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请。佛说息诤因缘经。
恭请。佛说息诤因缘经。
恭请。佛说息诤因缘经。
水香赞。
先天真水。净洗灵台。杨枝一滴洒尘埃。涤秽消灾。 香焚宝鼎。气达先天。威光烜赫接祥烟。降鉴此心虔。
释迦如来。牟尼世尊宝诰 。 志心皈命礼。
东华教主。西域圣师。弃皇宫之富贵。爱雪岭之清高。炼成摩尼珠。光照大千世界。尊居兜率地。德被亿万生灵。大法东被。无不精修波罗蜜。梵贝西来。咸知皈依无上道。灯传万世。佛日常辉。法继千秋。皇图巩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释迦牟尼古佛。慈悲广化天尊。
佛说息诤因缘经。本卷。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坐夏安居。诸苾刍众。去佛不远。亦各安居。时。有沙门。名曰尊那。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干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彼尼干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作如是言。我之法律。唯我自知。非汝所知。汝之法律。唯汝自知。亦非我知。我所有法。皆悉如理。汝所有法。一切非理。和合法是我。不和合法是汝。汝诸所说。前言纵是。后言即非。后言或是。前言即非。诸有语言。皆无义利。亦无所取。虽广所说。不能解脱。亦不能知。最上实义。谓沙门所说。不同我法。云何能令我起解心。彼尼干陀子。故作是语。起破坏事。欲兴斗诤。损减力能。以苦恼缘。坏安乐法。以是因缘。欲于沙门。清白法中。起不善业。而兴斗诤。种种破坏。生我慢心。而谓胜他。乃言。沙门诸有所说。皆非法律。不正了知。不能出离。于菩提道。不能趣向。汝师非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尔时。尊那沙门。坐夏既满。造衣已竟。即离是处。着衣持钵。次第而行。往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到已。收衣钵洗足。而诣尊者阿难所。头面礼足。退住一面。是时。尊者阿难。问尊那沙门言。尊那。汝于何处。坐夏安居。复以何缘。而来至此。
尊那白言。尊者。我在恶处。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干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尼干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乃至彼言。汝师非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我以是缘。故来至此。
阿难告言。尊那。我知是事。以佛世尊。不在众中。故有外道。欲兴斗诤。而汝今时。不得与诤。若起斗诤。即不能利益多人。复令多人。生诸苦恼。乃至诸天人众。悉无利益。咸生苦恼。如汝尊那所说事等。唯佛世尊。而悉知见。我今与汝。同诣佛所。具陈上事。”
尊那白言。“善哉尊者。若得见佛。我获大利。又于佛所。或得听闻。甚深正法。
时。尊者阿难。即与尊那沙门。同诣佛所。到已。各礼佛足。退住一面。时。尊者阿难。前白佛言。世尊。此尊那沙门。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干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尼干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乃至彼言。汝师非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是缘故。来语于我。世尊。我时谓尊那言。‘以佛世尊。不在众中。故有外道。欲兴斗诤。而汝今时。不得与诤。若起斗诤。即不能利益多人。复令多人。生诸苦恼。乃至诸天人众。悉无利益。咸生苦恼。
佛言阿难。汝见何缘。乃言。佛不在众。有外道辈。起斗诤事。耶。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于一时。见二苾刍佛。所称赞。是二苾刍。善持律法。威仪次序。在一处行。我时见已。乃谓彼言。汝二苾刍。不应如是。现威仪相。佛不在众。或有外道。见是相已。起斗诤事。若斗诤起。即令多人。乃至诸天人众。悉无利益。咸生苦恼。我忆此缘。故为尊那。作如是说。
佛言阿难。于汝意云何。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于是事。不能了知。”
佛言阿难。我以自智。现成正觉。于其中间。广说诸法。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如是等法。我所宣说。悉知悉见。阿难。多诸外道于苾刍众。而兴斗诤。此斗诤缘。汝能知不。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
佛言阿难。谓有苾刍。于戒有增。或时有减。威仪有增。或时有减。阿难。若戒及威仪。有增有减。即失常法。随所行处。乃有外道。见是事已。即起斗诤。若斗诤起。即令多人。乃至诸天人众。无所利益。咸生苦恼。何以故。阿难。诸外道尼干陀辈。非一切智。亦非真实。于一切处。一切所见。悉不清净。是故。常乐起斗诤事。阿难。当知诸苾刍众。诤事起时。由有种种。斗诤根本。
阿难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今正是时。愿佛宣说。斗诤根本。令诸苾刍。闻已忆持。常离过失。
佛言阿难。汝等谛听。如理作意。如善记念。今为汝说。阿难。若有苾刍。起忿恨心。由忿恨故。乃于师长。不生恭敬尊重等心。亦复不能承事供养。由不恭敬。彼师长故。即不见法。以不见法故。于苾刍众中。不正观察。由不正观察故。乃兴斗诤。由斗诤起故。即令多人。乃至诸天人众。悉无利益。咸生苦恼。又有苾刍。于内于外。悉计为有。作实观察。注意积集。喜为邪恶。极恶作意。勇发邪勤。出邪妄语。引起斗诤。如是妄念不正知。起不相应。乃至于斗诤缘。不能断灭。阿难。如是等事。为斗诤根本。是故。生诸苦恼。苦恼因者。谓由先起。忿恨心故。如是复起。覆。诳。谄。嫉。悭。无惭无愧。不正知。见取等。及诸执着。邪妄忆念。以如是等。诸恶因缘故。乃于师长。不生恭敬尊重等心。亦复不能承事供养。由不尊敬彼师长故。即不见法。以不见法故。即于苾刍众中。不正观察。由不正观察故。乃兴斗诤。
阿难。如先所说。如是等缘。皆是斗诤根本。以此缘故。若斗诤起时。有七种灭诤法。如我所说。阿难。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能息灭。何等为七。所谓。现前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自言治。多人语。知所作。如草覆地。是为七种。
云何名为。现前毗尼灭诤法。阿难。所谓一人为一人。说法毗尼。一人为二人说。一人为多人说。一人为大众说。现前成四。二人为一人。说法毗尼。二人为一人说。二人为多人说。二人为大众说。现前成四。多人为一人。说法毗尼。多人为二人说。多人为多人说。多人为大众说。现前成四。大众为一人。说法毗尼。大众为二人说。大众为多人说。大众为大众说。现前成四。如是名为。现前毗尼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忆念毗尼灭诤法。阿难。谓有苾刍随犯罪。已不自忆念。余苾刍谓言。汝犯是罪。应当忆念。于大众中。求哀大众。作忆念毗尼。是苾刍。即入众中。求哀大众。作忆念毗尼。是时。大众如大师教。与作忆念毗尼。是苾刍得出罪已。息灭诤事。如是名为。忆念毗尼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不痴毗尼灭诤法。阿难。谓若苾刍。痴狂心乱。痛恼所缠。虽复多闻。不能顺行。于所闻法。翻谓杂说。作是言已。舍众而去。是苾刍。后时还得本心。余苾刍谓言。汝犯是罪。当入众中。求哀大众。作不痴毗尼。是苾刍即入众中。求哀大众。作不痴毗尼。是时。大众如大师教。与作不痴毗尼。是苾刍得出罪已。息灭诤事。如是名为。不痴毗尼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自言治灭诤法。阿难。谓若苾刍。不知罪相。言广知广解。复于众中。发如是言。‘尊者。我于利养。难所得故。余苾刍谓言。‘汝于罪相。不知不解。言广知广解。汝犯是罪。当于众中。求哀大众。悔谢其罪。是苾刍即入众中。求哀大众。而自悔责。是时大众。如大师教。与自言治法。是苾刍得出罪已。息灭诤事。如是名为。自言治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多人语灭诤法。阿难。谓若二苾刍。共一住处。诤事忽起。出种种语。广兴诤论。各执一言。有言是法。有言非法。有言是毗尼。有言非毗尼。有言是有罪。有言非有罪。是二苾刍。诤事起时。息灭者善。若不息灭。此二苾刍。离本住处。异处兴诤。离是处已。能于中路。息灭者善。若不息灭。即多苾刍。众共为灭诤。有以经为分别说者。有以律为分别说者。有以摩怛里迦为分别说者。以是多人为分别说故。是二苾刍诤事息灭。如是名为。多人语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知所作灭诤法。阿难。谓若苾刍。随犯罪已。自知有犯。或语他人。或不语人。而自思念已。诣余苾刍所。脱去革屣。于苾刍前。偏袒一肩。右膝着地。三称己名。及自族氏。我犯是罪。不敢覆藏。来尊者所。求哀忏悔。唯愿尊者。布施欢喜。时彼尊者。即听忏悔。是苾刍得清净已。彼尊者言。汝见是罪相不。苾刍答言。我已见是罪相。尊者复言。汝当如法。奉持律仪。苾刍答言。我今如法。奉持律仪。如是三说。如是名为。知所作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
云何名为。如草覆地灭诤法。阿难。谓诸苾刍众。共在一处。互起斗诤。分两朋住。时一朋中。耆年者。耆年者一处。知法者。知法者一处。上首者。上首者一处。于是朋中有苾刍。为利养故。而起诤事。起诤事已。于自众中。作如是言。某处白衣舍。利养易得。我于彼中。如法律说。有余苾刍。以是缘故。于我起诤。诸大德。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愿诸大德。舍我是罪。乃至我故入白衣舍。亦悉听忏除。犯突吉罗罪故。我从今已往。不作是事。若有所作。当于诸大德。所求哀忏悔。我有所作。不敢覆藏。是苾刍作是忏时。而自朋中。唯一苾刍。不听许忏。时彼苾刍。即入他朋。脱去革屣。偏袒一肩。从耆年上座。次第问讯已。还至上座前。右膝着地。合掌而住。即白众言。诸大德。某处白衣舍。利养易得。我于彼中。如法律说。有余苾刍。以是缘故。于我起诤。我即于自众中。如法求忏。时我众中。有一苾刍。不听许忏。我故来此。求哀忏悔。诸大德。若我以是事。故犯诤罪者。愿诸大德。舍我是罪。乃至我从白衣舍出。亦悉听忏除。犯突吉罗罪故。我今于诸大德前。求哀忏悔。我有所作。不敢覆藏。愿诸大德。听许我忏。布施欢喜。时。彼大众即听许忏。是苾刍得清净已。彼上座谓言。汝见是罪相不。苾刍答言。我已见是罪相。彼上座复言。汝当如法。奉持律仪。苾刍答言。我今如法。奉持律仪。如是三说。时他朋中。亦如此朋。耆年者。耆年者一处。知法者。知法者一处。上首者。上首者一处。于是朋中。有苾刍为利养故。而起诤事。起诤事已。于自众中。作如是言。某白衣舍。利养易得。我于彼中。如法律说。有余苾刍。以是缘故。起斗诤事。’如是乃至。第二第三问答等事。广如前说。阿难。彼彼苾刍。知自有犯。往来陈忏已。互相见时。恭敬问讯。息灭诤缘。止诸语论。无复少法。而起分别。如是名为。如草覆地灭诤法。以此法故。能令诤事而得息灭。阿难。如是等。七灭诤法。汝诸苾刍。应当记念。
“复次。阿难。有六种和敬法。汝等谛听。如理作意。如善记念。今为汝说。何等为六。所谓。于其身业行慈和事。常于佛所净修梵行。于诸正法。尊重礼敬。如理修行。于苾刍众。和合共住。此名身业和敬法。复于语业。出慈和语。无诸违诤。此名语业和敬法。复于意业。起慈和意。无所违背。此名意业和敬法。又复。若得法利。及世利养。悉同所受。或时持钵。次第行乞。随有所得饮食等物。白众令知。与众同受。勿私隐用。若众同知者。即同梵行。此名利和敬法。又复于戒不破不断。戒力坚固。离垢清净已。知时知处。普遍平等。应受施主。饮食供养。如是净戒。同一所修。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戒和敬法。又复若见。圣智趣证。出离之道。乃至尽苦边际。于如是相。如实见已。同一所作。同所了知。同修梵行。此名见和敬法。如是等名为。六和敬法。
“阿难。如先所说。斗诤根本。汝诸苾刍。应当断除。于七灭诤法。应当了知。诸有诤事。若已起。若未起。悉令息灭已。同修六和敬法。汝诸苾刍。若如是行。乃于东西南北。随往方所。若行若止。令汝苾刍。悉得安乐。离诸诤事。乃至我涅槃后。亦复令汝诸苾刍众。于一切处。常得安乐。如我现在住世。说法教化众生。等无有异。”
佛说息诤因缘经。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