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之春。荫诚将肄业于雍。北上。来辞。予以搜求吕祖著作为嘱。明年正月既望。使持书一册至。发之则祖之葫头集也。选入全书而序之曰。集中以风雅之体裁。发道德之宗趣。言文而旨远。词约而味长。是从前文集之外之一快也。昔人疑诸仙诗。在汉则汉。在晋则晋。在唐则唐。不应天上变格乃尔。至吕祖乩坛。近今百余年来。非演经度劫。应未有浪游笔墨。恋恋尘凡之事。然祖尝自谓于大千世界。普度有缘。故一日大赴三千场。岂仅一方一处而已。是又如水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在生民未有之圣。著作不免春秋时风气。有不可得而强者。又何疑于天上之变格乎。要其有为而作。托于游戏。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当会心于文字之外可也。原集各体拉杂编入。并题有无关紧要者删正之。分二卷。
诗三百。圣人之道曲尽耳目矣。汉魏三唐。则有悲歌。盛晚之风。关于世运。至于骚人嫠妇。烧业海而发情根。逸士遗民。劈长空而挥恨种。非谣则讽。非剌则哀。诗之雄襟远旷。尽被魔羁。不若无诗者善矣。虽然诗之源。礼乐之本。诗之奥。圣贤之衷。天之景象。诗之兴也。地之山川。诗之比也。人之性情。诗之赋也。物之兴衰。诗之感也。天地物我。混然皆诗。虽欲无诗。又安得耶。紫极真人。宏愿悯尘。婆心慈切。阐道机于无相之中。说善恶于有情之外。聚烟霞之彩。焕日月之明。慨变幻之因。泄阴阳之理。涤世子之尘心。吐如来之莲舌。与物推移。随机点化。霜毫戛玉。泄未泄之由。雪竹敲金。宣不宣之法。樵悟松花。琳琅碧影生香。鸾绕苍梧。汗漫青霞缀色。梯航可接。旨理堪闻。非诗之功。虽圣人之道。又安能尽人耳目也哉。嗟乎。世人耳目。当悟于声色之外。超于梦幻之中。锄却情根。耕翻恨种。因诗得诀。参意归真。则真人之婆心不辜。而诗之宏愿有赖矣。若徒拟于哀剌谣讽。为魔所惑。虽圣贤之衷。礼乐之本。又何有裨于世教耶。唯诸子省之。
云房书序
白云老人。自宋迄今。卧华山巅。不闻天地声色。已多年岁。倏人间庚辛。有双童乘古鹤。止左右。祥禽瑞兽。鸣吼其旁。老人惊寤。拭其睡眼。更见紫气缠度于燕山之阳。轸翼之野。为龙为马。变幻万端。老人危坐而怪。叩二童曰。何为其然也。童子始笑答曰。仆乃敲针剑奴。吕真人吟咏之弟子也。师愿洪深。驻鸾度世。蜉蝣诸子。拟题求句。师遂以声格体调为寓言。兴此赋训为奥旨。以醒迷津。先生所怪异者。得无是乎。老人曰。假弄声色者。纯阳原是惯家。老人梦魂颠倒。不知天地物我之机。纯阳不能以黄粱试之。复以龙马之气。乱人耳目耶。童子曰。不然。龙马之气。非师有相为之。乃诸子所录葫头草也。愿先生引其言。老人笑允。而为言曰。天地之大。大莫葫芦。天地之理。尽在葫头。葫头之诀。扬而复幽。葫头之韵。铿而若流。葫头之相。载沉载浮。龙马会舞。逼以斗牛。鸾凤之奏。绕之沧洲。葫头之况。安与尘侔。所谓沦劫。无以了休。真人发愿。以济世俦。世之有志。葫头为谋。伭伭之秘。已矣葫头。言毕。双童谢之而去。见龙马之气。化霓而堕须弥世。银汉界。老人复卧。欲其觉寤。更不知几千年再可。
白云老人陈希夷
止源以诗字求予者。曷故。以其句之工字之精而求之乎。非也。得无以久寄尘寰。目皆烟火。不谓人间有天上鸾驻。喷辞吐秀于影响之间。不乏推敲之句。讵非世所难觏耶。止源之求。殆为是欤。虽然。未也。天有莫测之机。世有莫穷之道。欲究其机于微奥之中。乃不出乎声色之外。在声色者即道之寓也。天之风雷云雨。地之江湖河汉。人之喜怒哀乐。此声色之自有者也。要如空空入目。振振临耳。摹其神则心旷。写其意则情怡。披之有相。读之有音。诗固声色中之幻化也。然世有声色。而道莫之知。道之莫知。则虽雄辞秀句。风雨成文。不过繁华争艳。而不知火枣交梨为何物。故曰止源久寄尘寰。目皆烟火。烟火世之必需。不知有烟火者。山人之乐趣也。山人既得乐趣于烟火之外。则可随机运道于声色之中。以故片刻寸管之下。而不用推敲所由来也。不然。山人逸况。何独托诸影响之间。而与世人唱和争奇乎。止源可以知予之婆心也。故屡叩而未尝稍拒。止源之意。谓千古之下。得此奇觏。恐后日之湮没而不我知。敢力为恳之。而镌布流传。俾世间翰墨之俦。庶识烟霞乐趣。而不苦滞于繁华。固近道也。若以道人诗字之工。而允其请。则非也。嗟乎。意与世旷。而才愧文人。有以哜咀微旨。如登彼岸。而羡止源之高致者。未可知也。有以自堕孽波。未甫一披。而鄙止源之好事者。抑未可知也。
回道人书
大块芸芸。寄而人。归乃神。以人之灵。瞻神之明。非倩山河瑞霭。色相庄严。为冥冥栖托。又何以依仰也。燕台龙秀。四海维区。应圣脉于苍苍。会钟灵于郁郁。西峰焕彩。东壁流光。诚至灵之脉也。遂建东岳之宫。巍峨岁月。其如燕梁泥满。荆草阶萋。吊乌控月。卷砾敲云。炉冷烟沉。桑沧增感。乃宋鉴源辈。秉丹缔会。起兀乍新。为人民见。相之悟。以昭神天杳冥之灵。俯见襟山带阙。抱雉怀松。翠耸长天。阴披远干。人杰络绎于四时。花鸟馨翔于九极。昭昭爽气。炯炯高风。岳帝乃悦。云驭俯临。降世镇基。赫然今古。予以樵沙之度。鸾驻燕山。诸子有善。叩予为铭。铭曰。圆天方地。物我化行。南瞻一粟。燕冀最崇。龙流余脉。筑东岳宫。角星在野。甲属岱宗。神光弼鉴。感而遂通。兆民熙熙。无不赖灵。白驹一瞬。孰与景同。神其来兮。斯即苍穹。人茍不悟。三尺神明。电露泡影。宠辱枯荣。胡自筹画。在天所容。西商南火。此生主东。蜉蝣小伎。慢藐幽冥。皇皇二气。交结乎中。
心惟不二。是曰静机。物我无别。形神皆归。
愿言寤寐。不落是非。入世出世。我贵知希。
洗心云何。澡雪明德。尘去鉴莹。玷捐圭洁。
不澄而清。其源则活。我缨我足。可以弗濯。
死生原不二。生即死之门。了得无生者。生亦徒何之。
又
见性乃真觉。谈禅是后天。天从何所见。佛即未来心。
又
空空徒自空。悟悟忘自悟。撇却悟空魔。死生应自见。
又
三教总一教。得来无欲闲。若从微妙处。一点还虚空。
又
说道如来是大雄。大雄必定也空空。不增不减长江水。照破须弥无相峰。
又
椿枝万丈道家伭。莲花九品禅门法。试问花飞椿老时。何曾捉得西江月。
又
万叠寒烟总一虚。隔帘灯影却何如。此时认得空中幻。即是如来掌上书。
又
舍利弗。舍利弗。旃檀最上寻觉路。不落千千四大千。涅槃六六三十六。
时见层层七宝台。时隐密密双行树。谁教控鹤老儿来。飞锡赶到云深处。
打醒通源问的端。如来应是恒河数。恒河不在见闻中。圆觉声闻何以故。
挺挺出金池。瓣瓣含玉露。火里放奇香。色比菩提固。
其二
心即台之象。莲因色是身。西方无个处。极乐悟虚真。
其三
双行树里泥团。九品莲中甘露。频伽不解无生。飞向恒河深处。
其四
昨夜天风吹北斗。骊龙狮子一齐吼。要见莲花何处寻。莲花却在如来口。
其五
菩提无树镜无台。安得莲花九品开。分付通源休浪悟。客尘二字证如来。
其六
道人惯会饶舌。要讲莲花颜色。不长娑婆四部中。不染青黄赤白黑。
时时观世见如来。柳花摇动璎珞月。
慧光破三界。慈波大海中。金刚非法相。不惹应归宗。
其二
无我无人碍。妙法自如如。弥陀若有觉。九品应是空。
其三
如来非有相。在在心头者。悟却本来因。了我无生径。
其四
一点琉璃光。照破十方界。了了归虚空。此中无挂碍。
其五
何处狮子作怪。将我葛藤咬坏。要寻佛老填还。过去未来见在。
其六
昨夜懒云炊熟。今朝痴腹生春。有口无心是佛。笑他忙里寻人。
其七
不贪不爱不恼。无身无口无心。从此一灵默会。太虚清静忘形。
独坐独坐。不离这个。这个伭机。谁能打破。上下察之。鸢飞鱼跃。天地合之。圣贤是乐。
又
世人坐破蒲团。到底不归正教。谁知性里摩尼。在我丹田朗照。
又
挥尘风前色相。行踪世外孤云。试透龙光三界。扫除物我魔君。
又
无以色相。何留此像。偶倩毫端。抺吾模样。咦。好将宝剑倚崆峒。除尽尘魔消碍障。
又
敲爻野客。隐见莫测。孤立乾坤。回照日月。偶挥笔上春云。而发和光之诀。
噫。要存色相应尘情。洞庭秋水三千劫。
为虎为徒。潋泉潋月。坚则以磨。清则以劫。
随花鸟而忘机。乐琴樽而自悦。若是见得如来。还须饶舌。
回道人。阅今古。降紫极。阐正教。举婆心。而假笔指迷。监坛点化。嗟阎浮之自堕。怜人欲之难除。奸巧日益增。灵虚日益昧。乃设为道魔问答而为言。
(魔)曰。混元之始。无形无名。三才即立。人我始分。孰为太极。孰为真人。孰为生死。孰为鬼神。世皆自取。致入其门。如明哲之子。不及憨愚。动言求道。灭我魔宗。恶我如仇。视我如毒。割我欲爱。断我贪痴。夺我迷疆。破我疑城。更欲以德行伐我。以礼义敌我。以无妄离我。以清静绝我。不知己非。反谓我恶。我魔之处世。久不变心。依人内外。交久而诚。同一念之机。而协七情之政。则我魔实有大造于人者也。如尔道之渺茫。劳人心意。既瞻在前。忽焉在后。本无有相之可归。复乃灵虚而难觅。使人束手无为。步步循矩。由老子而至释氏。三圣人各是其说。至于良知可以修圣。清静可以修仙。见性可以成佛。我魔第不知今世有其人否。更哂尔道。以三圣人之宗。汲汲惶惶。刻无宁晷。周乎宇内。遍乎苍穹。靡不欲人归诸教化。参悟本源。然得其门者止于进。知其机者忽于微。而欲人之乐从。不啻百千万亿而鲜一。若我魔则不然。恩体人情。爱敷所欲。随其意趣。可纵可驰。知此身之难得。任喜怒而无拘。钱乃养生之本。遣妄以助其谋。色乃乐生之余。资淫以济其欲。庶淫庇妄随。道难克入。兼之忿兵坚守。惑将威张。三尸绕列。七魄纵横。虽道以忠为帅。以孝为军。举天下之信诚敬善。而为师旅。恐亦不能挫我魔之万一也。已以惠之及人者如此。其作为者如此。虽不屑教。而俛首心降者又如此。孰谓非我魔之根深缘远。不几与两大并垂于不朽欤。如尔三圣人之道。汲汲惶惶。欲人归诸教化。而人未之乐从。岂圣人之道不足法欤。抑圣人之教化有不善欤。抑亦我魔之坚甲利兵。而道难动摇欤。抑又人心之安于世习。而以道为难及欤。固常辟我魔也。岂辟我魔者有其能。而度人者无其术欤。魔不揣。请道答我。
道曰。噫。世之不能立性命之基。而困阴阳之术者。必子之言夫。居。吾语汝。夫天地未判。孰为究穷。道之未名。魔从何有。魔道为仇。贵人自择。故上智不用除。而魔自远。中智除之而退。惟下愚与尔相终始。然道本于静。魔处于动。静乃养生。动乃伤生。此必然之理也。夫欲以养生之术。而行诸动作之机。魔之生所由来矣。故三圣人究其须臾之微。而参天地之理。不敢独私。行诸教化。岂若纵欲任情。违天之命。而误生身之本者。尔道谓之渺茫。灵虚难觅。不知一点自然之机。昭昭乎日月同升降。使人可景仰而不可思议者。吾道之用大也。人之所以不能进道而亲汝者。如在黑暗之地里。不知天色之明。惟苟依于土石故也。
魔曰。不然。日月光辉。回乎不已。行于天下。谁曰不知。若道则曾有遵之如日月。而行之于天下否。闲有其人。或不遇我魔耳。如遇我魔。亦安用道为也。
道曰。然。非欤。世之遇尔而违吾道者固多。其因尔而行吾道者亦有。向善之子。一念之错。一时而误。易其前修。迷其后果。此遇尔而然也。
如作恶之子。久与尔绸。偶尔一语。恍然若悟。决绝尘思。虽内侵外感之无边。乃守一抱源而自益。如是之人。尔魔日逼其处。日杂其心。斯人也。未必与尔相亲也。安谓日之不可仰。月之不可瞻也。夫可瞻可仰。则又安知其不可行也。故曰。中智除之而退。除尔之术无他。在一慧剑耳。尔谓不可挫锋。又何谓割我、断我、夺我、破我。如是等等耶。可知皆从慧所发耳。又奚虞尔之遇。而易其初心哉。所谓下愚。能与尔处。不能与道处。诚然也。
魔曰。否。天地之理。本诸性情。性之所好不同。而心所尚有别。或随其情性。而不信虚无。意者得无以道为劳。而以魔为逸。道反是魔。而魔反是道欤。
道曰。情性原是不错。劳逸固是有分。有因劳而至逸者。谓之静。有因逸而至劳者。谓之动。静。道也。动。魔也。然动非外之动。静非外之静。虚无者。乃静之机也。苟能心静而身动。则可以知魔道之微。其谓魔反是道。道反是魔。皆人心无慧见。疑团结就耳。此等之流。路途认错。偏性偏情。乃自堕者。安足与语。
魔曰。守一之中。则可与天地并。世之道多矣。有邪道。有正道。则安择乎。则何以知其邪与正乎。不若不信之为宜也。
道曰。守一之中。与天地并。此太上之言。正谓道也。世之道一而已矣。宁有多乎。道惟正而已矣。讵有邪乎。邪者即魔之用也。其知之鉴参乎理。其信之心存乎天。故三圣人之教。其有同异之分。在行事上看之耳。若心则未尝稍异。今之人信佛者背圣。尊道者辟佛。俱由夙根浅薄。未明天地之理。不知三圣人何曾有分也。若是一偏者。即谓之魔也。
魔曰。三圣人之教。人人知而尊之。独三圣人之用。则又不能使人无疑。其他不必言。如尔纯阳之道。依于纯阳。其自称曰回道人。分明以道自任矣。今观汝得道以来。已多年岁。其隐见世间。种种不一。闻而信者。十之一二。见而信者。十之二三。其见闻皆未信者。十之八九。起人之疑端固已多矣。独降悬笔事。令人触机恍惚。若有若无。信者有之。疑者有之。其疑信交半者有之。剌剌终朝。说不尽千万语。而人未尝遵行一字。况善恶之报。虽言之凛凛。而观诸影响。又属伭虚。矧托诸三寸之管。而假马子之请。以一几之窄。而批数千之语。一请即降。闻召即临。又求画求字者。挥毫而不拒。岂一池之墨足敷若是之用乎。片刻之下。能如此之多乎。旦人又不能眼见。而尚有尘凡之隔。隐见之间。虽欲谓其人曰。尔诚。尔无欺。尔诚则德汝。则道之不远。则报之不远。尔忠。尔孝。示尔悌。示尔信。人之始终奉其言而行之者。我魔实未之信也。夫知是纯阳而犹有为未必然者。况疑非纯阳。而欲遵纯阳之教。岂易得哉。魔固知纯阳之道。实有愧于我也。
道曰。吁咈哉。醒一贯之机。而充诸宇内者。仲尼也。悟色空之相幻。而归诸无生者。佛子也。宣太上之好生。泄还丹之奥旨。立宏愿而指迷者。纯阳也。纯阳之道。度人而已。不能与三圣人并。但三圣人之道。纯阳固不能谢其为无知也。夫隐见者。即道之用。道也者。岂尽托诸隐见之中。人不我信。而尽我功行。庶上帝无责。而完我之夙愿也。降笔临坛。虽云不可测。而亦有可测者在焉。夫当空一日。光散万川。虽破室蓬门。未尝不照曜。岂以一几之窄。一池之墨。而批数千之语。为疑惑之端乎。苟如蜉蝣伎俩。五字捻须。则灵魂犹然可逞。抑何异于仙凡之隔也。若假马子之手。因请即至。闻召即临。此因缘有在。抑岂尘情之易测耶。嗟今之人。曾有未及马子而疑马子者。吾不知其何也。至于善恶之报。有极彰明处。惜人未之觉耳。不然世之高车大马。安享遐龄。而穷陋夭亡。病灾莫数。曷由而来也。抑旦夕之祸福。何由而生也。岂天预以其报。语于人哉。可知伭虚影响。实非伭虚也。若乃字画淋漓。亦兴之所至耳。虽非与笔墨争横。聊示烟霞逸况。然亦各有意焉。非无为也。嗟呼。婆心空切。魔道同舟。枉吐青莲。谁生觉悟。知我纯阳。疑非我降。不知纯阳。降亦生疑。道之不明也夫。人也。道之不行也夫。天也。魔乎魔乎。将安除乎。其信吾道可也。其不信吾道亦可也。
魔乃喟然曰。圣人之道至矣。魔不敏。敬谢闻教。
圣人济世。以切世之急务。应时之要则。如劈面一针。临波一犀。不复赘论矣。故太上说五千言而辞尹喜。佛老立一指禅而归涅槃。孔子治鲁。三月而行。此圣人济世之良功也。如道人婆心普愿。掉舌鼓唇。说法传经。敲诗绘素。借世人之贪爱而度之。假幻相之好恶而化之。道人之感。应于众生者。亦要众生猛悟于道人也。嗟尔众生。犹不谓然。以道人之婆心普愿。则曰慈悲。掉舌鼓唇曰妙用。说法传经曰未解。敲诗绘素曰不足。如此终朝。贪爱愈增。好恶更长。道人宏愿无成。口过自染。一切婆心。皆为虚诞。以度世之道人。作尔侪戏谑之墨客矣。于戏。道人驻世千万载。悠悠放浪。何为不可。但众生百年岁月。前去几何。道人说话未完。恐众生不能待我矣。虽寻声赴感之大士。普愿垂慈之道人。只可吊白杨而悲狐穴耳。又有何功于众生。道人手倦舌干。婆心尽矣。又何复与世伍耶。且尔辈以流传即功德。以诚信即皈依。欲求猛悟修持。热闹场中。吃一剂清凉散者。千万之中。一不可得。道人又有何面目称度世耶。乃今列名者虽有七十。遵崇者不过三十四人。仅可度者七子而已。如七子始勤终怠。则亦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故曰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欲引道机。先除魔障。试之不懈。始与道谋。然道非真功德则不可。如一念一举。当以太上感应篇功过格为则。时刻登记。功竣一千。叩坛自有直指。若能行三千善满。亲度有期。岂仍以隐见之间。为凡情之莫测耶。如仍悠悠忽忽。顾盼寻常。失此缘机。后追莫迨。
又
修功立行。三教中第一法门。惟行立则过自寡。功修而恶自远。故曰。过恶不生。而功行两立。所以古先圣贤。出人头地者。务在寡过去恶。恶念不生。则善行自足。有志之士。欲求道而归正觉。莫不从功过上着力行来。惜乎叔世之人。视为迂阔。自堕下流。或以善为仇。而终身行恶。或有知善不为。而恶念难除。或以怀谋为得计。或以背理为无妨。未举心而先商利己。初发意而已属欺人。诞语诞情。不义犹称有义。既奸既诈。亏心自谓无亏。伤哉淫虐日增。而天人不惧。悲乎孝忠罔顾。而廉耻莫修。间有小善之流。外耽声望。内愧瑕疵。未勉寸修。先矜己善。欲期实行实功。难谓谁非谁是。是以只得把功过一端。从新说法。天之报应。固自不爽。第三千之约。八百为期。初有视之为易。而不知进之甚难。茍能知其难而行之。又不觉进之易甚。无他。在愿力何如耳。故积善之道有三焉。有行其善而不知其为善者。有行人所难能之善。而不自以为善者。善之善也。有知其善而勉强行之者。有行其善而存其念者。平常之善也。有图善之美称。必行人所知者。有小善为之。大善则不能者。有过不改。第行善以希福者。不善中之善也。善之一念不同。彼苍之报应有别。亦各从其所修轻重而应之。夫何有虚也。然人不难自奋。所谓苦海无边。回头即是彼岸。果能于不善中之善。渐至于平常之善。由平常之善。勉而进。又何难不至于善之善也。人茍至于善不知善之行。则浑然天理。古圣贤无异。乃功行充满之验。抑何所求而不遂哉。功过格传世已久。因果之报。太上感应篇。俱已昭悉。但诸子向往之念。能自奋兴。庶不负道人度世之婆心。若以此为难。妄贪捷径。道不易言。言亦徒虚语耳。诸子图之。
又
万缘皆空。一丝不挂。不染尘情。养精育气。如是受持。能为戒行。
右戒。又
一念不兴。诸趣莫作。守其灵台。如水浴月。清光皓皓。映乎四区。
右定。又
斩魔断障。却欲消贪。洞然昭彻。万类不侵。
认得不错。守得不疏。行得不迂。进得不怠。
右慧。又
处纷不纷。居乱不乱。神清气逸。总出自然。虽遇物而以物应。中不动摇。循循进步。
右静。又
回光返照。参破世迷。因言了觉。寸寸揣摩。不落人相。不滞人情。奋于自进。
右悟。又
不怠不燥。养气养元。调和内外。运以阴阳。形神牢固。
爱欲力降。此心如死。忘机可以成道。守一可以得仙。
右炼。又
苦志苦为。既进复进。苦不辞苦。进不辞进。开门若闭。对面若无。
外行善事。内耽善行。依功恒习。遵谕敬持。忘其尔我。纯乎道德。
右修。又
已知假合。解得源头。归源复顾。假应是现。
既假克除。真能可保。可保厥真。真亦自固。
右真。又
花落水流。试问当年司马。云收雨散。追思昔日巫山。守我灵台之镜。何虞幻泡之形。因果前生。原是今生所作。是非后世。还归斯世之为。悟得伭关之奥。参通尘障之疑。奔走风前。酷似阎君幌子。忧愁宇内。宛然魔帝招牌。视汹涛即可知扬帆之险。欲恬退乃能明采药之清。孽造由来。功成始去。梦中占梦以堪悲。形外逃形而发笑。止源伊止。静湖待静。静之可遇。止也宜求。后果前因。到头觉悟。
又
古镜一轮。照尘而碧。新霞万缕。处世而空。龙虎啸风云于物外。利名劳灵性于迷中。眼底慧光。疑于冷电。身中奥诀。误也寒飚。樵沙岁月已将期。忠孝人天何咫尺。披亘古不阐之伭。悟于今未明之化。道人饶舌。莲蕊含羞。世子忘机。桃香吐艳。果能奋羽。恪守吾规。弃凡碍于蜉蝣。了正觉于鸾鹤。将见白云绕膝。青杏罗胸。忠孝既全。生死顿了。谁谓顽石不可点头。枯松弗克青老耶。
又
鹤长凫短。人生事业不齐。蜉死蝣生。世界悲欢莫测。竹叶无忧。醒后中山已老。黄花有约。归来上苑才春。白云牵去野心机。丹凤尚然饶舌。青牛会来初智慧。紫霞即便回头。叆叇烟中古丈夫。秦之小役。浮沉石上老毛女。汉也闲仙。视形体之无无。知而且悮。了身心之默默。悟矣忘情。孤鸾衔九极之霓。洪水泛三元之境。功名富贵。碌碌红尘担子。乾坤岁月。忙忙黄土婴儿。愁冢上之丝萝。怀花间之鸟雀。太虚有尽。本愿无穷。忆美玉之烟。蓝田日暖。怀真金之色。赤水风柔。倩我同人。愿君合道。
又
古有观于渺介山。夜如昼月明。吾侪尝宁止焉。东坡自宋。乃从华山寺西一真皈吾。今尚在。
又
道者就是这个。这个本无言。若求说这个。这个即是这个。
又
昔吾修炼于云房石室中。立誓愿而证果。今隐见世间已屡。惜诸子犹不敏。奈何。
又
浮生大梦。何以能醒。本来面目一错。劫劫报还难赎。故当空一点。应作如是观。
又
终南鹤岭多异树。直者耸天。曲者环谷。中有虎兕栖止。风生时山鸣林吼。有道者则恬然。否则阮途。
又
炼丹先须炼缘。不然试鸡化凤。主人犹然不得。名曰丹奴。
又
吾徒虽多。自何仙姑而下七十八人。今成道从青城丈人游者居多焉。粤西恒有遗迹。世可采。
又
遇庐则居。遇钟则叩。八字足了万世之因。今道人饶舌多矣。尔侪不悟。尚曰再问问。呵呵。吾亦不解。
又
学道者原不在山。处世尘。隐金马。方是大修行人。故曰山惟静而已。
富春人不见。欸乃度前川。短桌穿波月。长风破水天。
歌邀鸥共唱。醉拥鹭同眠。借问功名客。曾知秋水篇。
浤月悬波碧。瑶琴落凤声。丹归南岭雪。鹤到上林鸣。
静里天原大。闲中性自清。蜉蝣何足惜。石已是三生。
万里晴空魄正圆。隔帘灯影斗婵娟。声声栖鹘千年树。点点归乌一抹天。
剪剩寒光云出岫。荡残晚色水生烟。乘鸾此际来坛语。极目乾坤一缕禅。
山老云轻几代秋。白头仙迹永悠悠。谁将玉谄传伭鹤。我为金书跨碧牛。
长啸一声天地大。狂歌九极凤凰游。壶中说有绵绵界。欲子偕吾遍十洲。
山骨嶙峋月蕊飞。伯齐休采紫云薇。玉台一弄伭黄韵。金阙三敲太上闱。
道里烟光吹九极。袖中蟾气放千辉。遥梅肯赠于今梦。落得青霞补绛衣。
其二
万山招隐片霞孤。双鲤沙前酒一壶。峰插破云天补色。月妆新黛水描图。
烂柯堪老多棋癖。涤器奚童胜酒徒。三楚六朝何所惜。好来溪上伴鹈鹕。
玉雪宜人凤鼎清。黄芽初秀月初明。云烟远上三千阁。龙虎高闻九品经。
姹女多情频醉鹤。婴儿无语怯啼莺。醍醐既旨花休笑。放浪炉头听汞鸣。
坐卧忘机剑影孤。灵元一点合丹炉。乾坤有象书千卷。岁月无知酒半芦。
唐世烟霞凝汉洞。秦家桃李映苍梧。浮生解此毫端意。归去来兮大丈夫。
璎珞莲花法雨香。漫寻三昧放毫光。广长舌上生圆觉。清净身中作会场。
宝镜欲飞西土月。石幢犹撼北台霜。劝君参透菩提路。摩顶皈依我法王。
山高不碍白云深。长啸归来和鸟音。日暮天空闻远磬。月明松响听遥琴。
苔茵雨过春新了。桃李花飞色不禁。三辅五陵谁有梦。野人行乐只山林。
十年精进瓮中天。今日酣心始合缘。月铒钓君离苦海。道机拨尔入微伭。
筑基好尽三三法。炼己还宜九九先。梦觉羲皇西水碧。归来满目是银蟾。
空林皓月拂松萝。崦外泉声和鸟歌。三十年间清静法。九千里外有无河。
伭关未破神先壮。紫阙初开气自和。但得重楼蟾脱壳。始知灵谷转轻波。
肩横一剑醉斜阳。笑指天低水未长。甲子不言方是觉。庚申既悟始知香。
烟云拂地千年药。婴姹窥炉万载昌。饶舌夜深题数语。嘱君入梦自思量。
深山清静总枯禅。龙虎关头始是缘。明月照人白雪固。黄芽入鼎紫霞坚。
默存我气云中剑。淡悟伭风水底天。遥指池台生法相。桔槔汲透井华泉。
又
龙虎关头静里为。枯禅无说却何之。枯槔本是身中汲。干坎还从心内施。
滴滴醍醐摇玉液。涓涓雨露洒金枝。虽然清静成伭诀。只恐工夫下手迟。
又
心口原因我有身。无身心口总非真。若云心口能成道。岂说乾坤自合神。
明月眼前浑是旧。晓风林外忽然新。皮毛谢却灵根在。始悟桃花解醉人。
静啸非关动。闲吟自合仙。淡烟凝碧汉。新雨锁明川。
挥尘谈天地。凭虚识古今。一声长啸后。烟水满胸襟。
又
我有松风卖。世人买得无。黄金三万两。与尔一葫芦。
开落花前梦。真空物外情。云衣风卷碎。月扇水摇清。
又
今古山河地。装成一线图。浩然三界外。四大敢拘吾。
明月高藜杖。清风冷衲衣。竹深庐不见。独自引云归。
广莫春千丈。忘机鸟自栖。人间桃李树。一任燕莺啼。
松风醉耳两忘机。琢得云根仅半围。高卧不知尘世热。醒来冷眼看花飞。
拾得乾坤一袖装。裁成诗料付奚囊。方才敲罢三千字。透出森罗万象光。
又
屈指临风且慢思。昨宵今日总无知。邯郸一觉谁先醒。谢得黄鹂叫绿枝。
草衣木食洞天春。古剑横肩炼素神。一个纯阳犹自幻。霜毫化作万千人。
又
不朝金阙不安炉。冷坐烟云入画图。昨夜飙风翻北斗。还丹应自转工夫。
又
放出葫芦太极光。云团剑影剖阴阳。灵台已结三三药。透破泥丸绕帝乡。
又
独上昂云弄碧丹。清风八极剪衣寒。笛中无限伭伭诀。传与浮生颠倒看。
又
今古尘机随笑笑。乾坤变态且看看。个中鹤服羞轩冕。醉里渔蓑冷碧冠。
万里乾坤一瞬间。风云紫气度伭关。月华光满犹云幻。笑指东皇醉碧山。
又
刀圭醉后月华生。八八青龙万里鸣。姹女带花横宝髻。婴儿邂逅更多情。
草衣木食不知年。一粒龙丹始悟伭。谁把居诸双弹子。随人碌碌逐尘烟。
又
倒控沧波天影肥。澄澄入镜鸟斜飞。石钟惊破沙前月。指与浮生慢悟机。
瓢盛明月口吞天。袖有骊龙吸紫烟。唤醒昆仑憨睡虎。教他莲座听新禅。
武夷鸡犬白云乡。八卦炉烟结凤凰。水火未交天地合。个中七粒九阴阳。
清溪未满月光来。花里禅机次第开。只守心猿休放鹤。五云应自聚灵台。
两丸日月一团天。敢与吾侪论后先。笑杀元皇分正气。安能知我未来前。
谁把银河皆酿酒。请月邀云。迷透一天星斗。雾掩罘罳。霞舒锦绣。雪卷虚舟。记汉阳秋树。酝叶缀丹邱。散发徜徉。黄冠倒履。花影盈头。吸百川而长鲸低首。卧六合而鹿麀双修。风姨月姊笑我无知叟。卖药人归。多少杖头钱。问织女。访云帘。再沽他八斗。任乾坤合璧。日月转丸。酣眼蒙蒙。杯斝休离手。玉皇政务苦相催。去否去否。
赏心乐事。问如何消遣。对春风飞落。古剑横肩。么么小子。相与戏翩翩。傲乾坤可否。谁怪云烟。情淡去。世徒然。黄发垂髫几变迁。行踪谁认蓬莱渡。弱水三千空漏船。君不见萧萧白鹤羽掀天。笑杀流莺空宛转。
畴昔之昔兮鹤徘徊。我游汉水兮江之湄。携铁笛兮云中吹。欲醉不醉兮倾霞罍。狂歌不歌兮更倩谁。长啸一声兮天地摧。浮沉万类兮终胡为。敢曰雄才兮物推移。待予调羹兮何所之。相与子期兮黍离离。将驾长风展天垂。
伭机无奥。世人自认为虚渺。三五百千。归来多少。说什么元皇气巧。总只是人情颠倒。问而今眼底慧光。胸中电影。可曾知道。西江有月。东土有舟。可能直泛蓬莱岛。黄龙有像。白虎留形。只都是强名之窍。笑浮生碌碌朝朝。枕黄粱未知惊觉。任大梦无亏。方能悟长生不老。嗟嗟。那时迟了。今日个叩回道。明日礼回道。呵呵。令道人徒吐道人道。我也不知谁个能通晓。今试以降笔临坛信有无。温良一服谁餐饱。劝世尘须当一扫。
树影遥青。泉声触石。中有野士。头蓬脚赤。徜徉于无何有之乡。笑傲于梦幻影之世。天高尺五。道满大千。总不信谁非谁是。乐烟云未老而物我何逝。更不假变态本因。违太上之旧志。看桃花还落汉唐春。那丁郎鹤返。余得城百雉。鸿雁唳空天。千载人民莫识。最羡取河上老人。合金丹而醍醐且旨。具双眼视破其间自然始终。
云散天光鹤一只。归飞洞口是尧时。文人正欲咏瑶辞。
桃花解语千秋梦。绿水知音四海篪。野童他也会吟诗。
步步娇
梦幻茫茫花开卸。乱杀沧桑月。休言今古赊。试看一瞬乾坤。
千秋吴越。若邪又何耶。梅花冷淡人生业。
沉醉东风
望咸阳残霞剩阙。惜商山流云断碣。倩花神影漫遮。线儿春拽。
锦屏忙鹤丝鸾颊。余红褪也。狂莺那些。任羽化南窗邀醉蝶。
好姐姐
莫怜渔蓑晓夜。曾钓尽英雄兴灭。谁可以忘机。炼黄芽。调白雪。
冯大块生枝节。我昂然自决。
月上海棠
何饶舌。秦讴赵舞生生孽。惹花脂燕韵。凤雅龙奢。惜夭桃红雨轻盈。
况蜉蝣绿云抛撇。利名者。似黄鸟春歌。杜鹃暮血。
五供养
黄金跃冶。紫腾腾秀色。箔我难些。葫芦倒控阴阳设。云姨月妹烟霞姐。
好伴我三皇旧客。任人老韶光迈。那些些。君不见松涛惊起瓦棺蛇。
玉抱肚
青牛力怯。怕函关夜度。惟依洞月。弄琴樽千壑酣云。坐巅岩半林醉叶。
琼姝欲遣鹤迎接。柳烟休管人离别。
水红花
虚脾套子因谁设。顿误这流连豪杰。总然宠辱三生结。何堪卸四生周折。
不信罗浮旧恨。何处芙蓉榭。吊东山悲太液也啰。
双声子
丈夫能自烈。世事随蛩咽。伭机好对梅花说。再休题玉箫有愿同衾穴。
尾声
大鹏既把扶摇接。一任他鹪鹩暂借。我且剪青轮聊披写。
步步娇
矶上羊裘谁为杰。自在桃花月。轻舠任近赊。趁着云片风丝。
烟波帆叶。兰浆击龙蛇。蓼花何处芦飞雪。
沉醉东风
汉宫春笑他兴灭。隋堤柳催人离别。琼花也今在耶。何曾开卸。
只落得东风周折。渔竿影斜。渔歌唱些。然楚竹尽醉寒蓑夜。
好姐姐
追思人生事业。千万载无休无歇。又谁知韶华。瞬息间将伊撇。
只落得白杨月。照荆棘断碣。
月上海棠
再休说。桃源怕也成嚣穴。看洞迷猿啸。花落云遮。
挽丝纶霓影摇摇。卷波涛龙光叠叠。休披写。鸥懒沙汀。燕栖台榭。
五供养
幻哉梦也。忆邯郸最怯。枕畔豪奢。何时解说。羲皇蝶。
肯种幽兰开绿野。效彭蠡湖天放楫。伴鹿鹤忘机矣。运河车。更好觅龙虎金乌作采接。
玉抱肚
东山旧谢。恨堂前燕去。平常庭榭。八公山鹤唳寒江。九嶷竹凤鸣春月。
谁凭法相了些些。鳌钩历尽英雄铁。
水红花
渔村遥与蓬瀛接。好宁贴。参他黄白。一声款乃各相协。野歌儿深通道诀。
西岸咿呀暮影。直把孤星射。两相呼堪停泊也啰。
双声子
洞庭春自悦。兴废谁能彻。渔家骨肉由他拙。任你文章侠气浑石画。
尾声
王侯富贵休称说。试问金谷当年罗列。怎似那钓老烟波渔乐也。
紫极帝君。自庚子秋显化燕山。历冬徂春。凭三寸枯竹。唤醒群蒙。随声响应。靡不备至。时而一日数临。时而数日一临。杳杳幻幻。不可思拟。至则辞赋数千言。缃素数十幅。曾不转瞬立就。观者莫不咄咄称奇。盖自有生以来。不独见所未见。而实闻所未闻矣。始夏关中郑子。不忍以亘古奇文。湮没不彰。欲汇梓行世。大扺向来被人持去四方。无从搜集者。不知凡几。政如黄鹤一去。不可复追。至于批判吉凶。随事问答。亦概未录入。兹不过因时唱咏。书笺题画。盖存什一于千百之中已耳。以吟风啸月之词。吐黄芽白雪之奥。长歌短韵。悉寓至理。世人获读此编。所谓饮沆瀣者膏粱成秽。服云霞者绮榖生尘。因文起悟。忘言索真。其在斯乎。若徒以琳琅戛击。助艳词坛。则三百四始。并垂六经。圣人亦何乐乎有是哉。
四月吉旦弟子镜源敬跋
又
帝君以紫极之尊。而降红尘之笔。须臾百幅。顷刻千言。字画尽龙凤之工。诗歌寄金玉之奥。闻者骇之为异。见者叹之为奇。信者班班。疑者种种。总皆以物遇物。未尝以神合神也。况嘈杂之际。奥旨缤纷。阅甫未完。分持四去。求其弃凡。碍于蜉蝣。而悟性命于笔墨者。不亦难哉。余以蒙昧无知。未明至道。但见帝君千万语言。每每以忠孝为体。以道理为用。阐教本之中庸。见性出乎异说。诗而寓道。道而合禅。不作一家之言。而尽三圣之用。真亘古之宏文。而当今之秘宝也。遂精心勤力。搜集成书。付梓行世。以公帝君之婆心。以开生人之正路。然成仙成佛。本非异人。为圣为贤。在乎人异。吾侪同此灵明。岂可以尘凡自甘。而以圣贤自逊乎。倘能打破疑城。力持慧剑。击道理之楫。驾忠孝之航。直破欲海之浪。而登蓬莱之巅。回视葫头。亦为赘疣。不几哂余多事哉。至于帝君传经传方之本愿。降诗降字之婆心。与夫马子之孝。众信之诚。则有诸真亲书之序。与诸子敬撰之跋在。余何敢哓哓。
顺治十八年岁次辛丑蒲月朔居延弟子止源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