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至尊 降序
嗟乎,众生灵一落凡尘,受三毒之害,迷其本性而不悟,愿沉沦于红尘苦海之中者众,忘却极乐之家乡,而不知修真以养性,立德以造功,不知天堂之大道可行,却认地狱之末路为康庄,良可叹也。
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风,直傅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均以五伦八德治世化民,敦化美俗,可谓升平之世。自周末以后,至于今数千年,弃道德而不顾,重财利如至宝,致成乱世,虽有麒麟之现,孔子,老子之生以济世,怎奈人心不古,世道浇漓,善者寡,恶者众,致触怒上苍,克星下降,修罗坠凡,鬼动人殃,天灾地变,兵戈不息,厉气冲天,结孽障何时或已,余爱子心切,忧心不已。
今幸玉皇大帝,不忍群生沉沦而不拔,聿思挽救,特降旨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著作“大道康庄”一书,以阐扬大道真理,启发伦理道德,挽转入心向善,冀仁心见性于早日,期智者以陋风导为善径,挽狂澜之既倒,作中流之砥柱,其用心之良苦,实难能可贵。
兹是书既已着竣,作为鸾友杂志奉天命而创刊十周年纪念之圣书,特降此懿旨一道,以为序。
天母至尊降笔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天运戊午年阳月望日
地母至尊降 序
玉皇上帝降旨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扶鸾著作“大道康庄”一书,命圣佛仙神下凡,共扶鸾笔著作,以阐明大道康庄之“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期使世人读而了悟,遵奉而行,作为人之准绳,教化之蓝本,实是当世一大圣书也。
“大道康庄”圣书之着,乃诸高真呕尽心血之作,非一般批风弄月之杂咏可此,希世人,善而读之,修而行之,务期人人向善,进而世界可大同也。
世人应体念天覆地戴之恩,勿辜负已得人身而生中土,依据大道康庄之圣书,勤修实践,则成佛成仙不远也。
兹值此书付诸镌梓,特降懿旨一道以为序,并作为“鸾友杂志”奉天命创刊十周年之纪念。
地母至尊降笔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天运戊午年阳月望日
太上道祖轩辕黄帝 降序
吾自鼎湖龙驭,白日升天,遗训大道于世,期望子子孙孙,以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范本。五千年来,历代均有发扬光大,怎奈,近世纪来,夷风乱俗,道德沦亡,恶习重重,埋没天良,伦常尽失,嗟叹不已。
今幸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奉玉旨挥鸾著作“大道康庄”之圣书,以阐明大道真理,教化人人向善修齐,回复古风道德,力挽狂澜之既倒,尽作中流之砥柱,实是社会教化之良书,亦堪作为教育子弟之教科书。
兹值该书付诸剞劂,即将问世,作为鸾友杂志奉旨创刊十周年之纪念,特述数语以为序,并祝“鸾友杂志”奉玉旨创刊,已届十周年之纪念。
太上道祖轩辕黄帝序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黄元四千七百十三年阳月望日
玉 诏
本堂主席文衡圣帝关 登台
圣示:恭接玉诏,命福神十里外接驾,城隍五里外接驾,神人排班候驾。
钦差大臣太白金星 降
诗曰:玉诏颁来明正堂。须知大道是康庄。世人昧尽良心性。唤醒迷蒙学义方。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俯伏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尊而鉴卑,每以苍生是念,奈时逢叔世,人心不古,世道浇漓,明争暗夺,贪而不厌致世界干戈不息,生民涂炭,查其原由,皆因弃孔孟之道而不修,崇科学之文明而自满,男不遵三纲五常,女不守三从四德,败坏良好风俗,昧尽善良天性,致触怒天颜,叠降灾劫,苍生尚不知悔改,良可叹也。
但,天心本有好生之德,不忍坐视苍生沉沦浩劫而不救。兹据南赡部洲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武庙明正堂主席关卿,奏请著作善书一部劝世,其颜曰:“大道康庄”阐明大道真埋,以导众生迈进康庄之大道,发扬人伦道德,摒除迷信而归正道,挽转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朕龙心大喜,特准其所请,即日起敕命三界圣佛仙神应聘效命飞鸾著作,此书限十个月完书缴旨,作为鸾友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丛书之一,兹敕派著作“大道康庄”善书,神职如下:
奉旨 监着“大道康庄”善书 至圣先师
奉旨 督着“大道康庄”善书 元始天尊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善书 总校正亚圣孟子
奉旨 编著“大道康庄”善书 广成子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 正主席本堂文衡圣帝
奉旨 著作“大道康庄” 副主席本堂孚佑帝君
奉旨 正巡察 张桓侯大帝
奉旨 副巡察 南天赵天君
奉旨 监理鸾务 南天王天君
奉旨 驰骋神 中坛太子元帅
奉旨 记功神 观世音菩萨
奉旨 记过神 天上圣母
奉旨 司礼神 城隍尊神
以上务希神人各尽厥职,勿负 朕意,书成之日,论功升赏。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戊午年花月念捌日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降
论“大道康庄的本质”
大道者:“宇宙自然之定理,人类之生命,社会生活生存之规律,谓之大道。浅言之,天理良心也,大路也,道德也。顺天地自然,无违天地定理曰道。良心所发之天性曰德。
大道亦曰:“天道”,天道犹云:“天理”,疏云:“天云道、地云理、人云纪。”据此,天道即天理也。天道玄远,惟德以应之耳。
康庄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犹言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也。
然则,大道康庄乃四方八达之平坦大道路,既是宇宙自然之定理。其所表现者有八大美德,曰:“仁、义、礼、智、忠、孝、廉、节”,此乃人生天地间,不可一日或离,可离非道也。浅言之,此八德乃人人必经由之道路,必须遵守之准则也。
世人若能认清康庄之大道,省察自身之品行,勤修八大美德,终身实践而奉行,则内外双修可得,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希圣希贤,成佛成仙,有何难哉。
玉虚宫元始天尊 降
论“学道、修道、成道”
道者,理也、路也,人生生活之准则也。是乃人人必须遵守,必须经由之大道路,是故,道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乃“三字经”之起句,文字虽浅白,其含义甚深也。盖言人之本性,生成均是善良,待其长大所学之差别,而其性就有差异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学道:即学步也,学习道理也,依据大道之八大美德,按步而学之,谓之学道也。犹如幼孩之学步,逐步战战兢兢学而行之。
所以“学道”之好处:乃自然能生出弃暗发明之心理,对于辅助治安之不足,防范内在犯罪(造业)之心理,以及犯罪后之自悔,均能发露出善良之心性而觉悟,而悔改,而制造机会去行善,以弥补既往之过失,此皆学道后,始得发出人之善性。
修道:世人未能了解“修道”之意义者众,咸认为修道是一种修学道法之类,故以修道为迷信,此实错误之见解也。
修道之宗旨,不仅是行功渡众了愿而已,实要修明八德之道理,省察自己之品德,认清正路,发扬天理良心,发掘善良之人性,养成仁慈博爱之德性,而产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情怜悯之心情,摒弃可耻之罪恶,救己救人,度己度人,克己复礼。
故修道,必须功果与品德,相辅相成,自身品德,未能端正,何以端正他人。则修道之要,务须省察其日常之品行,慎独而笃行,勿怠忽慢,本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神,希圣希贤,以达内圣外王之成果。
成道:修道者,修至“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大美德,熔合于本性,一举一动,不违乎八德之境界。而性命达到双修,内圣外王之成果,能得明心见性,则道已成矣。
有诗为证:
诗曰:大道无私秉正公。勤修八德始而终。
成仙成佛无难事。只在坚心肯用工。
又诗:内圣外王果已盈。明心见性自分明。
古来成佛成仙者。大道康庄任尔行。
又诗:世异羲农百感生。良心天理失光明。
康庄大道无人走。地狱乏门竟直行。
又诗:发扬善性挽颓风。八德勤修进大同。
圣佛仙神齐降驾。阐明真理启愚蒙。
本堂主席大衡圣帝 关
诗曰:天恩浩荡泽苍生。大道匡扶志不更。
八德四维勤奉守。明心明理自光明。
其二:大道康庄若着成。神人用命感天京。
愿期诸子勤而勉。日夜效劳表至诚。
其三:玉诏高悬明正堂。著书普化德堪扬。
诸生用命毋辞苦。不畏风霜志益强。
其四:唤醒迷津步正途。从兹大道好驰驱。
修身修德修功果。成佛成仙自可图。
圣示:本堂奉旨著作“大道康庄”乃阐明大道之真诠,是求道学道修道者,必读之圣书。
吕祖师 降
论“今之劝化”
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为挽转世道人心向善,圣佛仙神下凡人间,处处开堂,方方阐教,用尽苦口婆心,藉飞鸾降笔,以诗文劝化人心向善,继而引用案证,阐明因果报应,或藉阴司审案,或描写天堂之极乐,地狱之惨苦,以儆人心弃恶而从善,可谓用心良苦,怎奈人心还是执迷不悟。
上天为鉴及人心之伪诈,若一味依照既往之度众方式而行劝化,已失去功效,咸认为过去鸾门之劝化方式已成为古老,而不符时代。今之劝化,必须摒除迷信,引迷入悟,以真理启发仁义礼智信,开悟众生之善性,使其了悟大道乃是康庄,必须勇往直前。
除维系斯文一线之不堕,而提倡诗学外,其他应以儒为宗,以神为教,发扬光大吾祖先黄帝之遗绪,而励行孔孟之道,此乃现今之劝化也。
广成子仙翁 降
诗曰:广结善缘喜再来。成仙成佛上瑶台。
子书大道康庄着。化俗移风觉路开。
其二:奉旨重来着善书。康庄大道好行车。
世人奉读能遵守。后福无穷信不虚。
圣示:吾,历朝下凡度众,有:“朝问道,而夕成道者”,有听吾言“修善政者”,有“化干戈为玉帛者”,有“改过行善者”,有遵吾训“事业成功者”,有“化猜疑而修好者”。
吾这次再奉玉旨下凡,编著“大道康庄”善书,阐明大道真理,劝化世人,愿人人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勤修“八德”以挽转颓风,为人应:行仁履义,克己复礼,发挥智海,精忠报国,孝顺长上,清廉守节,以进大同世界,须知人身难得,勿枉生在中土也。
又示:世人若能上体天心,念三界圣佛仙神,不辞辛苦,沐雨栉风,呕尽心血,降鸾著作“大道康庄”善书之热忱,广为助印劝世,造阴功积德,则上可荫其九玄七祖超升,下荫子孙发达,实造功果良好机会。如有人,敢毁谤此书,阻人行功立德,则将受天谴,打落阿鼻地狱,永不超升也。
南海紫竹林观音大士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仁”
仁:亲也。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论语:“泛爱众,而亲仁”。有仁德之称。亲切之谓也。
“仁”乃天下五大教,教理之源,儒教曰:“仁德心”。道教曰:“善良心”。释教曰:“慈悲心”。耶教曰:“博爱心”。回教曰:“恻隐心”均不出于“仁”也。
所以“仁”就是心德,亦即是天理良心也。圣人曰:“万物同体,恻隐之心,仁也。”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去了私心,博爱及众,济人利物者,为仁也。亦郎佛之慈悲与布施也。成人之美,亦曰仁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由“仁”修养持久。人与人相处,要有亲切和气的心意,有了亲切和气的心意,发出于外表者,则有爱人,敬人的行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即“仁”之发端也。
凡有仁心者,常存成人成己的美德,绝无自私自利的心意,彼此视为一体,同存亲爱之心,此心乃仁慈、善良、博爱、恻隐、慈悲之心德也。
行仁的方法:乃先修养自己,而后达于待人接物的地步。所谓:“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达人,推己而后及人者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即仁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即仁心之发现也。
欲达到仁心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亲、宽、恕,慈、惠”也。
亲者,亲爱也,亲切也。
宽者,宽宏大量也。宽宏如太虚,度量如海深。能忍人之谓也。
恕者,推己及人,立仁成人,同情他人,恕之于人,恕之于物也。
慈者,慈悲也,上安下,上爱下也。悲天悯人之心也。
惠者,仁爱也,恩也,布施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完成,则康庄大道可行,绝无阻碍也。愿世人,善为行之,则“仁”成矣。
圣示:吾佛奉旨任职为著作“大道康庄”善书之“记功神”,凡有下记之事项者,均予秉公,记其功,以奏上天廷。
一、三界圣佛仙神降鸾扶笔,协着“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降鸾,记五大功。
二、鸾下生在著书期间,效鸾至诚者,每次记五功。
三、代为宣扬,劝人阅读“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二功。
四、乐助印刷费,印行“大道康庄”善书单行本,广为赠人阅读劝世者,每册记五功。
五、劝人助印“大道康庄”善书者,每次记三功。
亚圣孟夫子 降
述“仁之表现”
“仁”有仁人,亦有仁兽。仁人者,圣人也。仁兽者,麒麟也。
“麒鳞见,圣人出。”在周朝时代,曾出现麒鳞,故有圣人孔老夫子之诞生也。
麒鳞生成麋身,牛尾、有一角,虽有武备,而不为害。其行步也,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故称为“仁兽”。麒麟尚有好生之仁心,人为万物之灵,岂可无“仁心”而不如兽乎?
是故,“戒杀放生”乃仁之发端,有仁心者,始能为之。君子对于禽兽也,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也。所以“戒杀放生”乃行仁之一,愿世人,应体上天好生之德,“戒杀放生”以免多造杀孽。
凡力行“戒杀放生”者,则有:“亲、宽、恕,慈、惠。”五大美德也。
有诗为证:
诗曰:仁兽麒麟尚好生。生虫不履草无惊。
惊心杀戮无人道。道入康庄善自明。
颜渊夫子 降
行仁引证:“夏禹治水”
夏禹王,乃夏朝开国之王,颛顼之孙,鲧之子也。姓姒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为“夏伯”,故亦曰:“伯禹”,治水有功,受舜帝禅立为天子,即以初封之地,“夏”为国号而有天下。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建都安邑,崩于会稽。即民间所敬拜之三官大帝中,“水官洞阴大帝”是也。
在古代尧帝时,因无防水设备,若逢大雨,则变成洪水泛滥,百姓被水淹没者,田园厝宅被水淹流者,不计其数。尧帝乃命禹之父“鲧”治水,经过九载,因治水不得其法,致每次失败而无成功。至舜帝即位,再命禹继承父业,治理天下之洪水。
禹乃抱定济民利民之仁心,立志要完成其父所失败之工作,乃随时率领一班治水人员,参考其父亲过去之失败原因,改变治水方法,疏通水道,凿河导水,将洪荒一向未平之水,导流于大海,开山凿河,日夜辛劳,夜住山间破烂土屋,以粗菜糙米饭充饥,在睡眠之时,不脱鞋而卧,衣不整理,手带尘垢而结茧,擦破脚底,虽如此辛苦,也不厌倦而勤加奋发,在治水十三年之长久时间,仅有三次经过其自己家门,亦不进去休息。禹王加此不顾自身之安危,而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之仁爱精神,所有治水工作人员,都被其感动,更加努力工作,因此而筑成中国九大河,将洪荒未平之水,及下大雨后所积成之洪水,全部引入大海,又将天下之地,划分为九洲。从此人民安居乐业,田园厝宅,都免受洪水之患。
禹王治水,为公而忘私之精神,实发自拯救万民于苦难之中,充分发挥其“仁心”此乃夏禹王之“以天下为公之大道精神”也。
禹王有此坚定之“仁心”,舍私为公,治平天下之洪水,拯救国民于水患之中,故受万民之爱戴,其仁德流芳万古,死后为神为圣,享受千秋俎豆者也。
愿世人,应仰学大禹王之“大道精神,以天下为公。”发挥人之善性与仁心。
有诗为证:
诗曰:治水丰功自古传。仁心大道德无边。
忧民忧国忧天下。舍己为公气浩然。
诗曰:禹王治水抱仁心。功德流传直至今。
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公天下感恩深。
诗曰:大道精神孰与俦。治平天下水洪流。
十三年里尝辛苦。为国为民划九州。
诗曰:水官大帝列三官。圣德佑民磐石安。
俎豆千秋烟火盛。虔期济世挽狂澜。
太乙真人 降
论“大道之玄奥”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大道者,本是鸿濛未判,天地未开之前,有幽远之元气,聚集而为“玄元一气”,谓之“大道”。是故,大道乃无形、无情,无名者也。然则大道无形,为何能生育天地呢?大道无情,为何能运行日月呢?大道无名,为何能长养万物呢?兹逐条说明如下:
④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自无极生出太极,由太极再生出两仪,两仪未分之前,其气尚是混混沌沌,其气即是玄元之气,聚成而为一气也。此玄元一气,始启开自然之气,而分成阴阳之象,始定位乾坤也,故干为天,坤为地也。
大道既是玄元一气,当然无形质之可见,而生育天地者,乃生为生化,育为含养。混沌初开,乃奠定乾坤,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即阳气、谓之干也。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即阴气、谓之坤也。是故,天之系统乃开于子时,其轻清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上浮而为天。地之系统乃开于丑时,其重浊之气,有一万八百年,其气下凝而为地。此乃大道生育天地者,亦即大道之仁,之义也。
然则,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何谓仁义耶?盖大道有仁心,大公无私而肇启天地,天能覆物,地能载物,万物众群生,尽受覆载之恩,此乃仁也。生出阴阳之气,而定位乾坤,万物秉气而化生,世界从此而造成,此乃义也。
④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本属先天,无声无臭,情者本属后天,有作有为。无情是无为之道也。以大道之无为与作为而旋转周流日月,以普照天下,运行日月,而不越轨,为天地之定理,是故日月与五星,谓之七政,乃天之精华也。此乃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亦即大道之礼与智也。
然则,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何谓之礼智耶?盖大道运行日月,一年三百六十周天,均守轨道而运行,绝不越轨是为礼也。日为金乌,月为玉兔,四季春夏秋冬之来往,均无虚照,是为智也。
④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先天大道,何谓无名,因大道乃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有何名字乎?故,强名曰道。长养万物者,长为长生,养为养育也。万物是胎卵湿化,昆虫草木之类,皆得先天之气而生,此乃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亦即大道之忠孝廉节也。
然则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何谓之忠孝廉节耶?盖大道无名,无始无终,不变不易,是谓忠也。长养万物,是为孝也。万物之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昆虫草木之类,凛天地之气而生,绝无苟且之处,是为廉也。胎卵湿化四生,各循其生,绝无胎生之类,变成卵生者,亦无变为湿生化生者,是为节也。例如:种瓜得瓜,种果得果,绝无种瓜而得果者也。
所以大道本是康庄,其本质所表现者,有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八大美德。世人若肯回头向道,必须修此八大美德,则内圣外王,必有成果,成仙成佛不远也。
南极仙翁 降
诗曰:学而时习悦何如,温故知新信不虚。
愿尔诸生加勉励。勤修大道意安舒。
又诗:大道康庄本自然。勤修八德必心坚。
时机迫切应开悟。成佛成仙在眼前。
又诗:破除迷信正心神。切莫犯贪更背仁。
大道康庄应迈进。修身修德好为人。
又诗:代天宣化执桃枝。礼义之邦盛礼仪。
庶子慇懃修大道。鸾门正是好明师。
又诗:人生不过几春秋。大道康庄趁早求。
莫待光阴推岁月。空留白发恨悠悠。
又诗:圣书今日降天京。有此导师度众生。
玄理玄机参造化。康庄大道永光明。
圣示:“大道康庄”善书之著作,乃天降此圣书以启化众生,此书之玄理与玄机,可参天地之造化,实是修道者之明师,凡修道者应及早虔求,希勿蹉跎
岁月,若能了悟时机已迫切,速修大道之真理,则成佛成仙将不远矣。
太上李老君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义”
义:宜也,谓事之合宜也。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亦即不苟取舍,能继时宜之谓也。
“义”乃理之合宜而当行,必知天理之正,人情之欲。辨别正邪,明是非,深识事情之正理,而行之于事,此乃义之所在也。
孔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行事之先,必定要先详细思考,若合其正理,虽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而当赴之。若不合其正理,虽有大利大益,亦不可行也。是故,君子以义为利,小人以利为利也。
孔夫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所以“义”就是合乎人情,合乎群生也。见义勇为,相亲相爱,有公无私,力行其义,见危解危,见苦救苦,见贫济贫,勇于公而忘私,造福人群,此则为舍生取义,顺天理而无欲,心秉正直,利人公益,舍财布施,惠及于大众,知本报恩,知情之恩,还情以德,此皆大义也。
总而言之,无自欺,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合理则行,非理则退,合道则进,非道则隐,义之于进,则忠人之事,故忠义相随,则行之刚健无污也。
世人有意勤修大道者,必须修仁,亦必须修义也。见义勇为,尽其仁心,事务宜合于道义,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礼于义,切不可作出不正之事,以损良心,亦不可作出不义之法,损人利己,此即义气之发现也。
欲达到义气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诚、勇、悌、明、耻”也。
诚者:竭诚、忠诚、诚实、虔诚、为下克诚,事上忠诚之谓也。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无半点良心假意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也。舍身成仁之谓也。勇行之志,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至死不变其志,临危不乱其节也。
悌者:顺也,善事兄长之谓也,孔夫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矣。”善事兄长之道,非表面上听从而已,务须发自内心之真诚,兄长有难,当承担之,不可自求安乐而不顾,兄长有错,常和颜悦色劝解,以真诚感动之。
明者:光明也,有明白分辨是非,不苟取,廉洁自持,公私分明,做事清白也。
耻者:羞愧也,人不可无耻,知耻之道,要摒绝物欲色欲。若被欲迷心者,将做出羞愧之事也。
文天祥夫子 降
行义引证:“千里寻兄”
三国时代,关公与刘皇叔、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为兄弟,立誓匡扶汉室,不愿同生,但愿同死。后来刘皇叔受命守徐州城,奉密诏欲讨汉贼曹操,岂知密诏败露,曹操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打刘皇叔。
刘皇叔与张飞,乘夜劫曹营,因中计而败北,皇叔单骑投靠袁绍,张飞奔向芒砀山而去。曹军又攻打下邳,关公出战被困土山,刘皇叔有一妻一妾均陷于下邳。曹操部将张辽,奉劝关公投降,关公乃约三事,其三事: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曹操接纳三约,关公乃入城禀告二嫂后,引数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次日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操引关公朝见汉献帝,帝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服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关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也。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关公所骑之马甚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今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关公辞去,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礼毕,辽曰:“我荐兄在丞相处,不会落后。”关公曰:“深感丞相厚意,只是吾身虽在此,心念皇叔,未尝去怀。”辽曰:“兄言差矣,处世不分轻重,非丈夫也。皇叔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公曰:“吾因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必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皇叔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后来关公出师,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去白马之危,因而得知刘皇叔在河北袁绍处,又接到皇叔亲手书,其略云: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乃写书托送信人带回奉上刘皇叔,其书答云:
“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操,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瞻,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为照鉴!”
关公欲向曹操辞行,曹操均避不见面,公不得已乃封金挂印,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带去,写书一封,辞谢曹操,其书略云: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上,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见在袁绍军中,回想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请二夫人上车,关公上赤冤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车仗,迳出北门,过五关,斩六将,直望河北,千里寻兄而去。
以上故事,备述关公之义气;困土山约三事,秉烛达旦,不以新赐而忘旧赐,
不贪富贵,不忘旧盟,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报恩曹操,封金挂印,留书辞行,五关斩将,千里寻兄,此皆出于“义”字。此“义”字,包含“诚、勇、悌、明、耻。”也。
关公之义气,对于汉帝,对于刘皇叔,均抱着忠诚之心。见危授命,见义勇为,始终如一。对于刘皇叔,善事兄长之道,事嫂加事兄,兄长有难,独自承担而不背旧盟。恩怨分明,不苟取,封金挂印而辞行曹操。不贪图富贵,不被物欲迷心,来去清白,其忠义两全,可谓千古第一人,故有“义薄云天”之颂词。
关公归天后,受上天敕命为“南天文衡圣帝”又升任为“玄灵高上帝”。受世封为“武圣关圣帝君”,享万世之香烟。
愿世人,应仰学关圣之义气,发挥人之善性与义气,为贡献国家与社会人群,始不辜负此生之为人,而生在中土也。有诗为证:
虎将当年意气豪。丹心降汉不降曹。无贪富贵无忘本。千里寻兄义可褒。
朱熹夫子 降
义之表现“市义”
市,就是买卖的意思,市义就是买义,犹言买到“义心”之意。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为人慷慨,礼贤下士,他的门下有三千人的食客。有一个寒士,齐国人,名叫冯谖,穷得自己连饭也吃不饱,他就寄托在孟尝君门下,混一口饭吃。
孟尝君问冯谖:“你有什么才能?”冯谖说:“我没有什么才能。”又问:“你有什么技能?”答说:“我没有什么技能。”孟尝君笑了笑,把他安排在第三级的食客中,吃的是粗菜淡饭。冯谖吃罢了饭,倚在柱子上,弹着他的长剑铗唱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有人告知孟尝君,就把他提升到第二级食客中,每饭有鱼有肉了。但他吃罢了饭,又唱起歌来:“长铗归来兮,出无车。”孟尝君闻知,再把他提升到第一级的食客中,出门就可坐上了马车了。然而冯谖还不满足,又弹剑而歌:“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他不但要孟尝君养活他一人,还要求养活他的全家。孟尝君问知冯谖家有老母,便命家奴按时送粮食及费用,到冯谖的家里,彻底解决了冯谖的困难。
孟尝君在薛国地方有很多田庄,农民积欠了孟尝君田租,需要派人去收账,冯谖应声愿往,孟尝君就把佃户们的欠条借约,交给冯谖,为他治理行装备车而往,冯谖问孟尝君:“我收到了账,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少的,就买点回来吧!”
冯谖到了薛地,把债户召集齐了,当众宣言:“孟尝君说了,你们欠他的债,都不用还了,你们的欠条借约全在这里,我当着你们面前烧掉,你们从此没有这笔债务了。”债户听到这个好稍息,都高呼万岁,欢天喜地的去了。
冯谖回到齐国,孟尝君诧异他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冯谖说:“账都收齐了,所以回来得早。”孟尝君说:“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答曰:“我给你买了个‘义’字回来了。”孟尝君曰:“什么叫做义呢?”冯谖说:“我临行时,你吩咐我,看家中缺什么买什么,我看你家里有的是金银财宝,珍玩美女,缺的只是‘义’。所以我到了薛地,就把债户召集齐了,当众把他们的欠约借据都烧了,宣称你不用他们还债了,债户们均感恩不尽,这不是给你买回‘义’来了吗?”孟尝君很不开心,但也无可奈何,但是对冯谖就很疏远了。
第二年,孟尝君不得欢于齐王,被革去相位,孟尝君携三千食客,到了薛国暂住,薛国百姓,听到孟尝君来了,扶老携幼,迎到百里以外,这时孟尝君才想起冯谖上次到薛收账,给他做了一件善事,乃对冯谖说:“今日始见先生所‘市义’之功也。”冯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就以说客的身份到了梁国,对梁惠王说:“齐王放逐大臣孟尝君于诸侯之间,诸侯能迎孟尝君,则富国强兵。”梁惠王久闻孟尝君的盛名,即派使者偕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又告知孟尝君拒不接受梁惠王之聘,并故意使齐王得知消息,齐王大惊,遂修书向孟尝君谢罪,请他回齐国为首相。这时冯谖又说:“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之后,冯谖又说:“三窟已成,君可高枕无忧矣。”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充分表现义之所在,孟尝君到薛地,始知“义”之宝贵。所以重仁义者必得民心归顺也。
孟尝君,礼贤下士,门下养有三千食客,可见其济贫救苦之仁心。冯谖给他“市义”而完成其仁义之为人,实难能可贵也。
济公佛 降
述“仁不离义,义不离仁”
孔夫子曰:“成仁”,孟夫子曰:“取义”,仁心必由义行来表现,仁乃是内圣的工夫,是发于内心的,但要由义而行之,故,仁义虽是序异,实则道同,是相辅相成的,不得分离也。
义之道也,见义勇为,闻道尽心,力行其义,济贫救困,救苦救难,造福人群,舍生取义,始终不变其志,事事宜合于仁义,待人信实诚挚,谦逊合于礼义,事不越中庸之道,通达情义,故曰:“取义”。然则,行义,实皆出于仁心者也。
修道者,若能廉洁其身,养志知耻,进退合于义,正心,修身,齐家,立业,
和乐安居,则一家人可以孝悌和乐也。
故曰,取义当行:“诚、勇、悌、明、耻。”人如无诚,则虚伪无义。人如无勇,则贪生怕死,而无勇气。人如无悌,则无友善,而忘恩背义。人如无明,则不辨是非,其所言动,必无义举。人如无耻,则为非作恶,其所行动,别无仁义矣。
有诗为证
诗曰:取正行仁志不移。心存大义本无私。
诸生乐善诚为勇。明耻修身好把持。
汉钟离仙翁 降
述:义之表现“豫让舍身取义”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义士,起初为范中行氏做事,因范中行待他刻薄,不予重用,乃去而事智伯,智伯很重用他。
智伯后来被赵襄子所灭,豫让为智伯报仇,计划要杀赵襄子,他扮成一个残废的人,走到赵襄子的厕所去,假装给他粉饰墙壁的人,想俟机刺死赵襄子,襄子去小便,忽然眼皮跳动,心知有人要刺杀他,便叫人捉住粉饰墙壁的人,一问原来就是豫让。襄子知道他是替智伯报仇,感念他是义士,所以把他释放。
后来豫让又用漆涂在身上,剃去胡须和眉毛,自毁容貌,扮做一个乞丐,他又吞炭变成哑子,改了说话的声音,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来。豫先躲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以期刺杀。赵襄子将要走到桥上时,忽然他的坐马惊叫起来,赵襄子知道一定又是豫让来行刺了,乃叫人搜查,果然不错。赵襄子叹道:“豫让,你替知己报仇,人家都已知道你的义声了,这次我不再释放你,成全你吧!请你自己设法?”豫让也被赵襄子的仁恕所感动,请求襄子把袍子脱下来,他在襄子的袍子上刺了三刀,然后自杀。
当豫让吞炭毁容的时候,其心腹的人,劝他不必受此苦楚,叫他设法假事赵襄子,然后乘机行刺,比较容易而不受苦,豫让笑着对他的心腹说:“照你的说法去做,是不是叫我为先前的知己,去杀后来的知己,替旧主人杀新主人吗?我今天所以这样做的,自己吃点苦,目的是要表示君臣的‘义’罢了。如果照你的办法去做,那就是乱义。”
又孟子也说过:“生,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二者没有办法同时得到时,我宁愿不要生命而去争取义的。”所谓:舍身取义也。
所以,舍身取义,就是为国牺牲,为正义真理不顾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他所负的任务,不受辱不偷生,为了朋友的危难,忘身地去拯救,不管事情之成败,只要自己尽了力,付出生命的代偿,尽到朋友的义气,取得了这“义”的本分。愿世之勤修大道者勉之。
太白仙翁 降
述:义之表现“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战国时代,卫国人州吁,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君,因而引起了文武百官之不服,及百姓之不满,要派人到洛阳禀奏周王,兴师间罪。州吁很着急,便和他的同谋者石厚,商量对策,怎样才能稳定人心。石厚说:“我父亲在朝廷为官,德高望重,现虽然退休家居,但他的声望还在,如果把他老人家请出来,我想文武百官与老百姓,一定会听他的话,您的君位也就稳固了。”
石厚的父亲石碏,本是卫桓公重臣,因不满卫州吁的所作所为,乃告老还乡。今见石厚回来求问良策,便说:“由来诸侯即位,应得周王许可,要是周王答应了,还有谁不服呢。”石厚续问:“怎样才能得到周王许可呢?”石碏答道:“陈桓公得宠于周王,又和我深有交情,如你们得到陈桓公的帮助,在周王面前说几句好话,那周王一定答应的。”石厚把他父亲的话,转告州吁,两人大喜,立即带些礼物出发到陈国去。
石碏也写了一封信,暗地里打发人送给陈桓公,大意说:“卫国不幸,出了祸国殃民的乱臣,今州吁与石厚二人共谋,弑君自立,我年老了,无力处治他们,只好想法叫他们上贵国求教,请你本着正义,把他们治罪,给卫国除害。”
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捉住了。陈桓公派人到卫国问怎样处置这两个人,卫国派右宰相赴陈国,杀了州吁。关于石厚,大家为了感恩石碏之良谋,都主张从轻处置,但石碏说:“小子不忠不义,留他何用。”立即派管家赴陈国把石厚杀了。石碏以国家之大义,灭父子亲情的做法,真是发扬“大义灭亲”之正义感,充分发现“义”之所在,得到后世人的赞许。
所以凡有“正义”的人,不顾一切私情,而依照法律公理来制裁不法之徒,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这种“正义”的态度。
有诗为证:
诗曰:乱臣贼子莫猖狂。祸国殃民最可伤。
大义灭亲伸正义。忠心千古永流芳。
通天教主 降
述:“修道之涵义”
“修”者,饰也。治也,整备也。“道”者,理也,天理良心也。中庸曰:“
修道之谓教”。
“修道”就是修饰其道理之正确。浅言之曰:“修学正道真理,而行善德之谓也。”所以“修道”就是整备正确之天理良心,而行善德,不作坏事,不履邪径,发扬人的理智与善性,谓之“修道”也。世人误会“修道”乃是道家之修行而已,殊不知“修道”乃是普天下之人,不分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人人均要“修道”,修道是为人处世,必须之德行也。
士人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无忠臣,孝子,义士之出现。所以士人必须“修道”以发扬其善性,养成其善德,始能对国家社会人群,有所贡献也。
农人若不“修道”,不但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亦难以出现善德笃厚之农家。农人若无善德,一味游手好闲,则对于耕耘不力,不依时节播秧、除草、施肥、灌溉、收获等,就难以增产。农作物若无增产,则影响民生至钜。所以农人亦应“修道”发挥其善性,努力于农业,以期贡献于国家社会人群也。
工人若不“修道”,不但不知“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之可贵,其所工作,如不守道德,则偷工减料,只贪图不义之财,而不顾其信用,致工业不能振兴,间接直接影响国家社会之需要。所以工人亦应“修道”,发挥其善性,致力于工业之发展。
商人若不“修道”,则不明“仁义礼智忠孝廉节”,而昧其本来善良德性,一味贪图厚利,而成为奸商,失去商业道德,不择手段,欺骗顾客,以图不义之财,则扰乱社会之秩序,而损害商场之信誉。是故,商人亦应“修道”,以发挥其善性,而求正当之利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所以男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了悟奉行三纲五常。女人若能认真“修道”,就能遵守三从四德。是故,“修道”乃为人处世之德行,人人若能“修道”实践奉行,则尧天舜日之重现,指日可见也,愿世人勉之。
有诗为证:
人性由来本善良。只因昧却此灵光。
勤修真理明心地。大道康庄达八方。
释迦牟尼佛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礼”
礼:履也,礼者,何以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者,礼仪之称。又礼者,理也,礼乐记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乃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故曰:“礼乃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人之品行节文也。所以,人不学礼,无以立也。
“礼”为人之品行节文者何也?节文是内外之工夫。节者,无过也,无不及也,合乎中道之谓节也。文者,礼之外,在重文饰也。内为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外可使众生得其安份之功也。节己之欲,以离怨。节己之情欲,以达节人之情。故礼乃为人处世之要道。礼以节己,礼以文人,礼以文表达之,合乎中道,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矣。”
然则,“礼”之用,乃表现人身无染邪气,有恭敬心之意。人若有恭敬心,定无邪念,自然生出敬爱之心情,若有敬爱之心情者,则其对长辈定有恭敬礼貌之表现。对下辈定有慈悲爱惜之心矣。所以“礼”乃以互相尊敬为原则。
所以,人有万物之灵,而为万物之上,均不可无礼而乱秩序,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乎。
论语颜渊问礼,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勿乃为人立身之本,若能依此而运行,则近“礼”矣。
所以“礼”有包涵:“貌、敬、谨、谦、让”之五大美德。兹将“礼”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貌者:容仪也,容貌也。貌曰恭,行之端正,求实而不求虚,内诚外端也。身正从容,举止从容,威而不猛,神态怡然,故讲之礼貌也。
敬者:敬惕也,尊敬也,诚笃也。人之一举一动合乎道,一言一行合乎理,举动言行,发之于正,心思无邪,此乃敬惕之功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发于中心之敬,是谓尊敬,礼敬也。朋友之交,贵乎诚笃。交久而越敬,不失其初之交,是谓诚笃之敬也。
谨者:慎独也,心之动,行之谨,慎独存诚,仰不愧,俯不怍,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光明正大,现隐显微,皆合乎谨。中庸曰:“君子戒惧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工夫,贵乎省察研几,去恶存善。此皆谨慎务实,合乎中道,行之必合乎礼节也。
谦者:逊让也,谦己进修也,存养也,敬也。虽有其功而谦逊不夸其功,虽有其善,而谦逊不扬其善,为世劳而无怨,乃谦之功也。不耻下问,乃谦之进修也。谦逊为存心养性之本,谦逊其心而存养其性,谦恭待人,谦和接物,上下和睦,无争无斗,无怨无恨,无嫉无妒,此皆谦逊之德也。史记乐书云:“君子以谦退为礼。”心有谦逊之德,外必有合乎中道之礼仪也。
让者:己之所有,推之予人也。推贤尚善也。厚人自薄也。忍辱也。礼曲礼曰:“退让以明礼。”尧典曰:“允恭克让”,让之为礼仁心之德所生,为君子让贤得众也。仁人君子有让人之美德,不以小过而责人,不以小失而怨人也。居上而不骄,谦让温和,居下而不悖,礼让以法之。此谓让逊之德在内,让笃之道在外也。为人绝无自私偏袒之心,见贤则举,见善则扬,恭敬和顺,让逊和众,此皆让之工夫也。
此五大美德,是学“礼”者,必须先学先修之要项,言之虽易,行之不易也,愿世人善为修之,切勿因行之不易,而退步不修,须知:“世间无难事,只怕此心坚。”勤修则礼可成,而大道康庄,可任你行矣。
吕祖 降
述:礼之表现‘坐怀不乱,重视礼节的柳下惠’
柳下惠,乃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即展禽,名获,字季,常居于柳下,死后,谥曰:“惠”,故称“柳下惠”,是一个生得很美貌的男子。
有一天的晚上,一个暗恋了柳下惠很久的美丽女子,终于找到机会来接近他。那女子对柳下惠细细的倾诉思慕之情,后来竟不由柳下惠分说,硬要拥抱着他,就这样,那女子把柳下惠弄得一塌糊涂。柳下惠没办法,请她走,她不走,要动气,又觉得自己无礼,便闭起眼睛来端坐着,那女人便依偎在柳下惠的怀里,一直到天明才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自古流传至今,可见柳下惠对于“礼”之重视也。
嗟乎,现今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已失去了伦常礼节,男不遵礼教,女不守贞节,更以偷香窃玉,红杏出墙等之伤风败俗事情,层出不穷,可谓弃孔孟之道,已到极点矣,莫怪社会上,奸杀、强暴,通奸等等之案情,时有所闻,已无“柳下惠”之再生,坐怀不乱之正人君子矣。
愿世人,须知我国乃礼义之邦,人人应遵守礼教,以免造孽而触犯天颜,致降下灾劫。但世人尚未能了悟,沉迷不醒,良可叹也。
天上圣母 降
述:“孟母训子注意礼节”
孟母乃孟子之母亲也。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为子思子之门下生。从小就丧失了父亲,由孟母一手教养成人。
孟子在二十岁时,就结婚了。有一次,因他有急事,没经过叩门,就匆匆忙忙跑进寝室,不料发现他的妻子竟蹲在房中,(注:蹲,虚坐也。)在那时,妇女不正襟而坐,是很不礼貌的,孟子就很生气地跑去告诉母亲说:“我的妻子不懂礼貌,我要跟地离婚。”孟母忙着问他:“她有什么不对的行为吗?”孟子答道:“她在房中不端端正正地坐着,却蹲着!”孟母又问:“你怎样会知道她蹲在房中呢?”孟子回答道:“是我亲眼看到的。”孟母又问:“你进房间之前,先喊了一声吗?”孟子回答道:“没有。”孟母就说:“这样看来,不懂礼貌的却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妻子。礼记上记载着:‘在进入房间之前,应当先有所表示。’你难道忘记了吗?我们不可乘人家不备的时候,去找人家的错处。你进房间之前未曾喊一声,她也许有她的事情,说不定当时她非蹲不可呢!你匆匆忙忙地急着跑进去,这实在是你自己的错误,还要怪你的妻子吗?”
孟子得到了这番教训后,知道是自己有失礼貌,感觉非常地惭愧和不安,于是以后都随时随地注意礼貌,恐怕有失礼的地方。
所以,为人必须遵守礼节与礼貌,我以礼貌待人,人亦必以礼貌待我。语云:“人无礼则野”,人若无礼,则与禽兽何异?愿世人应遵守礼节,随时随地重视礼貌,以免有失礼的地方,而被人所不齿也。
有诗为证:
为人处世学忠良。谦敬心怀德可扬。
孟母训儿尊礼节。金言懿德永流芳。
欧阳修夫子 降
述:礼之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
春秋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一的魏公于无忌,封于信陵,号称信陵君,生性好客,礼聘天下之贤士,家中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赢,年纪已七十,信陵君心甚仰慕,想邀请他到自己的门下来。
有一天信陵君大摆筵席,置酒宴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坐位空留着,驾了马车,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穿看破旧衣服,一点不客气,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亲自执着马鞭很恭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嬴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又下车来和朱亥交谈,故意立谈了很久,用意是要观察信陵君是不是有厌倦的表情,但是信陵君愈显和气。侯赢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再上了车。信陵君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暗中都在窃骂侯蠃。
信陵君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是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信陵君驾车到了家里,恭敬请侯赢坐上首始开席,并亲自给他斟酒,所有客人都觉得惊奇不止。
古时节的宴客,是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信陵君虚左席以待侯赢,是尊敬贤人之礼,也就是表示求贤的态度。所以,以礼待人,必得人心之谓也。
愿世之修大道者,应遵“礼”而修,须知我待人以礼貌,人亦必以礼貌待我。故,人如无礼,则不得人心,被人所不齿也。
有诗为证
诗曰:待人礼貌得人心。敬老尊贤直至今。
如此胸怀如此德。信陵君誉满儒林。
李铁拐仙翁 降
述:“以礼让感化人”
管宁字幼安,三国时代,魏、朱虚人氏,从小很喜欢读书,所以成为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管宁平时的态度非常谦恭礼貌,说话的语气很温和,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跟他在一起聊天,他常以孝悌的道理,礼让谦和的道理告诉大家,因为他很诚恳,所以大家都很乐意接受他的意见,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一切不良的社会风气,都会立刻改变,成为一个风气敦厚的地方了。
有一次,管宁恰好住在一口公井的傍边,汲水的人很多,因为人多,争先恐后,男的不让女的,少的不让老的,时常吵了起来。管宁看了这种情形,心理很是不安,他就立刻买了许多装水的器具,放在井旁,自己前往把这些器具装满了水,以便来汲水的人取用。他有如此礼让谦敬助人的胸怀,却不让人知道。所谓:“行善不给人知,谓之真善。”后来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到底是谁这么好心地,在查问之下,始知是管宁所为,于是大家很感动,以后凡是来汲水的人都互相礼让,男的礼让女的,少的礼让老的,不再有争吵的事情发生了。
又有一次,管宁的邻居,养有耕牛,有好几次这牛因无人看管,跑到管宁的田里践踏,把农作物都踏坏了,甚至于有的被吃掉了,管宁不但没向牛的主人说些什么,反而把牛牵到阴凉的地方,不让强烈的太阳晒坏了牛,再用食料饮水,供应这头牛,比他的主人待得更好。牛的主人听到了这件事,感到很惭愧。
此乃管宁心中抱着“貌敬谦让谨”,有“礼”之五大美德,故能以感化世人也。愿世人仿学管宁之为人,勤修礼让,则大道康庄可任你行之矣。
有诗为证:
诗曰:礼让行为感化人。管宁正是好修真。
诸生仿学成功果。大道康庄可履新。
北极玄天上帝 降
诗曰:勤修大道自康庄。处世为人德可扬。
放下屠刀登佛界。逍遥极乐异寻常。
其二:大道康庄一圣书。导人立德可安舒。
动修自得成功果。挽转颓风信不虚。
其三:天降明灯照四夷。康庄大道好驱驰。
世间多少痴迷辈。及早勤修志莫移。
圣示:大道康庄乃一本劝化圣书,亦是教育之良书,希世人劝修而奉行,庶免辜负圣佛仙神,一片精诚挥鸾之劝化。
地藏王菩萨 降
述:“大道康庄在何处?”
大道者,大路也。康庄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即平坦之大道路也。但,此平坦之大道路乃是回天堂极乐之正路,不是凡尘之俗路,亦不是崎岖难行之羊肠曲路,亦不是花街柳巷之邪路,亦不是颠入苦海之迷路,亦不是坠入轮回之末路,是一条上天堂极乐世界之正大光明之大道路也。
然则这条光明正大上天堂之大道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世人的本性中,所以世人若能了悟,修身养性,则其本件光明,自能出现大道就是康庄。 孔夫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就是说,世人日常之出入,必由门户经过,为何不由此大道路而行耶?的意思。
既然大道康庄是在世间人人的本性中,世人必须勤修大道康庄之“仁义礼智忠孝廉节”八大美德,其本性自能光明,其大道自能康庄,上天堂之大路,自能平坦而无阻碍也。
世人若能修至本性之大道,光明而康庄,则可达到“超生了死”的地步。“超生了死”就是超出阴阳,跳出五行,脱离轮回,登上天堂,免了生生死死,免了沉沦苦海,免了万劫不翻身的苦恼。
盖人生在世,阳世并非乐土,是活地狱,怎么说呢?例如:富贵贫贱之人,皆不离烦恼。富者思欲再富,贵者思欲再贵,均贪无止境,故不离烦恼,贫贱者,贫者不安贫,贱者好自专,故自惹烦恼与忧愁,日日苦恼衣食住不如人,所以说是活地狱也。死入阴间,亦非乐土,是死地狱,入地狱,必受阴司审判其在世之功过,过多于功,则受阴律之制裁,故谓之死地狱也。惟有上天堂,始能永远得到极乐。所以为求“超生了死”,必须勤修大道,由此康庄的大道,直上天堂,享受极乐,以免再降尘世,免受四生六道转轮之苦也。佛说:“人身难得,东土难生”,现世之人,既得人身,又生在东土,应修明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忠、大孝、大廉、大节,做一个忠孝廉节之忠臣孝子,做一个仁义礼智齐全之善良人民,其死后,自能登天堂极乐,否则,坠落地狱受万般之苦楚。
如岳武穆王之精忠报国,如关圣帝君之大义参天,如虞舜之大孝等人,均名留千古,享受万世之俎豆。故,天堂与地狱之路,皆由人自选择也。
现台中武庙明正堂奉旨挥鸾著作“大道康庄”之圣书,是导人上天堂之捷径,亦是社会教化之良书,希世人好自研读而修之,则康庄大道在眼前也。各自勉而修之。
尹真人 降
诗曰:鸾门木铎策光前。教化无私遍大千。
汇集成书烦笔墨。留传后世誉拳拳。
其二:尼山垂训化三千。四海尊崇道德篇。
扢雅扬风开觉路。鸾门大任继年年。
释迦牟尼佛 降
述:“勤修大道可解宽孽消祸劫”
大道就是人之本性,人之本性,由来是善良无邪的,因其本性被贪、利、欲所蒙蔽,未能发挥其善性,故其人若一兴念,就涉及贪私偏邪,一举动,就是阴险狼毒,无所不为,致贻害社会不浅,所以人人必须勤修大道,使其本性光明,发生智慧,明白是非曲直,善恶邪正,始能自知改恶从善,去邪归正,作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所以勤修大道,即是人人的明师。
何谓勤修大道,可以消祸却,解冤孽呢?因祸劫冤孽,皆由人自造得来的,因人之善性,早被蒙蔽,弃了八德,重视利欲,所作所为,皆违背天理良心,而结怨于人,自造冤孽,惹灾祸而成浩劫,所以欲消劫厄解冤孽,必须勤修大道,遵行八德,使其本性光明。自能做事不敢违背天理良心,则可避免结冤造孽,面惹灾祸,则可消浩劫者明矣。
因勤修大道,遵行八德,则可发现天理良心,自然自知祸劫之所由来,冤孽之所由结,自能痛悔既往之过失,诚心而忏悔,极力行功立德,以补偿宿孽愆尤,加是自然冤可解而孽可消,一身无所牵缠,其所作所为,悉依八德是遵,那能再结冤孽之理,似此不结新仇,无存旧怨,身心轻爽清净,自然冤孽可解,祸劫可消也。
有诗为证
诗曰:大道修来率性真。天良作事不违仁。
可稍祸劫消冤孽。了悟明心最可珍。
玄天上帝 降
述:“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山堂肆考云:“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按放下屠刀,即善心之发现,此善心与佛心之慈悲无异,故云立便成佛也。
放下屠刀者,就是不乱杀生灵的意思,立便成佛者,就是立即可成如佛祖之慈悲心肠的意思。
犹言,过去为非作恶的人,若能立即悔改,去恶从善,就是善人也。 孔夫子曰:“谁能无过,过则勿惮改。”能知悔过者,便是善人也。
宗圣曾参夫子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智”
智:就是智慧,就是智识,智灵的意思。是为人适应环境的普遍思考能力。李老君曰:“绝圣弃智”,注:圣智就是才之善也。
“智”为人的智慧。为人如无智慧,则是愚痴的人。为人处世,为要适应环境,务要有记忆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想像及判断是非的智力,始可以应付日常一切的事物。人若无智,则昏昧无知,不识事理也。
人有胜过万物的智慧,智慧就是灵,故曰:“人有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有超过万物的智慧。灵者,能明哲妙法妙理,能除却烦恼与障蔽,故能脑智常清,不为名利所蔽,不为声色所诱,是故,明智者,永不为造业而受苦也。
然则“智”之用,若用于正常者,则其行为方正,所以“智欲圆,而行欲方”。若用之于不正常者,则其行为偏邪而不正,无所不用其极,其贻害社会人群者,实不浅鲜也。
所以“智”有包涵:“博、知、达、命、穷”五大美德。兹将“智”之五大美德,分述如下:
博者:博爱的意思,亦是广大通达的意思。博之于“人道”者:博爱及众,广泛深远,高明至诚也。博之于“天道”者:大慈大悲,大圣大德也。
博爱的范围甚广,民胞物与,广施恩惠,济众生于患难危急之中,可以为圣也。论语,子贡问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夫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知者:识也,有良知,始能辨别是非。有知人,才知彼知此,而后才能辨别正邪。有知人的善恶,然后行其道,则不致生出了异端邪恶。有知止,才能适当而止,不会超出范围。有知中道,然后可以行道,不知道、何以行道哉?
达者:就是通达,开悟,达观的意思。通达者,达己达人,言而有信,做事不尽伪,以求诚实。开悟者,启开智慧,远达广博,而明事理,明识是非善恶。达观者,无沾滞之意,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为外欲所蒙蔽,不为外景所迷惑,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人处仁,与事取义,成者不骄、败者不馁,人说我的好处,我亦不喜,人说我的坏处,我亦不怒,一切喜怒哀乐,发之于中,不为境遇所拘束也。
命者:就是天命,就是性,亦是立志之意。由天赋与吾们的命,就是性,所以知命就是立志,人若能穷理尽性,是谓知命,人若抱道安命,居之则无倦怠,行之以尽其忠,劳而无怨者,则泰然而不骄傲。所以率性行道,进退合宜者,谓之命也。人既知天命,自能立志,固守其志节而乐命,绝不敢妄越天命也。
穷者:就是止也,极也,穷理尽性也。礼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即不止也。易说卦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者,大凡有事则有事理,有物则有物则,研其事理,究其物则,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所禀之性,天之生物,无论大小粗细,各有其理,各有其则,穷究则理自明。然欲研究万物之本性,当推求其自然之势,若以私意去穿凿附会,终不能见其功也。
是故,智者之知,无不发自于人心,心通其事,真实不虚,而不蒙蔽其心,作事合道与义,是为真知。故真知者,知我智慧之为也。心灵所知,灵应莫测,知事抑知物,必得中道,而后方可通达事物之至理,以应万端而达其道。且人之心也,应物而感,是非有利,心正发于正,是谓心之智,施于事而知其物,心之有偏,发于不正,是谓不知其物而失于智,而误于事。故心正而智于事,则可穷达其道,以见天命之性也。
此五大美德,是学“智”者,必须先学先修之要项,愿世人善为修之,则大道康庄就在眼前也。
延平郡王郑成功 降
述:智的行述“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真真天下第一军师、刘伯温添字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汉,琅玡阳都人,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出鬼入神之大智,初因天下大乱,躬耕南阳,不求仕进,受刘皇叔三顾草芦敦请之恩,始出辅佐,善用智慧,运谋战略,收四川定西蜀,开蜀汉基业,安定国家之良谟,汉中王驾崩,临终受命,力辅后主,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卒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洪武的开国军师,辅佐太祖一统天下。有一日行兵过定军山,与将军常遇春,进谒诸葛武侯墓,见武侯墓牌上刻着:“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字样,心中甚是不满,说道:“诸葛亮辅佐刘皇叔打天下,不过得到三分之一的蜀国而已,竟敢称为天下第一军师,我辅助太祖一统天下,尚未敢自称天下第一军师。”乃俞常遇春将墓牌取下。常遇春欲取下墓牌之时,竟被墓牌吸着不能动作,常遇春惊出一身冷汗,适时在墓牌上浮现两行小楷字:“卸我牌,常遇春,添我字、刘伯温,欲免出厄,脱甲而逃。”常遇春乃速将战甲脱却,始得逃出。
刘伯温看此情景,始惊骇而惭愧,心服诸葛武侯之智慧,有预知未来一千数百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即提笔在武侯墓牌上添题“真真”二字,为“真真天下第一军师诸葛武侯之墓。”
此乃诸葛武侯有经天纬地的奇才,预知未来之智慧,莫怪刘伯温拜服的五体投地,惊骇不已。
盖因古之战士,均穿着铁制的战甲,诸候武侯的墓牌乃用吸石所制,故铁甲被吸石吸着,不能脱身也。
达摩祖师 降
述:“大智若愚”
大智者,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究尽生灵之性,故其灵台明朗,不蒙蔽其心,作事皆合平道与义,不自夸其智,不露其才,不批评他人之长短,通达事理,凡事逆来顺受、不骄不馁,看其外表,恰似愚人一样。
好自夸其才,必容易得罪于人。好批评他人之长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实则非愚也,谁都不识其智耳。所以学智不难,若苦心精研而修之,则可得到其智。但,学愚则难也,因世人,均有好名之心理,均有好夸之行为,故,“愚”难学也。孔夫子曰:“大智若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殊菩萨 降
述:“智仁者戒杀不食肉”
世人凡有仁智之士者,均了悟戒杀放生之德,持斋不食兽肉之因,为“肉”字乃表示“人食人”之故也。盖因兽类亦有生灵,不一定其前世亦是人类所转世者,若人食其肉,岂不是“人食人”也。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此乃仁心之发现也,是智者之所不为也。
有诗为证
肉字内中人食人。可怜俗子不知因。
四生六道生灵在。莫绩冤愆永不伸。
盖天古佛关圣帝君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忠”
忠:竭诚也,为下克忠,事上竭诚也,危身奉上,险不辞难也。
“忠”乃心专意诚,不偏不倚,专诚唯一,忠心无二,逢事不苟且,不颠倒、不轻举妄动。孟子曰:“教人以善谓之忠”,按教人以善,是竭诚教人也。
“忠”乃在位尽其职,为人谋竭力而完成,绝无半点虚心假意。
“忠”乃事上要尽其力,尽其诚,始终如一,不可有始无终,不可中途变节,不可见利思迁,不可受困苦而变其志。
“忠”乃上有危难当承担之,且替其解围,虽有生命之危,亦在所不辞。上有忧患,如己之忧患,时时替其担忧,尽力去化灾成福,化险为夷,若不成功,当以成仁取义,不可贪生怕死,当力而为之,乃忠之至也。
见善思齐,见义勇为,忠于行道,无妄心,无妄为,心存忠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始终忠心耿耿,毫无懈怠,临险不却,临危不变其志,忠于勇为,此乃古今不易之忠义也。
所以欲达到忠心之发现,必须完成五大美德,此美德即“义、诚、勇、竭、正”也。
义者,宜也,合乎人情,有公无私之谓也。
诚者,真实也,真心也,天真纯一之谓也。
勇者,气盛无所畏避,舍身成仁之谓也。
竭者,尽也,不二也。
正者,方直不曲也,不偏也,矜庄也。
此五大美德,若修而行之,则大道自是康庄可行,而“忠”成矣。
哪吒三太子 降
述:“现世之谓忠”
从前君主时代,所谓“忠”者,是臣子对君王而言,现在民主时代,是人民对国家而言,凡处事接物,能够尽心尽职,不欺骗,不妄为的都叫做“忠”,自古至今皆然也。
今日我们说“忠”即是爱国家,爱护民族,尽心尽力,为公忘私,将此身献给了国家,为公务员者,不贪赃不枉法,尽其职务,为人民效劳。为人民者,安份守己不犯法,尽其国民纳税义务,不论男女老幼,不分富贵贫贱,都有他们应尽的忠忱,可见现世之谓“忠”,是连自己也计算在内,浑然一体,扩大到国界最后边沿,不以从前君主时代的范围,至限于君臣之间也。
南天监察天君 降
述:“正气凛然的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宋朝吉水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出生于世家,父亲是一位很正直不阿,教子有义方的长者,文天祥就在这良好的环境下慢慢的长大。
文天祥在十八岁时参加县试,中了第一名的秀才,在州的乡试,中了举人,廿一岁入京会试,中了第五名的进士,典试的时候。被皇帝赏识,点为状元。由于他文章很好,皇帝很高兴地说:“此乃天之祥,宋之瑞也。”所以他又有一别号叫宋瑞。
文天祥高中状元以后,盛传蒙古人正准备南来侵犯宋朝,这时人心惶惶,而朝中之大臣却有人主张迁都,以避敌人之侵害。文天祥听了很是气愤,曾上书请皇帝斩杀力主迁都的不忠份子,并极力主张废藩镇,编新军,荐用人才,富国强兵,以便抵抗外侵的蒙古人,但皇帝宋理宗却缺乏果决的意志,文天祥中肯之主张未被采用,他很失望地暂回故乡,等待将来有机会再出来效忠国家。
可是,元军势如破竹南下,宋军无法抵御元军的锐势,节节败退。不久的时间,襄阳失守,元军南取夏口,东取建康,国运垂危。
这时文天祥认为自己非出来救国不可了,于是即刻应召到湖南去供职,曾受到湖南安抚大使江万里丞相的鼓励,文天祥很是感动,决心报国救民。这时宋恭宗在位,因有贪生怕死无耻之人降敌,引元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锐不可当,恭宗祇好下了勤王的诏书,在江西赣州供职的文天祥,接到了皇上勤王诏书后,很是悲伤,不禁痛哭流涕,立刻发动各地英雄豪杰,共赴国难,但因地区狭小,才召募了一万各人,又都是未经训练的壮丁。于是有人劝告他不要白白地去送掉了生命,而文天祥很悲痛,且义正严辞地说出了救国于难的一番大道理,大家听了很受感动,都愿意效命,在他领导之下共赴国难。文天祥把全部家产都捐献出来做为军费,亲自率领这一万多人的军队向京师临安进发。
这时局势很是危急,朝廷的大臣大多数主和,因而主和派得势,文天祥的主张均未被采纳,贪生怕死的人很多,大家认为求和才是苟生之道,很快地,元军的先头部队已迫近京城,文天祥主张与元军作一死战,但这时主和派领袖陈宜中当政,文天祥的主张始终没被采纳,依然在进行和谈。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支撑这个危局,不得已只好自己去到元军营中谈判,并要求元军元帅伯颜,先行退兵然后再谈条件,而伯颜态度骄慢,百般地威胁文天祥,但他始终不屈服,使伯颜更加看重文天祥。
伯颜把文天祥留在元营里,就把其他跟着而来的随从打发回家。文天祥在元营里很受优待,但他没忘救国的责任,当他被留在元营时,听说皇上及太后等被俘,痛哭失声,哀伤欲绝。但他在失望中,知道陆秀夫和张世杰护卫恭宗的哥哥益王和弟弟广王逃到福州去了。皇室子弟并没有灭绝,使他存着一丝希望,于是想尽办法逃走,经过详密的安排下,总算逃出了元营,又历经千辛万苦才逃至福州。
这时端宗在泣,文天祥被拜为右丞相,于是开始训练军队,准备做复国救国的计划,在最初还很顺利,但到了最后还是抵不了强悍元军的反击,又兵败被俘。第二次被解送至元营的时候,元军统帅张弘范叫他跪下,他说:“我只能死,不能下跪。”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利诱不能使他变节,张弘范对文天祥更加敬佩,于是上奏元世祖,元世祖接到报告后,立刻下令护送文天祥到京城去,到了京城元世祖劝他投降,并给予宰相的高官显爵来利诱他始终不屈,而被禁在监牢里有三年的时间在监牢里作有正气歌一首以明其志,一代忠臣就此尽节,而他忠贞的意志,不拔的精神,千古留名,万世流芳。
我国历朝皆有大忠臣,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门,汉之关云长,唐之郭子仪,张巡,宋之岳飞、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明之史可法等等皆是尽忠报国之士,其他忠臣之例,不胜枚毕。尽忠报国者,丹青留名,万世流芳,死而升神,永享俎豆,祀奉千秋。
东华帝君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孝”
孝:善事父母、谓之孝。孝之道有七:
一、无违亲心,尽其礼而尽其心,始终如一,不弃初志,以尽其诚,而承欢亲心。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如因家贫,承事不丰,虽菽水亦可尽其心而承欢之。
四、如遇亲丧,必哀必戚,内心致哀尽礼,祭如在前,以安亲灵。
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六、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其父母。
七、大孝终身慕父母。
“孝”就是百行之首,万善之源,所以为人之子女者,始终奉事父母必须尽其孝,故事亲至孝,乃为人子之道。但孝亲必须心存诚敬,否则,虽有三餐之养,亦非孝也。如家之饲养犬马,亦日以三餐,养亲若不致其诚敬,则无异于犬马之养也。
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凡为人之子女者,奉养父母,必须存诚敬于心,而表行于外,若无诚敬之心,则无异饲养犬马也。
书曰:“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乃劝为人之子女者,应当及时事亲尽孝,则不致思欲孝养父母,而父母已亡,追忏已晚矣。
“孝”应以和颜悦色,出其真诚以事其亲,始得谓孝。倘父母有过失,为人子女者,应以悦色柔顺的态度来劝解,冀使父母自行悔过,而免陷于罪之深,而遗憾终身。或见其亲,顽固不化,反而受亲之怒责,为人子女虽受苦于身心,亦应无怨无恨,不变颜色,婉转而劝之,至于改过而止。
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大孝至诚,可惊天地,可感鬼神,凡有大孝之子,天地神明必皆佑之。自古至今,孝者甚众,如昔有廿四孝、皆可作为楷模。
所以孝有五大美德,若依此美德而修之,则可成大孝也,此美德即“诚、敬、顺、养、悦”也。
诚者,诚心也,虔诚也,诚意也。
敬者,尊敬也,敬重也,敬奉也。
顺者,顺从也,不违背也。
养者,奉养也。
悦者,悦色也,温柔也。
此五大美德,既能修成,则康庄大道任尔纵横无阻,成为一大孝子也。愿世人勤而修之。
天上圣母 降
述:“在生不孝敬,死后厚礼何用”
人乃受父精母血而孕育,母怀胎之后,行住坐卧均不能安舒,有时头晕目花,饮食无味,三餐难进,富家者,家有佣人,母则免受家事操作之苦,若贫家者,虽大腹便便。亦必须帮助家计,受尽风霜之苦,十月怀胎既满,在生产之时,腹中疼痛,可此刀割一样,有时痛得昏迷不醒,又恐孩儿难产而忧心,母之苦痛,实有口难言矣。俗语说:“生得过,烧酒香,生不过,四块板。”就是说,若是平安生产,就可得到鸡酒来补身的香味,若难产不幸的话,所得到的仅是四块木材所做的棺木而已,犹曾生产之危险也。
及至安产后,方得放下心怀,十月怀胎已过,继之而来的三年乳哺,所食是吸收母亲之血液,现世虽以乳粉代替人乳,但儿若染病之时,父母之忧急更难以言状,寝食难安,处处看医生,不怕屎尿之秽臭,照顾其健康,不惜金钱,不怕辛劳,无微不至。可谓父母劬劳之恩,如天之高,似海之深也。儿至七,八岁,则送入学校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之劳心,可谓极矣。及至学业成就,步人社会,至婚嫁之期,父母又再为儿子劳心,求淑女为媳妇,求贤婿为东床,一旦男婚女嫁之后,父母年事已老矣。
岂知儿子长大成人,不知孝敬父母者众,做事累及父母忧烦,不能奉养父母,只顾妻女,置父母于不顾,自己既有经济基础,住在都市高楼大厦,而将老迈之父母放置于乡村之草茅小屋,日限制其生活费用,自己则奢华浪费,罔显父母劬劳之恩,世有如是者,可谓不孝极矣。慈乌尚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德,人岂可不如禽兽乎?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善哉!斯言,劝为人之子者,当及时事亲尽孝,则不致追忏之憾。然而世人竟有不念父母生育养育之恩,父母在生之日,不知奉养,刻薄以待,及至父母病亡,则大事铺张葬仪,用三牲五牲以拜祭,惟恐失其面子,出殡之日,花去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者,亦所不借。如此之敬奉,虽有佳肴美酒,一滴何曾到九泉,死后之厚礼,不如在生以菽水承欢也。愿世人应予了悟,为人子者,为人媳妇,应孝敬父母,孝敬翁姑,你若知孝敬父母翁姑,则你子女媳妇定必孝敬你,此所谓孝恩不忘也。
人生在世,虽然说是世传世,父母传我,我传子,子传孙,此乃上天造化之理,不是人人自作之孽,但养儿待老,积谷防饥,岂是无谓乎?
西华帝君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廉”
廉:明也。察也。清白也。明白分辨不苟取也。洁己之谓也。
“廉”乃洁己身心为本,寡欲而不贪不取,不越其轨,廉洁自持,克勤克俭,廉以持躬,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洁,无愧于心,正大光明。
所以“廉”乃廉风清白,安贫乐道,穷而不变其志,心地清白,不贪不取,不妄营求名利,坚志端行,心无私欲邪念,不作亏心之事,以义为利,不作无廉耻之事,皆是廉也。
廉洁之士,心无私邪,诚意待人,办公做事,有始有终,对于美色财物,绝不动心,即是有清正之气也。凡能除去心中妄念,心清正而寡欲者,均有下列四项德行:
一、口不说无廉耻之语言,就是清净之口也。
二、耳不听邪言恶语,伤风败俗之话,就无动心之忧也。
三、眼不看一切邪淫秽事,如淫书淫画,春宫电影等,就无动心之欲。
四、手不妄动,就无心损人害人之事。
以上乃先正内心,使之清廉,外身自能修齐,然后就能成为廉洁之士也。故欲成为大廉之人,必须先修五大美德,此美德即“明、察、洁、立、耻”也。
明者:光明也,明白是非,明白事理,不苟取,大公无私也。
察者:审度也,谛视也,昭著也,考验之举也,观察事物也。
洁者:清也,白也,不污也。
立者:树立也,自立也,不依靠也,立必正方,成也。
耻者:羞耻也,知廉耻则不作遗羞之事也。
此五大美德,若能修而行之,则“廉”成矣。愿世人善为修之。
赵天君 降
述:“廉之表现”
“廉”者,就是说,人之心理无私欲邪念,自身清白,不染秽气,不作亏心之恶事,所以人若无私邪,待人接物,必有诚意也。
贵为官者,必须清廉洁已,对国家尽其忠心,对民众爱如子女,不贪赃,不枉法,办事公正无私偏,保持清廉官之作风。
富家之人,必须富而无骄,乐道好施,不以金钱引诱人家妇女,不以金钱导人作恶,不因钱多而骄奢淫佚。贫穷之人,虽家境贫困,也能安份守己,不作偷盗抢夺人家财物,不作犯法之事以染污其身。
下贱之人,虽然身格下贱,都不敢忘图富贵,妄想他人妻女,自安下贱身份,不愿妄求贪取无廉耻之财物,愿做乞丐亦快乐。
富贵贫贱乃天命注定,若不贪取妄求,安份守己,勉力勤修,则贫贱亦能变成富贵者,若不勤修,一味作恶,则富贵亦能变成贫贱也。
因为钱财之主人并无一定,若能守正道而愿受辛苦,则钱财都能趋奉他为主人翁,若一味以无廉耻而忘取,则钱财退而远避也。所以世间,并无长穷久富之人,,世人若能了悟此理,则处处可以表现其“廉德”也。
马天君超 降
行廉引证:“杨震畏四知”
杨震,东汉时代,陕西华阴县人,别号伯起,他的学识渊博,为人光明正大,所以大家都称呼他为“关西夫子”。
杨震在朝为官清正,爱百姓如子女,很喜欢为国家举用有才能的人,适他所管辖之地区内,有昌邑县尚缺县令,他因知王密有才智,乃保举他为县令。有一次,杨震因有公事而到昌邑县来,王密知道了,想贿赂杨震,便带了黄金十斤送给杨震。一为答谢他过去提拔之恩,并请求以后多多栽培。
当王密亲自抵达杨震住处时,杨震很高兴地出来迎接。杨震知道了王密的来意,他坚定不肯接受其贿赂。王密说:“我趁着天晚送来,路上没有人看到的,亦无第三者知道的,您做了有什么关系呢?”杨震便正色地对王密说:“你送黄金给我的事,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为什么说没人知道呢?”于是坚决不接受。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知道自己错了,不觉面红耳赤,很是惭愧,带着黄金回家去了。
杨震有如此廉节的美德,他的子孙感觉很是光荣,于是在家的厅堂上悬挂着“四知堂”的匾额,一则表示他们祖宗清廉的美德,二则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警戒。
所以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其清白廉洁,是天下无人出其右,其廉洁之名,万古流传,作为代代为官者之典范。关圣帝君降笔着造“桃园明圣经”之经文中,亦钦佩杨震之清廉,而褒扬之。
保生大帝 降
诗曰:大道勤修八德明。认清正路上天京。
有缘弟子康庄步。何患他年果不成。
其二:冥冥大道降蓬莱。立志虔求实快哉。
真理阐明开普度。士农工贾莫徘徊。
其三:泄露天机唤子修。执迷不悟造愆尤。
前生业障今生解。若不回头恨更悠。
其四:无形大道本无声。一意勤修理自明。
期得灵台光且慧,长生不老上三清。
黄天君忠 降
述:“崔母教子廉洁”
崔元暐,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职时,其母亲卢氏对他说:“我曾听见人讲,凡儿子出外做官的,有人来说他贫乏不能存,这是个好滑息,如果说他财货充足,这是一个恶消息。”这就是说,做官的人,贫乏不能存,乃是两袖清风,不贪赃,是一个清廉公正的官员。如果他财货充足的话,此人为官不正,必贪脏枉法,受取贿赂,否则那里来的财货。
近见亲戚中有人做官的,多将钱物寄给父母,老人家只知道欢喜自己的儿子为官发财,竟不问这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倘系非理所得之不义之财,即与盗贼何异?倘得来之钱财虽无大过错,难道内心不觉得惭愧么?
你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忠君爱国,清廉为政的话,何以对得起天地覆戴之恩。元暐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尽忠爱民,成为一名清廉官员,卢氏所谓消息之好恶,岂非就是吉凶的分途?这话真似暮鼓晨钟,足以发人深省了。
庄周夫子 降
论:“修道与素食”
人为何要修道?因人若不修道,则不明八德之真理。八德者,“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也,是为人处世必备之德行。修道者,修其缺点,以明其真理之谓也,不是一蹴就可以修成的,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渐进,怂容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目的,绝不能不修而能得道者,故修道必须依照道理,循着方法,慢慢地步入圣境。
有心向道者常说:“我已经修道了,我正在行持清口素食哩!”初听这样的话那些修道的道亲们,似乎很发心,很虔诚,但仔细的想一想,检讨一下为他们为人做事的心理,开口说话的涵养,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在修道,抑是莽撞盲从,人言修道,我亦言修道。
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认识清楚,所谓修道并不是素食,素食更不是修道,为甚呢?请看古圣贤之得道成道的人,如轩辕黄帝在世三百余年,修道一百余年,在鼎湖白日龙驭升天为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孔子、关圣帝君等等之成道,为神为圣,未闻其修道为素食也。又如那些贫穷人,不是常常在素食么!您能说他们是在修道吗?再说那些马、牛、羊等所吃的,不全是水草杂粮么!您能说它们是在修道吗?
所以修道与素食,不得混合而言,那未!修道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不一定”。
因为佛教的法典中所强调的是“不杀生”,不造冤孽,不杀生并不是要素食;同时,法典中也明确的指出:有“三不净肉和五不净肉”的记载,这些不净肉的内容是:“不是我杀,不是为我杀,我没有看见杀和听到杀:以及为其他动物所伤残了的。”在这些范围以外,修道的人是可以肉食的。
不过,为发大慈悲心起见,在环境许可之下,如果素食的话,当可事半功倍,但是,注意素食的方法,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起初选择初一,十五和佛菩萨圣诞日,而后每逢三、六、九或是八天,十天,而渐渐长期素食。本来,佛教法典中提示素食,只是一种希望与鼓励,并没有规定一入佛门,就必须修学长期素食。何况修道者,更无规定一定要素食。总之,素食对于老年人之身体是有益的,可防血管之硬化,与高血压。
吾论“修道与素食”仅主张修道不一定要素食而已,并不是劝大家不要素食,因素食亦有素食之好处。如能素食清口,坚心修道,守口业、守心德、则道可速进而道可成也。若仅素食而口不修,巧言令色,常以虚伪骗人,心地不良者,则素食有何益哉?愿修道者,希勿执迷不悟。
诸葛武侯 降
述:“大道康庄之谓节”
节,是人之操持,即节操贞节也。节,乃名节也。死生者也。死生则为名节也。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忠义亦名节之事。
“节”为人之仪范也。志操坚贞,操守严正,冰清玉洁,守身如玉,如竹节之坚贞,如松柏之凌耐,如菊残犹傲霜枝,加梅雪争春不下。男重操持,女慕贞节,人如无守节,则无忠义。妇女加无守节,则无贞操。
“节”之于人也,为人臣,若无节义者,则贪禄不尽其职,容易被利诱而变其志,贪赃枉法,不爱其国家。为人臣,如有节义者,则尽忠职守,清廉洁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军人,若无节义者,则贪生怕死,容易变其志,容易屈服敌人。为军人,如有节义者,则精忠报国,万死不辞,视死如归。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
为士民,若无节义者,则不明大义,逃漏国税,不守国法,无所不为非。为士民,如有节义者,爱国家,修身守法,正直无私,守己安份。
为朋友,若无节义者,则不守信实,违背良心做事,不顾友谊。为朋友,如有节义者,情同手足,互助互爱。
为夫妻,若无节义者,则夫不顾家庭而在外金屋藏娇,妻不安于室而红杏出墙等等。
由此观之,“节”之于人也,实贵而且重,人若无节义,大而亡其国,小而毁其家,岂可弗乎之哉。为人应知:宋之文天祥殉国。汉之苏武尽义节,不降胡。此皆临大节而不可夺者也。
所以“节”有五大美德,即:“义、志、气、贞、操”也。兹分别解释如下:
义者,义气也,不屈也。
志者,意志也,中心也,坚定作为也。
气者,正气也,浩然之气也。
贞者,正也,坚也,定性也。固定也,守礼也。
操者,操持也,操守也,把持也。
人若能修持此五大美德,则“节”成矣。何患乎大道无康庄乎?希男女勉而修之。
南华帝君 降
诗曰:大道由来费苦修。只须坚志愿终酬。
古今多少成名者。锻炼行功几十秋。
其二:节义之心最可珍。不成其事便成仁。
浩然正气天祥瑞。万古流芳第一人。
其三:苏武留胡节不亏。任他富贵志无移。
汉家幸有忠臣义。青史题名万古知。
其四:忠臣节义古流名。典范犹存博好评。
愿尔世人趋学步。轰轰烈烈作干城。
史可法夫子 降
述:“尽民族气节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汉朝时代杜陵人,考中状元,未几,受汉武帝的命令以中郎将官衔,派使匈奴为谈和平使节。
苏武奉帝命带着副使张胜,和一百多个随从,用马和骆驼背了一大批礼物,原是打算和匈奴皇帝单于,讲和不要战争的。可是,他到了匈奴的国内,匈奴以为汉朝害怕他,就骄傲起来,不与苏武讲起道理,苏武看情势不妙,拟早点回国去复命,不料匈奴内部适时发生内乱,那个副使张胜,竟然瞒着苏武,和内乱的一方搭上了关系,打算从中捞一点便宜。过了不久,内乱的一方就失败了。在匈奴皇帝单于追查之下,发觉张胜和自己的反对者有互相勾结,十分恼怒,就把苏武等一百余人扣留起来了。
在匈奴国内,有一个投敌的汉奸叫卫律,他是汉人,无耻自投降了匈奴以后,做上了大官,匈奴皇帝单于,就命卫律来审问苏武等一干人。
卫律把苏武和张胜带去审问,打算要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叛国。岂知苏武到了审问的地方,不等卫律开口,就高声对他说:“汉朝派我来做使节,我没有完成国家的使命,就算匈奴不杀我,我也是没有面目回国的。”说完了,就抽出身上的佩刀刺到脖子上去。
卫律看见苏武自杀,倒是出乎意料之外。他马上走上前去,把苏武一把抱住。看见苏武昏迷过去,又马上下命令叫医生来为苏武医治。那时匈奴的医疗方法并不高明的。医生叫人在地下掘了一个坑,用火薰得热了,把苏武放在坑里,医生就拿脚在苏武的背下一阵乱踏,踏的背上都出了血,这样闹了半天,苏武才苏醒过来。
经过一段时日,苏武的伤口愈合以后,卫律就把苏武和张胜带到一个杀人的地方来。在这地方有一群被认为是“叛国犯”的人,披着枷锁,乱糟糟的跪在地下。卫律大模大样地坐在台上:苏武和张胜呢,名义上说是观审,实际上和囚犯差不多。
经过形式下的审讯后,就听得一声命令:“杀”!在一阵震耳的吆暍声中,只见刀光-闪闪,囚犯们一个个被砍下了头。张胜登时吓得面色惨白,浑身发抖。就在此时候,卫律倏的站起身来,拔出腰间佩剑,指着张胜说:“张胜谋杀皇帝的大臣,罪该斩首。但是,根据皇帝的旨意,汉人投降的可以免罪。张胜!你要降?要死?”一面把剑搁在张胜的脖子上。贪生怕死的张胜,不知不觉的跪了下去,一面叩头,一面喃喃地说:“饶命!饶命!张胜愿意投降!”堂堂汉朝的副使,经不起一吓,就投降了。
卫律以为对付苏武也不困难,于是向着苏武,厉声地说:“苏武,你还不赶快投降么!”可是苏武连神色也不动一下。卫律把剑锋贴到苏武的脖子上,苏武还是一动也不动。他手里紧紧握着从汉朝带来的“节”,(“节”是古时使节拿在手里,代表自己的身份的东西,像一根竿子,上面缀着一串毛。古时的使节,就是现今的外交大使)坚定而自信地望着天空。在他看来,这根“节”就代表着民族气节,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让它受到屈辱的。
卫律看见苏武这种坚贞不屈的神气,突然感到自己人格的卑鄙。因为卫律本来就是个汉奸呀!他那把剑静静地抽了回去,他没有胆量敢把苏武杀死。于是他向苏武讲了一大套汉奸理论,说匈奴皇帝怎样好,汉朝皇帝怎样不好,希望用软索子来屈服苏武。苏武“呸!”的一声向他睡了一口涎沫,厉声地说:“卫律!你本是汉人,却叛国投敌,你还有什么面目和我说话?你知道吗?南越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弄得国家灭亡了;宛国的皇帝杀了汉朝的使者,结果自己也被人杀死了。你杀了我,只是破坏了两国的外交关系,弄得两国不和;两国不和,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老实说,你杀了我,你也没有好下场的!”卫律满面通红,无言可答。
从此以后,苏武的处境更加艰苦了。起初,他被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匈奴皇帝故意不给他饮食,那时候,天正下着大雪,苏武一连饿了几天,口渴得忍不住了,就抓一把雪来放到嘴里止渴,肚子饿得慌了,就撕下毯子的毛来和雪嚼着以充饥。这样过了几天,匈奴皇帝派人来看他的动静,见他还活着,觉的很奇怪,认为必有神助。不久,苏武又被匈奴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人迹不到的北海,交给他一群公羊,并对他说:“皇帝命令,要你好好的看管这群羊,等到公羊养出孩子来,你就可以回国了。”公羊怎么会养出孩子来呢?这无非是开他的玩笑吧了。可是苏武一点也不屈服,也不灰心在那裹,没有吃的东西,苏武就打野鼠来吃,掘草根来吃,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很爱和他一起共患难的那群羊,纵使饿极了,也不肯起一个伤害它们的念头,他更爱汉朝的“节”,认为它是民族气节的象征,节上装饰着的毛完全脱落了,变成一支光杆儿,他看着越觉得它的可爱。就这样,苏武在北海边度过了五六年的时光。
有一天,苏武惊奇地看见自己的故友李陵来找他。原来李陵是个有名的汉将,因为和匈奴打仗战败而投降了匈奴,匈奴皇帝给他做了大官。如今他是受了匈奴皇帝的命令,前来劝苏武投降的。李陵虽用尽口舌劝他归顺匈奴。可是苏武的意志十分坚定,谈到最后,苏武严正地对李陵说:“你不要再说了,我所要求的只是一个为大汉而死。”李陵惭愧得无话可说,并且大哭起来。
再过了几年,匈奴愿意和汉朝停止战争,谈判和平。汉朝一批新的使者又来到了匈奴。他们以为苏武已经死了,匈奴皇帝出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可是,流落在匈奴地区的苏武的随从们,密告汉朝使者,说苏武还活着。因此汉朝使者向匈奴正式提出归还苏武的要求。匈奴皇帝不得已,只好答应。
在匈奴地区坚持了十九年,坚贞不屈的苏武,终于胜利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了。他出发到匈奴的时候,还是一个壮年人的状元爷,现在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全白了,他出发时所带一百多个随从,现在能够活着回国的只有九个人了。十九年的时光是艰苦的,考验是残酷的。可是,苏武的高贵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与赞誉。
苏武回到汉朝后,官拜典属国,宣帝立位,赐封关内侯,图形麒麟阁。苏武之凛然气节,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作为后世之殷鉴。
韩退之夫子
论:“修道不可以迷信”
夫,修道乃修学其道理之谓也。理不明,则无法可修,所以欲修学道理者,应先明了道之理,道之理,即大道康庄之所谓:“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也。此道理自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直传流至今,数千年而不易,所谓中国固有之伦理道德文化也。
所谓迷信者,就是不了解道理,不遵循方法而盲目去信奉的意思。是故,迷者邪也。信者正也。修道者,若不了解道理,盲目去信从,则谓之邪迷也。若能了解道理,不盲目信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谓之正信也。简言之:“偏信邪说而行者,谓之迷信,遵循正理而行者,谓之正信也。”
凡是一种宗教,应该具有严正而正确的道理,可靠的方法,并且能例举出可以考查的事实,予以证明,这些证明,不但以前的人可以做到,就是现在的人也可以做到。例如:大道康庄之所谓忠,所谓孝,古人可以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亦可以做忠臣孝子。古人如何去做忠臣孝子,现在的人亦应如何去做忠臣孝子。此乃人人若能正其心,诚其意,对国家尽其忠,对父母尽其孝,则可成为忠臣孝子,自古皆然也。
修道者,若不修大道,背道而行,其所信奉者皆是邪说异端,此乃迷信也。人若能打破迷信,咸归正信,亦是大道康庄之所谓“智”也。愿世人,了悟大道康庄之真理,勤而修之,则成佛成仙成圣成佛不难也。
有诗为证
诗曰:清净灵台慎勿迷。康庄大道好修齐。
异端邪说毋轻信。了悟良铨理可稽。
赤精子仙翁 降
论:“修大道,定能成仙佛之说”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言意谓:人之初生为人,其本性,生成是善良,本性虽均善良,但因其所学之差异,致性有不同而相差甚远者。譬如其所学习者是善良的,则其性为善性。其所学习者是罪恶的,则其性,终变成为恶性也。因而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谓也。
所以修道就是要修其生来具有之善良本性,使其永远光明不蒙蔽也。修道乃修大道之真理,真理者何?“仁、义、礼、智、忠、孝、廉、洁”之八德也。修道如能修成大道之八德,则可谓之成道。成道者,有白日升天,有死后升天,其升天后,当然能得到圣、佛、仙、神之果位,此乃千真万确之事实。我可提出左记确切之明证,以悟世人。
神农大帝:教民耕种稻谷,以维民生。试药性,着本草,以治百病,济世活民,升天为圣神。
轩辕黄帝:划地分野,定九州,创建中国万万代之基业,以政教合一的教化,赐姓于民,修道一百余年,鼎湖龙驭,白日升天,为道祖为最高圣神。所以中国人是神的子孙。
仓颉帝君:制文字,造福社会人群,升天为圣神。
天官尧帝:黄帝五代孙,以大道八德治天下,而天下太平,升天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天官大帝。
地官舜帝:以孝治国而天下太平,施仁义于民,升天后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地官大帝。
水官禹帝:治天下之洪水泛滥,导入于海,以安民生。以八德治天下而太平,升天为圣神,即三官大帝之一,水官大帝。
至圣孔子:启发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删诗书,赞礼乐,周游列国讲道宏道,设杏坛以授弟子,成为万世师表,死而为文圣。
李老君:发扬黄帝道统,以道化人,导人遵守大道,死而升天,为仙为神。
武圣关帝:忠心昭日月,义气贯乾坤,兴汉扶刘,忠义不二,读春秋而实践春秋,死后升天成圣神。
孚佑帝君:即吕洞滨,学道,修道而成道,济世救民,升天为仙神。
岳武穆王:精忠报国,匡扶宋室,视死而归,死后成圣神。
文天祥:忠心勤王,威武不屈,富贵不移,正气凛然,舍身成仁,死而成神。
天上圣母:尽孝悌,学道成道,救护渔民,贡献国家,死而升神。
释迦文佛:看破富贵,修炼尼珠空色相,说法渡众而成佛。
观音菩萨:看破红尘观自在,修慈悲之道以救世,寻声救苦而成佛。
地藏王菩萨:立宏愿,不渡尽地狱之幽魂,决不成佛。兰盆海会,抚恤恩施。
以上所述仅万分之一而已,其他尚有三万六千神,难以枚举。皆是以大道之八德,修而成道,升天为圣佛仙神者。所以勤修大道而成道者,定能成仙佛之说,实不谬也。
如现世为国阵亡之三军壮士,皆列祀于忠烈祠,以褒扬其忠义,他们均已成神,享受千秋俎豆,万民敬拜。此英灵均在生前,有表现“大道之忠义”,故死后能升为神也。又如吴凤舍身救人,感化高山族不复出草杀人,此乃吴凤已充分表现“大道之仁与义”,故其死后,能为神,受人立庙敬拜也。愿世人应了悟此理,劝修“大道之八德”,则康庄大道可行矣。
天上圣母 降
论:“三从四德”
三从: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曹大家女诫曰:女有四行(即四德)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郑注曰: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
“未嫁从父”乃妇女未出嫁之时,在家庭要孝顺父母,凡事听从父母之言。对兄弟姊妹,兄嫂弟妇要和气相处,相让相敬。更应敬老尊贤,绝不可在父母之前,唆弄是非,而暗中陷害兄嫂弟妇。自己如有做出差错地方,决定要受长辈之纠正及相劝,而随时改过自新。交女友要慎重,择善友而交。对男女之间必须有分别,不得混杂自惹罪过。无父母之命,不得外游。对邻里要和睦,不谈人之是非。勤读圣贤书,不看邪说异端及淫书。举动端正,有礼义廉耻。应学习女工手艺,终日无懈怠,始得谓之良家女,而受人爱慕。
“出嫁从夫”乃女人若结婚之后,必须合理合法顺从夫婿。孝敬翁姑,对妯娌必须和合相敬,对大伯、小叔、小姑,亦要和气圆满,切莫唆使夫婿分居从求自己清闲,而放弃父母翁姑之生活而不顾,家事若是翁姑主事者,必须劝丈夫协助翁姑办理家务,若自己主事家事,必须勤俭。家中大小事务,必须夫妇相量,敬重丈夫。协助丈夫做正当事业,劝丈夫为人必须谦让为怀。自己如有犯错,必须衷诚接受翁姑或丈夫之劝说,随时改过自新。做事端正待人诚实,以帮助丈夫成家立业,如此,则可成为模范妇人,贤内助,受人尊敬。
“夫死从子”乃为人之妇者,若不幸丈夫先亡,子女均尚幼少者,必须谨守贞节。学习先贤之善良德行,将此善德,依法教养子女长大成器,应学孟母教育孟子,成为伟大贤人。以及岳母教育岳飞,能知精忠报国,成为一代忠臣孝子。教养子女若能成器,对国家社会,就有伟大之贡献。子女之成功与失败,均出自于妇女之教育所造出来者也。可见妇女在家庭中所负之责任与地位之重要也。若能守节,教养子女成器者,就能成为节妇贤母,而流芳千古也。
“妇德”就是人之良心德行。存良心,无恶毒之行为者,谓之心合德,人若能以良心来做事,才能符合天理,必须体天地好生之德,爱惜一切活物,孝敬父母,翁姑、丈夫,尊敬长辈,做事端正严肃不苟且。宣扬他人之善,隐藏他人之恶,一家大小和气相处,善教子女,不作长舌妇,说人是非。克己待人,公正无私,助人成美,勤俭温让,端庄礼貌,可谓之妇德也。
“妇言”乃指妇人之言语也。言乃由口而出,而有分别善言与恶言。所以妇女应要轻言寡语,出言不粗野,存有礼貌。不虚言妄语,不暴燥乱骂,不乱言唆使人行恶,不颠倒是非,不口蜜藏刀,此皆妇人均要谨慎言语者也。世人所说之言语,均有善恶,若不谨慎其言,虽不是故意要说出恶语,致引起人之误会,此皆平素言语不谨慎以成习惯,故能说出粗野之恶言也。所以妇人必须勤修口业,言必正而有信,温和而有礼貌,必受人之尊敬,此乃妇人之言德也。
“妇容”乃指妇女之面貌也。面貌有美有丑之别,亦有正邪、善恶之分。若妇女之容貌美丽,不是指她善于艳妆,或妆得妖冶,才说是美丽之意。其真实之美丽,乃其内外行为,举动端正,知礼义廉耻,其容貌之化妆,不过于妖冶,其美目均正视,不乱送秋波,此谓之真善美也。若艳妆妖冶,见人就送秋波,此乃冶容,又说桃花面,乃属邪容,恶容也。所以人生之面貌有美丑之别,乃父母所生成。若面貌之善恶,则由自己之心行而表现。若容貌之正邪,乃由自己之妆饰化妆所造成者也。但其貌丑而心地善良者,其行为举动不越乎礼,虽其貌丑,亦是美人也。所以妇人应不艳妆冶妖,以朴实端庄者,谓之妇容之美丽也。
“妇功”乃妇人在未出嫁前,必须学习勤俭耐劳,帮忙父母兄嫂之工作,学习管理家庭事务,如厨房,针指刺绣,缝衣等手艺,以便出嫁后,拿人饭碗拿得起,不愧为一家庭主妇,使丈夫免有内顾之忧,始堪称为贤内助也。如无妇功之人,每日只能妆饰自己,化妆容貌,不理家务,只知看电影、跳舞,打麻将、游览、奢华浪费,虽其夫家有财产,是一个大商人,亦将走上倒运。所以为妇人者,应有妇功,才能帮助丈夫成家立业,而堪称为贤内助也。
以上所述“三从四德”,乃妇女应遵守之德行,妇女若能遵守奉行,则大道自然康庄,可流芳千古,受人敬仰也。
瑶池老母 降
诗曰:立志修身德不忘。康庄大道更光芒。
纲常丕振兼天下。普化苍生慰老娘。
其二:莫负群真救苦心。日行一善福来临。
争名夺利终何用。不若聚神学道箴。
其三:典范长流在圣门。履仁行义礼敦敦。
欲登善路迷途省。苦海慈航处处存。
其四:为拯元元不惮劳。迢迢云路降天曹。
挥鸾警世真诠布。惟愿苍生脱苦牢。
其五:由来学道必修身。养性还须更履仁。
世事偏多不如意。心胸豁落最堪珍。
其六:莫怨天心护不公。一分善德一分功。
斯时果满仙班列。须悟玄机慎始终。
岳武穆王 降
律诗:礼义薰陶复古风。斯文丕振始而终。
雄心莫葬温柔里。壮志长随方寸中。
青史垂名遗正德。凌烟记迹建奇功。
齐心协力扶家国。社会繁荣进大同。
其二:偏喜题砂到圣台。挥鸾阐教冠全台。
推敲诗句生花笔。煆炼文章倚马才。
百载树人心不死。千年遗爱道难隤。
修身养性春风里。护国精忠志不灰。
其三:劝尔诸生种福田。狂澜力挽作中坚。
仁心济世功难没。义气参天德可全。
投笔从戎伸士志。以文会友写鸾笺。
精忠报国丹诚抱。青史留名万古传。
其四:蓬莱圣地有鸾堂。木笔挥来醒世方。
武庙宏开忠教化。黄魂振起孝流长。
浩然正气丹心抱。祟尚文风大雅扬。
千载勋名垂不朽。尧天舜日喜重光。
天上圣母 降
论:“自作自受”
世人若非为作恶,其恶果终归自受,任何人亦不能代替其所受也。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降大劫,如战争、暴风雨、瘟疫等等,犹有可避者,惟独自作孽事,终归自作自受也,盖因到处有游神,将尔之罪过纪录在案故也。
语云:“一甲田,八百主”主人会更换,用绳缠其身,终亦无法保持其产业,惟有固守道德者,方可保其身,保其产业也。语云:“正可辟邪”,所以为人者,必须行为端正守道德,则不畏百邪之侵害也。
所以为人处事,若不端正而偏邪,则其所作所为之后果,必会自作自受也,愿世人悟而戒之。
南海古佛 降
诗曰:珠玑句句启玄微。木笔题诗证是非。
庶子勤修真理悟。婆心苦口劝皈依。
其二:苦海慈舟处处航。明灯指路振纲常。
神仙秉抱仁心意。冀得人间尽善良。
其三:晨钟暮鼓震人心。道德流传直至今。
寿世无辞多教化。鸾门此日布纶音。
其四:佛本慈悲渡世人。康庄大道出于仁。
念经礼拜清修者。觉悟由来最可珍。
南天文衡圣帝关圣帝君 降
跋
大道降于世,明其真理曰:“仁、义、礼、智、忠、孝、廉、节。”
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荣奉 玉旨扶鸾著作“大道康庄”圣书,有劳三界高真沐雨栉风,扶鸾著作,无非是唤醒尘寰,珍重大道而勤修,正视康庄以广达,期挽人心向善,移风化俗。此书如暮鼓晨钟,警醒迷顽,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广昭其劝,作苍生之教化,远非一般俗书可比论。是书之成,将是辅助杏坛之教化,永垂不朽也。
愿世人,珍而研读了悟,笃志勤修实践,则大道康庄可以直达天堂,位列仙佛,籍注圣神,实为不难也。兹值是书付诸剞劂,特述数语以为跋。
南天文衡圣帝关圣帝君跋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
天运戊午年阳月望日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