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沟的大智慧上部:王凤仪传

附录一 四个典型家庭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生逝世前二日嘱咐说:朱耀庭、朱循天、安达老杜家、兰西老陈家,这几家的道要常常的悟索(研究)。

1、朱耀庭家

怀德朱耀庭自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得见凤仪先生之后,闻道即行。在黑林镇自办女义学,前后共舍良田四百亩,房宅一处。全家都为公益服务。

朱耀庭四子一女,家道小康。耀庭在家中一贯态度严威,男女老少都怕他。他外出时,家人都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只要他一进大门,便都鸦雀无声,对他敢怒而不敢言。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秋,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开讲习大会,朱耀庭参加学习,专求老爷子(老头)道,由于精诚专一而明道,知道自己以前全错了。本来生活很富裕,家庭应该幸福快乐,然而,竟是人人心情不舒畅,精神受压抑,成了很苦恼的家庭。其原因完全在个人身上,多年来,实行一个人说了算的旧式家长制,因而全家人对自己都有反感。

朱耀庭听明白先生所讲家道伦理之后,明白了他是全家苦恼的根源,从而决心悔改。学习结业后,回到家里,便幡然大变,把全家人招集到一起,向大家当面悔过,说自己不会当老爷子,造成全家人的苦恼,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孙孙们。家人都感感到十分惊喜,老爷子怎么换了一个人?从来没见过老爷子对待家人有这样态度,都喜出望外!因而家人也都学会了认自己的不是、找他人好处。

朱耀庭同时和大家商量今后的日子应样过,要改弦易辙,决心不再专为个人发财,要大力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取得子女们同意之后,便大刀阔斧地施舍家产,(当时叫作拆猪窝),兴办女子义学。从此,转变了家风,改变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

决定了大儿子广纯在家办义学。老二广德不必再作木匠,老三广生也不用到饭馆做跑堂,和老四广福三人都到顺山堡男义学去念书。老闺女广寿也上学。然后,再施舍给顺山堡男义学二百亩地。要把朱家变成道德快乐的家庭,大家都非常高兴。后来朱家的四子一女都明道,献身公益,在道德场中服务,所以凤仪先生称他们为“朱家五桂”。

朱家的家运大转变,其主流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不过,也产生了些波折,大儿媳和二儿媳持反对意见,逆着家运而行,然而在朱家阳光照耀下,形成不了阻力,反而演成“不变就换”的局面。因此, 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相继去世。三媳妇陈淑坤眼见两位大伯嫂真的不变就挨了,便猛然醒悟,及早转变,大步赶上去,后来也服务于道德场中。号称朱“三桂”的广生(字育民)曾为翟省长讲好胃病,省长称之为老师。

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女义学中著名讲演家张世维下嫁朱“大桂”广纯,朱家的家风为之一变。对朱耀庭震动很大,除了为全家人储金立业外,将家产及土地全部施舍给女义学,成为“净底家庭”。以后又有女师常静修与朱“二桂”广德崇俭结婚。朱家成为名符其实道德家庭。

按家庭五行来讲,朱耀庭与夫人葛继孟居中央土位,长子居南方火位,主妇居北方水位,承担主管生产劳动的老二居东方木位,其余的子侄、弟、妹等均居西方金位。朱家老爷子明道悔悟,这是从土位上“起盘”,得到金位的孙孙们欢心,这是“土生金”;水位的主妇见到孩子们都高兴,她也自会心情舒畅了,这是“金生水”;做主妇的心情舒畅,对家务料理更加细心周到,木位干活的人,尽心从事农业劳动这便是“水生木”;这样,则火位的家长放心了,满意了,这又是“木生火”;从此土位的老人不用再为家人操心,可放下一切,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便是“火生土”了。从而整个家庭五行真的推转起来了。

一个家庭好比一台机器,其中的一个齿轮发生故障,便要影响整个机器的运转。朱家从老爷子这个齿轮开始,调正好了,(起盘),便带动整个机器灵活正常转动,畅行无阻了。

这个家庭五行之所以能正常运转,其关键就在“认不是”三个字上,而在运转中,能起到润滑作用的便是“找好处”三个字。所以“认不是,找好处”是解决家庭问题的两大法宝。

2、朱循天家

朱循天一九O七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朱家房子村,父亲恕忱公一九一三年开始办义务女学。循天虽年仅七岁,对父亲施舍善款总是手舞足蹈地喜欢,同时也要求为他写一笔,因此很得凤仪先生的钟爱。

循天读书时,有一次随父亲到海城腾鳌堡淑贞女子义学开会,听李子和讲悌道,三次让产给他哥哥。循天深受感动,上课立志,要效法李子和,把他将来庆分得的家产让给哥哥们。他的未婚妻金德贞,当时正在母校,也上课表示赞同。事后金德贞的父母反对,唆使女儿非要家产不可。循天听说,便立志决心感化金氏。听信先生的教诲,不能改变初衷、自食其言,并表示,“听妻言乖骨肉,吾所不为!”

金德贞师范毕业后,更进一步提出要求:先分家后结婚。后经过商议,先行结婚然后再谈。结婚那天一入洞房,金氏即要求分家,喋喋不休。循天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久金氏回娘家,虽经几次书信往复,毫无转机,终于成为有名无实的夫妻。

循天台安县师范毕业后,一九二六年(二十岁)先生告诉他说:“你跟我去安达县教书去吧,你斗不过她呀!”于是循天去安达县务本学校教书。先生说:“金德贞是照着家产来的,你把家产让了,所以她主张分家。现在你已积些款了,应该在这边买些土地,才算对得起她。”于是,杜绍彭、张雅轩给介绍买毛荒一方。

以后,循天又按先生教导,积钱给母亲储金立业,然后又给妻子储金立业。先生对循天说:“志界人越遇逆境,越长志气。做人的道就是不争不贪。千万不要怨恨你女人不助你尽道。你若是立住志,照道去行,你女人正是从反面助你成道呢!人的境遇好坏,全是助人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若明白这道理,自然不会因为事情顺逆而动心了。”先生常到安达教导朱循天,要立住三刚,性刚不动脾气,心刚不动私欲,不寻思他人不对,身刚无邪恶。循天坚心忍性,八年如一日,夫妇没见面。有人问:“朱循天结婚后五、六年没回家,对于女人情也太冷了。”先生道:“你只知道循天的情冷,你又哪知道,金德贞在未婚之前,就要求分家,把伦常割开,她的情不是比循天还冷得多吗?循天若不这样就不够立身了。”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冬先生在兰西县,循天跟随先生几个月,以研究朱家的道为重点。然后经哈尔滨、长春、沈阳,直至锦州。四个月来,把朱家的家道及个人的“三刚”都研讨得很透彻。一日,先生对循天说:“你应该回家了,自己的事还得自己办,你的女人(金氏)真能做到给两嫂立业的地步,把《大学》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一些事,一招都做到了。”

循天于一九三三年连去金氏家五次,均遭白眼。时金德贞正在小学教书。她不仅对循天很冷淡,且说些很不礼貌的话。有一次循天被狗咬破衣服,金氏还在屋里冷语说:“哪里来的叫花子,被狗咬啦!”邻居都替循天不平。循天每次去,总是提醒自己,我为何这样受冷落和污辱,还一次一次的去呢?我原来是“为父母了因果,为世界正风俗!”第六次去时,金氏仍坚持要离。循天说:“你一定要离婚,我也只好同意。”于是双方写了离婚书,写完之后,循天又说:“虽然写了离婚书,只要你能回心转意,这张纸仍可作废!”金氏说:“即使你将来能如朱买臣,我也绝不学崔氏女!”八年的婚姻,就这样和平离异了。临别时,金德贞还送了三里路。

一九三四年一月三十日,海城刘秀琴女士,在女义学教书多年,慕循天之德业,愿与之崇俭结婚。由她二姐刘文永特为卖二十亩地,给循天的两嫂立业八百元(两兄是先母所生)。先生说:“刘秀琴可谓媳妇托满家的榜样!”

先生民国初年刚见到朱恕忱时,就耳闻朱家曾有一桩血案,是一个严重的因果债,必须从朱家的下一代找上来,然而朱家又是几代慈善的人家。先生便注意观察他家后代的动向,不出所料,果然在恕沈公的三子循天(继室姜太夫人所生)的婚姻问题上暴露出来了。真是来者不善,要求“先分家后结婚”,从事态的发展上看,必要搅得朱家家败人亡而后快。幸遇凤仪先生慧眼识破其因果,及早做了预防,并采取恰当有效化解因果的途径--由循天的妻子给两嫂立业。所以朱循天的“家庭五行”是由金位上“起盘”的。

先生对朱循天的家道是虑得极透的。不如此做不能齐家,所以对循天道:“人怎算尽孝呢?必得知道老人的难处或不圆满处,能给弥补上,才算是尽孝。你父亲打死你先母,是他的不圆满处。现在你的女人(妻)给两嫂立业,把兄嫂托起来,实在说,也就是你把先母的心托起来(因子女是父母的心),你先母的灵魂自然超度了,她和你父亲的仇也自然解开了;你两个哥哥的好否,应当由母亲负责,因你母亲是继母,然而你母亲没能做到至善之地,现在由你女人给两嫂立业,把你母亲的继母道也托起来了,能这样才是真孝,但你当年若不给你母亲和你女人立业,而求着你女人给两嫂立业是又不合道了。你的道曲折很多,所以我说像‘九曲明珠’似的。”

先生又说:“循天少年立志让产,去年曾劝金德贞六次,虽受辱骂,最后离婚,亦毫不动气。如今又娶得为两嫂立业的女人,已不愧为孝悌圆满,三刚立住的状元了。金氏虽然向地狱拉朱循天,不但未拉动,反而助成了朱循天的道业。恕忱公打死妻子,这是一种深仇大恨,严重的因果债,为办女义学,舍了一百八十五亩地,这是大善。善恶两种力量在较量,形成循天婚姻上正反两方面无形的大搏斗。最后刘秀琴来,把阵给破了,把全家的道给托起来。因为循天是父亲心上的爱子,所以因果债落在他身上。同时也造就出来一位‘朱状元’”。先生曾说:“这世界除我而外,无一人能帮上你的忙。”

3、安达老杜家

黑龙江省安达老杜家是有名的大慈善人家。兄弟四人,杜绍彭(名延年)是行二,主持家务,扶困济贫,广行善事,是黑龙江省慈善会会长。他长兄寿年,字祝三,三弟鹤年字鸣九,四弟松年字云涛。是江省有名的大富户。

杜祝三于民国十一年,适值俄国大饥年代,杜家成火车向俄国运送小米赈济灾民,很受灾区的欢迎,不幸死于途中,记有《赈俄日记》,鸣九经营安达百货商场,老四云涛是税务官员。

祝三妻朱玉珊,夫死后,仍从事慈善事业,鸣九两位妻子宋玉洁、曹玉琳都是女义学中有道女士,随凤仪先生周游各地劝世化人,成为嫡庶关系的楷模,许多官宦人家都被多妻之苦所困,经她二人劝化,多转苦为乐,老四云涛四位妻子王贞静、宋淑良等也都参加讲习大会学习。杜绍彭胸怀大志,力行善事,对凤仪先生兴办女义学之宗旨,深为理解,故于安达独资办学,其妻薛坤杰也全力支持,虽经儿子夭折之打击,仍不灰心,并未改变其助夫成德的初衷。

民国十四年秋,集热、奉、吉、黑四省女义学的办学人员及部分师生,近两千人,于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会期两上月,一切食宿费用均由杜绍彭家兜底,从而使四省的女义学汇成一体,杜家全力以赴,女子义学从此全面大兴起来。民国十七年,绍彭被选为北京总会理事长。

民国十一年先生到安达,初次到杜绍彭家,即发现杜家兄弟妯娌间都那么和睦,彬彬有礼,虽然有那么大的财产,仍是不骄不躁,谦恭下人,广行善事。先生觉得杜家与一般富人大不一样。果然后来对黑龙江省女义学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后,先生与张雅轩每次北上时,必到安达。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先生在安达一次早课上,把杜家比作一只凤:“杜绍彭是凤的头已抬起来了,薛坤杰(绍彭妻)是脖颈,颈稍细些,杜鸣九(绍彭三弟)为脊梁骨,很挺拨的,朱玉珊(绍彭大嫂)为腹,腹稍小些,宋玉洁,曹玉琳(鸣九妻妾)为两足,足已立起,王淑章(绍彭续妹),刘严庄(绍彭侄媳)为两翼,可惜淑章一翼未能鼓起,杜云涛(绍彭四弟)和他的几个女人为尾,尾上的泥陀螺很大,所以这只凤不能高举。将来你们四股分居到四省的省城,力行善事,各行其道,自然起来了。”

孟良璧等人都以此题发挥得很透,杜家诸人也依次出席研究此题,先生为之一一批评,俱有所得。如果杜家真能如先生所讲,认真实行,贯彻始终,这只凤早已高高飞起来了。

杜家的功德相当的大了,可惜杜绍彭个人的造诣未能升堂入室。先生曾说:“我见他(绍彭)在北京时,女人伺候他吃饭的时候,怎的也不对,不是碟碗不干净,就是饭菜不相当,他这样还是有脾气在里面,终不能作得平治天下的大事。”

4、兰西老陈家

黑龙江省兰西县陈俊一(名发旺),是兰西一带的慈善家,兰西县慈善会会长。家有良田万垧,开设木材行。

他的四子陈荣秩(名显忠)在哈尔滨念中学,染上城市浮华之风,奢侈浪荡,常住旅馆里。有一天,他在旅馆里看见凤仪先生坐新式汽车出门,他很惊奇,一位穿得褴褛的庄稼人,怎么有新式新车坐呢?问茶房,才知道是马督办请来讲病的。他认为太荒唐,现在已是科学时代,怎么还信这种鬼话?便假装求道,暗中考查这位庄稼老头的究竟。结果反而被感化过来。

先生对他说:“人无信不立,你在家中已失去信用,那么怎样能让你父母信得着呢?必须守学生的本分,要住学生宿舍,不可住旅馆。不仅花钱要俭着,还要留一本账,放假回家时,向你爹报告清楚,时间久了,你爹就能信得着你。“陈荣秩真照先生的话做了,他父亲见他改变了,深感奇怪。细问才知他是受凤仪先生教诲的结果。

后来,陈俊一便请先生去兰西,一见面感到特别钦敬。俊一为了那么大的家业,孩子又不省心,感到十分苦恼。先生向他讲,“财产再多,总有散的时候,家业再大,也有败的时候,钱财越多,儿孙越容易学坏”的道理。

先生又说:“你没听人说,‘家大业大’吗?财产太多了,上天就给预备下败家的人了!”陈俊一觉悟到,自从他当慈善会长,老天已经把大儿子和二儿子收回去了。先生更给他指出“还有一员压轴大将,不觉没长成呢!”他说:“是老四吧(荣秩),我得怎样做,他才能回头呢?”先生说:“他现在已经回头了,你只要勇猛为善,多做功德,他还可能成为贤人。”

陈俊一感慨地说:“对!我家的事被你看透了!”他要立志破产兴学。先生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只要舍出超过家产的一半(德过本)办学,使天命大过宿命就可以了。陈俊一施舍良田六千垧(七亩为垧)成立学田部,为义学之大兴,打下有力基础。

他的三儿子景阳(名显声)也赞同父亲的做法,以后也去义学服务。陈俊一夫妇及两个儿子,都曾随先生到各地办女义学及会务,成为道德家庭。

由于先生说:“家大业大”一句话,使陈俊一顿然醒悟。改变陈家家运的航向,转苦为乐,化烦恼为菩提。

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在兰西讲习班时,把陈家比作一盏灯,陈杨静贞(荣秩妻)为灯芯子,芯子不齐灯火不亮,(其余人为灯油)。荣秩说:“芯子不齐拨去它!”静贞给大家磕头,立志明道,即时“化性”了,不能走路,由人背她去课堂听讲。从此陈家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