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语录总序
江源之北有观焉。观之东偏。其先空壤也。陈子清郭子铭。起构数楹楼阁闲厂。陶子复于墙阴隙地。树以杉柏楠樟等木。得土之宜。菁葱畅茂。饶子泽又购群花植其中。叠石成山。凿土为沼。足勾留也。至于远山之环抱。近水之朝宗。则又披图可览。不复再赘。吾屡至于斯。与诸子订笔墨缘。救弊补偏。引于至道。复念牖民觉世。吾之志愿。常降言以示劝戒。诸子录而藏诸筪。固请厘定。题曰东园语录。盖以志千载之良会也。后之游东园者。曷其三复斯文。
东园语录序
自古圣贤之书。皆所以教人迁善而改过也。而言之剀恺。详明肫挚朴茂者。则莫如孚佑帝君东园语录。以孝悌忠信为先务。以人伦日用为实修。以精一危微天人性命为极功。以酒色财气奸盗邪淫为深戒。不独文人学士阅之而有益于身心。即妇女孩童闻之。而亦深其感激。诚哉。其为度人之宝筏。觉世之金丹也。且夫劝善之书。前圣亦几大备矣。如感应篇之包扩无遗。阴骘文之彰明较着。觉世经之豁露轩昂。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切者。亦既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尚何有过此者哉。不知宝训森布在百姓。或习焉而不知。察要不若语录庄严。即颛愚亦惕然而生畏也。况乎流传既久。其中矢志皈依。奉宝训以为心法者固多。而初心锢蔽。视宝训以为具文者亦复不少。则得兹语录。以重为提撕。再为指迷。使人人知先正。名言皆触目惊心之要。古昔训诲悉劝善惩恶之书。则不特表章宝训为三圣之功臣。并可以赞襄三圣为宝训之辅翼矣。所愿阅者。知其苦衷。凛其精意。遵其至教。奉为宝箴。既以淑身。亦以淑世。既以成己。尤以成人。俾作恶之辈能以自新。积善之家弥深惕励。庶不负祖师一片救世之婆心也。我等同人亲炙祖师之训。深沾祖师之恩者。亦既数十余年矣。今当梨枣告竣。窃记数言以附骥尾。如谓吾之能文也。则吾岂敢。
金仙居士 敬撰
东园语录序
东园语录一书。乃孚佑帝君神道设教。朝夕训诲同人者也。数十年来诱掖奖劝。警觉提撕。不啻如父之教其子。兄之勉其弟。师保之课其生徒。诚所谓发聋警瞆。如闻清夜之钟声。觉世牖民。拟受当头之棒喝者欤。然语不取其浓。而取其淡。语不取其繁。而取其简。语不取其艳丽。而取其清真。语不取其支离。而取其亲切。且语其常而不语其怪。语其正而不语其邪。语其显而不语其微。语其新而不语其旧。故语仁敬。使人知有君臣。语慈孝。则使人知有父子。语有序。使人知有兄弟。语有别有信。则使人知有夫妇朋友。卒之。语弥淡而弥永。语弥简而弥长。语弥清真而弥中肯。语弥亲切而弥有味。谓。非可以引人共出迷津。导人同归觉路者哉。然吾因之有感矣。慨自世运日下。风俗日偷。习染日深。人心日变。语以因果报应。则哑然以笑矣。语以名教纲常。则艴然以怒矣。语以迁善改过。则茫然若迷矣。语以修德行仁。则惘然如失矣。在在沉迷。谁挽狂澜于既倒。滔滔皆是。孰作砥柱于中流。不有帝君。语语肫挚。语语详明。语语箴规。语语药石。其何以扶世运。振风俗革习染救人心也哉。所愿。阅斯语录者。革面兼能革心。正己亦复正人。庶不负帝君神道设教。殷殷训诲之心云。
静定子
敬序
东园语录序
且天生圣贤。非欲使之自有余而已。将以补斯世之不足也。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善天下。故孔子忧万世之大义不明。托春秋以见志。孟子值处士横议之秋。不得已以正人心为己任。彼一圣一贤。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悯人穷也。纯阳祖师学孔孟之学。即志孔孟之志。其发为文词也。上以接心法之传。下以救苍生之阨。今读东园语录一书。论深切于人情。言不离乎忠孝。至如随事箴规之法。因材施教之方。其大无不包者。亦细无不举。可谓尽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也。后之获是编者。口而诵之。心而维之。身体而力行之。凛乎。祖师一严师也。语录一日课也。庶不负立言之苦衷。垂教之深意也夫。
王培桢
敬序
东园语录序
东园语录一编。纯阳吕祖悯世俗之浇漓。忧人心之沦胥。慷慨悲歌。劝善而作也。今之人每讳言言善。且讥人为善。噫。岂非大怪事哉。不知圣经贤传皆劝善书也。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舜善与人同。禹闻善则拜。文王善事阴行。他书言善者难更仆数。况人之初生。性本皆善。则孝悌善也。忠信善也。礼义廉耻亦善也。推之利物济人。诱掖奖劝。一切方便之事。无非善也。乃牿其性者。反以作善为好名。行善为多事。为善为邀福于戏。为是说者愚。深窥其隐矣。一言以蔽之。曰吝财不过欲多。积以贻子孙耳。独不思财未有积而不散者。服御之奢侈。身心之邪淫。命运之乖舛。种种耗财。不一而足。即使贫不及身。而不善之人。子孙不肖。转瞬间祖宗之刻薄悭吝。铢累寸积者。一旦同归于尽。以视善财作善。孰得孰失。辨之宜早也。且慷慨乐施以善财。财未有不复积者。盖既知为善必无侈奢淫荡之行。时有节俭勤慎之训。子若孙耳闻目见。家法流传。昌炽必久。理有固然。不止祸淫福善天道之常为可信也。流俗吝财之习愚。蓄于心目。匪伊朝夕兹就。序东园语录。发之伏愿。见是书者。回头猛省。孳孳为善。急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及利物济人诱掖奖劝。一切方便之事。以复其本性。斯为善体圣贤经传。而不负吕祖劝善之厚望也夫。
饶性贞 敬序
东园语录序
客有卒然而问者。曰。予闻近有大医王之说信乎。予曰然。客曰何谓也。予曰。夫所谓大医王者。其上医国。其次医人。不需药饵。可尽天下而调治之者也。客曰医安在。予曰此医恒无定处。非诚意不可致。非胜地不能留。惟东园时息驾焉。园有花可赏心。园有卉可寄兴。园有山水可登临。洒然适然欢如也。及一念夫害心害身。不克自治之辈。则又脩然悲恻然悯。急起而药石之。如孔子之医狂衿愚。先去其荡与忿。戾与诈之变本加厉。又如孟子医好色之疾。而以太王为针。医好货之疾。而以公刘为砭。医好勇之疾。而以文王武王为良剂。必欲至于返本回元而后已。于是不以药之药者。为良言咏叹之词。题其名曰东园语录。此亦犹古之青囊等编也。子诚取其书而读之。虽不可救药者。亦可望治。又何疑于大医王之说也。大医王为谁。燮元赞运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也。
龚森三
敬序
东园语录序
尝思三代而上。道在君相。三代而下。教在师儒。迄于今。教化虽行。而师道不立。即有六经四子之书牖民觉世。读者恒视为科举应试之资。而莫究其所以然。此教之所以不兴。而道之所由不明也。纯阳祖师抱慈悲心。为生民计。前于涵三齐云等处。作以阐道垂教者,汇集诸书。盖详且尽矣。今读东园语录一编。或发为文词。或托于诗歌。其事则伦常日用。其理则性命身心。而其寓劝勉之意。与警戒之辞。隐隐乎与六经四书相表里焉。后之读是书者。果能体之于身。见之于行。即其义以揆诸六经四书之旨。而为之属辞比意。互证详明。庶几六经四书之义。复昭然余天壤。灿乎如日星。而士林中不徒视为科举应试之资矣。则其辅翼六经。翊赞乎四书也岂浅鲜哉。易曰神道设教。于兹见之,即于斯信之矣。而君相之道。师儒之教。不赖此编而长留不坠也欤。
赵性和
敬序
东园语录序
昔春秋有孔子。胞与为怀。不能行其道于天下。日与其徒讲学东山。一时从游者皆得所裁成。以变化其气质。门下弟子辈。录其语言问答伦次。而编集之。名曰论语。虽其中论说不下千万言。而约之则心法。推之即治法也。由孔子而来。至于今。千数百有余岁矣。民风不古。世道渐衰。不有帝君以维持。补救于其间。愈趋愈下。伊于胡底也。今读东园语录一书。所载诗歌谕文。各体因人启迪。随事箴规。仁义礼智植其基也。忠孝节廉端其本也。语言动作详其末也。本救世忧民之苦衷。揭而示人以迁善改过之路。实与孔子之言相为表里。读是录者。诚体此而遵行之。心性复其纯良。风俗归于浑厚。一世治。万世治。万万世治。则东园亦一东山也。语录亦一论语也。孔子先天之帝君。帝君后天之孔子也。
宿映川
敬序
东园语录
一
士之读圣贤书。先须明善恶两途。既明善恶。于事之善者。不独嗜好之。珍宝之。必当身体而力行之。庶几事事归于至善矣。于事之恶者。不独深恶之。痛绝之。必当根拔而株锄之。庶几事事不流于恶矣。然近时之人。善心少而恶念多。要必日置数卷劝善惩恶之书。使之随时观玩。随时体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自不知善心。何以勃发恶念。合意潜消。待至久久遵行。与书合一。则有善念而无恶心。然后叹善书之有关于世道人心者大。知此。则可以知吾。命刻东园语录之意也夫。
二
士子读书明理。于本原处。固知敦笃。然每忽于细微而失。其孝者一言少有不谨。一事少有不慎。未尝不贻亲以不安处。此所谓小不顺者。未始非谓之不孝也。必于门内一言一动凛凛焉。觉易犯易触。躬常自责。腹不少诽。亲喜亦喜。亲忧亦忧。亲所爱与俱爱。亲所恶与俱恶。一切轻浮躁慢骄衿满假之念。不形于亲。亲有所命。则速应之。即亲无所命。亦当先意承志。曲会亲心而代劳。作之子之女。是亲血脉所贯注。若于亲前怒詈刻责。皆非孝也。工役奴仆。亲未厌恶。若于亲所动加骂唾。亦非孝也。推之待人不以礼。处己不以恭。御妻妾不以义。更不得谓之孝。惜财帛而少善缘。重身家而少施济。更不得谓之孝。恃才华而轻礼节。交绮士而失品行。更不得谓之孝。亲在则跬步不离。亲殁则追思莫释。极之。时过境迁至数十年之久。亲之面貌声音。犹在子耳目之中。则孝思不匮。方成得一个人子。诸生勉乎哉。
三
人之生也静。则以心为根。动则以心为宰。心之在人。如日月之丽。于天照耀不蔽。如江河之导于地。贯注不绝。有依为生死而已者也。乃人往往将此一点灵光。败坏不惜。无惑乎。招愆积咎累业千般。必待灭亡其身而后已。是果谁主之使然欤。吾今为世人说心。夫心者。方之于物。精也又仁也。精丧则枯。仁坏则槁。未有能久者也。不若将此心。还其本然。不偏不倚。不颠不倒。不反不背。安之中正之为得。
心不可私而宜公。心不可曲而宜直。心不可薄而宜厚。心不可忍而宜慈。
心不可昧而宜明。心不可奸而宜良。心不可恶而宜善。心不可邪而宜正。
心不可暴而宜和。心不可伪而宜真。心不可险而宜夷。心不可高而宜下。
心不可傲而宜平。心不可骄而宜谦。心不可肆而宜敬。心不可放而宜敛。
可以质天地。可以对鬼神。可以盟幽独。坦坦然。无偏而无党。莹莹然。弗蔽而弗昏。则心源已清。流达于日用应接之间。未有浊而污及其身者也。至若机械之心。计较之心。残刻之心。险巇之心。祸害之心。蛇蝎之心。虎狼之心。诳骗之心。欺凌之心。忤慢之心。坑陷之心。淫邪之心。鄙吝之心。利己损人之心。剥人肥家之心。种种非心。既发而不可阻遏。其伤人实多。而其速败己身也实甚。人又何可不保其初心。而任役于后起之心也哉。心曰田。则寸壤可耕。心曰地。则寸土可种。将欲贻子孙以福泽富贵乎。还求之固有之心可也。人若能创其不可告人之心。惩其不可对己之心。守己心以合天心。涤俗心以学圣心。吾且颂之。曰心福。
四
威仪之学。后儒多不讲究。意以为不必讲也。不知此身成于天地父母。至重至贵。置其身于礼法之外。必弃其身于两大之中。何也。庄敬日强。妄肆日偷。圣狂之机在此分别。未可苟焉而已也。晰礼一书。载威仪详且晰。如耳目手足行动止息。皆有威仪以束之。束其身所以定其命也。世有迂谨之士。以拘牵为威仪。旷达之流。以洒落为威仪。袭取之徒。又以粉饰为威仪。皆不得其威仪者也。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象谓之仪。流于自然。威仪为我用。出于勉强。我不为威仪用也。必于平日涵养其性。和顺其心。敛其纵肆。化其骄衿。养其纯熟。然后动容。周旋中礼积中。先有一段流行自在之趣发。外自有一段从容不迫之情。一言笑也。有和光之度。一拜跪地也。有诚悫之容。一立也如山。一坐也如尸。一趋也如舒翼。一步也如循规。对尊长而肃然敬。值年少而蔼然亲。遇仓卒而处之恬然。逢忧虞而安之泰然。当忻喜而受之适然。此之谓威仪。此之谓敬身。敬身之谓孝。此之谓威仪。此之谓立品。立品之谓学。盖未可苟焉而已也。若孔子居燕。申申夭夭。此是神化境趣。则又不能骤期也。
五
人身眼耳与鼻。皆主于纳。惟口舌则独主于出言。是也如泉之始达。少不堤而防之。则泛滥而无所底止。出言固如是也。夫所以舌之外。以齿为之城。以唇为之郭。以髭须为之林木。以围护盖防之严。堵之密也。昔者吾于蜀南。眉水之旁。作戒口孽文。传之久而播之远。诸子谅见而读之矣。夫复何言。然诸子固知戒淫亵之言。尖酸之言。机锋之言。败名丧节之言。害世乱俗之言。渎圣慢神之言。而未尽戒者。尚不一而足。吾今再为诸子细推之。如出一粗暴语。出一詈骂语。出一高大语。出一狂妄语。出一鄙俗语。出一刻薄语。出一诡诞语。出一气忿语。出一怨尤语。皆谓之口过。不特此也。对父母有一隔膜语。对弟兄有一疏远语。对子孙有一放肆语。对妻妾有一私狎语。对朋友有一支吾语。对老成有一傲慢语。对年少有一夸大语。对亲邻有一衿饰语。对富贵有一迎合语。对贫贱有一轻忽语。对奴仆有一苛责语。对残废有一讪笑语。亦谓之口过。至于拟议阴晴怨咨。雨雪水隔而长嗟。逢岐路而叹息。亦谓之口过。讽神佛之不灵。诮官府之不廉。讥朝政之不善。亦谓之口过。借古人以作谜。窃古书以行令。述谣语以惑人。亦谓之口过。种种易犯。失于检点者多矣。不知犯造物之忌。干鬼神之怒。问名不遂。求利无成。潦倒终身。冷落穷巷。子孙愚蠢。后嗣益衰者。皆此口过贻之咎也。诸生可不慎于微哉。可不慎于微哉。果能扪其舌。缄其口。谈锋自戢。醇厚居心。庶几免于无过矣。
六
天下之可嘉。可敬者。惟节烈天下之。可悯可怜者。亦惟节烈。彼其人赋天地之正气。指可以断。发可以翦。头可以截。惟此从一无贰之志。不可以随流逐波。而或存或亡。青年遽失所天。此志坚于金石。所可痛者。天地为之阨。其遇鬼神为之变。其遭以磨砺其人之坚贞于永固。此其中盖亦多故矣。在富者犹有仆从可呼。在贫者则井臼自任。在少时已伤进退之维谷。在中岁亦悲形影之雕残。在有子者。尚幸本支之未坠。在乏嗣者。永叹承继之无人。夜照寒灯。凄凉何诉。书扃孤闼。苦况难言。加以族党横豪。亲邻逼勒。周旋无计。处置愈难。每当负屈含冤。自愿捐躯殒命。或投环以誓志。或赴水以全操。嗟乎。此节妇之苦境也。属在亲谊与夫邻舍。理宜顾惜。曲意成全。当首身而举报。宜采择以维风。汇集多名。幽光代阐。恭遇恩典。捐金以助。或于城厢。或于市镇。建石标明。永垂奕祀。则天地鉴其善全。鬼神钦其义举。彼妇之家。光荣三代。生者如得进身之阶。殁者永感黄泉之府。庶几不愧吾辈之作善也夫。
七
人子求地。是安亲的意思。求之过远。则亲转多不安。譬之在生。亲一日不见其子。则倚门矣。更倚闾矣。殁后置亲于数十里或数百里外。为子者又不能经年累月在其侧。亲其安乎。即有吉穴。葬后即发富发科。而此时之子孙。转不似从前矣。富者骄其富。而服饰饮食游佚邪荡之不暇。何尝念及亲墓。一凭吊乎。贵者出仕他乡。有迁籍者。有宦游者。有慕进不已。乐而忘返者。又何暇念及亲墓。一归扫乎。渐至愈弃愈荒。强邻窃挖等弊。殊难枚举。亲其安乎。不若就近采择。只要不受风水泥虫。即是佳壤。且四时祭扫。便于顾照。亲在九京焉。焉有不乐者。语云。吉地凭心地。有一人自有一地。天不能倒行逆施。以地畀人也。此理识之。且天之生财。袛有此数。其待恒河沙数人。恒河沙数家之取给者。亦袛有此数。惜之则囊橐不匮。耗之则用度终虚。处理固如斯。节俭宜尚。尝见有祖若父辛勤。而子与孙简约。始焉淡泊。继渐赢余。而仰事俯畜。既鲜焦劳。春禴秋尝。亦足供用。终岁未尝告竭于人。一生惟庆丰亨于己。苟恃心与奢心并生。淫志与骄志共起。所入虽多。而所出益倍。不观夫侈靡之家乎。坐拥厚资。骄奢日起。一饭则罗列珍殽。一衣则饰夸锦绣。屋宇而画栋雕梁。仆从而前呼后应。马皆食粟。车亦饰珠宝。宾客盈庭。欢呼畅饮。亲朋援势。借粟那金。子弟亦习浮华。妻妾更多粉饰。所谓挥金玉而如土者。恬不知大厦将倾也。及至家资罄尽。门巷萧然。车马无音。宾朋裹足。欲言贷而人先告艰难。甫有求而彼反多讥诮。虽亲如骨肉。究鲜矜怜。即好如妻孥。每来讪怨。更有生平知己。值首尾之牵缠竟唾詈而不顾。往日仆童当门户之雕败。亦逃避而之他。即或仗义。有故人通财。多旧识而受人怜惜。益增己羞惭。呜呼。境至如斯。回忆曩时。真堪令人痛哭也。岂非不节不俭阶之。厉乎。倘当丰豫之时。早生困穷之虑。质朴无文。节省有法。又何志不克守其成。而鲜能创其业哉。所愿酒食游戏不靡费于生平。丧祭冠婚不逞豪于当事。识人情之冷暖。守谨厚之家风。不惟本身长享安乐之天。亦且子孙永受无穷之福矣。然独于父母之奉。善功之用。则又不可一例而论。
八
九畴五福首列以寿。寿大福也。人人争羡之。人人争致之。争致之而又恐弗获。于是图谋益力。冀幸频生。吾见设醮谢念弥陀。有禳祷以祈寿者矣。杀鸡豚罗涤随。有颐养以延寿者也。觅参苓市淮术。有补济以图寿者矣。甚有购千载之首乌。炼金石之大药以延寿者矣。甚有采战借补。伤风乱俗以希寿者矣。种种悖谬狂惑。天将夺其魄而使之速丧。尚何寿之足云。且夫寿者数也。数不可知也。寿者命也。命不可凭也。凶夭短折在天自有一定之权衡。而老大长年在己。贵有转移之功行。特人只知问寿之年。而不知问寿之理与德耳。理操于制胜。而造物亦无权与。其求诸不可知之数。不若求诸可知之理也。德抱乎有余。而天心自可挽与。与其卜诸不可凭之命。不若卜诸可凭之德也。彼天之生物与生人心。殊无二致。人能体好生之意。不事戕贼。不起饕餮。相与共安于太和之宇。则好生即自生之理也。葆其真固。淡其嗜欲。奸声乱色之不留。淫乐慝礼之不接。则精聚者寿自长。神足者寿自永矣。此得寿之理。所谓仁者寿是也。至若施济困苦。周恤孤贫。设粥救荒。捐金赈老。育婴养疾。诸大端行之不吝。则遐龄自增。所谓大德得寿者是也。本此以求寿。不独寿一己。且上而寿父母矣。下而寿子孙矣。舍此以求寿。天必不能如愿而偿。徒增干渎之罪耳。曷弗观古今之享大年。如窦斐范袁诸人。其始本不寿.而具寿之德。操寿之理。卒至挽天心于己。定人如欲寿乎。追踪诸子可也。
九
天地一大包涵也。其丽于天。丽于地者更蕴蓄之不尽也。日月也。风云也。雷电也。时而昏闇也。愁惨也。怒号也。变也不逾时而朗耀也。和淡也。寂静也。当春夏而仁也。当秋冬而杀也。皆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无容心也。泰山之于邱垤也。河海之于行于潦也。苗莠之不齐也。人物之互处也。杞梓樗枢之交植也。静观之而高下悬殊也。清浊异流也。苗仍植而莠必锄也。人仍灵而物居然蠢也。杞梓材而樗枢终弃物也。并乎其所不得不并。别乎其所不得不别也。无容心也。人处其中。戴高也。履厚也。度量当上法天也。下则地也。度量之含宏也。无能状也。无能度也。洋洋乎。若千顷之波也。接人则光风也。霁月也。坦坦然。无险巇之情也。持己则庄也。严也。忠也。恕也。油油然易直。子谅之。心因之而发见也。喜怒之不形也。哀乐之有节也。中和也。妍媸之胥化也。瑕瑜之悉忘也。浑沦也。如是人。望之而莫状其春容也。即之而莫测其渊涵也。可以养身也。可以延寿也。可以膺福也。度量之狭小也。贪也。嗔也。痴也。怨也。多烦恼也。多冀悻也。皇皇然。终日终夜而靡宁也。可顺而不可逆也。可常而不可变也。可富而不可贫也。可荣而不可辱也。处己气易动也。性易躁也。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也。处人多迁怒也。多夙怨也。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也。偏也。僻也。傲也。慢也。几几乎不能与世而共立也。其实私欲也。刻薄也。损人也。病世也。不足以保身延寿而履福也。度量之相越也。辨之宜早辨也。化其褊小而崇乎光大也。斯与天地同其体。合其德也。
十
人当成婚后。每以得子为望。茍得子。则幸曰我有子矣。我免不孝名矣。不知有子固免不孝名。有子究不即免不孝名。有子象贤则已。有子不肖。则不如无子之为愈也。祖若父遗我以产业门第。我不能使我子孙守此产业门第。虽未尝斩绝宗嗣。而弗克继续家声。有子如此。又何乐而有是子哉。盖义方之教不容缓也。闲尝观古今人情。见有缙绅之裔。人人羡之。曰此为鸾鹤之姿也。不数十年而浪荡无底止矣。田舍之子。人人轻之。曰此草茅之贱也。不数十年发达而不可阻遏矣。是何故欤。夫亦教不教之所由致也。然教子有二。以言教以身教。言教则朝夕勤恳教以孝悌忠信。教以礼义廉耻。教以恭敬慈让。教以侧忍羞恶。教以勤俭节约。及教以善恶果报。出就傅。则又教以尊师重道。使之学习有造就。斯其子耳闻日熟。端士日亲。自趋向正。而材可成矣。身教为之父者。一言不可苟。一行不可亏。一事不可错。即心曲中不可怀私而蒙垢。品正行端。可模可范。其子目睹既久。自然亦步亦趋。舍此则别无他道也。顾世有非不教其子。而终不能教成者。其弊又失于过宽。与失于过严。过宽者。轻言低语。似恐触忌。溺爱情私。怒厉不作。有所指说。能听随之。弗听随之。彼其子恃亲之慈仁。而弗敬畏。骄纵日滋。此教不成之弊一也。否则动加唾詈。或加以捶楚。加以锁闭。加以追逐。加以饥寒。在己以为苛责严。斯率循谨。不知天性之恩反成仇敌。有父愈刻而子愈忤者。此教不成之弊二也。不若相子而施谨。厚者以刚克。愚悍者以柔克。刚克所以鼓舞其志。柔克所以潜化其偏。譬之驹犊不事绳缰。放纵而性难驯。苟束缚其身。又加鞭挞。则又性惊而触栏。逝矣。教子者顾可忽乎哉。吾于窠山之阳。见一苍老。缢将绝命。吾解而苏之。问彼何为。苍老曰。吾世家裔也。门楣不弱。家亦中富。生二子。一朴一顽。顽者吾刻责之甚严。防制之甚密。益成冤怼。日与群小人酒食游戏。相征逐。淫色赌博无所不至。家破半。吾犹幸尚有朴者可守半也。乃平日因朴而疏于教诲。朴者无他能。一切家事世事毫不分得。惟啖饭而已。不十年又将半业破去。及今顽子踪迹无。耗朴子束手饥饿。吾亦屡空不能挨此苦。况又不足以对先人于地下。故求尽耳。吾闻言。知此老之不得教子方者。因为之叹息。而作此以醒世云。
十一
人之可以为豪杰。可以为卿相。可以为圣贤。可以为佛仙。冲霄汉而壮河山者。其惟此志乎。志者忠孝节义所由着。人品学术所由成。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志以帅气。气馁则志不伸。志以行义。违义则志不达。在昔孔子至切东周。而陈蔡之阨所不顾。孟子志在仁义。而好辩之讥所弗辞。何其志之奢且远也。后世如班子之志封侯。范子之志宰治。庄子之志虚无。朱程等之志道学严。蜀庄之志龟卜。皆一一履其境而偿其愿。何其志之坚且确也。人若志惰。则一事无成。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若志昏则一生无望。孔子曰。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人若志纷。则一物不如。孟子曰。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志之不可不立也。有如是夫。且夫人一持其志。虽鄙夫妇孺。鬼神所不得而忌。天地所不得而夺。一堕隳其志。即英豪杰士与瓦罐同毁。共草木齐枯。是人成于有志。而败于无志也。闲尝观田夫牧竖。尚志桑麻瓜果种植。以收其利。牛粪马渤蓄积以待其需。其志虽微。而未始非志。较之俨然七类而无一志愿者。其有腼目实甚也。读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之诗。未尝不叹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而坛下有数辈。竟悠忽自处。碌碌无所短长乎。圣门中如樊迟。志日卑下。请为农圃。夫子尚责以小人。彼无一志可告父母而对苍天者。即欲自居于小人。又将不可得矣。自兹以往。尚其急思变志哉。
十二
读书人。大半食馆者多。此系关乎阴骘。不可以不慎。吾见有久为人师。而终身落寞者。皆缘于不尽厥职故也。教子弟有三层。童蒙则先教之以行坐端正。衣冠整齐。言语收敛。与夫拜跪进退等事。温情敬让谨信等端。然后授之以书。随读随讲。务浅近其说。使之易听。稍长至成人之列。人禽之界在此一时。则又与讲明人品心术。功过因果。以正其趋。五经四子书。不徒诵其文。务令嚼其义。力防匪僻。时亲贤士。则心不驰而身亦不玷矣。继此又与之究。克己复礼之功。天人性命之学。明德新民止至善之理。则真学也。而真儒出矣。今之为师者则不然。童蒙入塾。终日苦以咿唔。以了其课。余无一善策启其良。固其根成人之列。徒责以文章诗古字。学诸端以为梯荣取科之计。问经学则不知。问理学则不解。遑问其他哉不知。陶成无术。误人终身。其罪非浅。斯人也。后嗣愚鲁。门第衰微。盖亦天报彼之不称其职也。诸子均居西席。吾故及此尚其识之。
十三
在坛人众半于属生理。抑知生理之义乎。生者生机勃发。如树之有枝而有叶也。而又生字下。着一理字。理犹根也。根固则枝叶愈荣。行商坐贾。固属将本以求利。而一分之利。暗寓十分之害。故术不可不慎也。然执是说也。利将不可问乎。非也。于分内之利取之。分外之利则莫贪也。于自然之利取之。勉强之利。则莫求也。宁利微也无使利大。宁利短也。无使利长。利微也而我俭用之。则微也而如大矣。利短也而我节费之。则短也而如长矣。且人生之富贵无常。而在己之精神宜惜。若徒逐日揣摩。谋获人人之利以肥己。吾恐己未肥。而心先枯矣。生理者知之。谋足衣食而已。何多求焉。
十四
士生不偶。有数朝而生数士。有一朝而生数十士。有数家而生一士。有一家而生数士。盖必由天地诞降之。奇山川钟毓之盛。祖宗积累之厚。君国需求之。然后士始应候而出。士有士之学。学则天德之学。士有士之才。才则王佐之才。士有士之器。器则瑚琏之器。士有士之识。识则广博之识。所以士未出而草芦啸歌。士一出而苍生待命。士之为士。诚重矣哉。自古如八元八恺。及周之八士百男。固称极盛。由春秋而递。及各代往往有非常之士。名震当时。勋垂后世者。指不胜屈。考其持身行事。大都有裨于学术。有功于名教。有补于国家。有利于民生。非若沽名戈誉。空疏无本者也。今之为士者则不然。禀天地之灵。得山川之秀。承祖宗之泽。而无实际以酬君国之用。论学则自谓学贯天人。论才则自诩才倾元白。稍擅雕虫。即以为攀龙附凤之具。目空一世。倨傲千般。风流自夸。轻薄殊甚。不必究其继也。即此飞扬浮躁之习。已负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心矣。独不思士者民之首。为真士不为伪士。然后士品端。为诚士不为华士。然后士风正。为道德之士。不为旷达之士。然后士习醇。昔诸葛布衣而草芦三顾。文正秀才而天下己任。此何等士。而顾不为特出之士。而为盗名之士乎。其在诗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则士之称。诚不易。多士之代诚难数觏也。吾愿为士者。仰体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心。以克副天地山川祖宗君国之望。庶多士之篇。可再作于今日。
十五
父在。斯为子。兄在。斯为弟。弟子者。去日尚少。来日方长。而一生之成败。实基于此。何也。子弟必有个执业。身为业束。则身有依据。若无所事事。有日流于放荡而不觉矣。盖士农工商。尽人事也。不士。不农。不工。不商。则为游惰之民。古者有禁。凡游惰者杀无赦。则知游惰之大不可也。然执业固重。而守业尤贵专。或有始无终。或见异思迁。究与无业者等。其何以安生计。而慰父兄乎。为子弟者其思之。凡人之生。生于心。心善则百脉流畅。心恶则群体憔悴。不见夫树之有枝叶乎。树有枝叶。固是人事栽培。雨露滋养。而生机畅达。实本乎心。纵加之以斧斤。践之以牛羊。只要不伤其心。仍无恙也。苟伤其心。立见干枯耳。子弟之心盖可戕贼乎哉。近时风气不古。一切勾引日盛月炽。以酒戕者有之。以色戕者有之。以赌戕者有之。以烟戕者有之。更有以争斗戕。以奢侈戕。以饮食戕。种种戕心。难以枚举。甚者心怀鬼蜮。心存刻薄。心长骄傲。心滋放肆。心挟毒害。如是等心。以心贼心。子弟之面目犹是也。而气魄已夺之矣。惟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人。自然心坦气和。心朗神生。为子弟者。其思之。心正矣。品更宜端。六尺之躯。备五行之秀。不端其品。辱父兄矣。端品者。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当于非礼。勿视听言动。以绝其妨害。然后出入有常。举止有则。兼以不尚艳服。不着邪履。不谈闺阃。不履邪径。不进歌楼舞馆。不坐茶亭酒肆。与老成游。与道德近。与奸邪远。与便佞疏。自尔端人可拟。否则失品。为子弟者其再思之。至于银钱。虽属人生不可少之物。而采取奸利。每贻父兄以恶名。若一味贪图。殊不足以对我父兄。莫谓弗得。即得必失也。且子弟正属有为。而利欲薰心。却损无限福泽。慎之慎之。父兄有善继之。恐其不增。父兄有恶讳之。恐其不尽。父兄有欲。思满之。父兄有忧。思释之。为父兄之爱。子弟勿为父兄之怨。子弟兄弟间。或二三人。或四五人。勿起私积。勿听枕言。勿伤天伦。作一个田氏荆花。姜家大被。方是如手足的真处。转眼檐滴。则效依然绵远有庆矣。为子弟者其更思之。
十六
修士好言仁。谓仁为性之根。情之蒂。在天为生成。在地为长养。无一处不是仁之布濩。无一刻不是仁之流行。人而不仁。不可为也。不知仁之精髓。须从心之。德爱之理。二语勘出。然此二语。学者每滑口读过。不深思其何以为心之德。何以为爱之理。遂使至当之仁。说不真切。而浅识者。更推之愈远而愈失矣。盖仁有体有用。心之德体也。爱之理。由体而达于用也。仁不根乎德。则仁为虚器。仁不发于爱。则仁为死物。以心之德求仁。仁在是。以爱之理言仁。仁在是。然心之德。人人解得。只爱之理。一句又起后世许多弊病。吾见有以姑息为爱者矣。有以私欲为爱者矣。有以偏僻为爱者矣。有以容忍为爱者矣。凡此皆错认爱字。即错认仁字。仁固爱。不兼爱。不偏爱。不犊爱。仁以如量而止。如从井救人。则逾量矣。仁以见境而起。推及无穷则逾境矣。且仁存恻忍。有恻忍所及所不及处。必无所不及。仁不如是之骛远。仁好施济。有施济所到所不到处。必无所不到仁。不如是之驰思。总之仁率自然。不出勉强。人能辨之。庶仁不至流于虚伪。而为假仁者所袭取。
十七
诚意之学。是初手工夫。亦最细工夫。自来道学之士。无一不从诚意做起。然意之诚与未诚。无人见得。惟自知觉。传言毋自欺。必求慊。是为诚意下切实工夫。果能不欺。求慊意。未有不诚者。若徒静坐一室。口不与人交。目不与物接。终日沉思默守。以为意之诚。如是而止。而心猿百变。不知几经奔驰于千里外矣。意究何诚。此之谓自欺。此之谓未慊。盖诚意惟在慎独。十目视十手指。独中之严。严于广众。则意无不诚。彼世之以静坐为诚。以闭目为诚。并不于意之起发。截然阻其私引于善。终是浮浅不精切之功。与小人掩着之伪一流人物。何能步先贤大儒后程耶。
十八
人无二性。性无二理。人之有性。如天地之得一也。无二性何。人之仁义礼智性始然也。既有仁义礼智。推之则忠孝廉节等端。皆性中流出。并未尝强之如此。而终不得不如此。此以知性之根。生于无形。发于有为。一人一性也。人人共此一性也。即物物共此一性也。今谓恻隐羞恶是非恭敬。性有存有不存。则大谬之极。恻隐羞恶是非恭敬。并非出于人为。乃发于自性。其鲜恻隐羞恶是非恭敬者。有后起以蔽之耳。不于未发征性。而以后起泥性。无惑乎。性日漓而日牿也。性之赋于天命者。中和也。征之人为。则忠恕也。人无中和。则非天命之实。人无忠恕。则真后起之私。世人不察。转多难之。何故。即如一人于此。始焉慈忍一心。继焉刻薄一心。其始之慈忍。乃虚灵不昧处。继之刻薄。乃私欲蒙蔽处。究竟不得以刻薄。而没其慈忍也。自左道多而正教少。将这个性字讲坏。殊不明性之理。并害乎性之实矣。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此一句则足以破古今之异说。
十九
纯阳子为天下之医王。以能起死回生故也。善医病。莫先于善用药。吾见天下苍生皆抱沉疴。而不得其药。因发慈悲心。下尘世而救之。使疾瘳而体舒泰。用药八大味。可人人服之。一孝一弟。一忠一信。一仁一义。一廉一耻。而其中更有大补于人者。又一善。服此上八味则疾瘳。长服下一味。则疾愈瘳。吾之言非诳汝辈也。当今之世忠孝等事。实尽者有几人。为善一途。乐从者有几。辈是徒知慎风寒之疾。而不知有心腹之病也。盖天道恶盈而好谦。人不体天德。以持身持心持家。故天恶之。虽有万金。立见消灭。虽极烜赫。立见消亡。本身既有余辜。后嗣亦多殃。及自此。魔障丛生。灾星叠见。天特使之除盈以益困。除贵以益贱也。为今之计。急服吾八药。使五伦五常振新。急服吾善药。使鳏寡孤独。及昆虫鱼鳖禽鸟等类。均受其利。愚顽蠢钝。奸贪诈诬等人。均受其化。有家者出钱。无资者出心出力。庶心腹之痛可疗。而子孙亦获寿命矣。试看今日此药需否。
二十
纯阳子一倾耳之余。不禁慨然矣。今天下之庸庸者何多也。本不识不知之伦。而妄议朝家之事。不辨真伪。道听涂说。以为某某忠。某某奸。某某进。某某退。某某赏。某某戮。某地陷。某处危。某城下。某府倾。言之谆谆。而听者弗察。遂以为真。相率而传于里巷。播于城乡。始焉犹少讳之。继焉则无忌惮。徒摇动夫人心。蛊惑乎士女。此诚今日之大不美者也。独不思我君何人。我朝何代。而不存一忧国之心。存一回天之想。相与晨昏洁诚。焚香默叩。求保世宇清平。国家安靖。徒藉远信之似是而非者。津津乐道。是亦愚之极者也。当此之时。甚赖有识之士出而正之。闻彼言则开导之。曰。是不宜出此不祥语也。是不宜形诸口舌。以惶惑人民也。人民惶惑。则世不治矣。世不治则尔亦莫保矣。且尔何人。敢言朝廷事。独不虑官府闻之而罪尔乎。示已又转劝曰。尔无忧。今天道显明。风则调矣。雨则时矣。日月则未尝食矣。五谷则未尝歉矣。正我皇上有道之征。人民太平之象。夫何忧哉。由是而谣言息。惶惑止。世宙宁矣。尤责在宣讲者。
二十一
以奉事父母。比尔等作善。事父母。必待父母要吃才进吃。要穿才进穿。孝极薄矣。要吃而少进吃。要穿而少进穿。又极薄矣。当要先意承志。父母未饥恐已饥。先进食。未寒恐已寒。先进衣。方称得一个孝字。今尔等为善。吾题及而始从善。已薄矣。吾题及。而犹不尽从善。更薄矣。将何以答天地。而格仙佛乎。必不待题及。而自从且乐从。且丝毫不有所希冀。而从则真心乐善。不求天地仙佛。天地仙佛自然无微不照。无感不灵。尔等试回想一番。有此真念否。吾见有一粟米之善。而冀幸频生。少不如愿。沮怨之私。顿起者多矣。
二十二
凡人不可存获报之心。亦不可存冀幸之心。我生当作当为之事。我作为之。乃是分内事。即如有亲当孝。我孝之。无他图也。有兄当敬。我敬之。无他图也。图则孝敬。从有所为而起。并非从血性中流溢出来。为善亦何独不然。人之初生。性本至善。我今日为善。乃我天性未漓。天良未泊。以此还其最初之本然。无事勉强。无事艰难。无事图其报应。如少有一毫图报之念。则善根先不真切。不稳固。报则善犹有余孽。不报。则善并无根蒂矣。吾故曰。不存获报之心也。人每以冀幸为心。谓我日奉仙佛。仙佛必如我之所求。如问病。问寿。问家宅。问坆地。问名利等端靡。不求于仙佛之前。此即冀幸心也。不知问仙问佛。不如问之自身所为。自心所向耳。问得过身心。天神佑之。仙佛保之。吉神随之。恶星避之。随时随地。无不如意。如以杯水来。即欲易河流返。乌有此易易事哉。劝尔等把这两样心肠逐去。一心皈命。至诚无欺。善念日坚。私情胥化。则大报至矣。
二十三
人家户口。或病符缠扰。或官非口舌。或横祸奇灾。皆系本身应受之阨。今生应受之报。及前人贻下之孽。必待愆尤消释。余殃尽净。然后解免。否则妄干仙佛。徒增益其罪耳。故有不求仙佛。而仙佛寻救者。其人之修德行善感之也。有求仙佛而仙佛不之救者。其人之立心制行。不问而可知矣。欲弥灾咎。无须祷禳。还当自责诸己心。
二十四
惑之为害大矣哉。自古英雄豪杰。非不慷慨立功立德。而一朝迷惑。较妇孺而不若。卒至败名丧节。不可挽回。至于庸愚不待言矣。惑之为害大矣哉。而其所以受惑者。由见理不明。以人言为是非耳。夫见理明者。中有主持。百折不回。即指可截发可断。而欲行其所行之志。必不可易今日之事。固理之至可明。而势之无可疑者也。圣贤著书立说。为天下后世计较。着彰明无可议者。仙佛演典传经。亦为天下后世计。岂有可疑乎。吾由儒入道。所言皆圣贤之言。而世人不察。动云。鸾降大干法令。独不思如果干法。吾岂故为此以害人哉。在昔毗陵等处。以言救世。有惑之者。吾愈解之。而人惑如故。他如齐云等坛亦然。呜呼。人心之不明。今古同辙也。昔子张问辨惑。孔子曰。知者不惑。圣贤皆以去惑为教。盖念天下人之惑者众矣。然则何以解之。以理与势解之而已。见理明则惑自解。揣时势则惑亦解。吾愿尔等以今日之事。而自审之。自度之可也。夫何惑。
二十五
吾抱婆心下游尘世。不一代矣。向人即教以善。无非望人同归于善也。而劝善实难。有听吾教而不入善者。有听吾教而向善不固者。此等人吾欲绝之。吾又不忍遽绝之。再三叮咛。以期终底于善而后止。而人任其千言万语。卒不感发其天良。吾其奈之何哉。即有好善之士。方一念向善。即一念思报。此有所图而为善者。非真向善人也。向善必如死呆一般。一善为。百善为。千万善亦为。不知为善之有果报。只憾为善之有遗漏。此方是真心乐善。吾惜不多逢。今尔辈如果坚于为善。吾最重之。不负吾屡来斯土也。
二十六
回道人抱一腔恻忍。逢人即谆谆训诲。虽亲之于子。兄之于弟。师之于门人。不过如是。吾岂好为论说哉。春秋以降递及轲老。历数百年。而朱程等大儒出教化。又复振兴以后。间有真儒垂言救世。至于兹而教化几灭。斯民秉彝之德。往往不复。致使世日卑下。风气无复有古遗意焉。吾以慈悲心志。孔孟诸儒之志。为天下振其聋发其瞆。吾之心亦几瘁矣。吾之言亦几穷矣。前载乘鹤闲游。偶遇陶子复等。诚心叩恳。吾于云端感其真意。因驻于兹。以救蜀西之苍生赤子。所言并不涉于诞妄。忠孝等事之言也。吾又何尝有负于斯人哉。乃斯人却负吾言。聋者仍安于聋。瞆者仍安于瞆也。吾责之过。未勉失于刻。吾容之过。未免失于宽。吾不得已。又多方动其天良。启其性善。蚩蚩者终无变志。呜呼。斯世斯民。其将伊于胡底也。
二十七
古今大医王惟吾克当。盖不仅能起死回生。更能起顽转善。能化奸成忠。能使伪归真。能解暴就和。一切有知识无知识。如植物潜物腾物。皆能感吾之化导。而遂其生。复其性。岂独衣冠中人哉。吾鹤游于兹。将以医此地风俗。医此地人心。使归于醇厚浑朴。内不失其良。外不失其体而后快。诸子从吾数年。吾千言万语。为诸子励其志。发厥良。端其品。正大其心。和平其气。善念日增。而孝思日笃。吾之待诸子不薄矣。吾之望诸子靡穷矣。孰意过而辄忘。立心立志。依然不堪告人。是吾之负诸子乎。是诸子之负吾乎。可惜吾一腔心血。付之东流。可惜吾数百金科。如对木偶。可惜吾奖之。终不能诱进于至善。可惜吾哭之。亦徒劳其神思。吾其难哉。而今而后。吾欲无言尔。诸子莫谓吾前慈悲。而后淡漠也。
二十八
吾为大慈亦为大悲。又号度人无量天尊。吾之刻不忘斯民也。久矣。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不有圣人出而教导之。则性真日牿。仁义礼智信等端。日漓而不讲。幸孔子木铎振响千秋。而世道为之大变。厥后群贤大儒。体孔教以教世。世虽就衰。而闲有古遗意焉。降至于今。数百年中。谁为振聋发瞆。使民风还醇而返朴。民德日新而月茂者。教化日衰。则人心日伪。本初日亡。其士林纵欲败度。其小人作奸犯科。甚至害理。忍心逆伦干分。吾俯仰其间。惜斯民之不能愧励自新也。慨斯民之不能争自濯磨也。伤斯民之不顾身家而保命也。因随地结坛。逢人开导。使一人向化千百万人。俱感奉而复其良。吾之心乃慰。笔机所至。非空谈炫俗。言伦理。言德性。言躬修。言因果。言报应而已。此数者圣贤皆先吾而论之详矣。特意语浑厚。智者知之。愚者不省也。吾始浅近其说。或托于诗歌。或形于唱叹。无非使智愚皆明其义。晰其理以听吾言。而行所当行。尽所当尽。吾之心血半劳于兹历有年。所奈何愚昧之子自暴自弃。不能即吾之片语只字而遵奉之。更有士农工商。未尝不知自好。每随听而随亡。吾欲就之。彼偏远之。吾欲劝之。彼转谤之。吾欲提出之。彼安于堕落之。呜呼。真可痛哭哉。一只渡人舟。一架上天梯。谁来问及而欲登者。吾不得意极矣。吾转念复思。民犹三代之民。天之爱民。终不绝以自新路。吾即不得意。亦当强颜重宣诰诫。务使风清俗美。民无浇漓之习。尽成庞古之风。为子者言孝于亲。为臣者言忠于君。为弟者言恭于兄。为友者言信于朋。如此而已。乩沙飞舞。立出千言。一章一心血。一节一心血。一句一心血。一字一心血。吾不惜心血。将以治斯人之有奸者。有诈者。有恶者。有孽者。有不孝。不忠。不弟。不友者。使尽听吾言。信吾教。以慰吾引诱开导之意。吾之劳苦若是。尔辈其代谅之。莫谓忠孝等事。老儒迂谈。试自扪心。果尔是孝子。忠臣悌弟信友否。少有欠缺。即负疚毕生。吾愿尔等实践。方是真孝。真忠。真弟。真信等人。吾每谈孝。发孝子之幽光。谈忠。发忠臣之轶事。此忠孝诰之所由作也。即礼称文王世子。书列伊训君陈等篇意也。谈弟近。则喜称王览孔融诸辈。谈交远。则乐述遽孔管鲍诸贤。盖看去似易。而行所难行。尽所难尽。故极重之。且夫。天道亦昭彰矣。不孝。不忠。不弟。不友。岂有善其身以终者哉。岂有诸恶皆作。众善不行。而能昌厥身以及子孙哉。岂有好善好学。明忠孝弟友之义。而无所报施哉。惜乎奋勉不生。私情未化。不念身无所贵。以心为贵。心无所贵。以良为贵。身能毁。心能毁。惟此一点灵光则不灭也。尔辈重身重家。直等靠诸冰山耳。痴呆孰甚。讲空心之法。并不是教尔等不食饭。不着衣。不养父母。不畜妻子。不过名利心较道义心。有差别轻重耳。重道义而轻名利。则道义中人终不是穷汉。重名利而轻道义。则名利中人每多成为鄙夫。轻重之间须当辨别。况吾此身是父母生的。君王养的。师傅朋友教的。吾不自贵其身。待如珠玉。重若兰芬。徒为本身后嗣。而今日磨之。明日磨之。今岁损之。明岁损之。渐至血枯心瘁。发秃齿摇。使父母顾而忧。亲友见而悲。妻子睹而慨。亦何趣哉。何若本身修德行仁。遗型于后世。留名于乡邑之为愈也。昔孔子忧道不忧贫。孟子富贵不能淫。从古圣贤何尝顾及身家哉。究之子孙昌炽。门第丕新。千百世而未艾者。皆积德以致之也。望尔辈打开迷障。觅得坦途。乐善不倦。后其所私。自然果熟子圆。天报迅速矣。吾重重复复言之。殊无伦次。无非付尔辈一贴解毒散耳。
二十九
人情莫不好誉扬。而恶指责。好奖励而恶讥弹。不知所好者。美疢我者也。所恶者。药石我者也。美疢不如药石。前有名论矣。吾逢人即以规过摘恶为心。盖深望人之全其为人。是迷津之一航。盲人之一相也。而人往往闻吾刻责之言。以为羞耻。每多忌厌。是亦不思之甚也。不观夫斫木乎。虽有桥梓材。可供作栋梁。不有引绳削墨者。依然弃物也。又不观夫琢玉乎。虽有连城品可登诸明堂。不有磨石错金者。依然非宝也。人即赋性极灵。秉资极厚。尚赖父兄师长朝夕训迪。况下焉者乎。闻指其弊革其非。而怏怏不乐。护过之念萌。克己之功疏矣。昔子路闻过则喜。大禹善言则拜。为圣为贤。尚如斯之。虚怀不自满。假我自问。有分毫如仲子。如大禹否。不是之想。而恶闻规戒。将欲吾不指责而誉扬乎。将欲吾不讥弹而奖励乎。是亦不难。今日遇尔。即曰尔可为仙也。可为佛也。明日遇尔即曰。尔定发富也。定发贵也。又后日遇尔更曰。尔之子孙妻妾吾保之使贤肖也。尔之寿算运命吾锡之。使永亨也。是即不指责而誉扬。不讥弹而奖励也。尔能信乎。无已则仍听吾教涤其旧染。勇于自亲。方不失遇吾一段因缘。
三十
天下惟不好善者无事。天下惟好善者最多事。其说何也。好善者心虽诚。而未必其极诚。故天若不知其为好善也。而所加较未好善时。尤多拂意。天盖试之也。非倒施也。天盖磨之也。非逆行也。所以自古圣贤豪杰。负拯救苍生之心。抱安定社稷之志。而沦落穷巷。必至不堪其苦。然后发达。今之为善者可推矣。陈胡诸子于此。功可谓尽厥心。发厥愿。而诸不畅遂。将谓善无效乎。抑将谓善有效乎。清夜图维。几怠厥善。吾故即古人以发明之。而诸子之疑。庶少释矣。诸子之善。庶愈力矣。
三十一
人不能得进境者。私心累者半。贪心累者半。高贡偏僻累者又半。而实由于从善不如流。听诫不速改。以至圣贤仙佛谆谆提撕。不能信之。坚而执之。固尔辈从事于斯。匪伊朝夕。凡吾巽言之。尔辈实守之而体验者。有矣乎。无有也。凡吾法言之。尔辈凛奉之。而弗忘者有矣乎。无有也。动存一腔私念。谓仙能久降。吾已久侍。仙必加我以富贵福泽。子肖孙贤。妇听妾顺。与来生善报。靡不如意而获。且谓劳劳数载钱钞未惜。是必无不我厚报之理。不知尔计左矣。此系妄想。智者不存是心也。尔辈能听吾言遵吾教。吾即力保入善籍。否则虽千百金。亦袛为粗功耳。尔辈中人人岂无善。人人岂无恶。而以吾教导其间。有恶减于彼。而成就于此者。有善增于前。而又削于后者。即上所谓数累之故也。吾深为尔辈惜。吾终为尔辈望。一言以蔽之。曰。改之为贵。噫吁。嗟乎。惜哉。何性情之不化如此哉。自吾阐教于兹。得诸子为之追随。意以为涵三宫齐云坛之胜会。可再见于今矣。乃训迪有年。本欲诸子性化其偏。情化其伪。而诸子竟不果。吾于天人理欲。辨之甚明。诚正修齐。提之甚显。更欲诸子。复其性平其情。而诸子亦不果。吾又以下元甲子。不为良时。不为佳会示之。诸子有悟者。有不悟者。不识此身。尚不可知。吾性何寄。吾情何托。吾性无寄。吾情无托。自不宜任吾性。任吾情。以速败吾身。奈何只图目前。而不虞后事乎。夫风将起。而鸟尚觅巢。雨将来。而蚁尚徙宅。物具灵明避凶趋吉。人何蠢蠢乃尔乎。吾悯之怜之痛惜之。咨嗟而叹息之。示以浅言指以近理。庶冀诸子。悚然思。憬然悟。以变化其性。变化其情。而诸子终不果。士者方矜其才华。商者又诩其能干。富者以银钱为性命。而不舍分毫。贫者以时运之艰难。而益生计较。此固吾见之熟。而试之确者也。独不思。此亦性情所使。茍能制其性。制其情。又何至逐逐役役如此哉。至于性发而不恕人。情私而不公人。尤吾言之泪下。食不甘味。坐不安席者也。噫吁。嗟乎。惜哉。吾恐诸子长欲亲吾。将有不能如愿之一日哉。
三十二
生等既幸太平。幸有好父兄。又有好时日。理当置外务于不问。一心专诵。期为一世。学成名立之士。方是儒者心胸。生等非不自爱。而读书一念谋利。又一念既有以纷其志。则于学问中。即低一着矣。自今以后学董子之下帷。效范子之划粥。饱德不饱味。图道不图家。各求实功以储国选。苦尽则甘来理必然也。生等沐吾教导。总不长其学识。徒以俗见俗闻自矜。如礼者体也。凡事合体礼斯存焉。祀神奉先不吝于物。所以明敬也。而区区自守者。每遂一己之私。而失先王之教。即如亲在。向尔索鸡豚。尔岂必因不忍而阻止乎。向尔索鱼鳖。尔岂必因好生而违背乎。观此则礼之所在。亦奚辞焉。尔等春祭吝用一羊。以自明其不好杀。势必同梁武之治而后可。昔子贡惜羊废礼。孔子则惜礼存羊。千古至正之义。昭然若揭。何弗借思乎。以后行其礼。即不必行其仁。行其仁。则不能行其礼矣。
三十三
诸子遵吾教导。诸事均作得井井有条。但少一个忘字耳。所作皆系于心。不能过而不留。吾故谓少一忘字。人固以行善立功为务。尤以忘善忘功为贵。诸子少作一善。辄自喜曰。吾作善矣。未有以善为当作。而不存于心者。少立一功又自快曰。吾立功矣。未有以功为当立。而不蓄诸念者。上天未尝不许诸子善功两端上天。究未尝即许诸子善功两諯。盖惜其不化善功之迹。而多善功之见也。诸子勉乎哉。进于过化之境可也。远来诸子。侍吾数次。以吾必有异传耶。非也。天地之道曰刚。曰柔。正也。而非奇也。人伦之道曰孝。曰弟。正也。而非奇也。循正路则坦平。寻曲径则荒谬。谨之。凛之。勿违道。而并害乎道也。人生只讲一个理。理只讲一个情。背理违情。不近人情即为大惑。长此迷谬堪惜也。
三十四
人生凡说话。一切先要在心上等量。等量如此。人不乐闻此语。我即弗吐此语。人系器小。我说话更要谨慎。每见有其人。于我原无嫌隙。一旦弃绝我者。必出言少检点耳。我言之无心。彼听之有意。故生出许多故事来。是以君子贵慎言。
三十五
凡举一大功。先要内和。方能有济。一切事务俱要相商。不可自傲自执。即有不下气事。亦当以心量心。自然气下。大功方始得成。
三十六
酒伤血。宜少饮。烟伤五脏。宜绝吸。气伤肝。宜调和。财伤命。宜轻视。教子以方。持家以俭。行善以勇。好德以诚。庶几不愧吾坛之士。至于宣讲诸生。出在外方。先以朴诚。继以端。方则品行立。而言易动人矣。凡馈送之余。当权之以义。勿得苟且授受也。
三十七
吾牵合诸子到一处。诸子数百年因缘。于兹聚会。诸子须念此因不偶。此缘不易。视为骨肉一般。有痛痒则共念之。有吉庆则共贺之。有凶丧则共吊之。至于言语间。更宜彼此相谅。方不失此良缘良因。且既共祖堂。均是同辈。勿存秦越之见。诸子和。则诸子之亲。亦长安于此矣。无论远近。春露秋霜之节。来兹祀事。方不至有名而无实也。
三十八
吾今而知成功之难也。矜材者徒自逞其聪明。而负气者又不甘于听命。彼也一心。此也一意。彼心惟恐其被人抑。此意又嫌其被人非。于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是。而凡有见有能者。皆视为卑不足道也。而旁观者。亦听彼之恃才傲物。而不与之争。即至事机覆坏。亦惟偷视冷笑而已。此成功之所以难也。今庙宫粗成。而一切利益之事。尚未大举。正宜协力同心。共襄厥成。化彼此之见。遇事相商。期于有功而无过。有得而无失。方不负吾饶舌数年也。
三十九
昔纣有三千。离心离德。武有十乱。同心同德。纣之所以亡。亡以此也。武之所以兴。兴以此也。治国如是。修功亦然。今尔辈创建此庙。同结善缘。固千载一时之良遇也。窃虑始焉。协力一心。继焉各立一心。亘相抵牾。亘相报怨。将非常之盛举。败坏于独断独行。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尔辈念哉。否则将贻外人笑也。吾春日好游。游者所以得天地冲和之气。秋日亦好游。游者所以出天地伏塞之气。吾去岁曾游于武当峨眉等处。今春又复游过江陵。迩来秋将尽矣。吾欲携人游青城之五竹岩。诸生愿从吾游。可择行期以行一时之乐。
四十
上元考较綦严关防。月余不觉春光之又至矣。至今目睹山花。耳闻啼鸟。发吾活活泼泼之心。殊觉爽快。真难得此韶华也。
四十一
吾心如山之峙。如水之平。峙则无所撼摇。平则无所动荡。物与吾有形迹。吾与物无尔我也。恩怨悉忘。亲疏胥化。吾只还其本然不滓之天。而偏全曲直得失。是非悲欢哀乐。于我何加焉。故谓之为闲道人。尔辈知此。亦养心立命之一道也。
四十二
失田得田。一忧一喜。人如买业。万用不得低色银两。失业之情可怜。厚德之积在兹也。银足九八若歉分毫。皆有过错。盖天恶人之刻也。
四十三
吾尝执人与物。而问于莫是翁曰。人贵乎。物贵乎。人贱乎。物贱乎。莫是翁勃然作色曰。先生何等人于物哉。彼人也。五谷以为之食。布帛以为之衣。盖造以为之居。科第以为之贵。仓箱以为之富。其视披毛羽而戴尾角者。真不可与鸟兽同群也。先生何等人于物哉。吾曰。闻子言是人贵而物不贵。物贱而人不贱乎。莫是翁曰。然人诚贵也。物不贵。物诚贱也。人不贱。吾曰。子贵人。吾且不与之言人。子贱物。吾试与子言物。子独不观夫游蜂乎。奉一王以终身。出入与从。迁徙与共。居然明君臣之义也。子独不观夫乌鸟乎。养育之恩。劬劳之德。必思补报。居然深孝子之情也。子又不观夫黄鹄乎。故雄失。则七年不双。晚独宿。而不与众行。固亦知贞操之宜立者也。子又不观夫鹭鸶乎。逍遥闲逸于沙渚。得食则食。饕餮无心。固亦知廉洁之宜全者也。至若蜾嬴负子之仁。蝼蚁报食之义。雁行排序之礼。知风觅巢之智。趁时催耕之信物也。而为忠为孝。为节为廉。为仁为义。为礼为智为信。班班可考。虽物其身。而俨然人其心矣。子又何得贵人而贱物哉。且子自抚生平数端。克尽与否。其克尽也亦分内事。无庸表异于物。其不克尽也。则人也而物不如。即欲自等于物。物将讥为不类。严绝而痛斥之。尚悻悻然曰。人贵而物贱乎哉。莫是翁闻吾言。默默无以应。且愧且悔而退。
四十四
予于甲寅之秋。八月廿六日。天高气爽。夕阳在山。闲步于绿竹之溪。见一老渔。蓬首跣足。有饿殍色。背破网归。至溪右之密林处。茅屋几塌不蔽风日。一老妪出而迎之。相与絮絮。不知所云。顷则老妪且詈且悲。而老渔亦复仰天长叹。予异而诣之。老渔曰。予世家于兹。祖若父皆以渔为业。幸饱暖。及愚则运否甚。糊口之资。赖此以少给。而断炊不时。凡四娶育五子皆殇。今只余夫妇二人耳。每出网捕。争取者日益多。又复溪之上下数十里许。鱼不满寸。市之亦不售价。生计日绌。今晨炊未举。强步网取。日西无一获归。老妇怨痛耳。予闻之慨然叹曰。天之生物原不禁贫乏者之采取。而取之以时。物犹得滋生繁育。取其大者。小者尚遂其生。若并小者而亦取。是天方生之。人即杀之。灭其生理。绝其生机。天甚不快。况一人杀之。物犹有漏网之时。人人杀之。物并无逃生之路。天岂忍听人之戕贼如此哉。彼老渔者。相继业此。其杀也。擢发难数矣。至本身而四娶五育皆殇。炊烟屡断。盖亦有所由致也。使老渔能弃此业。别图生活。或者不至如斯。而终托迹溪流。罗之殆尽无惑乎。老且因也。术之不可不慎也。有如是夫。予因作老渔说。以戒世之过戕物命者。
四十五
余化一乡人。游于临邛道左。遇一叟。须发皆白。衣短布衫。背负一囊。且行且住。若不胜其力者。然余问何负。叟曰。负粟。问何之。曰。将鬻于市。余曰。叟有子否。叟曰。有子三人。余曰。何不使子代。叟曰。余三子各爨。自谋之不暇。谁愿代者。语毕叟去。余叹曰。斑白者不负戴。王政所以安老也。有事服其劳。弟子所应尔也。今皤然一叟。不得扶杖优游。尚苦卓如是。以是知世道不古也。殊令我思三代而不置也夫。
四十六
有一白生。失其名。趾高气扬。向吾突然而语曰。夫人处穷庐守陋巷。抑郁殊甚。吾欲造台沼起楼阁。日延宾客。夜拥妻妾。笙乐不绝于耳。脂粉不绝于目。庶几暮乐而朝欢。吾曰。真人生得意事。白生又曰。彰身有耀。适体宜华。短布粗衣实形謭陋。吾欲夏凉昔葛冬狐裘。锦绣绫罗为我服饰。吾曰。衣裳楚楚曾载咏于风诗。白生又曰。博奕之中启人智慧。能遣能虑能消岁月。吾欲喝六呼么赌胜负。表挥霍。吾曰。逢场作戏人人有之。白生更曰。鸟兽鱼鳖实为佳殽。吾欲畜鹰狗。操弹丸射飞逐走。鲜鲤佳鳞网罟而获庶。适口多异味。而杯盘亦生色也。吾曰。弋于山。网于渊。亦游艺事也。无足怪。白生闻言。欣然得意而退。或责吾曰。先生一生好说因果。好下针砭。今闻白生言。不惟不开诚阻抑。反随声附和。奈何。吾曰。否否不然。譬如攻金石不受刀锥。愈力攻之。则破斧鈌锜无益也。白生负其盛气。满假已极。即与之言。如对豕语耳。或曰。然则听彼纵恣乎。吾曰。吾闻之。人之邪淫。不自覆藏。不自悔悟。诩诩然尚自以为得计。天将夺其魄而降之。罚矣。吾又何言之有。不数载。白生果以骄纵死。或乃恍然语曰。吾今而始知先生之不教者。皆弃物也。然则人幸为先生所教。勿为先生所不教。庶可以全其为人矣。
四十七
有好道子。自号清白居士。经年访道越岭。渡江不辞跋涉。一日憩于野亭。遇一长者。皂巾蓝袍。坐石橙上。摇尘尾不辍。居士向而揖之。相与谈论。并道其学道之切。特访明师。长者曰。道道道。妙妙妙。妙妙妙。窍窍窍。知窍知妙。知妙知道。语毕而去。居士异其言。随起牵其衣曰。幸顷遇何遽行。长者曰。子不我识。坐此无益。居士乃跪而请曰。长者幸教弟子。长者曰。千金尚不能卖。岂途遇而授受乎。若果问道。容后至子家。遂辞去。居士候于家。数月不至。渴慕益切。夏日庄外看禾。长者飘然而来。居士甚喜。延之入室。供以酒食。一切礼猊出于至诚。朝夕拜求大道。长者随应曰。顺成人。逆成仙。欲修仙。须把乾坤颠倒颠。余无一语相示。后居士献白镪矢。誓言。乃教以采取搬运之法。其实已入于岐路矣。并不示下手功夫。遽言烹炼。言火候。究竟婴儿姹女。相隔天渊。黄婆何曾牵引。遂使水不能上升。火不能下降。壅塞中宫。头眩腹胀。食少神昏。呻吟床第。渐至不起。而长者已莫知所之矣。吾因叹盲师之害人。如此其甚也。而尘世之学道。被盲师欺诳者。盖擢发难数矣。可慨也夫。
四十八
人生年近古稀。精血就衰。宜力澹嗜欲。安定神志。一切家事子孙之计。可不必劳其思。而动其虑。思我一息尚存。固如是矣。倘或淹淹不起。又将何如。孔子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盖得者丧名之具。亦损身之媒也。夫既往之光阴不在。将来之岁月无多。哲士知几。谢却时虑。静养天年。断不可终日终夜而犹萦扰不宁也。
四十九
如金如玉。士之品也。诸子历学有年。却不以金玉自待。言多浮躁。行多粗暴。全无一点涵养体度。常人并处。不觉其粗。雅人同居。则自形其俗矣。吾故曰。不以金玉待其身。
五十
居心自善。不如与人共善。乡党中。有可劝者劝之。有可戒者戒之。劝戒昭然。即是成己成物工夫。勿视为浅也。茍一切诿为非切身之事。则居心先左。盖人要生有益于人。死有益于世。虽妇人孺子。莫不感吾之劝戒。而翕然丕变。从此做去。功莫能量。
五十一
人莫把己身看大了。又莫把你身看小了。看大己身是谓轻狂。轻狂则无福。看小己身是谓局促。局促则无量。于世故中。宁卑人一等。不高人一等。则不自大。而人自重之。于德善中。不让人于先。恐落己于后。则不自小。而人自钦之。两者当亘而用之。
五十二
眼界不宽。则心思多蔽。古人学古。皆从观览而来。如欲学忠臣。则当读忠经。如欲学孝子。则当读孝经。其他可类推也。欲清之。心思涩甚。须于静夜黎明时。扫室焚香正襟端坐。庄诵南华法言等经。及古诗歌等类。则心自清灵。清灵自不滞于物。不蔽于心。久久有鱼跃鸢飞之趣。到此地步吾更示之。
五十三
士之所贵者。贵有优容之度量。尤贵有振作之精神。有振作之精神。天下何事而不可任哉。子却少此二字。是一生之累。何也。不振作则心志颓。心志颓。而可已者。已之。即不可者。亦已之矣。勇于闻勇。于行何以称焉。
五十四
人生所当尽者。有本有末。本先末后。两者有次第无重轻。子四十以来知敦本矣。此得其所先也。但于末节多未讲究。有缺陷焉。以后尽末节。如敦本始。则不至细行不矜。而累大德也。人不在读书与不读书。而心地俱宜。勿昧慈者。此心刚者。此心不屈者。此心不謟者。此心何谓慈。如孝弟之良是也。何谓刚。如不甘人下。欲出人头地是也。何谓不屈。羞恶之心致也。何谓不谄。傲骨自在。无所枉挠也。人于此立定脚跟。立定志向。内尽其职。外重其身。人纵不我贵。而我自贵。人纵不尊我。而我自尊。
五十五
近日全赖士辈维持风化。人心浇薄。世途险巇。不有士以整齐之。有不堪言者矣。尔辈宁受迂腐之名。逢人讲些三代以上话。使奸者。巧者。顽者。愚者。强者。弱者。皆闻言而戢。其私革。其恶奚。啻木铎之教。责任所在勿得推辞。
五十六
陶子根器不薄。孝友性成。吾因与之讲道论性。布天梯而欲其步。挂云帆而冀其登也。一生无他。只忧贫一念。时常萦扰于心。不知富贵穷通天命。有在贫而非病。正助清修。若顾虑频生。阻却无限进境。自吾提觉之后。不可犹效韩宣子之故态也。
五十七
人无定命。人有夺命之时。视人之自为耳。当日斐度了凡诸子。命极浅薄。而不以命为役。独以人事为功。命终莫如之何。子于起居。食息时自问。人事尽否。未尽则勇往直前。已尽则益加策励。似此方是夺天手段。未至斯境。不可归咎百端。
五十八
人生世上。虽不能独干大事。独成大功。而玉成大事大功。亦不负天地生我一场。勿以无益之事而劳形。务以有益之举而尽力。则生生世世留为美谈。况此功创古希有。正宜认真扶助。语云。万两黄金不足恃。惟多功德荣子孙。体之可也。
五十九
凡人心要虚。要灵。要活泼。要圆通。心非无物。心究不物。心非不事。心究无事。养其清空。渣滓胥化。朗然如明镜之高悬。如冰壶之照鉴。则魔境自消矣。
六十
人年即幼。须小子而具成德之称。方不负此年少。遇一益友则亲近之。遇一损友则疏远之。居尘嚣之地。目所见。耳所闻。身所接。每多快乐事。即于此时放开智慧。思及乐极愁生。兴尽悲来。古今大抵如是。为之谢却邪人。舍却邪径。终日闭户读书。以探圣贤实学。不求眼下浮名。遇有可矜可悯之人。则矜悯之。遇有当作当为之事。则作为之。如登高然。层累而上。转瞬即步云霄。回视下方。则有天壤之别。此真快乐事也。至于父母。乃本根之人。子道无亏。方获天佑。而报亲不在酒体肥甘。而在克守家声。无一事不可以对父母。无一言不可以告父母。如此则亲安而子道尽矣。本即报矣。
六十一
宣讲一事。近时所极不成事体者。莫过于好开奇传。好寻奇案。好歌新曲。致使愚夫愚妇喜听。而无感发。以后勿好新奇。仍从正大。一切忠孝廉节。俱要发出古人心。事志意庶。古之忠孝廉节。昭然于千百载以下。而启愚感顽。始有实效。
六十二
吾阐化蜀西。非仅为一州一邑计。将欲由近及远。使多方向化。涤旧染之污。开自新之路。而观望不前者实多。吾又安能招之使至哉。所惜。失此良因。迷途莫返。士林则夸文采风流。终鲜德行。商贾则矜经纶才干。却少老成。以及诸色人等。皆妄想妄为。不返本而还淳。此世风之所以不古也。今尔辈值末运之年。尚有悔悟之念。吾故欲引之于至道。若果能从此洗濯身心。尽厥忠孝。复其仁义。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一切世态。视若空花。则豪杰之士。断推尔辈。
六十三
宫中举行善事十条。一惜字。二养节。三义学。四施棺。五施地。六施草衣。七施医。八施药。九放生。十印送善书。至于诸般善举。随时随遇。随缘为之。故不尽书。现置水田数百余亩。可足于数事用。尚不足于事事用。每望大善同归。慈航共载。然亦只为好善者道。未可为外人赘也。尔承忠厚之遗泽。绵一线之流传。当放出大见解。大智慧。超然特出。作利人利物等事。修善修福等因。不择时不择地。随遇为之。以保己身。而报亲恩。以求消阨。而福合族也。
六十四
谢氏父子叔侄兄弟。雍雍一堂。已属仅见。又能远来竭诚。足见善根。但行善有利即有害。非善之果能害人也。行善而至迂拙处。害即伏其中矣。尔方风气不甚淳朴。以孝友帅之。此得其大体也。至若诵经礼忏。修斋度拔幽魂等事。则迂拙甚矣。祸每及之。近有炫左道以惑世者。此等会场断不可入。慎之慎之。
六十五
行善如耳鸣。自知之。自信之。不求人知。不求人信。方是真善。不勤于始。而怠于终。方能全善。不希利益于目前。不期获报于异日。方能忘善。如此行去。善益大焉。且善不分远近。不论难易。善乃普遍。
六十六
尹子等积善有年。近今一大善举。争先作去。如输将一事。望之甚殷。需之甚迫。不有出而应之者。国事何以济。君心何以安。试想人生在世。贵存忠义。今日国库空虚。不得已而求之于民。民即当体不得已之心以任之。思我祖宗。及我父母。及我本身。子孙世代。食其土。蒙其教。安其业。未尝苛虐。其一二君恩。不较重于亲恩哉。亲有欲子当遂之。君有令而忽之可乎。或以身倡捐。或以言劝众。务令乡村城市。均知此义。尔辈效忠之日。其在兹乎。
六十七
近时愚顽。全赖宣讲劝惩。备至感化无穷。于讲时务有一片真诚。奖劝诱掖。多方开导。不可立论荒渺。不可有心讥众。不可故意吓人。果能忠告善道。斯至情至圣。流露于齿颊之间。未有不动人听者矣。
六十八
性和。尚无他过。且赋性仁慈。合吾慈悲心。吾喜收入门下。凡吾收入者。不下千余人。不知者谓吾在传道传丹。而不尽然也。人有一德可嘉。一行可取。吾即不弃。亦怜才意也。
六十九
宗族而外。最亲者莫如乡党。盖不特不可以富而骄贫。不可以强而凌弱。而于矜孤恤寡。敬老慈幼。及施济等事。皆当勉力行之。
七十
孝为人本。本立道生。有推之百为而皆准者。今人每好登山朝佛。求嗣问财。吾谓不必远求。只在近所门内之地。活佛居焉。果能克共子职。无忝孝思。则佛神佑之。吉庆随之矣。
七十一
饮食之中有礼存焉。如礼载。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一。皆从礼品节而出。逾礼则犯分矣。庶人较天子诸侯则远甚。较大夫士则亦远甚。即家拥厚赀。而有礼以限之。不得越分。奢侈若一品一味罄。贫汉数月之费。未免天心不乐。惟举箸之下。即念及宇宙间。此刻断炊者不少。则侈靡之习自然消阻。亦惜福之一道也。
七十二
安逸非所以保身。实所以惰身。身惰则志与心随之矣。故陶侃运甓书斋。刘琨闻鸡起舞。其克自振作如此。古今遂传为美谈。
七十三
勿欺二字是成人门户。凡事之不能告人心之。不能对天处。皆是欺惟。孝子不欺于亲。忠臣不欺于君。良友不欺于朋。清白不欺于天地。正直不欺于神明。此是圣贤种子。勿浅看过。
七十四
凡事不可由己。由己必不能由人。不知好恶。同情人已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袛知有己。并强人以从乎。已是将强牛之性。为马之性。此不近情之甚者也。是谓偏私。是谓乖僻。
七十五
身虽六尺。妙合三才。时时持之以敬。事事矢之以畏。敬畏深而纵恣少。凡辱身贱行之事。皆不敢为。斯始谓之守身。斯始谓之孝子。
七十六
义者。事之宜义。所当为不为则懦义。不当为为之。则失辨义之特识。固在平日。亦在临事。若事一至而毫无主宰。从违莫定。人谓其无勇。又谓其无谋识者。则谓之不知义。
七十七
人每乐人知。憾人不我知。此是邀名。务外心病。不知人即我知。于我何加。人不我知。于我何损。孔子曰。不患人之莫已知。太上曰。知希我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则知不知在人。而可知自在我。
七十八
天将雨而商羊舞。天将风而燕雀飞。凡事有其机。先时者机泄。后时者机滞。惟迎机而任其自然。少却了许多逆意。亦少却了许多烦恼。
七十九
钱字从戈。利字从刀。人以为肥身之物。吾以为贼身之矛。君子则袛于德性忧。欠歉不于财物争嬴余。
八十
夜行则恶其昏暗。径行则憎其荆棘。人之同情。而此心之昏暗则不自知。此身之荆棘则不自去。其疏于防检者。实自荒其心志矣。
八十一
篱破知补。水溢知防。虑其害己也。而一身之愆咎不防。而堵之不悔而补之。是犹开门揖盗。而安于泛滥矣。害孰甚焉。马行千里其价百倍。以其能致远也。然马以千里称。群马之中往往有之。尚非超群而绝类者也。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人可憬然思矣。
八十二
善驭车者。六辔在手。纵送自如。一日而可行千里。即高山深谷。颠覆可无忧。善驭人者。百情在心。包含不露。一和而可纳千人。即奸邪伪妄。感化于无形。
八十三
燕雀在堂。不知巢之忽覆。蜻蜓在圃。不知网之已张。人即处顺安常。而思患预防之心不可少。所以君子安而不忘危。
八十四
雨旸时若。则百物生。雷风鼓荡。则百物畅。人负阴抱阳。分天地之余气。不思有以充足之。反戕贼之牿亡之。不几深负天地生我之乎。故靡靡者常屈。而超超者常伸。
八十五
日盈则食。月盈则缺。山盈则崩。水盈则溢。这个盈字。名美而实不美。人欲持盈。莫若守谦。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祸淫而福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八十六
象因齿而焚身。璧因怀而获罪。石崇豪富。莫保身家。宣子忧贫。幸闻规戒。观此则知人之不善处富。不惟招怨丧名。且多亡身召祸。惟不自富其富。处之歉然。视之欿然。庶不至多藏而厚亡。
八十七
关弓则知避。操刃则思逃。惧其伤己。人人同情。不知忌刻。多撄兵刃。言语每召戈矛。一切利己损人。皆危身之具。欺世败俗。悉丧命之根。惟君子坦坦平平。兢兢业业。昼无戮身之忧。夜亦无惊心之梦。
八十八
鸡则鸣更。犬则吠盗。值其时而不鸣不吠。人将杀而烹之。谓其无信也。夫人顶天立地。此身之关系匪浅。若无信则无主。无主则无为。孔子曰。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八十九
范子累代积德。兼一生绳墨不逾。又能孝友。陆姻任恤。又能戒杀放生。又能行端举正。又能教子有方。真翩翩然。浊世之超群脱俗者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九十
凡人当思我身。是父母之身。不能显扬其亲。不足以为人子。夫所谓显扬者。岂必巍科高第。前呼后喝哉。如我能孝弟。则显亲以孝弟之名。我能忠信。则显亲以忠信之名。我为善。我之亲即得善名。我为恶。我之亲即得恶名。善恶在于自作。而亲名随之。人子可不慎哉。
九十一
人之生也都爱寻乐处。不知乐不在乐中求。而在不乐中求乐。烟花游戏。歌舞风流。如朝露晨霜。转瞬不见。不乐中求乐。则知虑后。知奋时。知刻苦。知艰难。事事谨凛。步步战兢。则乐在其中矣。然我乐矣。当思人犹我也。何妨使之同乐。物犹人也。何妨与之共乐。仁民爱物之心存。而天报日益厚。积善修福之念切。而子孙日益昌。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乐乎不乐。
九十二
人至半生。半多可已之事。人苦不知而不已。遂因不已。惹出多少烦恼来。吾见有朝青丝。而暮如雪者。未尝不叹斯人之不善自为谋也。少年多失时光。必待补于末路。四十五十补过之时。犹不知补。而营求不已。时若可待而难待。力若可恃而难恃。不如急早转身。虽清澹胜于富贵矣。况身以心为主。心以血为卫。不顾精神而磨其心。伤其血。旋见体日衰。而病日增矣。善保身者。服药莫若养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九十三
为善最乐。与营名求利等事。大相悬远。善无穷尽。以遂我之心而止。如一人一物。不得其所。吾心即不安。必使之共游于太和之宇。吾心始安。待人待物。殊无二致。即真善也。他如造桥修路等。端或独任。或助资。随其时势。便力为之。较之费于饮食衣服。应酬赠答者。真有天渊别也。夫财有聚有散。聚而不散则生孽。散之不以道。则亦生灾。惟聚之之余。先将每岁用度计过。余即散之于乡邻困苦鳏寡孤独。及疲聋残疾一切善事上。虽散也。而天必使之长聚矣。
九十四
近日国事。值需财之秋。端赖有输忱之士。子可逢人开导。劝以忠君爱国之言。激以急公忘私之义。使一人倡义于前。千万人向义于后。则国用庶几有济。
九十五
苏氏弟兄。蒙祖宗福庇。致有今日温饱。须念此日安乐。而往昔愆尤。不可不急为洗濯。培植将来。况富贵福泽。惟德可久。诚能善善从长。则诸孽频消。超祖先而福父母。延寿命而昌子孙。至大利事。至大美事。至大快事。时哉弗可失也。
九十六
修积不必尽以银钱。为功德只要处一乡。为一乡之望。在一邑。为一邑之宗。善念日增而月茂。善言日着而月彰。务使顽者转醇。奸者转良。寸积而累之。如万仞之山。可平地为也。
九十七
士子读书。须先立一个定志。思我将来出身。必与国家作一砥柱之臣。与百姓为一慈惠之师。方是真正学问。勿徒以文字。为求美衣美食计也。即或遇有不齐。而抱此志以持身。亦是范公一流人物。
九十八
善始尤贵善终。能创尤贵能继。此庙功已半成尔。父出钱出力。及从善多般实。体吾教而感天心矣。但数十年后。又是一辈。特出此功永远不朽。端赖尔辈继志。吾于田契。每教多注人名。欲使尔辈后日。不得听从一等不肖子孙败坏此功也。如定规九条。逐件遵行。不视为虚文则善矣。
九十九
识时务者。呼为俊杰。萧彭钟等。则不识时务者也。甘心茹素。每滋物议。诸子果真心修行。为善莫先于立德。立功岂必在此小节哉。近日诞妄之徒。以左道惑世。稍不检察。祸机暗伏。诸子还不悟乎。人生皆有忠义之良。岂必出身佳民。始能尽忠哉。即如近时团练。是得以效忠时也。本朝王章联保甲一条。昭示天下。果能实心行去。亦即忠义。虽不能藉此捍大患。御大敌。而士豪鼠贼皆畏而不敢发。亦安靖地方之一着也。刘子勉乎哉。即费多金有益无损。
一百
尔小子辈。有已开知识者。有半开知识者。须念作善一途。是我生分内事。亦是我生体面事。作善之心逸日休。不比作伪之心劳日拙。既经来此亲聆训迪。当以所见所闻。尽铭胸次。作个父作子述。
一百○一
古人克治身心。最严最密。于先圣格言警惕语外。又复自为铭盘铭剑。使触目而警心。如程子四箴等类。难以笔录。吾人生古人后。正宜抄写诸铭。贴之户牖。是亦惩心改过之一法也。而铭之令人深悚者。莫若座右铭。其铭辞有货利者亡身之薮。嫉妒者刎颈之兵。淫戏者绝嗣之堑。贪欲者丧命之窖等语。真是明显道破。使人读之而汗浸。座右铭龟卜先生所作也。
一百○二
富有不足恃。节俭乃足恃。衣服饮食宴游不循乎礼。多奢一次即折福一次。非传家之道也。昔人云。一丛深色花。千户中人产。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此虽为官府而言。而奢侈之祸诚非细故。居家者亦宜鉴之。
一百○三
人愈自大。则拒人于千里之外。人愈自小。则诱人于斗室之中。太上曰。江海能为百谷王。以其能自下也。人当以江海之量为量也。
一百○四
莫谓善小而不为。莫谓恶小而无伤。庄子曰。任车未毁。童子可行。一旦倾危。颠高堕谷。千人不能安。一卵之微。弹指可麾。其为蜚鸿。振翼冲云。罾缴不能制。以是知微善可卜吉祥。小恶可至灭亡。
一百○五
凡遇人有一言不是。一理不合。当从容应之。移时再为辨论。不可当面抢驳。使人无地自处。且生厌而不与之近。非接物之道也。譬诸驹犊动加鞭扑。则性愈骜而狂奔远。逸惟顺其性而豢养之。抚摩之。自然帖伏。任其驾驭。无不如意矣。
一百○六
惩心之法。莫先于割爱。夫爱。害心之媒也。心一中爱。则心之所向。有固结莫解者。形于食息寝兴之余。而于妻孥为尤甚。独不思儿女之私情。实缚身之缰锁也。我生生圣贤后。不能与圣贤争道德。徒以不堪告人之心萦扰牵缠。不惟见绝于圣贤。亦且虚生于天壤矣。甚可惜也。
一百○七
天地之利有限。人之用宜节。若一日而罄数日之用。一月而罄数月之用。天地亦无此嬴余。以给我之需。夫人节省有度。惜福殊多。子孙可卜丰足。盖储之者多。而流之者长也。然节可为。啬不可为。若以啬为节。天将恶其鄙吝。必不能使世世长守其富有也。
一百○八
好恶者。人之同情。我之所好。不能强人以不好。我之所恶。不能强人以不恶。然好其所当好。恶其所当恶。是谓真好真恶。故能好能恶。归之仁人。若好人所恶。恶人所好。是为偏好偏恶。拂人性也。且好恶一偏。则是非颠倒。公私混淆。坏世乱俗。莫此为甚。所以孔孟严绝异端。
一百○九
疾风之来也。人知闭户。骤雨之发也。人知张盖。无非为避风雨计。而世之伤人辱体。较风雨为尤烈者。人不思避。且乐蹈之。吾窃笑其人。不学其他。而偏学赴灯之蛾也。
一百一○
寸雨亦可泽物。点火亦可烧山。充其善量。人人可为尧舜。纵其恶念。人人皆是盗跖。故君子辨之于微。而谨之于始。
一百一十一
人惟不自满。则含蓄自深。人惟不自小。则经纶愈大。圣贤门户尚未识其方。遂谓已步其堂奥。此不能欺人。实为自欺。事业功名自谓力弱。愤勉不生。此非人阻。实为自阻。惟虚心以讨圣学之原。大力以应天下之务。为两得耳。
一百一十二
少年如春日鲜花。畅茂挺秀。然不时加灌溉。则膏液易竭。来春未必犹如是之繁茂也。是可观花以自悟。
一百一十三
人固贵和气迎人。尤贵善气迎人。若只喜笑颜开。而无涵养以充之。实形浮伪。不足为子弟法也。且人之心当体天地之心。以心为天地之心。公而不私。一人在天地心意中。人人在天地心意中。推之恒河沙数。人无不在天地心意中。苟于起居食息之余。惟欲己富。惟欲己贵。惟欲己安。惟欲己寿。而世之贫贱残废孤寡。不生怜恤。是负天地大公之心。已绝其生机之理。岂称特识者欤。
一百一十四
人盖有外诚朴。而内奸险者。不用吾之观察。核以彼之所以所由所安。一顷接之间。闻彼谈论。见彼动履。遽信其人。而亲近之。爱慕之。并不于谈论动履。窥其自性与否。更不于幽独隐微瞷其行藏。若何是之谓。不识人是之谓。枉用爱。
一百一十五
卤莽足以偾事。优柔亦足以败事。处己处人。总以义理为的。事之合义合理。身任之。即赴汤蹈火亦身任之。任以事实。任以义。任以理也。若遇一事。始则慷慨。继则狐疑。终则置之度外。此皆优柔寡断。一生鲜成几宗大事。并失却了许多义举。
一百一十六
治私工夫。实难多得。昔有其从子抱疾。终夜数起询问。其亲子抱疾。虽终夜未一起。而心之惊惧。忧虑梦寐不宁。较前之数起。则有真伪之别。此即私也。治得去此等私。自然衷怀坦白。可以对天地质鬼神。而幽独无愧怍矣。
一百一十七
天之生物。俱有用处。如鸟则鸣春。虫则鸣秋。当春鸟不鸣。则发育之机不着。当秋虫不鸣。则严肃之象亦不着。是鸟虫等。皆有用于天地。而人之待用于天地宜何如乎。纵不能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而有功。于世有益于人。诸大事当身任之而弗辞。否则成自了汉一流人物。
一百一十八
浅近之说不难立解。惟讲到理字上。则进一层。更有一层。实难尽探其奥。如地之理与天之象互为对待。与人之命互为相生。非浅见者所能窥其微也。若只执陈说。而未会其窍。不必东指西顾。贻误世人。能解地理者。先参天后参人。天人相贯。始通照曜。始通呼吸。斯谓之地。斯谓之理。
一百一十九
人情援势者多。忌势者尤多。以彼之势。不如我之势。于是百般计较。必挫折我之势而后止。必倾倒我之势而甘心。当此一出一入。如临于谷。稍不堤防。未有不中其毒害者。君子则知远害。其道在守之以谦。
一百二十
人孰不欲亨。孰不欲长亨。而不能如欲而亨者大半。盖天不锡我以亨。何以得亨。何以得长亨。惟平日心可质天。事可告天。善可格天。自然履亨衢历。亨通而自少至壮。自壮至老皆膺。亨吉于无尽。
一百二十一
田舍之子。沾体涂足。经年辛苦。固是方食之计。而衣食只可养家。不能肥家。惟力田之暇。不废读书敦伦。立品修德行仁。则真肥家之事。
一百二十二
武周达孝。在善继善述。则知继志述事。人子宜然。若以父志为不必继。父事为不必述。则父之志与事。遂泯没而不彰。所谓其父拆薪。其子弗克负荷者。尚得谓孝乎。
一百二十三
杞梓在林。不能使榭樗枢之不并植。凤凰在郊。不能使鹰鹯之不并生。麒麔在山。不能使豺狼之不并长。龟龙在沼。不能使虾蟆之不并育。人生两间。贤否不一。良莠不齐。必峻其门户。病其浼污。嫉恶如仇。独行踽踽。则与世太刻。却少包容。是未体天地含宏之德而纯。是血气之私。非处世之善道也。
一百二十四
尘世。佛家谓苦海。又谓火坑。诚见人之忧喜哭笑。幻若戏剧。生老病死。速若蜉蝣。以苦为乐。以危为安。足可惜也。人纵不能免此八字。而家事子孙之计。得半即止。不迷茫于空花。力树滋于实。果累行积功。异日撒手归去。自有面目见我老阎。示刘子兰。
一百二十五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千般罪过。一悔便消。是天不绝人以自新。人当幡然而舍旧。且世间乐事。惟道义中为。无尽伦常中为。无穷若果。孳孳为善。则体舒心泰。较之有损无益之乐。孰得孰失。不辨可知。抑人生上贵。能承先泽下。贵能则儿孙。若袛庸庸碌碌。无一善足称。无一德可录。直谓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耳。示宗甡。
一百二十六
玉蕴于山。璞诚宝贵。若攻之则破不足珍。人之身亦犹是也。守其遗体不敢毁伤。则阴骘在其中。品格处其中。福泽亦在其中。所以君子守身如玉。示儒芳。
一百二十七
厚德足以载福。敦厚足以立基。厚者薄之对也。薄则轻薄。则刻薄。则狡薄。则滑。以之处己。与忠恕悖。以之处人。则诚实亡。而一生之福禄。必由是而削。少年子弟。宜深戒之。示定桢。
一百二十八
为学如行路。然进一程。又有一程。即遥至百千程。亦必步步走到。半途而止不可也。所历之程已过大半。仅余数程辄止。亦不可也。惟蹈实行去。直完其所期。到之程虽愚也。必明矣。虽柔也。必强矣。是在有志者。示兴俊。
一百二十九
虚心下气之子。每乐闻规戒。有规戒则守之不忘。痛自改过。虽无父兄。心里俨有一父兄。虽无师长。心里俨有一师长。不面从而退毁时。即戒以创心。此等人有受教之诚。断无有不成材之理。示正中。
一百三十
文昌阴骘文。乃传家之宝。太上感应篇。实保命之符。时触目而警心。自循规而蹈矩。立德立功。体先圣之训典。敦孝敦弟。尽子弟之仪文。戒杀好生。敬字惜福。与匪辟远。与良善亲。为人如此。家道长兴。示树勋。
一百三十一
禹惜寸阴。侃惜分阴。一圣一贤。见得人生岁月疾如电火。多一日旷闲。即少一日德业。且古人三余学足。何尝片刻放过。即不在学中。而守正业为正事。亦须惟日不足。若坐失时光老至。嗟悔无及矣。示祖昌。
一百三十二
天地间富者二三。贫者八九。丰年尚可聊生。歉岁即难养活一家数口。斗米千钱。兼以囤积居奇。仓储闭粜。惟困处呌饿而已。孺子何辜。啼饥不已。老年无计。莩死殊多。当此众口嗷嗷。实属忧心戚戚。出仓粟则百弊丛生。捐米赀则万人难给。惟设厂煑粥。可暂可久。救荒之策。莫善于此。有力之家相与玉成。积少成多。煮散穷困。厥功匪细。示彭子衢。
一百三十三
人当大着眼孔。莫为巍巍者所煊赫。盖功名富贵。数之无穷。见之实伙。一人而我艳之。人人而我艳之。将有艳不胜艳者。究之于我何加。惟修德君子。是为圣为贤地步。虽与之执鞭可也。示本堃。
一百三十四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欲致福。莫先修德修善。修德修善福之基也。自古永膺多福。或在其本身。或及其子孙者。必其德之积久而弥光。善之充类而至尽也。子修德修善。有勇心而无退志。天其将福女矣。示姚子福。
一百三十五
人生四体皆贵。而贵之中亦有贱者。如足是。盖足日沾泥涂。不比他体之洁白。古人着履。朱履文履。而外尽着贱履。不似今人之华而且费也。然此沿袭既久。殊难返古。惟在诚朴之子。不趋时和俗。斯可挽其一二。示正中。
一百三十六
出家者。舍父母兄弟而出乎家也。自此养育之恩莫报。骨肉之情已疏。似是人生不快之事。不知修行亦可度亲。改装亦能报本。若果护持庵观。希步佛仙。是即进身之阶。亦即显亲之道。示刘本明。
一百三十七
处家。去一私字。固是公能服众。然只不私而不待之以和。事事严厉。则又启兄弟伯叔。内外大小疑忌。非联络家人之法也。惟不私以示其无他。柔和以昭其亲爱。则雍睦一堂。家风绵远矣。示洪子扬。
一百三十八
乳燕毛丰。即可穿云。鸭卵初脱。即知戏水。人当童年。作惊人事。出惊人语者。子建公瑾陆绩诸人尚矣。而壮岁之克自树立者。尤指不胜屈。人果能发奋振作。岂必待父兄之谆谆训诲耶。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夫三年无改。则终身不改矣。示定远。
一百三十九
昔有一头陀。终日在马祖庵外磨顽石。马祖问曰。磨石何为。头陀曰磨镜。马祖曰。顽石岂可作镜。头陀曰。坐禅岂能成佛。马祖大悟。是知人之修行立功。并无止境。必不限以程途。不计以年月。恒久不懈。自然如石之可成镜矣。示尹子衡。
一百四十
学者。学为圣贤也。今世之学者。每谓圣贤何人。我何能学。此是甘于菲薄。而所学可知矣。独不思圣如孔圣。尝曰我学不厌。贤如颜贤。尝曰请事斯语。则圣贤原从学中来。我辈不学圣贤。所学何事。且我辈即学圣贤。尚不能得圣贤之近似。不学圣贤。岂不去圣贤门户。遥遥百千万里哉。我辈之生质。纵不比于圣贤之生质而生。学安勉同底于道。圣贤不许我辈学。又许谁个学耶。彼程朱周等学圣贤者也。我辈不学圣贤。将程朱周等之不欲学乎。程朱周等如不欲学。无惑乎。不能学圣贤矣。有志实学者其思之。其熟思之。示子香。
一百四十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语出自圣人。今人每藉此余庆二字。生出许多冀幸之私。稍不如意。谓先圣说诳。不知必有之说。乃据理而言。其积善而无余庆者。亦理之不可知者也。不然孔子不应阨陈蔡。周公不必遭流言。善如孔子周公尚不克见谅于当世。况非孔子周公乎。总之积善在我。余庆由天。退悔之心不生。累积之功勿辍,示尹子道。
一百四十二
主敬之学。由内及外。亦从毋自欺做起。幽独之中。睹闻不及。稍涉放纵。暗室欺心。既难以质大庭。复无以对天帝。自是由欺而肆妄。而逾荡。有莫究其极者矣。惟将此敬字。纳之于宥密。静则如见大宾。动则如承大祭。以私居为目视手指之地。以独处为帝临神鉴之时。则持之懔然。矢之肃然。而斋庄中正。自有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者也。夫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由是正衣冠尊瞻视。谨笑言慎动履。无一事不敬。无一时不敬。极之。造次于是。颠沛于是。是敬之约于一己者。悉守身成己之学。敬之推于人物者。有德盛化神之能。盖不特敬以养其中和。亦且敬以充其忠恕。圣贤主一功夫此为切实。而后学粗浮少。讲心法是所。期于谨笃之士。示邓子三。
一百四十三
这个气字。能横四海塞天地。发于无形。充于有用。自夫人血性一偏。而气为其所役。吾见气有外刚而内实柔者。有外伸而内实屈者。有外强而内实馁者。盖直养之功未深。故浩然之体不着耳。惟以义帅气。义正而气自强。以道范气。道在而气自足。义与道所当为。气不嫌于激烈。义与道所不为。气不妨于敛藏。不任气。不纵气。不动气。不暴气。气为理所升降。不为我所消长也。能柔和始能刚大。能屈抑始能常伸。然后静则忧患恐惧之不生。动则粗疏暴厉之不作。人惟见我之有义。惟见我之有道。而不见我之有气也。此养气之功。所以与知言并重欤。示陶子复。
一百四十四
宋淳熙中。有志士聂某者。居东海。闻西域有佛。能度生死。乃担囊徒步往访之。佥曰。途远甚。子何必尔。聂若弗闻也者。而竟往行数月。途人知其意者。又曰。远甚。子何必尔。聂若弗闻也者。而仍往又数月。途人知其意者。更曰。远甚子何必尔。聂则厌闻而掩耳仍前。往途中日暴雨淋。艰苦已极。行数载始得见佛。佛曰。子坚志如此。佛可成矣。然则人之立志。果如聂之不变不移。何患无可成之事业哉。不特此也。愚公志欲移山。精卫志切填海。人其效之。示胡子恕。
一百四十五
书曰谦受益。易曰谦亨。君子有终。谦之为言歉也。此心常若歉然。不自满假。故能受益。故能有终。盖谦以持己则有余不敢尽。谦以接物则不欲多。上人人生。学问德业。皆从谦字造到。富贵福泽。皆从谦字得来。所以子房不以进履为耻。廉颇不以负荆为羞。示兴旭。
一百四十六
从理则安。从欲则危。盖理者合天道顺人情。推之百为而皆当。故曰安。欲者害心志。贼善良。极之。百念而皆私。故曰危。欲去危以就安。须窒欲而循理。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理一欲。从心体上描画出来。人可不鉴于小人。而勉附于君子之列耶。示吕子兴。
一百四十七
情者。大同理者一致。固未可任意是非者也。士人逞聪明。矜才干。每每俯视一切。处己处人。多所执拗。有出乎情理之外者。不知古今祗此一情。祗此一理。凡事当揣情度理。情理于我去得。始于人去得。若我先不顺情合理。公道已失。人心难安。不可不自为审量也。后此出身加民。情理二字更不可忽。稍涉违悖。狱成诬枉。尤不可不慎也。昔鲁人曾参杀人。有报于曾母曰。曾参杀人。曾母曰吾子必不杀人。继又有告于曾母曰。曾参杀人。曾母曰吾子必不杀人。盖亦准之以情。断之以理。故知曾参之不杀人也。观此则处世亦乌可无揆情辨理之学耶。示饶子贞。
一百四十八
世俗于父母生日。多集宾朋烹调宰割。为父母寿。不知鸡豚鱼鳖亦解贪生。为亲生而戕物生。生理先灭。于亲有碍。惟于是日。多买物命放之渊薮。多买字纸。焚之鼎炉。方是寿亲之道。再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为好人。无一善不为父母而作。无一功不为父母而立。则不待称觞颂祝。而父母之遐龄自增。即异日考终。亦登极乐。示蔡子钖。
一百四十九
佛家空五蕴除四贼。所以明心见性。使无受想行识。故破迷途一切之碍。今人受想行识。都为尘缘而起。愈贪恋则愈苦恼。其中之得而复失。喜而复忧。无止境矣。呜呼。朱颜曾几日。须发忽苍苍。安舒之态少征。折磨之苦时逼。诚可叹也。惟能空诸一切。即有缠爱。力持慧剑以断之。庶一日可得半日之静修矣。即生活之计。在所不免。而得半则止。少却了许多劳碌。以此修行。方能有济。盖一心不乱可步佛仙。非妄谈也。示吴子林。
一百五十
父作室。欲其子之肯构肯堂。厥父灾。欲其子之肯播肯获。人贵为克家之令。子尤贵为继。述之孝子。否则大伤厥考之心。昔尧舜之子不肖。其不肖处在不能承父志。非大不类者比也。人若父在无志可观。父没无行可述。则不但自多愧怍。人将呼而责之矣。示远近小子辈。
一百五十一
微员末秩。亦邀一命之荣。必如分尽职。方是小臣忠悃。当日孔子为委吏。则曰会计当而已。为乘田则曰牛羊茁壮长而已。此即尽职处。若袛出则夸饰舆马。入则呼令仆从。而应尽之职并无奏效。清夜思维殊多抱愧。示吕子皋。
一百五十二
昔有王朴。阴骘人也。其子曰敏。曰敬。曰孜。朴卒。敏与敬各争其业及器用什物。惟孜一无所取。其邻曰。子何弗取其半。孜曰。吾受父之福田多矣。种之不尽。食之无穷。尚何复有所争取乎。后孜谨继父志。广积阴功。终其身亦不见窘。然则人幸有修德乐善之父。为我子孙绵世泽于无尽。较之以金银遗我者。其食利更多多矣。岂可因家无遗赀。而遂忘我父之阴有所遗哉。示王理。
一百五十三
人生利益身心得于师者半。得于友者亦半。盖友者所以规过劝善也。然必自我择之。益者是友。损者勿友。始获身心之助。否则于我身心。如冰炭然矣。孔子曰。商也日益。赐也日损。盖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与不胜己者居也。示曾子吾。
一百五十四
高子所志者大。见非管窥。固是超群迈俗之士。然荏苒年华。逝如流水。亦须及时努力。不可徒托空怀。若因循时日。阻却前修。则有志未伸。终与无志者等。甚可惜也。示南邑高子福。
一百五十五
良者。系本然之善。一切忠孝廉节仁义礼智。皆从此良字发出。一人能充发其良。人人能充发其良。世自无悖逆伪妄之事。一人牿亡其良。人人牿亡其良。世每多乖僻奸宄之徒。试问人生由少而壮而老。充发者几多人。牿亡者又几多人。以数较之。天下约有恒河沙数人。即约有恒河沙数不良其良者。始焉。性善未漓。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长。及知识渐开。嗜欲一起。遂将天命之真。日剥月削。澌灭殆尽。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有敢于为而不顾者矣。有寡廉鲜节背礼违道。甘于蹈而不惜者矣。然人纵不解圣贤。存理遏欲葆养天良。而羞恶尚未尽汨没也。恻忍尚时发见也。推之是非。恭敬尚日月而一生也。当斯时也。有人提醒之。曰。羞恶恻忍。是非恭敬。是即固有之良。不待外求而自得者也。则触动其良。自能复还其良。自能扩充其良。使人人触动其良。复还其良。扩充其良。念念在天理。事事根性真。幽独无愧怍之情。衾影无惭恧之态。启其性善。复其生初。不即在此哉。又如童子入塾。以孝亲敬长。谨信亲爱。处处引到良字上。又以不践蚁虫即是恻忍。不贪外物即是羞恶。不涉放肆即是恭敬。不说诳话即是是非等类。明显道破。使之日习月熟。则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之本性。自不至昏闇而不明。而一生之成其为人。实自此始矣。是在善于训人者。示邱子门。
一百五十六
人生为此。利字败坏许多英贤豪杰。折散许多富贵功名。深可叹惜。子能除去利心。专一向善。发坚固念。存长久心。猛勇精进。直竟善途。把这良心更要保护得紧。良字从艮。艮止也。止其所而不动摇也。良字从退。谦退而不敢。自高也。起初养这个良。还有止息。至触景触物。良皆发于不自知。动于不自觉。则真良不昧。而天理亦因之流行不息矣。吾说偈曰。良是立身基。昧却即灭理。保护如婴儿。天心方见许。此持心之总要也。心既定矣。品斯宜讲。友不得人。品不能端。夤缘势利附和轻佻。品不能端。言语涉于肆妄。衣履涉于艳薄。品不能端。品者如玉之不使玷。如莲之不使污。不玷不污。品乃立矣。如此方是家之肖子。国之端人。仙佛门中之根蒂。至于警惕功夫。又必自功过格始。有功记功。有过登过。悚然有畏天地神明之意。惕然有惧父母师保之心。渐而熟焉。即圣门之守敬存诚。佛法之真一不二。道家之养心炼性也。听吾偈言。幽居暗室不可欺。去恶如锄草莫迟。从前今日过齐补。天祸人灾自远离。作善功所以种果也。作阴功更有益于本身后嗣。如扶持老幼孤贫。买放飞禽鱼鳖等类行。一次较他善利益五倍。尔于此极宜踊跃遵行。以补先人之殃咎。以延尔宗之嗣续。且主生福德男女。又何忧家口之不炽盛哉。至于遇路修路。遇桥培桥。诸好事时时为之。亦如东园之种瓜得瓜。西圃之植麻得麻也。说毕再偈。人生切莫性游移。一条大道任所之。荆棘丛中花柳岸。错下一足悔已迟。示段子昌。
一百五十七
自古圣贤仙佛。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然吾语录中。不言仙佛第。言圣贤者何哉。诚以世间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仙佛。亦犹世间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圣贤也。旦使人能德行无亏。伦常无忝。则今日可为乾坤之肖子。天地之完人。即异日可为洞中之仙子。莲座之菩萨矣。况夫儒家之无声无臭。即道家之常清常静也。儒家之不睹不闻。即释家之非空非色也。儒家之曰精曰一曰忠曰恕。即道释家之曰玄曰妙曰慈曰悲也。推之克己复礼。何莫非取坎填离之功。尽性践形。何莫非炼己筑基之事。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何莫非一念规中万缘息尽之景象。鸢飞鱼跃川流敦化。何莫非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神情。人祗要自问。可以为圣为贤。则无不可以成仙成佛。又何必舍其易而求其难哉。念及此。则谓吾语录为圣贤之功用可也。即谓为仙佛之阶梯亦无不可。
东园杂咏附
五言绝
涧涨
万山新雨后。飞泉壁有声。笑无利济者。一涧断人行。
闻书声
夏木浓如许。山川入眼清。鹤车临此地。邻舍有书声。
示道
大道有真际。天地常自然。若问修行法。静里觅丹田。
再临万寿
山水送行程。风声又雨声。欲闲闲不得。重到谕诸生。
暮春
东皇何草草。催减好芳辰。任随莺燕语。无计可留春。
秋夜行
北斗横天远。新秋一味凉。出山人寂寂。露滴豆花香。
即景
凉月满四更。蟋蟀斗花棚。道人肩未息。秋露湿衣襟。
十月二十八日
阴从阳尽生。阳至阴凝结。东来大地春。先问梅消息。
五言古诗
言志偶咏
仔肩不自息。踏遍草离离。道遇狂歌者。笑我不知时。世道已如此。
忙忙欲何之。吾闻此子语。扪怀独自悲。不治急欲治。殷勤有所施。
周流乾坤内。草草劳其思。吾果何为者。运会欲转移。斯民皆直道。
可拯不迟迟。吾心心天地。将与古人期。
语陶子复
七月未逢君。君仍处困苦。人或为君怜。我愿君力努。饱德味常腴。
精蕴充仁圃。勤修得其华。富贵何足数。闻道于一朝。荣名自千古。
五言律
初夏
翩翩乘鹤去。好是月清和。村中烟护水。山外树交柯。
蝉声新抱叶。云影淡临波。行行多得意。无地不樵歌。
夹竹桃
(因供此花。动我爱慕之情。更欲多植以备玩赏。不禁发于言词。)
东园与西圃。多栽夹竹桃。宜春亦宜夏。怜雅更怜娇。
偶来五陵兴。时与七贤遭。临风微带笑。相对乐陶陶。
赠乐子
(乐子正国。工丹青。笔亦高雅。前载绘灵异事迹图数十幅。殊少俗墨。今复绘东园图以进。已附梓冠诸语录首矣。因赠以言。)
妙景殊难得。披图一望收。浓摹三月雨。淡点一江秋。
隐约遥峰寺。分明近水楼。梅花千树雪。不待几生修。
九日重登君山
君山不似旧。登临感慨多。秋风催木叶。氛气满湖波。
醉酒伤时事。调琴咏斧柯。天心搔首问。何日太平歌。
平云堂夜月
明月悬夜光。皎皎照西堂。松枝垂壁重。花影入帘香。
酌酒娱今夕。焚檀答上苍。更阑人寂寂。闲步小回廊。
蜀庄卜肆
小隐非真隐。全操是蜀庄。垂帘杂都市。卖卜寓行藏。
字字推忠孝。言言决否臧。先生甘混俗。心事共名芳。
有求书者
大笔谁扛得。神来写硬黄。风流参汉晋。体势别钟王。
兴起龙蛇走。书成翰墨香。几行须郑重。壁漫补东厢。
时雨
久旱苖将稿。农夫望祷深。偶看云密密。遂沛雨淋淋。
帝泽时刚待。神功感不禁。田间沟与浍。顷集庆甘霖。
七言绝
临万寿
朝罢归来泪暗倾。苍生赤子总关情。几回欲向人间说。无奈人间说不清。
饮酒
麦秋天气颇清和。竟日群仙满座歌。放量饱吞三百斗。余杭十贯未嫌多。
示道
踏倒葫芦醉未醒。乾坤之外一闲身。有人问我修真法。外葆肌肤内葆神。
示童子
如金如玉是读书。不读诗书学已疏。若问功夫何自起。功夫端的问三余。
赐诸生酒
临坛特赐三杯酒。成礼合欢两得之。好是一堂敦肃穆。老仙畅快写新诗。
再饮三巡酒倍香。仙凡何至隔云乡。此宵高会真难得。我且歌来索和章。
三巡之后更三巡。兴愈酣时酒愈醇。滋味不于杯中得。分来秋夜满天春。
咏鸡冠黄菊二种
喔喔东篱秋倍长。好同晚节傲寒霜。相邻相对无相识。一抱丹心一抱黄。
立冬
小雨微寒立冬天。家家投炭火新圆。乾坤剥复无停滞。葭管灰飞妙自然。
凤尾松
别有龙鳞别有心。凤毛丰满出遥岑。想是山中呜和少。飞来伴我住庭阴。
即景
灵龙妙鹤导前程。越遍云山雁有声。直到平原添野趣。黄花满路衬人行。
自题
日影三竿我尚眠。流莺不住唤溪边。起来点得黄金用。不用人间臭气钱。
诞日自庆
王家楼上许家楼。乘兴高歌叠唱酬。更与主人赓一曲。笛声吹处水山悠。
座中佛手柑
满筳花果品皆珍。中有拳拳一物新。若演西方佛子法。也将十指屈而伸。
下山游
春风无限吹烦恼。教人何事情意好。呼童携酒下山游。铁笛一声云澹扫。
牡丹
胭脂虽买画难工。浓澹相兼一捻红。纵有桃花飞点点。不如醉脸笑春风。
宣讲有效
日月光天节序和。江城秋满稼盈坡。欲知蜀国年丰稔。宣讲功弥蜀国多。
有感
百物淍残太莫情。森森松柏度千生。不是岁寒人不识。几教埋没好材成。
兴来索饮
小屋清幽似野航。座中佳酿送风香。道人愿醉不甘醒。换却小觞酌大觞。
试钟
洪钟几日铸已成。澈地通天自有凭。欲把尘心重洗涤。性和为我叩三声。
过火灾处因题此以示警
烈火腾腾莫浪惊。还从清夜问生平。只因错把心机用。不义家藏一旦倾。
秋菊牡丹芙蓉三种
偶来菊圃采篱东。抱得丹心带露浓。独把一樽重自酌。酒痕已上玉芙蓉。
送叶子护灵
偶趁微风下益州。香云薄雾小勾留。慈舟渡得无生法。一路轻帆到岸头。
读归去来词
先生归去爱吾卢。趁此时还便读书。充诎不形殊自得。风清月白有谁如。
赏海棠
几度春风带雨来。翩翩鹤驾到坛台。香国海棠真足羡。名花一树酒千杯。
临万寿
鹤驾排空下帝乡。盈盈虔心一炉香。红尘莫怪神仙恋。却为愚迷昼夜忙。
即景
连番小雨过山家。宿酒醒时兴欲奢。春色满园看不尽。红桃花间白桃花。
赐诸子饮
一爵通肠胆气清。也安神志也生精。今宵宴乐欢无极。月在天心漏五更。
二爵香浮气倍蒸。饮之可当海筹增。诸生试问人生乐。曾否如斯得岸登。
礼成三爵饮兴多。狼藉杯盘乏高歌。诸子为吾赓一曲。笛谱云天月在波。
自题
木笔一枝妙入神。愚盲唤醒字皆珍。道人发下宏深愿。不薄今人爱古人。
赠左靖虚
靖虚靖虚备清才。冷冷风送扑鼻梅。当日何韩年少得。圣胎结就脱凡胎。
语刘子达中
匏官抛却赋归乡。回首湘江路渺茫。欲觅大丹无外务。敛神就范问黄房。
示刘朝勋
活人活己两相安。天意人心一样看。他日功成归去也。云山一笛过层峦。
赏夹竹桃海棠蕙三种
片片桃花寄竹枝。海棠争艳衬丰姿。惟有蕙香偏朴鼻。移来一处惹新诗。
示杨学仁
刻刻防心心却离。不如拴锁莫任驰。与君一个收心法。装作呆来装作痴。
示吴子林
修心袛是问丹田。莫含丹田另觅玄。气自敛兮神自定。何须徒袭口头禅。
七言古
饮后狂吟
道人好酒不好醉。欲醉不醉终日睡。醒时重酌几百杯。月朗星辉照天地。
再酌几杯歌复狂。兴阑落笔成诗句。问我吟情果若何。吟情趣在杯中趣。
游雾山
雾山高兮高出天。中有云气盘岩颠。四望古木少人烟。千峰万壑耸如肩。
我寻古迹踏苍藓。苔侵磴滑葛萝牵。不闻鸟语唤天边。但闻深涧水潺潺。
龙蛇虎豹群相连。硫磺气熏鼻腥膻。木石倒崩当路前。天日长阴变坤干。
欲出山兮雾回旋。突有钟声隔岭传。此间信多住世仙。为登古寺密林穿。
古寺大唐开法筵。山僧傍午共参禅。我问山僧僧便便。自昔罗灾一炬然。
琼宫贝阙余数椽。纷纷瓦砾碎花砖。遗址空余覆鹿眠。有池无有出山泉。
只余明月照清涟。危梁几榻碣石悬。流月月流今古圆。道场千载迭变迁。
试扫苔痕觅遗编。一碑未遍灭古鑴。仙人已去我无缘。云雾浮空满大千。
雾出荡胸俗虑蠲。雾散群山入眼全。雾出雾散几千年。我乘白雾上太玄。
燕子行
春日晴和来新燕。飞入人家斜目眄。穿帘入閮绕梁间。若与主人初觌面。
絮语商量觅春巢。相厥攸居乐陶陶。去年旧居嫌不固。为卜新居语嘈嘈。
择得庭轩心欢喜。不待鸡鸣便欲起。乡村带雨啄香泥。对对翻飞情难已。
费尽辛苦巢始成。窝中静处无阴晴。忍饥耐渴长如此。迫欲新雏脱壳生。
生雏衔食不少停。冒雨经风遍野寻。得食归来哺燕子。贤哉恳恳与懃懃。
何期毛羽刚丰满。飞去他家竟不返。可怜终日语雕梁。痛断肝肠伤破胆。
回亿乳哺费精神。至今孑然独一身。鬻子之恩谁报得。空劳心力度三春。
吁嗟乎负恩不独。一燕子观燕令我。愁肠起人子不报。父母恩天赋真良。
业已死人生尽孝。当及时膝下依依。莫远离庭闱无恙。早供职终天抱憾。
七言律
平云堂题壁兼语陶子复
偶穿竹径到平云。境地清幽自不群。门对双溪浮鸭爪。庭余老柏起龙纹。
开轩几净如相对。入座炉香却早闻。我羡主人真不俗。盈盈盏酒奉殷勤。
其二
仿佛匡山离垢园。经年绝少马车喧。静中日月长如岁。闲里功夫默守元。
不住流莺唬远树。无端飞燕语东轩。此间坐卧殊无累。急把玄机仔细参。
其三
堂前百卉共芬芳。次第花开压短墙。台砌蝶穿身似梦。栏杆人倚气偏香。
午书课罢声方歇。卯酒醒余意若忘。更有一番乡野趣。蝉鸣不断到斜阳。
其四
平云居士品高清。秀骨珊珊质玉璜。既识尘缘归幻象。须从现世悟无生。
垂帘静息添真液。塞兑深藏养至精。自古仙源皆可问。莫教歧向阻前程。
怀范子涵
故人相别几经年。闻说修持志立专。立德立言无懈怠。希仙希佛有因缘。
能于穷族垂青眼。信是淤泥长白莲。众浊独清真个少。圣贤心事羡君肩。
寄范子涵
说到人心奈若何。无端平地起风波。家无贤孝思光祖。世伙奸顽敢犯科。
惟道货财万分少。若陈果报半言多。浇漓似此难为挽。不识君心憾也么。
寄钟子本
本生别去隔山河。屈指于今八载过。定拟修持与岁进。岂肯身心旷日多。
人当老去功宜补。家纵贫时志不磨。回忆半生成梦幻。余晖足惜莫嗟跎。
赠卢子虚
髯翁八十多精神。啖饭犹强老寿征。方寸恐荒常树德。一生立志不言贫。
为山土篑时时进。修己功夫日日新。耄矣犹勤谁得似。迎人处更蔼如春。
示徐子直
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岁月莫虚更。少年恍惚时多废。半世修为事匪轻。
随地立功惟努力。临财辨义自怀清。镜花水月都成幻。曷把人心仔细评。
戒萧子湘
水发无明炽性根。莫教焰焰上天门。和平养得春风普。烦恼除将乐意存。
观我观人殊一致。疾时疾俗可无言。若蓬酒战休争胜。葆定灵珠固本原。
示胡子恕
妙合三才是此身。性中无伪有天真。只缘后起私欲胜。遂使先天至善沦。
滴滴还原归本相。茫茫迷路丧元神。年华荏苒时难再。趁早修行做个人。
喜赵子仁
直道婆心两得之。通天质地意无私。惟将礼法律人己。总以箴规望友师。
一点灵明渣早净。多生因果话非痴。从兹积累功无辍。信有祥云捧日时。
东园语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