说要往西方,也只是个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须了尽业尘,没有一切俗缘的牵缠,则生西有望。”
“佛说净土三经,示西方实境,畅演往生的捷径,亦不过是普摄群机,教化众生,令生欣慕坚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达到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佛光山佛学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请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在客堂对比丘们说:“看经书仅是寻一入道门户,而念佛才是切实了生死之行。”
“念佛要具信、愿、行三力,要能引声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种声音入耳,即转成念佛音,而无分别,不被转去,方名一心不乱。”“我们妄念种子深重,念佛时不是头昏,就是被妄念种子牵去,所以念佛时必须小心。”
※日期:一九八零年四月廿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着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一个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会助长他贡高我慢的个性。个人条件越优越,则我相越是显著。”
“修苦行就是对一切粗贱的工作,都要无分别地去做,主要在磨我们的傲气、消业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没苦就没道行可言。”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美国度轮老法师弟子恒某师、恒某师,来承天寺参拜老和尚,是日傍晚,老和尚与两位客僧在佛殿旁纳凉,老和尚问:“令师神通超人,平时是否教你们神通?”
“神通不是教来的,那是修持到某一程度而自然有的现象,所以,师父常鼓励我们多坐禅。而且,神通并不能了生脱死,不是学佛的根本目的。”恒某师答。
再问:“既然如此,令师教你们修持哪一法门?”
答:“师父除了鼓励我们多坐禅外,也传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
老和尚说:“学佛主要是要打破无明烦恼、舍悭贪而成佛,我们出家,要学粗衣淡饭,吃,随便吃,不挑精粗美味,只要东西能过咽喉,能下肚果腹便可,并不是不要吃,只要不过分,吃得刚刚饱就好,不要贪食而吃得过饱;穿也是一样,衣但能蔽体御寒即可,不择美丑,这样,才能消我们的贪嗔痴,要舍贪欲,佛制三衣一钵的意思,也无非是不要贪。”
恒某师说:“当初佛陀与弟子行托钵,而一群弟子出去托钵,并不是每一位弟子都能托到东西,有些弟子化不到缘,空钵而回,欢喜地告诉佛陀说:“世尊,我今天没有托到东西。”佛陀说:“这样好,托不到东西,你与众生无缘,将来就不必再还人家,而且,你也没有因为别人托到东西,自己没有托到东西而心起分别,生起烦恼,这样更好。”
老和尚接着说:“中国这儿是东土,达摩祖师将佛法东传至此地,此地幸能素斋,持不杀生戒,而西藏是游牧地区,百姓均食肉类,当地的出家僧出去托钵,也是化缘到一些肉类、荤类的东西,他们这样做,并不是表示他们吃了这些肉类,就能化度这些生灵,而是以这些肉类,维持色身的生存来修行,百姓吃什么,他们也随缘吃什么,如果不明白这点,以为出家僧可以吃荤,就恣意地去杀食,这样,不但自己造下杀业、冤业,修行不成,而且将来还会堕到地狱中去。”“若说出家僧食肉不犯戒的,那必须自己修持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吃了肉,有能力超度那些生灵的,才有资格。他们看到一些生灵、禽畜道的众生受苦的情况,必起悲悯,故意将其弄死,超度它们,免去它们的受苦。”
老和尚又说:“我们人道的众生,有我们人道众生的烦恼众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一切贪嗔痴的苦毒逼恼,每天就是被这些无明烦恼业转来转去,而四生道中的众生,不论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的,他们也是一样,有他们的各种痛苦。”
“我们人道是四生中最灵的,但是,我们往往不懂佛法因果,为了一己的贪欲,想吃肉就任意宰杀,你看,当我们在杀那些动物时,他们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鸣,而这哀鸣就是怨恨,杀了它,我们就与它结下了冤业,将来冤冤相报,生生相杀,永脱不出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出家受戒要戒杀,即是这道理,戒经中告诉我们,不可伤害一切有情众生,不可杀害生命,要我们去遵守,而在我们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净,完全不伤害到生命时,我们必须持“不故杀”的原则,否则便有过失。”
“你们女人身业障深重,要修五百戒,男人只要修二百五十戒。”
恒某师说:“可是当我们想到法身时,我们知道法身无男相,亦无女相,佛经上记载,龙女是女身,它在佛陀面前,将自己的龙珠吐出献佛时说:“我的成佛,也就像现在将龙珠吐出供佛一样地快。”说罢,便在佛陀前当下示现成就佛道。所以,虽然我们是女人身,可是对于成就佛道,并不感到自卑气馁。”
老和尚说:“龙女是修了好几劫,已经修到了临转男身,才有可能如此,一般女众修行,到最后一定要转成男身,成法师来度众生,行菩萨道,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若要由女身直接成就佛道,那是不可能的事,观世音菩萨也是要转男相才能成佛的。”“我们今天能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你看世界众生那么多,我们幸而能听闻到佛法,又幸而能出家,袈裟披身,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这是我们过去世曾持佛菩萨名号的缘故,有这个因,才有今天这个果。”
“我们今天既然出家,就要知道佛菩萨的意思,看一些经典,像金刚经、地藏经等,了解十法界众生的状态,知道各法界的众生是如何形成的,这样,我们的行止才能有所依向。否则,懵懵懂懂地不懂因果,出家了,还像在家人一样,争名争利,你抢我夺,互较高下,这样下去,那么此生一过,人身也就难得了。”
“要知道,我们得了这个人身,是要来修行的,是要过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这个人身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这人身,再造贪嗔痴的业,贪好吃、贪美服、贪享受。贪子女儿孙福,在六根尘中做梦,不知回头修行,那么这番人身过去,四生之中就有我们的份。畜生道中,牛、马、猪、狗等是我们人去做的,饿鬼道也是我们去投的,乃至地狱道、化生类、湿生类,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们这人身所造的各种业去形成的。所以说,我们是在过人身劫,由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业堕四生轮回。我们现在出家了,就该依着佛法,找到一条修行的途径,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轮回,脱离娑婆苦。”
“有些人瞧不起出家人,可是,要他们念佛,念没几句就起烦恼念不下去,甚至听到念佛声,心中起压迫感,好像千斤的石头压在心中一样,这就是没有善根。”
“还是随令师学,比较有内容,较能学到东西。像我这样,每天吃饱没事做,就闲坐在这里,坐久了,也会起烦恼。”
“哪里,这是观自在。”恒某师说。
“嗅!你也会这么说,不简单,很聪明。好了,我们一天说一点,晚板了。”老和尚说完,大众即散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清早,老和尚在庭前闲坐,香灯师上前请问:“师父,您看我试着学美国法师日中一食,可以吗?”
老和尚正色说:“你三餐吃饱,身体强健,体力充足,好好给我打钟,打鼓,做常住的工作,为大众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体能是否可以,慢慢试练,自然而然成习惯。若勉强而行,身体无法支撑,疾病就跟着来。日食一餐,还是执着一个我相,执着我在怎样,那只是为自己,没有为他人,我们修苦行的,要利益众人,不必效仿这一套。”
※日期:一九八镚年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傍晚,课诵结束后,传某师与传某师,就日中一食这问题,再请示师父。老和尚说:“修行不是在忍饥渴,一天吃一餐,不但体内虚火会上升,身体会亏损,且忍久了,还会沦为饿鬼道的一份子。来这里的美国法师,他们并不是没有吃,你看他们,中午不是都吃得很多吗?三餐的份量并一餐吃,胃肠不是过饥,就是过胀,反而把胃肠撑大,不如正正常常的,三餐只为疗饥,只要不吃得过多,恰恰饱,不去贪着它就可以。现在刚死去的传能师,本来身体很好,就是勉强忍饥,打一个星期的饿七,才把身体弄坏,且难再调复。”老和尚接着说:“行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那是顺着身体的自然情况,在饱足清净的情况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饮食,并不是勉强去行的。像你们现在,还是一身的无明习气在妄动,所吃的,恐怕都还不够体内的消耗,还谈什么日中一食?不变成饿鬼就好了。”
传某师问:“那么,我们应如何了生死?”
老和尚说:“了生死哪有那么简单,不吃饭就可以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须祛无明习气,要忍辱,忍辱第一道,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出家是在修心思纯一,不杂乱,不与亲友过分攀缘。我们出了家,就是断了家,若父母家人来探望,我们以对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态度,体贴一下对方即可,若是过于攀缘,不但亲情的爱别离苦断不了,且心思会散乱,攀缘到后来,出家不像出家,还俗又不像还俗。台湾的出家众,就是败在这里。”
“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什么都要看破,不但财不能贪,贪财,痛苦就随之而来,名也不能贪,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我们可留恋的。我们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饭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众,心有寄托,则妄念不起,业障自消,心无挂碍,一天过一天,这就是修行。”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美国度轮老法师弟子恒某师,偕同香港护法某居士来参拜老和尚。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其父是虚云老和尚的大护法之一。此番来台,慕老和尚之道风,专程上山参拜。
某居士见过老和尚后,便对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后将一心一意走修行这条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说:“现在民间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萨、神明搞在一起,乱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两样绞得团团转,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梦中不知醒一样,这样,要学佛了生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某居士说:“所以我就想早点把担子卸下来,专心走这条路。”
老和尚说:“话是这么说,你还是有所挂碍,你仍是在挂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们投生到这人间来,有父母、兄弟姊妹等,这些都是属于四生轮回中的一环,今世父母生我,以后我再生别人,彼此辗转相生,再加上我们的杀业,现在你杀我、食我,以后我杀你、食你,杀业不绝,冤冤相报,彼此相残,如是相生相残,一下子生为人,一下子又沦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来来去去,永无止息,父母亲眷就是我们轮回的伴侣。”
“现在你既然晓得学佛、拜佛,也会供佛、供法、供僧,这也是过去有种善根,学佛了更应知道来拥护佛法。居士在家学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知所节度,食但饱腹,衣足御寒,一切能过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钱财拿来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个护法,这才是在家居士所应做的本分事。”
某居士又问:“那我们在家人应修持哪一法门?”
老和尚说:“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这个人生就像在演电视剧一样,各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剧情发展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戏的人也随着剧情忽喜忽乐、忽忧忽悲,而这好恶忧乐,也不过是我们自己眼根对尘境,在分别取舍。我们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样,顺境、逆境、善的、恶的,心境随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恶习深重,眼根对境,见恶易随,见善难徙,看到恶的,契合自己的恶性习气,就心生欢喜,恣心纵意,随顺而去;而听到佛菩萨的作为,像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却心生为难,认为那只是佛菩萨们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来,心生退却,对佛菩萨只有空赞叹。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却越染越深,这就是本身没有誓愿力的缘故。”
“我们修行,就是靠我们的誓愿力在成佛的,自古以来的佛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等,无不是靠着他们本身的誓愿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经书,可以了解佛菩萨的意义,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这是我们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饭,为常住、为众服务,做功德,才能开出我们的智慧,才能亲身体会佛菩萨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沈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我们这个人身,实在是很宝贵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们说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类,但是,不论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们这灵灵觉觉、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我们这个心所行的,是佛菩萨的行径,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贪婪、是愚痴、是嗔恚,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虫类、空中飘浮的微细众生类,均是经由我们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众生,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人身而转化,我们这人身并不是那么轻易过的,事实上,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
恒某法师说:“此番来台,拜见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来,听老和尚开示,下山以后,老和尚的话,就始终在脑海里盘旋而受用不尽。”说罢,与某居士等一再拜谢,欢喜而去。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台南某寺悟某法师,年八十二岁,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护法,一个月前由台南出发,参访台湾各地的寺庙,于昨日来到土城,挂单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见到老和尚,请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说:“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这条路是比较慢,一心念佛,带业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某法师说:“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种困难、危险的境界都经历了,觉得这些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是现在出家了,却觉得佛法老是让我理解不过来,请师父慈悲开解。”
老和尚说:“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学这个、搞那个,那是难有结果的,还是什么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紧。我看你根本没有念。”
悟某法师说:“昨天上山来,匆匆忙忙,没有时间念佛。”
老和尚说:“匆忙是我们这个身体在匆忙,念佛是用这个心在念佛,不相妨碍。有念佛的,和没念佛的,来到这里,我一看就知道了!一个有念佛的人,他的举止行动,言谈间会流出阿弥陀佛来,我看你来到这里,心里根本没有带半句佛号来。”
同来的护法居士问:“要怎样念佛?”
老和尚说:“念佛就念佛,还要怎样念。”
老和尚问悟工法师:“你在常住担任什么职事?”
“香灯。”悟某法师答。
“担任香灯是最好利用来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可是,这样子我会弄乱、会搞错。”悟某法师答。
“这怎会弄错?你身上穿的这件僧服,你就不会把它穿颠倒。”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五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下午,士林一位尼师—德某法师,与其兄、嫂、弟、妹等眷属一行数人,来参见老和尚。德某尼师向老和尚介绍过其俗家眷属后,请老和尚开示在家修持的法门。
老和尚说:“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来度他们,也就够了,也最适合的,不必我这老人再来多话。”
“高僧大德的一句话,胜过我说千言,还是请老和尚慈悲指示。”德某尼师说。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说。
“念佛该怎么念?”再问。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学佛要念佛,我们出家学佛,也要念佛,再学一些种菜、捡柴、劈柴、煮饭、扫地……,像从小学生学起一样。”
“学佛要有像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的誓愿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愿吃的苦,这样,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萨的,往往都是那些让人家看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请老和尚告诉他们,在家学佛,应如何做人?”德某尼师说。
“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老和尚答。
“……”
“我们来这世间,就是须要生活,衣食住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赚的钱,吃能吃得饱,穿足够穿得暖,基本上过得去便可以,不要贪,剩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功德,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挥霍、享受,随心所欲,不知节制,不会做功德,这就变成坏人。”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今天又是如此,等某某师走后,老和尚就对传某师说:“别人来与你谈论是非,我们唯唯诺诺就好,不去参与,则对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别人走错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对佛学院男众开示:“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灭法。年轻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气。”
晚殿后,老和尚在大殿旁纳凉,某某师对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在俗家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牵系,而出家也有师父、师兄弟、十方僧众法侣等,若是起分别心,而有亲疏情份在,这是否也会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说:“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但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着它,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还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我们说别人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耳朵听到,在分别好坏,而这种分别,直接通到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起烦恼。”
“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如果我们不去分别,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理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日期:一九八零年闰六月十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出家,主要在演‘忍’这场戏,演得过,就是佛菩萨。”
“所谓带业往生,乃是佛菩萨诱导众生念佛之饵,令众生为了要带业往生而精进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没有妄想,没有恶念,则心达西方境。否则,带业仍要转人身。
“带业往生借由这个饵,即能使众生达一心不乱、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方便法门。”
“出家人不贪执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发愿度众生,这就是佛菩萨。”
“有所贪着,就有所挂碍,贪名利就挂碍名利之事,不会清净。”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说:“师父在时,要好好体会师父的意思,师父不在时,自有人会领导大众修苦行,智慧自然会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无明尽。”
“别人说我们,不论自己是对是错,还是被冤枉,都唯唯诺诺,以不辩应之,心中不起烦恼,则智慧生,若是执理与人辩白,则无明起矣。”
※曰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静坐昏沈是意识烦恼心所致。如果还有妄想,想要到哪儿,都还是业障。”
※日期: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出家人要与众生广结善缘,信徒来,我们要好好招待,这项行得圆满,到后来自会开出我们的福慧来。所以,广结众生缘,对我们出家众是非常重要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别人对我们越是不好,我们越是要发慈悲心善待对方,要对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结怨仇,出家人心要无嗔。”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忏云老法师与缁素四众一行十多人,于佛七圆满后上山,请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在客堂对众说:“世俗人耽于根尘的欲乐中,到头来难免先乐后苦,而出家修苦行,虽然吃很多苦,但终究是先苦后乐。”
“看经讲法,如果自己不实修,还是他人的东西,等于在数他人的家宝,仍然不能脱出生死牢。”
“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练不倒单,先要从淡泊两字开始学起,等到衣食住都能无碍,贪嗔痴也都消灭了,这样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谈到禅定功夫。”
“以前的祖师总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无名,越是少攀缘,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缘,则意根散乱,心多骄满则易失败。道业若不成就,也枉费我们来出家。”
“如果我们真为修行,龙天护法自然拥护,自然身心无所畏惧,外物亦不能伤害我们。真正有修行的人,心无种种心,众生皆乐见,人人皆有缘。”
忏老又问老和尚,他水里(水里是地名)的大殿盖好后,该如何做利生的事?老和尚说:“不必挂碍那么多,盖好也是这样,不盖好也是这样,要办自己的事。我这承天寺也是一样,盖好也好,不盖好也好,我也是这样,想走也就走。”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三日冬至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滞静。离一切相,心无所著,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行、住、坐、卧寻得一不着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着,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香灯师与某某师开示:“修行人绝对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脱出人我的限囿,离我相的一切颠倒想、贪想、愚痴想,以及因执私我相,所起的种种烦恼,也由是渐渐得解脱,自性中无量三昧渐现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为前提,一切以脱众生苦厄为怀,则自身无事,心胸渐宽。
“我们打鼓时,念‘公事办,公事办,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私人的事,若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的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乃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早晚两堂课诵若能专精,则身心渐定,智慧得开,能成就祖师,不可忽之。观世音菩萨也是精熟课诵,再发心入厨房当饭头,知道如何将厨房的劳务化为功德之事,作为佛事之修持,否则,经咒不习,一味贪着自私,不能将厨房事化为佛事功德来修持,虽煮一辈子的饭,也难出头,因为因地上不正确,只会徒增烦恼。”
“出家人一切无事,住在自己的寺庙,安住自己的本份,随缘利益众生,否则即超越本份。若与信众牵扯,虽名为度众,实为尘劳之事,这样的度众方法,不但永远度不完,且本身亦会被牵入尘劳烦恼中。”
“心若至诚,则念佛时,不但有异香华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为香柱,也会发出香味来,佛菩萨是遍满虚空的,不只在寺内,心至诚,就与佛相应。”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净,则一切无碍,度众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尘劳,但住一处,即可随缘度众生,也不必专择知识份子,一切众生—胎、卵、湿、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没有分别,贫贱、愚痴、颠狂之辈,亦须度他们。”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对六尘的贪欲,解脱色身之束缚,不着五蕴的色相,坐无相禅,若着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则会增长我慢贡高,执有一个我在做什么。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出家要有愿力—愿成佛度众生,依这个愿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则,出家没有愿力,不会有什么结果。念阿弥陀佛,也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信徒开示:“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门修净业,在茫茫红尘中,为声色所役,为物质等欲乐所缚,贪嗔痴业造得越多,命终后,堕得越深。”
“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当多念佛、拜佛、布施,将来才有个好去处。学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纷纷扰扰的六根尘中,寻出一条超越生死轮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长,才不会随妄念业障流转,才有办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并非单纯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善根利的人,将来还会有因缘入佛门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以消宿世来的业报,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种种的劫报,方能成就佛道。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经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个中缘由,谓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灾厄,也会这般死法。殊不知这色身外表的病痛,与外境上的灾厄,虽然与世俗人等受无异,但是这灵性的昏与明,则大不相同。世俗人这般病厄灾难后,命终时,灵光昏昧,为业所牵,仍不免堕落四生轮回中,而修行人却能舍下这一身的业尘,一点清彻灵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这是大殊特殊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开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对于耳闻、眼见、鼻嗅、舌味、身触、意念等,不去分别挂碍,则能得到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意思。”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某某师请示师父,如何用心念佛?老和尚说:“现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声是念佛声,鸟声、车声、人声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摄一切音声、一切现象界入佛音,勿为所转。”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某某师请问老和尚:“如何能五蕴皆空?”老和尚说:“要达五蕴皆空,必须持戒、忍辱、勇猛精进,改脾性,必须打破无明,随缘都好,如果起无明烦恼,人我斗争,那就可惜了。”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出家弟子开示:“出家人若无戒律的约束熏习,则与俗家人无异。如果在人与人之间,仍起人非我是,则是未发菩提心,是犯戒。”
“离俗出家,若不能舍掉俗缘,仍挂碍家里的人与事,则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离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门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舍弃比较胜负的世俗习气,一切言语事务中怕吃亏,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争执,仍是俗气未脱。”
“修行乃是舍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萨道。发菩提心,发大愿力,粗衣淡饭,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挂碍明天的事,万事随缘。”
“四生之中,每一生类各有其习性、规律,其中以人道为最灵,余三生类灵性较钝,但人类所为却是四生类中,最糊涂不智,行事也最无规律的。”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老和尚在厨房对众开示:“在大丛林,当家、知客、库头有权统领,他们说的话,不论对或错、是或非,只有听从,没有第二句话。”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计人我是非,还是属于世俗生死烦恼的况味,不是出家解脱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则智慧渐明,当事一触,智慧则通,知道该怎么做,所谓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砺出来的,由此更能引发出神通。”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有一天会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砺它,不要太顾惜它,以祛对这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己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
“既已出家,当思解脱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种西方莲池的种子,切不可随他人的业障烦恼而转,否则,业障越绞越深,将来堕落得也越深。”
“在厨房是在行普贤行愿的,以前,观音、文殊等诸大菩萨,都是从厨房中苦行出来的。在厨房要惜福,米泔莱叶不可轻损,不要说丢了可吃的食物没有因果,戒神、监斋菩萨可都把你记入帐里,将来还得做鸡、鸭、猪、狗来吃这些。”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卅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八十九岁
除夕,老和尚对众开示:“在大陆丛林,知客是压制性的,他叫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问对或错,这为的是消业障。”
“丛林执事人是寺规的代表,是磨练无明的善知识,这些人,往往都以恶人的姿态示现,以种种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无非是要消你的分别业识,只有唯命是从,才能免去烦恼脾气,消除贡高我慢,生卑下心,照这样,才能消业障、开智慧,方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里,韦驮菩萨自然拥护你到哪里。要尽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则一辈子不能了脱。”
“如果生死已了脱,能弘法利生,届时,虽然我们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会跟着而来。”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清晨,某某师洒扫毕,坐在福利社前石椅上念佛,老和尚说:“如果我们自心安定,则自然没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无所求,但随缘一天过一天,心里自然快乐、欢喜,这个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处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内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则常常会有事情发生,到哪里都不会安定。”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八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化四生中,我们每个都曾去做过,在别道中受完业报,投入父母胎中转为人身。所以,今天我们所得的这人身是从哪一道来的,我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业障来,若不知归命佛、法、僧,持斋、戒杀,勤心念佛,此身受报尽,将转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带着新的罪业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难保了。”
“出家人与俗人究竟不同,粗衣淡饭,行住一切从简,以去贪念,消除业障,若是再斤斤计较吃好、穿好、住好,则令智慧昏昧,徒增妄念业感,色、声、香、味、触、法,还是属于六道沉沦中事,是以出家人,食但果腹,衣但蔽体,不要汲汲于衣食事,因那是属于四生的种子。”
“出家人和在家人不同,在家人有争夺心,同是一件东西,譬如我手中这顶帽子,如果我说这是一顶帽子,大家都不会要,如果我说这是一件宝,大家就过来争夺。出家人的宝并不在这娑婆世界,而是西方金银、琉璃七宝合成的极乐世界。”
“不要说这色身是我,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而这个心,却是要拿佛心出来应对一切。”
“菩萨度众生、感应众生,都是以无形相的方式,在不知不觉、自自然然中度的,并不一定用语言或行动有相地度众,像佛殿中的观世音菩萨,在那里端坐无为,却度了许多众生来拜佛。”
“修行成佛,行菩萨行,乃至广度众生,都是靠我们内心的愿力,如果内心的愿力坚强,必能度过重重难关而心不退转。如果确实是脚踏实地,有行持到那个程度,自然佛菩萨及天龙八部都会感应拥护,而达成愿望。”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上午,信徒郑某某来请示佛法。
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享福作乐而已,殊不知道这番作为乃是造业,造了一些贪业,带旧的业来,再造新的业去,而人身也就再难得了。而佛法中的作为,是福慧双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为了利益他人,不着形相,而不是贪一己的私利,虽不为己,但在为人之时,同时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虽然我们每天做种种的事务,穿衣、吃饭、睡觉等等,但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须还要了解,我们尚有一个不可见、不可闻的一面,那一面并没有在看、在听,在吃,或在做什么,是一条真正解脱的路途。我们带恶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要晓得入佛门,由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的好路回去。一个人在生之时,若不能得到解脱,则死后不可能得到解脱。”
老和尚又说:“世间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债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抚养还债,他世则做你的子女,受你的养育,如此,一世一世,怨亲相继,彼此互养,无有终止。而出家乃是要断绝这条生死债缘,将世俗爱别离苦的亲情,转为度这些亲人来皈依三宝,同来念佛、拜佛,度他们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轮回苦,这样才叫做大孝报恩,否则,父母未度,这点恩情,还会使我们再入娑婆度他们。实则无始以来,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们过去的怨亲眷属,因隔世相远而忘失,今生为父母兄弟,来世可能为怨家债主,有的甚或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所以,我们度众生,必须怨亲平等,慈悲一切,现世父母、兄弟固为亲眷,一切众生亦为过去生的亲眷,故要发大悲心,誓度一切众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萨一般,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像这样怨亲平等地度众,把现世父母兄弟亲眷,也视作一般众生,平等度化,在这种基本的态度上,为度亲人而与俗家亲属往来,亦不属攀缘。”午后,天雨风寒,无游客信众上山,大殿寂然,某某师正抄写八大人觉经,老和尚唤某某师过去,对他说:“我们出家受戒,乃是要除去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所熏染的习气,革除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非我是或我非人是的观念来处事待人,那是一种社会习气,必须改掉。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可听一听,拿来作参考,如果说的没道理,那就把它放一边,不起烦恼,这就是一种忍辱智慧。否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凡事必欲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这就是一种愚痴。”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姊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客堂即对两人开示:
“我们来这世界是带业而来,若不知皈依佛门,找一条解脱的路走,仍是迷迷糊糊地为衣食住等种种贪念,而造无量恶业,如此带旧业来,又带新业去,这番下去,四生中便有我们的一份,而人身也就难得了。”
“今天,两位既然晓得来皈依三宝,便也知道要戒杀茹素,不造杀业,有所约束,不造四生轮回的生死因。否则,若不知皈依佛门,在世俗社会中无所约束,随着习俗恣意宰杀啖食,你杀他一命,来日必还一命,因果不失,不知又要造多少生死业。你们既来皈依,师父开示几句,得知道皈依佛门的意义,否则,皈依毕,拜拜佛便回去,也不晓得皈依三宝是要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徒具形式,便一点作用也没有。”
“你们以后可常上山来,拜拜佛,看看师父,多亲近佛法,社会的意识观念要尽量淡些,烦恼时,要一句佛号提起不断,这样念头才有个归处,烦恼才能对治,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则烦恼自然渐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条解脱路,免再堕入生死轮回,而我们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个目的。”
“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得这个人身,便要过人身劫,利用这个人身,来度我们种种的贪念,来度我们的生老病死苦。要知道,佛菩萨是由人身修行而成就的,三恶道也是由人身造业而去的,我们这个人身包含了十法界,为善为恶,超升下堕,全由这个人身,这是个转捩点,是个劫数,不可忽视。”
徐某某指着对面坐的妹妹,对老和尚说:“我这妹妹是台大哲学系毕业,留美四年,专研哲学,尤其对佛学颇有涉猎,现已取得硕士学位,想自己走出一条路,以佛学为基础,来教东方哲学,在美国弘扬佛法,师父认为这方式行得通吗?”
老和尚摇头说:“不可能,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知识份子,或是一位思想很丰富的学者,想以居士的身份,用自己的思想形式来弘扬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某某对老和尚说:“我现在想再出国继续深造,取博士学位,师父认为如何?”
老和尚说:“不必出国了,到佛国来留学才有了脱的一天。”
“到佛国留学?”徐某某问。
“是的,出家。”老和尚说。
“出家!哦!”
“你到美国去,再怎么念、怎么钻,都是尘劳,只是徒然为自己多造点业,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幻,你不可能由那里得到安乐解脱,只有烦恼、妄念越多,那些形式上的社会意识观念,会缠缚得你动弹不得。”老和尚继续开示说。
“对!对!对!这个我有同感,在美国四年,真吃尽苦头,哲学方面的书实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观念,真的把我的头脑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无所适从,觉得从这条也不对,走那条也不对,想自己走出一条路子,又不知从何走起,也走不出来,在那里钻来钻去,钻不出个所以然来,每天头都很痛,生活又紧张,实在痛苦之极。”
“所以说叫你出家,社会上的学问,不论是科学、哲学、医药学,都是形相上的学问,是治标的,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脱。”老和尚说。
“既然如此,那我改从职业上去求发展,自力更生,自己独立生活,不必仰赖父母,师父认为如何?”“你要致力于事业上固然是好,但是你必须考虑到,你把你的时间、精神耗在职业这条路,到最后,是不是能得到一个好结果?能得到解脱?否则,迷迷糊糊地投下去,也不过是另演一场戏而已,这样子,这条路便也不是个好路头了。出家学佛,才能从娑婆世界中,走出一条解脱、安乐的路,才会有个好结果。”
“我也是想到要出家,可是总觉得自己肚子空空的,所以不敢来出家。”徐某某答。
“要出家,没有东西才好,如果你还有什么东西,那就不好,出家学佛是没有文字相,也没有形色相的,这是一条解脱的路,心无挂碍。你在外国求学,是不是也要帮人扫地、洗碗、作种种杂务来过生活?”老和尚说。
“是的。”徐某某答。
“来出家也是一样,不论你是大学生、是博士,还是不识字,也是要从扫地、劈柴、种菜、煮饭等杂务苦行开始,慢慢消除你的业障,渐渐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脱。过去的佛菩萨,他们是这样做、这样修而得到解脱成就,我们现在循着过去诸佛菩萨,所修习的路径而修,自然也会得到和佛菩萨相同的结果。否则,怎么称为学佛?学佛便是随过去诸佛的作为,修习而学,而不是把学佛挂在嘴边,写在文字上,放在学术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断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脚踏实地,实际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说。
“要出家才能得到真正解脱,没有世俗烦恼,可是,总觉得父母太辛苦了,这样对父母实在无以为报。”徐某某道。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事,父母亲眷都是希望我们和他们一样,走那条生死的路,既然我们也知道要图报亲恩,就应该出家走了脱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过来,免其生死轮回苦,令他们得到解脱安乐,这才是真正地尽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来还尽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离其辙,而结果也不出生死轮回。假设你现在不出家,顺父母的意思结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为你难过操心,物件若是适你的意,是否也同时合父母的意?若不能,岂不又徒增父母的难过和失望,这样,你将再以何方式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脱父母,度历代祖先,也能报师长恩,所谓能上报四重恩,这样,我们人生走这一趟,才有个目的,有个价值,也才有一条解脱的路,否则,懵懵懂懂地乱闯乱走,再堕入四生轮回中,也就枉费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了。”两姊妹听了老和尚开示,非常地欢喜、感动,顶礼而去。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有美国留学生施姓皈依弟子,来函请示师父,有关科学家和一些宗教家,对于宇宙的起源与未来发展的看法。施函中表示,目前科学家对于宇宙执有两派论点,其一,谓宇宙里有无量的银河,每一银河里,有无量的星球和太阳系,而这些银河不断地向外膨胀,旧的银河膨胀,又消失了,新的银河又产生出来。另一说,谓宇宙的银河向外膨胀,是会有一止境的,到一时期,所有向外膨胀的银河将会收缩,这样,一膨胀一收缩,循环不息。这两派的论点,以佛法观之,不知何者为是?
老和尚嘱弟子覆函谓:“以佛法的智慧来观这宇宙,并无所谓的大小、限量、膨胀或收缩,这宇宙的一切,都是吾人自心幻化出来的虚幻色相,是有生有灭的,是变化不定的,不是恒常如此。”
午后,狮头山某某寺的某某法师等一行四人,上山参拜老和尚。在客堂顶礼老和尚后,便对老和尚说:“请师父开示”。
“念佛,修苦行,扫地、煮饭、捡柴……”老和尚答。
“师父对出家人念书的看法如何?”再问。
“出家是无色相的,是粗衣淡饭,是信愿行,没有讲求吃好、穿好、睡好或是去念书,这些是属于社会习俗的形式。我们出家就是要从衣、食、住中去掉我们的贪念,粗衣淡饭,修一些苦行来消业障。过去的佛祖、高僧,他们并不识什么字,可是他们靠他们的愿力,由这样修行过来,最后自己开悟出来的。我们学佛就该以过去诸佛、祖师修习的方式,来做我们修行的榜样,这才叫学佛—学佛的榜样。否则,只一味地念书,今到最后钻不出来,那些秀才、大学士、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他们要是进佛门,还是要从扫地、劈柴,学我们拜佛、念佛起步。”老和尚说。“我们念佛常常昏沈、散乱,这是为什么?”
“没有愿力。如果有愿力,自然会将我们在社会中放逸惯的心,收摄起来,一心念下去,妄念自然就消失。”
“有人说,诵戒一定要在规定该诵戒的那一天诵,过了那一天便不可诵,师父认为如何?”
“诵戒,必须熟谙戒本,则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愿力要持戒,自然心里会晓得自己的持犯,否则,依文诵戒,天天诵也诵不完。”
“师父认为持午是否易持?”
“易持。这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愿力,如有愿力自然易持。”
“有时想,时间实在太宝贵了,所以舍不得睡觉,晚上整夜静坐念佛。”
“行不通,要睡好,精神足才好念佛。”老和尚答。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菩萨传某师由菜园挑回一堆芥菜,大伙儿在大殿旁的空地上挑捡,师父指着那堆又肥又大的芥菜说:“我们这些菜是最好的,没有洒过农药,外面卖的菜都洒过药,吃了对我们身体很不利。我们出家修行要舍贪欲,吃只吃得饱,穿只穿得暖,这样就好,并不是要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适,要粗衣淡饭舍悭贪。自己菜园种的菜,又营养,又无农药,又不花钱,若不懂得出家生活的意义,还要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买各种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满满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嚼一番,不但吃了对身体不利,又花钱损福,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贪欲业障,反而助长贪念,与世俗人无异,那又何必出家?”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四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在参观三圣殿工地后,便离去。传某师对老和尚说:“现在交通发达,参学的人可真方便,古时的人要参学,就得万里行脚跋涉,沿途还要忍冻受饥,有时还遭盗寇的侵犯,到了寺庵,还要受到诸多的挑难,可是,他们却不以为苦,道心反而更坚固,像‘一梦漫言’中见月老人参学的过程就是这样。”
老和尚说:“以前的人求法,虽然受尽辛苦,但却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为他们日后担负弘法度众的资本。师父年少时,参学行脚四方,也是历尽饥疲,加上病魔缠身,也是这样磨练过来的。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否则,师父整天在这里闲坐,又凭什么每天那么多的信众上山礼拜?”
传某师道:“见月老人后来能得三昧老和尚的重委,扶树戒幢,广传律法,任劳任怨,实在得力于当初参学时的磨砺。”
老和尚说:“不错,我们参学,并不是在参别人能给予我们什么厚待好处,是要从吃别人的亏中去参,才叫做参,不吃其亏,参不到东西。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劳苦,更要忍一切的辱,别人怨恨我们,我们还得用一句阿弥陀佛跟他结善缘。只有能忍辱,才能启开大智慧。”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六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圆某法师与信众十多人,上山请老和尚开示学佛门路。
老和尚说:“念佛。”
“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们粗衣淡饭,学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参研经典的路,所以,诸位在家学佛,还是以念佛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简单,业感重的人,会念得索然无味,而起烦恼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简单的事。”老和尚又说。
八十四岁的林坦平居士,曾于去年五月间身体不适,一度心脏休歇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觉,又复苏醒,自谓死而复生,上山请求师父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说:“像居士这般年纪,实应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恋这个假壳子。”
居士说:“当时,我是都放下了。不过,我现在还有个愿,在无量寿经里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说,凡一切有情众生,不论𡦃飞走兽,只要临终时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认为念佛靠佛力超离娑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禅宗等,更来得稳当、速捷。因为,我对无量寿经中的弥陀四十八愿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写出来,这样,我便能放下,安心地走了。”
老和尚说:“放下,并不是口头上的放下,是要临终时正念现前,没有一点家庭的意识,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如果还存有那么一点家庭意识,那还是生死轮回。要知道,我们来到这娑婆世界,是带业来的,要在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门,找一条解脱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为贪享衣、食、住的舒适,而更造一些新的恶业,再重入生死轮回的旧路中。不要贪长寿,如果不会修,不会走解脱的路,即使活了两百岁,也不过是多造一些业,两百岁一过完,还是要生死轮回。我们这个身躯是有生有灭的东西,终究要毁坏,是无法让我们永久依赖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们这灵灵觉觉的灵性,才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既得人身,不要辜负这个人身,知道要走解脱的路,则成佛作祖靠这人身来修,不知道要修,还为这个身躯的衣、食、住、行等的享乐,无所不用其极,造无量的恶业,那么三恶道中、四生之内,也有我们的份,所以,这个人身实是转捩点,是个人身劫。”
居士说:“我一向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老和尚说:“念佛要有愿力,西方怎么去?西方是靠我们这个要往生的愿力到达的,没有这个愿力,是不会达到的,但是,你不要以为西方是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其实西方是很近,就在我们的心头,否则,西方那么远,要怎么去?临终念佛,那句佛号就在我们的心头。”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清晨,有一位衣着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洗手间在何处?那位师父以手指示之,女士头也不抬,便说:“带我去!”等方便回来,恰遇老和尚入大殿,即正面对老和尚说:“你就是广钦?”老和尚点点头。
“我远远一望,便知道你是广钦,听说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不知道,我不会看相,你会看相?你看我是谁?”
“我看你是高僧活佛的脸。”女士答。
“噢!写在脸上!”
“你看我像什么?我的命好不好?”女士问。“你的命很好,像有钱人的太太。”
“凭什么看?我的脸?我的气质?”女士问。“我由你的衣着。”老和尚答。
“我的衣着?衣服是外面的东西,怎可凭据?那我这套衣服给你穿,你也变成有钱人的太太!”“出家人不穿俗家衣服。”
“为什么你不说,我是有钱人家的女儿,而是太太?”
“我看你不像。结过婚没?”
“我是学生,在德国念书。”女士说。
“你不像学生的样子,学生应该是像她那样。”老和尚以手指向正在会客室看书的中学生。
“好!不过老和尚,佛法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但是空中还有一个妙有。”说完即起座,昂然向门外走去。“懊!你也谈心经?喂!空即妙有,空是………”老和尚语未竟,来客已无踪影。在旁侍候的弟子,见此情状,颇为来客的踞傲而愤愤,就说:“这位小姐真是狂傲,目中无人……”老和尚马上以手制止说:“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承天寺对面的南天母正在开发,起造别墅社区,某某师恐日后社区繁荣,人烟密集,承天寺遂成观光地区,而破坏这修行道场的宁静,镇日周旋在游客间,不得安宁,向老和尚说:“等此处成观光区后,我便要往深山迁移,另觅清净道场修行。”
老和尚说:“此处繁荣尚须四、五年的时间,将来若成为观光地区,对我们修行不但没有妨碍,反而更能成就我们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气魄、有愿力,不怕吃苦,各种境缘,都须亲自从其中历练出来,才晓得实际的情况,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无碍,否则,没有愿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缚住了,智慧如何能开?”
“此外,我们还必须有不怕别人批评的气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别人走歪,也不会受其影响。如果一个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别人批评,见人私谈,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为人家在说他什么,那是没有见识、没有出息的人。”
“对人普普通通就好,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无好无坏,平平就好,这就是修行,否则便不称为修行了。”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廿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禁语前对人众的开示。
由于数月来,每日应客说话,师父身体已疲乏至极,中气虚耗,日前又闻乐果老和尚圆寂,而兴往生之意。今早,由当家师领众,搭衣持具,至和尚寮,请老和尚慈悲住世,并禁语调气。
老和尚说:“今日起,我将禁语,诸位当和衷,共同为常住努力,凡事须忏悔自己的不是,要修忍辱,不要起人我是非的争执,这样常住平静无事,师父禁语才能放心。”
“我们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这些无始来的悭贪习气,要粗衣淡饭,厨房中能吃的东西,不可糟蹋,常住中可以用的东西,就必须加以利用,要为常住节俭,能省则省,不要有这是你的东西,或是我的东西这种分别心,出家人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常住的。更不可将常住的东西,或是自己出家后所积得的一些储蓄,拿回去给俗家亲眷,这样不但没有替他们植福,反而是使他们折福。”
“如果出家不晓得要吃苦、舍悭贪,讲求吃好,讲求安逸,那又何须来出家,又与俗家人何异?我们吃饭不讲求美味,就是舍口欲之贪,凡是能吃的就吃,能吃饱就好,这样才能舍悭贪,开我们的智慧。以前,我们在大陆承天寺时,寺中共有百多位僧众,每日一清早便到菜市场,捡那些人家不要买的菜叶回来煮,每人吃饭就是一盘罗汉菜,哪像现在,花花绿绿地煮那么多盘,任情地吃,而且生活还求享受,不会为常住省钱。像以前在本寺的出家众,山中有柴枝不去捡,偏要花常住的钱,去买煤炭来烧,还得从山下请人挑上来,费钱又费力,自从传闻师来了以后,才不辞辛劳,开始上山捡柴,日用杂品也都由山下亲自挑上山。”
“现在,寺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事,各人负责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有事情时,不要坚说是自己对,别人不对,否则就会起冲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才不会和平。不管别人说我们怎样,都要承担下来,要惭愧他说是自己的不是,这样才能和合无诤,切不可责说别人的不对。”
“担任职事的人,要有不怕别人讲话的气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东怕西,怕别人讲是非,整个心被束缚得死死的,这绝非解脱之道,尤其是做厨房职事的人,更须以忍辱行,来对治我们的无明烦恼。厨房是杂务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让人起无明烦恼的地方,我们在厨房要修些什么?就是要以忍辱来修治这些烦恼,降伏我们的无明,这样才能开我们的智慧,否则,在厨房当职事,不会忍辱,不会惭愧自己的不是,事事与人争是非,所起的无明烦恼,比俗家人更厉害,这样,煮一辈子的饭,也不会出头。以前,文殊、普贤菩萨也是这样,行大誓愿,在厨房修成的。在大陆承天寺用斋时,都有法师向大众开示,让大家能了解修行的意思所在,起惭愧心,勇猛精进。”
“现在寺中的诸位,都没有贪念,而且每一位都很尽心自己的职务,都很为常住努力,所以,护法诸天都在拥护我们,否则,师父每天就坐在这里,自自然然的,也没有做什么佛事,凭什么建道场?而且,大家都能平平静静地修行?照目前这种情况下去,对承天寺也有个好处,就是在未来的劫数变动中,承天寺会免过这个劫难。”
知客师说:“请师父住世度众生,尤其寺中这批新出家的,仍然需要师父的引导。”老和尚说:“度众生?现在的人,越来越奢华,贪念炽盛,离佛法越来越远,众生那么多,要度怎么度得完?师父不识字,但是你们却能跟随师父修苦行,都很孝顺师父,依照佛法认真在行,师父也尽量维持这个色身住世,但色身终是有坏的一天,等到这个假壳子不能再住时,我也无法勉强。”
老和尚又接着说:“今日起,我就禁语,交待大家的一些话,切要记得,彼此要含忍合作,凡事都须惭愧自己的不是,切不可责人非,致生争端,大众和合,清净修行。”老和尚开示毕,大众起来顶礼师父后,便退下。
※日期:一九八一年一月二七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心修得清净,无业垢,那么临终时,这个‘心’便投入莲花,由西方莲池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秽体,由父母体生的还有生死轮回。”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在家人的习性,是凡事分别是非、曲直、对错,争长争短的,恶心相向,出口如剑,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为本,慈悲为怀,事无分是非曲直,甚至无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转慈悲的心,学忍辱吃亏,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日期:一九八一年春季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开示:“两堂课诵在训练精神,每堂课诵,均有一切龙天、非人、孤魂等众来听,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这样,我们也会得到自心的安乐,冥阳两利。”
“对于他人的侮辱,能忍下来,便是我们的福报,以后还会慢慢地开智慧,忍辱也是在开我们的智慧。”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若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我慢贡高,还是很危险。”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晚殿后,众师兄弟向老和尚顶礼请安,某某师问:“如何得六根清净?”老和尚答:“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至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
“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如获至宝。对厨房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地挑剔,自己本身会损福,反而还增加煮的人的福气。在厨房领职事的人,要拿出观音菩萨斗罗汉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来吃饭,总是要想办法弄出来。修行便是在修每天的烦恼。”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对出家弟子开示:“做为一个出家人,是要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名利等,各方面放下,看得破,淡泊一切,由自身的种种作为表现,去感动众生,去作一个天人师的表范,赢得众生的恭敬,更以此苦行利他的胸怀,去圆满他人,利益他人,感动他人,才是一个出家人的行仪与度众的正确方法,而不是耍法师的架子,要吃得好、住得好,样样去劳烦他人。一个法师若是对自身的衣食、名闻、利养各方面,样样不能彻底看破、放下,那么他在自度度人的方面,还是存在种种困难。”
“一个修行人,在自度期间,必须衣、食、名、利、世间情爱种种,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无挂碍,可以自处解脱,而不受羁绊,不受缠缚,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来度众,接受供养,再把此供养转施为利益众生的事业。”
“施主供养、布施的功德遍十方,受供者若三心未了,任意恣食,不怀惭愧,视之理所当然,那么披毛戴角,还有你的一份。”
下午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开示:“现在的寺院经营或是度众的方式,大都是不如法的,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众生见了自然起欢喜心,所说的话,都能被众生所信受,且天龙八部自然拥护。度众利生,不是在口头言语上度。”“什么叫做庄严自己?不起无明是名庄严,内蕴谦卑、慈悲的涵养,行动如仪,是名庄严。”
“我们自身若不修持,不为常住、众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则天人远去,龙天不护,自然业障来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种种事端,落魔窟。反之,则善神戒神、天龙八部来相护法,魔障不临,自然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日期: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七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晚殿后,老和尚在客堂对寺众开示:“吃东西时,想想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想想自己有没有修?若不怀惭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损福。”
“尽心为常住,功德种在寺院,来世还会有福报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六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你看弥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个人没有度量,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坏话,就是没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傍晚,信徒走后,老和尚在大殿外对某某师开示。老和尚说:“修行是修在哪里?在结人缘,东西给人吃,结缘不计较,凡事忍让不计较,再坏的人,甚而连一只小鸟、小动物,也要与它结缘。没有人缘,或是相见人不喜,皆是前世没有和人结好缘所致。今世广结善缘,来世便能得到福报,像师父的福报,也是过去与人广结善缘而来的,所以这世,人人见到师父,都会起欢喜心、供养心。”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四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要舍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体御寒,如果还贪色、声、香味、贪睡……等,这都是一种痴迷,会堕在四生中。舍弃贪、嗔、痴,心地才能清明,临终时,西方才有份。”
“承天寺较不自由,有种种束缚,但这却保持承天寺的规矩、庄严。苦行中磨练出来的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自此脱去,直接往生西方,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随处均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人寡过,便能减少业感,心能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东西,万不可丢弃,否则,下世转成猪、狗、鸡、鸭再来补吃。”
“在这娑婆世界中,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贪恋它,这样才能有一条解脱的路,临终时,直往西方。”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对某某师开示:“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
※日期: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上午,老和尚在客堂对一些出家弟子开示:“出家人须和众,对信徒要能圆出家人的过,要以‘和合僧’的姿态,以‘僧无过’的立场示人,一来安定内部,二来维护僧团,令众生恭敬三宝,不毁谤三宝。”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无我,如果‘无我’则‘无诤’,也不去分别谁好谁坏,对众人就像对一个人一样,没有分别,一视同仁,没有在计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个‘我’,那有问题的事情还多得很。”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开示:“当我们论说他人是非时,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实,而是我们的耳根、眼根在纳受、分别外物,是自家贼在劫功德财,我们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门头,别让它在声色上追逐,这样,烦恼就进不了门,时时紧闭六根,耳装聋,听若无闻,眼装瞎,视若无睹,鼻不拣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贪美言,眼不贪境界,自锁家门(即锁自家六根门头),专意念佛、拜佛、看经、静坐,打札自身的功夫,哪里还有闲情对外攀缘?”
※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老和尚说:“初出家的人,都带着一身的习气业障,妄念纷飞,心猿意马,不受束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现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这些旧模式翻成新的版样,将原本已习以为常的习气,转成负载道法的行仪,即所谓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约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发慧,天龙八部自来相护。”
“而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不让它出去放逸,这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发愿,为消这些无始来的习气罪业,要提出勇气,努力修苦行,难做的,要去做,别人不愿做的,我们要去做,发愿自己要成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如此的信愿行,业障才会消。业障消,则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觉其苦,虽住娑婆界,犹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虽然艰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却载着我们步向西方,去见阿弥陀佛。”
“所谓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弃任何可用的东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报,是享得尽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报,却能生慧,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种种的苦,但这种苦是消我们无量劫来的重业,最后业尽生西。”
愿以此功德回向:广公上人莲品增上一切众生脱六道苦同登莲邦
※日期:一九八一年农历十月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忏悔,不是带业去,又带业回来。
★在戒场尽量少说话,少和人家攀缘,有时间多礼佛念佛。
★戒场求戒的人多,来自十方,我们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简单,不要和人家计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学威仪规矩,不是去论是非、造口业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农历十一月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受了戒就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修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
★参,就要参坏的,别人犯错,我们不去犯错。别人不如法,我们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持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冲突。
※日期:一九八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岁
★出家饭要吃得稳,就当切实苦行。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七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一岁
★不去贪、嗔、痴,无法开智慧。
★不要看别人对不对,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宝。只要是众生都会有错,但他哪一天忏悔了,就能改过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灵通,比人类更灵,只是它不会讲话而已。
★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别,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为度众生则恒顺众生,像哄小孩一样,很多是为了给众生种福田,师父并不需要,众生见到师父生欢喜心,但师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没有做什么—。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八月四曰 地点:承天寺年龄:九十一岁
★你们这些青年人很发心来出家,可是这个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们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样,要知道怎样才能了生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还有什么贪境、喜爱的或挂碍的,那么临终时就现那种境界,一见欢喜就跟着去了,结果是堕落于轮回之中。但如我们净念念佛,则临终现莲花、佛菩萨及光明等圣境。故要在世时除掉贪境,使心净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饭,不能再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样。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八月十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一岁
★世人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杀生滋养身体,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还十六两,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这样一生皆在还债讨债,死死生生永远跳不出轮回的圈子,况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于心何忍?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八月十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一岁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语、结党、背后论人是非等,否则易让大家不安,造成闹众。
★二堂课诵要多体会体会,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是提醒大众。
★智慧开则经藏全在里面,经藏是在心里面的,不是在外分别挑选的。目前法师有的是政治法门,如办学校、讲经说法后,易贡高我慢,或衍生感情问题,比丘及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们如何去了生死。这是对事不对人,不是有意批评,而是要我们认清方向。
★出家后什么事皆以忍辱为重要,会说我们的,都是我们的指路者,没有他们,我们不会进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这么辛苦了,还这也嫌、那也嫌,没一样对的,干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该走到哪里去,又不能嫁人,这样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狱。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十月廿六日对参加佛七大众开示(忏云法师主七) 地点:承天禅寺大殿 年龄:九十一岁
★念佛才是真正清净、正当的一条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须买票搭飞机,西方法船是无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与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为了生死,道教则修长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进,他们也有一个罗汉体,有些罗汉体已经在山中活了好几百岁,还没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岁仍不究竟,因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罗汉修生死的解脱,要断祛见思二惑,要能舍身,不顾这个身体,不怕苦,修身口意三业,六根清净,才能解脱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众生往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灭,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灭,我们现在到别的国家,还要买飞机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则十方国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离佛,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听,用口念,要摄心专注佛号,万缘放下,要依此音声,才能一心,没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号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专注此音,听音声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专心,则可惜来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声。
★世间有很多的斗争,我们要找个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样清净的地方。
★我们糊糊涂涂来生,但现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弥陀佛。
★四生都在不断轮回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们,六根对六尘起贪念,难得自在。在佛七期间,看能否找出一条了生死的路,顾肉体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爱惜这个肉体,就无法解脱。
★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无烦恼。无妄想,则亦是净土,此是娑婆净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头。佛号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发愿生西方,离开苦尘,不要太爱惜这个肉体。
★用行的,心意要转变,诸佛菩萨都有愿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卧中皆不离佛,拜佛念佛都与佛相应,不要说为什么阿弥陀佛还不来接我。
★练不倒单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怎样去练习?这样就有执着,这是一个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师父教你们唯一念佛,师父以前在山上是随缘,众生能吃,则人亦可吃,天人供养自然,如果饿了硬是要忍,身体会饿坏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练那一种不倒单、不吃东西,师父修到现在,一直有一种感觉,即修行万一走错路,很危险,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错路,人身难得,有很多人错误了。
★每个人都是带因果而来,带因果而去,我们的父母眷属都在四生中轮回,故我们要赶快修行,去度脱他们。
★修行要能耐劳苦,粗衣淡饭,现在这花花世界,每样都很方便,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脚走路,都很方便。但我们出家人修行应该观想:依照祖师们的修行遗规来修行,才能了我们的生死路。我们今天不是为享受来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宁可被社会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会人,如果被社会人看得起,就有爱别离苦,又成生死轮回,被社会人看不起,就少攀缘心。妄想心,好专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随顺人家,才能指导人,否则自己都不能明理,怎么指导人?我们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来指导教化别人,否则就成俗化活动,事不能随顺人,就是无度量。
★出家人一样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里,道行即有感应,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于修行,故说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来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来的。听,乃属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么?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贪、嗔、痴,不讲究衣、食、住的舒适,不要和世俗人一样,否则就变成了政治法门。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去解脱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发心做常住工作、不计较,如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如不计较,我们的福慧就会增加出来了。
★父母生我们,不知从哪里来,但我们现在要找往哪里去的一条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会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为了让众生有要去西方的观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灭,后者则是不生不灭的。念佛要心心不离佛,不要被俗念给拖走。
★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念佛随缘,什么事情都在念佛中随缘,没有说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么……,心心不离佛,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念佛三昧不简单。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不要再带新业而去。
※日期:一九八二年农历十月十一日对广化法师 开示地点:承天禅寺纪念堂 年龄:九十一岁
★看你行持到哪种程度,跟你说一些话:临终时要无所挂碍才能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要度众生也是一个执着、一个挂碍。
★师父:有佛菩萨、有净土,是法师讲经说法向那些人讲的,让他们有个依靠,但佛经上说,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来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够了。
广化法师说:亲眼看到观音菩萨圣相清晰,璎珞亦清。
师父(笑笑)说:真的吗?哪里有什么菩萨?度众生是要愿力去执行,像观音普贤亦是,但临终应皆舍,若有愿力在,则再来度人,功德更为殊胜,愿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萨从没有离开我们,都还在,虽示涅槃没示现,但经、律、论仍在,佛菩萨会教,不要以为没有人传就没有了。
★临终时不要存有要见菩萨色相的心,求来的不见得是正确的,那是不可靠的,要无所求地净心念佛,从心里面自然出现的,才是真的。(师父鼓励广化法师实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要放下这个臭皮囊,心是心,不管这个身子变成圆的或扁的,不要记惦着它。不要说得到什么,如果有所得,那就还不是。
★我们这里(指着心)没有东西,他们(指在家居士)这里有东西,现在大家是晚上作梦,白天也梦,像在演电影一样,跟晚上的梦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较长而已。
★今天讲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们(指社会人)就没有,以前古人只讲一句就够了,今天讲很多,等你们回去慢慢领会就能悟到的。
※日期:一九八二年国历十二月十六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一岁
★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无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的很难。一个人如果吃太饱,头昏沈想睡,睡太多,以后变蛇。
★执事人不好做,所以执事人交下来的事,不管好的坏的,都要欢喜承受,不起嗔心,这样头脑会较清楚。好的捡起来学,坏的放一边,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顺此修忍辱波罗蜜,修行不问是非,不问有理无理,出家与在家不同。你们努力修行,有问题趁师父在时提出,师父为你们解答。
★现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灾难比较多,深着香、味、触的喜爱,痛苦也比较多。
★有时间就看点经书,看经是要了解,知道要怎么修,不是看了以后去讲说。有些人看经如社会人一样,心没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时间不空过,可看经书、念佛、拜佛、静坐、诵经等。
★受戒不是受那几个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错了要赶快忏悔,戒持清净就没有男女相。
※日期:一九八二年除夕夜 地点:承天禅寺广公纪念堂 年龄:九十一岁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为难。较早的人善根较好,但很少出家。现说释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礼义忠孝,道教虽然也有道,但没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脱,最后仍要归净土才能了生死。我们佛教也应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过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样都能舍,才能修到行,每一样愈简单愈好,以方便不起烦恼,心才愈坚,妄想才少,所以说要粗衣淡饭。
★我们出家人,不要有贪念,才能除烦恼、去贪嗔痴,不要和在家人一样,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谦说“贫僧”,就是每一样要愈简单,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则贪念还存在,没有除去,而他也说他在修行。妄想是从贪念生出来的。
★再说舍身,舍身是什么?就是粗衣淡饭,穿是三件衣,没有说要穿好的,每一样舍离,每一样都不能和社会相比,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会人相比,就又有爱别离苦。
★儒道二教,都还没有解脱,我们佛教来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说还要去念书,读书哪里有谈到要粗衣淡饭?
★受戒学佛、祖师的行愿,又有经书让我们看,看有没有一条了生死的路,世俗的书我们都在未出家前读过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轮回之苦。
★父母生了我们,我们才有知,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在哪里?现在我们会不会了解死到哪里去?现在来出家,就是要找条出生死的路,不要再来轮回。所以说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诸欲望,学戒才不会乱做,才有规矩,认真做,不放逸。我们谈苦行,苦行是我们的祖师普贤、观音、文殊、地藏这些大菩萨的行愿,今天就照这些大菩萨的行愿来修行。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一月十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纪念堂 年龄:九十二岁
★不要执着,一切随缘,若有师长帮你做事,你觉得承担不起且损福,这就是执着,怕福让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让别人得到福。
★拜万佛很好,假若这世无法超出三界,下辈子还知道要修行,且礼佛消业障,又能超度往生者。
★大鱼吃小鱼,人像大鱼,什么都吃,就是最凶猛的老虎肉也吃,故业障深重。若不好好求忏悔,多礼佛,等到弥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时,则一点善根都没有,更不用说要修行了,若能多礼佛,求忏悔,好好修行,多种善根,到时候说不一定能成为弥勒佛的弟子。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二月九日 地点:承天禅寺纪念堂年龄:九十二岁
★都是有个“你、我”在争,看能不能修到没有“你、我’,这种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则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这样就不能修心。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五月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纪念堂 年龄:九十二岁
★修行当从粗衣淡饭下手,而现在整天都在考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业障,现在倒把福慧吃下去,业障也随着来了。
★自己有烦恼要自己解脱,把师父开示的话,拿来应用来解。不是师父说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够灵活应用拿来转。
★烦恼、生气时,不要执着追究烦恼是哪里来,若执着则心不开,不能安心办道。往前进,什么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还是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才是最要紧的。
★就是家人来寺里用斋,也要他们添油香,让他们有正确观念。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六月四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好也笑笑,坏也笑笑,好坏是分别出来的。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遇有烦恼或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就向阿弥陀佛说:又来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弥陀佛,说烦恼快走,没这回事,以心治心。
★寺务处写那些是与众生广结善缘,与外面办公上班的抄写不一样,而和晚课的功德相同,勿起烦恼。
★要诵戒,才没有那些爱情、爱别。
★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父母不仅是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还有以前那么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父母喜欢我们嫁人,像他们一样,爱别离苦。如果你喜欢这些,以后你爱怎么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戏,也不用礼、义、廉、耻,畜生中都没有这一些,更自然。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
★不要拿那些坏东西放在心里,很痛苦,不要爱漂亮,穿我们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爱漂亮,以后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还没有去,就已经在装那个形了。
★在家人看不懂,以为我们苦,如果道心不坚固,如活在阳地狱,感到什么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烦恼。有的道心比较坚固,但以前的种子还在,师父讲是讲,你们听是听,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
居士问:弟子由书上见一句话说:“对一个觉者来说,已断修恶,不断性恶”,此话应如何去体会,其正确否?
师父答:是,我们要修福,譬如别人没得吃,分给他一点,设法帮助别人的困难,如此才能福慧双修,不会再去做恶(当机者心开意解,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们注意因中的行为,要断修恶,至于性恶是果中,如能现时畏因,则果非我们所能免,要自然应付,由目前善因或可移。)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六日二十日 开示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在修行过程中,生了烦恼就不好,要没有烦恼才好。
★我们学的是无形的心地法门,是无上法。
★身体有病,吃什么药也没有用,念佛没事就好了,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
★经典即是路,烦恼时拿来化解,要会用。有烦恼来,会应用,烦恼即菩提,不会用的,烦恼即是无明。如烦恼来不知解脱,着于烦恼,有如吃错药,吃到毒药。药是随人吃的,要吃对药,不要吃错了药。要回光反照,把它改过来,不要说别人不对,一说出来就是自己不对了,这个“口”很重要。
★修行要注意口业,口好就好,不要说:我虽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会有是非,但不要与人在那边论是非,不要一张嘴巴唠叨,论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有时间就拜佛、念佛。
问:师父!那做起来很不简单。
答:不要说不简单,只要去行就很简单。
问:我是凡夫,所以……。
答:说自己是凡夫,也是执着。
问:我就是没有修……。
答:不要说没有修,就……。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才会更精进,不要常说我,就是这个“我”在作怪。
★要没有分别心,才能去我相,如执我相,即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会开。
★总说别人不好自己好,说好就高兴,说不好就难过,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则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样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这样对我们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烦恼。
★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这个,这才是真功夫。否则到哪里修也徒然,如修到这点,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除你我相则无法解脱,师父教的是解脱法门,不是说要收人才的。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
★佛教中最怕是非,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业,所以不要说是非,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后即像自己的父母,带着烦恼入轮回中。台湾女众很幸运能出家,大陆上很少出家的,念书的也不多。
★我们的耳朵总是喜欢听听,看看有没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眼睛也喜欢看好的,这点对修行不利。
★父母生下来时懵懵懂懂,长大以后即惹尘埃,即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烦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与信众接应,要说佛法,他如向你说俗气话,就说对不起,我现在没有时间,你去拜佛,到处走走。遇有不良份子来,不理会就是,铜钱没两个不响。
★信徒来,要善言招呼,请他们礼佛、吃饭、寺里走走,这是结善缘,也是修行。第一要点,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摆出来,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们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萨道,不要修坏行,要修好行,不要数说别人骂别人,譬如有信徒要来厨房拿东西,要好好问他:“有什么事?要什么东西?我帮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态度对人家,这样才能度众生,否则别人看了会说:“出家人还不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么事碰到都会应付,讲话也要知道怎么说才圆融,自己站稳了,别人也喜欢接受,也不造业,故我们要养慈悲心,行菩萨行。
★如人人愿吃苦,则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出家人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弥陀佛,这样慢慢修,心无烦恼,到后来也和阿弥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六月廿二日 开示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师父: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并不是简单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样事细心做,会做得合适。而不是每一样都做,结果每一样都没做好,不做还好,给你一做反而更乱。
★做事情是用来调心,心才不会乱想。我们出家人做事与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为赚钱,出家人做事是与道合,否则看起来和在家人一样,都是为三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办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话来耍使人,这一种要避免的。要好好讲,讲清楚,以种花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给他看,否则事情做不好,又起烦恼。
★有的人说话令人起烦恼,不能安顿人的心,令人不知怎么好,又要别人听他的。其实他听不听别人的?结果他就在那里心烦闷,起烦恼,解不开。
★我们这里(指头)有很多境界,我们以前种的种子都在里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现出来。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来出家这么辛苦,什么都没有,就穿这种衣服(指三衣)……;有的人就会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女众不来出家就擦口红,你们现在没擦,看起来也很好。
★在家人杀生,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我杀你、你杀我,所以才有轮回。
★一理通,万理透彻。
★只要贪一样,就要再来轮回,承天寺这样盖,我也不执着任何一样,否则还要再来轮回。
★出家人老来愈修愈无挂碍,要往生眼睛一闭好像睡觉。我们晚上睡觉就像死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结果第二天起来,马上又开始执着,看这个东西是我的……又开始了。
★心若清净,就有精神,做起事来有活力。看你们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样,却是很懒散的样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来出家是大孝,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现世父母,连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们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这个你们还不知道,智慧不开,就像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光明显不出来。
★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悲是体,一切都要从慈悲中出来。
★要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心本无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尽虚空遍法界。
问:要怎样念佛才能专心?
答:说这也是执着,妄想来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说我要怎样才能……。
★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同修师兄弟间吩咐他人做事时,要依佛法,互相客气,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你不要,就是说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什么事都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就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们都带业而来,还有很多要……。
★一个世界,犹如一粒沙,有恒河沙数世界众生,每一个皆可到西方。
★要怜悯一切众生,想到他们也跟我们自己一样,也是来修行、来种善根的,对他们要发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会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则被人排挤,故出家比较好修。
★不要有骄惯性……。
★修行要到哪里都一样,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这些。
★多看金刚经,比较不会执着。
★人家在说话,不要抢着说,等人家说完再说,这是礼貌。
★牛虽然是拖劳,但不知离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现在世来还债的。如有人做官把钱拿出去飞到国外,最后来台湾当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会转,但慢慢地有一天也会生觉,譬如犁田时,还会教我们(转弯)。
★师父开示是针对大众,不要以为是在说某人错,而生烦恼,如有错,私自承认忏悔,要自省改过来。常执着就起烦恼,自己烦恼不说,还染及别人扰乱大众,否则怎说统理大众,要先能治家再治国。
★有德行最要紧,大家出家做什么?就是在修这个行,修本来面目,要看师父种种自然而现,而生觉悟,听后要去体会,不要听过就算了。
★不要有我执,如有我执,智慧不开,不能有贡高我慢之心,会障道。
★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
★不要着急。
★善知识在哪里?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马。
★出家要时时刻刻做事念佛,调这个心。
★社会上都是执着色、受、想、行、识,未出家前都种了花花世界的种子。
★追求色、声、香、味……,易增贪念。
★四生里,吃饱了就睡,(昏沈)生散乱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转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无主。出家人穿破旧衣服,将它洗干净(穿穿)缝缝补补,这虽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时,花花绿绿,有钱可装扮,没钱则痛苦,就想尽办法,想怎么赚钱,追求则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说话则说佛法,说解脱的佛法,社会每样都追求,都为生活追求而已。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十六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处事要谨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东西给扔掉或放坏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丝毫不爽,谁也替不了谁。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问:师父常叫我们要学历代祖师,但在如此优裕的环境,食、衣、住皆不欠缺,当如何学起?
师答:我们不去贪它、着它,只要过得去就好了,不能说东西多,就拼命地吃,这就是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饿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饱就好了,不去分别好吃不好吃。以前东西都是自然的,现在的东西都是化学的或洒过农药,真的不能吃或坏了,就不要吃,乱吃、吃多了死翘翘。贪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佛要多念一点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着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干净整齐,也不输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则在家人不会想供养,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会想供养我们。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十八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没有烦恼,处处能自在。
★讲话要简单,不必要的话勿多言。
★照师父的话修行,边做边念佛,去我执和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贪恋世间的东西,就还要轮回在四生里。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饭,不着香味触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饭、不穿衣、挨冻、不睡觉,想当一个老修行。而是修到一个境界,自然不饿不困。
★做事情是训练我们的头脑,有事做才不会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讲求物质上的享受,爱漂亮,头发怎么修饰,衣服怎么穿,若有钱人,还可以搞这些花样,没钱的人为了这些就会步入歧途。贪这些香味触法,则四生皆有份,堕落为蝴蝶、猪、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气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讲求好坏。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孩子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殊不知他的冤亲债主少。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三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么事都不管,这就有坚固心,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还打妄想:要读佛学院,要……,这还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语,说你好,说你坏,这不是别人不对,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出家修行不简单,出家事情较多,因为冤亲债主皆来讨,故病苦、种种不如意事齐到。若能跳得过,则好修行,跳不过则无法安心办道,故有病苦时,也当勉强自己,多礼佛,业障才会消。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九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不用看经,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么事,皆一句阿弥陀佛,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要静下来念佛,念到睡着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无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装没看到,耳装没听到,老实念佛,现在你们都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愈好修。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八月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我们对,而别人不对,我们若让他作主,则变成我们不对。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转。
★经藏在哪里?经藏在我们的心中。但这要智慧开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且又会领悟出另一真理出来。
★法器、唱赞,这些都是自然会的,不是刻意去学,智慧开自然而然就会了。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八月廿一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在佛陀正法时代,魔王无法破坏佛法,他就说要在末法时代,穿出家人衣服,来破坏佛法,就如同现在的人,现出家相,而他的头脑却是在家样,这就是魔。
※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八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这是前世修来的好因缘,才会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处,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样,谁好谁不好,这就有爱情爱别,修就是要修这些,冤亲平等。
★在家人总希望子女长大成人,有一番作为,读大学、读博士、赚大钱、吃好、穿好、住好,对儿女有所企望,等到儿女真有所成时,却抛弃父母不顾,希望成空。一口气快断时,还想着我的儿子、媳妇、孙子,哀哀怨怨地对儿女还有所挂碍,爱情爱别、生、老、病、死、苦,也随之而至,六道轮回逃也逃不了。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虽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灭的。佛光是无色相的,不生不灭,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灭的力量强,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没有了,却想到这有生有灭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贪世间的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所以修行要修什么?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饭、香味触法,修行修到智慧开了,就会用来比喻。
问:女众念佛是否能达到一心?
师:能,佛是人做的,但女众要比男众多修五百世。
★我们在世间几百年,才等于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间不好过,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样,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后来就要披毛戴角还。
徒问:为什么“宁可帮愚人拿包袱,不为能人之军师”?
师答:处处君子,处处小人(能人名堂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
★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出家后,业比在家多,我们要有力量跳得过去,如果不伏烦恼又起心动念,那就又造新业了。
★业障到,无明烦恼起,如无正念则邪念起,处处看人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就想离开另找道场,或觉得没意思,还俗去,其实只要一起烦恼,就是自己不对,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
★做事不要计较,看到没做好的,捡起来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讲别人,那就是又造口业了,做事情不是替谁做的,是为消自己业障而做。
★所以出家的好处,你们还看不出来,还不知道,这些业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挤在临终时出现。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实出家就是要除这些贪、嗔、痴,及消我们的业障。例如:在擦椅子时,师父说再擦干净点,你们会想:已经擦得很好了,怎么还这样说?这种想法是俗人的见识,修行要直心,要说:“好!好!我再擦好。”这也是在考验你们的心,所以,修行贵在直心。
★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不要太纵容它。愈惜它,它愈坏,有了这个东西就会坏,不要被它利用了,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不要执着于现在的父母家人,这些亲人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
★修苦行即是在洗头脑、换种子。
★生为女身,能出家,得遇大善知识,又有安定的道场,应该感到万幸才对,应该赶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气,改掉不好的念头与观念。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你们现在无色相的都没看到,所以没兴趣,总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不易消,如又起贪念,则仍在轮回中。其实真正说起来,什么东西拿去化验也都会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这么吃,我们就跟着吃,不起烦恼挂碍。
★台湾出家很普遍,大都是受了教育来出家,大陆出家是了生死、行苦行,学佛菩萨的苦行来出家,大陆出家要先修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脱,我们现在出家,在食、衣、住上不要贪恋,不要像在家一样,才能修出福慧,粗衣淡饭才能了生死,要学佛的福慧,三宝即佛、法、僧,僧就是要好好地修,要淡泊才能修戒定慧,念佛定来就是禅,初学佛入门就要念佛,心心不离佛,心定就是禅,有佛有净土,初步是训练身、口、意,我们出家了,就要找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在念阿弥陀佛中,一面做苦工,头脑才不会乱想。
★我们来时是迷,要去的路,简单说即是念阿弥陀佛。
★我们是带业而来,但不要随业而去,出家要上报四重恩即父母、师长、众生、国家恩,下济三途苦,出家要能好好修得解脱自在无挂碍,才有所交待。
★少用头脑—不是说不用头脑做事,而是说遇事做过了就是,不再去分别你我是非,对人也是一样。
★比较率直,智慧易开。
★不要没影说有影,人家说这不用钱,不打税,却是求大惊(吹牛)。修行要注意身口意,以前有过忏悔,今后不再造业。稻穗成熟,头是垂下来的,未成熟的,头是挺得高高的。不好的要参,好的参不到,因他看不出来人家好的在哪里;好的参学,见人不好,正好改过,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样子。
★直直的人说话有时虽不很合适,不很好听,但不应该视为坏话。有的人说得很好听,但心不是那样。
★有时心直者说话无别意,但听者会歪曲,甚至又把他想得很复杂……。
★你们拜我为师,我给你们的是佛法,若我以后不在,你们仍依着去行,道心才会坚固,出家路才走得圆满。
★自己会去觉到的,是有根基的,如没有根基的,尽多烦恼。
★会听的,开示才有用,如不会听的,开示也没有用。
★凡事不要执着,有时碰到某些事,总想要使它比较完美、比较理想,一直把事放在心上,追求、一直追求,这就是执着。
★出家了,如又分别计较,就是斗争。
★吃、睡随缘,不必去执着佛没念没拜,这也是执我相。
★心开花就开,心开就念佛,念佛莲花就开,但念头一转没有了。
★赶快修,修到西方去,否则这里很苦,你看这么热……,西方是清凉的所在。
★修到要去的时候,不挂碍任何一样,每一样都无挂碍,只灵灵觉觉的去。
★阿弥陀经中,六方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即六方世界—东南西北上下方皆有色相,不管哪里都说要去西方。
★师兄弟间要谈佛法,不谈世间法,否则愈谈愈远,阿公阿妈,接下去这样做比较好吃,没完……。
问:以后时间还很长,很耽心会不会走错路,若走错路很可惜。
答:每天早晨起来,不要去讲那些杂话,这个那个,要快多拜佛念佛,公事办完办私事,静一下,这样脑子清净,比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么?说错了什么?不会跟着错了。然后也要回来想一想(自省),有没有做错了什么?有正念才会清楚自己所为何事。
★有善根的人,讲会听得进去,没善根的人甚至会跟你吵。
★有善根的人,师父讲他,他知道师父在教他,会说忏悔。没善根的人反说师父怎么还说他,生起烦恼……,就想:还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如嫁人演那场戏,结果是再堕落,或有人想到要离开此地,那以后就没有人会讲他了。
★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
★我们的衣、食、住虽不好,但修行是清净所在,我们心中没有什么,没有事情,每天就这样,是清净的地方,在家则是五浊恶世。
★虚云老和尚朝山时,赤足,一只椅,背包袱,忍饥过日,朝到哪里算哪里,明天的明天再说,心中无所住,都有龙天在护持,我们就是没有愿,有愿则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
★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够身体没出毛病,念佛而过,就要很满足,明天再来时,明天再说,不要去挂碍,故说不必想以后的事。
问:那是不是说不管任何方面的事,都不要去挂碍它,专心于道就是?
答:会听的人,听一、二条就知道,不是每一样都讲,以前法师讲经都留些让你自己去悟,不是每样都讲,又不是在讲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烦恼,以前在大陆是要看那个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试他,故意用那种无理的态度去刺激他,或有时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坏,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里,才能试到哪里,否则对无根基的人,徒增其烦恼,在台湾是行不通的。一般女众从父母身边来,扭扭捏捏的习气还在,用的方法都是世间法。
★认识坏的就是好的,否则每一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烦恼,怎么去修?就是从这里去修,才能去烦恼。如果每天就是这个样子,做做吃吃,不去悟道,到老来还是一样(而他也说他在修行),而这里(指着头说)还有很多烦恼。
★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那是西方钱,你不会赚,反而跑去哭。
★没根基的人,烦恼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解释,也是听不进去,转不过来。(烦恼不除,正念不出来)
★你们女众已染重病(感情重),不要再来那爱情爱别离,喜欢两个女众在一起睡,说你为什么不跟我好。要分开,要远离一点,如果执着下去,就是邪了。
★做常住的工作是没条件的,不要做得怨天尤人。
★每一法师都有其度众生的法门,不可随便毁谤批评,因而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师来即要问候招待,不要再去分别哪个人有修?哪个人没修?
★一边工作,一边念佛,就会感觉到有地狱、因果、轮回等,才会警觉应赶快念佛求生西方。
★别人好的要赞成他,如不好的也赞成他,则自己的罪会加倍。
★东西好的,不要把它变成不好的。常住的东西用物,要尽量使用、保存得宜,不要无心或故意把它放坏了。
★做人若出家修行才值得,要不然在社会上,生儿育女,到要死时还舍不得,不愿走。
★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等八苦,若有愿力修苦行,以后有小神通,什么事到哪里都知道,自己有所觉,自己有主。
★听话要会听,要听闻佛法,不要听俗气话,前者是解脱的,后者是是非。不要还有相,有个“我相”计较你我相,是坏种子。
★听话要对的才听,如听无理的,会影响别人,也会受因果。
★要修性,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即是道。
★有你我相,则易起争执,出家不是来修斗争的,出家是要统理大众,即每个人都好。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说的,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蕴。诵经不是光唱唱就好,要去体会意义,否则出家真可惜。
★说是说,要修到自己看到就知道,自己悟出来的,否则大家都很执着(指看经典)。苦行不是简单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办法,一直拖到头来也是拖……。
问:想离开现住寺院,目前有三个地方,不知何处与我有缘?
答:是心不安?还是所在不安定?如果是心不安定,就是跑到西方,也不安定,心猿意马时,马上转过来就安定了。戒律最重要,戒律清净,心就清净,如不安定(指心),看什么事都有我相,要看每样事都不是我。要到西方,要修到心不乱,什么事到,一念清净则是西方,心不能安,则想到处乱跑,要以心安心,否则要用什么安?如心要跑,就问要跑到哪里?
问:每天持咒、拜佛,又增法华三昧,心仍打闲岔。
答:自己没有主不行,专心念佛、看戒律、拜佛就好……,事情愈多,愈执着,心愈不安。不要把人家的善拿来修(苦……执着),如有根基的,把人家不好的拿来修,更好更进步,如不会修的则会起烦恼。心要安很难,故要找心里面那个不生不灭的,不要找外面那些有生灭的,要找什么都有的本来自性,听得到、看得到的都是外面的,与自己无涉。
某居士问:念佛能否见佛?
答:不能。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又如何?
答:对!就是心开即是见佛,见自性佛。(意味佛非由色相见)
问:朝山应如何才能如法?
答:要慢慢拜,要放下万缘,不要挂碍,一心于此。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个人(男众可分开),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者,这样才会进步,祖师大都出自厨房、种菜……等,在最没人注意的地方、最没中用的地方修行。
★现在承天寺,来的人什么样子都有,但闹中取静,才是真修行,有的人还跑去大马路旁修行,甚至车子开过去,他也没有感觉。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内心里面生欢喜,不要因外面环境好而欢喜,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没有怎么祥。
★修苦行是要锻炼自己是否能舍身,这个身是假的,一定要坏,再怎样补也补不好。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们现在的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念佛即活禅,有的虽说闭关,可是还想得很多,心里不清净。我们是静坐累了,就起来跑跑香、念念佛,心离境即是禅,我们要维持正念,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不好的。(问大众)我现在说话有没有正念?
★出家人不要沾染爱别离苦,否则就与在家人一样了。遇事要回光返照。
★修苦行是培养这个愿。看有没有这个愿,业障少的人,愿力就会发出来,诸佛菩萨成道,就是依这个誓愿。
★女众少修五百世,会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脱。不要顾身体,吃饱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则贪念来,即着迷、散乱、无道心。
★有的人在说别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这样说,而是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习,使他这样说。
★做事情就像做游戏在玩一样(若无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被外境所转。
★天人看我们像黑毒虫,我们像厕所里的虫一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我们却贪恋这娑婆世界,认苦为乐,就如同厕所的虫,我们认为臭秽不堪,但虫却贪恋臭秽的地方,若把虫放在清水里,虫会死亡。
★毗尼日用熟的话就念,如不会,念阿弥陀佛也好。
★现在在动的地方,先把禅门日诵里的内容都搞懂了,以后在静处就用得上。出家则有正念,社会人则无,行住坐卧去领悟体会佛道,才不会空过光阴。去体会佛道,坏念头才不会跑出来。若无正念,口虽不说,心里却想。
★现在年轻人出家,还很危险,容易被外境所转。而半路出家(结过婚)的人,在社会上吃过苦,他们对这些外境较自在,不易被转。但如果年轻出家人肯修行,智慧开易有成就,而这些半路出家的,则还要比人家多修两百年(喻时间很长)。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是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的,不是争对不对。以前有两个徒弟打坐,一个坐得很庄严,一个坐得东倒西歪,可是师父拿起鞭子打那个坐得庄严的徒弟。要是现在的人马上起憎恨心,生烦恼了,但那个徒弟很惭愧地请师父开示指导。修行不是争对不对,而是要有这种功夫,做对了人家说你不对,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无相要我们有坚固心,是非装不会,不要被度走。
★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
★不讲究吃和穿,只要粗衣淡饭,能御寒、能填饱肚子即可。
★修行不能执着,执着即生烦恼。
★修道是要去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受了别人的攻击或批评,我们当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还要感到庆幸并感谢人家。
★忍辱即智慧。
★承天寺是十方道场,外来的出家众,若能守规矩,皆能住下来。
★修行要没有我相,不要说自己以前(在家)是什么身份,出了家就没有身份学历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样,否则就不能下心修道。
★我们要舍身,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爱惜身体,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
★早上醒来先摸摸头,为什么要出家?为了脱生死、不受轮回而出家,故要提起道心。
★尽守自己的职事,若好吃懒做,不尽职,福报用完,业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女众尽量避免和男众交谈。
★出家当弃舍爱别离苦,不要攀缘。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不是做大法师,没有身份高低之分。
★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劝导,不可违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不要太惜身,生病时不要去理它,这是一种考验,理了它就被考倒。遇到病痛时,更应体会出人生无常,难免生老病死苦,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在家有苦,出家亦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没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轮回。
★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稳,当好好修行,否则将失去这饭碗。
★凡事不是光说或去分别的,而是自己开智慧体会出来的。
★我们修苦行,就是要消业障,故对于自己的言行,应多注意,免得带业障来,又随业障走。
★对佛法未臻了解即受戒,容易造成贡高我慢。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职事要做好,该说的就当说,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起烦恼时,不要和这个说那个说,说来说去惹是非,最好多礼佛解烦恼。
★要听执事人的话。
★空余时间多礼佛、看经藏。
★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
★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难消化。
★以前罗状元知道自己职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堕落,富贵毕竟不能长久,故舍弃其职位而出家。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杂工作都做,有一天,他开悟了,知道以前洗盘子打破了多少,赶快赔常住。罗状元没有我相,所以开悟了。
★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练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我相,没有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不要祈望施主送东西来,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龙八部皆会拥护我们。
★今天我们能在这衣住食具足的道场修行,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以前在大陆丛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刚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做到某一个阶段,再领职事。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读书,佛学院所讲的未必完全是佛学,而掺杂了一些社会学,接触久了,心无法脱离世俗。
★不要着相:我做了些什么?
★今日我们有这么好的修行道场,不要再去想外面哪个道场好,否则心无法安定,即无法修行。
★修行要扫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起分别心,应先观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已得到人身就应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皆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堕恶道。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恶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生前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要再为这些身外之物,浪费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有些人说:吃斋人说吃斋话,若所有人都出家,那这社会怎么办?假若人人都出家,我们皆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
★我们只知道我们是父母生来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本来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将归向哪里?我们既闻佛法,知道有位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的名号,命终时即接引我们到西方。他有这个愿,我们也要有这个往生西方的愿,我们要深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随时念佛,到临命终,我们有正念能念佛,阿弥陀佛即来接我们,但若还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
★以前大陆丛林只要有人犯错,知客师也不用多说,把你姓名写于布告栏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现在知客师说你,你还会和他吵架,真是差得远。
★以前饭菜都很简单,煮罗汉菜,而今讲究吃,出家众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在大陆丛林,到外参学,东西乱放,才不管是谁的,一律没收,若想找回来,须求知客师。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成不变地去做,要有判断能力,否则岂不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个石头,它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着去捡。
★要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要糟蹋,要拿去烧,这也是一种美德。
★拿笔的大博士,虽有学识,但不见得就有得吃,拿大笔(锄头)的只要拿得稳,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我们这假体难免有病苦,但这属小病,有妄想贪嗔痴才是大病,有妄想,我们还要继续轮回,生死就不能了,为了保持临终的正念,我们平常就要多服“阿弥陀佛”的药,否则死将何去?
★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即使再怎么修补,还是有破绽,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弘法利生,不是口头上说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会起欢喜心、恭敬心的。
★像我们穿得不好(染色衣),肯舍身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会感觉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养我们,无形中让他们种福田,度了他们,这也是弘法利生。
★修行一定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这样才会磨练出好的人才,若是一二个人、三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磨练的机会了。
★修行是要在动中取静,不是静中取静,那功夫未到,最好动静皆无挂碍。
★勇猛精进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闭山、闭关,这才有保障、有成就。
★两堂课诵要背熟,并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体会,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经书一箩筐,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形于外的经书,看到的了解,没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个程度,经藏自然在你心中,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就像将要枯干的池塘里的鱼,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过,不知死后何处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进,才能往生西方。
★智慧胜过神通,智慧能辨别是非、了生死。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对任何事无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出家人要事无所求、心无所住。
★不可两人单独讲悄悄话,讲来讲去就结党、分派系。
★男女众要分清楚,男众拿东西给女众,或女众拿给男众,绝对不能直接传递到手上,讲话时不能面对面,且要保持一段距离。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种子,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样,爱情爱别离苦都来了,到后来也没办法修行,想结婚也不是,进不进退不退,出了家就要感到很庆幸,没有走错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执事人关心我们才骂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指导者,不要人家一骂,烦恼就来了。
★不要着色相讲究穿着,这样做也不是,那样也不是,舍不得弄脏,这就不能为常住工作,反而被它(衣服)度走了。
★出家的目的在了生死,不要再去追求香味触法了。
★不要以为出家几年了,要当法师,要闭关闭山,修不到那个程度,什么都还需要,怎么去闭关,到后来什么问题都出来了。
★大器晚成,自己有了一点功夫时,不要想出名,年轻出名,慕名的人一多,如自己定力不够,尤其人的情欲高,万一碰上孽缘,是很危险的。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娑婆世界有众生即有菩萨的存在,若已无众生,菩萨也没有了。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修行谈何容易,要想当一个修行人,不是那么简单,现在我们只能说做苦工苦修而已,我们贪嗔痴慢疑未断,现在只是磨练我们的心志,等断了这些,那才入道。
★我像一块桥板,我先走了这段路,铺了这块桥板,让你们走,我不敢说我教你们,只是以我的出家过程经验,告诉你们,互相研究而已。
★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当我们受到刺激时总会想:“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拿出这个志气来,成就已经在望。
★修行就是要吃亏,才会有进步。
★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人生就完了,赶快勇猛精进,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
★受戒即忍辱,倘能忍辱,则不易犯戒。
★修行不说对不对,即使自己对,人家偏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否则心不安,烦恼即来。
★不要光看别人的过错,要常常看自己有无过失,有则改之,才不会与道相违。
★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如山那么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们的业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业,说那个怎么祥,这个……,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远无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就是要对食衣住看淡些,不要去考究,一切随缘,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易生烦恼,人家煮什么,我就吃什么。
★做事不是为别人做,也不是应该做的,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大伙同在做,若有人不会,我们来教他,若他做不好,我们帮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烦恼,他不做你自己来做,要有慈悲心。
★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家没有说对不对,对也接受,不对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就会去我相。
★若执事人教我们做事做错了,我们也不能去反驳,顺着他的意去做,自然就会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会开智慧,不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否则和世俗就没有两样了。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易着魔。
★修行就是要下身,衣食住皆简朴,要粗衣淡饭,若过于考究衣食住,则和在家人无两样。看淡这些衣食住,才能去贪嗔痴,若生活太充足,则欲望大,贪念愈多。若要下身,当从衣食住日常生活着手。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仍会受果报,现已受戒,知道戒律,就当严持戒律,莫放逸。
★现在佛教虽遍布全世界,但是要修行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向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学习,好好勇猛精进。
★虚云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补,补了穿,胡子留了那么长,有一餐没一餐的,只为了了生脱死,勇猛精进,把身体都舍了。
★出家是为了得到解脱,看能不能修到五蕴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出家要修行,不争对不对,道心才会坚固。
★人家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头脑也不会去想别的法子,这样比较好修行。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恶业。
★我们团体能庄严,私底下也庄严自己,无论在哪里都庄严,如课诵时,外来人看大家都很庄严,会对佛教有信心,不认为佛教是消极的。
★修学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那会走偏的。
★凡事不要太着相,相貌好不起欢喜心,相貌不好也勿起烦恼。
★若你将地扫干净,师长硬说你没扫干净,这时你若和他辩,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说:“好!好!我把它扫干净。”这就是修行。
★信徒拿东西来供养,是来求福的,即使是供养一根草,我们也要以欢喜心接受。若拿好东西来,我们为了这些东西起贪念,则不能悟道。若拿坏的东西来,我们把坏的煮成好吃的,则福慧双修。若未能适当处理,反而批评人家拿这些坏东西来,自己起烦恼,并且造口业。
★修苦行不是做很多,做事情是磨练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来,做久了自然熟悉,就会开智慧。事情应该怎么做,不是刻意绞尽脑筋去想怎么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么去做。(师父说五、六个人一天劈的柴,他老人家一小时就可以做完。)
★凡事好坏皆不形于外,例如生病了,也不要让人觉得你生病了,像师父虽有病,但谁看到师父都说师父身体很硬朗,也没有人知道师父有病。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声望,想在物质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则为训练头脑,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别人赞叹,也没有在追求什么。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以前大陆丛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带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饭,配的是简单的菜,没有像现在吃的是干饭,又有这么多的菜。
★行住坐卧当不离佛,像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这么有修行的人都还要念佛,更何况我们凡夫,当把念佛视为第一要务,我们在世俗都已念过书,再去念佛学院、学讲经,更增加爱情爱别离苦之念。世俗人把苦当乐,等到老来就怕死,放不下子孙。而我们出家人虽然修苦行,边做边念佛,日子久了,体会出有天堂、地狱、六道轮回,庆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开了,就有所觉悟,到老时不怕死,还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可去。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爱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师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谈些,其他则一律不谈,以免心散乱,不要参加人家的闲聊。
★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
★急性就会无明,丹田也会无力。
★起诸恶念时,不要执着,拍拍自己说:“你不要这样子。”不可用处罚的方式,这样没有用,并会伤害自己。
★要发宏愿,别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简单地说,凡事帮忙别人,助别人安住其心,安心修道,把所知道的,说给别人听,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当你未饮之前不知其味,饮了之后,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证真实。
★修行要修到动静无挂碍,就是身在动时心不动,不被动转,而静时也没有静之念。又念佛扫尘埃,莲花朵朵开,就是要提起正念,把恶念转为正念。
★随人之情,合人之性。
★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这非出家人本分。以在家的俗事拿来出家用,俗气未断,怎能谈到修行?
★受戒是受“忍辱”,耳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而不理会,那就是戒。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眼假装不见,耳假装不听,像个傻人,这样修下去,韦驮菩萨会拥护你,你到何处,人见如佛,建道场马上有人拥护。
★菩萨要度众生,要先广结人缘,看到信众要打招呼,但不要攀缘,不要贡高我慢:我是出家人,你们是在家人。我们要知道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费用,皆是施主供养的。
★以后师父不在,不用烦恼,只要听师父的话,念佛修苦行,于六尘好与坏,不用执着,要随缘。
★能在一天当中,平平静静念佛、拜佛、做事,没有发生过失就好,不要想做什么,无过便是功。
★要做一位菩萨,不可自己好就好,别人管他死活。应把别人看得重要,自己没关系,要利益他人,若只利益自己,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
★做什么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就是修苦行。
★自己的职事,自己量力而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必请人帮忙,因各有各的职事,自己发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烦别人,说不定会使人起烦恼。若他自己高兴帮忙做,那就可以。做种种事,都是修行,不必计较。
★不能生丝毫的嗔心,否则不能入道。佛法不着于境界,如乐、明、空。轻安则乐;妄念少则明;不生念则空。如着于乐则生欲界天,着明则生色界天,着空则生无色界天。
★自己本来的面目,是自己悟出来的,“听”仍属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么修?要从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饭,去贪嗔痴。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解脱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没根基的人,烦恼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讲了,他也是不会明了。(烦恼不除,则好的不会出来)
★师父以前在大陆承天寺什么都看过,有的人讲这样,有的人讲那样……,后来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还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现在比较不好修,信徒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做什么事都是无条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卧皆在念佛,定下心来念,便可觉悟到: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萨的业、挂碍,就是众生。
★以前的人,师父试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则跪下求师父慈悲教导,这是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没有根基的人,则无明烦恼起,认为师父不对,故意找麻烦。
★在家人会享福,去旅行……,虽然是很快乐,但旅行回来,妄想多,头脑不清净。而我们衣食住虽没有好的,但做完事,静下来,静坐念佛,头脑没有妄想,就会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疯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过去世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我们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码要他们信佛、吃素、不杀生,这样才圆满。
★问:怎么念佛才专?
师答:这也是执着,妄想来时不要理它,有时叫它不要打妄想,它还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个念头,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随缘。
★不要乱听别人说,东听西听不知哪个对,自己心中无主,反而易成散乱心,便成妄想,烦恼因之生起。
★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有禅无净土,披毛戴角还,静坐念佛比较不会走错路(出问题)。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梦,晚上也梦,做那种轮回生死妄梦(着有色相)。
★师父到现在,建立了承天寺这个道场,人众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种种事去修,师父是度人,予人种福田。
★现在这个道场让你们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开示指导,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们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你们不晓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修行要认识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烦恼即菩提,将它回光返照,师父曾说过“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时,如果在这里住不安,想到别处去,其实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里也一样不安。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有境来很容易被转走,还懵懵懂懂,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没办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顾小孩子一样,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很严。
★修行要福慧双修,修到老时,福慧具足,则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执,才会开智慧,不去贪嗔痴,智慧不开;什么事都怕怕的,也不会开智慧。
★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受人家影响,也和他结恶缘,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们要广结善缘,未成佛先结人缘。
★先治家再治国,师父把家喻为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坏种子,把国喻为大众,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再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人、统理大众。
★若自己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个。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来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人家看得起我们,才供养我们,我们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不知天地几斤重,而出家后都是师兄弟,各人领各人的职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较有独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经书,看什么经书呢?只要把两堂课诵深入了解体悟,照着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课诵里的三皈依、忏悔文、一者礼敬诸佛……等。
★什么是粗衣淡饭?不是不吃饭,而是吃得饱,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贪睡,睡多易昏沈。若想搞些花样不吃饭,身体搞坏了,不能安心修行,则枉费来出家。师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现在老了,知道错了。
★在社会上经过一阵磨练,来此更进一步地修行(忍辱),较易与别人相处。要有信心,说我一定可成佛,说可成佛,即有此愿,才会更精进。不要经常说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会上喜欢穿漂亮衣服,来此便不适合,而是穿别人不穿的衣服。
★说些笑话(幽默)融以佛法,这样比较没有烦恼。
★出家人是讲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来管人,要以行为来做给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来,那才好,一有正念出来,才会去分别怎样才是正确的,知道怎么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时,耳朵听好音坏音,就会感觉到不顺好音(不听好音),把坏音拿来修。
★穿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挂碍,不挂碍人情世事……等一切,挂碍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别人也没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无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烦恼,心不安定,也就会没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岁来,无所挂碍,“老尼姑”这才有了一点自在,还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虽到四、五十岁,烦恼仍在,且易成颠倒。
★我们皆是带业来的,故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人是否难逃劫数和病苦?例如患心脏病,若能专心念佛,则心脏病会好,若心念佛,还想去看医生检查心脏病,则念佛归念佛,病还是不会好,若能专心持佛号,则病好了自己还不知道。
★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有所觉悟、体会,不是说得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孝顺佛祖,就是孝顺父母。
★念佛若没正念,则想东想西,嘴念心不念,有愿就会专心,不专心怎么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碍、妄想,念一句都不简单。
★无始以来所带来的坏种子很多,若带业来,再随业去,则还在生死轮回之中。
★问:带业来怎么开智慧?
师答:多念南无阿弥陀佛。
★要知道穿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舍掉一切六根对六尘,如果对这世间还喜欢什么,则临终就现什么来,要放得下,看得破,才会跳得过。
★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而是听得进,听不进,听得进也要会应用。
★吃东西吃饱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给嘴巴做奴才,胃肠多忙碌,吃太好,脑子又会乱想,易散乱着迷。一切简单就好,只要吃得饱,肚子不饿,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你们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心里坏的力量比较强,好的比较弱,好的说:“我是善的。”坏的说:“我是大善。”它每样都要占第一,这样强欺弱,善的终被恶的捉走(压倒),这样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尘埃。
★佛号要多念(这最重要)。
★念佛还有感觉,还知道有念没念,则是执着。
★做事情要有计划,不能随随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东西,做适当圆满的处理。例如一棵树,未能给予适当的种植,误把它糟蹋了,则我们就有过失。
★说话要视个人根基而定,例如我们对有根基的说:“有了过错能够忏悔,罪从心起从心忏。”则此人虽有过,但经忏悔则清净,不再犯过,能把心用在道上,对没根基的人,就不能这样说,若对他这样说,他会认为:“反正做错了,忏悔就好了。”这样他永远没有办法改过,永远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谁为师,只要能守寺里的规矩,大家都一样,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来,我是……,则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则到哪里皆受人恭敬,天龙八部也会拥护你,十方丛林皆可为家。
★修行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
★若人爱漂亮喜穿高跟鞋,则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为马。
★有两个人,一个丑,一个美,丑的认为自己丑,就浓妆艳抹,则愈涂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到哪里都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但随顺有轻重之分,若是坏事,我们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顺坏事。
★戒本有各各职事的规矩,要详问才不犯戒,以后担当职事,才能胜任、有寄托。
★职事要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地按照规矩来当,不是统管的。
★女众出家都不容易,何况要到别处参学,所以要参自己(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男众方可到处参学。
★心若在此,学了师父的德行,则到别处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很多,社会是追求名利,我们是修身、口、意。话有如刀,一句不对,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念佛)
★每天训练没贪念,不乱说话,讲话讲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种子已够多,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
★带来的业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业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坏念头,才有正念,烦恼才少。
★若着于色声香味触法,则智慧不能开,要想办法去掉它。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让人看起来很和蔼慈悲。
★用善巧方便之法,使父母入道,有善念,起码做个天人。
★若别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们身上推,亦要忍。以前人家说师父“怎没把饭煮熟,叫人怎么吃?”师父默然不辩,这才是功夫。
★人若修好的话,即使到哪里,人家亦要找你,别人也喜欢和你讲话。
★一天都是坏念头,没正念。不要想有色相的东西,而是要想无色相的东西。
★坏的意念跑出来时,若没做或已做过,则内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
★挂单的人来时,不能有分别心,讲人家好坏,让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规矩即可。
★丛林每个人皆可挂单,挂单亦有规矩,也不是看好坏人才给挂单的。
★职事都会做,到哪里都自在。
★行住坐卧,自己去体会佛法,光阴易逝,莫放逸。
★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师父的,还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体会。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体会出家与在家的好与坏,没根基的人则不能体会出来。
★若不能去体会道,虽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随境转,还很危险。
★你们现在虽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个出路。
★要常看看穿的这件衣服,摸摸这个光头,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则有时忘记了,此身虽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不觉得,就不是出家心。
★举个例:自己昨天才做的错事,今天见别人做,即笑人家那个样子,而忘了自己昨天才做的。
★父母亲对儿女,常骂不听,常打不痛。
问:意业难持,为无始来习气沾染自然而现,如念起即刻忏悔,有无因果?
师答:意业未做出来,还在腹中,即忏悔则无因果,若做了即成身业、口业,则有因果。应时时刻刻有忏悔心,有忏悔心则善念就跑出来了,头脑就明白,就知道该怎样。戒有开遮,要看清楚,否则易被戒戒回去。无故可忏悔,未出家前做不如法的事,皆为无故。有故(出家后)则不能忏悔。忏悔不能超过三次(同样的过错)。意业不怕起念,只怕觉迟,随犯随悔。
★若有斗争计较,则不会安定,不是他坏,是我们不会修,因自己怨恨烦恼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不是他怕。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过了就没事,才会有正念。
★有一甲者有吐痰的习惯,常常到处吐痰,恰巧碰到乙者有疑心,有一天甲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结果两个起了冲突。丙者知两者的习惯,前来和解,从此两人皆改过,不再吐痰,不再疑心。人的习气不改,会给自己添麻烦,疑心对自己不利,给自己障道,当我们知道有两者起冲突时,应予和解,不可再加油添醋,否则事情愈闹愈大。
★从前有一个人,和人讲话时,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故做神秘,让第三者看到时,由于他的动作,给人的反应,就是他在说人坏话,其实不然。所以做任何事皆要自在自然,否则会添不必要的麻烦。
★做事情是在磨我们。做事情若关心则会专心,一件事若会专,则其他事也都会专,边做边念佛,同样的,一理通则万理彻。
★身为徒弟的人,若师父有再大的过失,我们也不能说,若我们听人家说他们师父怎么样……,其实真把这些话说出去,则他们的罪都归于我们,说四众过罪。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别人提着团团转,自己要有主,该听的听,不必要的不用多听,打哈哈就好了。
问:钵打破了,是否出家饭碗就丢了?
师答:这也是执着,若你的钵让人给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的钵的人,为了这个钵,你和人家结冤仇。
★若有人想害我,则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意同梵网经二十条。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专心用心,则学佛念佛也就专心用心。自己有感觉到,则工作中哪里不干净也会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会感觉到)。即一件事人家说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一个再怎么没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长斋、不杀生,没有很大过失,则来生可直接再转人身来修行,不要再经过三恶道。
问:一个破戒的出家人,罪恶无边,堕落地狱,是否比一个在家人还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师答:还是要出家好,虽堕落,但果报受尽还会再来修行,毕竟出家多少种了一些善根。
★故出家说忏悔,忏悔什么呢?无始以来所造的很多业。
问:什么是空?
师答:看得破,即是空。
★一个愈有修行的人,愈觉得忏悔的重要。
★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静坐时若有好坏境,皆不着,也不用说。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时不会想吃,闲下来时就会想吃东西,吃习惯了,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问:以后师父圆寂,我们会想师父怎么办?
答:我在西方接你们,但也要你们放得下,到时我们就在西方见面了。
★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问:听师父开示听得很高兴。
师父: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三心范围很广,贪嗔痴亦包含在内。“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此三心亦即现在、未来、过去三心。
问:听师父开示,有时不敢吃太多太饱,但体力又差,该如何?
师父:要吃饱,只要不贪、不着就好,不要说好吃多吃一点,不好吃少吃一点。
★贪一样,就有很多样出来。
★不说是非,说是非就失败,说是非让人不安定。又如爱情爱别、爱漂亮……,则又要来六道轮回。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体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轮回的苦,悟到一条,就是一条的智慧出来。
★较能干的人不好修,就会想怎样怎样?修行是修香味触法、粗衣淡饭,是看能不能修得脑子清净解脱。
★寺里也会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会害怕,会修的人则会想:等我修好一点来度他,不会修的人则会和他结冤仇。
★修行要修无碍的,像鸟在做巢,“笼鸡有食锅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他飞到哪里即到哪里,随处也就飞走,是最自在的一种鸟。修行要处处不挂碍,心才静,才会念佛,如如不动。
★没有说还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亲戚……等,爱情爱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如果有佛的种子,修行就比较快。
★从无始以来带的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我们的自性被盖住了发不出来,故有妄念、爱睡,无法与它抵抗,这就是业障,故要做些事情来调配,否则是到处听,听得乱糟糟,烦恼都没处通(没地方发泄)。
问:有时候好像有魔?
师答:不要说他是魔,要说自己是魔。
师:出家不能贪求名利。
徒:师父如今名声远播四海。
师:我也没感觉。
徒:这才是真功夫。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拥护你,不是刻意强求来的。
★如果有一个人修得好,则其他人也会沾福(一人有福带满屋),则人人也会起勇猛心,向他学习,每个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励,否则起是非、嫉妒、愚痴,大家都不安定。
★社会是造业的路,出家是极乐的路,得解脱。
★凡事都说自己不对,说忏悔教我,而不起烦恼,则是无我相,就不会有坏念头。
★贪一样则多一样,少一个念头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则十人有十人差错。
★弘法利生,就是牺牲自己。
★我不识字,教你们一些基本修行方法,你们识字,看些经及释迦佛、文殊普贤诸大菩萨传记,学他们的修行方法,诸佛菩萨都是有愿的,所以修行要发大愿。
问:我发不出这个愿?
师:愿,不是要我怎么样,这还有个我。愿,是自然的,像师父也没有说我要怎么样,但现在有这样的成就,我也不知道。
★修行,是做人不愿做的,勇猛精进,不是和人计较这是不是我做的。斤斤计较,即和社会人一样,做人不做的才是修福慧,修行不是用算的、计较的。
★和社会人交接只是应酬,应酬心里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会人谈论俗事,要谈佛法。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识,修五蕴皆空,粗衣淡饭,离香味触法,也不是教你不用吃饭,而是吃饱穿暖就好了,不可贪。
★出家修行不是竞争斗争的,竞争斗争还有名利。
★不要执着好坏,若执着坏的,永远停留住,不能进步,例如自己做错事,心里就感到很难过,心不能开,一直执着这事,就无法安心办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实的,过了就算了,若执着即生烦恼。
★一个人不是坏,而是习气,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谅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坏人。
★每天不起恶念烦恼,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少说话,多念佛,言多必失。
★忍辱波罗蜜,不要说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修行不是修给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几两重,人家一称就知晓,修行是向内不是向外的,要给人感觉不出来,这样我们也好安心办道。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之过程,话要少说,诵经看经的时间不超过念佛时间,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所谓无色相,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亦即“真空妙有”,意思是外境确有此物或此事,我们心中没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着这些事物,烦恼即会由此而生。
★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听得清楚,念佛要与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静下来,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别人也不知我们在念,专心工作,别无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与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慈悲,所见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见,此也是佛心。
★若于工作时,还知道我在做什么,还有感觉,则这只是修福。若工作时,没有个念头“我在工作”,亦即没有什么感觉,这就与般若相应,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任运而行,随缘度日,任何事皆不担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荣辱,都冷冰冰放下,如此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开。
★平常心即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烦恼,不起欢喜心,多念佛拜佛。
★对人不好也不坏,随缘和人结善缘,不攀缘。时时刻刻注意起心动念,有坏念头,要马上提醒自己。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缓,细水长流。
★静坐是念佛助缘,静坐可调身心。
★这样做做吃吃、吃吃做做,较不能悟道,因为形形色色要真看破才有办法。
★师父说的知道了,再来就是受持,受持很要紧。
★念佛,心才有寄托,才不会去着其他旁的事情。
★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罗汉,断见思惑,即无我相,才能了生死。对此句有感悟心,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个我,有了我即自私。
★念佛—离境,与佛相应,才知此心与佛心同。
★见闻觉知是六根的作用,我们的自性就在六根门头,每天与我们在一起。
★起心动念都是自己不对,此是因为还有个我在。此是细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智慧是无色相的。
★要有菩萨的精神。
★平常因是习气、你我相的关系,念头常是自然而起的,非特意故,应慢慢改,多念佛。
★修行非如豆腐干,拿来就可吃,十年二十年,一句佛号还保持下去,加上信愿行,如此下去。
★西方是归宿,如老农夫等太阳西下,可休息了。
★行的方面很多,善者念佛。
★念佛即入中道,没有好,没有坏。念佛亦属幻化,但属正念,故我们要以幻(念佛)灭幻(妄想)。
★身体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有病就没有什么事了,不要为病苦生烦恼,肉体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贪嗔痴才属大病,肉体的病乃是小病。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们,我们当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计生命安危。
★听执事人的话,不要故意刁难执事人,大家同心协力。
★人家笑我们没读书、做苦工,我们当拿出志气来,努力修行,让别人瞧瞧,我们确实不简单。
★修行目的在了脱生死,并不是争名夺利,有些人请大官写匾额,藉以打知名度,而师父一字不识,全靠自己苦修而来。
★不要想到外面参学,现在一般俗气重、争名夺利,好的学不到,反而把坏的带回来。
★凡事都要忍辱。
★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
传万
一九六九年四月三十日,听邻居说,土城承天寺有一位水果师,终年只吃水果。当时我尚未正式学佛,基于好奇心的驱使,第二天即前往承天寺拜访,请问老和尚是否真的只吃水果?师父及寺中人告诉我,老和尚确实以水果为主,这是一九六九年间的事。
由于我关心母亲的健康,老和尚一见面就问我:“你母亲好吗?”使我意识到,这是一位能知过去、未来的得道高僧。从此,我即常常去亲近他。在前后十七年当中,老和尚给予我的开示和体悟,使我感受到他的慈悲祥和,以及身体力行,实证实修,不尚言说,广度众生的胸怀,真是一位乘愿再来的菩萨。相信凡是已经皈依广钦菩萨门下的弟子,或曾亲近过他的人,都曾蒙受其精神力量的感召。因此我想将这些年来老和尚给我的开示,翔实地记载下来,这记述除部分年月日未确定外,其余全部内容和日期,俱属真实,不增一分,不减一分。我同时也希望,欲叙述老和尚住世之言行事迹,或所获得之感应者,也要不增一分,不减一分,以求其真实。
※※※
一九六九年五月一日,初见师,禅房内有数弟子在,师告我已教诸弟子习内功。我白师想学坐禅,师叫我向弟子学习,诸弟子则叫我念佛。师:你有什么样的希望才能满足?徒:既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能平平凡凡过一生就可以了。
※※※
一九六九镚 年七月六日徒:我修道能有成就吗?(因当时尚未正式学佛。以为打坐就是修道,灵魂出窍就是得道。)师:练什么道?……你对人生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徒: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平平凡凡过日子足矣!我修道会成吗?师:会。徒:怎么知道呢?师:你有信心。
※※※
一九六九年八月二日,住承天寺徒:来日若能得志,必定光扬师父您的名声。师:阿汝得。(大概是赞许的意思。)徒:师父讲什么?师:是啦。徒:“阿汝得”是什么?师未答。次日临行时,师告我:如果你有困难,可以找我,我可以栽培你。(多么慈悲!)
※※※
一九七零年二月十五日徒:我打坐何以没有成就?师:在家人念头多,能观自在,精神统一而已。
※※※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住承天寺。师:佛在心中,免向外去求。心求佛,心求西方,则佛自在,西方自在。(师鼓励我出家。)
※※※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七日,住承天寺,听到有人在斋堂里嘀咕:“参拜时不见人,吃饭时,人特别多。”这是因为昨晚放焰口,而且一个月来,因做超度,杂事较多而累,所以早课人少。经过别人解释后,客始无言。当晚曾将此事禀告师父,师无言。徒:我来此未做早晚课,但有坐禅看经。师:你若看经,当知规矩。你来时,未经当家师,就直接来找我,表示要住几天。我是度人,方便为主。但是,佛门规矩,应该先由知客僧引进。你在这里既未拜佛,也没做事,吃饭时才见到人。照理,三宝受人供养,你承受得起么?而且别人不知道你是为何而来,为刺探?你若拜佛、念经、看经,则人无疑,受人尊重。
※※※
一九七一年一晚,住承天寺。徒:佛教有很多的感应不可思议。师:基督教也有感应,他们祈祷时,也会震动感应。(意即不要执着,若谈感应,外道也有。)
※※※
一九七一年某日,住在承天寺,晚间师父讲述一段修行经过:“某次上山修行,进入虎洞而不知。晚间,虎回洞穴,先以虎尾试探,知有人在洞里,乃在外面吼叫。我对老虎说,我是修行人,不容易找到地方修行;你是畜生,找个地方住容易,这个地方就让给了我吧。虎摇摇尾巴而去,以后就不再来了。”
※※※
一九七一年某日,我住承天寺,有信徒送收音机给师父,尼师们立刻打开来听广播剧约二十分。我在一旁暗忖:修行的出家人,怎可听音乐和广播剧?此一念顷,师父已经知道,他对尼师们说:“有空听一下就好。”
※※※
一九七一年某日,承天寺尼师们互相谈论某人修行如何,某人修行又如何。师:自己的事情,自己了。(意即各人修行,各人自己得。)
※※※
一九七一年某日,有信徒请师开示。师: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是带业而来,像牛将被宰时会流泪,它知死但不知逃,它若知逃,十个人也拿它没办法。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做人若不知修行,就要生生世世受轮回。
※※※
一九七二年四月五日,师八十一高龄。师:航空公司有一习坐功者来亲近我。(这位老师就是教我习打坐者,我未曾将此事禀白,但师已知此事。)
※※※
一九七二年八月传某师:师父,事情不好啦!师:什么事情不好?传某师:我今日下山去,听说美国总统尼克森要访问××。师:没事,不要紧。
※※※
一九七三年某日,有客来访,见到老和尚,仅点点头,未拜佛亦未拜师。客:师父健康否?师:好。客:山间清静,空气好。师:是。(客人辞出后)师:他是一贯道。徒:他没说,您怎会知道?师:哪里需要他开口。
※※※
一九七三年某日徒:师父过去打坐时,有过身体震动的经验吗?师:有。徒:因是子……(我准备说“因是子静坐法,亦说有。)师:啐!什么因是子不因是子……(意指不要执着,但呵责中有一股慈祥亲切之感)
※※※
一九七三年,请问关于坐禅的事。师:打坐很危险,说堕落就堕落!念佛最好,会开智慧。
※※※
一九七三年徒:师父已经修成正果,弟子可以常常亲近,师父涅槃后,我当亲近谁?师父能否指示我,在台湾或国外,有哪一位大德可亲近?师:你们肉眼看不出谁有成就,谁没成就。师面向尼师云:出家若不好好修行,背的因果,比在家人加倍地重!
※※※
一九七三年,有信徒请师开示。师:万物有生有灭,只有这(指头)灵光(灵性)是不生不灭。
※※※
一九七三年,有人随一群信徒见师,见到众徒拜师,甚不服,面现怒容。客:出家人有什么好拜的!拿出一点钱给寺庙,就可住一辈子,不必做事。师:我这里没有这样的事,别的地方或许有。在这里要修苦行,有钱也不一定能来我这里住。(师作此语时,双手颤抖。此人在证果者前诽谤出家人,当堕恶道,师因此悲悯。)
※※※
一九七三年徒:有一禅师教我坐禅,否则早就没命了。(我未打坐前,健康情形极差。)师:不能这么说,这是“缘”。
※※※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徒:师父!我要皈依。师:你不是早皈依过了?(注:可能指前生多世。)徒:没有。徒:(皈依毕,徒恐有所限制)师父!有……(什么限制?)师:无条件!无条件!吃早斋就好啦!
※※※
一九七三年,有一日本女信徒,来承天寺拜见师父,她说:进入山中,听到清脆的钟声,十分感动,认为是佛菩萨感应加被。师:因为山中寺庙钟声的回应。(破执)
※※※
某年徒:有善知识,言行不一,可亲近否?(师以手指心)尼师:善知识在你心中。徒:……(默然。我以为,由我内心去判断。)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徒:我将来弘扬佛法,在何方较好?师:随你。(我以为,不拘何方,我均适合。)(注:开示不执着方位、方向,一切自在。)
※※※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徒拜见师,时师禁语,忽开口。师:好否?徒:不好。师:怎么不好?徒:母亲去世。(高龄老母,享寿七十六岁。)师:好!徒:……(后来,我佛缘大开,精进学佛。)(注:世法言不好,出世法言好,所谓好者,乃指笔者学佛而母得以离苦,同时深深体会到世事无常。)
※※※
八月十日,徒拜见师。师:今日来做啥?徒:七月超度法会,来为母亲超度。师:那么,你呢?徒:(愕然)……师笑:嘻!嘻!嘻……尼师:师父说,你为你母亲超度,那你自己呢?徒:我自己度自己(师笑)
※※※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徒带家父见师,父亲仅拱手为礼。徒请父亲供养,以种福田。家父:多少?徒:随便。家父:(伸出两个手指)二十元?徒:再多一点。家父:最多五十,再多不出。(徒自家父手中接过五十元,以供养师)师:免啦!(师知家父心不能舍,不收)徒:师父慈悲,请让他老人家种一点福田。(师乃收下。可见师慈悲)(家父离禅房)师:业重!业重!(家父于谒见老和尚后四十天去世。)
※※※
一九八零年农历七月,承天寺办超度法会。女徒:师父!七月超度,要烧多少往生钱给先人?师:烧那些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