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程序

第七章 真孝道

  百行之首,以孝为先,为孝之始,保身为重,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盖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观夫,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可知父母爱子心切,惟恐儿子身体有所损伤,日夜常怀惕惕,子若外出,则终日倚门而望,惟恐有不虞之灾也,吾人之身子,由父母所生,故为人子者,应时刻保重身体,无使有疾病有损伤,以贻父母之忧,方可称为孝之始也。由此观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然勿使稍有损伤,完全还之于父母久可谓之大孝。若夫本性,元是受之于天,此又更须保重使之金欧无缺,以还上天,方称至孝,此乃是天经地义,更不待言者明矣。

  夫吾人之性命,乃由无极之真,冲合于太极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之者为吾们之身命也,故谓之性命。性为先天真理,命为后天假体,真驭假中,如屋之有人,假依真立,如汽车之有司机者一样,故曰,真假相依为性命,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无极老母坛诗云

  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结贯人天。

  何谓二五、目也(阴阳也)在天为日月,在人为两目。

  何谓三五,加上一“性”也,性为无极之真,是谓真五。

  人能明白此理,就可以知道真性与假体合而为一,才能成人,无有真性而假体不能动弹,无有假体而真性无所依附,是以两不可缺者也。故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性为本,体为末,本为重,末为轻,物无其本,如水无源,源无其物,则流不长,故曰:沃枝叶不加培根本。

  似此本末轻重,已知之矣,然夫子只说后天假体不可毁伤为孝之始,却未曾言及先天本性是为至孝者何也,盖因夫子主张实践论,而重证言,凡百事理,皆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使人易知易皖,易见易证,易悟易行之常道为主旨,欲教人以登高自卑,由近而远,由人道而至于天道,虽然言浅而意实深,并有悠远之依据,可使人容易明白,容易实践之常道也,只因大道之奥妙,固非一说而可知,且真经不能明载纸字上,只可处处暗藏真机以待末后三期真儒复兴之用耳。

  如离娄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之“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此言无非要使人知到天赋之本性,为人之本真,最宜尊重,无伤性德,无损本来,归根复命于先天,老母方可谓之事天,才是纯真之至孝耳,又如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黄鸟丘隅等亦皆说本真之最贵者,且不可或离,焉可损伤乎。

  由是观之,夫子何尝不言天性之不可损伤也哉,不过真天大道乃宇宙之绝对真理,千古秘法,为教外别传绝不能明言直泄,是以吾佛之超世论,多采用言在此而意彼之方式,表面上不论说饰形容得如何透彻,而究竟之真意,却不能明白指出,似乎反倒用文字言语,把其真理掩盖起来一样,密不轻言。故难窥其奥妙耳。

  至于老子之绝对论,虽是以宇宙之自然,和大道之真理。统统似将水向漏斗中流出一般,并不隐秘,亦不掩藏,赤裸裸向世人来宣泄,但是其经文语句说法,却使人感觉悠深玄奥而无办法可以理解贯通的,虽不同于佛之“密不轻言”却是“言不易知”既不易知自然理不易彻,不彻真理,何能实践,假使强而行之,结果犹如雪中看山色,秋夜观月华渺兮茫无从捉摸,所以夫子时以易知易行之人道引入而至于天道,虽不言出世法,而其世间法中无形地寓有出世法在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中藏意是言上天赋我灵性,下生东林要我们善体老母慈怀,代天宣化,救度众生,率引后学归宗认母,无后学者,则为大不孝之义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此也不外乎明为世间法,暗为出世法以为三期末后之伏机,正是暗藏人之本性受之于天,务要克己复礼,恒保本来面目,存之养之,使其圆明无亏,奉还天地,毋沽辱乎祖宗,毋遗咎于子孙,这才是事天而为至存之人也。

  观夫三期选佛,三教共订章程(文中一部)

  “此回普渡收圆,尊重五伦八德,前番选举天皇,老母示谕明白,时值午会延康,大道全归火宅,悖了偷纪清修,不入选仙之列,最上一等佛仙,孝悌克全为则。立功立德立言,上品莲台高绝,忠臣义士真夫,罗汉金刚等缺,谨厚守礼之儒,知耻立名立节,金仙一等加封,逍遥瑶圃金阙,妇女孝节双成一品菩萨位设,克尽四德三从,二品三品各列......”由此章程看来,选佛有重五伦八德,孝悌克全为最上可知矣。

  课 题

1.对后天父母当如何方称大孝。

2.对先天父母当如何方称至孝。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明暗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