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著作释

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讲述
八识规矩颂讲记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 [八识] ,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四训序文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了凡四训序文讲记 《了凡四训》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训他儿子的四篇文章,我们读起来,当然与经典不相同。这四篇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几乎都是说我们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这四篇当中的两篇,是《四训》的重点-改过、修善。我们印的这个本子,有印光法师的序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四训的玄义来读,是介绍这部书的。... 《了凡四训》既然是袁了凡先生教训他儿子的四篇文章,我们读起来,当然与经典不相同。这四篇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几乎都是说我们的毛病;知道毛病就得要改,不改就不能入道。所以这四篇当中的两篇,是《四训》的重点-改过、修善。我们印的这个本子,有印光法师的序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四训的玄义来读,是介绍这部书的。...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
佛陀教育基金会编著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 “了凡四训”语解精编,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着“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了凡四训精解
了凡四训精解 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向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小净土文略说
会性法师讲述
小净土文略说 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遵式法师字知白,俗家姓叶,浙江宁海人,母亲王氏,乞观音而生,从小就随母持念观音圣号。稍长依天台东掖山义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后,初学律宗,继学天台,弘法各处,后住天竺寺撰写净土忏、金光明三昧忏仪等,以师所撰忏仪甚多,世称百本忏主。...
太上感应篇直讲
太上感应篇直讲 太上感应篇这本书,语虽浅近,大益身心;对于止恶行善的促进,冀能发生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师的遗教,印赠这本“太上感应篇直讲”。希望大家诵读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础,进而念佛求生净土,了生脱死。...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把一生修行的心得,和盘托出。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词忽略了,能背诵如流,这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这是宣化上人于一九八五年,在美国洛杉机金轮圣寺讲解《永嘉大师证道歌》时说的。上人悲心切切,效法永嘉大师,为了这“摩尼珠。人不识”,不怕徒费唇舌,方便言说,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相。...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着
白话素书浅释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弘一大师晚晴集讲记
净空法师主讲
弘一大师晚晴集讲记 弘一大师读经与古人著作,把重要文句集录下来,一共有一百零一条,如第一条是由《金刚三昧经》录下来的,第二条是由《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内录下来的,下面都注明出处,将来编中国传统学术精华也照此格式,最好印成一册,这一本书将是全世界最好的书,因为没有一句废话,句句对我们修养处世待人接物都是金玉良言。...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白话浅译 仰望思惟释迦牟尼佛开启一代弘法之时运,乃是为了广大利益有缘的众生,佛陀的言教阐示随着各方时宜和众生的根器,使一切的众生皆能均沾佛法之滋润。若是能够亲蒙释迦牟尼佛圣人之教化,则能依于佛道之修行而悟得三乘之法。而如今像法末法之时福德转薄、因缘疏浅,因此劝导众生归向于极乐净土。 ...
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西斋净土诗白话浅译 成时曰:所谓的“事理分张恶”者,是指舍离了西方功德庄严的阿弥陀佛,而另外计执有一个自性弥陀。舍离了西方功德庄严之极乐世界,而另外取着一个唯心净土。如此则是事相与理体乖违分离,成就了大邪见。自我与他人都受到贼害,毁坏了正法之轮,确实是恶见恶业,将来必定受到十方阿鼻地狱之大恶果报。...
安乐集白话
凡夫居士译
安乐集白话 印光大师在“复邓伯诚居士书”中,告诉我们专心念佛之法,就是要把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才行。唐朝的道绰禅师,原本讲敷涅槃经,后来到石壁的玄中寺,读了昙鸾碑之后,大有所感,从此以后,不再讲说涅槃经,而专门念佛,一生中讲了观无量寿佛经二百多遍。在这二卷“安乐集”中,他分十二大门,引用大乘经文,来劝大家相信净土法门,并求生净土。...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见色起心”这四个字,乃是世间的人一生之中为什么会生病的根本所在啊!今天若是想要断除这个受病的病根,就应当要在这个“见”字上下功夫;非礼勿视,就算见到了也要视而不见,这是最上等的预防功夫;我们本有的良知,是不容易欺骗的;而世间的礼法,也是不容易超越的;若是用严格禁止强制的方法来预防,这是次一等的功夫;...
见闻录白话
凡夫白话译
见闻录白话 两湖地方有个读书人,心地很正直。刚好阴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请他暂时代缺。每隔几天,他就必须去阴间处理事情。他的工作只是检查登记簿,并不需要判案。他看到每个人由于造的业不同,因此受罪罚或受福报,也随之而异。每次他看到有人自己上刀山剑树时,就赶快叫左右的人去救。结果是越救那人,那人却反而上得越快,因此都无法挽救那些人。...
宋澋州释智严白话
凡夫居士白话
宋澋州释智严白话 “宋澋州释智严”是介绍古代一位得戒的比丘。由于现今之人受戒,完全不在乎得戒与否,因此特以古人为例证明。要知道,授戒师不清净的话,受戒者是不会得戒的。如不得戒,则今生绝不能证得果位。大集经中言:“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请仔细思量此言。...
戒杀四十八问白话
凡夫居士白话
戒杀四十八问白话 “戒杀四十八问”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劝在家众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缘故,其中少了十五问,日后如有缘,当补齐。...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有一位来客,对佛法具有崇高的信心,来到我禅居的处所,向前作礼先意问讯,其言辞音声甚为清新逸俗,问吾曰:“修习佛教心法的人,成就佛道的快捷路径,法华三昧常不轻菩萨之行,以及念佛三昧般舟常行之宗,皆是为无上深妙禅之法门者,我期愿能够听闻其详细之旨。”吾对曰:“自从我端拱静默住锡于九峰以来,与世间人经营相异之道。皇上圣旨降临,请我从紫阁山的草堂寺,前狂住持千福寺的法华胜场,如是经过三十年了,希求高远、扣问妙寂者,未有如你之所问者也。...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凡夫白话译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还有罪障极为深重的饿鬼,他们眼睛如电光,吞饮食的咽喉,如针孔般细小。他们没有听过水浆饮枓的名字,也没有吃过任何的食物,他们从不知饮食的味道。他们的四肢百节总是有火在燃烧,身体只要稍微一转动,就吵得有如五百辆车子走动般。...
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宝静法师讲述
阿弥陀经要解亲闻记 宝公上人,素抱教弘天台,行重净土之大愿。远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宏模,近遵莲池、蕅益、谛公、印老之懿范。谈经则字字指归净土,说法、则言言融会莲宗。于旭祖弥陀要解一书,尤番番讲演,频频开导。语意恳切,悲心殷重。如击洪钟于昏夜,寱梦皆醒。鼓金铎于迷途,痴暗咸觉。闻者见者,莫不令其即有念而证无念,即有生以入无生。悟自性之弥陀,达唯心之净土。...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圆锳法师着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明智旭大师。特着要解以释此经。更超前贤之不逮。发所蕴奥之未发。析义判教。劝导信愿。若画龙之点睛。宛转精耀。彻净宗之骨髓。达佛意之普周。类六方之共赞。同诸佛之广长。厥趣幽深。若非再添注释。今人岂易入室。顷圆锳法师。受天津居士林请。讲斯解全文。欲使众闻了若指掌。特先编辑讲义。普令或闻或见。一目贯通。...
冥报记白话
凡夫白话译
冥报记白话 东魏末年,邺下地方的人,一起到西山的矿穴采掘银铜。他们采完出穴之时,穴忽然崩塌。最后面的一个人,由于石头塞门而出不来,不过幸好没有受伤。塞住穴口的大巨石,只留了一点小缝隙,稍微能见到一点日光。这人想大概是出不去了,于是就一心念佛。...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白话
凡夫居士白话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白话 “为判府蒋枢密开讲要义”是宋朝元照法师,应官宦之请,而讲解戒律,他并把比丘戒律,加以简略介绍。...
“信心铭”直解
耕云先生讲述
“信心铭”直解 信心铭是禅宗的法典。我们要研究信心铭,首先应该知道禅宗的特色和禅究竟是什么?否则信心铭就很不容易了解。禅究竟是什么?通俗地说,禅是法界的实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态和不二法门的体现,也就是法的现量。佛法有比量和现量。所谓比量,是理性的认知,是可以用逻辑的方法来理解的。...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净空法师主讲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读过之后,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留候世家
裴骃居士集解
留候世家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悟心铭’浅释
元音老人着
‘悟心铭’浅释 先师骧陆公,为扶助心密行人更加快速地了悟真心、超凡入圣起见,着有‘悟心铭’一首,共四十句,每句四字,共一百六十字,虽文短而字少,但义理丰富深长。整个成佛之真谛和修心要诀,均宣示无遗。...
修心法要-利器之轮
法护尊者原着
修心法要-利器之轮 《利器之轮》是藏传佛教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法护大师传授给阿底峡尊者。其法脉可直溯至释伽牟尼佛的密教化身--金刚总持。本书所昭示的【修心法要】,是一个让生活在繁忙、纷乱社会的现代人受用无穷的法门,是一本修行生活不可或缺的好书。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宝静法师讲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 众生自无始以来,外为天演所驱,内为识情所系,无日不在颠倒错乱之中;是故文明愈进,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惨剧矣!欲思挽救,舍佛法外,无他术也。然于佛法之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门;而念佛法门,欲求其实修实证,非止观法门不以为功。盖净土与天台,实有密切之关系在焉。非明天台之教观,不足以修念佛三昧;非从净土之持行,不足以契天台妙解,所谓相即而不相离也。 ...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然而赞翼辅助阿弥陀佛净土法门的言教观行者,其书籍堆积如山,唯有天台山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最为殊胜超卓。其中援引圣人之言教,开显决断种种疑惑,这就犹如万年的闇室,日光一照顿时明亮而尚有余光。千里之遥的水路途程,只要具足舟船则不必劳苦而自然到达。如果不是法藏比丘阿弥陀佛之应化后身,则不能达到如是之境界。...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云何称之为“性具”呢?这是说众生本有之心性,具足有十法界,所谓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乃是“众生假名世间”。其次还有众生的正报,即所谓佛的五阴、菩萨的五阴,乃至地狱的五阴,此乃是“五阴实法世间”。其次还有众生的依报,即所谓的佛国土、菩萨国土、乃至地狱的国土。(此乃是“依报国土世间”。) ...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 然而诸长老大德匡正扶持净土法门,实在即是扶救其本身之禅宗。《净土或问》的开头章节,便说到永明大师深深有功于宗门、教门,此等言语,邪见偷心尚未断尽者,也不肯直接以之为然。假使说宗门、教门上流根器之人,能参破禅宗的第一则淆伪难解之公案,能讲得透教门的第一个差别名相,能超然于凡夫外道、权教小乘等歧路之上,一去之后更不再入。...
净土法语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语白话浅译 所谓的修行法门,乃是释迦如来对治病症之良药也。医药随着众生的疾病而增广,其数量超过于恒河沙。其中求其至为捷径,最为简要者,则没有胜过于念佛求生净土之法门。可以说是快速出离生死的玄关,疾速成就正觉的秘诀也。然而凡是修行佛道,求于出离生死轮回,必须仰仗三种力量,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本有功德之力。 ...
唯识二十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讲述
唯识二十颂讲记 在我国,唯识宗是大乘八宗之一,为法相宗的异名。法相宗又名普为乘教宗、应理圆实宗、慈恩宗。由决判诸法体性相状故,名为法相宗。由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为唯识宗。由普为发趣一切乘者故,名普为乘教宗。由所谈的义理,均为圆满真实故,名应理圆实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窥基二师所弘传故,名慈恩宗。...
唯识三十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讲述
唯识三十颂讲记 唯识三十颂 ,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
晚晴集讲记
净空法师主讲
晚晴集讲记 《晚晴集》共一○一条,是弘一律师集佛经、祖语、警句所成,前四十九条为上卷,后为下卷。净空法师依序讲演,今结集成册。为便于读者检阅、惕励……,故略事分类;又为避免类别过于琐碎,凡有两可或难以归类者,亦勉而为之。以期本书保有原作之风貌,兼具现代著作体系分明之架构流通于世,以飨有缘,以利有缘。是所至祷!...
现果随录白话
凡夫白话译
现果随录白话 山东人赵志清,以孝廉被选为河间府赞皇县的县令。做官的三年期间,非常的清廉公正且仁民爱物,很得老百姓的爱戴。有一天,他忽然到太守凌圣功的家里请辞官位。太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由于知道宿世因缘的缘故,不得不辞官归故里。太守更加好奇,问他宿世究竟有何因缘。...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华严是经中之海。“海”表示广大无边,无穷无尽。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华严在佛法中又称为经中之王,最尊贵、最高深。华严讲四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只有华严讲得最清楚透澈。华严的特点是事事无碍法界。华严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论”名为“华严念佛三昧论”。...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
兰若主居士辑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 因有此背景,有此思虑,黄石公肯定把张良作为首选人物,暗中跟踪、观察他有好久了。圯桥相遇,在张良是邂逅,在黄石公却是预谋;接着而来的一系列折辱,既是考验,也是上课。直到张良考试过关,才将《素书》给了他,也等于在传给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的同时,告诉他:忍点着,才有好处!...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 行经南浦此地时,在停泊舟船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妇女穿着丝质的衣带,锦绣的衣服和玉耳环,背上肩负着小水瓶而在溪边汲水。园观见到之后即俯首而悲泣曰:“我之所以不想要经过此路途者,就是恐怕会遇到此妇人也。”李源曰:“自从上了三峡以来,我们见到此地如此穿着的妇人也不少了,你何以独独于此地哭泣呢?” ...
‘解脱歌’浅释
元音老人着
‘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楚,对我们修道很有帮助。...
莲华世界诗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莲华世界诗白话浅译 释迦牟尼佛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如是则遍于十方法界之身,即是阿弥陀佛,那么何者是净、何者是秽?何者是乐、何者是苦?然而《净度三昧经》中有云:人一生之中,起一念则受一果报身,百念则受百身之果报,千念则受千身之果报。一日一夜当中所种下的生死业根,后来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百年之中所造的生死业,魂神随着其所造的种种业而受的痛苦,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刹土。...
缁门崇行录浅述
吴锦煌居士着
缁门崇行录浅述 莲池大师是一位精通三藏,解行并重的一代宗师,他老人家不但望重当时,而且泽及后世。他的著作有很多,皆精辟独到,博大融通,风靡当时。甚至有人假冒大师的名字出书以博利,可见一斑。诚如憨山大师所言:“惟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
《碧岩录》讲座
元音老人着
《碧岩录》讲座 《碧岩录》的公案,这是禅宗的语录,或许有人要问:我们修的是心中心密法,不是禅宗,为什么要讲宗门公案?因为心中心密法是与禅宗同一鼻孔出气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之禅,不是禅定的禅。禅定分为四禅八定,是渐次法;而禅宗是达摩祖师所传,叫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不是一步步走的渐次法。我们所修的心中心密法,也同样是直接打开本来,彻见本性的。....
德育古鉴
史洁珵居士辑
德育古鉴 《感应类钞》一书,宜兴史玉涵先生所辑也。其书以“功过格”为之纲;叙述往事,为“功过案”以为之目。为类十有二,为条二百九十有六,间以己意评骘之,终之以净意、立命、改过、积善诸论说。盖将以发明天人感召之理,示天下以善恶之分途。其心则释迦普度众生之心,其道即宣圣有教无类之道。其旨微而显,其事信而征。其语取平易而近人,其理合劝惩而并用。...
弥陀圆中钞
传灯大师钞
弥陀圆中钞 此佛说阿弥陀经。乃释迦如来于深法中作浅说。广法中作略说者也。说既略矣。而智臣为之解。不得不略。义既深矣。而智臣为之解。不得不深。解略不令其智退。理深不令其义阙。以略探广。从容中道。...
“证道歌”浅释
耕云先生讲述
“证道歌”浅释 既名证道歌,它的基本性质和含意,应该是明心见性证悟菩提大道者的正见发抒和心态、境界的叙述,并为免后学解行谬误,慈悲标示出解脱的道路,其珍贵可以想见。有志参学宗门禅者,自应奉为圭臬、南针,庶以直心行直道,直行到家,省却迂曲,岂不快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念佛三昧之所以称为宝王者,实在是因为在一切的三昧之中,其乃是最上的三昧者也。其首先独唱于庐山慧远大师,而后普遍流传于天下,历代以来所有修习净土法门者,其往生极乐世界者非常多,记录著作文章流传于世间,可以证明检验者实在是很多。自从昔日以至今时,阐扬净土法门的书籍非常丰富,无论是是禅宗或是教门之人,无不尊敬而推崇。不论是圣人或是凡夫,悉皆恭敬景仰。...
劝发菩提心文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劝发菩提心文白话浅译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忏悔顶礼,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唯愿慈悲,稍加听察我微渺之言。我曾经听闻:进入佛道的要门,以发心为首;修行最紧急的要务,以立愿居先。誓愿如果建立,则众生可度;菩提心若是发起,则佛道堪成。如果不发广大的菩提心、建立坚固的誓愿,则纵使经过尘沙劫,依然还在轮回;虽然也有从事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演培法师主讲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佛是怎样成的?是由于行菩萨道成的;菩萨道怎会行的?是由发菩提心来的;所以发菩提心就成为菩萨因行与如来果证的唯一无二的推动力,没有这一推动力,菩萨因行固然无人去行,如来果证亦无人去证。这样说来,发菩提心,在大乘佛法中,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应是谁都可以体认到的。做个大乘佛法行者,而说不要发菩提心,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事。...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圆锳大师着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然劝发菩提心文旧传不一,而未有如省庵大师之文之恳切详明者。大师之文,举各教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诸相,及发心十种因缘,为明辨启发之资,而归结于回向极乐,以彰其效。非尤为我侪净业同仁之所宜拳拳服膺者乎!圆锳老法师夙以宏化为家业,屡讲此文,其弟子明如记录之,于此文义蕴诠发无遗,可谓善述者矣。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文珠法师讲述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发起讲解此“劝发菩提心文”的因缘,远在一九九一年一月,当时本人在主理祖庭重建落成,返美经港,应大屿山宝莲寺的邀请,主持佛学讲座时,仇净芬居士,即请本人下次来港,一定要到净基佛学会讲经。后来,钟太在长途电话中告诉我,仇居士想请我讲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讲述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此一篇文,是净土大德,省庵法师所作。师在阿育王寺,供养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发起两种感想:其一为:不生佛世,不见真佛,自悲悲人。其二为:犹得读经典,犹得见真身舍利(灵骨),自庆庆人。于涅槃纪念日,作供舍利大会;发四十八大愿,作此文以劝人发心。...
读《角虎集》有感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读《角虎集》有感 这个书按北京话讲叫作《角虎集》,长了犄角的老虎。这个书名是根据永明大师的一首偈子:"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在为人师,将来作佛祖。"而来的。有禅有净土,在禅宗你是开悟了的,念佛能念到一心,这是"有禅有净土"带角之虎。虎本来就很稀少,勇猛为兽中之王。带角之虎就更厉害了!...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这本讲义是采取唐朝善导大师的注解,他将这部经从玄义到经文分成四个部份,所以又称为“四帖疏”。今天选出这一章,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即“发菩提心”。净宗常说“三心圆发”,所谓“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心发的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心。...
赞阿弥陀佛偈略说
会性法师讲述
赞阿弥陀佛偈略说 宋神宗熙宁间人,距今约一千多年。师专修净土,着有净土修证仪,赞佛偈出于此(惜净土修证仪已失传),据净土三经而作,文句字义佳美,故流传甚广。师寂于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春秋五十五。师五十五岁往生,比蕅祖年轻,高僧传里,壮年往生者不少,都属宿世修行,度生之愿未满的再来人,因缘成熟,不论年龄多寡,便撒手西归了。...
改造命运的方法
古大德着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施送善书者,天神必感应。阅后转送人,功德更非轻。
若能长持久,养子获麒麟。贫贱转富贵,长寿如松柏。
患难得救星,功能回造化。若能坚信此,命运焕然新。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
净空老法师 讲述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 诸位大德同修,今天的因缘非常殊胜,佛家一般剃度的仪式,都是在上午举行,仪式完毕之后,照例是上供。今天我们的仪式,放在此刻举行,意义不比寻常,正是与本经关系非常的密切。世尊为我们说这一部经,要以现代人的话来说,是他老人家在三千年前预知现代||也就是三千年后的今天,出家在家,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乃至于净土,皆不能成就。...
孔明碑文
孔明
孔明碑文 孔明先生碑文。语虽粗浅。内藏玄针包罗金丹大道。预定天地气运。斯世该现。普度原人。洵救世之宝筏也。奈 神人之言隐。众生苦不解。得 纯阳大帝乩语以昌明之始。知性命当修。劫难能躲。初期二期。均有成法。 皇天普传大道之心。 孔明遗留碑文之意。炳若日星矣。然莫为之前。虽美弗振。莫为之后。虽盛弗传。碑文乩语。觉迷灵丹。志切阐道。意在度善。使不刊刻印施。以公同志。...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唐沙门慧海撰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妙什维那。四明翠山。大中理公之神足。夙具灵根。素培智种。禅余之暇。阅此老语录有所证入。平生碍膺之物。脱然而去。从上佛祖舌头。一无所疑矣。此亦古塔主睹云门语而嗣之。正所谓也。故捐资镂板以广其传期以后之来者。同一了悟。存此心者。岂浅浅耶此之功勋不坠。行愿弥坚。盖可见矣。庶几法流不泯。派永接于曹溪。灯焰长存。光愈明于少室者也。...
三十六式动禅
妙空老和尚
三十六式动禅 佛乘宗由近代高僧 妙空老和尚所传,生理、心理并重,为菩萨圆修六度,明心见性,圆证真如之法要,其对全身组织机能功用之发挥,心能之理用,以至质能互变,智、德、体、相、理、事、能、用、时、空,与法界理量一如,全体大用之圆成,皆有具体之修行方法,大师乃圆证一心之圣者,余少时从师参学,深觉理深事简,功效宏速,因鉴于工商社会,生活竞争紧张繁忙,致科技越进步,而道德越堕落,身心患病者日增,为发扬中华文化,增进全民之健康福祉计。乃将师传综合本人数十年修持之经验,先整编三十六式,以贡献于社会,分初、中、高三级传授,(信仰佛教则另有加行修法)。初级行功不分宗教、男女老少皆易修学,强身袪病,功效神速。欢迎各界人士参加指导研修以宏传国粹,而广功德。...
冠导阿毗达磨俱舎论
冠导阿毗达磨俱舎论 佐伯旭雅上人 编辑冠导阿毗达磨俱舍论 杉原春洞濑边惠灯勘文之。......
五教合编
王凤仪先生
五教合编 人生于天地之中。惟此性命而已。是以诸大圣人受天之命。而以道德性命伦常之理示喻之。期人人出苦得乐。由黑暗而达于光明也。上天不忍人由愚昧而残生。故生圣人以旋教化。其倡以神道者。警人之信心。倡以天道者。专人之信心。倡以人道者。乃启人之信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