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的修持

第八章、 ‘神’与‘佛’的意义和区别

诗曰:皇恩罔极化民安  圣意无私救苦寒

   奥理悟明真道得  普施慈悯挽狂澜

南海观世音菩萨特法驾本宫,欲点破与揭开自万古以来众生传经说法之迷痴、差错和众生所疑,议论纷纷无以得知之真理,让众生了解……

五教圣人本无分大小,只是世间众生缺失人道,为争名夺利,计较多端,自认所归教门之圣神为大,来博取众多的信徒,随意排斥贬谪他教圣神为下界神,失了五教圣人所传真理。众生为此传经说法差错过分,吾于不忍心之下,常常流了无数之热泪。因为‘神’与‘佛’是大公无私,无分国土,无分教别,无分人种,无分富贵贫贱,就是欲救渡天地间之众生。‘神’与‘佛’是一种纯洁、正气之名词。在西方(印度方面)称为‘佛’,‘菩萨’。在中华国土称为‘神’、‘圣’。譬如:‘太阳’;国语称‘太阳’,台语称‘日头’。因此,‘神’与‘佛’的名词是平等的,称呼虽然不同,但意义相同,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所尊敬的神-上帝;也就是和世人所敬拜的天公一样。

‘神’之境界;有职位高低之区分。可比现在一个县之县长,一区之区长的意义分别。神职高者,如同当市长、县长。神职低者,如同当区长、邻长。此就是因各人之阶级、任务有所不同,主要目的皆在于治民、劝民。所以,‘神’的境界,就是场面不同,就是有当县长,区长的境界。世间众生若为官正直清廉,关心民瘼,为人能顺天理,守正道,离世后,即可列入神之果位,万年香火。

‘佛’之境界;可比凡间出家之和尚、尼姑,离开父母,无妻子,脱离酒色、财、气,不间世事,无挂无碍,于庵,观、寺修行之境界。‘佛’的慈悲,在于一心欲清静,以身作则,讲经说法,劝化渡众。所以,‘佛’的境界没有对待,无职位高低大小,消遥自在。发愿念头在于欲渡众与不渡众,欲讲经与不讲经而已。‘佛’就是此区别。

众生应了解,天境、地境、人境,理相同。天庭有天狱;天神犯过,要关在天狱里。人间有监狱;世人若作奸犯科,受法律制裁,则关在监狱里。地府有地狱;地府之阴神,若随便接受阳间不正当、不行正道的人恭请保佑,要受地府监狱之罪。

因此,‘神’与‘佛’之境界有何等之享受,有何等之痛苦,可与人间之庵、观、寺之境界和社会上之境界相比较,就可了解。和尚、尼姑道行即使有多高深!若是犯了法,同样受管区之管辖,受职位最低的区长、乡长之管束,总是脱离不了社会。‘佛’的地位,就如同和尚、尼姑一样的地位。‘神’的地位,如同区长、邻长之地位一样。因此,‘神’与‘佛’是不可顷刻分离,若欲分离的话,就好像和尚、尼姑脱离社会,脱离善信男女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和尚、尼姑须靠万民(有嫁有娶之社会人士)施舍供养,维持生活,而后专心修行,得正果后,必须为万民百姓说法、念经,才有功德。‘神’与‘佛’是一体两面,必须‘神’助‘佛’,‘佛’必须助‘神’,也就是说和尚、尼姑必须助凡尘众生,而凡尘众生必须助和尚、尼姑。再说和尚、尼姑修行渡众之功与凡尘众生施舍之功是平等的,一样高。众生弟子真理能彻悟,就是人上人。

世人修行之心可做到,然而真理未能彻悟,以致所行之功果,被凡尘世俗偏差想法之过而误失,因而欲上天堂反要贬下人间再行修持彻悟真理,方可得道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