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律圣典

天律圣典大全卷一

律原纪述

南极九光洞天勾陈天皇上帝

  惟丙辰,孔子游于无量洞空天,视彼下土,欷歔而叹:“伤哉民乎?将不利于劫!”

  乃歌曰:“道兮,何运之衰?

       世兮,何数之危?

       异端兮,其飞。

       民兮,民兮,我心悲。

       斁吾道,坏吾理,毁吾纲,坠吾纪。(斁,毁坏)

       渊渊兮,伊于胡底?

       滔滔兮,吾不知其所止?”

  既歌而返,愀然坐于大成殿。

  颜子、曾子,与诸及门侍于侧。

  孔子不悦。

  颜子避席起,敬而问之曰:“夫子其有忧乎?”

  孔子喟然叹曰:“丘之忧也深矣!汝知之乎?复坐,吾语汝:夫六经,吾之删订也。衣冠礼乐,圣人之教也。典坟谟烈,圣人之言也。刑法政事,圣人之治也。道德仁义,万世之则也。今奇而易之,吾道其弗行也!将毋忧?”

  颜子曰:“民之蔽深,以其世习之变。非其是,乱其政,为道之损,损之不已必益。倡其乱,害其道;为道之剥,剥之不已必复。异端炽,吾道其终坠;异端熄,吾道终复行。盈虚消长,天之道也,阴消阳长,理之然也。其又何忧乎?”

  孔子曰:“弑杀叛逆,民未知惧也。奸盗邪淫,民未知止也。奇淫巧变,民弗知止也。此无他:民未知报也。吾道其将行者,数也。乱之止,世之趋,愈下矣!将若之何?”

  曾子曰:“惟感应一篇乎?虽有注,而未有条例,以彰报应。报施明,民将知所惧矣!夫此篇,上律天界,下律冥曹,中律民间,苟彰其所报之例,以律之,民未有弗惧者矣!夫子其请之乎?”

  孔子曰:“将弗许,若之何?”

  颜子与曾子皆曰:“无弗许,但请之。”

  孔子悦。乃命子贡执诸符简,会三教,集诸天,请于通明。

  玉尊曰:“律在我,命在太上,曷往同请之?”,

  乃诣八景,乃伏萧台,表奏者三,而太上许之。

  于是灵关廓启,闾阖洞开。

  太上道君,御八景,坐萧台,檄龙八极,敕命九垓,荫灵羽盖,激起法雷,万圣辐辏,诸天徘徊;仰凝眸而披襟,啸九重之崔嵬,舞霓裳之灿烂,羌纷沓以霏微。

  玉帝俯须,众圣罗拜。五老执香以静听,玉女扬烟于太空,紫云弥覆,宝光充天。

  太上朗啸洞章;启寒灵丹殿,开玉匮锦霞之囊。乃示诸天。乃诏圣众。

  喟然叹曰:“天道靡常,惟德是与。律宪靡施,惟以自取。劫会有穷,我道靡坏。天何言哉?惟于象着。造化于无形,施之而曲当。大周天地,细入微尘,范围之而不过,曲成之而靡遗。其又何律乎?”

  玉尊曰:“惟以警世,而使无害今以畀之。将律万世于无穷!”

  太上曰:“律以例,不若诛其心;诛其心于不言,莫若律其例之可畏。子其传诸律,吾说诸道,而孔丘彰其例可矣!”

  于是诸天骇然竦立而听。

 

七元宝录洞天万星教主北极大皇上帝

  天章灿着律昭然,玉匮瑶函云锦篇;

  不是尼山亲请问,四千八万也难传。

 

玉清圣境第一宫清虚上帝

  第一感应章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曰:“天道至私,用之至公。善则福之,恶则祸之,报若以类,故曰:“至私”。高者下之,下者举之,太过者损之,不及者益之,用之适中,故曰:“至公”。天地之间,二气相薄,呼吸相通,其犹橐籥。随感而通,触机而觉,动乎念中,形于言行,枢机之发,荣辱相应。善兮福倚,恶兮祸伏,如影随形,报之甚速。作之于己,报之于身,形影相随,靡有间离。善恶祸福,惟自召之。”

  孔子曰:“天道无私,随感而应,无弗适中其机宜。天道好还,随机而投,无弗曲当其所为。感应之机大矣哉!‘言行’、君子之枢机,‘善恶’、祸福之机枢。君子居其室,屏其物,澄其心,绝其欲,当其无有念之动,无以为祸福之应。动乎念中,发乎枢机,形乎言行,善恶存焉,祸福至焉,感斯应,应斯报矣!故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形之与影,相随而弗离也。善恶之与祸福,相报而弗爽也。天无以祸福于人,而人自祸福。祸福无以畀于人,而善恶为祸福。善兮恶兮,祸兮福兮,何辨之弗早辨也?”(畀=给予)

  玉尊曰:“善之与恶,无形有形也,‘心’与‘身’而已矣。善焉、报之福,恶焉、报之祸。随其所欲而作之,即随其所欲而报之。以当其所为之直,若暗报、明报、近报、远报、迟速报,若己身报、家口报、妻女报、儿孙报、报虽有殊,而远、近、迟、速、明暗,无或爽矣!惟有所作,即有所报,作虽有殊,而不免于报,则一也。善之与恶,祸之与福,若形影之相随,其亦有或爽者乎?”

 

玉清圣境第二宫黄素紫灵元老上帝

  第二天地神明章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

  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

  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

  避之。

  太上曰:“天性好善,人性好恶。天道好生,人道好死。夫人非好死,而自速之,天其死之邪?以其无生地。人之所好,天必从之。天之所好,而人必反之。天其绝之邪?人其绝天邪?天不绝人也,必有以示之:而弗悛者,而乃绝之。司过之神,其赫临乎?在人头上,在人身中,幽独暗昧,其能昧乎?录其罪恶,夺其纪算,灾祸其逃,贫耗其免乎?算尽则死,其能生乎?弗濒于死地,是以弗死。弗立于生地,是以弗生。知之生死,可以出世。欲求长生者,其去彼取此。”

  孔子曰:“天以彝德,以畀于人,欲其为善,不欲其为恶,以置之死地。夫人皆好生而恶死,乃弗为善以安其生,而为恶以速其死;是好生而不得其生,恶死而不免于死。背善向恶,积过成罪,始于几微,成于弗解,终其灭身。天死之,天之下得已也。是故神明之于‘过’也,不欲其过而录之也,虽有三台北斗以录之,三尸以言之,灶神以奏之,神司以鉴之,以其恶之不可纵也,而纵之者其死之。天之于恶也,不欲其遽死也。故刑祸以惩之,灾星以警之,贫耗以苦之,减算以待之,欲其自悛也,而弗悛者,而乃死之。是故过也者,而弗悛者,而乃死之,是故过也者,言乎其错失也,非道之谓也。罪也者,过之着也。恶也者,天之所弗容,地之所弗载也。合而言之:‘过’也。屋漏愧行,幸人不见,天其共见。隐微亏心,幸人不知,神其共知。谓天为窈茫,天其非茫。谓神为杏冥,神其非冥。谓罪恶有所不报,天其无所不报。刑祸随,吉庆避,恶星灾,纪算夺,贫耗苦,非报也乎?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不至于灭身而弗止。是故恶死而避其所以死,乃可以弗死;好生而求其所以生,乃可以长生。”

 

玉清圣境第三宫玉京山华阳上帝

  玉尊曰:“过有攸作,报有攸归。过有明暗、隐显,轻重大小,报亦如之。凡诸行住坐卧,出入起居,动静语默,幽微隐独,日夜时刻,皆有神司鉴察,录其罪过,较量而报对之,无有漏者。三官五帝,三界四府,皆选举古来圣君贤相,以为主宰。所统曹属,皆选举当生有道、有德,忠孝节义,清廉正直之子,以备仙僚,以充储佐。以为纠察廉访之神,以为各部将帅、神、吏神兵,其次以为巡游鉴察之神,以为城隍司命之神,山川、五道、里域、都官、社令、土地、功曹之神。生而为英,殁而为灵,良不诬也。

  各有品级差等,以专其任,其里域社令、土地等神,以呈报于城隍定,小者系由发落,其大者或转移都统,或上奏天曹,或汇呈酆都,移下十王依律定罪。有生受冥刑者,恶症怪病是也。有殁受冥刑者,三百六十狱是也。有种种罪恶,即有种种刑法以治之。每省有都督、城隍,监临各地隍司,汉纪信以封天下都城隍,总监天下隍司,随时有升降赏罚之权。若诸五岳、四渎、山林、川泽,井泉、沟渠、舍宅、城村,里巷、道路、桥梁,以及旷野幽僻之地,皆有神司鉴察,以奏五帝,上奏天曹考较,又有日游神,夜游神,空中来往巡游鉴察之神,地上巡游鉴察之神,每省有鉴察大神,节制司鉴。

  斗口王缮以孝行成道,性烈冲驰,铁面无私,蒙道祖赐以金鞭火轮, 朕赐以玉诀,杀伐一切不正之神,都天纠察,总管一切。来往巡游鉴察之神,查记人间功过,巡游以报司监,司监以报都监,都监以报都天纠察,纠察以奏上三官。有善恶童子,乃系三官职奏之神。又二十八宿,每一宿轮流值日,记注察鉴人间善恶,亦监临诸司监之神,其有忠孝节义,有德人家财产性命,不应横被恶类倾害者,以及住世星官,有难,事在危急者,立刻飞奏, 朕即立刻下旨,令救护保全,有已奏而违命者,有差迟而失救者,责在该轮流管事值日星宿身上,有难宽之典。

  更有拖衣落食,贫耗无依之类,阳寿未尽,皇天无绝人之意,责成星宿诸神,每日赐他三分衣禄,不许忽略,责有攸归。

  尧皇帝以封上元天官,主管大千世界,诸仙升降之司,众生功过罪福之由。正月十五下界,亲察人间善恶。舜虞氏以封地官,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地曹狱囚诸狱,众生生死轮回。七月十五下界。大禹治水有功,以封水官,掌管江河、水地、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水府幽枉之魂,或轻生、或谋害、循环报复,或误投、或数定、察其应否死于波涛,牒付水司龙神,甄别行事,十月十五下界。

  商汤氏以封火官,主管火府各部,应被焚烧者,收取平日妄求之财,付于灰烬。轩辕氏治世功成,乘龙升天,元始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总司雷令,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监观万天,浮游三界,所统六府、四司,三十六大元帅,其五方蛮雷, 朕钦赐五斧,收取恶类。常以丙辰、丁巳、日下界,考察奏于雷祖。三十六帅,以雷祖光中,分化雷声大帝为统驭,以行号令。汉张飞忠义正烈,以封雷部,都督三十六雷,以行殛罚。又有太白星君,乃 朕通明耳目,监察诸星,以纠错度,世人善恶,得遇星君,必有齐天之祸福。大千世界,四时有神仙升天,四时有神仙下降,若无神仙下降,众水有毒,人民均必多死。人分北斗之灵,以有生,故本命生辰,各隶斗枢,预定纪算之修短,故曰在人头上。五斗星君,皆北斗之分真,以丽中天而主人之生死,即地皇之九子,升为九皇,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斗宫各有曹僚,佐理星垣,有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真武大帝,乃 朕之分真,镇摄北天,为三垣都总管。其斗宫、每年六月初六日,九月初九日,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一、二十七、皆是北辰下降。此日敬礼,获福治灾。世人不知天道,妄说天道无凭,鬼神无形,只徒辟开神道,散乱人心,肆行其恶,是与天为争敌,如以卵投石,鲜有生全者矣!其诸条例, 朕为先摘仙条十二,以弁于下:

  仙乎思凡,谪下凡间,磨炼不迷者,即度复本元。

  仙僚、公件错讹者,降级贬下尘寰。

  失救善良者,视其未伤性命,降三级。已伤性命者,降谪投凡。

  误奏及冒奏者,降级。

  司赏罚之权,而赏罚不当者,降级。

  失监者降谪。

  九等以外,妄祸福人者,削其职,仍发该曹受罪。

  节孝善良,当救而不救者,削职定罪。

  虽已受职,磨勘犹有宿过者,贬职待功。

  虽已登仙,而孝行有未备者,磨勘仍降。

  凡应降仙子,期限满者复职。

  应降仙僚,偶有失误,待其功多补过,复职。被降谪而遂沉迷者,不度。

  以上各条,略录之耳,至于人律,则依纲目,以申其条可也。”

 

玉清圣境第四宫太乙元王上帝

  第三辨道章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太上曰:“由道之途,先辨其界;途有是非,界有邪正,辨之于心,施于进退。邪者、道之非,正者、道之是,是非在乎彼,进退存乎己,夫道者、理也。譬之途也。途无使于人,而人必由之。是非不辨,进退颠蹼,进退既昏,是非反覆。辨其是非,进退惟烛。是非既辨,刀斧割截;进退既明,江河骤决。会之于中,理之而得,知之进退,可以言道。”

  孔子曰:“是者、言乎其正者也,进之象也。非者、言乎其邪者也,退之象也。道者、言乎其理也。犹之于途也,事之所必经,人之所必由者也。君子观其邪正,而明是非,是非相推,而知进退。进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退焉与鬼神合其吉凶,与阴阳合其序。先是非而是非弗淆,后进退而进退克当。是故知者见之谓之‘明’,仁者见之谓之‘智’,是故君子,进则观其是而玩其非,退则究其非而审其是。是非者、得失之机也。进退者、悔吝之朕也。君子辨其是非,进而无疑,退而无忧,其又何非道之有乎?是故知是非而不敢于先,知进退而不敢于后,可不慎乎?”

  玉尊曰:“是与非辨之于先,而进退自无疑于后。进则进,退则退,沛然若江河之莫能御也。君子进则观其机,恐遗失足之忧也。退则观其时,恐丧吾身之德也。若贿赂,若邪淫,若诡谋,皆非道也。若行义,若达道,若济人,若救危,若忠孝,若矜恤,是道也。明辨之而进退之,其何疑乎?立德之基,其始于此。功过之辨,其本于兹, 朕有条焉,以垂于后。”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

  是非之界限-顺天理、合人情、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平、坚刚贞白、此是道也。逆天理、拂人情、悖伦纪、乖道义、此非道也。

  进退之关键-自不履邪径,至与人不追悔,宜进之关也。自苟或非义而动,至杀龟打蛇,此宜退之关也。

  则字之目-一明决、二勇敢、三果毅、四旷达、五高明、六不摇惑、七不畏权势、八不惮劳顿、九不恋资财、十不随流俗。

  进退明决,不为情迁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所求遂心,营业称情报。过去生聪明智慧身,富贵平稳,毕世安和。

  进退自然,随在合道之善,增以贵禄,注九品仙籍,以生受寿考,富贵如意,殁受南宫炼度,分别品籍宫殿超擢。

  进退勇敢,不畏权势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门庭阀阅,子孙显赫报。过去生庄严有相身,富贵豪盛,子孙贤良。

  进退高明,不为摇惑之善,增以寿禄,注福厚籍,以营谋称意,富裕丰隆报。过去生端正有相身,子孙贤孝,福寿骈臻。

  进退坚刚,不畏阻抑之善,增以贵禄,注福寿籍,以福寿骈臻,家兴人旺报。过去生聪明厚重身,人中殊胜,富裕福寿。

  进退贞白,修身不欺之善,增以贵禄,注三品神籍,以平安福寿报。殁升天曹考校,分别为神。

  进退正直,一生不苟之善,增以寿禄,注贵寿籍,以子孙发越,己身寿考报。过去生大智慧光明身,富贵上品,子孙绍美。

  进退合道,临节不改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殁受南宫炼度,分别纪级。

  以上诸条,行及一事以一福报,行及国家大事,以显赫富贵报,行合自然,以仙品报。行持修身,再经考较,果无瑕疵者,分别大小轻重,大者以一品仙级报,小者以一品爵禄报,仍庇及子孙。

  进退原为善恶关,先机审决是非看;

  更加勇敢无欺慢,合道自然格天颜。

 

玉清圣境第五宫上元赤子上帝

  第四明德首基章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太上曰:“‘情’与‘性’相胜,‘天’与‘人’相争,‘邪’与‘正’相敌。‘隐’与‘显’相形,欺者、念之动,履者、身之行,征其隐显,争于其势,战于其机。如春之冰,跷蹑栗栗如渊之深,临之兢兢。履而弗危者,其机在先。暗而弗昧者,其明在前。君子懔于心,而慎其身,慊乎其独,而惧乎其临,立德之基,其始于此。”

  孔子曰:“邪者、言乎其不正者也。暗者、言乎其隐微也。隐微易昧,不正易入。履之其危,欺者其覆。覆则易倾,倾则陷,陷斯堕矣!危则颠,颠斯失矣!人无踬于渊,宁踬于山。人无堕于流、宁堕于谷。君子有以知其邪而弗履,知其暗而弗欺。天人之际,情性之交,物欲之蔽弗蔽,身心之存弗存,其交关于此乎?非君子其孰能与于此。”

  玉尊曰:“暗昧之欺,隐伏也。僻异之履,显现也。着于身,匿于心着之者次,匿之者最。‘身’之者易制,‘心’之者难降。履之、欺之,‘邪’与‘暗’相形矣。诚之于中,形之于外,其可掩乎?故隐伏报者,罪在阴险。彰着报者,罪在残忍。邪有不一,暗亦有殊报之于‘邪’者其应巧,报之于‘暗’者其应亦微。亦有显恶而隐报者,有阴恶而显报者,其亦施之曲当,神明之弗遗。故毕生不履邪径者,心正而身亦正,其报己身科甲,儿孙贤良。一事不邪者,报以一美。数事不邪者,报以一家。一家不邪者,报以三世。不欺暗室者,较邪径为尤上。终日无一念自欺者,功一十。十日无一念自欺者,功一百。百日不欺者,延一算。终岁不欺者,延半纪。其有阴谋隐恶,不在此类,若偷盗,若谋算,若瞒骗,若寄托。不欺人者,以物之多寡为计一钱一功,十钱十功,百钱百功,至千万数者计其钱数而增加其纪算。录于富籍。或于人垂危中,于自己困阨中,不欺者,一钱十功,十钱百功,百钱千功,最上者移注贵籍,以科名报。凡所律特其一二大略也。”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

  明德之要领-邪径、暗室,及不睹不闻之地,不履,不欺,即君子慎独之功。

  明德之分义-心之隐曲暗昧者,念之隐伏未形不露者,事之暗昧不明不发者,身之不端不恭者。

  明德之准的-坚定恒久,卓立持正,永矢一生,操持一念。

  邪径、暗室之目-私犯邪淫,以败乃德。私结权贵,谄曲希宠。私通关节,贿赂往来。私结党羽,潜伏悖逆。暗伏毒计,阴设奸谋。私受贿赂,枉屈害人。阴起妄心,暗怀诡谲。隐瞒财物,暗想欺贪。不端、不正,皆曰‘邪’。不见、不闻,皆曰‘暗’。

  居处必恭,毕生无慢之善,增以贵禄,注显贵籍,以显贵崇重,子孙昌达报。过去生庄严光明身,贵显豪盛,子孙绵延。

  坚白贞固,毕世无忝之善,增以贵禄,注九品仙籍,以清贵安祥,家门发越报。殁受炼度,分别超擢仙品,仙曹录用。

  光明正直,一生不苟之善,增以寿禄,注三品神籍,以所愿遂心,光昌显达报。过去分别考校,上曹录用。

  忠信不欺,廉洁自守之善,增以贵禄,注三品神籍,以显耀家门,吉祥炽盛报。过去中曹、下曹录用神职。

  力拒淫奔,坚持正念之善,增以贵禄,注贵寿籍,以显贵赫奕,门户兴隆报。过去生端正智慧身,爵禄崇重,门户峥嵘。

  力拒贿赂,廉介清白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贵双全籍,以富贵双全,门庭荣显报。过去生光明智慧身,子孙发达,贵禄绵延。

  寄托不负,暗昧不欺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丰隆,一生安乐报。过去生智慧福寿身,富贵福寿,子孙贤良。

  公正失志,不妄思念之善,与恭敬谨笃,远恶思善者同,增以寿禄,注富贵福寿籍,以富贵福寿,显赫昌荣报,过去生庄严福寿身,富裕贵显,子孝孙贤。

  以上诸条,持行一事,以大小轻重分别论,大者一事,增寿一纪,以一美报。小者一事,增寿半纪,以一福报。毕世操守,敬慎不衰者,以仙籍、神籍注之。更能以化人者,仙级上一等,其子孙以富贵绵延报。或己身独善,而不以敦子孙化众人者,但以富贵报之。或子孙不克继述者,身报而已,不能荫及子孙,惟许超其亡过。

  邪径原同暗室看,不欺不履一生端;

  能持正念通天地,福报当然具体观。

 

始青天苍天上帝

  第五功德章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太上曰:“孔德之隆,惟积是丰。孔德之懋,惟累是崇。行之于己,发乎其弘。意动志斯向,心动身自从,为于其细,成于其大,为于其卑,成乎其岱。故大德自于心,崇功始于志。细而不捐,为而不有,仁于其物。爱之而不扭,渊兮海之宗,巍兮岱之峰,浩兮其若空,几于穹窿,是之谓‘神功’,德化于无穷。”

  孔子曰:“以言乎‘积’,自寡至多也。以言乎‘累’,由卑至高也。德也者,言乎其成己也,功也者,言乎其成物也。‘灵’与‘蠢’皆物也,人与我同物也,仁以畜之,君子弗忍伤也。慈以爱之,君子为之胞与也。一事之微,弗敢捐也,而必为之。一物之贱,弗敢弃也,而必慈之。是故定其心,坚其行。挠焉、而弗退,阨焉、而弗辞,是之谓‘恒德’。为之而弗有,作之而弗恃,是之谓‘阴德’,功亦由是也。‘积’与‘累’,其功德之基耶。‘仁’与‘慈’,其功德之本耶。‘功德’其成己、成物之道耶!神而化之之谓‘至德’,天其则之之谓‘神功’,神功、至德大矣哉!是故君子,仁之慈之,积之累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玉尊曰:“‘功’与‘德’,基于心,行于身,利于物,皆心之所向。而志之所成也。恒德者,其报远而久。至德者,其报广而弘。注科名籍,知己身儿孙之荫。注富贵籍,则一世、数世之绵。注寿禄籍,则当生、未生、之寿禄康宁。身享贵禄,一门显赫者,其有量乎?惟君子积之、累之,享之、受之可矣。”

 

下元三品解尼水官洞阴大帝

  功德之目的-有得于心之谓‘德’,成己之道也。有利于世谓之‘功’,成物之道也。认清目的,进退不淆。

  忠信不欺,仁及广众之善,增其寿禄,注显贵籍,上者注九品仙籍,以寿考福裕,门庭焕耀富贵报。过去生庄严福寿身智慧殊特,贵显无极。

  存心仁厚,毕世浑沦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籍,以门户兴隆,身膺寿考报。过去生端正光明身,福禄骈臻,寿考安乐。

  性质纯和,正直坦白之善,增以福寿,注福禄籍,以身享富裕,安乐平稳报。过去生光明智慧身,智慧增长,福禄吉祥。

  待人宽厚,坦易心空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家膺贵显,身臻寿考报。过去生福寿有相身,富贵华盛,智慧具足。创立善政,垂建义举之善,增以寿禄,注三品神籍,以显赫焕耀,昌荣绵远报。过去身授神职,分别升举。

  兴利除弊,乐济善舍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峥嵘显贵,爵位崇高报。过去生经纬大智慧圆满身,经纬辅相,贵寿双全。

  造桥修路,立庙隆祀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崇重,福寿臻身报。过去生福寿清贵身,清贵特盛,福寿尊崇。

  博施普济,为而不德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福禄荣华,贵寿尊重报。过去生光明圆满身,贵寿无极。

  暗施默济,作而不彰之善,增以贵寿,注九品仙籍,以贵寿双增,富裕丰隆报。殁受南宫炼度,分别仙名选叙。

  买物放生,施茶舍药,赈济无量之善,增以贵禄,注三品神职,以福寿平安,贵显快乐报。殁受天曹考校,分别品级,以神司叙用。

  以上诸条行之一事者,以三等大小分别:大者、一事百善,中者、一事五十善,小者一事三十善。满三百善者,注地仙籍。二百善,注一等富贵双全籍,三等注富寿籍。毕生行持,功德无量,心志不衰者,以天仙报。其次以神职报。功德及百世不朽者,仙籍选叙外,超亡过三代,其子孙以富贵绵延报。

  积德累功存厚道,天心仁爱暗相孚;

  慈仁端享无疆福,勖尔群生早惕诸。

 

太青天高明上帝

  第六明伦章 忠孝友悌。

  太上曰:“大忠、不畏死,大孝、不畏难。大和不争,大德不变,夫惟不变,故能成己。不争、故无,不畏难、故诚,不畏死、故成。杀身成仁,其忠乃尽。委身成义,其忠乃备。竭力于二人,惟身是行,惟意乃真。真故能纯,纯则笃爱生,而敬慕不衰。故敬亲者爱人,爱则无不和,和故无矜。爱则能敬,敬则不苟。行之于己,型之于家,称诸乡党,而及乎人,以至于天下,可以治平。故绝欲去利,友悌乃济。绝慢去伪,子职不匮。绝私去贪,忱乃见。知斯三者,可以明伦。”

  孔子曰:“中心之谓‘忠’,子奉老之谓‘孝’,爱敬之谓‘友悌’。根于心而发于色,诚于中而形于外,自然而然,未之有强也。故洁己奉公,端身不苟,此公忠也,委身以国,致命于大节;刚而不曲,危而不辱。至死不变,以报国家,此精忠也。处乱而不变,临势不阿,立身于危亡之际,成德于颠沛之间,大节不失于众,大行不改于污流,此孤忠也。匡君以道,垂政不替,立式可则,正国而立,不改节而治,此大忠也。遭家不造,诚笃于异父母,顺受而不怨,此纯孝也。一念不忍,不劳亲于危难,居处必敬。奉养不失其时,此仁孝也。善继、善述,干蛊于其先,济美于其后,荣亲于令名,此达孝也。孝始于亲,而推于兄弟,型于妻子,流于乡党,人皆信之,及于国于朝,而人皆则之。垂式于后世,而万世法之。‘孝’之至德大矣哉!非君子其孰能与于此?”

  玉尊曰:“友悌者,孝之推也。忠者,孝之流着也。‘忠’与‘孝’有轻、重、大、小,则其报有差等也。其公中者,或乡党,或国家,即一切语言行事皆是也。报以富者、洁己者也,报以贵者、兴义举而能成者也。‘精忠’以死殉国者注鬼仙籍,或注于神道,‘孤忠’尤上,则仙籍最上一级也。‘大忠’者报以仙籍,最上一等也。忠于国者,于事者,报有差等也。至若‘孝’,或纯孝、仁孝、至孝、达孝,上者注以仙籍,中者富贵籍,其次衣食丰饶,生享富裕,上天之最重者,斯二者也。其推诸‘友悌’,皆有食报之条,上天不负人也。”

 

干元四品考校火官洞阳大帝

  直言敢谏,正义以达之善,增以贵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耀子孙,功名发越报。谏而弃命者,以仙籍注之。过去生端正威严身,富贵显耀,后裔峥嵘。

  临难不屈,以死殉节善,增以厚福,注于三品神籍,分别曹治叙用。

  不避内外,不计亲疏。公忠自矢善,增以贵禄,注一等贵籍,以己身显赫,子孙峥嵘报。过去生光明滢净身,显贵安乐,子孙昌达。

  立身污浊,处己危亡,不屈不变之善,增以贵禄,以所求遂心,家庭显赫报。过去生俊秀庄严身,前程长厚,显耀一门。

  托寄不负,为谋不欺之善,增其寿禄,注一等贵籍,以一等甲等报。过去生福寿显贵身,子孙称意,富贵昌达。

  立身成道,显亲扬名之善,增以贵禄,注贵寿籍,以贵寿隆盛报。过去生福寿无量身,富贵双全。

  作德保身,至诚感着之善,增以考求禄,注显贵籍,以己身显贵报。过去生福厚郑重身,福厚隆裕。

  就养有道,执敬不衰善,增以寿禄,注富厚籍,以富裕丰隆,昌达焕耀报。过去生智慧福寿身,智慧明净,富贵安祥。

  昆季无争,雍和克肖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福厚寿考报。过去生圆满端正身,富贵清闲。

  敬格二人,厚待昆季,不鼓摇惑,不私妻子,不重资财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贵双全籍,以富贵双全,子孙如意报。过去生崇重福量身,富贵崇重,子孙贤良。

  以上诸条,拟其略、而比例其余,行持终身不怠者,列以仙籍。半生如是者,注富贵籍。处常者以上例论,处变而不变者,以仙籍神籍叙用。其子孙或一世二世三世,至于多数世者,视其功德多寡大小,而荫及之。

  忠主孝亲兼友悌,慈祥恺悌德共济;

  福寿增崇富贵全,端本心田为福地。

 

始震天丹天上帝

  第七正化章 正己化人。

  太上曰:“大化有基,弘于一人,惟身克正,以布乃真。故进退辨邪正,知机于其先,径室戒欺履,指视其严,积德若不足,功崇乎其巅,而极于天,巍巍其浩然,明伦于在我,诚恳着于先,而及于天下,皆有所式焉。夫惟有所式,故式诸人,‘式’斯上矣!君子己正于其物之前。”

  孔子曰:“‘进’与‘退’界乎其邪正,正己之基也。‘径’与‘室’戒乎其履、其欺,成己之机也。积功于崇高,累德于崔巍,此成己之昭著也。以德成己,以仁齐物,而人焉有不化哉?君子有以观其道,而作乎其先,有以成其己,而成乎其物,仁德之行,其本乎此。”

  玉尊曰:“‘正’有大小之别:或一事正,即一事成己也,报以一福。或正于一念,遂及于终身者,报以贵籍。己正而人化,化一人者,报以一福。化十人者,报以十福。化百人者,报以百福。一门祥瑞,子孙贤良。或居官、或辅相、当时化其君,而更化及天下万世,生享无疆之福,殁升仙道之荣。惟有实行,即有实报,人其勖诸。”

 

东极真玉扶桑大帝

  行化之标准-重伦常、存公道、行忠信、行仁恕、立德言、宏郅化。

  忠主爱国,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富贵寿考,子孙显达绵延报。过去生大圆满福德有相身,富贵显赫,寿考峥嵘。

  敦伦饬纪,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寿考福庆,一门光显报。殁受南宫炼度,分别三曹选叙。

  洁己奉公,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善果增身,家门昌达报。过去生智慧福寿身,家门和睦,子孙贤良。

  兴利除弊,修正典型,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二等贵籍,以焕发门庭,显贵崇重报。过去生端正聪明身,富贵显达,子孙如意。

  宽厚和平,虚衷受谏,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贵籍,以求谋称遂,吉祥炽盛报。过去生厚重光明身,和平安稳,富贵称情。

  忠信正直,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福寿籍,以福禄丰隆,家门兴盛报。过去生光明莹净身,求望如意。富贵双全。

  仁恕待人。慈祥爱物,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福寿籍,以子孙称意,富裕福寿报。过去生福德庄严身,福寿骈臻,贵显豪富。

  谦恭敬慎,忍让不争,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名利显达,营谋称情报。过去生威严有相身,显贵荣华。

  博施普济,弘化宣教,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福寿清宁,富裕安稳,子孙显达报。过去生庄严圆满身,富贵特盛,子孙绵延。

  立德之言,助宣圣道,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寿禄安乐,子孙清贵报。过去分别品级,三曹选用。

  以上诸条,拟其要者善者,而报以等差大小,为品级之高下。

  正己端身化众人,恢宣治教格丹宸;

  潜通帝谓增祥瑞,福报昭然默有神。

 

太丹天赤皇上帝

  第八行仁章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太上曰:“孤者数之厄,寡者数之危,老者数之寿,少者数之微。天惟悯之,而以跻于安,惟其爱之,而以矜其观。惟君子者,知之而体之,矜之、恤之,敬之、怀之。若天之道,爱之而引居,仁之而不有,生之而不宰,成之而弗扭。夫惟不有,故其爱笃,爱笃故仁行,流化于克成。”

  孔子曰:“以言乎‘孤’,孑立无依之谓也。以言乎‘寡’,索居无偶之谓也。以言乎‘老’,得天之寿也。以言乎‘幼’,受生之尚微也。君子观其微,而契其怀,怀人者,天亦怀之。慕其寿而将其敬,敬人者天亦敬之。悯其寡而切其恤,恤人者天亦恤之。悲其子而矜其孤,矜人者天亦矜之。是故推仁于孤寡者,补天之不及也。推爱于老幼者,助天之所未周也。惟君子知之,之惟君子能之。”

  玉尊曰:“数有孤寡者,造化之未周也。而矜、而恤,而福、而禄。年有老幼,数之有修短、考终、稚弱也。而敬而怀,而富而贵,报施有自然也。一日仁之,纪其一福。周岁仁之,禄其一纪。一事仁之,小者、报以一美,大者、增以一纪。一人仁之,报以一福。十人仁之,百人仁之,千万人仁之,报之高官显爵,数世赫奕。其尤上者,籍注仙名,生享人福,殁享天福,行‘仁’者其勉之。”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

  措置周全,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贵显耀籍,以富贵显耀,吉祥炽盛报。过去生富贵福寿身,富贵双全,福寿无量。

  危难急迫,救护保全,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祟重,富裕丰隆报。过去生福寿庄严身,福寿长命,富贵双全。

  伏义存仁,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殷实,贵显称情报。过去生庄严圆满身,富贵隆厚,子孙贤良。

  岁时赈济,食衣周恤,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豪贵籍,以显耀豪富,贵寿骈臻报。过去生福寿周全身,福寿双臻,富贵并美。

  排难解纷,曲全保救,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名利显荣,富贵阀阅报。过去生智慧福寿身,显达荣耀,子孙繁昌。

  全节全仁,全名全义,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籍,以三等考校,分别录用。

  敬爱体恤,敬老怀幼之善,增以寿禄,注清贵籍,以门户昌达,清贵崇重报。过去生光明端正身,智慧聪明,富贵丰裕。

  提携保护,敬老怀幼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名利显达,昌炽门庭报。过去生福寿智慧身,福寿无量,子孙昌达。

  安恤体慰,敬老怀幼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兴隆,子孙发达报。过去生寿考福相身,寿考安乐,福禄丰盈。

  服事如亲,惜爱如子,敬老怀幼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籍,以富贵福寿,子孙贤肖报。过去分别三等擢用。

  以上诸条,有一时存仁者,以一福报。一事存仁者,倍以福报。有毕世存仁,恒久不变者,其子孙以三世福报。本世亦以福寿加增。富贵进益报,特出于众人。不能行,而着力以行者,以神籍仙籍。分别纪录。

  孤寡甚怜数未周,更兼寿考九五畴;

  尤当怀念存仁道,持守心田厚福收。

 

始素天皓灵上帝

  第九爱物章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太上曰:“天地命乎性,造化生乎身,万物同斯化,而人为最灵。故同造化者,惟吾一体,同受形者,惟吾胞与。人配乎三才,天地所爱,辅相裁成,补天地之化,惟赖乎人,以其身神。故一物之微,君子引敢弃,一物之贱,君子引敢贱。抚之、字之、恤之、爱之,而况于人乎?大惟‘爱’故仁。”

  孔子曰:“昆虫者、具天地灵也。草木者、同造物之化也。君子弗忍伤之,而况乎于人乎?生命可爱也,故推之以仁。蒸民可爱也,故推之以敬。物、天物也,民、天民也,爱物以体天者,其仁扩而充。爱人以敬天者,其仁广而大。大则无不容,容乃仁,充则无不实,实乃仁。夫然爱物之道尽矣!爱人之道,其犹有间者乎?”

  玉尊曰:“爱物所以行仁,行仁莫重于爱人。若松柏、若梓材、若兰桂、植之而必培之,恐或枯也。若鹦鹉、若龟蛇、知其毒而不敢遽伤之,知其为灵物,为言鸟而必爱之,良知良能,非强而为之也。推之一切有知者,犹曰:“此一命也。”,不可伤之,贱微者,犹若此也,而况于人乎?而况于列三才者乎?若同胞、若一体、岂可或伤之哉?故救一命者,延一算。救数命者,延数算。其多者或一纪、二纪、三纪,量功延之。其救千万数、无量数者,或注仙籍,或注科名,以所救之数报之。救灵物者、灵物亦报之,循环不爽也。‘仁’之至德深矣哉!惟德者其能之。”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

  举步不妄践踏,举手不妄伤害,爱惜昆虫之善,增以寿禄,注长寿籍,以寿考福庆,安乐平稳报。过去生福德寿相身,福裕终身,清贵安乐。买物命以放生,不拘时地而救护,爱惜物命之善,增以寿禄,注富寿籍,以富而且寿,子孙贤良报。过去生厚重聪明身,聪明稳重,富贵双全。

  不焚猎以借物命,不暴殄以犯天和,爱惜物命之善,增以寿禄,注福寿籍,以福寿安泰,家门清贵报。过去生福寿圆满身,富贵福寿,门户兴隆。

  非时不杀,非礼不宰,爱惜物命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丰隆,求谋如意报。过去生端正明净身,富裕丰饶,家庭安乐。

  非时不伐,进山不妄糜烂,爱惜草木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籍,以寿考安泰报,过去生聪明端正身,富裕丰厚,门庭和乐。

  不妄攀折,方长不伤,爱惜草木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籍,以身增寿考,家增吉庆报。过去生光明滢净身,智慧具足,富贵安乐。

  古木不妄伐,不毒杀妄焚,爱惜草木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家增丰裕,人招吉庆报。过去生长寿安乐身,子孙贤孝,寿考安乐。

  以上诸条,拟其要略,以例其余,凡遵上条阴骘者,分别轻重,为善报之大小远近。

  胎生、全一命记十功。牛、马、犬、之类,全一命记百功。

  卵生、全一大物命者,记十功。小者,五功、三功。

  湿生、化生,全十命者,注五功。遵此敬戒,锡福无量。

  春不妄焚山林、田地,一次五百功。

  猎者、渔者、之类,不伤胎卵,不杀子母,一命百功。小者一命、十功、五功。途间偶遇寻觅捐资。买救得全活者,一钱一功。满三百善者,注以仙籍。

  昆虫草木亦天生,何忍伤残任视轻;

  爱惜终须收福报,身家安泰吉祥增。

 

太素天西华上帝

  第十合道章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太上曰:“极恶凶强,自遗身殃。作善从吉,转天之常。急濒于殆,危其弗康。惟凶故恶,以自陷于迷。惟善故吉,以自迪于夷,则和平。凶则终亏,悯之以其迷,乐之以其为,济之于弗缓,而惠为之施,救之使弗殆。而仁以之垂,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人之有急,吾亦急之,人之有危,吾亦危之。以天心为心,以天道为道,与道合真,天地相保。”

  孔子曰:“言乎其‘恶’者,凶之象也。言乎其‘善’者,吉之象也。言乎其急者,不可缓之势也。言乎其危者,必殆之机也。君子危其危而救之,德莫大。急其急而济之,仁莫大。善其善而乐之,善莫大。凶其凶而悯之,功莫大。故悯其凶而必有以化其凶,乐其善而必有以成其善,济其急而必使不急,救其危而必使弗危,至仁大德大矣哉!与天心相合者,天必佑之。与天道相合者,天必福之。君子其悯之、乐之、济之、救之。”

  玉尊曰:“恶降以凶,以其自凶也。凶者、迷之弗悟者也。而悯之者,其人心与天心合也,降以遐福。善者,自逢其吉也,而乐之,是善与人同,道心与天心合。合天道者,降以百禄。‘急’与‘危’,此意外之祸也,忧虞之象也。而济之、救之,其仁与德,与天心相符,与天道相合,故降之以富贵寿考。安享天福,以其存心也。由是推之,‘祸’与‘福’惟人自召者,此其实际也。”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

  宜字之义意-视人如己,故有当为之义。

  凶字之分义-一是凶恶、之恶,一是凶祸、之恶。

  乐字之要领-人之为善,是当乐之事,如己之善,乐其所得焉。

  济字之意旨-随地随力,随事随时,必使吾心尽,而彼之事得以完全,乃为“济”也。

  救字之大端-“危”字是当死亡、颠沛、流离、逼迫之际,正待有救,而乃得安,救之之义,在此而观。

  见人凶恶,能悯其愚昧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发达,所求称心报。过去生庄严端正身,富贵称情,营谋畅利。

  见人凶恶,不特垂悯,能劝止于恶念之初,俾获挽转者,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贵特盛,阀阅昌荣报。过去生光明圆满身,显贵如意,人中特胜。

  见人作善,乐如己得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爵位崇高,勋名显耀报。过去生智慧经纬身,经天纬地,辅相公卿。

  见人有善,不特乐之,更能助以全成者,增以寿禄,注一品仙籍,以寿考显贵报。殁入南宫炼度,分别仙曹储佐。

  见人有善,不特乐如己得,转称道赞扬旌表者,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清华安泰,福寿峥嵘报。过去生智慧福寿身,人中殊胜,贵若神仙。

  见人有善,不特乐如己得,能自思勉,与之同善,便与之齐善者,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寿考福禄报。殁入仙曹,考校分别选用。

  见人死丧之急,随力周济完全者,增以寿禄,注大富籍,以富裕大亨,家庭赫盛报。过去生福寿无量身,子孙昌达,显耀绵远。

  见人债账、官粮、公款、等类,逼迫之急,随事周济完全者,增以寿禄,注大富籍,大富崇厚,家门昌达报。过去生智慧光明身大富大贵,受享无量。

  见人有急,不特周济完全,更为措置得安者,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贵显焕发,门户兴隆报。过去生大福德有相身,福德隆重,快乐如仙。

  见人垂危,遭水火盗贼之际,力救完全者,增以寿禄,注富贵双全籍,以富贵隆重,发达称情报。过去生端正聪明身,福禄荣庆,求谋遂心。

  见人垂危,在颠沛流离、生死交关之际,或财或力,救护完全者,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赫耀,阀阅子孙报。过去生大福德圆满身,福德赫盛,子孙富贵绵延。

  以上诸条虽有未尽,大要攸在。或一时发念而为者,报以一福。或修身如是,恒久行持者,考校多寡大小,而施报对,或超亡过一代、二代、三代,以至九玄。或荫子孙,一世、二世、以至三世,而延以百世者。己身所受,如上诸条。

  凶善急危事事周,皆宜方寸自探求;

  心田广种无疆福,遗得将来善果收。

 

始玄天衍化明应上帝

  第十一至诚章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太上曰:“至德无形,至仁无声,至人无我,至诚无情。惟其无情,而出为至情。惟其无我,而皆有诸人。视人如我,视我如人,发之于至性,形之为至诚。故无声之声,是谓至仁。无形之形,是谓至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孔子曰:“得者、人之所喜也。失者、人之所忌也。人失之、而人忌之,我以为喜,是反情也。人得之、人之所喜也,而我忌之,是反理也。反情者,其心阴恶而残。反理者,其心阴险而虐,虐则忌,忌必思以败之。残则忍,忍则害,害则欲其堕之。斯二者、是之谓不仁。君子有以见之,而反诸其身,是谓难得之德。见其得如己得,是之谓‘公心’,公则其意正。见其失如己失,是之谓仁心,仁则其志诚,诚斯善矣!善斯福矣!”

  玉尊曰:“喜人之所忌,而忌人之所喜,其‘忍’与‘残’也,此恶之最,而过之极也,无论也。人得而己喜之,人失而己忧之,公天下之心也。一念如斯,录其一功,报以一福。念念如斯,录其百千功,报以百千福。一事如斯,增以一福,事事如斯,终身如斯,报以吉庆。怜人之失者,天其不畀以斯之失,喜人之得者,天即与人之所得者报之。若诸见其得而更助之成之,见其失而必匡之救之,其功最上,其报益优。”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

  视人如己,得失关心之善,增以寿禄,注清贵籍,以清贵祟重,寿考安乐报。过去生智慧聪明身,平安称意,快乐富裕。

  视己如人,得失两忘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籍,以寿考安乐,清平无惊报。过去生浑沦厚重身,富裕饶丰,安乐寿考。

  推己及人,得失存恕之善,增以寿禄,注富寿籍,以富裕寿考报。过去生端正纯朴身,聪明厚重,富贵福寿。

  推人得失,省躬勉进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荣身,寿考福泰报。过去生圆满福德身,福德圆满,富贵双全。

  推人及己,乐得、悯失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上贵上寿报。过去生福寿有相身,福寿无量,富贵绵延。

  乐人之得,而以成其得。悯人之失,而以救其失,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上寿上福报。过去九品分别仙曹,选举录用。

  悯人之失,不但救之,而更化之。乐人之得,不但成之,而更遂之。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九品仙籍选用。

  以上诸条,或行之一事,天以默就其一美。行一世,以大富贵报,上者以仙籍报。

  乐得恶失人所同,视人如己两相融;

  会穿此理圣贤位,希圣希贤大道宗。

 

太玄天玄化上帝

  第十二行己章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太上曰:“好彰人短者,必危其身。好炫己长者,必殃其形。故攻人者不明,炫己者自矜,惟其不明,故其自矜。求胜之情,行之勤勤,其命必倾。不彰不炫,明哲保身,保身之道,养性于和平,平则无争,奚危吾身?故善克己者,寡过犹未能。善持己者,反躬之不勤。夫惟能返,奚暇求诸人?夫惟能返,焉用求胜,而骄诸人。不骄则明。”

  孔子曰:“己有短,恐人彰之。人有短,而我彰之,是不明也。人有长而己抑之,己有长而自炫之,是不公也。故聪明详察,而危其身者,好讥议人也。宏辩博论,而倾其命者,好矜恃己也。老子常以告我,我常以告诸及门也。彰人之短,炫己之长者,失乎其平情也。彰人之短,人亦彰其短。炫己之长,人必忌其长,是故不彰者,浑然之学有进也,不炫者,自然之学有益也。其性平其情亦平,故能如是也。”

  玉尊曰:“不彰之学,深造之于性也。不炫之学,深资之有道也。此人之所难也。人有短而我匡助之,是义心也,其报远而久。人有短而为之隐之,深讳之,是仁心也,其报深而广。己有长而自讳之,是虚心也,其报宏而溥。己有长而自抑之,更自求益之,是精进心也,其报绵而远。若其他,见人短不以为短,而反躬求之,己有长不以为长,而必与天下共长之,是至人也。至人者存而为贤为英,殁而为神为真。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

  短长之目的-短字有二:一是不快、一是失误不美之事。长字有二:一是才能、一是功劳美事。

  至性浑含,不彰人短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籍,以福泰臻身,寿考安乐报。过去生圆满福寿身,福寿殊特,威德俱备。

  克己存理,不彰人短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显耀清贵,所在如意报。过去三曹考校,分别擢用。

  责己恕人,不彰人短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崇重,门庭阀阅报。过去生福寿智慧耳,福寿安稳,炽盛峥嵘。

  明理达义,不彰人短之善,增以寿禄,注清贵籍,以清贵寿考,人所钦祟报。过去生智慧俊秀身,智慧胜彼,峥嵘显耀。

  人我浑忘,不炫己长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寿考富裕,安乐崇重报。过去分别神司储佐充用。

  敬畏尊长,不炫己长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耀籍,以名利显扬,求谋畅利报。过去生光明智慧身,福禄崇厚。

  谦冲敬让,不炫己长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寿考报。过去生端严寿考身,福寿饶裕富贵双全。

  德行坚定,不炫己长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阀阅门楣,家庭吉庆报。过去生智慧俊秀身,富贵双全,求谋称意,子孙贤良。

  以上诸条,录其大要余可比例而推。一事如是,增以寿禄。事事如是,则德精进。增寿之外,注以富贵显耀。一生如是,并化及子孙,一家皆如是者,注以仙籍,三曹选用,以充储佐,仍荫及子孙。

  人短何须自我彰,克己工夫未暇忙;

  精进不饶寸阴过,更除炫己乃为长。

 

始钤天高穹上帝

  第十三克己章 遏恶扬善。

  太上曰:“善克己者,先自遏恶,觉一念起,察乎其微末。善修德者,先能扬善,见人有善,思与齐之,返乎其在我,而旌之使显。旌人善者,其持己亦善。善则德业进,如干行之健。遏己之恶,毋使一念萌,念既不萌,恶岂能生?恶既不生,而其德益精,兢兢业业,用之不勤,干干惕惕,行之不纯,惟纯故德进,精故德成。”

  孔子曰:“恶不可纵也,念萌而必克之,故受之以“遏”。遏者、绝灭也。恶灭则善生,行之恐不勤也,故继之以思齐。思则能奋,能奋恐不能同也,故受之以扬,能扬人者同也。其克己也精,进德也勤,惟自精,故能扬人之善,能自勤,故能成己之善。成己者私也,同乎其善者公也。君子私之于己,克己于以复礼,公之于人,成人于以化人也。思则诚,诚则化,化则功祟而德广。”

  玉尊曰:“能遏其恶者,其克己也深。遏己之恶,而更匡人之恶,其成德也博,享大福其在于此也。扬人之善者,惟其能自造之也深,故能扬。见人之善而能扬之,更能齐之,其进德也宏,其行德也广,希贤希圣,其基于是矣。为贤为圣,享祀不替。为成人、为善人、食德于无际,上天之爱德,有如此。”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

  遏字之取义-禁止灭绝,使其默化之意。

  扬字之取义-一是表彰宣扬,一是称道赞扬。

  遏恶分三层之大旨-一是属己,恶念既萌,遏止之而使其不生。一是遏止人之恶事。一是遏止凶恶乱机。

  机露未断,遏止不行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崇重,求望称情报。过去生智慧经纬身,经纬邦国,福寿绵远。

  意断事未行,遏止不行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贵双全籍,以富贵双全,福寿骈臻报。过去生光明智慧身,富贵双全,焕发家庭。

  事行机未就,遏止默化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贵赫盛,门户昌达报。过去生端正有相身,富贵豪盛,子孙昌达。

  克己省躬,遏止恶念之善,增以寿禄,注寿考显贵籍,以焕发显贵,寿考双全报。过去生端正福寿身,富贵荣显。

  见人有善,旌扬表彰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显贵籍,以显贵特出,门庭焕耀报。过去生光明俊秀身,富贵隆盛,谋望称情。

  见人有善,赞助提携之善,增以贵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贵超迈报。过去生福寿无量身,福寿优隆,富贵极致。

  见人有善,忘雠升举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过去三曹选用,仍荫及子孙。

  见人有善,推位让能之善,增以贵禄,注九品仙籍,以显耀尊祟,寿考并至报。过去仙曹,分别擢升。

  以上诸条,一事如是,增以一福。念念如是,事事如是,增以富贵显耀之福。一世如是,注以仙籍,仍荫及子孙。

  遏止凶顽恶不行,旌扬善类并全成;

  如斯作用终身守,便是神仙也敬钦。

 

太钤天梵净高虚上帝

  第十四推让章 推多取少。

  太上曰:“廉洁饬于素,遇利禄则乱。正直守于常,遇货财则变。利禄令心昏,故名节陷。货财令目眩,故言行玷。多取之而喜,少取之则怨,逐逐兮交争。若征若战,欲壑兮其深,将其无厌。夫多与少,命有定限,一取一与,天其有鉴。是以君子,为义不为僭,知命者知止,知天者谙练,不敢为先,而为其殿。众人恋恋,我其淡淡。众人涣漫,澄兮其若湛,后天下而取,而天下与。先天下而让,而敦庞尚。”

  孔子曰:“货财利禄,人之所心恋而目眩也。多者人之所欲也,恐己取之弗多也。少者人之所恶也,恐人取之弗少也。而反之者,是难能也。夫多与少,有天命也,而妄取之者,其将多乎?少之者,其将少乎?是有天道以主之,是故应多而厚取之,应少而亦厚取之,是背理也。背理者、其行诡,而心贪。非应多而诡取之,宜少而诡多之,是欺天也,欺天者、其行险而心狠。若应多而多之,应少而少之,是知命也。应少而固少之,应多而亦少之,是行义也。知命者,其行平而心正。行义者,其行善而心仁。时之所至,而行见之,行之所至,而取与见之,是故非所取而取之,天有所报也。而仁者、义者,推其量则并其已有而舍之,而况于多取乎?”

  玉尊曰:“人之得失荣枯,皆有前定,况利禄之与货财乎?妄取者、其报为非横。诡取者、其报为耗散。阴取者、不昌。强取者、灭亡,罪有条也。若诸义取者、让者,记其所取之之数,而记其功。让诸常者以平安报。让诸变者、以奇福报。处己之困,而让诸平等者,以富籍三四等注之。处己之困,更让诸人之困,兼系全其事者,以富籍上等报,更增其算。处富而能让诸困阨者,富贵晋一等。让诸平等者,亦报以平安。若所让而系乎其大,有以济诸国家者,富贵寿考,子孙簪缨,一“取”、“与”间,而祸报、福报有如此。”

 

北斗第七天冲破军关星君

  纲目之标旨-一是偶然良能,一是操守素蕴。

  仗义推仁,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豪富籍,以富裕日臻,求谋快利报。过去端正庄重身,富饶大有,福禄双全。

  怜贫恤困,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贵双全籍,以富贵双全,门庭焕发报。过去生端正圆满身,富贵丰裕,子孙发达。

  正直好义,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贵自至,门户兴隆报,过去生福寿智慧身,显贵豪富,福寿攸隆。

  慈祥阅历,推多取少之善,此当年受困、后享丰裕、推及自身困乏而发现仁心者也,增以寿禄,注富厚籍,以富裕日进,后享丰隆报,过去生富贵双全身,富贵双全,门庭吉庆。

  慷慨好义,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裕日臻,求谋畅利报。过去生聪明端正身,富裕丰隆,子孙如意。

  心慈好善,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富厚籍,以富有日臻,门庭勃发报。过去生福寿厚重身,福寿安稳,富裕丰隆。

  富贵好义,推多取少之善,增以寿禄,注大富贵一等籍,以富贵显盛,子孙延久报。过去生福寿富贵身,福寿特殊,一生安乐。

  贫穷好义,推取少之善,增以贵禄,注一等富贵双全籍,以富贵双全,善果自致报。过去生庄严光明身,富贵双全,门庭赫奕。

  廉介自守,推多取少之善,增以贵禄,注清贵籍,以身享清贵,家享丰隆报。过去生福德庄严身,福德殊甚,富贵显耀。

  以上诸条,念动而未行者,一念之善,注以十功。一时为义行之一事者,着其大小记功,因鼓励而为者,一事记二十功。操持素守,德行坚定者,按事记功。满一百功,为一大善,注以一算,增禄三年。满十善百善,依例记功,施以福报,荫子及孙,贤良富贵。

  推多取少本操修,见利思义不妄求;

  仁义一心为作念,造成无量福缘收。

 

玉清虚皇天神宵九阳上帝

  第十五含德章 受辱不怨。

  太上曰:“自慢召尤,自侮召辱,怨乎其辱,必将求复,祸将自速,是之谓‘自僇’。僇兮,蹙兮,其何能谷?远辱之道,先毋自辱,恭敬无衰,以礼自束,刚正而中,毋亵于渎。其言讷讷,无敢妄出,其行肃肃,无敢妄覆。是以君子,欲求无辱,先无自辱,而后无人辱。设辱之至,吾以省吾独,横逆之来,吾以诚而服。言行为轼毂,天下为辏辐,检身若不及,进德若不足;盛德之至,而万姓诚服。”

  孔子曰:“耻辱之来,有自致者,有人累者,有横逆者,皆人之所难堪者也,而受之而不怨之,是亦难能也。怨必有以复之,复则祸,祸则有以覆之,覆必倾,倾则不可为矣!故受之以忍,忍则有和德。夫自召者易忍,人累者难之,故受之以含,含则无弗忍。然横逆之来,非理相干更有不易容者,故受之以化,德化则无弗容,容则有济,济则德愈大,不可几。”

  玉尊曰:“辱固不易忍也,受之而怨,怨之而报复,此小人也。故同一难堪,而有以言辱者,色辱者,拳足辱者,嫚骂辱者,刑罚辱者,更有以机巧辱者,以事故辱者,小忍小福,大忍大福。忍德者,报以阴福。含德者,报以长远福。化德者,报以无量福。惟其能忍,乃受其福。计量而报对之,理有一定之循环。”

 

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

  含蓄至精,受辱不怨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贵籍,以子孙阀阅,己身昌达报。过去生智慧厚重身,智慧聪明,富贵福厚。

  宽洪简重,受辱不怨之善,增以寿禄,注二等贵籍,以富贵殊盛,门庭阀阅报。过去生光明福寿身,光明发越,福寿兼优。

  至德浑涵,受辱不怨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显耀崇高,子孙光远报。过去生大智慧庄严身,智慧优特,富贵殊盛。

  明理达道,受辱不怨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富贵双全籍,以富贵焕发,子孙贤良报。过去生大智慧大光明身,富贵双全,人中如仙。

  受辱不怨,反过省躬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三曹考校,分别叙用。

  受辱不怨,克己求礼之善,增以寿禄,注二等神职,以三曹选叙,储佐曹僚。

  受辱不怨,忘仇举贤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神职,以上品神职,分别三曹充用。

  受辱不怨,浑忘人我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现在以清贵一门,福德称羡报。过去南宫炼度,仙曹充佐。

  纲目之分义-非理相干横加强辱。唾骂指责,嫚骂戏辱。恃强暴戾,劈面横辱。机辱、言辱、事辱、捶楚辱、甚至无人道辱。

  不怨之义例-或反躬省过,或浑化不计,或大量不较,甚至反以礼相敬,如上诸等类,为尤上者。

  以上诸条,或一时一事,均以大小轻重,分别计功。其半世,如此行持者,或一世行持不衰者,以上等神职报。更能转教家庭,化及大众者,以仙籍报,其子孙,仍令昌达,富贵绵延。

  受辱谁能不怨嗟,寻疵报复祸相加;

  克忘无意随机化,纯是仙宗道德家。

 

南极玉文天丹宵洞阳上帝

  第十六守己章 受宠若惊。

  太上曰:“谄曲邪媚,圣人所弃。骄淫恣肆,君子所忌。荣人之宠,其将焉恃?自贵其贵,无贵人贵;贵人之贵,贵是以不贵,以其为之下,故受之为畏。进而弗止者,悔吝必至,迷而弗悟者,倾危可惧。是以君子,为德不为位,为实不为名,为义不为利。荣宠之来,反增其虑。终日干干,若有危厉。小心翼翼,思道求治。行有不得者,惟心之愧。故盈而若虚,其用不匮。满而不溢,其用不敞。高而不危,长守其贵。功成名遂,而身思退。知机不危,知止不坠,知足常乐,是之谓大智。”

  孔子曰:“宠者、言乎其名位利禄也。惊者、言乎其戒谨恐惧也。宠者,人之所乐得者也,而以若惊言之,以其不可恃也。宠惟人,辱亦惟人,恩尽而宠不可长也。谗谮相忌,能无惧乎?躬之不逮,能无虑乎?才之不济,能无畏乎?德之不足,能无愧乎?故居官以敬,励精图治者,谓之‘慎德’。执事以敬,惕励奉公者,谓之‘勤德’。居处以恭,临事如祭者,谓之‘敬德’。高而不恃,德而不居,荣名于不替者,谓之‘恒德’。德至矣!而可勉诸。”

  玉尊曰:“恒德报恒福,荣名不衰。敬德报厚福,禄位长保。苟有其德,天德其德而报之。享荣名、享厚福、惟心之飨,惟形之受,其勉诸。”

 

北斗第九隐光内弼星君

  廉节不污,受宠若惊之善,增以寿禄,注富裕籍,以富且显贵,福裕丰隆报。过去生莹净光明身,智慧常盛,富贵丰隆。

  正直不阿,受宠若惊之善,增以寿禄,注显贵籍,以显贵焕耀,门庭阀阅报。过去生端正光明身,端正隆重,富贵显越。

  德行静定,受宠若惊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神职,以福寿显贵,清贵一门报。过去三曹录叙,以备神员。

  盛德神明,受宠若惊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寿考清贵,福禄安常报。过去天曹选用,以备仙僚。

  受宠若惊,危行自孙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贵籍,以上品台阁,富贵福寿报。过去生庄严福寿有相身,福寿超特,富裕寿考。

  受宠若惊,励精图治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福寿超迈报。过去经三官考校,天曹录用。

  受宠若惊,益修德行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清贵福寿,子孙昌达报。过去九品  受宠若惊,至诚默相之善,增以寿禄,注三品仙籍,以寿禄崇高,身泰后昌报。过去考验品级,仙曹录用。

  以上诸条,较前条工夫尤上,报加优隆,品级上一品。

  宠禄何来受若惊?坚修德行虑危倾;

  省躬克己昭元度,不失吾真德乃成。

 

太虚真极天碧宵上阳上帝

  第十七证道章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太上曰:“多藏必厚亡,古有前鉴。刻薄终遗殃,论言明辩。损多益寡,天若之鉴。善积财者,亦必善散。善施予者乐,不善则怨。故仁而不有,惟天之羡,德而不居,乐有余愿。既以予人,而天愈眷,既以济人,而其德愈见。无人亦无我,无我亦无怨。皇天无心,而万物生,圣人无我,而万化成。天不知其高,故愈见其大,圣不知其圣,故其德恒泰。”

  孔子曰:“施与予,情殊而理一也。事异而道同也,求报则反怨,而初心叛,思悔则反仇,而恩仇变,非德也,是故有见而施予者,有求而施予者,有际遇而施予者,有无心而施予者,有存恤而特为之施予者,情虽殊而理一也。施于有意而忘情者,此正德也。施于无心,而忘于无心者,此仁德也。君子有以见天道之有损益,而乐诸其施予,有以见求报思悔之有憾德,而忘乎其施予,其心仁,其德愈备,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玉尊曰:“积德累功,至此备矣!人施之,我施之,人予之,我予之,报有自然。如上诸德,全一人者,报以一福。全人一事者,亦报一福。全一命者,延一纪,增一福。全一家,至数命者,报子孙以三等科名,兼注富籍。全一事,更全活千百人者,报以三世一等科名。全及一家,而兼全及名节者,进一等,亦报以三世峥嵘,己身寿考。略指其大概,以昭行向。如上诸善条,有细例焉、以列其后。”

 

中天星主北极紫微元卿大帝

  施济随力,不求报偿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大富籍,以大富隆裕,家庭远发报。过去生大福寿庄严身,富甲一等,福寿称盛。

  施济随事,不求报偿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富籍。以一等大富,子孙永厚报。过去生福德圆满身,福德庄严,仙籍待诏。

  仁厚浑德,施恩不求报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仙曹充选,品级玄台录用。

  博济万民,功垂一世,施恩不求报之善,增以寿禄,注三品仙籍,以上曹仙品录用。

  德济天下,功着邦国,施恩不求报之善,增以寿禄,注三品仙籍,以玄曹佐储充职。

  道济天下,功建千秋,施恩不求报之善,增以寿禄,注一品天仙籍,以师度大道,叙品天仙报,或以南宫炼度,品列上台报。

  仗义全人,与人不追悔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富籍,以一等大富,殷实饶裕报。过去生厚重端严身,福寿称遂,富甲都邑。

  舍己全人,与人不追悔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神职,以一等寿考报,过去神曹选用。

  大德不校,与人不追悔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神职,以一等上寿,福禄遂心报,过去神曹检录叙用。

  视人如己,与人不追悔之善,增以寿禄,注一等大富贵福寿籍,以富贵显达,身享上寿报。过去生大光明福德大圆满身,富贵特出,仙籍根蒂。

  以上诸条,或一事、一时为之,而后不为,以此功折除质对一过,或于自己艰难困阨中,而能慷慨为之者,较常功加三倍。或人值危殆颠沛时,而能仗义为之者,亦加三等注功。终身行之而更以为常事者,不求报偿,仙神二籍,品叙录用。仍超其祖玄,或一世、二世、三世,以至九玄,超祖之余,荫及子孙,仍以一世、二世、三世,长短分别品题。其诸细条对质,标目名义,拟诸于后。

  施予当来出自然,人心浑化合苍天;

  内含至德精微理,谁个愚夫可看穿?

 

玉灵素华天玉霄纯阳上帝

  第十八全德章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太上曰:“进退辨是非,践履辨邪正,成己以成人,摄心以恭敬,家庭敦伦纪,行己达天命,身心若金石,天神其钦敬,故德备而人仰,为上诸行。”

  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所谓‘善人’者,其谓无行而不善也。故进退辨是非,践履辨邪正,善之始也。同德于其人,公善于其世,私无挟念,明无缺行,动静合道,举念皆善,此善之终也。天其敬之,而况于鬼神乎?而况于人乎?”

  玉尊曰:“善有轻重大小之别,报亦如之。故一身善者,报及一身。及其家者,报亦及其家。善诸其己者,报乎其身家。或富贵寿考,或子孙贤良,一门阀阅。善乎其世者,报以仙籍,而更流乎其后世不朽者。仙籍上一等,其家仍以富贵绵远报之。天之敬乎其善者,有难量焉。”

 

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记功之等级-寻常施济,五钱一功。因人鼓励,或因人相劝而施济者,十钱一功。或值人求告而乃施者,十五钱一功。求告再三而后行者,二十钱一功。不待人求,偶然施济者,五钱一功。既经施济,而复全其事者,一钱一功。或值自己困乏艰难,而慷慨仗义者,一钱十功。见人于危急中,恻然悯救者,一钱十功。施后复逼迫追求者,折其功。因其逼迫,致人复殆者,或重利者,或重利称贷而偿者,但取初济之心,千钱五功。记功之外,仍以逼迫致过。记五功者,外记五十过。既施复悔,但悔而不逼迫者,百钱一功。既施其一,见其不足,而再加施济者,一钱一功。劝人助资,成就人事者,即己未出财,而以人所出之数注之,十钱一功。人不行,而力劝以行者,五钱一功。偶言相劝,即事未行,而亦注功,一言一功。富贵人家,如前所例记注录之。贫寒人家,出钱施济者,记功倍三等。十功为一小善,十小善为一中善,十中善为一大善,满十大善,增寿禄六月。二十大善,增一算,禄一年。满百善,增寿一纪,禄六年。在名者注以第九等荣名,满二百大善,增寿仍一纪,禄一纪,在名者,注以第九等荣名。满二百大善,增寿仍一纪,禄一纪。在名者,注以第五、等六等贵籍,以功名报。其所济在人性命交关处,名节交关处,一钱二十功,十两银者,报以八等科名,仍增寿一纪。救全人某事者,即以某事反成就之,其三百善满籍者,虽皆注以地仙籍,亦视夙孽、前愆、或祖人遗殃等类,犹在对质内除者,令除净尽,始报以福。

  功过相形例亦形,等差层次必分明;

  瘅彰不爽惟心造,果报因缘有二程。

 

神霄玉清真王九天上帝

  言事功德之分级-劝人资助人事者,以三等论。次者一言、一功。中者一言、五功。上者一言、十功。

  三等功之目的-次等功,完成银钱事者。中等功、全人性命事者。上等功、全人名节。兼全性命银钱者,以三等功之轻重,以前银钱功论之。中等功、人之性命在两可之间,力救完全者,一命百善,增寿半纪,禄十二年。二命、三命,全家性命,多数命者,比第一等,而上之。上等功、全人名节,兼以言语财力助者,一命百善,增寿一纪,禄一纪,注八等科名,二命、三四命,多数命者,比前例等而上之。

  功德之阶梯-助银钱者,助财兼助力者,财力兼全,而更能完成者。既经完成,更能时相保护者。既经完成,更能不求报偿。不思追悔者,视人事为己事者,人我两忘,德行浑化于无形者。

  功德之品级

  上一等,注天仙籍,祖玄子孙,以三世超拔报。

  上中等、注神仙进士籍,祖玄子孙,以二世报。

  上下等、注神仙举人籍,祖玄子孙,以二等富贵三世报。

  中上等、注神仙秀士籍,祖玄子孙,以三世二等富贵报。

  中中等、注人仙籍,己身一等,大富贵报,祖玄超二世,子孙以三等富贵报,延三世。

  中下等、注二等,大富贵籍,己身以二等富贵报,祖玄超二世,子孙以三等大富贵报。或己身不应增贵籍者,本身以寿报,子孙再延一世,贵籍加一等。

  下上等、注三等富贵籍,祖玄超一世,子孙以二世、四等、富贵报,或己身不应贵籍,以子孙加一等报之。

  下中等、注四等富贵籍,己身四等富贵,超亡过一名。子孙以三世、五等、富贵报。

  第九等、注五等富贵籍,己身五等富贵,子孙延三世,以六等富贵报。

  第十等、注六等富贵籍,己身六等富贵,仍超亡过一名,子孙延二世,以七等富贵报。

  第十一等、注七等富贵籍,仍超亡过一名,己身七等富贵,子孙延二世,以八等富贵报。

  第十二等、注八等富贵籍,己身八等富贵,子孙延二世,以九等富贵报。

  第十三等、注九等富贵籍,己身九等富贵、子孙延二世,以一等富籍报。

  第十四等、注三等富籍,子孙延一世,以四等富报。

  第十五等、注四等富籍,己身四等富,子孙延一世以五等富报。

  第十六等、注五等富籍,己身五等富,子孙延一世,以六等富报。

  第十七等、注七等富籍,己身七等富,子孙延一世,以八等富报。

  第十八等、注八等富籍,己身八等富,子孙延一世,以九等富报。

  第十九等、注八等富籍,己身八等富,子孙延一世,以九等富报。

  第二十等、注九等富籍、己身丰衣足食,子孙平平可度。

  二十等之外、或孤独鳏寡,权可度命。其次为下九流,江湖漂泊。再次拖衣落食,饥饿冻馁。其拖衣落食寒薄之辈,乞讨之流。不曾肆胆害人者,责成执日管事星宿,神司监察之神,每日赐三分衣禄。以示上天无绝人之意,若有缺陷,该轮流管事星宿神司记过降责。

 

不骄乐育天宏仁元皇上帝

  善例之标目-以财济人者,以力济人者,以德化人者,以功垂世者,以德化天下,垂万世则者。

  功德之分类-言功,事功,公功,郡邑功,一家之功、国功、王功、一事功、一时一世功。一身之德,及一家之德,及使役之德,交易不欺之德,谦和进退之德,推让忍耐之德,恕人责己之德,正身行化之德,仁民爱物之德,宽裕温柔之德,敏事慎言之德,明积之德,暗行之德,垂一世之德,垂万世之德。息事之德,息讼之德,排难解纷之德,隐恶扬善之德,推己及人,明理达道之德,忠言敬上之德,事亲敬长之德,敬老怀幼之德,仁恕容物之德,泽惠及人,不求报偿之德,继往开来之德,承先启后之德,维持名教之德,整饬纲常之德,及伦纪之德,功德不止于此,比类而推。

  报施之大小轻重-一百善报以一福,二百善报以寿禄并臻之重,三百善报以一身,并及一家,延以三世。

  报偿之对质

  值人夫妇乖离,财力完全者,报以贤淑之妻,有妻者报以一贤良之子。救人一婴孩者,救女得女,救男得男。值人父子离间,弟兄不陆,调和安全者,报以一纪寿,生贤良子孙。延继人宗祀,仗义保全孤寡者,报以一纪寿,延人一世报,延二世。全人一孤子,延以一世,得贤良子孙。

  值人于危急困阨,而调济周全者,增寿一纪,禄一纪,功名注二等贵籍,解己身一厄。

  值人于名节关系在危险之际,设法救护保全者,有科名分者,加三级。无科名者,注以科名。成己身一美事,解己身一厄。

  代人纳税输粮,一钱二功。危急中保全者,一钱五功。富贵人家,如上例行者,一钱一功,后例者比常五功。寒苦人仗义以财调济完全者,一钱十功。

  报施迟速前后-如己身有百善,而父母有百过者,以五十善除之。祖上有百过者,以四十善除之,己身百善,应增寿禄科名,视其本身克享者,以本身享六十善,分子孙享四十善;或己身不克享者,以子孙报之,加一等报偿。

  延享之长短

  满三百善,果系无过折除者,尽得其数而报,注地仙籍。

  二百八十善,注人仙籍,得人间一等大富贵。

  二百六十善,注二等富贵籍。

  二百五十善,三等籍。

  二百四十善,四等籍。

  二百三十善,五等籍。

  二百二十善,六等籍。

  二百一十善,七等籍。

  二百善,八等籍。

  一百九十善,九等籍,皆富贵双全。

  其次一百八十善,或助其财,而未助其力,成其事而未助其财,功德仅在半副者。助财不助力,百八十善,注一等富籍。助力不助财,注一等贵籍,有贵无富,下者等而例之。

  三百善双全者,延子孙三世。

  二百八十善,亦延三世。减籍一等。

  二百六十善,亦延三世,减籍二等。

  二百四十善,亦延三世,减籍三等。其次比例而推。

  延寿之等差

  百善延一纪,禄一纪。

  百二十善,延一纪,禄十年,加富贵籍一等。

  百四十善,仍延一纪,禄十年,加富贵籍二等。

  百六十善,延寿一纪,禄一纪,富贵仍加一等。

  百八十善,延寿禄各一纪,加富贵籍三等。

  二百善,延寿一纪半,禄一纪。

  二百二十善,延寿禄皆一纪半。

  二百六十善,寿禄各加一等。

  二百八十善,寿禄各一纪半,加富贵籍三等。

  三百善,延寿禄各二纪,加富贵籍三等。上者等数而加,下者等例而推。

  功功过过例相推,差等分明有主裁;

  莫以小功为不足,由卑而上渐崔巍。

 

太灵真元天太霄三阳上帝

  第十九福应章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太上曰:“天下柔弱,其唯善人。而协应福禄,感召天人,彊御众邪,亦惟善人。善之道若水,善利而不争,善下而不矜,外柔而内刚,善作而克成,善为而不畏,夫莫与之京。吾且闻之矣!有至德者,志气如神,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行于山林,虎兕敛其迹。行于江海,蛟龙饮其颐。休祥备至,惟神与之一。善人其异乎?其无以异乎?其无以异之,自天佑之,非自天佑之,实自佑之。夫天性好善,而吾好亦善,我之所好,与天同之,天不之佑,其又将何佑?故吉祥协应,和气招庆,惟神之荫。而善之为印,天其以为映。”

  孔子曰:“卫者、谓使为之捍灾御患之谓也。远之、谓远避脱离,而不敢侵也。随之、谓与我为一,相随而弗离也。是故天神合一,保卫不衰,感召之至也,众邪不干,吉会自来,正气之致也。休祥协应,吉福会逢,和气之致也。天之佑之,有莫之致而致者,此自然之理也。神灵疾恶而敬善,众邪喜恶而畏善,福禄辟恶而向善,天道恶恶而好善,恶之好之,而善恶之感召见矣!故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玉尊曰:“善人者、天人之感召,即神明之所敬畏也。 朕有命焉:以保善人,凡有善人之所,是值日星宿,轮流管事神司,皆有保护之责。凡人好善好恶,以头上之气分之,功过两平者,其气或青或白。有功无过者,皆清无浊。有过无功者,暗而黑。甚者、如烟如雾。功多过亦多,清而带浊。功多过少者,浊少而清多。善功浩大者,为红气,亦为白气。忠节为白气。刊送经书,明解圣典,教化人者,为青光。活人性命,仁慈博济者,为红光。蓝气为电气,必有非祸。纯黑如烟者,必为雷殛。赤气而黑者,必主焚。黄黑者凶死。其气无定,随时与心地变化,福禄凶祸之将至,其气发现,神明为之先知也。故曰:“神灵卫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南极上清福星天德星君

  保卫之条目-一、忠孝。二、忠义。三、尽忠报国。四、尽节殉义。五、纯良。六、大善。七、有德人家。八、仙子住世。九、孤孀节妇。皆当有保护之责。

  应变之保护-一、果系忠良奸贼欲害。二、忠孝人在困阨真危之际。三、善良被害在生死存亡之交。四、忠孝善良之家眷财产,不应横被侵害者。五、奸恶贪谋霸占有德行之风水。六、奸宄豪强,凌逼霸吞孤寡贫弱。七、虽属平常人,而其事无过,不应被人倾害者。八、大功善,大德行人,不应被恶类倾覆者。九、人有善举义举,不应横被恶类阻挠破坏者,皆有保护完全之任。

  忠孝善良,为恶类侵害,在存亡生死之交,该轮流管事星宿执日时神司,能婉曲护佑保全者,加三级。失救者,降三级。致令冤屈误死者,罚降人间磨考。

  住世星官,或降人间仙子,有危难逼迫,事关性命名节之忧,能救护保全者,加三级,纪录一次。满十次者,晋一秩。失救者,降三级,致令误其性命冤屈者死,罚降磨考。

  忠孝善良,在垂危之际,或宜诛恶以救解者,或宜谴散而保全者,或宜变通,增禄加寿晋爵,以申其志者。凡此类推,准其立刻上奏天曹,有直奏权者,准其直奏通明。随即变通增赐,加以保全。

  有德行人家,及忠义节孝之人,或遇兵戈,或遇强逼,或遇鬼祟妖魔瘟疫侵染,皆当保护。其中有遭此类不祥者,或应遂其志节,即护送灵魂于天曹,考较受职。或不必遂其志,即宜在保全之例者,准其即刻保全,以功注册。或在前孽应被魔难者,即宜斟酌审慎,勿使过情,凡合以上条,以次加秩,违者降谪。

  值日轮流管事司监,能保全忠孝节义者,或能暗中默助,或于明中显应。使四大善类,得常护有功者,土地升里域,里域升司监。日夜游巡之神,地巡升地祇,地祇升虚空游巡之神。司监升都监。司巡升廉访之神,以类上升。

  以上诸条,有令神司常于家宅镇摄保护者,有该神员上奏,解厄清灾,不被恶类邪气侵害者。有随时呈奏天曹,增以吉庆祥瑞者,有所谋之举,所期之事,令星宿神司,暗中凑合,以遂其志者,皆大善大德之类,致有福应之祥。

  福应祥征百瑞凝,全凭德行善功腾;

  若能满愿三个数,超拔飞升紫府登。

 

素宝皓元天琅霄六阳上帝

  第二十遂志章 所作必成。

  太上曰:“大德成于行,大功成于志,大行不画,大志不中废。大达不速,大成不败。画者畛然封,截然而退。废者莆然疲,索然而匮。事无成不成,作不作是,其有不成邪?惟不作,是其无不成邪。惟其作是,志之所至,鬼神为之畏,天地为之致,功德为之济,志之所至,事为之遂,非事之克遂,天之为遂,非天之为遂,惟志之克恃。”

  孔子曰:“言乎其作者,事立于始,励志以进之谓也。言乎其成者事就于终,功完志遂之谓也。不患不成,患所以作,不患其必不成,患其不能作。行之于志,遂之于事,志必锐,锐乃进,进乃克成。行必恒,恒乃久,久乃克成。君子果以行之,毅以进之,恒久以守之,坚贞以成之。天下事无不可作矣!”

  玉尊曰:“皇天惟爱善,常欲人有作也。作焉、常欲有成也,天为之助之,以成之也。若有成、有不成者,一视其作为何如耳?有作于中道而废者,必不能成。有作于始、而不能守于终者,必不能成,有既将有成。而莆然疲厌者,终不能成,天必有阻挠以清其孽,孽清而事成矣。有故为磨试其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后可成者。试其志之坚贞与否也?行之坚,志之坚,念之坚,天必有神司以保护之,使之克成。有神司显示之,默助之,使之必成。作之作之,功完善备,而所求无不可成矣。”

 

上清禄星天佑星君

  振兴名教,提倡纲纪之善,增以寿禄,注九等神职,以所求如意,默助克成报。该星宿神员,去其阻遏,迎合因缘以使遂志。

  承继道脉,纠正圣学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谋望称心,子孙绵远报。该星宿神司,宜常拱卫,驱除不祥,使之遂志。

  精修大道,广积功德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遂意称心,因缘会遇报。该星宿神司,于所在处,随逐拥护,驱除精怪妖邪,默肋其道,以遂其志。

  发愿善果,独力修崇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家庭顺利,增进财源报。该星宿神司,于所愿处,设法保全,以遂其志。

  发愿济世,救度生民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资财丰利,所愿俱足报。该星宿神员,于所愿处默施护助,凑合其愿,以遂其志。

  发愿著书立说,刊经传世,修造庙宇河桥,开辟崎岖,振修道路,一切利人利物之善,增以寿禄,注三等神职,以谋望称情,所求如愿报,该星宿神司,宜捍御灾患,解散恶事,扫诸不祥,以遂其志。

  发愿舍药施茶,垂立善政,建立义举,一切名教道法,利益后世,维持风化之善,增以寿禄,注九品仙籍,以谋猷畅利,增进随心报,该星宿神员司监,宜随在保护,毋使恶类侵凌逼害,以遂其志。

  以上诸条,再再皆有星宿神司保卫,以遂其所愿,然亦有前孽未清,有气数厄塞,有心志未坚,有心未静,尚挟凡意私意,皆降磨考,以消障碍之事。该轮流管事执日星宿神司,山川五道之神,井泉沟渠,及舍宅城村里巷道路,威灵庙貌,水陆阳凡祀典之神,皆当分神随在拥护,毋使过情,违者降罚。或夙孽已清,志念己坚,必使完全以成其愿者,则宜捍灾御患,解厄除殃,毋使中道摧折,以废其志,违者降罚,遵者进以爵秩。

  所作终须有克成,神明默助解危倾;

  只须一念坚金石,何患期谋不称情。

 

元灵上极天紫霄清阳上帝

  第二十一希仙章 神仙可冀。

  太上曰:“有出世者出,人皆以为异。有名世者出,人亦以为异。果异乎人哉?其无异乎哉!人皆以为异,我独以为常。夫德修于身,言行为坊,功德积于世,令名著万方,其异乎人哉?无以异也!参乎天地,协乎阴阳。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光,其异乎人哉?无以异也。人皆不能行,故不可几企,人皆不能企,故皆以为异,上智下愚,相去若何?至人常人,相去几何?至人所行,非常人所能。上智所能,非下愚所行,不行故不能,不能将焉行?苟能行焉,则圣贤可能,圣贤可能,则神仙可成。”

  孔子曰:“圣贤者、神仙之本体也。神仙者、圣贤之超脱也。夫神仙、非真有异乎人也!功德出乎世,非人所能者,故以为异也。以明德始,以至诚行,以至善守,以至德成。立德于身,明伦而行,存心养性,此神仙之始也。忠孝成于己,言行式于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神仙之中也。浑乎人我,忘乎荣辱,功德及于世,仁爱推于物,此神仙之用也。参天地而赞化育,藏往知来,穷神达化,此神仙之终也。神仙之道,其即圣贤之道乎?人不能深求之以道,而立其命,是自弃也。人不能深造之以道,而至于命,是自暴也。自暴自弃,故神仙不可冀也。苟能以明德始,以至诚行,至善以守,以至德成,以作而致,则圣之道可成,即神仙可冀也。其勖诸!”

  玉尊曰:“圣贤与神仙,其迹殊,其揆一也。神仙有二:一曰,住世神仙。一曰,出世神仙。尽其忠孝,敦其人伦,不谋其利,而正其谊。居则善身,达则善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住世神仙也。然其品级之有差等,则其功德之有殊途也。以忠孝成仙者,此旌阳之流也。以治世之圣德成神仙者,此吕望之流也。以正烈忠义成仙者,此壮缪、武穆之流也。以功成身退,而证神仙者,此张良之流也。神仙之类殊多,难以枚举也!

  有天仙、地仙、水仙、鬼仙、人仙。人仙者、功德深厚轮转富贵,福寿聪明,人中殊胜,此人仙也,不足恃。

  或修道未成而数已尽,或生能存神养气,少思寡欲,功多过少,殁入冥曹,英灵团结,此鬼仙也。

  地仙者,或功德所感,服食异物,长生不死,或导引神气,三宝充足,留形住世,此地仙也。

  三千八百,功成道备,白日飞升,此天仙也。

  又有尽忠、尽节、尽孝、尽义,正气常存,录人南宫炼度,此炼度仙也。

  凡此数等仙,或千年、或五百年、或三百年、数十年,天福已尽,劫运遭逢,终有坏也。神仙者、变化无穷,真神与劫为终。又有圣仙、金仙、化仙,由天仙而上,妙之又妙。玄之又玄,此为无坏也。又有神仙状元、进士、秀才,以功德之大小,而为品级之高下也。如本诸善条,以自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以至于施与不追悔,皆证圣成仙之梯径也。人能一一遵行,功完道备则神仙可冀矣。”

  希仙证圣本无奇,功德多多着意为;

  做至善勋完足处,自然飞证到天池。

 

上清寿星天庆星君

  功行满一百善者,注鬼仙籍,以冥曹分别叙用,鬼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五品富贵。

  功行满二百善者,注鬼仙籍,以冥曹佐司叙用,鬼仙籍满,生于人中得四品富贵。

  功行满三百善者,注地仙籍,长生人中,或隐山林,精修大道,分别擢升。

  功行满四百善者,注水仙籍,能变化隐现,若后无大功行,三百年满,生于人中,得三品富贵,或能精修大道,又分别考较擢升。

  功行满五百善者,注神仙秀士籍,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三品富贵,子孙豪盛。

  功行满六百善者,注神仙举人籍,以中曹选叙,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二品富贵,门庭炽盛,子孙昌达,荫及三世。

  功行满七百善者,注神仙进士籍,以上曹下品选叙,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二品富贵,荫子孙三世,仍以二品富贵录之。

  功行满八百善者,仍注神仙进士籍,以上曹中品叙用,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一品富贵,延及子孙二世。

  功行满九百善者,注神仙第三品籍。有道心者,度以大道。无道心者,过去诏授品级,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一品富贵,延及子孙三世。

  功行满一千善者,注神仙三品籍,有道心者,度以大道。无道心者,过去炼度,授以上曹三品职叙用。

  功行满一千一百善者,注神仙二品籍,有道心者,度以大道,无道心者,过去得授炼度,以二品神职叙用。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一品富贵,延及子孙四世。

  功行满一千二百善者,注神仙一品籍,有道心者,度以大道。无道心者,过去炼度,授以一品神职,上曹叙用。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一品大富贵,延子孙六世。

  功行满一千三百善者,注神仙一品籍,有道心者,度以大道,得证天仙果位。无道心者,过去炼度,授以上曹一品神职,神仙籍满。生于人中,得一品大富贵,延子孙七世。

  功行满一千三百善者,注天仙籍,果系消清夙孽,经过三曹考校,无纤瑕障翳,更能精修大道,令神司随时拥护,道成分别加级,其证道者。授职分宫。未修大道,而有如是功德者,暗授大丹白日飞升,永不下凡,其子孙延及九世。若功行过一千三百者,等级而上分别考校,授以仙职。

  以上诸条,以功德多寡为量,注于仙籍,过去南宫炼度,授职满,仍有轮回。若不轮回,惟有功德盖世,或大忠大孝之类,然炼度亦不专在南宫,随缘随地而炼之。或既有功德,更能精修大道飞升者,乃为永不下凡之例。故经文言神仙有二等,一日炼度神仙,即住世神仙也。一日出世神仙,即精修大道,白日飞升者此也。

  神仙可冀在功勋,德行周圆即上升;

  只在心田存一念,无边功德自此生。

 

妙灵宝华天景霄景阳上帝

  第二十二至极章 欲求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太上曰:“欲求神仙,先立功德,功德既立,神仙可得。进德若不足,检身若不及,为善之道,不择地而立。善无大小,惟其能积,随时随地,随事随力,随心随志,随意而获。意动志斯向,身动事斯立。心善、事善,言善、行善,无在非善,善是以尽善。天曰:‘三千’,又曰:‘八百’,求仙之道,若是为则乎?不则其为则,则无以为决,立之、立之,成功可决。”  孔子曰:“善无量极也,一事可能,终身可能也。一念可能,念念可能也,一人可能,人人可能也,事事皆善,时时皆善,无地非善,无往非善,是岂有量极乎?曰:‘三千’,曰:‘八百’,何限乎其极也?夫不限其极,又焉致其极也,是故念无邪私,意皆端正。此心善也。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此身善也。立事以敬彊复而成,使无缺遗,此事善也。言行式乎人,仁慈施于物,功及天下垂德于弗朽,此公善也。即止于至善之谓也。全人一事,即一善也。救人一厄,一善也。解人一危,一善也。一行成百行成,而人亦共成之,此大善也。德立于世,功不朽于后,一事善而众人沾其善。天下后世,皆被其善,此至善也,至极无以复加也。人能立之,而满其所期,立之、而尽其所以,则进焉、与天地同流,密焉、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藏往知来,穷神达化,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弗遗,其又何有极乎?其即圣贤之道乎,其亦即神仙之道乎?非必在家,非必不在家,苟能立之,以积其数,立之以至其极,神仙可成矣!”

  玉尊曰:“一念之善,神司录之。一事之善,神司鉴之。一念善、一言善、一功也。善及一事、一功也。善及一人、一功也。善有大小、轻重之差等,功亦有轻重大小之分别。十小功为一善。十大功为一大善。如上诸条例,即善之轻重大小之等级也,有一善,而神司录之,月有考校,神司以奏三官,三官以岁统计,面奏于 朕,或应增福禄,增纪算,发下北斗落死,南斗延算,东斗上生,西斗记名,各分考校,以定其轻重大小,发下各曹,其应轮转人道者,发下东岳注定,移下酆都十王,轮转善道富贵聪明,人中殊胜。其应入仙籍者,三官书名定其品级,以奏 朕, 朕即以三官大帝为保举也,又四方八天,各注仙籍,天曹有总议考校之府,而呈于朕,应入福籍神仙籍,入善籍者,朕命三界大小神司,时时保护全其身命,更全其善行,不使中废也,不使之倾轧也。须知上天有爱道之心,常欲待人而授以大道,以付有德之人。下世狂妄胡说,不知天道,鄙薄神仙,是即鄙薄天道也。神司录其罪以奏之,朕即发下各曹,轻则瘟火飞祸,灭其身形,甚则诛其家。凡鄙薄仙道者,即有盖世功德,亦不免于考惩贬斥,以报妄谈之罪。若其下者,既灭其形,即入于畜道,或更入于鳞介,永失人身。不知天道,常欲人脱苦出世也,是修仙者,乃上天设法度人之道也。有善行者,天其爱之、恤之、保之,而人鄙薄之,贬斥之,是与天争敌也,天岂能恕乎?”

 

南极真玉长生大帝

  神仙之统目

  一金仙:精修大道,发广大愿,普济众生,道行周圆,白日飞升者也。

  二天仙:苦修大道,积功累德,大道周圆,奉诏升举者也。

  三忠孝神仙:有大道,更有忠孝,兼有功德,道行圆成,拔宅飞升者也。

  四尸解仙:或住世,或居官,济世利物,勤立功德,内修大道,外尽人事,功行两圆,尸解成仙者也。

  五出世神仙:人事既周,超然出世,一点金丹,便成大道。奉诏冲举者也。

  六炼度神仙:或尽忠孝节义以死殉节,或一生多积功善,兼能调神养气,寡欲清心,虽未精修大道,而正气升腾,得受炼度,以成神仙者也。

  七神道:或尽忠孝节义而亡,一生正烈英威之气,精灵不磨,得受炼度,以成正神者也。

  八水仙:能修大道,尚欠功德,虽未证果,而道气自然,能变化隐显、长生不死者也。

  九鬼仙:或功德未周,大道未成,命数已尽,灵气不灭者也。或忠义正直,有功行,虽未修大道,而正气不泯,此地府鬼仙也。

  十曰地仙:能导引神气,勤炼三宝,虽未冲举,而在地上长生不死者也。

  再一曰人仙:人中富贵,俨若神仙也,不足恃。

  炼度之所-忠孝正烈,功盖天下者,炼度斗牛宫。文章华世,英威正烈者,炼度桂香宫。善功满籍,而无道行者,炼度南极丹台府,即南宫也。女中正烈,炼度瑶池为上品。炼度须弥为中品,炼度斗姆阙亦为中品。炼度普陀宫为次一品。

  神仙之宗旨-金丹大道,白日飞升者为上品。功德周隆,点化成真者为中品。既为仙而后培植功德,以受仙职者为下品,总宜先修功德,次言炼道,功德道行双全者为贵。

  神仙之轮转-应运应数宜入佛缘者,无论儒、道,以佛缘应运而生,运数而存。宜入道缘者,无论儒、释,皆当数应而至,宜入儒宗者,无论释、道,由运数而降,功成归空。总之人间以形迹分三教,而上界惟以道德功行为尊。神仙、星宿、之轮流下世者,以缘以运以数,不以三教分之,有由儒而转佛道者,有由道佛而转儒者,由上天核出运数缘分,应命而生,非同凡世之谬论也。凡世互相鄙薄,彼此争强,妄干天怒,即有盖世功德,亦不免于考惩也。

  仙分天地别功行,功德金丹两凑成;

  修道世间形迹论,总要归真是上程。

  天律圣典大全卷一终

天律卷一跋

 

玉光天梵净妙空天帝

  天地分形,灵蠢判矣!习尚相移,知能易矣!善恶动念,祸福生矣!是故染之于情欲,拂之以变态,摩之以势利,动之以奸贪,性昏而欲炽,理沦而德亡矣!

  故立之以宪法,以治国家,垂之教法,以正人心。宪法之不可恃也,教法以化之,教法之不可及也,神道以警之。是故重之以常刑,使民知所畏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民知所由也。律之以天条,明之以报施,使民知所省也,而天律行焉。

  律者、法也。法者、也。者、成也。心不畏焉,而律以累之。行弗畏焉,而以成之。所以累其心而成其德也。德也者、得也。犹之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得之于心而恶化,恶化而善生,善生而祸乱不作。

  天律也者,其治乱之本与!而弗化者顽也,冥心而作恶,纵恶而作乱,故受之以国律,以惩其恶。然必事实露焉,罪戾成焉,而后得而惩之,否则有所不行矣!故受之以天律,弗待露而先以诛其心,弗待发而天已罚其身,故世之不可齐者,以国律齐之。国律之不可及者,以天律诛之。国律之施于身也,行之于人也,不能施之于心之微也,故不能不有所弗遗也。

  天律施之于天,宰之于神明,察之于心之微也,故靡有或遗也。若三台、若北斗、察之于头上,若灶神、若三尸、察之于家,于身、于心、察之严。故施之无或遗也。若夺纪、若夺算、苦之以贫耗,逢之以忧患,施之弗遗,则罪过之弗可逭也。

  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逢忧患之多者,非天刑乎?若水火盗贼,若遗亡器物,疾病口舌,非天刑乎?若渐至死丧,殃及子孙,直天刑之甚者也。天刑者,即天律也。夫律有条也,而善恶别焉,善恶之有感也,而祸福应焉。天之以律施者,即天之以报施焉。  天道佑,福禄随,众邪远,神灵卫,所作成,此善报也。天之报不可见,以所受者见之。刑祸随,吉庆避,恶星灾,忧患所逢,贫耗所苦,此恶报也。天之报弗剧施,而以渐施之,俟其悛也。而终弗悛者,死丧其至矣!甚则殃及其子孙矣,灭亡其不远矣!

  是故善不可缓,念起必行。恶不可长,念动必惩,念不可忽也,审其是非而酌其义理。别其善恶,而决其进退。语也、视也、行也、善恶惩于念,而吉凶明于心矣!感应征于善恶,而祸福捷于形影矣。感应之理明,报施之道奚惑焉?作恶得祸,作善获福,匪祸福之降自天也,实召之于自也。求福作善,求祸作恶,天亦任之而已矣,作焉而律奚逭哉?报焉、而施奚爽哉?爰为跋。

 

太岁己未春王月坚日降于西昌县李家沟之乐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