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善书

三字经易解
章炳麟增订本
三字经易解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王凤仪嘉言录
王凤仪嘉言录 台中的陈月娇居士来印经会找我,称要捐款印一本善书为她父亲祈福。她熟读《了凡四训语译》、和《王凤仪言行录》两本书,觉得内容都很好,一时难以取舍。我为满她心愿,在王凤仪言行录中选出嘉言录部分,编成《了凡四训语译.王凤仪嘉言录合刊》,她十分欢喜,我也有机会在此介绍这两位大善人的行谊。...
玉历宝钞
玉历宝钞 从友人处,得到玉历宝筏一书。阅读再三,实在令人爱不忍释手。而且一打开书的封面,就有空心的心字,已寓有深意了,此为一般人易忽略处。人以心为主宰;心愈空,愈明慧;心愈空愈灵通。能如此,却不好行善,厌弃恶行的人太少了。...
白话素书浅释
谭威居士着
白话素书浅释 黄石公是秦朝的隐士高人,他的《素书》文字简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没有超过他的这个范围。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因此把《素书》授予张良,张良又怎么能了解到这部书的全部含意呢?张良之所以是豪杰的张良,而不是圣人,是故他仅能使用这书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老子道德经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憨山大师着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予少喜读老庄、苦不解义。惟所领会处、想见其精神命脉、故略得离言之旨。及搜诸家注释则多以己意为文、若与之角、则义愈晦。及熟玩庄语、则于老恍有得焉。因谓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也。以老文简古而旨幽玄、则庄实为之注疏。苟能悬解、则思过半矣。空山禅暇、细玩沉思、言有会心、即托之笔。...
孝经
孝经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
孝经白话注解
严协和居士着
孝经白话注解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易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留候世家
裴骃居士集解
留候世家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伦理生活化
汪希教授着
伦理生活化 为求积极疏导,彻底净化,不能不唤醒人文意识,不能不唤回伦理精神。作者深感于前人有“荒漠甘泉”之作,曾试编过“源头活水”一册。非为效颦前贤,非敢振 聋发瞆。但愿淑世益人,有所影响于万一。印行之后,小有回响,却大为兴奋,乃续编此“伦理生活化”。依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漫谈伦常的小道理。 ...
常礼举要
李炳南教授编述
常礼举要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
兰若主居士辑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 因有此背景,有此思虑,黄石公肯定把张良作为首选人物,暗中跟踪、观察他有好久了。圯桥相遇,在张良是邂逅,在黄石公却是预谋;接着而来的一系列折辱,既是考验,也是上课。直到张良考试过关,才将《素书》给了他,也等于在传给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的同时,告诉他:忍点着,才有好处!...
寿康宝鉴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 人从色欲而生。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伤。因募印此书。...
寿康宝鉴白话编译
隐名氏编译
寿康宝鉴白话编译 本书《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在翻译编写时,力求文语浅显畅达,并编订章节,盼能让读者轻易阅读及修身持用。更希望广大的社会大众及青年男女,从此能立下决心 ,坚守节德,慎防色欲,戒除邪淫,保寿保康得吉庆。由于时代得演变一日千里,社会的风气却每况愈下。人们崇尚物质功利的追逐,导致道德式微,精神空乏色欲之风更加弥漫。 ...
德育古鉴
史洁珵居士辑
德育古鉴 《感应类钞》一书,宜兴史玉涵先生所辑也。其书以“功过格”为之纲;叙述往事,为“功过案”以为之目。为类十有二,为条二百九十有六,间以己意评骘之,终之以净意、立命、改过、积善诸论说。盖将以发明天人感召之理,示天下以善恶之分途。其心则释迦普度众生之心,其道即宣圣有教无类之道。其旨微而显,其事信而征。其语取平易而近人,其理合劝惩而并用。...
醒世诗词选
于凌波居士选辑
醒世诗词选 富贵从来未许求 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 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 到无求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 笑倚栏杆暗点头
关圣帝君戒淫经
关圣帝君戒淫经 帝君曰:淫为万恶之首,孝乃百行之先。淫人者,杀其三世,一经败露,丑行遍传。父不以为女,夫不以为妻,子不以为母,甚至刀悬颈项,男女并亡。抛尸露骨,辱及宗亲。问谁家之女流,全无教诲。问谁氏之男子,竟类马牛。一或赠芍采兰。两情更密,致使药毒亲夫。官府问罪。极刑定谳。魂散魄消,父子悲号。母女抱痛。万人笑骂,愧何乃焉。...
关圣帝君戒淫经注解
于凌波居士选辑
关圣帝君戒淫经注解 社会潮流日趋变态,尤以淫风为盛,因社交公开,家庭之中,男士每喜拈花惹草,自命风流;妇女红杏外遇,自诩高尚。青年男女受洋风所染,好读色情书刊而心摇,喜观欢爱影剧而神飞,情难自禁,越轨频传,一旦难以结合,则悲剧屡生,不幸也哉!神圣人伦,沦为兽欲;又多不肖,凌辱妇女,奸淫无辜,其罪不赦,地狱色鬼最多,犯者岂可不猛省回头乎!...
恒河大手印
元音老人
恒河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是佛教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不修而修,修即无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处,讨个消息,然后悟烦恼即是菩提,妄念即是妙用,空有不二,体用一如,一切法皆是佛法。...
龙马杂志选读
智音,水晶,紫晶
龙马杂志选读 真道不可说,死地最参透。
色空迷雾散,无言心印心。

但问心:行善需要科名?但问心:行善需要多金?
但问心:行善需要人叫?但问心:行善需要人知?
但问心:行善需要环境?但问心:行善需要对象?
但问心:行善需要目的?但问心:行善需要肯定?
智慧结缘
叶文意
智慧结缘 结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所以拣选‘结缘’来作一系列小品之名称。数年前得 卫施基金会赞助出版了三册,分别有“佛海结缘、菩提结缘、智慧结缘”内容简洁,文字浅白,深受读者信众爱戴。早已结缘送赠完毕,有团体及个别人世欲索取也向隅,鉴此得蒙……
格言联辟
不详
格言联辟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读书更佳,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种子在我所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五分成名教中人。……
大愿地藏王菩萨画传
许贸淞,童佩文
大愿地藏王菩萨画传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咒
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
此为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咒,能消我们身心诸病,改变命运,化苦厄为吉祥,化穷困为富裕,倘能发心念十万、百万乃至千百万,并辗转教人持诵,众生之共业如战争、刀兵灾劫及天灾地变将可转轻,请你发大悲心共转大法轮,持此心咒。……
理学纂要
蒋伯潜
理学纂要 什么是理学—儒家,是周秦间成立最早,声势最大的学派。因为儒家的开祖,春秋末年的孔子,开私人聚徒讲学之风;孔子的弟子门人记录师说,论纂成书的论语,开诸子私家著述之风。……
生存之道
中医叶荣坤
生存之道 关乎你的健康、关乎生态平衡、关乎人与万物的生死存亡。……
道善
黄中美
道善 一元之理气。在天以主宰天地万物者为道。在人之纯粹无滓以充葆其初者为善故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以先天言。道且无名。善不善固无可拟议至后天则渐及偏驳有善可名。即有不善者以相待。……
三教正宗统论
三教正宗统论.pdf
(明)陈元素,顾其言,林兆恩撰
三教正宗统论 兆恩不能文。而其所以见之辞章者。只以发明三教已尔抑或所至之。以与诸生言者委不能无复语。而诸生乃悉命之梓氏而兆恩固未之校。亦以俾诸分集而阅览者。……
念字箴言
萧昌明鉴定
念字箴言 忠恕廉明德 正义信忍公
博孝仁慈觉 节俭真礼和
。……
道统录
张伯行
道统录 曩余于故书肆中。购得道统传一帙。乃潞之仇君熙所著也。上自尧、舜、禹、汤、文、武、下及周、程、张、朱君相师儒为治为教。统而一之。而假与似者不列焉。孙应奎为之序曰。……
康济选集
杨悟平署
康济选集 萧萧黄叶,飒飒金风,清秋气爽,胸怀豁朗。闲倚孤松,细看奔流,偶有枨触,慨叹人生如寄,有若流水行云,瞥眼而逝,了然无综,涉境生心,撩起闲愁,则六根难净矣。……
修身宝璧
义凌刘体恕、山阴金兰生、歙县汪锡龄
修身宝璧 修身宝璧一书。乃义陵刘体恕。山阴金兰生。歙县汪锡龄先生所纂辑。中分劝孝。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及训文十四类。此书流传逾数百载。……
放生问答
放生问答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净秽两极图
隐名氏
净秽两极图 净秽两极苦乐难思 如何相差应当决疑
行善念佛往生莲池 为非作歹地狱深羁
善恶一念路分两歧 所作所受究属是谁
得睹斯图宿有福基 普劝向道恳切修持
。……
五福临门
陈柏达居士着
五福临门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的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五福是什么呢?第一福是“长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钱财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是“康宁”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是“好德”好德是时常行善而且广积阴德。第五福是“善终”善终是能预知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虑,安祥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因果轮回实录
印光大师鉴定、俞明哉居士编辑
因果轮回实录 黄涵之先生说:灵性是不会变、也不会灭,灵性在人身体里,像人生在房屋里,身体会死,灵性不会死,灵性离开了身体,就叫人死了,实在死的是身体,灵性并没有死,不过灵性同身体离开了,灵性离开了身体,就像人不住在这所房屋里了。……
孝道“圣贤堂”
编辑者:陈向阳
孝道“圣贤堂” 孝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为齐家治国之良箴。我国以孝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顽,减少罪恶。孝,并非只对父母敬养而言,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也都是孝的表现。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应用有连续性,人类上有祖宗,下有子孙,我们是联系祖宗与后代间的一环。……
学佛因果录
圣德杂志社
学佛因果录 学佛修真有善固。轮回几世转成人。既闻正法须精进。圣德仁怀了俗尘。……
修德故事集
不详
修德故事集 月亮在看你---从前某村庄中,有户贫穷人家,生活很苦,家长为了省钱,常利用夜晚摸到人家的菜圃里,窃偷蔬菜。有一天夜里,这父亲带看他七岁的男孩,走进别人家的菜圃,想拔些萝卜带回去。当他刚拔了几条萝卜,他的孩子忽然在背后轻声呼喊:“哟唷!爸爸,有人在看你了!”。……
身心灵整体健康100问
雷久南
身心灵整体健康100问 健康之道必需从“身心灵”三方面着手,这理念近年来已日益受到西方人士所注重,这原本是东方固有的文化,但因现代东方深受西方“特效药”文化的影响,却反过头来像西方一般去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
养真集
隐士养真子
养真集 养真集一书。隐士所撰。理明词畅。直捷通俗,可以荡涤邪途。扫除异见。直证真常。顿成大道,诚苦海之慈航,歧路之善导。其间醒世之语。修身之要。言言见性。句句明心。……
谈论述
谈论述 寻求佛法不容易。费尽千般心思。难道真正之义理。非经卷可告。自参玄妙义。誓言实作真宏愿。了断世间深痴。惟望真正修士众。反观诸己察。道心常抱住。……
仙传外科秘方
竣仪原阳子
仙传外科秘方 余少读书尝闻先哲云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于是遇好方书辄喜传录累至数十怢见有疾者,如已身常制药施与一日先君子训,曰施人以药不若施人以方则所济者广从而有已验之方必与乐善之士共及冥栖方外悉弃,旧学况经尘劫煨烬无遗仅外科集验,方一怢乃禾川杨清。……
神奇验方
十方大德
神奇验方
菜根谭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戍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藏。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来顾,出所刻菜谭书,命余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
人生观
人生观.pdf
不详
人生观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载,三寸气断,遗弃了莫大财产,恩爱夫妻,可爱子女,若到此时,家财珠宝何在,夫妻儿女在那里,看人生这样,有何用,人生是空矣,有形财物非永久,仅暂借看而已,古人云,世事沧桑,无限感,人生梦幻,有谁知。……
修心宝鉴
先天道院编撰
修心宝鉴 观乎世道人心,逾趋愈下,礼乐衣冠,典章文物,扫荡无余,道德良知,伦纪纲常,弃灭殆尽。推究其故,莫出于下列数端,盖上等之人以争权夺利为重,中等之人以巧取财物为能,下等之人以抢盗为本,上中下俱是财利薰心,是故三纲五常有失,五伦八德俱亏,三从四德不遵,七出八则全忘,然若吾人熟加深思,实乃“色欲”使之然耳。……
世界道德
世界道德.doc
慈西李昌基
世界道德 为人者,天地所容;作恶者,鬼神早知;世盛者,人心所厚;世衰者,人心所薄。有盛而后衰,有衰而复盛,皆人心变化所为。余因乙未年腊月时,我母欲买良鸭而食。余答迩时年忙,且缓买之。不料次年正月而终。是年三月初一年,梦神曰:你不孝母,罪孽重,连生三儿个个死。忽觉惊醒,此梦奇也,莫非前间为鸭事,又恐气怒言触母,想必从前梦神指。速往神前,跪下许愿,改过前非不胡行,施送灯笼每百盏,想戒我的不孝过。……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白话文注释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白话文注释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行“忠孝节义”,这样方可称为人,才可长久立于天地之间。若不能做到“忠孝节义”,则这人就没有了良心,虽然还有身体,那实际已死。因为人的心即是人的本性,心的状态就决定了人的精神,也是上天考察一个人的依据。无愧于心,就可以无愧于天地,若是昧了良心,就是欺骗了天地神明。…
先天静坐法的奥妙
原着朱印川 重新改写者王世永
先天静坐法的奥妙 现代工商科技社会,人人生活忙碌、工作劳累、压力很大,再加上全世界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枯竭,地球气候异常,许多文明病侵袭人类的健康,现代医疗虽然发达,然而许多癌症却难以治疗,医生束手无策。如何才能减少生病、去除烦恼、延年益寿?成现代人最重要的课题。一般而言,健康需要六个必要修件,如果稍一不注意,恐怕就会提早落叶归根。。…
宇宙的神秘力量
前台北市长游弥坚着
宇宙的神秘力量 宇宙绝对的神秘力量,人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它是从何而来的?“这个不可思议的神秘的力量是什么?”人类无以为名,所以勉强或谓之“上帝”,或谓之“天”,或谓之“真宰”,或谓之“道”,或谓之“无生之母”,或谓之“造物之祖”,“……”。绝对的神秘力量只有一个,上帝不会有两个。人类对这力量的敬畏,服从这力量的威势,依靠这力量的生存,就是宗教的行为,就是这信仰的自觉。。…
红卍字会台湾道慈善事业发展一甲子
世界红卍字会台湾总主会出版
红卍字会台湾道慈善事业发展一甲子 饮水思源,心存感激可能很多新修不认识我,我可是历经了五任统掌,求修了四十多年的老修……退休后,我长期居住于美国洛杉矶,但每年院庆一定会回到台湾回到主院来叩拜 老祖,沐浴于与同修们一起诵经的祥和喜悦中。每每在远眺以及进出巍峨的道慈大楼时,总有一股思古怀旧之情涌上心头,想起当年买土地盖道院的机缘与艰辛,不禁思念起多馁已皈道的老修们。…
认识世界红卍字会-道院
世界红卍字会台湾总主会出版
认识世界红卍字会-道院 吾道传于今之世,何为也?为化此浩劫,以救无量数之众生也。吾徇诸天圣哲贤徒之诸,不得己尽宣先天之秘,降坛垂训。若不泄于今日,混沌之浩劫,虽 神圣仙佛亦不能挽救已,试思今日各神圣仙佛之奔驰化渡为谁耶?所以 老人数十年来,不辞恶浊,降尘勖修,传经指坐,讲道言慈,无非为普渡众生也。…
道慈研讨录
台南道院出版
道慈研讨录 为天地之天心为众生立天命为 老祖宏扬气学灵学真经正经万世建大同开太平是为序。…
人生真谛
郑校长着
人生真谛 为什么要探讨人生真谛? 何谓人生? 苦乐观 ,生死观,价值观。……
厚德载物感恩集
广济书院
厚德载物感恩集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圣先贤法天则地,立下千秋典范,着经立论传承后世,期盼众生能效法天地自然,处世厚德以载道,能顺服天道则以昌盛,逆义理则以消亡,故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佛要救你
道证法师讲述
佛要救你 一切法从因缘生。或许是台湾大学 晨曦社的童子们,宿世的善根成熟,今生才有缘亲身受教于 上道下证法师。两年半以来,在 恩师的教导下,经历了一程丰硕的学法之旅,高潮迭起,应接不暇。 恩师给晨曦社极乐童子的教导中,最核心的则莫过于学习弥陀要解。……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从无量劫以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有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遇到过观音法会,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丝毫没有减少,而无明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既能遇到观世音菩萨法会,这也可以说是在无量劫以前所种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参加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会。……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我们修道人,如果这四相不空,始终得不到自在。你想得到自在,一定要扫三心、空四相。三心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谓“三心了不可得。”为什么过去心不可得?……
广公上人事迹续编
承天禅寺编
广公上人事迹续编 老和尚于逊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师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师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之。师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地藏菩萨圣德问答
李圆净
地藏菩萨圣德问答 经说:若有众生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此心如能见菩萨像闻菩萨名,至心皈依供养瞻礼者,则所愿速成,乃至所求必成。……
儒佛合一救劫编
江谦居士
儒佛合一救劫编 。…
好生救劫编
不详
好生救劫编 。…
通俗救劫篇
阳复居士
通俗救劫篇 。…
佛祖统纪
圣真仙佛
佛祖统纪 。…
克一老人语录
剑川欧阳经着
克一老人语录 。…
印光法师嘉言录
广州李圆净
印光法师嘉言录 。…
印光法师法语撷录
无锡曹培灵
印光法师法语撷录 。…
印光大师永思集
陈海量
印光大师永思集 。…
劝发道心要文
圣真仙佛
劝发道心要文 。…
弥陀经疏钞演义定本
古德演义、慈帆定本
弥陀经疏钞演义定本 。…
庐山莲宗宝鉴
(元)释普度编、清释授觉校正
庐山莲宗宝鉴 。…
观世音菩萨慈容五十三现
清康熙时期戴王瀛刊本
观世音菩萨慈容五十三现 。…
水月斋指月录
(明)瞿汝稷
水月斋指月录 。…
直指向上正法
比丘圆明觉亮着
直指向上正法 。…