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传

第廿五回-绝岭登临迷津悟澈,高谈往事竖子弄人

话说保姆永莲听了妙善大师一席话,都觉得心地光明,寒冷也就减了不少。打坐入定,过了一宿,次日仍旧前行。

 

如此又走了三日,那天正走之际,忽然看见一座牌坊,横额上刻着胜境两个大字。

 

妙善大师道∶“好了好了,有这一座牌坊,一定有修真之士,或庙宇了。”

 

于是三人又三步一拜的进了牌坊,又约摸走了一里光景,只见悬崖之上,有一个很大的石室,石室里面却趺坐一位长眉老者,慈眉善目,实相庄严。

 

妙善大师向二人道∶“遮莫是佛祖显化,即不然独自个在此修行,也一定是位有道高人,我们正该叩求他指示迷津呢!”

 

二人也同声称是,于是三众直到石室里,拜倒座下。

 

妙善大师口称:“活佛在上,弟子妙善等一行三人,从兴林国来此朝山,拜求仙踪圣迹,指渡迷津,一直到得此地,方得遇活佛,缘法凑巧,还望活佛大发慈悲,指示迷途,使得归正道,那就受赐不尽了!”

 

长眉老者听了这番话,方才睁开眼睛,向三人看了一看道∶“善哉!善哉!难得你们三众不辞跋涉之苦,老远的来到此地,总算有缘,只是我须问你,你既然抛撇了一切尊荣,皈依佛教,一志修行,可知道佛家清修的本旨为的是什么?修成正果之后你的愿心又是如何?你且一一说来。”

 

妙善大师道∶“启禀活佛,佛家清修的本旨,原只为人救世,并没有一点自利之心,故佛祖身经百劫,为的也是替世人消除灾障,至于弟子的愿心,那么将来万一能够脱却凡胎时,誓必走尽十方三界,救渡一切苦厄,使世人都归正觉,未识弟子此志,尚合佛家宗旨否?”

 

长眉老者频频点首道∶“毕竟有些来历,可是你该知道,凡修真之人,成道有一定的地方,这地也逃不过一个缘字的,你等今番虽然历尽艰苦,跋涉到此,但据我看来,证道之所却并不在此。”

 

妙善大师再拜道∶“既蒙活佛指迷,实为万幸!但弟子等来朝须弥,却有个原因,只因为当年在兴林国时,有个多宝山修士楼那富律,曾经有过欲成正果,必须求得此间的白莲,方可证道的话,故特地来朝。”

 

长眉老者点头微笑道∶“原来是他在那里弄这玄虚!但是,他不如此说,你们也不会到此地来,一路上的魔劫,也不会历尽,不历尽这些魔劫,就不得证道,这也是一定不易的。”

 

妙善大师道∶“大约那楼那富律特地指点弟子等,到此拜见活佛,指点正觉的罢!”

 

长眉老者道∶“总而言之,缘法所在,要逃也逃不掉的。如今索兴待我来说你听罢!你前生本是慈航,只因立意要救渡世间苦厄,故转劫入世,投到兴林国,才有此根气,如今尘劫将满,不久证道。此间白莲原是有,现在却已有人替你移到南海普陀落迦山做了莲台,备你后日受用。那边紫竹林中,才是你的净土,此间却没有你的缘份,至于脱化的地方,却还在于兴林国中的耶摩山金光明寺。这因为要借你的脱化,使一班愚民知所感动,大家好一齐归化佛门,免受一切苦厄。至于她们二人,因缘还没有到,还得苦修几时,但终究也得证菩提的。”

 

妙善大师道∶“承蒙指点,感激不尽,敢请示活佛法号,以便供养瞻礼。”

 

长眉老者道∶“这倒不必!好得将来你自会知道,但我还有一件宝物送你。”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白玉净瓶,递给妙善大师道∶“此瓶你可带回去好好供着,但见瓶中有水,水中长出柳枝,那就是你成道之日。切记!切记!此地不可久留,如今你等可回去了。”

 

妙善大师接了那羊脂白玉净瓶,再拜辞谢,带了二人仍依旧路,出了胜境牌坊,一直下山,一路晓行夜歇,在山中固然没有什么意外的枝节发生,出得谷口。

 

妙善大师向二人道∶“今番休再走岔了路,免得又惹魔障!”于是定了定神,辨明了方向,一直向西进发,路上并无书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行行重行行。

 

那一日已到兴林国耶摩山下,那些居民等一见大师朝山回来,大家扶老携幼的前来迎接,欢声雷动,早有人报入金光明寺中去,那班大小尼僧都披了袈裟,撞钟击鼓,排着班直到山麓,把大师簇拥着迎入寺中去了。

 

妙善大师到得禅堂坐定,众尼过来参见,慰问已毕,妙善大师不免将路上之事,从头至尾向大众宣说一番,听得大家眉飞色舞,不住口的宣佛号。

 

妙善大师亲自取出那羊脂白玉的净瓶,安放在佛前供桌上,众尼知道是件宝物,只等瓶中有水生柳枝出来,早让大师成佛。

 

事有凑巧,在大师讲说的时候,原有不少闲人在听,闲人里边老少都有,中间有一个童子,名唤沈英,他生来很是聪明,只是一味顽皮好弄,一天到晚的和人家开玩笑,老诚些的人,常常会平空上他的鬼当。

 

他听大师讲得津津有味,就恨不得也赶上去玩一趟,后来听到那白玉净瓶自会有水,自会长出柳枝来,他就有些不信,暗想空空一个瓶儿,若没有人去灌水和将柳枝插进去,是决不会自生自长的。

 

他于是灵机一转,又想闹顽皮故态,来与妙善大师打趣一场,但当时殿上人多,不便下手,故踱步出去。

 

可是他既存了这一个念头,如何肯就此放手呢?至于在别人却也并不知道他的念头,不过禅堂之上,终日不断人迹,夜间又关门闭户,外人如何能够入内,故沈英虽然想了种种方法,终未能如愿。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数月,那一天沈英忽想出一个毒计来,他先顶备下了一罐清水,一枝杨柳,去藏在隐僻之所,然后独自潜往柴房,敲石取火,就在柴草上点着,无情的烈焰,熊熊的燃烧起来。

 

合寺尼僧,闻得柴房里失火,都吓得手忙脚乱,一齐奔往后边,忙着汲水救火,前面禅堂中,连人影也没有一个,沈英便趁此机会,拿了预备下的东西,走到禅堂,耸身跳上供桌,将罐中的水倾入净瓶,柳枝也插得端端整整,又拭净了供桌上的足印,然后匆匆的退了出来。

 

那时山下居民,也都闻警赶来,帮同灌救,来来往往,情形很是杂乱,谁也不会留心沈英的行动,更不会想到这把无情火,却是这小子使的促狭,见他提着一个瓦罐,还只当他是来帮同救火的呢?

 

可是那沈英却自肚里寻思道∶“如今白玉瓶中的水也灌了,柳枝也插了。照大师说,一见如此,就是坐化成佛的日子。如今我弄个假,待她明天如不坐化成佛时,便可和她大大的开一场玩笑,那时看她还有何说?”

 

再说柴房失火,幸而发觉早,救的人又多,一会将火扑灭,未成巨灾,忙碌一场,已是黄昏时候,大家吃过了饭,收拾停妥,各自回禅房中去各做清课,匆忙之间,却没有谁顾念到供桌上的那白玉净瓶,

 

故沈英虽忙了一场,当日却并没有发现,一宿无话,直抵来朝,大家起身,自有值日的尼僧,到各处去洒扫揩拭,值大殿的性空,刚揩到供桌,即发现净瓶中的柳枝,凑上前去一看,果真一瓶满满清水,她喜出望外,放了手中抹布,一路奔出殿来,恰好此时永莲采了一束鲜花来上供,两人撞个满怀,险些儿各跌一跤。

 

正是

 

看她传喜讯,不见眼前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