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程序

第八章 尽已尽性

1.尽己

  人身一小天地也,万物皆备于我矣,盖吾人之性分中具有万德万善,良知良能,五眼六通,真知实慧,莫不其足,然落后天,理微气显,溺于声色,蔽于物欲,只求知人而不求知己,知人知外谓之机智,知己知内谓之内明,外有一分机智,内必有一分不纯,外有十分机智,内必有十分凿丧,致使聪明炫于外内明昏于内,自蔽灵明,把自往中固有之万德万善,良知良能埋没而不能用五眼六通,真智实慧锢蔽而不能通,则慧性不现,识神用事矣,自是迷真逐妄,执有着无,有无相生,烦恼相乘,心无所主,意似浮萍,背明入暗,一生颠倒,终不能得光明大道矣。

  苟欲学佛行道,精神切勿炫露,机智切勿外用,少私寡欲,专求内明,行之日久,本性自见重明,心德自见流露,真佛正法,自见现前,岂但知人而已,天地古今,无所不知矣,此所谓尽性知命,克己复礼,自然性定心清,意静神凝,气回精进,丹结殊圆矣,所谓“金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故修道之人,必先尽己尽性,而后尽人尽物,则万物之道备矣。

  圣人之性尽矣。

  特引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尽己章之一部份以明之:

  “夫天地之化育,尽其道而已,圣王之明德,尽其心而已,尽道者阴阳也,天地非阴阳则不能尽道,尽心者诚明也,圣王非诚明,则不能尽心,是故天视万物为一体,圣王视百姓为一心,视万物一体者,于穆不已,大同无异未有圣凡大小之别也,视百姓为一心者,纯一不离,天德无私,不以见闻耳目为用也,见闻耳目之用,非天德之良知,非诚明之实理,所见者有形其无形者,不可见也,所闻者有声,其无声者,不能闻也,此等见闻之用,乃见闻于外。未尝见闻于内,不可谓之自知自胜之人也,如此而见之闻之者,未有不失其所者也(不失其所者,是谓不失其本真之至善地也)未有死而不亡者也。

2.死而不亡者寿

  人之有生有死者,皆因精神外露,内不断营谋设计,朝夕胡思乱想,以夺其精,外不离争名夺利,纵欲败度,日夜心烦意乱,以泄其气,凿其性,丧其心,迷其无,执其有,认妄为真,将真作假,求其末而害其本,所以有生必有死,大限到来,四大假合之体,四散分张,气散神离,终入鬼关矣,此皆不能自知性命根源,不知培根固本,不能尽己之故耳。

  修道之人,果能解得杀机颠倒之妙(所谓杀机颠倒者,譬如“心死神活,心活神死”这便是杀机颠倒之用也)既知其有颠倒之奇妙自当逆其机而修之,以脱死机而入于活机,岂可逸出生机而入于死机乎。

  人能悟透此理则吾之性体虚灵,永保不昧,则我身可与太虚同体我之寿可与造化自然,我之心历劫以常存所以谓之寿也。

  赤文洞古经云

  天得其真故长,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寿,即此义也。

  文中言死者,死其妄心也,不亡者,不亡其法性也,妄心既死法性自然常存,所以自古圣人,不以死为死而以不明道为死,不以生为生,而以明道为生,大道既明身虽死而其性不死,形虽亡而真我不亡所以我之法性,不何不生,不坏不灭,无古无今,永远常在,虽不计其寿,而寿算无穷矣。

  世人多不知保养先天真我之寿,徒知保养后天假身之寿,殊不知重假体之寿命而损先天之本真,如欲水之长流,而塞其本源一样,先天本真既失,后天假体亦随之而灭矣,到底身已死灭,魂受轮回永不能超生了死,何能高登彼岸耶。

  故修人必须去假除妄,恒守本真使本性圆明归根复命,身虽死而其灵万古不灭,如释迦佛祖,太上者君,孔老圣人,真可谓死而不亡者寿矣。

  课 题

1.何谓尽性知命。

2.何谓死而不亡者寿。

3.杀机颠倒之妙用。

4.圣人不以死为死以何为死。

5.圣人不以生为生以何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