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在什么地方
吾佛云:心则是佛,佛则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是道。佛经云:“见性成佛”离心无佛”。中庸云:“率性之谓道”。心者性之所处也,道之所在也。性为天理、为良心、为道心。以此可知道乃在人之心中,不可以他求者明矣,故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是以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练性。释曰:明心见性。又曰:万法惟心。故修道必要先从心修起者,可知矣。
2.心有什么心
人的心只有一个,那有什么心呢?原来人心虽是一个,却是一真一假而合的。有形生于无形,无形驭于有形;虽有者真无依,离无者假难成。有无相依而不可相离者也。
何为真?即无极之本真,为吾人之本性,乃真空妙有之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无朕兆之可观,无端倪之可见,乃自然无为之实理,即吾人之天根也。
何为假?即太极之化工,由无而生有之有声有色,有形有影,可以目睹,可以触摸,乃造化有为之假合,即吾人之血心也。以真性之天根,驭在化工之血心,赖真以成假,借假以显真,真假相依,始有运用之功能耳。
3.修道要从那个心修起呢
欲知修道要从何处着手,须要先知真心与与假心之本末轻重。何为真?何为妄?何为善?何为恶?何为清?何为浊?何为佛?何为魔?须要看得清楚,认得明白,以定存留,方不至于颠倒。天堂地狱,在此分路;苦海乐国,在此分途,欲升欲降,在人抉择耳。
每观世人,往往迷真逐妄,去清留浊,舍本求末,令贼守库,用孤守栖,是谓引鬼入宅,使其监守自盗耳。此乃去佳禾,而留稗草;舍珠玉,而留鼠粪,愚莫甚焉。是以每欲求富贵,日夜营谋钻虑,百计千方。竭尽心思,费尽精力,汲汲以求其福,及其结果。福还未来,祸已先至,欲求安乐,殊不知得乐一时,受苦终身。厌贫贱,而贫贱越增;畏苦难,而苦难越多,这是何故呢?只因求之而不得其道耳。此则用假心以求幸福也之后果也。
若夫圣贤仙佛,当初原亦是为求福德,求极乐,但求之道,与众不同,孔子之成圣、释迦之成佛、邱祖之成道、莫不是去假求真,去浊留清,拾安乐而求淡苦。悉由苦中,了苦向乐所得来的,此即所谓求之而得其逆也。此乃以真心而求福乐之实果耳。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悟透定超尘;
尘凡立功广宣化,化世归根同求真。
4.故修逆要去妄心而求真心
真心无形,被假心锢蔽,以奴震主,以致失了权衡,灵明昏昧,而奴用事矣。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夫天堂大路,本是平坦光明,为被后天假心,招魔聚党,结六贼,兴妖弄怪,兴波作浪,播乱心田,使六神无主,任意胡为,阴阳乘舛,水火不能相济。五行互割,五气不能朝元。群奸割据,五内分崩,弄得阴霾弥漫,毒气氤氲,葛藤遍地,荆棘丛生,沟壑自现,坑堑自生,天堂大路,还能保存本来面目吗?因此路绝人行,此等魔缘障蔽,悉生于血心(假心),故修逆必须先去假心之魔障,而后才能发见真心耳。
张拙云:“一念不生全体现”。
五祖曰:“不识本心,学佛何益”。
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可知假心用事,对于将来身心,一无所益,所得者惟有冤孽债账而已耳。
5.什么谓之假心之魔障
魔障:贪嗔痴爱、酒色财气、名利物欲、情枷爱锁、争强斗胜、虚伪诈骗、奸狡狠毒、巧言令色、骄奢傲慢、其他种种(毛病脾气)
此等魔障,悉为入道之障蔽,果能将此毛病脾气除清,则天堂大路自见,主人翁自现,此则吾佛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吾懦所谓“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即指此也。
6.欲除毛病脾你从何入手
道心清静,人心盲动,只因道心,乃元神在内故静,人心乃识神在中故动。夫道心无欲无念,一性圆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心多欲多爱,凡人之毛病脾气,概由此爱欲而生也。因爱欲而牵动七情,生起六欲,而生三毒,耸动六根,生出六尘,故称六贼,耗损六神,致使六神无主,昏迷失智,逐物外移,神情颠倒,放肆妄为,坠入轮回,转轮六道,故欲去毛病脾气者,必先除去这个万病之源之“爱欲”二字为入手。
清静经云:“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欲既不生既是真静,三花自然聚顶,五气自然朝元”。释家所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道家所谓“虚其心实其腹”;此即儒家所谓“人欲净尽,天理自然流行”。人心既无障蔽,真佛自现矣!故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