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毕法
(出道藏辑要)
灵宝毕法上 (
灵宝毕法小乘安乐延法四门 )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岩谷退而识性留心。惟在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予宵衣旰食。远虑深省。乃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日月交合之理。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交合之理。比物之象。道不远人。配合甲庚。方验金丹有准。抽添卯酉。自然火候之无差。红铅黑铅。彻底不成大药。金液玉液。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尝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添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浊。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识于坐忘之日。玄机奥旨。难以尽形。方曰灵宝妙理。可用入圣超凡。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入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秘。当贻后来之士。
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序
吕祖全书灵宝毕法小序
人身乃一小天地也。水火阴阳。五行消长。顺之则位育本于中和。逆之则愆伏酿为灾沴。理本一焉。但循之则治。金玉之液。各还其丹。炼气归元。成于超脱。读灵宝毕法一书。其集出自正阳祖师。凡十卷。一十二科。分三乘。中有六义。集中金诰玉书真源之外。加以比喻真诀道要。盖正阳祖师。本诸元始天尊。元皇道君。太上老君。合三圣之微旨。而以比喻真诀道要阐发之。其书包罗大道。引喻三清。指天地阴阳之升降为范模。将日月精华之往来为法则。实五仙之旨趣。即三乘之规式。我吕祖得是书以宣奥妙。纂为直解。但其书晚出。向未辑入卷中。后续其书于卷末。以补其亡。今复重金以镌刻。仍列为三卷。由是入圣超凡之诀。赖以永垂。而欲求天仙者。其能舍是编而别传其道乎。
甲午桂月中浣万善子郡志琳序
六义
一金诰
二玉书 三真源 四比喻 五真诀
六道要
灵宝金诰
元始天尊者 系玉清秘府收
灵宝玉书
元皇道君着 系上清秘府收
灵宝真源
太上老君着 系太清秘府收
比喻真诀道要 正阳真人着 系三岛紫府收
玉书曰。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干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干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于干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长地久。
真源曰。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侯。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而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而一阳来至。故曰冬至。阳升于上。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难逃于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大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校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比喻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其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其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
真诀曰。天地之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于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远。自胎元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且一呼元气出。一吸元气入接天地之气。既入不能留之。随呼而复出。本宫之气反为天地夺之。是以气散难生液。液少难生气。当其气旺之时。日用卯卦而于气也。多入少出。强留在腹。当时自下而升者不出。自外而入者暂住。二气相合。积而生五藏之液。还元愈多。积日累功。见验方止。
道要曰。欲见阳公长子。须是多入少出。从他儿女相争。过时求取真的。乃积气生液。积液生气。匹配气液相生之法也。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进得饮食。而疾病消除。头目清利。而心腹空快。多力少倦。腹中时闻风雷之声。余验不可胜纪。
解曰。阳公长子者。干索于坤。如气升而上也。儿是气。自肾中升。女是液。自心中降。相争儿女。上下之故。闭气而生液。匹配两停。过时自得真水也。
真解曰。此乃下手之初。于卯卦阳升气旺之时。多吸天地之正气以入。少呼自己之元气以出。使二气相合。气积而生液。液多而生气。乃匹配阴阳。气液相生之法也。
金诰曰。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俛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矣。
真源曰。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阴阳终始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阴阳不失其宜。宜分于八节。冬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夏至阳太极而一阴生。秋分阳中阴半。过此纯阴而阳尽。冬至阴太极而一阳生。升降如前。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体。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比喻曰。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一日比一年。日用艮卦。比一年用立春之节。乾卦比一年用立冬之节。天地之中。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冬至阳生而上升。时当立春。阳升于阴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阳难胜于阴也。天地之中。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夏至阴生而下降。时当立秋。阴降于阳位之中。二万一千里。是阴难胜于阳也。时当立夏。阳升而上。离地六万三千里。去天二万一千里。是阳得位而阴绝也。时当立冬。阴降而下。离天六万三千里。去地二万一千里。是阴得位而阳绝也。一年之中。立春比一日之时。艮卦也。肾气下传膀胱。在液中微弱。乃阳气难升之时也。一年之中。立冬比一日之时。乾卦也。心液下入。将欲还元。复入肾中。乃阴盛阳绝之时也。人之致病者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
真诀曰。阳升立春。自下而上。不日而阴中阳半矣。阴降立冬。自上而下。不日而阳中阴半矣。天地之道如是。惟人也。当艮卦气微。不知养气之端。乾卦气散。不知聚气之理。日夕以六欲七情。耗散元阳。使真气不旺。走失真气。使真液不生。所以不得如天地之长久。故古人朝屯暮蒙。日用二卦。乃得长生在世。朝屯者盖取一阳在下。屈而未伸之义。其在我者。养而伸之勿以耗散。暮蒙者。盖取童蒙求我。以就明弃暗。乃阴间求阳之义。其在我者。昧而明之。勿以走失。是以日出。当用艮卦之时以养元气。勿以利名动其心。勿以好恶介其意。当披衣静坐。以养其气。绝念忘情。微作导引手脚。递互伸缩三五下。使四体之气齐生。内保元气上升。以朝于心府。或咽津一两口。搓摩头面三二十次。呵出终夜壅聚恶浊之气。久而色泽充美。肌肤光润。又于日入。用乾卦之时以聚元气。当入室静坐。咽气搐外肾。咽气者。是纳心火于下。搐外肾者。是收膀胱之气于内。使上下相合。肾气之火。三火聚而为一。以补暖下田。无液则聚气生液。有液则炼液生气。名曰聚火。又曰太一含真气也。早朝咽津摩面。手足递亘伸缩。名曰散火。又名曰小炼形也。
道要曰。花残叶落深秋。玉人懒上危楼。欲得君民和会。当时宴罢频收。此纳心气。而收膀胱气。不令耗散。而相合肾气。以接坎卦。气海中新生之气也。必以交立冬为首。见验方止。行持不过一年。夺功以一岁三百日为期。旬日见验。容颜光泽。肌肤充悦。下田温暖。小便减省。四体轻健。精神清爽。痼疾宿病。尽皆消除。如惜岁月。不倦行持只于匹配阴阳功内。稍似见验。叙入此功。日用添入艮卦。略行此法。乾坤三元用事。应验方止。
解曰。花残叶落深秋者。如人气弱。日暮之时。阳气散而不升。故曰懒上危楼。十二重楼也。心为君火。膀胱民火。咽气搐外肾。使心与外肾。气聚而为一。故曰和会。宴乃咽也。收乃搐也。早晨功不绝者。此法为主本也。
直解曰。艮卦阳气微。故微作导引伸缩。咽津摩面。而散火于四体。以养元气。乾卦阳气散。故咽心气。搐外肾。以合肾气。使三火聚而为一。以聚元气。故曰聚散水火。使根厚牢固也。
金诰曰。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无。太无之中。而有太虚。太虚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质。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资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阴降阳升。与天地行道。而万物生成。
真源曰。天如覆盆。阳到难升。地如磐石。阴到难入。冬至而地中阳升。夏至到天。其阳太极而生阴。所以阴生者。以阳自阴中来。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夏至到天。积气成水。是曰阳太极而阴生也。夏至而天中阴降。冬至到地。其阴太极而阳生。所以阳生者。以阴自阳中来。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气。其气无形。冬至到地。积水生气。是曰阴太极而阳生也。
比喻曰。以身外比太空。以心肾比天地。以气液比阴阳。以子午比冬夏。子时乃曰坎卦。肾中气生。午时乃曰离卦。心中液生。肾气到心。肾气与心气相合。而太极生液。所以生液者。以气自肾中来。气中有真水。其水无形。离卦到心。接着心气。则太极而生液者如此。心液到肾。心液与肾水相合。而太极复生于气。所以生气者。以液自心中来。液中有真气。其气无形。坎卦到肾。接着肾水。则太极而生气者如此。可以比阳升阴降。至太极而相生。所生之阴阳。阳中藏水。阴中藏气也。
真诀曰。肾中生气。气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气。真水真气。乃真龙真虎也。阳到天而难升。太极生阴。阴到地而难入。太极生阳。天地之理如此。惟人也不得比天地者。六欲七情。感物丧志。而耗散元阳。走失真气。当离卦肾气到心。神识内定。鼻息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勿吐勿咽。自然肾气与心气相合。太极生液。及坎卦心液到肾。接着肾水。自然心液与肾气相合。太极生气。以真气恋液。真水恋气。液与真水本自相合。故液中有真气。气中有真水。互相交合。相恋而下。名曰交媾龙虎。若火候无差。抽添合宜。三百日养就真胎而成大药。乃炼质焚身。朝元超脱之本也。
道要曰。一气初回元运。真阳欲到离宫。捉取真龙真虎。玉池春水溶溶。此恐泄元气。而走真水于身外也。气散难生液。液少而无真气。气水不交。安成大药。当此年中用月。以冬至为始。日中用时。以离卦为期。或以晚年奉道。根源不固。自度虚损。而气不足之后。十年之损。一年用功补之。名曰采补还丹。补之过数。止行此法。名曰水火既济。可以延年益寿。乃曰人仙。功验不可备纪。若补数足而口生甘津。心境自除。情欲不动。百骸无病。而神光暗中自见。双目时若惊电。以冬至日为始。谨节用法。三百日脱其真胎。名曰胎仙。
解曰。在外午时为离宫。太阳为真阳。在人心为离宫。元阳为真龙也。真虎乃肾中之水也。真龙心液中之气。口为玉池。津为春水。
直解曰。一气初回元运。以冬至为始。即子月也。真阳欲到离宫。以离卦为期。即午时也。真龙者。心液中之气。真虎者。肾气中之水。气水相合。乃曰龙虎交媾也。
金诰曰。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大道之气。寒湿温凉。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雨为霜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阳气不升。击抟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阴气不降。坚固而生雹霰。阴阳不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蜺。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贵者金玉。阴阳见于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真源曰。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积阳而神。丽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以相成也。积阴而形。壮于地而贵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也。
比喻曰。真阳比心液中真气。真阴比肾气中真水。真水不得真气不生。真气不得真水不成。真水真气。比于离卦。和合于心上肺下。如子母之相恋。夫妇之相爱。自离至兑。兑卦阴旺阳弱之时。比日月之下弦。金玉之在晦。不可用也。日月以阴成阳。数足生明。金玉以阳生阴。气足生宝。金玉成宝者。盖以气足而进之以阳。日月生明者。盖以数足而受之以魂。比于乾卦进火。炼阳无衰。火以加数而阳长生也。
真诀曰。离卦龙虎交媾。名曰采药。时到乾卦。气液将欲还元。而生膀胱之上。脾胃之下。肾之前。脐之后。肝之左。肺之右。小肠之右。大肠之左。当时脾气旺而肺气盛。心气绝而肝气弱。真气本以阳气相合而来。阳气既弱。而真气无所恋。徒劳用工而采合。必于此时神识内守。鼻息绵绵。以肚腹微胁。脐肾觉热太甚。微放轻勒。腹脐未热紧勒。渐热即守常。任意放志以满乾坤。乃曰勒阳关而炼丹药。使气不上行以固真水。经脾宫。随呼吸。而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气液造化时变而为精。精变而为珠。珠变而为汞。汞变而为砂。砂变而为金。乃曰金丹。其功不小矣。
道要曰。采药须凭玉兔。成亲必藉黄婆。等到雍州相见。奏传一曲阳歌。此乃与采药日用对行。凡以晚年补完十损一补之功。此法名曰炼汞补丹田。补之数足。止于日用离卦采药。乾卦烧炼勒阳关。春冬多采少炼。干一而离二。倍用功也。秋夏少采多炼。离一而干二。倍用功也。随年月气旺采炼之。功效在前。可延年住世而为人仙。若以补数既足。见验进功。谨节用功。采药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而胎仙完。凡药力全而后进火加数。乃曰火候。凡圣胎坚后。火候加至小周天数。乃曰小周天凡胎圆。真气生。火候加至大周天数。乃曰周天火候。采药而交媾龙虎。炼药而进火。方为入道。当绝迹幽居。心存内观。内境不出。外境不入。如妇之养孕。龙之养珠。虽饮食寤寐之间。语默如婴儿。举止如室女。犹恐有失有损。心不可暂离于道也。
解曰。药是心中真气。兔是肾中真水。黄婆是脾中真液。和合气水而入黄庭。雍州。乾卦。勒阳关。胁腹也。
以上安乐延年之诀。
右小乘法四门。系人仙。
灵宝毕法中(灵宝毕法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金诰曰。阴阳升降。不出天地之内。日月运转。而在天地之外。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昼夜不息。寒暑相推。积日为月。积月为岁。月之积日者。以其魄中藏魂。魂中藏魄也。岁之积月者。以其律中起吕。吕中起律也。日月运行。以合天地之机。不离乾坤之数。万物生成。虽在于阴阳。而造化亦资于日月。
真源曰。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球。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阴道。一日之间而分昼夜。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而定寒暑。日月之状。方圆八百四十里。四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凡八刻二十分为一时。十二时为一日。一月三十日。共三百六十时。三千刻一十八万分也。且以阳行干。其数用九。以阴行坤。其数用六。魄中魂生。本自旦日。盖九不对六。故三日后月魄生魂。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魂于魄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共进四百二十里。而魄中魂半。乃曰上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魄中魂全。阳满阴位。乃曰月望。自十六日为始。魂中生魄。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魄于魂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共进四百二十里。而魂中魄半。乃曰下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魂中魄全。月中尚有余光者。盖六不尽九。故三日后月魄满宫。乃曰月晦。月旦之后。六中起九。月晦之前。九中起六。数有未尽。而生后有期。积日为月。积月为岁。以月言之。六律六吕。以六起数。数尽六位。六六三十六。阴之成数也。以日言之。五日一候。七十二候。八九之数。至重九以九起数。数尽六位。六九五十四。阳之成数也。一六一九。合而十五。十五一气之数也。二十四气。当八节之用。而见阴阳升降之宜。一六一九。以四为用。合四时而倍之。一时得九十。四九三百六。变为阳之数。二百一十六。阴之数。一百四十四。计三百六十数。而足满周天。
比喻曰。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比心肾气液交合之法也。日月运转。在天地之外。比肘后飞金晶之事也。日月交合。比进火加减之法也。阳升阴降。无异于日月之魂魄。日往月来。无异于心肾之气液。冬至之后。日出乙位。日没庚位。昼四十刻。自南而北。凡九日东生西没。共进六十分。至春分昼夜停。停而夏至为期。昼六十刻。夏至之后。日出甲位。日没辛位。昼六十刻。自北而南。凡九日东生西没。共退六十分。至秋分昼夜停。停而冬至为期。昼四十刻。昼夜分刻准。前后进退。自南而北。其数用九也。月旦之后。三日魂生于魄。六日两停。又六日魂全。其数用九也。月望之后。魄生于魂。六日两停。又六日魄全。其数用六也。岁之夏至。月之十六日。乃日用离卦之法。乃人之午时也。岁之冬至。月之旦日。乃日用坎卦之法。乃人之子时也。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日月魂魄往来之理。尚以数推之。交合有序。运转无差。人之心肾气液。肝肺魂魄。日用虽有节次。年月岂无加灭乎。
真诀曰。坎卦阳生。当正子时。非始非终。艮卦肾气交肝气。未交之前。静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盘膝。蹲下腹肚。须叟升身。前出胸而微偃头于后。后闭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一二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关。而放气过关。仍仰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勿开之。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须身耐寒暑。方为长生之基。次用还丹之法。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蹲而伸之。腰间火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至火起为度。自丑行之。至寅终而可止。乃曰肘后飞金晶。又曰抽铅。使肾气生肝气也。且人身脊骨二十四节。自下而上三节。与内肾相对。自上而下三节。名曰天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内肾相对尾闾穴之上。共十八节。其中曰双关。上九下九。当定一百日。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必于正一阳时。坎卦行持。乃曰肘后飞金晶。离卦采药。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始一百日飞金晶入脑。三关一撞。真入上宫泥丸。自坎卦为始。至艮卦方止。自离卦采药使肾气相合。而肝气自生心气。二气纯阳。二八阴消。熏蒸于肺。而得肺液下降。包含真气。日得黍米之大而入黄庭。方曰内丹之材。百日无差。药力全。凡离卦采药用法。依时内观。转加精细。若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自兑卦为始。终在乾卦。如此又一百日之后。肘后飞金晶。自坎卦坐至震卦方止。离卦采药之时。法如旧。以配自坤。至乾卦行持。即是三百日无差。圣胎自坚。勒阳关法。自坤卦坐至乾卦方止。如此又一百日足。泥丸充实。返老还童。不类常人。采药就。胎仙完。而真气生。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丹田。而作陆地神仙。三百日后。行持至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即行玉液还丹之道。故自冬至后。方曰行功。三百日胎完气足。而内丹就。真气生。凡行此法。方为五行颠倒。三田返覆。未行功以前。先要匹配阴阳。使气液相生。见验方止。次要聚散水火。使根源牢固。而气行液注。见验方止。次要交媾龙虎。烧炼丹药。使采补还丹。而煅炼铅汞。见验方止。十损一补之数足。而气液相生。见验方止。上项行持。乃小乘之法。自可延年益寿。若以补完坚固。见验方止。方可年中择月。冬至之节。月中择日。甲子之日。日中择时。坎离乾卦。三时为始。一百日自坎至艮。自兑至干。二百日后。自坎至震。自坤至干。凡此下功。必于幽室静宅之中。远妇人女子。使鸡犬不闻声。臭秽不入鼻。五味不入口。绝七情六欲。饮食多少。寒热有度。虽寤寐之间。而意恐损失。行功不勤。难成乎道。如是三百日。看应验如何。
直解曰。此乃三元用法。谓坎卦飞金晶。下田返上田也。离卦采药。下田返中田也。乾卦勒阳关。中田返下田也。亦曰三田返复。
道要曰。日月并行复卦。蹲升数日开关。贪向扬州聚会。六宫火满金田。
解曰。日月并行复卦者。一阳生时在日为子时。在年为冬至也。所谓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也。蹲升已在前法说。数日。是定一百日。开关。是先开中关。次开上关。贪向扬州聚会。扬州者。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在卦为离。聚会者。真阴真阳交媾。故曰采药。干为六宫。火是气也。勒阳关而聚气。以肺气为金。而下肾之丹田。故曰火满金田。乃行乾卦而勒阳关。聚火下丹田也。
直解曰。日月并行复卦者。冬至甲子时也。蹲升数日开关者。蹲升身以起火。至百日开关也。此乃自坎至艮。飞金晶之法。扬州聚会者。离卦采药交阴阳也。六宫火满丹田。则乾卦勒阳关。聚肺气于下田。自兑至干者也。
道要曰。终南路上逢山。升身频过三关。贪向扬州聚会。争如少女烧天。
解曰。终南者。圣人隐意在中男也。中男即坎卦。艮为山。山是艮卦。飞金晶至巽卦方止。第二百日下功之时也。升身频过三关。贪向扬州聚会。说已在前。争如少女烧天者。少女是兑卦也。勒阳关。至乾卦而方止也。
道要曰。兖州行到徐州。起来走损车牛。为恋九州欢会。西南火入雍州。
解曰。兖州艮卦。徐州巽卦。自艮卦飞金晶。至巽卦方止也。起来走损车牛。车为阳。牛为阴。是夹脊一气飞入泥丸也。九州在人为心。在日为午时。与前采药同也。西南。坤卦也。雍州。乾卦也。勒阳关。自坤至干方止。第三百目下功之时也。
真解曰。此乃第三百日之功。飞金晶之法。起艮而止巽也。九州聚会采药如前。勒阳关。则自坤至干而止也。此是日用事。乃曰三元用法。飞金晶入脑。下田返上田。采药。下田返中田。烧药进火。中田返下田。乃曰三元用事。中乘之法。已是地仙。见验方止。始觉梦寐多有惊悸。四肢六腑有疾。不疗自愈。闭目暗室中。圆光如盖。周匝围身。金阙玉锁。封固坚牢。绝梦泄遗漏。雷鸣一声。关节气通。梦寐若抱婴儿归。或若飞腾自在。八邪之气不能入。心境自除。以绝情欲。内观朗而不昧。昼则神采清秀。夜则丹田自暖。上件皆是得药之验。验既正当谨节用功。以前法加添。三百日胎仙圆。胎圆之后。方用后功。
玉书曰。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见于上者。积阳成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日月也。见于下者。积阴成形。形中有神而丽乎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质。隐于山川。秀媚之气。浮之于上。与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为祯祥。鸟兽得之以为异类耳。
真源曰。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阴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
比喻曰。积阴成形。而内抱真阳。以为金玉。比于积药而抱真气。以为胎仙也。金玉之气。入于地而为醴泉芝草者。比于玉液还丹田也。金玉之气。凝于空而为瑞气祥烟者。比于气炼形质也。凡金玉之气。冲于天。随阳升而起。凡金玉之气。入于地。随阴降而还。既随阴阳升降。自有四时。可以液还丹田。气炼形质。比于四时加减。一日改移也。
真诀曰。采补见验年中择月。月中择日。日中择时。三时用事。一百日药力全。二百日圣胎坚。三百日真气生。胎仙圆。谨节用功。加添依时。三百日数足之后。方行还丹炼形之法。凡用艮卦飞金晶入脑。止于巽卦而已。此言飞金晶三百日后也。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只此兑卦下手勒阳关。至乾卦方止。既罢离卦。添入咽法炼形。咽法者。以舌搅上腭两颊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凡夏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法日用艮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肝气弱。咽法日用坎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法日用震卦。凡四季之月。脾气旺而肾气弱。人以肾气为根源。四时皆有衰弱。每四时季月之后十八日。咽法日用兑卦。仍与前咽法并用之。独于秋季。止用兑卦咽法。而罢艮卦之功。凡以咽法。先依前法咽之。如牙齿玉池之间。而津不生。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颊。以虚咽而为法。止于咽气。气中自有水也。咽气如一年。为数。又次一年。又次一年。为见验。乃玉液还丹之法。行持不过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气愈盛。若行此玉液还丹之法。而于三百日养就内丹。真气才生。艮卦飞金晶。一撞三关。上至泥丸。当行金液还丹之法。自顶中前下金水一注。下还黄庭。变金成丹。名曰金丹。行金液还丹。当于深密幽房。风日凡人不到之处。烧香叠掌盘膝坐。以体蹲而后升。才觉火起。正坐绝念。忘情内观。的确艮卦飞金晶入顶。但略昂头偃项。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向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冷之水。味若甘香。上彻顶门。下通百脉。鼻中自闻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嗽而咽。下还黄庭。名曰金液还丹。春夏秋冬。不拘时候。但于肘后飞金晶入脑之后。节次行此法。自艮至巽而已。晚间勒阳关法。自兑至干而已。凡行此法。谨节胜前。方可得成。究竟止于炼形住世。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超脱也。
道要曰。识取五行根蒂。方知春夏秋冬。时饮琼浆数盏。醉归月殿遨游。
解曰。识取五行根蒂者。为倒五行相生相克。而用卦时不同。以行咽法。方知春夏秋冬。改移有时候也。琼浆。玉液也。月殿。是丹田也。醉归。咽多也。
道要曰。东望扶桑未晓。后升前咽无休。骤马遨游宇宙。长男只到扬州。
解曰。东望扶桑未晓者。日未出。艮卦之时也。后升。飞金晶也。前咽。玉液还丹也。骤马起火。玉液炼形也。遨游宇宙。遍满四肢也。长男。震卦也。只到扬州。离卦也。玉液炼形。自震卦为始。至离卦方止也。
直解曰。玉液。肾液也。上升到心。二气相合而过重楼。则津满玉池。谓之玉液。若咽之。自中田而入下田。则曰还丹。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则曰炼形。其实一物而已。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晶。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采药。添入咽法。咽法随四时而已。此系炼形法。用卦后。添入炼形。自震卦为始。离卦为期。不限年月日。见验方止。体色光泽。神气秀媚。渐畏腥秽。以冲口腹。凡情凡爱。心境自除。真气将足。而似常饱。所食不多。饮酒无量。尘骨巳更。而变神识。步趋走马。其行如飞。目如点漆。体若凝脂。绀发再生。皱脸重舒。老去永驻童颜。仰视百步而见秋毫。身体之间。旧痕残靥。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圣丹生味。灵液透香。口鼻之间。尝有真香奇味。漱津成酥。可以疗人疾病。遍体皆成白膏。上件皆玉液还丹炼形之验。见验即止。当谨节用功。依法随时而行后事。
金诰曰。积阳成神。神中有形。形生于日。日生于月。积阴成形。形中有神。神生于金。金生于土。随阴阳而生没者。日月之光也。因数生光。数本于乾坤。随阴阳而升降者。金玉之气也。因时起气。时本于天地。
真源曰。日月之光。旦后用九。晦前用六。六九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降天地之时。金生于土。土生于石。石生于玉。见于形而在下者如此。日中金乌。月中玉兔。月待日魄而光。见于成神而在上者如此。
比喻曰。日月。比气也。肾气比月。而心气比日。金玉。比液也。肾液比金。而心液比玉。所谓玉液者。本自肾气上升而到于心。以合心气。二气相交而过重楼。闭口不出而津满玉池。咽之而曰玉液还丹。升之而曰玉液炼形。是液本自肾中来而生于心。亦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说也。所谓金液者。肾气合心气而不上升。熏蒸于肺。肺为华盖。下罩二气。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闾穴升上。乃曰飞金晶入脑中。以补泥丸之宫。自上复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还丹。既还下田复升。遍满四体。前复上升。乃曰金液炼形。是亦金生于土之说也。凡欲炼形飞金晶者。当在静室中。切禁风日。遥焚香密启三清上圣。臣所愿长生在世。传行大道。演化告人。当先自行炼形之法。欲得不畏寒暑。绝啖榖食。逃于阴阳之外。咒毕乃咽之。真诀曰。背后尾闾穴曰下关。夹脊曰中关。脑后曰上关。始飞金晶以通三关。肾比地。心比天。上到顶以比九天。玉液炼形。自心至顶。以通九天。三百日大药就。胎仙圆。而真气生。前起则行玉液炼形之旧道。后起则行飞金晶之旧道。金晶玉液。行功见验。自坎卦为始。后起一升入顶。以双手微闭双耳。内观如法。微咽于津。乃以舌抵定牙关。下闭玉池。以待上腭之津下而方咽。咽毕复起。至艮卦为期。春冬两起一咽。秋夏五起一咽。凡一咽数。秋夏不过五十数。春冬不过百数。自后咽罢。升身前起。以满头面。四肢手指。气盛方止。再起再升。至离卦为期。凡此后起咽津。乃曰金液还丹。还丹之后而复前起。乃曰金液炼形。自艮卦之后。炼形至离卦方止。兑卦勒阳关。至乾卦方止。以后起到顶。自上而下。号曰金液还丹。金丹之气前起。自下而上。曰金液炼形。形显琪树金花。若以金液还丹。未到下元。而前后俱起。乃曰火起焚身。此是金液还丹炼形。既前后俱起。兼了焚身。凡行此等。切须谨节苦志。而无懈怠。以见验为度也。
道要曰。起后终宵闭耳。随时对饮金波。宴到青州方住。日西又听阳歌。
解曰。起后终宵闭耳者。为行金液还丹。须是肘后飞金晶。一撞三关。其气才起。急须双手闭耳。耳是肾液之门。恐泄肾气于外而不入脑中也。随时对饮金波者。既觉气入脑中。即便依前法。点头曲项。退舌尖近拄上腭。清甘之水。有奇异之验。甘若蜜味之甜也。当艮卦飞金晶一咽。至震卦方止。青州。震卦也。日西。兑卦也。又听阳歌者。自兑卦勒阳关。直至乾卦。日用离卦。不必采药也。
道要曰。饮罢终宵火起。前升后举焚身。虽是不拘年月。日中自有乾坤。
解曰。此一诀。是金液炼形之法也。饮罢终宵火起者。依前法金液还丹。而艮卦炼形。是起火也。前升后举。飞金晶而起火也。凡玉液炼形之时。先后起金晶入顶。次还丹而复前升之以炼形。是金液炼形之法不同也。当其飞金晶而起火入顶。便前起而炼形。前后俱起。名曰焚身。火起而行还丹。须依四时加减之数行之。此法不拘年月日时。但以谨节专一。幽居绝迹可也。日中自有乾坤。盖午前烧干。午后烧坤。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而背后为干。午前烧干者。为肘后飞金晶。前起炼形也。午后烧坤者。自兑卦勒阳关。至乾卦方止故也。
直解曰。金液。肺液也。含龙虎而入下田。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亦谓之炼形成气。此须于玉液还丹。炼形见验。正当方以谨节幽居。焚香而行此法。金液还丹。而相次炼形勒阳关。如是一年外。方得焚身。焚身即是坎卦。前炼形。以人身前后言之。肚腹为坤。背后为干。焚身。午前烧干飞金晶。午后烧坤勒阳关。凡烧干自下而上。前后俱起。冬夏三日。或五日。而行既济之法。以防太过。使金丹之有润。乃焚身起火中咽也。见验方止。内志清高以合太虚。魂神不游以绝梦寐。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时不畏寒暑。神采变移容仪。常人对面。虽彼富贵之徒。亦闻腥秽。盖其凡骨俗体也。功行满足。密授三清真箓。阴阳变化。人事灾福。神灵皆能预知。触目尘冗。心绝万境。真气充满。口绝饮食。异气透出。金色仙肌。可比玉蕊。去留之处。当所神祇。自来相见。驱用招呼。一如己意。真气纯阳。可干外汞。上件金液还丹。还丹之后。金液炼形之验也。
以上乃长生不死之诀。
右中乘三门。系地仙。
灵宝毕法下(灵宝毕法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
金锆曰。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各守一方。五方异气。各守一子。青帝之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气。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七气。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之五气。黄帝之子。戊已受之。天真土德之一气。自一气生真一。真一因土出。故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而生也。
玉书曰。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数。金木水火土。道之变而有象。东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黄黑。道之散而有质。数归于无数。象反于无象。位至于无位。质还于无质。欲道之无数。不分之则无数矣。欲道之无象。不变之则无象矣。欲道之无位。不列之则无位矣。欲道之无质。不散之则无质矣。道之源也。无象。则道之本也。无位。道之真也。无质。道之妙也。
真源曰。道原既判。降本流末。悟其真者。因真修真。内真而外真自应矣。识其妙者。因妙得妙。内妙而外妙自应矣。天地得道之真。其真未应。故未免乎有位。天地得道之妙。其妙未应。故未免乎有质。有质则有象可求。有位则有数可推。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即天地之有象可求。故知其质气与水也。即天地之有数可推。故知其位远与近也。审乎如是。而道亦不远于人也。
比喻曰。天地有五帝。比人之有五脏也。青帝甲乙木。曱为阳。乙为阴。比肝之气与液也。黑帝壬癸水。壬为阳。癸为阴。比肾之气与液也。黄帝戊己土。戊为阳。己为阴。比脾之气与液也。赤帝丙丁火。丙为阳。丁为阴。比心之气与液也。白帝庚辛金。庚为阳。辛为阴。比肺之气与液也。凡春夏秋冬之时不同。而心肺肝肾之旺有月。
真诀曰。凡春三月肝气旺。肝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若遇木日。甲乙克土。于辰戍丑未之时。依时起火炼脾气。余日兑卦时。损金以耗肺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坎卦时。依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入室。多入少出。息住为上。久闭次之。数至一千息为度。当时内观如法。一意冥心闭目。青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寅至辰。以满震卦。凡夏三月心气旺。心旺者。以父母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心。若遇火日。丙丁克金。于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余日坎卦时。损水以耗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离卦时入室。依前行持定息。赤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巳至未。以满离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肺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若遇金日。庚辛克木。于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余日离卦时。损火以耗心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巽卦时。依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入室。依前行持。白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申至戌。以满兑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肾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若遇水日。壬癸克火。于离卦时。依时起火炼心气。余日辰戍丑末时。损土以耗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坎卦时入室。依前行持。黑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亥至丑。以满坎卦。
解曰。春炼肝千息。青气出。春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以养脾而炼已之真气。乃可坎卦起火炼肾。恐耗其真气。夏炼心千息。赤气出。夏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持。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震卦时起火如前。秋炼肺千息。白气出。秋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止。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巽卦时起火如前。冬炼肾千息。黑气出。冬末十八日。不须依前行止。止于定息为法。终日静坐。养炼如前。乃可兑卦时起火如前。以至黄气成光。默观万道。周匝围身。凡定息之法。不在强留而紧闭。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从有入无。使之自在采药之法。含津握固以压心。使真气不散。凡入室。须闭户。孤幽静馆。远鸡犬女子。一切厌触之物。微开小窍。使明能辨物。勿令风日透气。左右有声。当灰心息虑。事累俱遣。内外凝寂。不以一物介其意。盖以阳神初聚。真气方凝。看待如婴儿。尚未及老。日夕焚香。默祝天隐于山林。功行将半者地仙。跪拜稽首。默祝天寄于海隅洞府。与天下立大功。与黎首除大害。潜迹者天仙。跪拜稽首。三礼既毕。静坐忘机。以行此法。仍须前法。节节见验。若以此便为道。但恐徒劳。终不见成。止于阴魄出壳而为鬼仙。
道要曰。凡行此法。不限年月日时。一依前法。以至见验方止。其气自见。须是谨节不倦。弃绝外事。止于室中用志。测其时候。用二个纯阳小子。或结交门生。交翻反复。供过千日。可了一气。一以夺十。一百日见功。五百日气全。可行内观。然后聚阳神以入天神。炼神合道。入圣超凡。炼气之验。但觉身体极畅。常仰升腾。丹光透骨。异香满室。次以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顶中下视。金光罩体。奇怪证验。不可备纪。
金诰曰。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以体言道。道始有内外之辨。以用言道。道始有观见之基。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真源曰。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余。以万物挠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
比喻曰。以象生形。以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盖高上虚无。无物可喻。所可比者。如人之修炼。节序无差。成就有次。冲和之气。凝而不散。至虚真性。恬淡无为。神合乎道。归于自然。当此之际。以无心为心。如何谓之应物。以无物为物。如何谓之用法。真乐熙熙。不知已之有身。渐入无为之道。以入希夷之域。斯为入圣超凡之客。
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以升身。起火炼气。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烧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和。自然喜悦坐。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勿认。物境自散。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退。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偃。偃不伸腰。少待前后火起。高升其身勿动。名曰焚身。火起魔障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如此三两次巳。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火。火毕清凉。了无一物。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池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叟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亘相献受。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军。亦不得认为好事。盖修真之士。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遁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自戒久受劬劳而历潇洒。一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阴魔。将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胎。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曰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作仙子。到此可惜。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省故也。
金诰曰。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相。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希夷亦未免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玉书曰。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而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而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杳冥莫测名曰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
真诀曰。超者。超出凡躯而入圣品。脱者。脱去俗胎而为仙子。是神入气胎。气全真性。须是前功。节节见验正当。方居清静之室。以入希夷之境。内观认阳神。次起火降魔。焚身聚气。真气升在天宫。壳中清静。了无一物。当择幽居。一依内观。三礼既毕。平身不须高升。正坐不须敛伸。闭目冥心。静极朝元之后。身躯如在空中。神气飘然。难为制御。默然内观。明朗不昧。山川秀丽。楼阁依稀。紫气红光。纷纭为阵。祥鸾彩凤。音语如簧。异景繁华。可谓壶中真趣。而洞天别景。逍遥自在。冥然不知有尘世之累。是真空之际。其气自转。不须用法依时。若见青气出东方。笙簧嘹亮。旌节车马。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叟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出。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结聚而为彩云。乐声嘈杂。喜气熙熙。金童玉女。扶拥自身。或跨火龙。或乘玄鹤。或跨彩鸾。或骑猛虎。升腾空中。自下而上。所遇之处。楼台观宇。不能尽陈。神祇官吏。不可备说。又到一处。女乐万行。官僚班列。如人间帝王之仪。圣贤毕至。当此之时。见之傍若无人。乘鹤上升。以至一门。兵卫严肃而不可犯。左右前后。官僚女乐。留恋不已。终是过门不得入。轩盖覆面。自上而下。复入旧居之地。如此上下。不厌其数。是调神出壳之法也。积日纯熟。一升而到天宫。一降而还旧处。上下绝无滞碍。乃自下而上。或如登七级宝塔。或如上三层琼楼。其始也。一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辄不得下视。恐神惊。而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寤。身外有身。形如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视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然不可顿弃而远游。盖其神出未熟。圣气凝结而未成。须是再入本躯。往来出入。一任遨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形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自此而受或行满。而受天书骖鸾乘凤。跨虎骑龙。自东自西以入紫府。先见太微真君。次居下岛。欲升洞天。当传道积行于人间。受天书而升洞天。以为天仙。凡行此法。古今少有成者。盖以功不备。而欲行之速。便为此道。或功验未证。止事静坐。欲求超脱。或阴灵不散。出为鬼仙。人不见形。往来去住。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夺人躯壳。复得为人仙。或出入不熟。往来无法。一去一来。无由再入本躯。神魂不知所在。乃释子之坐化。道流之尸解也。故行此道。乃在前功见验正当。仍择地筑室。以远一切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不止于触其气。而神亦厌之。既出而复入。入而不出。则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而浩劫不死。既入而复出。出而不入。如蝉脱蜕。迁神入圣。此乃超凡脱俗。以为真人仙子。而在风尘之外。寄居三岛之洲者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息矣。
以上超凡入圣之诀。
右大乘三门系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