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幸福的宝典 又名《了凡四训》

※ 行善妙方有十味 ※

行善的道理跟原则,上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下面来谈随缘济众,行善积德的方法。

(一) 与人为善。 (二) 敬爱存心。 (三) 成人之美。 (四) 劝人为善。 (五) 救人危急。
(六) 兴建大利。 (七) 舍财作福。 (八) 护持正法。 (九) 敬重尊长。 (十) 爱惜物命

等十法。 

※ 行善妙方之一 — 何为与人为善? 

古时候福建蒲田县,林氏私塾,二十几个学生之中,以林天赐、林启明二人成绩优异,其他的学生成绩仅中下而已。 

天赐生于富家,天资聪明,但是自持家富才高,看不起其他的学生。启明家贫,勤学不倦,和蔼谦虚,从不荣耀自己的成绩。同学每问必答,并且时时鼓励同学说: “读书并非难事,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精神好,读书利于记忆,五时起床,先温习旧课,再阅读未教授的新课数遍,既可巩固旧课,当老师教新课时,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样会提高读书的兴趣,成绩自然进步,增强信心。” 

同学们按照启明的心得去做,到了期终考试,成绩优良的学生增至十几名,其余的成绩也提高至中上,老师很惊喜,追问之下,知道是启明公开自己的学习心得,帮助了其他学生进步。老师于课堂上,当众盛赞启明与人为善的品德。天赐听后非常感动和惭愧,从此改变以前骄傲的性格,与同学们互助友爱。 

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从少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那么社会自然会呈现祥和友爱的风气,社会才会进步。这是行善妙方之一。”

※ 行善妙方之二 — 何为敬爱存心? 

人出生于世,是富是贫,是贵是贱,是美是丑,是贤是愚,是健是残,是无可选择的。唯一相同的是,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以怜悯心看待。尤其对于贫、贱、丑、愚、残者,不仅不能歧视,而且应该给予体谅和关怀,多给予爱心,使他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情,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苦难,愉快地生活。每个人若能常存爱人之心,因此无意中积下了莫大的阴德而不自知。 

古时候,杭州城有位金员外,生一千金,取名金凤,其貌如名,长得才貌双全,诗词字画样样皆精,十八年华,王孙公子求亲者络绎不绝,但是均被拒绝。金凤自少年开始喜欢对别人评头品足,对丑者甚至出言讥笑,家中丫环,也因此均被金凤冠上外号,从不叫其本名,而只称呼猪儿、马儿、猴儿、雀儿等。乳娘李氏常常告诫金凤,讥笑他人,乃人生之大忌,可是金凤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十九岁那一年,杭州城流行麻疹,金家上下二十余人,只有金凤一人患上麻疹,病后头发脱落稀疏,满面留下密密麻麻豆大般的麻班,与未病前如花般的美貌判若二人。金凤自此羞于见人,不敢照镜,也再无人前来提亲,至此金凤方才醒悟乳娘的金玉良言,但是已悔之莫及,抱恨终生。

人生无常,千万勿歧视或讥笑他人。若是以眼神、语言各种行动歧视贫、贱、丑、愚、残者,是令他们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我们自己轻则自损人格和阴德,重者惨受报应之苦难,吾人不可不谨记,既害人又害己的恶行,千万不可犯。 

世间每见残障不良于行者,自知残障不如人而加倍勤奋苦学,人格倍加谦虚忠诚,令人敬佩。但是一般人只视其外表之残缺,忽视了他们的智慧、品行过人之长处,这样不仅损失大好的人材,也造成了对残障者终生伤害,从而自损阴德却不自知。 

所以凡是富、贵、美、贤、健者不应自骄;而贫、贱、丑、愚、残者不应自卑,彼此要互敬互爱,使人间充满温馨,人生才会乐多于苦,而且阴德也因此而倍增,此乃利人利己之善举。

※ 行善妙方之三 — 何谓成人之美? 

所谓“成人之美”就是帮助、鼓励、引导别人完成善举。 

古时候福州城外有位白秀才,生得面如冠玉,气宇非凡,受父母的薰陶,自幼拜观音,持长斋,兴趣在于研究儒、释、道等三教经典及善书。至学业已成,不求仕途与营商,淡泊明志,清心寡欲,誓以经书、善书劝世为己任。 

初时书写劝世文,抄写善书,到城中派送。几年后远近闻名,有位金伯慕名而至,协助白秀才派送劝世文。 

有一天金伯手持“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色,纳之以礼。”等劝世文在闹市派送。当时有位从京城来,姓常的商人正好路过,见之默默地喜悦称奇,为金伯之善举所感动,在旁静待金伯派完之后,向前询问金伯的善举,想知因由,来至城外山脚下的小屋,看见白秀才于斗室中书写劝世文,屋内简陋,生活清贫,为之肃然起敬,即刻奉上银票黄金百两捐助白秀才印赠善书及劝世文。并许诺他日再行捐助,广结善缘。 

像金伯、常善士如此出力出钱协助白秀才,完成劝人百世以书的善举,称之为“成人之美”,金伯与常善士所积下的阴德是无量无边的。这是行善妙方之三。 

※ 行善妙方之四 — 何谓劝人为善? 

凡是人都是有良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财、色、名、利对人的引诱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甘为财色名利的奴仆,沉沦堕落,将礼义廉耻置之脑后,干尽违背良心道德的勾当。而且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走上不归路。 

*世人可分成善、恶、迷糊三类。 

(一)善者,其先祖或自身行善积德,充满正气,乐善好施,真善者为数比较少。 

(二)恶者,其先祖或自身诸多孽障,沉迷于名利酒色,为人不择手段。极恶者为数比较少。 

(三)迷糊者,属中庸者,知善之可贵,但与己无关。知恶之罪过,但是因被利、色所引诱,偶尔犯小错。此乃人类之大多数者。为善者与恶者所争取的对象。也是社会安宁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导此大众向善,是至关重要的事。所以历代圣贤、菩萨有见及此,着经书劝人于百世,目的是要提升我们的心灵,走出迷惘,将光明之灯,照亮每个幽暗的心灵。 

凡是作恶者,应该善言加以劝诫,例举恶有恶报,应悬崖勒马,千万勿做恶事。佛曰:“众生难渡,诚能渡”,应善言加以引导,例举善有善报,为人不论大善小善,都应该乐而为之,无私恒久地行善,所获得的福报乃是意想不到的。 

只有行善的人愈多,社会自然地步向祥和安宁,国家自然地会富裕繁荣。所以劝人为善是行善之妙方之四。 

※ 行善妙方之五 — 何谓救人急难?

人生无常(注),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有失败、失意的时候,有时会遭受不测的祸害,或病或车祸或水火等等天灾人祸。当我们见到别人遭受不幸之时,应该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当机立断施以援手。例如,在路上见到伤者,倒地流血不止,应该立即挺身而出,给予救助。不应只作旁观者,更不应该视而不见,擦身而过,溜之大吉。 

古时候,浙江省吴兴县有一位吴氏,丈夫卧病在床,有四个年幼的男孩,一家六口靠吴氏为人洗衣服,勉强维持生活。 

在一个寒冬的中午,下着大雪,吴氏一家围在一起正在吃粥,突然隔屋传来凄凉的哭啼声,吴氏急忙放下饭碗,跑到隔壁,推门一看,原来是一对夫妇刘氏,已经二天未吃饭,脸色苍白,冻得缩成一团,不停地哭啼。吴氏见状,毫不犹豫地跑回家,把整锅的热粥端了过来,给刘氏夫妻饱腹取暖。自己再煮粥给丈夫和孩子们吃。吴氏自己贫穷,虽只是一锅热粥,但是及时地救了二条人命,其功德莫大。后来四个儿子长大成材,均贤孝。吴氏夫妇安享晚年。 

救人于急难,不分贫富,也不分施舍的多寡。同样功德无量。所以救人急难,是行善妙方之五。 

(注) 无常:世上人、事、万物及生、死、祸、福、迁移…人生的一切遭遇变化无常的,无法预知,佛家简称为无常。

※ 行善妙方之六 — 何谓兴建大利造福百姓? 

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及贫贱皆前世因,有的受苦受难,有的富贵荣华,此等差别,其根源是前世因果之报。 

‘三世因果经’清楚地指出: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紫袍金带为何因,三世修善今世得。 

今世为天下父母官,来之殊不易。为官可分为二种: 

(一) 廉洁清官,因前世修持根基深厚,今世为官,深明责任重大,日夜操劳为百姓谋求福利,兴建大利,每作一事,利益众生,千万人获益,故其功德百倍,乃至千万倍于常人,将前世之功德倍加增进,而自己也因此名垂青史,留芳百世。 

(二) 贪官污吏,因前世修持根基浅薄,今世为官,不晓珍惜,得意忘形,自以为乃发财致富的机会,乘着兴建大利,巨大工程与承建商勾结,千方百计搜括民脂民膏。每作一恶事祸及百姓,其罪孽是加倍于常人。自己因此罪恶昭彰,遗臭万年。也辜负了上天赐于增进功德的良机。 

所以为官者,上至国家元首,下至省、县、市、乡、镇、村长,每一举一动牵涉到亿万众生,祸福在其一念之间。珍惜行善积德的机会,多做利于百姓大众的善事,此乃行善妙方之六。 

※ 行善妙方之七 — 何谓施财作福?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为财而日夜操劳奔波,更有的要钱不要命。可知钱财对于人是何等重要,正因为如此,倘若能够施舍钱财,那是莫大的功德。例如:逢水灾、火灾、地震、瘟疫,能够慷慨施舍钱财,救济灾民,可以解救无数的生命,是最有意义的善事,功德无量。

古时候,苏州城有位千金小姐,才貌双全。有一天,一位老婆婆来到小姐大门外求乞,小姐见老婆婆年迈,步履艰难,顿起怜悯之心,于是对老婆婆说:“我出个对子,你若是能对下联,我养你至终老。”老婆婆听了高兴地说:“好啊!好啊!”小姐说:“上联是‘ 乞了乞,吃了吃;吃了吃,乞了乞;乞了乞,吃了吃…’” 

老婆婆听后,想了一会,无法对下联。辞别小姐之后,一路走,一路不停地重复上联,希望能够突然开窍,对出下联。不久在路上遇到一位书生,书生见老婆婆口中念念有词,不禁好奇地问老婆婆:“求乞为何要念这二句对子?”婆婆把小姐要她对下联的事,详细地告知书生,书生听后笑着说:“这是易事,下联是‘富了富,施了施;施了施,富了富;富了富,施了施…’” 

老婆婆听后大喜,谢过了书生,回去见小姐,将对子的下联告诉小姐,小姐依照诺言,养老婆婆于府中。而小姐与书生也因此而配成佳偶,结为金玉良缘。 

以上的对子虽然简单,但是意义深长,充满哲理。为人富有了,应该作布施,而布施之后,将更加富有,再作布施…。如此循环不断,是教导人们,布施的意义如此之微妙。所以施财作福,是行善妙方之七。 

※ 行善妙方之八 — 何谓护持正法? 

各种宗教,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劝善止恶,和平与友爱”。教导人们不可有欺诈、偷盗、邪淫、妄语等等不道德的行为,必须培养诚实、正直、仁慈温厚、勤俭、忍耐、自制、宽容、谅解、无瞋,无恚等等高尚品德。其目的是使世人彼此友爱亲善、和谐地相处,共同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这是最崇高最圣洁的目标,我们称之为“正法”。 

而慈悲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仁慈可以征服仇恨,善良可以征服邪恶。 

内心清净,不为仇恨、嫉妒、贪欲、邪淫等罪恶感染,那么生活必然充满喜悦和吉祥。 

正因为各种宗教都有上述的共同之处,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的宗教。这样,不但能够帮助自己的宗教成长,而且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诽谤中伤别的宗教,相反地严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宗教,而许多战祸也因此产生。所以和谐相处至为重要,世界才能获得和平福祉。

※ 行善妙方之九 — 何谓敬重尊长? 

父母有养育成人之恩,师长有教育成长之恩。 

对父母应尽孝道,双亲年老时应该负起扶养之职。处处给予关怀体贴,承欢膝下,时时刻刻关注勿使双亲受饥、寒、病痛的折磨。 
对师长必须恭敬,应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感恩之情义。对于有学问者,不论长幼,都应该加以敬重。 
兄弟姐妹之间,在家在学之时,应该相敬互让,互相爱护,及至成人各自成家立业,应该定期聚会,互相关怀和帮助,保持幼年时那份纯洁,真正做到情如手足。 

对上司应该诚实,尽忠职守,恭敬有礼。

对友邻应互相尊重,互相周济,守望相助,俗语:“远亲不如近邻”,处处予人以方便,也为自己带来处处之方便。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敬重父母、师长、夫妻、兄弟姐妹、上司、友邻,那么社会必然充满欢乐的气氛。 

所以敬重尊长,是行善妙方之九。 

※ 行善妙方之十 — 何谓爱惜一切动物的生命? 

古时候,猎人张勇精于射箭,以射杀雀鸟为生。张勇结婚十余年,妻子先后共诞下二男二女,有的出世没几天就死了,有的养到三岁左右就死了,都是突然暴毙,毫无病征。张勇夫妻悲痛欲绝,百思不解,已届中年,膝下无儿。 

除夕夜,家家户户,一家老少喜气洋洋吃团年饭,而张勇家却冷冷清清。妻子对张勇说:“传说有送子观音,求子得子,明天正月初一,不如去求拜观世音菩萨赐孩儿给我们。”张勇听后,觉得有道理,可以多一个机会。 

第二天清早夫妻俩到观音寺进香,磕头求子,住持见他俩久跪不起,于是问道:“施主所求何事?”张勇夫妇把四个儿女夭逝的情况详细陈述,并且告知住持今天特地求观世音菩萨赐予孩子。住持又问道:“施主以何职业为生?”张勇答道:“以射鸟为生。”住持听后叹息地说:“当你射杀鸟儿的同时,鸟巢里嗷嗷待哺的幼鸟,也因失去双亲活活饿死,如此犯了双重的杀生罪孽,故此有儿女夭逝的现世报应。若是期望得子,应速速戒杀生,广积阴德,以赎前罪。” 

张勇夫妻如梦初醒,方才明白自己罪孽深重。从此改为务农,夫妻同时持长斋,力行善事,济助病、老、残、弱者,每逢时节放生,并且劝诫其他猎户戒杀生。 

三年后,张勇妻子顺利诞下女婴,再过三年,又再诞下男婴,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所以一定要戒杀生,如果不能持长斋的话,最好能够做到四不食: 

(一) 自己饲养家禽的肉不食。 
(二) 亲眼见被杀家禽的肉不食。 
(三) 听闻牲畜被宰杀,发出凄厉叫声的肉不食。
(四) 为了宴请你,而特地宰杀的肉不食。 

从而培养成四不食的慈悲心肠,增长福慧。

特别应该明白的是每年父母生日祝寿,儿女出生摆满月酒,千万不 要杀生,以素席宴客,真正做到为父母增寿、为儿女祝福。 

这是行善妙方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