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二

大圣末劫经
圣真仙佛
大圣末劫经 末劫真经 弥勒尊佛。南海慈航。闻尊所说。扶提众生。十恶不善。天差大罗仙下界。查看此经。果有人供奉者。可免灾星。一家人命。可保无忧。若有恶人不信者。但看申戍亥年。有饭无人吃。有衣无人穿。有路无人走。有屋无人住。...
观音菩萨救劫仙方,弥勒佛真言度劫经,纯阳吕祖仙师度劫经,关圣帝君度劫经合订本
圣真仙佛
观音菩萨救劫仙方,弥勒佛真言度劫经,纯阳吕祖仙师度劫经,关圣帝君度劫经合订本 尔时京城顺天府南海普陀山忽然雷震。从空中落下一碑。在郑家庄前。现出丹经一卷。时有李参政。即将此经抄回。合家虔诚讽诵。又将此经送与马知府家。彼家不信。过数日一门具亡。时有。...
观音灵签精解
观音菩萨
观音灵签精解 赞观音菩萨偈
观音大士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 巍巍古佛现冠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关帝明圣真经圣签
关帝
关帝明圣真经圣签 恭惟--圣帝浩气凌宵。丹心贯日。扶正统以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而笃忠贞。灵昭千古。伏魔荡寇。屡代微其奇勋。觉世牖民。寰宇被其明训。运协。...
阿弥陀经、心经等旁解合刊
圣真仙佛
阿弥陀经、心经等旁解合刊 此香体即是法性,法性摄一切法曰界,佛证法界性,故乍爇普闻,香烟结为祥云中现佛,心香所致香之体相用三无不妙也。...
佛海结缘
叶文意
佛海结缘 佛陀住世八十年,入灭后;大弟子大迦叶有感于当时佛陀遗教需要整理,于是请阿阇世王为施主,供给生活及一切资具,在王舍城外毕波罗窟举行结集佛陀遗教。参加者有五百人,迦叶为上首,阿难结集经藏。诵出的经文,由五百大德印可,才泐为定本。……
大乘经咒十种合刊
藏版者:香港佛经流通处
大乘经咒十种合刊 。...
梵网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梵网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以是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此经本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什少践于大方,齐异学于迦夷。弘始三年,淳风东扇,秦主姚兴,道契百王。玄心大法,于草堂之中。……
六祖坛经注释
六祖坛经注释 禅,本是无言的境界,但禅宗的典籍,又是汗牛充栋之多。语言文字、举心动念、虽非禅意;但扬眉瞬目,搬柴运水,又无非禅机。禅是不可说的,但禅确有无限的意义,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境界。在禅宗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被视为一部无上的宝典。……
赵公明财神经
赵公明财神
赵公明财神经 赵帅渡仁修善道。公告诸君百善行。明果行善福禄增。财宝金银君所求。神祇查察君所为。经章告君天道求。……
弓长出世招贤真经
圣真仙佛
弓长出世招贤真经 弓长出世发宏愿。规戒自己。劝化世人。解叙。财色双亡酒气除。妄谈大道任天诛。说人是非天雷打。将起无名体化灰。口贪滋味肝肠断。骗人财物虎狼餐。若非苦志坚心守。永堕地狱世不归。修道之人发了宏愿。心中常存。口中常存。时时保守。何愁大道不成乎。……
开启赞星延星宝典科仪
吕岩着
开启赞星延星宝典科仪 至道修成本有恒。不生不灭见天真。六根净尽参玄妙。五蕴俱空羡化神。说法宏缘千百语。渡人普化万亿身。坛开静把炉春爇。鸾凤旌旗拂垢尘。……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圣真仙佛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若欲求佛道。常随多闻人。如事善师相。成佛亦不久。若持戒清净。是名得三昧。若有能精进。是名行道人。若有得涅槃。是名为实乐。持戒大沙门。大戒清净尼。半月常布萨。结净行乞食。身被僧伽梨。衣钵行随身。诸天皆欢喜。恭敬合掌礼。我使诸天人。以为作给使。……
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
佛教青年协会敬印
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 一、施食缘起。二、净结坛场。三、法台上佛像高供。四、孤魂坛于佛前低设。五、备净饭水菜方可念诵施食。六、二咒为施食本。七、施济鬼神宜戍亥时。八、中座开示惟请戒僧。九、鱼声念声和融相应。十、显密经咒加多以实念为诚。……
三世因果经-漫画版
中华道德协会
三世因果经-漫画版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佛说弥勒三经
圣真仙佛
佛说弥勒三经 稽首三界尊。皈命十方佛。我今发宏愿。持诵弥勒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兜率天。亲近大慈父。慇懃闻真谛。学习师子吼。回返阎浮地。度众脱苦海。弘法利群迷。……
五圣宝诰
圣真仙佛
五圣宝诰 《华陀先师诰》胜保医相。元化真仙。医学渊深。垂流百世。仁慈山重。共戴二天削骨演乎神妙。疗毒出自天然。救民生于疾苦。拯士庶之颠连。剖割疮痍称妙术。灸针疾病免灾邅。妙药回春灭显赫。灵丹救世妙难言。六道四生均感德。十方三界共称贤。大悲大愿大仁大慈。汉代良医华陀先师。……
阴符经
阴符经 观天一章。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 手。万化生乎身。天者。万物人之母也。灵明之性。在人成神。在天之中为虚空。于穆不已。流行之理。得之则为人。而守之则为真。所以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尽括诸理矣!。...
淞沪演经录
圣真仙佛
淞沪演经录 真经为五教经典之祖脉。又为人生性命之根源。吾等修人。祇可云演。不敢言讲。修人昱此经旨。再证以五教经典。自可知真经之玄妙高深。非等闲可比。上古人心敦朴。不必言教。中古人心渐漓。五教圣人。分降各地。阐发大道。救正人心。……
王氏女真经
王氏女
王氏女真经 叔系天来母系地。忤逆父母烧甚香。七岁念经至十八。十九良媒嫁赵郎。嫁得赵郎十三载。生男一个女一双。娇姑伴姑八九岁。三岁孩儿长寿郎。廷芳丈夫不信善。每日宰猪摆屠行。每日宰猪二三只。便叫王氏来烧汤。煮得汤水翻翻滚。戮杀乌猪白如霜。……
王母消劫救世真经
圣真仙佛
王母消劫救世真经 祥光驾起遍三千。奉旨巡游敢自闲。暂止云车聊一叙。眼前功果即圆成。且夫正心为立身之本。明伦为教化之原。郅隆之世也。浩浩熙熙。发馨香于至治雍雍霭霭。征保合于太和。此中天景运。而治隆千古者也。迩际三期末劫。八难临头。王母娘娘心大不忍。……
维摩经义记
沙门慧远撰
维摩经义记 余尝见天僧统藏总录曰。经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齎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素意。而其释最委。至其伸释一义多先征起。后方解之。实不忘本母之体。关中嘉祥不得抗衡也。吾祖释义。……
三圣经说图
圣真仙佛
三圣经说图 《太极真人垂训曰》太上垂训。感应之篇。日诵一遍。灭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禄弥坚。行之一年。寿命延绵。信奉七年。七祖升天。久行不倦。名列诸仙。……
先天解六祖坛经
孟颖集注
先天解六祖坛经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速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吕祖玄妙真经
圣真仙佛
吕祖玄妙真经 后学纯阳子是吾徒也立心慈。善普济为怀道化凡众不备辛。劳立经传世累牍连篇可恨奉。行者少毁谤者多不晓天条严。厉善恶分明报应分厘不爽今。复奏准 玉皇再立经训愿四海男女坚。诚读诵所求显验节节如响略。序片言聊为赞助。……
太上清静经解
老子
太上清静经解 昔鸿濛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清浊相混者为人。盖人禀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阴阳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臓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列才之品。为万物之灵。世间难得者人也。人生难得者道也。夫人与天地同才。……
孝经释义
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降
孝经释义 夫孝天之性也。性以好生为主。人之行孝也者。古圣贤尊孝为天者。宇宙万物本由天生。人由父母所生者也。父母恩重如泰山。深如山谷。如是天覆载之鸿恩也。天道不变万世不移。孝之至理也。孝无分类。天无二心。普照天下视同一家。孝之本乎爱敬是也。……
保安圣王觉世诞生真经
圣真仙佛
保安圣王觉世诞生真经 拜请凤山郭圣王。忠福成神受敕封。玉皇敕赐开佛国。闽南镇邦诰圣公。愿来天地先育化。转世北辰显金光。上朝金阙三元第。下覆昆山八节功。调理纲纪顺天命。统制乾坤遍十方。佛法变化无穷尽。三支清香请圣公。八月廿二成果。十国争夺显神通。……
关圣帝君警世文选一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警世文选一 吾是汉关圣帝,敕谕大众谛听,世上不齐等事,全凭一点忠心,正直光明不屈,死生顺逆何分,吾尝下游汉季,结盟皇叔三人,桃园名重千古,单刀秉烛于今,寄曹明来明去,吞吴为汉亡身。上帝怜人忠耿,独敕宣化幽明。...
关圣帝君警世文选二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警世文选二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彰,不爽毫发。淫为万恶首,孝为百行原。...
济公经
济佛
济公经 幼生宦室 长入禅门 持修正果 不昧前因 一朝悟醒 心若明灯 有才有学 不作公卿 无贪无取 弃富安贫 口虽未劫 心岂取荤 装颠济世 借酒化民 气不乱性 色不乱心 功不自居 言不自盈 导引正路 指点迷津 浅深开悟。...
大圣末劫真经,觉世真典,灶王真经
圣真仙佛
大圣末劫真经,觉世真典,灶王真经 佛说末劫晓天下。存夔州城隍庙。向善者。自备纸张。印版钱不取分文。尔时北京顺天府。南海普陀山。忽雷声震动。此山落下大石一块。落在西平府。洛阳县王家庄。降下此经于石上。是日张参府。李丞相。两人夫妇同发善心礼拜。...
太上宝筏图说
三宝弟子印赠
太上宝筏图说 朕 惟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蔽于私欲外染于污习。至不能守其初心。遂悖乎天矣因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丁民。使之改过而迁于善也。...
天心
天心院*天心同修会编印
天心 要了悟‘万教同宗’理念--五大教、应率先加强彼此沟通与和谐、以促进世界大同、举凡是人,总不能没有宗教信仰,因为有了宗教信仰,才有正确的人生观,一生当中才不会像无舵之舟,在茫茫人海中,毫无目标的飘荡着。...
修心造命录
圣真仙佛
修心造命录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子孙长富;语言多反覆,应知心腹无依。消沮闭藏,必是贪奸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心气和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太上玄门日诵
道教总庙三清宫管理委员会恭印
太上玄门日诵 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梯、航诵诰持经、乃修真之径路、夫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十二时中拳拳不怠、奉上圣之真、交悟自身之本性、非科教不能宏扬大道、非课诵无以摄伏身心、诵之诚者则经义通、而法验悟之。…
斗母元尊先天一气九皇真经
圣真仙佛
斗母元尊先天一气九皇真经 舢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神灵,因其法相四头磊落,应四象也,八臂垂雍应八卦也,真妙相紫光圆融禀一气玄元之象,相应于无极生太极之理,手持日月二轮应阴阳二气以象太极之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南斗延寿人妙经
圣真仙佛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南斗延寿人妙经 尔时太上老君,以永寿元年正月7日,在太清境上太极宫中,观见众生亿劫漂沉,周回生死,或居人道,生在中华,或生夷狄之中,或生蛮戎之内,或富或贵, 或贱或贫,暂假因缘,堕于地狱,为无定故。…
修身宝鉴看破世界
圣真仙佛
修身宝鉴看破世界 百善孝为先。凡有孝行者。必端人正士。或为奇特英豪。万恶淫为首。心贪淫欲。皆邪辟之流。终必无恶不为。丧身败德。历观不爽。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
善雨金篇第三集
高雄市觉心社和善堂着
善雨金篇第三集 夫千经万典,流传尘世不外乎!望人心而向善,明其理,达其道,愚者下学而上达,智者易悟而大觉,此部新书,善雨金篇,呈疏请旨着造,礼请诸仙佛下凡,阐述着成,语说良真,句句玉律,戒人类,自幼初以入俗,则至糖果之类,而褒褓师之教,渐知礼而识字,幼能自斯,而开学者也。…
明道圣经
圣真仙佛
明道圣经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道、道者、行夫其所以然、而顺自然之理、明夫此、则近于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道不明则违其性、至性者、惟圣人则之、至道者、惟圣人法之、行于道、则顺于自然、违夫道、则背于本性、道者难云也、惟所难之事、惟圣人行之、是故道者、统系五教之名词。…
成世正道指南
王迪卿恭书
成世正道指南 成世正道指南一书,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岁,季春月,在安霉黄山后山芙蓉居,举行弥罗法会,一百二十八年,时蒙 诸佛群仙降临,光谕昭示廿字,(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一字一主宰一篇,揭其正义精详,阐其玄真至理,详其功果,究其本源,文浅而深出。…
弥罗法会接引幽灵真经接引词
圣真仙佛
弥罗法会接引幽灵真经接引词 夫道者,生天生地,生万物,成世女大德也。圣佛慈悲,仙真广德,人行仁义,驾慈航,渡苦海之生灵,破地狱,拔出怨鬼冤魂,佛放焰口,诵盂兰经,即目莲尊者之母,堕入地狱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佛因说此盂兰经,作盂兰盆。…
无形古佛孝经
王迪卿恭书
无形古佛孝经 香 赞 香云篆成寿花 寿字花开遍光华 如来含笑自在 自在无为妙无涯 蟠桃从今结妙果 碧藕再起好云霞 海屋筹添廿字国 性天装成玛瑙沙 一个极乐一自在 十方三界静无哗 好将孝字罗天地 明心见性返本家 寿得其所曰寿 不违曰孝 寿之宜 孝之宜也。…
廿字真经
圣真仙佛
廿字真经 廿字真经 是吾 师萧公昌夫子所创 解三才之浩劫 复十方以清明 集儒释道耶回五教圣人 暨 国父孙公中山 创教立道立国之精华 发扬天地之正气 为阴阳之准绳 破黑暗 复光明 除专制 昌自由 诚为各圣经之纲领 为至道之玄微 为圣贤仙佛之其基本 为万法之法祖。…
金光明真经
王迪卿恭书
金光明真经 夫大道之不作外矣。人欲横流。机变巧诈。无所而不用其极。无所而不竞其雄。于是而不乱。未之有也。此何以故。盖我好用诈。彼亦好之。我好逞雄。彼亦逞之。以刚凌柔。以强凌弱。彼柔者。固不肯自认为柔者也。不肯自认。终有一败。败不自认。处心积虑。日俟其隙。报复之道。…
息灾延福圣经
圣真仙佛
息灾延福圣经 洪濛开天 凿穴而居 制叶而衣 饮之以血 食之以兽 市无设肆 亦无货币 柸柸榛榛 不知道义而却有道义 煦煦孑孑 不明忠信而却有忠信 此羲皇以上之民也 降及晚近 唯心唯物 互为争竞 耍知唯心者存仁 所谓以静制动 以理为矩也 唯物者变义 所谓以动制静 以情为范也 形下之学 则为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