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住长春总会讲道
长春总会迁到东三马路一二五号新会址后,就请我到总会去住。因各县市道德分会纷纷成立,安东、哈尔滨、锦州等各地,也相继成立总分会,都请我去开会讲道,我本想都能亲自前往,可是分身无术,有时也做不到了。
编者按:王善人教人,不尚文饰,不愿空谈,专讲实行。以“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为号召。各级会校,早晚均有道德课,早课讲性,晚课讲命。善人说:“早课讲性,性清。晚课讲命,命长(音掌)。”正是教人每天不可忘记尽性立命。并附设道德讲习班,四十天结业,?组织游行讲演团,讲病齐家,提倡立会建校,因之,会校日有增多。
【附设】武孝子
武孝子,吉林省人,幼年丧父,随母借住舅父家,给人牧牛。他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能读书,便认工头做义父,给他买书,一边牧牛一边念书。有一次,他母亲患病,想吃?肉,他向姑妈家借钱,没有借到。又到集市向卖肉的乞讨,也没有人给。正在无法可想时,无意中,手碰自己的大腿,心想这不是肉吗?何必求人呢?便转向?走,想?家割腿上的肉给母亲吃。路过一个村庄,从一家大门里,跑出一条黄狗,嘴内衔着一大块冻?肉,他便拼命追赶,得到那块冻肉,?家煮给母亲吃,病?就好了。他听说王善人是位孝子,幼年失学,所创办的女义学和道德会普及东北各省市,他很羡慕,因此入道德会讲习班学道。又特意赴长春总会晋见王善人,把他的经历说了一遍。善人仅看看他,静默多时,一言未发。当时他内心很不平,认为善人看不起他。心想你能当善人,我就不能当善人吗??家后,一再想来想去他才明白,善人静默不语,是示意道是行的,不是说的。他就学善人,自办道德讲习班,专注重实行。组成家庭访问团,看工作就做,遇着病人就义务看护。起初时,常遭人白眼。最后均是他的?诚所感,“武孝子”因之成名。他以后讲孝道受感动者甚多,因之到处受欢迎。
【附记】魏德一
魏德一是吉林省伊通县人,在齐子山家听到王善人讲道,发心?伊通兴办义学。张总办看他过惯奢侈生活,叫他先到淑贞母校尽义务学作工种菜,将习性去净再办学。这是一九二一年的事,魏德一在母校种了五年菜,将习性完全除净。后来与关耀民(字醒华一九三四年立业,立业金七百元),崇俭结婚。魏德一夫妇婚后,在白城子(洮安县)至索伦铁路沿线创会立学,先后创立开鲁分会,及各县旗道德分会,并办安老院怀少堂,是开化一方善风的成人。魏德一主任肯弃官学道,种菜五年,实不容易。当时义务学的伙食比乡下人吃的还苦,又做苦工,如意志不坚,实难忍受。而魏主任竟能抛弃花天酒地的生活,在那种困苦环境里,做苦工五年之久,?是成人!所以才能展开道德风尚,立住天命。
【附记】张凤九
张凤九,吉林人,在家办义学时,警察想敲他的竹杠,故意找他麻烦,将他抓去,反绑二臂吊在梁上。张凤九想起王善人当初挨打时还大声喊:“没罪不挨打,没孽不挨骂,打死拉倒。”便耐心忍受,毫无怨恨,心里只是默念:“没罪不挨打”。四个警察坐着打牌,好像把他忘了,吊倒晚上十点多钟,张凤九忽然心中明亮,感觉天要亮时,他们将有意外危险,看他们都很年轻,于心不忍,哭了起来。一位警察说:“他妈的!看你一声不响像个英雄,原来还是狗熊,把他放下来吧!”张凤九说:“我不是哭自己,我是哭你们太可怜啦!”便将他们过去为非作歹的事情,述说出来。警告他们说:“黎明时,你们将发生意外危险。”
他们虽然不信,可是过去为非作歹的事情,他又说得一点不错,所以犹豫起来。张凤九说:“天不早了!你们再不逃命,怕来不及啦!如若不肯相信,先带我躲起来,看看有没有事发生,不就明白了吗?”他们便躲了出去。天快亮时,果然来了大帮土匪袭击警所,幸免于难。事后警察们感谢张凤九救命之恩,要放他?去。他说:“不行!我为了救你们,泄漏天机,你们若能改过向善,天还可以饶恕我,不然的话,我就要大祸临头啦!”警察再三拜恳说:“我们就辞职?家种田、孝顺父母、多做好事,还不行吗?”张凤九才欢欢喜喜的?家。张凤九悔过说:“他当讲习班主任时,有时心生邪念。心想若不惩罚,这还得了!夜晚至无人之处,拿捆行李的绳子,痛打自己,打的肌肉战栗,再审问自己,终于由内心深处,现出良心来。”后任长春总会讲演主任。一九三七年随郑尚化尘部长,视察下江(松花江下游)一带会务。至南天门开会,一进屋,张凤九主任神色突变,大声问:“你知道我是谁?”郑部长说:“你是张主任。”他说:“不对!我是朱理事长(朱广德,当时已去世)。”然后说出讲述者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正在争吵,日本人想暗算讲述者,拟投入大江。”接着说:“善人命我来的。”善人说:“他妻子为善不能叫他横死,你们赶快打电报去叫他速来!”南天门分会王会长,急着去打完电报。他说:“不行,还得打一封。”结果第二封电报先到。最奇着,当时讲述者在同江县距南天门分会(通河县),有六七百里之遥,与日本人口角,双方所说的话,竟与朱理事长,假张主任口中所说者完全一样。说完话,张主任倒下,三日后始醒过来。张主任讲病如神,讲好的病人,自愿舍房舍地的人很多。全部用作办会兴学,他自己分文不苟,后至河北创会,任天津道德会主讲,人称之为“张神仙”。
(丙子年、公元一九三六年)王凤仪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