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程序

第一章 致知力行

1.格物致知

  本第三程,是专重于行道功夫,夫道者路也,如不知道路途,只管信步乱行,认错方向,愈走郎离道愈远矣,故欲行道,必须知道之真义,道之来源止处,止宿之至善地与人生有何关系,其真空妙理,无象之实体何在,实体与住处之分别,佛所指之“如是”处,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慎独”之地,虽然知道是菩提心之止处,但此菩提心,由理天来时,本具有莫名其妙的真妙体,赋与人身中当然亦有极奥秘之止宿地,此极奥秘之止地,决不是由肉眼所得观瞻之处,亦非外来之言说文字,可得窥探其神秘处的,要真知到这个其真妙体之真实处,必须由内证法,证悟出来,才是真实呢!此即所谓之“心印大法”,这才是真的致知了,欲行“致知”必自“格物”始,朱夫子云:“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又一节云:“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乃由格物而致知,即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于至知之谓也,此即三达德之所谓“智”者是也。

2.致知格物

  前节之“格物致知”是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其至知之义,本节之“致知格物”乃是由致知事物之至理而后格除物欲之义也。观夫人心,最易动者情也,最易染者欲也,易起者妄念,易溺者痴爱,按此七情六欲,妄念,痴爱,要知其害者容易,要格除之者实难。且道心微而难见,人心显而难制,苟能格致事物之至理,而致知道心人心之由来,真假本末,清浊正邪之分别,七情六欲之所从起,妄念痴爱之所由生,人心之危,道心之贵,彻见到底,才能知到要格除情欲,妄念,痴爱者,必要正本清源,去浊留清,从生发处之人心,格除为人手。

  盖因念(假心)乃生发妄念之渊薮,招愆之馆舍,造罪之型床,追魂之律令,丧名败德之罪府,敲膏断骨之斧斤,实万恶之种苗地,故不可不格除之也,人心既格除,自然这些障蔽灵明之情思物累,一切铲除,则道心自现矣,道心既现,般若智自生,慧光常明,慧剑在手,有妄则觉,有觉则除,以此除妄,无妄不除,以此灭魔,无魔不灭,以此度性,无有觉性不复,以此度心,无有真心不现,此即三达德之所谓“仁”也。

  灵光独现,业障俱空。

3.致知力行

  上述先由格物而致知,次由致知而格物,则无有事理而不知,无有物欲而不除矣,事理既能彻知达见,则为真知实见,邪妄之起也,一起便觉,一觉便转,魔障之来也,一来便知,一知便除,大学所谓“止于至善”金刚经谓之“如是降伏其心”以此力行,何所不行,以此行道,何道不行,以此破坚,何坚不入,以此进攻,何攻不克,此即三达德之所谓“勇”也,以此智、仁、勇三者力行大道,何有道之不能行也哉,不知妄行犹如盲人骑瞎马,知而不行犹如无知,是故修道,必须致知力行。

4.行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夫道乃至公至正,不偏不倚,无亲无疏,无表无里,无对待,无巧饰,无做作,无偏护,故曰大道无情,惟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佛圣失道,也要返众生,畜生修道,也要成佛果,故曰惟狂克念可作圣,惟圣罔念可作狂。

  天下为公 (公道颂)

  维皇降衷,至正至中,圣王传统,允执厥中。

  千古不易,万世真常,易曰中道,天下为公。

  公道公行,毋徇私衷,假公济私,莫负圣真。

  既失厥中,终属偏旁,雄心维公,正法允藏。

  蹁跛行道,一蹶堕坑,道非自私,正行乃公。

  克配上帝,心契道宗,公道煌煌,匪容幽殇。

  皇乎至尊,祖道维皇,景星庆云,天下大同。

  本章要旨

1.格物致知与致知格物之相异与说明。

2.人心为何譬作万恶的苗圃。

3.“致知力行”是知到什么田地,力行是用什么来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