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枢宝经赞

玉枢宝经赞                                                                                   

上部:序、经赞         下部:一行子玉枢或问

 

玉枢宝经赞小序

玉枢宝经者。雷祖之所说。何名为玉枢宝经。按俞玉吾氏云。玉者。天地日月之精华。阴阳水火之结秀。润而温。宝而贵。历万载而不朽灭。枢者机轴生杀之始由也。宝者珍重。经者径也。修真入道之要路也。张真君释义曰。斯经以玉枢名者。乃天地之消息。阴阳之动静。九数乃干元用九之说。而普化天尊居其上。为三界之尊。十方之灵明矣。是经得吕祖赞。而深切着明。无庸多赘。余独有感于经之言曰。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夫雷。刚之至。雷声。动之至也。今其言若相反者。此可以悟道矣。刚柔合德。而老氏之教用柔。动静互根。而周子之说主静。此物此志也夫。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赞            (蓝色为经文,褐色为吕祖赞)

尔时九天

九天九天。伭之又伭。忽尔我后。焂焉我前。

应元

二气虽分阴与阳。化清高处化真王。上天下地能相合。阐教令形遍十方。

二气之正。五行之令。斩鬼诛邪。天人响应。

广宣帝德起群生。三界英灵侧耳听。莫道老天无一语。须知司令有雷鸣。

普化天尊

好生之德不能量。阐教诸天及十方。高处玉清治雷府。万神朝服礼真王。

在玉清天中。与十方诸天帝君。会于玉虚九宫之殿。郁萧弥罗之馆。紫极曲密之房。阅太幽碧瑶之笈。考洞微明晨之书。交头接耳。细议重玄。诸多陪臣。左右踧踖。天尊宴坐。朗诵洞章。诸天帝君。长吟步虚。彩女仙姝。散花旋绕。复相引领。游戏翠宫。群仙导前。先节后钺。龙旗鸾辂。飘飖太空。并集于玉梵七宝层台。

故把伭伭一窍开。十方三界应时来。琼书细阅存元气。瑶笈重宣养本胎。侍女交头心自。陪臣踧踖意能裁。须臾演教天花舞。鸾辂飘飖七宝台。

时有雷师皓翁。于仙众中。越班而出。面天尊前。俯作礼。勃变长跪。上白天尊。言。天尊大慈。天尊大圣。为群生父。为万灵师。今者诸天。咸此良觌。适见天尊。阅宝笈。考琼书。于中秘赜。不可缕计。惟有玉霄一府。所统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 分曹局。所以总司五雷。天临三界者也。天尊至皇。心亲庶政。此等小兆。以何因缘。得以趋服。愿告欲闻。

勃然长跪。上启真宗。诸司院府。台阁尊崇。三十六所。云雷风雨。何神不备。何圣不从。职专生杀。事在吉凶。欲闻至说。必启丹衷。仁哉仁哉。雷师皓翁。

天尊言。雷师皓翁。尔等仙卿。储勋夙世。累行昨生。故得玉府登庸。琼宫简录。今兹勋行。视夙昨多。尔其悉力雷司。委心火部。日复日。岁复岁。勋崇行着。性霁神融。克证高真。即阶妙道。惟是雷部鬼神。昼劳夕役。动有捶楚。大则考戮。屑云雕雪。无有已时。檄龙命鸦。此息彼作。彼所因故。尔其耳焉。雷师皓翁。及诸天诸仙。耸耳而默。天尊所坐。九凤丹霞之扆。手举金光明之如意。琅风清微。绮云郁丽。天尊寂然良久。

善恶两途。特如影响。善为天真。恶为魍魉。

天尊言。吾昔于千五百劫以先。心逢此道。遂位上真。意酿此功。遂权大化。尝于大罗元始天尊前。以清净心。发广大愿。愿于未来世。一切众生。天龙鬼神。一称吾名。悉使超涣。如所否者。吾当以身身之。尔等洗心。为尔宣说。

道乃天地心。愚痴不解寻。,破衣要缝补。须用水磨针。

天尊言。尔诸天人。欲闻至道。至道深窈。不在其他。尔既欲闻。无闻者是。无闻无见。即是真道。闻见亦泯。惟尔而已。尔尚非有。何况于道。不闻而闻。何道可谈。

道道道道。说着可笑。天地我人。一家一窍。

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定安。泰定安。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守一守一。当用谨默。无我无人。却有一贼。若还捉住。湛然凝碧。

天尊言。吾今于世。何以利生。为诸天人。演此妙宝。得悟之者。俾跻仙阼。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若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诸天闻已。四众咸悦。

风土所宜。亦由气血。水各有源。人皆有劫。轻清还伭。重浊不白。道本无二。此心似月。

天尊言。吾今所说。即是玉枢宝经。若未来世。有诸众生。得闻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应化雷声普化天尊。或一声。或五七声。或千百声。吾即化形十方。运心三界。使称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诸天诸地。日月星宸。山河草木。飞走蠢动。若有知。若无知。天龙鬼神。闻诸众生。一称吾名。如有不顺者。馘首刳心。化为微尘。

天尊又尊。发愿广大。毁谤伭文。雷司有害。

天尊言。吾是九天贞明大圣。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监观万天。浮游三界。若或有人欲学道。欲希仙。欲逭九玄。欲释三灾。当命清微正一道士。或自同亲友。于楼观。于家庭。于里社。酌水馈花。课诵此经。或一过。三五过。乃至数十百过。即得神清气爽。心广体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诚不用物。以气相臻。一称尊号。天地回春。

天尊言。身中九灵。何不召之。一曰天生。二曰无英。三曰玄珠。四曰正中。五曰孑丹。六曰回雷。七曰丹元。八曰太渊。九曰灵童。召之则吉。身中三精。何不呼之。一曰台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呼之则庆。五心烦懑。六脉抢攘。四肢失宁。百节告急。宜诵此经。

九灵九灵。是我之精。时时呼召。永保长生。

天尊言。若或有人。五行奇蹇。九曜嵚。年逢刑冲。运值克战。孤辰寡宿。羊刃剑锋。劫杀亡神。鬼门钩绞。禄曹破败。马落空亡。动用凶危。行藏坎壈。即诵此经。上请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圣解四时厄。南辰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地网天罗不可逃。凶星临并若为消。诚心诵取天尊号。玉篆金符急急烧。

天尊言。沉痾伏枕。痼疾压身。积时弗瘳。求医罔效。五神无主。四大不收。或是五帝三官之前。泰山五道之前。日月星辰之前。山林草木之前。灵坛古迹之前。城隍社庙之前。里巷井灶之前。寺观楼塔之前。或地府三十六狱。冥官七十二司。有诸冤枉。致此牵缠。或盟诅咒。誓之所招。或债垛负偿之所致。三世结衅。异劫兴仇。埒其咎尤。厍其执对。皆当首谢。即诵此经。

阴谴阳罪。沉痾是报。禁忌犯之。经符是祷。

天尊言。天官符。地官符。年月日时。各有官符。方隅向背。各有官符。大则官符。小则口舌。是有赤口白舌之神以主之。凡诸动作兴举。出入起居。不知避忌。如遇官符口舌。则使人击聒。晓夜煎诌。多招唇吻。面是背非。动致口牙。盟神诅道。始于谤讟。终于诟诋。由是狱讼生焉。刑宪存焉。若欲脱之。即诵此经。遂得口舌潜消。官符永息。

天符地符。人不可触。欲释讼凶。经篆三告。

天尊言。土皇九垒。其司千二百神。土侯土伯。土公土母。土子土孙。土家眷属。若太岁。若将军。若鹤神。若太白。若九良。若剑锋。若雌雄。若金神。若火血。若身黄。若撞命。若三煞。若七煞。若黄幡豹尾。若飞廉刀砧。如是等土家神煞。若人兴脩卜筑。一或犯之。即致病患。以迄丧亡。才诵此经。则万神皆起。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禁忌。

万物皆从戊己来。偶然相犯即为灾。若非普化真文力。处处皆为白骨堆。

天尊言。世人夫妇。其于婚合。或犯咸池。或犯天狗。三刑六害。隔角交加。孤阴寡阳。天罗地网。艰于嗣息。多是孤独。若欲求男。即诵此经。当有九天监生大神。招神摄风。遂生贤子。于其生产之时。太乙在门。司命在庭。或有冤愆。或有鬼魅。或有禁忌。或有凶厄。致令难产。请诵此经。即得九天卫房圣母。默与抱送。故能临盆有庆。坐草无虞。凡有婴孩在于襁褓。为栴檀神王座下。一十五种鬼。加诸恼害。因多惊痫。宜诵此经。

夫妇人伦事。儿男骨肉恩。要令家道睦。皈敬玉枢文。

天尊言。若人居止。鸟鼠送妖。蛇虫嫁孽。抛砖掷瓦。惊鸡弄狗。邀求祭祀。以至影胁梦逼。及于奸盗。而敢据其所居。以为巢穴。遂使生人被惑。庭户不清。夜啸于梁。昼瞰于室。牛马犬豕。亦遭瘟疫。祸连骨肉。灾及孳生。淫祠妖社。党芘神奸。吊客频仍。丧车叠出。若诵此经。即使鬼精灭爽。人物咸宁。

自作恶时邪亦作。我行善处即天行。世人忽有如斯难。宜篆灵符诵宝经。

天尊言。九天雷公将军。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莫赚判官。发号施令。疾如风火。有庙可伐。有坛可击。有妖可除。有祟可遣。近世末法。多诸巫觋。邪法流行。阴肆魇祷。是故上清。乃有天延禁鬼录奸之庭。帝由束妖考邪之房。能诵此经。其应如响。

雷司明善恶。善拔恶当诛。邪法相侵害。惟多诵玉枢。

天尊言。天瘟地瘟。二十五瘟。天蛊地蛊。二十四蛊。天瘵地瘵。三十六瘵。能诵此经。即使瘟清净。蛊毒消除。劳瘵平复。亦有其由。或者先亡复连。或者伏尸故气。或者冢讼墓注。或者死魂染惹。或者尸气感招。凡此鬼神。或悲思。或恚恨。牵连执证。并缘注射。乘隙伺间。乃得其便。故诵此经者。上通三天。下彻九泉。可以追荐魂爽。超度祖玄。太上遣素车白马大将军以监之。

天地瘟蛊。瘵疾大苦。祸有其由。亦人自取。若占诵伭文。可拔七祖。白马将军。能为作主。

天尊言。若或有人冶装远行。寇盗骋奸。五兵加害。陆行即虎狼魈蜮磨其牙。水行则蛟龙鼋鼍张其颐。或滩濑有幽枉之魂。或风涛有劫数之会。前亡后化。捉生代死。能于此经。皈命投诚。故得水陆平康 行藏叶吉。

水陆行藏世不无。鬼神作耗暗潜图。一称普化天尊号。佩带真王玉篆符。

天尊言。亢阳为虐。雨泽愆期。稽颡此经。应时甘澍。积阴为厉。雨水浸淫。稽颡此经。应时朗霁。祝融扇祸。飞火民居。赤鼠游城。惊爇黎庶。此经可以禳之。海若失经。鱼鳖妄行。洪水稽天。民生垫溺。此经可以止之。

水旱为灾。可关天地。诚心诵经。晴明甘霁。

天尊言。世人欲免三灾九横之厄。即于静夜稽首北辰。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其星并躔。形如双目。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名天阶。若人见之。生前无刑囚之忧。身后不沦没之苦。斗中复有尊帝二星。大如车轮。若人见之。留形住世。长生神仙。皈命此经。投心北极。即有冥感。斗为天枢。中有天罡。在内即为廉贞。在外则为破军。雷城十二门。并随天罡之所指。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余位皆然。若人见之。寿可千岁。

伭门之妙。人言深奥。功行成时。当朝九曜。

天尊言。世衰道微。人无德行。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友兄弟。不诚夫妇。不义朋友。不畏天地。不惧神明。不礼三光。不重五谷。身三口四。大秤小斗。杀生害命。人百己千。奸私邪淫。妖诬叛逆。从微至着。三官鼓笔。太乙移文。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斩神诛魂。使之颠倒。人所鄙贱。人所嫌害。人所怨恶。以至勘形震尸。使之崩裂。驱其卷水。役其驱车。月覈旬校。后有考掠。一闻此经。其罪即灭。若或有人。为雷所瞋。其尸不举。水火不受。即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作是念言。万神稽首。咸听吾命。

忠孝当为本。阴阳即我家。要消诸恶业。不必诵南华。

天尊言。此经功德。不可思议。往昔劫中。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所曾宣说。至士授经。皆当剸金置币。盟天以传。雷师皓翁。长跪拜兴。重白天尊言。是经在处。当令土地司命。随所守护。雷部按临。以时稽审。若人家有此经。至诚安奉。即得祥烟满庭。庆云荫轩。祸乱不萌。吉福来萃。于其亡殁。不经地狱。所以者何。死即往生。生归善道。承天尊力。有此灵通。出入起居。佩带此经。众人所钦。鬼神所畏。遇之险难。一心称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遂得解脱。

不贵黄金贵亦心。初真学道外魔侵。至诚肯与盟天地。克日教君听玉音。

于是雷师皓翁。对天尊前。而说偈曰。无上玉清王。统天三十六。九天普化君。化形十方界。披发骑麒麟。赤脚蹑层冰。手把九天气。啸风鞭雷霆。能以智慧力。摄伏诸魔精。济度长夜魂。利益于众生。如彼银河水。千眼千月轮。誓于未来世。永扬天尊经。雷师皓翁说是偈已。

赞叹天尊。诚哉是偈。普化无边。祖功一气。

天尊言。此经传世。世人未知。吾今所治。九天应元府。府有九天雷门使者。以纠录典者。廉访典者佐之。复有四司。一曰掠剩司。二曰积逮司。三曰幽枉司。四曰报应司。各有大夫以掌其事。吾之所理。卿师使相。咸赞元化。

设司分属掌雷霆。风火飞廉号令明。善赏恶诛如影响。九天元不顺人情。

天尊说是经毕。玉焚七宝层台。天花缤纷。琼香缭绕。十方诸天帝君。咸称善哉。天龙鬼神。雷部官众。三界万灵。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宝经圆满。咸称善哉。消灾赦罪。祸去福来。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赞 

 

一行子玉枢或问

或有问于一行子曰。雷祖帝统三十六天。而曰九天应元何也。

一行子曰。嘻。难言也。夫熠燿之明。不可以语日月之光。污池之水。不足以语江海之大。今子欲予言上帝伭文。是何异污池自多其水。熠燿自大其光也。不几河伯之见笑于海若乎。虽然。予尝志此经矣。夫老阳之数为九。帝位乎九天。显阳体也。应元者。上应元始祖劫一气。以分真也。九天在三十六天之上。统三十六天。表运行周天之度数也。经以玉枢宝名何也。曰玉之性。温润而坚。易象干为玉为金。亦健体也。枢者。机纽也。此经枢机阴阳。有超凡入圣之功。有起死回生之用。故曰枢也。诸经多言妙。独此经以宝名。亦犹释氏楞枷之以多罗宝名经。盖至珍至贵之辞耳。

玉清者何也。

曰元始祖气。虚无空洞自然之中也。重伭何也。曰伭之又伭。众妙之门。即佛经所谓如如。理极精深微妙。故必细议也。洞章者何也。曰洞伭洞虚洞空泂妙之灵章也。即碧瑶明晨书笈中所有。天尊宴坐朗诵。诸天帝君。闻而各各了悟。皆起坐而长吟步虚也。至于彩女仙姝。亦为之散花旋绕。游戏翠宫。于以见大道活泼流行之机。上帝此道。诸天诸仙此道。即彩女仙姝。亦无不同此道也。乐游既毕。而并集于七宝层台。盖入道有先后。造道有浅深。而至于得道。则同归而一致也。此序分也。

法会启请。必雷师皓翁者何也。

曰名以义兴也。皓翁者老人。老人者阳也。其曰雷师何也。盖帝出乎震。总五雷而临三界。统御十方。君道也。君明于上。师导于下。君师备矣。其颂天尊。先大慈而后大圣者何也。曰雷。天之义气。主行正令。人多疑其不慈。不知雷声鼓动。众庶品生。故仲春之月。雷乃发声。行天之仁也。 其未说经。先赞雷师者何也。盖曰日曰岁。功无间断也。曰崇曰着。积累功深。有诸内者。形之外也。曰霁曰融。抱一纯密。无所出入也。曰证高真。曰阶妙道。功完行满。白日升天也。虽赞雷师。实言学道之士。当如是也。

扆名九凤丹霞何也。

九。阳数也凤。鸟也。鸟属火。为心之象。心色赤。丹霞为赤。元神所居。故曰天尊所坐也。举金光明如意者何也。金。刚物。喻智慧光明。摧伏一切无明烦恼。天魔外道也。此智慧光。随心运用。其出不穷。故曰如意也。

天尊寂然良久者何也。

曰。大道不在语言文字。昔须菩提宴坐林间。天帝释曰。尊者善说般若。即不言而言之妙也。其将说经。先述积劫之功。行愿力者何也。曰欲成大果。非具大愿不办也。

一称吾名。悉使超涣何也。

曰以事求之。天尊之威灵神化。如空谷传声。无响弗应。实有感而遂通之妙。昔普门大士。一闻众生称名。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此义也。若以道言之。一念回光。万缘冰释。一心悔过。众罪消灭也。

无闻无见。即是真道何也。

曰大道冲漠无朕。体极深窈。儒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道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释云。法无声色。其义一也。

闻见亦泯。惟尔而已何也。

曰。收视返听。真体独露也。尔尚非有何也。曰佛云因执有我。便有我相。四大各离。体为是谁。老子云。故致数车无车若不执有我。则尔亦不可得也。

道不可谈何也。

曰太上云。道可道非常道。关尹子曰。非有不可言。不可言即道。佛云。汝勿谓如来有所说法。故天不言而岁功成。品物亨也。

道既不可谈。而又曰以诚以默以柔者何也。

曰此求道之功也。道本真实无妄之理。流行于天地间。学道者。不诚。则虚妄不实。是以诚之为贵。然必密机深藏。非默则仁不能守之。易曰。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太上曰。柔胜刚。故用柔而不用刚。其用不敝也。

似愚似纳似拙何也。

曰此言求道之心。当如是处其实。不居其华。而后可渐至于浑忘。即太上云。大智若愚。大辨若讷。大巧若拙。亦此意也。

知止知谨知微何也。

曰入道之初。必先知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是以泰安定。圣智全。慧光生。而与道为一也。

道在天地天地不知何也。

曰未有天地。先有此道。既有天地。而成象成形。无非真一之气。主宰其中。惟其至一。所以不知。儒云精一。道云抱一。释云归一。学道之士。要知一归何处。一且假名。二于何有。

于道未始有以愚之浊之何也。

曰人性皆善。而资禀不齐。得道之人。宇宙在手。万化生身。患可智。浊可清。有不知其然者。非气数所能拘也。佛经云。凡夫者即非凡夫。此正宗分也。

天尊既为应元普化。而复云是九天贞明大圣何也。

曰贞者正也。正可闲邪。明可烛隐。大无不包。圣无弗通。故非贞明大圣。不足以施应元普化之功。非应元普化。亦无以见贞明大圣之妙之神也。

天尊观游于初六辛曰何也。

曰初六者。一阴初动之时。善恶消长之机。于此时戒慎恐惧。亟亟修省。儒谓之存道心防人心者此也。道谓之进阳火退阴符者此也。辛金也。于行为水之母。乃先天一气之数。欲人于金生之际。采取修炼也。又于常为义。义主刚决。因于此时。监观浮游。行雷令也。然万天同在监观之中。三界悉为浮游之境。亦可知天尊应元普化之广大矣。

此经既显道体。其学道希仙。逭九伭。释三灾。以及召九灵三精。调四肢六胍。并求嗣息。解诸不

祥。皆宜诵此经何也。

曰诵经者。非终日喃喃呐呐。逐句宣读之谓也。亦非结社邀朋。戴黄冤。披鹤氅。学步虚声之谓也。所谓经者。即无闻无见之至道。此经生天生地生人物。在凡夫分中不减。在圣神位中不增。特人日习而不知。知之而不行。谓之不诵经耳。若真正好道之士。亲修密证。不起于座。瞬息之间。能转此经一藏。故曰行住坐卧。不离者个。若于纸上寻道法。决无是处也。盖诵经者。以诚而入。默而守。柔而用也。用诚似愚。默似纳。柔似拙。以驯致乎忘形忘我忘忘也。忘形者。事障断也。忘我者。理障断也。忘忘者。二障永灭。觉心清净也。粉碎虚空也。又忘形者。释谓之人空。忘我者。法空。忘忘者。空空也。夫是之谓真能诵经者也。

称天尊名。一声多声。咸得如意何也。

曰一声者。一念规中也。或五七声。以至千百声者。念兹在兹。名言兹在兹也。自同亲友者。修行伴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正一道士者。心无邪曲之谓正。念不纷杂之谓一也。釂水馈花者。洗心清净。以神明其德也。如此诵经。便可以希仙。可以逭九伭。可以释三灾。可以伏九灵三精。可以调四肢六胍。可以禳五行九曜。可以疗沉痾痼疾。可以息官符。可以消口舌。可以制神煞。可以解孤阴寡阳。可以萧清庭户。推之而至于除瘟瘇蛊瘵。均无不可也。故一过以至数十百过。神清气爽。心广体胖也。令人不解真参实悟。第曰经在是。诵即在是。虽自以为诵经。而其实如未尝诵。故念至多遍。神气反耗。不得清爽也。

九灵三精何也。

曰。人身之精灵。见之于九宫三部者也。呼召者。用意修炼也。黄庭云。泥九百节皆有神。又曰呼踏庐问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故呼召吉庆也。自此以至终篇。皆流通分也。金刚经极赞人于经中受持。福胜七宝布施。正谓依义修行。若以为玉枢宝经在是。宣诵亦只在是。不惟不明于雷帝之旨。予恐一有未验。将谤经之念生矣。 或曰。如子所言。将经文可不必诵乎。曰非也。上帝之说是经也。所以利万世也。理事双举。欲人于经中解义也。故曰。诵经须解义。解义始修行。茍解其义。身体而力行之。则诵愈有益。何求不遂。何愿不成。了玉枢前半部。可以悟道成真。了玉枢后半部。可以不远复。无衹悔。而得元吉。若不达其义。而止是章句之学。此正释迦所谓历劫多闻。不如一日修习无漏者也。

五神无主。四大不收何也。

曰五神者。五官之神。五官不能自为用。其中有主之者。仙经曰。譬如弄傀儡。中有一机柚是也。四大者。地水火风也。毛发爪指皮肤者地也。津液涎沫水也。暖气火也。运转动作者风也。然此四大。全要元神元气。为之主宰收摄。若元神昏散。视听淆乱。是五神无主宰也。元气耗斁。举止疲惫。是四大不收摄也。人能修道。则无此患。故宜诵此经也。

世谓地狱一十八重。而此云三十六狱何也。

曰若以佛经论之。亦不仅三十六狱。而此云然者。亦合周天之数也。凡人动与天合。便上升三十六天。如动与天违。即下沦三十六狱。出乎彼。则入乎此也。冥官七十二司。亦合每岁七十二候之数。子于一身求之。则无不得也。 或曰。诚如子言矣。然嗣息难以必得。妖孽未可力祛。雨旸关乎天时。水火为无情之物。皆云宜诵此经何也。曰愈以见此经之为玉枢宝也。以事言之。谓人间夫妇。艰于嗣息者。有求必应。如观音普门品云。若欲求男。便生端正有相之男是也。以道言之。夫妇者坎离也。婚合者炼用戊己。使相配合也。孤阴寡阳。坎离不交媾。不能结圣胎也。生贤子者。既济之后。大丹巳成。十月胎圆。入圣基也。

或有冤愆鬼魅。致令难产何也。

曰魔境现前。碍正道也。卫房圣母者。黄婆也。默与抱送者。学道之士。于心魔起时。用智慧降伏。深修密证。如母护子也。

鼠妖蛇孽何也。

曰和气致祥。戻气致殃。妖孽之兴。多由于人事之失。亦或命运乖蹇之所招。若以道言之。蛇虫阴毒。凡人心中蕴尘烦恼。种种淫邪妄念。扰乱性灵。送妖嫁孽也。鬼精灭爽者。魔障消除也。人物咸宁者。六根清净。真元内固。释所谓度尽众生。方成菩提也。

荐魂爽。度祖伭。亦此经何也。

以理言之。北酆阴山。亦在人身。魂爽祖伭。不离当体。即事言之。此经冥阳普济。广利人天。一

子得道。九祖受荫也。

水陆行藏。此经康且吉者何也。

曰。无入而不自得也。作善降祥。自天知之。

亢旸积阴。一稽颡此经。即获甘澍。朗霁。然近代遇有旱涝。亦有祈祷不应者何也。

曰大凡仙经。皆显道妙。亦兼说灵应事功。若遇旱涝之时。矢志诚求。未有不应之理。茍弗敬弗诚。安能望报于天。且此经事理双举。若以理论。亢旸者。火燥也。积阴者。水寒也。赤鼠惊爇者。无明烦恼起也。海若洪水者。欲纵无制也。民生垫溺者。真性汩没也。故一念归正。而甘澍降。一点落黄庭也。普门品云。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又曰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皆此意也。

诸经多言灵应之事。而诵之获报者亦甚多。今但略事说理何也。

曰不独宝经。诸经皆然。子特未之思耳。即如三元经。诵者极多。然发端于救苦大仙者。所以示修道之人。必先发慈悲度世之心。及说宝号。又是赤脚大仙请问者。所以示修道之人。非苦行不能有成也。若言事不言理。是谓拘滞。言理不言事。感应道空也。

又于静夜礼北辰者何也。

曰。静夜者。子之半。一阳气生。天心来复之机也。人身亦有子午。人心亦合璇玑。上帝欲人于一阳初动之时。运用伭功。故曰稽首北辰也。归命此经。投心北极者。谓既炼大丹。复礼北斗内外交修。方得天人道合也。

雷城十二门何也。

按地支十二宫分。为雷神出入之门。人身亦有十二宫分。为元神周流之门户也。并随天罡所指者。气机之妙用。运转无时停也。

罡星指丑在未何也。

曰丑未俱属土。未为南方相位。南方午火。乃心之位。心之所之为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意属脾土。故曰指丑而在未也。所指吉者。用生气以炼阳神也。所在凶者。用煞气以制阴魔也。见之寿可千岁者。一闻至道长生不灭也。盖人身一小天。知天之所有。即知人之有。

闻经灭罪何也。

曰此为中下之士。开迁善之门也。根具中下。禀赋愚浊。既为气数所囿。天命所梏。不知以诚入道。逐妄迷真。忠孝有亏。德行不修。造种种罪。身三恶业。杀盗淫也。口四恶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也。况秤斗不公不平。损人利己。杀生害命。以致罪深恶极。上干天怒。遂获勘形震尸之惨。而有卷水驱车之苦。如经开章所云。昼劳夕役。动有捶楚。皆是恶因所招恶果。一闻此经者。反邪归正。悔过自新也。其罪即灭者。迷即凡。悟即圣。放下屠刀。便成菩提也。

往昔劫中。神霄玉清真王。所曾宣说何也。

曰明先圣后圣。其道一也。至士授经。必剸金置币。盟天以传者。法不轻授也。出入起居。佩带此经者。道不可须臾离也。学道之士。内修真元。茍有一念懈弛。即如灌漏卮。终不得成就。故当身佩服。如子张之书诸绅也。虽遇险难。不及诵经。但一心称名。即仗天尊威神之力。而得解脱。感应道交。不思议也。

天尊既执金光明之如意。而复披发骑麟。以啸风鞭雷者何也。

曰如意者。智慧之力。体也。谈道则举如意。鞭雷者。威神之力。用也。施令则披发仗鞭。圣文神武。用各不同。动静合宜。全体皆道。然惟有如意之体。方能施鞭雷霆之用。而由体达用。利万物而不遗也。

天尊既为无上玉清真王。而复赤脚蹑层冰何也。

盖显法身清静。透体光洁。且威神之力。下彻九泉故赤足而履寒冰也。如彼银河水。可望而不可狎视。银河为河水之源。源远莫测。亦如天尊摄魔精之智慧。不可测也。千眼千月轮者。伭伭道体。无刹不现也。至于永飏天尊教。亦即诚入默守等之教。立誓永飏。则雷师之心。亦即玉清真王之心。所谓君臣道合者也。

此经传世。世人未知何也。

盖大道伭微。务在心领神会。世人泥文者多。解义者少。昩道者多。信道者少也。府有九天雷门使者。即掌雷城十二门之神。纠录典者。总理善恶青黑之籍者也。与廉访典者。同为九天采访之职。凡人生功过。纤悉必录。罔有遗者。复有四司。一掠不义之财。一逮积恶之辈。一司枉曲之幽情。一主祸福之报应。凡此诸神。即经首所序。内院中司。四府六院。及诸有司曹局之神。前属总序。兹乃分别言之。亦所以显鬼神明明赫赫。虽暗室屋漏。罔不周知。欲人知所畏惧。不以冥冥隳行也。

天花缤纷者何也。

曰以道言之。修炼功成。三花聚顶也。琼香缭绕者。自性真香。熏修不断也。又以见谈道至极。天女散香花供养。缤纷缭绕。此感彼应。征验不虚。亦与经首彩女仙姝。散花旋绕。前后相照应也。噫。人生世上。至道难闻。此经传世。幸而得之矣。信之者谁。幸而信矣。受之者谁。幸而受之矣。能奉之行之者谁。行者何。即以诚而入。默而守。柔而用也。用诚似愚。默似讷。柔似拙也。故经以信受奉行终焉。

或曰天尊九阳之气。自元始一气化形。似圣生之期。不可考。今世传誔于六月二十四日何也。

曰六月者。亦犹每月初六之义。盖先天一气之成数也。天之生数一。生数孤阳。不能生人。得地之六数以成之。乃能生人。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二十四日者。按二十四气之数。一岁十二月。共二十四气。人身亦然。故于此日生也。亦犹玉皇本行经云。玉帝诞于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盖六十甲子。干支皆配五行。惟丙午干支俱属火。初九又是老阳之数。午时又属火。总显纯阳之体。正月取人生于寅。居一岁之首。谓之王月。故非此日不能生玉帝。均属道体之自然。无所容其拟议者也。或于是唯唯而退。右玉枢或问一卷。黄君一行所著。与吕祖经赞有相发明者。附载于后。为诵持是经者之一助。

壬戍重阳无我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