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程序

第十九章 说道德经

1.老子之略历

  悟真篇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火只五千,合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可知阴符,道德二经乃道书之权舆也,但言简意深,非上智者莫能明其奥义也,按阴符经乃轩辕黄帝之所作,道德灵文乃老子之遗书,但老子究系何人,据神话所说,在商朝第十八王,阳甲七年,民间有一妇人忽得一异梦,独自夜行于星月皎洁夜凉如水之原野,忽见天上有一道白光射来,定睛一看,却是一颗斗大的明星,从此以后腹中发生变化,竟怀孕了,足足怀了八十一年,至武丁一世,那一日妇人坐在李树下休息,忽然由左胁而生迎风而长,周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遂指李树为姓,即是一个白发盈头的老子,乃取名李耳字伯阳谥聃,因怀孕到老而生,故又名老子,诞生于楚苦县厉乡曲仁里,父韩干,圣母玄妙玉女,又有种种之传说或说老子有三人,一曰李耳二曰周太史儋,三日老莱子,或说老子生于周襄王时代,父李无果,母尹氏。祷阳山而得儿,怀孕十六个月,有一夜尹氏梦西方有一颗大星,落在怀中,翌日到已午之交果然生下一男孩,毛发纯白,五官异人,耳有三漏故名李耳,又呼老子,及长入阳山,从师上谷先生,学习长生自然大道,又得尧老秘传,采取百草炼制丹丸,可治瘟疫百病,学成归家,父母已代他聘一孤女,(申子狐之女)为妇,因此女乃敌国陈人不见容于楚,不得已乃远走西歧山避居,穷途借宿老莱子家,以丹药医治老莱子母呃逆之病以后苌弘望气荐贤于周敬王,用为柱下吏,寻迁为藏宝,他的为人极其守礼,因此守礼著名,故有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受老子赠言(孔子略历参照)故孔子曰“吾知兽之善走者,可以为网,鱼之善泳者可以为纶,鸟之善飞者,可以为赠,惟龙之为物吾不能知其何以乘风云而上天耶,老子其犹龙乎。”之叹,自是以后老子便有归隐之意,遂弃官西行,走一高山进谒窟石翁,翁赠以青牛,西出函谷关,受关令尹礼待,逗留关中,着道德五千言,此道德经之由来也,从此西出函谷关莫知所之。

  老子之来历,若是种种之传师不同,自来就是一个迷,连有名之史官司马迁,亦不能清楚,如有人说老子即是老莱子,而老子演义又说老子远走西岐山夜宿老莱子家,可知其说之不经者明矣。

  总而言之,老子乃大圣人也每边旋干转坤道劫并降之世,他必负道而降世,次次改名易号,历劫渡人他的真跟脚,既属天机,自然不易使人知道的,亦不必强要稽考为是。

2.道德经之玄奥

  太上老君道祖也,天运循环,历劫变迁,每负道而降世,常历劫以渡人,柱下赠言,犹龙之叹,亟谷遗著,道德五千,立天地人之大道,化今古世之大经,夫道德之精微玄奥,岂易言哉,内蕴玄门神妙之精奥,外着修齐治平之圣道,寂然不动,神化玄通,成物化物,处世度人,超万有而独尊,历万劫而不坏,道超天地,德炳日星,道大无伦,故曰天上地下惟道独尊,德大无匹故曰万事万端惟德独贵,道之大也,为天地之大本,德之孔也为万有之妙门,道不单行必有德以匡之,德不独立必有道以淆之,故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3.道德经之精义

  道者德之本也,德者实践于道也,道本理性,根发于天体,备于身,常而不变,为万物生生之主脉,是为道。德本行也,体居于内,用施于外,为渡世之准轨为人生行为之定则,是为德,成于己,而立于人皆道之周流,而德之存发也,经者径也,希圣学佛,必由之路也,求仙学道之至理,为万古不易之天经地义也,天下之物无不生于道,故道为天下之至尊,宇宙万物无不成于德,故德为天下之至贵。

  万灵万汇非道而不生,非德而不蓄,生之者,不自有其道也,不自有其道,所以道之尊,故道尊而无上,蓄之者,不自有其德也,不自有其德,所以德之贵,故德贵而无伦,道本无形,德本无迹,至道之理,善应于万物,未兆之先,至德之妙,含蓄于万物未形之始,与吾儒成已成物相表里,与四书五经秘旨相发明,与周易大方相洽合,言言真谛,句句珠玑,但言曲而理微,且人性有顿渐故世人未易尽其妙,群迷未易得其诠。

  道本无言,非言莫显,故太上始有五千言,经本难明,非明莫得,故修人必读于是经,读是经者,必须正心诚意,究是理者必要致志潜心,康熙帝云“夫道由心得,经以印证,信斯言也。”

4.三教之立言

  夫三教原属同源,同出一理,其立教主旨,言虽异而义,无不同也,但各教之立言立论各有特征之方式。

三教立言立论方式:儒重“证言”∶实践论

         佛贵“密言”∶超世论

         道则“言”∶绝对论

  “”为漏斗是空而无底的随注随漏,自身却滴水不存,老子设教主义正是如此将自己譬作漏斗,以宇宙之自然和大道之真理,统比作水,统由自己之漏斗中流出,直向世人宜泄,并不隐秘亦不掩蔽,老子自身正是代表真理之发音人,所以老子之道向来被世人,称作绝对论者工因此耳,因其道为超天地之道,其德为不名德之德,虽然已全盘托出,但世人却感觉得悠深玄奥而无法可以理解通彻,然并不同于佛之“密不轻言”不过是“言不易知”而已耳,故当时孔子有犹龙之叹,世人之不易窥其底蕴者,固不足怪也,名士山西举人,宋龙渊先生,致仕专修清静无为之道,特注道德经,详明经义,洞彻奥旨,一见明如日月于中天,一悟如获宝珠于囊,要知道德之玄妙,大道之体用,真修实学之士,舍此其何所属耶。

  观 妙 章 第 一

道可道非常道

  先之“道”字是大道之道,可道之“道”字是既述之意义,“常”是直静悠久谓之常。道者先天之大道也,先天地而有,莫能知其所先,后天地而存莫能知其所后,无形无象无声无臭,莫大小,莫方圆,大逾极天际地,小过织芥微尘,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万物得此而方生,万灵失此而绝命,至玄至妙是谓无极之真理,太极之大道也,杳杳异异有而不有,恍""无而非无,莫可思量,莫可测度,所谓捕风捉影,风虽无形且有声,尚可量,影虽无体且有翳,故可指如此大道,无可量,无可指何能以言语说述耶,是以谓之不可道之“道”。可道者,凡有所形容,有所指示可以落言句者便是可道,此可道之道,既可以言语说述,既有形容,有所指示,必非真常悠久不变之事,必有所忧易既有忧易岂能常久乎,故曰可道之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先之“名”字即是无名之真名,可名之“名”字即是有名象可名之名也。

  夫大道乃无形无象无方所无朕兆,无端倪之妙无妙有之物,真常不易恒久不变之妙,故不可名,圣人虽强名之曰道,毕竟是无名,可名者乃指天壤间形形色色安名立字之名,比乃有忧有易非永久不变之常名也,故曰非常名,修道之人不能悟名之名实虚假,悟无名之名是真实者,即可至于万法皆空之境地矣。

无名天地之始。

  混沌未开,鸿濛未判之前本无极也,无名也,无极动化太极清浊始判,阴阳始分,天地成焉,天地尚在无极大道之后,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在人而论,即胎初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寂然不动之地,此则人心中无名天地之始也,修道之人,若能知此无名之始,便知天地之始,一切有名者皆属后起,皆是变减不常而非常名矣。

有名万物之母。

  大道既无名又言有名者何也,盖因大道本始于无极,无极未动时,虽体用具备,未生变化之作用,未显造化之功能,寂然不动渺无一然,故无名,及至化入太极由理而生气,由气而生形,由形而质,由质而象,由象而体形色着焉,而名立焉,天地根于形色未着无名之无极故曰无名天地之始,万物生于形色既着有名之太极,故曰有名万物之母者不亦宣乎。

  所谓道(无极)生一(太极)一生二(阴阳)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由无而生有,以一而化万,是谓一本化万殊,皆从无极所生发,经太极之造化,皆是无始自然之妙道所生者也,人能知此无名之始有名之母,便知万物各具一性,实同于一性,虽各具一名,实本于无名也。

故常无欲以观妙。

  常无者即无始无终,无声无臭,无象状之可言,无名字之可立,千古不易,万世不变是谓之常无,然无而非无,无中可以生妙有,生生化化由此始,育圣养凡从此生,若由有而生有固无足异,因由无而生有,乃所以为妙也,此是太上欲世人在此常无之中要观其至道,生化万有之妙者也,故经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者即此义也。人果能观常无,而会心于其妙,则知常无者,即无名天地之始,为修道人悟道之归着也。

常有欲以观其微。

  常有者乃无中之妙有也,是赞之常有,由此常有之变气气凝质体而成宇宙万有之有形有象,古今东西在在皆然,然究此常有,最初之生源,发于何处,生于何物,须反观万有至于坏灭时,其形体何在,声色何存,结居总归于无,由此还源返本之实据而推之,可知有归于无,其本源则无也,本源既无,何以能生万有,是以知其源虽本无,而实非无也明也,源非无而不见其有,不见其有,而能生万有,是以圣人欲由此以观其寂然不动之妙也,由此寂然不动之妙理,动生二气阴阳互交,由气而形,由形而质,由质而象,由象而体以彰着宇宙间形形色色之万有,由是可知此万有者皆由于妙无所化出,生生化化之徼而生者也,而生化此确确实实之妙徼也,人果能观常有,而洞其徼则知常有者,即是有名万物之母,为修道人入道之标的也,妙为生化之本,徼为造化之源,由妙而徼(由无即有)一即二,二即一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此两者谓常无常有也,有无之名虽异,其实皆由无极之所出,故曰同出,名不得不异者,因为“无”可以无名,断不可以言有万物之朕兆未形也。“有”可以有名,断不可以言无,万物之形色已着也。“玄”者不可捉摸,不可端倪,无形象,无言说,至静至明,至圆至活,至真至常,浑化无端,妙用无方是以谓之玄,故经言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朕兆,无端倪,有而非有,无而非无,可谓之玄矣。至极之又极,微之又微,真之又真,妙之又妙,岂非玄之又玄乎,是以观于无而识玄之,现于有而识玄之真,观于有无之同出而愈识玄之变化无穷在太虚为太虚之妙,在天地为天地之妙,在万物为万物之妙,一切有形有色,莫不出于此门是以谓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夫大道渺茫幽深,玄而莫测,妙而难言,实难以形容其变化无穷之至玄至妙也,朱子云,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其众理,而应万事者,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至大万物至繁,皆不出吾人性分之中,故欲明虚无玄天道之至理,造化无穷之玄妙,可以远观天道之运行,阴阳之消长,万物之生灭近取自身以“常无欲”以验止水澄潭湛然清静之妙心处,此便是性理道体之所在,亦就是无名天地之始之常无妙处也。

  复次以“常有欲”以验无寂灭之自性一着欲念,则念念横生,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层见叠出,所谓万法由心生,故亦相当于有名万物之母之常有处也,此皆由常无之妙道处,而化出常有之徼德也。人能在无欲之时常观心体之澄静无为之景象,再观心念一起之有欲时则万法悠然而生之实情,以此可以证天道“常无”之妙“常有”之徼,自不难悟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