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示掌初妙篇
(出六十四卷版吕祖全书)
金丹示掌初篇(出湖城云巢精舍)
孚佑帝君自序
予自蒙恩师正阳帝君。亲授金丹真法派。得以解脱尘寰。证真成道。位列仙班。率行相事。历数百载。不改初心。念念度人。挽下愚于沉溺。方方阐教。指觉路于迷津。上柄五雷号令。协理阴阳。下济三途疾苦。去邪归正。清心一点。万里俱明。静性参玄。无幽不烛。非正心以修身。大道莫见。不存心以养性。至理难穷。今看世人。业染深沉。道难化度。惟以现身说法。苐愿脱去凡心。助道赞化。所谓欲开度人劫。先立度人心。特设长生图像。既立上达云梯。流传尘世。斯子孙得云岩而长步。秘法亲传。使兆民久渡于慈航。从兹进列仙班。同体太上好生之德。兴行妙道。共开万类生化之门。望弟子等曲体道心。咸成妙法。庶几流传后世。分身化度云尔。是为之序。
时乾隆二十八年岁次癸未三月朔日 双口道人撰
无极图
缺图,待绘
无极图说
吕祖曰。○者。道也。形而上者。谓之道。斯乃道之体也。无极而太极。◎含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中○者。乃其本体也。太极一判。两仪生焉。◎之动。根乎阴也。◎之静。根乎阳也。故冬至一阳生而寓离也。夏至一阴生而伏坎也。此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水生数一。成数六。火生数二。成数七。木生数三。成数八。金生数四。成数九。土生数五。成数十。此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阳奇阴偶之数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穷之谓易。一者。奇数也。二者。偶数也。阳奇阴偶。即二以生三也。纯干。三性也。两干而成坤。三命也。犹精与气也。干再索坤而成坎。三坎中之阳。乃元气也。所谓干道成男是也。坤再索干而成离。三离中之阴。乃真精也。所谓坤道成女是也。○干男坤女。以气化者言也。离者。日之象也。坎者。月之象也。日月合而成易。易者。日月常行易简之道也。千变万化而未灭焉。然则形中之精。寂然不动。益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益喜怒哀乐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惩忿则心火下降。窒欲则肾水上升。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故修此而吉也。于是闲邪存诚。终日如愚。天理纯全。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也。万物化生。○以形化者言也。形下者谓之器。斯乃道之用也。南轩曰。真识根源。谓之知道。知此道者。则可以超出乎造化之外。卓然而独存矣。
吕祖曰。能运万物归无极。不与五行见有形。从今始得阴阳理。觉后分明行逐微。
天心图
缺图,待绘
家居北斗星杓下钓横偃月三点台星 取将坎位心中实虚无之谷天地之根
玄牝图
缺图,待绘
剑挂南宫月角头斗杓斡运虎啸龙吟 点化离宫腹里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金丹捷法论
人生一小天地。试问人何以有生死。有寿夭。有强弱。有善恶。有和乖。有浮实。有喜怒。
吕祖曰。且夫人受中以生。所谓命也。而动作威仪之有则。所以立命也。能者养之于福。不能者败之于祸。如天道行之以五行。地道配之以四时。人道应之以五伦。此天地人之常。而非所论其变也。试问人何以有生死。散者成气。聚者成形。此五行生克之源。人无气不生。理无气不运。天一气而生。地一气而长。人一气而长生。然有生而有死。如春夏长而秋冬杀也。不惟人有生死。而天地亦有生杀。不过天地不灭。而人形灭也。然天地亦何常无生死。而人亦何常有死生也哉。能如天之固守。人独不可以长生乎。抑人之寿。何以有二则之分。天地中和之气。诚一不二。而人之运用之间。有损旡益。所谓得之则生。不得则死。非天之所赋不同。而人之所培各殊耳。不必论其不寿。即百岁韶光。亦何常必以是也。所谓传玄无寿则。利欲刻时光者是巳。此生死之理。寿夭之分。而人之大概。非所论其用也。辟如天之清也。何以有云。地之浊也。何以能生。日月明也。何以时晦。风雨绝也。何以有发。雷电藏也。何以有露。此皆常中之变。变中之常焉。使天之常晴。则亢旱而旡生。必得雨露以润之。方见其生。惟云雾为心中之尘垢。能去则清耳。雷电为乖戾之气。非此振之。何以发其阴中之阳。此虽暴怒。亦不可少。中和郁而不发。暴怒发而不伏。能常和而不伏者。即无气大之患耳。风宜和也。有时而宜于杀。非风无以散之。欲去火气。则必用大风以吹之。斯有善而旡恶。不可以为有风之妙。亦不可为旡风之恶耳。循循而去。只要会用。自有妙处矣。功在进退。道介有旡。云道有道。何常有道。云道旡道。谁道旡道。道道是道。道是非道。不道之道。方为是道。非道是道。方见道了。了了明明。明明了了。非了是了。明明是明。明明了了。识见真形。诚一不二。反了原形。原形无外。只在旡心。心焉能无。无心是无。无心能无。心自无矣。非心不心。不心是心矣。其中妙理。应有神机。非人能透。能透非人。人人有道。道道依人。得是道者。可以长生。道今明示。速达遵行。此时不愤。何日飞腾。云中之行。非诚难正。尘中之行。非神难进。能去尘云。方得成成。此先天秘密语。得道之梯阶。非道不言。非弟不语。速遵道训。竭力上行。
双口道人立
长生图
玉清门下弟子锦帘 云汉 杏林 春煦 赤城
合参
缺图,待绘
长生图诗
字字有生机。宫宫逐顺移。此名长生步。相旺不衰迷。
又
生克旡时时克生。生生不绝五行城。若得十二时中理。今日拜从世上神。
十二时会局
申子辰水局阳
巳酉丑金局阴
寅午戍火局阴
亥卯未木局阳
十二时阴阳
子阳 丑阴 寅阴 卯阳 辰阳 巳阴
午阴 未阳 申阳 酉阴 戍阴 亥阴
十干合化
甲己化土
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
缺图,待绘
吕祖曰。肝心肺脾肾。春养肝木以生火。非培土无以制火。夏心宜火。非金无以生火。非水无以制火。秋肺宜金。非土无以生金。非火无以制水。冬肾宜水。非木无以养水。非火无以制水。此春夏秋冬四时之运气配合也。终身少壮老。用功亦如之。其一日之中。系配十二时之五行顺倒变化之用。
十二时五行生化
子真水
丑水土 寅土木 卯真木
辰旺木 巳木火
午真火
未火土 申土金 酉真金
戍金木 亥金水
子从亥金生。 丑从水出土。
春令寅由水生木。卯得水土而长生。辰得木旺而生伏火。
夏令巳得枯木而生火。午得金克木而旺相。未由火而成土。
秋令申得温土而生金。酉得土而长生。戍得金而锋利。
冬令亥得金土而生水。
此五行之生克。能生者。克者也。克吾者。生吾也。
其中循环之理。炼时宜谨省。随时择用可也。又
看四时生旺。宜生不宜克。一日时坐炼。亦宜依时逐易。
十二时长生
子时宜得干金以生水。取离火以温。再取坎中之阳火。以引离宫之阴水配合。
丑时宜得坎水以生土。取坤土以和。再取艮土之阴木。以引坤宫之阳水配合。
寅时宜得艮土以生木。取兑水以和。再取震木之阴火。以引兑宫之阳水配合。
卯时宜得震木以生火。取干金以和。再取巽木之阳火。以引干宫之阴金配合。
辰时宜得巽木以生火。取坎水以和。再取离中之真水。以引坎宫之真火配合。
巳时宜得离火以生土。取艮土木以和。再取坤中之阴土。以引艮宫之阳土配合。
午时宜得坤土以生金。取震木以和。再取兑中之旺水。以引震宫之阴木配合。
未时宜得兑水以生木。取巽木以和。再取干中之阴金。以引巽宫之木水配合。
申时笡得干金以生水。取离火以温。再取坎中之阳火。以引离宫之阴水配合。
酉时宜得坎水以生木。取坤土以和。再取艮中之阳土。以引坤宫之阴金配合。
戍时宜得艮土以生木。取兑水以和。再取震木之阴火。以引兑宫之阳水配合。
亥时宜得震木以生火。取干金以和。再取巽木之阳火。以引干宫之阴金配合。
十二时中处处生。只向生位去追寻。丹炉一点循循炼。配出干元一字金。
是是生来是是生。生生不绝二三宫。从今把守炉中物。投入丹儿急进宫。
身是一炉丹。五行八卦排。相生莫相克。炼成仔细看。
长生图总论
吕祖曰。先看图中时上动静。须配时中生机。正身心寂然不动。一念不生。万缘俱寂。形如枯木。性若死灰。无彼无我。无物无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闭目垂帘。看空中有炉。丹宝在内。有一段光明。现出无穷彩色。如有白气者。用心中火气。化红光以冲之。红者。用黑彩色气以助之。青者。用白黄气以临之。中得黄气。五色俱全。不杂间色。各归方向之正气是也。后渐收光。纯成一段金色。后得出得入。出入由我不由彼。渐渐五色光明。益炽益盛。保合太和乃利贞。时有土中出一婴儿。两目秀美。身清面方者。在我身前戏。戏时引当前。同来饮上池水。得归原体。彼不见我。我不见彼。焂离焂合。若亡若存。就成矣。后但不觉我有身。彼即我身。不见有身也。是如真身了。凡身去也。真身成也。此了身也。非了身也。得道身也。非道身也。化无形也。自有神也。非有神也。静静机也。非是机也。天地清也。清清而神明也。神明而变化无穷也。无穷而道生也。道生而道道也。道道而道无也。无道而无着也。无着而性得也。性得而道现也。道现而理遍也。理遍而大道通也。
三元修炼
吕祖曰。肺为天。乃天元。肾是水。乃地元。胃是土。乃人元。天地之气。上下隔也。人禀阴阳之气以和。所以下气不升。上气不降。则为隔矣。此中调和。要在不疾不徐。不动不静。不和不乖。循循而去。若有若无。闭目垂帘。若我身。非我身。若他身。非他身。若有相。若无相。若有得。若无得。此中景象。身不在世。如坐云端一般。混混沌沌。心中一点光明。现身出世。非我真身。乃真身人也。此时宜紧守身心。固掐本命文。然后彻迹寻踪。不得听他游荡忘返。常出常入。时时谨察。出即省思。恐一念入尘。大魔引去。前功尽弃矣。进时容易出时难。只在贞心把守关。倘被魔头斩关进。婴儿姹女两情翻。能静心去外慕。一事不碍心头。目见如泡。耳听梵声。心想玄理。三者已备。轻安自易矣。日易则日静。日静则性意灭矣。意灭则神自清矣。神清则理自明矣。理明则道自通矣。道通则神自出矣。神出则天韵明矣。明韵而道丹成矣。此中无他。不过一个得字。得何所得。事事当然之理明耳。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神而行。事自得也。得即道也。所谓空中无着。便是着了。
文武火
吕祖曰。在静无魔。在动有魔。如子亥丑三时。静而无魔。宜提起精神。不使倦怠。用文火也。巳午未三时。动而有魔。宜降火以静性。不使物欲来冲。以至神不附体。系用武火以降其性。撇去杂念。用武火也。
先天配运直指
吕祖曰。天应地。地应天。天地交泰两贞全。九九得数成天象。六六成道合全缘。坎藏真火宜提取。离纳真水宜降移。清轻常下甘露水。重浊还生雾与泥。此中上下难分合。只要五行配得齐。
金丹修炼法程
吕祖曰。欲明丹成炼。试看月盈虚。从有至无相。无相反盈余。月从来由于无极。无极渐归太极。日明一日。时圆一时。至望而圆明。春月明而暗。夏月明而浊。秋月明而清。冬月明而静。静极复生动。自火伏。故春月昏。火大。故夏月浊。火息。故秋月明。火无。故冬月静。然月中之真阴。原由于离。日中之真阳。根于坎。二者交和。缺一不得。难合难分。所以合其明也。修道加功。火候用法。依此推之。四季亦然。十二时如之。无悮。心为汞。肾为铅。胃为黄婆。肺为姹女。肝为婴儿。彼此交合。用法将坎水澄清。提起阴之真阳。以诱离之真阴透出。下接真阳交于中。入炉内炼。未炼时。先净地净身净口净心净性。坐西朝东。心无着。意无生。浑浑沦沦。一段太和景象。非神非人。非泡非云。不过存一点光明在空室中。悬着一点明白活泼的东西。就是丹原了。此即是灵丹妙宝。不可有一意秽触。不过一心看守。身如枯木。心若死灰。无物外事扰。绵绵不绝以去。固守三关。不可出战。炼法可先一时。子午分起。后渐加进。如子时炼坐。子乃真阴。而提起真阳。上合真阴。配媾是也。如午时炼坐。午乃真阳。此时稍用火接。则上之真阴下。而下之真阳亦出会矣。卯属木。酉属金。木多金柔。金多木克。此为不睦也。但木之用和生法。木得水生。金乃生水也。金赖土生。木化为土生金也。用法取金水生木。用木以培金配合。即和生不相克也。月自子而生。丑渐动。寅渐升。卯透出。辰现形。不宜得云蔽。巳中有火现出。午光明万里。无幽不烛。未得秋景生金之象。光明清净。申脱去火气。明净而寂。酉入金宫。脱尽火而生土水。戍没土中。内藏日月真阴阳精华。得生水而长流。亥纯伏阳。金水土木。俱由此而变化。此乃原也。原者干也。阳之体也。坤者润也。阴之用也。刚柔中正。而万物生也。如此行去。炉之功也。
长生逆图
缺图,待绘
长生逆图诗
细推五行理。五行生克微。心中原有约。约处莫情移。
又
男女不同途。乾坤两隔河。阴阳分顺逆。天地殊成炉。
又
阳年阳月从子顺。阴日阴时逆运遵。颠倒五行自兹理。方位向此得玄真。
又
子年见子子从生。火遇马时返向行。两至分明君从记。一来一往莫疑心。
斗杓指向。逐月移转。十二时如之。正月建寅。杓指寅。十二时亦指寅。
冬至初一刻起春运。杓亦指寅初一刻。余照此排去。
长生逆图歌
水藏金兮金出水。水流石兮木神跃。火点心兮阳气发。
金受镕兮生气杀。四时颠倒五行城。知出生门不为谑。
仲春。宜养土培木时也。春气发于肝。肝旺则火生。宜土培。得湿土令。则火不旺。气不燥。
仲夏。宜养金培火时也。夏气发于心。心旺则土生。宜金培。得风木令。则土不旺。气不拙。
仲秋。宜养木培金时也。秋气发于肺。肺旺则水生。宜木培。得燥土令。则水不旺。气不湿。
仲冬。宜养火培水时也。冬气发于肾。肾旺则木生。宜火培。得寒金令。则木不旺。气不暴。
似此逆转五行。四时皆得中和之道矣。
长生法三章
吕祖曰。提起翻天印。打入玉壶中。乾坤真大地。另有一天宫。
先天第一
玄玄之理。一性而通。一诚而格。一想而至。一气而成。一法而灵。无往无来。混混沦沦。无所执着。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远。物我之分。阴阳之别。有无之神。神人俱失。但有一团和气挂于空中。此即玄也。乃先天未判时形也。
后天第二
神为神。神非神。神神泡。泡神神。神光一点是真形。大哉干元立正。几个玄。几个理。分明原头一气。气何禀。精气神。灵光现出后天成。取得阴阳两性。一变天地交泰。二变四象分明。三变八卦方位。四变六曜灵虚。五变五行炉结。三气就炼。炼成一物。一物惟何。百物物也。此中灵机。人物各异。此后天之分形。人形之得性也。
先后混合第三
灵光恢廓。即是神也。神者灵也。而理变通也。理通而气运也。气运而神神也。神灵而变空也。空即无形也。此天地先后活化也。
达天梯
吕祖曰。打破空青洞。引子入中宫。玄玄性一透。触处是神通。今指云路天梯。引人上达。盖万事俱本一心。气足心静性纯。包含变化。各正性命。方得入手。乃真气上贯。毫不染尘。浑浑沦沦。无依无着。悬在空中。犹如红日行天。有行不着。方是理也。理者。道之别名也。道即性也。性乃气结成也。气成有邪正也。所以天有明有暗。明正道也。暗邪气也。能常存明而不蔽。方是达道功也。自后当静养浩气。不使稍染红尘。依道而行。自得见道有光矣。夫道亦何尝有光哉。不过理明而万事应。以一理准之。则巨细运用。无不得当。故理明而天门开也。夫天亦何尝有门开哉。不过邪正两途。明明不蔽。即为天门也。门开则气足。气足则神完矣。夫神亦何尝有神哉。不过人不聪明正直。神得聪明正直。直者唯何。道也。道何。理也。理何。气也。气正而神通也。明乎上达。天梯从兹上也。即将此段工夫静参。再将圣贤学庸周易。并常参看。一得秘旨。就可成大功矣。此言存养工夫。为初学入门。依次而进。先正其身心。端其躬行。不致放辟邪侈。绝去尘欲。乃可得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