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德著作

资料来源:报佛恩网

八大人觉经略解
蕅益大师着
八大人觉经略解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淳熟,记忆不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了凡四训
袁了凡居士着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憨山大师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圆觉二字,直指一心以为法体。此有多称,亦名大圆满觉,亦名妙觉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来藏清净真心。楞伽云寂灭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称虽多,总是圆觉妙心。唯此一心,乃十法界凡圣迷悟依正因果之本。为诸佛之本源,号为法身;为众生之心地故名佛性。...
大乘起信论直解
憨山大师解
大乘起信论直解 起信论者,乃马吓鸣大师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以为发起正信也!故立论宗法界一心,开真妄二门,彻生灭之本、穷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止观之妙门,总括一万一千余言;理无不尽、事无不该,可谓大教之关钥、禅宗司南也!...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蕅益大师讲述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故于如来灭后,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蕅益大师着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 七大次第,先根后识,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众生,须依念佛得度。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能摄一切三昧故也。...
五方便念佛门
智者大师着
五方便念佛门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佛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三世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异无别。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此文良证。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周安士居士著述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文昌帝君,现圣贤身而为说法,着《阴骘文》,以训士子。发端即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明乎人生必有后世,未尝断灭也。继之以“如我存心,天必锡福”,明乎善恶必有征应,纤毫不爽也。迨其篇终,直曰:“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见救世苦心,真诚切挚。非皆吾儒所当奉以周旋,罔敢陨越者乎?...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
蕅益大师讲述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 忆辛未冬,寓北天目,有温陵徐雨海居士,法名弘铠,向予说此占察妙典,予乃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癸酉冬日,寓金庭西湖寺,依经立忏。乙亥夏初,寓武水智月庵,讲演分科。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沓,弗克如愿。屈指十五年来,梵网、佛顶、唯识、法华,皆已注释,独此夙愿,尚未填还,亦可叹也。...
老子道德经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着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予少喜读老庄、苦不解义。惟所领会处、想见其精神命脉、故略得离言之旨。及搜诸家注释则多以己意为文、若与之角、则义愈晦。及熟玩庄语、则于老恍有得焉。因谓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也。以老文简古而旨幽玄、则庄实为之注疏。苟能悬解、则思过半矣。空山禅暇、细玩沉思、言有会心、即托之笔。...
西归直指
周安士居士著述
西归直指 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
续法法师着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 众生迷而不觉,诸佛觉而不迷;世间虚而不实,法性实而不虚。即生心而见佛心,即世界而成法界者,其惟八大人觉经焉!不考其文,罔征迷悟之本;不研其义,靡测真妄之源。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于鸡园应语小乘;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为佛子宜扬大觉。...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蕅益大师着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佛说四十二章”六字是别名,异众经故。就别名中,“佛”为能说之人,“四十二章”为所说之法。“佛”者,梵语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凡夫,觉他不同二乘,觉满不同菩萨。即是释迦牟尼如来,万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
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
窥基大师撰
佛说阿弥陀经通赞疏 详夫理绝众诠。岂三乘之可摄。智圆万德。非十地以能观。布慈云而四生。洒法雨而湿九有。由是降神兜率。诞迹迦维。厌欲乐于王宫。获真常于觉树。良以群生业惑。魔党增强。腾苦海以辟三途。溺慈舟而吞万善。是以高张教网。直指净方。是入圣之玄门。乃超凡之妙躅。十重净土。约地位以等差。九品莲台。契根宜之次第。大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蕅益大师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慧远大师撰疏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此经始终。文别无三。序。正。流通。初至对曰愿乐欲闻。是其由序。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已下。是其正宗。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已下。是其流通。化必有由。故先明序。由序既兴。正陈所说。故次第二辨其正宗。圣者说法。为利群品。说经既竟。叹胜劝学。付属傅持。故次第三辨其流通。...
佛遗教经解
蕅益大师着
佛遗教经解 述曰:天亲菩萨,以七分建立所修行法,释此经义。推征精密,开诱殷勤,万古以下,无能更赞一辞。观其言曰:“为彼诸菩萨,令知方便道。以知彼道故,佛法得久住。灭除凡圣过,成就自他利。”噫!此经奥旨,菩萨诚尽之矣!末世钝根,读菩萨论,或解或不解,或昧或明,虽有源师节要、宏师补注,仍亦摄机未遍。今不揣庸愚,辄复为解。庶几下里巴人,易为赓和而已。...
金刚决疑
憨山大师着
金刚决疑 此经,此方解者极多,都不合佛意。独西域天亲菩萨,以二十七疑分经,极是。但意出于圣人,而论传此方,已经翻译。且译人有巧拙不同,言不达意,反生滞碍,使学人难省。此微妙幽旨,非口所宣,一落言铨,便成渣滓。况着粗浮文字,何以达妙!此注述之难于描写佛心,不无救颦之丑。即如世人作行状,但可述事,不能传神。此其难也。...
信心铭
僧璨大师着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 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 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 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 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
起信论示胜异方便释
蕅益大师着
起信论示胜异方便释 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往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
般若心经指掌
永觉禅师着
般若心经指掌 古今疏心经者,不为不多,然求其好疏不可得。永觉大师以天纵知见,为此指掌,光前绝后,独揭斩新日月。其子为霖禅师,着请益说一篇,探赜钩深,说破他人说不到处。余视此二注希有,如优昙华,不敢辄擅其美,刊行于世,以贻后学。若有英灵衲僧,悟空华之无蒂,知玄珠之有光,庶几不辜他说经作注之心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
憨山大师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窥基大师着
论三世因果的殊胜 赞曰。今为有情结习所蔽。敬受邪教诽毁大乘。于空有经如言计着随印所解互生厌希。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虽乐略经而不能了。于真俗谛竞说有无心境法中递生取舍。令正法义真谬具分。信学有情皆获利乐。依先所授略赞中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法藏法师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夫以。真源素范。冲漠隔于筌罞。妙觉玄猷。奥颐超于言象。虽真俗双泯二谛恒存。空有两亡一味常显。良以。真空未尝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不空之空空而非断。不有之有有而不常。四执既亡百非斯遣。般若玄旨斯之谓欤。...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
弘赞大师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方如来度生之要道。凡百行人作佛之良谟。文简而义丰。词约而理着。普令上中下根。同得一超直入如来地。于诸经中。最为第一。虽只二百六十字。而六百卷大般若甚深义理。包括罄尽。良以如来智慧。自在无碍。随彼当机。广略适宜。广之则罄海墨而莫尽。略之则觅一字而叵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益说
为霖禅师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益说 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乃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菩提。是知般若不独菩萨所师,亦为诸佛所师,故尊重也。然般若有三种:一实相般若,即真空心体。二观照般若,即心体上本有大智慧光明。三文字般若,即自心如来后得智中流出声名句文,诠显自心若法若义浅深次第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蕅益大师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佛法及众生法。广明般若。今但直约心法显示般若。然大部虽广明佛法及众生法。未尝不即心法。今文虽直明心法。未尝不具佛法及众生法。故得名为三无差也。...
略论安乐净土义
昙鸾法师着
略论安乐净土义 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故。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经曰。阿弥陀佛本行菩萨道时、作比丘名曰法藏。于世自在王佛所、请问诸佛净土之行。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即于佛前、发弘誓大愿、取诸佛土。于无量阿僧祇劫、如所发愿、行诸波罗蜜。万善圆满、成无上道。别业所得非三界也。 ...
欲海回狂
周安士居士著述
欲海回狂 辛酉季夏,余与周君纳凉于荷亭之畔。握手论心,盱衡今古,因及福善祸淫之理,周君喟然长吁而作曰:“色欲之惑人,甚矣哉!贤智犹或不免,况其他乎?”余低回良久,窃思劝人于一时,不如劝人于千古。爰以编辑是书为请。...
净土十疑论
智者大师说
净土十疑论 第一疑: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净土玄门
蕅益大师着
净土玄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在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净土要典
蕅益大师着
净土要典 大师于法海观澜中,列示净土要典二十三种(即以上各书)。今为学者便于研习起见,附录“版本”、“译人”或“作者”,及“提要”如下:...
最上乘论
弘忍禅师着
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闇。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续法法师着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楞严经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则此章经、诚为销罪之巨冶、愈病之灵丹、修心之捷径、求生之要术也。若能常持、无苦不除。无乐不与。无愿不遂。无果不得。凡见闻者、宜三复焉。 ...
无量寿经起信论
彭际清居士述
无量寿经起信论 二林淹贯儒释,邃古文辞。感于此经阙乏完善之本,与夫诸师疏解之未精,龙舒校删之有失。于是矢发大愿,博考经典,疏瀹信义,激励信念,效马呜菩萨意,撰述是经起信之弘论。综其梗概:首曰、明教体,阐发自他、性相、因果、生佛、一而非二之深义。...
华严三昧章
法藏法师集
华严三昧章 华严三昧章一卷,新罗崔致远作贤首传。用华严三昧观直心中十义配成十科。证知此章即观文也。东洋刻本改其名为发菩提心章。于表德中。全录杜顺和尚法界观文。近三千言。遂疑此本非贤首作。庚子冬。南条文雄游高丽。得古写本。邮寄西来。首题华严三昧章。雠校尽善。登之梨枣。因来本作章。故仍其旧。尚有华严世界观。求而未得也。...
华严经要解
戒环法师集
华严经要解 庚戌冬,先师明观老和尚示寂,治丧之余,悲思纷集。因忆师所付遗作中,曾记述在浙东行化时,有治习华严得不可思议神妙境界等语,顿起业尽情空廓然无碍之观。即屏居香港光明讲堂,读诵大经,迥向吾师,随读随记,以资探索,并检同全部华严著述集要为参究。其中有宋温陵戒环比丘所集华严要解,解妙义丰,不厌三复。...
万善先资集
周安士居士著述
万善先资集 生当劫浊,世运江河,先圣睹极重难反之势,万不得已,为害去太甚之言。而经传遗文,犹未免为饕夫藉口,言之可胜悯叹。友人安士周子,慨然著书,警发良心,挽回杀运,搜抉分疏,披诚沥血,兼示域外之旷观,大破拘儒之陋说,期于大梦顿觉,沈屙必疗而后已。实贪残世界中大光明幢也。同志相劝,梓而传之。念杀为戒首,仁为善元,诸圣昭垂,决定明诲,因目之为《万善先资》。...
万善同归集
延寿大师讲述
万善同归集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
达磨大师四行观
达磨祖师着
达磨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磨祖师着
达摩大师血脉论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达磨大师悟性论
达磨祖师着
达磨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达磨大师破相论
达磨祖师着
达磨大师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顿悟入道要门论
慧海禅师着
顿悟入道要门论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慧海之法界,令开宝藏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于是曲设多方,垂慈利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妙什维那、四明翠山大中理公之神足,夙具灵根,素培智种,禅余之暇,阅此老语录,有所证入;平生碍膺之物,脱然而去。...
传心法要
断际禅师着
传心法要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蘗山鹫峰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亦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虚空中,光明照耀,净无纤埃。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运念即乖,然后为本佛。...
楞严经悬镜
憨山大师着
楞严经悬镜 慨夫文词简奥、义理幽深,虽诸家注疏精畅发明,而学者贪程罔知捷径,致使理观昧于陈言,修习失于正受;清不揆固陋,志尝刻意斯文,杜绝见闻,穷历冰雪,顾智识暗昧非敢妄拟圣心,每于一线通途粗述鄙意潜修之士若揽镜以照形,愿即事安心顿融藏性者矣!...
缁门崇行录
莲池大师着
缁门崇行录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僧云:“甚矣!子之固也。利以慧入,钝以福修;沙门者,取慧焉,足矣,德行奚为?”
予曰:“先民有言,德行本也。又云士之致远者,先器识,况无上菩提之妙道,而可以受非其器乎哉?” ...
莲池大师戒杀文
莲池大师着
莲池大师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怨业,相习成俗,不自觉知。昔人有言:可为痛哭流涕长叹息者是也!计其迷执,略有七条,开列如左,余可例推云。
彻悟大师遗集
唤醒、了睿辑录
彻悟大师遗集 彻悟语录。洵为净宗最要开示。倘在蕅益老人前。决定选入十要。然具法眼者。肯令此书烟没不传乎。以故钱伊庵居士于嘉庆二十四年择要节略。名彻悟禅师遗稿。刊布南方。同治七年。杭州谂西师依伊庵本。重刻于杭州。同治十年。杨仁山居士又稍节之。改名语录。刻于金陵。光绪十六年。扬州贯通和尚刻净土十要。依仁山本。附于十要后以行。今排十要原文。特附于十要第十之后。...
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蕅益大师着
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然此四土,有竖、有横:若以自修行力,断尽见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断尽尘沙,兼破无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实报;断尽无明,方出同居、方便、实报,而入寂光;即名为竖。若仗阿弥陀佛愿力,未断见思,即能出娑婆秽,生极乐净;即生极乐,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三种净土;不必舍身受身,然后证入,故名为横也。...
蕅益大师四十八愿文
蕅益大师着
蕅益大师四十八愿文 第一愿者:我本发心,为欲上报慈父生我之恩;惟愿三宝慈悲力,今我无始以来,经生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能令闻我名者,亦得上报父恩!...
蕅益大师法语
蕅益大师着
蕅益大师法语 念佛工夫,祇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
窥基大师着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答问 此之横竖,约自力、他力、断惑、带业、而论,不约境谛观智。故念佛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亦不可以参禅为例。若论谛智,四教观行有析空、体空、次第、一心之不同;谓前三竖出三界则可,谓非横非竖之一心三观亦为竖出、可乎?...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传记
蕅益大师着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传记 蕅益道人闻而叹曰:甚矣!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夙世善根、信根不可思议也!鹦鹉鹤鸽犹得往生,谓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辈生于末世,既无天眼,又无宿命智通,佛语不信,更信何语?苟于佛语谛信无疑,则娑婆何啻旅邸,净土何啻家乡。...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诗偈
蕅益大师着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诗偈 极乐大圣 法界医王 入慈悲定 放智慧光
尽未来际 恒照十方 众生念者 摄取不忘
以如幻力 应物现色 妄想稠林 相好百亿
即影即真 不二不忒 嗟彼生盲 觌面弗识
别觅玄机 翻堕见惑 我今稽首 满月万德
愿共含灵 归安养国 ...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论述
蕅益大师着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论述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之量。祇因迷妄,遍计横生,背觉性而九界杂陈,昧真境而三土幻现。劳我 世尊,垂慈设教,随众生根性,示无量法门:或显了说,或隐覆说;或曲接偏机,渐令入道;或直设圆种,顿使开明;或从一法中,分别说为无量;或以异方便,善巧助显一乘。...
龙舒净土文
王龙舒居士着
龙舒净土文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正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着。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
龙舒增广净土文
王龙舒居士着
龙舒增广净土文 今人见古版书,往往兴趣缺缺,致将宝藏当面错过。古大德对龙舒净土文,多有赞叹,宋、元、明皆有善知识发心重刻,其中元朝重刻,木板竟刻出舍利,故将此书重新打字排版,希望此一版本,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不致错过此千古奇书。...
弥陀疏钞
莲池大师着
弥陀疏钞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界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弥陀圆中钞
传灯大师钞
弥陀圆中钞 此佛说阿弥陀经。乃释迦如来于深法中作浅说。广法中作略说者也。说既略矣。而智臣为之解。不得不略。义既深矣。而智臣为之解。不得不深。解略不令其智退。理深不令其义阙。以略探广。从容中道。...
劝发菩提心文
省庵大师着
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观音慈林集
弘赞法师编纂
观音慈林集 稽诸佛乘,观自在大士,久远劫前,已成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以慈悲愿切,倒驾慈航,退而辅弼极乐莲邦之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之释迦世尊,救度众生,脱离苦海;感应圣迹,固堪广充栋宇也。清康熙初年,粤东鼎湖山沙门释弘赞在掺,为报亲恩,虔诚绘象礼忏,感召大士拈莲放光,缁素咸睹。由是寻究三藏,检阅传记,并征据见闻,纂编观音慈林集,梓以行世,盖三百年于玆矣。...
观经四帖疏
善导大师集记
观经四帖疏 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明。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怎样获得真实福报
印光大师
怎样获得真实福报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鸡蛋荤素说
佚名
鸡蛋荤素说 每个人的体内都自有一套天生就相当完备的免疫系统,身体如有不平衡,这系统就会自我检视,发出警报,进而自我修补,恢复健康。然而,现代人身体一有不舒适的征兆,也就是对体内异状发出警报,都会习惯性的找出止痛药、退烧药、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来吃,反而抑制了原本天生的警报系统。殊不知,此警报现象的发布,正好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作息与饮食已经出现了不正常,同时也是藉此管道来排除体内的毒素。。...
证道歌注
唐,永嘉禅师
证道歌注 永嘉真觉大师。乃祖席之英人也。法讳玄觉少而落彩。聪敏颇异。始者习天台智者教观。即左溪同时也于是遍历讲肆忝知识。忽一日因览涅槃大经洞明法旨。即往曹溪。六祖印可。祖叹其深证。即时遽然告归。少留一宿。故为一宿觉焉。则以所证法门。发言为歌。以警未悟。师复豫其冥感。。...
道学粹语
道学粹语 大道无名,强名曰道。夫道者何?先天之灵光是也。天以是灵光而覆,地以是灵光而照临,万物以是灵光而长养,孟子善养,即善养此灵光也;孔子默识,亦即默识此,灵光也;此灵光普照三千人千世界,凡三千大千世界之飞潜动植,莫不以此灵光而为生生化化之机,是故圣贤仙佛,从事修养,同一炼此灵光为急务!...
素书
秦,黄石公
素书 素书,传说为上古之三略,乃我国古代之经书。秦末时期,张良椎始皇于博浪沙,椎击副车不遂,“在秦张良椎”文天祥列入正气歌中,与孔子春秋振起浩然正气,先后辉映!当时秦始皇侥幸不死,大索椎击仇人,张良埋名隐姓从开封府南下走下邳,“圯桥进履”遇老人得授“素书”之传奇!老人乃秦之隐君子,上古遯世圣人,由来不以名示后世,老人殆知秦之将亡。...
中庸心德
宋,朱熹子
中庸心德 中庸一书,乃子思所作。子思是孔子之孙,姓孔名伋字子思,授学于曾子,独传孔门心法。作中庸一书,共分三十三章,以述圣祖之业。后又授弟子孟轲则孟子也,子思乃继天立极,开道统之传。有自以来,则“允执厥中”尧王以授舜也。而后舜又传禹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
中庸辑义
宋,朱熹子
中庸辑义 中庸一篇,汉儒列于传记,相为传诵。唐贤尊信其书,为之论说。迨至炎宋,濂洛关闽诸大儒出,又别自为偏,推崇备至。前贤言之尽矣,愚又何为而辑也?曰:中庸之辑,辑其义也。”考中庸二字,为圣门传授心法,其微言奥旨,莫;思议。尧以允执厥中四字,传之舜;舜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颜曾思孟;孟子殁,不得其传焉。。...
合宗明道集九卷
冉道源集录
合宗明道集九卷 班氏汉志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同死生之域。夫遗俗得意之徒。山林养性之家。理其神。全其形。吹煦呼吸。吐新纳新。运精运气。结丹成道。羽化而登仙。与天地同久者。载籍相属也。然而流俗庸众。根性浅薄。或闻至道之言。而如醉似痴。或睹大道之论。而嗤笑嗢噱。此膏盲沉没。不可救药者矣。往古达士。志道如稽叔。乃谓神仙特受气。禀之自然。。...
万法归心录
清燕京小杨山沙门祖源超溟着
万法归心录 余非释氏。而辄喜释氏之书。非喜释氏也。喜释氏而同乎孔氏也。孔氏之书。平近切实。智愚共遵。释氏之书。微妙亦深。难以户说。若于微妙玄深中。仍能平近切实。虽谓释氏同孔氏之书可也。万法归心录者。小杨山祖源禅师所著也。禅师道谊超深。直窥无上。悯苦海茫茫﹒欲举斯世尽登彼岸。爰着是录。以觉群迷。其名万法归心者何。。...
道德善语录
不详
道德善语录 有师道。然后有学问。有学问。然后有识见。有识见。然后有胆量。有胆量。然后有才能。有才能。然后有猷有为有守。无师道。乃以无学问。无学问。乃以无识见。无识见。乃以无胆量。无胆量。乃以无才能。无才能。乃以无猷无为无守。师道之关系大矣。然宇宙事物。新故相生。执故以废新。则故失其为故矣。执新以废故。则新失其为新矣。一故。一新。沟通融洽。道在其中矣。。...
心相篇注解
华山陈希夷先生
心相篇注解 荀子有言:论形不如相心,相心不和择术。此陈希夷先生心相名编所由来也。夫人情莫不欲趋吉避凶,求福辞祸,惟吉凶福祸以来,不在乎五官百骸之生成,而系于方寸一念之善恶,陈宏谋先生于序论中言之详矣。世之人,知吉福之可趋求而凶祸之宜辞避也,独不知内修其心,外持其行,心术之不端,行为之或缺,是谓求祸而辞福,此岂人之情哉,物有以蔽之身,赵宋之初,图南陈公抟以儒道名于世。。...
黄石公素书释义
任法融
黄石公素书释义 终南山自古为尘世仙源, 汉魏以降, 高人逸士多出其间。 游其地者, 喜其泉石之美,乐其林壑之幽。昔年访楼观台,缘识任法融道长,接谈之余,见其气歙神凝,抱朴涵冲,积学深厚,世人罕能测其量。近得其手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行将付梓,远道邀为之序。此书以道教内丹之学,阐阴符之旨,备一家之言。。...
化性谈
王凤仪讲话
化性谈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扶住气火,才能成道。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扶住,他就为我用。降伏不住,他就是妖孽了。...
人人皆当成佛
元音老人讲述
人人皆当成佛 本文是由明如、明仁二居士根据元音老人生前(1995年)在青岛所作的一次开示录音整理而成的。原整理稿附有前言和后记,今只取开示的正文部分。......
如何消除贪瞋痴慢疑
元音老人着
如何消除贪瞋痴慢疑 贪瞋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着
略论明心见性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
天目中峰禅师垂示法语
天目中峰禅师
天目中峰禅师垂示法语 师子正宗禅寺示众。所起之因既的。所期之果必亲。所操之志惟真。则其所诣之地。不期实而实矣。教中谓三世如来。咸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谓佛知见者。乃破生死根尘之利具也。佛祖谛观三界诸微尘刹。满中众生无一刹那而不受生。......
释迦如来密行化迹全谱
释迦如来密行化迹全谱 阿育四传云尔时阿育王往诣鸡头摩寺至上座耶舍前合掌而言。我今于閰浮提内。造立八万四千宝塔。上座荅言善哉善哉。王若欲得一时作塔我于大王作塔之时。以手障日。遍来国界手障日时尽起立塔。王闻语已。还于本宫。便造八万四千宝箧金银琉璃以严师之。......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普觉禅师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臣僧蕴闻窃以佛祖之道。虽非文字语言所及。而发扬流布。必有所假。而后明譬。如以手指月手之与月初不相干。然知手之所指。则知月之所在。是以一大藏教。为世标准。于今赖之臣山野微贱。遭值圣明。屡获瞻望。清光禀承。音旨圣言。高远非凡。所及斯道。庆幸有待。而兴窃欣。希阔之逢敢。……
大颠和尚注心经
大颠禅师了通述
大颠和尚注心经 夫心经者。未曾举起。已是分明。何须注解。然而世尊。出世应现。种种相谭。…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高丽国普照禅师脩身心诀
古德禅师、普照禅师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高丽国普照禅师脩身心诀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只要众生自见本性。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
十大愿力词句解
王迪卿恭书
十大愿力词句解 愿力者。发广大慈悲心愿。力而行之。佛经智度论。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须愿力。吾师萧公昌明夫子。愿力宏大。明三界。达九垠。申正气。挽罡风。消浩劫。复清平。济世功伟。万代仰宗。十大愿力。句解精通。四民皆悦。五气和中。进修德业。乐大同。…
梦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
梦参老和尚开示 愿力者。发广大慈悲心愿。力而行之。佛经智度论。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须愿力。吾师萧公昌明夫子。愿力宏大。明三界。达九垠。申正气。挽罡风。消浩劫。复清平。济世功伟。万代仰宗。十大愿力。句解精通。四民皆悦。五气和中。进修德业。乐大同在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圆满,南下九华山,朝礼地藏菩萨道场,正遇上六十年举行一次的开启地藏菩萨肉身塔法会。由于因缘殊胜,为老和尚尔后弘扬地藏法门埋下深远的影响。。…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
李毓秀
索达吉堪布:《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有何时代意义?作为成年人、作为出家人,是否有必要学?为什么?父母呼唤你,或吩咐你做事,你应该怎么做?佛教中有这些孝顺的理念吗?。…
人生最后的功课
圣严法师
人生最后的功课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误解这是在散播悲观主义。 事实上,在佛教的观念中,身体上生老病死的变化,只不过是假相而已,学习并实践超越这些假相的方法,才是佛教教义的重心所在。。…
地藏王菩萨灵验事迹
心然法师
地藏王菩萨灵验事迹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一切众生,沉沦六道生死海中,受无量苦恼,于心不忍,因此垂示同体大悲心,现种种形,说种种法,拔除众生无量苦恼,并与以无量快乐,此即是菩萨行愿,也即是菩萨宏法利生的事业。…
弟子规
索达吉堪布
弟子规 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而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佛教理论还是世间格言,只要用得上,对自己心行起到断恶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心善则善、心恶则恶,所以,本论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净空法师法语(初续编合刋)
净空法师讲 刘承符居士辑
净空法师法语(初续编合刋) 禅宗祖师慈悲心重,不许研究经教,恐学人执着文字,向名言中觅般若,徒增所知障,乃用遣荡工夫,破其情执,使心中不留一个字脚,一旦破了黑漆桶,则大有成就。须知义蕴渊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我们须先问问自己有无一闻千悟之根性,能否将狂心说息就息。…
甘地的戒杀主义
李圆净着
甘地的戒杀主义 。…
禅宗永嘉集
永嘉大师
禅宗永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