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报

哲报1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1 (一)出埃及第十二章第四十节云以色列人在伊及奇居共四百三十年等语不确盖寄居之期限实在二百五十年佊彼教之解注家与史学家亦皆认是说为误云。...
哲报2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2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后世监儒则以圣人不论之故。遂从而摈之。讵知凡在六合之外。必为圣人所摈。试问圣人存之何为。故知圣人存而不论之意。应有以下之两点。 一不必论 二不可论。...
哲报3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3 旧约著名之本,在有经人心目中止有三种:(一)希伯来文本,此为犹太教人暨耶稣教全体所敬重者。(二)希腊文本,此为基督教人直至十五世纪所敬重者。当十五世纪时,基督教人亦信希伯来文本已被更易,然至今希腊教会以及东方各教会咸敬重希伯来文本。此两项原本包括旧约全书。...
哲报4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4 万法惟心。人心最灵。收之足以超凡入圣。纵之堕于六道三涂。自作自受。从非外与。观自在菩萨敷演此经教人以般若波罗密多为上达之本。直指人心。说是妙法。实为佛经中最上乘品。为我佛菩萨引渡众生同登彼岸惟一不二之宝筏。。...
哲报5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5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哲报6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6 昔世亲菩萨,造惟识三十颂。护法等十大菩萨,广其义而成之。着成惟识论。今师其意。亦广惟物派之义而成之。着成惟物论。惟物派之学说曰。宇宙之物。形形色色。千态万状。推其究竟。则祇为物质一项而已。物质者,无始无终。不生不灭。静则为物质。动则为能力。...
哲报7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7 吾等对于灵之研究。实是言之不尽/。今所言仍不外灵学范围。惟现在一般人崇拜物质科学。有谈精神学者。非疑其为迷信。即诋之为妄诞。兹且先将灵学之正意简单揭明。以免读者发生误会。正意何在。即说我灵与神灵之经过。以供研究。并非教人磕头许愿也。...
哲报8
新旧约全书之内容(王静齐译)印度赖哈麦图拉原着
哲报8 汉武帝元狩年中。遣霍去病破丐奴,获金人长丈余。武帝以为大神。供于甘泉殿中。又张骞在西域即闻有身毒国及浮屠教。又哀帝元寿元年。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是知佛教之来中国前汉即已有之。...
孔子文昌孝经合刻
圣真仙佛
孔子文昌孝经合刻 孔子论“时习之学”,次章继以“为人之孝弟”。子曰:“入则孝,君子道四光,以所求乎子之孝。”何者孝?为界迩庸行,而行远登高,所自始也。学于孝,子谓之“下学”,下学于孝之谓“上达”,下学于孝而上达于天,之谓“一贯”。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又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为善阴骘
圣真仙佛
为善阴骘 朕惟天人之理,一而已矣。《书》曰:“惟天阴骘下民。”盖谓天之所以默相保佑之于冥冥之中,俾得以享其利益,而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此天之阴骘也。人之敷德施惠于人,不求其知,而又无责报之心者,亦与天之阴骘相通矣。…
新编八德须知
蔡振绅
新编八德须知 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前人立说既异。后世不知肯綮。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须知孟子所说之性。乃就善一边立论。荀子所说之性。乃依恶一边立论。均非本源心性之谓也。若不识此之因由。则罄竹辩论。…
善女人传
菩萨戒优婆塞彭际清述
善女人传 我观诸世闲 常自寂灭相 云何幻化中 乃生男女根 譬如太虚空 捏目出狂华 是华不可取 从汝妄想生 妄想入轮回。…
步虚天尊赞
李正旺
步虚天尊赞 太极分高厚 清轻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 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数 十丁四万年 丹台开宝笈 金口为流传。…
广济李真人经
聚仙文社
广济李真人经 真人姓李。讳育万。字子静。道号玉峰山人。一号紫霞。楚南长沙县人也。世居淳化都。以耕读为业。真人生于前元至大四年辛亥。七月二十六日。母梦摘桃实二。食其一。怀其一。遂有娠。生之日。香风四溢。…
济祖无心经
圣真仙佛
济祖无心经 人生天地,惟心最灵,役使百骸,号召群形。孩提之时,本无其心,不知不觉,混沌乾坤。嗜欲渐开,知识渐萌,方寸之地,隐隐有心。灵秀有心,善存其心;庸愚有心,误用其心。声触于耳,耳即有心;目接于色,目即有心;饫于味,口即有心。…
大圣有若无心经
圣真仙佛
大圣有若无心经 空中求实。实中求空。空空实实。有象无名。有象无名。道在乎中。始无其始。终无其终。浑然太虚。一气弥沦。…
现报新新
圣真仙佛
现报新新 鉴察尊神 诗 鉴照人闲善恶明察观奸伪不容情尊严法象 皇天律神判是非最公平 又引不孝奸淫证 新竹城内陈某者为日最奸恶。生平作事。无一可以问心者。时当独登垄断。以罔市利。见人有钱。便生贪妒之心。殊不知愈奸巧愈贫穷也。况其在家。又甚不孝。…
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
慈诚印刷局
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 古佛治世。初始至今。灯灯相续。祖祖传经。打开混沌。劈破鸿濛。取出先天。一气运行。阴阳变化。二气成形。三才治世。天地人伦。东西南北。四相分明。五行配合。万物发生。六爻凶吉。三阳三阴。…
皇极金丹九莲归真宝卷
圣真仙佛
皇极金丹九莲归真宝卷 元始天王。慈悲无量。为救九六。南闫倒庄。化身九祖。德辉姓黄。奉命普度。钓取贤良。苦心救世。着经阐扬。皇极金丹。宝筏流芳。人遇宝卷。三生幸广。虔诚诵读。心花开放。立志勇猛。积德寻访。…
新编贤孝女宝卷
圣真仙佛
新编贤孝女宝卷 五娘宝卷初展开 诸佛菩萨降临来 善男信女虔诚听 增福延寿免消灾 恭闻河南开封府。有位赵员外。单生一女名叫五娘。自幼读过烈女传。所以知纲常之道。自从嫁与蔡伯喈为妻。夫妇甚为和睦一个好似潘必正。一个好似陈妙常。…
新携韩祖成仙宝传
圣真仙佛
新携韩祖成仙宝传 诗 混沌初开不计年。国王有道镇山川 曰 风调雨顺民安乐。阴功浩大降神仙。话说这椿事,出在唐宪宗,永平昌黎县,有一韩文公,弟兄有二位,科甲官高降,韩愈是兄弟,韩休为长兄。…
新刻韩仙宝传
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孚佑帝君吕祖降叙
新刻韩仙宝传 玉皇转与诸天仙仙侣同贺 黄龙真人圣诞。是日也,旺象惟中,瑞期恰满,玉鼎红霞,散彩金轮,丹桂飘香,群真济济,飘然偕往,青龙唫焉,白虎啸焉,祥鸾歌焉,彩凤鸣焉,金光灿烂,咸集于昆仑胜境,畅遂无涯。未几,排仙班、奏仙乐,余与诸天仙侣再拜稽首,退居白玉仙馆,黄金宫内七宝华亭,畅饮琼浆,频餐凤髓,薰薰大醉,恍然在太初之中,致足乐矣。…
二十四孝报娘恩
圣真仙佛
二十四孝报娘恩 斋主供养烛香焚 渺妙香烟结彩云 叩头焚香请佛祖 诸佛菩萨降垓门 报亲恩卷展开宣 佛天圣神座运台 今日宣明怀胎卷 消灾集福长丁才 元旦清净信香焚。…
扫尘缘
清太祖顺治修道之日所著
扫尘缘 《扫尘缘》一书,乃清太祖顺治修道之日所著之原本也。目序生平前因后果,以至临御功成、永退之情由,一一悉载。又将拜师得道,而与圣经贤传真情之隐义,历历指陈。书成之后,隐而未显。…
新刻轮回宝传
圣真仙佛
新刻轮回宝传 诗 自古修真责于度 三皈五戒总宜坚 曰 善善恶恶终有报 听说轮回一段缘 话说:东京十国梁城东桥,关外有一富翁,姓张名存仁别号百万,年以半百,尚无子嗣,于是乐善好施,当思己过,一日谓其妻曰。…
双花宝卷
圣真仙佛
双花宝卷 街坊一路来寻觅 门前逢若一老人 大狼便问其中事 昨夜拿住怎样人 老人回答大狼道 福建泉州小强人。…
销释普贤菩萨度华亭县生天宝卷
圣真仙佛
销释普贤菩萨度华亭县生天宝卷 菩萨说:“愚迷众生不识古佛。”士人现两个人,争着要我为妻。菩萨说:“你且不要争,差你计了。我这首《无相宝记》,那个先会了,就跟那个去。”你连忙念,俺用心学 两轮日月走东西 不惹人间闲是非 月里玉兔如射箭 日里金鸡又快飞 行是小童街上走 鬓边白发死来催 无常不论老和小 合眼不知谁是谁。…
玄妙镜
圣真仙佛
玄妙镜 夫道者,出于天地之先。瑶池金母,是为大道之根、天地之宗、仙佛之母、万佛之祖也。自天地之中,皓然之气阴阳凝聚,有温热之气薰蒸,而后生人也。盖四大部洲,先生水、火、木、金四老,后产中央黄老。上天大星之中,化道金光坠地。…
玄关经
圣真仙佛
玄关经 夫道者,浩然之玄气,充遍虚空,贯通天地人以及四生万物之中。有体而入形,谢则离。自古至今,不增不灭,成仙作圣之真种也。余历观古之丹经之书,譬喻未分清楚,注释又不详明,尽皆藏头露尾,非圣难测,非贤难解。后之学者观之,不知所志。…
归家锦囊
圣真仙佛
归家锦囊 鸿钧老祖曰:“延康白半胜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故曰:道门修身而成仙,释门修身而成佛,儒门修身而成圣。此不易之理,并非谈空,只在乎人之修与不修耳。怎奈娑婆世上,人心不古,三教门徒。…
蓝关九度
圣真仙佛
蓝关九度 诗 金公本是东家子 送向西邻寄体生 曰 认得唤来归舍养 配将姹女作亲情 解曰:金公是离中一点干金。离在先天属东。故曰:东家子。一落坤宫变而为坎。坎在先天属西。故曰:送向西邻寄体生。将此金从坎中取来。填还离中。即是唤来归舍养。离为中女。与坎金配合。即是姹女作亲情。…
新出劝孝歌
圣真仙佛
新出劝孝歌 青丝发,数得尽,亲恩难算,即就是,杀了身,报答不完,把儿子,当贵宝,金银不换,或贸易,或学艺,又或耕田,倘若是,儿出外,娘心挂念,睡梦中,儿在娘,心上挂牵。…
养育劝孝歌
圣真仙佛
养育劝孝歌 士与农。工与商。名利争战。将父母。养育恩。讲说一番。集此歌。苦劝世。话最俗浅。或愚天。并妇孺。听见了然。天生人。万物灵。仔细观看。地生木。木有根。水有本源。…
新出劝姑娘全词
圣真仙佛
新出劝姑娘全词 开书先唱劝世文。良言能以透人心。奸盗邢淫咱不唱。劝一劝 众妇人。要养闺如得操心。礼羌义生活处劳神。女孩十五长成人。头脑脚手要谨慎。先学织纺做针线。人前礼 要知闻。…
圣人劝孝文
圣真仙佛
圣人劝孝文 金石良言 劝世文山东曲阜圣人云 查出善恶两个字 正一正男女心 阳阴两界分一分 京王劝善 表人人心 敬天敬地祭祖坟 千万莫忘父母的恩体 听悦言恨父母 作事情其亏心 那怕半夜鬼叫门 一心无二敢见阎君。…
忠经集注详解
圣真仙佛
忠经集注详解 忠经者,汉南郡太守季长马先生之作也。先生才高学博,为世通儒盖,以人生两间,参天地而为三才者,以其忠与孝也。孝之一字,在孔子与曾参、子舆设于问答详载,一经分为十,有八章义备矣忠。…
文武帝训诗合刻
圣真仙佛
文武帝训诗合刻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济人之急,求人之危,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与驰马之门。…
指正之道 二集
励善社指善堂
指正之道 二集 指世南针梅月开。正逢吉日设鸾台。之书完竣神人庆。道德兼修极乐哉。序。慨自圣教失坠。人心不古。道变世衰。人情喜新厌故。日尚文明。放弃道德。人权称平等。男女唱自由。形成子焉。而不父其父。妻焉。而不失其夫。…
明伦教化真编
尔瞻生
明伦教化真编 古之欲明明德者,必先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答国治。国治而答天下平。启自 天子,至于庶民,莫不以诚意、正心、修身为大本。奈末世之人,置东洋道德于不顾。…
明灯普照
凤邑挽新社养修堂
明灯普照 回溯亘古,尧舜之治,上至于君,下止于民,朴实诚信,臣事君至诚至敬,君爱民视犹赤子,至今古风尽失,灾劫层层累累,舜日尧天全无,颓风频起,虽生犹死,四维八德空言不着。…
爚钟勰律
凤邑普化社毅善堂
爚钟勰律 道者,路也。循此道而行,则天地位万物育、四时序、百政兴。违此道而行,则天地闭,万物泯、三光灭、四柱绝,是故,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胎卵湿化,高之如圣贤仙佛,下至如庸人孺子,莫不以此道而定其生灭也。…
道宗归元
屏邑同善社南圣堂
道宗归元 夫著书者。乃代天行道。旨在普化世宇。唤迷人悟。追真求理。冀望弃恶从善。早辨归途。故处处开坛阐教。嗟乎人心悖古。日久自成恶习。迩来日见恶气弥天。为官者不顾下民之苦。…
道德真篇
圣真仙佛
道德真篇 全勋子曰。道德真篇一帙。乃天尊引度四子问答之要也。余因宦游南楚。署任辰州府事。先与出尘系是内戚,故尔秘知踪迹。音通四子消息。递相来往。剖露衷肠。方才寻觅伊之源头。得明隐居实地。…
节义宝卷
圣真仙佛
节义宝卷 今夫世人修行。全在真修二字。真修者。能看破世间钱产。周济天下穷民。正心修身。克己复礼。非微不有奸谋之念。亦且不生利己之心。如此亦可免罪孽之报。…
观音大士劝世歌
观音大士鸾着
观音大士劝世歌 护法禅门实是儒。手挥钢杵万魔除。无非世上红心少。举起人人尽可诛。吾护法神也。 大士将降坛矣。心心心。波罗揭谛此中生。谁能料。辨假真。一念之差分祸福。遗害儿孙及己身。吾乃观世音。作偈降坛庭。…
醒悟沉迷
凤邑养灵养生养修堂
醒悟沉迷 圣道沦亡。异端继起。人心陷溺。曲学争鸣。非孝者公然立说。讼父者谬而妄为。矫矫青年。迷于恋爱自由。莘莘学子惑于思想恶化。社会间丧葬非礼。竞尚争华。妇女辈衣服不衷。娇妖造作。恼矣。怒矣。…
阿弥陀佛
圣真仙佛
阿弥陀佛 借问缘何有此身。不离原气与精神。我今识破生身理。一点灵光是娘亲。昔日西天有二位罗汉一名罗迦。一名提那。在西天百叶莲池。游玩。不觉心思凡尘。二人即同就往云端。…
宣讲拾遗
天津济生社
宣讲拾遗 闻之,自古在昔,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无地非学,即无地非教。是以化成于上,俗成于下。陵夷至今,人心不古,世道日非。激之以诗书,而人罔知悟;绳之以法律,而人罔知惧。自神圣救世,情殷有因,果报应之书。…
宣讲珠玑
圣真仙佛
宣讲珠玑 大凡人生在世。各有几件本等事业。无论士农工商。要体贴三纲五常。忠孝兼尽。才算得天地间的真豪杰。至于女子。不拘富贵贫贱。须谨遵三从四德。节孝两全。方算是巾帼中的大丈夫。各位宽坐。…
绘图宣讲集要
德州城东王官庄
绘图宣讲集要 衘制《圣谕十六条》,无非为广训化民之道。自童试以及乡、会,均以恭默为喻。而庸夫子既不能捧读 皇章,复不得恭聆 圣训,于是 上谕 颁行各省,以宣讲 圣谕 为要。示谕各地方大小官员及乡里绅耆,概行遵讲。自顺治、康熙以迄于今,叠奏叠颁,诚为剀切。…
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经会解
圣真仙佛
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经会解 此经一部。名曰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经。以法喻为题。乃是 悟空祖师。显已悟道。圆满之义也。盖巍巍不动者。高大不迁也。行人恭到实际理地。外不随诸境万缘。内不住五蕴十八界。根尘脱落。心境如如金刚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楞严云。妙湛总持不动尊。…
广仁品
圣真仙佛
广仁品 古之至人现身度世,必视世之人习业最重者,举其一事,痛切劝诲。至于千方万端,俾其重者渐轻,而后渐及其余。譬如善兵者,捣其坚;善医者,攻其本。而余无复着手处也。上世俗淳,民愿其于物也。…
心镜编
圣真仙佛
心镜编 无所慕而为善,无所畏而不为恶者,此上知也。虽有 人导之而不为善,儆之而自为恶者,此下愚也。世有几人?故劝惩之道重焉。凡劝惩之道,要在使人一触目辄耸然,动念惶然,改虑。譬犹镜之鉴妍媸,然镜无蓄形。临镜者果烨乎如,温乎如,莹不独夺人目精,先己夺己之目。…
新未来佛收坛卷
圣真仙佛
新未来佛收坛卷 诸兄弟解其意急忙加功 莫等着大时至再进已晚 这一世受天爵万古长存 心一迟落后边万古难返 到那时你看看谁愿落后 无功果无才能也是枉然 也有那心强者夺人之夺 奔前程舍性命甜中有甜。…
正信除疑无脩证自在经会解
圣真仙佛
正信除疑无脩证自在经会解 此经一部。名曰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经。以警择为题。乃是智慧朗照。发明道体无修也。正信者正。中不偏信实不虚。一切行人。既欲整心虑。趋菩提。当生正信之心为入道之门也。宗镜云。须求正见。莫信邪师。…
火流星
圣真仙佛
火流星 夫三才者。一气而已矣。气分阴阳。阳为天。阴为地。秉乎阴阳者人也。人既秉乎阳。天性存焉。陷乎阴而私欲生焉。上古之时。世处敦庞。人尽淳朴。纯乎天性。绝乎私欲。是故生则为人。殁则气返于天。…
省身集要
圣真仙佛
省身集要 余友计部胡师苏,笃行君子也。尝谓余曰:“洵不佞,窃有志于行古人之道,而粗里寡合,念无所得。切劘益则缮,采古之立化行事,善可为法而不善足惩者,为一编以自省,以自附于藏罟增垒之义,且献之海内同志者。兹杀青竟矣,请子一言识之。”。…
虎眼禅师遗留唱经
圣真仙佛
虎眼禅师遗留唱经 伏闻: 儒祖尼丘、释祖干竺、道祖柱下,古今三大法门也。乃儒以明德惇伦为经,以仁民爱物为纬,寓济世于治世,厥功蔑可方矣。禅门以空六根、破五蕴为证果之阶,道家以灭三毒、摄七情示炼心之法。按名执象,业峙立以成三;切脉探源,实参同而归一。第经义深奥,内乘秘密,玄藏精微。求其明白直截,语不诡乎六经,雅俗显通,义兼诙。夫三教惟。…
关圣帝君宝训像注
圣真仙佛
关圣帝君宝训像注 董子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朱宗之,其教人以为善而去恶也,必先夺其祸福之见。故近世劝善之书,主于事应者多为学者所排摈。然而,程朱之说,盖究极乎天道、人事之变,故必决去学者私意之伏藏,而后可以顺性。…
阴骘文像注
圣真仙佛
阴骘文像注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穹苍。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钖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焉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
雷峰宝卷
圣真仙佛
雷峰宝卷 雷峰宝卷初展开 报德报恩到武林 善男信女虔诚听 明心见性便成真 话说雷峰宝卷出在大宋正宗年间。提表四川嘉定州。峨嵋山。其山中是胎卵,湿化之妖魔。洞内尽安九流神仙之人物。累出怪兽最多。那山洞内。有一条白蛇。因他修炼。一千七百余年。不贪外道。不害生灵长受日月之精华。能变人形。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坚心至意。…
牟平红卍字会科文汇编
圣真仙佛著作
牟平红卍字会科文汇编 。…
孚佑帝君浅注道德经
孚佑帝君
孚佑帝君浅注道德经 。…
仙佛丹道要篇
周为奇注解
仙佛丹道要篇 。…
坐义通编
圣真仙佛著作
坐义通编 。…
楞园仙书十六种
(清)江含春撰
楞园仙书十六种 。…
关圣帝君救劫度人指迷篇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救劫度人指迷篇 。…
观世音菩萨救苦真经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救苦真经 。…
关圣帝君救劫文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救劫文 。…
观音大士劝世经
观音大士
观音大士劝世经 。…
戒杀放生图说
不明
戒杀放生图说 。…
醒世诗话
圣真仙佛著作
醒世诗话 。…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
圣真仙佛著作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 。…
中天玉皇救劫度人指迷篇
圣真仙佛著作
中天玉皇救劫度人指迷篇 。…
圣训
圣真仙佛著作
圣训 。…
戒杀纶音
圣真仙佛著作
戒杀纶音 。…
因果四十二品
圣真仙佛著作
因果四十二品 。…
湄洲慈济经
天上圣母
湄洲慈济经 。…
挽灾救劫延寿真经
王笛卿
挽灾救劫延寿真经 。…
七真祖师列仙传
(金代)张邦直、张本
七真祖师列仙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